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1029B - 喷墨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1029B CN102381029B CN201110251382.1A CN201110251382A CN102381029B CN 102381029 B CN102381029 B CN 102381029B CN 201110251382 A CN201110251382 A CN 201110251382A CN 102381029 B CN102381029 B CN 1023810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
- supply port
- printing
- inkjet
- functional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头安置杆的转动操作结束,打印头可从滑架部上卸下。利用头安置杆的上述转动操作,经由连杆连接的供给口插脱部滑动,该供给口插脱部的针管处于最远离打印头的状态,且针插脱杆处于其在壳壁下方移动的状态。由此,当头安置杆处于打开状态时,操作员不能仅转动针插脱杆。按照这种方式,当头安置杆处于打开状态时,用于连接供给口插脱部与供墨口的针插脱杆的操作受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中,分别利用对应的操作杆来执行打印头相对于滑架的装卸以及打印头与油墨供给路之间的装卸,滑架可与安装于其上的打印头一起移动。
背景技术
这种装卸机构中,存在例如这样一种机构,其中,为相互装卸打印头和用于给该打印头供墨的油墨供给路,油墨供给路侧的针管被插入打印头侧处由橡胶等形成的密封连接部件内。多数情况下,为把此针管插入密封连接部件内以便连接,需要较大的力。因此,上述装卸构造中,通过采用利用操作杆等的杠杆作用的部件来减小装卸操作所需的操作力。除此以外,还常常提供相对于滑架装卸打印头的操作杆。
这些杆的操作通常被构造成独立执行,因此操作员要执行多个杆的操作。由此,操作员可能执行误操作,例如按照错误的顺序执行杆操作。若执行此误操作,则在某些情况下,油墨供给系统不能正确的连接以致油墨泄漏,从而打印头不喷墨或者油墨供给系统的连接结构或打印头的组件受损。
针对此问题,日本专利特开No.2002-234179描述了这样一种构造,其中,在具有由头安置杆和针移动杆组成的两个杆的构造中,在操作的中途阻止误操作,该头安置杆用于相对于滑架装卸打印头,该针移动杆用于相对于油墨供给路装卸打印头。更具体地,若在打印头通过头安置杆的操作附接到滑架上之前针移动杆误操作,则被该针移动杆操作的部分将与头安置杆干涉以致该针移动杆不能进一步操作。此构造在中途阻止操作杆误操作,还使得操作员能够认识到杆误操作。
然而,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2-234179所述的构造中,操作可由两操作杆中的任一杆来执行。因此,操作员很可能按照错误的顺序操作杆。此情况下,相互干涉的两杆中的另一杆也可在操作的中途阻止操作,然而例如在操作员通过施加过大力来执行杆操作时,某些情况下,作用于上述相互干涉部分的基点的非自然力会损坏装置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总是能使多个操作部按照正确的顺序操作的喷墨打印装置,所述操作部例如为设于喷墨打印装置内的操作杆。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装置,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能拆卸地安装有设有用于喷出油墨的打印头的打印头部且从所述打印头喷出油墨以执行打印,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打印头部上,且被构造为连接用于从墨罐供墨的供墨路与所述打印头部;第一操作部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用于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打印头部连接和分离的操作;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用于使所述打印头部与所述喷墨打印装置附接和从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卸下的操作;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被构造为与使所述打印头部能从所述喷墨打印装置上卸下的移动相连动地使所述第一操作部件沿远离所述打印头部的安装位置的方向移动,所述使所述打印头部能从所述喷墨打印装置上卸下的移动是在所述连接部已经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的操作而与所述打印头部分离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的操作导致的;以及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被所述连杆机构所移动到的位置处覆盖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的部件。
