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2877A - 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82877A CN102282877A CN2009801546710A CN200980154671A CN102282877A CN 102282877 A CN102282877 A CN 102282877A CN 2009801546710 A CN2009801546710 A CN 2009801546710A CN 200980154671 A CN200980154671 A CN 200980154671A CN 102282877 A CN102282877 A CN 1022828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 wireless signal
- communication form
- communication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6—Co-operative diversity, e.g. using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s r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04B7/15514—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for shadowing compen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6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comprising mechanisms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e.g. status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抑制干扰的产生来实现无线传输质量的提高。无线站(1r)进行无线信号(d1)的通信。无线站(2r)接收相对于无线信号(d1)不可区分的无线信号(d2)。无线站(3r)位于无线站(1r)的无线通信范围以及无线站(2r)的服务范围内。通信形式变换部(21)生成将无线信号(d2)的通信形式变换为相对于无线信号(d1)可区分的通信形式后的无线信号(d2a),利用无线信号(d2a)与无线站(3r)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包括移动台通信系统及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移动电话等的移动台通信的标准,有被称为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的新的高速通信服务,此外,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正在讨论作为LTE的改进版本的LTE-Advanced系统。
而且,LTE-Advanced系统的目的还在于作为IMT-Advanced系统提出,其中IMT-Advanced系统是已经确定了在ITU-R(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Radio communications secto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部)中讨论的IMT(Internation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国际移动通信)-2000系统的改进版。
此外,作为IMT-2000系统的代表,有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CDMA one以及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
在LTE-Advanced系统中,以LTE系统为基础,正在研究引入发送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数据的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单频网络)、以及进行无线中继的中继装置(中继站)(此外,也在研究上行/下行带宽的扩宽、上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引入等)。下面,以LTE-Advanced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1)关于MBMS以及MBSFN。
所谓MBMS是对非特定或特定用户报知数据的服务。具体地说,考虑既广播(Broadcast)新闻等信息,又对特定用户组播(Multicast)信息的情况。
此外,作为基于MBMS的报知数据(MBMS数据)的发送方法,正在研究从多个基站采用相同的资源同步地发送MBMS数据的MBSFN。
MBSFN的SFN(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单频网络)表示使用同一无线频率。即,MBSFN通常设定有发送区域(MBSFN区域),在该区域内,使用相同的无线频率(参照TS36.300V8.6.015MBMS)。
此外,在MBSFN中,从多个基站以同一频率且同一定时发送相同的数据。由此,移动台能够接收从多个基站发送的MBMS数据。
这是利用了以下特性,即,例如,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接收的情况下,如果是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长度以下,则可以进行多次接收合成,通过对多个数据进行接收合成,可获得提高接收特性的效果。
这里,所谓CP是指为了防止数据重叠而在数据传输时附加的冗余部分,相当于地面波数字广播中的GI(Guard Interval,保护间隔)。另外,MBSFN中使用的CP比在普通通信的单播数据中附加的CP长度长。
图20是示出无线数据的格式的图。无线数据由CP和数据构成,单播发送时的CP被称为普通CP(Normal CP),MBSFN的CP被称为扩展CP(Extended CP)。普通CP的长度是4.69μsec,与此相对,MBSFN的CP长度(MBMS数据的CP长度)是16.67μsec。
图21是示出数据的接收合成的图。假设移动台120接收从基站B发送来的MBMS数据(设为数据b),在数据b接收后延迟时间t而接收到从基站A发送来的MBMS数据(设为数据a)(数据a、b是相同服务内容的报知数据)。
如果迟延时间t在从数据b的接收开始时刻开始的、CP长度的时间范围内,则移动台120不仅能接收数据b还能接收数据a而对数据a、b进行合成。这样,在MBSFN中,对于相隔距离与CP变长的量相应的基站(在此例中对应于基站A),也能够接收从该基站发送的MBMS数据而进行合成。
(2)关于中继装置(中继站)。
在LTE-Advanced系统中,例如,为了扩大服务区范围(Cell extension)或应对非灵敏区(Dead spot),在基站与移动台之间设置中继站(Relay)。
图22是示出服务区范围扩大的图。移动台120位于基站100的小区100a外侧。此外,在小区100a内设置有中继站110,将中继站110能够中继的区域设为中继区域110a,移动台120位于中继区域110a内。
如果不存在中继站110这样的中继站,由于移动台120位于小区100a外,因此无法与基站100进行通信。但是,如果设置中继站110,且使移动台120位于中继站110的中继区域110a内,则即使移动台120在小区100a外,也经由中继站110进行无线中继,从而能够进行基站100与移动台120之间的通信。
图23是示出非灵敏区应对的图。在基站100的小区100a内设置有中继站110,在小区100a内存在非灵敏区110b,移动台120位于非灵敏区110b内。此外,假设中继站110的中继区域110a覆盖了非灵敏区110b。
如果不存在中继站110这样的中继站,则当移动台120位于非灵敏区110b内时,其难以与基站100进行通信。但是,如果设置中继站110,且使中继站110的中继区域110a覆盖非灵敏区110b,则即使移动台120处于非灵敏区110b内,也经由中继站110进行无线中继,从而能够进行基站100与移动台120之间的通信。
作为与当前的MBMS相关联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技术:移动台根据公共导频信道与公共控制信道之间的发送功率差来估计小区质量,并接收来自小区质量最高的相邻小区的数据。
此外,作为现有的无线中继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在发送装置侧,将用于中继装置再次发送的中继装置用信号和用于直接发送到接收机的接收机用信号层级化后发送,在中继装置中,在将中继装置用信号解调之后再次调制而再次发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03130号公报(段落号〔0015〕~〔0020〕,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032557号公报(段落号〔0019〕~〔0021〕,图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在MBMS的无线网络中,通过配置中继站,能够扩大服务区范围及应对非灵敏区。另外,在MBSFN中,采用CP长度比通常用于单播的普通CP长的扩展CP来传送无线信号。因此,对于来自远离移动台的基站的无线信号,也能经由中继站进行接收,从而提高了基于更多的多个数据的接收合成的可能性。
但是,在现有的MBMS的无线网络中,存在单播数据与MBSFN发送的MBMS数据之间不可区分的问题。
图24是示出不能区分的问题点的图。配置有基站101~103、移动台121~123、中继站110。基站101向移动台121发送单播数据r1,基站103向移动台123发送单播数据r3。此外,基站102向中继站110发送MBMS数据r2,中继站110向移动台122中继发送MBMS数据r2。
这里,在单播数据的发送中进行如下处理:在基站侧进行加扰,使得能够与使用同一无线资源的其它单播数据区分开。即,可通过施加初始值不同的扰码而能够进行区分。因此,能够区分图24所示的单播数据r1、r3。另外,在MBSFN的发送中,也以能够区分多个MBMS数据的方式进行传输,因此也能够区分MBMS数据彼此。也就是说,只要是相同的通信形式就能够相互区分。
但是,对于单播数据与MBMS数据来说,它们的通信形式不同,而且由于没有明确规定扰码的初始值不同,因此不能确保能够进行基于扰码的区分。此外,还存在两者使用相同的无线资源同时进行发送的情况,所以在单播数据与MBMS数据混合的环境下有可能无法区分这两者。
具体地说,由于不能确保对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承载单播通信的用户数据的无线信道)进行的加扰的扰码和对PMCH(Physical MulticastCHannel:承载MBSFN通信的用户数据的无线信道)进行的加扰的扰码进行区分,所以有可能在PDSCH与PMCH之间不能进行区分。其结果是有可能发生干扰。
