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5722A - 具有溅泼润滑系统的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溅泼润滑系统的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5722A
CN102345722A CN2011102117232A CN201110211723A CN102345722A CN 102345722 A CN102345722 A CN 102345722A CN 2011102117232 A CN2011102117232 A CN 2011102117232A CN 201110211723 A CN201110211723 A CN 201110211723A CN 102345722 A CN102345722 A CN 102345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fluid
transmission
axial passag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17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5722B (zh
Inventor
H.索乌尔
K.A.米勒
R.J.斯特法尼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2345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5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5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5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93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 F16H57/0494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6Means for guiding lubricant into an axial channel of a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7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rotary parts, e.g. using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by centrifugal force
    • F16H57/0428Grooves with pumping effect for supplying lubric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86Gear casing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溅泼润滑系统的变速器。变速器配置有变速器壳体,其部分地限定容纳非加压流体的腔室。变速器壳体具有配置成收集溅泼流体的第一特征以及配置成将收集的流体引导到由变速器壳体至少部分地形成的腔中的第二特征。连接到变速器壳体的端盖具有开口以及从开口偏移的小孔。当流体达到腔中的第一水平时流体从腔流动通过小孔至部件,并且当流体达到腔中的第二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中心开口通过轴中的轴向通道至其它部件。通过从可旋转轴的两端通过轴向通道,流体流被提供给诸如输入轴的部件。轴向通道可具有螺纹端,以将油远离所述端泵送并且防止回流。

Description

具有溅泼润滑系统的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非加压润滑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变速器包括许多旋转部件,其为了正确运行和寿命而需要润滑。“溅泼”润滑系统依赖于将溅泼油通过变速器传送到必要部件,而不需要借助于泵或其它机构来增压所述流体。在已知的基于溅泼的润滑系统中,在通过变速器壳体形成的腔中收集的油通常被传送到靠近变速器的可旋转轴端部的轴承中。难以将一些流体传送到离腔室更远的部件以及控制至轴承的润滑量。如果可旋转轴具有轴向孔以将流体首先轴向并接着径向向外传送通过径向通道至其它部件,那么大多数流体流动通过间隔成最接近轴在腔附近的端部的径向通道。
发明内容
存在一种用于变速器的改进溅泼润滑系统,其被动地区分部件的润滑的优先次序。该系统是“被动的”,因为不使用泵或受控制阀。同样改善通过可旋转轴至需要润滑的变速器部件的流体流。具体地,变速器配置有变速器壳体,所述变速器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容纳非加压流体的腔室。变速器壳体具有配置成在流体被溅泼时收集流体的第一特征。第二特征配置成将收集的流体引导到至少部分地由变速器壳体形成的腔。端盖连接到变速器壳体以进一步限定腔。端盖还称为输送器端盖或输送器板,但是其不需要具有平坦板状的形状。端盖具有中心开口以及从中心开口偏移的小孔。当流体达到在腔中的第一水平时所述流体从腔流动通过小孔,当流体达到在腔中不同于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时所述流体流动通过中心开口。因此,变速器部件的润滑被区分优先次序。例如,与小孔连通的部件可在与中心开口连通的部件(例如,齿轮和同步器)之前被润滑。达到借由通过小孔的流体润滑的部件(例如,圆锥滚子轴承)的流体量可通过调节小孔的尺寸和位置而容易地标定。此外,润滑可从可旋转轴的两端被提供,使得部件通过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的润滑沿着轴被更均匀地分布。
本发明涉及下述技术方案。
1. 一种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其至少部分地限定容纳非加压流体的腔室;