依据以上构造,当多个操作部例如操作杆设于装置内时,这些操作部被构造成能够总是按照正确的顺序操作。
自以下(参照附图)对示范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被构成其外罩的主壳覆盖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可拆卸地安装在图1所示的滑架部上的盒式打印头部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滑架部的详细构造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同一滑架部的详细构造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同一滑架部的详细构造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打印头部附接并固定在滑架上且供给口插脱部与打印头连接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表示打印头部附接在滑架上,但供给口插脱部与打印头分离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打印头部从滑架上卸下,供给口插脱部与打印头分离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表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给口插脱部的透视图;以及
图11是示意表示设在上述供给口插脱部处的针插脱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装置的透视图。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示意性地由给片材进给部20、打印介质传送部(片材传送部)30、片材排出部40、具有安装于其上的打印头部的滑架部70、打印头回复部(回复单元)50以及供给罐单元60构成。
主机(未表示)发送来的打印数据暂时存储在被构造于控制基板(未表示)上的存储设备控制单元的预定存储部内,且该控制单元在打印开始指令给出时基于所存储的打印数据开始打印操作。当打印操作开始时,首先执行片材进给操作。片材进给部20由自动片材进给器(ASF)构成,且对于每次打印操作,作为打印介质的打印片材从该自动片材进给器被一张张地输送至片材传送部30。所进给的打印片材通过片材传送部30传送预定移行量。
供滑架部70移动的路径设在片材传送部30的上方。滑架部70构造成主要包括打印头和滑架,滑架上安装打印头以沿着与打印片材的传送方向相交叉(通常垂直)的方向扫描(移动)。滑架的移动利用固定于装置底板上的导轴14和固定在该底板上部的支撑轨道15来引导和支撑。通过经由张紧地卷绕在滑架电机17与惰轮18之间的滑架带16将该滑架电机17的驱动力传递给滑架,该滑架能够沿着导轴14往复移动(扫描)。另外,滑架具有附接于其上作为流路连接机构的供给口插脱部800,且由柔性管构成的供墨管630经由该供给口插脱部与打印头连接。供墨管630按照能够在滑架的整个扫描范围内追随的方式绕转放置用于与供给罐单元60连接。
依照各墨色的主罐610可拆卸地附接在供给罐单元60上。另外,设置由泵等形成的供给泵单元640用于把存储于主罐610中的油墨移送至打印头。供给罐单元60设置在片材排出口附近以便处于装置前表面处。利用以上构造,在滑架部70扫描的过程中,存储于主罐610内的油墨可利用供给泵单元640经由供墨管630供应给打印头。
滑架上的基板经由柔性扁平电缆(FFC)733与装置本体侧的电路板(控制电路)电连接。因此,来自头控制电路的信号经由FFC733传递给打印头,且油墨可依据打印数据从打印头喷出。另外,通过利用安装在滑架上的CR编码器(未表示)读取平行于打印头的扫描方向张紧设置的码带,能够确定扫描时从打印头喷出的喷射定时。按照这种方式,当对应于一行的打印结束时,打印片材通过片材传送部30进给预定量。在通过重复实施该操作来在打印片材的整个表面上执行打印后,打印片材通过片材排出部40排出以结束打印。
图2是表示除ASF20以外的图1所示喷墨打印装置被构成外罩的主壳910覆盖的状态的透视图。主壳910由树脂形成,且可由多个部件的组合构成或者可由一个部件构成。主壳910的顶面上具有电源按钮(未表示)和重置按钮(未表示),该重置按钮主要用于在喷墨打印装置内发生异常时执行重置。进出口盖(未表示)可开闭地设在主壳910的前表面上。通过打开进出口盖(未表示),能够露出主壳910内的打印机构部的主要部分,如图2所示。喷墨打印装置具有检测进出口盖(未表示)打开的盖开闭检测设备,从而检知该进出口盖(未表示)的打开。切除部912形成在主壳910的开口部911内,利用此切除部912形成用于操作后述针插脱杆的空间。
(各部的详细说明)
接着,将说明上述喷墨打印装置内的滑架部、打印头部等的细节。
<打印头部>
