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6932B - 密闭型电池 - Google Patents

密闭型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6932B
CN102376932B CN201110228705.5A CN201110228705A CN102376932B CN 102376932 B CN102376932 B CN 102376932B CN 201110228705 A CN201110228705 A CN 201110228705A CN 102376932 B CN102376932 B CN 102376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ase
wire
lead
thickness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87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6932A (zh
Inventor
北村亮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76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6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6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69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5Terminals formed by the casing of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H01M50/645Plu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电池盒内封入有电极体和电解液的密闭型电池,从而得到能够不延长引线的长度而在电池盒上省空间地安装连接部件的构成。所述密闭型电池(1)具备:内部封入有电极体(30)和电解液的、作为该电极体(30)的一个极性的端子起作用的电池盒(2),以与该电池盒(2)电绝缘的状态设置于该电池盒(2)上的、作为前述电极体(30)的另一个极性的端子起作用的负极端子(22)(外部端子),以及在前述电池盒(2)上与前述负极端子(22)并排设置的用于封闭前述电解液的注入口(24)的密封栓(25)(密封部件)。在前述电池盒(2)上,按照覆盖前述密封栓(25)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连接有引线(50)的接线板(40)(连接部件)。

Description

密闭型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池盒内封入有电极体和电解液,且在该电池盒上设置有外部端子和电解液的注入口的密闭型电池。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封入有电极体和电解液的电池盒上设置了外部端子、电解液的注入口的密闭型电池是已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2中所公开的,这样的密闭型电池中,电池盒作为一个极性的端子起作用,且连接有引线的连接部件(正极侧导电连接部、电流取出用引线板)被安装在电池盒上。该连接部件由具有与电池盒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和与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的包覆材料构成,且与该电池盒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按照与电池盒接触的方式被安装于该电池盒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235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6759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伴随着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近年来,电池也实现了小型化。而且,由于在电池盒上并排设置有外部端子、注入口、内部压力上升时开裂的防爆口(vent)等,因此在小型电池的外部端子周边,几乎没有用于安装上述专利文献1、2中所述的连接部件的足够空间。而且,在电池盒上通过焊接来固定连接部件时,由于也需要用于焊接的空间,因此难以对电池盒安装接续部件。
对此,还想到在电池盒的与外部端子的相反侧安装连接部件。但是,这种情况下,为了将与连接部件连接的引线连成电路,需要将该引线从电池盒的与外部端子相反侧引回到外部端子侧,这种情况下,引线的长度变长。
因此,对于电池盒内封入有电极体和电解液的密闭型电池,要得到引线的长度不变长且可在电池盒上省空间地安装连接部件的结构。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电池具备:内部封入有电极体和电解液的、作为该电极体的一个极性的端子起作用的电池盒,以与该电池盒电绝缘的状态在该电池盒上设置的、作为前述电极体的另一个极性的端子起作用的外部端子以及在前述电池盒上与前述外部端子并排设置的用于封闭前述电解液的注入口的密封部件,在前述电池盒上,按照覆盖前述密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连接有引线的连接部件(第1结构)。
根据以上的结构,电池盒作为一个极性的端子起作用且在该电池盒上形成有外部端子和注入口的结构中,可以紧密地配置连接有引线的连接部件。即,由于连接部件按照覆盖用于封闭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来配置,因此,即使是除了外部端子和注入口以外无法设置连接部件的配置空间那样的小型电池,也可以安装连接部件。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可以在与外部端子相同的一侧设置连接部件,与在外部端子的相反侧安装连接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与连接部件连接的引线的长度。
