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0733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0733A
CN102390733A CN2011101806238A CN201110180623A CN102390733A CN 102390733 A CN102390733 A CN 102390733A CN 2011101806238 A CN2011101806238 A CN 2011101806238A CN 201110180623 A CN201110180623 A CN 201110180623A CN 102390733 A CN102390733 A CN 102390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liding surface
force
coil spr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06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0733B (zh
Inventor
品川友
千野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90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0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0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0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2Squaring-up p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60Damping means, shock absor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3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 B65H2405/1136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inclined, i.e. forming an angle different from 90 with the bott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记录装置。具备:限制部件,以轴部为中心转动,通过与对象物抵接限制对象物移动;和缓冲部件,隔开时间差使限制部件从限制对象物移动的限制位置朝解除限制对象物移动的解除位置转动,缓冲部件具备:粘性部件;具有沿对象物的移动方向形成梳齿状的第1滑动面的第1部件;第2部件,具有形成梳齿状的第2滑动面,第2滑动面隔着粘性部件与第1部件的第1滑动面对置,第2部件以与限制部件卡合的状态在使限制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第1位置和使限制部件位于解除位置的第2位置之间滑动;和第1施力构件,沿第2部件的滑动方向对第2部件赋予使其从第1位置朝第2位置滑动的作用力,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第2滑动面的形成梳齿状的齿顶与齿根之间。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液体(例如墨水)附着于记录介质(例如用纸)来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的一种,公知有从记录部(例如记录头)朝用纸喷射墨水从而记录规定的图像(包括文字、图形等)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仅称为“打印机”)。该打印机通过从以层叠状态载置有多张用纸的供纸盒(以下仅称为“纸盒”)将位于最上部的用纸取出并朝记录部侧一张一张地供给而在用纸记录图像。为此,在该打印机中设置有:装配部,以层叠状态载置有多张用纸的纸盒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该装配部,能够通过沿着与用纸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插拔该纸盒来进行该纸盒的装卸;以及供纸辊,该供纸辊用于从处于被装配于该装配部的状态的纸盒将用纸一张一张地取出并依次朝记录部侧供给。
并且,在该打印机中、在装配供纸盒的装配部的内部深处,即,在与处于被装配于该装配部的状态的纸盒的插入方向前侧的端面对置的部位形成有分离斜面,该分离斜面用于将由供纸辊从纸盒侧取出并供给的用纸一张一张地分离并朝记录部引导。因此,在纸盒由使用者装配于装配部的情况下,在相对于装配部的插入速度快的情况等中,存在由于惯性力而导致层叠状态的用纸从纸盒内朝插入方向移动从而上抬至上升斜度的分离斜面的情况。这样的话,无法利用分离斜面将用纸一张一张地分离,会产生用纸多张重叠而被供给的称作重叠供给的输送状态,因此,存在引起卡纸等不良情况的忧虑。
作为避免该不良情况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挡板(shutter)部件,为了限制用纸的供纸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以下称作“纸前端部”)朝纸盒的插入方向移动,该挡板部件从上侧的退避位置朝下侧的限制位置下降。进而,当该挡板部件从处于与各用纸的纸前端部抵接的状态的下侧的限制位置朝上侧的退避位置上升时,该挡板部件的下端部朝供纸方向的上游侧转动。由此,处于与挡板部件抵接的状态的各用纸的纸前端部能够对齐成如下的倾斜状态:该倾斜状态是随着趋向层叠方向的上位侧而依次位于供纸方向下游侧的倾斜状态。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使挡板部件一边转动一边朝退避位置滑动,因此,需要用于设置使挡板部件进行上述动作的旋转机构以及滑动机构的空间。并且,还需要用于将上述挡板部件、旋转机构以及滑动机构收纳于退避位置的空间。因而,由于上述的所需要的空间,存在打印机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例如提出有设置如下的限制部件构造:该限制部件具有限制用纸的朝向纸盒的插入方向前侧的移动的限制面,并且以朝插入方向倾倒的方式旋转动作。即,在该情况下,在利用限制面限制用纸的移动从而抑制其趋势之后,通过隔开规定的时间差的旋转动作使限制面倾倒而从分离斜面退避,由此解除对用纸的移动的限制。因而,用纸不会上抬至分离斜面,能够一张一张地被分离并被朝记录部引导。由此,不需要用于将挡板部件、旋转机构以及滑动机构收纳于退避位置的大的空间,仅增加限制部件的旋转动作所需要的机构的量的空间即可,能够抑制打印机的大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35769号公报
然而,在限制部件的旋转动作中,为了在用纸的限制后产生规定的时间差,使用缓冲部件。即,利用缓冲部件使限制部件的旋转动作中产生规定的时间差,对于该缓冲部件,在伴随着限制部件的从限制用纸的移动的状态到解除限制的状态的旋转动作而相对移动(滑动)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中,在这2个部件的滑动时嵌合的滑动面之间夹装有粘性部件。因而,通过缓冲部件稳定地动作,能够产生期望的时间差。
为此,需要以在第1部件和第2部件之间始终夹装有一定厚度的粘性部件的方式滑动。换言之,第1部件和第2部件需要以相互之间的间隙不发生变化的方式相互平行地滑动。这是因为,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例如,在第2部件一边相对于第1部材扭转一边滑动的情况下,抵接面处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间隙变化,存在缓冲力变化的忧虑。
