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6416B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6416B
CN102346416B CN201110208060.9A CN201110208060A CN102346416B CN 102346416 B CN102346416 B CN 102346416B CN 201110208060 A CN201110208060 A CN 201110208060A CN 102346416 B CN102346416 B CN 102346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separating component
fixing
abutting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80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6416A (zh
Inventor
内藤裕
高桥良春
山本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672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602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6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6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6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6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能够确保良好的分离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的定影装置及其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包括定影部件(21)和与定影部件(21)接触后形成定影夹持N的相对部件(22),在定影夹持N里通过记录媒介P后对该记录媒介P上的显影剂像进行定影。设置多个使得通过定影夹持N的记录媒介P从定影部件(21)分离的分离部件(23),各分离部件(23)相对于定影部件(21)可以相互独立地接近或离开。定影装置包括施力以使得多个的分离部件(23)分别与定影部件(21)抵接的抵接方向施力机构(26),和由一个驱动机构(30)驱动,来解除多个的分离部件(23)对定影部件(21)的抵接的抵接解除部件(27)。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记录媒介上的显影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对载置在记录用纸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一般采用的有加热加压方式的定影装置。这种定影装置一般包括有通过卤素发热管等加热手段来加热的定影转动体,和与该定影转动体接触后形成定影夹持的加压转动体。在进行图像的定影处理时,是使得记录用纸通过定影夹持,对记录用纸进行加热及加压,并对载置在记录用纸里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熔融后来定影,然而,这时由于熔融的调色剂的粘着力而导致记录用纸粘帖在定影转动体的表面里,有时就会产生记录用纸不能良好地从定影夹持来被排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献1(特开平7-140831号公报)提案了如下定影装置,即,为了使记录用纸从定影转动体剥离(分离),相对于定影转动体在反转的方向里设置了先端接触的刮刀形状或楔形状的分离爪等的分离部件。但是,在这种定影装置中,因为是以分离部件接触到定影转动体里的状态来转动定影转动体的,定影转动体的表面产生历时的磨损,其结果是在图像上产生光泽不均或筋条等噪声(noise)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图像品质的问题,专利文献2(特开2004-67329号公报)提案了如下定影装置,即,通过搬送来的记录用纸的抵接来设置可动的突出部,与该突出部的动作联动后来使得分离部件离开定影转动体。根据该定影装置,因为每当记录用纸搬送来时都能够使得分离部件离开定影转动体,所以就能够减少分离部件与定影转动体接触的时间。由此,就能够减少因分离部件的接触而导致的定影转动体的磨耗量,从而延长定影装置的寿命。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2所提案的定影装置,每当记录用纸搬送来时都能够使得分离部件离开定影转动体。但是,从通常的定影装置的运行状态可以知道,比起通过纸张所要的时间来,像预热动作或印字后为了减轻定影转动体表面温度上升而进行的空转动作等非通过纸张时的转动定影转动体的时间要长得多。例如,具有20页/分-25页/分左右(记录用纸搬送速度为120mm/sec-150mm/sec左右)的生产率的图像形成装置,假设印刷一次是3页左右,以50页/日左右的频率来印刷时,单通过纸张所要的时间是定影转动体的总转动时间的12%-23%左右。因此,在专利文献2所提案的定影装置中,减少定影转动体的磨耗量的效果并不是很高。
另外,在专利文献3(特开平4-125583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3-186336号公报)中提案了如下定影装置,即,根据对搬送来的记录用纸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由电磁螺线管(solenoid)来使得分离部件离开定影装置。根据该定影装置,因为能够仅在通过纸张时使得分离部件与定影转动体接触,其他时间是使得分离部件离开定影转动体的,从前面所举的例子来计算可知分离部件的累积离开时间是定影转动体的总转动时间的77%-88%。由此,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的定影装置比起专利文献2的定影装置来,其减少定影转动体的磨耗量的效果要大。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的定影装置中,因为是对于一个分离部件来设置一个电磁螺线管的,在设置多个分离部件时就需要设置多个电磁螺线管,这样就导致了装置的大型化或成本增加的问题。另外,在设置多个电磁螺线管的时候,因为电磁螺线管的响应时间的不均也会导致分离部件的接触分离动作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于是,为了提高各分离部件的接触分离动作的可靠性,防止装置的大型化及成本增加,考虑将多个的分离部件连结成一体,并以一个电磁螺线管来使得连结后的分离部件接触和分离。但是,在将多个分离部件构成为一体时,因为分离部件的尺寸不均或定影转动体的弯曲·振动等原因,如图14所示地,一部分的分离部件230(图的中央的分离部件)相对于定影转动体210因为介由微笑的间隙S而发生不能抵接的状态。由此,不能将所有的分离部件抵接到定影转动体里就有可能会得不到良好的分离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408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67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125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863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在能够确保良好的分离性的同时,提供一种小型化及低成本的定影装置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定影部件和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后形成定影夹持的相对部件,在所述定影夹持里通过记录媒介后对该记录媒介上的显影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抵接方向施力机构,其在设置多个使得通过所述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分离部件的同时,使得各分离部件相对于所述定影部件可以相互独立地接近或离开,并施力使得所述多个的分离部件分别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
抵接解除部件,其由一个驱动机构驱动,来解除所述多个的分离部件对所述定影部件的抵接。
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抵接解除部件,就能够使得分离部件相对于定影部件来接触分离。由此,当记录媒介供给到定影夹持里时,就能够使得各分离部件抵接到定影部件里来使记录媒介良好地从定影部件分离。另一方面,当记录媒介没有被供给到定影夹持里时,通过使得各分离部件离开定影部件,就能够抑制定影部件的磨耗,并长期维持良好的图像形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所述抵接解除部件施力以使得所述分离部件离开所述定影部件的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机构,
所述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机构介由所述抵接解除部件而赋予到所述分离部件里的抵接解除方向上的力被设定为要大于所述抵接方向施力机构赋予到所述分离部件里的抵接方向上的力,并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赋予到所述抵接解除部件里的力被设定为反方向且大于所述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机构赋予到所述抵接解除部件里的力。
