CN102396435B -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96435B CN102396435B CN201110210069.3A CN201110210069A CN102396435B CN 102396435 B CN102396435 B CN 102396435B CN 201110210069 A CN201110210069 A CN 201110210069A CN 102396435 B CN102396435 B CN 1023964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ound producing
- drag force
- master gear
- dr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56 stainless stee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93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8—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with unwinding indicators, e.g. a bell or a flashing light
- A01K89/0179—Clicking indicators, e.g. flexible pawl and toothed memb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06—Hand crank featu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1—Spool deta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21—Frame deta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不必加长双轴承绕线轮的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就能够配置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曳力发音装置具备旋转部件、摆动轴、击打部件、驱动机构以及施力部件。旋转部件是如下部件:在第二侧盖侧以能够与主齿轮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且在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发音凸部。摆动轴设于第二侧盖。击打部件以在无音位置和超过发音位置的位置之间摆动自如且能够沿径向移动预定距离的方式装配于摆动轴,所述无音位置是离开发音凸部的位置,所述发音位置是能够与发音凸部接触的位置。驱动机构与主齿轮向线卷绕方向的旋转联动地使击打部件从发音位置摆动至无音位置。施力部件对击打部件朝发音位置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音装置,特别涉及在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机构动作时发音的曳力发音装置,所述双轴承绕线轮绕与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绕线轮主体的手柄轴平行的轴卷绕钓线。
背景技术
在双轴承绕线轮中,有的搭载有在曳力动作时用于将该情况通知给钓鱼者的曳力发音装置。在曳力发音装置中,以往公知有仅在卷筒向线放出方向旋转时才发音的曳力发音装置(例如参照日本实登2535459号公报)。以往的曳力发音装置具备:与主齿轮联动地旋转的旋转部件;与旋转部件接触或离开的击打部件;通过旋转部件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使击打部件从旋转部件离开的驱动机构;以及对击打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击打部件配置于与旋转部件接触的位置。击打部件配置在比主齿轮靠棘轮侧即里侧的位置。这里,里侧是从设于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的手柄侧的侧盖离开的一侧。
在单向离合器的爪部件装配有夹板。当手柄轴向线卷绕方向旋转时,夹板使爪部件从棘轮离开。夹板与装配于手柄轴的棘轮摩擦结合。击打部件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绕线轮主体。击打部件通过作为驱动机构发挥功能的爪部件,根据卷筒的旋转方向在接触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进行摆动。
在这种结构的曳力发音装置中,当卷筒向线卷绕方向旋转时,击打部件经由爪部件配置于离开位置,成为无音状态。并且,当卷筒向线放出方向旋转时,爪部件与棘轮卡合从而阻止手柄轴的旋转,向线放出方向旋转的主齿轮被制动,从而曳力机构动作。当该曳力机构动作并且主齿轮向线放出方向旋转时,击打部件通过爪部件而配置于接触位置。当击打部件配置于接触位置时,由施力部件施力,从而击打部件通过主齿轮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而振动从而发音。
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在使用旋转部件的情况下,击打部件配置于比主齿轮靠里侧的位置。并且,旋转部件也配置于比主齿轮靠里侧的位置。在主齿轮的里侧,配置有匀绕机构用的旋转传递机构、防反转机构以及离合器返回机构等各种机构。因此,必须将旋转部件和击打部件配置成不与这些机构发生干涉。为了避免旋转部件和击打部件与各种机构发生干涉,需要将旋转部件和击打部件向手柄轴方向外方错开地配置。这样,当将旋转部件和击打部件向手柄轴方向错开地配置时,手柄轴的长度变长,双轴承绕线轮的轴向长度变长,双轴承绕线轮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不必尽量加长双轴承绕线轮的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就能够配置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是设于双轴承绕线轮的装置,该双轴承绕线轮绕与手柄轴平行的轴卷绕钓线,所述手柄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绕线轮主体的侧盖和框架。当曳力机构动作时,曳力发音装置发音。曳力发音装置具备旋转部件、摆动轴、击打部件、驱动机构以及施力部件。旋转部件是如下部件:在侧盖侧以能够与主齿轮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发音凸部。摆动轴设于侧盖。击打部件以在无音位置和超过发音位置的位置之间摆动自如且能够沿径向移动预定距离的方式装配于摆动轴,所述无音位置是离开发音凸部的位置,所述发音位置是能够与发音凸部接触的位置。驱动机构与主齿轮向线卷绕方向的旋转联动地使击打部件从发音位置摆动至无音位置。施力部件对击打部件朝发音位置施力。
在该曳力发音装置中,当在外周设有发音凸部的旋转部件向线卷绕方向旋转时,通过驱动机构使击打部件配置在无音位置,不发音。相反,当曳力机构动作从而旋转部件与主齿轮一起向线放出方向旋转时,通过施力部件或驱动机构的作用使击打部件配置于发音位置。当击打部件配置于发音位置时,被施力部件施力的击打部件反复与多个发音凸部碰撞,曳力发音装置发音。旋转部件设于主齿轮的侧盖侧,与主齿轮一体旋转。并且,能够与旋转部件的发音凸部接触的击打部件也绕设于侧盖的摆动轴摆动。因此,击打部件和旋转部件配置在比主齿轮靠侧盖侧(近前侧)的位置。在主齿轮的侧盖侧,通常仅具有曳力机构的曳力垫圈。因此,能够将旋转部件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手柄轴方向上与曳力垫圈重叠。由此,不易对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带来影响,不必加长双轴承绕线轮的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就能够配置曳力发音机构。