因而,期望存在一种能够抑制打印机的大型化、即能够抑制缓冲部件以免缓冲部件变大,同时,能够抑制缓冲力的变化的缓冲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抑制大小、且能够抑制缓冲力的变化的缓冲部件的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备:
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构成为能够以轴部为中心转动,通过与对象物抵接来限制该对象物的移动;以及
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隔开时间差使上述限制部件从限制位置朝解除位置转动,在上述限制位置处,上述限制部件限制上述对象物的移动,在上述解除位置处,解除上述限制部件对上述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
缓冲部件具备:粘性部件;
第1部件,该第1部件具有沿着上述对象物的移动方向形成为梳齿状的第1滑动面;
第2部件,该第2部件具有形成为梳齿状的第2滑动面,该第2滑动面隔着上述粘性部件与上述第1部件的第1滑动面对置,上述第2部件以与上述限制部件卡合的状态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滑动,在上述第1位置处,使上述限制部件位于上述限制位置,在上述第2位置处,使上述限制部件位于上述解除位置;以及
第1施力构件,该第1施力构件沿着上述第2部件的滑动方向对上述第2部件赋予使其从上述第1位置朝上述第2位置滑动的作用力,该第1施力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第2滑动面的形成为梳齿状的齿顶与齿根之间。
根据该结构,对于滑动的第2部件,由夹在滑动的第2部件与第1部件的滑动面之间的粘性部件作用于第2部件的朝向移动方向的缓冲力(damper power)和第1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不会对第2部件赋予旋转力。因而,在第2部件的滑动过程中,能够抑制第2滑动面与第1滑动面之间的间隙的变化。结果,能够使夹在间隙中的粘性材料的厚度(量)稳定而不会变化。因而,能够抑制缓冲部件的大型化,并且能够抑制缓冲力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上述第1施力构件作为作用力对上述第2部件赋予从上述第1位置朝向上述第2位置的方向的按压力。
根据该结构,作为对第2部件赋予按压力的施力构件例如能够采用压缩弹簧。因而,在使用压缩弹簧的情况下,例如与使用容易因超过弹性极限地伸长而丧失弹性的拉伸弹簧的情况不同,能够对第2部件赋予稳定的弹力。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上述第1施力构件至少具有2个以上,且分别设置于距离上述第2滑动面的与上述滑动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互等距离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不会作用有使第2部件在第2滑动面的面内旋转的力,因此能够抑制第2部件相对于第1部件相对于滑动方向倾斜。因而,对于第2部件,能够使第2滑动面相对于第1滑动面稳定地滑动,因此能够抑制缓冲部件的缓冲力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所述记录装置具备:第3部件,该第3部件与上述第1部件卡合,且沿着上述滑动方向在停留位置和停留解除位置之间滑动,在上述停留位置处,使上述第2部件停留于上述第1位置,在上述停留解除位置处,使上述第2部件能够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以及第2施力构件,该第2施力构件对上述第3部件赋予使其从上述停留解除位置朝上述停留位置滑动的作用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第3部件从停留位置滑动到停留解除位置,能够使限制部件从限制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位置朝解除对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的解除位置动作。因而,例如,与载置有对象物的纸盒的插入对应地,第3部件滑动,由此能够适当地对对象物进行移动控制。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上述第2施力构件配设在比上述第1施力构件更远离上述第2滑动面的中心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相对于第2滑动面将第2施力构件配设在比第1施力构件更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以第2施力构件的配设空间不受滑动面限制的方式容易地配设第2施力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缓冲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说明缓冲部件的动作的图,(a)是缓冲部件的俯视图,(b)是示出限制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c)是示出解除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滑动面与弹簧的配置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比较例的缓冲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a)、(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缓冲部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8示出实施方式,(a)是装配纸盒时的缓冲部件的俯视图,(b)是剖视图,(c)是成为用纸的限制解除状态后的缓冲部件的剖视图。
图9(a)、(b)都是示出作为变形例的缓冲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1…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6…构成输送装置的作为输送构件的输送部;17…作为记录构件的记录部;100、100c…缓冲部件;110…作为第1部材的基座;120、120c…作为第2部件的滑动件;130、130c…作为第3部件的滑动盒;140、140c…作为限制部件的止挡件;P…作为对象物的用纸;D4…宽度方向;Fd…力(惯性力);Fn…缓冲力;SP…第1滑动面;TP…第2滑动面;B1a、B1b、B1c…作为第1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B2a、B2b…作为第2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L1、L2…面位置;Lnc…作用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缓冲部件,使用附图对在具有具备该缓冲部件的输送装置的、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中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在呈框体状的框架12内具备:装配部13、供给部14、分离部15、作为输送构件的输送部16、作为记录构件的记录部17、以及排出部18。另外,这些部件在打印机11中沿着作为实施记录的对象物的用纸P的输送路径依次配置。
