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6212A - 用于判定传输系统中的电功率信号电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判定传输系统中的电功率信号电平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6212A
CN102346212A CN2011101419023A CN201110141902A CN102346212A CN 102346212 A CN102346212 A CN 102346212A CN 2011101419023 A CN2011101419023 A CN 2011101419023A CN 201110141902 A CN201110141902 A CN 201110141902A CN 102346212 A CN102346212 A CN 102346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power level
cable connector
relev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19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P·蒙特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PC Broadband Inc
Original Assignee
PPC Broadban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PC Broadband Inc filed Critical PPC Broadband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46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62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ens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电平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包括连接同轴电缆区段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馈线系统。每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位于连接器主体内的耦合电路、电连接至所述耦合电路且被该连接器主体包括的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以及被该连接器主体包括的输出元件。至少一个耦合电路感测流经至少一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电信号。至少一个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检测流经至少一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电信号的多个相关功率电平。

Description

用于判定传输系统中的电功率信号电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同轴电缆连接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以及一种相关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判定流经连接至射频端口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信号状况。
背景技术
电缆通信已成为电磁信息交换的日益流行的方式,且同轴电缆是用于电磁通信传输的常见管道。许多通信装置被设计为可与同轴电缆连接。由此,存在数种常用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设置为使得同轴电缆的彼此连接或同轴电缆与不同通信装置的连接更容易。
对于同轴电缆连接器而言,促进准确、耐用且可靠的连接很重要,这使得电缆通信可以正确地交换。由此,判定电缆连接器是否合适地连接常常很重要。然而,判定合适连接状态的典型装置和方法很麻烦且通常涉及昂贵的程序,包括远离连接器的检测装置或现场的、物理的、介入性的检查。由此,需要这样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构造为通过下述方式维持适当的连接性能,即,通过连接器自身感测涉及连接器连接的不同物理参数的状态,以及通过用连接器的输出部件传输感测到的物理参数。本发明致力于消除上述缺陷,且提供许多其他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呈现出改进的可靠性的与同轴电缆连接器配合使用的设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至射频端口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其位于连接器主体内,所述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构造为当连接至射频端口时感测连接器的状态;和与感测电路电连通的状态输出元件,该状态输出原件位于连接器主体内且构造为维持该物理参数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射频端口同轴电缆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主体;位于该连接器主体内的用于监测物理参数状态的装置;以及用于报告连接器至射频端口的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的装置,所述报告装置构造为提供该物理参数状态至连接器主体外部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射频端口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系统,该系统包括:同轴电缆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内部物理参数感测电路,其构造为感测连接器与射频端口间的连接的物理参数,该连接器还具有状态输出元件;通信装置,其具有射频端口,该智能连接器耦接至射频端口以与其形成连接;以及物理参数状态读出装置,其位于该连接器外部,该读出装置构造为通过状态输出元件从感测电路接收关于连接器与通信装置的射频端口间的连接的信息。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状态判定方法,其包括:提供具有连接器主体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在连接器主体内设置感测电路,该感测电路具有构造为当连接时感测连接器的物理参数的传感器;在连接器主体内设置状态输出元件,该状态输出元件与感测电路连通以接收物理参数状态信息;连接该连接器至射频端口以形成连接;以及通过状态输出元件报告该物理参数状态信息,以便于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传送至连接器主体外部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连接至射频端口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端口连接端和电缆连接端;位于端口连接端的匹配力传感器;位于连接器空腔内的湿度传感器,该空腔自电缆连接端延伸;以及防侵蚀套,其容纳处理器和发射机,该套可通过连接器的主体部分操作;其中匹配力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感测电路连接至处理器和输出发射机。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射频端口同轴电缆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主体;控制逻辑单元和输出发射机,该控制逻辑单元和输出发射机容纳于套内,而套径向地位于连接器主体的一部分内;以及感测电路,其电连接匹配力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至控制逻辑单元和输出发射机。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连接至射频端口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耦合电路,所述耦合电路位于连接器主体内,所述耦合电路构造为当连接至射频端口时感测流经连接器的电信号;以及电连接至所述耦合电路的电参数感测电路,其中所述电参数感测电路构造为感测流经射频端口的所述电信号的参数,且其中所述电参数感测电路位于连接器主体内。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射频端口同轴电缆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主体;当连接至射频端口时用于感测流经连接器的电信号的装置,其中用于感测所述电信号的所述装置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内;以及用于感测流经射频端口的所述电信号的参数的装置,其中用于感测所述电信号的所述参数的所述装置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内。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射频端口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系统,该系统包括:包括连接器主体的连接器,连接器主体内的耦合电路,以及电连接至所述耦合电路的电参数感测电路,其中所述耦合电路构造为当连接至射频端口时感测流经连接器的电信号,且其中所述电参数感测电路构造为感测流经射频端口的所述电信号的参数;包括该射频端口的通信装置,连接器耦接至射频端口以形成连接;以及位于连接器外部的参数读出装置,其中所述参数读出装置构造为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与所述参数相关的读数。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方法,其包括:提供包括连接器主体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位于连接器主体内的耦合电路,电连接至该耦合电路的电参数感测电路,以及位于连接器主体内的输出元件,其中所述电参数感测电路位于连接器主体内,其中所述耦合电路构造为当连接至射频端口时感测流经连接器的电信号,其中所处电参数感测电路构造为感测流经射频端口的所述电信号的参数,且其中该输出元件与所述电参数感测电路连通以接收与所述参数相关的读数;连接该连接器至所述射频端口以形成连接;以及通过该输出元件,报告与所述参数相关的读数,以向所述连接器主体外部的位置传输该读数。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信号电平检测方法,其包括:提供传输系统,该传输系统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发射源以及连接在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和所述信号发射源之间的馈线系统,其中所述馈线系统包括在多个同轴电缆区段之间连接的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位于连接器主体内的耦合电路、电连接至所述耦合电路且包含于连接器主体内的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以及包含于连接器主体内的输出元件,且其中所述输出元件与所述电参数感测电路连通;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耦合电路感测流经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电信号;以及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检测流经所述至少一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所述电信号的多个相关功率电平。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信号电平检测方法,其包括:提供包括计算机处理器的计算系统;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从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包含的多个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接收流经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同轴电流连接器的多个第一功率电平,其中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于传输系统中,该传输系统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发射源以及连接在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和所述信号发射源之间的馈线系统,其中所述馈线系统包括连接在多个同轴电缆区段之间的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位于连接器主体内的耦合电路、包含于连接器主体内的所述多个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中的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以及包含于连接器主体内的输出元件,且其中每个所述耦合电路感测流经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所述电信号;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比较所述多个第一功率电平中的每个功率电平与所述多个第一功率电平中的每个其他功率电平;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并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首次判定所述多个功率电平中是否存在第一不同功率电平;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不同功率电平并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二次判定在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中的至少一个同轴电缆相关联的位置或与所述馈线系统相关联的位置可能存在故障。
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特点将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更加详细的描述而清楚地显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将参考以下附图被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构件,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感测电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分解剖视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感测电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实施例的闭合剖视部分立体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集成感测电路的装配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4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测电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信号感测电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读出装置电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示出具有力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实施例的侧视立体剖视图;
图8示出具有力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立体剖视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匹配至射频端口的连接器实施例的部分侧视截面图,该连接器具有机械连接紧密性传感器;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匹配至射频端口的连接器实施例的部分侧视截面图,该连接器具有电接近度紧密性传感器;
图11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匹配至射频端口的连接器实施例的部分侧视截面图,该连接器具有连接紧密性光学传感器;
图11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出于图11A中的连接紧密性光学传感器的放大视图;
图12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匹配至射频端口的连接器实施例的部分侧视截面图,该连接器具有应变计连接紧密性传感器;
图12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出于图12A中的应变计连接紧密性传感器连接至另一电路时的放大视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14示出流程图,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图13的系统用来检测与电信号相关的信号功率电平的算法;
