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5883A -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5883A
CN102325883A CN2010800077323A CN201080007732A CN102325883A CN 102325883 A CN102325883 A CN 102325883A CN 2010800077323 A CN2010800077323 A CN 2010800077323A CN 201080007732 A CN201080007732 A CN 201080007732A CN 102325883 A CN102325883 A CN 102325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mikrobe
palmitinic
lipid
ph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77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5883B (zh
Inventor
藤木哲也
佐藤俊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25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5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5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5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62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12P7/625Polyesters of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10Transferases (2.)
    • C12N9/1025Acyltransferases (2.3)
    • C12N9/1029Acyltransferases (2.3) transferring groups other than amino-acyl groups (2.3.1)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Abstract

将迄今为止未必被有效产业利用的长链脂肪酸作为碳源来利用,在工业上高效进行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在包含下列组成物中任意一种的碳源的存在下,培养微生物;(1)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以及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两种脂肪酸的脂肪酸组成物;(2)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以及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脂肪酸和油脂、所述脂肪酸的含有率为10重量%以上的混合组成物。

Description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长链脂肪酸作为微生物能够适宜同化的碳源来利用,在工业上高效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利用微生物生产物质的方法。另外,还涉及使用所述碳源,在工业上高效地使微生物产生聚羟基烷酸酯(以下也称PHA)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环境问题、粮食问题、健康以及安全的意识提高,天然或自然意识提高等背景下,微生物的培养、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发酵生产、生物转换等)的意义和重要性日益提高。
在微生物的培养、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中,需要有适宜被微生物同化的碳源(用于培养、发酵等的碳源)。作为该碳源的代表,可以列举出糖类、油脂、短链脂肪酸等。
近年,在环境问题等背景下,作为碳源,日益期望可再生碳源(尤其非石油来源的碳源)、更理想的是不与食物冲突的碳源(所谓不适于食用的碳源)。
从该观点上看,长链脂肪酸(例如来自植物的长链脂肪酸)应该是适宜碳源的候选之一。长链脂肪酸例如可以从椰子、棕榈(包括棕榈核)等中获得。已知椰子、棕榈等植物作为油脂中的组成脂肪酸,含有长链脂肪酸。作为这些来源于植物的代表性长链脂肪酸,可以列举出碳数12的月桂酸、碳数14的肉豆蔻酸、碳数16的棕榈酸等长链饱和脂肪酸和碳数18的油酸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
这些长链脂肪酸被作为表面活性剂、肥皂、化妆品等的工业原料加以利用。但是,并没有在利用微生物的产业中被广泛利用。尤其是,并没有充分进行将其作为用于培养微生物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的碳源来利用的研究。
报告了将月桂酸或者油酸单独作为碳源使用,培养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生产PHA的例子(参见非专利文献1)。但是,其主要讨论了将油酸单独作为碳源使用的情况,而没有讨论肉豆蔻酸和棕榈酸。
另外,报告了将月桂酸或者肉豆蔻酸单独作为碳源使用,培养真氧产碱杆菌(Ralstonia eutropha),生产PHA的例子(参见专利文献1),但是PHA的产量极低,在1g/L以下。另外,没有利用棕榈酸。
而且,报告了将月桂酸钠等盐单独作为碳源使用,培养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生产PHA的例子(参见非专利文献2)。但是没有利用肉豆蔻酸和棕榈酸。
以上的研究仅停留在培养规模在几毫升至几升的小规模的实施上。
如上所述,还没有达到在工业上将各种长链脂肪酸作为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的碳源来适宜利用的目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0086377号说明书。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Lee S.、et.al.、 Biotechnol Bioeng.、67:240-244(2000);
非专利文献2:Regina V.、et.al.、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111-117(200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利用迄今为止未必被有效产业利用的长链脂肪酸的方法。具体来说,课题在于提供如下方法,即提供一种将所述长链脂肪酸作为微生物能适宜同化的碳源来利用,在工业上高效进行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的方法。另外。以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碳源,在工业上高效制造PHA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将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分别单独作为碳源使用,培养大肠杆菌,初步地研究了微生物对各脂肪酸的同化性。结果认为,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的同化性均极低,将它们作为碳源利用是极其困难的。另外,月桂酸也未必显示出足够的同化性。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以将作为对微生物的同化性不充分的长链脂肪酸的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在微生物的培养、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中适宜利用。
结果,发现含有多种长链脂肪酸的组成物或者长链脂肪酸和油脂的混合组成物,能极为适宜地利用作为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例如,PHA制造)的碳源,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在包含下述组成物中任意一种的碳源的存在下培养微生物的工序:
(1)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两种脂肪酸的脂肪酸组成物;
(2)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脂肪酸以及油脂、所述脂肪酸的含有率为10重量%以上的混合组成物。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及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油酸以及油脂。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月桂酸和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含月桂酸、油酸和油脂。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棕榈酸和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含棕榈酸、油酸和油脂。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三种,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三种以及油脂。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两种以及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括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两种、油酸以及油脂。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月桂酸、棕榈酸和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含月桂酸、棕榈酸、油酸和油脂。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和油脂。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中包含的长链脂肪酸中的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含有率为20重量%以上。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中包含的长链脂肪酸中的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的合计含有率为5重量%以上。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的上升熔点为培养温度+10℃以下。
