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2062B -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2062B
CN102362062B CN201080013195.3A CN201080013195A CN102362062B CN 102362062 B CN102362062 B CN 102362062B CN 201080013195 A CN201080013195 A CN 201080013195A CN 102362062 B CN102362062 B CN 102362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ypass
hole
groove
gas
entered passag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31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62062A (zh
Inventor
秋山裕茂
三浦龙也
藤野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D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700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22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700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228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D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ihin Doc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62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2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62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2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02D9/1035Details of the valve housing
    • F02D9/1055Details of the valve housing having a fluid by-p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9/0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 F02M69/3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starting-up or idling of engines or by means for enriching fuel charge, e.g. below operational temperatures or upon high power demand of engines
    • F02M69/32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starting-up or idling of engines or by means for enriching fuel charge, e.g. below operational temperatures or upon high power demand of engines with an air by-pass around the air throttle valve or with an auxiliary air passage, e.g. with a variably controlled valve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2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concerning induction conduits
    • F02D2009/0201Arrangements; Control features; Details thereof
    • F02D2009/0252Opening a special valve-controlled intake passage (by-pass) during star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在具有进气通道(7)的节气门体(1)设有绕过节气门(8)与进气通道(7)连通的旁路(30),在该旁路(30)设有开闭该旁路(30)的阀单元(31),在该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中,旁路(30)的入口由凹槽(32)构成,该凹槽以从节气门体(1)的上游端开始并终止于节气门(8)的近前的方式形成于进气通道(7)的内侧面,使旁路(30)的与该凹槽(32)相连的另一通道(33)开口于从凹槽(32)的内侧面(32b)隆起一台阶的阶梯部(32c)。由此,在发动机输出运转时,旁路的入口不会形成进气阻力,而且即使是在有水滴流过进气通道内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水滴进入旁路。

Description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的改良,该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在具有由节气门开闭的进气通道的节气门体中,设有绕过节气门与进气通道连通的旁路,并且在该旁路设有开闭该旁路的阀单元。