图3是表示可拆卸地安装在滑架部70上的盒式打印头部的透视图。本实施例的打印头部100包括分别用于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Bk)、淡青色(LC)和淡品红色(LM)六色油墨的喷出口列。加热器设在各喷出口列内的多个喷出口中每个的内部以产生用作油墨喷出能量的热能,通过响应于打印信号给该加热器施加电脉冲,油墨从喷出口喷出。
另外,打印头部100的内部具有用于各墨色的副罐(未表示),该副罐暂时存储从主墨罐610发送给打印头部100的对应油墨。用于从主墨罐供应油墨给副罐的供给管630(图1)在供墨口102处与打印头部100连接。更具体地,供给口102具有被构造成与打印头部100一体的圆筒状突出部。在各圆筒状突出部中,在各顶端部处形成有比针管的外径大的孔,以便形成供给口插脱部800(图1)的被供给口的针管能够插入该孔内。另外,由橡胶、软树脂等成形的圆筒状密封连接部件105装配在圆筒状突出部的内侧。密封连接部件105的中心具有直径比上述针管的外径小的小孔,且在小孔的针管插入侧设置锥形部。通过按照这种方式在供墨口102内设置密封连接部件105,当供给口插脱部800与供墨口102连接时,针管在扩张该密封连接部件105的小孔的同时插入。由此,通过针管的外表面和小孔的内表面的面接触确保密闭地密封。
定位接合部101和形成为具有倾斜角的斜面109设在打印头部100的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壁的顶面上。由此,当打印头部100附接到滑架上时,该打印头部100能够依据后述头安置杆的转动而移动至滑架上的预定附接位置以被定位在那里。
<滑架>
图4至6均是表示滑架部70的详细构造的透视图,且表示依据后述的头安置杆(第二操作部件)和针插脱杆(第一操作部件)的操作的三种状态。
这些图中,图6表示打印头部100已通过头安置杆750的操作从滑架710上卸下的状态。滑架部70具有用于将打印头部100引导至打印头收容部的滑架罩720和一体形成用于把打印头部固定于滑架的预定位置的头固定部740的头安置杆750。滑架710的打印头收容部具有用于把打印头部100定位在其附接位置的定位突起部711。与此对应的,与定位突起部711接合的定位接合部101(图3)分别形成在打印头部100内。另外,在头固定部740内,受弹簧(未表示)推压的头固定凸轮744设在头固定凸轮保持器741的一部分处。头固定凸轮744与形成在打印头部100的斜面109接触并接合,以施加沿把该打印头部100引导至并固定在预定附接位置的方向的力。另外,头固定凸轮保持器741被构造成可绕设于其两端部的转轴742摇动滑架710。另外,头固定凸轮保持器741具有作用凸起743,该作用凸起743接合在后述头安置杆750的导槽753内且通过与该安置杆750的开闭相连动来接收用于转动头固定部740的力。
头安置杆750被构造成可绕设在滑架710处的杆转动轴713转动。头安置杆750的导槽753和上述头固定凸轮保持器741的凸起743彼此接合。由此,头固定凸轮保持器741能够响应于头安置杆750的开闭操作转动,以执行头固定部740的开闭操作。通过绕轴713顺时针转动头安置杆750,打印头部100能够被引导并移动至滑架710上的预定附接位置。
经由连杆部件780与供给口插脱部800连接的杆侧连杆连接部755设在头安置杆750的一端处。与杆侧连杆连接部755接合的连接圆孔部781设在连杆部件780的一端侧处。另外,在连杆部件780的远离连接圆孔部781的另一端侧处,具有与连杆连接部825接合的连接长孔部782,该连杆连接部825通过与针插脱杆830连动来平移供给口插脱部800。连接长孔782具有形成于其内的长孔,该长孔按照在后述的针插脱操作时不通过供给口插脱部800的平移经由连杆部件780摇动头安置杆750的方式作为不工作区。利用以上构造,伴随头安置杆750的开闭,连杆部件780绕杆侧连杆连接部755移动。此时,连接长孔部782随连杆部件的运动而移动,其长孔端部与供给侧连接部接触,且利用供给口侧连杆连接部825连接的供给口插脱部800能够与该连接长孔部782相连动地移动。
杆侧连杆连接部755被构造成伴随头安置杆750的转动经由杆侧连杆连接部755和连杆部件很大程度地移动供给口插脱部。头安置杆750的操作部751设在离转动轴713较远距离的位置以将操作力减小至较小。更具体地,供给口插脱部800被构造成:即便以较小的力操作头安置杆,供给口插脱部800也大幅地移动。
供给口滑动部721设在滑架罩720的两侧且由一对引导部件构成,这对引导部件上安装供给口插脱部800且这对引导部件可横向滑动地引导该供给口插脱部800。由此,供给口插脱部800受设在滑架罩720处的这对引导部件引导以进行平移。结果,供给口插脱部800能够与由头安置杆750的操作所导致的转动相连动地平移。另外,如上所述,伴随着头安置杆操作部的转动,供给口插脱部800也能够大幅移动。更具体地,供给口插脱部800的平移量被构造为较大。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头安置杆近似100度,供给口插脱部800能够移动近似30mm。毫无疑问的,头安置杆的转动角度和供给口插脱部的移动量不限于这些值。
在滑架罩720的供给口滑动部721附近,具有与设在供给口插脱部800处的针插脱杆的外周凸轮滑动接触的推出引导部722和用于引导该针插脱杆830的内周凸轮面的拉入引导部723。
<供给口插脱部>
