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1543A - 表面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表面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1543A
CN102371543A CN2010105705833A CN201010570583A CN102371543A CN 102371543 A CN102371543 A CN 102371543A CN 2010105705833 A CN2010105705833 A CN 2010105705833A CN 201010570583 A CN201010570583 A CN 201010570583A CN 102371543 A CN102371543 A CN 102371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let
wire rod
chamber
casting device
impe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05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1543B (zh
Inventor
岩田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71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1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1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1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1/0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B24C1/08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e.g. smoothing a surface by making use of liquid-borne abrasives
    • B24C1/086Descaling; Removing coating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 B24C3/08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adapted for abrasive blasting of travelling stock or travelling workpieces
    • B24C3/1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adapted for abrasive blasting of travelling stock or travelling workpieces for treating external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7/00Equipment for feeding abrasive material; Controlling the flowability, constitution, or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asive blasts
    • B24C7/0046Equipment for feeding abrasive material; Controlling the flowability, constitution, or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asive blasts the abrasive material being fed in a gaseous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处理装置,能够抑制无用的抛射。从喷丸供给装置(28)向抛射装置(26)供给弹丸,抛射装置(26)对线材(12)抛射弹丸。相对于抛射装置(26)在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线材检测装置(44),利用该线材检测装置(44)检测线材(12)的有无。另外,ECU(46)根据线材检测装置(44)的检测结果,来调节喷丸供给装置(28)对抛射装置(26)供给弹丸的供给量。因此,能够抑制无用的抛射。

Description

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线材等被处理对象物的表面抛射弹丸而进行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表面处理装置中,例如有向腔室内搬入线材等,并且向搬入的线材等表面抛射弹丸而进行喷丸处理的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334759公报)。
但是,这样的装置在抑制无用的抛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无用的抛射的表面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抛射装置,其对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被处理对象物抛射弹丸;检测机构,其相对于上述抛射装置被配置在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右侧中的至少一侧,用于检测上述被处理对象物的有无;弹丸供给装置,其用于向上述抛射装置供给弹丸,能够改变向上述抛射装置供给弹丸的供给量;以及控制机构,其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调节上述弹丸供给装置对上述抛射装置供给弹丸的供给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从弹丸供给装置向抛射装置供给弹丸,抛射装置对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被处理对象物抛射弹丸。相对于抛射装置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至少一侧配置检测机构,利用该检测机构检测被处理对象物的有无。此处,控制机构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调节弹丸供给装置对抛射装置供给弹丸的供给量。因此,能够抑制无用的抛射。
本发明的第2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1方面的构成中,设置有速度检测机构,该速度检测机构用于对输送上述被处理对象物的速度进行检测,并且上述控制机构根据上述速度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调节上述弹丸供给装置对上述抛射装置供给弹丸的供给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利用速度检测机构检测输送被处理对象物的速度。此处,控制机构根据速度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调节弹丸供给装置对抛射装置供给弹丸的供给量。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无用的抛射。
