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6174A - 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6174A
CN106386174A CN201610857163.0A CN201610857163A CN106386174A CN 106386174 A CN106386174 A CN 106386174A CN 201610857163 A CN201610857163 A CN 201610857163A CN 106386174 A CN106386174 A CN 106386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bag
sack
fruiting
culture medium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71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波
黄忠乾
甘炳成
鲜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Original Assignee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filed Critical 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SAAS
Priority to CN2016108571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61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6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61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包括接种、培养、出菇,所述出菇具体包括搔菌处理、诱导出菇和发育管理;本发明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袋栽金针菇,包括接种、培养、出菇,利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栽培金针菇具有产量高、质量优、生育期短的优点,可一次性收获,生育期为55‑60天,生物学效率达90%以上,而自然气候下栽培的金针菇需采收4潮菇,生育期为110天的情况下生物学效率才可达到90%以上,因此,本发明方法较自然气候下栽培金针菇一朝菇的产量高至40%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起源于日本,随后传到我国台湾省和韩国,随着海峡两岸开放,1991年台资金针菇企业将技术密集型的瓶式栽培引入国内,先进入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与此同时,在福建的晋江、漳州地区在传统季节性栽培金针菇的基础上,也开始进行周年工厂化袋式栽培金针菇的尝试,取得成功。随后,近十来年,瓶栽和袋栽两种金针菇栽培模式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周年工厂化栽培像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食用菌企业面临着不断改进工艺,提升品质和单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目前,我国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分瓶栽和袋栽两种培育方法,瓶栽的优势在于适合流水线作业,单潮菇生物学转化率高,菇质较好,产品商品性强,缺点是生产成本较高;袋栽的优势在于方便灵活,生产成本低,缺点是菇质较差,单潮菇生物学转化率低,产品商品性差。如果对袋栽培育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达到瓶栽培育方法出菇质量,则可大大降低生产者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然而,我国现有的金针菇袋栽工厂化生产一直延续传统的培育方法,其在出菇管理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意识温度过高,没有抑制过程;而是光照强度小,特别是在抑制期;三十阶段性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四是为了追求产量,湿度控制过高。从而导致菌株松散,参差不齐,菌盖大小不一致,产品质量差,总体产量虽然很高,但出菇不集中,单潮菇转化率较低,不利于工厂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金针菇产量高、质量优、生育期短的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 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中,在培养基上插入塑料棒,塑料袋袋口套塑料环,封口后高压灭菌,待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塑料袋内温度低于25℃时,在无菌环境下接入金针菇菌种,所述接种的方法为:接种时,去除插入的塑料棒,将一部分金针菇菌种放入孔内,一部分金针菇菌种覆盖袋口培养基,接种结束后封口;
S2. 培养:将接种后的塑料袋在温度为18~22℃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20~23d,塑料袋中长满菌丝体;
S3. 出菇:包括搔菌处理、诱导出菇和发育管理;
所述搔菌处理的方法为:用吸尘器将袋口表面菌种除去,使袋口表面平整,然后加水,每袋的加水量为80~100ml;
所述诱导出菇的方法为:将搔菌处理后的塑料袋移到诱导出菇房,控制房内温度为12~15℃,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8000ppm,诱导处理10~12d;