优选的是,所述混合组成物中的脂肪酸的含有率为45重量%以上。
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为细菌。
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为属于贪铜菌(Cupriavidus)属或者埃希氏菌(Esherichia)属的微生物。
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为属于贪铜菌(Cupriavidus)属的微生物。
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为钩虫贪铜菌(Cupriavidus  necator)。
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为嵌入了如下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的钩虫贪铜菌,所述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为
编码序列编号1所表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或者
编码相对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85%以上的序列一致性、而且具有聚羟基烷酸酯合成活性的多肽的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
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是属于埃希氏菌属的微生物。
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是大肠埃希氏菌。
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是酵母。
而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在包含所述组成物中任意一种的碳源的存在下,培养微生物的工序、以及
回收所培养的所述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的工序。
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代谢产物为聚羟基烷酸酯。
优选的是,所述聚羟基烷酸酯为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的共聚体。
通过本发明,使得能够有效利用迄今未必被有效产业利用的长链脂肪酸、尤其是长链饱和脂肪酸。具体地说,通过将所述长链脂肪酸、尤其是所述长链饱和脂肪酸作为微生物能适宜同化的碳源来利用,而使得能够在工业上高效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另外,能够使用所述碳源,在工业上高效地制造PH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中,一般葡萄糖和蔗糖等糖类作为碳源被广泛利用。由于这些糖类在水中的溶解度高,因此在通常的培养条件下,其溶解于微生物所生长的培养液等液体中作为碳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另一方面,一般,微生物对在水中溶解度低的碳源利用率(同化性)较低。本发明的发明人确认了,在微生物对水中溶解度极低的长链脂肪酸、尤其是长链饱和脂肪酸(其中尤其是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的同化性非常低。
此外,在研究了月桂酸、肉豆蔻酸或者棕榈酸和油脂的混合物的同化性之后,确认了随着混合物中脂肪酸的含量的提高,同化性降低。
但是,利用本发明,能够将这些脂肪酸作为碳源极有效地利用。
本发明中的碳源包括下列组成物中的任意一种:
 (1)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两种脂肪酸的脂肪酸组成物;
(2)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脂肪酸以及油脂,所述脂肪酸的含有率为10重量%以上的脂肪酸-油脂混合组成物。
本发明中,通过将同化性低的各种脂肪酸、油酸组合作为碳源使用,能够改善同化性,而且,在使得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脂肪酸这一点上极有意义。
能在所述脂肪酸-油脂混合组成物(2)中使用的油脂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的是包含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或者油酸作为构成成分的油脂。具体来说,例如可以列举出来源于棕榈的油脂、来源于椰子的油脂、来源于玉米的油脂、来源于大豆的油脂、来源于油菜籽的油脂、来源于油橄榄的油脂、来源于麻风树的油脂等。
从提高同化性同时有效利用脂肪酸的观点上来说,所述脂肪酸-油脂混合组成物(2)中的脂肪酸的含有率为10重量%以上。优选的是20重量%以上,更优选的是3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40重量%以上,尤其优选的是45总量% 以上,最优选的是50重量%以上。所述含有率的上限并不限定,只要低于100重量%即可。这里,脂肪酸的含有率是指,脂肪酸(这里的“脂肪酸”的概念是不包含构成所述油脂的脂肪酸)相对于脂肪酸和油脂的合计量的重量比。
根据本发明的较佳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2)包含油酸,并且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作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不仅其自身对微生物的同化性高,而且具有提高作为长链饱和脂肪酸的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的同化性的效果。因此,通过将油酸和所述长链饱和脂肪酸并用,不仅能有效利用长链饱和脂肪酸,而且能协同达到高同化性。
从有效利用长链饱和脂肪酸的观点上来看,所述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2)中,相对于长链脂肪酸(长链饱和脂肪酸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合计),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有率优选的是20重量%以上,更优选的是3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4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的是50重量%以上。这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相对于长链脂肪酸的含有率是指,长链饱和脂肪酸相对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2)中使用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合计量的重量比。另外,在计算所述含有率时,未考虑构成所述油脂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这里,长链饱和脂肪酸是指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是指油酸。
更佳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2)包括油酸、而且包含月桂酸或者棕榈酸。
根据本发明的适宜的其他实施方式,所述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2)包括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三种脂肪酸。更适宜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2)包括油酸,并且包括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两种。进一步适宜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2)包括月桂酸、棕榈酸和油酸,尤其适宜的是包含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以及油酸。
特别是从有效利用同化性低的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的观点上看,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2)包含肉豆蔻酸和/或棕榈酸。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2)中包含的长链脂肪酸中的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的合计含有率为5重量%以上。更优选的是1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15重量%以上。所述合计含有率的上限并不特别限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化性, 70重量%以下优选,65重量%以下更优选, 60重量%以下更为优选,55重量%以下尤其优选。