并且,在曳力动作时,发音凸部的末端与击打部件的末端接触而要卡住时,以能够沿径向移动预定距离的方式装配于摆动轴的击打部件沿径向移动。其结果避免了旋转部件与击打部件的卡住。因此,曳力机构顺畅地动作。并且能够降低旋转部件或击打部件的磨损。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在第一方面记载的装置中,旋转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曳力机构的曳力垫圈的外周侧,在手柄轴方向上与曳力垫圈重叠。在该情况下,由于旋转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曳力垫圈的外周侧,并且在手柄轴方向上与曳力垫圈重叠地配置,因此,不必加长双轴承绕线轮的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就能够配置曳力发音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在第二方面记载的装置中,驱动机构具有弹性线材制的问号形状的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包括:圆弧状的摩擦结合部;以及从摩擦结合部向径向外方折弯且末端部卡定于击打部件的卡定部。旋转部件具有驱动部件装配部,该驱动部件装配部以与发音凸部沿手柄轴方向并排的方式配置有装配槽,该装配槽与摩擦结合部摩擦卡合。在该情况下,仅通过将摩擦结合部装配于装配槽从而使卡定部卡定于击打部件就完成组装,因此,驱动机构的组装作业容易。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在第三方面记载的装置中,驱动部件装配部具有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并向主齿轮侧突出而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于主齿轮。在该情况下,将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卡合突起设置于驱动部件装配部,使旋转部件卡合于主齿轮。因此,旋转部件的结构简单,组装作业容易。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在第四方面记载的装置中,装配槽以包括卡合突起的基端部的方式与发音凸部相邻地形成为环状。在该情况下,由于装配槽以包括与主齿轮卡合的卡合突起的一部分的方式,与发音凸部相邻地形成为环状,因此,主齿轮的卡合部分与发音凸部接近地配置。因此旋转部件的结构简单。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在第四方面记载的装置中,装配槽呈环状地形成在比卡合突起接近发音凸部的位置的外周面,卡合突起在比发音凸部靠径向外方的位置与主齿轮卡合。在该情况下,由于卡合突起在比发音凸部靠径向外方的位置与主齿轮卡合,因此,即便发音凸部的直径比主齿轮的直径小,也能够使旋转部件与主齿轮一体旋转。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在第三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装置中,卡定于击打部件的驱动部件的卡定部配置成,与形成于侧盖的开口部面对。在该情况下,由于以与卡定部面对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所以容易从开口部插入工具而进行使卡定部卡定于击打部件的作业。
根据本发明,在主齿轮的侧盖侧,通常仅具有曳力机构的曳力垫圈。因此,能够将旋转部件配置成至少一部分沿手柄轴方向与曳力垫圈重叠。由此,不易对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带来影响,不必加长双轴承绕线轮的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就能够配置曳力发音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3是包括曳力发音机构和曳力机构的旋转传递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曳力机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曳力发音机构的主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
标号说明
5:框架
7:第二侧盖
7d:开口部
27:曳力发音机构
31:主齿轮
31d:防脱槽
37:机构装配板
54:旋转部件
54a发音凸部
54b:驱动部件装配部
54c:卡合突起
54e:装配槽
54f:防脱槽
54g:通过凹部
55:摆动轴
55a:边缘部
55b:摆动支承部
56:击打部件
57:驱动机构
58:施力部件
60:驱动部件
60a:摩擦结合部
60b:卡定部
62:防脱部件
127:曳力发音机构
131:主导齿轮
131a:收纳凹部
131b:第一卡合凹部
154:旋转部件
154a:发音凸部
154b:驱动部件装配部
154c:卡合突起
154e:装配槽
157:驱动机构
158:螺钉部件
160:驱动部件
160a:摩擦结合部
160b:卡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拟饵抛投钓和船钓(jigging)等中使用的圆形的双轴承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1;配置于绕线轮主体1的侧方的卷筒旋转用的手柄2;以及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绕线轮主体1的内部的卷筒12。
另外,关于以下说明中提到的前后左右,在将双轴承绕线轮装配于钓竿的状态下钓线放出的方向为前,在从后方观察双轴承绕线轮的状态下表示左右。
手柄2是单手柄型,具有板状的臂部2a和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臂部2a的末端的把手2b。如图2所示,臂部2a以能够与手柄轴30一体旋转的方式装配于手柄轴30的末端,通过螺母28紧固于手柄轴30。
如图2所示,绕线轮主体1例如是铝合金或镁合金等金属制的部件,具有框架5、装配于框架5的两侧方的第一侧盖6和第二侧盖7。卷筒12经由卷筒轴20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绕线轮主体1的内部。框架5具有:隔开预定间隔配置的左右一对的环状的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以及连结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的多个连结部10。第一侧板8的直径比第二侧板9的直径小。
多个连结部10与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一体形成。如图1所示,在形成于下侧的连结部10铆接固定有例如铝合金等金属制的竿装配脚部4,该竿装配脚部4用于将绕线轮装配于钓竿且前后较长。
第一侧盖6从卷筒轴方向外方观察为圆形,与第一侧板8一体形成。第一侧板6将后述的卷筒轴20的左端支承为旋转自如。
如图1所示,第二侧盖7由圆形部7a和从圆形部7a向外侧及径向外方突出的鼓出部7b构成。鼓出部7b形成为侧面观察时是变形的椭圆形状。在鼓出部7b形成有用于支承手柄轴30的筒状的第一凸台部7c。在该第一凸台部7c的后方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7d。在包括该开口部7d的第一凸台部7c的后方及周围,形成有稍微凹陷形成的标牌安装部7e。设置开口部7d是为了容易组装后述的曳力发音机构27。并且,开口部7d也用作排水孔和注油口。在标牌安装部7e安装有标牌36。因此,在安装有标牌36的状态下,开口部7d被标牌36堵住而不能从外部看到。标牌36例如通过两根螺钉部件39安装于标牌安装部7e。在标牌安装部7e的上方形成有用于配置卷筒轴20的一端的第二凸台部7f。
如图2所示,第二侧盖7将手柄轴30支承为旋转自如。在第二侧盖7的后部装配有离合器杆17。在第二侧盖7和第二侧板9之间配置有构成框架5的机构装配板37。
如图2所示,在第二侧盖7和机构装配板37之间,配置有齿轮机构19、离合器机构21、离合器控制机构22、曳力机构23、抛投控制机构24以及曳力发音机构27(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曳力发音装置的一例)。齿轮机构19将来自手柄2的旋转力传递至卷筒12。离合器机构21连结和切断手柄2和卷筒12。当使离合器机构21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切断状态)时,卷筒12处于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具有离合器拨叉35和未图示的离合器片,根据离合器杆17的操作将离合器机构21控制为离合器接通状态(连结状态)和离合器断开状态。曳力机构23对卷筒12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抛投控制机构24调节卷筒12的旋转时的阻力。曳力发音机构27在卷筒12向线放出方向旋转时发音。并且,在卷筒12与第一侧盖6之间,设有能够锁定卷筒12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并能够对卷筒12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解除锁定的未图示的卷筒锁定机构。