图15示出流程图,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图13的系统用来接收和分析与电信号相关的检测到的信号功率电平的算法;以及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检测和分析信号功率电平的计算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将被详细描述和图示,需要明白的是,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各种不同的改变和改型。本发明的范围将绝不局限于构成部件的数量、其材料、其形状、其相对布置等,这些仅是作为实施方式的示例被披露的。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被详加图示,其中贯穿所有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作为详细描述的序言,需要注意的是,如在此说明书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和“该”包括复数含义,除非上下文有明确的相反说明。
经常需要判定关于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或关于流经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信号的状况。在给定时间或经过给定时间段的连接器连接状况可包括关于被连接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物理参数状态。物理参数状态是关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的可判定物理状态,其中该物理参数状态可用于帮助识别连接器连接是否准确执行。在给定时间或经过给定时间段流经连接器的信号状况可包括流经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信号的电参数。电参数可包括电信号(射频)功率电平及其他参数,其中该电信号功率电平可用于发现、查明故障和消除传输线(例如,用在蜂窝电话系统中的传输线)中的干扰问题。另外,该电信号功率电平可被用于发现、查明故障和消除传输线(例如,用在蜂窝电话系统中的传输线)中的无源互调(PIM)中的干扰问题。当无源装置(例如电缆、连接器、绝缘体、开关等)中出现两个或更多个信号时会发生无源互调,并表现出非线性响应。可通过持续监测射频功率电平的强度,并将相关数据(例如包括在一个或多个连接器内的电信号的不同功率电平)与物理状态数据一起报告回中央智能单元来检测无源互调。接下来该智能单元可将射频功率与时间以及在传输系统中的位置对应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可限定给定连接器的正常功率范围。突然增大,特别是对应于主频段的第3、第5、第7等级别谐波的附近频段频率(其可被滤波或用功率接收天线进行调谐)的增大,可能表示无源互调。与来自相同连接器和/或链中的其他连接器的数据相比较,可分离出来自最接近无源互调源的连接器的数据。
本发明的连接器100的实施例可被认为是“智能的”,因为连接器100自己判定关于连接器100至射频端口的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100的实施例可被认为是“智能的”,还因为连接器100自己检测和测量流经同轴连接器的电信号(例如射频功率电平)的参数。
参考附图,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内部感测电路30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00的实施例的剖视立体图。该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主体50。连接器主体50包括容纳同轴电缆连接器100的任何内部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物理结构。因此连接器主体50可适应不同元件的内部定位,例如第一间隔件40、接口套60、第二间隔件70和/或可装配于连接器100内的中心导体触头80。另外,连接器主体50可为传导性的。包括在连接器100内的不同组成元件以及整个连接器100的结构可操作性地改变。然而,同轴电缆连接器100的所有特征的元件设计背后的控制原则是该连接器100应当与属于典型的同轴电缆通信装置的一般同轴电缆接口兼容。由此,关于在不同的图1至图6中示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00的实施例的结构将仅作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连接器100可包括任意可操作的结构性设计,其允许连接器100感测连接器100的连接状况,该连接器100具有与常见同轴电缆通装置的射频端口连接的接口,并且也报告相应的连接性能状态至连接器100以外的位置。另外,连接器100可包括任何可操作的结构性设计,其允许连接器100感测、检测和测量流经连接器100的电信号的参数。
同轴电缆连接器100具有可感测连接状况、存储数据和/或判定物理参数状态的可监测变量的内部电路,物理参数状态例如湿度(湿度检测通过机械、电学或光学装置)、连接紧密度(在匹配元件之间存在的所施加匹配力)、温度、压力、电流强度、电压、信号电平、信号频率、阻抗、回路活性、连接位置(关于沿着特定信号通路连接器100连接至何处)、服务类型、安装日期、前次服务呼叫日期、串码等。连接器100包括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电参数感测电路30。感测电路30可被集成在典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元件上。感测电路30可位于已存连接器结构上。例如,连接器100可包括一元件,例如具有面42的第一间隔件40。感测电路30可位于连接器100的第一间隔件40的面42上。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30构造为当连接器100连接至常见同轴电缆通信装置的接口(例如见图5的接收盒8的接口端口15)时感测连接器100的状况。另外,感测电路30的不同部分电路可固定在连接器的多个组成元件上。
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30和/或其他连接器100的加电元件的电力可通过与中心导体80的电传递来提供。例如,可在第一间隔件40上印制轨迹并定位轨迹,由此轨迹在位置46产生与中心导体触头80的电接触(见图2)。在位置46的与中心导体触头80的接触促进感测电路30从通过中心导体触头80的电缆信号中汲取电力的能力。也可形成、定位轨迹以产生与接地元件的接触。例如,接地通路可延伸通过在第一间隔件40和接口套60间的位置48,或连接器100的任何其他可操作传导性元件。连接器100可通过其他方式供电。例如,连接器100可包括电池、微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或其他相似的光电电池、用于从由外部装置的电磁传输进行功率转换的射频换能器和/或其他相似供电方法。电力可来自直流源、交流源或射频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意识到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30的供电方式应该不明显干扰或干涉可能通过连接器100交换的电磁通信。
继续参照附图,图4A描述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30的实施例的示意图。物理参数装提感测电路30的实施例可改变构造以包括不同的电气元件和相关电路,由此连接器100可通过感测关于连接器100的连接的条件1来测量或判定连接性能,其中感测到的条件1的消息可提供为物理参数状态信息,并被用于协助判定连接是否准确执行。相应地,如图4A所示意性描绘出的电路构造提供以作为感测电路30的实施例的例子,感测电路30可与连接器100运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提供其他的电路30构造以完成对与连接器100连接相应的物理参数的感测。例如,感测电路30的每一模块或部分可单独地由模拟或数字电路来实现。
正如示意性描述的,感测电路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31。例如,感测电路30可包括扭矩传感器31a,其构造为检测连接器100与另一具有射频端口的同轴通信装置的接口的连接紧密性。该扭矩传感器31a可测量、判定、探测或其他方式感测连接状况1a,例如由连接器100与接口(例如见图5的接收盒8的射频端口15)的物理连接导致的匹配力。连接器100可包括多个传感器31。例如,除了扭矩传感器31a,连接器100可包括:温度传感器31b,其构造为感测连接状况1b,例如连接器100的所有或一个部分的温度;湿度传感器31c,其构造为感测连接状况1c,例如存在于连接器100内和/或在连接器100与另一电缆通信装置的接口之间的连接中的任何湿气或水蒸气的存在及其含量;以及压力传感器31d,其构造为感测连接状况1d,例如存在于连接器100的所有或一部分内和/或包括连接器100和另一电缆通信装置的接口的整个连接内的压力。在感测电路30中也可包括其他传感器以协助检测与物理参数的相关的连接状况,物理参数例如电流强度、电压、信号电平、信号频率、阻抗、回路活性、连接位置(关于沿着特定信号通路连接器100连接至何处)、服务类型、安装日期、前次服务呼叫日期、串码等。
可在感测电路30内自传感器31电传送感测到的连接状况1。例如感测到的状态可作为物理参数状态信息传送至控制逻辑单元32。该控制逻辑单元32可包括和/或根据协议运行以管理向控制逻辑单元32电传输感测到的状况1后,根据该感测到的状况1如果需要采取某种行动,采取何种行动。控制逻辑单元32可以是微处理器或任何基于管理逻辑能够处理信号的电气元件或电路。存储单元33可与控制逻辑单元32电连接。存储单元33可存储与感测到的连接状况1相关的物理参数状态信息。接下来,该存储的物理参数状态信息可在以后由控制逻辑单元32传送或处理,或由感测电路30另外操作。另外,存储单元33可以是能够存储管理协议的元件或装置。该管理协议可以是组成计算机程序的指令,或可以是简单的逻辑命令。管理控制逻辑操作的存储协议信息可包括一种存储的程序结构,该存储结构是用于每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处理的通用结构。感测电路30可相应地包括计时器34。另外,感测电路30可包括存储器访问接口35。该存储器访问接口35可与控制逻辑单元32电连接。
感测电路30的实施例可包括不同的其他电气元件。例如,电路30包括多个传感器31处,可包括多路复用器36以集成来自不同的传感器31的信号。另外,依赖于来自传感器31的信号强度,感测电路30可包括放大器320a以调整来自传感器31的信号强度足以被其他电气元件操作,例如控制逻辑单元32。另外,在感测电路30中可包括ADC单元37(模数转换器)。如果需要时,该ADC单元37可转换源自传感器31的模拟信号至数字信号。多路复用器36、ADC单元37和放大器320a可以全部与控制逻辑单元32并联,且计时器34协助调整不同元件的操作。数据总线38可促进在传感器31和控制逻辑单元32之间的信号信息的传输。数据总线38也可与一个或多个寄存器39连接。寄存器39可集成进控制逻辑单元32,例如微处理器上的微电路。寄存器39通常包含和/或对信号信息操作,控制逻辑单元32可能根据某种管理协议可使用该信号信息执行感测电路30功能。例如,寄存器39可以是集成在微处理器上的开关晶体管,执行电子“触发器”的功能。
感测电路30可包括输入单元300和/或根据输入元件300操作。该输入元件300可接收输入信号3,其中该输入信号3可源自连接器100的外部位置。例如,输入元件300可包括由通信装置物理可达的传导性元件。例如,来自读出装置400a(见图5)的引线410。该感测电路30可通过位于连接器100a内的轨线、引线、导线或其他电管线电连接起来,以电连接至例如读出装置400a的外部通信装置。输入信号3可源自位于连接器外部的读出装置400a,其中该读出装置400a通过与连接器100a电连接的引线410a-b传送输入信号3,由此输入信号3穿过输入元件300且达到电气连接的感测电路30。另外,感测电路30可包括输入单元300和/或根据输入元件300操作,其中该输入元件电路300与连接的同轴电缆10的中心导体电接触。例如,输入元件300可以是传导性元件,例如引线、轨线、线或其他电管线,其在位置46(见图2)或附近电连接感测电路30至中心导体触头80。因此,输入信号5可源自某些连接器100外部位置,例如沿着电缆线的一点,且输入信号5通过电缆10直至输入信号5穿过输入元件300输入进连接器100,并被电传送至感测电路30。由此连接器100的感测电路30可从沿着电缆线某位置的一点(例如首端)接收输入信号。另外,输入元件300可包括无线性能。例如输入元件300可包括无限接收器,可以接收例如无线电波、Wi-fi通信、射频ID通信、蓝牙无线通信等的电磁通信。由此,例如图5中描述的无线输入信号4的输入信号,可源自某些连接器100外部的位置(例如离连接器100数英尺的无线读出装置400b),且该输入信号被连接器100中的输入元件300接收,并随后电传送至感测电路30。
感测电路30可包括不同电气元件,这些电气元件可操作以促进由输入元件300接收的输入信号的传输。例如,感测电路30可包括电连接至混频器390的低噪声放大器322。另外,感测电路30可包括通带滤波器340,构造为滤除与引入的输入信号3、4、5相关的不同信号带宽。另外,感测电路30可包括IF放大器324,构造为放大关于接收到的输入信号3-5的中间频率,其中输入信号3-5通过输入元件300传送至感测电路30。如果需要,感测电路30还可包括解调器360,解调器360与控制逻辑单元32电连接。该解调器360可被配置为从接搜到的输入信号3、4和5的载波中恢复出信息内容。
可通过内部感测电路30促进连接器100的连接物理参数状态的监控,该内部感测电路30构造为报告所判定的连接器100连接状态。该感测电路30可包括与控制逻辑电路32电连接的信号调制器370。该调制器370可被配置为改变由感测电路30提供的输出信号2的周期性波形。输出信号2的强度可由放大器320b调整。最终来自感测电路30的输出信号2被发送到与感测电路30电连接的输出元件20。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输出元件20可以是感测电路30的一部分。例如输出元件20可以是末端、轨线、线或其他电管线,引自感测电路30至连接器100的信号出口位置。
连接器100的实施例包括与感测电路30电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输出元件20。该状态输出元件20位于连接器主体50内,构造为促进将涉及一个或多个感测到的状况的信息的报告至连接器主体50外部位置,所述状况包括物理参数状态。输出元件20可促进关于物理参数状态的信息的分派,其中物理参数状态与由感测电路30的传感器31感测到的状况1相关,且可报告为关于连接器100连接性能的信息。例如,感测电路30可通过状态输出元件20(例如引线或轨线)与中心导体触头80电连接,且定位以在位置46(见图2)与中心导体触头80电连接。感测到的物理参数状态信息可相应地作为输出信号2,从第一间隔件40的感测电路30传递通过输出元件20,例如轨线电连接至中心导体触头80。随之,输出的信号2可沿着对应于可用在连接器100的电缆连接的电缆线(见图5)在连接器100外部传播。由此,可通过将输出信号2穿过输出元件20传输报告的物理参数状态,且可在连接器100外部沿着电缆线的位置获取该物理参数状态。另外,状态输出元件20可包括传导性元件,其通过通信装置(例如来自读出装置400a的电线引线410,见图5)物理上可达。
感测电路30可通过轨迹、引线、电线或其它位于例如连接器100a的连接器内的电路电连接以与例如读出装置400a的外部通信设备电通信。来自感测电路30的输出信号2可以经状态输出元件20发送至位于连接器外侧的读出装置400a,其中读出装置400a通过与连接器100a电接触的引线410接收输出信号2.此外,状态输出元件20可具有无线功能。例如输出元件20可包括能够传送例如无线电波、Wi-fi通信、射频识别通信、卫星通信、蓝牙TM无线通信等电磁信号的无线发射器。因此,例如图5中描述的无线输出信号2b的输出信号可由感测电路30报告,经状态输出元件20发送给位于连接器100外部的装置,例如距离连接器100数英尺的无线读出装置400b。状态输出元件20被配置为帮助向位于连接器主体50外部的地点传送物理参数状态,因此用户可获得报告信息,判定连接器100的性能。所述物理参数状态可经由通过例如电缆10的中心导体或读出装置400a(见图5)的引线410的物理电路传送的输出信号2报告。
继续参考附图,图4B(亦即关于图4A的修改实施例)描述了(电)信号参数感测电路30a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除了图4A的感测电路30或与图4A的感测电路30形成对比,图4B的信号参数感测电路30a的实施例可变地被配置为包括各种电器元件和相关电路,因此连接器100可以测量或判定流经连接器100的电信号的电信号参数(例如射频信号功率电平),以判定例如传输线中的干扰、传输线和/或连接器中的无源互调等。因此,图4B中示意性地描述的电路结构例示了可与连接器100协作的感测电路30a的一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可以提供其它的电路结构30a来实现对流经连接器100的电信号的电信号参数的感测。例如,感测电路30a的每个块或部分都能单独地用作模拟或数字电路。
如示意性显示,感测电路30a可包括电源传感器31e和耦合电路378。耦合电路378可包括耦合器(亦即耦合装置)373。耦合器373除了别的以外可包括例如天线的定向耦合器(directional coupler)。耦合器373可以耦接到连接器100的中心导体80。此外,耦合器373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耦接连接器100的中心导体80。耦合器373可包括单个耦合器或多个耦合器。感测电路30a中也可包括附加耦合器和/或传感器以帮助检测信号状态或信号电平,例如安培、电压、信号电平、信号频率、阻抗、返回通路占空系数(return path activity)、连接位置(有关连接器100沿特定信号路径被连接的位置)、服务类型、安装日期、之前服务请求日期、序列号等。
感测电信号1e在感测电路30a中可以从耦合器373电传输至传感器31e。传感器31a从耦合器373找到电信号,并测量该电信号的参数(例如该电信号的射频功率电平)。该参数在电路30a中传输。例如该参数可以作为电信号参数信号被传输至控制逻辑单元32。控制逻辑单元32可包括协议和/或与协议协作来控制在感测状态1e被电传输至控制逻辑单元32后根据该感测状态1e如果采取行动的话,可以/应该采取什么协议。存储器单元33可以与控制逻辑单元32电通信,且可以存储与感测电信号1e相关的电信号参数信息。该存储的电信号参数信息随后可被传输或由控制逻辑单元32处理,或者由感测电路30a操作。