本发明的第3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1或第2方面的构成中,具有:腔室,其在内部形成有用于利用由上述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来实现上述被处理对象物的表面加工的抛射室,并且形成有搬入上述被处理对象物用的搬入口及搬出上述被处理对象物用的搬出口;第一密封部,其具备第一筒状部和第一密封体,上述第一筒状部配置于上述腔室的搬入口侧,上述被处理对象物能够通过上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上述第一密封体配置于上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当有上述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在上述被处理对象物与上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上述第一密封体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第二密封部,其具备第二筒状部和第二密封体,上述第二筒状部配置于上述腔室的搬出口侧,上述被处理对象物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上述第二密封体配置于上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当有上述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弹丸在上述被处理对象物与上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体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以及气流产生装置,该气流产生装置的气体流出口配置在比上述第二密封部更靠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该气流产生装置产生朝向上述腔室的内侧的气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从腔室的搬入口搬入的被处理对象物在到达腔室的抛射室后,利用抛射装置对其抛射弹丸。经过抛射处理后的被处理对象物从腔室的搬出口中搬出。另外,在腔室的搬入口侧配置有第一密封部,在该第一密封部,在可供被处理对象物通过的第一筒状部的内侧配置有第一密封体。第一密封体被用于阻止在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弹丸在被处理对象物与第一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漏出。因此,利用第一密封体阻止了抛射后的弹丸从搬入口侧漏出。
与此相对,在腔室的搬出口侧配置有第二密封部,在该第二密封部,在可供被处理对象物通过的第二筒状部的内侧配置有第二密封体。第二密封体被用于阻止在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弹丸在被处理对象物与第二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漏出。因此,基本上利用第二密封体阻止了抛射后的弹丸从搬出口侧漏出。但是,伴随着被处理对象物从搬出口侧搬出,残留于被处理对象物上的弹丸也可能被搬出。但是,在本申请发明中,在比第二密封部更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气流产生装置的气体流出口,气流产生装置产生朝向腔室的内侧的气流,因此即便在被处理对象物上残留有弹丸,亦可使该弹丸返回到腔室的内侧。
本发明的第4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在第1~第3方面中任一构成中,具有:循环装置,其构成为包括将由上述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朝向上述腔室的上方侧输送的斗式提升机,用于使上述弹丸循环到上述抛射装置;分离器,其设置在上述循环装置的循环路径上,用于分离除去上述弹丸以外的异物及所抛射的上述弹丸中破损的弹丸;以及集尘器,其与上述分离器连接,用于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由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被斗式提升机朝向腔室的上方侧输送,利用包括斗式提升机的循环装置循环到抛射装置。在循环装置的循环路径上设置有分离器,利用分离器除去弹丸以外的异物及所抛射的弹丸中破损的弹丸。另外,利用与分离器连接的集尘器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由于通过该集尘器的抽吸且借助分离器等使腔室的内部成为负压,故由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朝向腔室的内侧的气流容易进入到腔室的内部,使通过第二密封部后的弹丸有效地返回到腔室的内侧。即,既能够循环利用弹丸,又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弹丸、异物漏出到装置外。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具有能够抑制无用的抛射的优异的效果。
本申请主张在日本于2010年8月1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179873号优先权,以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而形成其一部分。
另外,本发明可根据以下的详细说明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但是,详细的说明及特定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的形态,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该详细的说明当然能够作出各种变更、改变。
申请人并不打算将记载的实施的形态每一个形态都贡献给大众,公开的改变、代替案中的未在文字上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的部分在均等论下亦作为发明的一部分。
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的记载中,对于名词及同样的指示语的使用,只要没有特别的指示、或从文脉上不能明确作出否定,则应理解为包含单数及多个两方。另外对于本说明书中提供的所有例示或例示的用语(例如,“等”)的使用,不过是为了便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只要不特别记载于权利要求中,则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喷丸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3是对图1的喷丸装置的搬入口侧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对图1的喷丸装置的搬出口侧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图3的刷的剖视图。图5(A)是沿着图3的5A-5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B)是沿着图3的5B-5B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以图3的箭头6方向观察并进行图示的放大图。
图7是对图4的气流产生装置的局部放大而进行表示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喷丸供给装置的大致构成等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喷丸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11是图9的喷丸装置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8对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的喷丸装置进行说明。图1中以主视图示出喷丸装置10,图2中以左侧视图示出喷丸装置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10中,以金属制的线材12作为被处理对象物。图中标注的箭头X表示输送线材12的输送方向(以下、称作“线材输送方向”。)。
在相对于图1所示的喷丸装置10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线材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图中左侧)配置有未图示的线材供给装置。线材供给装置被用于向喷丸装置10供给线材12,包括:卷绕由喷丸装置10进行喷丸处理前的线材12的放卷部、和将从上述放卷部放卷的线材12引导至喷丸装置10的搬入侧引导辊14的引导辊。