背景技术
该种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如下述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那样,已经被公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88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3-151965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中,以从进气通道的内表面呈管状地突出的方式形成旁路的入口,因此在节气门打开的发动机的负载运转时,该突出的旁路的入口形成进气阻力,对发动机的输出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可以考虑使旁路的入口不突出于进气通道,而直接开口于进气通道的内表面,然而在该种情况下,当因结露等而产生的水滴沿进气管的内表面流动时,存在着所述水滴进入到旁路中的可能性。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在发动机输出运转时,旁路的入口不会形成进气阻力,而且即便在水滴流过进气通道内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水滴进入到旁路中。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为,在具有由节气门开闭的进气通道的节气门体中,设置有绕过节气门而与进气通道连通的旁路,在该旁路设有开闭该旁路的阀单元,该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由凹槽构成所述旁路的入口,该凹槽以从节气门体的上游端开始并终止于节气门的近前的方式形成于进气通道的内侧面,使旁路的与该凹槽相连的另一通道开口于从所述凹槽的内侧面隆起一台阶的阶梯部。另外,所述阀单元对应于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怠速调节阀31,此外,所述另一通道对应于阀孔33。
此外,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将所述另一通道向所述阶梯部开口的开口部以离开所述阶梯部的周缘的方式配置。
进而,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将所述阶梯部形成为使其与所述凹槽的顶面及终端部连续。
进而,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在节气门体的圆筒部中,以相对于圆筒部的外形的中心向与节气门的气门杆正交的方向偏心的方式形成进气通道,在圆筒部的与该进气通道的偏心方向相反一侧的厚壁部形成所述凹槽。
此外,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阀单元是开闭所述旁路以调节流过该旁路的发动机的怠速进气量的怠速调节阀,在节气门体中设置有:螺纹孔;与该螺纹孔的内端同轴状地相连的阀孔;以及开口于该阀孔的内侧面的计量孔,并且,使该阀孔和计量孔中的一方与节气门上游的进气通道连通,使该阀孔和计量孔中的另一方与节气门下游的进气通道连通,从而构成旁路,由以下部分构成怠速调节阀:螺合于所述螺纹孔的螺纹轴;以及连续设置于该螺纹轴的末端并以能够旋转和滑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阀孔的阀杆,并且,在该阀杆设置有:开口于该阀杆的端面而与所述阀孔连通的终端孔;围绕阀杆的外周而与所述计量孔连通的环状的计量槽;以及将所述终端孔的轴向中间部与所述计量槽连通的多个通孔,从而形成为可通过所述阀杆的轴向的进退调节来调节所述计量槽的与所述计量孔连通的连通宽度,并将所述终端孔的比所述通孔靠进深侧的终端部作为异物存留部。
进而,在第五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无论所述阀杆处于任何调节位置,所述通孔都与所述计量孔沿阀杆的轴向错开。
进而,在第五或第六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所述阀杆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四个。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由于旁路的入口形成为从进气通道的内表面陷入的凹槽,因此该凹槽不会使进气通道的流路面积减少,并且在发动机负载运转时不会妨碍在进气通道中直行的进气的流动,由此降低了发动机的进气阻力,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输出。
而且,旁路的与上述凹槽相连的另一通道开口于从凹槽的内侧面隆起一台阶的阶梯部,因此即便存在流过凹槽的内侧面的水滴,该水滴也会因流动的惯性而在阶梯部的周围流动,从而避开了另一通道的开口部,能够防止水滴进入到旁路的下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所述另一通道向所述阶梯部开口的开口部以离开阶梯部的周缘部的方式配置,因此在阶梯部的周围流动的水滴更不易进入到所述另一通道中,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滴进入到旁路的下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模具成型节气门体时,能够不与阶梯部发生干涉地进行从进气通道和凹槽的脱模。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能够得到足够的凹槽的流路面积而不会降低节气门体的强度,并且,能够容易地形成旁路的与该凹槽相连的另一部分而不被气门杆妨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异物与怠速进气一起流入到阀孔中的情况下,怠速进气的行进路径从终端孔向通孔中呈直角地弯折使得怠速进气向环状的计量槽中移动,与此相对,进入到终端孔中的异物因流动的惯性而直行并被终端孔的进深侧的异物存留部捕捉,从而从怠速进气中分离。