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2554A - 电极组件及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及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2554A
CN102332554A CN2011101893927A CN201110189392A CN102332554A CN 102332554 A CN102332554 A CN 102332554A CN 2011101893927 A CN2011101893927 A CN 2011101893927A CN 201110189392 A CN201110189392 A CN 201110189392A CN 102332554 A CN102332554 A CN 102332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 plate
electrode
width
shape structure
film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93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官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32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25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9Terminals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elliptic or button cells
    • H01M50/56Cup shaped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极组件及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插入其间的隔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隔板被螺旋卷绕为胶卷形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彼此分离的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联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之一的第一接线片和联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线片,所述第一接线片和所述第二接线片从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一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附近并且所述第二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外周附近,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及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电极组件及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与不能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充电和放电。小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用于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和可携式摄像机的小型便携式电子装置。大容量电池可以被用作用于驱动诸如混合动力车辆等的电机的电源。
通常,可再充电电池可以包括由正电极、负电极和插入其间的隔板制成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根据其用途和目的可以具有层叠结构或胶卷形结构,在层叠结构中正电极、隔板和负电极被顺序放置,在胶卷形结构中正电极、隔板和负电极被螺旋卷绕。
胶卷形结构的电极组件可以被容纳在诸如圆柱型、棱柱型以及袋型等的壳体中。胶卷形结构的电极组件的横截面可以是诸如圆形或椭圆形,并可以包括分别联接到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电极接线片。随着最近对大功率可再充电电池需求的增长,包括多个电极接线片的多接线片可以被使用。
在此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加强所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并不构成在本国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各实施例致力于电极组件及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至少一个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提供如下的一种电极组件来实现,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插入其间的隔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隔板被螺旋卷绕为胶卷形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彼此分离的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联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之一的第一接线片和联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线片,所述第一接线片和所述第二接线片从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一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附近并且所述第二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外周附近,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
所述第一电极可以具有带状形状,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可以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端部边缘上。
所述第一电极可以具有带状形状,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之一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部分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端部边缘。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可以等于2πr×0.065,r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可以是大约2.8mm至大约7mm。
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可以等于2πr×0.07,r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可以是大约5.1mm至大约11mm。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厚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厚度。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厚度可以是大约.05mm至大约0.15mm。
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厚度可以是大约0.1mm至大约0.2mm。
所述第一电极可以是正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域之一上的第三接线片和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上的第四接线片,所述第三接线片和所述第四接线片向所述第一接线片和所述第二接线片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突出,所述第三接线片可以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附近并且所述第四接线片可以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外周附近,并且所述第三接线片的宽度可以小于所述第四接线片的宽度。
所述第三接线片的宽度可以等于2πr×0.065,r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所述第四接线片的宽度可以等于2πr×0.07,r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至少一个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提供如下的一种可再充电电池来实现,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插入其间的隔板;用于接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和盖组件,与所述壳体联接并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隔板被螺旋卷绕为具有圆柱形状的胶卷形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彼此分离的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联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之一的第一接线片和联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线片,所述第一接线片和所述第二接线片从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一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附近并且所述第二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外周附近,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可以等于2πr×0.065,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可以等于2πr×0.07,并且r可以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可以是大约2.8mm至大约7mm。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可以是大约5.1mm至大约11mm。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厚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厚度。