由此,当驱动机构不驱动时,根据抵接方向施力机构赋予的力和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机构赋予的力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使得分离部件离开定影部件。因此,只要仅在分离部件与定影部件抵接的时候驱动驱动机构即可,从而能够简化驱动机构的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是具有被安装为可以在线圈内进退的插棒的电磁螺线管,通电时,通过所述插棒在所述线圈内部的后退,该驱动机构来对所述抵接解除部件进行力的赋予。
通过使用通用的电磁螺线管来作为驱动机构,就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同时确保动作的可靠性。另外,一般地,因为分离部件与定影部件抵接的时间要短于离开的时间,所以,通过仅在使得分离部件抵接时驱动电磁螺线管的构成,就能够降低电磁螺线管的通电率,抑制因为自我发热而产生的插棒的驱动力下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得所述多个的分离部件离开所述定影部件时,设置了将所述各分离部件确定在规定的分离位置里的位置确定机构。
由此,即使存在部品尺寸的不均或部品组装的不均,也能够使得各分离部件相对于定影部件的表面保持有适当的离开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的分离部件分别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状态下,使得所述抵接解除部件与所述各分离部件为非接触。
由此,处于抵接状态的各分离部件不承受来自于抵接解除部件的力。因此,因为能够仅通过抵接方向施力机构的施力来使得分离部件抵接到定影部件里,所以,相对于定影部件的表面,能够使得分离部件的抵接部以适当的抵接压力来跟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媒介检测机构,其在所述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上游侧里对所述记录媒介进行检测;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由此,在记录媒介到达分离部件的位置之前,就能够驱动驱动机构来使得分离部件与定影部件抵接,从而能够切实地分离记录媒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是通过接触到搬送来的记录媒介里来检测记录媒介的接触式检测机构,该记录媒介检测机构与记录媒介接触的检测部被配设在记录媒介搬送路径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里。
由此,就能够通过记录媒介与检测部的接触来抑制搬送姿势的倾斜,从而能够防止图像的歪斜或记录媒介的折皱的发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是不与搬送来的记录媒介接触地来检测记录媒介的非接触式检测机构。
这时,因为记录媒介不会接触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里,所以就不会在记录媒介的搬送姿势里发生倾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6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所述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上游侧里对所述记录媒介的堵纸进行检测的堵纸检测机构,
所述堵纸检测机构兼做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
这时,因为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用于检测记录媒介的检测机构,就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根据技术方案6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是对搬送到对位辊里的记录媒介进行检测的对位传感器。
因为通过以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来作为对位传感器,就不需要设置专门检测记录媒介的检测机构,所以就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根据技术方案6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检测到记录媒介开始至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开始的时间是可以变更的。
能够以适当的时机来进行分离部件的接触分离动作,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分离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根据技术方案6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确保从所述驱动机构的启动开始至启动结束的动作时间的同时,设定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的配设位置,以使得记录媒介在到达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的抵接位置之前,所述分离部件抵接到所述定影部件里。
由此,因为分离部件抵接到定影部件里以后,记录媒介才到达分离部件的抵接位置里,所以就能够切实地分离记录媒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根据技术方案6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所述记录媒介的单位面积重量,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是可以变更的。
通过采用对应于记录媒介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变更分离部件的抵接时间的构成,就能够消除分离部件对定影部件的多余的抵接,从而在实现定影装置的长寿命化的同时,可以确保分离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4根据技术方案6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所述记录媒介的搬送方向的长度,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是可以变更的。
通过采用对应于记录媒介的的搬送方向的长度可以变更分离部件的抵接时间的构成,就能够消除分离部件对定影部件的多余的抵接,从而在实现定影装置的长寿命化的同时,可以确保分离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5根据技术方案6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介的面积的图像形成领域的比例,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是可以变更的。
通过采用对应于记录媒介的面积的图像形成领域的比例可以变更分离部件的抵接时间的构成,就能够消除分离部件对定影部件的多余的抵接,从而在实现定影装置的长寿命化的同时,可以确保分离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6根据技术方案6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形成在所述记录媒介里的图像的种类,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是可以变更的。
通过采用对应于形成在所述记录媒介里的图像的种类可以变更分离部件的抵接时间的构成,就能够消除分离部件对定影部件的多余的抵接,从而在实现定影装置的长寿命化的同时,可以确保分离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7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所述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里对从定影夹持排出的所述记录媒介进行检测的排出检测机构,并根据该排出检测机构的检测信号来使得所述分离部件离开所述定影部件。
根据排出检测机构检测到记录媒介时的检测信号,就能够使得分离部件离开定影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8根据技术方案1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所述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里对所述记录媒介的堵纸发生进行检测的堵纸检测机构,
所述堵纸检测机构兼做所述排出检测机构。
这时,通过排出检测机构对记录媒介的检测,就能够对分离部件的离开和记录媒介的堵纸等两者进行检测。另外,因为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排出检测机构,就能够削减部品数量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9根据技术方案17或18中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和所述记录媒介的弯曲量来设定所述排出检测机构的配设位置。
由此,比起考虑到分离部件与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和记录媒介的弯曲量的距离来,能够将分离部件的抵接位置至排出检测机构为止的距离变得更短地来设定排出检测机构的位置,从而在减少记录媒介的弯曲或不均产生的影响的同时,还能够缩短分离部件的抵接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0根据技术方案1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记录媒介通过所述定影夹持时,该记录媒介的搬送速度下降的情况下,记录媒介的搬送方向的后端接触到所述分离部件为止,将所述分离部件抵接在所述定影部件里。