所述发育管理的方法为:将诱导出菇后的塑料袋置于温度为7~10℃,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6000ppm,光照强度为50~100Lx的环境下继续发育,待子实体长度达到3~4cm时,在袋口上套筒状塑料薄膜,扎袋口,并留直径为3~4cm的孔,待子实体长度为20~22cm时采收。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籽壳:30~37、棉渣:25~30、玉米芯:10~20、米糠:15~20、麸皮:8~10、石膏:1~2、石灰:1~2。
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70%。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棉籽壳和玉米芯放入水槽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石灰水浸泡6~8h,浸泡结束后捞出与棉渣、米糠、麸皮、石膏、石灰和水混合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袋的规格为18~23cm×33~35cm,所述塑料棒的直径为3cm,长度为15cm。
进一步地,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08~115℃,灭菌时间为3~4h。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袋栽金针菇,包括接种、培养、出菇,利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栽培金针菇具有产量高、质量优、生育期短的优点,可一次性收获,生育期为55-60天,生物学效率达90%以上,而自然气候下栽培的金针菇需采收4潮菇,生育期为110天的情况下生物学效率才可达到90%以上,因此,本发明方法较自然气候下栽培金针菇一朝菇的产量高至4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 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中,塑料袋的规格为18cm×33cm,在培养基上插入塑料棒,塑料棒的直径为3cm,长度为15cm,塑料袋袋口套塑料环,封口后高压灭菌,灭菌的温度为108℃,灭菌时间为3h,待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塑料袋内温度低于25℃时,在无菌环境下接入金针菇菌种,所述接种的方法为:接种时,去除插入的塑料棒,将部分金针菇菌种放入孔内,部分金针菇菌种覆盖袋口培养基,接种结束后封口;所述培养基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籽壳:30、棉渣:25、玉米芯:10、米糠:15、麸皮:8、石膏:1、石灰:1;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棉籽壳和玉米芯放入水槽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的石灰水浸泡6h,浸泡结束后捞出与棉渣、米糠、麸皮、石膏、石灰和水混合均匀;
S2. 培养:将接种后的塑料袋在温度为18℃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20d,塑料袋中长满菌丝体;
S3. 出菇:包括搔菌处理、诱导出菇和发育管理;
所述搔菌处理的方法为:用吸尘器将袋口表面菌种除去,使袋口表面平整,然后加水,每袋的加水量为80ml;
所述诱导出菇的方法为:将搔菌处理后的塑料袋移到诱导出菇房,控制房内温度为12℃,空气相对湿度为90%,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ppm,诱导处理10d;
所述发育管理的方法为:将诱导出菇后的塑料袋置于温度为7℃,空气相对湿度为90%,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ppm,光照强度为50Lx的环境下继续发育,待子实体长度达到3~4cm时,在袋口上套筒状塑料薄膜,扎袋口,并留直径为3cm的孔,待子实体长度为20~22cm时采收。
实施例2: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 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中,塑料袋的规格为23cm×35cm,在培养基上插入塑料棒,塑料棒的直径为3cm,长度为15cm,塑料袋袋口套塑料环,封口后高压灭菌,灭菌的温度为115℃,灭菌时间为4h,待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塑料袋内温度低于25℃时,在无菌环境下接入金针菇菌种,所述接种的方法为:接种时,去除插入的塑料棒,将部分金针菇菌种放入孔内,部分金针菇菌种覆盖袋口培养基,接种结束后封口;所述培养基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籽壳:37、棉渣:30、玉米芯:20、米糠:20、麸皮:10、石膏:2、石灰:2;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棉籽壳和玉米芯放入水槽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石灰水浸泡8h,浸泡结束后捞出与棉渣、米糠、麸皮、石膏、石灰和水混合均匀;
S2. 培养:将接种后的塑料袋在温度为22℃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23d,塑料袋中长满菌丝体;
S3. 出菇:包括搔菌处理、诱导出菇和发育管理;
所述搔菌处理的方法为:用吸尘器将袋口表面菌种除去,使袋口表面平整,然后加水,每袋的加水量为100ml;
所述诱导出菇的方法为:将搔菌处理后的塑料袋移到诱导出菇房,控制房内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为95%,二氧化碳浓度为8000ppm,诱导处理12d;
所述发育管理的方法为:将诱导出菇后的塑料袋置于温度为10℃,空气相对湿度为95%,二氧化碳浓度为6000ppm,光照强度为100Lx的环境下继续发育,待子实体长度达到3~4cm时,在袋口上套筒状塑料薄膜,扎袋口,并留直径为4cm的孔,待子实体长度为20~22cm时采收。
