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2917B - 变速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2917B
CN102352917B CN201110279974.4A CN201110279974A CN102352917B CN 102352917 B CN102352917 B CN 102352917B CN 201110279974 A CN201110279974 A CN 201110279974A CN 102352917 B CN102352917 B CN 102352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utput
speed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99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2917A (zh
Inventor
上田吉弘
片山良行
森田慎
森田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869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01441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021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4370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481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0138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52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2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2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2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 F16H47/0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the mechanical gearing being of the type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n orbital gear having teeth formed or arranged for obtaining multiple gear ratios, e.g. nearly infinitely vari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power take-of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16H37/08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at least one power path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e. CVT
    • F16H2037/088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summ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in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input shaft
    • F16H2037/0886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summ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in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input shaft with switching means, e.g. to change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04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omprising a power take off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4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four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传动装置,该变速传动装置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发动机(1)的输出输入其中;行星传动部(3a),具有多个行星传动机构(PF、PR)和多个输出部件(41、42),该行星传动机构用于将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输出的驱动力和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合成;和变速输出部(3b),具有输出轴(70),将从上述多个输出部件(41、42)输出的合成后的驱动力以多个速度范围从上述输出轴(70)输出,上述变速输出部(3b)具备设置在上述多个输出部件(41、42)与上述输出轴(70)之间的多个传动机构(71~74)、和与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分别对应地设置的离合器(CL1~CL4)。

Description

变速传动装置
本申请为在先申请(申请日:2007年3月19,申请号:200780015634.2,发明名称:变速传动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传动装置,该变速传动装置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发动机的输出输入该无级变速部;行星传动部,具有多个行星传动机构和多个输出部件,该行星传动机构用于将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输出的驱动力和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合成;和变速输出部,具有输出轴,将从上述多个输出部件输出的合成后的驱动力以多个速度范围从上述输出轴输出。
背景技术
以下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并与本发明进行比较,对同一申请人的作为日本申请2005-286073号申请的发明的结构进行说明,以下的进行比较的结构不一定被认为是现有技术。
图24是进行比较的变速传动装置3的线图。如该图所示,变速传动装置3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行星传动部3a和变速输出部3b。行星传动部3a具备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第2行星传动机构P2和第3行星传动机构P3。第1行星传动机构P1具备输入有未受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的环形齿轮、和输入有来自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的输出的恒星齿轮。第2行星传动机构P2具备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的环形齿轮联动的齿轮架、和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的齿轮架联动的环形齿轮。第3行星传动机构P3具备与第2行星传动机构P2的恒星齿轮联动的恒星齿轮、和与第2行星传动机构P2的环形齿轮联动的齿轮架。
变速输出部3b具备输入有行星传动部3a的输出的离合器部C、和输入有该离合器部C的输出的副变速部100。离合器部C具备输入侧分别与行星传动部3a的一对输出部连结的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副变速部100具备设置在该副变速部100的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低速离合器CL和高速离合器CH。
图25是表示变速传动装置3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速度范围、以及副变速部100的输出速度(以下称为副变速输出。)的关系的说明图。图25所示的“-MAX”表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的反转传动状态下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N”表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的中立状态,“+MAX”表示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的正转传动状态下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图26是表示变速传动装置3的速度范围与离合器的操作状态的关系的说明图。图26中所示的“接通”表示各离合器C1、C2、CL、CH的接通状态,“-”表示各离合器C1、C2、CL、CH的断开状态。
当第1离合器C1和低速离合器CL操作至接通状态,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一速范围并进行变速动作,副变速输出的旋转速度从“0”无级地增速。当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的变速状态时,副变速输出的旋转速度变成“B11”。第2离合器C2和低速离合器CL随之操作至接通状态,并且当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从“+MAX”减速操作时,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二速范围并进行变速动作,副变速输出的旋转速度从“B11”无级地增速。当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与“N”之间的变速状态“A”时,副变速输出的旋转速度变成“B12”。第1离合器C1和高速离合器CH随之操作至接通状态,并且当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从“A”增速操作时,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三速范围并进行变速动作,副变速输出的旋转速度从“B12”无级地增速。当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的变速状态时,副变速输出的旋转速度变成“B13”。第2离合器C2和高速离合器CH随之操作至接通状态,并且当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朝“-MAX”变速操作时,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四速范围并进行变速动作,副变速输出的旋转速度从“B13”无级地增速。当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的变速状态时,副变速输出的旋转速度变成最高速度的“B14”。
在上述变速传动装置的情况下,特别是速度阶段在二速范围与三速范围之间切换时的、从一个速度范围变速到另一个速度范围(以下将此称为“超范围变速”)时,有时会发生动力切断或不稳定的速度变化。
即,速度范围在二速范围与三速范围之间切换的超范围变速通过全部的离合器从断开状态和接通状态中的一个切换至另一个来进行。此外,当作用在变速传动装置上的驱动载荷变化,作用在离合器上的载荷变化时,即使对离合器施加按照设计的强度的切换操作力,也容易发生离合器在与设计时刻不同的时刻进行切换的状况。此外,应切换的离合器的数量越多,越容易产生在与设计时刻不同的时刻进行切换的离合器,并且在离合器间发生的切换时刻的错位容易变大。因此,在进行速度范围在二速范围与三速范围之间切换的超范围变速时,在直至各离合器切换至既定的操作状态并且变速输出部切换至出现二速范围或三速范围的操作状态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在长时间内成为断开状态或打滑状态的离合器。此外,即使一部分离合器切换至既定的操作状态,但是其他的离合器还没有切换至既定的操作状态,有时会在变速输出部切换至出现二速范围或三速范围的操作状态之前,成为出现一速范围或四速范围的操作状态,即发生不稳定的变速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传动装置,能够将发动机输出做成多个阶段的速度范围并且在各速度范围中无级地变速输出,同时容易避免上述的变速时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变速传动装置的第1特征构成在于,该变速传动装置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发动机的输出输入该无级变速部;行星传动部,具有多个行星传动机构和多个输出部件,该行星传动机构用于将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输出的驱动力和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合成;和变速输出部,具有输出轴,将从上述多个输出部件输出的合成后的驱动力以多个速度范围从上述输出轴输出,上述变速输出部具备设置在上述多个输出部件与上述输出轴之间的多个传动机构、和与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分别对应地设置的离合器。
根据本发明第1方案的构成,如果适当地设定多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则通过以使多个传动机构的一个成为传动接通状态,其它传动机构为传动断开状态的方式来操作多个离合器,就能够以出现既定的速度范围的方式操作变速输出部。
即,例如在设置四个传动机构和四个离合器以获得四个阶段的速度范围的情况下,在进行速度范围在一速范围和二速范围之间切换的超范围变速、在二速范围和三速范围之间切换的超范围变速、以及在三速范围和四速范围之间切换的超范围变速的任一种超范围变速的情况下,仅对多个离合器中的某两个离合器进行切换操作即可。
这样,不仅能够将发动机输出做成多个阶段的速度范围并且能够在各速度范围中无级地变速输出,而且在进行任一种超范围变速的情况下,仅切换数量少的离合器即可。而且不易发生动力切断或之前所记载的不稳定的速度变化,在变速传动装置装备在行进传动装置上的情况下,即使由于地面的凹凸等而使行进驱动载荷容易变化,也能够顺利地变速行进,并且变速传动装置的变速性能和输出性能高。
本发明的变速传动装置的第2特征构成在于,上述离合器的输出侧旋转部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变速输出部的输出轴。因此,从同一个输出轴对各离合器施加驱动载荷,即使驱动载荷发生变化,也不易发生离合器的切换时刻根据离合器而不同的状况。
由此能够获得在进行任一种超范围变速的情况下,都更不易发生动力切断或之前所记载的不稳定的速度变化的变速传动装置。
如本发明的变速传动装置的第3特征构成那样,优选的是上述离合器分别是多板式的摩擦离合器。
此外,如本发明的变速传动装置的第4特征构成那样,优选的是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分别包含互相啮合的一对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变速传动装置的第5特征构成,上述行星传动部的上述多个输出部件具有:恒星齿轮输出部件,与位于上述行星传动部的传动方向的最下侧的行星传动机构的恒星齿轮一体旋转;齿轮架输出部件,与上述最下侧的行星传动机构的齿轮架一体旋转;和环形齿轮输出部件,与上述最下侧的行星传动机构的环形齿轮一体旋转。
根据本发明第5方案的构成,当上述多个离合器中的与速度范围对应的离合器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时,变速输出部的多个传动机构中的适当的传动机构成为传动接通状态,变速输出部成为行星传动部的恒星齿轮输出体、齿轮架输出体和环形齿轮输出体中的适当的输出体与输出旋转体联动的既定的速度范围。因此,例如即使是不具备行星传动机构或制动器的简单的行星传动部,当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操作一起,对变速输出部的多个离合器适当地进行切换操作时,通过行星传动部的输出合成、和变速输出部的合成驱动力的阶段划分,使发动机输出以多个阶段的速度范围输出,并且在各速度范围中无级变速地输出。
因此能够简化变速输出部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第6方案的构成,上述恒星齿轮输出部件、上述齿轮架输出部件和上述环形齿轮输出部件构成为与上述输出轴的旋转轴心平行的三层轴结构,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在沿着上述输出轴的旋转轴心的方向上并列配置。
因此,从恒星齿轮输出体、齿轮架输出体和环形齿轮输出体的配置构成的方面、以及多个传动机构的配置构成的方面来看,都能够紧凑地获得变速传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7方案的构成,该变速传动装置,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发动机的输出输入该无级变速部;行星传动部,将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输出的驱动力和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合成,并具有用于将该合成后的驱动力输出的一对输出部件;和变速输出部,将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输出的合成后的驱动力划分为多个阶段的速度范围地进行输出,上述行星传动部具有:第1行星传动机构,具有第1恒星齿轮、第1环形齿轮和第1齿轮架,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和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到该第1行星传动机构中;和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具有第2恒星齿轮、第2环形齿轮和第2齿轮架,并接受来自上述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输出,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恒星齿轮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一个连结,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齿轮架和上述第2环形齿轮中的某一个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另一个连结。
根据本发明第7方案的构成,变速传动装置通过第1行星传动机构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将发动机驱动力和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合成,将合成驱动力传递至变速输出部,并同时进行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操作、和变速输出部的适当的操作,从而成为既定的速度阶段的速度范围并且变速,将发动机驱动力以多个阶段的速度范围输出,并且在各阶段的速度范围中无级地变速输出。