前述第1结构中,前述连接部件由具有与前述电池盒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和与前述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的包覆材料构成,且按照与前述电池盒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与该电池盒接触的方式安装在该电池盒上,前述引线优选与前述连接部件中的与该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连接(第2结构)。
由此,通过由包覆材料构成的连接部件,能够更加牢固地连接电池盒和引线。
此处,相同的金属材料是指成为主成分的金属种类(含有50体积%以上的金属种类)相同的材料。
前述第1结构或第2结构中,前述电池盒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柱状,前述外部端子、前述密封部件和前述连接部件优选设置在前述电池盒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第3结构)。
这样,即使是在电池盒的端部集中设置了外部端子和密封部件而几乎没有连接部件的配置空间的结构,如前述第1结构,通过按照覆盖密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来设置连接部件,也能够紧密地配置该连接部件。
前述第2或第3结构中,前述密封部件通过焊接与前述电池盒的前述注入口的周缘部分接合,前述引线也通过焊接与前述连接部件接合,前述连接部件中的与前述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的厚度优选为大于该引线的厚度(第4结构)。
通过焊接接合密封部件和注入口的周缘部分的结构中,通过焊接来结合连接部件与引线时,根据该连接部件的厚度,由于焊接的热量,密封部件与注入口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焊接部分有可能再熔融。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在密封部件与注入口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焊接部分会产生间隙,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有可能漏出。
对此,如上述结构所示,通过使连接部件中的与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的厚度大于该引线的厚度,能够防止由于连接部件和引线的焊接而导致的密封部件与注入口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焊接部分再熔融。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由于连接部件和引线的焊接而导致的在密封部件与注入口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焊接部分产生间隙,从而能够防止电解液等漏出。
前述第4结构中,前述连接部件中的与前述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的厚度优选相对于该引线的厚度为2倍以上(第5结构)。由此,通过焊接接合连接部件和引线时,由于能够防止该接续部件的另一金属材料的层的熔融,因此能够更加确实地防止密封部件与注入口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焊接部分再熔融。
前述第4或5结构中,前述引线和前述连接部件优选通过电阻焊接进行接合(第6结构)。引线和连接部件通过电阻焊接进行接合时,由于以该引线和接续部件的接触部分为中心进行熔融,因此如前述第4结构所示,通过使连接部件中的与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的厚度大于该引线的厚度,能够防止密封部件与注入口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焊接部分再熔融。
对于前述第1~第6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前述连接部件夹持前述密封部件且至少在2个部位上与前述电池盒焊接,前述引线优选在前述连接部件与前述电池盒的焊接部位之间进行焊接固定(第7结构)。
上述结构中,由于连接部件上焊接有引线的部分位于和该连接部件与电池盒的焊接部位不同的位置,因此可以将引线焊接在连接部件的比较平坦的部分。由此,能够确保引线和连接部件的焊接强度。而且,连接部件由于夹持密封部件且在至少2个部位上与电池盒焊接,因此能够确保该连接部件和电池盒的焊接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电池,按照覆盖封闭电解液的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连接有引线的连接部件。由此,能够紧密地在电池中配置连接部件。
另外,由于使由包覆材料构成的连接部件中的与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的厚度大于引线的厚度,因此焊接该引线和连接部件时,能够防止密封部件与注入口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焊接部分熔化而产生间隙。因此,能够防止电解液等从密封部件与注入口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焊接部分漏出。特别地,通过使连接部件中的与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的厚度为引线的厚度的2倍以上,能够更加确实地防止电解液等从密封部件与注入口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焊接部分漏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电池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
图2为图1中的II-II线截面图。
图3为表示将图2中的接线板的周边部分的结构放大的放大截面图。
图4为表示接线板的厚度与该接线板的剥离强度的关系的图。
图5为表示接线板的厚度与通过电阻焊接可进行2点焊接的外加电压的关系的图。
符号说明