实施例3: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 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中,塑料袋的规格为20cm×34cm,在培养基上插入塑料棒,塑料棒的直径为3cm,长度为15cm,塑料袋袋口套塑料环,封口后高压灭菌,灭菌的温度为110℃,灭菌时间为3.5h,待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塑料袋内温度低于25℃时,在无菌环境下接入金针菇菌种,所述接种的方法为:接种时,去除插入的塑料棒,将部分金针菇菌种放入孔内,部分金针菇菌种覆盖袋口培养基,接种结束后封口;所述培养基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籽壳:33、棉渣:27、玉米芯:14、米糠:17、麸皮:9、石膏:1.4、石灰:1.4;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棉籽壳和玉米芯放入水槽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石灰水浸泡7h,浸泡结束后捞出与棉渣、米糠、麸皮、石膏、石灰和水混合均匀;
S2. 培养:将接种后的塑料袋在温度为20℃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21d,塑料袋中长满菌丝体;
S3. 出菇:包括搔菌处理、诱导出菇和发育管理;
所述搔菌处理的方法为:用吸尘器将袋口表面菌种除去,使袋口表面平整,然后加水,每袋的加水量为90ml;
所述诱导出菇的方法为:将搔菌处理后的塑料袋移到诱导出菇房,控制房内温度为13℃,空气相对湿度为92%,二氧化碳浓度为7000ppm,诱导处理11d;
所述发育管理的方法为:将诱导出菇后的塑料袋置于温度为8℃,空气相对湿度为92%,二氧化碳浓度为5500ppm,光照强度为70Lx的环境下继续发育,待子实体长度达到3~4cm时,在袋口上套筒状塑料薄膜,扎袋口,并留直径为3cm的孔,待子实体长度为20~22cm时采收。
实施例4: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 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中,塑料袋的规格为22cm×34cm,在培养基上插入塑料棒,塑料棒的直径为3cm,长度为15cm,塑料袋袋口套塑料环,封口后高压灭菌,灭菌的温度为112℃,灭菌时间为3.5h,待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塑料袋内温度低于25℃时,在无菌环境下接入金针菇菌种,所述接种的方法为:接种时,去除插入的塑料棒,将部分金针菇菌种放入孔内,部分金针菇菌种覆盖袋口培养基,接种结束后封口;所述培养基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籽壳:35、棉渣:28、玉米芯:18、米糠:18、麸皮:9.5、石膏:1.8、石灰:1.8;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棉籽壳和玉米芯放入水槽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的石灰水浸泡7.5h,浸泡结束后捞出与棉渣、米糠、麸皮、石膏、石灰和水混合均匀;
S2. 培养:将接种后的塑料袋在温度为21℃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22d,塑料袋中长满菌丝体;
S3. 出菇:包括搔菌处理、诱导出菇和发育管理;
所述搔菌处理的方法为:用吸尘器将袋口表面菌种除去,使袋口表面平整,然后加水,每袋的加水量为95ml;
所述诱导出菇的方法为:将搔菌处理后的塑料袋移到诱导出菇房,控制房内温度为14℃,空气相对湿度为94%,二氧化碳浓度为7500ppm,诱导处理11.5d;
所述发育管理的方法为:将诱导出菇后的塑料袋置于温度为9℃,空气相对湿度为94%,二氧化碳浓度为5800ppm,光照强度为90Lx的环境下继续发育,待子实体长度达到3~4cm时,在袋口上套筒状塑料薄膜,扎袋口,并留直径为4cm的孔,待子实体长度为20~22cm时采收。

Claims (5)

1.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 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中,在培养基上插入塑料棒,塑料袋袋口套塑料环,封口后高压灭菌,待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塑料袋内温度低于25℃时,在无菌环境下接入金针菇菌种,所述接种的方法为:接种时,去除插入的塑料棒,将部分金针菇菌种放入孔内,部分金针菇菌种覆盖袋口培养基,接种结束后封口;
S2. 培养:将接种后的塑料袋在温度为18~22℃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20~23d,塑料袋中长满菌丝体;
S3. 出菇:包括搔菌处理、诱导出菇和发育管理;
所述搔菌处理的方法为:用吸尘器将袋口表面菌种除去,使袋口表面平整,然后加水,每袋的加水量为80~100ml;
所述诱导出菇的方法为:将搔菌处理后的塑料袋移到诱导出菇房,控制房内温度为12~15℃,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8000ppm,诱导处理10~12d;
所述发育管理的方法为:将诱导出菇后的塑料袋置于温度为7~10℃,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6000ppm,光照强度为50~100Lx的环境下继续发育,待子实体长度达到3~4cm时,在袋口上套筒状塑料薄膜,扎袋口,并留直径为3~4cm的孔,待子实体长度为20~22cm时采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棉籽壳:30~37、棉渣:25~30、玉米芯:10~20、米糠:15~20、麸皮:8~10、石膏:1~2、石灰: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棉籽壳和玉米芯放入水槽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石灰水浸泡6~8h,浸泡结束后捞出与棉渣、米糠、麸皮、石膏、石灰和水混合均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袋的规格为18~23cm×33~35cm,所述塑料棒的直径为3cm,长度为1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08~115℃,灭菌时间为3~4h。