如图2所示,卷筒12在两侧部具有碟状的左右一对的凸缘部12a,在一对凸缘部12a之间具有筒状的绕线体部12b。图2左侧的凸缘部12a的外周面隔开些许间隙地配置于开口8a的内周侧,以防止咬线。卷筒12通过例如锯齿结合而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贯通绕线体部12b的内周侧的卷筒轴20。该方法不限于锯齿结合,也可以使用键结合或花键结合等各种结合方法。
如图2所示,卷筒轴20例如是SUS304等非磁性金属制成的,与手柄轴30平行地配置。卷筒轴20贯通第二侧板9延伸到第二侧盖7的第二凸台部7f。卷筒轴20在卷筒12的两侧,通过第一轴承26a和第二轴承26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在卷筒轴20的中心形成有大径部20a,在大径部20a固定有构成离合器机构21的卡合销29。卡合销29沿着直径贯通大径部20a,其两端在径向突出。
离合器杆17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第二侧盖7的后部。离合器杆17连结于离合器控制机构22,当离合器杆17摆动时,离合器机构21接通或断开。
如图4所示,齿轮机构19具有:手柄轴30、固定于手柄轴30的主齿轮31、以及与主齿轮31啮合的筒状的小齿轮32。
手柄轴30通过轴承15和轴承16(图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机构装配板37和第二侧盖7。如图3所示,手柄轴30在外周面形成有通过平行的切口面构成的多个止转部30a。并且,形成有固定手柄2的臂部2a的第一外螺纹部30b和用于调整曳力机构23的曳力的第二外螺纹部30c。如图4所示,手柄轴30由辊型的第一单向离合器86和爪式的第二单向离合器87禁止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反转)。
如图4所示,第一单向离合器86装配于第二侧盖7和手柄轴30之间。第一单向离合器86具有:外圈86a,其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装配于第一凸台部7c,该第一凸台部7c以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装配于第二侧盖7;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手柄轴30的内圈86b;以及能够咬入外圈86a和内圈86b之间的滚动体86c。
如图3所示,第二单向离合器87具有:以能够与手柄轴30一体旋转的方式装配于手柄轴30的棘轮88;以及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机构装配板37的棘爪89。如图4所示,棘轮88隔着曳力盘65d配置于主齿轮31的里侧。棘爪89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在机构装配板37上突出地形成的未图示的凸台轴。
主齿轮3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手柄轴30,经由曳力机构23而与手柄轴30摩擦结合。在主齿轮31的右侧面形成有用于收纳曳力机构23的圆形的收纳凹部31a。在收纳凹部31a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例如4个)第一卡合凹部31b,该第一卡合凹部31b大致凹进成半圆形,用于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后述的旋转部件54卡合。在两个第一卡合凹部31b之间形成有多个(例如两个)第二卡合凹部31c。第一卡合凹部31b的内径比第二卡合凹部31c的内径大。在收纳凹部31a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装配后述的防脱部件62的防脱31d。
如图2所示,小齿轮32是从第二侧板9的外方向内方延伸且在中心贯通有卷筒轴20的筒状部件,该小齿轮32以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卷筒轴20。并且,小齿轮32的图2左端侧由轴承18a以旋转自如且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机构装配板37。小齿轮32的图2右端部由装配于第二凸台部7f的轴承18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第二凸台部7f。在小齿轮32的图2左端部形成有与卡合销29啮合的啮合槽32a。通过该啮合槽32a与卡合销29构成离合器机构21。在啮合槽32a的外周面配置有轴承18a。与啮合槽32a相邻地形成有小径的缩颈部32b,在中间部形成有与主齿轮31啮合的齿轮部32c。
如图2所示,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具有离合器拨叉35,该离合器拨叉35与小齿轮32的缩颈部32b卡合而使小齿轮32沿着卷筒轴20方向移动。通过离合器杆17的从离合器接通位置向离合器断开位置的摆动操作,使离合器拨叉35向图2右方移动,由此解除卡合销29的卡合而成为离合器断开状态。
如图2所示,抛投控制机构24具有:夹着卷筒轴20的两端配置的多个摩擦片48;以及用于调节摩擦片48对卷筒轴20的夹持力的制动帽49。左侧的摩擦片48装配于第一侧盖6的中心。制动帽49旋合于第二侧盖7的第二凸台部7f的外周面。
<曳力机构的结构>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曳力机构23的曳力根据曳力调整用的星形曳力装置3的操作位置而变化,以能够调整的方式对卷筒12的线放出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星形曳力装置3具有与手柄轴30的第二外螺纹部30c旋合的螺母部3a。
曳力机构23设置于手柄轴30的周围。曳力机构23具备:由星形曳力装置3的螺母部3a按压的图2所示的例如两个碟形弹簧50;以及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曳力垫圈51、第二曳力垫圈52、第三曳力垫圈53。碟形弹簧50配置于星形曳力装置3与轴承16之间,将通过沿星形曳力装置3的轴向移动而变化的弹簧力经由轴承16和第一单向离合器86的内圈86b而传递至第一曳力垫圈51。第一曳力垫圈51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手柄轴30。并且,第一曳力垫圈51以能够一体旋转且在轴向与内圈86b接触的方式连结于内圈86b。由此,内圈86b能够与手柄轴30一体旋转,且第一曳力垫圈51被内圈86b按压。
第二曳力垫圈52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主齿轮31。第二曳力垫圈52在外周面具有向左方折弯的一对卡定耳部52a。该卡定耳部52a与主齿轮31的第二卡合凹部卡合。
第三曳力垫圈53与手柄轴30的止转部30a卡合从而能够与手柄轴30一体旋转。因此,手柄轴30由第一单向离合器86和第二单向离合器87禁止反转而无法旋转,因此,即便主齿轮31向线放出方向旋转,第一曳力垫圈51和第三曳力垫圈53也不会向线放出方向旋转。
在第一曳力垫圈51与第二曳力垫圈52之间、第二曳力垫圈52与第三曳力垫圈53之间、第三曳力垫圈53与主齿轮31之间以及主齿轮31与棘轮88之间,例如分别装配有碳或毛毡制的曳力盘65a~65d。棘轮88也作为曳力机构23发挥功能。棘轮88与边缘部30d接触地配置,该边缘部30d以大径形成于手柄轴30的外周面。通过该边缘部30d承受星形曳力装置3的按压力。
<曳力发音机构的结构>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曳力发音机构27具备:能够与主齿轮31一体旋转的发音用的旋转部件54;设置于第二侧盖7的摆动轴55;击打部件56;驱动机构57;以及施力部件58。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旋转部件54是配置于第一曳力垫圈51的外周侧的环状的部件。在旋转部件54的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发音凸部54a。发音凸部54a例如形成为山形。旋转部件54具有比第一曳力垫圈51以及第三曳力垫圈53的外径大的内径,这些曳力垫圈能够通过旋转部件54。并且,关于第二曳力垫圈52,在内周面具有卡定耳部52a不能通过的确认凹部54g(图5)。设置确认凹部54g是为了容易进行后述的防脱部件62的装配的确认和装配作业。
