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6162B - 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6162B
CN102386162B CN201110066778.9A CN201110066778A CN102386162B CN 102386162 B CN102386162 B CN 102386162B CN 201110066778 A CN201110066778 A CN 201110066778A CN 102386162 B CN102386162 B CN 1023861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terminal
face
semiconductor memory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6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6162A (zh
Inventor
西山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ox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86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6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6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61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9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 plurality of wire connectors
    • H01L2224/491Disposition
    • H01L2224/4912Layout
    • H01L2224/49171Fan-ou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 H01L2924/1815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9Details of hybrid assemblie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91Disposition
    • H01L2924/19101Disposition of discrete passive components
    • H01L2924/19105Disposition of discrete passive components in a side-by-side arrangement on a common die mounting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9Details of hybrid assemblie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91Disposition
    • H01L2924/19101Disposition of discrete passive components
    • H01L2924/19107Disposition of discrete passive components off-chip wire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ng Or Co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安装于引线框的半导体存储器所存储的数据被破坏的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microSD存储卡(10)具备:引线框(1),其形成有芯片安装部、包含电源端子以及信号端子的多个端子部(1b)和宽度比端子部(1b)窄、从各端子部(1b)延伸到卡前端面的多个连接部(1c);NAND(2),其搭载于芯片安装部;和封装树脂(8),其以使得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相比在更接近卡前端面的部位露出,并且在卡前端面使多个连接部(1c)露出的方式封装搭载有(NAND2)的引线框(1)。microSD存储卡(10)以使得多个连接部(1c)在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在卡前端面的长度方向上从各信号端子向卡前端面侧延伸的区域错开的方式,使多个连接部(1c)从各端子部(1b)延伸。

Description

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0-194090号(申请日:2010年8月31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发明参照该基础申请,因此包含基础申请的所有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引线框上安装闪存等半导体存储器、通过封装树脂封装的半导体存储卡众所周知。在该构造的半导体存储卡中,数据的读取写入用的外部端子通过使引线框的一部分(端子部)从封装树脂局部露出而形成。
在制造上述构造的半导体存储卡时,引线框的端子部在树脂封装前被连结并支撑于引线框的框架部。而且,在树脂封装后,以形成作为半导体存储卡的外形的方式将引线框的端子部与框架部切断。因此,在半导体存储卡完成的状态下,具有引线框的一部分没有被树脂覆盖而从引线框的端子部露出的可能性。其结果,具有存储于半导体存储器的数据被破坏的可能性。