在图24的情况下,假设移动台121处于能够接收单播数据r1和MBMS数据r2两者的位置,移动台123处于能够接收单播数据r3和MBMS数据r2两者的位置。
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本来希望接收单播数据的移动台121、123来说,不可能区分从中继站110发送来的MBMS数据r2,从而该MBMS数据r2成为干扰波。
另一方面,即使是例如在规定时间内能够进行单播数据和MBMS数据的区分,由于基站之间或基站与中继站之间未必能够同步,所以加扰起始的定时开始缓缓偏移。这样,区分扰码的能力逐渐劣化,导致不能区分PDSCH与PMCH,从而产生干扰。
图25是示出由于定时偏移而产生干扰的图。黑色时隙表示MBSFN发送的MBMS数据,白色时隙表示单播数据。在能够区分发送序列A1、B1的状态下,例如,当观察定时T1时,由于2个MBMS数据处于同一定时内,因此可以进行区分而不发生干扰,在定时T2中,由于2个单播数据处于同一定时内,因此可以进行区分而不发生干扰。
与此相对,假设发生了定时偏移,发送序列A1变为发送序列A1a。在这种情况下,当观察发送序列A1a、B1的定时T3~T6时,由于MBMS数据与单播数据存在于同一定时内,因此不能进行区分而发生干扰。这样,当不能进行区分而发生干扰时,单播数据和MBMS数据双方或一方的传输特性劣化,并引起传输质量的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区分、抑制干扰并提高无线传输特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具备:使用第1无线信号进行通信的第1无线站、第2无线站和位于所述第1无线站以及所述第2无线站的无线通信范围的公共部分的第3无线站。
这里,第2无线站包括通信形式变换部,该通信形式变换部在接收到第2无线信号时,进行第2无线信号的通信形式的变换,所述第2无线信号被实施了相对于第1无线信号不可区分的加扰,通信形式变换部对第2无线信号实施相对于第1无线信号可区分的加扰,生成变换了通信形式的第3无线信号,并利用第3无线信号与第3无线站进行通信。
发明的效果
实现无线传输质量的提高。
通过与附图相关联的以下说明,可以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其中,附图示出了优选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的例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MBSFN网络的图。
图5是示出MBSFN网络的动作时序的图。
图6是示出MBSFN网络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7是示出CP的置换的图。
图8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中继站的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中继站的结构的图。
图11是示出移动台的结构的图。
图12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3是示出动作时序的图。
图14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5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6是示出动作时序的图。
图17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8是示出提前发送MBMS数据的通信的时序的图。
图19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0是示出无线数据的格式的图。
图21是示出数据的接收合成的图。
图22是示出服务区范围扩大的图。
图23是示出非灵敏区应对的图。
图24是示出产生干扰的问题点的图。
图25是示出由于定时偏移而产生干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无线站(第1无线站)1r、无线站(第2无线站)2r和无线站(第3无线站)3r。
无线站1r进行无线信号(第1无线信号)d1的通信。无线站2r接收无线信号(第2无线信号)d2,该无线信号d2被实施了相对于无线信号d1不可区分的加扰。而且,无线站2r包含通信形式变换部21。无线站3r位于无线站1r的无线通信范围(服务范围)以及无线站2r的服务范围内。
这里,所谓无线信号d1与无线信号d2不可区分是指,不能够区分对无线信号d1进行的加扰的扰码与对无线信号d2进行的加扰的扰码。
在无线站2r内的通信形式变换部21中,当接收到无线信号d2时,对无线信号d2实施相对于无线信号d1可区分的加扰,生成变换了通信形式的无线信号d2a(第3无线信号),利用无线信号d2a与无线站3r进行通信。
此外,关于无线信号d2a,虽然服务信号的内容本身与无线信号d2相同,但其通信形式已变换为相对于无线信号d1可区分。
这样,即使在无线信号d1与无线信号d2是不可区分的情况下,在通信形式变换部21中,将无线信号d2的通信形式变换为相对于无线信号d1可区分,利用可区分的无线信号d2a与无线站3r进行通信。
此外,为了使无线信号d2和无线信号d1可区分,希望第1无线站与第2无线站的发送帧(或构成帧的时隙)同步。此外,也可以使无线信号d2与无线信号d1所使用的无线资源不同。
由此,通过使无线信号d1、d2a相互可区分,从而相互不干扰,所以能够实现无线站3r中的接收质量以及整个系统的无线传输质量的提高。
图2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A具有:基站(第1基站)10-1、基站(第2基站)10-2、中继站(以下,称为中继站)20和移动台30。
基站10-1进行无线信号(第1无线信号)d1的通信。基站10-2发送相对于无线信号d1不可区分的无线信号(第2无线信号)d2。中继站20包含通信形式变换部21,并进行从基站10-2发送来的无线信号d2的中继处理。
在通信形式变换部21中,将无线信号d2的通信形式变换为相对于无线信号d1可区分的通信形式,并生成具有变换后的通信形式的无线信号d2a,利用无线信号d2a与移动台30进行通信。
这里,当中继站20利用与从基站10-2接收无线信号d2时相同的通信形式向移动台30进行中继时,无线信号d1与无线信号d2不可区分,所以产生干扰。
与此相对,在无线通信系统1A中,在中继站20处,生成将无线信号d2的通信形式变换为相对于无线信号d1可区分后的无线信号d2a,进行中继通信。由此,无线信号d1、d2a相互可区分而不干扰,所以能够实现移动台30中的接收质量以及整个系统的无线传输质量的提高。
图3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1将无线信号d1设为普通通信信号d1,将无线信号d2设为报知信号d2,系统结构与图2相同。
通信形式变换部21在接收到报知信号d2时,将作为报知信号d2的通信形式的报知形式,变换为作为普通通信信号d1的通信形式的普通通信形式,利用普通通信形式进行报知信号d2的中继发送。
通过向移动台30发送变换为普通通信形式的报知信号d2a,在移动台30可接收普通通信信号d1以及报知信号d2a的环境中,由于普通通信信号d1与报知信号d2a是相同的通信形式(普通通信形式)(即,由于能够确保相同通信形式的无线信号可区分),所以也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因此,能够实现移动台30中的接收质量以及整个系统的无线传输质量的提高。
接着,作为无线通信系统1-1的一个应用例,说明应用于MBMS时的系统结构以及动作。首先对应用了无线通信系统1-1的MBSFN网络的总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MBSFN网络的图。MBSFN网络40具有:作为MCE(Multi-Cell/Multicast Coordination Entity,多小区/组播协调实体)的MBMS控制装置或MBMS控制部(后面,统称为MBMS控制装置)41、MBMS GW(Gate Way:网关)42、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台)43a、43b、移动台30-1~30-4。
MBMS的无线信号由MBMS数据和用于接收MBMS的控制信号(以下,称为MBMS控制信号)构成,MBMS控制装置41控制MBMS发送,向MBMS GW42、基站43a、43b发送MBMS控制信号,MBMS GW42向基站43a、43b发送MBMS数据。MBMS GW42是存储并管理MBMS数据的装置,也可以称为MBMS数据存储装置。
图5是示出MBSFN网络的动作时序的图。在MBMS控制装置41中,通过调度来确定待发送的MBMS数据以及其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编码方法、发送定时、使用的无线频率等)。接着,向MBMS GW42通知所确定的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信息、以及基于它们生成的控制信号。
接着,对MBMS GW42请求向基站传送MBMS数据。接收到通知的MBMS GW42向基站传送控制信号(MCCH: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组播控制信道)和MBMS数据(MTCH:MBMS Traffic Channel,MBMS业务信道)。而且,还向基站通知用于MBSFN发送的发送定时及使用的无线频率等控制信息。
接收到这些控制信息、MBMS数据以及控制信号的通知的基站根据控制信息进行MBSFN发送。接收到MBSFN发送的DF(Decode and Forward: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纠错解码、重新编码/调制处理等处理而进行中继的方式)的中继站进行解调/解码,进行纠错,再次进行编码/调制并向移动台发送MBMS数据。
MBMS数据构成作为逻辑信道的MTCH,并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MCH(Multicast CHannel),通过作为无线信道的PMCH被无线发送。此外,在MBMS数据发送时,根据每个MBSFN区域的ID(识别符)进行加扰(参照TS36.211)。
另外,MBMS的控制信号构成作为逻辑信道的MCCH,并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MCH,通过作为无线信道的PMCH被无线发送。
MBMS控制装置41进行资源分配、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MBMS数据的发送定时等的调度,将调度结果叠加在MBMS控制信号上进行发送。在基站43a、43b中基于该调度结果进行无线发送。
此外,上述MCS(有时也被称作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自适应调制编码))是指调制/编码方式,是根据无线线路质量自适应地变更调制方式及编码率来使用的方法,由调制方式、编码率以及传输速度等属性构成。
