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8232A -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8232A CN102298232A CN2011100769867A CN201110076986A CN102298232A CN 102298232 A CN102298232 A CN 102298232A CN 2011100769867 A CN2011100769867 A CN 2011100769867A CN 201110076986 A CN201110076986 A CN 201110076986A CN 102298232 A CN102298232 A CN 1022982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arization plates
- mentioned
- liquid crystal
- display panels
- crystal cel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6—Details
- G02F1/1309—Repairing; Test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2—Antistatic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其连续制造方法,具有:粘贴单元,其将从第1偏振板辊以及第2偏振板辊提供的第1以及第2偏振板,按顺序粘贴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从而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和检查单元,其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该粘贴单元和检查单元配置在输送该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上,粘贴单元先在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难以衰减的一侧的第1衬底上粘贴第1偏振板,然后,在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易于衰减的一侧的第2衬底上粘贴第2偏振板,检查单元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而不对通过粘贴单元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讲,涉及一种将从第1偏振板辊以及第2偏振板辊分别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按顺序贴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从而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并且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其将从第1偏振板辊以及第2偏振板辊分别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按顺序贴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从而形成液晶显示面板(专利文献1)。另外,也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查装置,其对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面照射光,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个面上拍摄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射光。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374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7-256106号公报
但是,从连续生产优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观点来看,有利的是:使用配置在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上的粘贴单元以及检查单元,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粘贴偏振板,以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然后迅速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这是因为:通过使粘贴处理速度和检查处理速度一致(或将检查处理速度设定得更快),并由上述流水生产线执行,从而使粘贴处理后的液晶显示面板不会长时间地处于等待检查的状态,能高速地连续生产优质的液晶显示面板。
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见解,在使用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来高速进行粘贴处理和检查处理的情况下,尽管本来是产品质量没有任何问题的优良品,但有时往往会被判定为次品。即,在之后对被判定为次品的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再次检查时却发现其实是优良品。其原因可推测为:在粘贴偏振板时,液晶单元带电,液晶的取向状态会发生变化,由于该影响,在由上述流水生产线进行的检查处理中被判定为次品的产品,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液晶的取向状态返回到原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再次检查时被判定为优良品。
该问题是液晶显示面板的高速连续生产中的新课题,是由于使用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来高速执行由粘贴单元进行的粘贴处理和由检查单元进行的检查处理而引起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高速地进行粘贴工序和光学检查工序的情况下,也以本来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并且生产能力优异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刻苦钻研完成了以下的发明。
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具有:粘贴单元,其将从第1偏振板辊以及第2偏振板辊被分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按顺序贴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从而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和检查单元,其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该粘贴单元和检查单元被配置在输送该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上,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中,上述粘贴单元,先在上述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难以衰减的一侧的第1衬底上,粘贴第1偏振板,然后,在该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易于衰减的一侧的第2衬底上,粘贴第2偏振板,上述检查单元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而不对通过上述粘贴单元形成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压。
如上所述,通过将偏振板的粘贴顺序设为:先在“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难以衰减的一侧的第1衬底”上粘贴,然后,在“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易于衰减的一侧的第2衬底”上粘贴,从而即使在偏振板的粘贴时液晶单元带电,也能够使液晶单元的带电迅速地衰减,因此,之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检查(非点灯检查)能够以产品本来的质量迅速地进行。即,在粘贴偏振板之后到液晶单元的带电衰减为止,能够在无需使液晶显示面板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或为了除去液晶单元的带电而对液晶单元(更具体讲为液晶层)施加电压的情况下,以产品本来的质量迅速地进行液晶显示面板的非点灯检查。另外,液晶显示面板的非点灯检查与对液晶单元施加电压进行的点灯检查不同,由于在检查时不需要对液晶单元施加电压,因此,可以实现检查本身的高速化。即,能利用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与和偏振板的粘贴速度同等或以上的速度执行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查速度。其结果是,在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中,能够高速化偏振板的粘贴速度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查速度甚至是生产线速度本身(根据本发明,在粘贴偏振板之后,由于能迅速地衰减液晶单元的带电,因此,通过使生产线速度高速化,即使缩短偏振板的粘贴与非点灯检查之间的时间,也能以产品本来的质量进行该非点灯检查)。因此,根据本发明,在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上,能高速地连续生产优质的液晶显示面板。
作为偏振板辊,能举出例如(1)将具有带状载体膜和在该带状载体膜上形成的带状偏振板的带状膜卷成辊状的辊;(2)将具有带状载体膜和在该带状载体膜上形成的偏振板(薄片状的偏振板)带状膜卷成辊状的辊(即,带切痕的偏振板辊)。在上述(1)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具有为了从带状偏振板形成偏振板(薄片状的偏振板)而以规定间隔将该带状偏振板切断的切断单元。
“流水生产线”是指为了进行将液晶单元粘贴在偏振板(第1偏振板粘贴以及第2偏振板粘贴)和光学检查(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检查)等而连续输送的生产线(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
另外,作为上述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粘贴单元一边沿着上述输送线将上述液晶单元从上述输入侧输送到输出侧,一边按顺序在该液晶单元上粘贴上述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上述检查单元一边沿着上述输送线将通过上述粘贴单元形成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从输入侧向输出侧输送,一边进行线状检查。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迅速衰减在偏振板粘贴时的面板带电,因此,能通过采用线检查顺利地消减周期时间(通过采用线检查,即便使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输送进一步高速化,且进一步缩短偏振板粘贴和面板检查之间的时间,也能以产品本来的质量进行面板检查)。其结果是,能特别提高优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高速连续生产能力。另外,一边输送液晶显示面板,一边进行线状检查,例如可通过光照射单元和多个拍摄单元(线扫描摄影机等)来实现,上述光照射单元对液晶显示面板照射光;上述多个摄影单元在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线状配置,且拍摄被光照射的液晶显示面板。另外,在该结构中,在粘贴第1偏振板和第2偏振板时的液晶单元的输送方向以及线检查时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输送方向,只要是将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沿着输送线从输入侧(输入液晶单元一侧)输送到输出侧(输出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的方向,就既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反向,例如可以交叉或正交。