在将半导体存储器安装于引线框、通过封装树脂封装而成的半导体存储卡中,要求防止存储于半导体存储器的数据被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安装于引线框的半导体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数据被破坏的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半导体存储卡,其具备:引线框,其形成有存储器搭载部、包含电源端子以及信号端子的多个端子和宽度比该端子窄并从各端子延伸到卡前端面的多个连接部;半导体存储器,其搭载于引线框的存储器搭载部;和树脂,其以使得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相比在更接近卡前端面的部位露出,并且在卡前端面使多个连接部露出的方式,封装搭载有半导体存储器的引线框。半导体存储卡,以使得多个连接部的卡前端面处的露出位置在卡前端面的长度方向上从使各个信号端子向卡前端面侧延伸的区域错开的方式,使各连接部从各端子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防止安装于引线框的半导体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数据被破坏的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1是作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半导体存储卡的microSD存储卡的仰视图。
图1-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俯视透视图。
图1-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侧视透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树脂封装后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事后使埋设于封装树脂中的引线框露出的顺序的工序图。
图5是模式性表示相对于microSD存储卡读取写入数据的连接器的内部的图。
图6是模式性表示microSD存储卡与连接器针脚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树脂封装后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树脂封装后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前端面分的放大图。
图12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仰视图。
图1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的树脂封装后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具有仅信号端子的连接部向卡侧面侧从端子部突出的部分和以比端子部窄的宽度向卡前端面侧延伸而到达卡前端面的部分的microSD存储卡的结构的图。
图16-1是作为平置型的半导体存储卡的microSD存储卡的俯视透视图。
图16-2是平置型的microSD存储卡的侧视透视图。
符号说明
1:引线框         1b:端子部         1c:连接部
1f:半时刻部      2:NAND            6:外部端子
8:封装树脂       10:microSD存储卡
20:连接器        21:连接器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由这些实施方式限制。
第1实施方式
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半导体存储卡进行说明。作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半导体存储卡,列举microSDTM存储卡(下面,称为microSD存储卡)为例进行说明。图1-1是microSD存储卡10的仰视图,图1-2是microSD存储卡10的俯视透视图,图1-3是microSD存储卡10的侧视透视图。另外,图1-2(a)表示microSD存储卡10的整体,图1-2(b)放大表示图1-2(a)的一部分(I-IIb部)。另外,图1-3表示从图1-3的右侧观察microSD存储卡10的状态。在这里,图1-1~1-3的纸面中的上方为向连接器插入的插入侧,将该方向的一端定义为“前端”。另外,将图1-1中的视点方向、图1-2中的纸面进深(背面)方向、图1-3中的纸面中的右方定义为“下(底面侧)”,将相反方向定义为“上”。另外,将图1-1、图1-2中的纸面中的左右方向定义为“横向(侧面侧)”。
在引线框1上,除了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NAND型闪存(下面,称为NAND)2,还安装有无源部件3(电容器和/或熔断器等)。在NAND2上形成有再布线层,在再布线层上安装有控制NAND2的控制器4。另外,在这里以使用NAND型闪存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NAND型闪存。例如,也能够应用NOR型闪存。在再布线层形成有用于连接控制器4与引线框1的布线2a。在控制器4的端子与再布线层上的布线2a之间,再布线层上的布线2a与引线框1之间,以及再布线层上的布线2a彼此通过焊丝5连接。安装有NAND2、无源部件3、控制器4、通过焊丝5将这些构件连接起来的引线框1由封装树脂8封装。但是,引线框1的一部分(后述的端子部1b)在卡前端附近向底面侧露出,形成用于与连接器电连接的外部端子6。
外部端子6中,分别分配了电源(VDD)以及接地电位(VSS)的电源端子6d、6f露出到比分配了信号的信号端子6a~6c、6e、6g、6h更接近卡前端面的部位。
在microSD存储卡10的前端面(卡前端面的附近),作为用于向形成有外部端子6的底面侧引导连接器针脚的导向面,设有锥面部7。锥面部7跨过卡前端面与底面,形成为越靠近卡前端面侧则卡厚度变得越小。另外,在这里以作为导向面具备锥面的结构为例,但也可以代替锥面而将R面等曲面作为导向面而设置。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1的结构的图。图2中的虚线表示在树脂封装后将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被切出的范围,引线框1在虚线横截的部分被切断。引线框1包含:作为安装有NAND2、无源部件3等电子部件的存储器搭载部的芯片安装部1a;和在树脂封装后作为外部端子6露出的端子部1b。端子部1b由连接部1c与框架部1d连结而被支撑。引线框1能够使用42号铁(Fe-Ni)、Cu等金属材料形成,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另外,形成各外部端子6的引线框1通过绝缘性带12固定。
