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6197B - 光盘判别方法、光盘传送装置、光盘装置、光盘检查装置以及光拾取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判别方法、光盘传送装置、光盘装置、光盘检查装置以及光拾取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6197B
CN102326197B CN201080008562.0A CN201080008562A CN102326197B CN 102326197 B CN102326197 B CN 102326197B CN 201080008562 A CN201080008562 A CN 201080008562A CN 102326197 B CN102326197 B CN 102326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c
loading
signal
turntable
detec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85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6197A (zh
Inventor
中原宏勋
清濑泰广
的崎俊哉
竹下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26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6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6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61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11B19/128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involving the detection of track pitch or recording density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与轨道间距不同的多种光盘对应的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具有:光检测单元(104),其配置在来自光盘的记录轨道的衍射光到达的位置上,来自发光部(105)的光束入射到该光盘的记录轨道,在该光盘装置中,根据装入中的光盘(101)与光检测单元(104)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光检测单元(104)的检测输出,判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判别光盘的种类。

Description

光盘判别方法、光盘传送装置、光盘装置、光盘检查装置以及光拾取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与记录轨道的轨道间距不同的多种盘对应的光盘装置中,根据光盘的轨道间距的不同来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判别方法以及光盘装置,其中,该记录轨道形成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
背景技术
在信息记录的领域中,进行了关于光盘的开发。该光盘由于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记录和再现,能够实现低价的大容量文件,根据用途具有再现专用型、追记型、可改写型的光盘,从而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民用领域。
上述各种光盘的大容量化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即,减小表示作为记录轨道写在光盘上的信息记录面上的信息的坑、标记等的尺寸,并且,通过使用成为用于记录和再现的光源的半导体激光的短波长化和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减小在焦点面上的聚光点大小。
例如,在CD(激光唱片)中,轨道间距为1.6μm,在记录轨道的信息的记录和再现中使用半导体激光的波长约为0.78μm的红外激光、数值孔径(NA)为0.45的物镜,实现650MB的容量。
其次,在DVD(数字多用途盘)中,轨道间距为0.74μm,在记录轨道的信息的记录和再现中使用半导体激光的波长约为0.65μm的红色激光、NA为0.6的物镜,实现4.7GB的容量。
此外,在BD(蓝光光盘)中,轨道间距为0.32μm,在记录轨道的信息的记录和再现中使用半导体激光的波长约为0.405μm的蓝色激光、NA为0.85的物镜,实现25GB的容量。
由此,光盘在如CD、DVD、BD那样推进大容量化的同时而不断进化。并且,光盘装置通常谋求上位互换性,目前已经出售一种能够记录或再现上述CD、DVD、 BD全部三者的光盘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543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与轨道间距不同的多种光盘对应的光盘装置中,在进行记录和再现的动作之前,必须判别所插入的光盘的种类,并进行与所插入的光盘的种类对应的光盘装置的设定。为此,在与多种光盘对应的光盘装置中采用如下方法,即,通过检测照射到光盘上的激光束的衍射光的衍射角,从而判别光盘的种类(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在该现有例中,存在为了判别多种光盘,需要多个光检测单元,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与轨道间距不同的多种光盘对应的光盘装置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判别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光盘判别方法是判别装入到光盘装置中的光盘的种类的方法,其中,该光盘装置具有:
装入单元,其跟随光盘在转台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发光部,其将光束照射到装入中的光盘上;以及
光检测单元,其配置在来自光盘的记录轨道的衍射光到达的位置上,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束入射到该光盘的记录轨道,
其特征在于,根据装入中的光盘与所述光检测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光检测单元的检测输出,判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
发明的效果 
能够在与轨道间距不同的多种光盘对应的光盘装置中,以简单的结构判别所插入的光盘的种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本发明的光盘判别方法时使用的光盘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再现专用型光盘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追记型和可改写型光盘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衍射的光束的衍射角的图。
图5是示出光盘装置的装入动作中的光盘的移动范围的图。
图6是示出DVD被卡紧时的光检测器与衍射光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示出DVD的装入初期的、盘101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衍射光108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8示出DVD的装入中期的、盘101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衍射光108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9示出DVD的装入末期的、盘101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衍射光108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10示出CD的装入初期的、盘101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衍射光108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11示出CD的装入中期的、盘101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衍射光108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12示出CD的装入末期的、盘101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衍射光108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13是示出检测衍射光108的光检测器104和判别部114的电路图。
图14是示出光盘为CD时的装入中的信号的变化的图。
图15是示出光盘为DVD时的装入中的信号的变化的图。
图16是示出光盘为BD时的装入中的信号的变化的图。
图17是示出装入结束时的信号OUT1和OUT2的电平与盘的种类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18是示出实施本发明的光盘判别方法时使用的光盘传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由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盘衍射的光束的衍射角的图。
图20是示出光盘装置的装入动作中的光盘的移动范围的图。
图21是示出DVD被卡紧时的光检测器与衍射光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2示出DVD的装入初期的、DVD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点2102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23示出DVD的装入中期的、DVD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点2102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24示出DVD的装入末期的、DVD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点2102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25示出CD的装入初期的、CD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点2503、点2504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26示出CD的装入中期的、CD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点2503、点2504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27示出CD的装入末期的、CD相对于转台107的位置以及点2503、点2504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
图28是示出光检测器104和判别部114的电路图。
图29是示出光盘为CD时的装入中的信号的变化的图。
图30是示出光盘为DVD时的装入中的信号的变化的图。
图31是示出光盘为BD时的装入中的信号的变化的图。