另外,作为上述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检查单元包括透射光检查单元,该透射光检查单元具有:光照射单元,其配置在上述输送线的一个面侧,且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面照射光;和拍摄单元,其配置在上述输送线的另一个面侧,且拍摄由上述光照射单元照射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
根据该结构,通过拍摄透射过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射光,可以将表面异物、表面划伤、以及液晶单元与偏振板之间的异物作为亮点检测出来。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在使液晶单元的带电衰减后进行检查,因此,能以产品的本来质量执行该检查。另外,除了透射光检查单元,检查单元还可以包括通过对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面从斜向照射光,且接受通过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面反射的光,从而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的反射光检查单元。由此,能够无需使液晶单元本身点灯,就能准确地检测出介于液晶单元与偏振板之间的异物。
另外,作为上述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粘贴单元包括:一对第1粘贴辊,通过夹持上述液晶单元以及从上述第1偏振板辊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从而将该第1偏振板粘贴在该液晶单元的上述第1衬底上;和一对第2粘贴辊,通过夹持粘贴了上述第1偏振板的上述液晶单元以及从上述第2偏振板辊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2偏振板,从而将该第2偏振板粘贴在该液晶单元的上述第2衬底上。
根据该构成,能更高速并且连续地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粘贴偏振板,并且即使由于粘贴辊的摩擦的缘故而使液晶单元带电,也能迅速使液晶单元的带电衰减至不影响检查,而后进行检查,因此,特别能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另外,一方的辊和另外一方的辊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其他的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具有:粘贴工序,将从第1偏振板辊以及第2偏振板辊被分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按顺序贴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从而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和检查工序,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该粘贴工序和检查工序在输送该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上进行,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中,上述粘贴工序是先在上述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难以衰减的一侧的第1衬底上,粘贴第1偏振板,然后,在该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易于衰减的一侧的第2衬底上,粘贴第2偏振板的工序,上述检查工序是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而不对通过上述粘贴工序形成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压的工序。
如上所述,通过将偏振板的粘贴顺序设为:先在“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难以衰减的一侧的第1衬底”上粘贴,然后,在“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易于衰减的一侧的第2衬底”上粘贴,从而即使在偏振板的粘贴时液晶单元带电,也能够使液晶单元的带电迅速地衰减,因此,之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检查(非点灯检查)能以产品本来的质量迅速地进行。即,在粘贴偏振板之后到液晶单元的带电衰减为止,能在无需使液晶显示面板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或为了除去液晶单元的带电而对液晶单元(更具体讲为液晶层)施加电压的情况下,以产品本来的质量迅速地进行液晶显示面板的非点灯检查。另外,液晶显示面板的非点灯检查与对液晶单元施加电压进行的点灯检查不同,由于在检查时不需要对液晶单元施加电压,因此,可以实现检查本身的高速化。即,能利用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与和偏振板的粘贴速度同等或以上的速度执行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查速度。其结果是,在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中,能够高速化偏振板的粘贴速度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查速度甚至是生产线速度本身(根据本发明,在粘贴偏振板之后,由于能迅速地衰减液晶单元的带电,因此,通过使生产线速度高速化,即使缩短偏振板的粘贴与非点灯检查之间的时间,也能以产品本来的质量进行该非点灯检查)。因此,根据本发明,在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上,能高速地连续生产优质的液晶显示面板。
另外,作为上述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粘贴工序一边沿着上述输送线将上述液晶单元从上述输入侧输送到输出侧,一边按顺序在该液晶单元上粘贴上述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上述检查工序一边沿着上述输送线将通过上述粘贴工序所形成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从输入侧向输出侧输送,一边进行线状检查。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迅速衰减在偏振板粘贴时的面板带电,因此,能通过采用线检查顺利地消减周期时间(通过采用线检查,即便使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输送进一步高速化,且进一步缩短偏振板粘贴和面板检查之间的时间,也能以产品本来的质量进行面板检查)。其结果是,能特别提高优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高速连续生产能力。
另外,作为上述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检查工序包括透射光检查工序,该透射光检查工序通过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面照射光,并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个面上接受已透射过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光,从而检查该液晶显示面板。另外,除了透射光检查工序,检查工序还可以包括通过对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面从斜的方向照射光,且接受由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面反射的光,从而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的反射光检查工序。
另外,作为上述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粘贴工序包括以下工序:通过在一对第1粘贴辊之间,夹持上述液晶单元以及从上述第1偏振板辊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从而将该第1偏振板粘贴在该液晶单元的上述第1衬底上,然后,在一对第2粘贴辊之间,通过夹持已粘贴上述第1偏振板的液晶单元以及从第2偏振板辊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2偏振板,从而将该第2偏振板粘贴在该液晶单元的第2衬底上。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方法的发明中,优选第1偏振板具有导电层。另外,优选该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为1.0×1012Ω/□以下。由于通过在第1偏振板内设置导电层能够抑制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粘贴时的第1衬底(液晶单元)的带电,因此,能更迅速地衰减液晶单元的带电。另外,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的发明中,第2偏振板也优选具有导电层。另外,优选该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为1.0×1012Ω/□以下。通过在第2偏振板内设置导电层,能够抑制第2偏振板粘贴时的第2衬底(液晶单元)的带电,因此,能更迅速地衰减液晶单元的带电。
液晶显示面板是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至少粘贴了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的面板,且根据需要组装了驱动电路。作为液晶单元能使用例如垂直取向(VA)型、板内开关(IPS)型、扭曲向列(TN)型或超扭曲向列(STN)型等的任意类型的液晶单元。
一般来讲,例如,偏振板是由偏振片(厚度为10~30μm左右)和在偏振片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用粘接剂或粘合剂粘贴偏振片保护膜而形成的。作为构成偏振板的其他薄膜,可举出例如,相位差薄膜(厚度为20~80μm)、视野角度补偿薄膜、亮度提高薄膜、表面保护薄膜(厚度为20~50μm)等。这些薄膜也通过粘接剂或粘合剂来层叠。另外,一般来讲,偏振板具有用于将该偏振板粘贴在液晶单元的粘合剂层。作为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举出丙烯酸系粘合剂、二氧化硅系粘合剂。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为10~40μm。在将偏振板粘贴到液晶单元之前,在该粘合剂层中通常粘贴用于保护该粘合剂层表面的(带状)载体膜(也称为离型膜)。偏振板的厚度例如可举出50μm~400μm的范围。
(带状)载体膜(厚度一般为20μm~50μm)能使用例如塑料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薄膜等)等以往众所周知的薄膜。另外,根据需要,可使用以二氧化硅系或长链烷基系、氟系或硫化钼等的合适的剥离剂进行涂敷处理过的符合以往标准的合适的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3是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测量了垂直取向(VA)型的CF衬底以及TFT衬底的易带电程度的结果的图表。
图5是表示测量了面内开关(IPS)型的CF衬底以及TFT衬底的易带电程度的结果的图表。
图6A是用于说明线检查的图。
图6B是表示线检查的处理流程的图。
图7A是用于说明区域检查的图。
图7B是表示区域检查的处理流程的图。
(附图符号的说明)
4 液晶单元
6 第1偏振板辊
7 第2偏振板辊
10 第1偏振板
20 第2偏振板
41 第1衬底(背面侧衬底)
42 第2衬底(显示面侧衬底)
31 光源
33 CCD摄像机
62 第1带状载体膜
72 第2带状载体膜
80 检查单元
150a、250a 粘贴辊
150b、250b 支撑辊
300 流水生产线
Y 液晶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液晶显示面板Y的剖面示意图。液晶显示面板Y具有:在一对第1、第2衬底41、42之间夹持液晶层43的矩形的液晶单元4;在该液晶单元4的第1衬底41一侧层叠的第1偏振板10;和在液晶单元4的第2衬底42一侧层叠的第2偏振板20。