除了参考图4A描述的和图4B中示出的元件外,各种其它电气元件可以被包括在感测电路30a的实施例中。例如感测电路30a可以包括和/或与连接至耦合器373的同向双工器376(亦即由耦合电路378包括)协作。该同向双工器为进行频域多路传输的无源装置。同向双工器376包括复合至第三端口(F3)的两个端口(F1和F2)。耦合器373可接收输入信号3a,并使该输入信号3a通过端口F1,其中输入信号3a可源自连接器100外部的地点。例如耦合器373可经由例如读出装置400a(见图5)的引线410的一通信装置物理上接近。感测电路30a可以附加地通过轨迹、引线、电线或位于连接器100a外部的其它电路电连接以电连接外部通信装置,例如读出装置400a。输入信号3a可来自于位于连接器外部的读出装置400a,其中读出装置400a通过与连接器100a电接触的引线410a-b传送输入信号3a,因此输入信号3a通过经输入元件300传送至电连接感测电路30。因此,输入信号3a可以来源于连接器100外部的某个地方,例如沿着电缆线上的一点,且通过电缆10传送直至输入信号3a经耦合器373被输入到连接器100中,并电气传输至感测电路30a。因此连接器100的感测电路30a可以从例如首端的电缆线上的某点接收输入信号。耦合器373具有无线功能。例如耦合器373包括能够传送例如无线电波、Wi-fi通信、射频ID通信、蓝牙TM无线通信等电磁通信的无线接收器。因此,例如图5中描述的无线输入信号4的输入信号可来自于连接器100外部的某个地方,例如距离距离连接器100数英尺的无线读出装置400b,且被连接器100中的耦合器373接收,随后被电气传输给感测电路30a。替代地,耦合电路378可包括连接至耦合器373的时分多路传输/多路输出选择器电路(亦即替代同向双工器376)。
感测电路30a可包括各种电气元件,该各种电气元件可操作用于帮助耦合器373所接收的输入信号3a的传输。例如感测电路30a可以包括连接至源解码器377的前向纠错矫正(FEC)电路375。FEC电路375和源解码器377连接在解调器360和控制逻辑32之间。FEC电路375用于矫正来自输入信号3a的输入数据中的错误。
耦合器373可以传输从端口F2接收的输出信号2a。输出信号包括关于流经连接器100的电信号的电信号参数(例如射频信号功率水平)的信息。耦合器373可以帮助传送与流经连接器100且被耦合器373和感测电路30a的电源传感器31e感测的电信号的电信号参数(例如射频信号功率水平)相关的信息,且可将其报告为与信号电平故障诊断相关的信息,例如发现传输系统中的干扰,判定传输系统中的无源互调等。例如,感测电路30a可以通过耦合器373与中心导体触头80电连接。感测到的电信号参数信息可以相应地作为第一间隔件40的感测电路30a的输出信号2a通过耦合器373。输出信号2a随后可以在连接器100的外部传输。因此,报道的电信号的参数可经由输出信号2a传输经过耦合器373,且可在连接器100外部的一个地点被存取。耦合器373可包括能够发送例如无线电波、Wi-fi通信、射频ID通信、卫星通信、蓝牙TM无线通信等电磁信号的无线发射器。因此,从感测电路30a可以报导一种例如图5中描述的无线输出信号2b的输出信号,且该输出信号经耦合器373被传送至连接器100外部的装置,例如位于距离连接器100数英寸处的无线读出装置400b。耦合器373被配置为帮助将电信号参数传输至位于连接器主体50外部的地点,因此用户可以获得说报导的信息,并利用该报导信息来判定传输系统中的无源互调。感测电路30a另外包括源编码器379和用于调节输出信号2a的增频变频器381。
进一步参照图1-4B,此外参照图5,同轴电缆连接系统1000的实施例可包括位于连接器100外部的物理参数状态/电气参数读出装置400。读出装置400被配置为经由状态输出元件20(图4A中的)或定向耦合器373(图4B接收来自感测电路30的信息。读出装置400的另一实施例可以是位于连接连接器100的电缆线路上的某处的输出信号2监控装置。例如通过与电缆10的中心导体电连接的输出元件20可以报导物理参数状态。随后位于电缆线首端的单个或计算机程序(computer-directed program)监控该报导状态,以评估该报导的物理参数状态并帮助保持连接性能。连接器100可以判定连接状态,且可每过调整的时间间隔自动地传送物理参数状态信息或电信号的电气参数,或者当从例如首端(CMTS)的中心地点测验时可以通过使用例如调制解调器、临时终端以及分线盒的现有技术的网络传送信息。读出装置400可以位于向连接器100可操作发射信号的卫星上。替代地,业务技术人员可以要求状态报告并通过例如读出装置400b的无线掌上装置,或者通过与连接器100的直接端子连接,例如读出装置400a读取在连接地点处或其附近所感测到的或存储的物理参数状态信息(或电气参数信息)。此外,业务技术人员可以经由通过例如临时终端(taps)、set tops以及盒子的其它公共同轴电信设施的电缆线路上的传输来监控连接性能。
连接器100的操作可以通过所传输的来自网络的输入信号5或者通过连接器100连接附近的地点传输的信号来改变。例如业务技术人员可以从读出装置400b发射一无线输入信号4,其中该无线输入信号4包括可操作地初始化或修改连接器100的功能的命令。无线输入信号4的该命令可以是触发控制逻辑单元32的管理协议以执行控制连接器100功能的特定逻辑操作的指令。业务技术人员例如可以利用读出装置400b通过无线输入元件300来命令连接器100以立刻感测关于当前连接湿气是否存在的连接状态1c。因此控制逻辑单元32可以与湿度传感器31c通信,湿度传感器31c轮流感测该连接的湿度状态1c。感测电路30随后通过发送输出信号2经输出元件20,返回到位于连接器100外部的读出装置400b,可以报导与连接存在湿气相关的实时物理参数状态。业务技术人员在收到湿度监控报导后,随后可以发射又一输入信号4,向连接器100传输命令,以在未来六个月中定期间隔地一天两次感测和报导与湿气含量相关的物理参数状态。稍后,来自首端的输入信号5通过与中心导体触头80电连接的输入元件300被接收,以更改来自业务技术人员的更早的命令。稍后收到的输入信号5可包括用于连接器100的一种命令,关于湿度的物理参数状态一天只报导一次,随后将另一湿度状态报告存储在存储器33中20天。
继续参照附图,图6描述了读出装置电路430的实施例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示读出装置电路430的整体构造是示例性的。之所以包括包括在所示读出装置电路430中的各种可操作元件也是出于示例的目的。可操作地可使用包括其它元件的其它读出装置电路构造以帮助例如读出装置400的读出装置与连接器100连接。读出装置电路430可包括调谐器431,其被配置为修改所接收到的信号输入,例如从连接器100发射的输出信号2,并将输出信号2转换为适于可能进行进一步信号处理的形式。读出装置电路430还可包括混频器490,混频器490被配置为如果必要的话用于改变所接收的输出信号2的载波频率。放大器420a可以包括在读出装置电路430中,以改变所接收的输出信号2的信号强度。读出装置电路430可进一步包括信道解码器437,必要的话以解码所接收的输出信号2,因此可以重新找回适当的物理参数状态信息。更进一步地,读出装置电路430可以包括与决策逻辑单元432电连接的解调器460。解调器460可被配置为从所接收到的输出信号2的载波恢复信息内容。
读出装置电路430的实施例的决策逻辑单元432可以包括或根据协议运行以管理向决策逻辑单元432电传输接收到的物理参数状态输出信号2后,根据该接收到的物理参数状态输出信号2如果要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决策逻辑单元432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基于管理逻辑能够处理信号的任意其它电气元件或电路。存储器单元433可以与控制逻辑单元432电连接。存储器单元433可以存储与所接收的输出信号2相关的信息。该存储的输出信号2的信息随后被传输或被决策逻辑单元432处理,或者被读出装置电路430所操作。此外,存储器单元433可以是存储管理协议的元件或装置。存储器单元433还可以包括与决策逻辑单元432协作的软件436。该软件436可包括管理协议。所存储的协议信息,例如软件436,可帮助管理决策逻辑操作,该存储的协议信息可包括一种存储程序结构,该存储程序结构是用于每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处理的通用结构。决策逻辑单元43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寄存器439可操作电连接。可以集成到决策逻辑单元432,例如微处理器上的微型电路(microcircuitry)。寄存器439通常包含和/或根据信号信息进行操作,决策逻辑单元432可能地根据某些控制协议,利用该信号信息执行读出装置电路430的功能。例如寄存器439可以是集成于微处理器上的开关晶体管,且作为电子“双稳态多谐振荡器”工作。
读出装置电路30可包括和/或以另外的方式与用户界面435协作,该用户界面435可以与决策逻辑单元432电连接以提供用户输出450。用户界面435是便于信息传输至例如业务技术人员或渴望获得例如视觉输出或声频输出的用户输出450的其它个人的用户的元件。例如如图5所示,用户界面435可以是读出装置400的LCD屏480。LCD屏480可以通过以视觉描述的形式显示相应于所接收到的输出信号2的判定的物理参数状态的用户输出450与用户联系。例如业务技术人员可利用读出装置400a与连接器100a连接,并要求适用于连接气密性的物理参数状态。一旦例如连接气密性状态1a的状态被连接器100a的感测电路30判定,那么相应的输出信号2可经由连接器100a的输出元件20通过引线410a和/或410b传送至读出装置400a。
读出装置400利用关于所报导的物理参数状态的信息提供在用户界面480上可视的用户输出450。例如在读出装置400a接收了输出信号2之后,读出装置电路430可处理输出信号2的信息,并以物理参数状态的视觉描述的形式将其传输给用户界面LCD屏480作为用户输出450,该物理参数状态表明连接器100a的连接的当前配合力为24牛顿。类似地,无线读出装置400b可以接收无线输出信号传输2b,且以及物理参数状态的视觉描述的形式帮助提供用户输出450,该物理参数状态表明连接器100b的序列号为10001A,且被指定用于1-40千兆赫和高达50欧姆之间的电缆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可以提供其它的用户交界元件将信息传输给用户,例如喇叭、信号音、LED、灯或其它类似装置。例如当读出装置400,例如台式电脑读出装置实施例接收到来自连接器100的输出信号2(可能以预定时间间隔提供),且台式电脑读出装置400判定相应于该接收到的输出信号2的信息使得物理参数状态不在可接受的性能标准之内时,位于电缆线路首端的操作者可以听到嘟嘟声或其它可听噪音。因此一旦用户输出450信号音警告处于不可接受的连接性能状态,操作者可采取措施进一步检查所使用的连接器100。
通过传输来自读出装置电路430的信号3、4、5,可以帮助读出装置400和连接器100间的通信。读出装置电路430可包括与决策逻辑单元432电连接的信号调制器470。该调制器470可被配置为改变由读出装置电路430传输的输入信号3、4、5的周期波形。在传输之前通过放大器420b可改变输入信号3、4、5的强度。最后来自读出装置电路430的输入信号3、4、5被传输至与连接器100的感测电路30电连接的输入元件30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是感测电路30的一部分。例如输入元件300可以是初始引线、轨迹、电线或从连接器100的信号入口地点引导至感测电路30的其它电路。
同轴电缆连接系统1000可以包括读出装置400,该读出装置400与除了连接器100的装置可通信地操作。该其它装置比连接器100具有更大的记忆存储容量或处理器功能,且可增强连接器100的物理参数状态的传输。例如,读出装置400还可被配置为与例如接收箱8的同轴通信装置连接。接收箱8或其它通信装置可包括与读出装置400进行电磁通信交换的装置。此外,接收箱8还可包括例如沿着电缆线路的用于接收随后处理和/或存储来自连接器100的输出信号2的装置。在某种意义上,例如接收箱8的通信装置可被配置为用作能够与连接器100通信的读出装置400。所以,例如接收箱8的类读出装置通信装置可以经由通过与连接器的中心导体触头80连接的输入元件300所接收到的通信与连接器100通信。此外,例如接收箱8的类读出装置通信装置随后可以将从连接器100接收到的信息传送给另一读出装置400。例如。输出信号2可以沿着电缆线路从连接器100被传送至与该连接器通信连接的类读出装置接收箱8。随后,类读出装置接收箱8可以存储关于所接收的输出信号2的物理参数状态信息。稍后用户可以操作读出装置400,并与类读出装置接收箱8通信,该类读出装置接收箱8发送传送信号1002并通过返回信号1004获取存储的物理参数状态信息。
替代地,用户可操作读出装置400来命令例如接收箱8的与连接器100通信连接的类读出装置,从而进一步命令连接器100以输出信号2的形式报导由类读出装置接收箱8所接收的物理参数状态。因此通过向类读出装置接收箱8发送命令信号1002,可通信连接的连接器100可依次提供包括物理参数状态信息的输出信号2,该物理参数状态信息可由类读出装置接收箱8经信号1004传送至读出装置400。例如接收箱8的同轴通信装置可具有例如射频端口15的接口,连接器100与该端口耦接从而与其形成连接。
同轴电缆连接器100包括用于监控连接器100的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的装置。该物理参数状态监控装置可包括内部电路,该内部电路可以感测连接状态、存储数据和/或通过操作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30判定物理参数状态的可监控变量。感测电路30可以被集成到典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元件上。感测电路30可位于现有连接器结构上,例如位于连接器100的第一间隔件40的表面42上。当连接器100与普通的同轴电缆通信装置的接口,例如接收箱8的射频接口15(见图5)连接时,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30被配置为感测连接器100的状态。
同轴电缆连接器100包括用于向具有连接接口,例如射频端口的另一装置发送连接器100的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的装置。发送连接器100的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的该装置可被集成到现有连接器元件上。该物理参数状态发送装置被配置为向位于连接器100的连接器主体50外部的地点发送物理参数状态。该物理参数状态发送装置可包括状态输出元件20,该状态输出元件20位于连接器主体50内,且被配置为帮助派送关于由感测电路30的传感器30感测到的连接状态1的信息,该信息作为连接器100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被传送。该感测到的物理参数状态信息作为来自于感测电路30的输出信号2被传输通过输出元件20,感测电路30位于例如第一间隔件40的连接器元件上,输出元件20包括与中心导体触头80电连接的轨迹或其它导电元件。输出信号2随后可沿着电缆线路(见图5)输送到连接器100的外部,该电缆线路即为应用于连接器100的电缆连接。
替代地,该连接性能发送装置可包括输出元件20,该输出元件20被配置为帮助将输出信号2电线传输至连接器100外部的地点。该物理参数状态发送装置可包括状态输出元件20,该状态输出元件20位于连接器主体50内,且被配置为帮助派送关于由感测电路30的传感器31感测到的连接状态1的信息,该信息作为连接器100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被发送。该感测到的物理参数状态信息作为来自于感测电路30的输出信号2被传输通过输出元件20,感测电路30位于例如第一间隔件40的连接器元件上,输出元件20包括与通过例如读出装置400a的引线410(见图5)的传输装置可以物理接近的轨迹或其它导电元件。该感测电路30可以通过位于连接器100a内的轨迹、导线、电线或其它电路与例如手持读出装置400a的外部通信装置电连接。来自感测电路30的输出信号2可经输出元件20发送至位于连接器外部的读出装置400a,其中读出装置400a通过与连接器100a电连接的引线410接收输出信号2。手持读出装置400a可通过连接连接器10的引线410与连接器100物理和电气连接。
作为再一种替代,物理参数状态发送装置可包括输出元件20,该输出元件被配置为帮助将输出信号2无线传送至连接器100外部的地点。例如输出元件20可包括能够发射例如无线电波、Wi-fi通信、射频ID通信、卫星通信、蓝牙TM无线通信等电磁信号的无线发射器。因此,例如图5中描述的无线输出信号2b的输出信号可从感测电路30被发送,经输出元件20被发送至连接器100外部的装置,例如无线读出装置400b。
感测电路30可以被校准。对类似地位于连接器100内且具有大致相同结构的众多感测电路可以一起进行高效校准。例如由于感测电路30可以被集成到连接器100的典型元件上,所以多个连接器100的各种元件的尺寸和构成材料可大致相似。因此,众多连接器100可批量制造和组装成各自具有大致相似的结构和物理几何结构。因此,对于批量制造的所有类似连接器,感测电路30的校准近似相同。此外,多个连接器100中每个的感测电路30在电气布线和功能上大致类似。所以,每个相似的感测电路30的电气功能可预测地与具有大致相同的设计、元件构成和组装结构的相似连接器100的结构表现一致。因此,相似地批量制造,且具有大致相同的设计、元件构成和组装结构的每个连接器100的感测电路30可以不必单独校准。可以对连接器100的整个类似生产线进行校准。然后定期测试可以确保对所述生产线而言校准仍然是精确的。此外,由于感测电路30可以集成到现有连接器元件中,所以连接器100可以以与典型连接器大致相同的方式被组装,如果需要的话,仅需要进行非常少的组装修改。
由于各种传感器31位于连接器100内,所以感测电路30可以判定与连接器100的连接有关的各种连接状态1。传感器31的位置与连接器100的各种部件或元件的功能相关。例如被配置为感测连接气密状态1a的传感器31a可位于连接器元件100附近,该连接器元件100与配合连接装置的一部分连接,例如接收箱8的射频端口(见图5)。而被配置为感测湿度存在状态1c的湿度传感器31c可位于连接器100最接近所连接的同轴电缆10的一部分中,该同轴电缆10内可能具有湿气,而该湿气可能进入到连接中。
连接器100组件的各种元件构造成一种三明治部件,该三明治部件与存在于典型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三明治部件类似。因此,具有一体感测电路30的连接器组件100可能与内部没有感测电路30的普通同轴电缆连接器组件没什么区别或大致类似。由于各种连接器100元件的大规模制造,单个连接器组件100间的实际相似度显然是可以预测的。同样地,每个相似构造的连接器100的感测电路30可以不必单独调整或校准,因为组装时,每个连接器100具有大致相似的尺寸和构造。对一批大规模制造的一个或少数连接器100进行校准可能足以充分确保类似配置和大规模生产的其它未测试/未校准连接器100的相似功能。