CN201610857163.0A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Pending CN1063861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7163.0A CN106386174A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7163.0A CN106386174A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6174A true CN106386174A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98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7163.0A Pending CN106386174A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61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3973A (zh) * 2017-09-27 2017-12-22 乐山市金口河区大瓦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黄色金针菇的种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637A (zh) * 2010-09-16 2011-01-1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黄色金针菇设施栽培方法
CN102301917A (zh) * 2011-07-30 2012-01-0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CN105684733A (zh) * 2016-01-29 2016-06-22 辽宁江荟菌业生产有限公司 袋栽金针菇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637A (zh) * 2010-09-16 2011-01-1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黄色金针菇设施栽培方法
CN102301917A (zh) * 2011-07-30 2012-01-0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白色金针菇短袋直立栽培方法
CN105684733A (zh) * 2016-01-29 2016-06-22 辽宁江荟菌业生产有限公司 袋栽金针菇培育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3973A (zh) * 2017-09-27 2017-12-22 乐山市金口河区大瓦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黄色金针菇的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7849B (zh) 一种银耳菌种培育方法
CN102786333A (zh) 桑黄袋料栽培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方法
CN107094498A (zh) 一种平菇的工厂化袋式栽培方法
CN104322276A (zh) 一种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
CN107034147A (zh) 用于工厂化瓶栽平菇品种的选育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6818207B (zh) 一种金针菇的袋栽直生法
CN108703011B (zh) 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CN103283608B (zh)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CN107079711B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4335819A (zh) 一种平菇与葡萄的套种方法
CN104641942A (zh) 一种桑枝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2204474A (zh) 杏鲍菇的出菇方法
CN106966774A (zh) 一种利用碎米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9526552A (zh) 一种羊肚菌的菌核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10547142A (zh) 一种瓶栽中国美味蘑菇的方法
CN107173057A (zh) 一种平菇的工厂化瓶式栽培方法
CN101743846A (zh) 一种缩短袋栽荷叶离褶伞培养周期的方法
CN105238699A (zh) 一种茶树菇工厂化栽培液体发酵菌种的制备方法
CN109042272A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培养麻豌豆种子的方法
CN103340156B (zh) 荷叶离褶伞菌株
CN107711285A (zh) 一种栽培瓶工厂化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CN104285677A (zh) 一种食用菌木签菌种的制作方法
CN106386174A (zh) 一种袋栽金针菇的方法
KR101018145B1 (ko)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CN106171511A (zh) 一种白灵菇的瓶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