(液晶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垂直取向型(以下称为“VA方式”)的液晶单元作为液晶单元4。以下,对VA方式的液晶单元4进行说明。
在液晶单元4的背面一侧(背光侧)配置的第1衬底41(以下,也称为背面侧衬底),在玻璃或塑料等的透明衬底411上具有:包括多个栅极布线和隔着绝缘膜与该多个栅极布线正交设置的多个源极布线的电路部;作为在该多个栅极布线和该多个源极布线的交点处设置的多个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412;在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上设置的层间绝缘膜413;设置在层间绝缘膜413上,且通过在层间绝缘膜413上形成的接触孔,与多个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412)分别连接的多个透明电极(像素电极)414;以及在透明电极(像素电极)414上设置的取向膜415。
薄膜晶体管412具有:栅电极;隔着栅极绝缘膜与栅电极相对置的半导体层;以及与半导体层单独连接的源电极以及漏电极。栅极布线与栅电极连接,源极布线与源电极连接,像素电极414与漏电极连接。
栅极布线以及栅电极、源极布线、源电极以及漏电极是通过溅射法等方法将例如钛、铬、铝、钼等的金属膜、它们的合金膜或它们的层叠膜成膜后,利用光刻方法等进行图案化的方法等形成的。
半导体层是将例如非晶硅、多晶硅等的半导体材料利用离子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成膜,然后通过光刻等方法进行图案化的方法等形成的。
像素电极414是在利用溅射等方法将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氧化锡、氧化锌等的透明导电材料成膜后,通过光刻等方法进行图案化的方法等形成的。
取向膜415是通过涂敷例如聚酰亚胺树脂成膜并实施擦拭处理的方法等形成的。
另一方面,实施方式1的在液晶单元4的图像显示面一侧配置的第2衬底42(以下也称为显示面侧衬底),在玻璃或塑料等的透明衬底421上具有:滤色器422;在滤色器422上设置的保护层(未图示);在保护层上设置并且与多个像素电极414对置设置的透明电极(公共电极)424;和在透明电极(公共电极)424上设置的取向膜425。
作为上述滤色器422,适合使用具有遮蔽着色图案的间隙的黑色矩阵和与各像素对应的红、绿、蓝的着色层而构成的滤色器。
上述黑色矩阵由例如金属铬构成,膜厚度为100~150nm。另外,上述着色层使用例如用染料或颜料将树脂材料着色的着色层,膜厚度为例如1~3μm。作为着色层的像素图案排列,采用三角形排列,马赛克排列或者条纹排列等排列。另外,保护层由例如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等构成,膜厚为例如0.5~2μm。
上述滤色器422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能举出染色法、颜料分散法、印刷法、静电法等。
公共电极424是通过溅射法等将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氧化锡、氧化锌等的透明导电材料成膜后,通过用光刻等法进行图案化的方法等形成的。
构成液晶单元4的液晶层43由例如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0)的向列型液晶分子431构成。该液晶层43是通过在背面侧衬底41(第1衬底41)的像素电极414与显示面侧衬底42(第2衬底42)的公共电极424之间,在与衬底面略垂直的方向上施加电压而被驱动的。即,在该电压低于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液晶分子的长轴以与衬底面略垂直的方式取向,从背面一侧入射的直线偏振由于在通过液晶层43时不受到双折射效应的影响,因此,不能通过显示面一侧的第2偏振板20的第2偏振片21。相对于此,如果该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则由于液晶分子431的长轴根据电压的大小相对于衬底面只倾斜规定的角度,因此,从背面一侧入射的直线偏振在通过液晶层43时受到双折射效应的影响而变成椭圆偏振,一部分的光通过显示面一侧的第2偏振板20的第2偏振片21。
液晶单元4由于上述的衬底构成的原因而成为在背面一侧的衬底41带电后带电难以衰减(电位衰减)的衬底,显示面一侧的衬底42与背面一侧的衬底41相比成为带电后带电易于衰减(电位衰减)的衬底。因此,在采用VA方式的液晶单元4的情况下,该背面侧衬底41是应该先粘贴偏振板的衬底(第1衬底),另一方面,显示面侧的衬底42是应该在其之后粘贴的衬底(第2衬底)。
上述的液晶单元4不局限于VA方式,可以认为在与VA方式相同,背面一侧的衬底具有像素电极,显示面一侧的衬底具有公共电极,通过在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在与衬底面略垂直的方向上施加电场来驱动液晶层的TN(Twisted Nematic)方式、STN(Super-teisted Nematic)方式、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方式中也表示出了同样的倾向。即,推测为:TN方式、STN方式、OCB方式也与上述VA方式相同,为了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必须先在背面一侧的衬底上粘贴偏振板,然后在显示面一侧的衬底上粘贴偏振板。另外,背面一侧的衬底和显示面一侧的衬底这两者中的哪一个相当于第1衬底,哪一个相当于第2衬底,能通过后面要提到的方法等进行确定。
(偏振板)
第1偏振板10至少具有第1偏振片11(在与液晶单元4的短边平行的方向上具有吸收轴),并还具有:与在第1偏振片11的两个面上层叠的液晶单元接近的第1保护膜13以及第2保护膜14、在第1保护膜13的内侧层叠的第1导电层12、用于将第1偏振板10粘贴于液晶单元4的第1衬底41的第1粘合剂层15、和在第2保护膜14上隔着第1弱粘合层16而层叠的第1表面保护膜17。
第1偏振片11可使用以往众所周知的薄膜,例如,可适当使用吸着取向了碘络合物或双色性染料的聚乙烯醇薄膜。对第1保护膜13以及第2保护膜14没有特别的限定,可适当使用例如由三乙酰纤维素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薄膜。
第1导电层12优选表面电阻值为1.0×1012Ω/□(其中,Ω/□即ohm-per-square:Ω/平方)以下,更优选为1.0×1011Ω/□以下。由于通过设置第1导电层能抑制第1以及第2偏振板粘贴时的第1衬底(液晶单元)的带电,因此,能更迅速地衰减液晶单元的带电。表面电阻值的测量方法如下列实施例所示。并且,不是必须要在第1偏振板内形成导电层,即使在将没有形成导电层的偏振板粘贴在液晶单元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并且,对形成第1导电层的位置不进行特别限定,能设置在第1偏振板的任意位置、即从第1表面保护膜到第1粘着层为止的任意位置上。
对第1导电层12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定,能采用以氧化铟为主要成分、且添加了氧化锡的ITO(Indium Tin Oxide)等的金属氧化物,或聚乙炔、聚吡咯,聚噻吩、聚对苯乙炔等的导电性聚合物、或在该导电性聚合物中添加了卤素或卤化物的材料、或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
另外,对第1导电层12的形成方法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对于金属氧化物能很好地采用例如: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离子电镀法、等离子CVD法等的气相沉积法。对于导电性聚合物能采用:棒式涂敷、刮刀涂敷、旋转涂敷、逆转涂敷、染料涂敷或喷射涂敷等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涂敷方法。
另外,第1导电层12的膜厚度优选为100nm~300nm。
另一方面,第2偏振板20至少具有第2偏振片21(在与液晶单元4的长边平行的方向上具有吸收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有:在第2偏振片21的内外两个面上层叠的第3保护膜23以及第4保护膜24、用于将该第2偏振板20粘贴在液晶单元4的第2衬底42上的第2粘着剂层25、和在上述第4保护膜24上隔着第2弱粘合层26而层叠的第2表面保护膜27。
虽然第2偏振板20可以没有导电层,但是从抑制第2偏振板粘贴时的第2衬底42(液晶单元)的带电、并且更迅速地使液晶单元4的带电衰减的观点来看,优选具有导电层(第2导电层)。作为导电层的构成,能采用与第1导电层相同的构成。
在第1偏振板或第2偏振板上,除了上述的层以外,也可以适当地具有具备其他光学性能或物理性能等的任意的层,例如亮度提高层、相位差层、反射防止层等。
(连续制造系统)
参照图2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Y的连续制造系统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具有:液晶单元提供单元50、第1偏振板提供单元100a、第1偏振板粘贴单元100b、液晶单元输送单元60、第2偏振板提供单元200a、第2偏振板粘贴单元200b、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以及检查单元80。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单元提供单元50、液晶单元输送单元6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构成输送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即流水生产线300,粘贴单元(第1偏振板粘贴单元100b以及第2偏振板粘贴单元200b)以及检查单元80配置在流水生产线300上。
(液晶单元提供单元)
液晶单元提供单元50向第1偏振板粘贴单元100b提供液晶单元4。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单元提供单元50虽然只由输送机构510构成,但不局限于此。
(第1偏振板提供单元)
第1偏振板提供单元100a从将具有第1带状载体膜62和在第1带状载体膜62上形成的第1带状偏振板的第1带状膜61卷成辊状的第1偏振板辊6中陆续放出第1带状膜61,将第1带状偏振板以规定间隔切断而形成第1偏振板10,将第1带状载体膜62卷回,从第1带状载体膜62剥离第1偏振板10,并提供给第1偏振板粘贴单元100b。为此,第1偏振板提供单元100a具有:第1切断单元130、第1剥离单元140和第1缠绕单元160。
第1切断单元130将第1带状偏振板以规定的间隔切断,在第1带状载体膜62上形成第1偏振板10。第1切断单元130构成为将与液晶单元4的第1衬底41的长边对应的宽度的第1带状偏振板切断成与液晶单元4的第1衬底41的短边对应的长度;或将与液晶单元4的第1衬底41的短边对应的宽度的第1带状偏振板切断成与液晶单元4的第1衬底41的长边对应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切断单元130构成为将与液晶单元4的第1衬底41的长边对应的宽度的第1带状偏振板切断成与液晶单元4的第1衬底41的短边对应的长度。作为第1切断单元130,可举出例如切割机、激光装置等。
第1剥离单元140将第1带状载体膜62向内侧卷回,将第1偏振板10从第1带状载体膜62上剥离。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顶端锋利的刀缘部作为第1剥离单元140,但并不局限于此。
第1缠绕单元160缠绕已剥离了第1偏振板10的带状载体膜62。
(第1偏振板粘贴单元)
第1偏振板粘贴单元100b将由第1偏振板提供单元100a所提供的第1偏振板10粘贴在由液晶单元提供单元50所提供的液晶单元4的第1衬底4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偏振板粘贴单元100b由一对粘贴辊(第1粘贴辊)150a、150b构成。
(液晶单元输送单元)
液晶单元输送单元60输送由第1偏振板粘贴单元100b粘贴了第1偏振板10的液晶单元4,以提供给第2偏振板粘贴单元200b。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使粘贴了第1偏振板10的液晶单元4水平旋转90°的旋转机构(未图示)。并且,液晶单元输送单元60也可以具有使粘贴了第1偏振板10的液晶单元4上下旋转的旋转机构等。另外,液晶单元输送单元60也可以仅由输送已粘贴了第1偏振板10的液晶单元4的机构510构成。
(第2偏振板提供单元)
第2偏振板提供单元200a从将具有第2带状载体膜72和在第2带状载体膜72上形成的第2带状偏振板的第2带状膜71卷成辊状的第2偏振板辊7中陆续放出第2带状膜71,将第2带状偏振板以规定间隔切断而形成第2偏振板20,将第2带状载体膜72卷回,从第2带状载体膜72剥离第2偏振板20,并提供给第2偏振板粘贴单元200b。第2偏振板提供单元200a具有:第2切断单元230、第2剥离单元240和第2缠绕单元260。第2切断单元230与第1切断单元130相同,第2剥离单元240与第1剥离单元140相同,第2缠绕单元260与第1缠绕单元160相同。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切断单元230构成为将与液晶单元4的第2衬底20的短边对应的宽度的第2带状偏振板切断成与液晶单元4的第2衬底20的长边对应的长度。
