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4119B -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4119B
CN102314119B CN201110264090.1A CN201110264090A CN102314119B CN 102314119 B CN102314119 B CN 102314119B CN 201110264090 A CN201110264090 A CN 201110264090A CN 102314119 B CN102314119 B CN 102314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unit
judged
transport process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40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4119A (zh
Inventor
细田祐
细田祐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14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4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4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41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7Post-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21Discharging tray, e.g. devices stabilising the quality of the copy medium, postfixing-treatment, inverting, s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55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toner dens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记录材料定影在薄片上;通过输送单元输送定影有记录材料的薄片;以及控制输送单元,以使得输送单元在输送薄片的输送路径上往复移动薄片。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8月29日,申请号为200810210150.X,发明名称为“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将调色剂等的记录材料热定影到多个薄片的已知成像设备中,堆叠在排出单元中的薄片上的调色剂由于热定影所引起的薄片温度升高而熔化,因此薄片相互粘在一起。
作为对此的一个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在排出单元附近设置冷却风扇的成像设备。在该成像设备中,冷却风扇向排出到排出单元上的薄片吹空气从而冷却排出的薄片(日本特开2002-072729号公报)。
然而,添加冷却风扇引起成像设备的尺寸增大和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期望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成像设备和用于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定影单元,用于将记录材料定影在薄片上;输送单元,用于输送通过所述定影单元定影有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薄片;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输送单元,以使得所述输送单元在输送所述薄片的输送路径上往复移动所述薄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记录材料定影在薄片上;通过输送单元输送定影有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薄片;以及控制所述输送单元,以使得所述输送单元在输送所述薄片的输送路径上往复移动所述薄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单元,用于使用记录材料在薄片上形成图像;操作单元,用于在通过所述成像单元在所述薄片上形成所述图像之后,接收所述薄片,并对接收到的所述薄片进行预定操作;以及晃动单元,用于在通过所述操作单元对所述薄片进行所述预定操作之前,晃动所述薄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记录材料在薄片上形成图像;在所述薄片上形成所述图像之后接收所述薄片,并对接收到的所述薄片进行预定操作;以及在对所述薄片进行所述预定操作之前,晃动所述薄片。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要控制的成像系统的结构;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引擎和后处理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和后处理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处理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6示出从后处理单元上方观察时的薄片,在该附图中向上输送该薄片;
图7示出从后处理单元上方观察时的薄片,在该附图中向上输送该薄片;
图8示出从后处理单元上方观察时的薄片,在该附图中向上输送该薄片;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要控制的信息表;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程序代码组。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系统的结构。
用作信息处理设备的主计算机101与打印机102连接。主计算机101通过网络等的通信线路向打印机102提供打印数据。另外,主计算机101发送用于控制打印机102的控制信号。
用作成像设备的打印机102从主计算机101接收打印数据,并对所接收到的打印数据进行打印。
操作单元301用作用户接口,打印机102通过操作单元301接收来自用户的指令。打印机控制器302基于从主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生成位图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位图数据发送到打印机引擎303。打印机引擎303基于从打印机控制器302所发送的位图数据进行打印。
后处理单元401对由打印机引擎303打印的薄片进行装订等的后处理。
图2是示出打印机102的打印机控制器302的结构的框图。
中央处理单元(CPU)703执行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4中的程序,以对打印机102的全部操作进行控制。例如,CPU 703通过操作单元接口(I/F)701接收来自操作单元301的打印指令,然后根据所接收到的打印指令对打印机102进行控制。另外,CPU 703根据通过主机I/F 702从主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打印指令、打印数据和控制信号,对打印机102进行控制。
ROM 704存储CPU 703进行各种处理而执行的控制程序,这些处理包括本实施例中要说明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05用作主计算机101的工作区。RAM 705存储从主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打印数据。RAM 705还存储由中间数据生成单元707生成的中间数据和由绘制单元708绘制的位图数据。
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710是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 710保持要由CPU 703使用的打印浓度校正表等的控制信息。
中间数据生成单元707基于从主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生成中间数据。
绘制单元708根据由中间数据生成单元707生成的中间数据生成位图数据。
响应于来自CPU 703的指令,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控制单元709通过引擎I/F 706向打印机引擎303发送存储在RAM 705中要被打印的位图数据。
硬盘驱动器(HDD)711可以存储由绘制单元708绘制的位图数据。响应于来自用户的指令,CPU 703将存储在HDD 711中的位图数据发送给打印机引擎303,从而使打印机引擎303打印位图数据。
图3是示出打印机引擎303和后处理单元401的结构的框图。
微处理单元(MPU)802根据通过打印机控制器I/F 801从打印机控制器302的CPU 703接收到的指令,对各个电动机和成像单元进行控制。
ROM 803存储要由MPU 802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
RAM 804用作允许MPU 802执行各种控制程序的工作区。
MPU 802通过输入/输出(I/O)端口812控制电动机805和807以及驱动机构806。MPU 802通过I/O端口812始终监视是否存在来自薄片传感器808和温度传感器809的信号。
电动机805旋转打印机102的辊以从进给单元进给和输送薄片。电动机805还旋转后处理单元401的辊以排出输送到后处理单元401的薄片。驱动机构806是用于输送薄片的机构。电动机807使成像单元的鼓和中间转印构件工作。可以利用单个电动机代替该示例中所述的这两个电动机805和807。