首先,装配部13配置在框架12内的底部侧(在图1中为下部侧),并经由在框架12的一个侧面(在图1中为右侧面)开口的矩形的插入口19与框架12的外部连通。进而,通过经由该插入口在与用纸P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插拔以层叠状态载置有用纸P的纸盒20,能够将用纸P与纸盒20一起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装配于装配部13。
其次,供给部14在框架12内配置在与装配部13的内部深处对应的位置,且具备基于未图示的供给电机的驱动力而旋转的搓纸辊14a。进而,通过该搓纸辊14a的旋转,将以层叠状态载置于从插入口19插入于装配部13的纸盒20的用纸P中的、位于最上部的用纸P,朝与插入口19相反的方向供给。
并且,分离部15在框架12内配置在与处于被装配于装配部13的状态的纸盒20的插入方向前侧的端面嵌合的位置,且具备斜板21,在从装配部13侧观察的情况下,该斜板21形成上升斜度的斜面。进而,对于该斜板21的斜面构成的分离斜面21a,从供给部14供给的用纸P以使纸前端抵接于该分离斜面21a并越过该分离斜面21a的方式移动,由此,分离部15将用纸P一张一张地送入下游侧的输送部16。
如图1所示,输送部16在框架12内以形成反转输送路22的方式配置,该反转输送路22使从分离部15送入的用纸P反转从而能够将该用纸P朝框架12内的上部的记录部17侧输送。进而,在该反转输送路22的上游部设置有分离辊23,并且,在该反转输送路22的比分离辊23还靠下游侧的位置、在输送方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中间输送辊24。分离辊23使未被分离斜面21a分离而被重叠输送的用纸P分离,从而将用纸P一张一张地可靠地送入中间输送辊24所设置的下游侧。中间输送辊24分别通过旋转动作使用纸P朝与从纸盒20朝向分离部15的供给方向(在图1中为左侧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反转输送方向(在图1中为右侧方向)反转而进行输送,从而送入记录部17。
并且,如已经叙述的那样,记录部17配置在框架12内的上部,且具备输送用辊对25、记录头26、以及作为用纸P的支承座的支承部件27。记录头26被固定于滑架29,该滑架29能够沿着导向轴28在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在图1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往复移动。滑架29由未图示的驱动构件(电机)驱动而在沿着导向轴28的主扫描方向移动,并且,该滑架29的在该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由位置检测装置(编码器)30检测,由此对其驱动位置进行控制。
对于被送入具有这种结构的记录部17的用纸P,伴随着与从动输送用辊31一起构成输送用辊对25的驱动输送用辊32的旋转,该用纸P被夹持在两个输送用辊31、32之间并被朝与主扫描方向的交叉的副扫描方向输送,从而在记录头26与支承部件27之间移动。此时,用纸P被压靠于支承部件27而移动,同时,在用纸P与记录头26之间形成有间隙PG。进而,在该状态下,记录头26与滑架29的移动一起在作为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主扫描方向移动,同时,当该移动时,从未图示的喷嘴对隔着间隙PG离开的用纸P喷射作为记录用液体的墨水从而形成图像。形成有图像的用纸P随后被送入排出部18。
排出部18具备排出用辊对33和排出用堆纸器(stacker)34。用纸P伴随着与由齿轮构成的从动排出用辊35一起构成排出用辊对33的驱动排出用辊36的旋转而被夹持在两个排出用辊35、36之间并被朝输送方向下游侧(在图1中为右侧方向)输送,并被排出到排出用堆纸器34。这样,在打印机11中对用纸P记录规定的图像。
进一步,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备缓冲部件100,该缓冲部件100位于通过搓纸辊14a的旋转而被从纸盒20朝分离部15侧送出、由分离斜面21a一张一张地分离并送入输送部16的用纸P的交接部分。利用该缓冲部件100和输送部16构成对记录部17一张一张地稳定地供给用纸P的输送装置。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100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100的构造的立体图,示出纸盒20未装配于装配部13的状态。如图所示,缓冲部件100具备:作为第1部件的基座110;作为第2部件的滑动件120;作为第3部件的滑动盒130;以及作为限制用纸P的移动的限制部件的止挡件140。另外,为了使以后的说明容易,将纸盒20的拔出方向称为D1、将插入方向称为D2,将与D1和D2正交的方向中的、用纸P的厚度方向称为D3、将用纸P的宽度方向称为D4。
基座110被固定于打印机11的框架12。并且,在基座110的用纸P的宽度方向D4的中央部设置有供滑动件120滑动的第1滑动面SP。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120将沿着纸盒20的插入方向D2以及拔出方向D1的方向作为滑动方向。首先,使用图3对该第1滑动面SP、以及滑动件120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将后述的滑动盒130以及止挡件140卸下,并使滑动件120从基座110离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设置于基座110的第1滑动面SP的、在与滑动方向(插入方向D2或者是拔出方向D1)交叉的截面上的形状形成为,在与滑动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D4反复形成有凹凸的所谓的梳齿形状。进而,形成凹凸形状的多个凸条的长度方向沿着插入方向D2相互平行,由此来设置在厚度方向D3的俯视图中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平面区域的第1滑动面SP。
另一方面,在滑动件120形成有第2滑动面TP,该第2滑动面TP隔着作为粘性部件的粘性润滑脂隔开规定的间隔与该第1滑动面SP的凹凸形状对置。即,第2滑动面TP遍及在宽度方向D4与第1滑动面SP大致相同的范围形成为以与第1滑动面SP的凹凸形状之间隔开间隙对置的方式反复形成有凹凸的所谓的梳齿形状。并且,第2滑动面TP的各凹凸形状形成为,形成该第2滑动面TP的凹凸形状的多个凸条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形成第1滑动面SP的凹凸形状的多个凸条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短。因而,第2滑动面TP设置成,在厚度方向D3的仰视图中呈现沿着插入方向D2的长度比第1滑动面SP短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平面区域。
进而,对于滑动件120,在该第2滑动面TP与第1滑动面SP之间夹有粘性润滑脂的状态下,由作为第1施力构件的一对螺旋弹簧B1a、B1b沿插入方向D2施力而能够在基座110的第1滑动面SP上移动。另外,在厚度方向D3的俯视图中,螺旋弹簧B1a、B1b隔着第2滑动面TP分别配置于俯视不重叠的位置,其一端由设置于滑动件120的弹簧支承部123a、123b分别支承或者固定。
并且,在滑动件120的与设置有第2滑动面TP的一面相反侧的面形成有呈所谓的钩型的形状的突出部121。在该突出部121设置有预定宽度的狭缝状的卡合空间125,该卡合空间125在宽度方向D4贯通突出部121且在拔出方向D1侧具有开口端,并且,该卡合空间125以朝向拔出方向D1形成下降斜度的方式呈倾斜状设置。如图2所示,后述的止挡件140的卡合销145与该卡合空间125卡合。
返回图2,对于滑动盒130,其宽度方向D4的两侧的端部部分139与基座110卡合,并且能够在保持该卡合状态的状态下沿着插入方向D2往复移动(滑动)。并且,滑动盒130始终由作为第2施力构件的一对螺旋弹簧B2a以及螺旋弹簧B2b(参照图4)朝拔出方向D1施力。