例如,如果为MCS1,则可设定为调制方式是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Keying,正交相移键控),编码率是1/8,传输速度是1.891Mb/s,如果为MCS5,则可设定为调制方式是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调幅),编码率是1/2,传输速度是15.221Mb/s等。通常,根据移动台的接收状态选择最优的MCS。
MBMS控制装置41从这样的多个MCS中选择1个MCS。作为MCS的选择方法的一例,有如下的方法:以传播特性(传播环境)最差的小区为基准来选择MCS,在MBSFN区域内全部应用同样选择的MCS。
例如,当针对传播特性最差的小区决定以MCS1进行通信时,对MBSFN区域内的其它所有小区也应用MCS1(对传播特性良好的小区也应用MCS1)。此外,还可以与传播环境无关地设定固定的MCS。
接着,对MBSFN网络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具体地进行说明。另外,下面以单播数据作为普通通信信号的一例,以单播通信形式作为普通通信形式的一例,以MBMS数据作为报知信号的一例,以MBSFN作为报知形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MBSFN网络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a具有:MBMS控制装置41、MBMS GW42、基站43a~43c、中继站20、移动台30-1~30-4。中继站20包含通信形式变换部21。
基站43a利用MBSFN向移动台30-1以及中继站20发送MBMS数据。基站43b通过单播通信形式向移动台30-3发送单播数据。基站43c通过单播通信形式向移动台30-4发送单播数据。
中继站20内的通信形式变换部21在接收到MBSFN的MBMS数据时,将MBSFN变换为单播通信形式,利用单播通信形式发送MBMS数据。
这里,假设移动台30-2接收来自中继站20的中继数据,并且位于也可接收从基站43b发送来的单播数据的范围中。
在这种情况下,当中继站20以MBSFN通信形式将MBMS数据直接中继发送到移动台30-2时,移动台30-2接收了具有MBSFN通信形式的MBMS数据和具有单播通信形式的单播数据两者的数据信号。
MBSFN通信形式通过PMCH的无线信道发送MBMS数据,在单播通信形式中,通过PDSCH的无线信道来发送单播数据。但是,由于不能确保对PMCH进行的加扰的扰码和对PDSCH进行的加扰的扰码的区分,所以有可能不能区分,在移动台30-2中,MBMS数据与单播数据发生干扰。
与此相对,当中继站20内存在通信形式变换部21的情况下,通信形式变换部21在接收到MBSFN通信形式的MBMS数据时,将MBMS数据的通信形式从MBSFN变换为单播通信形式,对具有单播通信形式的MBMS数据进行中继发送。
也就是说,由于将MBSFN的发送格式变换为单播通信形式的发送格式(作为格式变换,从使用扩展CP的发送格式变换为使用普通CP的发送格式),所以可以通过PDSCH的无线信道来发送MBMS数据而不通过PMCH。
由此,从中继站20发送来的单播通信形式的MBMS数据、与从基站43b发送来的单播通信形式的单播数据间不会产生干扰。
也就是说,由于通过相同的PDSCH无线信道发送MBMS数据和单播数据,因此确保了MBMS数据与单播数据的区分,所以能够抑制干扰的产生。因此,在移动台30-2中,能够高灵敏度地接收从中继站20发送来的本来希望接收的MBMS数据。
此外,在上述情况中,通信形式变换部21将MBSFN变换为单播通信形式而进行中继发送,但是,将MBSFN变换为单小区MBMS(Single Cell MBMS)通信形式而进行中继发送也能够抑制干扰的产生。下面,对单小区MBMS进行说明。
在LTE系统中,除了MBSFN发送之外,还在研究仅向特定的小区发送MBMS数据的单小区MBMS发送(在TS36.300中记载为单小区(Single Cell)发送,但为了与单播发送进行区别而称为单小区MBMS发送)。
单小区MBMS发送不是如MBSFN发送那样,向作为多个小区的集合的整个区域进行发送,而是仅向特定的1个小区进行发送。由此,可以不以同一频率同步地发送多个基站间的同一数据,为此,通过基站来进行其调度。
另外,因为在1个小区进行发送,所以与MBSFN的传播距离相比,单小区MBMS的传播距离短。由此,可以缩短CP长度。换言之,可以使用在单播通信中采用的普通的CP(普通CP)。因为能够采用普通的CP,所以还能够实施单播发送。即,能够采用作为单播通信的无线信道的PDSCH来进行发送。
因此,在通信形式变换部21中,当接收到MBSFN的MBMS数据时,可将MBSFN变换为单播通信形式或单小区MBMS通信形式,通过单播通信形式进行MBMS数据的中继发送、或通过单小区MBMS通信形式进行MBMS数据的中继发送,由此来抑制移动台中的干扰产生。
这里,对格式变换(冗余部分(CP)的置换)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CP的置换的图。通信形式变换部21在将MBSFN变换为单播通信形式或单小区MBMS通信形式的情况下,作为数据格式,将扩展CP置换为普通CP。
通过对接收数据附加短的普通CP,能够在空闲字段中增加可发送的信息量(因为普通CP的长度<扩展CP的长度),或者能够降低编码率而增加校验位进行发送。由此,能够提高传输特性(也可以不改变编码率,对未使用的比特插入“0”或“1”的填充(padding))。
接着,说明将单播通信形式变换为MBSFN的情况。图8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a-0的系统结构与图6相同,作为通信形式的变换,示出将单播通信形式变换为MBSFN的情况。
基站43a利用单播通信形式对移动台30-1以及中继站20发送单播数据。基站43b利用MBSFN通信形式对移动台30-3发送MBMS数据。基站43c利用MBSFN通信形式对移动台30-4发送MBMS数据。
中继站20内的通信形式变换部21在接收到单播通信形式的单播数据时,将单播通信形式变换为MBSFN,利用MBSFN发送单播数据(作为格式变换,从使用普通CP的发送格式变换为使用扩展CP的发送格式)。
由此,从中继站20发送的基于MBSFN通信形式的单播数据与从基站43b发送的MBSFN的MBMS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这样,也可以进行与图6中说明的通信形式变换相反的变换。
接着,对中继站2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作为中继站20的中继方式,大体分为AF(Amplify and Forward,放大并转发)方式和DF方式。AF是指当中继站接收到从基站或移动台发送来的无线信号时,将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放大后,对移动台或基站进行发送。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DF是指当中继站接收到从基站或移动台发送来的无线信号时,进行解调/解码后进行纠错处理,并再次编码/调制后,对移动台或基站进行发送。在此,对具有DF功能的中继站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9、图10是示出中继站20的结构的图。中继站20包括:天线a1、接收部22a-1、解调/解码部22a-2、无线线路质量信息收集部23a、调度器24a、线路设定部25a、上行连接请求信号提取部26a-1、上行连接请求信号生成部26a-2、上行发送控制信号生成部26a-3、线路质量测量部27a-1、线路质量信息生成部27a-2、编码/调制部28a-1和发送部28a-2。
此外,还包括:天线a2、接收部22b-1、解调/解码部22b-2、下行发送控制信号提取部23b-1、MBMS控制信号提取部23b-2、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3b-3、MB SFN发送控制部23b-4、发送数据缓存器24b、通信形式变换部21、编码/调制部25b-1和发送部25b-2。
接收部22a-1以及解调/解码部22a-2根据调度结果经由天线a1接收从移动台发送来的上行无线信号,进行下变频,对下变频后的上行信号进行解调/解码。
无线线路质量信息收集部23a从解调/解码后的上行信号中收集无线线路质量信息(中继站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线路质量指标),发送给调度器24a。
上行连接请求信号提取部26a-1从解调/解码后的上行信号中提取上行连接请求信号,并发送给线路设定部25a。线路设定部25a在接收到上行连接请求信号时,根据调度结果发送上行连接请求信号生成指示。
上行连接请求信号生成部26a-2在接收到上行连接请求信号生成指示时,生成上行连接请求信号。上行发送控制信号生成部26a-3根据调度结果生成上行发送控制信号。
线路质量测量部27a-1测量基站与中继站20之间的线路质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线路质量信息生成部27a-2。线路质量信息生成部27a-2根据测量结果生成线路质量信息。
编码/调制部28a-1、发送部28a-2根据调度结果对上行连接请求信号、上行发送控制信号以及线路质量信息进行编码/调制,将这些信号重叠后进行上变频,并经由天线a2发送给基站。
另一方面,接收部22b-1以及解调/解码部22b-2根据下行发送控制信号的编码/调制信息,经由天线a2接收从基站发送来的下行无线信号后,进行下变频,对下变频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解调/解码。下行发送控制信号提取部23b-1从下行信号中提取出下行发送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接收部22b-1以及解调/解码部22b-2。
MBMS控制信号提取部23b-2从下行信号中提取出MBMS控制信号,发送给MB SFN发送控制部23b-4。MB SFN发送控制部23b-4对调度器24a进行MB SFN控制的设定。
发送数据缓存器24b进行下行信号的缓存,并根据调度结果进行数据输出。通信形式变换部21对缓存后的下行信号的通信形式进行变换(例如,MBSFN→单播)。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3b-3根据调度结果生成下行控制信号。
编码/调制部25b-1、发送部25ba-2根据调度结果对下行控制信号以及通信形式变换后的下行信号进行编码/调制,并进行上变频,经由天线a1向移动台发送。
接着,说明移动台的结构。图11是示出移动台的结构的图。移动台30具有天线a3和接收部31。这里,移动台30位于可接收无线信号(第1无线信号)d1和相对于无线信号d1不可区分的无线信号(第2无线信号)d2的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部31在接收到无线信号d1时进行无线信号d1的接收处理。或者,将无线信号d2的通信形式变换为在台站侧相对于无线信号d1可区分的通信形式,并进行具有变换后的通信形式的无线信号d2a的接收处理。