由此可以获得能够将发动机驱动力以多个阶段的速度范围输出,并且在各阶段的速度范围中无级变速的变速传动装置。而且,行星传动机构是仅具备成为一对的第1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简单结构,能够低廉地获得。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一个中,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输入到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1恒星齿轮,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到上述第1齿轮架,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环形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恒星齿轮连结,上述第2恒星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环形齿轮连结,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齿轮架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另一个连结。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另一个中,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输入到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1环形齿轮,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到上述第1齿轮架,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恒星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恒星齿轮连结,上述第2齿轮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齿轮架连结,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环形齿轮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另一个连结。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又一个中,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输入到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1恒星齿轮,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到上述第1齿轮架,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齿轮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齿轮架连结,上述第2恒星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环形齿轮连结,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齿轮架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另一个连结。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另一个中,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输入到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1恒星齿轮,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到上述第1齿轮架,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齿轮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齿轮架连结,上述第2环形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环形齿轮连结,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环形齿轮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另一个连结。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一对输出部件包含轴和该轴所贯通的筒状的轴。
附图说明
图1是牵引车的行进传动装置的线图。
图2是变速输出部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离合器的操作状态与变速输出部的操作状态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无级变速部的变速状态、变速输出部的速度范围与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行进操作装置的方框图。
图6是具备第2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进传动装置的线图。
图7是第2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星传动部的正面观察时的线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离合器的操作状态、与变速输出部的操作状态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无级变速部的变速状态、变速输出部的速度范围与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具备第3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进传动装置的线图。
图11是具备第4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进传动装置的线图。
图12是表示离合器的操作状态与速度范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无级变速部的变速状态、速度范围与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4是行进操作装置的方框图。
图15是具备第5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进传动装置的线图。
图16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无级变速部的变速状态、速度范围与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7是具备第6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进传动装置的线图。
图18是表示第6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无级变速部的变速状态、速度范围与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9是具备第7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进传动装置的线图。
图20是表示第7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无级变速部的变速状态、速度范围与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第7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主变速杆的操作位置与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比较结构中的主变速杆的操作位置与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第4~第7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的特性的说明图。
图24是与本发明进行比较的变速传动装置的线图。
图25是表示与本发明进行比较的变速传动装置的无级变速部的变速状态、变速输出部的速度范围与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与本发明进行比较的变速传动装置的离合器的操作状态、与变速输出部的操作状态的关系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 发动机
3a 行星传动部
3b 变速输出部
20 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
41、42、43 输出部
70 输出轴
71、72、73、74 传动机构
96 输出侧旋转部件
PF、PR 行星传动机构
CL1、CL2、CL 3、CL4 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说明的特征与在其他实施例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3的线图。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3装备在牵引车等作业车所具备的行进传动装置上。
行进传动装置具备来自发动机1的输出轴1a的输出输入其中的主离合器2、输入轴21与该主离合器2的输出轴2a联动的上述变速传动装置3、输入轴31经由传动齿轮4a、4b与该变速传动装置3的输出轴70联动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输入齿轮5a与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输出轴32联动的后轮差动机构5、经由传动齿轮6a、6b与上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上述输出轴32联动的前轮用输出轴7、和输出轴9a经由传动轴8与该前轮用输出轴7联动的前轮差动机构9。
此外,如图1所示,设置在变速箱10后部的动力取出轴11用来对与牵引车的车体后部连结的旋转耕耘装置(未图示)等各种作业装置传递上述发动机1的驱动力。该动力取出轴11经由传动轴12、作业离合器13、传动齿轮14a、14b和传动齿轮14b的旋转支轴15与上述变速传动装置3的输入轴21联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齿轮14b用114b、214b的其他的图号表示。
如图1所示,上述变速传动装置3构成为具备具有作为上述输入轴21的泵轴(以下将输入轴21称为泵轴21。)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以下简称为无级变速部20。)、具有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的行星传动部3a、和具有上述输出轴70的变速输出部3b。上述无级变速部20设置在变速箱10的外部,上述行星传动部3a和上述变速输出部3b、上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上述后轮差动机构5设置在上述变速箱10的内部。
上述无级变速部20具备具有上述泵轴21的液压泵23、和通过来自该液压泵23的压力油被驱动的液压马达24。液压泵23通过轴向柱塞形并且可变容量形的液压泵构成。液压马达24通过轴向柱塞形的液压马达构成。
即,无级变速部20将来自发动机1的输出轴1a的输出经由主离合器2输入到泵轴21,变更液压泵23的斜盘角,从而将所输入的发动机驱动力转换为正转方向的驱动力和反转方向的驱动力,并且在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上都无级变速并从马达轴22输出。
上述行星传动部3a具备上述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它们沿车体前后朝向的一根旋转支轴40的轴心方向并列支承于该旋转支轴40的前侧部分,除此以外还具备一对筒轴形的输出部41、42,该输出部41、42由二层筒轴结构的、相对旋转自如地外嵌在上述旋转支轴40的后侧部分的内筒轴和外筒轴构成。
上述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中位于车体前方侧的前行星传动机构PF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旋转支轴40的恒星齿轮50;沿恒星齿轮50的周向分散地位于该恒星齿轮50的外周围并且与恒星齿轮50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51;旋转自如地支承各行星齿轮51的齿轮架52;和由内齿与上述各行星齿轮51啮合的环形齿轮53。上述恒星齿轮50通过上述旋转支轴40与上述马达轴22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由此将来自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传递至恒星齿轮50。上述齿轮架52经由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该齿轮架52的安装筒部52a上的传动齿轮54、与该传动齿轮54啮合的传动齿轮55、和兼用作该传动齿轮55的旋转支轴的上述旋转支轴15与上述泵轴21联动。由此从发动机1的输出轴1a传递至泵轴21的前端侧,并在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状态下,将从泵轴21的后端侧输出的发动机驱动力传递至齿轮架52。
上述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中位于车体后方侧的后行星传动机构PR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41、42中的内筒轴侧的输出部件41(以下称为第1输出部件41。)的前端部的恒星齿轮60;沿恒星齿轮60的周向分散地位于该恒星齿轮60的外周围并且与恒星齿轮60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61;旋转自如地支承各行星齿轮61的齿轮架62;和由内齿与上述各行星齿轮61啮合的环形齿轮63。上述恒星齿轮60通过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1输出部件41,而与第1输出部件41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上述齿轮架62通过联动部件64与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52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上述环形齿轮63通过联动部件65与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环形齿轮53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上述环形齿轮63通过联动部件66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41、42中的外筒轴侧的输出部件42(以下称为第2输出部件42。)的前端部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
即,行星传动部3a通过前行星传动机构PF和后行星传动机构PR,将从发动机1的输出轴1a输出且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地传递至齿轮架52的发动机驱动力、和从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输出的驱动力合成,并将合成驱动力从第1输出部件41和第2输出部件42输出。
图2是上述变速输出部3b的剖面图。如该图所示,变速输出部3b除了具备上述输出轴70以外,还具备:跨越设置在该输出轴70和上述第1输出部件41上的一对第1传动机构71、72;跨越设置在上述输出轴70和上述第2输出部件42上的一对第2传动机构73、74;分别设置在上述一对第1传动机构71、72上的一对离合器CL1、CL3;和分别设置在上述一对第2传动机构73、74上的一对离合器CL2、CL4。
各第1传动机构71、72构成为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第1输出部件41上的输入齿轮71a、72a;和以与该输入齿轮71a、72a啮合的状态相对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输出轴70上的输出齿轮71b、72b。各第2传动机构73、74构成为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第2输出部件42上的输入齿轮73a、74a;和以与该输入齿轮73a、74a啮合的状态相对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输出轴70上的输出齿轮73b、74b。各传动机构71~74所具备的上述离合器CL1~CL4跨越设置在上述输出齿轮71b、72b、73b、74b和上述输出轴70上。各传动机构71~74通过所对应的上述离合器CL1~CL4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而利用输入齿轮71a、72a、73a、74a和输出齿轮71b、72b、73b、74b,将第1输出部件41或第2输出部件42的驱动力传递至输出轴70,并通过上述离合器CL1~CL4切换操作为断开状态,来截断从第1输出部件41或第2输出部件42向输出轴70的传动。一对第1传动机构71、72具备彼此不同的传动比,以使一方的第1传动机构71将第1输出部件41的驱动力传递至输出轴70的情况下的、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高于另一方的第1传动机构72将第1输出部件41的驱动力传递至输出轴70的情况下的、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一对第2传动机构73、74具备彼此不同的传动比,以使一方的第2传动机构73将第2输出部件42的驱动力传递至输出轴70的情况下的、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低于另一方的第2传动机构74将第2输出部件42的驱动力传递至输出轴70的情况下的、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
以下将一方的第1传动机构71所具备的上述离合器CL3称为三速离合器CL3,将另一方的第1传动机构72所具备的上述离合器CL1称为一速离合器CL1,将一方的第2传动机构73所具备的上述离合器CL2称为二速离合器CL2,将另一方的第2传动机构74所具备的上述离合器CL4称为四速离合器CL4。
图3是表示上述各离合器CL1~CL4的操作状态、与作为变速输出部3b的操作状态的速度范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3中所示的“接通”表示各离合器CL1~CL4的接通状态,“-”表示各离合器CL1~CL4的断开状态。图4是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变速输出部3b的速度范围、与变速输出部3b的输出轴70的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图4的横轴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纵轴表示输出轴70的输出速度。横轴的“-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反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N”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中立状态,“+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正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A1”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N”与“+MAX”之间的变速状态。
如这些图所示,当一速离合器CL1操作为接通状态,二速离合器CL2、三速离合器CL3和四速离合器CL4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3b通过另一方的第1传动机构72和一速离合器CL1使从行星传动部3a的第1输出部件41和第2输出部件42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一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70,然后从该输出轴70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行星传动部3a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随之从“0”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的变速状态时,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变成“B1”。