当搬送速度下降时,记录媒介容易卷付到定影部件里,通过记录媒介的后端接触到分离部件之前,将分离部件抵接在定影部件里,就能够切实地将记录媒介从定影部件分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1根据技术方案2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分离部件离开所述定影部件的时机是在记录媒介的搬送方向的后端接触到所述分离部件之后进行的。
由此,即使记录媒介在定影夹持中通过时的搬送速度下降,也能够在记录媒介的后端接触到分离部件之前,将分离部件抵接在定影部件里,从而可以切实地将记录媒介从定影部件分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2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技术方案1至2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可以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里。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为各分离部件相对于定影部件是相互独立的接近和离开的,所以即使存在着分离部件的尺寸误差或定影部件的弯曲振动,也可以将所有的分离部件切实地抵接到定影部件的表面里。由此,因为能够稳定地获得良好的分离性,所以就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另外,因为可以通过一个驱动机构来驱动多个的分离部件,在提高各分离部件的接触分离动作的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的概要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3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4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5所示是记录媒介检测手段和电磁螺线管的各自的动作的时机流程图例。
图6所示是记录媒介检测手段和控制部和分离部件的各自的动作的时机流程图例。
图7所示是在进口导向里安装有用纸传感器时的实施方式图。
图8所示是将分离部件的抵接时间设定得较短时的时机流程图。
图9所示是采用对位传感器来作为记录媒介检测手段时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图。
图10是图9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对位传感器和控制部和分离部件的各自的动作的时机流程图例。
图11所示是在定影装置里设置了用于检测从定影夹持排出的记录媒介的排出检测手段时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图。
图12是图1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媒介检测手段、排出检测手段、控制部、分离部件等各自的动作的时机流程图例。
图13是图1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的时机流程图。
图14所示是一部分的分离部件没有与定影转动体抵接时的状态图。
【符号说明】
20    定影装置
21    定影辊(定影部件)
22    加压辊(相对部件)
23    分离部件
26    抵接方向施力手段
27    抵接解除部件
29    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
30    电磁螺线管(驱动手段)
33    位置确定手段
34    记录媒介检测手段
37    控制部
41    对位传感器
43    排出检测手段
P     记录用纸(记录媒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另外,对于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简化或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而构成为可以装卸的四个处理组件1Y、1C、1M、1Bk。各处理组件1Y、1C、1M、1Bk除了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而收容有不同颜色的调色剂以外,其他构成都相同。
具体来说是,各处理组件1Y、1C、1M、1Bk都包括有作为感光体(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2,和作为对感光体鼓2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手段的带电辊3,和作为将调色剂(显影剂)供给到感光体鼓2的表面里的显影手段的显影装置4,和作为清洁感光体鼓2的表面的清洁手段的清洁刮刀5。另外,在图1中,仅对黄色的处理组件1Y所有的感光体鼓2、带电辊3、显影装置4、清洁刮刀5赋予符号,并省略其他的处理组件1C、1M、1Bk中的符号。
在图1中的各处理组件1Y、1C、1M、1Bk的上方里,配设了作为对感光体鼓2的表面进行曝光的曝光手段(静电潜像形成手段)的曝光装置6。一方面,在各处理组件1Y、1C、1M、1Bk的下方里配设有转印装置7。转印装置7包括由作为转印体的环状轮带所构成的中间转印带8。中间转印带8张架在驱动辊9及从动辊10里,可以在图的箭头方向里转动(环绕移动)。
在与四个感光体鼓2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配设了作为一次转印手段的四个一次转印辊11。各一次转印辊11在各自的位置处按压中间转印带8的内周面,中间转印带8的被按压的部分和各感光体鼓2所接触的部位里就形成了一次转印夹持。另外,在相对于驱动辊9的位置里,配设了作为二次转印手段的二次转印辊12。该二次转印辊12按压中间转印带8的外周面,就在二次转印辊12和中间转印带8的接触部位里形成了二次转印夹持。
另外,在中间转印带8的图中右端侧的外周面里,配设了对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进行清洁的轮带清洁装置13。从该轮带清洁装置13延伸出来的废调色剂移送管(未图示)连接到配设在转印装置7的下方里的废调色剂收容器14的进口部里。
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下部里,设置了收容有作为记录媒介的记录用纸P的用纸盘15,和从用纸盘15将记录用纸P搬出的供纸辊16等。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上部里,配设了用于将记录用纸排出到外部里的一对排纸辊17,和用于堆垛排出的记录媒介的排纸盘18。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内,形成有用于将记录用纸从下部的用纸盘15引导到上部的排纸盘18里的搬送路径R。在该搬送路径中,从供纸辊16至二次转印辊12的途中配设有一对对位辊19。另外,在从二次转印辊12到排纸辊17的途中配设有用于对记录用纸上的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20。该定影装置20包括有作为通过加热源来加热的定影部件的定影辊21,和作为与该定影辊21接触后形成定影夹持的相对部件的加压辊22,和使得记录用纸从定影辊21分离的分离部件23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通过未图示的加压手段被相互压接,而在压接部位里形成定影夹持,但并不局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将定影部件和相对部件中的至少一方采用为环状轮带,并通过辊或垫等来使得该轮带压接到相向而对的一侧里。另外,定影部件和相对部件不局限于相互压接,也可以是不进行加压而仅是接触。
以下,参照图1来说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动作。
当造像动作开始时,各处理组件1Y、1C、1M、1Bk的感光体鼓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被转动驱动,各感光体鼓2的表面通过带电辊3被均匀带电为规定的极性。从曝光装置6来的激光分别照射到带电的感光体鼓2的表面里后,就在各个感光体鼓2的表面里形成静电潜像。这时,在各感光体鼓2里曝光的图像情报是将所需要的彩色图像分解为黄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的颜色情报后的单色的图像情报。这样,在感光体鼓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里,通过各显影装置4所提供的调色剂,静电潜像就作为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而成为可视像了。
通过驱动辊9在图中的反时针方向里的转动驱动,中间转印带8就在图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里被移动驱动。另外,在各一次转印辊11里施加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稳定电压或经稳定电流控制的电压。由此,在各一次转印辊11和各感光体鼓2之间的一次转印夹持中就形成了转印电场。然后,形成在各处理组件1Y、1C、1M、1Bk的感光体鼓2里的各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上述一次转印辊处形成的转印电场,被依次重叠地转印中间转印带8上。这样,中间转印带8就在其表面里载置了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另外,上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各感光体鼓2的表面里附着的残留调色剂通过清洁刮刀5被除去,然后,其表面通过未图示的除电装置来接受除电作用后,其表面电位得到初始化后去准备下一次图像形成。