接着,说明无线通信系统的详细动作。作为第1实施方式,说明将MBSFN变换为单播通信形式而进行中继发送时的动作。此外,假设为中继站中具有MBMS调度功能的系统结构。
图12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a-1具有:MBMS控制装置41、MBMS GW42、基站43a、43b、中继站20a、移动台30-1~30-3。中继站20a包含通信形式变换部21以及调度器2a。
此外,中继站20a本来就具有单播通信的调度器,但调度器2a除了单播通信的调度功能之外,还追加了MBMS的调度功能。
基站43a通过MBSFN对移动台30-1以及中继站20a发送MBMS数据。基站43b通过单播通信形式对移动台30-3发送单播数据。
中继站20a内的通信形式变换部21在接收到MBSFN的MBMS数据时,将MBSFN变换为单播通信形式,并利用单播通信形式将MBMS数据发送给移动台30-2。
这里,移动台30-2经由中继站20a以及基站43a,向MBMS控制装置41请求中继MBSFN。接受了请求的中继站20a经由基站43a向MBMS控制装置41请求MBSFN的中继,并且请求对中继站20a发送由MBMS控制装置41管理的MBMS控制信息。
图13是示出动作时序的图。在图13中,假设至少向中继站通知来自移动台的中继请求,而且,经由中继站通知给基站,进而经由基站通知给MBMS控制装置。
接收到通知的MBMS控制装置为了在DF中继站中将利用MBSFN接收到的MBMS数据变换为单播并发送给移动台,向中继站通知MBMS控制装置针对DF中继站保持的MBSFN发送信息(例如,要发送的MBMS数据的种类或发送到哪里等的信息)。此外,图13中,在时间上于MBMS控制装置的调度之前进行了通知,不过在时间上也可以于调度之后进行通知。
另外,从移动台向中继站通知的无线线路质量信息在时间上可以是从基站向中继站进行的MBSFN发送之后。另外,从中继站向移动台通知的中继开始定时通知只要是在单播通信之前即可。下面,MBMS数据通过MBSFN发送传输至DF中继站。
接收到MBMS数据的DF中继站使用从MBMS控制装置通知的MBMS控制信息、或从基站发送的MBMS数据中包含的MBMS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且根据从移动台通知的无线线路质量信息,生成针对移动台的MBMS控制信息。并且,将该MBMS控制信息作为单播通信用的控制信息通知给移动台,接着,发送MBMS数据。
接受了MBMS控制信息的请求的MBMS控制装置经由基站向中继站通知包含有与移动台接收的服务相关的信息等的MBMS控制信息。作为与服务相关的MBMS控制信息的具体例,有表示在某服务数据内该移动台接收至哪里等的控制信息。这对于维持服务的连续性也是重要的控制信息。
根据上述这样的MBMS控制信息,中继站生成MBMS控制信号,并生成为作为逻辑信道的MCCH。将该MCCH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MCH,并利用作为无线信道的PDSCH进行无线发送。
此外,在没有从MBMS控制装置传送来MBMS控制信号的情况、或在中继站中无法进行MBMS控制信号的生成(MCCH的生成等)的情况下,向移动台通知不能进行MBSFN的中继,不进行MBSFN的中继。
此外,在请求MBSFN的中继的移动台数小于事先设定的阈值或者大于阈值的情况下,不进行MBSFN中继,并通知相应的移动台不进行中继。
被通知了不能进行中继的移动台向其它中继站或基站切换。具体地说,测量来自其它中继站或基站的接收功率,选择最高接收功率的基站作为切换目的地,并进行切换。
接着,根据从移动台30-2发送来的、中继站20a与移动台30-2之间的下行无线线路质量(或无线线路质量指标),中继站20a内的调度器2a与中继站20a和移动台30-2之间传输的单播数据同样地进行调度。并且,确定用于发送MBMS数据以及MBMS控制信号的无线资源及调制方式。
此外,在调度时,可以不区别单播数据与要中继的MBMS数据而公平地进行调度,也可以使某一方优先而进行调度。此外,还可以分别进行单播数据的通信和MBMS数据的通信的调度。
如上所述,中继站20a接收MBMS控制信息,进行调度,在调度的结果是MBSFN能够进行中继的情况下,对请求了MBSFN中继的移动台30-2通知能够中继。
也就是说,作为控制信息,通知将以单播数据的通信形式向移动台30-2中继MBMS数据。接收到通知的移动台30-2接收下行物理控制信道(DPCCH),由此来提取下行单播数据通信的控制信息(例如MCS等),并根据MBMS控制信息接收包含有MBMS数据的下行无线信道PDSCH。
并且,在接收到无线信道PDSCH并能够无误地接收MBMS数据的情况下,向中继站20a返回ACK,在接收有错误时,返回NACK(此外,在中继MBMS数据的情况下,不返回ACK/NACK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接着,说明中继MBMS数据时的处理。在中继站20a接收到从基站43a发送来的MBMS数据时,将解码为扩展CP的时隙格式的接收数据变换为使用普通CP的时隙格式。然后,进行编码/调制而发送给移动台30-2。
移动台30-2根据由中继站20a采用DPCCH发送的发送控制信号,设定解调方式以及解码方法,并接收传输单播数据的PDSCH,由此来接收MBMS数据。
此外,在上述情况中,移动台30-2通过中继站20a请求MBSFN的中继,但是,伴随着切换,基站或其上位的无线线路控制站也可以向中继站20a请求MBSFN的中继。
另外,虽然MCCH的生成是在中继站20a中进行的,但是,也可以在中继站20a中进行MBMS控制信息的管理,在发送MBMS数据时,向MBMS控制装置41通知MBMS控制信息,在MBMS控制装置41中生成MCCH。
由上所述,通过将中继站20a接收到的MBMS数据以单播通信形式向移动台30-2中继,能够进行MBMS数据的中继而不会产生干扰。
另外,在通信形式的变换时,由于变成了将扩展CP替换为普通CP后的格式,因此能够降低编码率、增加校验位来进行发送,可以改善传输特性及传输速度。
进而,根据中继站20a与移动台30-2之间的下行无线线路质量,与在中继站20a和移动台30-2之间传输的单播数据同样地进行调度,由此,可以选择最优的发送方法。结果是,能够改善传输特性及传输速度。
接着作为第2实施方式,说明将MBSFN变换为单小区MBMS的通信形式来进行中继发送时的动作。图14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a-2与图12的系统结构相同,但不同点是,在通信形式变换部21中,将MBSFN变换为单小区MBMS的通信形式。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移动台30-2请求MBSFN的中继,基站43a同样对MBMS控制装置41请求向中继站20a通知MBMS控制信息。
被请求了传输MBMS控制信息的MBMS控制装置41根据请求向中继站20a通知MBMS控制信息。根据所通知的MBMS控制信息,在中继站20a中,生成控制信号,并生成为作为逻辑信道的MCCH。将该MCCH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共享信道),并采用作为无线信道的PDSCH来进行单小区MBMS发送。
在单小区MBMS发送中,可以与单播数据发送同样地使用短CP(short CP),所以在中继站20a中,接收采用扩展CP从基站43a发送来的MBMS数据,将其解调/解码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变换为采用普通CP的格式,进行编码/调制后向移动台30-2发送。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是在基站中实施MBMS的调度功能。此外,还构成为配置有多个中继站。
图15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a-3具有:MBMS控制装置41、MBMS GW42、基站43a-1,43b、中继站RN、移动台30-1~30-3。基站43a-1包含MBMS的调度器4。
此外,还考虑了在中继站中混合存在有AF中继站RNAF和DF中继站RNDF。这里,说明以下情况:基站43a-1的小区内混合存在有AF中继站RNAF与DF中继站RNDF或者存在1个DF中继站(在图13中,示出AF中继站RNAF与DF中继站RNDF混合存在的中继站群,将其称为中继站RN),在基站43a-1中,进行全部中继站与移动台30-2之间的调度(另外,在AF中继站中,由于不进行解调/解码,所以不进行通信形式的变换)。
图16是示出动作时序的图。图16是进行集中调度(Centralized scheduling)时的处理时序的例子。与图13的差别有3点。第一点是,经由中继站向基站通知DF中继站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线路质量信息。第2点是,根据无线线路质量等或与基站直接通信的移动台所测量的基站-移动台之间的无线线路质量信息,以包含中继站属下的移动台以及与基站直接通信的移动台的方式集中进行调度。第3点是,将与调度结果所确定的MBSFN中继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及MBMS数据经由中继站向移动台通信。
作为中继站RN与移动台30-2之间的调度方法,还正在研究如下的方法:在基站43a-1处集中地进行基站43a-1的小区内的中继站RN的调度。
这样,在基站43a-1处对处于基站43a-1的小区内的进行中继的1个或多个中继站RN的收发调度进行调度的方法是在中心基站处进行调度,因此被称为集中调度。
这里,在单播数据通信或单小区MBMS发送中,从中继站RN向基站43a-1发送从移动台30-2发送给中继站RN的、中继站RN与移动台30-2之间的无线线路质量信息。
基站43a-1在调度器4中汇集来自DF中继站RNDF及来自直接通信的移动台30-1的无线线路质量信息,并进行调度。并且,使用无线信道从基站43a-1向DF中继站RNDF通知这些调度信息。
接收到通知的DF中继站RNDF根据MBMS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生成为作为逻辑信道的MCCH。将该MCCH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MCH,利用作为无线信道的PDSCH或作为无线信道的PMCH进行无线发送。在DF中继站RNDF中,当接收到MBMS数据时,将其变换为单播通信形式或单小区MBMS,向移动台30-2发送。
接着,说明第4实施方式。上面,将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传输设为MBSFN通信,但在第4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传输为单播通信,中继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传输为MBSFN通信。
图17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a-4具有:MBMS控制装置41、MBMS GW42、基站43a-2、43b、43c、中继站20b、和移动台30-1~30-3。
基站43c以单播通信形式向移动台30-1发送单播数据,基站43b以MBSFN通信形式向移动台30-2,30-3发送MBMS数据。