将薄片传感器808设置在打印机102的输送路径(输送单元)中,并且薄片传感器808检测沿着该输送路径的薄片的通过。
例如,将温度传感器809设置在打印机102的薄片输出托盘的附近,以检测薄片输出托盘附近的温度。可选地,例如,可以将温度传感器809设置在定影装置的附近以检测定影装置附近的温度。
MPU 802根据来自CPU 703的指令通过后处理单元I/F 813对后处理单元401进行控制。
后处理单元401包括驱动机构816。MPU 802通过包括在打印机引擎303中的后处理单元I/F 813、包括在后处理单元401中的打印机引擎I/F 814和包括在后处理单元401中的I/O端口815,对后处理单元401的驱动机构816进行控制。
打印机引擎303的MPU 802通过I/O端口812始终监视是否存在来自薄片传感器817和薄片传感器818的信号。如以下详细所述,薄片传感器817检测输送到后处理单元401的薄片,而薄片传感器818检测在后处理单元401的束托盘上是否存在薄片。将温度传感器819设置在后处理单元401的排出单元附近。MPU802监视来自温度传感器819的信号,以检测排出单元附近的温度。
尽管在该示例中将温度传感器819设置在排出单元附近,但是可以根据定影装置附近的温度传感器的值预测排出单元附近的温度。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后处理单元401连接到打印机引擎303,但是后处理单元401也可以连接到打印机控制器302,从而根据来自CPU 703的指令来工作。后处理单元401可以包括MPU(未示出),该MPU根据来自MPU 802或CPU 703的指令,控制或监视驱动机构816、薄片传感器817和818、以及温度传感器819。
图4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打印机102的结构。
打印机102包括四个成像单元: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成像单元1Y、用于形成品红色图像的成像单元1M、用于形成青色图像的成像单元1C和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成像单元1Bk。以规则间隔呈直线排列这四个成像单元1Y、1M、1C和1Bk。
成像单元1Y、1M、1C和1Bk各自包括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鼓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下称之为感光鼓)2a,2b,2c和2d。
通过各自的一次充电器3a、3b、3c和3d、显影装置4a、4b、4c和4d、用作转印装置的转印辊5a、5b、5c和5d、以及鼓清洁器6a、6b、6c和6d围绕感光鼓2a、2b、2c和2d。
将激光曝光单元7布置在一次充电器3a、3b、3c和3d以及显影装置4a、4b、4c和4c的下方。
显影装置4a、4b、4c和4d分别容纳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等的记录材料。
感光鼓2a、2b、2c和2d是带负电荷的有机光电导体(OPC)感光构件,各自在铝制鼓基底上具有光电导层。驱动单元(未示出)旋转从而以预定处理速度在图4中顺时针驱动感光鼓2a、2b、2c和2d。
用作一次充电装置的一次充电器3a、3b、3c和3d利用从充电偏置电源(未示出)所施加的充电偏压,将各个感光鼓2a、2b、2c和2d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成预定负电位。
容纳调色剂的显影装置4a、4b、4c和4d使各颜色的调色剂附着到在各个感光鼓2a、2b、2c和2d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可视图像)。
对用作一次转印装置的转印辊5a、5b、5c和5d进行配置,以使得它们可以在各自的一次转印点32a、32b、32c和32d处与各自的感光鼓2a、2b、2c和2d相接触,其中,将用作转印单元的中间转印带8置于转印辊5a、5b、5c和5d与感光`鼓2a、2b、2c和2d之间。
鼓清洁器6a、6b、6c和6d包括各自的清洁叶片,用于从它们相应的感光鼓2a、2b、2c和2d清除一次转印之后残留感光鼓2a,2b,2c和2d上的残留调色剂。
在二次转印对辊10和张力辊11之间伸展感光鼓2a、2b、2c和2d上侧的中间转印带8。配置二次转印对辊10,以使其可以在二次转印点34处与二次转印辊12相接触,其中,将中间转印带8置于二次转印对辊10和二次转印辊12之间。中间转印带8是聚碳酸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膜或聚偏氟乙烯树脂膜等的介电树脂膜。
配置中间转印带8以使得一次转印面8a朝向二次转印辊12向下倾斜,其中,一次转印面8a是中间转印带8朝向感光鼓2a、2b、2c和2d的平坦底面。
换句话说,配置中间转印带8以使得一次转印面8a朝向二次转印点34向下倾斜,其中,一次转印面8a可在感光鼓2a、2b、2c和2d上方移动。
具体地,一次转印面8a以大约15°的角度倾斜。通过两个辊,即二次转印对辊10和张力辊11支持中间转印带8。与二次转印点34相邻布置二次转印对辊10,并且二次转印对辊10向中间转印带8施加驱动力。将张力辊11布置在二次转印对辊10的对侧,其中,将一次转印点32a、32b、32c和32d置于张力辊11和二次转印对辊10之间,并且张力辊11向中间转印带8施加张力。
将用于清除和回收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上残留的未转印的残留调色剂的带清洁器(未示出)布置在环形中间转印带8的外面和张力辊11的附近。
将包括定影辊16a和加压辊16b的定影装置16布置在薄片输送方向上二次转印点34的下游。配置定影装置16以使得在定影辊16a和加压辊16b之间垂直输送薄片。
激光曝光单元7包括激光发射装置、多面透镜(polygonallens)和反射镜。激光发射装置根据所给的图像信息的时间序列电子数字像素信号来发射光。激光曝光单元7对感光鼓2a、2b、2c和2d进行曝光,从而在由一次充电器3a、3b、3c和3d充电后的感光鼓2a、2b、2c和2d各自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各颜色的静电潜像。
接着,将说明打印机102的成像操作。
例如,响应于来自主计算机101的打印指令,打印机102进行下面的控制。分别通过一次充电器3a、3b、3c和3d,对以预定处理速度旋转驱动的感光鼓2a、2b、2c和2d进行均匀负电荷充电。
然后,以激光的形式从激光曝光单元7的激光发射装置输出从外部输入的颜色分离图像信号。激光穿过多面透镜和反射镜,以在感光鼓2a、2b、2c和2d上形成各颜色的静电潜像。
首先,在成像单元1Y中,显影装置4a使黄色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2a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视黄色调色剂图像,其中,向显影装置4a施加具有与感光鼓2a的充电极性(负极性)相同极性的显影偏压。
在感光鼓2a和转印辊5a之间的一次转印点32a处,将黄色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在通过转印辊5a驱动的中间转印带8上,其中,向转印辊5a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
将已转印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8向成像单元1M移动。在成像单元1M中,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在一次转印点32b处将在感光鼓2b上形成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
通过例如各个鼓清洁器6a、6b、6c和6d的清洁叶片刮掉感光鼓2a、2b、2c和2d上残留的未转印的残留调色剂,并且回收残留调色剂。
同样,在各自的一次转印点32c和32d处,将在成像单元1C和1Bk各自的感光鼓2c和2d上形成的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顺序叠加在已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黄色和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因此,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
然后,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点34的同时,通过定位辊19将用于进行记录的薄片输送到二次转印点34。从薄片进给盒17或手动进给托盘20拾取薄片,并且沿着输送路径18进给该薄片。
在二次转印点34处,通过二次转印辊12将全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薄片上,其中,向二次转印辊12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
将已形成有全色调色剂图像的薄片输送到定影装置16。在定影辊16a和加压辊16b之间的定影夹持部31处,对全色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并将其热定影到薄片的表面上。然后,利用排出辊21使该薄片进入后处理单元401(后面详细说明),并将其排出到打印机102的主体上的薄片输出托盘22。因此,完成一系列成像操作。通过电动机807驱动排出辊21。
通过带清洁器清除并回收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残留调色剂。
接着,将参考图5详细说明图4所示的后处理单元401的结构。
在成像之后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单元401设置有允许通过排出辊21将薄片输送到后处理单元401的薄片入口55。为了允许将薄片从打印机102的主体输送到后处理单元401,利用通过打印机引擎I/F 814的通信,使打印机102的主体和后处理单元401同步。另外,薄片传感器817检测通过薄片入口55进入的薄片。通过输送辊71的正常旋转将通过薄片入口55输送的薄片排出到束托盘60上。通过打印机引擎303的电动机805(参见图3)驱动输送辊71。离合器等的机构(未示出)允许输送辊71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