图32是示出装入结束时的信号OUT1和OUT3的电平与盘的种类之间的关系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示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判别方法时使用的光盘传送装置的一个例子。光盘传送装置除了作为构成光盘装置的装置的一部分使用之外,还作为构成光盘的检查装置或光拾取的检查装置的装置的一部分使用。光盘的检查装置或光拾取的检查装置在光盘检查步骤或光拾取检查步骤中使用。图示的光盘传送装置具有:发光部103,其使光束102入射到安装在装入机构111的光盘101上;作为光检测单元的光检测器104,其接受该光束102;以及判别部114,其根据光检测器104的输出信号SR,判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
光检测器104例如具有一个受光面,输出与通过该受光面接受的光对应的信号。在之后参照图13详细描述的例子中,光检测器104由光敏晶体管构成,受光量越多,越输出低电压值的信号。判别部114根据用光检测器104的输出信号SR表示的光检测器104中的受光量、以及用来自控制部110的信号表示的装入中的光检测器104与光盘10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判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
发光部103具有由发光驱动部115驱动而发光的发光元件例如LED105、以及对从LED105发出的光束102进行会聚的透镜106,由透镜106会聚后的光束102与转台107的旋转轴线107Z并行地从光盘101的下方入射。入射到光盘101的光束102产生衍射光108。此外,发光部103和光检测器104位于在光盘101被卡紧在转台107上时不产生干扰的位置,(以沿着与位于光盘101的表面且在其半径方向延伸的线XD平行的线XE排列的方式)排列在光盘101的半径方向上。装入机构111由装入驱动部121驱动,装入机构驱动部121、发光驱动部115和判别部114由控制部110控制。
图2和图3示出了光盘101的几个例子。在图2和图3中,符号DO表示外径,符号DC表示内径(中央孔CH)的直径,RA表示记录轨道形成部(形成区域)。在图2所示的再现专用型光盘中,作为坑201的列的记录轨道T以具有轨道间距TP的方式形成在该记录轨道形成部RA内。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的追记型或者可改写型光盘中,写入有记录标记301的记录轨道T以具有轨道间距TP的方式形成在记录轨道形成部(区域)RA内。
在作为此种光盘101的一个例子的CD、DVD、BD中,外径彼此相同,CD的记录轨道形成部RA的记录轨道T的轨道间距TP为1.6μm,DVD的记录轨道形成部RA的记录轨道T的轨道间距TP为0.74μm,BD的记录轨道形成部RA的记录轨道T的轨道间距TP为0.32μm。如上所述,CD的记录轨道T的轨道间距TP比DVD的记录轨道T的轨道间距大,前者约是后者的2倍。
图4中示出表示光盘101与光束10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入射到光盘101的记录轨道形成部RA上的光束102在记录轨道形成部RA的入射位置上,受到衍射作用,并由反射层FR反射,该衍射作用是由在其中以具有轨道间距TP的方式形成的记录轨道T的列导致的。反射的衍射光108以相对于来自发光部103的光束102逆向前进的方式返回,衍射光108在包含在光盘101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直线XD并与光盘的记录面垂直的面内,在形成衍射角θ的方向前进。一次衍射光的衍射角θ满足 下述关系。在下述式子中,λ是光束的波长。
TP·sinθ=λ
在本发明中使用λ=0.620μm的LED105。在作为λ=0.620μm计算上述式子中表示的θ时,衍射光108在CD时θ=22.8度,在DVD时θ=56.9度,在BD时不产生衍射光。
图5中示出光盘101通过装入机构111向转台107的旋转轴线107Z的方向移动的范围。光盘101在保持光盘101的记录面与转台107的旋转轴线107Z垂直的关系的状态下,通过装入机构111从转台107的上方4.00mm传送到与转台107(的盘载置面)紧贴的位置。
图6示出DVD被卡紧时的图。光检测器104配置在距转台上表面(盘载置面)的距离为1.30mm,距光束102的直线XD方向的距离为1.99mm的位置上,以使被卡紧的DVD的衍射光108入射到光检测器104。
图7、图8和图9示出DVD的装入中的、盘101相对于转台107的旋转轴线107Z的方向上的位置的变化以及衍射光108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图7是装入初期,图8是装入中期,图9是装入后期(装入完成,盘被卡紧在转台上的状态)。设盘101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距离(沿着转台的旋转轴线107Z的方向的距离)为D1。仅在装入完成后的图9中,衍射光108入射到光检测器104。
图10、图11和图12示出CD的装入中的、盘101相对于转台107的旋转轴线107Z的方向上的位置的变化以及衍射光108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图10是装入初期,图11是装入中期,图12是装入后期(装入完成,盘被卡紧在转台上的状态)。设盘101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距离为D1。在装入中期的图11中,D1=4.73mm,衍射光108入射到光检测器104的中央。
图13示出检测衍射光108的光检测器104和判别部114。
光检测器104是光敏晶体管,从电源部+B通过电阻器1301提供动作电压。通过光敏晶体管104向比较电路1302提供检测衍射光108而得到的检测输出信号SR。
通过比较电路1302比较检测输出信号SR和基准电压+REF,输出表示比较结果的信号(表示衍射光108是否入射到光检测器104的信号)SC。衍射光108入射到光敏晶体管时,信号SR成为比+B低的电位。入射的衍射光108的光量越多,信号SR的电位越接近接地电平。比较电路1302将信号SR的电位与基准电压+REF进行 比较,如果信号SR的电位比基准电压+REF低,则使信号SC为高(HI)电平,另一方面,将信号SR的电位与+REF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如果信号SR的电位比基准电压+REF高,则使信号SC为低(LOW)电平。输出信号SC作为输出信号OUT1,并且,作为置位信号输入到RS触发电路1303。向RS触发电路1303提供表示开始装入的信号BOL作为复位信号。RS触发电路1303的Q输出用符号OUT2表示。