由此,能够防止异物附着于计量槽和计量孔的计量部,能够使由怠速调节阀一旦调节好的怠速进气量稳定较长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另外,即便万一异物与怠速进气一起从通孔移动到计量槽的情况下,由于通孔与计量孔始终沿阀杆的轴向彼此错开,因此,从通孔移动到计量槽的怠速进气的行进路径直接呈直角地弯折而朝向计量孔,与此相对,通过了通孔的异物因惯性与阀孔的内周面碰撞而下落到阀孔的下部,从而从怠速进气中分离。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异物附着于计量槽和计量孔的计量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通过沿阀杆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四个通孔,与怠速调节阀的旋转角度的变化相对的怠速进气量的变化变得平缓,能够容易、准确地进行怠速进气量的调节。而且,仅以来自两个方向的孔加工就能够形成四个通孔,加工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的纵剖侧视图(沿图3的1-1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图1的箭头2-2方向的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5是沿图2的5-5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6是沿图2的6-6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7是沿图2的7-7线的放大剖视图(怠速进气量最小调节状态)。(第一实施例)
图8是与图7对应的作用说明图(怠速进气量最大调节状态)。(第一实施例)
图9是沿图3的9-9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怠速调节阀的旋转角度与怠速进气量之间的关系的线型图。(第一实施例)
标号说明
1:节气门体;
1a:圆筒部;
7:进气通道;
8:节气门;
8a:气门杆;
30:旁路;
31:阀单元(怠速调节阀);
32:凹槽;
32a:终端部;
32b:内侧面;
32c:阶梯部;
33:旁路的另一通道(阀孔);
33a:开口部;
36:厚壁部;
34:计量孔;
38:螺纹孔;
42:螺纹轴;
43:调节阀杆;
48:终端孔;
49:计量槽;
50:通孔;
51:异物存留部;
w:连通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示出的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在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例】
首先,在图1~图4中,节气门体1由以轻合金为原材料的压力铸造制成,其由圆筒部1a和从该圆筒部1a的一端部向外周伸出的凸缘部1b构成。该凸缘部1b正面观察(参考图3)呈大致方形,并且在其一方的对角线上的角部形成上下一对的第一紧固凸台2和第二紧固凸台2’,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和第二紧固凸台2’利用一对紧固螺栓3、3’结合于发动机的进气管5的接合凸缘部。此外,在圆筒部1a的外周嵌合连接有与空气滤清器相连的入口管道6。
该节气门体1具有将入口管道6和进气管5之间连通的圆筒状的进气通道7,该进气通道7形成为相对于节气门体1的圆筒部1a的外形中心向与气门杆8a正交的下方偏心。开闭该进气通道7的蝶形的节气门8的气门杆8a被形成于节气门体1的一对第一轴支承凸台9和第二轴支承凸台9’支承成旋转自如。上述第一轴支承凸台9和第二轴支承凸台9’各自的一个半周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圆筒部1a,而另一半周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凸缘部1b。此时,优选第一轴支承凸台9和第二轴支承凸台9’如图示例所示,以它们的一侧面与凸缘部1b的端面处于大致同一面的方式进行配置。
这样,通过将第一轴支承凸台9和第二轴支承凸台9’形成为从圆筒部1a至凸缘部1b,能够将节气门8靠近进气通道7的下游端地配置,能够实现节气门体1的紧凑化,特别是大幅地实现节气门体1的轴向尺寸的缩短化。
如图2~图4所示,在上述气门杆8a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有节气门鼓10,在该节气门鼓10连接有用于开闭操作节气门8的操作线11(参考图4)。
上侧的第一紧固凸台2配置成俯视观察其一部分与圆筒部1a重叠,在该第一紧固凸台2的外侧一体地连续设置有撑板凸台15。在该撑板凸台15,将支承上述操作线11的引导管道12的端部的引导管道支撑件13利用小螺钉16固定连接在撑板凸台15的圆筒部1a侧。此时,突出设置于撑板凸台15的圆筒部1a侧的端面的定位销18嵌合于定位孔17,该定位孔17贯穿设置于引导管道支撑件13并与小螺钉16的下侧相邻,通过该嵌合阻止了引导管道支撑件13绕上述小螺钉16的旋转。由此,能够以一根小螺钉16将引导管道支撑件13固定到撑板凸台15上。该定位销18的末端部贯通定位孔17并从引导管道支撑件13的外侧面突出,在节气门鼓10一体地形成有与该末端部抵接并限制节气门8的全开位置的止挡臂10a。即,定位销18兼用作限制节气门8的全开位置的止挡销,因此无需专用的止挡销,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此外,在凸缘部1b上,在隔着第一轴支承凸台9与支撑凸台15相反的一侧的部位一体地形成有全闭止挡凸台20,在该全闭止挡凸台20螺合有全闭止挡螺栓21,该全闭止挡螺栓21承托所述止挡臂10a并限制节气门8的全闭位置。