其中,变速器壳体具有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所述第一特征配置成在流体溅泼时收集流体,所述第二特征配置成将收集的流体引导到至少部分地通过变速器壳体形成的腔;
端盖,所述端盖连接到变速器壳体以进一步限定所述腔;其中,所述端盖具有开口以及从开口偏移的小孔;其中当流体达到在腔中的第一水平时所述流体从腔流动通过小孔,并且当流体达到在腔中不同于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时所述流体流动通过开口,藉此区分对变速器部件的润滑的优先次序。
2.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
轴,所述轴布置在壳体内并且具有从轴的第一端至少部分地沿着轴延伸的轴向通道以及从轴向通道延伸至所述腔室的径向通道;
第一变速器部件,所述第一变速器部件通过所述小孔与所述腔流体连通;
第二变速器部件,所述第二变速器部件通过所述开口、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与所述腔流体连通;
第一变速器部件相对于第二变速器部件的润滑由此通过从所述腔流动的流体以及通过所述小孔的位置和尺寸来确定。
3.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具有第二轴向通道的第二轴;其中,第二轴沿着第二轴向通道靠近第二轴一端的至少一部分带有内螺纹,以促进通过第二轴向通道远离第二轴的端部流动。
4.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在第一端压配合到轴向通道的轴中并具有凸缘的环形插塞,所述凸缘径向向内延伸以产生防止从轴向通道往回朝向第一端流动的挡板。
5. 一种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其至少部分地限定容纳非加压流体的腔室;
离合器壳体,其进一步限定所述腔室;
多个可旋转部件,其布置在所述腔室内并且可操作以在旋转时将非加压流体抛投到变速器壳体和离合器壳体上;
轴,所述轴布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并且具有从轴的第一端延伸至轴的第二端的轴向通道,并具有与轴向通道以及与腔室流体连通的径向通道;其中,变速器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在轴的第一端的第一腔,离合器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在轴的第二端的第二腔;其中,变速器壳体和离合器壳体配置成收集抛投的流体以及将收集的流体分别引导到第一腔和第二腔;
多个变速器部件,其通过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
其中,流体从轴的两端通过轴向通道被提供到多个旋转部件。
6.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
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在第一腔与轴向轴的第一端之间连接到变速器壳体;其中,第一端盖具有与轴向通道对齐的开口以及从开口偏移的小孔;其中,当流体达到第一腔中的第一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小孔,并且当流体达到在腔中不同于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开口。
7.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
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在第二腔与轴向轴的第二端之间连接到变速器壳体;其中,第二端盖具有与轴向通道对齐的附加开口以及从所述附加开口径向偏移的附加小孔,其中,当流体达到第二腔中的第三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附加小孔,并且当流体达到第二腔中不同于第三水平的第四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附加开口。
8.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在第一端处在轴向通道中压配合到所述轴的环形插塞,所述环形插塞具有凸缘,所述凸缘径向向内延伸以产生防止从轴向通道往回朝向第一端流动的挡板。
9.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具有第二轴向通道的第二轴;其中,第二轴沿着第二轴向通道靠近第二轴一端的至少一部分带有内螺纹,以促进通过第二轴向通道远离所述端流动。
10. 一种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其至少部分地限定容纳非加压流体的腔室;
可旋转部件,其布置在所述腔室内并且可操作以在旋转时将非加压流体抛投到变速器壳体上;
轴,所述轴布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并且具有从轴的第一端延伸至轴的第二端的轴向通道;
其中,变速器壳体具有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所述第一特征配置成捕集抛投的流体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二特征配置成将捕集的流体引导到通过变速器壳体至少部分地形成且与轴向轴的第一端对齐的腔;
端盖,所述端盖连接到变速器壳体并且在变速器壳体与轴向轴的第一端之间进一步限定所述腔;其中,所述端盖具有与轴向通道对齐的开口以及从开口偏移的小孔;其中当流体达到在腔中的第一水平时所述流体从腔流动通过小孔,并且当流体达到在腔中不同于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时所述流体从腔流动通过开口;
第一变速器部件,所述第一变速器部件通过小孔与腔流体连通;和