基站43a-2包括通信形式变换部21-1,中继站20b包括通信形式变换部21-2。基站43a-2内的通信形式变换部21-1将MBSFN通信形式变换为单播通信形式,以单播通信形式发送MBMS数据。中继站20b内的通信形式变换部21-2将单播通信形式变换为MBSFN通信形式,以MBSFN通信形式发送MBMS数据。
对动作进行说明。在从移动台30-2向中继站20b通知了MBSFN中继的请求时,中继站20b将该情况通知给基站43a-2以及MBMS控制装置41。接收到通知的MBMS控制装置41指示比通常的MBSFN发送定时更早地(例如,提前中继站20b的中继处理迟延量以上),从MBMS GW42对基站43a-2传输向移动台30-2以及进行中继的中继站20b发送的MBMS数据。
接收到MBMS数据的基站43a-2在通信形式变换部21-1中,变换为采用普通CP而不是用于通常的MBSFN发送的扩展CP的格式,并利用单播数据通信形式向中继站20b发送MBMS数据。
以单播通信形式接收到MBMS数据的中继站20b在通信形式变换部21-2中,将普通CP的格式变换为采用扩展CP的格式,并对移动台30-2实施基于MBSFN的MBMS数据的发送。
由此,可以在不对基站43a-2与基站43c之间造成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基站43a-2与中继站20b之间的MBSFN发送。另外,基站43a-2比通常的MBSFN发送定时提前地发送MBMS数据,所以,移动台30-2可以进行经由中继站20b接收到的MBMS数据和从基站43b发送来的MBMS数据的接收合成。
图18是示出MBMS数据的提前发送通信的时序的图。
〔S1〕基站43a-2在普通MBSFN发送定时之前、例如提前中继站20b的中继处理迟延时间量以上(例如,如果中继站20b是DF类型,则提前解调/解码、编码/调制一系列处理的迟延时间量),并以单播通信形式向中继站20b发送MBMS数据。
〔S2〕中继站20b进行MBMS数据的解调/解码、编码/调制处理。
〔S3〕中继站20b内的通信形式变换部21-2将单播通信形式变换为MBSFN通信形式,将采用普通CP的格式变换为采用扩展CP的格式。
〔S4〕中继站20b向移动台30-2发送MBSFN通信形式的MBMS数据。
〔S5〕基站43b向移动台30-2发送MBSFN通信形式的MBMS数据。
〔S6〕移动台30-2进行经由中继站20b接收的MBMS数据和从基站43b发送来的MBMS数据的接收合成。
此外,在上述时序中,当示出提前发送时,在中继站20b中,将单播发送变换为MBSFN发送的通信形式,但是,在将MBSFN发送变换为单播发送的情况下,在基站43b中也同样进行提前发送。
接着,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上,说明了MBSFN以采用扩展CP的格式进行传输的情况。原因是,使得易于从较远的基站接收MBSFN发送,增加可接收合成的MBMS数据的数量。即,是为了能够接收传播迟延较大的MBMS数据。
因此,使用扩展CP,即使传播迟延较大也能够接收,利用这一点可以增大小区半径。因此,在变形例中,假设在构成比采用普通CP的小区更大的小区的情况下,不限于MBMS数据,采用扩展CP进行通信。
另外,当在小区半径大的小区中配置中继站时,由于中继站的小区半径根据其用途,小区半径较小,所以,假设变形例中的中继站采用普通CP进行通信。
图19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b具有:基站43a、中继站20c以及移动台30-1、30-2(省略了MBMS控制装置41、MBMS GW42等的图示)。中继站20c包括无线收发部2c-1、通信形式变换部2c-2。
小区51是基站43a的服务范围,小区52是中继站20c的中继范围。中继站20c及移动台30-1位于小区51内。另外,移动台30-2位于小区51外,且位于小区52内。
无线收发部2c-1进行与基站43a、移动台30-2的无线收发处理。在通信形式变换部2c-2与基站43a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以附加了第1冗余部分(例如,扩展CP)的第1无线格式的通信形式进行通信,在与移动台30-2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以附加了比第1冗余部分短的第2冗余部分(例如,普通CP)的第2无线格式的通信形式进行通信。
这里,在下行传输中,基站43a以使用了扩展CP的格式的通信形式发送数据D1。中继站20c内的通信形式变换部2c-2在接收到数据D1时,向移动台30-2发送变为采用普通CP的格式的通信形式后的数据D2。
在上行传输中,移动台30-2以采用普通CP的格式的通信形式将数据D2发送给中继站20c。中继站20c内的通信形式变换部2c-2在接收到数据D2时,生成变为采用扩展CP的格式的通信形式后的数据D1,发送给基站43a。
通过这样的结构,位于小区51内的移动台30-1接收扩展CP格式的数据,所以可进行多个数据的接收合成,实现接收质量的提高。而且,在中继站20c中,对移动台30-2进行基于普通CP格式的中继,所以,能够降低编码率、增加校验位而进行发送,能够提高传输特性。
以上,简单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原理。此外,对于本领域的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多种变形、变更,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示出说明的准确结构及应用例,对应的全部变形例以及等同物均被视为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1无线通信系统
1r、2r、3r无线站
21通信形式变换部
d1、d2、d2a无线信号
Claims (17)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无线站,其使用第1无线信号进行通信;
第2无线站;以及
第3无线站,其位于所述第1无线站及所述第2无线站的无线通信范围的公共部分,
所述第2无线站包含通信形式变换部,该通信形式变换部在接收到第2无线信号时,进行所述第2无线信号的通信形式的变换,所述第2无线信号被实施了相对于所述第1无线信号不可区分的加扰,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对所述第2无线信号实施相对于所述第1无线信号可区分的加扰,生成变换了通信形式的第3无线信号,并利用所述第3无线信号与所述第3无线站进行通信。
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基站,其使用第1无线信号进行通信;
第2基站,其发送第2无线信号,该第2无线信号被实施了相对于所述第1无线信号不可区分的加扰;
中继站,其进行所述第2无线信号的中继处理;以及
移动台,其位于所述第1基站的无线通信范围以及所述中继站的中继范围内,
所述中继站包括通信形式变换部,该通信形式变换部进行所述第2无线信号的通信形式的变换,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对所述第2无线信号实施相对于所述第1无线信号可区分的加扰,生成变换了通信形式的第3无线信号,并利用所述第3无线信号与所述移动台进行中继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在将所述第2无线信号的通信形式变换为所述第1无线信号的通信形式的情况下,将附加在所述第2无线信号中的冗余部分置换为所述第1无线信号中使用的冗余部分,生成所述第3无线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信号是普通通信信号,所述第2无线信号是报知信号,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将作为所述报知信号的通信形式的报知形式变换为作为所述普通通信信号的通信形式的普通通信形式,并生成具有所述普通通信形式的所述报知信号作为所述第3无线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在将所述报知形式变换为所述普通通信形式时,将附加在所述报知信号上的第1冗余部分置换为所述普通通信信号中使用的第2冗余部分,将附加了所述第2冗余部分的所述报知信号作为所述第3无线信号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信号是报知信号,所述第2无线信号是普通通信信号,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将作为所述普通通信信号的通信形式的普通通信形式,变换为作为所述报知信号的通信形式的报知形式,生成具有所述报知形式的所述普通通信信号作为所述第3无线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在将所述普通通信形式变换为所述报知形式时,将附加在所述普通通信信号中的第1冗余部分置换为所述报知信号中使用的第2冗余部分,将附加了所述第2冗余部分的所述普通通信信号作为所述第3无线信号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信号是单播数据,所述第2无线信号是MBMS数据,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将作为所述MBMS数据的通信形式的MBSFN,变换为作为所述单播数据的通信形式的单播通信形式或单小区MBMS通信形式,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生成具有所述单播通信形式或所述单小区MBMS通信形式的所述MBMS数据,作为所述第3无线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在将所述MBSFN通信形式变换为所述单播通信形式或所述单小区MBMS通信形式时,将作为在所述MBSFN的发送时附加在信息数据上的冗余部分的扩展CP,置换为长度比所述扩展CP短的冗余部分的普通CP,将附加了所述普通CP的所述MBMS数据作为所述第3无线信号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信号是MBMS数据,所述第2无线信号是单播数据或单小区MBMS数据,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将作为所述单播数据的通信形式的单播通信形式、或作为所述单小区MBMS数据的通信形式的单小区MBMS通信形式,变换为作为所述MBMS数据的通信形式的MBSFN通信形式,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生成具有所述MBSFN通信形式的所述单播数据或所述单小区MBMS数据作为所述第3无线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在将所述单播通信形式或所述单小区MBMS通信形式变换为所述MBSFN时,将作为在所述单播数据或所述单小区MBMS数据的发送时附加在信息数据上的冗余部分的普通CP,置换为作为比所述普通CP长的冗余部分的扩展CP,将附加了所述扩展CP的所述单播数据或所述单小区MBMS数据作为所述第3无线信号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基站提前所述中继站的所述中继处理的迟延时间量,向所述中继站发送所述第2无线信号。
