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1917A -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1917A
CN102301917A CN 201110216058 CN201110216058A CN102301917A CN 102301917 A CN102301917 A CN 102301917A CN 201110216058 CN201110216058 CN 201110216058 CN 201110216058 A CN201110216058 A CN 201110216058A CN 102301917 A CN102301917 A CN 102301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ck
plastic
controlled
mushroom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1605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波
鲜灵
甘炳成
黄忠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Original Assignee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filed Critical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Priority to CN 20111021605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019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01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19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它包括培养基制作,将棉籽壳、废棉、玉米粉、麸皮、石灰等混合加水拌匀,然后进行菌袋制作,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发菌,再进行出菇管理,搔菌处理、催蕾、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最后是采收及采后管理等。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用短袋直立栽培,使白色金针菇菌柄基部粘连少,出菇旺,菇体优,生物学效率不低于80%,达到优良性状,提高了白色金针菇的产品质量,同时还提高了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色金针菇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色金针菇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据分析表明,每百克鲜金针菇中含维生素B253.2毫克,维生素C10.9毫克,每百克干金针菇中含蛋白质13克,碳水化合物52克,矿物质7.56克,还含有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和核酸。金针菇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成分较全,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特别高,有益于儿童脑细胞的发育,因此国外称其为"增智菇",白色金针菇可药用,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疾病及胃肠道溃疡,降低胆固醇,金针菇中还含有一种叫朴菇素的物质,可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达81.1%,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白色金针菇的优良性状为菌柄基部粘连少,出菇旺,菇体优,生物学效率不低于80%,目前国内外栽培白色金针菇的方法有工厂化瓶栽方法和袋栽方法,袋栽金针菇的产量比瓶栽高,也比瓶栽经济,利用塑料袋栽培白色金针菇的方法主要采取再生出菇方法,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菌柄基部粘连度高,可食率低,不便于包装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的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它能是栽培的白色金针菇菌柄基部粘连少,出菇旺,菇体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制作
培养基按以下组分及重量比配制:棉籽壳40~50,废棉30~50,玉米粉8~18,麸皮10~20,石灰2,按以上比例称取,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料水比为1:1.2~1.3,再搅拌混合均匀;
(2)菌袋制作
A、装袋
将折径为21cm~22cm,长度为31cm~33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一端封口,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内,然后套上直径为4~5 cm的塑料环,用塑料薄膜封着袋口;
B、灭菌
将料袋装入塑料框或者铁制框内,在高压灭菌容器内,121℃下,灭菌4小时;在常压灭菌容器内98℃~100℃下,灭菌20~24小时;
C、接种
将灭菌的料袋,冷却至25℃以下时,开始接种:将栽培种用消毒剂清洗菌种容器表面,在接种箱或者接种室内,无菌环境下接种操作,将栽培种的表层菌种去除后,将菌种取出放入料袋口,并覆盖袋口上培养基,用纸封盖袋口;
D、培养发菌
将菌袋排放在培养架上,温度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黑暗环境下培养,菌丝生长满袋后,进行出菇管理;
(3)出菇管理
A、搔菌处理
将袋口上4~5cm塑料环换成直径为6~7cm的塑料环,挖取袋口表层菌种;
B、催蕾
直立排放在床架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湿,温度控制在12℃~18℃,光照强度控制在10~50Lx,当袋口上出现小菇蕾后,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
C、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
子实体形成后,揭去覆盖的塑料薄膜,温度控制在5℃~18℃,光照强度控制在5~50Lx,CO2浓度控制在3000~5000毫升/升,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子实体高度达到3~4cm时,在子实体上罩上塑料袋,塑料袋规格为折径20cm~22cm,长度为38cm~42cm,塑料袋的下端用橡筋环固定在塑料环上,上端用橡筋环固定,并留直径为2cm~3cm的孔;
(4)采收与采后管理