第二变速器部件,所述第二变速器部件通过开口和轴向通道与腔流体连通;
第一变速器部件相对于第二变速器部件的润滑由此通过从腔流动的流体以及通过小孔的位置和尺寸来确定。
11.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变速器,其中,第一部件是圆锥滚子轴承。
12.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变速器,其中,轴具有与轴向通道流体连通的径向通道;且其中,第二变速器部件通过径向通道与轴向通道流体连通。
13.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具有第二轴向通道的第二轴;其中第二轴沿着第二轴向通道靠近第二轴一端的至少一部分带有内螺纹,以促进通过第二轴向通道远离第二轴的端部流动。
14.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
离合器壳体,所述离合器壳体进一步限定所述腔室;其中,离合器壳体具有附加第一特征和附加第二特征,所述附加第一特征配置成捕集至少一些抛投的流体,所述附加第二特征配置成将抛投的流体引导到附加腔,所述附加腔通过离合器壳体至少部分地形成并且与轴向轴的第二端对齐;
另一端盖,所述另一端盖连接到离合器壳体并且在离合器壳体与轴向轴的第二端之间进一步限定所述附加腔;其中,另一端盖具有与轴向通道对齐的附加开口以及从附加开口偏移的附加小孔;其中当流体达到附加腔中的第三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附加小孔,并且当流体达到在附加腔中高于第三水平的第四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附加开口;
第三变速器部件,所述第三变速器部件通过附加小孔与附加腔流体连通;
第四变速器部件,所述第四变速器部件通过附加开口和轴向通道与附加腔流体连通;
第三变速器部件相对于第四变速器部件的润滑由此通过从附加腔流动的流体以及通过附加小孔的位置和尺寸来确定。
通过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下述详细说明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以及其它特征和优势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变速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图1中的变速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端部视图,示出了连接到变速器壳体的输送器端盖;
图3是图1中的变速器的另一部分的示意性端部视图,示出了连接到离合器壳体的输送器端盖;
图4是图2和3中的一个输送器端盖的示意性端部视图;
图5是用于图1中的变速器的输送器端盖的替代性实施例的示意性端部视图;
图6是用于图1中的变速器的输送器端盖的另一替代性实施例的示意性端部视图;
图7是压配合到离合器壳体的输送器端盖中的一个以及压配合到上部副轴的插塞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示出了在图8中的线7-7截取的邻近于输送器端盖的圆锥滚子轴承的一部分(在图8中未示出上部副轴和圆锥滚子轴承的部分);以及
图8是压配合到图1中的离合器壳体的图7中的输送器端盖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其中在数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图1示出了变速器10的示意性截面图,为了附图清楚起见没有阴影线。变速器10具有变速器壳体12和连接到壳体12的离合器壳体14(有时称为钟形壳体)。壳体12和离合器壳体14一起限定腔室16,所述腔室容纳多个可旋转轴和其他可旋转变速器部件,这将被进一步描述。润滑流体被容纳在腔室16中,用于通过溅泼流体而没有任何加压来润滑可旋转变速器部件。也就是说,变速器10不包括泵来加压润滑流体以将加压流体引导到需要润滑的部件。
变速器10是具有输入离合器配置18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输入离合器配置18可操作以将输入扭矩选择性地引导到奇数输入轴20(在本文也称为第一输入轴)或到以交替方式与奇数输入轴20同心的偶数输入轴22(在本文也称为第二输入轴),因而得到传动比变化。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使用其他类型的变速器。取决于同步器接合方案,扭矩通过各个相互啮合齿轮组而从奇数输入轴20或偶数输入轴22传送到上部副轴24或下部副轴26。扭矩被传送到最终传动环形齿轮28。输入轴20、22、上部副轴24和下部副轴26的旋转轴线在图1中用轴线25、27和29表示。
在依赖于溅泼润滑的变速器(例如,变速器10)中,用于溅泼油的主源是最终传动环形齿轮28以及下部副轴26上的最大齿轮30、32。最终传动环形齿轮28和齿轮30、32被部分地浸入到非加压润滑油中,所述非加压润滑油通过重力排出到壳体12的底部。在旋转时,最终传动环形齿轮28和齿轮30、32将非加压流体抛投在变速器壳体12和离合器壳体14的内壁上。溅泼流体和溅泼所产生的雾粘附到壳体12和离合器壳体14的内壁上。
参考图2,变速器壳体12示出为具有第一特征,其在本文称为捕集器34、36和38,所述捕集器34、36和38是在壳体12中的铸造肋或延伸部,其收集溅泼流体以及布置成将收集的流体引导到同样铸造在壳体12中的在本文称为槽40、41、43的第二特征。槽40、41、43以一定角度布置,以将所收集的油引导到第一腔42、44、46,所述第一腔42、44、46分别通过邻近于奇数输入轴20、上部副轴24和下部副轴26的第一端48、50、52的变速器壳体12形成,如图1所示。在图2中,腔42、44、46由连接到壳体12的第一输送器端盖51、53、55阻碍,以进一步限定腔42、44和46,这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槽40、41、43可以被机加工而不是铸造。对应旋转轴线25、27和29在图2中示出,以描述变速器壳体12与图1中的各个相应轴的对齐。用于最终传动车轴的开口54也在图2中被示出。