连接部1c形成下述构造,该构造具备:从端子部1b向与在microSD存储卡10的完成后成为向连接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方向(卡前端面侧)交叉的方向(卡侧面侧)突出的部分(突出部1g);和从该部分以比端子部1b窄的宽度向卡前端面侧延伸而到达卡前端面的部分(延伸部1h)。另外,连接部1c与外框架联络部1i连接。外框架联络部1i的宽度比连接部1c的宽度宽。通过该外框架联络部1i,能够将外部端子1b与外框架1d稳定固定。因此,如图1-2所示,连接部1c的在卡完成后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部分,在使端子部1b向卡前端面侧延伸的区域不存在。由此,在使用引线框1制造出的microSD存储卡10中,如图1-1所示,在由封装树脂8进行的树脂封装后切断的连接部1c的切断面11(11a~11h),在横向方向(卡前端面的长度方向)上从外部端子6a~6h向卡前端面侧延伸的区域(以后,有时称为“外部端子延伸区域”)错开的区域露出。另外,切断面11a~11h是与外部端子6a~6h相对应的各连接部1c的切断面。另外,在这里表示了连接部1c向与向连接器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结构,但连接部1c突出的方向与向连接器插入方向所成的角度并不必须为直角。另外,外框架联络部1i也可以不存在于外部端子延伸区域。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1在树脂封装后的状态的图。在这里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已经安装于引线框1的NAND2、无源部件3、控制器4、焊丝5等的图示。另外,对于封装树脂8也仅表示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被切出的部分,但实际上,封装树脂8被封装于比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图2的通过虚线包围的部分)更宽的范围。端子部1b在树脂封装时与未图示的金属模具紧密接合,封装树脂8不会流入端子部1b的底面侧。在连接部1c的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范围内(延伸部1h)设有弯曲部1e,引线框1的框架部1d被配置成与在树脂封装时使用的金属模具的分割线大致相同高度。
在树脂封装后,仿照作为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形状切断连接部1c,端子部1b与框架部1d分离。在这里对在比作为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形状更大的范围内封装封装树脂8,将封装树脂8以及连接部1c沿着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形状切断而切出microSD存储卡10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与作为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形状一致的金属模具,封装封装树脂8(仅在图2的由虚线包围的部分封装封装树脂8),仅切断连接部1c。由于在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部分设有弯曲部1e,所以连接部1c进入封装树脂8中。因此,如图1-1、图1-3所示,连接部1c的各切断面11在斜面部7的上端(卡上面侧的斜面部7的端部)附近露出。连接部1c被封装树脂8覆盖,所以能够防止连接部1c从切断面11向上卷起。由此,能够抑制向上卷起的连接部1c与相邻的外部端子6接触而短路等不良的产生。
另外,突出部1g从端子部1b向侧面方向延伸。因此,突出部1g和与突出部1g相邻的端子部1b之间变窄。进而,突出部1g从卡的底面露出。其结果,根据封装树脂8的材料,具有封装树脂8不进入突出部1g和与突出部1g相邻的端子部1b之间的情况。另外,在连接部1c,在从弯曲部1e到卡前端面的距离较短并且从连接部1c的底面(卡的底面侧的面)到卡底面的距离较短的情况下,具有进入连接部1c的底面侧而凝固的封装树脂8在卡完成后剥离的可能性。因此,也可以以端子部1b埋入封装树脂8的方式进行封装,之后除去端子部1b的底面侧的封装树脂8而形成外部端子6。
图4是表示事后使埋设于封装树脂8的引线框1露出的顺序的工序图。首先,以将引线框1埋设于封装树脂8的方式进行树脂封装(图4(a)),所述引线框以比作为外部端子6而露出的大小更大的大小形成有端子部1b。然后,与作为外部端子6而露出的形状一致地在封装树脂8上实施激光构图以形成到达引线框1的槽9(图4(b))。然后,通过喷水、研磨将由槽9包围的区域的封装树脂8除去,使端子部1b露出而设为外部端子6。在这样在封装树脂8中埋设引线框1,使端子部1b事后露出时,即使突出部1g和与突出部1g相邻的端子部1b之间较窄,也通过封装树脂8埋没突出部1g,所以能够通过封装树脂8覆盖突出部1g和与突出部1g相邻的端子部1b之间。另外,能够加厚连接部1c的底面与卡底面之间的封装树脂8的厚度。其结果,能够防止封装树脂8的剥离。
图5是模式性表示相对于microSD存储卡10读取写入数据的连接器20的内部的图。图6是模式性表示microSD存储卡10与连接器针脚21的位置关系的图。图5(a)表示没有插入microSD存储卡10的状态下的连接器20的剖面。microSD存储卡10的连接部1c形成为具备从端子部1b向卡侧面侧突出的突出部1g和从该部分以比端子部1b窄的宽度向卡前端面侧延伸的延伸部1h的构造,所以不会在外部端子6向卡前端面侧延伸的区域露出。即,各连接部1c在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切断面11的位置)位于在卡前端面的长度方向上从向连接器20插入时连接器针脚21所接触的区域错开的区域。各连接部1c在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是连接器针脚21不接触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向连接器20插入时microSD存储卡10的前端面与连接器针脚21接触,连接器针脚21也不与连接部1c接触。即,连接器针脚21在与microSD存储卡10的前端面接触的时刻(图5(b)、图6(a))不与NAND2电连接,沿着锥面部7向底面侧被导向,在与外部端子6接触的时刻(图5(c)、图6(b))与NAND2电连接。因此,露出到与卡前端面接近的部位的电源端子6d、6f比信号端子6a~6c、6e、6g、6h先与连接器针脚21接触。