13.一种中继站,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第1无线信号;以及
通信形式变换部,其进行所述第1无线信号的通信形式的变换,
在无线站位于能够接收第2无线信号、和被实施了相对于所述第2无线信号不可区分的加扰的所述第1无线信号的范围内时,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对所述第1无线信号实施相对于所述第2无线信号可区分的加扰,生成变换了通信形式的第3无线信号,并利用所述第3无线信号与所述无线站进行通信。
14.一种移动台,其特征在于,具备:
天线;
接收部,其进行经由所述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
在所述移动台位于能够接收第1无线信号、和被实施了相对于所述第1无线信号不可区分的加扰的第2无线信号的范围内时,
所述接收部进行所述第1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
或者,将所述第2无线信号的通信形式变换为实施了在台站侧相对于所述第1无线信号可区分的加扰的通信形式,进行具有变换后的通信形式的所述第2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
1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1基站采用第1无线信号进行通信,
第2基站发送第2无线信号,该第2无线信号被实施了相对于所述第1无线信号不可区分的加扰,
中继站进行所述第2无线信号的中继处理,
移动台位于所述第1基站的无线通信范围以及中继站的中继范围内,
所述中继站包括通信形式变换部,其进行所述第2无线信号的通信形式的变换,
所述通信形式变换部对所述第2无线信号实施相对于所述第1无线信号可区分的加扰,生成变换了通信形式的第3无线信号,并利用所述第3无线信号与所述第3无线站进行通信。
1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站;
中继站,其位于所述基站的无线通信范围内;以及
移动台,其位于所述中继站的中继范围内,
在所述基站与所述中继站之间,以附加了第1冗余部分的第1无线格式的通信形式进行通信,
在所述中继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以附加了比所述第1冗余部分短的第2冗余部分的第2无线格式的通信形式进行通信。
17.一种无线装置,其与第1无线站和第2无线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无线收发部,其进行与所述第1无线站以及所述第2无线站的收发处理;以及
通信形式变换部,其在与所述第1无线站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以附加了第1冗余部分的第1无线格式的通信形式进行通信,在与所述第2无线站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以附加了比所述第1冗余部分短的第2冗余部分的第2无线格式的通信形式进行通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60090.5A CN103596271B (zh) | 2009-01-20 | 2009-01-20 |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中继站、移动台以及无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9/050775 WO2010084574A1 (ja) | 2009-01-20 | 2009-01-20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60090.5A Division CN103596271B (zh) | 2009-01-20 | 2009-01-20 |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中继站、移动台以及无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82877A true CN102282877A (zh) | 2011-12-14 |
CN102282877B CN102282877B (zh) | 2015-01-07 |
Family
ID=42355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5467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2877B (zh) | 2009-01-20 | 2009-01-20 | 无线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9444542B2 (zh) |
EP (1) | EP2391154A4 (zh) |
JP (1) | JP5246272B2 (zh) |
KR (4) | KR101337144B1 (zh) |
CN (1) | CN102282877B (zh) |
AU (1) | AU2009338410B2 (zh) |
BR (2) | BRPI0924055A2 (zh) |
CA (1) | CA2749920C (zh) |
MX (2) | MX336207B (zh) |
RU (3) | RU2505942C2 (zh) |
WO (1) | WO201008457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82618A (zh) * | 2018-11-09 | 2020-05-1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8696B (zh) * | 2009-05-15 | 2012-08-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组播单频网中的信道同步方法、系统及设备 |
US8855062B2 (en) * | 2009-05-28 | 2014-10-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selection of subframe forma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JP4660609B2 (ja) * | 2009-06-22 | 2011-03-3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リレーノード |
EP2446552B1 (en) * | 2009-06-24 | 2016-08-10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Relay node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the timeslot type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CN101998263B (zh) | 2009-08-14 | 2014-1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业务数据的接收方法及接收端 |
US8300588B2 (en) * | 2009-10-05 | 2012-10-3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measurement timing in a relay cell |
US9265097B2 (en) | 2010-07-01 | 2016-02-16 | Goji Limited | Processing objects by radio frequency (RF) energy |
US9992824B2 (en) | 2010-10-29 | 2018-06-05 | Goji Limited | Time estimation for energy application in an RF energy transfer device |
US9686654B2 (en) | 2012-06-29 | 2017-06-20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roadcast or multicast service to obstructed user equipment |
KR101974640B1 (ko) * | 2012-10-22 | 2019-05-02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이동 통신 신호를 근거리 무선 네트워크 신호로 변환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US9485678B2 (en) | 2013-03-11 | 2016-11-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cyclic prefix in OFDM systems under benign channel conditions |
KR20140117841A (ko) * | 2013-03-27 | 2014-10-0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사물통신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
US10645675B2 (en) * | 2015-01-26 | 2020-05-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BMS service for low complexity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586515B2 (ja) * | 2016-04-26 | 2019-10-0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リレーノード及び無線端末 |
US10873918B2 (en) * | 2018-01-25 | 2020-12-22 | Yazaki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capable of suppressing a delay in the communication |
RU202325U1 (ru) * | 2020-07-14 | 2021-02-11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Ом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ОмГТУ) |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16480A (ja) * | 1995-10-16 | 1997-05-02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スペクトル拡散無線システム |