螺旋弹簧B2a以及螺旋弹簧B2b是以一端被支承或者固定于基座110、另一端被支承或者固定于滑动盒130的方式插入的压缩弹簧。并且,螺旋弹簧B2a以及螺旋弹簧B2b分别配设在比螺旋弹簧B1a、B1b还远离第2滑动面TP的中心的位置。具体而言,在厚度方向D3的俯视图中,分别配设在与螺旋弹簧B1a、B1b俯视不重叠的位置、且配设在第2滑动面TP的与中心相反侧的宽度方向D4的两端附近的位置。另外,一端被固定于滑动件120的弹簧支承部123a、123b的螺旋弹簧B1a、B1b的另一端分别被支承或者固定于以与滑动件120的弹簧支承部123a、123b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滑动盒130的弹簧支承部(在图4(b)、(c)中仅示出单侧的弹簧支承部130b)。
并且,在滑动盒130的厚度方向D3的俯视图中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开口部130h,滑动件120的突出部121位于该开口部130h内。进而,该开口部130h的插入方向D2的开口边缘135形成为,在滑动件120朝插入方向D2移动的情况下,该开口边缘135与作为滑动件120的突出部121的一部分的卡定部122抵接。因而,滑动盒130利用开口部130h的开口边缘135来限制滑动件120朝向插入方向D2的移动。
另一方面,在滑动盒130形成有抵接部131,插入于打印机11的纸盒20如图2中以粗线箭头所示那样移动从而该纸盒20的插入方向D2侧的端部抵接于抵接部13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动盒130中,螺旋弹簧B2a以及螺旋弹簧B2b、进一步螺旋弹簧B1a以及螺旋弹簧B1b的另一端被支承或者固定于与该抵接部131大致相同的位置、且是纸盒20所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
如图2所示,止挡件140在与插入方向D2对置的方向侧形成有大致平坦的限制面141。限制面141在限制用纸P的移动的位置(将该位置称为“限制位置”)设定在与分离斜面21a交叉的方向(此处为与插入方向D2正交的厚度方向D3)。并且,止挡件140在厚度方向D3侧的端部形成有旋转轴部146,并且,该止挡件140安装成,限制面141能够相对于基座110以该旋转轴部146为支点转动。并且,在止挡件140形成有从宽度方向D4的两侧端朝与限制面141相反侧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壁部。进而,在这一对壁部之间支承有圆柱状的卡合销145,该卡合销145的轴向沿着宽度方向D4延伸。该卡合销145与设置于前面所述的滑动件120的突出部121的卡合空间125卡合而构成所谓的凸轮机构。借助该凸轮机构,止挡件140的限制面141在朝滑动件120的插入方向D2移动的同时以基端侧的旋转轴部146为中心旋转,从而其前端部分朝插入方向D2侧倾斜。通过该倾斜,限制面141成为倾斜程度比分离斜面21a大的状态。
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缓冲部件100利用限制面141承受以层叠状态载置于沿插入方向D2插入的纸盒20的多张用纸P的伴随着朝向插入方向D2的移动而产生的用纸P所具有的力(惯性力)FD(在图2中以粗线空白箭头表示)。通过这样来限制层叠的各用纸P的插入方向D2的侧端面Pse。然后,使止挡件140动作而使其限制面141朝插入方向D2侧倾倒到比分离斜面21a的倾斜程度还大的程度的位置(将该位置称为“解除位置”),以便隔开时间差而解除对用纸P的朝向插入方向D2的移动的限制。使用图4对该止挡件140隔开时间差而倾倒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a)是以厚度方向D3的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纸盒20未被装配于装配部13的状态下的缓冲部件100的俯视图。图4(b)是从宽度方向D4观察图4(a)的缓冲部件100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并且,图4(c)是从宽度方向D4观察纸盒20装配完毕后的状态下的缓冲部件100的情况的示意图。另外,在图4(b)、(c)中,为了容易说明,根据需要以截面示出构成部材。
如图4(a)、(b)所示,在直到纸盒20抵接于滑动盒130的抵接部131为止的未装配状态下,滑动盒130由螺旋弹簧B2a、B2b的弹力F2a、F2b朝拔出方向D1施力。因而,滑动盒130的开口部130h的开口边缘135朝拔出方向D1侧按压滑动件120的突出部121的卡定部122,由此,滑动件120不会朝插入方向D2移动,而使滑动件120停留在停留位置。并且,此时,滑动件120通过与设置于基座110的抵顶部(未图示)抵接而被定位,以免滑动件120朝拔出方向D1移动。这样,滑动件120由滑动盒130的开口边缘135以及基座110的抵顶部定位,由此,滑动件120被保持在第1位置,将止挡件140的限制面141维持在限制用纸P的移动的限制位置(图2中以实线所示的竖立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动件120被保持在第1位置的状态下,螺旋弹簧B1a、B1b成为被压缩的状态。这样,螺旋弹簧B1a、B1b能够在滑动件120与滑动盒130之间维持被稳定地固定的状态。
其次,当装配纸盒20时,对于滑动盒130,抵接部131与纸盒20的移动对应地一起被推入,并与纸盒20一起朝插入方向D2移动。因此,如图4(c)所示,原本限制滑动件120的移动的开口边缘135朝插入方向D2移动而从滑动件120(具体而言为突出部121的背面(插入方向D2侧的面)亦即卡定部122)离开。通过以这种方式移动,滑动盒130位于解除滑动件120的停留的停留解除位置。此时,伴随着滑动盒130的移动,螺旋弹簧B1a、B1b被压缩,同时,被压缩后的螺旋弹簧B1a、B1b对滑动件120赋予使其朝插入方向D2移动的弹力。结果,如图4(c)中以双点划线所示,滑动件120朝插入方向D2移动,因此,止挡件140通过卡合销145与卡合空间125之间的凸轮机构的作用而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前端部分朝插入方向D2侧倾倒。这样,止挡件140位于解除用纸P的移动限制状态的解除位置(在图2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倾斜位置)。
另外,此时,滑动件120的插入方向D2侧与设置于基座110的抵顶部(未图示)抵接而被定位,在插入方向D2移动到预先确定的位置。这样,滑动件120通过与基座110的抵顶部抵接而被保持在第2位置,在该第2位置处,将止挡件140的限制面141维持在解除对用纸P的移动的限制的解除位置。
另一方面,当纸盒20被从装配部13拔出时,滑动盒130通过螺旋弹簧B2a、B2b的作用力被朝拔出方向D1侧按压而移动,同时,使滑动件120从第2位置返回第1位置。即,通过螺旋弹簧B2a、B2b的作用力(此处,还附加有螺旋弹簧B1a、B1b的作用力)而开始移动的滑动盒130的开口边缘135与滑动件120(卡定部122)抵接。进而,滑动盒130维持该抵接状态并通过螺旋弹簧B2a、B2b的作用力移动,由此,使滑动件120朝拔出方向D1移动。结果,滑动件120从第2位置返回装配纸盒20之前的位置亦即第1位置。进而,与该滑动件120从第2位置返回第1位置相配合,止挡件140通过凸轮机构而旋转,其限制面141从倾倒状态返回原来的状态、即从解除位置返回限制位置。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100,根据纸盒20的插拔,滑动盒130在停留位置与停留解除位置之间移动。进而,伴随着该滑动盒130的移动,滑动件120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由此,止挡件140以成为限制位置和解除位置的方式动作。