通过整理构件(未示出)相对于排出方向,水平移动被排出的并临时装载在束托盘60上的薄片。将该处理称为整理。
每当从打印机102的主体输送预定数量的薄片时,在整理方向上移动薄片并对齐薄片。在将预定数量的薄片装载在束托盘60上之后,如果需要,则利用装订机(未示出)装订薄片。然后,通过束输出滑动器58将所装载的薄片排出到薄片输出托盘22上。将温度传感器809设置在薄片输出托盘22附近,并且温度传感器809检测薄片输出托盘22附近的温度。
束托盘60设置有检测在束托盘60上是否存在薄片的薄片传感器818。然后薄片传感器818通过打印机引擎I/F 814向打印机引擎303通知检测结果。
上述说明是关于由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2进行的单面成像。接着,将说明双面成像。
与在上述单面成像的情况下一样,通过定影装置16将全色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到各薄片的表面。在热定影后,当通过排出辊21将大多数薄片排出到主体的顶部处的薄片输出托盘22上时,停止排出辊21的旋转。
停止该旋转以使得薄片的后端到达翻转位置42(参见图4)。通过预先切换后处理单元401的挡板56,将后处理单元401中的薄片引导至输送路径57。
为了将通过停止排出辊21的旋转所停止的薄片输送到设置有双面辊40和41的双面路径,以与正常旋转的方向相反的翻转方向旋转排出辊21。通过排出辊21的反向旋转,位于翻转位置42处的薄片的后端变为其前端,并且到达双面辊40。
然后,通过双面辊40将薄片输送到双面辊41。在通过双面辊40和41朝向定位辊19顺序输送薄片时,生成用于开始成像的开始信号。
与在上述单面成像的情况下一样,与将中间转印带8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的前端移动至二次转印对辊10和二次转印辊12之间的二次转印点34同步地通过定位辊19将薄片移动到二次转印点34。
在二次转印点34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与薄片的前端一致并且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之后,与在单面成像的情况下一样,通过定影装置16定影薄片上的图像。然后,再次通过排出辊21将薄片输送到后处理单元401,并将其排出到束托盘60上。最终将该薄片排出到薄片输出托盘22。因此,完成一系列成像操作。
如上所述,将薄片保持在束托盘60上,直到后处理单元401进行后处理为止。不仅在需要装订等的后处理的情况下,将薄片保持在束托盘60上。可以通过束输出滑动器58的驱动,一起排出装载在束托盘60上的薄片。
为了实现小型化成像设备,后处理单元401在束托盘60附近没有风扇。结果,热趋于聚积在束托盘60附近。因此,在将沉积了大量调色剂的薄片保持在束托盘60上时,由于用于定影操作的定影装置16所提供的热而引起薄片趋于粘贴在一起。即使为了装订试图将薄片对齐,也不能使粘贴在一起的薄片适当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由于调色剂熔化而导致薄片粘贴在一起,打印机102在薄片保持在输送辊71之间的情况下,以正向和反向旋转输送辊71。因此,由于通过打印机102使薄片往复移动,因而可以利用气流有效地使转印到薄片的调色剂干燥。这可以降低发生各薄片上的调色剂熔化的可能性。
然而,如果使要打印对象页的每一薄片都往复移动,则完成打印需要很长时间,因此降低了生产率。因此,本实施例说明了这样一种情况:CPU 703判断沉积在薄片上的调色剂的量,并且当调色剂的沉积量大时,进行薄片的往复移动。
图6示出从后处理单元401上方观察时的薄片,在该附图中向上输送薄片。与图5所示的一样,区域409是后处理单元401的束托盘60上堆叠薄片的区域。在后处理单元401进行的后处理期间,由后处理单元401保持区域409。以下,将该区域409称为熔化区域409。顺便提及,图5示出沿着束托盘60的全长伸展的区域409。如可以在示出盒17中的薄片的图4中观察到的,通常,薄片要比束托盘60长很多(图6所示的维度Y),因此被排出到用于堆叠的束托盘60上的大多数薄片在后处理单元401的外面,即,伸出到薄片输出托盘22的上方,并且仅排出薄片的后端处的区域409在束托盘60上。
由于由后处理单元401保持熔化区域409,因而由定影装置16所提供的热不容易释放。换句话说,熔化区域409是在将调色剂定影到薄片之后各薄片中趋于发生调色剂熔化的区域。
这里,X表示薄片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Y表示薄片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并且Ya表示熔化区域409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
将这些值X、Y和Ya预先存储在ROM 704中。CPU 703可以根据需要获得这些值。将为各薄片大小确定的值X和Y与薄片大小信息相关联,并将值X和Y存储在ROM 704中。根据后处理单元401的类型,将由后处理单元401的束托盘60的长度所确定的值Ya存储在ROM 704中。
图7示出从后处理单元401的上方观察时的薄片,在该附图中向上输送薄片。图7示出薄片上的条带之间的边界。这里,(1)~(5)是从薄片的前端开始计数的条带编号。
为了节省存储器,CPU 703将形成每一页的打印数据分成多个条带,并且在存储器中逐条带地处理打印数据。
为了根据该打印数据生成中间数据,CPU 703在打印数据的开头处开始生成条带,其中,每一条带具有预定量的数据。结果,页的末尾处的条带的数据量可能小于预定量。例如,在图7中的第一~第四条带中,各条带的数据量为预定值,并且各条带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为Yb。然而,作为最后一个条带的第五条带的数据量小于预定值,并且第五条带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为小于Yb的Ybe。
图8示出从后处理单元的上方观察时的薄片,在该附图中向上输送薄片。通过将图6所示的熔化区域409叠加在图7所示的条带的边界上获得图8。在图8中,与在图7的情况下一样,(1)~(5)是从薄片的前端开始计数的条带编号。
为了判断发生调色剂熔化的可能性,CPU 703使用与在逐条带处理中计数的视频计数有关的信息。视频计数是每点一个字节的灰度所表示的值。视频计数越大,则调色剂消耗的量越大。CPU 703使用各条带的视频计数来计算沉积在熔化区域409上的调色剂量。
例如,对于图8所示的薄片,CPU 703通过使用包括熔化区域409的多个条带的视频计数,获得沉积在由这些条带所构成的区域411中的数据量。以下,将该区域411称为评价区域411。在图8的示例中,由从顶部开始的第四和第五条带构成的区域是评价区域411,评价区域411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为(Yb+Ybe)。
这里,仅使用该薄片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薄片作为用以判断发生调色剂熔化的可能性的评价区域。由于将进行用于确定所沉积的调色剂量的计算的区域限制在小的区域,因而可以减少用于计算所沉积的调色剂量的时间。为了更准确的判断,可以使用整个薄片作为用以判断发生调色剂熔化的可能性的评价区域。
图9是示出由CPU 703所进行的数据处理的流程的示意图。
在打印机控制器302的RAM 705或HDD 711(参考图2)中包括图9的接收缓冲器901。
首先,在从主计算机101接收到打印指令和打印数据时,CPU 703将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存储在例如RAM 705中的接收缓冲器901中。在步骤S101,CPU 703从接收缓冲器901读取打印数据以生成中间数据。然后,CPU 703将所生成的中间数据存储在RAM 705中的工作存储器902中。
在步骤S102,CPU 703读取存储在工作存储器902中的中间数据,并进行光栅图像处理(RIP),以将所读取的中间数据扩展成位图图像。然后,CPU 703将由此得到的位图图像存储在RAM705中的工作存储器903中。
在步骤S103,基于工作存储器903中的位图图像,CPU 703测量各页中的每一条带的视频计数。然后,CPU 703将获得的视频计数与各条带的高度一起存储在图10所示的信息表中。
将图10的信息表针对位图数据的每一页存储在RAM 705中。对于每一条带,CPU 703存储与该条带的高度有关的信息、与各颜色成分的视频计数有关的信息、以及关于是否存在熔化区域的信息。
在图10中,“条带编号”列包含从图7和图8所示的薄片的前端处的条带开始顺序分配的标识符。条带编号1~条带编号5对应于图7和图8中的各条带编号(1)~(5)。
“条带高度”列包含正由CPU 703处理的各条带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在图8所示的薄片的情况下,条带编号1~条带编号4每一个的条带高度为Yb,而条带编号5的条带高度为Ybe。
“视频计数”列包含与视频计数有关的信息,其中,视频计数是均由每点一个字节的灰度所表示的并对每一条带通过CPU703处理的值。
“存在熔化区域”列包含表示各条带是否包括熔化区域409的信息。值“是”表示该条带包括熔化区域409,并且值“否”表示该条带不包括熔化区域409。在图8所示的薄片的情况下,条带编号4和条带编号5包括熔化区域409。
在步骤S103中将各条带的高度和视频计数存储在图10的信息表中之后,CPU 703对各页的数据进行图11~13所示的控制。然后,将由此得到的信息与各页的数据相关联,并通过CPU703将该信息存储在RAM 705中的工作存储器904中。
在步骤S104,CPU 703对存储在工作存储器904中的位图图像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位图图像存储在RAM 705中的工作存储器905中。
在步骤S105,CPU 703在对压缩后的位图图像进行解压缩时,将其发送给打印机引擎303。同时,CPU 703向打印机引擎303通知要打印的位图数据和用于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是用于避免调色剂熔化的控制操作)的信息。