(第2偏振板粘贴单元)
第2偏振板粘贴单元200b将由第2偏振板提供单元200a所提供的第2偏振板20粘贴在由液晶单元输送单元60所提供的液晶单元4的第2衬底42上,制造液晶显示面板Y。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偏振板粘贴单元200b由一对粘贴辊(第2粘贴辊)250a、250b构成。
(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
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输送由第2偏振板粘贴单元200b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Y。
(检查单元)
检查单元80对由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输送的液晶显示面板Y进行光学检查,而无需对该液晶显示面板Y(更具体而言为液晶层43)施加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单元80由透射光检查单元构成,该透射光检查单元包括: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一侧(在图2的情况下为下方侧),对液晶显示面板Y的下表面照射光的光源(光照射单元)31、和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的另一侧(在图2的情况下为上方一侧),拍摄通过光源(光照射单元)31照射的液晶显示面板Y的CCD摄影机(拍摄单元)33。根据由CCD摄影机(拍摄单元)接收到的透射光33的感光量,判定在偏振板和液晶单元之间是否存在异物或气泡。除了透射光检查单元,检查单元80还可以具有反射光检查单元,该反射光检查单元通过向液晶显示面板Y的一个面照射光,并感光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面反射的光,从而对液晶显示面板Y进行光学检查。并且,在粘贴第2偏振板之后,检查单元80优选配置在于1分钟以内开始检查的位置上,更优选配置在于40以内开始检查的位置上,进一步优选配置在于20秒以内开始检查的位置上,特别优选配置在于10秒以内开始检查的位置上。
上述检查单元80能作为例如线检查单元81或区域检查单元82构成。参照图6A、6B对线检查单元81进行说明。线检查单元81具有:光源(光照射单元)811,其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一侧(在图6A的情况下为下方一侧),且对液晶显示面板Y的下表面照射光;感光传感器(拍摄单元)812,其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的另一侧(在图6A的情况下为上方一侧),且对用光源(光照射单元)811照射的、通过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沿着输送线从输入侧向输出侧一个方向输送的状态下的液晶显示面板Y进行线状拍摄;图像处理部813,其将用感光传感器812拍摄的线状的图像数据按顺序存储到存储器中,且对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线状图像数据组进行图像处理;控制部814,其根据用上述图像处理部813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判定在偏振板与液晶单元之间是否存在异物或气泡等缺点;以及存储部815,其将用控制部814判定的判定结果(优良品、次品)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识别信息一起存储。
参照图6B的处理流程对具体的检查处理进行说明。首先,液晶显示面板Y停止在检查待机位置(参照图6A(c)的“检查待机位置”)。控制部814对输送液晶显示面板Y的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进行控制,开始液晶显示面板Y的输送(S1),开始通过线检查单元81进行的检查(S2)。感光传感器812以在与液晶显示面板Y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呈线状延伸的方式配置,且对沿着输送线从输入侧向输出侧一个方向输送的液晶显示面板Y进行线状拍摄(S3)(参照图6A(c)的检查位置)。感光传感器812对根据光源811的透射光图像进行线状拍摄。通过设定使图6A(b)的感光传感器812的通常视野变窄的检查区域,获取线状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813将用感光传感器812拍摄的线状的图像数据按顺序存储在存储器(未图示)中。液晶显示面板Y被输送到检查结束位置(参照图6A(c)的检查结束位置)并停止(S5)。输送量被事先设定,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进行间歇输送。接下来,图像处理部813对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线状的图像数据组进行图像处理(S6)。控制部814根据由图像处理部813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判定在偏振板与液晶单元之间是否存在异物或气泡等的缺点(S7)。在由控制部814判定为优良品的情况下,控制部814将该液晶显示面板Y作为优良品存储到存储部815中(S8)。该优良品的液晶显示面板Y被输送到优良品储存处(port)(S9)。另一方面,在由控制部814判定为次品的情况下,控制部814将该液晶显示面板Y作为次品存储到存储部815中(S10)。然后,该次品的液晶显示面板Y被输送到次品储存处(S11)。
接下来,参照图7A、7B对区域检查单元82进行说明。区域检查单元82具有:光源(光照射单元)821,其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一侧(在图7A的情况下为下方一侧),且对液晶显示面板Y的下表面照射光;感光传感器(拍摄单元)822,其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的另一侧(在图7A的情况下为上方一侧),且对由光源(光照射单元)821照射的液晶显示面板Y进行拍摄;图像处理部823,其将由感光传感器822拍摄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且对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控制部824,其根据由上述图像处理部823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判定在偏振板与液晶单元之间是否存在异物或气泡等缺点;以及存储部825,其将由控制部824判定的判定结果(优良品、次品)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识别信息一起存储。
参照图7B的处理流程对具体的检查处理进行说明。首先,液晶显示面板Y停止在检查待机位置(参照图7A(c)的“检查待机位置”)。控制部824控制输送液晶显示面板Y的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开始液晶显示面板Y的输送(S21),将液晶显示面板Y输送到检查位置并停止(S22)。感光传感器822对停止状态的液晶显示面板Y进行拍摄(S23)(参照图7A(c)的检查位置)。如图7A(b)所示,感光传感器822在宽的检查区域拍摄基于光源821的透射光图像。例如,在检查对象的液晶显示面板大的情况下,能用1个感光传感器分成数次进行拍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移动感光传感器并停下来进行拍摄,也可以适当移动液晶显示面板Y并停下来进行拍摄。另外,作为其他的方法,能设置多个感光传感器,将液晶显示面板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拍摄。图像处理部823将用感光传感器822拍摄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未图示)中(S24)。图像处理部823对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S25)。控制部824根据由图像处理部823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判定在偏振板与液晶单元之间是否存在异物或气泡等的缺点(S26)。在由控制部824判定为优良品的情况下,控制部824将该液晶显示面板Y作为优良品存储到存储部825中(S27)。在判定处理后,液晶显示面板Y被输送到检查结束位置(参照图7A(c)的检查结束位置)并停止。输送量被事先设定,液晶显示面板输送单元70进行间歇输送。接下来,该优良品的液晶显示面板Y被输送到优良品储存处(S28)。另一方面,在检测出缺点的情况下,控制部824计算缺点位置(S29),将缺点位置存储在存储部825中(S30),控制部814判定该液晶显示面板Y为次品(S31)。判定处理后,液晶显示面板Y被输送到检查结束位置(参照图7A(c)的检查结束位置)并停止。然后,该次品的液晶显示面板Y被输送到次品储存处(S32)。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在带电后带电难以衰减的第1衬底(背面侧的衬底)上,先粘贴具有导电层的第1偏振板,然后,在带电后带电易于衰减的第2衬底(显示面侧的衬底)上,粘贴第2偏振板。由此,能迅速地使在粘贴第1以及第2偏振板时的液晶单元的带电衰减,因此,不会受到液晶单元的带电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粘贴偏振板后能迅速地实施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查(非点灯检查)。其结果是,可以高速地连续制造优质的VA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并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无需进行再检查,能减少工序数量,使工序管理比以往更简单。而且,也能缩短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生产线。
(连续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具有:粘贴工序,将从第1偏振板辊以及第2偏振板辊分别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按顺序粘贴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从而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和检查工序,对由该粘贴工序形成的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该粘贴工序和检查工序在输送该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上进行。粘贴工序具有:在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难以衰减的第1衬底上,粘贴第1偏振板的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和在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易于衰减的第2衬底上,粘贴第2偏振板的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之后,进行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另外,检查工序在不对通过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以及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非点灯检查工序)。另外,优选: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以及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一边将液晶单元沿着输送线从输入侧向输出侧一个方向地输送,一边在液晶单元上按顺序粘贴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检查工序一边将通过该粘贴工序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沿着输送线从输入侧向输出侧一个方向地输送,一边进行线状检查。
(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