根据本发明的适宜的另一种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混合组成物(2)的上升熔点为微生物的培养温度+10℃以下。更优选的是微生物的培养温度+9℃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微生物的培养温度+8℃以下,尤其优选的是微生物的培养温度+7℃以下。用于工业上的大多数微生物一般生长最适温度是37℃以下。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优选的是,本发明的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混合组成物(2)的上升熔点为47℃以下。更优选的是46℃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45℃以下,尤其优选的是44℃以下。但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组成物的上升熔点并不限于上述温度。可以根据微生物的培养温度适当地设定上升熔点,选择满足该上升熔点的组成物。上升熔点的下限不特别规定。
本发明的发明人明确了长链饱和脂肪酸的上升熔点为,月桂酸:约43℃,肉豆蔻酸:约52℃,棕榈酸:约62℃,作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的上升熔点为约12℃。根据本发明,通过含有多种上述脂肪酸,能够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温度适宜地调节组成物的上升熔点,提高对微生物的同化性。即使在上升熔点高的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的情况下,也能适宜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令人惊讶的是,在培养温度方面,即使是固体状态的组成物也能作为碳源有效利用。
本发明中,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混合组成物(2)的上升熔点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
(1)将两端开口的毛细管(内径1mm、外径2mm以下,长50~80mm)的一端浸入到完全溶解的试样中,直到试样充满约10mm的高度,迅速用冰片等固化毛细管内部的试样;
(2)将包含固化的试样的毛细管在10℃以下放置24h或者冰上放置1h后供试验用;
(3)将毛细管设置在上升熔点测定器(ELEX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 EX-871A)上;
(4)将毛细管浸在装满了比预想熔点低约20℃的温度的水中,使温度计的下端置于水面下30mm的深度;
(5)在以适当的方法搅拌容器中的水的同时,进行加热,使得最开始以2℃/min的速度使水温升高;
(6)达到预想熔点10℃下之后,加热使水温以0.5℃/min的加热速度升高;
(7)试样在毛细管中开始上升的温度为上升熔点。 
本发明的脂肪酸组成物(1)和混合组成物(2)的具体组成根据使用的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的种类、培养的各种条件(培养基成分、pH、培养温度等)等而不同,不一定能够统一规定。但是,能够示出几组适宜的组成。适宜的组成之一是,月桂酸含有率30~70重量%、肉豆蔻酸含有率5~30重量%,棕榈酸含有率5~30重量%,油酸含有率10~30重量%。适宜的组成之一是,月桂酸含有率10~40重量%,肉豆蔻酸0~10重量%、棕榈酸含有率20~40重量%、油酸30~50重量%。适宜的组成之一是,月桂酸含有率15~45重量%、棕榈酸含有率15~45重量%、油酸含有率20~50重量%。以上的含有率的数值是表示相对于组成物中包含的脂肪酸(这里的“脂肪酸”的概念是不包含构成所述油脂的脂肪酸)的合计量的比例。混合组成物(2)是除去油脂后的含有率。
但是,上述组成终究是适宜的组成的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组成。另外,上述组成物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增加油脂。
本发明的包含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混合组成物(2)的碳源,也可以还含有其他的脂肪酸、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
作为通过本发明培养微生物使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例如可以列举出乙醇、丁醇、丙醇等醇类、乳酸、醋酸、氨基酸、核酸等酸类、脂质类、油脂类或聚羟基烷酸酯(PHA)等。PHA是很多微生物种的细胞中作为能量贮藏物质而产生、贮藏的热塑性聚酯,具有生物降解性。现在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非石油来源的塑料受到关注。尤其是,微生物菌体内生成、贮藏的PHA由于能进入自然界的碳循环,因此预计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较小,期望其实用化。因此,PHA是使用本发明生产的物质的很好的示例之一。
作为PHA的种类,只要是微生物产生的PHA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优选的是从碳数4~16的3-羟基烷酸中选择的一种单体聚合形成的PHA、从碳数4~16的3-羟基烷酸中选择的两种以上的单体共聚形成的共聚PHA。例如,可以列举出由碳数4的3-羟基烷酸形成的聚羟基丁酸酯(PHB)、碳数4和6的3-羟基烷酸构成的聚羟基丁酸己酸(PHBH)、碳数4和5的3-羟基烷酸所构成的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碳数4~14的3-羟基烷酸所构成的聚羟基烷酸酯(PHA)。
作为本发明的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利用微生物制造有用物质中使用的微生物,并不特别限定,可以适宜地使用从天然分离的微生物、基因操作过的微生物等。具体来说,优选使用青枯菌(Ralstonia)属、贪铜菌(Cupriavidus)属,沃特氏菌(Wautersia)属、气单胞菌(Aeromonas)属、埃希氏菌(Escherichia)属、产碱杆菌(Alcaligenes)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属、芽胞杆菌(Bacillus)属、固氮菌(Azotobacter)属、诺卡氏菌(Nocardia)属、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属、丛毛单胞菌(Comamonas)属等的细菌类,酵母(Saccharomyces)属、亚罗酵母(Yarrowia)属、假丝酵母(Candida)属等的酵母类。当然,也可以使用对所述微生物进行人工突变处理得到的变异株及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变异处理的菌株。
作为制造PHA中使用的微生物,例如可以列举出钩虫贪铜菌(Cupriavidus necator)等贪铜菌属、广泛产碱杆菌(Alcaligenes latas)等产碱杆菌属、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食树脂假单胞菌(Pseudomonas resinovorans)、食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leovorans)等假单胞菌属、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等芽胞杆菌属、固氮菌属、诺卡氏菌属、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o hydrophila)等气单胞菌属、青枯菌(Ralstonia)属、沃特氏菌(Wautersia)属、丛毛单胞菌(Comamonas)属等(Microbiological Reviews,450-472项,1990年)。也可以通过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导入PHA合成酶基因等,人为实施使之生产PHA的改良的生物细胞。也可以利用例如埃希氏菌(Esherichia)属等革兰氏阴性细菌、芽胞杆菌(Bacillus)属等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酵母(Saccharomyces)属、亚罗酵母(Yarrowia)属、假丝酵母(Candida)属等的酵母类,植物等的高等生物细胞,但是从能够储存大量PHA这一点上看,优选使用微生物。
在生产作为PHA的一种的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的共聚体(PHBH)中,可以使用例如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本身生产PHBH的微生物,也可以使用通过对本身不生产PHBH的微生物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导入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而人为施加了使之生产PHBH的改良的生物细胞。作为导入基因的宿主微生物,例如可以适宜使用钩虫贪铜菌。另外,作为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可以使用来源于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的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或者其改良体。作为改良体,可以使用编码在天然的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中缺失、添加、插入或者置换了氨基酸残基的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的碱基序列。具体来说,可以使用嵌入了如下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的钩虫贪铜菌,所述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为编码序列编号1中表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或者编码相对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85%以上的序列一致性、而且具有聚羟基烷酸酯合成活性的多肽的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