在图9的步骤S103中,通过CPU 703进行图11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具体地,图11的处理是判断处理,在该处理中,对各页进行下面的判断:对要打印页的薄片是否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当CPU 703执行存储在ROM 704中的程序时,进行图11的处理。
在图11的步骤S201,以图12中所示的方式,CPU 703计算要进行图11的处理的页(下面,将该页称为判断对象页)中的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和面积信息(X,Ye)。
在步骤S202,根据在步骤S201中计算出的视频计数和面积信息,CPU 703以图13所示的方式计算判断对象页中的评价区域411中的调色剂沉积率。
在步骤S203,CPU 703判断是否指定对判断对象页进行双面打印。由于要沉积的调色剂量根据是否指定双面打印而在连续的薄片之间是不同的,因而进行该判断,其中,使用该调色剂量以判断是否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
如果在步骤S203判断为对判断对象页指定了双面打印,则处理进入步骤S204。在步骤S204,CPU 703判断在双面打印中是否要在薄片的第一面上打印判断对象页。
如果在步骤S204判断为在薄片的第一面上打印判断对象页,则处理进入步骤S205。
在步骤S205,CPU 703将在步骤S202中计算出的调色剂沉积率存储在RAM 705中作为“Rd”。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206。
在步骤S206,CPU 703将“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OFF(关)”标志与判断对象页的数据相关联,并且将它们存储在RAM 705中。
如果CPU 703在步骤S203中判断为没有对判断对象页指定双面打印,而是指定了单面打印,则处理进入步骤S207。如果CPU 703在步骤S204中判断为不是在薄片的第一面而是在第二面上打印判断对象页,则处理进入步骤S207。
在步骤S207,CPU 703判断是否指定对前一薄片进行双面打印,其中,前一薄片是在要打印判断对象页的薄片之前输出的一个薄片。如果在步骤S207判断为指定对前一薄片进行双面打印,则处理进入步骤S208。在步骤S208,CPU 703将前一薄片的第一面中的调色剂沉积率Rd和在步骤S202中计算出的“R”相加,作为判断对象页的调色剂沉积率。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209。在步骤S208中将前一薄片的第一面中的调色剂沉积率Rd和“R”相加的原因是:当对前一薄片进行了双面打印时,要打印判断对象页的面朝向前一薄片的第一面。如果在步骤S207判断为没有对前一薄片进行双面打印,则处理进入步骤S209。
在步骤S209,CPU 703参考调色剂沉积率的阈值Tv,其中阈值Tv预先存储在RAM 705中。在步骤S210,CPU 703判断调色剂沉积率R是否大于阈值Tv。如果CPU 703在步骤S210判断为调色剂沉积率R大于阈值Tv(R>Tv),则处理进入步骤S211。
在步骤S211,CPU 703判断为需要使要打印判断对象页的薄片往复移动。然后,CPU 703将“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ON(开)”标志与判断对象页的数据相关联,并且将它们存储在RAM 705中。
如果CPU 703在步骤S210中判断为调色剂沉积率R不大于阈值Tv,则处理进入步骤S206。在步骤S206,CPU 703判断为不需要使要打印判断对象页的薄片往复移动。然后,CPU 703将“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OFF”标志与判断对象页的数据相关联,并且将它们存储在RAM 705中。
用户可以例如通过操作单元301或主计算机101设置阈值Tv。
图12是示出由CPU 703在图11的步骤S201中进行的、用以确定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和面积信息(X,Ye)的计算的流程图。当CPU 703执行存储在ROM 704中的程序时进行图12所示的处理。
CPU 703针对判断对象页的每个条带进行图12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301,CPU 703将各种变量复位成初始设置。具体地,将变量,即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设置成0(Ve=0),将评价区域411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Ye设置成0(Ye=0),将副扫描方向上的当前位置P设置为0(P=0),并且将计数器n设置为1(n=1)。将副扫描方向上的当前位置P初始设置为薄片的前端。然后,每当相加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时,当前位置P接近薄片的后端。
在步骤S302,CPU 703判断副扫描方向上的当前位置P是否小于判断对象页的长度Y(P<Y)。如果CPU 703判断为P<Y成立,则处理进入步骤S303。如果CPU 703判断为P<Y不成立,则处理进入步骤S309。
在步骤S303,CPU 703判断在要处理的对象条带中是否包括评价区域411。具体地,CPU 703判断通过将条带长度Yb和副扫描方向上的当前位置P相加所获得的值是否大于通过从判断对象页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Y减去熔化区域409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Ya所获得的值(P+Yb>Y-Ya)。如果在步骤S303判断为P+Yb>Y-Ya成立,则CPU 703判断为在对象条带中包括评价区域411。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04。如果在步骤S303判断为P+Yb>Y-Ya不成立,则处理进入步骤S308。
在步骤S304,基于图10的信息表,CPU 703获得对象条带的视频计数作为“Vn”。如果判断对象页是彩色页,则通过Vn=Vyn+Vmn+Vcn+Vkn计算视频计数,而如果判断对象页为单色,则通过Vn=Vkn计算视频计数。这里,Vyn、Vmn、Vcn和Vkn表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成分的视频计数。
在步骤S305,CPU 703将在步骤S304计算出的视频计数Vn和视频计数Ve相加(Ve=Ve+Vn)。
在步骤S306,CPU 703获得对象条带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作为“Yc”。然后,在步骤S307,CPU 703将在步骤S306中获得的长度Yc和评价区域411的长度Ye相加(Ye=Ye+Yc)。
在步骤S308,CPU 703将计数器n增加1(n=n+1),并且将条带长度Yb和副扫描方向上的当前位置P相加(P=P+Yb)。
然后,重复步骤S302~S308的处理。如果CPU 703在步骤S302判断为当前位置P大于或等于判断对象页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Y(P≥Y),则处理进入步骤S309。在步骤S309,CPU 703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和评价区域411的面积信息(X,Ye)存储在RAM 705中,作为判断对象页的计算结果。
图13是示出由CPU 703在图11的步骤S202中所进行的用以确定评价区域411中的调色剂沉积率的计算的流程图。当CPU703执行存储在ROM 704中的程序时进行图13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401,基于在图11的步骤S201中计算出的值,CPU703计算调色剂沉积率R,作为通过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除以评价区域411的面积XYe所获得的值。
图14是示出由打印机引擎303的MPU 802进行的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MPU 802从打印机控制器302的CPU 703接收要打印的位图数据、与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相关且与页相关联的标志、以及表示针对每一页是否对该页进行双面打印的信息。在开始进给薄片之前,MPU 802对要进给的薄片进行图14的处理。当MPU 802执行存储在ROM 803中的程序时进行图14的处理。
在图14的步骤S500,在接收到来自CPU 703的打印开始指令时,MPU 802判断是否可以开始进给薄片。如果MPU 802判断为可以,则处理进入步骤S501。
在步骤S501,MPU 802根据例如来自用于检测后处理单元401的连接的传感器(未示出)的信号,判断是否将后处理单元401连接到了打印机102。如果没有将后处理单元401连接到打印机102,则处理进入步骤S509,在步骤S509,MPU 802开始进给薄片。然后,在步骤S510,MPU 802进行控制,以使得后处理单元401进行正常薄片排出操作。如果在步骤S501判断为将后处理单元401连接到了打印机102,则处理进入步骤S502。
在步骤S502,根据从薄片传感器818的输出,MPU 802判断在束托盘60上是否存在任何薄片。如果在步骤S502判断为在束托盘60上存在任何薄片,则处理进入步骤S503。如果在步骤S502判断为在束托盘60上没有薄片,则处理进入步骤S509,在步骤S509,MPU 802开始进给薄片。然后,在步骤S510,MPU802进行控制,以使得后处理单元401进行正常薄片排出操作。
在步骤S503,MPU 802判断是否指定对一张薄片之前进给的紧接着的前一薄片进行往复移动。如果在步骤S503判断为没有指定往复移动前一薄片,则处理进入步骤S507。在步骤S507,MPU 802以与前一薄片相距正常的距离进给要进行打印的薄片。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505。