当二速离合器CL2操作为接通状态,一速离合器CL1、三速离合器CL3和四速离合器CL4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3b通过一方的第2传动机构73和二速离合器CL2使从行星传动部3a的第1输出部件41和第2输出部件42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二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70,然后从该输出轴70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变速输出部3b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减速操作时,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随之从“B1”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正转速度“A1”的变速状态时,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变成“B2”。
当三速离合器CL3操作为接通状态,一速离合器CL1、二速离合器CL2和四速离合器CL4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3b通过一方的第1传动机构71和三速离合器CL3使从行星传动部3a的第1输出部件41和第2输出部件42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三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70,然后从该输出轴70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变速输出部3b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正转速度“A1”增速操作时,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随之从“B2”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的变速状态时,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变成“B3”。
当四速离合器CL4操作为接通状态,一速离合器CL1、二速离合器CL2和三速离合器CL3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3b通过另一方的第2传动机构74和四速离合器CL4使从行星传动部3a的第1输出部件41和第2输出部件42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四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70,然后从该输出轴70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变速输出部3b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随之从“B 3”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的变速状态时,输出轴70的旋转速度变成“B4”。
如图1所示,上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除了具备上述输入轴31和上述输入轴32以外,还具备:前进离合器CF,输入侧旋转部件经由联动部件34与输入轴31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并且输出侧旋转部件经由联动部件35与输出轴32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和后退离合器CR,输入侧旋转部件经由反转传动齿轮机构33与输入轴31联动,并且输出侧旋转部件经由上述联动部件35与输出轴32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
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通过前进离合器CF操作为接通状态并且后退离合器CR操作为断开状态,将输入轴31的驱动力经由前进离合器CF传递至输出轴32从而成为前进状态。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通过前进离合器CF操作为断开状态并且后退离合器CR操作为接通状态,将输入轴31的驱动力经由反转传动齿轮机构33和后退离合器CR传递至输出轴32,从而成为后退状态。
图5是牵引车等作业车所具备的行进操作装置的方框图。如该图所示,行进操作装置具备设置在牵引车的驾驶部的主变速杆80和前进后退杆81、与主变速杆80联动的变速检测单元82、与前进后退杆81联动的前进后退检测单元83、以及与该前进后退检测单元83和上述变速检测单元82相关联的控制单元84。控制单元84与对无级变速部20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阀85、对上述各离合器CL1~CL4进行切换操作的离合器阀86~89、对上述前进离合器CF进行切换操作的前进阀90、对上述后退离合器CR进行切换操作的后退阀91这些各电磁操作部相关联。控制单元84与设置在无级变速部20上的变速状态检测单元92相关联。
主变速杆80在从中立位置S1到最高速位置Max的操作区域进行摆动操作。在主变速杆80的操作区域中,从中立位置S1到中间位置C是主要在作业时使用的低速区域L,从中间位置C到最高速位置Max是主要在移动行进时使用的高速区域H。前进后退杆81在中立位置S2、前进位置F和后退位置R之间进行切换操作。
变速检测单元82通过操作部与主变速杆80联动的旋转电位计构成,检测对主变速杆80进行操作的操作位置,并将该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84。前进后退检测单元83通过操作部与前进后退杆81联动的旋转电位计构成,检测对前进后退杆81进行操作的操作位置,并将该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84。变速状态检测单元92检测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并将该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单元84。
控制单元84利用微计算机构成,根据变速检测单元82和变速状态检测单元92的检测信息,通过操作变速阀85对无级变速部20进行变速操作,并且通过切换操作各离合器阀86~89对各离合器CL1~CL4进行切换操作,使得变速传动装置3成为从输出轴70输出与主变速杆80的操作位置对应的旋转速度的输出的操作状态。
控制单元84根据前进后退检测单元83的检测信息,通过切换操作前进阀90对前进离合器CF进行切换操作,并且通过切换操作后退阀91对后退离合器CR进行切换操作,使得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成为与前进后退杆81的操作位置对应的操作状态。
即,在使牵引车行进时,通过从中立位置S1对主变速杆80摆动操作,使牵引车行进,主变速杆80从中立位置S1的操作行程越大,牵引车的行进速度越快,当将主变速杆80操作至最高速位置Max时,牵引车的行进速度达到最高速度。
即,在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摆动操作直到低速区域L的设定位置La(以下称为低速设定位置La。)期间,控制单元84将一速离合器CL1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一速范围地变速动作。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MAX”的变速状态朝“+MAX”的变速状态进行变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操作,输出轴70的输出旋转速度从“0”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低速设定位置La时,输出轴70的输出旋转速度变成“B1”。这时,控制单元84将一速离合器CL1切换操作为断开状态并将二速离合器CL2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使得变速传动装置3切换至二速范围。然后,在主变速杆80从低速设定位置La到达中间位置C期间,控制单元84将二速离合器CL2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维持二速范围地变速动作。
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低速设定位置La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MAX”的变速状态朝正转速度“A1”进行减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低速设定位置La操作,输出轴70的输出旋转速度从“B1”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中间位置C时,输出轴70的输出旋转速度变成“B2”。这时,控制单元84将二速离合器CL2切换操作为断开状态并将三速离合器CL3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使得变速传动装置3切换至三速范围。然后,在主变速杆80从中间位置C到达高速区域H的设定位置Ha(以下称为高速设定位置Ha。)期间,控制单元84将三速离合器CL3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三速范围地变速动作。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间位置C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正转速度“A1”朝“+MAX”进行增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间位置C摆动操作,输出轴70的输出旋转速度从“B2”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高速设定位置Ha时,输出轴70的输出旋转速度变成“B3”。这时,控制单元84将三速离合器CL3切换操作为断开状态并将四速离合器CL4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使得变速传动装置3切换至四速范围。然后,在主变速杆80从高速设定位置Ha到达最高速位置Max期间,控制单元84将四速离合器CL4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四速范围地变速动作。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高速设定位置Ha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MAX”的变速状态朝“-MAX”的变速状态进行变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高速设定位置Ha摆动操作,输出轴70的输出旋转速度从“B3”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最高速位置Max时,控制单元84将四速离合器CL4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四速范围,并且控制单元84将无级变速部20操作至“-MAX”的变速状态。这样输出轴70的输出旋转速度变成最高速度的“B4”。
当这样行进时,预先将前进后退杆81操作至前进位置F。于是,控制单元84将前进离合器CF操作为接通状态并将后退离合器CR操作为断开状态。这样,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成为前进状态,来自输入轴70的输出成为前进驱动力并传递至后轮差动机构5和前轮差动机构9,使得牵引车前进。另一方面,当将前进后退杆81预先操作至后退位置R时,控制单元84将前进离合器CF操作为断开状态并将后退离合器CR操作为接通状态。这样,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成为后退状态,来自输入轴70的输出成为后退驱动力并传递至后轮差动机构5和前轮差动机构9,使得牵引车后退。
此外,当将前进后退杆81操作至中立位置S2时,控制单元84将前进离合器CF和后退离合器CR切换操作为断开状态。这样,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成为中立状态,停止对后轮差动机构5和前轮差动机构9的传动,牵引车变成停止状态。
图2表示上述各离合器CL1~CL4的剖面结构。如该图所示,上述各离合器CL1~CL4构成为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输出齿轮71b、72b、73b、74b的输入侧旋转部件95;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输出轴70的输出侧旋转部件96;和跨越设置在该输出侧旋转部件96和上述输入侧旋转部件95上的多板式的摩擦离合器主体97。
上述各离合器CL1~CL4具备设置在上述输出侧旋转部件96内部的液压活塞98。各液压活塞98经由设置在上述输出轴70内部的操作油路99与上述离合器阀86~89中对应的离合器阀连接。
即,各离合器CL1~CL4从离合器阀86、87、88、89对液压活塞98供给液压,使得液压活塞98对摩擦离合器主体97进行加压操作,从而变成接通状态,并通过离合器阀86、87、88、89从液压活塞98排出液压,解除液压活塞98对摩擦离合器主体97的加压,从而变成断开状态。
实施例2
图6是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的线图。这里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使用同样的图号,基本上不重复说明。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装备在牵引车所具备的行进传动装置上。该行进传动装置具备来自发动机1的输出轴1a的输出输入其中的主离合器2、来自该主离合器2的输出输入其中的上述变速传动装置103、与该变速传动装置103的输出轴170联动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与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输出轴32联动的后轮差动机构5、以及与上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输出轴32联动的前轮差动机构9。
将装备有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的行进传动装置、和装备有本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进传动装置进行比较,在具备主离合器2、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后轮差动机构5和前轮差动机构9这点上,装备有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的行进传动装置和装备有本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进传动装置具备相同的构成。在将变速传动装置103的输出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这点上,装备有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的行进传动装置和装备有本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进传动装置具备不同的构成。即,在装备有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的行进传动装置中,变速传动装置103的输出轴170与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输入轴31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
接下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具备位于上述主离合器2的车体后方侧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以下简称为无级变速部20。)、位于该无级变速部20的车体后方侧的行星传动部103a、和位于上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车体前方侧的变速输出部103b。
将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和本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进行比较,在无级变速部20这点上,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和本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具有相同的构成。在行星传动部103a和变速输出部103b这点上,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和本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具有不同的构成。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中的行星传动部103a和变速输出部103b。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所具备的行星传动部103a具备:沿车体前后方向并列的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和位于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车体后方侧的三个输出部件141、142、143,所述后行星传动机构PR在这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中位于车体后方侧。
上述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中位于车体前方侧的前行星传动机构PF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筒轴形的旋转支轴56的恒星齿轮150;沿恒星齿轮150的周向分散地位于该恒星齿轮150的外周围并且与恒星齿轮150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151;旋转自如地支承各行星齿轮151的齿轮架52;和由内齿与上述各行星齿轮151啮合的环形齿轮153。
上述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中的上述后行星传动机构PR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旋转支轴167的恒星齿轮160;沿恒星齿轮160的周向分散地位于该恒星齿轮160的外周围并且与恒星齿轮160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161;旋转自如地支承各行星齿轮161的齿轮架62;和由内齿与上述各行星齿轮161啮合的环形齿轮163。这些行星机构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
如图7所示,在前行星传动机构PF和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150、160周围的多个部位相对应的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行星齿轮151和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行星齿轮161在行星齿轮151的后端部和行星齿轮161的前端部啮合。如图6所示,旋转自如地支承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各行星齿轮151的支轴57跨越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52和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齿轮架62被支承,并且相对于各齿轮架52、62相对旋转。旋转自如地支承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各行星齿轮161的支轴68跨越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52和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齿轮架62被支承,并且相对于各齿轮架52、62相对旋转。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恒星齿轮150的上述旋转支轴56与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