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将从第1偏振板辊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粘贴在液晶单元的第1衬底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从将具有第1带状载体膜62和在第1带状载体膜62上形成的第1带状偏振板的第1带状膜61卷成辊状的第1偏振板辊6拉出第1带状膜61。接下来,留下第1带状载体膜62(不切断)而将第1带状偏振板切断,从而在第1带状载体膜62上形成第1偏振板10。接下来,将第1带状载体膜62反卷旋转(卷回输送),从第1带状载体膜62剥离第1偏振板10。接下来,将剥离了第1带状载体膜62的(也包括正在剥离第1带状载体膜62的情况)第1偏振板10粘贴在液晶单元4的第1衬底41上。
(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
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将从第2偏振板辊陆续放出提供的第2偏振板粘贴在液晶单元的第2衬底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从将具有第2带状载体膜72和在第2带状载体膜72上形成的第2带状偏振板的第2带状膜71卷成辊状的第2偏振板辊7拉出第2带状膜71。接下来,留下第2带状载体膜72(不切断)而将第2带状偏振板切断,从而在第2带状载体膜72上形成第2偏振板20。接下来,将第2带状载体膜72反卷旋转(卷回输送),从第2带状载体膜72剥离第2偏振板20。接下来,将剥离了第2带状载体膜72的(也包括正在剥离第2带状载体膜72的情况)第2偏振板20粘贴在液晶单元4的第2衬底42上。
(检查工序)
检查工序对通过粘贴工序(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以及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Y进行光学检查,而不对该液晶显示面板Y(液晶单元,更具体讲为液晶层43)施加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液晶显示面板Y的一个面照射光,并在该液晶显示面板Y的另一面感光透射过该液晶显示面板Y的光,从而进行光学检查该液晶显示面板Y的透射光检查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该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流水生产线)上进行粘贴工序(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以及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和检查工序。在粘贴工序中,对于不能避免液晶单元4带电之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进行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之后进行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能够使粘贴工序中的液晶单元4的带电迅速衰减。其结果是,在流水生产线上,能够在粘贴偏振板后迅速地对液晶显示面板Y进行光学检查(非点灯检查),而不受液晶单元4的带电的影响,因此,能够高速连续生产优质的液晶显示面板Y。
并且,检查工序可通过使用上述的线检查单元81或区域检查单元82而构成为线检查工序或区域检查工序。从特别要提高优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高速连续生产能力的观点来看,该检查工序优选作为线检查工序构成。
虽然本发明的作用机理不是固定的,但在本实施方式的VA方式的液晶单元中,由于背面侧衬底(第1衬底)的构成为:在栅极布线等的电路部与像素电极之间具有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因此,一旦带电则带电难以衰减,如果由于与支撑辊的摩擦的缘故使液晶单元带电,则推测该带电状态一直持续。
具体而言,在背面侧衬底(第1衬底)上,在带电时由于静电感应的原因而留在衬底表面的电荷逐渐地向像素电极或电路部移动,两者都成为积蓄了电荷的状态。在这之后的放电时,电荷虽然从电路部迅速移动,但是,一方面,由于像素电极在非驱动状态下通过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与电路部电隔断,因此,电荷很容易成为不能向电路部一侧移动而就此积蓄下来的状态。由于这种原因,可以认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背面侧衬底在带电之后带电变得很难衰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由于在显示面侧衬底(第2衬底)之前,先在背面侧衬底(第1衬底)上粘贴偏振板,因此,可防止第1衬底与粘贴辊的摩擦,会抑制第1衬底的带电,作为其结果,可推测能迅速地衰减液晶单元的带电。
(其他的制造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液晶单元从下侧开始粘贴第1偏振板;对液晶单元从上侧开始粘贴第2偏振板,但第1以及第2偏振板的粘贴方向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对液晶单元从下侧开始粘贴第1偏振板之后,使该液晶单元上下反转,将第2偏振板也从液晶单元的下侧开始粘贴。
另外,切断带状偏振板的时机可以在将该带状偏振板粘贴在液晶单元之后。在该情况下,从第1偏振板辊中陆续放出第1带状膜,且将第1带状偏振板从第1带状载体膜上剥离(也包括同时进行剥离的情况),并使用粘贴单元将第1带状偏振板粘贴在液晶单元的第1衬底上。接下来,根据液晶单元的尺寸,使用切断单元来切断第1带状偏振板,在液晶单元的第1衬底上形成叶状的第1偏振板。从第2偏振板辊上陆续放出第2带状膜,从第2带状载体膜剥离第2带状偏振板(也包括同时进行剥离的情况),且使用粘贴单元将第2带状偏振板粘贴在液晶单元的第2衬底上。接下来,根据液晶单元的尺寸,使用切断单元来切断第2带状偏振板,在液晶单元的第2衬底上形成叶状的第2偏振板。然后,在不对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优选线状检查)。
(其他的偏振板辊)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1以及第2带状偏振板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但第1以及第2带状偏振板的吸收轴方向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第1带状偏振板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第2带状偏振板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在这种情况下,能适当地省略使粘贴了第1偏振板的液晶单元进行90°的水平旋转的旋转机构。
另外,第1以及第2偏振板辊的第1以及第2带状偏振板可以事先切断。即,作为第1以及第2偏振板辊,也可以使用所谓的带切痕的偏振板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需要第1切断单元(第1切断工序)以及第2切断单元(第2切断工序),因此,能缩短周期时间。
(实施方式2)
作为液晶单元,对使用板内开关(IPS:In-Plane Switching)方式的液晶单元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3是使用IPS方式的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面板Y的剖面示意图。在图4中,有时对与图1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如图4所示,IPS方式的液晶单元4’与其他的液晶单元相同,其构成方式为在一对衬底41’、42’之间夹持液晶层43’。位于液晶单元4’的显示面一侧的显示面侧衬底42’不具有如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那样的导电性部件,另一方面,位于液晶单元4’的背面侧的背面侧衬底41’具有用于驱动液晶层43’的像素电极以及公共电极,并通过对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即与该衬底面大致平行的方向施加电场来驱动液晶层43’。
具体而言,背面侧衬底41’在玻璃或塑料等的透明衬底411上具有:电路部,其包括多个栅极布线以及多个公共电极布线和与多个栅极布线以及多个公共电极布线隔着绝缘膜正交设置的多个源极布线;多个薄膜晶体管(TFT)412,被作为多个开关元件而设置在多个栅极布线和多个源极布线的交点上;保护膜413,其设置在多个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412上;多个透明电极(像素电极)414,被设置在保护膜413上,并通过以贯穿保护膜413的方式形成的接触孔与多个开关元件412分别连接;多个公共电极416,被设置在保护膜413上,并通过以贯穿栅极绝缘膜以及保护膜的方式所形成的接触孔与多个公共电极布线分别连接;以及设置在多个透明电极(像素电极)414以及多个公共电极416上的取向膜415。
薄膜晶体管412具有:栅电极、与栅电极隔着栅极绝缘膜相对置的半导体层、以及与半导体层分别连接的源电极和漏电极。栅极布线与栅电极连接,源极布线与源电极连接,像素电极414与漏电极连接。
另一方面,显示面侧衬底42’,在玻璃或塑料等的透明衬底421上,具有:滤色器422、在该滤色器422上设置的保护层(未图示)和在该保护层上设置的取向层425。
构成液晶单元4’的液晶层43’通常由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0)或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0)的向列型液晶分子431’构成。该液晶层43’是通过在背面侧衬底41’内的像素电极414与公共电极416之间在与衬底面略平行的方向上施加电场而被驱动的。即,在该电压低于阈值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分子431’的长轴与衬底面平行、并且与第1偏振板10的第1偏振片11的吸收轴平行或正交,因此,来自背光侧的入射直线偏振在通过液晶层43’时不受到双折射效应的影响,相比之下,如果该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则除了衬底面附近的大部分的液晶分子431’的长轴根据电压的大小在与衬底面平行的板内方向上旋转规定的角度(相对于第1偏振板10的第1偏振片11倾斜),因此,入射直线偏振受到双折射效应的影响,变化成椭圆偏振。其结果是,与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相适应的一定量的光通过第1偏振板10的第1偏振片11。
如上所述,在采用IPS方式的液晶单元的情况下,显示面侧衬底42’与背面侧衬底41’相比,由于不具有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那样的导电性部件,所以,难以发生带电之后的带电衰减。因此,在采用IPS方式的液晶单元的情况下,该显示面侧衬底42’是应该先粘贴偏振板的衬底(第1衬底),另一方面,背面侧衬底41’是应该在之后粘贴的衬底(第2衬底)。
其结果是,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除了显示面一侧的衬底成为第1衬底,显示面一侧的偏振板成为第1偏振板;背面侧衬底成为第2衬底,背面侧的偏振板成为第2偏振板之外,其他构成都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连续制造方法以及连续制造系统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按照上述顺序,将显示面一侧的衬底42’作为第1衬底,在该第1衬底上粘贴第1偏振板,然后,将背面侧衬底41’作为第2衬底,在该第2衬底上粘贴第2偏振板。由此,能迅速地衰减在粘贴第1以及第2偏振板时的液晶单元4’的带电,因此,能在不会受到液晶单元的带电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在偏振板粘贴后迅速地实施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查。其结果是,能够高速地连续制造优质的IPS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并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机理并不是固定的,在使用IPS方式的液晶单元的本实施方式2中,由于显示面侧的衬底不具有如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那样的导电性部件,因此,一旦带电,则带电难以衰减,如果由于与粘贴辊的摩擦的缘故而使液晶单元带电,则可推测该带电状态一直持续。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通过在背面侧衬底(第2衬底)之前,先在显示面一侧的衬底(第1衬底)上粘贴偏振板,可防止上述构成的显示面侧的衬底与粘贴辊的摩擦,会抑制第1衬底的带电,作为其结果,可推测能迅速衰减液晶单元的带电。