参考图3,离合器壳体14示出为具有与变速器壳体12的特征类似的各种特征。具体地,离合器壳体14示出具有在本文称为捕集器133、134、135、136和137的第一特征,其是离合器壳体14中的铸造肋并且收集溅泼流体以及布置成将收集的流体引导到第二特征,所述第二特征在本文称为也铸造在离合器壳体14中的槽140、141、143。捕集器133、134将流体引导到槽140中。槽140和143布置成一定角度,以将收集的油引导到由离合器壳体14形成的分别邻近于上部副轴24和下部副轴26的第二端148和152的第二腔142和144,如图1所示。槽141将捕集器136所收集的油引导到最终传动轴承(在图3中未示出)。在图3中,图1中的腔142和144被连接到离合器壳体14的第二输送器端盖53和55阻塞,以进一步限定腔142和144,这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槽140、141、143可以被机加工而不是铸造。对应旋转轴线25、27和29在图3中示出,以描述变速器壳体12与图1中的各个相应轴的对齐。用于最终传动车轴的开口154也在图3中被示出。
再次参考图1,奇数输入轴20、上部副轴24和下部副轴26每个均具有从其通过的相应轴向通道60、62、64,其可被镗孔或以其它方式机加工。轴向通道62从上部副轴24的第一端50通行到第二端148。径向通道66、68、70和72从轴向通道62延伸成与变速器部件(例如,同步器74、75和齿轮76、78、80和81)流体连通。轴向通道64从下部副轴26的第一端52通行到第二端152。径向通道82、83、84和85从轴向通道64延伸成与其它变速器部件(例如,同步器86、88和齿轮30、31、32和33)流体连通。轴向通道60从奇数输入轴20的第一端48沿着奇数输入轴20的大部分长度延伸。径向通道90延伸成与轴向通道60流体连通,以允许流体从轴向通道60流动至滚针轴承92,滚针轴承92被嵌套在奇数输入轴20与偶数输入轴22之间的缝隙中。
圆锥滚子轴承94在变速器侧上支承上部副轴24并且被安装在上部副轴24与变速器壳体12之间靠近在上部副轴24的第一端50处的腔44。相同的圆锥滚子轴承94被安装在下部副轴26和变速器壳体12之间靠近在下部副轴26的第一端52处的腔46。类似的圆锥滚子轴承95被安装在上部副轴24和离合器壳体14之间以及在下部副轴26与离合器壳体14之间靠近在上部和下部副轴24、26的第二端148、152处的相应腔142、144。
参考图1,非加压流体被收集在腔44、46、142和144中。输送器端盖53和55被压入到变速器壳体12或离合器壳体14中。输送器端盖53和55具有如图2-4所示的小孔98,其定位且定尺寸成控制从腔44、46、142和144流出以润滑圆锥轴承94的流体量,如将在下文描述的。输送器端盖153、253的其它实施例在图5和6中被示出。
为了使得能够对来自于第一腔44的流体流区分优先次序,在本文称为输送器端盖53的部件通过压配合被紧固到变速器壳体12。类似的输送器端盖53被压配合到离合器壳体14,以部分地限定腔142。输送器端盖55压配合到变速器壳体12以及到离合器壳体14,以进一步限定腔46和144。称为插塞56的环形构件压配合到上部副轴24轴向通道62的两端。类似插塞56压配合到下部副轴26在轴向通道64的两端。参考图7,压配合到上部副轴24的插塞56被示出为邻近于压配合到离合器壳体14的输送器端盖53,并且代表所有插塞56。插塞56具有凸缘,所述凸缘径向向内延伸并称为挡板构件58。挡板构件58在输送器端盖53的颈部部分径向向外。通过离合器壳体14形成的槽140正好在圆锥滚子轴承95的外圈161上方。孔163延伸通过离合器壳体14成与槽140流体连通,所述槽140通入到腔142中。
参考图8,在图7中的腔142中主要量的油可达到图7中的圆锥滚子轴承95的移动部分的唯一方式是通过小孔98。在输送器端盖53与圆锥滚子轴承85之间用于组装变速器必须的其它间隙不允许任何任何实质性润滑流。至圆锥滚子轴承95的润滑流的量的标定通过小孔98的尺寸和位置容易地确定,并且将在下文关于图4至6被进一步描述。如图8所示,输送器端盖53具有两个构型165和167。构型165与槽140对齐并且有助于限定图7中的腔142。存在构型167,因为输送器端盖53还设计成被安装到其它变速器的其它轴上,其中构型167的方位与类似于槽140的槽对齐,使得构型167取代构型165被使用。中心构型169还有助于限定腔142。类似构型被示出在图4-6中的输送器端盖上但是未标出。
再次参考图7,至上部副轴24中的轴向通道62以及至旋转部件(例如,同步器74、75和齿轮76、78、80和81)的流量通过输送器端盖53中的中心开口97。通过开口97的流量由离心力径向向外抛投到上部副轴24在轴向通道62处的内表面上。只要在轴向通道62处涂覆部副轴24的流体的量形成得比挡板构件58的径向延伸部稍薄,挡板构件58防止流体的任何回流到达圆锥滚子轴承95。因此,挡板构件58还确保至圆锥滚子轴承95的流体量由图8中的小孔98的尺寸和位置确定。
如图4最佳地所示,示出了在图1中的上部副轴24的左端压配合到变速器壳体12的输送器端盖53。输送器端盖53具有中心开口97,其与图1中的轴向通道62对齐。输送器端盖53还具有小孔98,其从中心开口97径向偏移。在图4中,小孔98定位在输送器端盖53上的最低角度位置(即,在“六点钟位置”)并且具有比中心开口97更小的直径。要注意,图8的输送器端盖53示出了小孔98的替代角度位置。当流体达到由图4中的水平线100所指示的腔42中的第一水平(即,正好高于小孔98的底部)时,流体将开始流动通过图4中的小孔98至图1中的圆锥滚子轴承94。直到流体达到由图5中的水平线102指示的在腔42中的第二水平(即,正好高于中心开口97的底部),流体才开始流动通过中心开口97进入到变速器部件。
因此,由于水平线100低于水平线200(假定变速器10示出为处于安装的示意性取向),圆锥滚子轴承94(在本文称为第一变速器部件)将在通过轴向通道62和径向通道66、68、70和72润滑的在本文称为第二变速器部件的变速器部件(例如,同步器74、75和齿轮76、78、80和81)之前被润滑。此外,小孔98的直径被选择以限定通过小孔98清空腔42的流体量,使得圆锥滚子轴承94接收足够量的润滑而不必要使用润滑来更好地引导至同步器74、75和齿轮76、78、80和81。