当子实体长度达到15cm~18cm时采收,采收后,将套袋用塑料袋固定在袋口上,并卷曲放置,待第二潮子实体形成并且高度达到3cm~4cm时,再拉直塑料袋呈筒状,用橡筋环扎着上端袋口,同时留直径为2cm~3cm的孔,每袋可采收2~3潮菇。
菌袋制作接种所用的消毒剂为0.25%新吉尔灭或0.1%的高锰酸钾液。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用短袋直立栽培,使白色金针菇规范生长,所有菇的长度适中,而且相对整齐,菇帽适中,营养不易流失,菌柄基部粘连少,出菇旺,菇体优,生物学效率不低于80%,达到优良性状,提高了白色金针菇的产品质量,同时还提高了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制作
培养基按以下组分及重量比配制:棉籽壳40,废棉40,玉米粉8,麸皮10,石灰2,按以上比例称取,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料水比为1:1.2,再搅拌混合均匀;
(2)菌袋制作
A、装袋
将折径为21cm,长度为31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一端封口,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内,然后套上直径为4cm的塑料环,用塑料薄膜封着袋口;
B、灭菌
将料袋装入塑料框内,在常压灭菌容器内98℃下,灭菌24小时;
C、接种
将灭菌的料袋,冷却至25℃以下时,开始接种:将栽培种用0.25%新吉尔灭消毒剂清洗菌种容器表面,在接种箱内,无菌环境下接种操作,将栽培种的表层菌种去除后,将菌种取出放入料袋口,并覆盖袋口上培养基,用纸封盖袋口;
D、培养发菌
将菌袋排放在培养架上,温度控制在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黑暗环境下培养,菌丝生长满袋后,进行出菇管理;
(3)出菇管理
A、搔菌处理
将袋口上4cm塑料环换成直径为6cm的塑料环,挖取袋口表层菌种;
B、催蕾
直立排放在床架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湿,温度控制在12℃,光照强度控制在50Lx,当袋口上出现小菇蕾后,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
C、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
子实体形成后,揭去覆盖的塑料薄膜,温度控制在5℃,光照强度控制在50Lx,CO2浓度控制在3000毫升/升,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当子实体高度达到3cm时,在子实体上罩上塑料袋,塑料袋规格为折径20cm,长度为38cm,塑料袋的下端用橡筋环固定在塑料环上,上端用橡筋环固定,并留直径为2cm的孔;
(4)采收与采后管理
当子实体长度达到15cm时采收,采收后,将套袋用塑料袋固定在袋口上,并卷曲放置,待第二潮子实体形成并且高度达到3cm时,再拉直塑料袋呈筒状,用橡筋环扎着上端袋口,同时留直径为2cm的孔,每袋可采收2潮菇。
实施例2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制作
培养基按以下组分及重量比配制:棉籽壳50,废棉30,玉米粉10,麸皮20,石灰2,按以上比例称取,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料水比为1:1.3,再搅拌混合均匀;
(2)菌袋制作
A、装袋
将折径为22cm,长度为33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一端封口,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内,然后套上直径为5cm的塑料环,用塑料薄膜封着袋口;
B、灭菌
将料袋装入铁制框内,在高压灭菌容器内,121℃下,灭菌4小时; 
C、接种
将灭菌的料袋,冷却至25℃以下时,开始接种:将栽培种用0.1%的高锰酸钾液消毒剂清洗菌种容器表面,在接种室内,无菌环境下接种操作,将栽培种的表层菌种去除后,将菌种取出放入料袋口,并覆盖袋口上培养基,用纸封盖袋口;
D、培养发菌
将菌袋排放在培养架上,温度控制在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黑暗环境下培养,菌丝生长满袋后,进行出菇管理;
(3)出菇管理
A、搔菌处理
将袋口上5cm塑料环换成直径为7cm的塑料环,挖取袋口表层菌种;
B、催蕾
直立排放在床架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湿,温度控制在18℃,光照强度控制在10Lx,当袋口上出现小菇蕾后,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
C、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
子实体形成后,揭去覆盖的塑料薄膜,温度控制在18℃,光照强度控制在5Lx,CO2浓度控制在5000毫升/升,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当子实体高度达到4cm时,在子实体上罩上塑料袋,塑料袋规格为折径22cm,长度为42cm,塑料袋的下端用橡筋环固定在塑料环上,上端用橡筋环固定,并留直径为3cm的孔;
(4)采收与采后管理
当子实体长度达到18cm时采收,采收后,将套袋用塑料袋固定在袋口上,并卷曲放置,待第二潮子实体形成并且高度达到4cm时,再拉直塑料袋呈筒状,用橡筋环扎着上端袋口,同时留直径为3cm的孔,每袋可采收3潮菇。
实施例3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制作
培养基按以下组分及重量比配制:棉籽壳45,废棉50,玉米粉18,麸皮15,石灰2,按以上比例称取,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料水比为1:1.2,再搅拌混合均匀;
(2)菌袋制作
A、装袋
将折径为21cm,长度为32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一端封口,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内,然后套上直径为4.5cm的塑料环,用塑料薄膜封着袋口;
B、灭菌
将料袋装入塑料框内,在常压灭菌容器内100℃下,灭菌20小时;
C、接种
将灭菌的料袋,冷却至25℃以下时,开始接种:将栽培种用0.25%新吉尔灭消毒剂清洗菌种容器表面,在接种箱或者接种室内,无菌环境下接种操作,将栽培种的表层菌种去除后,将菌种取出放入料袋口,并覆盖袋口上培养基,用纸封盖袋口;
D、培养发菌
将菌袋排放在培养架上,温度控制在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黑暗环境下培养,菌丝生长满袋后,进行出菇管理;
(3)出菇管理
A、搔菌处理
将袋口上4.5cm塑料环换成直径为6cm的塑料环,挖取袋口表层菌种;
B、催蕾
直立排放在床架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湿,温度控制在15℃,光照强度控制在40Lx,当袋口上出现小菇蕾后,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
C、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