图14示出光盘为CD时的、与装入中的距离D1的变化相伴的信号的变化。在装入机构的动作开始时,从控制部110输出表示开始装入的高电平的信号BOL,施加给RS触发电路1303的复位输入端子R。其结果是,RS触发电路1303的输出变成低电平。通过CD的衍射光在D1=4.73mm的附近,信号SC暂且变成高电平,其后又变成低电平。信号OUT2通过信号SC在D1=4.73mm以后变成高电平。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信号OUT1为低电平,信号OUT2为高电平。
图15示出光盘为DVD时的、与装入中的距离D1的变化相伴的信号的变化。在装入机构的动作开始时,与图14的情况相同,从控制部110输出表示开始装入的高电平的信号BOL,施加给RS触发电路1303的复位输入端子R。其结果是,RS触发电路1303的输出变成低电平。通过DVD的衍射光在D1=1.30mm的附近,信号SC变成高电平。信号OUT2通过信号SC在D1=1.30mm以后变成高电平。因此,在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信号OUT1和信号OUT2都为高电平。
图16是示出光盘为BD时的、与装入中的距离D1的变化相伴的信号的变化。在装入机构的动作开始时,与图14和图15的情况相同,从控制部110输出表示开始装入的高电平的信号BOL,施加给RS触发电路1303的复位输入端子R。其结果是,RS触发电路1303的输出变成低电平。在BD中,即便D1变成1.30mm,由于衍射光不入射到光检测器104,因此,在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信号OUT1和信号OUT2都为低电平。
图17示出盘的种类以及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的信号OUT1和信号OUT2的状态的表。判定电路1304根据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的信号OUT1和信号OUT2的状态,按照图17所示的表,进行盘的种类的判定。即,在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从控制部110提供信号EOL,在该时刻,
如果信号OUT1为低电平,信号OUT2为高电平,则判断为CD,
如果信号OUT1和信号OUT2都为高电平,则判断为DVD,
如果信号OUT1和信号OUT2都为低电平,则判断为BD,
其余的情况下(OUT1为高电平,OUT2为低电平),判定为错误。
从判别部114输出表示这样的判定结果的信号作为种类判别信号Stype。
如上所述,上述光盘传送装置自动判别在盘装入中光盘101是CD、DVD还是BD,其判别结果由信号Stype表示。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在装入开始时从控制部110提供复位信号BOL,在装入结束时从控制部110向判定电路1304提供信号EOL,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只要控制部110将表示装入中的光盘与光检测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信号提供给判别部114,判别部114根据表示这样的位置关系的信号和光检测器104的输出信号SR判别光盘的种类即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光盘判别方法,能够通过一个光检测单元判别多种光盘。因此,在与轨道间距不同的多种光盘对应的固定型和车载用等的光盘装置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判别所插入的光盘的种类。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8示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判别方法时使用的光盘传送装置的一个例子。光盘传送装置除了作为构成光盘装置的装置的一部分使用之外,还作为构成光盘的检查装置或光拾取的检查装置的装置的一部分使用。光盘的检查装置或光拾取的检查装置在光盘检查步骤或光拾取检查步骤中使用。图18所示的光盘传送装置具有:发光部103,其使光束102入射到安装在装入机构111的光盘101上;作为光检测单元的光检测器104,其接受该光束102;以及判别部114,其根据光检测器104的输出信号SR,判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
光检测器104例如具有一个受光面,输出与在该受光面接受的光对应的信号。在之后参照图28详细描述的例子中,光检测器104由光敏晶体管构成,受光量越多,越输出低电压值的信号。判别部114根据用光检测器104的输出信号SR表示的光检测器104中的受光量、以及用来自控制部110的信号表示的装入中的光检测器104与光盘10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判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
发光部103具有由发光驱动部115驱动而发光的发光元件例如LED105、以及对从LED105发出的光束102进行会聚的透镜106。LED105是表面安装型的小型LED。透镜106树脂成型为能够盖在LED105上的形状。由透镜106会聚后的光束102与转台107的旋转轴线107Z并行地从光盘101的下方入射。入射到光盘101上的光束102产生一次衍射光1801。根据光盘101的种类,有时也同时产生二次衍射光1802。此外,发光部103和光检测器104位于在光盘101被卡紧在转台107上时不产生干扰的位置,(以沿着与位于光盘101的表面上且在其半径方向延伸的线XD平行的线XE排列的方式)排列在光盘101的半径方向上。光检测器104以转台为中心配置在发光部103的外侧。装入机构111由装入驱动部121驱动,装入机构驱动部121、发光驱动部115和判别部114由控制部110控制。