附加第一输送器端盖55类似地压配合到变速器壳体12并且与压配合到下部副轴26的插塞56对齐,以进一步限定相应第一腔46。输送器端盖55使得至在下部副轴26的第一端52处的圆锥滚子轴承94的润滑借由流动通过小孔98至圆锥滚子轴承94以及通过中心通道97至轴向通道64以及径向通道82、83、84和85至同步器86、88和齿轮28、30、31、32和33的流量被优先化。
类似输送器端盖53、55压配合到离合器壳体14。插塞56压配合到上部副轴24和下部副轴26的第二端148、152,以进一步限定相应腔142、144。由此,润滑流在本文称为第三变速器部件的圆锥滚子轴承95和在本文称为第四变速器部件的与相应轴向通道62、64流体连通的变速器部件(即,同步器74、75和齿轮76、78、80和81以及同步器86、88和齿轮28、30、31、32和33)之间被区分优先次序。
因此,流体通过轴向通道62、64从通道的两端分布到部件。靠近上部副轴24的端部148的圆锥滚子轴承95可称为第三变速器部件,而同步器75可称为第四变速器部件。与来自于第一腔44的流量相比,同步器75更容易被来自于第二腔142的流量润滑,因为同步器更靠近腔142。与流体仅从上部副轴24的一端流动相比,来自于上部副轴24的两端的流体分布更均匀地分配润滑通过径向通道66、68、70和72。由于流体还可从下部副轴26的两端分布,与流体仅从轴向通道64的一端流动相比,流体被更均匀地分布到同步器86、88和齿轮28、30、31、32和33。靠近下部副轴26的端部152的圆锥滚子轴承95可称为第三变速器部件,而最接近第二端152的同步器88可称为第四变速器部件。与来自于第一腔46的流体相比,同步器88更容易地被来自于第二腔144的流体润滑,因为其更接近第二腔144。小孔98的位置可在输送器端盖53、55上相同或不同,所述输送器端盖53、55在第二端148、152被连接,使得水平线100可以是第三预定水平并且水平线102可以是第四预定水平,其可以与分别在腔42、46中的第一水平线和第二水平线相同或不同。
参考图5和6,输送器端盖153、253的替代性实施例示出为具有与图4中的小孔98不同地设置的小孔198、298。图2中的小孔198布置得比可以在任何腔(例如,腔44)中的小孔98更高,使得直到腔中的流体水平达到水平线200(即,正好高于小孔198的最低点的水平),流体才会流动到圆锥滚子轴承94。在图6中,小孔298布置得甚至更高,其中小孔298的最低部分开启得比中心开口97的最低部分更高。在该实施例中,流体达到第二预定水平102,以在达到第一预定水平300(正好在小孔298的底部上方的水平)之前流动通过中心开口97。因此,流体在流动到与小孔298流体连通的变速器部件(例如,圆锥滚子轴承94)之前将流动到与输送器端盖253所连接的轴的轴向通道连通的变速器部件(例如,与上部副轴24的轴向通道60流体连通的同步器74、75)中。因此,通过选择在输送器端盖53、153、253上的小孔98、198、298的直径和位置,与从腔间隔开并且通过可旋转轴连通轴向通道的一些部分的变速器部件相比,在靠近可旋转轴端部的腔的变速器部件之间润滑被区分优先次序。
再次参考图1,不同于上部和下部副轴24、26,在奇数输入轴20中的轴向通道60的直径太小而不能够使得插塞56压配合,因为存在插塞将会需要在输送器端盖51中的中心开口97十分小,并且所述直径太具有限制性而不能通过足够流量。由于没有插塞56压配合到奇数输入轴20,奇数输入轴20靠近轴向通道60端部的内螺纹孔93被用于防止流体从轴向通道60回流到滚子轴承91。螺纹孔93在奇数输入轴旋转时产生泵送作用,因而驱动润滑流体轴向向内通过通道60到达径向通道90,以润滑滚针轴承92。螺纹孔93可以具有相对大的节距,或者可以是标准节距,但是具有增加的内径,以便能够以相对快速的方式将油轴向排出到轴向通道60中以及维持在输送器端盖51和第一输入轴20之间的径向间隙。
滚子轴承91被包装油脂润滑并且不需要来自于变速器流体的润滑。因此,如图2所示的输送器端盖51不具有与输送器端盖53和55的小孔98类似的小孔。流体仅从一端(第一端50)进入到第一输入轴20的轴向通道60。
因此,变速器10的溅泼润滑系统利用输送器端盖53和55以及具有挡板构件58的插塞56来控制至圆锥滚子轴承94、95的润滑量以及防止从轴向通道62、64回流到轴承94、95,其中旋转部件从副轴24、26的两端通过轴向通道62、64被供应润滑。输送器端盖51被用在奇数输入轴20的轴向通道60的一端上,且奇数输入轴20的轴向螺纹孔93断开至滚子轴承91的回流。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但是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用于实践本发明的各种替代设计和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其至少部分地限定容纳非加压流体的腔室;
其中,变速器壳体具有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所述第一特征配置成在流体溅泼时收集流体,所述第二特征配置成将收集的流体引导到至少部分地通过变速器壳体形成的腔;
端盖,所述端盖连接到变速器壳体以进一步限定所述腔;其中,所述端盖具有开口以及从开口偏移的小孔;其中当流体达到在腔中的第一水平时所述流体从腔流动通过小孔,并且当流体达到在腔中不同于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时所述流体流动通过开口,藉此区分对变速器部件的润滑的优先次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
轴,所述轴布置在壳体内并且具有从轴的第一端至少部分地沿着轴延伸的轴向通道以及从轴向通道延伸至所述腔室的径向通道;
第一变速器部件,所述第一变速器部件通过所述小孔与所述腔流体连通;
第二变速器部件,所述第二变速器部件通过所述开口、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与所述腔流体连通;
第一变速器部件相对于第二变速器部件的润滑由此通过从所述腔流动的流体以及通过所述小孔的位置和尺寸来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具有第二轴向通道的第二轴;其中,第二轴沿着第二轴向通道靠近第二轴一端的至少一部分带有内螺纹,以促进通过第二轴向通道远离第二轴的端部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在第一端压配合到轴向通道的轴中并具有凸缘的环形插塞,所述凸缘径向向内延伸以产生防止从轴向通道往回朝向第一端流动的挡板。