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域之一上的第三接线片和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上的第四接线片,所述第三接线片和所述第四接线片向所述第一接线片和所述第二接线片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突出,并且所述第三接线片可以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附近并且所述第四接线片可以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外周附近,并且所述第三接线片的宽度可以小于所述第四接线片的宽度。
所述第三接线片的宽度可以等于2πr×0.065,所述第四接线片的宽度可以等于2πr×0.07,并且r可以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所述第三接线片的厚度可以小于所述第四接线片的厚度。
附图说明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对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开透视图;
图2示出图1的电极组件的透视图;
图3示出表示图2的电极组件的正电极接线片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图2的电极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
图5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各示例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实施例可以实施为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列举的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使得本公开全面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了图示清楚,层和区域的尺寸可能被放大。还应当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够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中间元件。此外,应当理解,当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下”时,其能够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下,也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另外,还应当理解,当元件被称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能够是在该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元件,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似的元件。
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开透视图。参见图1,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包括用于产生电流的电极组件110、用于接纳电极组件110的壳体120以及联接到壳体120并被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10的盖组件140。
电极组件11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3和插入其间的隔板114。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12可以是正电极并且第二电极113可以是负电极,然而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可以颠倒。正电极112、负电极113和隔板114可以沿一个方向连接从而形成带状。电极组件110可以形成为胶卷形结构,在该胶卷形结构中正电极112、负电极113和隔板114被连续设置并螺旋卷绕。在实施方式中,胶卷形结构的纵向截面可以是圆形。
正电极112可以包括涂覆区域,在该涂覆区域中正电极活性物质被涂覆在由诸如铝制成的集流体上。正电极112可以包括未涂覆活性物质的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2a。负电极113可以包括涂覆区域,在该涂覆区域中负电极活性物质被涂覆在由诸如铜或铝制成的集流体上。负电极113可以包括未涂覆活性物质的负电极未涂覆区域113a。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可以被形成在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2a中或被联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2a。第一负电极接线片136a和第二负电极接线片136b可以被形成在负电极未涂覆区域113a中或被联接到负电极未涂覆区域113a。
在实施方式中,壳体120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且壳体120的一侧开放以便于通过该侧插入电极组件110。壳体120可以由诸如铝、铝合金或镀镍钢的导电金属制成。壳体120可以被连接到负电极接线片136a和136b,从而起到作为可再充电电池100的负电极端子的作用。
在将盖组件140装配到壳体120的开放侧之后,可以通过例如夹紧来固定盖组件140。在此过程中,卷边部123和夹紧部125可以沿壳体120上部的周边形成。盖组件140可以包括盖板143、通气板160、垫圈144和安全板141。
盖板143可以包括向上突出的突起143a和穿透到壳体120内部的排气口143b。而且,凹口161可以形成在盖板143下方的通气板160中。当壳体120内的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凹口161可以破裂,从而抑制由于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内压力过度增大而引起的爆炸。通气板160可以通过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被电连接到正电极112。在实施方式中,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可以被直接连接到通气板160,然而各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通气板160可以包括中间元件(未示出)并可以通过该中间元件被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
安全板141可以被设置在盖板143与通气板160之间并可以包括正温度系数元件。正温度系数元件可以是当该元件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时其电阻可以迅速增大的元件,从而在可再充电电池100的温度达到或超过预定温度时中断充电或放电电流的流动。
垫圈144可以围绕或包围盖板143、通气板160和安全板141的周边。垫圈144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从而使盖组件140与壳体120绝缘。
盖组件140和周边结构仅是示例性结构,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结构。
图2示出图1的电极组件的透视图。图3示出表示图2的电极组件的正电极接线片的布置的示意图。将参考这些附图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1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10可以具有胶卷形结构,在该胶卷形结构中隔板114、正电极112、隔板114和负电极113被顺序设置并螺旋卷绕。在实施方式中,电极组件110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10可以具有带状形状,其中正电极112和负电极113沿一个方向延伸用于形成胶卷形结构。正电极112和负电极113可以分别包括涂覆有活性材料的涂覆区域和未涂覆活性材料的未涂覆区域(112a和113a)。正电极112和负电极113可以进一步分别包括在未涂覆区域上并向电极组件110的一侧或相反侧突出的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以及负电极接线片136a和136b。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以及负电极接线片136a和136b可以由诸如铝或镍的导电金属制成。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以及负电极接线片136a和136b可以向电极组件110的相反侧突出,然而各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实施方式中,正电极112和负电极113的结构可以彼此相似,因此参照附图其描述集中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正电极112和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