另外,在相对于喷丸装置10的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图中右侧)配置有未图示的卷绕装置。上述卷绕装置具备通过驱动马达而驱动旋转的卷轴,是以规定的速度及规定的张力卷绕由喷丸装置10进行喷丸处理而从搬出侧引导辊16搬出的线材12的装置。此外,对于线材12的输送,除了上述卷绕装置之外,还可应用拉床(是通过拉模将线材12拉伸到规定的粗细的装置、即具备往复运动并夹紧线材12而重复拉伸动作的线材行进驱动机构的装置)等。
如图1所示,喷丸装置10具备腔室18。在腔室18的内部形成有通过向线材12抛射弹丸而实现对线材12的表面加工的抛射室18A(也称作“加工室”、“抛丸室”。)。另外,在腔室18形成用于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图中左侧)搬入线材12的搬入口20,并且形成用于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图中右侧)搬出线材12的搬出口22。
另外,在腔室18的内部,沿着线材12的输送通路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引导筒部件(引导部件)24。引导筒部件24固定于腔室18,形成为近似筒状。形成于引导筒部件24的引导孔随着朝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直径逐渐减小,且被配置成引导孔的轴心与线材12的输送通路的中心一致。
在多个引导筒部件24中的设置于搬入口20及搬出口22的引导筒部件24,在各自的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部位串联地安装有二个短筒状的引导筒25。形成于引导筒25的引导孔,随着朝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直径逐渐减小,且被配置为该引导孔的轴心与引导筒部件24的引导孔的轴心一致。
另外,在腔室18上,在隔着线材12的输送通路的上下左右安装有合计四台的抛射装置26。该四台的抛射装置26在线材输送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被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抛射装置26为离心式喷丸抛射装置(叶轮单元、离心抛射机构),即用离心力加速弹丸(喷丸、本实施方式中用钢珠作为示例)对沿线材输送方向输送的线材12抛射。即,通过如上所述设置四台抛射装置26,而从上下左右方向对线材12抛射弹丸。该抛射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用于除去附着于线材12的表面的氧化皮、锈等附着物。如图8所示,抛射装置26与作为控制机构的ECU46(Electronic Control Unit)连接。
在抛射装置26的上方侧配置有作为弹丸供给装置的喷丸供给装置28(流量调节装置)。喷丸供给装置28是向抛射装置26供给弹丸S的装置。喷丸供给装置28配置于弹丸贮存用的储丸斗38的料斗38A的下方侧且具备壳体28C,壳体28C在外筒部28C1的内侧形成内筒部28C2。另外,喷丸供给装置28具备可开闭壳体28C的内筒部28C2的下部开口部28C3的喷丸闸门28A。
喷丸闸门28A,其圆弧板面状的开闭部28A1对内筒部28C2的下部开口部28C3进行开闭,并且具备从开闭部28A1的一端弯成直角且形成锥状的大致三角状的支承部28A2。支承部28A2被配置在内筒部28C2与外筒部28C1之间,轴部28J从支承部28A2的上端部突出而被可旋转地支承于壳体28C的外筒部28C1。另外,支承部28A2中,销28P从轴部28J与开闭部28A1侧的端部之间突出。该销28P被未图示的施力机构朝向使喷丸闸门28A(开闭部28A1)全闭下部开口部28C3的位置方向施力,并且被旋转自由地安装在臂28B1的一端。臂28B1的另一端,被旋转自由地安装在杆28B2的前端。另外,杆28B2的基端固定于活塞28B3,活塞28B3通过流体压的作用在缸体28B4(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例为气缸)内可作往复运动。
即,喷丸供给装置28,通过活塞28B3的往复运动使杆28B2产生伸缩,由此喷丸闸门28A摇动,能够改变喷丸闸门28A的开度。本实施方式中,喷丸闸门28A可设定为全开及半开的二级开度,被设定为全开、半开及全闭中的任意一种模式。如此,通过改变喷丸闸门28A的开度(下部开口部28C3相对于开口面积的张开比例),能够多级地改变(可调整)向抛射装置26供给的弹丸的供给量。喷丸供给装置28的缸体28B4经由气体方向控制设备(电磁弁等)29A与气体供给源29B连接,气体方向控制设备29A与ECU46连接。ECU46通过控制气体方向控制设备29A,能够控制活塞28B3的移动。
如图1所示,循环装置30经由喷丸供给装置28与抛射装置26连结。循环装置30是对经抛射装置26抛射后的弹丸进行输送而向抛射装置26循环的装置,具备配置于腔室18的内部的底部侧的螺旋输送机32及在装置上下方向延伸的斗式提升机34(参照图2)。
螺旋输送机32水平配置,以线材输送方向作为轴向进行延伸,轴部的两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以支承在腔室18侧。该螺旋输送机32与驱动马达36连接而在驱动马达36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具备能够将在腔室18的下部滞留的弹丸从图中的左右两侧输送至中央侧的左右对称的螺纹部。
斗式提升机34的收集口34D被面向螺旋输送机32的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侧配置。换言之,螺旋输送机32被配置为能够向斗式提升机34的下端部侧的收集口34D输送弹丸。斗式提升机34为公知构造,故省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在配置于喷丸装置10的上部及下部的滑轮34A(图中仅示出上侧)卷挂环带34B,并且在环带34B上安装多个铲斗34C。而且滑轮34A与马达连接而能够被驱动旋转。由此,斗式提升机34能够用铲斗34C搂起被螺旋输送机32(参照图1)回收的(临时贮存的)弹丸,并且利用马达使滑轮34A旋转,由此将铲斗34C内的弹丸向腔室18的上方侧输送。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斗式提升机34的上部侧的附近配置有分离器40。分离器40设置于循环装置30的循环路径,用于分离除去弹丸以外的异物(从线材表面脱落的细小氧化皮等)、及被斗式提升机34输送后的弹丸(即由抛射装置26抛射后的弹丸)中破损的弹丸,在落入可再利用的弹丸的下端部的下方侧配置有弹丸贮存用的储丸斗38。作为分离器40,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应用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具备近似圆筒状的壳体,并且具备引导含有吸入到壳体的弹丸的空气而使上述空气产生回旋流的引导部。此外,也可以取代旋风分离器而应用沉淀腔。另外,集尘器42经由管道41与图1所示的分离器40连接。图1中,将集尘器42模块化从而图示。集尘器42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并予以收集。此外,上述粉尘是在腔室18及分离器40产生的粉尘。
在喷丸装置10中的线材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搬出侧引导辊16的下游侧),作为检测线材12的有无的检测机构的线材检测装置44配置在输送通路的上方侧。如图4所示,线材检测装置44的以从装置正面侧向装置背面侧的方向为轴向的支轴44A被可旋转地支承于喷丸装置10的未图示的安装托架上。在该支轴44A上一体地形成有臂44B。臂44B沿与支轴44A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被设为能够绕支轴44A进行旋转移动(可摇动),成为在自由状态下长边方向为上下方向的姿势(参照双点划线)。在臂44B的自由状态下处于下端的部位旋转自如地安装有轴线与支轴44A平行的辊44C。在自由状态下处于上端的部位安装有金属等磁性体44D。
在线材检测装置44中,在相对于臂44B的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图中左侧)配置有接近开关44E。接近开关44E构成为在磁性体44D接近规定范围内时使含有接近开关44E的电路(控制回路部)处于导通状态。即,在线材12通过线材检测装置44的下方侧时,辊44C被按压,臂44B旋转移动,在该状态下,磁性体44D靠近接近开关44E,由此接近开关44E检测出磁性体44D的接近,换言之,检测出线材12的存在。如图8所示,接近开关44E与ECU46连接。ECU46根据线材检测装置44的检测结果来调节喷丸供给装置28对抛射装置26供给弹丸的供给量。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搬入侧引导辊14的轴部14A的附近配置有作为速度检测机构的速度检测传感器45。速度检测传感器45根据在搬入侧引导辊14旋转时的与搬入侧引导辊14一体旋转的轴部14A的旋转速度,来检测输送线材12的速度。如图8所示,速度检测传感器45与ECU46连接。ECU46根据速度检测传感器45的检测结果来调节喷丸供给装置28对抛射装置26供给弹丸的供给量。