这样,在该滑动件120的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移动中,图4(a)所示的滑动件120的第2滑动面TP在基座110的第1滑动面SP上沿着插入方向D2移动。当该第2滑动面TP移动时,如前面所述,通过在分别呈凹凸形状的第1滑动面SP和滑动件120的第2滑动面TP之间夹有作为粘性部件的粘性润滑脂而构成延缓滑动件120的移动的缓冲机构。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100中,对该第1滑动面SP和第2滑动面TP在螺旋弹簧B1a、B1b的厚度方向D3的配置位置进行了研究。使用图5对该研究内容进行说明。另外,图5是从拔出方向D1观察第1滑动面SP以及第2滑动面TP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基座110的第1滑动面SP和滑动件120的第2滑动面TP的、与插入方向D2交叉的截面上的形状设置成,在与插入方向D2交叉的宽度方向D4反复形成有凹凸的形状(梳齿形状)。进而,第1滑动面SP的凹凸形状和第2滑动面TP的凹凸形状以在相互之间形成有具有确定距离的间隙(图中剖面线部分)的方式对置配置。进而,在所形成的间隙中夹有粘性润滑脂,由此来获得缓冲力。
因而,作用于滑动件120的缓冲力,在第1滑动面SP与第2滑动面TP重叠的方向、即厚度方向D3产生于形成有凹凸形状的范围内。即,作用于滑动件120的缓冲力产生于第2滑动面TP的凹凸形状的范围,即在第2滑动面TP中、在厚度方向D3的位于最靠近第1滑动面SP侧的位置的第1面部位与位于最靠近第1滑动面SP的相反侧的位置的第2面部位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滑动面TP的截面形状为反复形成有一定形状的凹凸的形状(即所谓的梳齿形状)。因而,作用于滑动件120的缓冲力产生于该第2滑动面TP的面位置L1与面位置L2之间的区域Ln,上述面位置L1是与第1面部位对应的上侧的面位置、即各凹凸形状的凹部底面的面位置,上述面位置L2是与第2面部位对应的下侧的面位置、即各凹凸形状的凸部顶面的面位置L2。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B1a、B1b的厚度方向D3的配置位置设定成图示的方式。即,以螺旋弹簧B1a、B1b的螺旋形状部分的外形、即螺旋外形DB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D3位于区域Ln内的方式分别配置螺旋弹簧B1a、B1b。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B1a、B1b作为压缩弹簧利用。因此,存在弹力所作用的位置是螺旋外形部分的情况。因而,如果以螺旋弹簧B1a、B1b的螺旋外形DB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D3位于区域Ln内的方式分别配置螺旋弹簧B1a、B1b的话,则包括弹力所作用的位置位于区域Ln内的情况。如果以这种方式配置螺旋弹簧B1a、B1b的话,则在厚度方向D3,则存在缓冲力所作用的位置与弹力所作用的位置为相同位置的情况。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B1a、B1b的螺旋外形DB部分的中心位置、即螺旋中心位置Lb在厚度方向D3相对于区域Ln位于朝两侧分别进一步扩展螺旋外形DB的一半距离的宽度的区域内。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赋予用于使滑动件120从第1位置朝第2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螺旋弹簧B1a、B1b,能够获得稳定的缓冲力。换言之,在赋予使滑动件120从第1位置朝第2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弹力所作用的位置从区域Ln偏离的情况下,无法获得稳定的缓冲力。
因此,作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使用图6对缓冲力容易变得不稳定的缓冲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在未装配纸盒20的状态下滑动件120c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时的缓冲部件100c的立体图。另外,在图6中,对于具有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100相同的功能的构成部件,对其标号附加“c”进行表示,此处省略说明。
如图所示,在作为比较例的缓冲部件100c中,代替本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B1a、B1b,在滑动件120c与滑动盒130c之间设置有1个螺旋弹簧B1c。进而,在本比较例中,螺旋弹簧B1c作为拉伸弹簧使用,该螺旋弹簧B1c的一端钩挂于设置于滑动盒130c的大致中央部分的勾挂部132,同时,另一端钩挂于设置于滑动件120的孔部128(参照图7)。因而,对于螺旋弹簧B1c,由于在该螺旋弹簧B1c与第1滑动面SP之间夹有滑动件120c和滑动盒130c,因此,该螺旋弹簧B1c设置于在厚度方向D3从第2滑动面TP离开相当距离的位置。
其次,在这样的螺旋弹簧B1c与第2滑动面TP在厚度方向D3离开的本比较例中,使用图7(a)、(b)对滑动件120c从第1位置朝第2位置移动(滑动)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图7(a)示意性地示出滑动件120c位于第1位置、即止挡件140c位于限制用纸P的移动的限制位置的缓冲装置100c,是利用与宽度方向D4正交的面将缓冲装置100c切断后的情况的剖视图。图7(b)示意性地示出在滑动件120c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时插入纸盒20从而滑动盒130c朝插入方向D2移动时的状态,是利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面将缓冲装置100c切断后的剖视图。
这样,如图7(a)所示,作为拉伸弹簧使用的螺旋弹簧B1c的弹力作用于滑动件120c的孔部128。因而,与第1滑动面SP的凹凸形状的凸部顶面对置的第2滑动面TP的凹部底面的位置、即在厚度方向D3距离螺旋弹簧B1c最近的位置,与螺旋弹簧B1c的弹力所作用的位置在厚度方向D3离开。结果,对于在第1滑动面SP和第2滑动面TP之间产生的缓冲力、以及与螺旋弹簧B1c的弹力(拉伸力),各力所施加的位置在厚度方向D3错开。
在该状态下,当装配纸盒20时,滑动盒130c与纸盒20一起朝插入方向D2移动,从而解除滑动件120c的朝向插入方向D2的移动。此时,如图7(b)所示,借助形成于第1滑动面SP和隔着粘性润滑脂与该第1滑动面SP对置的第2滑动面TP之间的缓冲机构,滑动件120c不会立刻移动,螺旋弹簧B1c成为暂时伸长的状态。因此,如图中以空白箭头所示,螺旋弹簧B1c被拉伸而产生弹力F1c,从而欲使滑动件120c朝插入方向D2移动。于是,滑动件120c的第2滑动面TP和隔着粘性润滑脂与该第2滑动面TP对置的第1滑动面SP相对移动,由此,在两个面之间产生缓冲力Fn。
这样,在本比较例中,如前面所述,对于在该第1滑动面SP与第2滑动面TP之间产生且施加于滑动件120c的缓冲力Fn、与由螺旋弹簧B1c施加的弹力F1c,各力所施加的位置在厚度方向D3错开。因此,如图7(b)所示,会产生欲使滑动件120c旋转的旋转力RF。该旋转力RF相对于滑动件120c以下述方式发挥作用:在插入方向D2侧将滑动件120c的第2滑动面TP压靠于第1滑动面SP侧,或者是在拔出方向D1侧将滑动件120c的第2滑动面TP从第1滑动面SP拉离。结果,第1滑动面SP与第2滑动面TP之间的离开距离变化,因此,缓冲力变得不稳定。
因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100,为了使缓冲力稳定,以不会相对于滑动件120产生旋转力的方式使滑动件120移动(滑动)。以下,使用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100的滑动件120的动作进行说明。
与图4(a)同样,图8(a)是以厚度方向D3的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在装配部13未装配纸盒20的状态下的缓冲部件100的俯视图。图8(b)是从宽度方向D4观察图8(a)的缓冲部件100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并且,图8(c)是从宽度方向D4观察纸盒20装配完毕后的状态下的缓冲部件100的情况的示意图。另外,在图8(b)、(c)中,为了容易进行说明,根据需要以截面示出构成部件。