参照图1-6,同轴电缆连接器物理参数状态判定方法。提供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100。同轴电缆连接器100具有连接器主体50。此外,提供了一种感测电路30,其中该感测电路30被收容在连接器100的连接器主体50内。该感测电路具有传感器31,当连接器连接时,传感器31被配置为感测连接器100的物理参数。此外,连接器主体50内还设置有物理参数状态输出元件20。该状态输出元件20与感测电路30连接以接收物理参数状态信息。进一步地物理状态判定方法包括将连接器100连接至例如接收箱8的另一连接装置的例如射频端口15的接口以建立连接。一旦建立连接,就可以经由状态输出元件20发送应用于该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信息,从而帮助将该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传送至连接器主体50外部的地点。
另一连接状态判定步骤可包括感测连接器100连接的物理参数状态,其中该感测由感测电路30执行。此外,向连接器主体50外部的地点发送物理参数状态可包括向另一装置,例如手持读出装置400传输该状态,因此用户可以获得连接器100连接的判定的物理参数状态。
物理参数状态判定方法还可包括将输入元件300包括在连接器100内。此外,该判定方法可包括将来自读出装置400的输入信号3、4、5向外传送至连接器100的输入元件300,以命令连接器100发送物理参数状态。输入信号5来自位于电缆线路首端的读出装置400,连接器100与电缆线路连接。输入信号3、4来自手持读出装置400a、400b,手持读出装置400a、400b可由位于连接连接器100的附近的业务技术人员操作。
同轴电缆连接器被正确地连接或匹配至装置的接口端口对于电缆通信的精确交换而言是重要的。帮助验证同轴电缆连接器是否正确连接的一种方法就是判定和发送连接时的配合力。已经提供了普通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籍此可以判定配合力。然而这种普通连接器被与设计、制造和用于判定匹配力相关的效率低、成本高和不实用问题所困扰。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判定配合力的改进连接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满足高效地判定配合力,保持与连接器连接相关的合适的物理参数状态的需要。因此,判定电缆连接器的湿度状态和报导湿气的存在是重要的。
参照附图,图7描述了具有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731c的同轴电缆连接器700的实施例的侧透视剖视图。连接器700包括端口连接端710和电缆连接端715。此外,连接器700包括与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731c协作的感测电路730。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731c可与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连接,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通过导线、轨迹、电线或虚线735表示的其它电路与输出发射器720协作。该感测电路将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731c电连接至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和输出发射器729。例如电路735可以将例如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传感器731a、731c以及内导体触头780的各种元件电气连接在一起。
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和输出发射器720可被收容在防潮外壳770内,该防潮外壳770与连接器700的主体750的一部分配合。外壳770可以与连接器主体部分750一体成形,也可以单独连接到连接器主体部分750。外壳770应当被设计为保护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和输出发射器720不受潜在的有害的或者破坏性环境状况的影响。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731c经由感测电路730连接至处理器控制配合力传感器731a逻辑单元732和输出发射器720。
配合力传感器731a位于连接器700的端口连接端710。当连接器700配合至例如图4中所示的端口15的接口端口时,配合力传感器731a可以感测处相应的配合力。例如,配合力传感器731a可包括与致动器配合的变换器,这样使得当端口,例如端口15匹配至连接器700时,所述致动器被配合元件的力驱动,使得变换器将动能转换为信号,该信号被传送至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可以调节致动器和/或配合力传感器731a的发射器,使得更大的配合力对应致动器的更大运动,并产生更大的动能,变换器可以将该更大的动能转换为一个更强的信号。所以配合力传感器731a能够检测一个可变范围或配合力。
湿度传感器731c位于连接器700的腔755内,其中腔755自连接器700的电缆连接端715延伸。湿度传感器731c可以是阻抗湿度传感器,其被配置为存在与传感器731c接触的水气或液态水就会阻碍时变电流在湿度传感器731c中流动。湿度传感器731c与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电连接,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可以读出该电连接中存在的阻抗为多少。此外,湿度传感器731c可以被调整,因此传感器接触水汽或液态水,测量阻抗就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湿度传感器731c可以感测到与阻抗的相关范围对应的一个湿度和湿气存在的可变范围。因此,当同轴电缆,例如图4中描述的电缆10连接至连接器700的电缆连接端715时,湿度传感器731c可以检测腔755内湿度的存在。
图8中描述了具有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731c的同轴电缆连接器700的另一实施例。图8中所示的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731c与图7中所示的连接器700的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731c的功能相同或相似。例如,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731c经由感测电路730连接至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和输出发射器720。感测电路730将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731c电连接至所述控制逻辑单元和输出发射器。然而,与图7中描述的连接器700的实施例不同,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和输出发射器720可以被收容在图8所示连接器700的实施例中的EMI/射频I屏蔽/吸收外壳790中。该EMI/射频I屏蔽/吸收外壳790在径向上可以位于连接器700的主体部分750内。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和输出发射器720通过虚线735表示的导线、轨迹、电线或其它电路可以连接至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湿度传感器731c。电路735可以电连接各种元件,例如处理器控制逻辑单元732、传感器731a、731c和内导体触头780。
通过与内导体触头780接触,向图7和8中所示的连接器700的实施例的感测电路730、处理器控制单元732、输出发射器720、配合力传感器731a和/或湿度传感器731c提供电力。例如,与内导体触头780连接的电路735可以增强连接器700的各种元件从内导体触头780中传输的电缆信号汲取电力(drawpower)。此外,电路735可以成形和定位为与连接器700的接地元件相接触。
图7-8中描述的连接器700的实施例的输出发射器720可以将来自连接器700的电磁信号传送给位于连接器700外部的源(source)。例如,输出发射器720可以是无线电发射器,该无线电发射器提供位于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该信号从连接器700发射后可被检测到。输出发射器720可以是用于向位于连接器700外部的对应读出装置发送信号的有源射频ID装置。此外,输出发射器720可以与内导体触头780可操作连接,并可通过内导体触头780发送信号,并沿连接的同轴电缆,例如电缆10(见图4A)发送至连接器700外,最后到达位于连接器700外部的某地点。
继续参照附图1-8,连接器例如连接器100或连接器700有多种方法可以判定其是否合适地被固定到电缆通信装置的射频端口,例如射频端口15。除了涉及智能连接器100或700的上述描述外,图9-12b试图披露具有连接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智能连接器800的各种例示实施例。一种基本的感测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具有感测电路的连接器800,为了连续该感测电路只监控同轴电缆连接的典型的接地或屏蔽路径。连接器接地平面与射频接口端口815的任意分离都会产生断路,该断路是可检测的。这种方法对于检测有电气缺陷的连接非常有效。然而这种方法无法检测出电气上接触但仍不够紧密的连接。此外,这种方法可能无法检测出连接元件间的配合力是否太大,连接是否过于紧密,可能造成连接失败。
连接气密性可以通过图9中的示例所示的机械感测进行检测,图9示出了与射频端口815配合的连接器800的实施例的局部侧横截面图,连接器800具有机械连接紧密传感器831a。机械连接紧密传感器831a可包括可移动元件836。可移动元件836被定位为当连接器800紧固到接口端口815上时与接口端口815接触。例如,可移动元件836可以是推杆,例如具有导电接地表面的中心柱或连接器800的其它类似元件,该推杆位于接口元件860上的正常直径孔内。例如推杆的可移动元件836可以是弹簧偏置的。电触头834可以位于可移动元件836的移动范围的一端。电触头834和可移动元件836可以包括与检测电路,例如感测电路30电通信的微电子机械开关。因此,如果连接器800被合适地紧固,那么连接紧密传感器831a的可移动元件836将被机械地定位在触头834处于一种状态(根据电路设计,或者断开位置或闭合位置)的位置。如果连接器800未被足够紧地紧固到射频接口端口815,或者连接器800被过于紧固,那么可移动元件836可以与触头834电接触,或者可以不与触头834电接触(取决于电路设计),使得触头834处于表明不合适的连接气密性的电气状态。
连接的气密性可以通过图10中的示例所示的电气邻近度感测来测定,图10示出了与射频端口815配合的连接器800的实施例的局部侧剖视图,连接器800具有连接气密性电接近传感器831b。连接气密性电接近传感器831b可包括电磁传感装置838,该电磁传感装置838以这种方式安装,能够电磁检测到连接器800靠近射频接口端口815。例如,电磁传感装置838可以是电感器或电容器,其可以是位于例如连接器800的中心柱的接口元件860的正常直径孔内的电感器。包括电感器的电磁传感装置838可被定位为当连接器800安装到射频端口815上时,检测磁通与任意电流(电感的变化)的比率。电磁传感装置838可以与引线830b电耦接,引线830b连接至连接器800的其它感测电路。由连接的邻近或气密性引起的电气变化,例如电感的变化可以被电磁传感装置838感测,并被例如感测电路30的相关感测电路理解。此外,所述电磁传感装置可以包括电容器,该电容器检测并存储一定量电荷(存储的或分离的)以达到与连接的邻近或气密性对应的预定电位。因此,如果连接器800如果被合适地紧固,那么连接气密性电接近传感器831b的电磁传感装置838将会检测到与合适的连接气密性不相关的电磁状态。合适的电磁状态与合适的连接气密性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校准连接气密性电接近传感器831b判定。
连接的气密性可以通过图11A和11B中的示例所示的光学检测来测定,图11A和11B示出了与射频端口815配合的连接器800的实施例的局部侧剖视图,连接器800具有连接气密性光学传感器831c。连接气密性光学传感器831c可利用干涉测量原理来测量连接器800与射频接口端口815的安装面816之间的距离。例如,连接气密性光学传感器831c可包括发射器835。该发射器835可以安装到接口元件860的一部分上,例如中心柱的接口端,因此发射器835可以朝着与连接器800连接的射频接口端口815以一定角度方向发出发射信号835。所述发射器可以是激光二极管发射器,或能够提供反射发射信号835的任意其它装置。此外,连接气密性光学传感器831c可以包括接收器837。接收器837可被定为为该接收器接收接口端口815反射出的发射信号835。因此,接收器837可以以一定角度定位在接口元件860内,因此,它可以适当地接收所反射的发射信号835。如果接口端口的安装面816距离连接气密性光学传感器831c太远,那么没有发射信号835被反射至接收器837,或者发射信号835的不能被检测的部分被反射至接收器837,表明连接器气密性不合适。此外,发射器833和接收器837可被定位为反射的发射信号将包括重叠波(干扰波),这会造成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不同,这反过来可被用于研究输入波之间的差异,而那些差异可以根据连接的气密性进行校准。所以,当连接气密性光学传感器831c检测到相应于射频接口端口815相对于连接器800精判定位时的发射信号835的干扰波时,那么可以判定是合适的紧固连接。
连接的气密性可以通过图12A和12B中的示例所示的应变感测来测定,图12A和12B示出了与射频端口815配合的连接器800的实施例的局部侧剖视图,连接器800具有连接气密性应变传感器831d,该连接气密性应变传感器831d进一步连接至电路832。连接气密性应变传感器831d包括应变测量器839。应变仪839可被安装到接口元件860的一部分上,连接时,接口元件860与射频端口815接触。例如应变测量器839可以位于接口元件860的外表面上,该接口元件860包括连接器800的中心柱。应变测量器通过引线或轨迹830d可以连接至其它电路832(如图16a示意性所示)。当连接时,由于接口端口815施加的配合力引起接口元件860变形,所以应变测量器839的可变电阻可以增高或下降。接口元件860的变形量与配合力成正比。因此,连接气密性应变传感器831d可以检测出连接气密性的范围。连接气密性应变传感器831d的其它实施例可以不使用应变测量器839。例如,接口元件860可以由体电阻随着应变可变的材料构成。接口元件860随后可以感测配合力,因为当连接器800紧固到射频端口815时,配合力引起电阻变化。接口元件860可以与其它电路832电通信以传送与连接气密性相关的电阻变化。连接气密性应变传感器的又一实施例可以利用施加电压来检测应变的变化。例如,接口元件860可以由随着配合力的增加或缓和可以改变施加电压的压力弹性材料/压电材料构成。
成本效率可以帮助判定什么类型的物理参数状态,如连接气密性或湿度存在是通过与连接器100、700、800协作的装置可以判定的。此外,物理参数状态判定可包括整个连接过程中的设置检测装置。例如,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判定物理参数状态的上述装置自身可以被包括在智能连接器100、700、800内,或者所述物理状态判定装置可以与例如射频接口端口15、815的端口组合,连接器100、700、800连接至射频接口端口(亦即射频端口或中间适配器可以包括传感器,例如传感器31、731、831,该传感器可以与连接器100、700、800的感测电路,例如电路30电连接,从而可以判定连接的气密性)。