另外,当造像动作开始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部,通过供纸辊16的转动驱动,收容在用纸盘15里的记录用纸P被送出到搬送路径R里。被送出到搬送路径R里的记录用纸P经过对位辊19来对准时机后,被送到二次转印辊12和与其相向而对的驱动辊9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里。这时,在二次转印辊12里施加有与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由此就在二次转印夹持里形成了转印电场。然后,通过形成在二次转印夹持里的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一起转印到记录用纸P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用纸P被搬送去定影手段20,记录用纸P通过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被加热及加压后,调色剂图像就得到定影。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用纸P通过分离部件23从定影辊21分离后,经过排纸辊17被排出到排纸盘18里。另外,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8上的残留调色剂通过轮带清洁装置13被除去,除去后的调色剂被搬送到废调色剂收容器14里进行回收。
以上说明虽然是在记录用纸里形成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但也可以是使用四个处理组件1Y、1C、1M、1Bk中的任何一个来形成单色图像,或使用两个或三个的处理组件来形成二色或三色的图像。
接着,参照图2至图4来对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上述定影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及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4所示是上述定影装置的立体图。还有,在图2-图4中,同一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或部分。
如图2和图3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相互接触后形成定影夹持N的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在定影辊21的内部里配设了对定影辊21加热的加热源24。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可以在图中的箭头方向里进行转动。
定影辊21是在导热性基体的周围里形成弹性层,再由包覆层覆盖的圆筒状部件。作为导热性基体主要采用具有所需的机械强度,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的碳钢材料或铝材。另外,弹性层可以由硅酮橡胶或氟素橡胶等合成橡胶来形成。更进一步地,弹性层的外侧(外周面)的包覆层是与调色剂之间具有良好的脱模性,用于提高弹性层的耐久性而具有高导热性,良好的耐热性的材料来形成的。例如,作为包覆层可以采用由氟素树脂(PFA)管包覆的,涂敷有氟素树脂(PFA或PTFE)涂料的,或形成有硅酮橡胶层或氟素橡胶层等的材料。
加压辊22是由芯棒、形成在该芯棒的外侧(外周)里的弹性层以及包覆该弹性层的包覆层等形成的圆筒状部件。作为芯棒可以使用STKM等,作为弹性层可以采用硅酮橡胶或氟素橡胶,或它们的发泡体。包覆层由具有良好的脱模性的PFA、PTFE等的耐热性氟素树脂的软管形成。
另外,在定影辊21周围配设了作为未图示的温度检测手段的热敏电阻或用于防止异常温度的恒温器等,通过热敏电阻的检测信号来将定影辊21的表面温度控制维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从定影夹持N更靠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图2或图3的上侧)里,与定影辊12相向而对地配设了分离部件23。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件23在定影辊21的轴方向里配设有三个(参照图4)。但是,分离部件23的个数只要是多个就可以,不一定局限于三个。各分离部件23以支点25为中心被支持为可以相互独立地转动。通过分离部件23以支点25为中心在图2或图3的顺时针方向或反时针方向里转动,分离部件23的先端23a就可以(相互独立地)接近或离开定影辊21。图2所示是分离部件23相对于定影辊21为离开的状态,图3所示是分离部件23相对于定影辊21为抵接的状态。
另外,在图3中,从定影夹持N的出口(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下游端部)开始到分离部件23的先端23a与定影辊21抵接的抵接位置为止的距离D,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5mm-6mm。另外,通过确认从定影夹持N的出口排出的记录用纸P的举动,并在记录用纸P离开定影辊21的表面最大的位置处来设定上述距离D,以使得分离部件23的先端23a进行抵接,就能够减小分离部件23在分离记录用纸P时所产生的负荷,从而可以降低对记录用纸P的损害。
作为分离部件23的材质主要是采用PFA或PEK、PEEK等具有良好的脱模性或滑动摩擦性的材料。另外,也可以用PFA或铁氟龙(登记商标)等脱模性或滑动摩擦性良好的材料来涂敷分离部件23的表面。
在各分离部件23的先端23a的反对侧的底端23b侧里配设了抵接方向施力手段2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抵接方向施力手段26虽然采用的是拉伸螺旋弹簧,但根据设置地点或制造成本等各种条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施力手段来作为抵接方向施力手段26。通过该抵接方向施力手段26,各分离部件23在与定影辊21抵接的方向里被施力。
另外,在各分离部件23的底端23b侧里配设了可以解除分离部件23对定影辊21的抵接的抵接解除部件27。抵接解除部件27以支点28为中心被支持为可以转动。通过抵接解除部件27以支点28为中心在图2或图3的顺时针方向或反时针方向里转动,抵接解除部件27的分离部件23一侧的先端27a相对于分离部件23的底端23b就可以接近或离开了。另外,抵接解除部件27在平行于定影辊21的轴方向里延伸,相对于多个分离部件23的全部是可以抵接的构成。
作为抵接解除部件27的材质可以采用轻质且具有所需机械强度的PPS或PEK等耐热或耐磨损性良好的树脂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防止抵接解除部件27在轴方向(长边方向)里弯曲的角度出发,特别地是以SUS材料来独立地形成作为支点28的转动轴部分,但是,优选的是以对应于装置的大小或对分离部件23的施力来进行材料的选择。
在抵接解除部件27的先端27a的反对侧的底端27b一侧里,配设了对抵接解除部件27进行施力的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29来使得分离部件23离开定影辊2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29的拉伸螺旋弹簧被设置在抵接解除部件27的底端27b里,通过该拉伸螺旋弹簧来牵拉抵接解除部件27的底端27b,抵接解除部件27的先端27a就在与分离部件23的底端23b抵接的方向里被施力了。还有,对应于设置地点或制造成本等各种条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施力手段来作为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29。
另外,作为驱动抵接解除部件27的驱动手段配设有电磁螺线管30。电磁螺线管30包括内藏有线圈的电磁螺线管本体31,和被安装为可以在上述线圈内进退的插棒32。可以进退的插棒32被连接到抵接解除部件27中设有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29的底端27b里。然后,电磁螺线管本体31内的线圈被励磁后,通过插棒32被吸引到电磁螺线管本体31内的后退,抵接解除部件27就被驱动(转动)了。
在各分离部件23的图的上侧里设置了将各分离部件23定位在规定的离开位置里的位置确定手段33。这时,是将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装置20的出口导向的一部分里来进行位置确定的。如此,通过设置位置确定手段33,即使存在部品尺寸的偏差或部品组装的偏差,各分离部件23相对于定影辊21的表面可以保持有适当的离开量。
在定影夹持N更靠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图2或图3的下侧)里,配设了检测记录用纸P的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具有被支持为能够以支点35为中心摇动(或转动)的检测部36。通常,检测部36被配设在与记录用纸P的搬送路径R交叉的位置里(参照图2),当搬送来的记录用纸P接触到检测部36时,检测部36就会摇动(参照图3),并对记录用纸P进行检测。另外,记录用纸P通过以后,检测部36通过自重或未图示的受扭螺旋弹簧等施力手段返回原来的位置,与未图示的位置确定部抵接后就被保持在图2所示的规定的位置里了。
为了不因为记录用纸P与检测部36的接触而在记录用纸P的搬送姿势里发生倾斜(偏斜),以将检测部36配设在搬送路径R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为好。通过这样来配设检测部36,就能够以正确的姿势来搬送记录用纸P,防止图像的歪斜或纸折皱的发生,从而确保搬送的可靠性。
另外,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也可以不采用上述的通过接触记录媒介来检测的接触式检测手段,而是采用不接触记录媒介地检测的非接触式检测手段。作为非接触式检测手段可以采用反射型或透过型的光传感器。在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手段时,就可以不担心会在记录用纸P的搬送姿势里发生倾斜(偏斜)。
另外,在定影夹持N更靠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上游侧里设置对记录用纸的堵纸发生进行检测的堵纸检测手段时,也可以将其作为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来兼用。这时,因为不需要再设置专用的检测记录用纸的检测手段,就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