图2和图3示出了光盘101的几个例子。在图2和图3中,符号DO表示外径,符号DC表示内径(中央孔CH)的直径,RA表示记录轨道形成部(形成区域)。在图2所示的再现专用型光盘中,作为坑201的列的记录轨道T以具有轨道间距TP的方式形成在其记录轨道形成部RA内。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的追记型或者可改写型光盘中,写入有记录标记301的记录轨道T以具有轨道间距TP的方式形成在记录轨道形成部(区域)RA内。
在作为此种光盘100的一个例子的CD、DVD、BD中,外径彼此相同,CD的记录轨道形成部RA的记录轨道T的轨道间距TP为1.6μm,DVD的记录轨道形成部RA的记录轨道T的轨道间距TP为0.74μm,BD的记录轨道形成部RA的记录轨道T的轨道间距TP为0.32μm。如上所述,CD的记录轨道T的轨道间距TP比DVD的记录轨道T的轨道间距大,前者约是后者的2倍。
图19中示出表示光盘101与光束10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入射到光盘101的记录轨道形成部RA上的光束102在记录轨道形成部RA的入射位置上,透射折射率为n CL的透明层1901,受到衍射作用,并由反射层FR反射,该衍射作用是由在其中以具有轨道间距TP的方式形成的记录轨道T的列导致的。反射的衍射光108以相对于来自发光部103的光束102逆向前进的方式返回。衍射光中的一次衍射光1801在包含在光盘101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直线XD并与光盘的记录面垂直的面内,在形成衍射角θ1的方向前进。一次衍射光的衍射角θ1满足下述关系。在下述式子中,λ是光束的波长。
TP·sinθ=λ
衍射光108中的二次衍射光1802在包含在光盘101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直线XD并与光盘的记录面垂直的面内,在形成衍射角θ2的方向前进。二次衍射光的衍射角θ2满足下述关系。在下述式子中,λ是光束的波长。
TP·sinθ2=2·λ
在本发明中使用λ=0.620μm的LED105。在作为λ=0.620μm计算上述式子中表示的θ时,一次衍射光1801在CD时产生在θ1=22.8度的方向上,在DVD时产生在θ1=56.9度的方向上,在BD时不产生。二次衍射光1802在CD时产生在θ2=50.8度的方向上,在DVD或者BD时不产生。
在图19中,TD表示记录轨道T的深度,a和b表示记录轨道T的占空比。通过记录轨道T的深度产生在反射光中的相位差 通过下述式子表示。
φ = 2 π · 2 · n _ CL · TD λ
其中,n_CL如上所述,表示透明层1901的折射率。 
一次衍射光1801的衍射效率I_1通过下述式子表示。
I _ 1 = | ∫ 0 a / b exp [ - i 2 πx ] dx + ∫ a / b 1 exp ( - iφ ) · exp [ - i 2 πx ] dx | 2
二次衍射光1802的衍射效率I_2通过下述式子表示。
I _ 2 = | ∫ 0 a / b exp [ - i 4 πx ] dx + ∫ a / b 1 exp ( - iφ ) · exp [ - i 4 πx ] dx | 2
a≠b时I_2≠0,产生二次衍射光。在CD中,由于a≠b,因此产生二次衍射光。
图20中示出光盘101通过装入机构111向转台107的旋转轴线107Z的方向移动的范围。光盘101在保持光盘101的记录面与转台107的旋转轴线107Z垂直的关系的状态下,通过装入机构111从转台107的上方2.65mm传送到与转台107(的盘载置面)紧贴的位置。
图21示出DVD被卡紧时的图。光检测器104的受光面的尺寸为0.25mm见方, DVD的一次衍射光2101的点2102的大小为 光检测器104进入点2102内,配置在距转台上表面(盘载置面)的距离为6.00mm,平面上的距光束102的直线XD方向的距离为5.25mm的位置上,以使一次衍射光2101入射到光检测器104。
图22、图23和图24示出DVD的装入中的、盘101相对于转台107的旋转轴线107Z的方向上的位置的变化以及点2102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图22是装入初期,图23是装入中期,图24是装入后期(装入完成,盘被卡紧在转台上的状态)。仅在装入完成的图24的状态下,光检测器104进入点2102内,一次衍射光2101入射到光检测器104。
图25、图26和图27示出CD的装入中的、盘101相对于转台107的旋转轴线107Z的方向上的位置的变化以及CD的一次衍射光2501和CD的二次衍射光2502与光检测器104之间的关系。CD的一次衍射光2501的点2503的大小为 CD的二次衍射光2502的点2504的大小为 图25是装入初期,图26是装入中期,图27是装入后期(装入完成,盘被卡紧在转台上的状态)。装入初期光检测器104进入点2503内,一次衍射光2501入射到光检测器104。装入中期什么也不入射到光检测器104。装入后期光检测器104进入点2504内,二次衍射光2502入射到光检测器104。
图28示出检测形成点2102、2503、2504的衍射光的光检测器104和判别部114。
光检测器104是光敏晶体管,从电源部+B通过电阻器1301提供动作电压。由光敏晶体管104检测形成点2102、2503、2504的衍射光而得到检测输出信号SR。
通过比较电路1302比较检测输出信号SR和基准电压+REF,输出表示比较结果的信号(表示衍射光108是否入射到光检测器104的信号)SC。衍射光108入射到光敏晶体管时,信号SR成为比+B低的电位。入射的衍射光108的光量越多,信号SR的电位越接近接地电平。比较电路1302将信号SR的电位与基准电压+REF进行比较,如果信号SR的电位比基准电压+REF低,则使信号SC为高电平。另一方面,将信号SR的电位与+REF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如果信号SR的电位比基准电压+REF高,则使信号SC为低电平。输出信号SC作为输出信号OUT1,并且,输入到逆变器1306,进而作为置位信号输入到RS触发电路1303。向RS触发电路1303提供表示开始装入的信号BOL作为复位信号。RS触发电路1303的输出Q用符号OUT2表示。与门1307取逆变器1306的输出和RS触发电路1303的输出OUT2的逻辑积, 其输出信号成为RS触发电路1308的置位信号。向RS触发电路1308提供信号BOL作为复位信号。RS触发电路1308的输出Q用符号OUT3表示。