以上,第一紧固凸台2、第二紧固凸台2’、撑板凸台15的各个孔、定位销18、全闭止挡凸台20的孔都与进气通道7平行地配置。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一次性地进行对进气通道7、第一紧固凸台2、第二紧固凸台2’、撑板凸台15、定位销18以及全闭止挡凸台20的模具成型、钻孔加工,加工性良好。
在第一轴支承凸台9的周围形成有将撑板凸台15与全闭止挡凸台20之间隔开的空间22,利用该空间22,将受扭螺旋弹簧型的复位弹簧23配设在轴支承凸台9的外周,该复位弹簧23对节气门鼓10向节气门8的关闭方向施力。
这样,能够将撑板凸台15、第一轴支承凸台9、复位弹簧23和全闭止挡凸台20排列于凸缘部1b的一侧,有利于节气门体1的紧凑化。此时,特别地,通过在以俯视观察一部分与圆筒部1a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紧固凸台2的外侧一体地连续设置撑板凸台15,能够将撑板凸台15从凸缘部1b的一侧突出的长度尽量抑制得较短,与此相伴地,也能够将与支撑板凸台15上下地排列的全闭止挡凸台20从凸缘部1b突出的长度抑制得较短,更加有利于节气门体1的紧凑化。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第二轴支承凸台9’的外周嵌合有检测节气门8的开度的节气门传感器25的壳体26。另一方面,在凸缘部1b上一体地形成有隔着第二轴支承凸台9’与第二紧固凸台2’并列的传感器支承凸台27,利用用于紧固的螺栓28将所述壳体26紧固于该传感器支承凸台27。上述传感器支承凸台27与第二轴承凸台9’平行地配置。根据这样的配置,能够一次性地进行对第二轴承凸台9’和传感器支承凸台27的模具成型、钻孔加工,加工性良好。
这样,能够将第二紧固凸台2’、第二轴支承凸台9’以及传感器支承凸台27排列于凸缘部1b的另一侧,与将撑板凸台15、第一轴支承凸台9、复位弹簧23和全闭止挡凸台20排列于凸缘部1b的一侧相辅相成,能够大幅地实现节气门体1整体的紧凑化。
在图2、图3、图5~图8中,在节气门体1形成有绕过节气门8而与进气通道7连通的旁路30。该旁路30用于向发动机供给怠速运转用的进气(以下称作怠速进气),在节气门体1螺合有用于调节该旁路30的怠速进气量的怠速调节阀31。对于所述旁路30和怠速调节阀31在以下详细地说明。
旁路30由以下部分构成:凹槽32(参考图2、图5、图6),所述凹槽32在从节气门体1的上游端到节气门8的近前为止的范围内形成于进气通道7的上侧面;圆柱状的阀孔33(参考图7),所述阀孔33从该凹槽32向与该凹槽32呈直角地弯曲的方向延伸;计量孔34,所述计量孔34从该阀孔33的中途朝向节气门体1的下游端延伸;以及切口部35(参考图3),所述切口部35形成于节气门体1的凸缘部1b的与进气管5接合的端面,用以将所述计量孔34与进气通道7的下游端部连通。
如上所述,通过使进气通道7相对于节气门体1的圆筒部1a的外形中心向与气门杆8a正交的下方偏心,从而在圆筒部1a的上部形成厚壁部36,凹槽32形成于该厚壁部36。由此,能够得到足够的凹槽32的流路面积而不会降低节气门体1的强度,并且能够容易地形成旁路30的与该凹槽32连续的其他部分而不会被气门杆8a妨碍。
在阀孔33的外端侧,同轴地相连有直径逐级地增大的螺纹孔38和引导孔39,该引导孔39向节气门体1的外侧面敞开。这些引导孔39、螺纹孔38及阀孔33与所述传感器支承凸台27同样地与第二轴支承凸台9’平行地形成。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一次性地进行对上述各孔、传感器支承凸台27和第二轴支承凸台9’的模具成型、钻孔加工,加工性良好。
如图2、图5~图7所示,所述凹槽32在其下游侧具有终端部32a,所述阀孔33以从上述终端部32a的近前向呈直角地弯曲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进行配置。此外,阀孔33的向凹槽32开口的开口部33a被缩径,且该开口部33a开口于从凹槽32的内侧面32b以阶梯差h的量隆起一台阶的阶梯部32c,进而,开口部33a离开阶梯部32c的周缘部地进行配置。
上述阶梯部32c形成于与凹槽32的顶面和终端部32a连续。由此,能够在模具成型节气门体1时不与阶梯部32c发生干涉地进行从进气通道7和凹槽32的脱模。
另一方面,怠速调节阀31由主轴41、螺纹轴42和调节阀杆43以直径逐级地减小的方式同轴状地一体相连而构成,主轴41在外端具有带工具槽44的膨胀头部41a,并且在外周装配有O型密封圈45。并且,调节阀杆43以旋转和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合于所述阀孔33,螺纹轴42螺合于所述螺纹孔38,主轴41经由上述O型密封圈45以旋转和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合于引导孔39,在节气门体1的外侧面与膨胀头部41a之间压缩设置有怠速调节阀31的止转用的螺旋弹簧46。
在调节阀杆43设有:向该调节阀杆43的端面敞开并与阀孔33连通的终端孔48;围绕调节阀杆43的外周并与所述计量孔34连通的环状的计量槽49;以及将终端孔48的轴向中间部与所述计量槽49连通的多个通孔50、50…,计量槽49的槽宽被设定为比计量孔34的内径长出足够多。此外,终端孔48的比通孔50、50…靠进深侧的终端部作为异物存留部51。
所述计量孔34和通孔50、50…被配置成:无论调节阀杆43处于任何调节位置,所述计量孔34和通孔50、50…始终沿调节阀杆43的轴向彼此错位。
如图1所示,优选多个通孔50、50…的数量为沿调节阀杆43的周向等间隔地排列有四个。在调节阀杆43的末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构成迷宫式密封的一条或者多条环状槽52(参考图7和图8)。
而且,在节气门8为全闭的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流入进气通道7的空气依次经过旁路30、即,凹槽32、阀孔33、终端孔48、多个通孔50、50…、计量槽49、计量孔34以及切口部35,向进气通道7的下游侧移动,进而经过进气管5作为怠速进气供给到发动机。通过借助于怠速调节阀31的旋入、旋出而实现的调节阀杆43的进退调节对计量槽49的与计量孔34的连通宽度w进行增减,从而能够调节该怠速进气的量。即,如图7所示,如果使该连通宽度w变窄,则能够使怠速进气量减小,如图8所示,如果使该连通宽度w增大,则能够使怠速进气量增加。