供给口插脱部800设在滑架部70内,且通过相对于打印头部100的插脱操作来执行使供给管822内的流路与打印头部100内的流路相连接和分离的功能。图10是表示供给口插脱部800的透视图,以及图11是示意表示设在该供给口插脱部800处的针插脱杆830的剖视图。
供给口插脱部800包括如图10所示的针管811,该针管811可被插入打印头部100内的供墨口102的密封连接部件105中。针管811均形成为中空管状且对应于打印头部100的密封连接部件105配设。另外,与供墨管630连接的多个管连接部件816设在供给口插脱部800的另一面上,该供墨管630依据各墨色与主罐连接。连接部件816和针管811经由设在供给口插脱部的本体内部的供墨路(未表示)彼此连通。
另外,供给口插脱部800具有与打印头部100的供墨口侧处的多个(两个)引导凸起孔106(图3)对应的多个引导凸起821。由此,当针管811插入供墨口102的密封连接部件105内时,沿着引导凸起孔106引导供给口插脱部800的移动。与引导体接合的滑动部件820设在供给口插脱部800的左右侧,以可沿着设在滑架罩720的被供给口滑动引导部721处的一对引导体横向移动。各滑动部件820具有向内突出的滑动部821。
滑动部件820枢转地支撑包括操作部的针插脱杆830以使该针插脱杆830能够绕杆转动轴822转动,该操作部供操作员操作以用于供给口插脱部的插/脱操作。针插脱杆830处具有供给口侧连杆连接部825,设在前述连杆部件780内的连接长孔部782可转动地附接在供给口侧连杆连接部825处。
通过操作针插脱杆830以使其转动,供给口插脱部800的针管811相对于打印头部100的供墨102插入或脱离,从而能够执行供墨路与主墨罐的连通或分离。为建立打印头部100的供墨口102与供给口插脱部800之间的连接,针管811被插入由橡胶等成型的密封连接部件105内,由此确保流路的密封性。相应地,当针管811插入密封连接部件105内时,通常需要较大的力。因此,如图11所示,针插脱杆830的操作部831和转动轴822之间的距离L1被设定为使得该距离L1相对于距离L2的比以及该距离L1相对于距离L3的比变大,距离L2是转动轴822和作用于滑架罩的引导轴723的内周凸轮面之间的距离,距离L3是转动轴822和作用于引导轴722的外周凸轮面之间的距离。由此,供给口插脱部800移动足以使针管811脱离密封连接部件105的量。结果,操作员通过仅施加较小的操作力就能够相对于密封连接部件105插脱针管811。本实施例中,距离L1相对于距离L2或L3的比被设定为约7至10∶1,供给口插脱部800的滑动量被设计为通过转动针插脱杆830约90度,其滑动量约7mm。按照这种方式,供给口插脱部800通过针插脱杆830的操作的滑动量被设计为小于伴随前述头安置杆750的开闭操作的滑动量。
(操作时的顺序)
接着,将参照图7至9主要说明从滑架710上卸下打印头部100时的操作。即便未附接打印头,也作为安装打印头部100之前的操作类似地执行此操作。
首先,操作员通过执行预定操作切换喷墨打印装置为喷墨盒更换模式。本实施例中,通过操作员持续压下重置按钮(未表示)固定时间(例如,三秒)或更长时间可将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单元切换至喷墨盒更换模式。用于切换装置至喷墨盒更换模式的按钮可单独设置,其中,喷墨打印装置可通过该按钮的操作而被切换至喷墨盒更换模式。当喷墨打印装置切换至喷墨盒更换模式时,滑架部70如图2所示移动至喷墨盒更换位置,喷墨盒更换位置是滑架部移动范围的基本中间部。
图7是表示打印头部100附接并固定在滑架上且供给口插脱部800连接的状态的透视图。图8是表示打印头部100附接但供给口插脱部800分离的状态的透视图。另外,图9是表示打印头部100卸下且供给口插脱部800与该打印头部100分离的状态的透视图。
(打开操作的顺序)
<针插脱杆的操作>
如图7至9所示,在打印头装卸位置,切除部912形成在主壳910的开口部911内,且此切除部912形成可操作针插脱杆830的空间。
如图4和7所示,在此位置,操作员从打印头部100附接的状态起以转动轴822为支撑点沿图4所示箭头A1的方向操作并转动作为第一杆的针插脱杆830。这里,当针插脱杆830被操作以致转动时,该针插脱杆830的外周凸轮面832在与滑架罩720上的推出引导轴722滑动摩擦接触的同时被推动,以沿图5所示箭头B1的方向平移供给口插脱部800(第一移动)。此时,针管通过被移动和抽出而脱离设在打印头的供墨口处的密封连接部,由此切断供墨路的连接(图5和8)。
如上所述,此时供给口插脱部800的滑动量被构造成等于针管811离开密封连接部105的量。另外,当供给口插脱部800滑动时,滑动部820上的供给口插脱部侧的连杆连接部825被构造成可在设于连杆780内的连接长孔部782中移动。由此,即使执行针插脱杆830的操作,连杆连接部825也在作为连杆部件780的不工作区部的连接长孔部782内移动,因此不产生使头安置杆750摇动的力。另外,如图6所示,在针插脱杆830的转动结束的状态下,该针插脱杆830的针插脱杆打开限制部与设在供给口插脱部800处的转动制动件接触并停止。在上述针插脱杆830打开的状态下,其姿势被构造成可利用由针插脱杆830的自重产生的转动力矩来维持,即使操作员使他或她的手离开该针插脱杆830。
<头安置杆的操作>