1 密闭型电池,2 电池盒,10 外装罐,20 盖板,22 负极端子(外部端子),23 防爆口,23a 槽,24 注入口,25 密封栓(密封部件),28、43、51 焊接部分,30 电极体,31 正极,32 负极,40 接线板40(连接部件),41 铝合金层,42 镍合金层,50 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图中的相同或相当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不再重复说明。
整体结构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电池1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该密闭型电池1具备有底筒状的外装罐10、覆盖该外装罐10的开口的盖板20和收纳在该外装罐10内的电极体30。通过在外装罐10上安装盖板20,可构成内部具有空间的柱状的电池盒2。另外,在该电池盒2内,除了电极体30以外,还封入有非水电解液(以下简称电解液)。
电极体30为如下所述的卷绕电极体:将各自以片状形成的正极31和负极32以及隔板33重叠,使得隔板33分别位于例如正负极之间和该负极32的下侧,在该状态下,如图2所示,通过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电极体30在使正极31、负极32和隔板33重叠的状态下进行卷绕后,将其压扁从而形成扁平状。
此处,图2中,只图示电极体30的外周侧的几层部分。然而,该图2中省略了电极体30的内周侧部分的图示,在电极体30的内周侧也存在电极31、负极32和隔板33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图2中,也省略了在盖板20的电池内部配置的绝缘体等的记载。
正极31是在铝等金属箔制的正极集电体的两面分别设置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的电极。详细而言,正极31通过在由铝箔等构成的正极集电体上涂布正极合剂并进行干燥来形成,所述正极合剂包含作为可吸藏释放锂离子的含锂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和粘合剂等。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锂氧化物,优选使用例如LiCoO2等锂钴氧化物、LiMn2O4等锂锰氧化物、LiNiO2等锂镍氧化物等锂复合氧化物。另外,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仅使用1种物质,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物质。另外,正极活性物质不限于上述物质。
负极32是在铜等金属箔制的负极集电体的两面分别设置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的电极。详细而言,负极32通过在由铜箔等构成的负极集电体上涂布负极合剂并进行干燥来形成,所述负极合剂包含可吸藏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和粘合剂等。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优选使用例如可吸藏释放锂离子的碳材料(石墨类、热分解碳类、焦炭类、玻璃态碳类等)。负极活性物质不限于上述物质。
另外,正极引线34与电极体30的正极31连接,另一方面,负极引线35与负极32连接。由此,正极引线34和负极引线35引出至电极体30的外部。然后,该正极引线34的前端侧与盖板20连接。另一方面,负极引线35的前端侧如后所述地通过引线板27而与负极端子22连接。
外装罐10为铝合金制的有底筒状部件,与盖板20一起构成电池盒2。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外装罐10为具有长方形的短边侧形成为圆弧状的底面的有底筒状的部件。即,外装罐10按照对应于底面的短边方向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对应于底面的长边方向的宽度方向(例如,厚度为宽度的1/10左右)的方式来形成扁平形状。另外,如后所述,该外装罐10由于和与正极引线34连接的盖板20接合,因此也兼做密闭型电池1的正极端子(一个极性的端子)。如图2所示,在外装罐10的内侧的底部,配置有用于防止电极体30的正极31和负极32之间通过该外装罐10而发生短路的由聚乙烯片构成的绝缘体11。上述电极体30按照一个端部位于该绝缘体11上的方式进行配置。
盖板20按照覆盖外装罐10的开口部的方式,通过激光焊接与该外装罐10的开口部进行接合。该盖板20与外装罐10同样地由铝合金制的部件构成,按照可嵌合于该外装罐10的开口部的内侧的方式,长方形的短边侧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在盖板20上,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内插入有聚丙烯制的绝缘衬垫(packing)21和不锈钢制的负极端子22(外部端子、另一个极性的端子)。具体而言,插入有大致柱状的负极端子22的大致圆筒状的绝缘衬垫21被嵌合于该贯通孔的周缘部分。负极端子22具有在圆柱状的轴部的一端侧一体形成有平面部分的结构。负极端子22按照平面部分向外部露出而该轴部设置于绝缘衬垫21内的方式,相对该绝缘衬垫21而配置。在该负极端子22上连接有不锈钢制的引线板27。在该引线板27和绝缘衬垫21之间配置有绝缘体26。
在盖板20上夹持有负极端子22,且在一侧形成有防爆口23而在另一侧形成有电解液的注入口24。防爆口23由从盖板20俯视以椭圆状形成的槽23a构成。该防爆口23在密闭型电池1的内部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上的高压时会开裂。由此,能够防止密闭型电池1的内部达到高压而破裂。
俯视时,在盖板20上设置的注入口24形成为大致圆形。另外,注入口24按照在盖板20的厚度方向,直径以2个阶段变化的方式具有小径部和大径部。该注入口24通过对应该注入口24的直径变化而以段状形成的密封栓25(密封部件)进行密封。然后,按照在密封栓25和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方式,将该密封栓25的大径部侧的底面外周部分与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通过激光焊接进行接合(参照图3的符号28)。
接线板