具体而言,当速度检测传感器45的检测速度不足规定速度时,在线材检测装置44检测到线材12(参照图1)的状态下,ECU46使活塞28B3移动,以使喷丸供给装置28中的喷丸闸门28A的开度为半开,当速度检测传感器45的检测速度在规定速度以上时,在线材检测装置44检测到线材12的状态下,ECU46使活塞28B3移动,以使喷丸供给装置28中的喷丸闸门28A的开度为全开。另外,在速度检测传感器45未检测出线材12(参照图1)的输送速度(未检测出线材12的输送状态)且线材检测装置44检测到线材12的状态下,ECU46会控制以维持喷丸闸门28A的开度,即,不改变活塞28B3的位置,在速度检测传感器45未检测出线材12的输送速度检测且线材检测装置44也未检测到线材12的状态下,ECU46会使活塞28B3移动,以使喷丸闸门28A的开度为全闭。
此外,亦可对喷丸闸门28A的开度进行细致的(所谓无级)设定,ECU46还可以按照速度检测传感器45的检测速度来控制活塞28B3的变位量,以使喷丸闸门28A的开度(换言之为弹丸的供给量)例如按比例变化。
如图3所示,在腔室18的搬入口20侧,在比搬入口20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构造部50(第一密封筒),第一密封构造部50的壳体51安装于腔室18。即,第一密封构造部50设置于搬入侧引导辊14与腔室18之间。壳体51的底板部51C在装置下方侧倾斜朝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当弹丸进入到壳体51内时,能够将该弹丸落入到腔室18侧。此外,壳体51的内部空间的下部与腔室18的内部空间以未图示的规定部位连通。另外,在壳体51的上端开口部可拆卸地装配有盖体51D。
在第一密封构造部50的壳体51上,在搬入口20的对置部形成有贯通孔51A,在相邻部形成有贯通孔51B,在上游侧的贯通孔51A配置有引导筒部件(引导部件)52。引导筒部件52形成为与配置于腔室18的搬入口20的引导筒部件24呈近乎同样的形状,且配置为与引导筒部件24轴心一致。该引导筒部件52通过缩窄引导孔52A的出口侧而起到抑制线材12在输送时产生摆动的作用。
在引导筒部件52与引导筒部件24之间设置第一密封部54。第一密封部54具备线材12可通过内侧的第一筒状部56和配置于第一筒状部56的内侧的第一密封体58。第一密封体58起到当有线材12通过时在线材12与第一筒状部56的内侧面之间阻止弹丸的漏出的作用。此外,在第一筒状部56的线材输送方向的最上游部位及最下游部部位,设置有形成输送通路用的贯通孔的平板部56C。
与此相对,如图4所示,在腔室18的搬出口22侧,比搬出口22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构造部60(第二密封筒),第二密封构造部60的壳体61安装于腔室18。即,第二密封构造部60设置于腔室18与搬出侧引导辊16之间。壳体61的底板部61C在装置下方侧倾斜朝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当弹丸进入壳体61内时,能够将该弹丸落入到腔室18侧。此外,壳体61的内部空间的下部与腔室18的内部空间以未图示的规定部位连通。另外,在壳体61的上端开口部可拆卸地装配有盖体61D。
在第二密封构造部60的壳体61内设置第二密封部64。第二密封部64沿线材输送方向被串联地配置为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二个)。第二密封部64具备线材12可通过内侧的第二筒状部66和配置于第二筒状部66的内侧的第二密封体68。第二密封体68起到当有线材12通过时在线材12与第二筒状部66的内侧面之间阻止弹丸的漏出的作用。此外,在第二筒状部66的线材输送方向的最上游部位及最下游部部位设置有形成输送通路用的贯通孔的平板部66C。
图5中以剖视图示出第一密封部54,图5(A)是沿着图3的5A-5A线的剖视图、图5(B)是沿着图3的5B-5B线的剖视图。此外,第二密封部64(参照图4)由于具有与第一密封部54实质相同的构造,故省略其图示及说明。
如图5所示,第一筒状部56由剖面呈V字形状的收纳槽外壳56A和与收纳槽外壳56A对应配置的剖面呈倒V字形状的盖体56B构成。此外,图5中虽然未作图示,但亦可在收纳槽外壳56A的内侧面及盖体56B的内侧面粘贴橡胶等弹性体。在收纳槽外壳56A上贯通形成弹丸排出孔156。另外,第一筒状部56及第二筒状部66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等、任意的形状。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构成为包括多个作为长条件的刷毛158、168。在上述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有多个刷毛158、168朝向单一方向的主视图呈近似四边形状(参照图5)的刷部件58A、68A,并且多个刷部件58A、68A沿线材输送方向被串联配置。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密封体58被配置为各刷部件58A的刷毛158的方向在排列方向上看交叉(本实施方式中正交)。图4所示的第二密封体68也被配置为各刷部件68A的刷毛168的方向在排列方向上看交叉(本实施方式中正交),对此省略图示。由此,图3所示的第一密封体58及图4所示的第二密封体68刷毛158、168从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由此形成迷宫式构造。此外,刷毛158、168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亦可应用由树脂纤维形成的刷毛,还可以是树脂制以外的橡胶制、金属制。此外,迷宫式构造是指将未被密封的部分交替沿互为不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间隔排列,来避免弹丸或粉尘通过未被密封的部分的构造。另外,由于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由刷毛158、168构成,故能够利用相比以板材等构成时更为柔软的刷毛,多次刮动来除去附着于表面的弹丸,无需用蛮力去除。
如图5所示,刷部件58A中,用于保持刷毛158的刷基部258被安装于第一筒状部56,并且刷毛158的部分以在线材输送方向上看呈大致U字状的方式形成有缝隙58B。因缝隙58B而变短的刷毛158的前端被设定为与线材12接触,缝隙58B的宽度被设定为与线材12的直径大致相等。图4所示的刷部件68A也具有同样的构造,对此省略图示。
如图4所示,在比第二密封部64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气流产生装置70的气体流出口的吹出口72。气流产生装置70是产生吹向腔室18的内侧的气流的构成部,具备设置于第二密封构造部60的壳体61的上方侧的鼓风机74。鼓风机74被用于导入外气,能够在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作用下工作,排气侧与管道76连接。如图4及图7所示,管道76的下端部与近似矩形箱状的外壳部78的上端连结。在外壳部78的大致高度方向中央部以在线材输送方向贯通的方式一体地配设筒状体的引导筒体80。此外,管道76及引导筒体80构成气流产生装置70的一部分。
引导筒体80配置在比第二密封部64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形成为大致筒状,线材12可在其轴心部通过。引导筒体80中,沿输送通路贯通的引导孔80A,从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直径逐渐减小,之后以吹出口72为界直径逐渐增大。引导孔80A的轴心被配置为与线材12的输送通路的中心一致。通过将吹出口72形成最小径的部分,使得从吹出口72喷出的气流高速在线材12的表面流动,容易除去附着的弹丸等,并且能够避免该部分的空气漏到线材12的下游侧。另外,通过使直径在上游侧逐渐增大,能够减低对于气流的阻力的增加。
另外,在引导筒体80形成有连通外壳部78的内部空间78A与引导孔80A的作为通风孔的通风缝隙80B。通风缝隙80B形成为用于使朝向腔室18(参照图4)的内侧的气流的风向定向,形成为从引导筒体80的外周侧向轴心部侧倾斜到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且遍布形成在引导筒体80的绕轴心部的全周。上述的吹出口72设置于通风缝隙80B的引导孔80A侧的开口部。