为了保护存储于半导体存储卡的半导体存储器的数据,优选使电源(VDD)和/或GND用的外部端子比信号用的外部端子先与连接器针脚接触。然而,在以往的半导体存储卡中,当在向连接器插入方向的前端附近使外部端子排列的情况下,以从端子部向连接器插入方向的前端面侧笔直延伸的方式设置有连接部。即,连接部的切断面以在外部端子向前端面侧延伸的区域排列的状态露出。因此,具有在向连接器插入时信号用的连接部比电源和/或GND用的连接部先与连接器针脚接触的可能性,具有半导体存储器内的数据被破坏的危险。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在向连接器20插入时,电源端子6d、6f先与连接器针脚21接触,信号端子6a~6c、6e、6g、6h后与连接器针脚21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存储于NAND2的数据被破坏。
另外,具有在连接器20的卡侧端部22配置有判断microSD存储卡10是否被插入的开关23以及端子24的情况。在这里,具有下述方式:在microSD存储卡10的最前端面(前端面13)按压开关23、开关23与配置于连接器20的卡侧端部22的端子24接触的情况下,输出检测信号。在这里,在连接部1c从最前端面露出时,具有开关23与连接部1c接触而误检测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使连接部1c的端部露出从锥面部7,连接部1c不会与开关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误检测。
第2实施方式
作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半导体存储卡的microSD存储卡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为安装于引线框的NAND、无源部件以及安装于NAND上的再布线层的控制器通过焊丝连接,通过树脂封装的结构。因此,仅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的仰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c没有由封装树脂8封装、保持向底面露出地到达卡前端面,在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连接部1c配设在与端子部1b(外部端子6)大致同一面上,所以连接部1c及其切断面11在锥面部7的下端(卡底面侧的锥面部7的端部)露出。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1的结构的图。图8中的虚线表示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范围,引线框1在虚线横截的部分被切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引线框1包含:作为安装有电子部件的存储器搭载部的芯片安装部1a;和在树脂封装后作为外部端子6露出的端子部1b。端子部1b通过连接部1c以及外框架联络部1i与框架部1d连结。在树脂封装后,仿照作为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形状,切断连接部1c,端子部1b与框架部1d分离。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1的树脂封装后的状态的图。在这里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已经安装于引线框1的NAND、无源部件、控制器、焊丝等的图示。另外,对于封装树脂8也仅表示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部分,但实际上,封装树脂8被封装于比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图8的通过虚线包围的部分)更宽的范围,将封装树脂8以及连接部1c沿着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形状切断而切出microSD存储卡10。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e被设置在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范围之外(外框架联络部1i)。通过在框架宽度的较宽的部分设置弯曲部1e,使得弯曲部1e的加工变得容易,引线框1的固定位置稳定。其结果,在树脂封装工序中,能够减少控制器4等从封装树脂露出的可能性。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在向连接器插入时,也是电源端子先与连接器针脚接触,信号端子后与连接器针脚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存储于NAND的数据被破坏。
对于其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3实施方式
作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半导体存储卡的microSD存储卡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为安装于引线框的NAND、无源部件以及安装于NAND上的再布线层的控制器通过焊丝连接,通过树脂封装的结构。因此,仅对于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1的树脂封装后的状态的图。在这里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已经安装于引线框1的NAND、无源部件、控制器、焊丝等的图示。另外,对于封装树脂8也仅表示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部分,但实际上,封装树脂8被封装于比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更宽的范围,将封装树脂8以及连接部1c沿着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形状切断而切出microSD存储卡10。