并且,在IPS方式中,开关元件(薄膜晶体管)的静电破坏有时也会成为问题。IPS方式的液晶单元中的开关元件的破坏机理可认为是:当积蓄在显示面一侧的衬底(第1衬底)上的电荷向背面侧衬底(第2衬底)放电时,会有过大电流流过开关元件,因此,该开关元件被破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可推测这种开关元件的静电破坏也会得到抑制。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可享有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在各工序之间(例如,在第2偏振板粘贴单元(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与检查单元(检查工序)之间),能适当地加入其他单元(工序)。另外,在第1偏振板粘贴单元(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之前、在第2偏振板粘贴单元(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之前、在检查单元(检查工序)之后,能适当地加入其他单元(工序)。
(实施例)
(液晶单元衬底的带电衰减的测量)
针对构成VA方式的液晶单元的CF衬底(具有滤色器的衬底)以及TFT衬底(具有薄膜晶体管的衬底)、和构成IPS方式的液晶单元的CF衬底以及TFT衬底,分别测量了带电后的带电衰减。TFT衬底和CF衬底从液晶单元的切痕处切开,并使用乙醇擦拭了附着在各衬底的内侧的液晶。测量按照如下所述进行:将衬底的两端放置在PTFE(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支架上并固定后,用布多次磨蹭重叠了PTFE制成的圆盘和SUS304制成的圆盘的圆盘(厚度为0.8mm、)的由SUS304制成的圆盘一侧,使其带电,使该由SUS304制成的圆盘附着在被固定的衬底上,然后,从衬底上分离。并且,在进行这一系列的操作的期间,使用带电量测量器(SMC制成,IZH10),从衬底的粘贴面的内侧测量衬底的带电量。结果如下列表1、图4(VA方式的结果)以及图5(IPS方式的结果)所示。
(表1)
如表1以及图4所示,VA方式的液晶单元的TFT衬底,即使在使PTFE制成的圆盘分离后,也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带电状态。相对于此,VA方式的液晶单元的CF衬底,在使PTFE制成的圆盘分离之后,马上恢复到初始状态。即,可明确:在本次试验中所使用的VA方式的液晶单元的TFT衬底具有带电后带电难以衰减的性质,相当于第1衬底;CF衬底具有带电后带电易于衰减的性质,相当于第2衬底。
另外,如表1以及图5所示,IPS方式的液晶单元的TFT衬底以及CF衬底的带电衰减具有与VA方式的液晶单元的衬底相反的倾向。即,可明确:在试验中所使用的IPS方式的液晶单元的CF衬底具有带电后带电难以衰减的性质,相当于第1衬底;TFT衬底具有带电后带电易于衰减的性质,相当于第2衬底。
以下,本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所针对的是VA方式的液晶单元,是将其TFT衬底作为第1衬底,将CF衬底作为第2衬底进行的实验。
(实施例1)
使用图2所示的连续制造系统,粘贴与VA方式的液晶单元的长边对应的宽度的第1偏振板(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使液晶单元在水平方向上旋转90°,进行对准(位置对准),然后,粘贴与液晶单元的短边对应的宽度的第2偏振板(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连续制造了2000张液晶显示面板。各偏振板的粘贴速度、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输送速度为200mm/s。另外,所使用的材料以及设备的规格如下所述。另外,作为偏振板的一部分而包含的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的测量是按照JIS K6911 5.13项进行的。具体而言,将偏振板原材切成150mm×150mm的尺寸作为实验片,使用三菱化学分析技术公司(Mitsbishi Chemical Analytech co.,Ltd)制造的高电阻·低功率计ハイレスタ一UP(型号:MCP-HT450)以及探针(型号:MCP-SWB01)来测量了该实验片的表面电阻值。另外,粘贴速度是偏振板以及液晶单元通过下述粘贴辊与支撑辊之间的速度的测量值。即,偏振板的粘贴速度和液晶单元的输送速度相同。
(使用材料以及使用设备)
液晶单元是垂直取向型(画面大小为32寸)。第1偏振板辊以及第2偏振板辊为日东电工公司制造,商品名称为“VEG1724DU-AC”(导电层:表面电阻值1.0×1011Ω/□,包括膜厚度150μm),第1、第2偏振板的部件构成与图1相同。粘贴辊(粘贴侧)为加贵辊制作所公司制造,型号为“LM4070E”,由导电性二氧化硅制成,硬度为70°,表面电阻值为1.0×106Ω/□,辊径为100mm。支撑辊(支撑侧)为加贵辊制作所公司制造,型号为“黑EC-N970”,由导电性氨基甲酸乙酯制成,硬度为70°,表面电阻值为1.0×108Ω/□,辊径为200mm。
(实施例2~4)
除了将偏振板的粘贴速度、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输送速度设为150mm/s(实施例2)、100mm/s(实施例3)、50mm/s(实施例4)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制造了2000张液晶显示面板。
(比较例1)
粘贴顺序与实施例1相反,即,在实施第2偏振板粘贴工序之后,实施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除此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制造了2000张液晶显示面板。
(比较例2~4)
除了将偏振板的粘贴速度、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输送速度设为150mm/s(比较例2)、100mm/s(比较例3)、50mm/s(比较例4)之外,其他与比较例1相同,制造2000张液晶显示面板。
(比较例5)
根据液晶单元的带电量的测量结果(表1、图4),将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和检查工序分开,将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与检查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interval)设为600秒,除此之外,其他与比较例1相同,制造了2000张液晶显示面板。
(带电量的测量)
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在各自的粘贴工序之后设置带电量测量器(キ一エンス公司制造,型号:SK-200),测量粘贴后的带电量,计算出2000张液晶显示面板的平均值,其结果如下列表3所示。
(检查工序中的评价)
另外,针对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的液晶显示面板,使用配置在后一阶段的粘贴工序的下游侧的光学检查装置实施了检查工序。在该检查工序中,一边输送液晶显示面板,一边在不对该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压的情况下,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侧照射光,利用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表面侧,并且在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呈线状配置的多个CCD摄像机(线传感摄像机),线状地检测出本来应该被遮蔽的光的透射状态,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了图像解析处理。
在此,上述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各粘贴工序、检查工序以及该工序之间所需要的时间如下表2所示。
(表2)
在上述检查工序中,即使发生了1张因液晶单元的带电(液晶分子的取向不均)而导致判定为次品的情况,也标记为“×”,在判定为1张次品也未产生的情况下标记为“O”,其结果如下列表3所示。
(表3)
如表3所示,在针对带电后带电易于衰减的CF衬底(第2衬底)先实施了粘贴工序的比较例1~4中,在检查工序中,虽发生了由于液晶单元的带电而判定为次品的情况,但是在针对带电后带电难以衰减的TFT衬底(第1衬底)先实施了粘贴工序的实施例1~4中,在检查工序中没有发生该判定为次品的情况。另外,在比较例5中,虽然防止了该次品判定,但是,由于将第1偏振板粘贴工序和检查工序分开,并设置了长期的检查待机时间,因此,生产效能力大幅度降低。
Claims (14)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具有:粘贴单元,其将从第1偏振板辊以及第2偏振板辊被分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按顺序粘贴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从而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和检查单元,其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该粘贴单元和检查单元被配置在输送该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上,
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中,
上述粘贴单元,先在上述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难以衰减的一侧的第1衬底上,粘贴第1偏振板,然后,在该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易于衰减的一侧的第2衬底上,粘贴第2偏振板,
上述检查单元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而不对通过上述粘贴单元形成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其中,
上述粘贴单元一边沿着上述输送线将上述液晶单元从输入侧输送到输出侧,一边按顺序在该液晶单元上粘贴上述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
上述检查单元一边沿着上述输送线将通过上述粘贴单元形成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从输入侧向输出侧输送,一边进行线状检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其中,
上述检查单元包括透射光检查单元,
该透射光检查单元具有:
光照射单元,其配置在上述输送线的一个面侧,且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面照射光;和
拍摄单元,其配置在上述输送线的另一个面侧,拍摄由上述光照射单元照射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其中,
上述粘贴单元包括:
一对第1粘贴辊,通过夹持上述液晶单元以及从上述第1偏振板辊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从而将该第1偏振板粘贴在该液晶单元的上述第1衬底上;和
一对第2粘贴辊,通过夹持已粘贴上述第1偏振板的上述液晶单元以及从上述第2偏振板辊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2偏振板,从而将该第2偏振板粘贴在该液晶单元的上述第2衬底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其中,
上述第1偏振板具有导电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其中,
上述第2偏振板具有导电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其中,
上述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为1.0×1012Ω/□以下。
8.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具有:粘贴工序,将从第1偏振板辊以及第2偏振板辊被分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按顺序贴在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上,从而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和检查工序,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该粘贴工序和检查工序在输送该液晶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一系列的输送线上进行,