(作用·效果)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从线材供给装置(图示省略)供给出来的线材12,以高度位置被搬入侧引导辊14确定的状态经由第一密封部54从腔室18的搬入口20侧搬入。当线材12在搬入侧引导辊14上通过之际,通过速度检测传感器45(参照图3)检测出输送线材12的速度。
该线材12在腔室18的抛射室18A被抛射装置26抛射弹丸,除去附着于线材12的表面的氧化皮、锈等附着物。之后,线材12被从腔室18的搬出口22侧搬出,经由第二密封部64,并在搬出侧引导辊16上通过。在比搬出侧引导辊16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利用线材检测装置44来检测线材12的有无。之后,线材12被未图示的卷绕装置卷绕。
此处,图8所示的ECU46根据速度检测传感器45的检测结果及线材检测装置44的检测结果来调节喷丸供给装置28对抛射装置26供给弹丸的供给量。具体而言,当速度检测传感器45的检测速度不足规定速度时,且线材检测装置44检测到线材12(参照图1)时,ECU46使活塞28B3移动,以使喷丸供给装置28中的喷丸闸门28A的开度为半开,当速度检测传感器45的检测速度在规定速度以上时,且线材检测装置44检测到线材12时,ECU46使活塞28B3移动,以使喷丸供给装置28中的喷丸闸门28A的开度为全开。另外,当ECU46速度检测传感器45未检测出线材12(参照图1)的输送速度(未检测出线材12的输送状态)且线材检测装置44检测到线材12时,ECU46控制以维持喷丸闸门28A的开度,即不改变活塞28B3的位置,当速度检测传感器45未检测出线材12的输送速度检测且线材检测装置44未检测到线材12时,ECU46使活塞28B3移动,以使喷丸闸门28A的开度为全闭。由此来调节喷丸供给装置28对抛射装置26供给弹丸的供给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10中,在腔室18的搬入口20侧配置有第一密封部54,在该第一密封部54,在可供线材12通过的第一筒状部56的内侧配置有第一密封体58。当有线材12通过时弹丸在线材12与第一筒状部56的内侧面之间第一密封体58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因此,利用第一密封体58阻止了抛射后的弹丸从搬入口侧20漏出。与此相对,在腔室18的搬出口22侧配置有第二密封部64,在该第二密封部64,在可供线材12通过的第二筒状部66的内侧配置有第二密封体68。当有线材12通过时在线材12与第二筒状部66的内侧面之间第二密封体68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因此,基本上利用第二密封体68阻止了抛射后的弹丸从搬出口侧22漏出。但是,伴随着线材12从搬出口22侧搬出,残留于线材12上的弹丸、粉尘也可能被搬出。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10中,由于在比第2密封部64更靠线材输送方向的下右侧配置有气流产生装置70的吹出口72,由于气流产生装置70产生吹向腔室18的内侧的气流,因此即便在线材12上残留弹丸、粉尘,该弹丸、粉尘也会与气流一起返回到腔室18的内侧。另外,通过第2密封体68从线材12上脱离的弹丸、粉尘容易与气流一起返回到腔室18的内侧。
另一方面,在图1所示的腔室18的内部,由抛射装置26抛射而落下的弹丸,在腔室18的内部的底部侧被螺旋输送机32从线材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图中的左右两侧)输送到中央部侧而收集在一起。由于斗式提升机34的下端部被配置在螺旋输送机32输送弹丸的目的地处,故收集在一起的弹丸被斗式提升机34输送到腔室18的上方侧,通过含有斗式提升机34的循环装置30循环至抛射装置26。在循环装置30的循环路径上设置有分离器40,利用分离器40来分离除去弹丸以外的异物及抛射后的弹丸中破损的弹丸。另外,利用与分离器40连接的集尘器42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由于利用该集尘器42的抽吸并借助分离器40等使腔室18的内部成为负压,故由气流产生装置70产生的吹向腔室18的内侧的气流容易进入到腔室18的内部,有效地使弹丸返回到腔室18的内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10,能够防止或抑制弹丸等从装置内泄漏,并且能够抑制无用的抛射。
[第2实施方式]
接着,采用图9~图11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面处理装置的喷丸装置进行说明。图9中以主视图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90,图10中以左侧视图示出喷丸装置90,图11中以右侧视图示出喷丸装置90。如上述附图所示,在喷丸装置90中,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10(参照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取代螺旋输送机32(参照图1),而在腔室18的底部形成有倾斜部92。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相同。这样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构成部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在腔室18的底部形成沿线材输送方向朝向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而倾斜到下方侧的一对倾斜部92。优选将倾斜部9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定为25°≤A≤4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设定为A=28°。另外,将腔室18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L1与一对倾斜部92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和L2(图中的L21与L22之和)设定为L2≥(3/4)×L1的关系成立。另外,在一对倾斜部92的下端部间配置有斗式提升机34的下端部(收集口34D侧)。
(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90,作用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也能够防止或抑制弹丸等从装置内泄漏,并能够抑制无用的抛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装置90,抛射而落下后的弹丸沿一对倾斜部92滑落,使得弹丸收集到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侧。所收集的弹丸被斗式提升机34输送到腔室18的上方侧,利用含有斗式提升机34的循环装置30向抛射装置26循环。
另外,通过将设置于腔室18的底部的倾斜部9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为25°≤A,使得落下到倾斜部92上的弹丸容易地沿倾斜部92流动。另一方面,当喷丸装置90的高度升高时,需要增高机构以提升作业者的操作位置,或者需要挖坑而将喷丸装置90的下部配置于坑内,由此将喷丸装置90设置于偏低的位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定为A≤45°,能够抑制喷丸装置90的高度尺寸。