如图3所示,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2a可以形成在正电极112的端部边缘上,并且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可以分别形成在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2a上。如图2所示,当正电极112与负电极113和隔板114一起被螺旋卷绕从而形成具有胶卷形结构的电极组件110时,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可以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10的中心部分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可以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10的外周。
在实施方式中,电极组件110可以被形成为具有圆柱状胶卷形结构,使得电池组件110的中心部分具有比外周更大的曲率。如上所述,因为形成较大的曲率,所以内应力可能作用在电极组件110的中心部分。另外,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可以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10的中心部分,使得内应力可能进一步增大。当因形成较大的曲率以及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而产生的内应力很大时,电极组件110可能变形。
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电极组件110的中心部分的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宽度w1可以小于位于电极组件110的外周的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宽度w2。如上所述,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宽度可以彼此不同,使得由于中心部分的较大曲率而产生的内应力可以被最小化,并且因内应力而引起的电极组件110的变形可以被抑制。另外,通过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输出电流可以被最大化,从而可以维持高功率。
图4示出图2的电极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下面将详细描述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的宽度w1和w2。如图4所示,当圆柱体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被指代为“r”时,可以表示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宽度w1和w2关于r的关系方程。例如,与胶卷形结构的半径或周长成比例的关系方程可以被表示为2πr×a。这里,a可以是根据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的位置来确定的常数,并且对于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来说a可以不同。例如,当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位于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部分时,a可以是大约0.065,并且当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位于胶卷形结构的外周时,a可以是大约0.07。
例如,当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被应用于具有底面半径为大约7mm至10mm的胶卷形结构的小型电池时,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可以具有大约2.8mm至大约4mm的宽度w1,并且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可以具有大约3mm至大约4.4mm的宽度w2。当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被应用于具有底面半径为大约12.5mm至大约25mm的胶卷形结构的大型电池时,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可以具有大约5.1mm至大约10mm的宽度w1,并且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可以具有大约5.5mm至大约11mm的宽度w2。
在小型电池中,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宽度w2可以更大以使通过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输出电流最大化。在大型电池中,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宽度w1可以更小以使电极组件110的内应力最小化。然而,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宽度w1和w2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根据工艺条件被确定为适当的数值。在实施方式中,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宽度w1可以被确定为适当的数值,例如大约2.8mm至大约10mm,优选大约2.80mm至大约7mm,同时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宽度w2可以被确定为适当的数值,例如大约3mm至大约11mm,优选大约5.1mm至大约11mm。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宽度w1可以小于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宽度w2。而且,宽度可以根据期望输出通过考虑电极组件110的大小和工艺条件来控制。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厚度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厚度可以彼此不同。例如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厚度可以是大约0.05mm至大约0.15mm并且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厚度,例如大约0.1mm至大约0.2mm。如上所述,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厚度,使得电极组件110中心部分的内应力可以减小并且因该内应力产生的变形可以被抑制。而且,通过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输出电流可以被最大化。
如上所述,集中于正电极112描述了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的结构,然而,这也可以同样被应用到负电极113和负电极接线片136a和136b。例如,设置在胶卷形结构的电极组件110的中心部分的第一负电极接线片136a的宽度可以小于设置在电极组件110的外周的第二负电极接线片136b的宽度。另外,第一负电极接线片136a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二负电极接线片136b的厚度。在实施方式中,负电极接线片136a和136b可以与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具有相同的宽度和厚度范围。
图5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示意图。例如,图5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正电极112’的展开图。与先前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重复描述被省略。
参见图5,正电极112’可以具有细长的带状形状。正电极112’可以包括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域和未涂覆活性物质的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2a’。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2a’可以形成在展开的正电极112a’端部边缘和中心部分。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和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可以被形成在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2a’上或被联接到正电极未涂覆区域112a’。当正电极112’与负电极和隔板一起被螺旋卷绕从而形成具有胶卷形形状的电极组件时,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可以被设置在电极组件的中心部分并且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可以相对靠近电极组件的外周。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组件中心部分附近的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宽度w3可以小于电极组件的外周附近的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宽度w4。在实施方式中,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宽度w3可以与先前实施例中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宽度w1相似。而且,当考虑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被布置的位置时,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宽度w4可以被确定为与先前实施例的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宽度w2相似的数值。
与先前实施例相似,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厚度。