如图8(a)、(b)所示,在直到纸盒20与滑动盒130的抵接部131抵接为止的未装配状态下,滑动件120由螺旋弹簧B1a、B1b的弹力F1a、F1b朝插入方向D2施力。如图所示,该螺旋弹簧B1a、B1b以在滑动件120的第2滑动面TP区域(图中剖面线部分)平面不重叠的方式分别在宽度方向D4错开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B1a相对于第2滑动面TP区域朝图面左侧偏移配置,螺旋弹簧B1b相对于第2滑动面TP区域朝图面右侧偏移配置,并且,它们的偏移量相等。因而,螺旋弹簧B1a、B1b相对于滑动件120以从第2滑动面TP的中心离开相等距离的方式配置,因此,第2滑动面TP以不会在面内旋转而沿插入方向D2平行移动的方式被赋予弹力F1a、F1b。
并且,如图8(b)所示,螺旋弹簧B1b(B1a)以下述方式配置设定:在厚度方向D3,螺旋中心位置Lb位于滑动件120的第2滑动面TP的凹凸形状的上侧的面位置L1与下侧的面位置L2之间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滑动件120赋予朝向插入方向D2的作用力的螺旋弹簧B1a、B1b被压缩的状态下,其弹力F1a、F1b施加于螺旋中心位置Lb。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螺旋弹簧B1a、B1b的弹力作用于螺旋外形的形状中心。
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如图8(c)所示,螺旋弹簧B1a、B1b在第2滑动面TP的凹凸形状的上侧的面位置L1与下侧的面位置L2之间沿着插入方向D2赋予弹力F1a、F1b。结果,当为了方便而将所产生的缓冲力Fn的作用点的位置设为作用位置Lnc时,弹力F1a、F1b作用于滑动件120的位置是螺旋中心位置Lb,因此,厚度方向D3上的二者之间的位置差Hd(作用位置Lnc与螺旋中心位置Lb之差的绝对值)比比较例小或者为零。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在滑动件120的从第1位置直到第2位置的移动(滑动)过程中产生在比较例中所产生的旋转力RF。
另外,从图8(c)的说明可以判断出,在滑动件120中,只要所产生的缓冲力Fn的力作用的位置与弹力F1a、F1b施加于滑动件120的位置在厚度方向D3一致(即Hd=0),就不会产生旋转力。因而,螺旋弹簧B1a、B1b优选以各自的螺旋中心位置Lb在厚度方向D3与缓冲力Fn所作用的作用位置Lnc一致的方式配置。或者,螺旋弹簧B1a、B1b也可以配置成,各自的弹力F1a和弹力F1b的合力作用于滑动件120的位置在厚度方向D3与缓冲力Fn所作用的作用位置Lnc一致。
根据上述说明了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作用于滑动的滑动件120的朝向移动方向的缓冲力Fn和螺旋弹簧B1a、B1b的弹力F1a、F1b不会对滑动件120赋予旋转力。因而,在滑动件120的滑动过程中,能够抑制第2滑动面TP与第1滑动面SP之间的间隙的变化。结果,夹在间隙中的粘性润滑脂的厚度(量)不会变化、而是稳定的,能够抑制缓冲部件100的缓冲力的变化。
(2)由于将螺旋弹簧B1a、B1b用作压缩弹簧而对滑动件120赋予按压力,因此,例如与使用容易因超过弹性极限地伸长而丧失弹性的拉伸弹簧的情况不同,能够对滑动件120赋予稳定的弹力。并且,压缩弹簧不需要像拉伸弹簧那样的勾挂部,因此,缓冲装置100不会成为复杂的构造。
(3)由于在第2滑动面TP的面内并未作用有使滑动件120旋转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滑动件120相对于基座110相对于插入方向D2倾斜。因而,对于滑动件120,能够使第2滑动面TP相对于第1滑动面SP稳定地移动(滑动),因此能够抑制缓冲部件100的缓冲力的变化。
(4)与纸盒20的插入对应地,滑动盒130与纸盒20一起从停留位置朝停留解除位置移动(滑动),从而能够使滑动件120移动(滑动),由此,能够使止挡件140从限制位置朝解除位置动作。因而,能够与纸盒20的插入对应地适当地对层叠载置于纸盒20的用纸P的插入方向D2的侧端面Pse进行移动限制。
(5)沿拔出方向D1对滑动盒130施力的螺旋弹簧B2a、B2b配设在,距离第2滑动面TP(第1滑动面SP)的宽度方向D4的中心比对滑动件120赋予插入方向D2的按压力的螺旋弹簧B1a、B1b更靠外侧的位置。结果,螺旋弹簧B2a、B2b所容许的配设空间不受第2滑动面TP(第1滑动面SP)限制,比螺旋弹簧B1a、B1b所容许的空间还大,因此,能够容易地配置形成螺旋弹簧B2a、B2b。特别地,插入方向D2上的螺旋弹簧B2a、B2b的容许空间比螺旋弹簧B1a、B1b所容许的空间还长。因而,例如,通过增强螺旋弹簧B2a、B2b的弹力,能够使滑动盒130从停留解除位置朝停留位置迅速地移动,因此,能够使止挡件140从解除位置朝限制位置迅速地移动,从而能够进行随后的纸盒20的插入。并且,由于能够将螺旋弹簧B2a、B2b平面地排列配置在不与第2滑动面TP以及螺旋弹簧B1a,B1b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缓冲部件100变厚的情况。
(6)由于将第2滑动面TP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凹凸形状(梳齿形状),因此,能够增多与第1滑动面SP对置的第2滑动面TP的延伸面积。因而,即便是在能够形成的第2滑动面TP的俯视图中的容许面积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缓冲力。结果,能够将缓冲部件100的缓冲力设定成期望的大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成如下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螺旋弹簧B1a、B1b配置在第2滑动面TP的外侧,但也可以配置在第2滑动面TP的区域之间。图9(a)中示出本变形例的一例。图9(a)是以从厚度方向D3观察的状态示意性地示出在装配部13未装配纸盒20的状态下的缓冲部件100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对于本变形例的缓冲部件,在宽度方向D4,第2滑动面TP配置在螺旋弹簧B1a、B1b的两侧。即,第2滑动面TP分散配置成以下3个滑动面,位于中央部分的滑动面TP1、位于螺旋弹簧B1a的图面左侧的滑动面TP2a、以及位于螺旋弹簧B1b的图面右侧的滑动面TP2b。另外,以与该分散配置的第2滑动面TP对应的方式形成第1滑动面SP(SP1、SP2a、SP2b)。
通过以这种方式分散配置滑动面,并将螺旋弹簧B1a、B1b配置在分散的第2滑动面之间,当第2滑动面TP朝插入方向D2移动时,可期待其倾斜减少。因而,当滑动件120滑动时,能够提高稳定地产生缓冲力的概率。当然,也可以分散形成更多的第2滑动面TP,并使按压滑动件120的螺旋弹簧更多。或者,也可以将第2滑动面TP分散形成为2个,并在这2个滑动面之间配设1个按压滑动件120的螺旋弹簧。
·在上述实施方式,将螺旋弹簧B1a、B1b形成为压缩弹簧,但也可以用作拉伸弹簧。并且,将螺旋弹簧B1a、B1b插入配置在滑动盒130和滑动件120之间,但是,也可以插入于基座110和滑动件120之间。图9(b)中示出同时应用本变形例的一例。图9(b)是以从厚度方向D3观察的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在装配部13未装配纸盒20的状态下的缓冲部件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本变形例的缓冲部件代替作为压缩弹簧的螺旋弹簧B1a、B1b配置有作为拉伸弹簧的螺旋弹簧B1Pa、B1Pb。进一步,这些螺旋弹簧B1Pa、B1Pb的一端勾挂支承或者固定于滑动件120,另一方面,在本变形例中,另一端勾挂支承或者固定于基座110而不是滑动盒130。