在这样的调节怠速进气量时,即便通孔50、50…与计量孔34之间的、沿调节阀杆43的轴向的错位量一定,当通孔50、50…在调节阀杆43的周向上的位置改变时,计量孔34与跟其最近的通孔50之间的间隔变化,因此怠速进气量也会发生少许变化。因此,在沿调节阀杆43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两个通孔50的情况(A)以及沿调节阀杆43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四个通孔50的情况(B)下,实际地调查怠速进气量相对于怠速调节阀31的旋转角度的变化后,得到图10那样的结果。由此可以明确,(B)情况下怠速进气量的变化平缓,能够容易、准确地进行怠速进气量的调节。而且,在(B)的情况下,仅通过对调节阀杆43实施来自两个方向的孔加工就能够形成四个通孔50,因此加工性良好。因此,优选采用(B)情况。
另外,有时因结露等而有水滴附着在凹槽32的内表面,并且该水滴与所述怠速进气一起流入到凹槽32中。在该情况下,与该凹槽32连通的阀孔33从凹槽32的终端部32a的近前沿呈大致直角地弯曲的方向配置,且该阀孔33向凹槽32开口的开口部33a开口于从凹槽32的内侧面32b高出一阶地形成的阶梯部32c,进而开口部33a离开阶梯部32c的周缘部地进行配置,因此流到凹槽32的内侧面32b的水滴会因流动的惯性而如图5的箭头a和图6的箭头b那样流过阶梯部32c的周围,从而避开了开口部33a,能够防止水滴进入阀孔33。
此外,即便在万一水滴和细微的尘埃等异物与怠速进气一起流入到阀孔33中的情况下,怠速进气在从终端孔48向通孔50、50…呈直角地弯折使得怠速进气向环状的计量槽49移动,与此相对,进入到终端孔48的异物因流动的惯性而直行并被终端孔48的进深侧的异物存留部51捕捉,从而从怠速进气中分离。
进而,即便万一有异物与怠速进气一起从通孔50、50…向计量槽49移动,由于无论调节阀杆43处于任何调节位置,通孔50、50…与计量孔34始终沿调节阀杆43的轴向彼此错位,因此从通孔50、50…向计量槽49移动的怠速进气的行进路径直接呈直角地弯折而使得怠速进气流向计量孔34,与此相对,通过了通孔50、50…的异物因惯性与阀孔33的内周面碰撞而下落到阀孔33的下部,从而从怠速进气中分离。
这样,能够防止异物附着于计量槽49和计量孔34的计量部,所以能够使由怠速调节阀31一旦调节好的怠速进气量稳定较长时间。
在打开节气门8以使发动机加速时,流入到进气通道7的进气在通过节气门8的开度控制流量的同时在进气通道7内直行并被吸入到发动机中。此时,旁路30的入口为从进气通道7的内表面陷入的凹槽32,因此进气通道7的流路面积不会减少,并且不会妨碍在进气通道7中直行的进气的流动。由此,降低了发动机的进气阻力,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输出。
此外,即便是在这样的发动机的负载运转时,即便存在沿凹槽32的内侧面32b流动的水滴,与前述的怠速运转时同样地,也能够通过阶梯部32c防止水滴进入到阀孔33的开口部33a。
再者,在图3和图7中,在凸缘部1b的与进气管5对置的端面,在进气通道7的斜上方,开口有作为旁路30的下游端部的所述切口部35,在凸缘部1b的端面形成有围绕该切口部35和进气通道7的水滴形状的密封槽53,当通过紧固螺栓3、3将凸缘部1b的第一紧固凸台2和第二紧固凸台2’紧固于进气管5时,在该密封槽53中装配与进气管5的端面紧贴的O型密封圈54。此时,在各紧固凸台2、2’形成有从凸缘部1b的密封槽53形成面稍稍隆起的接触面2a、2a’。此外,所述切口部35配置于横穿进气通道7地连结上述第一紧固凸台2和第二紧固凸台2’的中心之间的直线55的一侧,在该直线55的另一侧,沿着密封槽53的外侧缘的一部分形成有从凸缘部1b的密封槽53形成面稍稍隆起的圆弧状的抵接座56(参考图3、图9)。此外,在铸造完节气门体1后,该抵接座56和所述接触面2a、2a’被精加工成处于同一平面。
而且,在进行上述紧固时,所述接触面2a、2a’和抵接座56这三个部位与进气管5的端面抵接,从而准确地限制O型密封圈54的压缩变形量,能够长期地保证其密封功能。而且,在将凸缘部1b的与进气管5的抵接面精加工成同一平面时,仅对第一紧固凸台2的接触面2a、第二紧固凸台2’的接触面2a’以及抵接座56这三个部位进行精加工即可实现,从而能够实现该加工的加工效率的提高和加工工具的寿命延长。此外,通过将切口部35与抵接座56隔着连结两紧固凸台2、2’的中心之间的直线55地彼此配置于相反侧,从而使形状复杂的部分分散,能够实现压力铸造时的熔液流动性的提高。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密封槽53也可以形成于进气管5的与凸缘部1b对置的端面。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进气通道7为水平的卧式节气门体1,然而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进气通道7朝向铅直方向的立式节气门体。此外,也可以替代手动式的怠速调节阀31,在旁路设置电动式或者蜡式的自动阀。此外,在旁路30中,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反地,使阀孔33与进气通道7的下游部连通,使计量孔34与进气通道7的上游部连通。

Claims (7)