如图3和图4中的A部放大所示,在旋转部件54的与主齿轮31对置的背面54d形成有驱动部件装配部54b,该驱动部件装配部54b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具有多个(例如4个)卡合突起54c。卡合突起54c形成为与主齿轮31的第一卡合凹部31b卡合。驱动部件装配部54b用于装配驱动机构57,直径形成为比发音凸部54a的直径小。在驱动部件装配部54b形成有环状的装配槽54e。装配槽54e以包括卡合突起54c的基端部的方式与发音凸部54a相邻地形成环状。因此,装配槽54e的末端侧的侧壁部54h仅形成于卡合突起54c的形成部分。为了明确这一点,在图4中,在旋转部件54的比手柄轴30的中心靠下方的部分,未图示卡合突起。
在卡合突起54c的内侧面形成有防脱槽54f,用于相对于主齿轮31防脱的防脱部件62装配于该防脱槽54f中。防脱槽54f形成于与在主齿轮31中形成的防脱槽31d相同的径向位置。通过在这两个防脱槽31d和防脱槽54f中装配防脱部件62,从而旋转部件54以能够与主齿轮31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主齿轮31。如图3所示,防脱部件62是C字形状的线材制的弹簧部件。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旋转部件54的内周面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装配有用于对旋转部件54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64。加强部件64例如使用孔用挡圈。加强部件64的外径比旋转部件54的内径大。并且,在旋转部件54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对加强部件64进行定位的定位台阶54i。
如图3和图5所示,摆动轴55是将击打部件56支承为摆动自如的轴。摆动轴55是具有大径的边缘部55a和小径的摆动支承部55b的中空的衬套形状的、例如不锈钢合金等金属制的部件。
在第二侧盖7的内侧面,以向机构装配板37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筒状的轴安装凸台7g。在轴安装凸台7g中拧入用于固定摆动轴55的轴固定螺栓91。轴固定螺栓91以贯通摆动轴55的方式拧入。
击打部件56中装配有摆动轴55,使得该击打部件56在图5所示的离开发音凸部54a的无音位置、和超过能够与发音凸部54a接触的发音位置而进一步摆动的位置之间摆动自如。击打部件56是板状的例如不锈钢合金等金属制的左右对称的部件。
击打部件56在末端具有爪部56a,在基端具有装配于摆动轴55的装配孔56b。装配孔56b具有比摆动轴55的摆动支承部55b的外径大的内径。例如在摆动支承部55b的外径3.5mm的情况下,装配孔56b的内径为3.7mm~4mm的范围。由此,击打部件56以能够沿径向移动预定距离的方式装配于摆动轴55。
在与爪部56a接近的位置形成有椭圆形的卡定狭缝56c。形成卡定狭缝56c是为了对驱动机构57进行卡定。
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57具有问号形状的驱动部件60。驱动部件60是弹性线材制的部件。驱动部件60包括:以能够与驱动部件装配部54b的装配槽54e的底部摩擦结合的方式装配的圆弧状的摩擦结合部60a;以及卡定部60b,该卡定部60b从摩擦结合部60a向径向外方折弯,末端部卡定于击打部件56的卡定狭缝56c。摩擦结合部60a的内径小于装配槽54e的外径。由此,摩擦结合部60a与装配槽54e摩擦结合。摩擦结合部60a的内径越小,摩擦结合部60a的摩擦力越大。若该摩擦力增大,则在通过手柄2使卷筒12向线卷绕方向旋转时,手柄的旋转变重。因此,优选该摩擦力尽量小。
施力部件58是扭转螺旋弹簧,一端卡定于击打部件56,另一端卡定于在第二侧盖7的内侧面形成的弹簧支持突起7h。施力部件58当配置于图5所示的无音位置时,不对击打部件56施力。即,无音位置设定为施力部件58的另一端从弹簧支持突起7h脱离从而施力部件58不施力的位置。当击打部件56被旋转部件54推压而超过发音位置并进一步向发音位置的反方向摆动时,施力部件58朝向发音位置对击打部件56施力。
<实际垂钓时的绕线轮的动作>
在进行垂钓时,首先,将离合器杆17操作至离合器断开位置,使离合器机构21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在该状态下进行抛竿,从卷筒12放出钓线。此时,卷筒12向线放出方向旋转,但离合器机构21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所以主齿轮31不旋转,曳力发音机构27不发音。当末端钓具落水时,使手柄2稍微向线卷绕方向旋转。于是,未图示的离合器返回机构动作,离合器机构21返回离合器接通状态。
在该状态下等待鱼钩挂在末端钓具上。当鱼钩挂在末端钓具上时,钓鱼者使手柄2向线卷绕方向旋转而取下钩住的鱼。此时,主齿轮31向线卷绕方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旋转部件54和与旋转部件54摩擦结合的驱动部件60向线卷绕方向旋转。当驱动部件60向线卷绕方向旋转时,使击打部件56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摆动,使击打部件56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当击打部件56向逆时针方向摆动时,在图7所示的无音位置定位。此时,施力部件58的另一端从弹簧支持突起7h离开,因此,施力部件58不产生作用力。因此,驱动部件60的摩擦力是仅使击打部件56摆动的力即可,可以是小的力。当击打部件56定位于无音位置时,驱动部件60停止旋转,在驱动部件60和旋转部件54之间发生滑动。但是,驱动部件60使击打部件56摆动所需的摩擦力小,因此,因摩擦产生的旋转阻力小。因此,能够抑制线卷绕时驱动机构57的摩擦结合引起的旋转效率的降低。
在该状态下,当钩挂在末端钓具上的鱼以设定的曳力以上的力牵拉钓线时,曳力机构23动作。即,在离合器接通状态下,卷筒12向线放出方向旋转,主齿轮31向线放出方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反转。但是,手柄轴30由第一单向离合器86和第二单向离合器87禁止向线放出方向反转,因此,主齿轮31一边以设定的曳力被制动,一边向线放出方向旋转。当主齿轮31向线放出方向旋转时,旋转部件54也向图5中箭头所示的同一方向旋转。当旋转部件54向线放出方向旋转时,驱动部件60向同一方向旋转,驱动部件60牵拉打击部件56,使其从图5所示的无音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摆动至能够与旋转部件54接触的发音位置。
当击打部件56到达发音位置时,施力部件58朝向发音位置对击打部件56施力。于是,被施力部件58施力的击打部件56和与主齿轮31联动地旋转的旋转部件54的发音凸部54a反复进行碰撞,从而曳力发音机构27发音。
<曳力机构的组装步骤>
在组装曳力机构23时,将包括第二单向离合器87的棘轮88和主齿轮31的曳力机构23的构成部件按顺序装配于手柄轴30。当曳力机构23的构成部件相对于手柄轴30的装配结束时,将驱动部件60装配于旋转部件54的装配槽54e,将旋转部件54装配于主齿轮31。进而,使防脱部件62缩进而从旋转部件54的内周侧装配于主齿轮31的防脱槽31d和旋转部件54的防脱槽54f。由此,使旋转部件54相对于主齿轮31防脱。此时,通过确认凹部54g能够确认防脱部件62是否可靠地装配于防脱槽31d中。当装配防脱部件62时,将加强部件64装配于旋转部件54。
接着,将预先装配有击打部件56和施力部件58的第二侧盖7固定于机构装配板37和第二侧板9。在固定第二侧盖7之前,驱动部件60的卡定部60b配置于能够从开口部7d看到的位置。然后,从开口部7d插入镊子等工具,将卡定部60b卡合于卡定狭缝56c。