另外,由于将腔室18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L1与一对倾斜部92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和L2设定为L2≥(3/4)×L1的关系成立,故将落下到倾斜部92上的弹丸通过倾斜部92收集在狭小且被限定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弹丸收集到可由一台斗式提升机34处理的范围内,弹丸通过一台的斗式提升机34被高效地输送到腔室18的上方侧。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1等所示的喷丸装置10、90中,应用通过离心力来加速弹丸并进行抛射的离心式喷丸抛射装置作为抛射装置26,但应用于表面处理装置的抛射装置例如还可以是将弹丸与压缩空气一起进行压送而从喷嘴中喷射的气体喷嘴式的抛射装置等其他的抛射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虽然检测机构为具备接近开关44E的线材检测装置44,但检测机构还可以是例如具备投光器及受光器而依据被处理物的有无所产生的受光量的变化来检测该被处理对象物的有无的光电传感器等其他的检测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作为检测机构的线材检测装置44相对于抛射装置26配置在线材输送方向的下右侧,但亦可将检测被处理对象物的有无的检测机构相对于抛射装置配置在线材输送方向(被处理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另外也可以相对于抛射装置配置在上述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右侧两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虽然作为速度检测机构的速度检测传感器45相对于抛射装置26被配置在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但亦可将检测输送被处理对象物的速度的速度检测机构相对于抛射装置配置在线材输送方向(被处理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另外,还可将速度检测传感器45用作检测被处理对象物的有无的检测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喷丸供给装置28通过摆动喷丸闸门28A来开闭内筒部28C2的下部开口部28C3,进而能够改变向抛射装置供给弹丸的供给量,但弹丸供给装置亦可是例如通过滑动移动喷丸闸门来开闭内筒部(28C2)的下部开口部(28C3),进而能够改变向抛射装置26供给弹丸的供给量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ECU46根据线材检测装置44的检测结果及速度检测传感器45的检测结果来调节喷丸供给装置28对抛射装置26供给弹丸的供给量,但亦可仅根据控制机构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调节弹丸供给装置向抛射装置供给弹丸的供给量。在该情况下,控制机构例如可应用为:在检测机构检测到被处理对象物时设定喷丸闸门全开,在检测机构未检测到被处理对象物时设定喷丸闸门全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图1所示的气流产生装置70构成为包含外气导入用的鼓风机74,但气流产生装置例如也可以是构成为包括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并且在与压缩空气供给装置连接的喷嘴的前端具备作为气体流出口的喷射口的气流产生装置等其他的气流产生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气流产生装置70虽然具备形成有通风缝隙80B的引导筒体80,但气流产生装置亦可是不具备该筒状体而具备喷嘴朝向输送通路侧倾斜到腔室的搬出口侧的构造的气流产生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在引导筒体80的绕轴心部的全周上形成有通风缝隙80B,但例如亦可在筒状体的绕轴心部的全周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通风孔。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形成为迷宫式构造,该构造对于防止弹丸的泄漏而言更为优选,但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亦可是例如仅由朝单一方向延伸的刷毛构成的密封体等那样的不形成迷宫式构造的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由刷毛158、168形成迷宫式构造,但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亦可是其他的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例如通过可弹性变形的多个橡胶制的线状体或细带状体从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而形成、构成迷宫式构造。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密封体及第二密封体中使用上述多个橡胶制的线状体或细带状体的延伸方向朝向单一方向的多个部件,并且将上述多个部件沿上述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且配置为各部件的延伸方向在排列方向上看交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密封体58及第二密封体68,使用刷毛158、168朝向单一方向的多个刷部件58A、68A,并且多个刷部件58A、68A被沿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且各刷部件58A、68A的刷毛158、168的方向被配置为在排列方向上看交叉,但对于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亦可应用下述构成:例如,应用单一的刷部件并通过使其刷毛从多个方向延伸并交叉来形成迷宫式构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保持刷毛158的刷基部258形成为直线状,但保持刷毛的刷基部亦可形成为圆形状、螺旋形状等其他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部64沿输送方向被串联地配置为多个(二个),从避免弹丸的泄漏的角度出发,该构成较为优选,但亦可是配置一个第二密封部的构成。另外,还可以沿输送方向串联地配置三个以上的第二密封部6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含有第一密封部54的第一密封构造部50虽然相对于腔室18的搬入口20被相邻地设置在线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但含有第一密封部的构造部亦可相对于腔室的搬入口相邻地设置在线材输送方向(被处理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含有第二密封部64的第二密封构造部60虽然相对于腔室18的搬出口22被相邻地设置在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但含有第二密封部的构造部亦可相对于腔室的搬出口相邻地设置在线材输送方向(被处理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循环装置30,从使弹丸循环而再利用的角度出发,设置循环装置30的构成较为优选,但亦可是不设置循环装置的表面处理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将倾斜部9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定为25°≤A≤45°,从抑制装置的高度尺寸且容易滑落弹丸的角度出发,该构成较为优选,但还可以将相对于倾斜部的水平面的倾斜角度A设定为A<25°或A>45°。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将腔室18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L1与倾斜部92的沿线材输送方向的长度之和L2(图9的L21与L22之和)设定为L2≥(3/4)×L1的关系成立,从将落下到倾斜部92上的弹丸收集到狭小且被限定的范围的角度出发,该设定较为优选,但还可以设定为L2<(3/4)×L1。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面处理装置为喷丸装置10、90,但表面处理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喷丸硬化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被处理对象物为线材12的喷丸装置10、90进行了说明,但表面处理装置还可以是用于对例如被处理对象物从表面处理装置的上游侧放卷而在下游侧被卷绕的带钢、棒状部件、板状部件等其他的被处理对象物进行处理的表面处理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喷丸装置10、90是具备第一密封部54、第二密封部64和气流产生装置70的构成,但表面处理装置亦可是缺少其中某一部分或全部缺少的构成。