上述电磁螺线管30是根据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的检测信号来驱动的。详细来说是,电磁螺线管30和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是介由控制部37及驱动电路38被电连接的。所述控制部37是内部具有I/O接口的CPU。当搬送来的记录用纸P被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检测到时,控制部37就根据该检测信号介由驱动电路38来驱动电磁螺线管30。
以下,对于上述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通过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没有检测到记录用纸P。因此,在电磁螺线管30里就不产生驱动力,抵接解除部件27也不会受到来自电磁螺线管30的力。这时,抵接解除部件27受到的是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29的施力。详细来说是,通过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29将抵接解除部件27的底端27b向图的上方牵拉,就在抵接解除部件27里作用了沿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3)了。通过该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3),抵接解除部件27的先端27a就将各分离部件23的底端23b向图的下方按压。
通过抵接解除部件27将各分离部件23的底端23b向图的下方按压,就在各分离部件23里作用了沿图中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2)。另一方面,通过抵接方向施力手段26将各分离部件23的底端23b向图的上方牵拉,就在各分离部件23里作用了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1)。如此,虽然在各分离部件23里作用了互为反向的力(转动扭矩M1和转动扭矩M2),但因为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2)要大于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1),各分离部件23的先端23a就处于离开定影辊21的状态。
即,当记录用纸P没有供给到定影夹持N里时,由于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29介由抵接解除部件27而赋予到分离部件23里的抵接解除方向的力(转动扭矩M2)要大于抵接方向施力手段26赋予到分离部件23里的抵接方向的力(转动扭矩M1),各分离部件23对定影辊21的抵接就得到解除。通过这样来使分离部件23离开,就能够抑制因为分离部件23的抵接而导致的定影辊21的磨耗,从而可以长期维持良好的图像形成。另外,各分离部件23与位置确定手段33抵接后,被保持在各自规定的分离位置里。
然后,如图3所示地,当记录用纸P接触到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的检测部36而被检测到时,控制部37就根据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的信号介由驱动电路38来驱动电磁螺线管30。详细来说是,通过在电磁螺线管30里施加规定的电流,插棒32被吸引后就后退到电磁螺线管本体31内。由此,抵接解除部件27的底端27b被拉向图的下方,在抵接解除部件27里就作用了沿图中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4)。另一方面,抵接解除部件27虽然通过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29而作用有上述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3),但因为上述电磁螺线管30的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4)要大于该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3),所以抵接解除部件27就在图中反时针方向里转动了。其结果是,抵接解除部件27的先端27a离开各分离部件23的底端23b,通过抵接解除部件27对各分离部件23的按压得到解除。
当抵接解除部件27对各分离部件23的按压被解除时,在各分离部件23里因为仅作用有抵接方向施力手段26的上述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1),各分离部件23就在图中顺时针转动方向里转动,各个先端23a抵接到定影辊21里。然后,通过定影夹持N的记录用纸P就通过分离部件23从定影辊21上分离。
之后,当记录用纸P的后端通过定影夹持N时,施加在电磁螺线管30里的电流被切断。由此,插棒32的吸引被解除,抵接解除部件27通过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29的力(转动扭矩M3)来按压各分离部件23。然后,通过该按压力,就在各分离部件23里再次作用了沿图中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2)。如上所述,由于作用在分离部件23里的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2)要大于因抵接方向施力手段26而作用在各分离部件23里的上述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转动扭矩M1),各分离部件23在图中的反时针方向里转动,各个先端23a就从定影辊21离开。以后,每当记录用纸P被供给到定影夹持里,就重复执行上述分离部件23的接触分离动作。
图5所示是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和电磁螺线管30的各自的动作时机流程例。
如图5所示,从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检测到(ON)记录用纸P开始,到电磁螺线管30驱动时(ON)为止,是具有规定的时间差ΔT1的。这时因为从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检测到记录用纸P开始,到该记录用纸P接触到分离部件23为止是有时间余量的,比起检测到记录用纸P之后立刻驱动电磁螺线管30来使得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辊21里来,从减轻定影辊21的磨耗来看,更好的是在记录用纸P就要接触到分离部件23之前来使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辊21里。
另外,如图5所示地,从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检测不到(OFF)记录用纸P开始,到停止电磁螺线管30驱动时(OFF)为止,是具有规定的时间差ΔT2的。这是因为从检测不到记录用纸P后立刻停止电磁螺线管30的驱动时,不管记录用纸P的后端还没有通过分离部件23就使得分离部件23离开定影辊21的做法,有可能会导致不能够良好地维持记录用纸P的分离性或搬送性。
另外,上述规定的时间差ΔT1、ΔT2也可以根据记录用纸P的搬送速度等来变更到适当的时间里。这时,就能够以适当的时机来使分离部件23进行接触分离动作,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分离性。
图6所示是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控制部37、分离部件23等各自的动作时机流程例。
由于上述电磁螺线管30的插棒32从驱动开始到结束为止有规定的动作时间,如图6所示地,从控制部37发出信号的时机(变为ON的时机)开始,到驱动电磁螺线管30来使得分离部件23抵接或离开定影辊21为止需要时间Y1、Y2。因此,特别是当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被配设在定影夹持N靠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上游侧附近的时候,因为从检测到记录用纸P到该记录用纸P到达分离部件23的抵接位置为止的时间较短,所以就有必要设定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的位置,使得在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辊21里之前,记录用纸不到达该抵接位置里。
例如,作为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的用纸传感器每10ms就检测确认一次信号,并在连续5次检测到“有记录用纸”的信号时,就驱动电磁螺线管30,从用于驱动电磁螺线管30的通电执行开始,到插棒32被吸引到电磁螺线管本体31内后退为止的动作时间为100ms时,从用纸传感器检测到记录用纸开始电磁螺线管30的驱动结束后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辊21里为止的时间就是10ms×5次+100ms=150ms。这里,用纸传感器对信号确认5次是因为要排除噪音干扰引起的误动作。另外,记录用纸的搬送速度(线速度)为120mm/s时,从记录用纸由用纸传感器检测到开始至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辊里为止被搬送的距离就是120mm/s×150ms=18mm。因此,这时就需要将用纸传感器配设在从分离部件23的抵接位置开始到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上游侧里离开18mm以上的位置里。