这里,击打部件56和旋转部件54配置于比主齿轮31靠第二侧盖7侧(近前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组装击打部件56和旋转部件54。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齿轮机构119的主齿轮131、曳力机构123的第一曳力垫圈151以及曳力发音机构127的旋转部件154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以下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如图6所示,在主齿轮131的右侧面,形成有用于收纳曳力机构123的圆形的收纳凹部131a。在收纳凹部131a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例如4个)第一卡合凹部131b,该第一卡合凹部131b大致凹进成半圆形,用于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与旋转部件154卡合。在两个卡合凹部131b之间形成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相同的多个(例如两个)第二卡合凹部(未图示)。
曳力机构123的第一曳力垫圈151的直径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曳力垫圈51的直径小。并且,配置于第一曳力垫圈151的外周侧的旋转部件154的直径也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部件54的直径小。其结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曳力机构23的部件能够通过旋转部件54,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无法通过。另外,旋转部件154未相对于主齿轮131防脱。因此,在主齿轮131和旋转部件154之间未设置防脱部件62。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曳力发音机构127具备:能够与主齿轮131一体旋转的发音用的旋转部件154;设置于第二侧盖7的摆动轴55;击打部件56;驱动机构157;以及施力部件58。
旋转部件154是配置于第一曳力垫圈151的外周侧的环状的部件。在旋转部件154的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发音凸部154a。发音凸部154a例如形成为山形。旋转部件154具有比第二曳力垫圈52和第三曳力垫圈53的外径小的内径,这些曳力垫圈不能通过旋转部件154。
在旋转部件154的与主齿轮131对置的背面154d形成有驱动部件装配部154b,该驱动部件装配部154b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具有多个(例如4个)卡合突起154c。卡合突起154c形成为与主齿轮131的第一卡合凹部131b卡合。驱动部件装配部154b用于装配驱动机构157的驱动部件160。在驱动部件装配部154b形成有用于装配驱动部件160的环状的装配槽154e。装配槽154e呈环状地形成在比卡合突起154c接近发音凸部的位置的外周面。因此,驱动部件160和装配槽154e的直径也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小。在装配槽154e的主齿轮131侧,形成有与主齿轮131的右侧面(第二侧盖7侧的侧面)抵接的抵接面154i。卡合突起154c从抵接面154i朝向主齿轮131突出。因此,卡合突起154c在比发音凸部154a靠径向外方的位置与主齿轮131卡合。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旋转部件154脱离,按压部件162通过拧入第一曳力垫圈151中的多根(例如3根)螺钉部件158固定。按压部件162是板状部件,具有环状的固定部162a和从固定部162a向径向延伸的多个(例如3个)按压部162b。在固定部162a形成有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例如3个)圆形的螺钉安装部162c。按压部162b和螺钉安装部162c等间隔地配置。按压部162b从固定部162a向轴向外侧斜着延伸,按压部162b的末端与旋转部件154的右侧面接触而稍微按压右侧面。由此防止旋转部件154脱离。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组装曳力机构123后,将按压部件162固定于第一曳力垫圈151而防止旋转部件154脱离。
在这种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旋转部件154与曳力机构123重叠地配置于曳力机构123的外周侧。因此,不必尽量加长双轴承绕线轮的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就能够配置曳力发音机构127。
<特征>
(A)曳力发音机构27(或127)是设于双轴承绕线轮的机构,该双轴承绕线轮绕与手柄轴30平行的轴卷绕钓线,所述手柄轴30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绕线轮主体1的第二侧盖7和框架5。当曳力机构23(或123)动作时,曳力发音机构27(或127)发音。曳力发音机构27(或127)具备旋转部件54(或154)、摆动轴55、击打部件56、驱动机构57(或157)以及施力部件58。旋转部件54(或154)是如下部件:在第二侧盖7侧以能够与主齿轮31(或131)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发音凸部54a(或154a)。摆动轴55设于第二侧盖7。击打部件56以在无音位置和超过发音位置的位置之间摆动自如且能够沿径向移动预定距离的方式装配于摆动轴55,所述无音位置是离开发音凸部54a(或154a)的位置,所述发音位置是能够与发音凸部54a(或154a)接触的位置。驱动机构57(或157)与主齿轮31(或131)向线卷绕方向的旋转联动地使击打部件56从发音位置摆动至无音位置。施力部件58对击打部件56朝发音位置施力。
在该曳力发音机构27(或127)中,当在外周设有发音凸部54a(或154a)的旋转部件54(或154)向线卷绕方向旋转时,通过驱动机构57(或157)使击打部件56配置在无音位置,不发音。相反,当曳力机构23(或123)动作从而旋转部件54(或154)与主齿轮31(或131)一起向线放出方向旋转时,通过施力部件58或驱动机构57(或157)的作用使击打部件56配置于发音位置。当击打部件56配置于发音位置时,被施力部件58施力的击打部件56反复与多个发音凸部54a(或154a)碰撞,曳力发音机构27(或131)发音。旋转部件54(或154)设于主齿轮31(或127)的第二侧盖7侧,与主齿轮31(或131)一体旋转。并且,能够与旋转部件54(或154)的发音凸部54a(或154a)接触的击打部件56也绕设于第二侧盖7的摆动轴55摆动。因此,击打部件56和旋转部件54(或154)配置在比主齿轮31(或131)靠第二侧盖7侧(近前侧)的位置。在主齿轮31(或131)的第二侧盖7侧,通常仅具有曳力机构23(或123)的第一曳力垫圈51等。因此,能够将旋转部件54(或154)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手柄轴方向上与第一曳力垫圈51(或151)重叠。由此,不易对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带来影响,不必加长双轴承绕线轮的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就能够配置曳力发音机构27(或127)。
并且,在曳力动作时,当发音凸部54a(或154a)的末端与击打部件56的末端接触而要卡住时,以能够在径向移动预定距离的方式装配于摆动轴55的击打部件56向径向移动。其结果避免了旋转部件54(或154)与击打部件56的卡住。因此,曳力机构23(123)顺畅地动作。并且能够降低旋转部件54(或154)或击打部件56的磨损。
(B)在曳力发音机构27(或127)中,旋转部件54(或154)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曳力机构23(或123)的第一曳力垫圈51(或151)的外周侧,在手柄轴方向上与第一曳力垫圈51(或151)重叠。在该情况下,旋转部件54(或154)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一曳力垫圈51(或151)的外周侧,并且在手柄轴方向上与第一曳力垫圈51(或151)重叠地配置,因此,不必加长双轴承绕线轮的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就能够配置曳力发音机构27(或127)。
(C)在曳力发音机构27(或127)中,驱动机构57(或157)具有弹性线材制的问号形状的驱动部件60(或160),该驱动部件60(或160)包括:圆弧状的摩擦结合部60a(或160a);以及从摩擦结合部60a(或160a)向径向外方折弯且末端部卡定于上述击打部件的卡定部60b(或160b)。旋转部件54(或154)具有驱动部件装配部54b(或154b),该驱动部件装配部54b(或154b)以与发音凸部54a(或154a)并排的方式配置有装配槽54e(或154e),该装配槽54e(或154e)与摩擦结合部60a(或160a)摩擦卡合。在该情况下,仅通过将摩擦结合部60a(或160a)装配于装配槽54e(或154e)从而使卡定部60b(或160b)卡定于击打部件56就完成组装,因此驱动机构57(或157)的组装作业容易。