图29示出光盘为CD时的信号的变化。在装入机构的动作开始时,从控制部110输出表示开始装入的高电平的信号BOL,施加给RS触发电路1303、1308的复位输入端子R。其结果是,RS触发电路1303、1308的输出OUT2、OUT3变成低电平。通过CD的一次衍射光,信号SC暂且变成高电平。之后暂且变成低电平,但是,在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通过CD的二次衍射光,信号SC再次变成高电平。信号OUT3通过信号SC和信号OUT2变成高电平。在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信号OUT1为低电平,信号OUT3为高电平。
图30示出光盘为DVD时的信号的变化。在装入机构的动作开始时,与图29的情况相同,从控制部110输出表示开始装入的高电平的信号BOL,施加给RS触发电路1303、1308的复位输入端子R。其结果是,RS触发电路1303、1308的输出OUT2、OUT3变成低电平。通过DVD的衍射光,信号SC变成高电平。信号OUT3通过信号SC和信号OUT2仍为低电平。因此,在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信号OUT1为高电平,信号OUT3为低电平。
图31示出光盘为BD时的信号的变化。在装入机构的动作开始时,与图29和图30的情况相同,从控制部110输出表示开始装入的高电平的信号BOL,施加给RS触发电路1303、1308的复位输入端子R。其结果是,RS触发电路1303、1308的输出变成低电平。在BD中,由于衍射光完全不入射到光检测器104,因此,在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信号OUT1和信号OUT3都为低电平。
图32示出盘的种类和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的信号OUT1、信号OUT3的状态的表。判定电路1304根据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的信号OUT1、信号OUT3的状态,按照图32所示的表,进行盘的种类的判定。即,在装入机构的动作结束时,从控制部110提供信号EOL,在该时刻,
如果信号OUT1为高电平,信号OUT3为高电平,则判断为CD,
如果信号OUT1为高电平,信号OUT3为低电平,则判断为DVD,
如果信号OUT1和信号OUT3都为低电平,则判断为BD,
其余的情况下(OUT1为低电平,OUT3为高电平),判定为错误。
从判别部114输出表示这样的判定结果的信号作为种类判别信号Stype。
如上所述,上述光盘传送装置自动判别在盘装入中光盘101是CD、DVD还是BD,其判别结果由信号Stype表示。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在图28所示的电路中,在装入开始时从控制部110提供复位信号BOL,在装入结束时从控制部110向判定电路1304提供信号EOL,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只要控制部110将表示装入中的光盘与光检测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信号提供给判别部114,判别部114根据表示这样的位置关系的信号和光检测器104的输出信号SR判别光盘的种类即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光盘判别方法,能够通过一个光检测单元判别产生二次衍射光的CD、DVD和BD的种类。因此,在与轨道间距不同的多种光盘对应的固定型和车载用等的光盘装置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判别所插入的光盘的种类。
标号说明
101:光盘;102:光束;103:发光部;104:光检测器;105:LED;106:透镜;107:转台;108:衍射光;110:控制部;111:装入机构;114:判别部;115:发光驱动部;201:坑;301:记录标记;1301:电阻器;1302:比较电路;1303:RS触发电路;1304:判定电路;1308:RS触发电路;1801:一次衍射光;1802:二次衍射光;1901:透明层:2101:DVD的一次衍射光;2102:点;2501:CD的一次衍射光;2502:CD的二次衍射光;2503:点;2504:点。

Claims (17)

1.一种光盘判别方法,判别装入到光盘传送装置中的光盘的种类,该光盘传送装置具有:装入单元,其在转台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光盘;发光部,其将光束照射到装入中的光盘上;以及光检测单元,其配置在来自光盘的记录轨道的衍射光到达的位置上,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束入射到该光盘的记录轨道,
其特征在于,该光盘判别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根据装入中的光盘与所述光检测单元之间的所述转台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光检测单元的在装入中相对于光盘的记录面垂直入射的光束的检测输出,判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传送装置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输出表示装入开始的信号和表示装入结束的信号,在所述判别的步骤中,根据表示装入开始的信号、表示装入结束的信号以及所述光检测单元的检测输出,判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装入中的光盘的半径方向的直线排列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光检测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装入单元,在保持光盘的记录面与转台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关系的状态下,使光盘在转台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检测单元配置在所述光盘与转台紧贴并卡紧时来自光盘的记录轨道的一次衍射光到达的位置上,其中,所述光盘是记录轨道的轨道间距为0.74μm的DV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检测单元配置在下述位置上,即,在具有第1轨道间距的光盘作为所述光盘与转台紧贴并卡紧时,在所述位置上能够检测来自光盘的记录轨道的一次衍射光,在装入具有比所述第1轨道间距大的第2轨道间距的光盘作为所述光盘的过程中,在所述位置上能够检测来自光盘的记录轨道的一次衍射光,在与转台紧贴并卡紧时,在所述位置上能够检测二次衍射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由一个光检测器构成,该光检测器的受光面为一个。