操作员从图5和8所示的状态起以转动轴713为支撑点沿图5所示箭头C1的方向转动作为第二杆的头安置杆750。由此,操作力被传递给接合在头安置杆750的导槽753内的头固定凸轮保持器凸起743,当操作力超过头固定弹簧经由头固定凸轮744的按压力时,能够解除头固定部740对打印头的固定。伴随着头安置杆750在此期间的转动,连杆780绕杆侧连杆连接部755移动。此时,连杆部件780使利用供给口侧连杆连接部825连接的供给口插脱部800沿箭头B1方向进一步平移远离(第二移动)。更具体地,供给口插脱部800受设在滑架罩720处的引导部721引导,并抵抗供给管的回复力F沿远离打印头部100的方向移动。
当头安置杆750的转动操作结束时,与此操作连动的头固定部740通过绕头固定凸轮保持器轴742转动而打开成为图6和9所示该头安置杆750完全打开的状态。此时,经由连杆780连接的供给口插脱部800沿箭头B1方向的滑动结束。此时,供给口插脱部800的针管811处于最远离打印头的状态。
这里,如图9所示,壳壁913在主壳910的开口部911的上述滑动方向上与主壳一体设置。由此,在供给口插脱部800通过前述头安置杆750的转动操作而沿箭头B1方向(图5)滑动的状态下,针插脱杆830的操作部831处于该操作部831在壳壁913下方移动的状态。更具体地,壳壁913的位置是操作员不能操作针插脱杆830的位置,或者即使操作员试图转动针插脱杆830,但由于该针插脱杆830与壳壁913干涉,所以操作员不能转动该针插脱杆830的位置。由此,当头安置杆750处于打开状态时,操作员不能仅转动针插脱杆830。按照此方式,提供这样一种构造,该构造当头安置杆750处于打开状态时限制用于连接供给口插脱部800与供墨口102的针插脱杆830的操作。结果,防止操作员在操作头安置杆750之前误操作针插脱杆830。此状态下,操作员能够通过从滑架部70中斜向上拉出打印头部100来从打印装置上卸下打印头部100。
在图6和9的状态下,头安置杆750的杆侧连杆连接部755被构造成位于罩的转动轴713与供给口侧连杆连接部825的连接线上方的位置。在头安置杆750的打开和关闭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供给口插脱部800被管的回复力F向更靠近打印头的方向(箭头B2)推压。因此,在图6所示越过支撑点的状态下,管的回复力F被构造为形成一种肘杆机构,经由连杆机构沿箭头C1的方向推压头安置杆750的杆侧连杆连接部755,以把该头安置杆750推压至打开状态侧。由以上构造,当使头安置杆750处于打开状态时,该头安置杆750被推压至打开状态(图6和9)以可靠地保持该状态,即使滑架部70不设有特定的推压部件等。
(关闭操作的顺序)
接着,将说明操作员把打印头部100附接到滑架710上的情况。
首先,在图6和9所示的状态下,操作员把打印头部100附接到滑架部70上。然后,操作员沿图6所示箭头C2的方向操作并转动头安置杆750。与头安置杆750的转动相连动地,头固定部740通过绕头固定凸轮保持器741的轴742转动而执行用于固定打印头部的移动。由此,设在头固定部740的头固定凸轮744与打印头部100接触,且头固定弹簧经由头固定凸轮744的按压力把该打印头部100压向滑架710以被定位和固定于其内。
与此同时,连杆部件780与头安置杆750的转动相连动地移动。更具体地,当连杆部件780的连接长孔部782移动至与供给口侧连杆连接部825接触时,供给口插脱部800沿箭头B2的方向线性移动。移动中,供给口插脱部800受设在滑架罩处的引导部721引导,并沿更靠近打印头部100的方向大幅移动。由此,针管811移动至打印头部100的密封连接部105附近。
利用如上所述与头安置杆750的转动相连动的供给口插脱部800的平移,被主壳910的壳壁913隐藏的针插脱杆830的操作部831移动至位于开口部911的切除部912下方的位置。由此,当使头安置杆处于关闭状态时,操作员能够操作针插脱杆830(图5和8)。
随后,从打印头部100已附接且固定的图5和8所示的状态起,针插脱杆830沿图5所示箭头A2的方向转动。由此,针插脱杆830的内周凸轮面833在作用于滑架罩720上的拉入引导轴723的同时被拉入,以沿箭头B2的方向平移供给口插脱部800。当供给口插脱部800滑动时,滑动部820上的供给口侧连杆连接部825被构造成在设于连杆780内的作为不工作区的连接长孔部782中移动。由此,针插脱杆830的操作不会经由连杆780导致头安置杆750转动。
当供给口插脱部800由于针插脱杆830的操作而沿打印头部100的方向前进时,设在供给口插脱部800处的定位引导凸起821插入打印头部100的引导凸起孔106内且被直接引导。另外,通过与针插脱杆830的操作相连动地平移,针管811插入形成在打印头部100内的供墨口102中。更具体地,针管811在扩张密封连接部件105的小孔的同时插入,通过针管811的外表面与小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面接触来确保供墨路的密封。按照这种方式,针管811在供给口插脱部800直接定位于打印头部100上之后插入,从而可以建立稳定且可靠的流路连通。
在如图4所示的针插脱杆830的转动结束的状态下,该针插脱杆830与设在滑架710处的突起部接合。由此,即使在滑架部70的扫描过程中,也保持针插脱杆830的姿势。如上所述,操作员顺次地执行针插脱杆830和头安置杆750的转动操作,从而可以完成打印头的定位和固定以及连接部的连接操作(图4和7)。
如上所述,依据本实施例,操作员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操作两操作杆而无需特别地注意。