(D)在曳力发音机构27(或127)中,驱动部件装配部54b(或154b)具有卡合突起54c(或154c),该卡合突起54c(或154c)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并向主齿轮31(或131)侧突出而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于主齿轮31(或131)。在该情况下,将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卡合突起54c(或154c)设置于驱动部件装配部54b(或154b),使旋转部件54(或154)卡合于主齿轮31(或131)。因此,旋转部件54(或154)的结构简单,组装作业容易。
(E)在曳力发音机构27中,装配槽54e以包括卡合突起54c的基端部的方式与发音凸部54a相邻地形成为环状。在该情况下,由于装配槽54e以包括与主齿轮31卡合的卡合突起54c的一部分的方式,与发音凸部54a相邻地形成为环状,因此,主齿轮31的卡合部分与发音凸部54a接近地配置。因此旋转部件54的结构简单。
(F)在曳力发音机构127中,装配槽154e呈环状地形成在比卡合突起154c接近发音凸部154a的位置的外周面,卡合突起154c在比发音凸部154a靠径向外方的位置与主齿轮131卡合。在该情况下,由于卡合突起154c在比发音凸部154a靠径向外方的位置与主齿轮131卡合,因此,即便发音凸部154a的直径比主齿轮131的直径小,也能够使旋转部件154与主齿轮31一体旋转。
(G)在曳力发音机构27中,卡定于击打部件56的驱动部件60的卡定部60b配置成,与形成于第二侧盖7的开口部7d面对。在该情况下,由于以与卡定部60b面对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7d,所以容易从开口部7d插入工具而进行使卡定部60b卡定于击打部件56的作业。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驱动机构57与旋转部件54摩擦结合,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驱动机构57与主齿轮31摩擦结合。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防脱弹簧或按压部件进行旋转部件的防脱,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弹性卡定将旋转部件连结于主齿轮而进行防脱。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旋转部件设于手柄轴并将其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与主齿轮连结,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与主齿轮啮合的部件作为旋转部件。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标牌覆盖开口部 7d,但也可以在开口部7d设置拆装自如的帽等。例如也可以是被弹性卡定的帽或拧入式的帽。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圆形的双轴承绕线轮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双轴承绕线轮的方式可以是非圆形的拟饵抛投渔线轮、电动绕线轮、杆式曳力绕线轮等任何方式。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装配槽54e配置于发音凸部54a的主齿轮31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隔着发音凸部在相反侧配置装配槽。在该情况下,容易使装配槽的槽径尽量小。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装配曳力机构23的构成部件后,将旋转部件54装配于主齿轮3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通过使确认凹部54g形成为能够使第二曳力垫圈52的耳部52a通过的大小,由此,在将旋转部件装配于主齿轮31后,能够从曳力机构23的第一曳力垫圈装配第三曳力垫圈。
Claims (6)
1.一种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其在曳力机构动作时发音,该曳力机构设于双轴承绕线轮,该双轴承绕线轮绕与手柄轴平行的轴卷绕钓线,所述手柄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绕线轮本体的侧盖和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力发音装置具备:
旋转部件,其在上述侧盖侧以能够与主齿轮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发音凸部;
设于所述侧盖的摆动轴;
击打部件,该击打部件以在无音位置和超过发音位置的位置之间摆动自如且能够沿径向移动预定距离的方式装配于上述摆动轴,所述无音位置是离开上述发音凸部的位置,所述发音位置是能够与上述发音凸部接触的位置;
驱动机构,其与上述主齿轮向线卷绕方向的旋转联动地使上述击打部件从上述发音位置摆动至上述无音位置;以及
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上述击打部件向上述发音位置施力,
上述旋转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曳力机构的曳力垫圈的外周侧,在上述手柄轴方向上与上述曳力垫圈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具有弹性线材制的问号形状的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包括:圆弧状的摩擦结合部;以及从上述摩擦结合部向径向外方折弯且末端部卡定于上述击打部件的卡定部,
上述旋转部件具有驱动部件装配部,该驱动部件装配部以与上述发音凸部沿上述手柄轴方向并排的方式配置有装配槽,该装配槽与上述摩擦结合部摩擦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部件装配部具有多个卡合突起,所述卡合突起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并向上述主齿轮侧突出而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于上述主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配槽以包括上述卡合突起的基端部的方式与上述发音凸部相邻地形成为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配槽呈环状地形成在比上述卡合突起接近上述发音凸部的位置的外周面,
上述卡合突起在比上述发音凸部靠径向外方的位置与上述主齿轮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卡定于上述击打部件的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卡定部配置成,与形成于上述侧盖的开口部面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67326A JP5507374B2 (ja) | 2010-07-26 | 2010-07-26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発音装置 |
JP2010-167326 | 2010-07-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96435A CN102396435A (zh) | 2012-04-04 |
CN102396435B true CN102396435B (zh) | 2014-12-24 |
Family
ID=44675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10069.3A Active CN102396435B (zh) | 2010-07-26 | 2011-07-26 |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90909B2 (zh) |