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环形齿轮153经由一端侧与该环形齿轮153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的旋转联动体58、一体旋转自如地与该旋转联动体58的另一端侧连结的传动齿轮59a、和以与该传动齿轮59a啮合的状态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无级变速部20的泵轴21的传动齿轮59b,而与泵轴21联动。
上述三个输出部件141、142、143通过相对旋转自如地重合为同心状的三层轴结构的轴体构成。三个输出部件141、142、143中的第1输出部件141(环形齿轮输出部件)由位于三层轴结构的最外侧的筒轴构成,并经由旋转联动体69与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环形齿轮63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三个输出部件141、142、143中的第2输出部件142(齿轮架输出部件)由位于三层轴结构的中间的筒轴构成,并与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齿轮架62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三个输出部件141、142、143中的第3输出部件143(恒星齿轮输出部件)由位于三层轴结构的最内侧的轴体构成,并与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160的旋转支轴167一体旋转。
即,行星传动部103a是复合行星式,即,将前行星传动机构PF与后行星传动机构PR连结,以使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行星齿轮151与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行星齿轮161啮合着联动并自转,在维持该联动状态的同时绕恒星齿轮150、160公转。另外,行星传动部103a将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作为发动机驱动力的马达轴21的驱动力输入至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环形齿轮153,将来自无级变速部20的泵轴22的输出输入至前行星传动机构PF的恒星齿轮150,并通过前行星传动机构PF和后行星传动机构PR,将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和无级变速部20的输出合成,并将该合成驱动力从三个输出部件141、142、143输出。
如图6所示,变速输出部103b除了具备上述输出轴170以外,还具备:跨越设置在该输出轴170和上述第1输出部件141上的第1传动机构171;跨越设置在上述输出轴170和上述第3输出部件143上的第2传动机构172;跨越设置在上述输出轴170和上述第2输出部件142上的第3传动机构173;跨越设置在上述输出轴170和上述第3输出部件143上的第4传动机构174;和设置在上述四个传动机构171、172、173、174上的离合器CL1、CL2、CL3、CL4。
上述第1传动机构171构成为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第1输出部件141上的输入齿轮171a;和以与该输入齿轮171a啮合的状态相对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输出轴170上的输出齿轮171b。上述第2传动机构172构成为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第3输出部件143上的输入齿轮172a;和以与该输入齿轮172a啮合的状态相对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输出轴170上的输出齿轮172b。上述第3传动机构173构成为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第2输出部件142上的输入齿轮173a;和以与该输入齿轮173a啮合的状态相对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输出轴170上的输出齿轮173b。上述第4传动机构174构成为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第3输出部件143上的输入齿轮174a;和以与该输入齿轮174a啮合的状态相对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输出轴170上的输出齿轮174b。
各传动机构171~174所具备的上述离合器CL1~CL4构成为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上述输出齿轮171b、172b、173b、174b上的输入侧旋转部件195;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输出轴170的输出侧旋转部件196;设置在该输出侧旋转部件196和上述输入侧旋转部件195之间的多板式的摩擦离合器主体197;和设置在输出侧旋转部件196内部的液压活塞198。各离合器CL1~CL4通过液压活塞198对摩擦离合器主体197的多张离合器板(未图示)进行压接操作,而变成接通状态,以借助摩擦使输入侧旋转部件195和输出侧旋转部件196一体旋转,通过解除液压活塞198对摩擦离合器主体的离合器板的压接操作,变成断开状态,以截断输入侧旋转部件195和输出侧旋转部件196的联动。
各传动机构171~174通过该传动机构171~174所具备的上述离合器CL1~CL4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而利用输入齿轮171a、172a、173a、174a、输出齿轮171b、172b、173b、174b和离合器CL1、CL2、CL3、CL4,将第1输出部件141、第2输出部件142或第3输出部件143的驱动力传递至输出轴170,并通过上述离合器CL1~CL4切换操作为断开状态,来截断从第1输出部件141、第2输出部件142或第3输出部件143向输出轴170的传动。
各传动机构171~174的传动比设定为,使输出轴170被各传动机构171~174驱动的情况下的输出轴170的旋转速度如下所述地不同。输出轴170被第2传动机构172驱动的情况下的旋转速度高于被第1传动机构171驱动的情况下的旋转速度。输出轴170被第3传动机构173驱动的情况下的旋转速度高于被第2传动机构172驱动的情况下的旋转速度。输出轴170被第4传动机构174驱动的情况下的旋转速度高于被第3传动机构173驱动的情况下的旋转速度。
图8是表示上述各离合器CL1~CL4的操作状态、与变速输出部103b的作为操作状态的速度范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8中所示的“接通”表示各离合器CL1~CL4的接通状态,“-”表示各离合器CL1~CL4的断开状态。图9是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变速输出部103b的速度范围、与变速输出部103b的输出轴170的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图9的横轴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纵轴表示输出轴170的输出速度。横轴的“-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反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N”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中立状态,“+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正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
如这些图所示,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103通过无级变速部20被变速操作并与该变速操作一并适当地切换操作变速输出部103b的各离合器CL1、CL2、CL3、CL4,将来自发动机1的驱动力划分为四个阶段的速度范围,并且在各阶段的速度范围中无级地变速,将驱动力从输出轴170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
即,当一速离合器CL1操作为接通状态,二速离合器CL2、三速离合器CL3和四速离合器CL4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103b通过第1传动机构171和一速离合器CL1使从行星传动部103a的第1输出部件141、第2输出部件142和第3输出部件143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一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170,然后从该输出轴170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行星传动部103a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170的旋转速度随之从“0”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的变速状态时,输出轴170的旋转速度变成“B21”。
当二速离合器CL2操作为接通状态,一速离合器CL1、三速离合器CL3和四速离合器CL4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103b通过第2传动机构172和二速离合器CL2使从行星传动部103a的第1输出部件141、第2输出部件142和第3输出部件143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二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170,然后从该输出轴170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变速输出部103b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170的旋转速度随之从“B21”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的变速状态时,输出轴170的旋转速度变成“B22”。
当三速离合器CL3操作为接通状态,一速离合器CL1、二速离合器CL2和四速离合器CL4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103b通过第3传动机构173和三速离合器CL3使从行星传动部103a的第1输出部件141、第2输出部件142和第3输出部件143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三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170,然后从该输出轴170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变速输出部103b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170的旋转速度随之从“B22”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的变速状态时,输出轴170的旋转速度变成“B23”。
当四速离合器CL4操作为接通状态,一速离合器CL1、二速离合器CL2和三速离合器CL3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103b通过的第4传动机构174和四速离合器CL4使从行星传动部103a的第1输出部件141、第2输出部件142和第3输出部件143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四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170,然后从该输出轴170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变速输出部103b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170的旋转速度随之从“B23”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的变速状态时,输出轴170的旋转速度变成最高速度的“B24”。
在本实施例中也设置有包含图5所示的控制单元的操作装置。
因此,与实施例1同样,在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摆动操作直到低速区域L的设定位置La(以下称为低速设定位置La。)期间,控制单元84将一速离合器CL1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一速范围地变速动作。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MAX”的变速状态朝“+MAX”的变速状态进行变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操作,输出轴170的输出旋转速度从“0”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低速设定位置La时,输出轴170的输出旋转速度变成“B21”。这时,控制单元84将一速离合器CL1切换操作为断开状态并将二速离合器CL2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使得变速传动装置3切换至二速范围。然后,在主变速杆80从低速设定位置La到达中间位置C期间,控制单元84将二速离合器CL2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维持二速范围地变速动作。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低速设定位置La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MAX”的变速状态朝“-MAX”的变速状态进行变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低速设定位置La操作,输出轴170的输出旋转速度从“B21”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中间位置C时,输出轴170的输出旋转速度变成“B22”。这时,控制单元84将二速离合器CL2切换操作为断开状态并将三速离合器CL3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使得变速传动装置3切换至三速范围。
然后,在主变速杆80从中间位置C到达高速区域H的设定位置Ha(以下称为高速设定位置Ha。)期间,控制单元84将三速离合器CL3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三速范围地变速动作。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间位置C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MAX”的变速状态朝“+MAX”的变速状态进行变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间位置C摆动操作,输出轴170的输出旋转速度从“B22”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高速设定位置Ha时,输出轴170的输出旋转速度变成“B23”。这时,控制单元84将三速离合器CL3切换操作为断开状态并将四速离合器CL4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使得变速传动装置3切换至四速范围。然后,在主变速杆80从高速设定位置Ha到达最高速位置Max期间,控制单元84将四速离合器CL4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四速范围地变速动作。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高速设定位置Ha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MAX”的变速状态朝“-MAX”的变速状态进行变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高速设定位置Ha摆动操作,输出轴170的输出旋转速度从“B23”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最高速位置Max时,控制单元84将四速离合器CL4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四速范围,并且控制单元84将无级变速部20操作至“-MAX”的变速状态。这样输出轴170的输出旋转速度变成最高速度的“B24”。
实施例3
图10是实施例3的变速传动装置3的线图。该行进传动装置具备来自发动机1的输出轴1a的输出输入其中的主离合器2、来自该主离合器2的输出输入其中的上述变速传动装置3、与作为该变速传动装置3的输出旋转体的输出轴70联动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与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输出轴32联动的后轮差动机构5、以及与上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输出轴32联动的前轮差动机构9。
将装备有实施例3的变速传动装置3的行进传动装置、和装备有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的行进传动装置进行比较,在具备主离合器2、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后轮差动机构5和前轮差动机构9这点上,装备有实施例3的变速传动装置3的行进传动装置和装备有实施例2的变速传动装置3的行进传动装置具备相同的构成。
接下来详细说明实施例3的变速传动装置3。实施例3的变速传动装置3具备位于上述主离合器2的车体后方侧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以下简称为无级变速部20。)、位于该无级变速部20的车体后方侧的行星传动部3a、和位于上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车体前方侧的变速输出部3b。
将实施例3的变速传动装置3和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3进行比较,在无级变速部20和变速输出部3b这点上,实施例3的变速传动装置3和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3具有相同的构成。在行星传动部3a这点上,实施例3的变速传动装置3和实施例1的变速传动装置3具有不同的构成。接下来说明实施例3的行星传动部3a。