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中,
上述粘贴工序是先在上述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难以衰减的一侧的第1衬底上,粘贴第1偏振板,然后,在该液晶单元的带电相对易于衰减的一侧的第2衬底上,粘贴第2偏振板的工序,
上述检查工序是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光学检查而不对通过上述粘贴工序形成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施加电压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粘贴工序一边沿着上述输送线将上述液晶单元从输入侧输送到输出侧,一边按顺序在该液晶单元上粘贴上述第1偏振板以及第2偏振板;
上述检查工序一边沿着上述输送线将通过上述粘贴工序形成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从输入侧向输出侧输送,一边进行线状检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检查工序包括透射光检查工序,
该透射光检查工序通过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面照射光,并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个面上接受已透射过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光,从而检查该液晶显示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粘贴工序为以下工序:
通过在一对第1粘贴辊之间,夹持上述液晶单元以及从上述第1偏振板辊被陆续放出提供的上述第1偏振板,从而将该第1偏振板粘贴在该液晶单元的第1衬底上,然后,在一对第2粘贴辊之间,通过夹持已粘贴上述第1偏振板的液晶单元以及从第2偏振板辊被陆续放出提供的第2偏振板,从而将该第2偏振板粘贴在该液晶单元的第2衬底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第1偏振板具有导电层。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第2偏振板具有导电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为1.0×1012Ω/□以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34282.2A CN102749756B (zh) | 2010-06-24 | 2011-03-23 |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43718 | 2010-06-24 | ||
JP2010-143718 | 2010-06-24 | ||
JP2010-257424 | 2010-11-18 | ||
JP2010257424A JP4723045B1 (ja) | 2010-06-24 | 2010-11-18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34282.2A Division CN102749756B (zh) | 2010-06-24 | 2011-03-23 |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8232A true CN102298232A (zh) | 2011-12-28 |
CN102298232B CN102298232B (zh) | 2012-08-29 |
Family
ID=443505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69867A Active CN102298232B (zh) | 2010-06-24 | 2011-03-23 |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 |
CN201210234282.2A Active CN102749756B (zh) | 2010-06-24 | 2011-03-23 |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34282.2A Active CN102749756B (zh) | 2010-06-24 | 2011-03-23 |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304339B2 (zh) |
EP (1) | EP2400340B1 (zh) |
JP (1) | JP4723045B1 (zh) |
KR (1) | KR101057307B1 (zh) |
CN (2) | CN102298232B (zh) |
PL (1) | PL2400340T3 (zh) |
TW (1) | TW201140196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4036A (zh) * | 2013-05-03 | 2013-08-28 | 郴州市晶讯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液晶显示屏的两道工序间的挡尘装置 |
CN105210135A (zh) * | 2013-05-17 | 2015-12-3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CN106660079A (zh) * | 2014-08-25 | 2017-05-10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CN106773199A (zh) * | 2015-11-20 | 2017-05-31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585697A (zh) * | 2017-09-29 | 2019-04-05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制造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82997A1 (en) * | 2011-09-30 | 2013-04-04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dimensions of display panel or other patterned device |
JP5935810B2 (ja) * | 2011-12-19 | 2016-06-1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Ipsモード型液晶表示装置 |
JP6148913B2 (ja) * | 2013-06-27 | 2017-06-1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JP6529250B2 (ja) | 2014-12-18 | 2019-06-1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システム |
CN104678619A (zh) * | 2015-03-23 | 2015-06-03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滚压机及其滚压方法 |
JP5885868B1 (ja) | 2015-03-24 | 2016-03-1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パネル部材への連続貼りに用いる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 |
JP5885869B1 (ja) * | 2015-03-25 | 2016-03-1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的表示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JP6695670B2 (ja) * | 2015-09-30 | 2020-05-2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6538014B2 (ja) * | 2016-09-06 | 2019-07-03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的表示ユニットの連続製造装置及び連続製造方法 |
JP2018072689A (ja) * | 2016-11-01 | 2018-05-1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的表示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 |
CN109564366B (zh) * | 2017-07-06 | 2021-11-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切换显示面板可视角度的防窥设备、显示设备、操作显示设备的方法和制造防窥设备的方法 |
CN107734272B (zh) * | 2017-09-30 | 2020-02-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掩模板检测设备、掩模板检测方法以及相应的光源控制方法 |
CN208126055U (zh) | 2018-04-28 | 2018-11-20 |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37417A (ja) * | 2002-06-28 | 2005-02-1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偏光板貼合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7187960A (ja) * | 2006-01-16 | 2007-07-26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及び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07256106A (ja) * | 2006-03-23 | 2007-10-04 | Sharp Corp | 表示パネル検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パネル検査方法 |
WO2009125771A1 (ja) * | 2008-04-08 | 2009-10-1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排除装置および排除方法 |
CN101559889A (zh) * | 2008-04-16 | 2009-10-2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辊状卷料组及辊状卷料的制造方法 |
WO2010074194A1 (ja) * | 2008-12-25 | 2010-07-0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81026A (ja) | 1982-04-19 | 1983-10-22 | Hitachi Ltd | 偏光板貼付け装置 |
JPH0266518A (ja) * | 1988-09-01 | 1990-03-06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位相膜一体型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
JPH11249124A (ja) | 1998-02-27 | 1999-09-17 | Optrex Corp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JP2000047242A (ja) | 1998-07-31 | 2000-02-18 | Optrex Corp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1117065A (ja) | 1999-10-20 | 2001-04-27 | Ricoh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250698A (ja) | 2001-02-26 | 2002-09-06 | Horiba Ltd | 平面表示パネルの欠陥検査装置 |
KR20040002796A (ko) | 2002-06-28 | 2004-01-07 | 후지 샤신 필름 가부시기가이샤 | 편광판 점착방법 및 그 장치 |