例如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里,从分离部件23开始到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上游侧里离开30mm的位置里设置了将记录用纸引导到定影夹持N里的进口导向40,通过在该进口导向40里安装用纸传感器(检测部36),就能够在确保电磁螺线管30的动作时间的同时,满足分离部件23和用纸传感器之间的必要距离,并在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辊21里以后,记录用纸的前端才到达分离部件23的抵接位置里,从而可以切实地对记录用纸进行分离。
另外,在上述图6所示的时机流程图中,是在记录用纸到达分离部件23的位置跟前来使得分离部件23与定影辊21抵接,在记录用纸刚通过分离部件23的位置之后来使得分离部件23离开定影辊21的。即,这时是将记录用纸的搬送方向长度的全体都与分离部件23接触后来分离的。然而,根据不同的记录用纸的种类,为了分离,有时并不一定需要将搬送方向长度的全体都与分离部件23接触。
例如,单位面积重量在66g/m2以上的普通纸或厚纸等较硬的记录用纸的情况下,只要该记录用纸的前端与分离部件23接触后分离,之后因为记录用纸的硬度导致其搬送稳定,并可以沿着导向部件被排出。在图6中,因为是使记录用纸的搬送方向长度的全体与分离部件23接触的,分离部件23与定影辊的抵接时间X被设定得较长,而在使用较硬的记录用纸时,因为只要使得记录用纸的前端与分离部件23接触即可,所以就如图8所示地,可以将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设定得较短。
另一方面,在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不满66g/m2的薄纸或纤维方向为横向的纸等硬度较弱的记录用纸时,即便使得分离部件23仅与该记录用纸的前端接触后来分离,因为硬度较弱,记录用纸有可能卷付在定影辊21里后,躲在分离部件23的下方而不能被排出。因此,在使用硬度较弱的记录用纸的时候,如图6所示地,将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设定得较长,并通过将记录用纸的搬送方向长度的全体与分离部件23接触,就能够切实地进行分离,防止记录用纸卷付到定影辊21里,及因此而产生的堵纸。
如此,对应于记录用纸的单位面积重量,通过可以变更分离部件23与定影辊21接触的抵接时间X的构成,就能够将该抵接时间X设定到分离记录用纸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短时间里。由此,就能够减少因分离部件23的接触而导致的定影辊21的磨耗量,从而可以延长定影装置的寿命。
另外,也可以对应于记录用纸的搬送方向长度,采用可以变更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的构成。例如,A4尺寸和A6尺寸的记录用纸的搬送方向长度分别被设定为297mm和148mm。假设相对于各种尺寸的记录用纸是使得分离部件23在从记录用纸的前端开始至搬送方向里的100mm为止的范围内与其接触的,那么,在A4尺寸时,相对于搬送方向长度的297mm,分离部件23的接触长度100mm的比例就在三分之一左右。而在A6尺寸时,相对于搬送方向长度的148mm,分离部件23的接触长度100mm的比例就在三分之二左右,该比例要大于A4尺寸。然而,因为分离记录用纸时所需的分离部件23相对于记录用纸的搬送方向长度的全体的接触长度的比例只要相同即可,所以,A6尺寸时的分离部件23的接触长度只要是记录用纸的搬送方向长度的全体的三分之一左右的50mm就足够了。
如此,对于相同材质的记录用纸,即使搬送方向长度不同,因为对应于各记录用纸的搬送方向长度,通过变更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来使得分离部件23相对于搬送方向长度的接触长度的比例相同,记录用纸短的时候分离部件23相对于定影辊21的接触时间X也变短,就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接触。由此,就能够减少因分离部件23的接触导致的定影辊21的磨耗量,从而可以延长定影装置的寿命。
另外,还可以根据相对于记录用纸的面积的图像形成领域的比例(以后称为“图像形成率”),或形成在记录用纸里的图像的种类,来采用可以变更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的构成。一般来说,图像的种类为文字图像等时,因为以单色相对于记录用纸面积的图像形成率较低,记录用纸的密接力相对于定影辊21较小而容易分离,只要将分离部件23仅与记录用纸的前端接触就能够分离记录用纸。这时,就能够将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设定得较短,从而可以减少定影辊21的磨耗量。
与此相对,图像的种类为照片图像等时,多种颜色重叠后的调色剂附着量较大,或图像形成率较高时,记录用纸的密接力相对于定影辊21较大而不容易分离,从而会导致容易堵纸。这时,通过将分离部件接触到形成有图像的部分里,就可以对记录用纸进行分离。
如上所述,通过对应于图像的种类、图像形成率、记录用纸的单位面积重量或搬送方向长度来采用可以变更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的构成,就能够消除分离部件23相对于定影辊21的不必要的抵接,在实现定影装置的长寿命化的同时,可以确保分离性。
图9所示是以对位传感器(registration sensor)41来作为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时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示意图。
对位传感器41被配设在定影装置20更靠记录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里,是对搬送到上述对位辊19里的记录用纸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图9所示的对位传感器41与图2所示的检测部件36同样地,被支持为可以以支点42为中心摇动(或转动),被搬送来的记录用纸通过接触到对位传感器41里来检测记录用纸。然后,当对位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用纸时,根据该检测信号,这里,没有图示的对位辊19的ON和OFF被切换。如此,由于对位传感器41在对位辊19的动作里被使用,就可以容易地使动作的时机同步。另外,通过对位传感器41还进行记录用纸的堵纸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是将该对位传感器41作为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来使用的,当记录用纸通过对位传感器41被检测到时,控制部37就根据该检测信号介由驱动电路38来驱动电磁螺线管30。还有,在图9中,根据控制部37来信号来对分离部件23进行接触分离的构成及动作与上述图2及图3所说明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图10是图9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对位传感器41、控制部37、分离部件23等各自的动作时机流程例。
当对位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用纸,检测信号被送到控制部37里时,控制部37仅从对位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用纸开始等待了规定时间ΔT1后,发出第一次信号并驱动电磁螺线管30。然后,经过电磁螺线管30的动作时间Y1后,分离部件23与定影辊21抵接并分离记录用纸。这里,设定了待机时间差ΔT1是因为与上述图5中的说明同样地,从对位传感器41检测到记录用纸开始,到该记录用纸接触到分离部件23为止是有时间余量的,比起检测到记录用纸之后立刻驱动电磁螺线管30来使得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辊21里来,从减轻定影辊21的磨耗来看,更好的是在记录用纸就要接触到分离部件23之前来使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辊21里。
如此,采用对位传感器41来作为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时,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是的记录用纸从定影辊21分离。另外,这时候,因为不需要设置用于检测记录用纸的专用的检测手段,所以就能够削减部品数量,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与上述同样地,对应于图像的种类或图像形成率、记录用纸的单位面积重量或搬送方向长度构成为可以变更的。
图11所示是定影装置20里设置了用于检测从定影夹持N排出的记录用纸的排出检测手段43时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示意图。
排出检测手段43在定影夹持N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下游侧里被支持为可以以支点44为中心摇动(或转动),搬送来的记录用纸通过与排出检测手段43的接触来检测记录用纸。另外,排出检测手段43被电连接到控制部37里,当记录用纸通过排出检测手段43被检测到时,控制部37就根据该检测信号,介由驱动电路38来停止电磁螺线管30的驱动。除此以外的构成都与上述图2及图3中的说明相同。
图12是图1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排出检测手段43、控制部37、分离部件23等各自的动作时机流程例。
当记录媒介检测手段34检测到记录用纸,检测信号被送到控制部37里时,控制部37就发出第一次信号并驱动电磁螺线管30。然后,经过电磁螺线管30的动作时间Y1后,分离部件23与定影辊21抵接并分离记录用纸。之后,排出检测手段43检测到记录用纸后,检测信号被送到控制部37里时,由此,控制部37发出第二次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停止电磁螺线管30的驱动。然后,经过动作时间Y2后,分离部件23从定影辊21离开。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排出检测手段43检测到记录用纸时的检测信号,就可以使得分离部件23离开定影辊21。另外,在定影装置20里,当作为记录用纸的堵纸检测用的现有的排纸传感器(堵纸检测手段)被设置在定影夹持N的下游侧里时,通过将该排纸传感器作为排出检测手段43来使用,就能够通过一个传感器来进行分离部件的离开和记录媒介的堵纸等两种检测,就能够削减部品数量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还有,在图12中,也与上述同样地,对应于图像的种类或图像形成率、记录用纸的单位面积重量或搬送方向长度,将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构成为可以变更。