这样,用于使滑动件120朝插入方向D2移动的作用力并不是按压力,而是拉伸力。当在缓冲部件100中、在构造上无法使用压缩弹簧的情况、或者是拉伸弹簧的性能比压缩弹簧的性能更优异的情况等中,优选使用这种拉伸弹簧。并且,在无法将弹簧插入配置于滑动件120与滑动盒130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弹簧插入配置于滑动件120与基座110之间。另外,在图9(b)所示的缓冲部件100中,螺旋弹簧B2a、B2b的弹力比螺旋弹簧B1Pa、B1Pb的弹力更强,以便当纸盒20被拔出时,滑动盒130朝拔出方向D1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2滑动面形成为在宽度方向D4连续形成有凹凸的所谓的梳齿形状的凹凸形状,但并不限于梳齿形状,也可以是连续形成有截面呈三角形的凹凸的锯齿形状。或者,也可以是没有凹凸的平坦面。主要是,只要是能够通过夹有粘性润滑脂而呈现缓冲功能的形状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是,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记录装置。也可以转用于具备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记录装置。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流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以及线状地拉长尾巴的形状。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记录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质在液相时的状态即可,不仅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态,而且,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了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由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此处,墨水是指一般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胶化墨水、热熔墨水等包括各种液体组成物的墨水。作为记录装置的具体例,例如亦可为喷射以扩散或溶解的形态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滤波器等时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记录装置。或者,也可以是印染装置、微量配合器等。进而,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上述的任一种记录装置。

Claims (5)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构成为能够以轴部为中心转动,通过与对象物抵接来限制该对象物的移动;以及
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隔开时间差使所述限制部件从限制位置朝解除位置转动,在所述限制位置处,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对象物的移动,在所述解除位置处,解除所述限制部件对所述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
缓冲部件具备:
粘性部件;
第1部件,该第1部件具有沿着所述对象物的移动方向形成为梳齿状的第1滑动面;
第2部件,该第2部件具有形成为梳齿状的第2滑动面,该第2滑动面隔着所述粘性部件与所述第1部件的第1滑动面对置,所述第2部件以与所述限制部件卡合的状态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1位置处,使所述限制部件位于所述限制位置,在所述第2位置处,使所述限制部件位于所述解除位置;以及
第1施力构件,该第1施力构件沿着所述第2部件的滑动方向对所述第2部件赋予使其从所述第1位置朝所述第2位置滑动的作用力,该第1施力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第2滑动面的形成为梳齿状的齿顶与齿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施力构件作为作用力对所述第2部件赋予从所述第1位置朝向所述第2位置的方向的按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施力构件至少具有2个以上,且分别设置于距离所述第2滑动面的与所述滑动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互等距离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第3部件,该第3部件与所述第1部件卡合,且沿着所述滑动方向在停留位置和停留解除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停留位置处,使所述第2部件停留于所述第1位置,在所述停留解除位置处,使所述第2部件能够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以及
第2施力构件,该第2施力构件对所述第3部件赋予使其从所述停留解除位置朝所述停留位置滑动的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施力构件配设在比所述第1施力构件更远离所述第2滑动面的中心的位置。
CN201110180623.8A 2010-06-28 2011-06-24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2390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6231A JP5494288B2 (ja) 2010-06-28 2010-06-28 ダンパー装置、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0-146231 2010-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0733A true CN102390733A (zh) 2012-03-28
CN102390733B CN102390733B (zh) 2014-07-09

Family

ID=45351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0623.8A Active CN102390733B (zh) 2010-06-28 2011-06-24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20883B2 (zh)
JP (1) JP5494288B2 (zh)
CN (1) CN102390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0315B2 (ja) 2011-02-28 2015-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及び該給送装置を備える記録装置
JP5928061B2 (ja) * 2012-03-26 2016-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8569B2 (ja) * 1999-05-24 2004-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手差し給紙機構