如图10所示,实施例3的行星传动部3a具备沿车体前后方向并列的三个行星传动机构P1、P2、P3。三个行星传动机构P1、P2、P3中位于车体最前方侧的第1行星传动机构P1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筒轴形的旋转支轴100的恒星齿轮101;沿恒星齿轮101的周向分散地位于该恒星齿轮101的外周围并且与恒星齿轮101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102;旋转自如地支承各行星齿轮102的齿轮架103;和由内齿与上述各行星齿轮102啮合的环形齿轮104。三个行星传动机构P1、P2、P3中位于车体前后方向的中央的第2行星传动机构P2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筒轴形的旋转支轴110的恒星齿轮111;沿恒星齿轮111的周向分散地位于该恒星齿轮111的外周围并且与恒星齿轮111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112;旋转自如地支承各行星齿轮112的齿轮架113;和由内齿与上述各行星齿轮112啮合的环形齿轮114。旋转支轴110与以下说明的恒星齿轮输出部件43形成为一体。三个行星传动机构P1、P2、P3中位于车体最后方侧的第3行星传动机构P3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旋转支轴110的恒星齿轮121;沿恒星齿轮121的周向分散地位于该恒星齿轮121的外周围并且与恒星齿轮121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122;旋转自如地支承各行星齿轮122的齿轮架123;和由内齿与上述各行星齿轮122啮合的环形齿轮124。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的齿轮架103、第2行星传动机构P2的环形齿轮114与第3行星传动机构P3的齿轮架123通过联动部件130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的环形齿轮104与第2行星传动机构P2的齿轮架113通过联动部件131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第2行星传动机构P2的恒星齿轮111与第3行星传动机构P3的恒星齿轮121通过上述旋转支轴110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上述联动部件131经由旋转轴132、传动齿轮133、传动齿轮134和旋转支轴135与无级变速部20的泵轴21联动。即,从发动机1的输出轴1a传递至泵轴21的前端侧,并在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状态下,将从泵轴21的后端侧输出的发动机驱动力传递至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的环形齿轮104。
上述旋转支轴100经由传动齿轮136、传动齿轮137和旋转支轴138与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联动。即,来自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传递至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的恒星齿轮101。
行星传动部3a具备位于第3行星传动机构P3的车体后方侧的三个输出部件41、42、43。上述三个输出部件41、42、43通过相对旋转自如地重合为同轴心状的三层轴结构的轴体构成。三个输出部件41、42、43中的环形齿轮输出部件41由位于三层轴结构的最外侧的筒轴构成,并经由旋转联动体139与第3行星传动机构P3的环形齿轮124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该第3行星传动机构P3在三个行星传动机构P1、P2、P3中位于行星传动部3a的传动方向的最下侧。三个输出部件41、42、43中的齿轮架输出部件42由位于三层轴结构的中间的筒轴构成,并与第3行星传动机构P3的齿轮架123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三个输出部件41、42、43中的恒星齿轮输出部件43由位于三层轴结构的最内侧的轴体构成,并与第3行星传动机构P3的恒星齿轮121的旋转支轴110形成为一体且与恒星齿轮121一体旋转。
行星传动部3a将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作为发动机驱动力的马达轴21的驱动力输入至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的环形齿轮104,将来自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输入至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的恒星齿轮101,并通过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第2行星传动机构P2和第3行星传动机构P3,将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和无级变速部20的输出合成,并将合成驱动力从环形齿轮输出部件41、齿轮架输出部件42和恒星齿轮输出部件43输出。
实施例4
图11是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203的线图。这里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使用同样的图号,基本上不重复说明。
上述行星传动部203a具备沿车体前后方向并列的上述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还具备位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后侧的二层筒轴结构的相对旋转自如的一对筒轴形的输出部件241、242,所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PR在上述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中位于车体后方侧。
上述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中位于车体前方侧的第1行星传动机构PF具备:支承于上述马达轴22的后端侧的恒星齿轮250;沿恒星齿轮250的周向分散配置在该恒星齿轮250的外周围并且与恒星齿轮250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251;旋转自如地支承各行星齿轮251的齿轮架252;和由内齿与上述各行星齿轮251啮合的环形齿轮253。
上述恒星齿轮250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马达轴22,来自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输入至恒星齿轮250。上述齿轮架252经由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该齿轮架252的安装筒部252a上的传动齿轮254、和与该传动齿轮254啮合的传动齿轮255与上述泵轴221的后端侧联动。由此从发动机1的输出轴1a传递至泵轴221的前端侧,并在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状态下,将从泵轴221的后端侧输出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至齿轮架252。上述环形齿轮253通过联动部件256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241、242中的外筒轴侧的输出部件242(以下称为第2输出部件242。)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
上述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中的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PR具备:支承于上述第2输出部件242的前端部的恒星齿轮260;沿恒星齿轮260的周向分散地配置在该恒星齿轮260的外周围并且与恒星齿轮260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261;旋转自如地支承各行星齿轮261的齿轮架262;和由内齿与上述各行星齿轮261啮合的环形齿轮263。
上述恒星齿轮260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第2输出部件242,并一体旋转自如地与恒星齿轮260和第2输出部件242联动。上述齿轮架262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241、242中的内筒轴侧的输出部件241(以下称为第1输出部件241。)的前端部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上述环形齿轮263经由联动部件264与上述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恒星齿轮250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
即,行星传动部203a通过第1行星传动机构PF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PR,将从发动机1的输出轴1a输出且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地传递至齿轮架252的发动机驱动力、和从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输出并传递至恒星齿轮250的驱动力合成,并将合成驱动力从第1输出部件241和第2输出部件242输出。
上述变速输出部203b构成为具备:离合器部K,具有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和副变速装置270,输入轴272经由联动部件295和传动齿轮296、297与上述第1离合器C1和上述第2离合器C2的输出侧旋转部件联动。
第1离合器C1除了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与上述联动部件295连结的上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以外,还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与上述第1输出部件241连结的输入侧旋转部件,该第1离合器C1能够在将第1输出部件241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输入轴272的接通状态、与截断从第1输出部件241向输入轴272的传动的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第2离合器C2除了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与上述联动部件295连结的上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以外,还具备一体旋转自如地与上述第2输出部件242连结的输入侧旋转部件,该第2离合器C2能够在将第2输出部件242的驱动力传递至上述输入轴272的接通状态、与截断从第2输出部件242向输入轴272的传动的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
上述副变速装置270除了具备上述输入轴272和上述输出轴271以外,还具备:输入侧旋转部件一体旋转自如地与输入轴272连结的低速离合器CL和高速离合器CH;使上述低速离合器CL的输出侧旋转部件与输出轴271联动的低速传动齿轮273和274;以及使上述高速离合器CH的输出侧旋转部件与上述输出轴271联动的高速传动齿轮275和276。
即,副变速装置270通过低速离合器CL操作至接通状态,高速离合器CH操作至断开状态,而变成低速状态,以经由低速离合器CL和低速传动齿轮273、274将输入轴272的驱动力传递至输出轴271。副变速装置270通过低速离合器CL操作至断开状态,高速离合器CH操作至接通状态,而变成高速状态,以经由高速离合器CH和高速传动齿轮275、276将输入轴272的驱动力传递至输出轴271。
图12是表示上述各离合器C1、C2、CL、CH的操作状态、与变速输出部203b的作为操作状态的速度范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2中所示的“接通”表示各离合器C1、C2、CL、CH的接通状态,“-”表示各离合器C1、C2、CL、CH的断开状态。图13是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变速输出部203b的速度范围、与变速输出部203b的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3的横轴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纵轴表示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横轴的“-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反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N”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中立状态,“+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正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A1”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N”与“+MAX”之间的变速状态。
如这些图所示,当第1离合器C1和低速离合器CL操作为接通状态,第2离合器C2和高速离合器CH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203b通过第1离合器C1、低速离合器CL和低速传动齿轮273、274,使从行星传动部203a的第1输出部件241和第2输出部件242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一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271,然后从该输出轴271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变速输出部203b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0”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变成“B1”。
当第2离合器C2和低速离合器CL操作为接通状态,第1离合器C1和高速离合器CH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203b通过第2离合器C2、低速离合器CL和低速传动齿轮273、274,使从行星传动部203a的第1输出部件241和第2输出部件242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二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271,然后从该输出轴271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变速输出部203b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减速操作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1”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A1”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变成“B2”。
当第1离合器C1和高速离合器CH操作为接通状态,第2离合器C2和低速离合器CL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203b通过第1离合器C1、高速离合器CH和高速传动齿轮275、276,使从行星传动部203a的第1输出部件241和第2输出部件242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三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271,然后从该输出轴271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变速输出部203b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正转速度“A1”朝“+MAX”增速操作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2”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变成“B3”。
当第2离合器C2和高速离合器CH操作为接通状态,第1离合器C1和低速离合器CL操作为断开状态时,变速输出部203b通过第2离合器C2、高速离合器CH和高速传动齿轮275、276,使从行星传动部203a的第1输出部件241和第2输出部件242输出的合成驱动力变成四速范围的速度阶段的驱动力,并传递至输出轴271,然后从该输出轴271传递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在变速输出部203b被这样操作的状态下,当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3”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变成最高速度的“B4”。
图14是牵引车所具备的行进操作装置的方框图。该行进操作装置与图5中所示的行进操作装置只有离合器的名称不同,所以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说明主变速杆80的操作与图13的图表的关系。
在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摆动操作直到低速区域L的设定位置La(以下称为低速设定位置La。)期间,控制单元84将第1离合器C1和低速离合器CL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3变成一速范围地变速动作。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MAX”的变速状态朝“+MAX”的变速状态进行变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操作,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从“0”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低速设定位置La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变成“B1”。这时,控制单元84将低速离合器CL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并将第2离合器C2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使得变速传动装置203切换至二速范围。然后,在主变速杆80从低速设定位置La到达中间位置C期间,控制单元84将第2离合器C2和低速离合器CL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203维持二速范围地变速动作。
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低速设定位置La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MAX”的变速状态朝正转速度“A1”进行减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低速设定位置La操作,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从“B1”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中间位置C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变成“B2”。这时,控制单元84将第1离合器C1和高速离合器CH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使得变速传动装置203切换至三速范围。然后,在主变速杆80从中间位置C到达高速区域H的设定位置Ha(以下称为高速设定位置Ha。)期间,控制单元84将第1离合器C1和高速离合器CH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203变成三速范围地变速动作。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间位置C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正转速度“A1”朝“+MAX”进行增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中间位置C摆动操作,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从“B2”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高速设定位置Ha时,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变成“B3”。这时,控制单元84将高速离合器CH维持在接通状态并将第2离合器C2切换操作为接通状态,使得变速传动装置203切换至四速范围。然后,在主变速杆80从高速设定位置Ha到达最高速位置Max期间,控制单元84将第2离合器C2和高速离合器CH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203变成四速范围地变速动作。