另外,由于将排出检测手段43配设得越靠近定影夹持N的出口附近,记录用纸接触到排出检测手段43里的时机就越早,就可以缩短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从而可以实现定影装置的长寿命化。例如,在以记录用纸的搬送方向的弯曲量为30mm,以分离部件23在抵接时间X内抵接到定影辊21里的圆周方向的距离为L,以分离部件23与定影辊21的抵接位置至排出检测手段43为止的距离为Z(参照图11)时,排出检测手段43的配设位置被设定在具有L+30mm>Z的关系的位置里。由此,比起考虑到分离部件23与定影辊21的抵接时间X和记录用纸的弯曲量的距离来,能够设定排出检测手段43的位置以缩短从分离部件23的抵接位置至排出检测手段43的距离Z,在能够减少记录用纸的弯曲或不均产生的影响的同时,来缩短分离部件23的抵接时间X。
另外,在分离部件23与记录用纸的搬送方向全长都接触的情况下,在排出检测手段43不再检测到记录用纸的时刻里停止电磁螺线管30的驱动时,就只有相当于从分离部件23的抵接位置开始至排出检测手段43为止的距离Z的部分成为分离部件23与定影辊21之间的多余的抵接。于是,通过将从分离部件23在抵接时间X期间内抵接到定影辊21里的圆周方向的距离L,仅减去从分离部件23的抵接位置开始至排出检测手段43为止的距离Z的距离长度来使得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辊21里,就能够消除多余的抵接时间,并在实现定影装置的长寿命化的同时,能够确保稳定的分离性。
然而,在定影装置更靠下游侧的用纸搬送路径中,如果存在有弯曲了的路径时,根据记录用纸的单位面积重量、尺寸或环境条件,记录用纸的前端有可能钩挂到弯曲的路径里,从而导致搬送速度的下降。这种搬送速度的下降发生在记录用纸通过定影夹持时,就容易发生记录用纸在中途卷付到定影辊里的问题。例如,在上述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根据排出检测手段43的用纸检测信号来使得分离部件23离开定影辊21的,但这时如果从定影夹持排出的记录用纸的前端钩挂到弯曲的路径里而发生速度下降时,因为分离部件23已经离开,当记录用纸上的未定影图像尤其是全彩色的全打印图像等调色剂附着量多的图像时,因为搬送速度的下降就有可能导致记录用纸卷付到定影辊21里。
于是,当记录用纸在通过打印机时发生搬送速度下降时,不是根据排出检测手段43的用纸检测信号立刻使得分离部件23离开定影辊21,而是如图13的时机流程图所示地,将使得分离部件23离开定影辊21的时机t2在记录用纸的后端与分离部件23接触的时机t1之后进行。由此,记录用纸的后端与分离部件23接触为止的期间内,能够使得分离部件23抵接在定影辊21里,如此就能够防止记录用纸在途中卷付到定影辊21里。之后,如图13所示地,在记录用纸的后端与分离部件23接触的时机t1里,通过控制部37发送信号并使得分离部件23离开,就能够消除分离部件23对定影辊21的多余的抵接,从而实现定影装置的长寿命化。
还有,对于上述通过定影夹持时的搬送速度下降所导致的卷付问题,虽然以图11的实施方式为例子做了说明,但该问题不局限于图11所示的根据排出检测手段43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分离部件23的离开时机的构成,因为其他构成中有可能发生同样的问题,所以,图13中说明的上述控制方法也适用于图11所示构成以外的定影装置里。
如上所述,因为本发明的定影装置采用了使得各分离部件23相对于定影辊21是相互独立地接近离开的构成,即使存在着分离部件23的尺寸误差或定影辊21的弯曲振动,也可以使得所有的分离部件23切实地抵接到定影辊21的表面里。由此,就能够稳定地获得良好的分离性,提高可靠性。
另外,通过设置抵接解除部件27,就能够通过一个驱动手段(电磁螺线管30)来对多个的分离部件23进行一样的接触分离操作。由此,因为在驱动多个分离部件时不需要设置多个的驱动手段,在提高各分离部件的接触分离动作的可靠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地,当分离部件23抵接在定影辊21里时,抵接解除部件27与各分离部件23是处于非接触状态的。由此,各分离部件23就不会受到来自于抵接解除部件27的力。因此,由于能够仅通过抵接方向施力手段26的施力来使得分离部件23与定影辊21抵接,就能够使得分离部件23的先端(抵接部)以适当的抵接压力来跟着定影辊21的表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手段采用的是通用的电磁螺线管30,所以就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同时来确保动作可靠性。根据本发明的构成,当电磁螺线管30没有驱动时(参照图2),根据抵接方向施力手段26赋予的力和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手段29赋予的力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使得分离部件23离开定影辊21。因此,因为只要在使得分离部件23抵接到定影辊21里时来驱动电磁螺线管30就可以,所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简化驱动手段的构成。另外,一般地,分离部件23抵接在定影辊21里的时间要短于离开的时间,通过采用仅在使得分离部件23抵接时来驱动电磁螺线管30的构成,就能够降低电磁螺线管30的通电率,抑制自我发热所导致的插棒32的驱动力降低。
另外,通过对应于记录用纸的单位面积重量、搬送方向长度、图像的种类或图像形成率中的至少一个要素,来变更分离部件23与定影辊21的抵接时间X,就能够消除分离部件23对定影辊21的多余的抵接,在实现定影装置的长寿命化的同时,还能够确保稳定的分离性。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了前述各实施方式所示之外,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搭载在黑白图像形成装置、其他的复合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里。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0年7月26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0-167286,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19)

1.一种设置有定影部件和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后形成定影夹持的相对部件,在所述定影夹持里通过记录媒介后对该记录媒介上的显影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抵接方向施力机构,其在设置多个使得通过所述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分离部件的同时,使得各分离部件相对于所述定影部件可以相互独立地接近或离开,并施力使得所述多个的分离部件分别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
抵接解除部件,其由一个驱动机构驱动,来解除所述多个的分离部件对所述定影部件的抵接;
记录媒介检测机构,其在所述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上游侧里对所述记录媒介进行检测;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其中在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记录媒介时,使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当记录媒介的后端通过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时,使所述分离部件从所述定影部件离开,
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按压所述分离部件地来对所述抵接解除部件施力以使得所述分离部件离开所述定影部件的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机构,
所述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机构介由所述抵接解除部件而赋予到所述分离部件里的抵接解除方向上的力被设定为要大于所述抵接方向施力机构赋予到所述分离部件里的抵接方向上的力,并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赋予到所述抵接解除部件里的力被设定为反方向且大于所述抵接解除方向施力机构赋予到所述抵接解除部件里的力,
其中当对所述分离部件的按压通过所述抵接解除部件来解除,并且在所述多个的分离部件分别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状态下,使得所述抵接解除部件与所述各分离部件为非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是具有被安装为可以在线圈内进退的插棒的电磁螺线管,通电时,通过所述插棒在所述线圈内部的后退,该驱动机构来对所述抵接解除部件进行力的赋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得所述多个的分离部件离开所述定影部件时,设置了将所述各分离部件确定在规定的分离位置里的位置确定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是通过接触到搬送来的记录媒介里来检测记录媒介的接触式检测机构,该记录媒介检测机构与记录媒介接触的检测部被配设在记录媒介搬送路径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是不与搬送来的记录媒介接触地来检测记录媒介的非接触式检测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所述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上游侧里对所述记录媒介的堵纸进行检测的堵纸检测机构,