在盖板20上,在覆盖注入口24的密封栓25的位置安装有接线板40(连接部件)。该接线板40为包含铝合金和镍合金的包覆材料,且按照铝合金一侧与盖板20接触的方式,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该盖板20上。即,接线板40具备由与盖板20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铝合金层41和由与镍合金制的引线50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镍合金层42。然后,对于接线板40,铝合金层41与盖板20进行接合,另一方面镍合金制的引线50通过电阻焊接与镍合金层42进行接合。另外,接线板40例如按照镍合金层42的厚度相对于铝合金层41为约2倍的方式来构成。引线50优选为平板状,但只要是通过焊接可与接线板40的镍合金层42进行接合那样的形状,则可以为任何形状。
此处,相同的金属材料是指成为主成分的金属种类(含有50体积%以上的金属种类)相同的材料。只要相互为这样的材料,则通过焊接能够牢固地接合。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中按照覆盖密封栓25的方式来配置接线板40,但并无限制,也可以按照覆盖密封栓25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来配置接线板40。
如上所述,通过包含铝合金层41和镍合金层42的包覆材料来构成接线板40,能够通过接线板40牢固地连接镍合金制的引线50和铝合金制的盖板20。即,即使要将引线50与盖板20进行接合,由于为异种金属,通过焊接也难以牢固地进行接合,但如上所述地,通过使用包覆材料的接线板40,可以将异种金属之间牢固地连接。
而且,通过在覆盖注入口24的密封栓25的位置设置接线板40,能够在尺寸小的密闭型电池1的盖板20上的有限空间内有效地配置接线板40。从而,由于能够在设置有负极端子22的盖板20上连接正极侧的引线50,因此能够缩短从密闭型电池1至电路的引线50的长度。
如图3所示,接线板40的镍合金层42的厚度Y大于镍合金制的引线50的厚度X。由此,通过使镍合金层42的厚度Y大于引线50的厚度X,在电阻焊接镍合金层42和引线50时,在盖板20侧,能够防止使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再熔融这样的热传导。
因此,如后所述,镍合金层42和引线50之间的焊接部分即使位于盖板20的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的上方时,也能够防止由于前述电阻焊接的热量导致的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再熔融。因此,能够防止因前述电阻焊接而在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形成间隙,防止密闭型电池1内的电解液漏出。
图3表示盖板20、密封栓25和接线板40各自的焊接的位置关系的一例。该图3中,符号28为盖板20的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符号43为盖板20与接线板40之间的焊接部分,符号51为接线板40与引线50之间的焊接部分。
如上所述,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28按照电解液不从该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漏出的方式,通过激光焊接进行接合。即,俯视时,该焊接部分28沿着密封栓25的外周形成为大致圆形。另外,盖板20与接线板40之间的焊接部分43也通过激光焊接进行接合。该焊接部分43在长方形的接线板40的长度方向两个端部的2个部位上形成。另外,接线板40与引线50之间的焊接部分51通过电阻焊接进行接合。该焊接部分51在电阻焊接时,对应按压于引线50上的2根电极棒而在2个部位上形成。即,焊接部分51通过电阻焊接同时形成2点。
如图3所示,由于接线板40的尺寸小,因此接线板40与引线50之间的焊接部分51有时位于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28的上方。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接线板40的镍合金层42的厚度Y大于引线50的厚度X,因此电阻焊接该接线板40和引线50时,能够防止焊接部分28再熔融。
为了确认上述效果,对厚度为0.15mm、0.2mm、0.25mm、0.3mm的接线板40(镍合金层42的厚度分别为0.1mm、0.13mm、0.17mm、0.2mm)通过电阻焊接而焊接厚0.1mm的引线50。接线板40的厚度为0.15mm时,通过前述电阻焊接,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28熔融,但厚度为0.2mm以上时焊接部分28未熔融。因此,接线板40的镍合金层42的厚度Y大于引线50的厚度X时,能够防止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28的熔融。
另外,上述确认试验中的接线板40和引线50的焊接条件为该接线板40的各厚度的最佳的电阻焊接条件。具体而言,接线板40的厚度为0.15mm时,电压为13V且为2msec的焊接时间,接线板40的厚度为0.2mm时,电压为13V且为1.5msec的焊接时间。另外,接线板40的厚度为0.25mm时,电压为11V且为2.5msec的焊接时间,接线板40的厚度为0.3mm时,电压为11V且为2.5msec的焊接时间。
另外,上述试验中,接线板40的厚度为0.2mm、0.25mm时(镍合金层42的厚度分别为0.13mm、0.17mm),接线板40的铝合金层41熔融,但为0.3mm的厚度时(镍合金层42的厚度为0.2mm),未见铝合金层41的熔融。因此,接线板40的镍合金层42的厚度Y更加优选为引线50的厚度X的2倍以上。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使接线板40的镍合金层42的厚度Y大于引线50的厚度X,能够提高接线板40的焊接部分附近的强度。图4表示改变接线板40的厚度为0.15mm、0.2mm、0.25mm、0.3mm时(镍合金层42的厚度Y分别为0.1mm、0.13mm、0.17mm、0.2mm)的该接线板40的焊接部分附近的强度(以下称作剥离强度)的一例。另外,图4所示的剥离强度为,通过在将接线板40的一部分与铝合金制的部件进行焊接的状态下拉伸该接线板40,接线板40断裂时的力。
由图4可知,如果接线板40的厚度为0.15mm以上(镍合金层42的厚度Y为0.1mm以上),则该接线板40的剥离强度变得大于40N。如果考虑厚0.1mm的镍合金制的引线50的剥离强度为20N~30N,则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接线板40具有充分的强度,该接线板40不会比厚0.1mm的引线50先断裂。