前述实施例中,以经由供给管给打印头供应油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罐直接附接在打印头上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可类似地应用于具有多个杆的情况,该多个杆例如包括用于实施打印头固定在滑架部上的杆和用于实施把设在滑架部上的罐内的被供给口插入打印头的供墨口内的操作的杆。
另外,前述实施例中,以一个打印头附接在滑架部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自由地实施而与打印头的数量无关。例如,除采用一个或多个打印头的喷墨打印装置以外,本发明也可用于使用不同颜色油墨的多个打印头的彩色印刷用喷墨打印装置。选择性地,本发明也可类似地应用于采用颜色相同但密度不同的油墨的多个打印头的色调印刷喷墨打印装置,以及组合这些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也可应用于采用机电换能器例如压电元件等的喷墨头盒(打印头)的喷墨打印装置。
尽管已参照示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与最宽解释一致,以涵盖所有变型、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享有2010年8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92346的权益,在此整体引入该申请以供参考。
Claims (2)
1.一种喷墨打印装置,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能拆卸地安装有设有用于喷出油墨以执行打印的打印头的打印头部,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打印头部上,且被构造为连接用于从墨罐供墨的供墨路与所述打印头部;
第一操作部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用于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打印头部连接和分离的操作;
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用于使所述打印头部与所述喷墨打印装置附接和从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卸下的操作;
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被构造为与使所述打印头部能从所述喷墨打印装置上卸下的移动相连动地使所述第一操作部件沿远离所述打印头部的安装位置的方向移动,所述使所述打印头部能从所述喷墨打印装置上卸下的移动是在所述连接部已经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的操作而与所述打印头部分离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的操作导致的;以及
在所述第一操作部件被所述连杆机构所移动到的位置处覆盖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的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而与所述打印头部分离时所述连接部所移动的移动量小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件沿远离所述打印头部的所述安装位置的方向的移动相连动地移动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92346 | 2010-08-30 | ||
JP2010192346A JP5822447B2 (ja) | 2010-08-30 | 2010-08-30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1029A CN102381029A (zh) | 2012-03-21 |
CN102381029B true CN102381029B (zh) | 2014-10-08 |
Family
ID=45696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51382.1A Active CN102381029B (zh) | 2010-08-30 | 2011-08-25 | 喷墨打印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348401B2 (zh) |
JP (1) | JP5822447B2 (zh) |