所述堵纸检测机构兼做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是对搬送到对位辊里的记录媒介进行检测的对位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检测到记录媒介开始至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开始的时间是可以变更的。
9.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确保从所述驱动机构的启动开始至启动结束的动作时间的同时,设定所述记录媒介检测机构的配设位置,以使得记录媒介在到达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的抵接位置之前,所述分离部件抵接到所述定影部件里。
10.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所述记录媒介的单位面积重量,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是可以变更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所述记录媒介的搬送方向的长度,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是可以变更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相对于所述记录媒介的面积的图像形成领域的比例,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是可以变更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形成在所述记录媒介里的图像的种类,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是可以变更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所述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里对从定影夹持排出的所述记录媒介进行检测的排出检测机构,并根据该排出检测机构的检测信号来使得所述分离部件离开所述定影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所述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里对所述记录媒介的堵纸发生进行检测的堵纸检测机构,
所述堵纸检测机构兼做所述排出检测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中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抵接的抵接时间和所述记录媒介的弯曲量来设定所述排出检测机构的配设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记录媒介通过所述定影夹持时,该记录媒介的搬送速度下降的情况下,记录媒介的搬送方向的后端接触到所述分离部件为止,将所述分离部件抵接在所述定影部件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分离部件离开所述定影部件的时机是在记录媒介的搬送方向的后端接触到所述分离部件之后进行的。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110208060.9A 2010-07-26 2011-07-19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346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7286A JP5660289B2 (ja) 2009-07-29 2010-07-26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67286 2010-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6416A CN102346416A (zh) 2012-02-08
CN102346416B true CN102346416B (zh) 2015-09-16

Family

ID=4468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8060.9A Active CN102346416B (zh) 2010-07-26 2011-07-19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2413199B1 (zh)
CN (1) CN102346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3146B2 (ja) * 2018-06-29 2022-05-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960162A (zh) * 2020-08-26 2020-11-20 广东全富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分离爪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4474A (ja) * 1981-09-11 1983-03-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における転写紙剥離装置
JPS59184383A (ja) * 1983-04-05 1984-10-19 Fuji Xerox Co Ltd 乾式電子写真複写機の加熱ロ−ル型定着装置
JPS61230179A (ja) * 1985-04-03 1986-10-14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シ−ト分離爪駆動装置
JPS6440871A (en) * 1987-08-06 1989-02-13 Minolta Camera Kk Fixing device
JP2001242738A (ja) * 2000-02-29 2001-09-07 Sharp Corp 定着装置
JP2002082562A (ja) * 2000-09-08 2002-03-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8172B2 (ja) * 2008-05-27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3199B1 (en) 2020-02-26
EP2413199A1 (en) 2012-02-01
CN102346416A (zh) 201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84624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7962080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577618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733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device
JP20160385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378596C (zh) 具有从外部加热定影辊表面的加热器的像加热装置
JP20101283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39270B2 (ja) 定着装置
CN102346416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50054A (ja) 搬送ガイド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3017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39157B2 (ja) 画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8498A (ja) 像加熱装置
JP45178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81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445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8568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44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78780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0887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53418B2 (en) Fixing apparatus for fixing a toner image on a recording medium while conveying and heating the recording medium
JP2006317492A (ja) 定着分離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2850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560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558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