子实体形成后,揭去覆盖的塑料薄膜,温度控制在8℃,光照强度控制在40Lx,CO2浓度控制在4000毫升/升,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当子实体高度达到4cm时,在子实体上罩上塑料袋,塑料袋规格为折径21cm,长度为40cm,塑料袋的下端用橡筋环固定在塑料环上,上端用橡筋环固定,并留直径为2cm的孔;
(4)采收与采后管理
当子实体长度达到16cm时采收,采收后,将套袋用塑料袋固定在袋口上,并卷曲放置,待第二潮子实体形成并且高度达到3cm时,再拉直塑料袋呈筒状,用橡筋环扎着上端袋口,同时留直径为2cm的孔,每袋可采收3潮菇。 

Claims (2)

1.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制作
培养基按以下组分及重量比配制:棉籽壳40~50,废棉30~50,玉米粉8~18,麸皮10~20,石灰2,按以上比例称取,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料水比为1:1.2~1.3,再搅拌混合均匀;
(2)菌袋制作
A、装袋
将折径为21cm~22cm,长度为31cm~33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一端封口,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内,然后套上直径为4~5cm的塑料环,用塑料薄膜封着袋口;
B、灭菌
将料袋装入塑料框或者铁制框内,在高压灭菌容器内,121℃下灭菌4小时;在常压灭菌容器内98℃~100℃下,灭菌20~24小时;
C、接种
将灭菌的料袋,冷却至25℃以下时,开始接种:将栽培种用消毒剂清洗菌种容器表面,在接种箱或者接种室内,无菌环境下接种操作,将栽培种的表层菌种去除后,将菌种取出放入料袋口,并覆盖袋口上培养基,用纸封盖袋口;
D、培养发菌
将菌袋排放在培养架上,温度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黑暗环境下培养,菌丝生长满袋后,进行出菇管理;
(3)出菇管理
A、搔菌处理
将袋口上4~5cm塑料环换成直径为6~7cm的塑料环,挖取袋口表层菌种;
B、催蕾
直立排放在床架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湿,温度控制在12℃~18℃,光照强度控制在10~50Lx,当袋口上出现小菇蕾后,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
C、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
子实体形成后,揭去覆盖的塑料薄膜,温度控制在5℃~18℃,光照强度控制在5~50Lx,CO2浓度控制在3000~5000毫升/升,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子实体高度达到3~4cm时,在子实体上罩上塑料袋,塑料袋规格为折径20cm~22cm,长度为38cm~42cm,塑料袋的下端用橡筋环固定在塑料环上,上端用橡筋环固定,并留直径为2cm~3cm的孔;
(4)采收与采后管理
当子实体长度达到15cm~18cm时采收,采收后,将套袋用塑料袋固定在袋口上,并卷曲放置,待第二潮子实体形成并且高度达到3cm~4cm时,再拉直塑料袋呈筒状,用橡筋环扎着上端袋口,同时留直径为2cm~3cm的孔,每袋可采收2~3潮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菌袋制作接种所用的消毒剂为0.25%新吉尔灭或0.1%的高锰酸钾液。
CN 201110216058 2011-07-30 2011-07-30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23019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6058 CN102301917A (zh) 2011-07-30 2011-07-30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6058 CN102301917A (zh) 2011-07-30 2011-07-30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1917A true CN102301917A (zh) 2012-01-04

Family

ID=4537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16058 Pending CN102301917A (zh) 2011-07-30 2011-07-30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01917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1316A (zh) * 2012-01-06 2012-06-27 程名杨 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及其使用方法
CN102613004A (zh) * 2012-04-14 2012-08-01 河北荣珍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白灵菇废料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103004466A (zh) * 2012-11-30 2013-04-03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
CN103250554A (zh) * 2013-04-16 2013-08-21 东至林野生态种植中心 一种核桃壳粉袋料保健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3548572A (zh) * 2013-11-05 2014-02-05 安庆市众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金针菇有机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3664366A (zh) * 2013-12-02 2014-03-26 郎溪县鑫园食用菌科贸有限公司 金针菇菌包基料及其培育种植技术
CN103828602A (zh) * 2014-03-21 2014-06-04 重庆市宽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培育金针菇的方法
CN105418256A (zh) * 2015-12-22 2016-03-23 钟祥市寿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一种用落地棉制备的黑木耳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6174A (zh) * 2016-09-28 2017-02-15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CN107980474A (zh) * 2017-12-05 2018-05-04 罗成喜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9168951A (zh) * 2018-08-02 2019-01-11 贺州迅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 一种金针菇袋培两面出菇的方法