JP4376558B2 (ja) * | 2002-07-04 | 2009-12-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偏光板貼合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4133355A (ja) | 2002-10-15 | 2004-04-30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板、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6078317A (ja) * | 2004-09-09 | 2006-03-23 | Seiko Epson Corp | 被検査体の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2006243275A (ja) | 2005-03-02 | 2006-09-14 | Sharp Corp | 検査装置 |
JP2007233313A (ja) * | 2006-03-03 | 2007-09-13 | Sharp Corp | 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パネルの修理方法 |
JP4923921B2 (ja) | 2006-09-28 | 2012-04-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008197218A (ja) | 2007-02-09 | 2008-08-28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液晶表示装置 |
US8366858B2 (en) | 2007-12-27 | 2013-02-05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play device |
JP4307510B1 (ja) | 2007-12-27 | 2009-08-0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
JP2008203861A (ja) | 2008-03-05 | 2008-09-04 | Nitto Denko Corp | 帯電防止性粘着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9229956A (ja) | 2008-03-25 | 2009-10-08 | Fujifilm Corp | 帯電防止型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5181125B2 (ja) | 2008-04-09 | 2013-04-1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表示ユニットの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検査方法を用いた光学表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DE102009004181A1 (de) * | 2008-04-11 | 2009-10-15 |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 Verarbeiten von Client-Anfragen |
WO2009128115A1 (ja) | 2008-04-15 | 2009-10-2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ロール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4406043B2 (ja) * | 2008-04-16 | 2010-01-27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ロール原反セット、及びロール原反の製造方法 |
JP2010117458A (ja) | 2008-11-12 | 2010-05-27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液晶表示装置 |
-
2010
- 2010-11-18 JP JP2010257424A patent/JP4723045B1/ja active Active
- 2010-11-19 TW TW099140057A patent/TW201140196A/zh unknown
-
2011
- 2011-01-17 KR KR1020110004599A patent/KR10105730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3-23 CN CN2011100769867A patent/CN102298232B/zh active Active
- 2011-03-23 CN CN201210234282.2A patent/CN102749756B/zh active Active
- 2011-06-06 US US13/154,023 patent/US930433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6-07 EP EP11168932A patent/EP2400340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6-07 PL PL11168932T patent/PL2400340T3/pl unknown
-
2014
- 2014-06-18 US US14/307,630 patent/US2014029082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37417A (ja) * | 2002-06-28 | 2005-02-1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偏光板貼合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7187960A (ja) * | 2006-01-16 | 2007-07-26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及び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07256106A (ja) * | 2006-03-23 | 2007-10-04 | Sharp Corp | 表示パネル検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パネル検査方法 |
WO2009125771A1 (ja) * | 2008-04-08 | 2009-10-1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排除装置および排除方法 |
CN101559889A (zh) * | 2008-04-16 | 2009-10-2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辊状卷料组及辊状卷料的制造方法 |
WO2010074194A1 (ja) * | 2008-12-25 | 2010-07-0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4036A (zh) * | 2013-05-03 | 2013-08-28 | 郴州市晶讯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液晶显示屏的两道工序间的挡尘装置 |
CN105210135A (zh) * | 2013-05-17 | 2015-12-3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CN105210135B (zh) * | 2013-05-17 | 2017-12-19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CN106660079A (zh) * | 2014-08-25 | 2017-05-10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CN106773199A (zh) * | 2015-11-20 | 2017-05-31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US10474260B2 (en) | 2015-11-20 | 2019-11-12 | Japan Display Inc. | Display device |
CN109585697A (zh) * | 2017-09-29 | 2019-04-05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制造系统 |
CN109585697B (zh) * | 2017-09-29 | 2023-04-14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制造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40196A (en) | 2011-11-16 |
US20110315297A1 (en) | 2011-12-29 |
CN102749756A (zh) | 2012-10-24 |
JP4723045B1 (ja) | 2011-07-13 |
CN102749756B (zh) | 2015-10-14 |
US20140290826A1 (en) | 2014-10-02 |
PL2400340T3 (pl) | 2013-06-28 |
KR101057307B1 (ko) | 2011-08-16 |
EP2400340B1 (en) | 2013-01-16 |
JP2012027003A (ja) | 2012-02-09 |
US9304339B2 (en) | 2016-04-05 |
EP2400340A1 (en) | 2011-12-28 |
TWI362519B (zh) | 2012-04-21 |
CN102298232B (zh) | 2012-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8232B (zh) | 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及连续制造方法 | |
TWI472753B (zh) | 液晶顯示面板之製造方法及液晶顯示面板之製造裝置 | |
CN104614891B (zh) | 反射式柔性液晶显示器 | |
US7843621B2 (en) | Compon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o-optic displays | |
US20160070382A1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capacitive touch panel | |
TWI725209B (zh) | 光學薄膜組及其製造方法 | |
TWI336060B (zh) | ||
US9470636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JP5708565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部材 | |
US20140124966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treated film | |
CN101201485A (zh) | 显示装置 | |
WO2016074253A1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液晶显示面板 | |
US1006115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758662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error of transfer system | |
JP5244014B2 (ja) |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KR102078021B1 (ko) | 편광판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US9041880B2 (en) | Optical compensated bend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2012078430A (ja) | ロール状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TW201516473A (zh) | 遮罩薄膜及使用此之偏光式3d影像顯示薄膜之檢查方法 | |
TW200426473A (en) | Rubbing align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alignment film | |
US20070134439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aving a conductive polymer | |
WO2007100391A2 (en) | Compon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electro-optic medi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