图11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的前端面分的放大图。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弯曲部1e被设置在外框架联络部1i。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部1b与弯曲部1e之间,具备对连接部1c实施半蚀刻而使其薄壁化所得的半蚀刻部1f。即,连接部1c的卡前端面处的露出位置与端子部1b之间的部分通过半蚀刻部1f而薄壁化。封装树脂8进入半蚀刻部1f的底面侧,半蚀刻部1f在microSD存储卡10的底面不露出。因此,连接部1c的切断面11在比锥面部7的下端靠上侧的部位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半蚀刻部1f由封装树脂8覆盖,所以能够防止连接部1c从切断面11向上卷起。由此,能够抑制向上卷起的连接部1c与相邻的外部端子接触而短路等不良的产生。
另外,通过在突出部1g也设置半蚀刻部1f,即使突出部1g和与突出部1g相邻的端子部1b之间较窄,也能够通过封装树脂8填埋突出部1g和与突出部1g相邻的端子部1b之间。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在向连接器插入时,也是电源端子先与连接器针脚接触,信号端子后与连接器针脚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存储于NAND的数据被破坏。
对于其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4实施方式
作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半导体存储卡的microSD存储卡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为安装于引线框的NAND、无源部件以及安装于NAND上的再布线层的控制器通过焊丝连接,通过树脂封装的结构。因此,仅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12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的仰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连接部1c进入封装树脂8中。但是,进入封装树脂8中的连接部1c在与端子部1b大致同一面从封装树脂8露出,连接部1c的切断面11在锥面部7的下端部露出,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1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1的结构的图。图13中的虚线表示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范围,引线框1在虚线横截的部分被切断。引线框1包含:作为安装有NAND、无源部件等电子部件的存储器搭载部的芯片安装部1a;和在树脂封装后作为外部端子6露出的端子部1b。端子部1b通过连接部1c以及外框架联络部1i与框架部1d连结。在树脂封装后,仿照作为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形状切断连接部1c,端子部1b与框架部1d分离。
连接部1c为下述构造,该构造具备:在microSD存储卡10的完成后从端子部1b向卡侧面侧突出的部分(突出部1g);和从该部分以比端子部1b窄的宽度向卡前端面侧延伸的部分(延伸部1h)。因此,连接部1c的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部分,在端子部1b向卡前端面侧延伸而成的区域内不存在。由此,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中,连接部1c的切断面11在外部端子6向卡前端面侧延伸而成的区域不露出。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10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引线框1的树脂封装后的状态的图。在这里为了简化说明,已经省略了安装于引线框1的NAND、无源部件、控制器、焊丝等的图示。另外,对于封装树脂8也仅表示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部分,但实际上,封装树脂8被封装于比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图13的通过虚线包围的部分)更宽的范围,将封装树脂8以及连接部1c沿着microSD存储卡10的外形形状切断而切出microSD存储卡10。在连接部1c的作为microSD存储卡10而切出的部分在两个部位设有弯曲部1e。因此,如图12所示,连接部1c在进入封装树脂8中后,在与端子部1b大致同一面上(锥面部7的下端部)从封装树脂8露出。弯曲部1e除了连接部1c外,也设置于外框架联络部1i。即,弯曲部1e在端子部1b与框架部1d之间设置在3个部位。其结果,引线框1的框架部1d被配置在与树脂封装时所使用的金属模具的分割线大致相同高度。另外,由设置于连接部1c的两个弯曲部1e所夹着的埋入区域1k也位于与金属模具的分割线大致相同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c中埋入区域1k由封装树脂8覆盖,所以能够防止连接部1c从切断面11向上卷起。由此,能够抑制向上卷起的连接部1c与相邻的外部端子6接触而短路等不良的产生。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icroSD存储卡在向连接器插入时,也是电源端子先与连接器针脚接触,信号端子后与连接器针脚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存储于NAND的数据被破坏。