8.一种光盘传送装置,该光盘传送装置具有:
装入单元,其在转台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光盘;
发光部,其将光束照射到装入中的光盘上;
光检测单元,其配置在来自光盘的记录轨道的衍射光到达的位置上,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束入射到该光盘的记录轨道;以及
判别部,其根据装入中的光盘与所述光检测单元之间的所述转台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光检测单元的在装入中相对于光盘的记录面垂直入射的光束的检测输出,判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传送装置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输出表示装入开始的信号和表示装入结束的信号,所述判别部根据表示装入开始的信号、表示装入结束的信号以及所述光检测单元的检测输出,判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光盘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装入中的光盘的半径方向的直线排列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光检测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入单元在保持光盘的记录面与转台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关系的状态下,使光盘在转台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检测单元配置在所述光盘与转台紧贴并卡紧时来自光盘的记录轨道的一次衍射光到达的位置上,其中,所述光盘是记录轨道的轨道间距为0.74μm的DVD。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检测单元配置在下述位置上,即,在具有第1轨道间距的光盘作为所述光盘与转台紧贴并卡紧时,在所述位置上能够检测来自光盘的记录轨道的一次衍射光,在装入具有比所述第1轨道间距大的第2轨道间距的光盘作为所述光盘的中途,在所述位置上能够检测来自光盘的记录轨道的一次衍射光,在与转台紧贴并卡紧时,在所述位置上能够检测二次衍射光。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由一个光检测器构成,该光检测器的受光面为一个。
15.一种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传送装置。
16.一种光盘检查装置,该光盘检查装置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传送装置。
17.一种光拾取检查装置,该光拾取检查装置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传送装置。
CN201080008562.0A 2009-03-03 2010-02-04 光盘判别方法、光盘传送装置、光盘装置、光盘检查装置以及光拾取检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61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8961 2009-03-03
JP2009048961 2009-03-03
JP2009-258247 2009-11-11
JP2009258247A JP5610744B2 (ja) 2009-03-03 2009-11-11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光ディスク搬送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検査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検査装置
PCT/JP2010/000678 WO2010100826A1 (ja) 2009-03-03 2010-02-04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光ディスク搬送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検査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検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6197A CN102326197A (zh) 2012-01-18
CN102326197B true CN102326197B (zh) 2015-06-17

Family

ID=42709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856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6197B (zh) 2009-03-03 2010-02-04 光盘判别方法、光盘传送装置、光盘装置、光盘检查装置以及光拾取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85170B2 (zh)
JP (1) JP5610744B2 (zh)
CN (1) CN102326197B (zh)
DE (1) DE112010000961B4 (zh)