此外,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高速设定位置Ha摆动操作,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从“+MAX”的变速状态朝“-MAX”的变速状态进行变速操作。这样,伴随主变速杆80被从高速设定位置Ha摆动操作,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从“B3”无级增速。当主变速杆80到达最高速位置Max时,控制单元84将第2离合器C2和高速离合器CH维持操作在接通状态,变速传动装置203变成四速范围,并且控制单元84将无级变速部20操作至“-MAX”的变速状态。这样输出轴271的输出速度变成最高速度的“B4”。
当这样行进时,如果预先将前进后退杆81操作至前进位置F,则控制单元84将前进离合器CF操作为接通状态并将后退离合器CR操作为断开状态。这样,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成为前进状态,来自输入轴271的输出成为前进驱动力并传递至后轮差动机构5和前轮差动机构9,使得牵引车前进。另一方面,当将前进后退杆81预先操作至后退位置R时,控制单元84将前进离合器CF操作为断开状态并将后退离合器CR操作为接通状态。这样,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成为后退状态,来自输入轴271的输出成为后退驱动力并传递至后轮差动机构5和前轮差动机构9,使得牵引车后退。
此外,当将前进后退杆81操作至中立位置S2时,控制单元84将前进离合器CF和后退离合器CR切换操作为断开状态。由此停止对后轮差动机构5和前轮差动机构9的传动,牵引车变成停止状态。
实施例5
图15是实施例5的变速传动装置303的线图。该行进传动装置具备来自发动机1的输出轴1a的输出输入其中的主离合器2、输入轴21与该主离合器2的输出轴2a联动的上述变速传动装置303、输入轴31与该变速传动装置303的输出轴371联动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输入齿轮5a与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输出轴32联动的后轮差动机构5、经由传动齿轮6a、6b与上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上述输出轴32联动的前轮用输出轴7、和输出轴9a经由传动轴8与该前轮用输出轴7联动的前轮差动机构9。
如图15所示,上述变速传动装置303构成为具备具有作为上述输入轴21的泵轴(以下将输入轴21称为泵轴21。)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以下简称为无级变速部20。)、具有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的行星传动部303a、和具有上述输出轴371的变速输出部303b。变速输出部303b具备:具有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的离合器部K;和具有低速离合器CL和高速离合器CH的副变速装置370。
实施例5的变速传动装置303与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进行比较,在使行星传动部303a的齿轮联动的构成、离合器部K的离合器C1和C2与行星传动部303a联动的构成、以及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这几点上,与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不同,其它点与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具备相同的构成。
就实施例5的变速传动装置303的使行星传动部303a的齿轮联动的构成、行星传动部303a的输出构成、和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这几点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352经由联动部件357与无级变速部20的泵轴21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从发动机1的输出轴1a传递至泵轴21的前端侧,并在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状态下,将从泵轴21的后端侧输出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至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352。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环形齿轮353经由联动部件358a、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该联动部件358a上的传动齿轮358b、和与该传动齿轮358b啮合的传动齿轮358c,而与马达轴22联动,从而将从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输出的驱动力输入至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环形齿轮353。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恒星齿轮350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360经由旋转轴365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352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齿轮架362经由联动部件366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行星传动部303a的第1输出部件341经由联动部件367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环形齿轮363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行星传动部303a的第2输出部件342经由旋转轴368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360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
图16是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变速输出部303b的速度范围、与变速输出部303b的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6的横轴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纵轴表示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横轴的“-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反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N”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中立状态,“+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正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A2”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N”与“+MAX”之间的变速状态。
如该图所示,当在变速输出部303b被操作至一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0”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变成“B1a”。当在变速输出部303b被操作至二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减速操作时,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1a”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A2”时,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变成“B2a”。当在变速输出部303b被操作至三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A2”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2a”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变成“B3a”。当在变速输出部303b被操作至四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3a”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371的输出速度变成最高速度的“B4”。
实施例6
图17是实施例6的变速传动装置403的线图。该行进传动装置具备来自发动机1的输出轴1a的输出输入其中的主离合器2、输入轴21与该主离合器2的输出轴2a联动的上述变速传动装置403、输入轴31与该变速传动装置403的输出轴471联动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输入齿轮5a与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输出轴32联动的后轮差动机构5、经由传动齿轮6a、6b与上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上述输出轴32联动的前轮用输出轴7、和输出轴9a经由传动轴8与该前轮用输出轴7联动的前轮差动机构9。
如图17所示,上述变速传动装置403构成为具备具有作为上述输入轴21的泵轴(以下将输入轴21称为泵轴21。)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以下简称为无级变速部20。)、具有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的行星传动部403a、和具有上述输出轴471的变速输出部403b。变速输出部403b具备:具有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的离合器部K;和具有低速离合器CL和高速离合器CH的副变速装置470。
实施例6的变速传动装置403与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进行比较,在使行星传动部403a的齿轮联动的构成、离合器部K的离合器C1和C2与行星传动部403a联动的构成、以及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这几点上,与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不同,其它点与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具备相同的构成。
就实施例6的变速传动装置403的使行星传动部403a的齿轮联动的构成、行星传动部403a的输出构成、和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这几点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452经由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该齿轮架452的安装筒部452a上的传动齿轮454、和与该传动齿轮454啮合的传动齿轮455与泵轴21联动。即,从发动机1的输出轴1a传递至泵轴21的前端侧,并在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状态下,将从泵轴21的后端侧输出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至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452。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恒星齿轮450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从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输出的驱动力输入至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恒星齿轮450。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452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齿轮架462通过联动部件466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环形齿轮453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460经由联动部件469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行星传动部403a的第1输出部件441经由联动部件467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环形齿轮463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行星传动部403a的第2输出部件442经由旋转轴468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460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
图18是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变速输出部403b的速度范围、与变速输出部403b的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8的横轴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纵轴表示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横轴的“-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反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N”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中立状态,“+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正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A3”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N”与“+MAX”之间的变速状态。
如该图所示,当在变速输出部403b被操作至一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0”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变成“B1b”。当在变速输出部403b被操作至二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减速操作时,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1b”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A3”时,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变成“B2b”。当在变速输出部403b被操作至三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A3”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2b”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变成“B3b”。当在变速输出部403b被操作至四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3b”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471的输出速度变成最高速度的“B4”。
实施例7
图19是实施例7的变速传动装置503的线图。该行进传动装置具备来自发动机1的输出轴1a的输出输入其中的主离合器2、输入轴21与该主离合器2的输出轴2a联动的上述变速传动装置503、输入轴31与该变速传动装置503的输出轴571联动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输入齿轮5a与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输出轴32联动的后轮差动机构5、经由传动齿轮6a、6b与上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30的上述输出轴32联动的前轮用输出轴7、和输出轴9a经由传动轴8与该前轮用输出轴7联动的前轮差动机构9。
如图19所示,上述变速传动装置503构成为具备具有作为上述输入轴21的泵轴(以下将输入轴21称为泵轴21。)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20(以下简称为无级变速部20。)、具有一对行星传动机构PF、PR的行星传动部503a、和具有上述输出轴571的变速输出部503b。变速输出部503b具备:具有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的离合器部K;和具有低速离合器CL和高速离合器CH的副变速装置570。
实施例7的变速传动装置503与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进行比较,在使行星传动部503a的齿轮联动的构成、离合器部K的离合器C1和C2与行星传动部503a联动的构成、以及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这几点上,与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不同,其它点与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具备相同的构成。
就实施例7的变速传动装置503的使行星传动部503a的齿轮联动的构成、行星传动部503a的输出构成、和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这几点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552经由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该齿轮架552的安装筒部552a上的传动齿轮554、和与该传动齿轮554啮合的传动齿轮555而与无级变速部20的泵轴21联动。即,从发动机1的输出轴1a传递至泵轴21的前端侧,并在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状态下,将从泵轴21的后端侧输出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至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552。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恒星齿轮550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从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输出的驱动力输入至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恒星齿轮550。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齿轮架552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齿轮架562通过联动部件566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第1行星传动机构PF的环形齿轮553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环形齿轮563经由联动部件559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行星传动部503a的第1输出部件541一体旋转自如地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560联动。行星传动部503a的第2输出部件542经由联动部件543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环形齿轮563一体旋转自如地联动。