如上所述,第一正电极接线片135a’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厚度,使得电极组件的中心部分的内应力可以减小并且因该内应力产生的变形可以被抑制。而且,通过第二正电极接线片135b’的输出电流可以被最大化。
在以上描述中,集中于正电极112’描述了电极接线片135a’和135b’的结构,然而,这也可以同样被应用到负电极和负电极接线片(未示出)。
当正电极具有先前实施例的电极结构时,相应的负电极可以具有本实施例的电极结构。当正电极具有本实施例的电极结构时,相应的负电极可以具有先前实施例的电极结构。
正电极和负电极可以各具有两个接线片。然而,在实施方式中,根据可再充电电池的期望功率需求正电极和负电极可以具有额外的接线片。当形成至少三个正电极接线片或负电极接线片时,最接近电极组件的中心部分的正电极接线片或负电极接线片的宽度可以是最小的。正电极接线片和/或负电极接线片的宽度可以随着朝向外周远离电极组件的中心部分而逐渐增大。因此,最接近电极组件的外周的正电极接线片或负电极接线片的宽度可以是最大的。
此外,正电极接线片和/或负电极接线片的厚度可以朝向电极组件的外周逐渐增大。因此,最靠近电极组件的中心部分的正电极接线片和/或负电极接线片的厚度可以最薄,并且最靠近电极组件的外周部分的正电极接线片或负电极接线片可以最厚。
根据实施例,尽管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部分与外周部之间曲率不同,然而在电极组件的中心部分中内应力可以被最小化。例如,即使当根据对高功率的需要而使用多接线片时,电极接线片之一可以被设置在电极组件的中心部分而不增加内应力。因此,电极组件的变形可以被防止。
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包括不同宽度的多个电极接线片,从而改进电极接线片的结构并使内应力最小化。
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具有不同宽度的多个接线片的电极组件。
根据各实施例,电极接线片的结构可以被改进,从而低电阻和高功率可以被保持,同时最小化电极组件的内应力。
本文公开了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尽管采用了特定术语,但是仅以普通的和描述性的含义来使用并理解这些特定术语,而非为了限定的目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落所附权利要求记载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21)

1.一种电极组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和
插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
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隔板被螺旋卷绕为胶卷形结构,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彼此分离的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联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之一的第一接线片和联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线片,所述第一接线片和所述第二接线片从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一侧突出,
所述第一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附近并且所述第二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外周附近,并且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带状形状,并且
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端部边缘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带状形状,并且
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之一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部分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端部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等于2πr×0.065,r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是2.8mm至7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等于2πr×0.07,r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是5.1mm至11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厚度是0.05mm至0.15m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厚度是0.1mm至0.2m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是正电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域之一上的第三接线片和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上的第四接线片,所述第三接线片和所述第四接线片向所述第一接线片和所述第二接线片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突出,
所述第三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附近并且所述第四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外周附近,并且
所述第三接线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接线片的宽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三接线片的宽度等于2πr×0.065,r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四接线片的宽度等于2πr×0.07,r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15.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插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
壳体,用于接纳所述电极组件;和
盖组件,与所述壳体联接并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
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隔板被螺旋卷绕为具有圆柱形状的胶卷形结构,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彼此分离的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联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之一的第一接线片和联接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线片,所述第一接线片和所述第二接线片从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一侧突出,
所述第一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附近并且所述第二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外周附近,并且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等于2πr×0.065,
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等于2πr×0.07,并且
r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宽度是2.8mm至7mm,并且
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宽度是5.1mm至11mm。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片的厚度。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域之一上的第三接线片和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未涂覆区域中的另一个上的第四接线片,所述第三接线片和所述第四接线片向所述第一接线片和所述第二接线片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突出,并且
所述第三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中心附近并且所述第四接线片设置在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外周附近,并且
所述第三接线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接线片的宽度。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所述第三接线片的宽度等于2πr×0.065,
所述第四接线片的宽度等于2πr×0.07,并且
r是所述胶卷形结构的底面半径。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三接线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接线片的厚度。
CN2011101893927A 2010-07-12 2011-07-01 电极组件及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Pending CN1023325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67089A KR101147237B1 (ko) 2010-07-12 2010-07-12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KR10-2010-0067089 2010-07-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2554A true CN102332554A (zh) 2012-01-25