图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了传输系统1300的方框图。传输系统1300包括收发器1304a(亦即,用于发送和接收预期信号)、收发器1304b(亦即,用于发送和接收预期信号)、计算系统1325和连接在收发器1304a和收发器1304b之间的馈线系统1309。另外传输系统1300还包括或接近于信号发射器1312a(亦即发射非预期信号)和信号发射器1312b(亦即发射非预期信号)。馈线系统1309包括连接于同轴电缆区段1318a......1318f之间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310a......1310f。另外馈线系统1309还可包括附加元件例如同向双工器、跳线器、放大器、电涌放电器等。同轴电缆连接器1310a......1310f中的每一个包括(任一个或所有)连接器主体、位于连接器主体内的耦合电路、电连接至耦合电路且包括于连接器主体的电信号功率电平感测电路、连接器主体所包括的输出元件、以及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即,如根据图1-12所描绘)。收发器1304a和收发器1304b可包括能够发送/接收预期信号的任何类型的收发器,其中包括蜂窝电话、电缆变换器盒、天线、双向收音机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信号发射器1312a和信号发射器1312b可包含发射非预期信号的任何类型的信号发射器,其中包括在馈线系统1309中的故障触点(例如在同轴电缆连接器1310a......1310f中的任意一个中或馈线系统1309的元件中)、信号发射结构等。信号发射器1312a发射(亦即,无线地发射)馈线系统1309中接收到的非预期信号。信号发射器1312b发射(亦即,通过至馈线系统1309的连接)馈线系统1309中接收到的非预期信号。与信号发射器1312a和信号发射器1312b相似的或相同的附加信号发射器可存在于传输系统1300中,或在传输系统1300附近。由信号发射器1312a和信号发射器1312b发射的非预期信号可能导致馈线系统1309内的故障(例如无源互调)。同轴电缆连接器1310a......1310f结合计算系统1325实现用于发觉与无源互调相关的特定位置的程序。在同轴电缆连接器1310a......1310f中的电路感测流经同轴电缆连接器1310a......1310f中的电信号(亦即,来自收发器1304a、收发器1304b、信号发射器1312a,和/或信号发射器1312b)。测量每个连接器的信号电平(即电信号的),并基于电信号的测量电平判定与故障(例如无源互调)相关的特定位置。为了将来的分析,电信号的测量电平可被存储于同轴电缆连接器内的存储装置中。另外,电信号的测量电平可被传送至(即直接以实时传送,或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存储器装置内的存储数量传送)计算系统1325用于分析。计算系统1325接收电信号的测量值并比较测量值相互之间的水平以判定不同功率电平。该不同功率电平被使用(单独或对特定频率比较)以判定故障在某一同轴电缆连接器内或临近某一同轴电缆连接器。例如,功率电平的突然增大,特别是在对应于主频段(可被滤出和/或使功率拾取天线调出)3次、5次、7次等谐波的接近带频的增大可能指示无源互调。与来自同一同轴电缆连接器(例如,同轴电缆连接器1310a......1310f之一)的数据和/或在链中的其他同轴电缆连接器(例如,同轴电缆连接器1310a......1310f之一)的数据(与信号功率电平相关)相比较,来自最接近无源互调源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数据可以被分离出来。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用于图13的系统1300的算法,用于检测与电信号相关的信号功率电平。在步骤1404中,包括于同轴电缆连接器(例如同轴电缆连接器1310a......1310f)的耦合电路感测流经该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电信号。在步骤1408,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检测电信号(即在一个或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信号)功率电平(即在不同时间)。在步骤1410,描述功率电平的数据被报告至外部装置(例如,图13的计算系统1325)用于分析。可选地,在将描述功率电平的数据报告至外部装之前,描述功率电平的数据可被存储于包括在同轴电缆连接中的存储装置中。可相互比较每一功率电平以判定任一不同功率电平(例如,在谐波间隔)。如果判定存在不同功率电平,则该不同功率电平被用于判定位于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位置的故障(例如无源互调),该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位于最接近于该不同功率电平处。另外,不同功率电平的强度可又与特定功率相联系以判定该故障的存在。在选择性步骤1412,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的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感测物理参数相关的状况,该物理参数用于连接至相关射频端口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该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可包括传感器,传感器其中包括连接紧密性机械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与每个关联射频端口的连接的匹配力)、连接紧密性电接近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与每个关联射频端口的连接的紧密性)、连接紧密性电接近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与每个关联射频端口连接的紧密性)(重复)、应变连接紧密性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与每个关联射频端口的连接的匹配力)、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每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温度)。在步骤1414中,报告描述状况(即与感测到的用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物理参数相关)的数据至外部装置(例如图13的计算系统1325)用于分析。可选地,将描述状况的数据报告至外部装置前,可将描述状况的数据存储于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的存储装置中。描述状况的数据另外(即除了在步骤1410中判定的不同功率电平)还可用于判定位于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位置的故障(例如无源互调),该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位于最接近于该不同功率电平处。在步骤1418,描述信号功率电平的数据和/或描述状况的数据存储于同轴电缆连接器内的存储器结构中。在步骤1422,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的处理装置判定与(信号)功率电平和/或不同功率电平相关的量。在步骤1422中,将该量与预定阈值相比较并判定该量超过预定阈值。在步骤1428,报告结果(即指示该量超过了预定阈值)至外部装置(例如图13中的计算系统1325),且重复步骤1404。
图15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由图13的系统1300使用的算法的流程图,用于接收与分析与电信号相关的检测到的信号功率电平。在步骤1504,如参考图13所述,由外部装置(例如图13的计算系统1325)从检测电信号(即在一个或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信号)功率电平(即在不同时间)的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接收检测到的信号功率电平。在步骤1508,该外部装置将每一功率电平相互比较。在步骤1510,该外部装置(即使用步骤1508的比较过程的结果)判定是否存在任何不同功率电平(例如在谐波间隔)。如果判定存在不同功率电平,接下来在步骤1512中,该外部装置判定位于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位置的故障(例如无源互调),该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位于最接近于该不同功率电平处。另外,不同功率电平的强度可又与特定功率相联系以判定该故障的存在。在步骤1514,该外部装置发送一警告指示(即通过该外部装置、附加装置等发送至用户),指示可能存在故障。该警告指示其中可包括听得见的声音、可视指示(例如报警光、计算机生成图像等)等。在步骤1516,该外部装置判定与(信号)功率电平和/或不同功率电平相关的量。在步骤1518中,外部装置将该量与预定阈值相比较并判定该量超过预定阈值。步骤1518的比较过程的结果指示故障(例如无源互调)可能位于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位置。在步骤1520,外部装置发送送一警告指示(即通过该外部装置、附加装置等发送至用户),指示可能存在故障。在步骤1524,该外部装置接收指示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物理参数相关联状况的数据(即,来自于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的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在步骤1528,指示状况的数据结合步骤1510和步骤1518的结果,用于判定在与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的位置存在不装(例如无源互调)。在步骤1532,外部装置发送送一警告指示(即通过该外部装置、附加装置等发送至用户),指示可能存在故障。
图16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装置90(例如,图13的计算系统1325),该计算机装置90用于检测和分析信号功率电平。该计算机系统90包括处理器91、耦接至处理器91的输入装置92、耦接至处理器91的输出装置93、以及均耦接至处理器91的存储装置94和95。该输入装置92其中可以是键盘、软件应用、鼠标等。该输出装置其中可以是打印机、绘图仪、计算机屏幕、磁带、可移动硬盘、软盘、软件应用等。该存储装置94和95其中可以是硬盘、软盘、磁带、光学存储设备例如光盘(CD)或数字视频盘(DVD)、动态随即存取内存(DRAM)、只读内存(ROM)等。该存储装置95包括计算机代码97。计算机代码97包括用于检测和分析信号功率电平的算法(例如,图14-15的算法)。该处理器91执行计算机代码97。存储装置94包括输入数据96。该输入数据96包括计算机代码97所需的输入。输出装置93显示来自计算机代码97的输出。存储装置94和95中的任一个或全部(或图16中未示出的一个或更多附加存储装置)可包括图14-15中的算法,并可被用于其中嵌入有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和/或其中存储有其他数据的计算机可用介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或程序存储装置),其中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代码97。通常,计算机系统90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可选地为加工产品)可包括所述计算机可用介质(或所述程序存储装置)。
虽然图16示出了计算机系统90作为软件和硬件的特定配置,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为了上述与图16的特定计算机系统90相结合的功能,可采用任何软件和硬件的配置。例如,存储装置94和95可以是单个存储装置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独的存储装置。
虽然已结合以上略述的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显而易见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多替换、改型和变型都是明显的。因此,以上提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意在进行说明而不是限制。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各种改变。权利要求提供本发明的覆盖范围,且不应局限于在此提供的具体示例。

Claims (42)

1.一种信号电平检测方法,包括:
提供一种传输系统,该传输系统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发射源和连接在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信号发射源之间的馈线系统,其中所述馈线系统包括连接在多个同轴电缆区段之间的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位于该连接器主体内的耦合电路、电连接至所述耦合电路并包含在该连接器主体内的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以及包含在该连接器主体内的输出元件,并且其中所述输出元件与所述电参数感测电路连通;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耦合电路,感测流经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电信号;以及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检测流经所述至少一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所述电信号的多个相关功率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输出元件报告所述多个相关功率电平,以便传输所述多个相关功率电平到每个所述连接器主体外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相关功率电平中的每个功率电平被与所述多个相关功率电平中的每个其他功率电平相比较以判定所述多个相关功率电平中是否存在不同的功率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相关功率电平中的每个所述功率电平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单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相关功率电平中的每个所述功率电平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不同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判定出存在不同的功率电平,并且其中所述不同的功率电平用于判定在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的位置、或与所述馈线系统相关的位置存在无源互调(PIM)。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不同功率电平中的每个不同功率电平的强度被与所述不同功率电平中的每个其他不同功率电平相比较,以判定指定的强度,其中所述指定的强度与指定的频率相关,并且其中所述指定的频率另外还用于判定所述无源互调的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至射频端口,其中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另外还包括包含在该连接器主体内的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并且其中该输出元件与该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电连通,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感测与连接至相关射频端口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的状况。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输出元件报告所述状况,以便将每个所述状况传输到每个所述连接器主体外部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状况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单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状况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不同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判定出存在不同的功率电平,并且其中每个所述状况和所述不同功率电平用于判定无源互调(PIM)存在于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的位置或与所述馈线系统相关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包括从下列各项组成的集合中选出的传感器:配置为检测与每个所述相关射频端口的连接的匹配力的机械连接紧密性传感器、配置为检测与每个所述相关射频端口的连接的紧密性的电接近度连接紧密性传感器、配置为检测与每个所述相关射频端口的连接的紧密性的电接近度连接紧密性传感器、配置为检测与每个所述相关射频端口的连接的匹配力的应变连接紧密性传感器、以及配置为感测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4.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位于相关的所述连接器主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位于相关的所述连接器主体外部并机械连接至相关的所述连接器主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存储结构和与所述存储结构连通的处理装置,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存储结构存储所述多个相关功率电平中的至少一个相关功率电平;
通过所述处理装置判定与所述至少一个相关功率电平相关的量;
通过所述处理装置将所述量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判定所述量是否超过所述预定阈值;以及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输出元件并基于所述判定,报告所述量超过了所述预定阈值,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相关功率电平传输到每个所述连接器主体外部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耦合电路进一步配置为接收所述电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耦合电路包括耦接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耦接装置耦接至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耦接装置直接耦接至所述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所述中心导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耦接装置间接耦接至所述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所述中心导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耦接装置是天线。
2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耦合电路包括多个耦接装置,每个耦接装置都耦接至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
24.一种信号电平检测方法,包括:
提供包括计算机处理器的计算系统;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从包含在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内的多个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接收流经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电信号的多个第一功率电平,其中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包含在传输系统中,该传输系统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发射源以及连接在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和所述信号发射源之间的馈线系统,其中所述馈线系统包括连接在多个同轴电缆区段之间的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位于该连接器主体内的耦合电路、包含在该连接器主体内的所述多个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的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以及包含在该连接器主体内的输出元件,并且其中每个所述耦合电路感测流经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所述电信号;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将所述多个第一功率电平中的每个功率电平与所述多个第一功率电平中的每个其他功率电平进行比较;
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并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首先判定所述多个功率电平中是否存在第一不同功率电平;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不同功率电平并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二次判定可能出现在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中的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的位置或与所述馈线系统相关联的位置处的故障。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计算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计算机处理器连通的存储结构,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存储结构存储所述第一不同功率电平的量;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将所述量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以及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判定所述量是否超过所述预定阈值;以及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向用户发送警告指示,指示可能存在所述故障。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算机处理器向用户发送警告指示,指示可能存在所述故障。
27.根据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二次判定判定出,所述故障存在于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的所述位置或与所述馈线系统相关联的所述位置,其中所述故障包括无源互调(PIM),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不同功率电平被用于判定所述无源互调(PIM)存在于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所述至少一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的所述位置或与所述馈线系统相关联的所述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至射频端口,其中每个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另外还包括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该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包含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内,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从每个所述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接收与连接至相关射频端口的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的状况,其中所述二次判定进一步是基于每个所述状况作出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方法,其中所述二次判定判定出,所述故障存在于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的所述位置或与所述馈线系统相关联的所述位置,其中所述故障包括无源互调(PIM),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不同功率电平被用于判定所述无源互调(PIM)存在于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的所述位置或与所述馈线系统相关联的所述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4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算机处理器向用户发送警告指示,指示可能存在所述故障;
响应于来自所述用户的命令,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从所述多个电信号功率电平检测电路重新获取所述电信号的附加多个功率电平;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将所述附加多个功率电平中的每个附加功率电平与所述附加多个功率电平中的每个其他附加功率电平进行二次比较;
基于所述二次比较的结果并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判定所述多个附加功率电平中是否存在第二不同功率电平;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判定所述附加多个功率电平中的第一功率电平,该第一功率电平包括比所述附加多个功率电平中的每个其他功率电平更高的功率电平;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将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第一同轴电缆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功率电平相关联;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功率电平并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判定故障是否存在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连接器附近。
31.根据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所述警告指示被传输给远程位置的所述用户,并且其中所述命令从来自所述远程位置的所述用户取回。
32.根据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所述故障包括无源互调(PIM)。
33.根据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至射频端口,其中每个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另外还包括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该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包含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内,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从每个所述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接收与连接至相关射频端口的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的状况,其中所述故障存在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连接器附近的判定进一步基于所述状况中的第一状况作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状况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
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方法,其中所述故障包括无源互调(PIM)。
35.根据权利要求24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存储与所述第一不同功率电平相关的数据;
通过所述算机处理器向用户发送警告指示,指示可能存在所述故障;
响应于所述警告指示,通过所述算机处理器从所述用户接收用于重新获取所述数据的命令;
响应于所述命令,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数据。
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所述展示,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从所述用户接收指示数据,该指示数据说明所述第一不同功率电平的第一功率电平包括比所述第一不同功率电平的每个其他功率电平更高的功率电平;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判定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与所述第一功率电平相关的第一同轴电缆连接器;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功率电平并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判定故障存在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连接器附近。
37.根据权利要求36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于重新获取所述数据的命令是从远程位置的所述用户接收的,其中所述数据被展示给在所述远程位置处的所述用户,并且其中所述指示数据从来自所述远程位置的所述用户接收。
38.根据权利要求36的方法,其中所述故障包括无源互调(PIM)。
39.根据权利要求36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至射频端口,其中每个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另外还包括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该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包含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内,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器,从每个所述物理参数状态感测电路接收与连接至相关射频端口的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每个相关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的状况,其中所述故障存在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连接器附近的判定进一步基于所述状况中的第一状况作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状况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联。
40.根据权利要求39的方法,其中所述故障包括无源互调(PIM)。
41.根据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功率电平中的每个所述功率电平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单个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
42.根据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功率电平中的每个所述功率电平与所述多个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不同同轴电缆连接器相关。
CN2011101419023A 2010-03-26 2011-03-25 用于判定传输系统中的电功率信号电平的方法 Pending CN1023462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732,723 US8400318B2 (en) 2007-09-24 2010-03-26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lectrical power signal levels in a transmission system
US12/732723 2010-03-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6212A true CN102346212A (zh) 2012-02-08

Family

ID=4467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19023A Pending CN102346212A (zh) 2010-03-26 2011-03-25 用于判定传输系统中的电功率信号电平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00318B2 (zh)
CN (1) CN102346212A (zh)
TW (1) TW201205097A (zh)
WO (1) WO2011120027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73255B2 (en) 2007-09-24 2014-07-08 Ppc Broadband, Inc. Status sensing and reporting interface
CN104735852A (zh) * 2013-12-23 2015-06-24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适应多种电气控制接口的实现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0431768A (zh) * 2017-03-16 2019-11-08 英国Ranplan无线网络设计公司 定位无源互调故障源
CN110830129A (zh) * 2018-08-08 2020-02-21 罗德施瓦兹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Rf电缆和电缆绑定路径损耗确定方法
CN111862544A (zh) * 2020-06-29 2020-10-30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在同轴接口面板的线路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3614557A (zh) * 2019-03-21 2021-11-05 捷普有限公司 电缆识别测试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0319B2 (en) * 2007-09-24 2013-03-19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an external senso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570178B2 (en) * 2007-09-24 2013-10-29 Ppc Broadband,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rnal floating ground circuitr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854947B2 (en) * 2009-06-15 2014-10-07 Ppc Broadband,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618944B2 (en) 2009-12-03 2013-12-31 Ppc Broadband,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parameter monitoring system