5.一种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其至少部分地限定容纳非加压流体的腔室;
离合器壳体,其进一步限定所述腔室;
多个可旋转部件,其布置在所述腔室内并且可操作以在旋转时将非加压流体抛投到变速器壳体和离合器壳体上;
轴,所述轴布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并且具有从轴的第一端延伸至轴的第二端的轴向通道,并具有与轴向通道以及与腔室流体连通的径向通道;其中,变速器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在轴的第一端的第一腔,离合器壳体至少部分地限定在轴的第二端的第二腔;其中,变速器壳体和离合器壳体配置成收集抛投的流体以及将收集的流体分别引导到第一腔和第二腔;
多个变速器部件,其通过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
其中,流体从轴的两端通过轴向通道被提供到多个旋转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
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在第一腔与轴向轴的第一端之间连接到变速器壳体;其中,第一端盖具有与轴向通道对齐的开口以及从开口偏移的小孔;其中,当流体达到第一腔中的第一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小孔,并且当流体达到在腔中不同于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
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在第二腔与轴向轴的第二端之间连接到变速器壳体;其中,第二端盖具有与轴向通道对齐的附加开口以及从所述附加开口径向偏移的附加小孔,其中,当流体达到第二腔中的第三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附加小孔,并且当流体达到第二腔中不同于第三水平的第四水平时流体流动通过附加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在第一端处在轴向通道中压配合到所述轴的环形插塞,所述环形插塞具有凸缘,所述凸缘径向向内延伸以产生防止从轴向通道往回朝向第一端流动的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还包括具有第二轴向通道的第二轴;其中,第二轴沿着第二轴向通道靠近第二轴一端的至少一部分带有内螺纹,以促进通过第二轴向通道远离所述端流动。
10.一种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其至少部分地限定容纳非加压流体的腔室;
可旋转部件,其布置在所述腔室内并且可操作以在旋转时将非加压流体抛投到变速器壳体上;
轴,所述轴布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并且具有从轴的第一端延伸至轴的第二端的轴向通道;
其中,变速器壳体具有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所述第一特征配置成捕集抛投的流体中的至少一些,所述第二特征配置成将捕集的流体引导到通过变速器壳体至少部分地形成且与轴向轴的第一端对齐的腔;
端盖,所述端盖连接到变速器壳体并且在变速器壳体与轴向轴的第一端之间进一步限定所述腔;其中,所述端盖具有与轴向通道对齐的开口以及从开口偏移的小孔;其中当流体达到在腔中的第一水平时所述流体从腔流动通过小孔,并且当流体达到在腔中不同于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时所述流体从腔流动通过开口;
第一变速器部件,所述第一变速器部件通过小孔与腔流体连通;和
第二变速器部件,所述第二变速器部件通过开口和轴向通道与腔流体连通;
第一变速器部件相对于第二变速器部件的润滑由此通过从腔流动的流体以及通过小孔的位置和尺寸来确定。
CN201110211723.2A 2010-07-27 2011-07-27 具有溅泼润滑系统的变速器 Active CN1023457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844076 2010-07-27
US12/844,076 US8708105B2 (en) 2010-07-27 2010-07-27 Transmission with splash lubr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5722A true CN102345722A (zh) 2012-02-08
CN102345722B CN102345722B (zh) 2015-02-11

Family

ID=45471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1723.2A Active CN102345722B (zh) 2010-07-27 2011-07-27 具有溅泼润滑系统的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08105B2 (zh)
CN (1) CN102345722B (zh)
DE (1) DE102011107853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9222A (zh) * 2013-01-14 2015-09-16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润滑两个竖直级联的邻近的齿轮系的安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15380A1 (de) * 2009-03-27 2010-09-30 Sms Siemag Aktiengesellschaft Stranggussgetriebe mit Hitzeabschirmung