在利用本发明培养微生物时,使用在培养基中添加碳源的方法。关于培养基组成、碳源的添加方法、培养规模、通气搅拌条件和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的种类适当决定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优选的是连续或者间歇性地添加碳源。本发明中的碳源可以在添加到培养基中时已经是混合组成物,也可以是分别添加各组成成分,在培养基内混合。
本发明的PHA等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制造方法只要是通过上述培养方法使微生物内储存微生物代谢产物,此后,再使用公知的方法从菌体内回收微生物代谢产物即可。在微生物代谢产物是PHA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培养结束后,从培养液中用离心分离机等分离菌体,将该菌体用蒸馏水和甲醇等有机溶剂洗净、干燥。从该干燥菌体中用氯仿等有机溶剂提取PHA。从该含有PHA的溶液中利用过滤等除去菌体成分,在滤液中加入甲醇、己烷等弱溶剂,使PHA沉淀。接着,在利用过滤、离心分离除去上清液之后,可以干燥并回收PHA。
本发明的发明人确认了本发明在2.5L规模的培养下能够适宜实施,而且在16000L以上的规模也能适宜地再现。该5000倍以上的放大的实现,意味着在较大工业规模中的制造中,适宜地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本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将所述脂肪酸组成物(1)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2)作为碳源使用而带来的同化性提高是指,由于含有多种难以同化的长链饱和脂肪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或者棕榈酸),或者含有难以同化的所述长链饱和脂肪酸和容易同化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与将其单独使用的情况相比,难以同化的所述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同化性提高的意思。或者,由于含有难以同化的所述长链饱和脂肪酸和油脂,与将其单独使用的情况相比,难以同化的所述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同化性提高的意思。另外,本发明中,同化性的提高是指,每小时的碳源的消耗量增加,结果微生物菌体的产量和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的产量增加的意思。
微生物菌体的产量可以通过吸光度法、干燥菌体重量测定法等公知的方法测定。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的产量可以通过GC法、HPLC法等公知的方法测定。细胞中贮藏的PHA的含量,可以按照加藤等的方法(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第45卷,第363页,(1996);Bull. Chem. Soc.,第69卷,第515页(1996)),用氯仿等有机溶剂从培养细胞提取、干燥细胞中贮藏的PHA来进行测定。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各组成物的上升熔点利用前面述及的方法算出。
(实施例1)大肠杆菌的培养
使用各种碳源,培养E.coli HB101株(宝生物公司(タカラバイオ社)生产)。作为预培养基使用LB培养基(10g/L细菌用胰蛋白胨(Bacto-tryptone),5g/L 细菌用酵母抽提物(Bacto-yeast extract), 5g/L NaCl)。生长试验中使用M9培养基(6g/L Na2HPO4,3g/L KH2PO4,0.5g/L NaCl,1g/L NH4Cl,1mM MgSO4,0.001w/v% 硫胺,0.1mM CaCl2)。
将大肠杆菌(E.coli)的甘油菌(glycerol stock)在预培养基上接种,于37℃培养12小时,进行预培养。之后,将预培养液以2v/v%的浓度接种在加入了50ml的M9培养基的500ml用的坂口摇瓶(Sakaguchi flask)中。接着,作为碳源,将表1所示的各种脂肪酸组成物以0.25w/v%的浓度加入到坂口摇瓶中,在37℃振荡培养96小时。碳源一并添加到坂口摇瓶内。培养结束后,通过离心分离回收菌体,用甲醇洗净后,冷冻干燥,测定干燥菌体重量。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882977DEST_PATH_IMAGE001
(比较例1)
在除了替代各种脂肪酸组成物,使用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或者油酸作为碳源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测定干燥菌体重量。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钩虫贪铜菌(C.necator) PHB-4株的培养
使用各种碳源,培养钩虫贪铜菌PHB-4株(DSM541,从DSMZ获得)。该株是不合成PHA的株。
预培养基的组成为,1w/v%肉提取物(Meat-extract),1w/v%细菌用胰蛋白胨(Bacto-tryptone),0.2w/v% 酵母提取物(Yeast-extract),0.9 w/v% Na2HPO4·12H2O,0.15w/v% KH2PO4,pH为6.8。
生长试验培养基的组成为,1.1w/v% Na2HPO4·12H2O,0.19w/v% KH2PO4,1.29 w/v%(NH42SO4,0.1w/v% MgSO4·7H2O,0.5 v/v%微量金属盐溶液(0.1N盐酸中溶解了1.6w/v% FeCl3·6H2O,1w/v% CaCl2·2H2O,0.02 w/v% CoCl2·6H2O,0.016 w/v% CuSO4·5H2O,0.012 w/v% NiCl2·6H2O的溶液)。
将钩虫贪铜菌PHB-4株的甘油菌在预培养基中接种,30℃下培养12小时,进行预培养。之后,将预培养液以2v/v%的浓度接种在加入了50ml的生长试验培养基的500ml用坂口摇瓶中。接着,将表2所示的各种脂肪酸组成物以1.0w/v%的浓度加入坂口摇瓶中作为碳源,30℃振荡培养24小时。碳源一并加入到坂口摇瓶内。培养结束后,利用离心分离回收菌体,并用甲醇洗净之后,冷冻干燥,测定干燥菌体重量。结果示于表2。
【表2】
Figure 800117DEST_PATH_IMAGE002
(比较例2)
在除了替代各种脂肪酸组成物,使用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或者油酸作为碳源之外、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培养钩虫贪铜菌PHB-4株,测定干燥菌体重量。 
(实施例3)培养食树脂假单胞菌(Pseudomonas resinovorans)生产PHA
通过使用各种碳源培养微生物,来进行PHA的生产。 
作为微生物,使用食树脂假单胞菌ATCC 14235株(从ATCC获得)。
种子培养基的组成为,1w/v%肉提取物(Meat-extract),1w/v%细菌用胰蛋白胨(Bacto-tryptone),0.2w/v% 酵母提取物(Yeast-extract),0.9 w/v% Na2HPO4·12H2O,0.15w/v% KH2PO4,pH为6.8。
预培养培养基的组成为,1.1w/v% Na2HPO4·12H2O,0.19w/v% KH2PO4,1.29 w/v%(NH42SO4,0.1w/v% MgSO4·7H2O,2.5 w/v%棕榈液油(パームオレインオイル),0.5 v/v%微量金属盐溶液(0.1N盐酸中溶解了1.6w/v% FeCl3·6H2O,1w/v% CaCl2·2H2O,0.02 w/v% CoCl2·6H2O,0.016 w/v% CuSO4·5H2O,0.012 w/v% NiCl2·6H2O的溶液)。作为预培养基中的碳源的棕榈液油以10g/L的浓度一并添加。
PHA生产培养基的组成为,0.385w/v% Na2HPO4·12 H2O,0.067w/v% KH2PO4,0.291w/v%(NH42SO4,0.1w/v% MgSO4·7H2O,0.5v/v%微量金属盐溶液(0.1N盐酸中溶解了1.6w/v% FeCl3·6H2O,1w/v% CaCl2·2H2O,0.02 w/v% CoCl2·6H2O,0.016 w/v% CuSO4·5H2O,0.012 w/v% NiCl2·6H2O的溶液),0.05w/v% BIOSPUREX200K(消泡剂:科宁公司(コグニスジャパン社)生产)。
首先,将食树脂假单胞菌ATCC 14235株的甘油菌(50μl)接种在种子培养基(10ml)中培养24小时,进行种子培养。之后,将种子培养液以1.0v/v%的浓度接种在加入了1.8L预培养基的3L发酵罐(丸菱生物工程(丸菱バイオエンジ)生产的MDL-300型)中。运行条件是,培养温度30℃,搅拌速度500rpm,通气量1.8L/min,控制pH为6.7~6.8之间的情况下培养24小时,进行预培养。pH控制中使用7%的氢氧化铵水溶液。
接着,将预培养液以5.0v/v%的浓度接种在加入了6L的生产培养基的10L发酵罐(丸菱生物工程生产的MDL-1000型)中。运行条件是,培养温度30℃,搅拌速度650rpm,通气量8.1L/min,pH控制在6.7至6.8之间。pH控制中使用14%的氢氧化铵水溶液。碳源断断续续地添加。使用的碳源示于表3。作为油脂使用棕榈液油。培养进行48小时,培养结束后,通过离心分离回收菌体,用甲醇洗净之后,冷冻干燥,测定干燥菌体重量。
向约1g得到的干燥菌体中加入100ml乙酸乙酯,室温搅拌一昼夜,提取菌体内的PHA。滤去菌体残渣后,用蒸发器浓缩至总容量约30ml之后,慢慢加入约100ml的甲醇,慢慢搅拌的同时,放置1小时,使PHA析出。将析出的PHA从甲醇和乙酸乙酯中分离,于50℃真空干燥3小时。测定干燥PHA的重量,计算菌体内的PHA含量。干燥菌体重量、PHA含量以及PHA产量示于表3。
表3
Figure 517537DEST_PATH_IMAGE003
按如下所述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产生的PHA的单体组成进行分析。向约20mg的干燥PHA中添加2ml的硫酸-甲醇混合液(15:85)和2ml的氯仿并盖严,于100℃加热140分钟,得到PHA分解物的甲乙酯。冷却后,向其中一点一点加入1.5g的碳酸氢钠中和,放置到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添加4ml的二异丙醚充分混合后离心,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上清液中的PHA分解物的单体组成。气象色谱仪使用岛津制作所的GC-17A,毛细管柱使用GL Sciences公司(GLサイエンス社)生产的NEUTRA BOND-1(柱长25m,柱内径0.25mm,液膜厚0.4μm)。使用He作为载气,柱进口压力为100kPa,注入1μl样品。温度条件为:初始温度设为100℃,从100℃到200℃以8℃/分的速度升温,从200℃到290℃以30℃/分的速度升温。上述条件下分析的结果,确认了实施例3中生产的PHA是由碳数4~14的3-羟基烷酸单体构成的PHA。
