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2217B - 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2217B
CN102382217B CN 201110252054 CN201110252054A CN102382217B CN 102382217 B CN102382217 B CN 102382217B CN 201110252054 CN201110252054 CN 201110252054 CN 201110252054 A CN201110252054 A CN 201110252054A CN 102382217 B CN102382217 B CN 102382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
molecular weight
peak
mol
ad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520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2217A (zh
Inventor
李伯耿
刘伟峰
范宏
郭松
王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 2011102520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2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82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2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2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2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将反应器在100~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4次,乙烯置换3~4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100~500ml的无水无氧的有机溶剂,搅拌,搅拌速率为400~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0~150℃,压力控制在0.1~10.0MPa,加入0.01~100mmol的助催化剂,加入5~20μmol的主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30分钟时,加入100~2000μmol的链转移剂,继续反应10~120分钟,加入4~10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本发明采用分段聚合工艺,通过调整所述的链转移剂的加料时间,并且/或者通过调整本发明中所述的链转移剂和主催化剂的化学计量比,来调控所得双峰聚乙烯分子量分布曲线中的两个峰值或宽峰聚乙烯的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

Description

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分子量呈单峰窄分布的聚乙烯树脂,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能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提高聚乙烯的分子量可以增强其力学性能,如韧性、抗裂强度等,但也会使其加工性能变差。而分子量呈双峰或宽峰分布的聚乙烯恰好能平衡这种两性能,高分子量部分可以保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低分子量部分可以改善其加工性能。目前,双峰聚乙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法采用并联反应釜,两个反应釜中的树脂分子量不同,按照一定比例在熔融状态下共混,该法成本较高,并且产品质量均匀性难以控制。第二种方法采用串联反应釜,在不同釜内生成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这种方法操作灵活,产品切换方便,但成本高。目前工业生产中采用的串联生产工艺主要有Borealis公司的Borstar工艺(Macromol. Mater. Eng. 2005, 290, 525–536),三井化学的CX工艺(Adv. Polym. Sci. 2004, 169, 13-27),Univation公司的Unipol Ⅱ工艺(J. Plast. Film & Shtg. 1999, 15, 153-178),Basell 公司的Spherilene 工艺(Plastic Rubber Compos. Process. Appl. 1995, 23, 1-10)等等。第三种方法采用单反应釜,使用具有多活性点的催化剂,或者单催化剂多载体,或者混合催化剂。这种方法工艺成本比较低,但对催化剂的要求较高,催化剂的开发周期长。这类方法目前主要还处于研发阶段,只在少数公司中得到应用,例如Univation公司开发出Prodigy复合催化剂并应用于Unipol单个气相反应器上生产双峰HDPE(Macromol. Symp. 2003, 195, 309-31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反应器在100~150 ℃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4次,乙烯置换3~4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100~500 ml的无水无氧的有机溶剂,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400~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0~150 ℃,压力控制在0.1~10.0 MPa,加入0.01~100 mmol的助催化剂,加入5~20 μmol的主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30分钟时,加入100~2000 μmol的链转移剂,继续反应10~120分钟,加入4~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所述的主催化剂为单活性中心的烯烃活性聚合催化剂。所述的单活性中心的烯烃活性聚合催化剂为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或双(3-甲基亚水杨基-2,6-二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所述的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化合物、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或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链转移剂为二甲基锌、二乙基锌、二丙基锌、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或二辛基镁。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或异构烷烃油。
本发明采用由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链转移剂三个组分组成的催化体系,在单反应器内进行乙烯的分段聚合,通过调整本发明中所述的链转移剂的加料时间,并且/或者通过调整本发明中所述的链转移剂和主催化剂的化学计量比,来调控所得双峰聚乙烯分子量分布曲线中的两个峰值或宽峰聚乙烯的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该分段聚合工艺不限于在单一反应器内进行乙烯的分段聚合,可拓展应用到双釜串联反应器内的连续聚合,在第一个反应器内采用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配合的催化体系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在后继反应器内引入链转移剂,通过调节物料在第一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并且/或者通过调节链转移剂和主催化剂在后继反应器内的化学计量比,来调控所得双峰聚乙烯分子量分布曲线中的两个峰值或宽峰聚乙烯的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图;
图2为实施例2中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图;
图3为实施例3中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图;
图4为实施例4中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图;
图5为实施例5中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图;
图6为实施例6中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图;
图7为实施例7中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图;
图8为实施例8中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先将反应器在100~150 ℃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4次,乙烯置换3~4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100~500 ml的无水无氧的有机溶剂,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400~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0~150 ℃,压力控制在0.1~10.0 MPa,加入0.01~100 mmol的助催化剂,加入5~20 μmol的主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30分钟时,加入100~2000 μmol的链转移剂,继续反应10~120分钟,加入4~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所述的主催化剂为单活性中心的烯烃活性聚合催化剂,优先选择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或双(3-甲基亚水杨基-2,6-二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所述的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化合物、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或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链转移剂为二甲基锌、二乙基锌、二丙基锌、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或二辛基镁。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或异构烷烃油。
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来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先将反应器在100℃高温下经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甲苯,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25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 mmol的甲基铝氧烷,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分钟时,加入900 μmol的二乙基锌,继续反应15分钟,加入4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GPC法测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2
先将反应器在100℃高温下经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甲苯,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25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 mmol的甲基铝氧烷,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900 μmol的二乙基锌,继续反应15分钟,加入4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GPC法测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3
先将反应器在100℃高温下经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甲苯,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25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 mmol的甲基铝氧烷,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分钟时,加入450 μmol的二乙基锌,继续反应15分钟,加入6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GPC法测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4
先将反应器在100℃高温下经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甲苯,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25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 mmol的甲基铝氧烷,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450 μmol的二乙基锌,继续反应15分钟,加入6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GPC法测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5