EP (1) | EP2412237B1 (zh) |
JP (1) | JP5507374B2 (zh) |
KR (1) | KR101815621B1 (zh) |
CN (1) | CN102396435B (zh) |
MY (1) | MY167155A (zh) |
TW (1) | TWI4681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76740B2 (ja) | 2013-10-01 | 2018-08-2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JP6267937B2 (ja) * | 2013-11-08 | 2018-01-24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装置 |
JP6200287B2 (ja) * | 2013-11-14 | 2017-09-20 |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 両軸受リール |
KR101374235B1 (ko) * | 2013-12-18 | 2014-03-13 | 권오현 | 낚시용 릴 |
JP6389609B2 (ja) * | 2013-12-27 | 2018-09-1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ピニオンギア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
KR101607563B1 (ko) * | 2014-01-28 | 2016-03-30 |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 드래그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한 낚시릴 |
JP6368515B2 (ja) * | 2014-03-25 | 2018-08-01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KR101699382B1 (ko) * | 2014-10-22 | 2017-01-24 |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 가공성이 향상된 낚시릴 프레임 |
JP6284497B2 (ja) * | 2015-03-24 | 2018-02-28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両軸受型リール |
JP6542567B2 (ja) * | 2015-04-09 | 2019-07-10 |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 釣り用リールのワッシャ |
JP6538001B2 (ja) * | 2016-04-28 | 2019-07-03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リール |
EP3342286A1 (en) * | 2017-01-03 | 2018-07-04 | Okuma Fishing Tackle Co., Ltd. | Brake mechanism of fishing reel |
JP2018113919A (ja) | 2017-01-19 | 2018-07-2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CN109221043B (zh) * | 2018-09-21 | 2020-12-22 | 曾小明 | 一种无泄力渔线轮 |
WO2022056414A1 (en) | 2020-09-14 | 2022-03-17 | Trika Inc. | Fishing reel with planetary drive and offset gear |
KR102473772B1 (ko) * | 2020-09-23 | 2022-12-02 | 주식회사은성사 | 클릭 사운드 발생수단을 구비한 낚시용 릴 |
TWI745166B (zh) * | 2020-11-16 | 2021-11-01 | 鴻安國際興業有限公司 | 發聲裝置及使用此發聲裝置的手工具 |
JP7420704B2 (ja) * | 2020-12-25 | 2024-01-23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両軸受けリール |
JP2023080458A (ja) * | 2021-11-30 | 2023-06-09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US11974558B2 (en) * | 2021-12-21 | 2024-05-07 | Accurate Grinding and Mfg. Corp. | Star drag fishing reel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00122A (en) * | 1967-08-24 | 1970-07-29 | Penn Fishing Tackle Mfg Co | Fishing reel |
US4899953A (en) * | 1987-05-23 | 1990-02-13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Double bearing fishing reel |
CN1806540A (zh) * | 2005-01-18 | 2006-07-26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制动装置 |
CN101228858A (zh) * | 2007-01-23 | 2008-07-30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轴支承结构 |
CN100459858C (zh) * | 2003-06-25 | 2009-02-11 | 株式会社岛野 | 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17732A (en) * | 1939-02-14 | 1947-03-18 | Bland Reginald | Fishing reel mechanism |
US4162049A (en) * | 1977-09-14 | 1979-07-24 | Stutz William H Jr | Fishing reel apparatus |
JPS5597368U (zh) * | 1978-12-28 | 1980-07-07 | ||
JPS635483Y2 (zh) * | 1981-06-19 | 1988-02-15 | ||
US4570878A (en) * | 1982-03-03 | 1986-02-18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Clutch and brake for a fishing reel |
JPS6398072U (zh) * | 1987-12-02 | 1988-06-24 | ||
JPH03114958U (zh) * | 1990-03-07 | 1991-11-27 | ||
JPH03122670U (zh) * | 1990-03-27 | 1991-12-13 | ||
JP2535459Y2 (ja) * | 1992-10-05 | 1997-05-14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両軸受型リール |
JPH10210904A (ja) * | 1997-01-30 | 1998-08-11 | Shimano Inc | 釣り用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 |
JP4772979B2 (ja) * | 2001-04-16 | 2011-09-14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US6688545B2 (en) * | 2002-01-22 | 2004-02-10 | Shimano Inc. | Fishing-reel sounding device |
JP4173387B2 (ja) * | 2003-03-14 | 2008-10-2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発音機構 |