US8498582B1 (en) * 2010-08-26 2013-07-30 Anritsu Company Optimized multi frequency PIM tester topology
US8604936B2 (en) 2010-12-13 2013-12-10 Ppc Broadband,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816672B1 (en) * 2011-04-27 2014-08-26 Anritsu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ounting for residual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in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measuring instruments
US9099825B2 (en) * 2012-01-12 2015-08-04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LLC Center conductor engagement mechanism
BR112013024020B1 (pt) * 2012-06-15 2022-06-28 João Martins Neto Prensa-cabo com indicador de aperto
TWI458998B (zh) * 2012-08-29 2014-11-01 Chroma Ate Inc 具有量測持續時間功能之功率計以及功率量測系統
US9210598B1 (en) * 2013-03-14 2015-12-08 Anritsu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and return loss
US9331633B1 (en) 2013-03-15 2016-05-03 Anritsu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intermodulation
US9588212B1 (en) 2013-09-10 2017-03-07 Anritsu Company Method of calibrating a measurement instrument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and distance to a source of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CN104297558B (zh) * 2014-10-08 2017-08-1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电流测量装置
US9455792B1 (en) 2015-01-21 2016-09-27 Anritsu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in a device under test (DUT)
US9768892B1 (en) 2015-03-30 2017-09-19 Anritsu Company Pulse modulated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measuring instrument with reduced noise floor
US9977068B1 (en) 2015-07-22 2018-05-22 Anritsu Company Frequency multiplexer for use with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CN109359423B (zh) * 2018-11-16 2020-10-2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快速确定矩形波导法兰3阶无源互调产物电平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0330A (en) * 1994-03-15 1997-04-15 Mecaniplast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US6243654B1 (en) * 1997-10-07 2001-06-05 Telemonitor, Inc. Transducer assembly with smart connector
US20030148660A1 (en) * 2002-02-04 2003-08-07 Devine Edward B. Watertight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transmission line connector to a signal source connector
US6646447B2 (en) * 1999-12-30 2003-11-11 Ambient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one of a plurality of wires of a power transmission cable
US20040232919A1 (en) * 2001-06-12 2004-11-25 Glenn Lacey Fault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989662A (zh) * 2004-07-26 2007-06-27 Fci公司 性能指示电连接器
US20070173367A1 (en) * 2003-10-06 2007-07-26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Electronic connector assembly for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s
US20090081902A1 (en) * 2007-09-24 2009-03-26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7513795B1 (en) * 2007-12-17 2009-04-07 Ds Engineering, Llc Compression type coaxial cable F-connec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6424A (en) * 1963-09-30 1965-07-20 Thomas K C Hardesty Cable connector with monitored locking feature
US3388590A (en) * 1965-11-29 1968-06-18 Hugh L. Dryden Connector internal force gauge
GB1289312A (zh) * 1968-11-26 1972-09-13
US3768089A (en) * 1972-05-18 1973-10-23 Gte Automatic Electric Lab Inc Jack strip gage
US3808580A (en) * 1972-12-18 1974-04-30 Matrix Science Corp Self-locking coupling nu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3961330A (en) * 1973-12-21 1976-06-01 Ross Alan Davis Antenna system utilizing currents in conductive body
US3945704A (en) * 1974-03-28 1976-03-23 Kraus Robert A Device for detecting an applied compressive load
US4084875A (en) * 1975-01-10 1978-04-18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960428A (en) * 1975-04-07 1976-06-01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240445A (en) * 1978-10-23 1980-12-23 University Of Utah Electromagnetic energy coupler/recei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DE3036215C2 (de) * 1980-09-25 1982-11-25 Georg Dipl.-Ing. Dr.-Ing. 8152 Feldkirchen-Westerham Spinner Kabelstecker für HF-Koaxialkabel
US4489419A (en) * 1981-10-29 1984-12-18 An Wang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4927382A (en) * 1987-11-03 1990-05-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ical function group for a vehicle
US4971573A (en) * 1988-09-19 1990-11-20 Raychem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providing integral strain relief
US4915639A (en) * 1988-11-08 1990-04-10 B.A.S.E.C. Industries, Ltd. "Smart" AC receptacle and complementary plug
US5059948A (en) * 1990-07-26 1991-10-22 Tronics 2000, Inc. Anti-theft security device and alarm
JP2508034Y2 (ja) * 1990-10-04 1996-08-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結合検知コネクタ
JP2521846B2 (ja) * 1990-11-28 1996-08-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半嵌合検知器
US5225816A (en) * 1991-08-12 1993-07-06 Motorola,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isplay
US5278571A (en) * 1991-10-16 1994-01-11 Tel Instrument Electronics Corp. RF coupler for measuring RF parameters in the near-field
ATE150275T1 (de) * 1991-12-27 1997-04-15 Gilles Ascher Elektrodenverbinder, besonders für elektrokardiogrammelektrode, und zugleich elektrode mit solch einem verbinder
US5217391A (en) * 1992-06-29 1993-06-08 Amp Incorporated Matable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edance compensation
JP2570363Y2 (ja) * 1992-09-07 1998-05-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解除感知機構
US6471545B1 (en) * 1993-05-14 2002-10-29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oaxial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having a corrugated outer conductor
DE4343229C2 (de) * 1993-06-01 1995-04-13 Spinner Gmbh Elektrotech Steckverbinder für Wellrohrkoaxialkabel
JP2572933B2 (ja) * 1993-06-14 1997-01-16 サンクス株式会社 センサ用信号処理器
US5345520A (en) * 1993-07-28 1994-09-06 Grile Mark 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detector
US5490033A (en) * 1994-04-28 1996-02-06 Polaroid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US6134774A (en) * 1995-02-10 2000-10-24 Williams; Deborah Clamp for clamping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to coaxial cables
US5565784A (en) * 1995-03-20 1996-10-15 Derenne; Lawrence L. Coaxial cable testing and tracing device
US6049709A (en) * 1996-12-06 2000-04-11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RF circuit module
TW315057U (en) * 1996-12-31 1997-09-01 Insert Entpr Co Lt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the indication light
GB2324204A (en) * 1997-04-01 1998-10-14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nnector locking mechanism
US5904578A (en) * 1997-06-05 1999-05-1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axial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a connection detecting element
SE510067C2 (sv) * 1997-08-25 1999-04-12 Volvo Ab Anordning för detektering av ett definerat relativläge
DE19822990A1 (de) * 1998-05-22 1999-11-25 Amphenol Tuchel Elect Steckverbinder
US6356764B1 (en) * 1999-03-09 2002-03-12 Micron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errogator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414636B1 (en) * 1999-08-26 2002-07-02 Ball Aerospace & Technologies Corp. Radio frequency connector for reducing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effects
US6490168B1 (en) * 1999-09-27 2002-12-03 Motorola, Inc. Interconnection of circuit substrates on different planes in electronic module
US6362709B1 (en) * 1999-12-21 2002-03-26 Andrew Corporation Broadband tap for extracting energy from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impedance transformers
US6549017B2 (en) * 2000-05-04 2003-04-15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line impulse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US6618515B2 (en) * 2000-06-21 2003-09-09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Connector with a connection detection function,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a connection detection function, and equipment control mechanism for an optical equipment
US6882128B1 (en) * 2000-09-27 2005-04-19 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ergy reclamation and reuse
CA2437888A1 (en) * 2001-02-12 2002-08-22 Matrics, In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rchitecture
WO2002103875A1 (en) * 2001-06-15 2002-12-27 Kauffman George M Protective device
US20030096629A1 (en) * 2001-11-21 2003-05-22 Elliott Brig Barnum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RF power