CN (1) | CN10238102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29945B2 (ja) * | 2010-08-26 | 2015-06-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JP5736950B2 (ja) * | 2011-05-16 | 2015-06-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12250B2 (ja) | 2012-05-08 | 2016-10-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5199552A (ja) | 2014-04-04 | 2015-11-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方法 |
JP6116525B2 (ja) | 2014-06-10 | 2017-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キャリッジ装置 |
JP7134672B2 (ja) | 2018-03-30 | 2022-09-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6977760B2 (ja) * | 2019-01-21 | 2021-12-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DE102019116103B4 (de) * | 2019-06-13 | 2021-04-22 | Notion Systems GmbH | Verfahren zum Beschriften einer Leiterplatte durch Erzeugen von Schattierungen in einer funktionalen Lackschicht |
JP2021194789A (ja) | 2020-06-09 | 2021-12-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463195B2 (ja) | 2020-06-09 | 2024-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40342B2 (en) * | 2000-10-05 | 2003-04-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disconnecting liquid container |
EP1439068A2 (en) * | 2003-01-15 | 2004-07-21 | Xerox Corporation | Custom color inkjet printing system |
CN1853948A (zh) * | 2005-04-27 | 2006-11-01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1439620A (zh) * | 2007-11-21 | 2009-05-27 | 梁健 | 同步双面数码喷绘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19840A (en) | 1984-03-30 | 1991-05-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sheet feeding |
JP3126277B2 (ja) | 1993-09-08 | 2001-01-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DK1254776T3 (da) * | 1998-05-18 | 2004-05-03 | Seiko Epson Corp | Ink-jet printer-apparat og blækpatron dertil |
JP2002234179A (ja) * | 2001-02-09 | 2002-08-20 | Canon Inc | 液体噴射装置 |
US7066572B2 (en) * | 2003-11-03 | 2006-06-2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ing system |
JP4590317B2 (ja) | 2005-07-04 | 2010-12-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ATE498494T1 (de) * | 2006-09-29 | 2011-03-15 | Brother Ind Ltd | Flüssigkeitskartusche und flüssigkeitsentladungssystem |
JP5700979B2 (ja) | 2010-08-31 | 2015-04-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2010