1.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该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在具有由节气门(8)开闭的进气通道(7)的节气门体(1)中设置有绕过节气门(8)而与进气通道(7)连通的旁路(30),在该旁路(30)中设置有开闭该旁路(30)的阀单元(31),该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旁路(30)的入口由凹槽(32)构成,该凹槽(32)以从节气门体(1)的上游端开始并终止于节气门(8)的近前的方式从该进气通道(7)的内表面陷入地形成,使旁路(30)的与该凹槽(32)大致呈直角地弯曲地相连的另一通道(33)开口于从所述凹槽(32)的内侧面(32b)隆起一台阶的阶梯部(32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通道(33)的朝向所述阶梯部(32c)开口的开口部(33a)以离开所述阶梯部(32c)的周缘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阶梯部(32c)形成为使该阶梯部(32c)与所述凹槽(32)的顶面和终端部(32a)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节气门体(1)的圆筒部(1a)中,以相对于圆筒部(1a)的外形的中心向与节气门(8)的气门杆(8a)正交的方向偏心的方式形成进气通道(7),在圆筒部(1a)的与该进气通道(7)的偏心方向相反一侧的厚壁部(36)形成所述凹槽(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单元是开闭所述旁路(30)以调节流过该旁路(30)的发动机的怠速进气量的怠速调节阀(31),在节气门体(1)中设置有:螺纹孔(38);与该螺纹孔(38)的内端同轴状地相连的阀孔(33);以及开口于该阀孔(33)的内侧面的计量孔(34),并且,使该阀孔(33)和计量孔(34)中的一方与节气门(8)上游的进气通道(7)连通,使该阀孔(33)和计量孔(34)中的另一方与节气门(8)下游的进气通道(7)连通,从而构成所述旁路(30),所述怠速调节阀(31)由以下部分构成:螺合于所述螺纹孔(38)的螺纹轴(42);以及连续设置于该螺纹轴(42)的末端并以能够旋转和滑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阀孔(33)中的调节阀杆(43),并且,在该调节阀杆(43)设置有:开口于该调节阀杆(43)的端面而与所述阀孔(33)连通的终端孔(48);围绕调节阀杆(43)的外周而与所述计量孔(34)连通的环状的计量槽(49);以及将所述终端孔(48)的轴向中间部与所述计量槽(49)连通的多个通孔(50),从而可通过所述调节阀杆(43)的轴向的进退调节来调节所述计量槽(49)的与所述计量孔(34)连通的连通宽度(w),并将所述终端孔(48)的比所述通孔(50)靠进深侧的终端部作为异物存留部(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无论所述调节阀杆(43)处于任何调节位置,所述通孔(50)都与所述计量孔(34)沿调节阀杆(43)的轴向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50)沿所述调节阀杆(43)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四个。
CN201080013195.3A 2009-03-23 2010-03-19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362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0028A JP5342287B2 (ja) 2009-03-23 2009-03-23 エンジンのアイドル調整装置
JP2009-070029 2009-03-23
JP2009-070028 2009-03-23
JP2009070029A JP5342288B2 (ja) 2009-03-23 2009-03-23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PCT/JP2010/054822 WO2010110212A1 (ja) 2009-03-23 2010-03-19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2062A CN102362062A (zh) 2012-02-22
CN102362062B true CN102362062B (zh) 2014-03-26

Family

ID=42780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3195.3A Active CN102362062B (zh) 2009-03-23 2010-03-19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397685B1 (zh)
CN (1) CN102362062B (zh)
BR (1) BRPI1012241B1 (zh)
PE (1) PE20120852A1 (zh)
WO (1) WO20101102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4009204B1 (pt) * 2011-10-20 2021-07-13 Keihin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de controle de admissão da máquina
GB2515464B (en) * 2013-04-24 2021-01-27 Intelligent Energy Ltd A water separator
JP6259697B2 (ja) * 2014-03-28 2018-01-10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吸気量調整装置
JP6768427B2 (ja) * 2016-06-01 2020-10-14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偏心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1754A (en) * 1997-04-14 2000-03-28 Nippon Soken, Inc. Idle intake control device
CN1268622A (zh) * 1999-03-31 2000-10-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节流阀体上的旁路控制装置