此外,能够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的多个变形例来予以实施。

Claims (6)

1.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抛射装置,其对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被处理对象物抛射弹丸;
检测机构,其相对于所述抛射装置被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右侧中的至少一侧,用于检测所述被处理对象物的有无;
弹丸供给装置,其用于向所述抛射装置供给弹丸,能够改变向所述抛射装置供给弹丸的供给量;以及
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调节所述弹丸供给装置对所述抛射装置供给弹丸的供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处理装置设置有速度检测机构,该速度检测机构用于对输送所述被处理对象物的速度进行检测,并且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速度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调节所述弹丸供给装置对所述抛射装置供给弹丸的供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腔室,其在内部形成有利用由所述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来实现所述被处理对象物的表面加工的抛射室,并且形成有搬入所述被处理对象物用的搬入口及搬出所述被处理对象物用的搬出口;
第一密封部,其具备第一筒状部和第一密封体,所述第一筒状部配置于所述腔室的搬入口侧,所述被处理对象物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体配置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当有所述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在所述被处理对象物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体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
第二密封部,其具备第二筒状部与第二密封体,所述第二筒状部配置于所述腔室的搬出口侧,所述被处理对象物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所述第二密封体配置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当有所述被处理对象物通过时在所述被处理对象物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体被用来阻止弹丸的漏出;以及
气流产生装置,该气流产生装置的气体流出口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密封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该气流产生装置产生朝向所述腔室的内侧的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循环装置,其构成为包括将由所述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朝向所述腔室的上方侧输送的斗式提升机,用于使所述弹丸循环到所述抛射装置;
分离器,其设置在所述循环装置的循环路径上,用于分离除去所述弹丸以外的异物及所抛射的所述弹丸中破损的弹丸;以及
集尘器,其与所述分离器连接,用于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循环装置,其构成为包括将由所述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朝向所述腔室的上方侧输送的斗式提升机,用于使所述弹丸循环到所述抛射装置;
分离器,其设置在所述循环装置的循环路径上,用于分离除去所述弹丸以外的异物及所抛射的所述弹丸中破损的弹丸;以及
集尘器,其与所述分离器连接,用于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循环装置,其构成为包括将由所述抛射装置抛射的弹丸朝向所述腔室的上方侧输送的斗式提升机,用于使所述弹丸循环到所述抛射装置;
分离器,其设置在所述循环装置的循环路径上,用于分离除去所述弹丸以外的异物及所抛射的所述弹丸中破损的弹丸;以及
集尘器,其与所述分离器连接,用于抽吸含有粉尘的空气。
CN201010570583.3A 2010-08-10 2010-11-29 表面处理装置 Active CN1023715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9873A JP5545113B2 (ja) 2010-08-10 2010-08-10 表面処理装置
JP2010-179873 2010-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1543A true CN102371543A (zh) 2012-03-14
CN102371543B CN102371543B (zh) 2016-04-06

Family

ID=45567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0583.3A Active CN102371543B (zh) 2010-08-10 2010-11-29 表面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545113B2 (zh)
KR (1) KR101600971B1 (zh)
CN (1) CN102371543B (zh)
TW (1) TWI488714B (zh)
WO (1) WO201202051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1165A (zh) * 2013-01-30 2015-01-2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CN104924221A (zh) * 2015-06-24 2015-09-23 常州好迪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抛丸设备
CN104648955B (zh) * 2013-11-20 2017-04-26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 一种用于检测特种金属磨料流量的显示报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414685A (zh) * 2017-08-23 2017-12-01 华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线材抛丸后表面残留物清理装置
CN108349066A (zh) * 2016-09-15 2018-07-3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CN110785260A (zh) * 2017-06-30 2020-02-1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4590A (zh) * 2014-11-28 2016-06-01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金属线材细晶化加工装置
MX2018015411A (es) 2016-09-15 2019-05-27 Sintokogio Ltd Dispositivo de proceso de granallado.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0511Y (zh) * 1994-09-05 1995-06-14 山东工业大学 螺旋进丸高效抛丸器