US7175121B2 (en) * | 2003-10-28 | 2007-02-13 | Shimano Inc. | Spinning reel sounding mechanism |
US7165737B2 (en) * | 2005-01-18 | 2007-01-23 | Shimano Inc. | Spool braking device for dual-bearing reel |
JP2006211903A (ja) * | 2005-02-01 | 2006-08-17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用リ−ル |
JP2008113562A (ja) * | 2006-10-31 | 2008-05-22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用リール |
JP5324819B2 (ja) * | 2008-05-12 | 2013-10-23 |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 レバードラグリールの逆転防止機構 |
JP5097630B2 (ja) * | 2008-07-08 | 2012-12-1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発音装置 |
JP5135091B2 (ja) * | 2008-07-08 | 2013-01-3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機構 |
JP2010167326A (ja) | 2009-01-20 | 2010-08-05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塗工方法 |
JP5258688B2 (ja) * | 2009-07-14 | 2013-08-0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発音装置 |
JP5349349B2 (ja) * | 2010-01-25 | 2013-11-2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発音装置 |
-
2010
- 2010-07-26 JP JP2010167326A patent/JP5507374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6-16 TW TW100121037A patent/TWI468108B/zh active
- 2011-06-17 EP EP11170451A patent/EP241223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06-21 MY MYPI2011002884A patent/MY167155A/en unknown
- 2011-07-12 KR KR1020110069027A patent/KR10181562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7-25 US US13/189,755 patent/US849090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7-26 CN CN201110210069.3A patent/CN1023964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00122A (en) * | 1967-08-24 | 1970-07-29 | Penn Fishing Tackle Mfg Co | Fishing reel |
US4899953A (en) * | 1987-05-23 | 1990-02-13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Double bearing fishing reel |
CN100459858C (zh) * | 2003-06-25 | 2009-02-11 | 株式会社岛野 | 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 |
CN1806540A (zh) * | 2005-01-18 | 2006-07-26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制动装置 |
CN101228858A (zh) * | 2007-01-23 | 2008-07-30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轴支承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12237B1 (en) | 2012-10-31 |
EP2412237A1 (en) | 2012-02-01 |
TWI468108B (zh) | 2015-01-11 |
MY167155A (en) | 2018-08-13 |
JP5507374B2 (ja) | 2014-05-28 |
US8490909B2 (en) | 2013-07-23 |
KR101815621B1 (ko) | 2018-01-08 |
KR20120010564A (ko) | 2012-02-03 |
US20120018562A1 (en) | 2012-01-26 |
JP2012024037A (ja) | 2012-02-09 |
CN102396435A (zh) | 2012-04-04 |
TW201208559A (en) | 2012-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96435B (zh) |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 | |
JP2012024037A5 (zh) | ||
EP2347650B1 (en) | Dual-bearing reel drag sound producing device | |
EP2777391B1 (en) | Ratchet wheel for fishing reel | |
EP3069607B1 (en) | Spinning reel | |
US8608100B2 (en) | Fishing reel with clicking sound generating means | |
CN103070147B (zh) | 双轴承绕线轮 | |
TWI619436B (zh) | 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單元 | |
EP1500330B1 (en) | Dual-bearing reel | |
EP1994825B1 (en) | Fishing reel | |
JP2015065913A5 (zh) | ||
JP2007006710A (ja) | 両軸受リール | |
CN104621064A (zh) | 双轴承绕线轮 | |
CN104115797A (zh) | 双轴承绕线轮 | |
CN101711518B (zh) | 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 | |
US5609309A (en) | Fly reel drag direction changer with a ratchet mechanism | |
KR20020017946A (ko) | 양 베어링 릴의 역회전 방지기구 | |
US7226013B1 (en) | Fishing reel having improved pay out clicking mechanism | |
JP2001238581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
JP2005052062A (ja) |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 |
JP2004024119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軸支持構造 | |
JP2002034400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
JP2018174768A (ja) | 発音機構を備えた両軸受型リール | |
JP2002253092A (ja) | 魚釣用リール | |
JP2004024120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軸支持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