如果在步骤S503判断为指定往复移动前一薄片,则处理进入步骤S504。在步骤S504,考虑到使前一薄片往复移动所需的时间,MPU 802以相距前一薄片更大的距离开始进给薄片。另外,如果指定双面打印前一页并且在前一薄片经过双面打印之后,则MPU 802不开始进给后一薄片,直到进行了前一薄片的往复移动为止。然后,考虑到使前一薄片往复移动所需的时间,MPU 802开始进给后一薄片。因此,可以防止经过了双面打印的薄片与后一薄片在薄片输送路径上相撞。同时,可以防止这样的状况:在完成进行双面打印的薄片的往复移动之前进给后一薄片,然后迫使后一薄片在对该薄片所进行的转印或定影操作的中间处于待机状态。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505。
在步骤S505,基于与各页相关联的并且表示是否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的标志,MPU 802判断要打印页的薄片是否是要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的薄片。如果在该薄片上指定单面打印该页,则MPU 802基于与该页相关联的标志,判断对该薄片是否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如果在步骤S505判断为要进给的薄片是要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的薄片,则处理进入步骤S506。在步骤S506,MPU 802进行控制,以使得在由输送辊71(参见图5)保持该薄片的同时,不翻转地将该薄片往复移动预定次数。在保持薄片的情况下,MPU 802仅将输送辊71旋转预定量一次,并且以与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该薄片。然后,MPU 802可以以排出方向排出该薄片,或者将薄片的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重复多次。
如果在步骤S505判断为要进给的薄片不是要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的薄片,则处理进入步骤S508。在步骤S508,MPU802指示后处理单元401通过正常薄片排出操作将该薄片排出到束托盘60上。
利用上述控制处理,即使后处理单元401不具有冷却风扇,也可以通过薄片往复移动操作来有效地干燥薄片上的调色剂。因此,可以有效防止薄片由于热引起的调色剂熔化而粘贴在一起。
另外,仅在可能由于调色剂熔化而粘贴在一起的薄片中发生与薄片往复移动操作相关联的生产率的降低。换句话说,可以维持生产率而输出不可能粘贴在一起的薄片。
在上述示例中,判断薄片是否是要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的薄片,并且,如果满足预定条件(例如,如果沉积在薄片上的调色剂量大于预定值),则对该薄片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然而,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毫无例外地对每一薄片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这消除了对进行上述判断处理的需要,并使得可以可靠地防止薄片由于调色剂熔化而粘贴在一起。
本实施例说明了这样一种情况:通过CPU 703进行图11和图12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而通过MPU 802进行图14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然而,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通过CPU 703进行图14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而通过MPU 802进行图11和图12中的一些步骤。例如,在打印机控制器302的CPU 703进行图11的步骤S 201之后,CPU 703可以向打印机引擎303通知计算出的视频计数Ve和面积信息(X,Ye)。然后,基于这些值,打印机引擎303的MPU 802可以进行步骤S202和随后的步骤。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说明这样一种情况:在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的处理中,基于后处理单元401附近的温度进行调色剂熔化的判断。
图15是示出由主计算机101所进行的用以进行调色剂熔化的判断的处理的流程图。当CPU 703执行存储在ROM 704中的程序时进行图15中所示的处理。这里将不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相同的步骤。
在图15的步骤S505,基于表示是否要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的标志(参见图11),判断要进给的薄片是否是要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的薄片。如果在步骤S505判断为该薄片是要进行调色剂熔化避免控制的薄片,则处理进入步骤S801。
在步骤S801,MPU 802利用温度传感器819检测束托盘60附近的温度。如果MPU 802判断为束托盘60附近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Tp,则处理进入步骤S506。在步骤S506,MPU 802使后处理单元401使用输送辊71(参见图5)往复移动薄片。
如果在步骤S801判断为束托盘60附近的温度不高于预定温度Tp,则处理进入步骤S508。在步骤S508,MPU 802使后处理单元401通过正常薄片排出操作将该薄片排出到束托盘60上。
利用上述控制处理,如果在薄片排出期间排出单元(例如,束托盘60)附近的温度低,因此不大可能发生由于热而引起的调色剂熔化,则通过进行正常薄片排出可以防止生产率的降低。
在上述本实施例中,基于所沉积的调色剂量和排出单元附近的温度两者,对是否要进行薄片往复移动进行判断。可选地,可以仅基于温度,对是否进行薄片往复移动进行判断。
第三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通过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除以评价区域411的面积XYe来计算调色剂沉积率。然而,可以输出通过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除以熔化区域409的面积XYa所获得的值作为调色剂沉积率。
图16是示出用于计算评价区域411中的调色剂沉积率的处理的流程图。当CPU 703执行存储在ROM 704中的程序时进行图16的处理。
在图16的步骤S402,输出通过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除以熔化区域409的面积XYa所获得的值作为调色剂沉积率R。
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作为通过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除以评价区域411的面积XYe所获得的每像素的视频计数值,来计算调色剂沉积率。然而,可以作为通过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除以评价区域411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Ye所获得的每行的视频计数值,来输出调色剂沉积率。
图17是示出用于计算评价区域411中的调色剂沉积率的处理的流程图。当CPU 703执行存储在ROM 704中的程序时进行图17的处理。
在图17的步骤S403,计算通过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除以评价区域411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Ye所获得的值,作为调色剂沉积率R。
第五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作为通过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除以评价区域411的面积XYe所获得的每像素的视频计数值,来计算调色剂沉积率。然而,可以作为通过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除以熔化区域409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Ya所获得的每行的视频计数值,来输出调色剂沉积率。
图18是示出由打印机引擎303所进行的用以判断评价区域411中的调色剂沉积率的计算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18的步骤S404,计算通过将评价区域411的视频计数Ve除以评价区域411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Ya所获得的值,作为调色剂沉积率R。
第六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图14或图15的步骤S501中判断是否将后处理单元401连接到打印机102。然后,基于该判断,判断是否要进行薄片往复移动。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判断为将后处理单元401连接到了打印机102之后,MPU 802可以判断是否指定进行后处理单元401的装订或整理等的后处理。然后,根据该判断,MPU 802可以改变随后要进行的处理。可以通过主计算机101的操作单元接收来自用户的装订或整理等的用于进行后处理的指令。然后,MPU 802从CPU 703接收关于是否要进行后处理的信息,并且基于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判断。