(比较例3)
在除了替代各种脂肪酸组成物或者混合组成物,单独使用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或者棕榈液油作为碳源之外,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的条件,培养食树脂假单胞菌(Pseudomonas resinovorans)ATCC 14235株,测定干燥菌体重量、PHA含量以及PHA产量。结果示于图3。
(实施例4)通过培养C.maltosa来生产PHA
通过使用各种碳源培养微生物来进行PHA的生产。
作为微生物,使用C.maltosa AHU-71 pARR-149/171NS×2-phbB株(参见国际公开第2005/085415号公报)。
预培养基中使用YNB培养基(0.67w/v%酵母氮源-无氨基酸(Yeast Nitrogen base without amino acid)、2w/v%葡萄糖)。PHA生产培养基中,使用在M2培养基(12.75g/L (NH42SO4、1.56g/L KH2PO4、0.33g/L K2HPO4·3H2O、0.08g/L KCL、0.5g/L NaCl、0.41g/L MgSO4·7H2O,0.4g/L Ca(NO32·4H2O、0.01g/L FeCl3·4H2O)中添加了0.45ml/L的微量金属盐溶液(0.1N盐酸中溶解了1g/ml FeSO4·7H2O、8g/mL Zn SO4·7H2O、6.4g/mL MnSO4·4H2O、0.8g/mL CuSO4·5H2O的溶液)的培养基。
将C.maltosa AHU-71 pARR-149/171NS×2-phbB株的甘油菌,在加入50ml的预培养基的500ml用坂口摇瓶中接种500μL。将其在培养温度30℃下培养20小时。将得到的培养液以10v/v%的浓度接种在加入了300ml PHA生产培养基的2L用坂口摇瓶中。另外,作为碳源,以2w/v%的浓度将表4所示的各种脂肪酸组成物或者混合组成物加入到坂口摇瓶中,在30℃下振荡培养48小时。碳源一并添加到坂口摇瓶内。培养结束后,通过离心分离回收菌体,用甲醇洗净后,冷冻干燥,测定干燥菌体重量。
向约1g得到的干燥菌体中加入100ml的氯仿,室温搅拌一昼夜,提取菌体内的PHA。滤去菌体残渣后,用蒸发器浓缩至总容量约30ml,之后,慢慢加入约90ml己烷,在慢慢搅拌的同时,放置1小时使PHA析出。过滤析出PHA后,在50℃真空干燥3小时。测定干燥PHA的重量,计算菌体内的PHA含量。干燥菌体重量、PHA含量以及PHA产量示于图4。
【表4】
Figure 850430DEST_PATH_IMAGE004
利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分析所生产的PHA的单体组成。其结果确认了,实施例4中生产的PHA是碳数为4的3-羟基丁酸和碳数为6的3-羟基己酸的共聚体(PHBH)。
(比较例4)
在除了替代各种脂肪酸组成物或者混合组成物,使用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或者棕榈液油作为碳源之外,其他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下,培养C.maltosa AHU-71 pARR-149/171NS×2-phbB株,测定干燥菌体重量、PHA含量以及PHA产量。结果示于图4。
(实施例5)通过培养KNK-005株来生产PHA
作为微生物,使用KNK-005株(参见美国专利第7384766号说明书)。
种子培养基的组成为,1w/v%肉提取物(Meat-extract),1w/v%细菌用胰蛋白胨(Bacto-tryptone),0.2w/v% 酵母提取物(Yeast-extract),0.9 w/v% Na2HPO4·12H2O,0.15w/v% KH2PO4,pH为6.8。
预培养培养基的组成为,1.1w/v% Na2HPO4·12H2O,0.19w/v% KH2PO4,1.29 w/v%(NH42SO4,0.1w/v% MgSO4·7H2O,2.5 w/v%棕榈液油,0.5 v/v%微量金属盐溶液(0.1N盐酸中溶解了1.6w/v% FeCl3·6H2O,1w/v% CaCl2·2H2O,0.02 w/v% CoCl2·6H2O,0.016 w/v% CuSO4·5H2O,0.012 w/v% NiCl2·6H2O的溶液)。作为预培养培养基中的碳源的棕榈液油以10g/L的浓度一并添加。
PHA生产培养基的组成为,0.385w/v% Na2HPO4·12 H2O,0.067w/v% KH2PO4,0.291w/v% (NH42SO4,0.1w/v% MgSO4·7H2O,0.5v/v%微量金属盐溶液(0.1N盐酸中溶解了1.6w/v% FeCl3·6H2O,1w/v% CaCl2·2H2O,0.02 w/v% CoCl2·6H2O,0.016 w/v% CuSO4·5H2O,0.012 w/v% NiCl2·6H2O的溶液),0.05w/v% BIOSPUREX200K(消泡剂:科宁公司生产)。
首先,将KNK-005株的甘油菌(50μl)接种在种子培养基(10ml)中培养24小时,进行种子培养。之后,将种子培养液以1.0v/v%的浓度接种在加入了1.8L预培养培养基的3L发酵罐(丸菱生物工程生产的MDL-300型)中。运行条件是,培养温度33℃,搅拌速度500rpm,通气量1.8L/min,在将pH控制在6.7~6.8之间的情况下培养28小时,进行预培养。pH控制中使用14%氢氧化铵水溶液。
接着,将预培养液以5.0v/v%浓度接种在加入了2.5L的生产培养基的5L发酵罐(丸菱生物工程生产的MDS-U50型)中。运行条件是,培养温度33℃,搅拌速度420rpm,通气量2.1L/min,pH控制在6.7至6.8之间。pH控制中使用14%氢氧化铵水溶液。碳源断断续续地添加。使用的碳源示于表5。作为油脂使用棕榈液油。培养进行64小时,培养结束后,通过离心分离回收菌体,用甲醇洗净之后,冷冻干燥,测定干燥菌体重量。
向1g得到的干燥菌体中加入100ml氯仿,室温搅拌一昼夜,提取菌体内的PHA。滤去菌体残渣之后,在蒸发器中浓缩至总容量约30ml,之后,慢慢加入90ml的己烷,慢慢搅拌的同时,放置1小时,使PHA析出。过滤析出PHA后,于50℃真空干燥3小时。测定干燥PHA的重量,计算菌体内的PHA的含量。干燥菌体重量,PHA含量以及PHA产量示于5。
利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分析所生产的PHA的单体组成。结果确认了,实施例5中生产的PHA是碳数4的3-羟基丁酸和碳数6的3-羟基己酸的共聚体(PHBH)。
【表5】
Figure 602485DEST_PATH_IMAGE005
(比较例5)
在除了替代各种脂肪酸组成物或者混合组成物,使用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以及棕榈液油作为碳源之外,其他与实施例5相同的条件下,培养KNK-005株,测定干燥菌体重量、PHA含量以及PHA产量。结果示于表5。
(实施例6)使用实施例5中的碳源19、23、24和25进行放大验证
使用含有多种长链脂肪酸和油酸的碳源(碳源19、23、24和25)进行了规模放大的验证,该碳源(碳源19、23、24和25)在实施例5中与单独使用长链饱和脂肪酸的情况相比,微生物的生长量以及PHA的产量有所提高。
与实施例5相同,使用KNK-005作为微生物。
种子培养基(第1代、第2代)的组成为,1w/v%肉提取物(Meat-extract),1w/v%细菌用胰蛋白胨(Bacto-tryptone),0.2w/v% 酵母提取物(Yeast-extract),0.9w/v% Na2HPO4·12H2O,0.15w/v% KH2PO4,pH为6.8。
预培养培养基的组成为,1.1w/v% Na2HPO4·12H2O,0.19w/v% KH2PO4,1.29  w/v%(NH42SO4,0.1w/v% MgSO4·7H2O,2.5 w/v%棕榈液油,0.5 v/v%微量金属盐溶液(0.1N盐酸中溶解了1.6w/v% FeCl3·6H2O,1w/v% CaCl2·2H2O,0.02 w/v% CoCl2·6H2O,0.016 w/v% CuSO4·5H2O,0.012 w/v% NiCl2·6H2O的溶液)。作为预培养培养基中的碳源的棕榈液油以10g/L的浓度一并添加。
PHA生产培养基的组成为,0.385w/v% Na2HPO4·12 H2O,0.067 w/v% KH2PO4,0.291 w/v% (NH42SO4,0.1w/v% MgSO4·7H2O,0.5v/v%微量金属盐溶液(0.1N盐酸中溶解了1.6w/v% FeCl3·6H2O,1w/v% CaCl2·2H2O,0.02 w/v% CoCl2·6H2O,0.016 w/v% CuSO4·5H2O,0.012 w/v% NiCl2·6H2O的溶液),0.05w/v% BIOSPUREX200K(消泡剂:科宁公司制造)。
作为第1代培养,首先将KNK-005株的甘油菌500μl接种在加入了50ml种子培养基的500ml用坂口摇瓶中。将其以培养温度30℃培养20小时。然后,作为第2代,将第1代培养液以10v/v%浓度接种在加入了500ml种子培养基的2L用坂口摇瓶中,以培养温度30℃培养24小时。接着,作为种子培养,将第2代培养液,以1.0v/v%的浓度接种在加入了400L预培养培养基的容量1000L的培养槽中。运行条件是培养温度33℃,搅拌速度270rpm,通气量200L/min,将pH控制在6.7~6.8之间的情况下培养24小时,进行预培养。pH控制中使用14%氢氧化铵水溶液。
接着,作为本培养,将预培养液以2.5v/v%的浓度接种在加入了16000L的PHA生产培养基的容量400000L培养槽中。运行条件是,培养温度33℃,搅拌速度86rpm,通气量5000L/min,pH控制在6.7至6.8之间。pH控制中使用14%氢氧化铵水溶液。碳源断断续续地添加。培养进行65小时,培养结束后,通过离心分离回收菌体,用甲醇洗净之后,冷冻干燥,测定干燥菌体重量。
向1g得到的干燥菌体中加入100ml氯仿,室温搅拌一昼夜,提取菌体内的PHA。滤去菌体残渣后,在蒸发器中浓缩至总容量约30ml,之后,慢慢加入约90ml的己烷,慢慢搅拌的同时,放置1小时使PHA析出。过滤析出的PHA后,于50℃真空干燥3小时。测定干燥PHA的重量,计算菌体内的PHA的含量。干燥菌体重量,PHA含量以及PHA产量示于表6。
【表6】
Figure 861166DEST_PATH_IMAGE006
序列表 
<110>  株式会社钟化 
<120>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的方法
 