先将反应器在100℃高温下经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甲苯,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25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30 mmol的甲基铝氧烷,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350 μmol的二乙基锌,继续反应15分钟,加入6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GPC法测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6
先将反应器在100℃高温下经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甲苯,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25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 mmol的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150 μmol的二乙基锌,继续反应15分钟,加入6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GPC法测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7
先将反应器在100℃高温下经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甲苯,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8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50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 mmol的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150 μmol的二乙基锌,继续反应15分钟,加入6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GPC法测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8
先将反应器在100℃高温下经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甲苯,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25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 mmol的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分钟时,加入450 μmol的二乙基锌,继续反应15分钟,加入6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GPC法测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见附表1。
附表1
Figure 686515DEST_PATH_IMAGE002
由PL-GPC220测定;测试条件:1,2,4-三氯代苯为溶剂,窄分布聚苯乙烯为标样,毛细管粘度计检测;150℃,1.0 ml/min。注:
a: 10g PE/(mol主催化剂·h) 
b: 低分子量峰所对应的分子量,kg/mol;
c: 低分子量峰的多分散指数;
d: 高分子量峰所对应的分子量,kg/mol;
e: 高分子量峰的多分散指数;
h: 样品总体的多分散指数。
实施例9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100 ml的无水无氧的甲苯,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4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0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 mmol的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分钟时,加入150 μmol的二甲基锌,继续反应10分钟,加入4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10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100 ml的无水无氧的甲苯,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4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0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50 mmol的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分钟时,加入1000 μmol的二甲基锌,继续反应30分钟,加入4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11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4次,乙烯置换4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500 ml的无水无氧的正己烷,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150 ℃,压力控制在10.0 MPa,加入10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20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2000 μmol的三甲基铝,继续反应60分钟,加入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12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4次,乙烯置换4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300 ml的无水无氧的环己烷,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100 ℃,压力控制在5.0 MPa,加入3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10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2,6-二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2000 μmol的二丙基锌,继续反应10分钟,加入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13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4次,乙烯置换4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500 ml的无水无氧的环己烷,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150 ℃,压力控制在5.0 MPa,加入5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10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2,6-二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2000 μmol的二丙基锌,继续反应30分钟,加入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14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4次,乙烯置换4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500 ml的无水无氧的环己烷,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150 ℃,压力控制在10.0 MPa,加入10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20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2,6-二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2000 μmol的三甲基铝,继续反应60分钟,加入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15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500 ml的无水无氧的正庚烷,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150 ℃,压力控制在10.0 MPa,加入10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5分钟时,加入2000 μmol的三乙基铝,继续反应60分钟,加入4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16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500 ml的无水无氧的正庚烷,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150 ℃,压力控制在5.0 MPa,加入10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30分钟时,加入1000 μmol的三乙基铝,继续反应120分钟,加入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17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500 ml的无水无氧的正庚烷,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100 ℃,压力控制在2.0 MPa,加入5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30分钟时,加入1000 μmol的三乙基铝,继续反应120分钟,加入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18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正庚烷,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80 ℃,压力控制在1 MPa,加入0.01 mmol的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30分钟时,加入1000 μmol的三异丁基铝,继续反应60分钟,加入4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19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正庚烷,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80 ℃,压力控制在1 MPa,加入0.1 mmol的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30分钟时,加入500 μmol的三异丁基铝,继续反应60分钟,加入4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20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500 ml的无水无氧的异构烷烃油,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50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0分钟时,加入500 μmol的三异丁基铝,继续反应30分钟,加入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21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500 ml的无水无氧的异构烷烃油,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50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0.01 mmol的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以及1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2000 μmol的三异丁基铝,继续反应30分钟,加入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22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500 ml的无水无氧的异构烷烃油,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50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5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100 μmol的二辛基镁,继续反应30分钟,加入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23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500 ml的无水无氧的异构烷烃油,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25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10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0分钟时,加入300 μmol的二辛基镁,继续反应30分钟,加入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实施例24
先将反应器在150℃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次,乙烯置换3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250 ml的无水无氧的异构烷烃油,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6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0 ℃,压力控制在0.1 MPa,加入100 mmol的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加入10 μmol的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5分钟时,加入300 μmol的二辛基镁,继续反应10分钟,加入4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