CN1549891A (zh) * 2001-08-31 2004-11-24 株式会社京浜 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8236U (ja) * 1982-12-03 1984-06-14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気体の流量調節装置
JPS63136237U (zh) * 1987-02-26 1988-09-07
JPS63151965U (zh) * 1987-03-25 1988-10-05
JPH07269377A (ja) * 1994-03-31 1995-10-17 Mikuni Corp 吸入空気制御装置
JPH11201003A (ja) * 1998-01-19 1999-07-27 Nippon Soken Inc アイドル吸気制御装置
JP4013249B2 (ja) * 2002-08-29 2007-11-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スロットルバルブ装置
JP2005273647A (ja) * 2004-02-27 2005-10-06 Aisan Ind Co Ltd バイパスセットスクリュ及びバイパス通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1754A (en) * 1997-04-14 2000-03-28 Nippon Soken, Inc. Idle intake control device
CN1268622A (zh) * 1999-03-31 2000-10-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节流阀体上的旁路控制装置
CN1549891A (zh) * 2001-08-31 2004-11-24 株式会社京浜 发动机的进气量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9-88236U 1984.06.14
JP昭63-151965U 1988.10.05
JP特开平7-269377A 1995.10.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10212A1 (ja) 2010-09-30
BRPI1012241B1 (pt) 2020-09-15
EP2397685B1 (en) 2015-03-25
EP2397685A1 (en) 2011-12-21
PE20120852A1 (es) 2012-08-06
EP2397685A4 (en) 2014-04-02
CN102362062A (zh) 2012-02-22
BRPI1012241A2 (pt) 2016-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2160B (zh) 废气旁通阀
CN102362055B (zh)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CN102362062B (zh)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US4466395A (en) Flow control device of a helically-shaped intake port
CN109072768B (zh) 用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
CN1530532B (zh) 可使压力损失最小化的燃料压力调节器的简单结构
JP2018537614A (ja) 排気タービン式過給機の排気流通部及び排気タービン式過給機の作動方法
JP5988853B2 (ja) 排気還流バルブ
JP2018537615A (ja) 排気タービン式過給機の排気流通部及び排気タービン式過給機の作動方法
JP2007064014A (ja) 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CN102413965B (zh) 节气门体半成品的成形用模具装置
CN102597460A (zh) 用于具有能调整的涡轮几何形状的涡轮增压器的扩散器以及用于内燃机的涡轮增压器
JPS6023468Y2 (ja) ヘリカル型吸気ポ−トの流路制御装置
KR20050118278A (ko) 엔진의 배기 환류 장치
US8464688B2 (en) Throttle body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985900B (zh) 用于内燃机节流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EP2843224A1 (en) Charge air duct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101518668B1 (ko) 밸브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과급기
JP4191709B2 (ja) 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US20100143162A1 (en) Suction shutoff valve
CN101253325B (zh) 发动机用进气装置
JP5342287B2 (ja) エンジンのアイドル調整装置
CN106968743A (zh) 阀开闭定时控制装置
CN108138698A (zh) 带有放气控制阀的填料形成装置
CN212154955U (zh) 进气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6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KEIHI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