CN1825212A (zh) * 2005-02-21 2006-08-3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打印装置
CN1828433A (zh) * 2005-02-28 2006-09-0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60290762A1 (en) * 2003-09-10 2006-12-28 Hideo Uwagaki Inkjet printer
CN2864747Y (zh) * 2005-11-02 2007-01-31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释放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51045A (ja) * 1988-03-31 1989-10-06 Toshiba Corp 電子複写機
JPH06305595A (ja) * 1993-03-26 1994-11-01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824132B2 (en) 2001-05-10 2004-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0555912B1 (ko) 2003-06-04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린팅기기 및 용지 픽업방법
US20040251592A1 (en) 2003-06-16 2004-12-16 Tom Ruhe Sheet media input structure for a sheet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US6984084B2 (en) * 2004-03-30 2006-01-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media tray and method
JP4158040B2 (ja) 2004-04-28 2008-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2006124131A (ja) 2004-10-29 2006-05-18 Ricoh Co Ltd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64747B2 (ja) 2005-02-21 2009-05-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7828285B2 (en) * 2005-03-01 2010-11-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heet media input system
JP4844773B2 (ja) * 2009-09-25 2011-12-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
JP5440160B2 (ja) * 2009-12-25 201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積載装置、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5581812B2 (ja) * 2010-05-31 2014-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積載装置、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8569B2 (ja) * 1999-05-24 2004-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手差し給紙機構
US20060290762A1 (en) * 2003-09-10 2006-12-28 Hideo Uwagaki Inkjet printer
CN1825212A (zh) * 2005-02-21 2006-08-3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打印装置
CN1828433A (zh) * 2005-02-28 2006-09-0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2864747Y (zh) * 2005-11-02 2007-01-31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释放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06746A (ja) 2012-01-12
US8720883B2 (en) 2014-05-13
JP5494288B2 (ja) 2014-05-14
CN102390733B (zh) 2014-07-09
US20110316227A1 (en) 2011-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0662B (zh) 记录装置
CN102248811B (zh) 被记录介质堆叠器以及记录装置
CN102497797A (zh) 货物推进装置
CN101041303B (zh) 两面记录装置中的输送路径转换装置、具备该装置的两面记录装置
DE202006020615U1 (de) Tintenpatrone, Hauptkörper und Nachfülleinheit
CN104070839B (zh) 记录装置
EP2875961B1 (en) Line printer and printhead moving method of a line printer
DE60300138T2 (de) Aufzeichnungsträgerablagevorrichtung und Flüssigkeitsausstossvorrichtung mit der Ablagevorrichtung
CN102390733B (zh) 记录装置
CN101638186B (zh)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N102311002A (zh) 供纸纸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10635A (zh) 记录装置
CN102407688B (zh) 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2205742A (zh) 片状部件输送装置及具有该片状部件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EP1050498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einzelung und Bereitstellung von Faltschachtelzuschnitten
CN203512910U (zh) 排纸装置
CN104986577B (zh) 一种托盘自动拆分系统
JP5477214B2 (ja) ダンパー装置、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EP0985619A2 (de) Vorrichtung zur Übergabe von Postgut an eine Ablagevorrichtung
CN102700962A (zh) 记录装置
CN104340700A (zh) 记录装置
CN205471910U (zh) 图像记录设备
DE69827455T2 (de) Aufzeichnungsgerät
JP5928061B2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N106384455A (zh) 一种防多出票装置及出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