US8992089B2 (en) 2012-07-31 2015-03-31 IMS Solutions Layshaft end bearing retrofit with external positive oil pressure delivery
US10480636B2 (en) 2014-10-17 2019-11-19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Anti-clog lubricant distribution assembly
WO2016133761A1 (en) * 2015-02-18 2016-08-25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Fluid distribution assembly having anti-clog inlet housing
US11242899B2 (en) 2018-06-06 2022-02-08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Fluid distribution apparatus and the axle assembly made therewith
CN110566567A (zh) * 2019-09-19 2019-12-13 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齿轮轴以及变速器和车辆
CN113483082A (zh) * 2021-06-07 2021-10-0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动变速器左端盖结构
US11543020B1 (en) 2021-07-23 2023-01-03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system with shielded bearings
DE102022003890B3 (de) * 2022-10-20 2024-01-11 Mercedes-Benz Group AG Elektrisches Antrieb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2729A (en) * 1980-10-07 1984-04-17 Aisin Warner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system for four-wheel drive torque transfer mechanism
US4644815A (en) * 1982-05-21 1987-02-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on device in transmissions
US4930601A (en) * 1989-02-09 1990-06-05 J. I. Case Company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6044931A (en) * 1998-09-15 2000-04-04 Chrysler Corporatio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aving dual input shafts
CN1412457A (zh) * 2001-10-11 2003-04-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
US20060278475A1 (en) * 2005-06-10 2006-12-14 Aisin Ai Co., Lt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070289816A1 (en) * 2006-05-25 2007-12-20 Aisin Ai Co., Ltd. Transfer device f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33161A (en) * 1941-01-17 1943-11-02 Chrysler Corp Power transmitting mechanism
US3785458A (en) * 1972-04-14 1974-01-15 Caterpillar Tractor Co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gear drive mechanism
JPS5455261A (en) * 1977-10-12 1979-05-02 Toyota Motor Corp Lubricant induction unit for gear transmission
US4222283A (en) * 1978-04-27 1980-09-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anual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system
US4368802A (en) * 1980-07-03 1983-01-18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ressurized lubrication system
US5704247A (en) * 1996-07-22 1998-01-06 New Venture Gear, Inc. Compact manual transaxle for motor vehicles
JPH10318357A (ja) * 1997-05-16 1998-12-04 Jatco Corp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KR20010064104A (ko) * 1999-12-24 2001-07-09 이계안 수동 변속기의 윤활 오일 안내 장치