Claims (2)

1.一种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反应器在100~150 ℃高温下用氮气置换3~4次,乙烯置换3~4次后,在乙烯气氛下加入100~500 ml的无水无氧的有机溶剂,开始搅拌,搅拌速率为400~10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0~150 ℃,压力控制在0.1~10.0 MPa,加入0.01~100 mmol的助催化剂,加入5~20 μmol的主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反应至1~30分钟时,加入100~2000 μmol的链转移剂,继续反应10~120分钟,加入4~10 ml酸化乙醇终止反应;所述的主催化剂为单活性中心的烯烃活性聚合催化剂;所述的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化合物、改性甲基铝氧烷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链转移剂为二甲基锌、二乙基锌、二丙基锌、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或二辛基镁;所述的单活性中心的烯烃活性聚合催化剂为双(3-甲基亚水杨基-五氟苯基苯亚胺)二氯化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或异构烷烃油。
CN 201110252054 2011-08-30 2011-08-30 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382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52054 CN102382217B (zh) 2011-08-30 2011-08-30 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52054 CN102382217B (zh) 2011-08-30 2011-08-30 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2217A CN102382217A (zh) 2012-03-21
CN102382217B true CN102382217B (zh) 2013-05-08

Family

ID=45822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52054 Active CN102382217B (zh) 2011-08-30 2011-08-30 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22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38740C (en) * 2014-02-11 2022-06-21 Univation Technologies, Llc Producing polyolefin products
CN103951770A (zh) * 2014-04-24 2014-07-3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双峰分布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CN104356269A (zh) * 2014-11-04 2015-02-18 浙江大学 一种串级催化乙烯制备单分布lldpe的方法
JP2018525507A (ja) * 2015-08-31 2018-09-06 エクソンモービル・ケミカル・パテンツ・インク ビニル連鎖移動剤の使用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ポリマー
CN108864328A (zh) * 2017-05-10 2018-11-23 浙江大学 芘-4,5,9,10-四亚胺镍配合物/烷基铝/二乙基锌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8682A (zh) * 1998-12-30 2000-07-05 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研究院 一种用于合成宽分子量分布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85795A (zh) * 2010-07-14 2010-11-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给电子体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502741A (ja) * 2001-09-11 2005-01-27 エクソンモービル・ケミカル・パテンツ・インク ポリオレフィンを製造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8682A (zh) * 1998-12-30 2000-07-05 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研究院 一种用于合成宽分子量分布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85795A (zh) * 2010-07-14 2010-11-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给电子体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2217A (zh) 201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9921B2 (en) Dual catalyst system for producing LLDPE copolymers with a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and improved processability
CN102382217B (zh) 分子量可调的双峰或宽峰分布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JP2008517131A (ja) 単一反応器でメタロセンおよび新規モノサイト触媒成分から製造されるポリオレフィン
KR101590998B1 (ko) 올레핀의 연속 용액중합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반응 장치
JP2009531500A (ja) ポリマーグレード間のトランジションを作る方法
CN103087240B (zh) 一种制备乙烯聚合物的方法
CN107880197A (zh)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0131725B2 (en) Production of high haze films using metallocene-based catalyst systems in cyclohexene
CN102408504B (zh) 钒系催化剂作用下的乙烯均聚方法及乙烯与丁烯-1共聚方法
CN108690150B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体系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10343206A (zh) 一种双反应器串联的乙烯聚合工艺方法
CN106699948B (zh) 一种超低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CN103421138A (zh) 一种单反应器制备宽/双峰聚乙烯的方法
CN110903426B (zh) 一种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及其生产工艺
CN104356269A (zh) 一种串级催化乙烯制备单分布lldpe的方法
CN107474194B (zh) 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1421317B (zh) 使用多个串联布置的反应器制备乙烯聚合物的方法
CN105732870A (zh) 一种聚乙烯
CN110183558A (zh)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后加氢工艺
CN108530568A (zh) 生产双峰聚乙烯的方法
CN103130932B (zh) 一种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13912756B (zh) 一种提高聚乙烯熔体流动性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12574339B (zh) 烯烃聚合用多元外给电子体组合物、包含该组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17659284A (zh) 一种超宽分子量分布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
CA3145823A1 (en) High temperature solution process for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a-olefi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