MXPA04006667A (es) * 2002-01-09 2005-05-27 Meadwestvaco Corp Estacion inteligente que utiliza antenas multiples de radio frecuencia y sistema de control de inventario y metodo de incorporacion del mismo.
US6570373B1 (en) * 2002-03-07 2003-05-2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urrent sensor programmable through connector
TW555253U (en) * 2002-05-13 2003-09-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nnector having signal detection function
EP1383360B1 (de) * 2002-07-18 2007-01-03 FESTO AG & Co Spritzgegossener Leiterträg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ATE483263T1 (de) * 2002-11-27 2010-10-15 Festo Ag & Co Kg Elektromechanische steckvorrichtung mit drehbarem kabelabgangsteil
US6896541B2 (en) * 2003-02-18 2005-05-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terface connector that enables detection of cable connection
US7105982B1 (en) * 2003-03-26 2006-09-12 Polatis Photonics, Inc. System for optimal energy harvesting and storage from an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
US6783389B1 (en) * 2003-08-14 2004-08-3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detecting contact
US7254511B2 (en) * 2004-01-15 2007-08-07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a 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er
JP2005321379A (ja) * 2004-04-07 2005-11-17 Agilent Technol Inc 半導体特性測定装置の統合接続装置および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
US7642611B2 (en) * 2004-04-22 2010-01-05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Sensor device,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m
US7614556B2 (en) * 2004-11-05 2009-11-10 Goliath Solutions, Llc Distributed RFID antenna array utilizing circular polarized helical antennas
US7266269B2 (en) * 2004-12-16 2007-09-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wer harvesting
US7173343B2 (en) * 2005-01-28 2007-02-06 Moshe Kugel EMI energy harvester
US7276703B2 (en) * 2005-11-23 2007-10-02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System to monitor the health of a structure, sensor nodes, program product, and related methods
US7298286B2 (en) * 2006-02-06 2007-11-20 Hall David R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with a transmission path
DE102006014795B4 (de) * 2006-03-29 2017-05-1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orrichtung, Mobiltelefon,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teil und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zwischen durch ein Gelenk verbundene Baueinheiten
US7479886B2 (en) * 2006-08-25 2009-01-20 Intel Corporation Antenna capacitance for energy storage
US7368827B2 (en) * 2006-09-06 2008-05-06 Siemens Power Generation, Inc. Electrical assembly for monitoring conditions in a combustion turbine operating environment
DE102007012335B4 (de) * 2007-03-14 2013-10-3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nsorbautei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ensorbauteils
US7507117B2 (en) * 2007-04-14 2009-03-24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Tightening indicator for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7749022B2 (en) * 2007-04-14 2010-07-06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Tightening indicator for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8963689B2 (en) * 2007-07-18 2015-02-24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Cable ID using RFID devices
US7472587B1 (en) * 2007-09-18 2009-01-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ire deformation detection
US8570178B2 (en) * 2007-09-24 2013-10-29 Ppc Broadband,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rnal floating ground circuitr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400319B2 (en) * 2007-09-24 2013-03-19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an external senso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149127B2 (en) * 2007-09-24 2012-04-03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an internal coupl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773255B2 (en) * 2007-09-24 2014-07-08 Ppc Broadband, Inc. Status sensing and reporting interface
AU2007221921A1 (en) * 2007-10-10 2009-04-30 Kaelus Pty Ltd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test apparatus
US7714592B2 (en) * 2007-11-07 2010-05-11 Current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mpedance of a medium voltage power line
US7544086B1 (en) * 2008-03-07 2009-06-09 Evolution Broadband, Llc Torque indications for coaxial connectors
US8446256B2 (en) * 2008-05-19 2013-05-21 Siri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x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US7909637B2 (en) * 2008-11-17 2011-03-22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mating force senso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7850482B2 (en) * 2008-11-17 2010-12-14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mating force senso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618944B2 (en) * 2009-12-03 2013-12-31 Ppc Broadband,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parameter monitor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0330A (en) * 1994-03-15 1997-04-15 Mecaniplast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US6243654B1 (en) * 1997-10-07 2001-06-05 Telemonitor, Inc. Transducer assembly with smart connector
US6646447B2 (en) * 1999-12-30 2003-11-11 Ambient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one of a plurality of wires of a power transmission cable
US20040232919A1 (en) * 2001-06-12 2004-11-25 Glenn Lacey Fault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30148660A1 (en) * 2002-02-04 2003-08-07 Devine Edward B. Watertight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transmission line connector to a signal source connector
US20070173367A1 (en) * 2003-10-06 2007-07-26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Electronic connector assembly for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s
CN1989662A (zh) * 2004-07-26 2007-06-27 Fci公司 性能指示电连接器
US20090081902A1 (en) * 2007-09-24 2009-03-26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7513795B1 (en) * 2007-12-17 2009-04-07 Ds Engineering, Llc Compression type coaxial cable F-connector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73255B2 (en) 2007-09-24 2014-07-08 Ppc Broadband, Inc. Status sensing and reporting interface
CN104735852A (zh) * 2013-12-23 2015-06-24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适应多种电气控制接口的实现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0431768A (zh) * 2017-03-16 2019-11-08 英国Ranplan无线网络设计公司 定位无源互调故障源
CN110830129A (zh) * 2018-08-08 2020-02-21 罗德施瓦兹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Rf电缆和电缆绑定路径损耗确定方法
CN113614557A (zh) * 2019-03-21 2021-11-05 捷普有限公司 电缆识别测试仪
CN111862544A (zh) * 2020-06-29 2020-10-30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在同轴接口面板的线路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20027A3 (en) 2012-01-12
US8400318B2 (en) 2013-03-19
WO2011120027A2 (en) 2011-09-29
US20100194382A1 (en) 2010-08-05
TW201205097A (en)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6212A (zh) 用于判定传输系统中的电功率信号电平的方法
CN202183525U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结构和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系统
CN101919120B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US8570178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rnal floating ground circuitr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149127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an internal coupl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773255B2 (en) Status sensing and reporting interface
US8618944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parameter monitoring system
US8414326B2 (en) Internal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303334B2 (en) Embedded coupler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20170138986A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at least one physical quantity of an electric installation
US9820017B2 (en) Subsea connector with data coll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376774B2 (en) Power extrac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05723196A (zh) 高级射频感测探针
US20090103596A1 (en) If interface
JP2001223056A (ja) 同軸コネクタ並びに同軸ケーブル確認方法及び信号モニター方法
CN114184898A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人工电缆巡检装置及其电缆巡检方法
CN105008938A (zh) 用于确认与受测装置(dut)的射频(rf)信号连接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11289808B (zh) 一种动态监测幅度、相位偏差的方法
CN113009240B (zh) 适配成检测外部天线的存在的电气装备
JPH11108968A (ja) 通信ケーブル用活線テスタ
CA2360956A1 (en) Open circuit det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