对于其他与的构成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构造为具备所有的外部端子的连接部从端子部向卡侧面侧突出的部分和从该部分以比端子部更窄的宽度向卡前端面方向弯曲而延伸的部分的情况设为例子,但也可以设成仅除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外的信号端子的连接部才具有:从端子部向卡侧面侧突出的部分和从该部分以比端子部更窄的宽度向卡前端面方向弯曲而延伸的部分。图15是表示microSD存储卡10的结构的图,该microSD存储卡10仅除电源端子以及接地端子6d、6f外的信号端子6a~6c、6e、6g、6h的连接部1c才具有向卡侧面侧从端子部1b突出的部分和从该部分以比端子部1b窄的宽度向卡前端面侧延伸的部分。即,在电源端子以及接地端子的连接部1c没有设置突出部1g。这因为,如果仅电源端子6d、6f的连接部1c的切断面11d、11f在外部端子6d、6f向卡前端面侧延伸的区域露出,则即使在连接器针脚与microSD存储卡10的前端面接触的时刻(图5(b)),与电源端子6d、6f的连接部1c的切断面11d、11f接触,也没有NAND的数据被破坏的危险。其结果,电源端子以及接地端子6d、6f和与电源端子以及接地端子6d、6f相邻的端子之间的宽度变宽。因此,能够通过封装树脂8容易地填埋电源端子以及接地端子6d、6f和与电源端子以及接地端子6d、6f相邻的端子之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在半导体存储器上安装有控制器的层叠型的半导体存储卡设为了例子,但不用说明,即便是将控制器安装在引线框上的平置型的半导体存储卡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图16-1是作为平置型的半导体存储卡的microSD存储卡30的俯视透视图,图16-2是平置型的microSD存储卡30的侧视透视图。另外,图16-2表示从图16-1的右侧观察microSD存储卡10的状态。对于与图1-1~图1-3所示的层叠型的microSD存储卡10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在引线框1上除了作为半导体存储器的NAND外,还安装有控制无源部件3(电容器、熔断器等)、NAND2的动作的控制器4。对于这样的平置型的microSD存储卡30,能够同样得到防止存储于NAND2的数据被破坏。
进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microSD存储卡设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没有限定为特定的规格,只要是在向连接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附近排列有外部端子的半导体存储卡,都同样能够应用。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半导体存储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线框,其形成有:存储器搭载部、包含电源端子以及信号端子的多个端子和宽度比该端子窄并从各所述端子延伸到卡前端面的多个连接部;
半导体存储器,其被搭载于所述引线框的所述存储器搭载部;和
树脂,其以使得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相比在更接近卡前端面的部位露出,并且在所述卡前端面使所述多个连接部露出的方式,封装搭载有所述半导体存储器的引线框;
以使得所述多个连接部在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在所述卡前端面的长度方向上从各所述信号端子向所述卡前端面侧延伸的区域错开的方式,使各连接部从所述各端子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部在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是插拔半导体存储卡的连接器的针脚不接触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前端面具备越靠近该卡前端面侧则卡厚度越小的导向面;
所述多个连接部在所述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位于所述导向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部,以使得其在所述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成为所述导向面的所述卡前端面侧的端部的方式,向卡厚度方向弯曲。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其在所述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成为与所述导向面的所述卡前端面相反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向卡厚度方向弯曲。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与所述端子部位于大致同一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其在所述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与所述端子之间局部薄壁化,所述连接部的所述薄壁化的部分由所述封装树脂覆盖。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部的各个包含:从所述端子部向卡侧面侧突出的突出部;和从该突出部向所述卡前端面侧延伸并到达所述卡前端面的延伸部。
9.一种半导体存储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有存储器搭载部、包含电源端子以及信号端子的多个端子、支撑该端子的框架部和连接于所述多个端子的多个连接部的引线框的所述存储器搭载部,搭载半导体存储器;
以使得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相比在更接近卡前端面的部位露出的方式,通过封装树脂对搭载有所述半导体存储器的所述引线框进行树脂封装;
通过仿照预先确定的卡外形切断所述封装树脂以及所述连接部,以分离所述端子与所述框架部并且在卡前端面使所述多个连接部露出;
以使得所述多个连接部在卡前端面的露出位置在所述卡前端面的长度方向上从各所述信号端子向所述卡前端面侧延伸的区域错开的方式,使各连接部从所述各端子延伸。
CN201110066778.9A 2010-08-31 2011-03-18 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61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4090/2010 2010-08-31