- 2010-08-30 JP JP2010192346A patent/JP58224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8-25 US US13/217,459 patent/US834840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8-25 CN CN201110251382.1A patent/CN102381029B/zh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11-16 US US13/678,573 patent/US860253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40342B2 (en) * | 2000-10-05 | 2003-04-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disconnecting liquid container |
EP1439068A2 (en) * | 2003-01-15 | 2004-07-21 | Xerox Corporation | Custom color inkjet printing system |
CN1853948A (zh) * | 2005-04-27 | 2006-11-01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1439620A (zh) * | 2007-11-21 | 2009-05-27 | 梁健 | 同步双面数码喷绘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822447B2 (ja) | 2015-11-24 |
US8602538B2 (en) | 2013-12-10 |
US8348401B2 (en) | 2013-01-08 |
CN102381029A (zh) | 2012-03-21 |
JP2012045890A (ja) | 2012-03-08 |
US20130070032A1 (en) | 2013-03-21 |
US20120050407A1 (en) | 2012-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81029B (zh) | 喷墨打印装置 | |
US841410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0595069C (zh) | 记录设备 | |
US888824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 |
CN102328833A (zh) | 介质收纳盒、记录装置 | |
WO2017130242A1 (en) | System for consuming consumable material | |
EP3112167B1 (en) | System in which consumable cartridge is mountable to mounting portion | |
JP201112611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 |
JP2004358913A (ja)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ー | |
JP200711831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CN101642979B (zh) | 记录设备 | |
JP3307107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20200031128A1 (en) | Printing device | |
US7506954B2 (en) | Printer capable of controlling position of covering a nozzle of an ink cartridge | |
US8960859B2 (en) |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 |
CN202448489U (zh) | 打印液体盒和使用打印液体盒的记录设备 | |
JP2004148650A (ja) | 液体供給具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3266732A (ja) | 記録装置 | |
TW201600346A (zh) | 液體收容體、液體消耗裝置及電連接體 | |
US20220097380A1 (en) |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 |
US20220097387A1 (en) |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 |
JPH0821639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6264127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626411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20100141704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