<130>  B080671WO01-
 
<150>  JP2009-086736
<151>  2009-03-31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1
 
<210>  1
<211>  594
<212>  PRT
<213>  豚鼠气单胞菌
 
<400>  1
 
Met Ser Gln Pro Ser Tyr Gly Pro Leu Phe Glu Ala Leu Ala His Tyr
1               5                   10                  15     
 
 
Asn Asp Lys Leu Leu Ala Met Ala Lys Ala Gln Thr Glu Arg Thr Ala
            20                  25                  30         
 
 
Gln Ala Leu Leu Gln Thr Asn Leu Asp Asp Leu Gly Gln Val Leu Glu
        35                  40                  45             
 
 
Gln Gly Ser Gln Gln Pro Trp Gln Leu Ile Gln Ala Gln Met Asn Trp
    50                  55                  60                 
 
 
Trp Gln Asp Gln Leu Lys Leu Met Gln His Thr Leu Leu Lys Ser Ala
65                  70                  75                  80 
 
 
Gly Gln Pro Ser Glu Pro Val Ile Thr Pro Glu Arg Ser Asp Arg Arg
                85                  90                  95     
 
 
Phe Lys Ala Glu Ala Trp Ser Glu Gln Pro Ile Tyr Asp Tyr Leu Lys
            100                 105                 110        
 
 
Gln Ser Tyr Leu Leu Thr Ala Arg His Leu Leu Ala Ser Val Asp Ala
        115                 120                 125            
 
 
Leu Glu Gly Val Pro Gln Lys Ser Arg Glu Arg Leu Arg Phe Phe Thr
    130                 135                 140                
 