Family

ID=44971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93927A Pending CN102332554A (zh) 2010-07-12 2011-07-01 电极组件及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12053B2 (zh)
EP (1) EP2408056B1 (zh)
JP (1) JP5457331B2 (zh)
KR (1) KR101147237B1 (zh)
CN (1) CN10233255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8234A (zh) * 2013-09-30 2015-04-15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池
CN107112487A (zh) * 2014-12-16 2017-08-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圆筒形电池
CN108886179A (zh) * 2017-01-03 2018-11-23 株式会社Lg化学 能够测量电池单元的内部温度的电池单元
CN110226244A (zh) * 2017-06-02 2019-09-10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36444B1 (ko) * 2011-06-16 2013-12-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CN103733418B (zh) * 2011-09-14 2017-06-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DE102013203810A1 (de) * 2013-03-06 2014-09-11 Thyssenkrupp System Engineering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neiden eines Elektrodenbands
KR101584298B1 (ko) * 2013-05-29 2016-01-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KR102234292B1 (ko) 2014-04-09 2021-03-3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WO2016079943A1 (ja) * 2014-11-21 2016-05-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101784743B1 (ko) * 2015-01-23 2017-11-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368089B1 (ko) * 2015-01-28 2022-02-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탭을 갖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KR102368090B1 (ko) * 2015-01-28 2022-02-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탭을 갖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KR102368092B1 (ko) * 2015-01-28 2022-02-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탭을 갖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KR102422277B1 (ko) * 2015-05-08 2022-07-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탭을 갖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KR102459618B1 (ko) 2015-09-23 2022-10-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384021B1 (ko) * 2015-09-24 2022-04-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KR102502194B1 (ko) 2015-10-27 2023-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탭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및 이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CN105470558B (zh) * 2015-12-16 2018-01-02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圆柱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5376656U (zh) * 2016-01-20 2016-07-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KR102245118B1 (ko) * 2016-05-09 2021-04-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2차 전지
KR102264701B1 (ko) 2016-07-20 2021-06-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WO2018190691A1 (ko) 2017-04-14 2018-10-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및 그 이차전지의 제조 방법
KR102316338B1 (ko) 2017-04-14 2021-10-2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조립체
EP3611781A4 (en) 2017-04-14 2020-02-19 LG Chem, Ltd.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CN111213278B (zh) * 2017-10-27 2023-06-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DE102018210177A1 (de) * 2018-06-22 2019-12-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Wickelbare Elektrode
KR102097107B1 (ko) * 2018-07-20 2020-04-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2535006B1 (ko) * 2018-09-04 2023-05-2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홈이 형성된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원통형 이차전지
CN111463367A (zh) * 2019-01-22 2020-07-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0518186A (zh) * 2019-09-03 2019-11-29 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耳低内阻锂离子二次电池
DE102021111821A1 (de) 2021-05-06 2022-11-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de und elektrochemische Speicherzelle
KR20230063462A (ko) * 2021-11-02 2023-05-09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구조적 안전성이 우수한 원통형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4531A (zh) * 2000-11-17 2002-06-19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电池
US20040161662A1 (en) * 2003-02-19 2004-08-19 Samsung Sdi Co., Ltd. Jelly-roll type battery unit and wind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CN1753230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胶卷型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CN2845189Y (zh) * 2005-06-15 2006-12-06 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高倍率放电特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1110A (en) 1940-02-27 1942-07-28 Baldwin Locomotive Works Leakage control for adjustable guide vanes
US3507703A (en) 1967-03-08 1970-04-21 North American Rockwell Alkali metal-air high energydensity fuel cell
US3607417A (en) 1967-12-04 1971-09-21 Ionics Battery cell
US4816352A (en) 1984-06-21 1989-03-28 Gordon Arnold Z Electrochemical cell aqueous electrolyte and method
JPH09213361A (ja) 1996-01-30 1997-08-15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渦巻状極板群の製造方法
JP3540585B2 (ja) * 1997-12-17 2004-07-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円筒型電池