JP2010194090A JP2012053555A (ja) 2010-08-31 2010-08-31 半導体メモリカ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6162A CN102386162A (zh) 2012-03-21
CN102386162B true CN102386162B (zh) 2014-11-12

Family

ID=45825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677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6162B (zh) 2010-08-31 2011-03-18 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53555A (zh)
CN (1) CN102386162B (zh)
TW (1) TWI604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3607B2 (ja) * 2015-03-16 2017-12-27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メモリ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162A (zh) * 2006-03-31 2007-10-03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器件及使用它的存储卡
CN101494214A (zh) * 2002-10-08 2009-07-29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存储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69541A1 (en) * 2001-09-19 2008-07-17 Jeffrey Alan Miks Enhanced durability multimedia card
US7928010B2 (en) * 2006-10-20 2011-04-19 Sandisk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rtable memory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214A (zh) * 2002-10-08 2009-07-29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存储卡
CN101047162A (zh) * 2006-03-31 2007-10-03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器件及使用它的存储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9979A (en) 2012-03-01
CN102386162A (zh) 2012-03-21
JP2012053555A (ja) 2012-03-15
TWI604586B (zh)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4939B (zh) 半导体器件
US7053471B2 (en) Memory card
US5804874A (en) Stacked chip package device employing a plurality of lead on chip type semiconductor chips
US6013945A (en) Electronic module for data cards
CN107004663A (zh) 具有存储器封装下的控制器的存储器装置及相关的系统及方法
CN101459170B (zh) 半导体器件
CN103545266B (zh)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538107B2 (ja) 高密度半導体モジユ−ルの製造方法
CN103681571A (zh) 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15225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38579A (zh) 装配具有led的半导体装置的方法
US6617700B2 (en) Repairable multi-chip package and high-density memory card having the package
CN102386162B (zh) 半导体存储卡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04293B (zh)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半导体装置
CN105518850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S59193596A (ja) Icカ−ド用icモジユ−ル
CN100578536C (zh) 半导体存储卡
CN105493267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16802A (zh) 半导体装置及插头用端子零件的制造方法
JP6619269B2 (ja) Usb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531712B (zh)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半导体装置、及引线框架
US2015003512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H077816B2 (ja) 半導体封止容器
JP2011244022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599341B1 (ko) 실장효율이 높은 메모리 카드를 제조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