JP2001221327A (ja) * 2000-02-08 2001-08-17 Honda Motor Co Ltd 変速機における出力軸用軸受部の潤滑構造
JP4691265B2 (ja) * 2001-04-18 2011-06-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潤滑油供給構造
US20030173156A1 (en) * 2002-03-14 2003-09-18 Borcherding Gary W. Lubricant retention assembly
US7261183B2 (en) * 2004-03-17 2007-08-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Lube oil distribut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2729A (en) * 1980-10-07 1984-04-17 Aisin Warner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system for four-wheel drive torque transfer mechanism
US4644815A (en) * 1982-05-21 1987-02-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on device in transmissions
US4930601A (en) * 1989-02-09 1990-06-05 J. I. Case Company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6044931A (en) * 1998-09-15 2000-04-04 Chrysler Corporatio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aving dual input shafts
CN1412457A (zh) * 2001-10-11 2003-04-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
US20060278475A1 (en) * 2005-06-10 2006-12-14 Aisin Ai Co., Lt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070289816A1 (en) * 2006-05-25 2007-12-20 Aisin Ai Co., Ltd. Transfer device for vehic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9222A (zh) * 2013-01-14 2015-09-16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润滑两个竖直级联的邻近的齿轮系的安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107853A1 (de) 2012-02-02
US8708105B2 (en) 2014-04-29
US20120024107A1 (en) 2012-02-02
CN102345722B (zh) 2015-02-11
DE102011107853B4 (de)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5722A (zh) 具有溅泼润滑系统的变速器
CN103256377B (zh)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CN102052452A (zh) 用于汽车变速器的润滑系统
CN101517274B (zh) 变速器及用于调节变速器的一个油底壳部分的液面的方法
CN106801739B (zh) 手动变速器供油器
DE10212808B4 (de) Separator
CN103328862A (zh) 变速器和安装模块的装置
CN201433797Y (zh) 对媒介控制装置和凸轮轴轴承供公共机油的媒介控制装置
CN102338211A (zh) 包括盖塞的润滑剂回路
CN107100991A (zh) 一种变速箱
CN106838287B (zh) 一种变速箱油路
CN102392889B (zh) 一种飞溅润滑增速箱的集油和离心甩油的组合结构
DE102005052456A1 (de) Ein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s Volumenstroms in innenbeölten Wellen
DE112013006352B4 (de) Anordnung zum Schmieren eines Achsdifferenzials
CN103026102A (zh) 用于金属零件润滑的带有直接流动路径的壳体
CN110274004A (zh) 变速器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CN103968051A (zh) 立式减速器的自动润滑装置
CN106246887A (zh) 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器润滑结构
CN105665753B (zh) 一种钻床转轴箱轴承组机构
CN105135188A (zh) 一种碟式分离机轴承润滑系统
CN106402357A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及汽车
CN110259927A (zh) 一种齿轮箱箱体轴承润滑结构
US20070284193A1 (en) Oil-bearing shaft that supplies lubrication to the components of a transmission
CN202301884U (zh) 12挡变速器
JP4765933B2 (ja) 潤滑油供給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