例如,在图14或图15的步骤S501判断为将后处理单元401连接到了打印机102之后,MPU 802进行关于是否要进行后处理单元401的后处理的另一判断。如果指定要进行后处理,则处理进入步骤S502。如果没有指定要进行后处理,则处理进入步骤S509。因此,仅当指定要进行后处理时,才进行薄片往复移动。即,当没有指定要进行后处理时,可以维持生产率。
第七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打印机102设置有后处理单元401。然而,即使当打印机102未设置有后处理单元401时,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例如,如果没有将后处理单元401连接到打印机102,则可以通过排出辊21执行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输送辊71的功能类似的功能。这里,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设置在由图4的附图标记42所表示的位置处的传感器(未示出)执行与薄片传感器817的功能类似的功能。另外,可以根据在薄片进给之后是否过去了预定时间,来进行关于是否已经完成薄片的排出的判断。利用该配置,如果对各页均进行薄片往复移动,则即使没有设置后处理单元401,也可以防止排出的薄片粘贴在一起。
其它实施例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打印机102的示例已经说明了激光束打印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打印机102可以是喷墨打印机或其它类型的打印机。这些打印机使用墨或其它流体作为记录材料,因此不需要定影单元。然而,在一个薄片与另一薄片接触之前,这些打印机仍然需要使沉积在这个薄片上的墨或其它流体干燥或稳定。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干燥目的,使用薄片输送机构(输送辊21)的一些部分以引起必需的薄片移动。由于无论如何都要设置该输送机构,因而这是成本有效的。然而,不是必须如此。用以干燥记录材料的薄片的移动不必是往复移动。薄片的任何形式的晃动都是可以的,只要在另外可能发生问题的操作(堆叠等)之前,它使得薄片干燥,或者使得记录材料稳定即可。通过薄片在与薄片的主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或与薄片的主平面平行(例如,与正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振动可以引起这种晃动。还可以通过旋转薄片引起这种晃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没有风扇的打印机102。然而,打印机102可以是具有风扇并且进行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类似的控制的打印机。在后一情况下,即使没有使用风扇,也可以防止薄片由于调色剂熔化而粘贴在一起。
接着参考图19的存储器映射,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可读的数据处理程序的结构。
图19示出存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可读的各种数据处理程序的存储介质的存储器映射。
尽管没有特别示出,但是还存储用于管理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组的版本信息和创建者姓名等的信息。另外,可以存储依赖于读取程序的操作系统(OS)的程序的识别图标等的信息。
将依赖于各种程序的数据存储在存储程序的目录中。而且,还可以存储用于将各种程序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程序以及用于对要安装的压缩程序进行解压缩的程序。
当主计算机101执行从外部安装的程序时,可以实现附图中所示的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对主计算机101进行配置,从而从外部安装用于显示操作画面的数据,并在主计算机101的显示单元上显示各种用户接口画面。在该配置中,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这样一种情况:从紧凑型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闪存或软盘(FD)等的存储介质、或者通过网络从外部存储介质将包括该程序的信息组提供给输出设备。
当将存储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提供给系统或设备,并且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例如,CPU或MPU)读取并执行存储在该存储介质中的软件程序代码时,可以实现本发明。
在该情况下,从该存储介质读取的软件程序代码实现本发明的新功能。即,存储该软件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构成本发明。
这里,程序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只要用作程序即可。程序的可能形式的示例包括目标代码、由解释程序执行的程序、以及提供给OS的脚本数据。
用于提供程序的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软盘、硬盘、光盘、磁光(MO)盘、CD-ROM、可记录光盘(CD-R)、可重写光盘(C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以及数字多功能光盘(DVD)。
可以使用客户计算机上的浏览器从因特网主页下载该程序。即,可以将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或通过压缩该程序所创建的并且具有自动安装功能的文件从主页下载到HDD等的记录介质。可选地,可以将包括在本发明的程序中的程序代码分成多个文件,然后从不同主页下载这些文件。因此,允许多个用户下载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和处理的程序文件的万维网(WWW)服务器和ftp服务器同样可以构成本发明。
可以对本发明的程序进行加密,将其存储在CD-ROM等的存储介质中,并且将其分发给用户。在该情况下,可以仅允许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通过因特网从主页下载用于对加密后的程序进行解密的密钥信息。然后,用户使用该密钥信息对加密后的程序进行解密,执行解密后的程序,并且将该程序安装在计算机上以实现该程序。
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程序代码时,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可选地,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令,运行在计算机上的OS可以执行全部或部分实际处理。这同样允许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当将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到计算机中的功能扩展板或与计算机连接的功能扩展单元的存储器,然后根据程序代码的指令,该功能扩展板或该功能扩展单元中的CPU执行全部或部分实际处理时,可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由多个装置构成的系统或由单个装置构成的设备。应该理解,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这样一种情况:通过将程序提供给该系统或设备来实现本发明。在该情况下,系统或设备可以通过读取存储由软件表示的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程序的存储介质,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本发明的精神做出各种变形(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有机组合),并且这些变形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主要通过成像设备的CPU进行上述各种控制操作,但是可以通过包括在具有独立于该成像设备的壳体的外部设备中的外部控制器,来进行各种控制操作的全部或一些。
参考各种示例和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局限于本说明书中的具体说明。

Claims (12)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定影单元,用于将记录材料定影在薄片上;以及
输送单元,用于输送通过所述定影单元定影有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薄片,
所述成像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在进给当前薄片之前,判断是否进行如下的输送处理:在所述定影单元的定影完成之后沿着第一方向输送前一薄片,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输送所述前一薄片,然后再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前一薄片而不翻转该薄片,以及在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单元以进行所述输送处理,而在判断为不进行所述输送处理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单元以不进行所述输送处理;以及