另外,接线板40的厚度优选为该接线板40的剥离强度成为引线50的剥离强度的2倍以上的厚度0.2mm以上。另外,接线板40的厚度增大时,该接线板40和盖板20的焊接强度会下降,从这点考虑,接线板40的厚度优选为1.0mm以下。
图5表示改变接线板40的厚度为0.15mm、0.2mm、0.25mm、0.3mm时(镍合金层42的厚度Y分别为0.1mm、0.13mm、0.17mm、0.2mm),通过电阻焊接在规定时间内(图5的例子中为1ms)能够进行2点焊接的最小外加电压。另外,该图5为通过电阻焊接将厚0.1mm的镍合金制的引线50与各个厚度的接线板40进行接合时的试验结果。
由图5可知,通过增大接线板40的厚度,焊接所需要的能量(电压)减小。换言之,接线板40的厚度大时能够在更宽范围的电压下稳定地进行焊接。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使接线板40的镍合金层42的厚度Y大于引线50的厚度X,与镍合金层42的厚度小的情况相比,由于接线板40的厚度整体增大,因此通过电阻焊接能够更加稳定地接合接线板40和引线50。
另外,通过使接线板40的厚度变成如上所述的厚度,利用在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激光焊接密封栓25时形成的焊接部分的凸起,能够防止接线板40的一部分发生变形,从而能够保持接线板40的表面为大致平坦的状态。由此,通过保持接线板40的表面为大致平坦的状态,能够相对该接线板40而密接引线50,并且通过电阻焊接能够更加牢固地接合接线板40和引线50。
另外,在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激光焊接密封栓25时形成的焊接部分的凸起为约0.04mm~0.55mm。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接线板40的表面为平坦状态、确保该接线板40和引线50的焊接强度,接线板40的厚度优选为0.2mm以上的厚度。由于优选接线板40的厚度大的情况,因此更加优选0.25mm以上的厚度,进一步优选0.3mm以上的厚度。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密闭型电池1的盖板20上,按照覆盖注入口24的密封栓25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由具有铝合金层41和镍合金层42的包覆材料构成的接线板40。由此,能够在密闭型电池1的盖板20上紧密地配置用于更加牢固地连接镍合金制的引线50和铝合金制的盖板20的接线板40。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使接线板40的镍合金层42的厚度Y大于镍合金制的引线50的厚度X。由此,通过电阻焊接来接合引线50和接线板40时,能够防止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28再熔融。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因前述电阻焊接而在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28形成间隙,从而能够防止电解液等从该间隙漏出。
特别地,通过使接线板40的镍合金层42的厚度Y为引线50的厚度X的2倍以上,也能够防止前述电阻焊接所引起的接线板40的铝合金层41的熔融。由此,能够更加确实地防止电解液等从因前述电阻焊接而形成的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28漏出。
另外,通过使接线板40的结构成为上述结构,由于与引线50的焊接部分附近的强度相比,接线板40的焊接部分附近的强度更高,因此能够防止该接线板40上产生断裂。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使接线板40的镍合金层42的厚度Y大于引线50的厚度X,能够通过电阻焊接更加牢固地接合该接线板40和引线50。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例示。因此,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将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形来实施。
前述实施方式中,使盖板20为铝合金制,引线50为镍合金制。但是,盖板20和引线50也可以由其他金属材料构成。这种情况下,接线板40由包覆材料构成,该包覆材料包含分别构成盖板20和引线50的金属材料。
前述实施方式中,将由包覆材料构成的接线板40按照镍合金层42的厚度为铝合金层41的厚度的约2倍的方式来构成。但是,可以使镍合金层42与铝合金层41的厚度之比为不同的比。
前述实施方式中,注入口24的周缘部分与密封栓25之间的焊接部分28以及盖板20与接线板40之间的焊接部分43通过激光焊接进行接合,接线板40与引线50之间的焊接部分51通过电阻焊接进行接合。但是,这些焊接部分28、43、51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焊接方法进行接合。
前述实施方式中,将密闭型电池1的电池盒2形成为具有长方形的短边侧以圆弧状形成的底面的柱状形状。但是,电池盒2的形状只要是能够设置负极端子、注入口、接线板的形状,则可以为任何形状。
前述实施方式中,将密闭型电池1作为锂离子电池来构成。但是,密闭型电池1可以为锂离子电池以外的电池。
本发明可以用于连接有引线的接线板安装在电池盒上的密闭型电池。

Claims (3)

1.一种密闭型电池,具备:
内部封入有电极体和电解液的、作为该电极体的一个极性的端子起作用的电池盒,
以与所述电池盒电绝缘的状态设置于该电池盒上的、作为所述电极体的另一个极性的端子起作用的外部端子,
在所述电池盒上与所述外部端子并排设置的用于封闭所述电解液的注入口的密封部件,以及
在所述电池盒上,按照覆盖所述密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的连接有引线的连接部件;
所述电池盒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柱状,
所述外部端子、所述密封部件和所述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盒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
所述密封部件通过焊接与所述电池盒的所述注入口的周缘部分接合,