 
Arg Gln Tyr Val Asn Ala Met Ala Pro Ser Asn Phe Leu Ala Thr Asn
145                 150                 155                 160
 
 
Pro Glu Leu Leu Lys Leu Thr Leu Glu Ser Asp Gly Gln Asn Leu Val
                165                 170                 175    
 
 
Arg Gly Leu Ala Leu Leu Ala Glu Asp Leu Glu Arg Ser Ala Asp Gln
            180                 185                 190        
 
 
Leu Asn Ile Arg Leu Thr Asp Glu Ser Ala Phe Glu Leu Gly Arg Asp
        195                 200                 205            
 
 
Leu Ala Leu Thr Pro Gly Arg Val Val Gln Arg Thr Glu Leu Tyr Glu
    210                 215                 220                 
 
 
Leu Ile Gln Tyr Ser Pro Thr Thr Glu Thr Val Gly Lys Thr Pro Val
225                 230                 235                 240
 
 
Leu Ile Val Pro Pro Phe Ile Asn Lys Tyr Tyr Ile Met Asp Met Arg
                245                 250                 255    
 
 
Pro Gln Asn Ser Leu Val Ala Trp Leu Val Ala Gln Gly Gln Thr Val
            260                 265                 270        
 
 
Phe Met Ile Ser Trp Arg Asn Pro Gly Val Ala Gln Ala Gln Ile Asp
        275                 280                 285            
 
 
Leu Asp Asp Tyr Val Val Asp Gly Val Ile Ala Ala Leu Asp Gly Val
    290                 295                 300                
 
 
Glu Ala Ala Thr Gly Glu Arg Glu Val His Gly Ile Gly Tyr Cys Ile
305                 310                 315                 320
 
 
Gly Gly Thr Ala Leu Ser Leu Ala Met Gly Trp Leu Ala Ala Arg Arg
                325                 330                 335    
 
 
Gln Lys Gln Arg Val Arg Thr Ala Thr Leu Phe Thr Thr Leu Leu Asp
            340                 345                 350        
 
 
Phe Ser Gln Pro Gly Glu Leu Gly Ile Phe Ile His Glu Pro Ile Ile
        355                 360                 365            
 
 
Ala Ala Leu Glu Ala Gln Asn Glu Ala Lys Gly Ile Met Asp Gly Arg
    370                 375                 380                
 
 
Gln Leu Ala Val Ser Phe Ser Leu Leu Arg Glu Asn Ser Leu Tyr Trp
385                 390                 395                 400
 
 
Asn Tyr Tyr Ile Asp Ser Tyr Leu Lys Gly Gln Ser Pro Val Ala Phe
                405                 410                 415    
 
 
Asp Leu Leu His Trp Asn Ser Asp Ser Thr Asn Val Ala Gly Lys Thr
            420                 425                 430        
 
 
His Asn Ser Leu Leu Arg Arg Leu Tyr Leu Glu Asn Gln Leu Val Lys
        435                 440                 445            
 
 
Gly Glu Leu Lys Ile Arg Asn Thr Arg Ile Asp Leu Gly Lys Val Lys
    450                 455                 460                
 
 
Thr Pro Val Leu Leu Val Ser Ala Val Asp Asp His Ile Ala Leu Trp
465                 470                 475                 480
 
 
Gln Gly Thr Trp Gln Gly Met Lys Leu Phe Gly Gly Glu Gln Arg Phe
                485                 490                 495    
 
 
Leu Leu Ala Glu Ser Gly His Ile Ala Gly Ile Ile Asn Pro Pro Ala
            500                 505                 510        
 
 
Ala Asn Lys Tyr Gly Phe Trp His Asn Gly Ala Glu Ala Glu Ser Pro
        515                 520                 525            
 
 
Glu Ser Trp Leu Ala Gly Ala Thr His Gln Gly Gly Ser Trp Trp Pro
    530                 535                 540                
 
 
Glu Met Met Gly Phe Ile Gln Asn Arg Asp Glu Gly Ser Glu Pro Val
545                 550                 555                 560
 
 
Pro Ala Arg Val Pro Glu Glu Gly Leu Ala Pro Ala Pro Gly His Tyr
                565                 570                 575    
 
 
Val Lys Val Arg Leu Asn Pro Val Phe Ala Cys Pro Thr Glu Glu Asp
            580                 585                 590        
 
 
Ala Ala

Claims (23)

1.一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在包含下述组成物中任意一种的碳源的存在下培养微生物的工序,
(1)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两种脂肪酸的脂肪酸组成物,
(2)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脂肪酸以及油脂、所述脂肪酸的含有率为10重量%以上的混合组成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及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油酸以及油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月桂酸和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含月桂酸、油酸和油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棕榈酸和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含棕榈酸、油酸和油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三种,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三种以及油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两种以及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括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两种、油酸以及油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月桂酸、棕榈酸和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含月桂酸、棕榈酸、油酸和油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包含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
所述混合组成物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和油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中包含的长链脂肪酸中的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含有率为20重量%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中包含的长链脂肪酸中的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的合计含有率为5重量%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组成物或者所述混合组成物的上升熔点为培养温度+1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成物中的脂肪酸的含有率为45重量%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为细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为属于贪铜菌属或者埃希氏菌属的微生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为属于贪铜菌属的微生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为钩虫贪铜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为嵌入了如下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的钩虫贪铜菌,所述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为 
编码序列编号1所表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或者
编码相对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85%以上的序列一致性、而且具有聚羟基烷酸酯合成活性的多肽的聚羟基烷酸酯合成酶基因。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是属于埃希氏菌属的微生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是大肠埃希氏菌。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是酵母。
21.一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在包含下列组成物中任意一种的碳源的存在下培养微生物的工序、以及
回收所培养的所述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的工序,
(1)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两种脂肪酸的脂肪酸组成物,
(2)包含从由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脂肪酸以及油脂、所述脂肪酸的含有率为10重量%以上的混合组成物。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代谢产物为聚羟基烷酸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羟基烷酸酯为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的共聚体。
CN201080007732.3A 2009-03-31 2010-03-3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的方法 Active CN1023258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6736 2009-03-31
JP2009-086736 2009-03-31
PCT/JP2010/002354 WO2010113497A1 (ja) 2009-03-31 2010-03-31 微生物の培養方法、及び微生物による物質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5883A true CN102325883A (zh) 2012-01-18
CN102325883B CN102325883B (zh) 2014-07-30