JPH0890417A (ja) * 1994-09-20 1996-04-09 Amada Co Ltd バリ取り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238706Y (zh) * 1996-01-05 1996-10-30 锡山市昌华煤气机械厂 钢瓶、钢管抛丸清理装置
CN2264635Y (zh) * 1996-09-03 1997-10-15 青岛铸造机械厂 一种线材抛丸清理机
JP2000006028A (ja) * 1998-06-25 2000-01-11 Shibuya Kogyo Co Ltd ブラスト加工室のワーク用扉装置
JP2002113664A (ja) * 2000-10-05 2002-04-16 Sintokogio Ltd 線材用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のシ−ル機構
CN2637503Y (zh) * 2003-08-01 2004-09-01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抛丸强化机
JP2005088107A (ja) * 2003-09-16 2005-04-07 Kyodo Shaft Co Ltd 線材の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JP2005262349A (ja) * 2004-03-17 2005-09-29 Jfe Steel Kk 表面テクスチャー付金属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0511Y (zh) * 1994-09-05 1995-06-14 山东工业大学 螺旋进丸高效抛丸器
JPH0890417A (ja) * 1994-09-20 1996-04-09 Amada Co Ltd バリ取り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238706Y (zh) * 1996-01-05 1996-10-30 锡山市昌华煤气机械厂 钢瓶、钢管抛丸清理装置
CN2264635Y (zh) * 1996-09-03 1997-10-15 青岛铸造机械厂 一种线材抛丸清理机
JP2000006028A (ja) * 1998-06-25 2000-01-11 Shibuya Kogyo Co Ltd ブラスト加工室のワーク用扉装置
JP2002113664A (ja) * 2000-10-05 2002-04-16 Sintokogio Ltd 線材用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のシ−ル機構
CN2637503Y (zh) * 2003-08-01 2004-09-01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抛丸强化机
JP2005088107A (ja) * 2003-09-16 2005-04-07 Kyodo Shaft Co Ltd 線材の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JP2005262349A (ja) * 2004-03-17 2005-09-29 Jfe Steel Kk 表面テクスチャー付金属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1165A (zh) * 2013-01-30 2015-01-2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CN104648955B (zh) * 2013-11-20 2017-04-26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 一种用于检测特种金属磨料流量的显示报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924221A (zh) * 2015-06-24 2015-09-23 常州好迪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抛丸设备
CN108349066A (zh) * 2016-09-15 2018-07-3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CN108349066B (zh) * 2016-09-15 2021-03-12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CN110785260A (zh) * 2017-06-30 2020-02-1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CN110785260B (zh) * 2017-06-30 2021-09-14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US11161220B2 (en) 2017-06-30 2021-11-02 Sintokogio, Ltd. Shot treatment device
CN107414685A (zh) * 2017-08-23 2017-12-01 华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线材抛丸后表面残留物清理装置
CN107414685B (zh) * 2017-08-23 2023-07-28 华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线材抛丸后表面残留物清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6637A (en) 2012-02-16
WO2012020515A1 (ja) 2012-02-16
KR101600971B1 (ko) 2016-03-08
CN102371543B (zh) 2016-04-06
KR20130138724A (ko) 2013-12-19
JP2012035390A (ja) 2012-02-23
TWI488714B (zh) 2015-06-21
JP5545113B2 (ja)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1543A (zh) 表面处理装置
CN102371544A (zh) 表面处理装置
US8011282B2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WO2017212898A1 (ja) セパレータ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US4225033A (en) Dustproof chute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 loader
EP1782895A1 (en) Dry typ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dry type cleaning method
KR20190116891A (ko) 완충 작용이 탁월한 벨트형 과일 선별기
CN103370171A (zh) 喷射材料区分装置及喷射处理装置
CN110711433B (zh) 微粒的捕获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KR100798067B1 (ko) 벨트컨베이어 설비에서 낙광 자동 수거장치
CN106213574A (zh) 一种带风力均衡的风分用筛网的打叶风分落料器
JP4300974B2 (ja) 停弾装置用の分別回収装置
CN106987928A (zh) 一种圆盘抓棉机的收棉斗
KR101808727B1 (ko) 표면 처리 장치
JP2020070151A (ja) ロータリーバルブおよび光学選別機
KR101657621B1 (ko) 낙하 안내 기능을 갖춘 과일 자동 적재 장치
JP2008174368A (ja) 網下気室型湿式比重選別機に用いられる被回収物質搬出装置
JPH07265798A (ja) 風選選別装置
JP2017001807A (ja) 紙葉類計数機
JP2011006198A (ja) エア吸引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13642A (ja) シート裁断装置
KR19990021630U (ko) 필터백 보호장치
JP2015199043A (ja) 乾式クリーニング筐体及び乾式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KR20120065476A (ko) 고로 집진설비의 커먼 컨베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