WO2007143753A2 (en) * | 2006-06-09 | 2007-1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 specific retransmission of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mbms data |
CN101262635A (zh) * | 2007-03-09 | 2008-09-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多载波小区实现增强mbms业务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48611A (ja) * | 1991-08-08 | 1993-02-26 | Yokogawa Electric Corp | 構内ネツトワーク |
US5640386A (en) | 1995-06-06 | 1997-06-17 | Globalstar L.P. | Two-system protocol conversion transceiver repeater |
JP2768354B2 (ja) | 1996-07-15 | 1998-06-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中継方式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送信装置及び中継装置 |
JP4452350B2 (ja) | 1998-09-17 | 2010-04-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受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
EP0987887B1 (en) | 1998-09-17 | 2009-09-1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igital tv broadcast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
JP3178673B2 (ja) | 1998-10-15 | 2001-06-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ロトコル中継変換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0124874A (ja) * | 1998-10-21 | 2000-04-28 | Nec Corp |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中継伝送装置及びその中継伝送方法並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US7173919B1 (en) | 1999-06-11 | 2007-02-06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coding for initiation of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ssions |
US6801512B1 (en) | 2000-03-23 | 2004-10-05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085307B2 (en) * | 2002-03-29 | 2006-08-01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over a CDMA network |
US7522689B2 (en) | 2002-09-23 | 2009-04-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lock recovery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4564012B2 (ja) * | 2003-05-28 | 2010-10-20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中継を利用する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TWI367640B (en) * | 2004-01-20 | 2012-07-01 | Qualcomm Inc | Synchronized broadcast/multicast communication |
JP4518511B2 (ja) | 2004-06-17 | 2010-08-04 | ノキア シーメンス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 隣接セル選択決定方法 |
JP2006100890A (ja) | 2004-09-28 | 2006-04-13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データ送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受信装置 |
WO2006060754A2 (en) | 2004-12-03 | 2006-06-08 | B2 Technology & Consulting Services, Inc. | Broadband multi-service, switching,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architecture for low-cost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20060176966A1 (en) | 2005-02-07 | 2006-08-10 | Stewart Kenneth A | Variable cyclic prefix in mixed-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06121381A1 (en) * | 2005-05-06 | 2006-11-16 | Ericsson Ab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relaying |
US20060291577A1 (en) * | 2005-05-26 | 2006-12-28 | Adrian Boariu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pilot tone position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KR100975698B1 (ko) | 2005-06-13 | 2010-08-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셀룰러 통신을 위한 중계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7630714B2 (en) * | 2005-11-08 | 2009-12-0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7053954A1 (en) * | 2005-11-10 | 2007-05-1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Zon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
DE602006011854D1 (de) * | 2006-04-28 | 2010-03-11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Verfahren,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mobiles Kommunikationsgerät und ein System zur Reduzierung des Energieverbrauchs in mobilen Geräten mittels Rundsende- zu Einfachsendesignalumsetzung |
CN101064914B (zh) * | 2006-04-29 | 2010-11-10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进行联合中继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047419B (zh) | 2006-06-21 | 2011-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转发网络中转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US7859988B2 (en) * | 2006-06-22 | 2010-12-2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for flexible cyclic prefix length for preamble symbols in an OFDM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8011718A1 (en) * | 2006-07-28 | 2008-01-31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and monitoring |
US20080084845A1 (en) * | 2006-10-06 | 2008-04-10 | Motorola,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rame structure having variable sized cyclic prefix |
CN101247551B (zh) | 2007-02-12 | 2011-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
US8594562B2 (en) * | 2007-06-21 | 2013-11-26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mproved use of rela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TWI387236B (zh) | 2007-08-31 | 2013-02-21 | Univ Yuan Ze | 一種採用循環位移正交鍵之多載波展頻映射裝置、發射機、接收機,及其通訊系統 |