CN111699922A (zh) * 2020-06-17 2020-09-25 鲁东大学 金针菇菌种保藏培养基、金针菇培养料及其应用
CN113455282A (zh) * 2021-07-06 2021-10-01 韶关市玉蕈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基质及白玉菇、蟹味菇、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0801 刘桂娟等 辽宁省冷房常年培育白色金针菇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137-142 1-2 , *
《食用菌》 20061231 王波等 金针菇杂交品种--川金3号 第15页 1-2 , 第6期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1316A (zh) * 2012-01-06 2012-06-27 程名杨 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及其使用方法
CN102613004A (zh) * 2012-04-14 2012-08-01 河北荣珍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白灵菇废料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103004466A (zh) * 2012-11-30 2013-04-03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
CN103250554A (zh) * 2013-04-16 2013-08-21 东至林野生态种植中心 一种核桃壳粉袋料保健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3250554B (zh) * 2013-04-16 2015-04-15 东至林野生态种植中心 一种核桃壳粉袋料保健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3548572A (zh) * 2013-11-05 2014-02-05 安庆市众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金针菇有机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3664366A (zh) * 2013-12-02 2014-03-26 郎溪县鑫园食用菌科贸有限公司 金针菇菌包基料及其培育种植技术
CN103828602B (zh) * 2014-03-21 2017-06-09 重庆市宽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培育金针菇的方法
CN103828602A (zh) * 2014-03-21 2014-06-04 重庆市宽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培育金针菇的方法
CN105418256A (zh) * 2015-12-22 2016-03-23 钟祥市寿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一种用落地棉制备的黑木耳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6174A (zh) * 2016-09-28 2017-02-15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CN107980474A (zh) * 2017-12-05 2018-05-04 罗成喜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9168951A (zh) * 2018-08-02 2019-01-11 贺州迅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 一种金针菇袋培两面出菇的方法
CN111699922A (zh) * 2020-06-17 2020-09-25 鲁东大学 金针菇菌种保藏培养基、金针菇培养料及其应用
CN111699922B (zh) * 2020-06-17 2023-03-10 鲁东大学 金针菇菌种保藏培养基、金针菇培养料及其应用
CN113455282A (zh) * 2021-07-06 2021-10-01 韶关市玉蕈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基质及白玉菇、蟹味菇、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1917A (zh)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CN102187787B (zh) 一种利用葡萄蔓屑栽培金福菇、大杯蕈珍稀食用菌的方法
CN101444170B (zh) 一种杏鲍菇的菌株分离方法及其栽培方法
CN102273378B (zh) 一种海鲜菇的瓶栽方法
CN104041330A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4770222A (zh) 一种食用菌原种的接种方法
CN102577840A (zh) 一种使用醋糟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4541987A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6613355A (zh) 一种平菇生态种植方法
CN106818207B (zh) 一种金针菇的袋栽直生法
CN103598015A (zh) 一种利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的方法
CN103404364A (zh)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培养及高产栽培的方法
CN104969773B (zh) 利用甘薯渣发酵获得蛹虫草发酵物或子实体的方法
CN101946637A (zh) 一种黄色金针菇设施栽培方法
CN104541938A (zh) 一种灵芝融合培养方法
CN107041237A (zh) 一种茶树菇的栽培方法
CN104557244A (zh)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4488545A (zh) 循环利用秸秆栽培白灵菇、海鲜菇、鸡腿菇的方法
CN107996284A (zh) 一种海鲜菇生产方法
CN105907671A (zh) 一种双孢蘑菇内生菌及其应用
CN103907477A (zh) 蘑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蘑菇的培养基
CN203942847U (zh) 盆栽宠物蘑菇的装置
CN103960061A (zh)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3283608A (zh)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CN104472219A (zh) 一种茶树菇的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