进给控制单元,用于在判断为不对已进给的所述前一薄片进行所述输送处理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从而以相距第一间隔的方式进给所述前一薄片之后的当前薄片;以及在判断为对已进给的所述前一薄片进行所述输送处理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从而以相距比所述第一间隔长的第二间隔的方式进给所述前一薄片之后的当前薄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成像单元,用于利用所述记录材料在所述薄片上形成图像;以及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成像单元形成所述图像所使用的所述记录材料的量,
其中,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为所使用的所述记录材料的量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成像单元在所述薄片的部分区域中形成图像所使用的所述记录材料的量;以及
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为在所述薄片的部分区域中形成图像所使用的所述记录材料的量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后处理单元的温度,
其中,在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为所述后处理单元的所述温度高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处理单元,所述后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薄片进行后处理,
其中,在通过所述后处理单元要对所述薄片进行所述后处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是装订或整理。
8.一种控制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定影单元将记录材料定影在薄片上;以及
通过输送单元输送定影有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薄片,
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进给当前薄片之前,判断是否进行如下的输送处理:在所述定影单元的定影完成之后沿着第一方向输送前一薄片,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输送所述前一薄片,然后再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前一薄片而不翻转该薄片;
在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单元以进行所述输送处理,并且在判断为不进行所述输送处理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单元以不进行所述输送处理;以及
在判断为不对已进给的所述前一薄片进行所述输送处理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从而以相距第一间隔的方式进给所述前一薄片之后的当前薄片;以及在判断为对已进给的所述前一薄片进行所述输送处理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从而以相距比所述第一间隔长的第二间隔的方式进给所述前一薄片之后的当前薄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记录材料在所述薄片上形成图像;以及
检测形成所述图像所使用的所述记录材料的量,
其中,在检测为所使用的所述记录材料的量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在所述薄片的部分区域中形成图像所使用的所述记录材料的量;以及
在检测为在所述薄片的部分区域中形成图像所使用的所述记录材料的量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后处理单元的温度,
其中,在检测为所述后处理单元的所述温度高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所述输送处理。
CN201110264090.1A 2007-08-31 2008-08-29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4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6334 2007-08-31
JP2007226334A JP5538669B2 (ja) 2007-08-31 2007-08-31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0810210150XA CN101377632B (zh) 2007-08-31 2008-08-29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0150XA Division CN101377632B (zh) 2007-08-31 2008-08-29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4119A CN102314119A (zh) 2012-01-11
CN102314119B true CN102314119B (zh) 2016-09-07

Family

ID=400903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015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7632B (zh) 2007-08-31 2008-08-29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111026409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4119B (zh) 2007-08-31 2008-08-29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015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7632B (zh) 2007-08-31 2008-08-29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60615A1 (zh)
EP (1) EP2031457B1 (zh)
JP (1) JP5538669B2 (zh)
KR (1) KR100991575B1 (zh)
CN (2) CN1013776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5374B2 (ja) 2007-09-13 2014-04-0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KR20100052246A (ko) * 2008-11-10 2010-05-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컨트롤 보드,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방법
JP5778917B2 (ja) * 2010-11-30 2015-09-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WO2012126730A1 (en) * 2011-03-24 2012-09-27 Oce-Technologies B.V. Reproduction apparatus for printing on sheets
JP6160197B2 (ja) * 2013-04-17 2017-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407322B2 (ja) * 2017-02-10 2018-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021374A (zh) * 2017-05-26 2017-08-08 四川省隆昌诚信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计数堆积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0104A (en) * 1989-05-19 1992-05-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ansporting device with carriage unit
CN1448274A (zh) * 2001-12-20 2003-10-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3470A (ja) * 1983-04-18 1984-11-02 Comput Basic Mach Technol Res Assoc 画像形成装置
US5303017A (en) * 1993-05-07 1994-04-12 Xerox Corporation Print skip avoidance for on-line compiling
JP2945243B2 (ja) 1993-06-10 1999-09-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閃光型定着装置、および両面印刷の定着方法
KR100228714B1 (ko) * 1997-07-23 1999-11-01 윤종용 화상형성장치
JP3320367B2 (ja) * 1998-12-08 2002-09-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両面印刷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の制御方法
US6626428B2 (en) * 2001-12-28 2003-09-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ejection mechanism