US8064823B2 (en) | 2007-11-30 | 2011-11-22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 weights in relay networks |
US8798526B2 (en) | 2008-06-27 | 2014-08-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 processing signals from a source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s |
US20100085913A1 (en) * | 2008-07-02 | 2010-04-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cquisi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femtocells |
US8144712B2 (en) * | 2008-08-07 | 2012-03-27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Scheduling grant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842617B2 (en) | 2008-10-01 | 2014-09-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subframe resource allocation |
US8040904B2 (en) * | 2008-12-17 | 2011-10-1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 combining |
US8335466B2 (en) * | 2008-12-19 | 2012-12-1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
CN102265651B (zh) * | 2008-12-26 | 2014-10-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
-
2009
- 2009-01-20 AU AU2009338410A patent/AU2009338410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9-01-20 MX MX2014012071A patent/MX336207B/es unknown
- 2009-01-20 RU RU2011134385/07A patent/RU2505942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1-20 KR KR1020137001463A patent/KR10133714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1-20 JP JP2010547335A patent/JP524627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1-20 WO PCT/JP2009/050775 patent/WO201008457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1-20 EP EP09838766.5A patent/EP239115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1-20 KR KR1020117016624A patent/KR10131807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1-20 BR BRPI0924055A patent/BRPI0924055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1-20 KR KR1020137021473A patent/KR10132646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1-20 KR KR1020137001462A patent/KR10134230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1-20 BR BR122012001364A patent/BR122012001364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9-01-20 MX MX2011007655A patent/MX2011007655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1-20 CA CA2749920A patent/CA2749920C/en active Active
- 2009-01-20 CN CN200980154671.0A patent/CN10228287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7-11 US US13/179,921 patent/US944454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5-23 RU RU2013123718/07A patent/RU2576526C2/ru active
- 2013-10-04 RU RU2013144720/07A patent/RU2551475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
- 2015-03-17 US US14/660,258 patent/US95157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3-17 US US14/660,249 patent/US9515719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3-19 US US14/663,018 patent/US952093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16480A (ja) * | 1995-10-16 | 1997-05-02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スペクトル拡散無線システム |
WO2007143753A2 (en) * | 2006-06-09 | 2007-1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 specific retransmission of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mbms data |
CN101262635A (zh) * | 2007-03-09 | 2008-09-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多载波小区实现增强mbms业务的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82618A (zh) * | 2018-11-09 | 2020-05-1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82877B (zh) | 无线通信系统 | |
CN102265651B (zh) |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3380579B (zh) | 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1981993B (zh) |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 |
CN104025496A (zh) | 用于无线网络的可扩展及可缩放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511192A (zh)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设备 | |
CN104054386A (zh) | 时分双工无线电中的动态方向变化 | |
CN104350693A (zh) |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协作通信的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 |
CN103703706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2893686A (zh) | 电信系统中用于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838603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相干时间变化来改变参考信号的图案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10050485A (zh) | 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1778390B (zh) | 一种资源协作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4081698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3548366A (zh) | 与中继协作的mbms发射 | |
CN103596271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中继站、移动台以及无线装置 | |
JP5382193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装置 | |
JP5447636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装置 | |
CN104022806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 |
AU2015201149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2015001280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간 통신을 위한 소프트 버퍼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