Family

ID=4282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7732.3A Active CN102325883B (zh) 2009-03-31 2010-03-3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3197B2 (zh)
EP (1) EP2418277B1 (zh)
JP (1) JP5696036B2 (zh)
CN (1) CN102325883B (zh)
WO (1) WO201011349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0919A (zh) * 2015-04-24 2015-08-12 任连海 利用高效菌将餐厨废油合成pha的工艺方法
CN105755061A (zh) * 2016-05-06 2016-07-13 辽宁大学 一种用于生产pha的新型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13684171A (zh) * 2021-10-26 2021-11-23 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微生物培养效果的方法及培养基
CN115151628A (zh) * 2020-02-28 2022-10-04 株式会社钟化 长链脂肪酸的制造方法及其利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9854B2 (ja) * 2011-06-29 2016-01-06 株式会社カネカ 微生物の培養方法
WO2014042076A1 (ja) * 2012-09-14 2014-03-20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改質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ポリヒドロキシアルカノエ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442286B2 (ja) * 2012-09-20 2018-12-19 株式会社カネカ 微生物培養用乳化物、これを用いた微生物の培養方法、及び、微生物代謝産物の製造方法
WO2014096276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Carbios Preparation of long-chain length poly(hydroxyfatty acids)
JP7030695B2 (ja) * 2015-12-03 2022-03-07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微生物の増殖または検出のための化学的に明らかな培地
JP6852330B2 (ja) * 2016-09-26 2021-03-31 株式会社大林組 汚染土壌の浄化方法
JP7132785B2 (ja) * 2018-03-06 2022-09-07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トマト果実の成長促進剤およびトマト果実中の機能性成分含有量向上剤、ならびに、トマト果実の成長促進剤およびトマト果実中の機能性成分含有量向上剤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0078A (ja) * 2000-06-01 2001-12-11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77757B2 (ja) * 1991-09-17 1998-07-23 鐘淵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62459B2 (ja) * 1996-08-14 2000-07-10 理化学研究所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酵素遺伝子及び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US6391611B1 (en) 1997-04-01 2002-05-21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olyester synthase and a gene coding for the same
JP2001252069A (ja) 2000-03-13 2001-09-18 Nof Corp L−アミノ酸発酵用添加剤
JP4264819B2 (ja) * 2001-12-10 2009-05-20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TW200418978A (en) 2002-10-10 2004-10-01 Kaneka Corp Culture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composition of copolymer polyester
MY136899A (en) * 2002-10-10 2008-11-28 Kaneka Corp Method for producing copolyester
EP1726637A4 (en) 2004-03-04 2007-09-26 Kaneka Corp NEW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ESTER USING THEREOF
US7384766B2 (en) 2006-07-26 2008-06-10 Kaneka Corporation Gene-substituted microorganisms,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polyesters using the same
US9175317B2 (en) * 2011-01-27 2015-11-03 Kanek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yhydroxyalkanoate using a microorganism belonging to the genus Cupriavid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0078A (ja) * 2000-06-01 2001-12-11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KUI,T. 等: "BAA21815", 《GENBANK》 *
GIUSEPPE IMPALLOMENI 等: "Tween 20 and Its Major Free Fatty Acids as Carbon Substrat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
SIDIK MARSUDI 等: "Palm oil utilization for the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and rhamnolipids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0919A (zh) * 2015-04-24 2015-08-12 任连海 利用高效菌将餐厨废油合成pha的工艺方法
CN105755061A (zh) * 2016-05-06 2016-07-13 辽宁大学 一种用于生产pha的新型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15151628A (zh) * 2020-02-28 2022-10-04 株式会社钟化 长链脂肪酸的制造方法及其利用
CN113684171A (zh) * 2021-10-26 2021-11-23 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微生物培养效果的方法及培养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5883B (zh) 2014-07-30
US10533197B2 (en) 2020-01-14
JPWO2010113497A1 (ja) 2012-10-04
US20190071700A1 (en) 2019-03-07
WO2010113497A1 (ja) 2010-10-07
JP5696036B2 (ja) 2015-04-08
EP2418277A1 (en) 2012-02-15
EP2418277A4 (en) 2013-01-23
EP2418277B1 (en) 2018-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5883B (zh)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利用微生物制造物质的方法
Quillaguaman et al. Poly (β-hydroxybutyrate) production by a moderate halophile, Halomonas boliviensis LC1
JP5164182B2 (ja) 好塩菌によるポリヒドロキシアルカノエート(PHAs)産生方法及び好塩菌
Hmidet et al. Enhancement of surfactin and fengycin production by Bacillus mojavensis A21: application for diesel biodegradation
EP0824148A2 (en) Polyester synthase gen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Yezza et al. Production of poly-β-hydroxybutyrate (PHB) by Alcaligenes latus from maple sap
Beitel et al.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agroindustrial waste into D (‐) lactic acid by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using fed‐batch fermentation
CN101535467A (zh) 左旋内酯水解酶产生菌及其用于制备手性羟基酸的方法
JP5467297B2 (ja) バイオサーファクタントの製造方法
JP2009183162A (ja) 新規エンテロバクター・アエロゲネス菌株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02083977A (zh) 产同型琥珀酸细菌突变体以及使用该微生物突变体制备琥珀酸的方法
CN1703515A (zh) 共聚合聚酯的生产方法
RU2560584C1 (ru) ШТАММ БАКТЕРИИ Bacillus stratosphericus, ОБЛАДАЮЩИЙ СПОСОБНОСТЬЮ ПРОДУЦИРОВАТЬ ЭТАНОЛ ИЗ ЛИГНОЦЕЛЛЮЛОЗНОЙ БИОМАССЫ
Boa et al. Acidophilic fungus Scp from peat hydrolyzate
JP5229904B2 (ja) 好塩菌による乳酸及び/又は酢酸の産生方法
CN109486835A (zh) 一种源于蓝藻的产烷烃关键基因突变子及其应用
JP5418999B2 (ja) マンノシルエリスリトール異性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291132A (ja) D−乳酸の生産微生物および製造方法
Aboudi et al. Polyhydroxyalkanoate production from algal biomass
Sunish et al. Microbial Biomass
Renjana et al. Co-Utilization of Molasse and Glycerol as Carbon Sources on the Production of Biosurfactant by Isolate Bacteria LII61
RU2077573C1 (ru) Штамм дрожжей hansenula species - продуцент кормовой биомассы
Longo et al. Bioplastic Production from Agri-Food Waste through the Use of Haloferax mediterranei: A Comprehensive Initial Overview
Pawar Vandana et al. Studies on Bio-plastic 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RU1822411C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этиловых эфиров жирных кисло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