JP2003302875A (ja) * 2002-04-09 2003-10-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072672B2 (ja) * 2002-06-26 2008-04-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392983B2 (en) * 2003-09-18 2008-07-01 Canon Finetech Inc. Sheet post-process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265936A (ja) * 2004-03-16 2005-09-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8911A (ja) * 2004-04-19 2005-11-04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6527A (ja) * 2004-04-19 2005-11-04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677218B2 (ja) * 2004-10-29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55597B2 (ja) * 2004-11-19 2011-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243498A (ja) * 2005-03-04 2006-09-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343A (ja) * 2005-03-23 2006-10-0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77577B1 (ko) * 2005-04-22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온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4644036B2 (ja) * 2005-05-26 2011-03-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9755A (ja) * 2005-06-13 2006-12-2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9210A (ja) * 2005-08-03 2007-02-15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14221B2 (ja) * 2005-08-31 2010-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69542A (ja) * 2005-09-09 2007-03-22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認証カード及び認証カード作成装置並びに認証カード作成方法
JP2007079010A (ja) * 2005-09-13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6867A (ja) * 2005-09-15 2007-03-29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3465A (ja) * 2005-11-30 2007-06-21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20733B2 (ja) * 2007-07-27 201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7490B2 (ja) * 2007-07-30 201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0238B2 (ja) * 2007-07-30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0104A (en) * 1989-05-19 1992-05-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ansporting device with carriage unit
CN1448274A (zh) * 2001-12-20 2003-10-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58787A (ja) 2009-03-19
CN101377632A (zh) 2009-03-04
CN101377632B (zh) 2011-11-02
JP5538669B2 (ja) 2014-07-02
KR20090023283A (ko) 2009-03-04
US20090060615A1 (en) 2009-03-05
KR100991575B1 (ko) 2010-11-04
EP2031457A1 (en) 2009-03-04
EP2031457B1 (en) 2017-03-29
CN102314119A (zh) 201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4119B (zh) 成像设备和控制该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US7554574B2 (en) Abnormal state occurrence predicting method, state deci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7366457B2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recycling
US20090324259A1 (en) Condition determining system, method of detecting abnormality of condition determin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7661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6047142A (en) Toner age calculation in print engine diagnostic
JP20100425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質判定方法
CN10380941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6939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s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of recording medium, and resistance measuring method
CN102608898A (zh) 能够防止清洁过程中的给纸错误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54551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25211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409432B2 (en) Marking apparatus and color erasing apparatus
CN101334613A (zh) 显影装置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957656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feedforward of sheet electrostatic tacking parameters to image transfer subsystem in image transfer apparatus
US20130290616A1 (en) Control apparatus of non-volatile memor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8357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hotorecept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 thickness of apparatus using a scorotron charge device
US10996606B2 (en) Remaining toner amount detect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maining toner amount detecting method
JP20021321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1018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1359198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40927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30B (zh) 捆包完图像形成装置及被捆包装置诊断系统
CN10938804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02674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