图20是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变速输出部503b的速度范围、与变速输出部503b的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图20的横轴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纵轴表示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横轴的“-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反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N”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中立状态,“+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正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A4”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N”与“+MAX”之间的变速状态。
如该图所示,当在变速输出部503b被操作至一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0”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变成“B1c”。当在变速输出部503b被操作至二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减速操作时,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1c”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A4”时,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变成“B2c”。当在变速输出部503b被操作至三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A4”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2c”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变成“B3c”。当在变速输出部503b被操作至四速范围的状态下,无级变速部20被从“+MAX”朝“-MAX”变速操作时,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随之从“B3c”无级增速。当无级变速部20成为“-MAX”时,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变成最高速度的“B4”。
图21是表示实施例7的变速传动装置503所具备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主变速杆80的操作位置、根据变速检测单元82的检测信息被控制单元84进行变速操作的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与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该图的横轴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纵轴表示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横轴的“-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反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N”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中立状态,“+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正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该图中所示的主变速杆80的操作位置S1是中立位置,主变速杆80的操作位置Fa是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操作了全操作行程的1/4的操作行程的操作位置。该图中的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Bf”是略微低于输出速度“B1c”的输出速度。
如该图所示,在一速范围中的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相对于无级变速部20的速度变化的变化、大于二速范围中的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相对于无级变速部20的速度变化的变化的状态下,实施例7的变速传动装置503进行变速动作。但是,在实施例7的变速传动装置503所具备的变速操作装置中,变速传动装置503成为一速范围地变速动作,当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在“0”与“B1c”之间变化时,变速传动装置503成为二速范围地变速动作,当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在“B1c”与“B2c”之间变化时,能够以操作感良好的状态进行变速操作。
即,图22是表示与实施例7的变速传动装置503所具备的变速操作装置进行比较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主变速杆80的操作位置、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与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的关系的说明图。该图的横轴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状态,纵轴表示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横轴的“-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反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N”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中立状态,“+MAX”表示无级变速部20的马达轴22的输出速度成为正转方向的最高速度的变速状态。该图中所示的主变速杆80的操作位置S1是中立位置,主变速杆80的操作位置Fa是主变速杆80被从中立位置S1操作了全操作行程的1/4的操作行程的操作位置。
如图21所示,在实施例7的变速传动装置503所具备的变速操作装置中,当主变速杆80被操作至操作位置Fa时,通过控制单元84对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操作,使得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变成“Bf”。如图22所示,在比较例的变速操作装置中,当主变速杆80被操作至操作位置Fa时,输出轴571的输出速度变成“B1c”。因此,如图22所示,在比较的变速操作装置中,伴随主变速杆80在比操作位置Fa靠近低速侧的位置被操作基准行程而产生的输出速度变化的大小VL1、与伴随主变速杆80在比操作位置Fa靠近高速侧并且是二速范围的位置被操作基准行程而产生的输出速度变化的大小VH1的差大。与此相对,如图21所示,在实施例7的变速操作装置中,伴随主变速杆80在比操作位置Fa靠近低速侧的位置被操作基准行程而产生的输出速度变化的大小VL2、与伴随主变速杆80在比操作位置Fa靠近高速侧并且是二速范围的位置被操作基准行程而产生的输出速度变化的大小VH2的差小。
图23是表示上述实施例4~实施例7的变速传动装置203~503所具备的特性的说明图。该图中所示的输出表示在四个阶段的各速度范围内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260~560、齿轮架262~562、环形齿轮263~563的哪一个输出。加速性表示在一速范围和二速范围对输出轴271~571的输出速度相对于无级变速部20的速度变化的变化进行比较的结果、以及在三速范围和四速范围比较的结果。齿轮载荷是在行星传动机构PF、PR中,将被施加最大载荷的齿轮(恒星齿轮、行星齿轮、环形齿轮)的载荷与被施加最小载荷的齿轮(恒星齿轮、行星齿轮、环形齿轮)的载荷的比(载荷比)划分为大、中、小三个阶段时,三个阶段中的哪一个。传动效率表示当将未受到无级变速部20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变成输出轴271~571的输出的效率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时,相当于哪一个。该传动效率越高,越能够使无级变速部20的容量更小。
如该图所示,在实施例4的变速传动装置203中,在一速和三速范围内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齿轮架262输出,在二速和四速范围内从后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输出。一速和二速范围内的加速性相同,三速范围和四速范围内的加速性相同。齿轮载荷和传动效率为中。
在实施例5的变速传动装置303中,在一速和三速范围内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环形齿轮363输出,在二速和四速范围内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360输出。二速范围比一速范围的加速性大,并且四速范围比三速范围的加速性大。齿轮载荷小,传动效率低。
在实施例6的变速传动装置403中,在一速和三速范围内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环形齿轮463输出,在二速和四速范围内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460输出。二速范围比一速范围的加速性大,并且四速范围比三速范围的加速性大。齿轮载荷和传动效率为中。
在实施例7的变速传动装置503中,在一速和三速范围内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恒星齿轮560输出,在二速和四速范围内从第2行星传动机构PR的环形齿轮563输出。一速范围比二速范围的加速性大,并且三速范围比四速范围的加速性大。齿轮载荷大,传动效率高。
实施例8
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以下情况:代替上述的各实施例的变速传动装置,而使用以下等划分为少于或多于四个阶段的多个阶段的速度范围的变速传动装置,其中一种变速传动装置具备跨越设置在行星传动部的多个输出部件和变速输出部的输出轴上的三个传动机构、和分别设置在这三个传动机构上的三个离合器,发动机输出划分为三个阶段的速度范围,并且在从一速到三速的各速度范围内无级变速输出;也可以使用以下的变速传动装置:具备跨越设置在行星传动部的多个输出部件和变速输出部的输出轴上的五个传动机构、和分别设置在这五个传动机构上的五个离合器,发动机输出划分为五个阶段的速度范围,并且在从一速到五速的各速度范围内无级变速输出。
也可以代替上述的各实施例中所示的上述离合器CL1~CL4,而采用构成为通过利用同步齿轮系的离合器齿轮的换档操作在接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的离合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变速传动装置可以用作牵引车等作业车的传动装置。

Claims (8)

1.一种变速传动装置,具备:
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发动机的输出输入该无级变速部;
行星传动部,具有多个行星传动机构和多个输出部件,该多个行星传动机构用于将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输出的驱动力和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合成;和
变速输出部,具有输出轴,将从上述多个输出部件输出的合成后的驱动力以多个速度范围从上述输出轴输出,
上述变速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变速输出部具备设置在上述多个输出部件与上述输出轴之间的多个传动机构,和与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分别相对应地设置的离合器,
上述行星传动部的上述多个输出部件具有:恒星齿轮输出部件,与位于上述行星传动部的传动方向的最下侧的行星传动机构的恒星齿轮一体旋转;齿轮架输出部件,与上述最下侧的行星传动机构的齿轮架一体旋转;和环形齿轮输出部件,与上述最下侧的行星传动机构的环形齿轮一体旋转,
上述输出轴与上述行星传动机构并列地设置,
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具有设置在各输出部件上的多个输出齿轮,和与各输出齿轮相对应地设置在上述输出轴上的多个输入齿轮,
与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分别相对应地设置的上述离合器是多板式的离合器,这些离合器全部设在上述输出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星齿轮输出部件、上述齿轮架输出部件和上述环形齿轮输出部件构成为与上述输出轴的旋转轴心平行的三层轴结构,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在沿着上述输出轴的旋转轴心的方向上并列配置。
3.一种变速传动装置,具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发动机的输出输入该无级变速部;行星传动部,将从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输出的驱动力和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合成,并具有用于将合成后的驱动力输出的一对输出部件;和变速输出部,将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输出的合成后的驱动力划分为多个阶段的速度范围地进行输出,
上述变速输出部具备设置在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与输出轴之间的多个传动机构,和与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分别相对应地设置的离合器,
与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分别相对应地设置的上述离合器是多板式的离合器,这些离合器全部设在上述输出轴上,
上述输出轴与行星传动机构并列地设置,
上述多个传动机构具有设置在各输出部件上的多个输出齿轮,和与各输出齿轮相对应地设置在上述输出轴上的多个输入齿轮,
上述行星传动部包括:
第1行星传动机构,具有第1恒星齿轮、第1环形齿轮和第1齿轮架,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和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到该第1行星传动机构中;和
第2行星传动机构,具有第2恒星齿轮、第2环形齿轮和第2齿轮架,并接受来自上述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输出,
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恒星齿轮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一个连结,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齿轮架和上述第2环形齿轮中的某一个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另一个连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输入到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1恒星齿轮,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到上述第1齿轮架,
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环形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恒星齿轮连结,上述第2恒星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环形齿轮连结,
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齿轮架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另一个连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输入到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1环形齿轮,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到上述第1齿轮架,
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恒星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恒星齿轮连结,上述第2齿轮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齿轮架连结,
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环形齿轮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另一个连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输入到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1恒星齿轮,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到上述第1齿轮架,
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齿轮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齿轮架连结,上述第2恒星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环形齿轮连结,
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齿轮架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另一个连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来自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输出输入到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1恒星齿轮,未受到上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部的变速作用的发动机驱动力输入到上述第1齿轮架,
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齿轮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齿轮架连结,上述第2环形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1行星传动机构的第1环形齿轮连结,