WO (1) WO2010100826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3914A (ja) * 1996-11-11 1998-05-29 Kenwood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8117671A1 (ja) * 2007-03-23 2008-10-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9638A (ja) 1992-10-05 1994-04-28 Sony Corp 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US5742575A (en) 1995-08-18 1998-04-21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disc
JPH09120625A (ja) * 1995-08-18 1997-05-06 Sony Corp ディスク判定方法および判定装置
JPH09161388A (ja) * 1995-12-04 1997-06-20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判別器
JPH10154370A (ja) 1996-11-20 1998-06-09 Omron Corp 光電検出センサ
JPH10154348A (ja) 1996-11-20 1998-06-09 Omron Corp 光電検出センサ
JP2004079012A (ja) * 2002-08-09 2004-03-11 Tdk Corp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光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3914A (ja) * 1996-11-11 1998-05-29 Kenwood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8117671A1 (ja) * 2007-03-23 2008-10-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00826A1 (ja) 2010-09-10
JP2010231876A (ja) 2010-10-14
JP5610744B2 (ja) 2014-10-22
US8385170B2 (en) 2013-02-26
DE112010000961B4 (de) 2021-04-15
CN102326197A (zh) 2012-01-18
US20110271291A1 (en) 2011-11-03
DE112010000961T5 (de) 201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4962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with sector address information
KR100521667B1 (ko) 광디스크장치및광디스크판별방법
CN1941134B (zh) 光盘装置
TWI355653B (zh)
CN1331139C (zh) 光盘装置、光盘种类辨别方法及球面像差调整方法
TW463144B (en) Record strategy of record carrier
CN1813291A (zh) 带有最佳功率校准区的多层可写光学记录载体、以及用于在这种记录载体上形成最佳功率校准区的方法和设备
CN100437774C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判别方法
CN101211619A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的判别方法
CN1122989C (zh) 信息录放装置
US20070070849A1 (en) Optical disk discriminat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therein
CN102326197B (zh) 光盘判别方法、光盘传送装置、光盘装置、光盘检查装置以及光拾取检查装置
US6252834B1 (en)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discriminating method
CN100397507C (zh) 光学头及备有该光学头的光信息处理装置
US20070121454A1 (en) Optical disk recogniz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pplying it therein
US8264930B2 (en) Optical disc discriminat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c discriminating apparatus
CN1901048B (zh) 光盘装置
US815496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trieving information from an optical record carrier at various reading speeds
CN1822161B (zh) 光盘设备
US20090059765A1 (en)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iscrimination method
JP2006277847A (ja) 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CN100405479C (zh) 光盘装置
TW201428740A (zh) 光記錄裝置、光記錄方法及多層光碟
CN101836256B (zh) 光盘的记录方法以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JP200331724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種類識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