JP4359941B2 (ja) 1998-02-19 2009-1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H11317218A (ja) * 1998-04-30 1999-11-16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シート電極
JP3754220B2 (ja) * 1999-03-01 2006-03-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筒型二次電池
JP3119259B2 (ja) * 1999-03-31 2000-1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01185119A (ja) * 1999-12-27 2001-07-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01202945A (ja) * 2000-01-18 2001-07-27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AU2002316379A1 (en) 2001-06-25 2003-01-08 Celltech Power, Inc. Electrode layer arrangements in a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KR100412093B1 (ko) 2001-10-16 2003-12-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2차 전지의 전극 젤리 롤
JP3698320B2 (ja) * 2002-06-03 2005-09-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2004199938A (ja) 2002-12-17 2004-07-15 Toshiba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309105C (zh) 2003-12-24 2007-04-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卷式电化学元件用极板组和电池
JP4729851B2 (ja) * 2004-01-23 2011-07-20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鉛蓄電池
KR20060022128A (ko) * 2004-09-06 2006-03-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원통형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권취형전극 조립체
KR20060111838A (ko) 2005-04-25 2006-10-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원통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00178559A1 (en) * 2009-01-14 2010-07-15 Ou Mao Nickel-copper clad tab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 electrod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4531A (zh) * 2000-11-17 2002-06-19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电池
US20040161662A1 (en) * 2003-02-19 2004-08-19 Samsung Sdi Co., Ltd. Jelly-roll type battery unit and wind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CN1753230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胶卷型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CN2845189Y (zh) * 2005-06-15 2006-12-06 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高倍率放电特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8234A (zh) * 2013-09-30 2015-04-15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池
CN104518234B (zh) * 2013-09-30 2020-07-07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池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7112487A (zh) * 2014-12-16 2017-08-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圆筒形电池
CN107112487B (zh) * 2014-12-16 2020-08-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圆筒形电池
CN108886179A (zh) * 2017-01-03 2018-11-23 株式会社Lg化学 能够测量电池单元的内部温度的电池单元
CN108886179B (zh) * 2017-01-03 2021-05-28 株式会社Lg化学 能够测量电池单元的内部温度的电池单元
CN110226244A (zh) * 2017-06-02 2019-09-10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
US11152638B2 (en) 2017-06-02 2021-10-19 Lg Chem, Ltd. Secondary batt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08056B1 (en) 2015-09-02
US9012053B2 (en) 2015-04-21
EP2408056A3 (en) 2012-04-11
EP2408056A1 (en) 2012-01-18
JP5457331B2 (ja) 2014-04-02
US20120009450A1 (en) 2012-01-12
KR101147237B1 (ko) 2012-05-18
JP2012023011A (ja) 2012-02-02
KR20120006389A (ko) 201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2554A (zh) 电极组件及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EP3699974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and pouch for secondary battery
CN110462881B (zh) 具有强化接头接合结构和电极引线弯曲结构的柔性电池
CN100364150C (zh) 二次电池
US20050221178A1 (en) Electrode package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KR100536253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526457B1 (ko) 라운드 코너를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EP2418711A2 (en) Secondary battery
WO2024027034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EP2696429A1 (en) Compressible core for a wound electrode assembly
CN106207070B (zh) 二次电池
EP4329052A1 (en) Housing, arc-shaped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US20230216154A1 (en) Current collecting member,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power consuming device
CN111386623B (zh) 通过最外面电极结构和集流体材料有改善使用安全性的电极组件及具有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WO2022193190A1 (zh) 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电子装置
CN220306469U (zh) 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5332693B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EP4148845A1 (en) Battery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refor, battery, and powered device
EP4224618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ttery cell
KR20000021401A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과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 전극 조립체를 이용한 전지
JP7481484B2 (ja) エンドカバー組立体、電池セル、電池、電池セルの製造機器及び方法
CN117712635A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8465869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240186622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ity-consuming apparatus
CN114144934A (zh)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