上述第2行星传动机构的上述第2环形齿轮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中的另一个连结。
8.如权利要求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输出部件包含轴和该轴所贯通的筒状的轴。
CN201110279974.4A 2006-07-06 2007-03-19 变速传动装置 Active CN1023529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6982 2006-07-06
JP2006186982A JP2008014416A (ja) 2006-07-06 2006-07-06 変速伝動装置
JP2006202197A JP5243703B2 (ja) 2006-07-25 2006-07-25 トラクタの変速伝動装置
JP2006-202197 2006-07-25
JP2006-248160 2006-09-13
JP2006248160A JP4901382B2 (ja) 2006-09-13 2006-09-13 トラクタの変速伝動装置
CN2007800156342A CN101432551B (zh) 2006-07-06 2007-03-19 变速传动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56342A Division CN101432551B (zh) 2006-07-06 2007-03-19 变速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2917A CN102352917A (zh) 2012-02-15
CN102352917B true CN102352917B (zh) 2017-05-10

Family

ID=388943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9974.4A Active CN102352917B (zh) 2006-07-06 2007-03-19 变速传动装置
CN2007800156342A Active CN101432551B (zh) 2006-07-06 2007-03-19 变速传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56342A Active CN101432551B (zh) 2006-07-06 2007-03-19 变速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47942B2 (zh)
EP (2) EP2045486B1 (zh)
KR (3) KR101087843B1 (zh)
CN (2) CN102352917B (zh)
WO (1) WO20080043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2714B2 (en) * 2007-03-05 2012-05-08 Kubota Corporation Speed changing transmission apparatus
DE102007047194A1 (de) * 2007-10-02 2009-04-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verzweigungsgetriebe
ATE533970T1 (de) * 2007-10-02 2011-12-15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Getriebevorrichtung mit einem variator
US8424633B2 (en) * 2007-10-02 2013-04-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Variabl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ATE534849T1 (de) 2007-10-02 2011-12-15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Getriebe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variator
KR101467612B1 (ko) 2007-10-02 2014-12-01 젯트에프 프리드리히스하펜 아게 유압 피스톤 기계의 행정 체적 조절 장치
DE102008040444A1 (de) * 2008-07-16 2010-01-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verzweigungsgetriebe
US8262525B2 (en) 2007-10-02 2012-09-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drostatic-mechanical power split transmission
WO2009047034A1 (de) * 2007-10-02 2009-04-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verzweigungsgetriebe
KR101454057B1 (ko) * 2007-10-02 2014-10-27 젯트에프 프리드리히스하펜 아게 동력 분기식 트랜스미션
US8393988B2 (en) 2007-10-02 2013-03-12 Zf Friedrichshafen Ag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DE102007047195A1 (de) 2007-10-02 2009-04-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stellvorrichtung des Hubvolumens von hydraulischen Kolbenmaschinen
US20100146960A1 (en) * 2008-12-17 2010-06-17 Caterpillar Inc. Externally mounted variator for split torque transmission
US8696509B2 (en) * 2009-07-27 2014-04-15 Dana Italia Spa Power split transmission
DE102009045087B4 (de) * 2009-09-29 2022-06-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vorrichtung mit Leistungsverzweigung
DE102010001698A1 (de) * 2010-02-09 2011-08-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88046 Getriebevorrichtung mit Leistungsverzweigung
KR101068209B1 (ko) * 2010-04-13 2011-09-28 이명희 고효율 연속변속장치
JP5341839B2 (ja) 2010-08-19 2013-11-13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の伝動装置
JP5492037B2 (ja) * 2010-09-14 2014-05-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の伝動装置
CN102523751B (zh) * 2010-09-14 2014-11-26 株式会社久保田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JP5492038B2 (ja) * 2010-09-14 2014-05-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の伝動装置
CN102661369B (zh) * 2012-05-09 2013-04-17 北京理工大学 轮式载重车辆用三段式机电复合无级传动装置
US9169901B2 (en) 2012-09-14 2015-10-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ple speed transmission with integrated low range
KR101322562B1 (ko) * 2012-11-28 2013-10-28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정유압 기계식 변속장치
KR101401104B1 (ko) * 2012-11-28 2014-05-28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정유압 기계식 변속장치
CN103968030A (zh) * 2013-01-29 2014-08-06 曹平生 Ncvt无级变速器
US9845857B2 (en) * 2013-09-27 2017-12-19 Kubota Corporation Combine
JP6265725B2 (ja) * 2013-12-16 2018-01-2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及び作業車両の制御方法
JP6305265B2 (ja) * 2014-08-01 2018-04-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走行作業車
JP6396841B2 (ja) * 2015-04-21 2018-09-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に備えられる伝動装置
CN105114587B (zh) * 2015-09-16 2016-05-25 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直连与静液压无级并联三速式双动力输入装置
CN105114606B (zh) * 2015-09-16 2016-10-12 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动力输入式三挡履带车辆变速器
WO2018016413A1 (ja) * 2016-07-21 2018-01-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DE102017006081A1 (de) * 2017-06-28 2019-01-03 Daimler Ag Hybridantrieb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mit einer Radsatzstruktur für ein dezidiertes Hybridgetriebe
DE102017220000A1 (de) * 2017-11-10 2019-05-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ufenloses Leistungsverzweigungsgetriebe mit zwei Fahrbereichen
WO2019102999A1 (ja) 2017-11-24 2019-05-3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の変速伝動装置及びトラクタ
US10948063B2 (en) * 2018-03-05 2021-03-16 Caterpillar Inc. Modular arrangement for hyd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DE102019217744A1 (de) * 2019-11-18 2021-05-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verzweigtes stufenloses Getriebe
DE102020200999B3 (de) 2020-01-28 2021-07-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verzweigtes stufenloses Getriebe
DE102020202008B4 (de) 2020-02-18 2021-09-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verzweigtes stufenloses Getriebe
CN112128338B (zh) * 2020-08-03 2021-10-12 江苏大学 一种双液压传动机构参与的机液复合传动装置
DE102022208594B3 (de) 2022-08-18 2023-07-27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verzweigtes stufenloses Getriebe
CN117739086A (zh) * 2024-02-19 2024-03-22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拖拉机自动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0107A (en) * 1968-10-21 1971-05-25 Urs Systems Corp Transmission
JPS5623070B2 (zh) * 1974-04-18 1981-05-28
JPS51140067A (en) * 1975-05-30 1976-12-02 Toyota Motor Corp Controlling device of oil pressure changf gear
JPS612098Y2 (zh) * 1979-03-28 1986-01-23
EP0564003A1 (de) * 1987-05-12 1993-10-06 Jarchow, Friedrich, Prof. Dr.-Ing. Stufenlos wirkendes hydrostatisch-mechanisches Lastschaltgetriebe
ATE105058T1 (de) * 1989-07-14 1994-05-15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Stufenlos verstellbare antriebseinheit an kraftfahrzeugen.
GB9307821D0 (en) * 1993-04-15 1993-06-02 Greenwood Christopher J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ntinuously-variable-ratio transmissions
DE4433488A1 (de) * 1994-09-20 1996-03-21 Claas Ohg Steuerung einer Verdrängermaschine eines hydrostatisch-mechanischen Lastschaltgetriebes
DE4443267A1 (de) * 1994-12-05 1996-06-13 Claas Ohg Lastschaltgetriebe mit 5-welligem Umlaufgetriebe
DE59701263D1 (de) * 1996-04-30 2000-04-20 Steyr Daimler Puch Ag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kupplungen eines hydrostatisch-mechanischen leistungsverzweigungsgetriebes
DE19628330A1 (de) * 1996-07-13 1998-01-15 Claas Ohg Hydrostatisch-mechanisch leistungsverzweigtes Lastschaltgetriebe
US6565471B2 (en) * 2000-12-19 2003-05-20 Case Corporation Continuously variable hyd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JP4067310B2 (ja) * 2002-01-17 2008-03-26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
ITBO20030748A1 (it) * 2003-12-12 2005-06-13 Cnh Italia Spa Trasmissione cvt per autoveicoli, in particolare per trattori
JP4155574B2 (ja) 2004-03-29 2008-09-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の実装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
US7530913B2 (en) * 2005-06-03 2009-05-12 Caterpillar Inc. Multi-range hyd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JP4594840B2 (ja) * 2005-09-30 2010-12-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の変速伝動装置
JP5623070B2 (ja) 2009-12-22 2014-11-12 独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担持触媒
JP5738832B2 (ja) 2012-12-13 2015-06-24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47942B2 (en) 2011-11-01
KR20100087410A (ko) 2010-08-04
CN102352917A (zh) 2012-02-15
KR101029209B1 (ko) 2011-04-12
EP2045486A4 (en) 2011-11-30
EP2848841B1 (en) 2020-03-11
CN101432551B (zh) 2011-11-16
EP2848841A1 (en) 2015-03-18
EP2045486B1 (en) 2014-10-29
KR20100139140A (ko) 2010-12-31
CN101432551A (zh) 2009-05-13
US20090270212A1 (en) 2009-10-29
EP2045486A1 (en) 2009-04-08
WO2008004360A1 (fr) 2008-01-10
KR101087843B1 (ko) 2011-11-30
KR20080103063A (ko) 2008-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2917B (zh) 变速传动装置
CN101568751B (zh) 变速传动装置
CN104364109B (zh) 双速传动装置和电动车辆
US8029401B2 (en) Split path power shift transmission
JP5847050B2 (ja) 水田作業機
WO2012035810A1 (ja) トラクタの伝動装置
JP2007092949A (ja) 変速伝動装置
CN103851133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10248833A (zh) 组合式多级混合动力变速器和具有其的动力传动系统
CN100432483C (zh) 平行轴变速器
CN101505987A (zh) 变速传动装置
CN105283339A (zh) 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
KR20100051250A (ko) 농업용 트랙터의 옵션 변경이 용이한 트랜스미션
CN101622472B (zh) 产业车辆用变速器
JP4901382B2 (ja) トラクタの変速伝動装置
CN106704497B (zh) 一种多挡拖拉机中使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JP5243703B2 (ja) トラクタの変速伝動装置
CN215214591U (zh) 六轴多功能方向盘式拖拉机变速箱
JP5520357B2 (ja) 変速伝動装置
CN104048001A (zh) 锥齿轮变速机构组成的变速箱
CN103511619B (zh) 操纵装置
CN206221582U (zh) 拖拉机用变速器
JP2021054392A (ja) トラクターの走行伝動装置
RU2236356C2 (ru) Механизм передач и поворот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7816535A (zh) 一种耕耘机变速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