所述连接部件由具有与所述电池盒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和与所述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的包覆材料构成,并按照与所述电池盒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与该电池盒接触的方式,夹持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电池盒的焊接部位,且在至少2个部位与所述电池盒焊接,
在所述连接部件上的与所述电池盒的焊接部位之间,所述引线与所述连接部件中的与该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焊接,
所述连接部件中的与所述引线相同的金属材料的层的厚度相对于该引线的厚度为2倍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电池,
所述注入口在构成所述电池盒的盖板的厚度方向上,直径以2个阶段变化的方式具有小径部和大径部,
通过对应所述注入口的直径变化而以段状形成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大径部的外周部分与所述注入口的周缘部分焊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电池,
所述引线与所述连接部件通过电阻焊接进行接合。
CN201110228705.5A 2010-08-06 2011-08-05 密闭型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6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7685A JP5117554B2 (ja) 2010-08-06 2010-08-06 密閉型電池
JP2010-177685 2010-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6932A CN102376932A (zh) 2012-03-14
CN102376932B true CN102376932B (zh) 2015-08-26

Family

ID=45556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870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6932B (zh) 2010-08-06 2011-08-05 密闭型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73483B2 (zh)
JP (1) JP5117554B2 (zh)
KR (1) KR101836339B1 (zh)
CN (1) CN1023769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21094B1 (ko) * 2009-08-20 2016-05-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USD669427S1 (en) * 2012-01-10 2012-10-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battery
US9147865B2 (en) 2012-09-06 2015-09-2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osing a battery fill hole
JP2014241206A (ja) * 2013-06-11 2014-12-25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102517901B1 (ko) * 2015-10-02 2023-04-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US11236761B2 (en) 2016-06-10 2022-02-0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mpressor Corporation Compressor module
CN107331804A (zh) * 2017-06-29 2017-11-07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其密封钉及其焊接方法
CN112271412B (zh) * 2017-08-30 2022-08-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JP7229215B2 (ja) 2020-10-21 2023-02-27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ウィルス部材
JP7229216B2 (ja) 2020-10-21 2023-02-27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ウィルス部材
JP7165711B2 (ja) 2020-11-10 2022-11-04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カビ基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6729A (en) * 1996-04-26 1998-02-10 Medtronic,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JP2002373642A (ja) * 2001-06-14 2002-1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密閉型電池
CN101079475A (zh) * 2006-05-27 2007-11-28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密封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9495B2 (ja) 1996-03-27 2002-11-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3066338B2 (ja) 1996-03-27 2000-07-1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 池
JP3675954B2 (ja) 1996-06-10 2005-07-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リード板付き電池
JP3523530B2 (ja) 1999-06-17 2004-04-26 Necトーキン栃木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電池
US6586134B2 (en) * 2001-03-29 2003-07-01 Wilson Greatbatch Ltd. Electrode lead to case and header, laser/electron beam welding
DE10300008B4 (de) * 2002-01-09 2006-04-27 Nec Tokin Tochigi Ltd., Utsunomiya Verschlossene Batteri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verschlossenen Batterie
JP2006114272A (ja) 2004-10-13 2006-04-27 Nec Tokin Tochigi Ltd 電気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27752B2 (ja) * 2007-11-26 2013-07-03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及びこの密閉型電池を用いた電池パックと、この電池パック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JP2009295548A (ja) * 2008-06-09 2009-12-17 Hitachi Maxell Ltd 電池パック
JP2010123410A (ja) * 2008-11-20 2010-06-03 Nec Tokin Corp 角形密閉型電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6729A (en) * 1996-04-26 1998-02-10 Medtronic,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
JP2002373642A (ja) * 2001-06-14 2002-1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密閉型電池
CN101079475A (zh) * 2006-05-27 2007-11-28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密封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34511A1 (en) 2012-02-09
JP2012038576A (ja) 2012-02-23
JP5117554B2 (ja) 2013-01-16
KR20120022610A (ko) 2012-03-12
US8673483B2 (en) 2014-03-18
KR101836339B1 (ko) 2018-03-08
CN102376932A (zh)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6932B (zh) 密闭型电池
US10115958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US10050299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auxiliary plate for ultrasonic welding, and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US9287548B2 (en) Terminal unit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308920B (zh) 电池
WO2013065523A1 (ja) 組電池及びこの組電池に使用するための角形二次電池
KR101048963B1 (ko) 이차전지
JP2007134233A (ja) 電池端子構造
JP6108221B2 (ja) 蓄電素子
JP2011092995A (ja) 抵抗溶接用通電ブロック、この通電ブロックを用いた密閉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密閉電池
KR101797338B1 (ko) 2차 전지
JP2013105567A (ja) 電極リード接続体及び非水電解質蓄電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7615558B (zh) 卷绕型电池
US9505082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US2022035260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8604505A (zh) 蓄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5229440B2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CN109844995A (zh) 方形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261849A1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CN109585720A (zh) 电化学元件
JP2019160659A (ja) 電気化学素子
JP2019160658A (ja) 電気化学素子
JP5423431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連結構造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0027494A (ja) 蓄電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32072A (ja) 金属部材の溶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xell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xell,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