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0579B - 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0579B
CN103380579B CN201280009684.0A CN201280009684A CN103380579B CN 103380579 B CN103380579 B CN 103380579B CN 201280009684 A CN201280009684 A CN 201280009684A CN 103380579 B CN103380579 B CN 1033805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frame configuration
relaying node
component carrier
sub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96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0579A (zh
Inventor
李承旻
金学成
徐翰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80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0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0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0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20Repeater circuits; Relay circuits
    • H04L25/22Repeaters for converting two wires to four wires; Repeaters for converting single current to double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公开一种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该方法包括,将多个子帧配置中的一个确定为用于分配给中继节点的主分量载波的第一子帧配置;基于确定的第一子帧配置来配置用于分配给中继节点的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的子帧配置候选;通过使用被配置的子帧配置候选来确定用于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的第二子帧配置;以及根据第一子帧配置和第二子帧配置将信号发送到中继节点以及从中继节点接收信号。

Description

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加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在应用了载波聚合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将简单地描述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在下文中,称为“LTE”)通信系统,其是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
图1是图示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演进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E-UMTS)的网络结构的图。E-UMTS是常规的UMTS系统的演进版本,并且其基本标准化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下正在进行中。通常,E-UMTS也可以称为长期演进(LTE)系统。对于UMTS和E-UMTS的技术规范的细节,参照“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GroupRadioAccessNetwork(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接入网络)”的版本7和版本8。
参考图1,E-UMTS包括:用户设备(UE);基站(e节点B和eNB);和接入网关(AG),接入网关(AG)位于网络(E-UTRAN)的一端并且连接到外部网络。基站可以同时地发送用于广播服务、多播服务和/或单播服务的多个数据流。
对于一个基站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小区被设置为1.25、2.5、5、10和20Mhz带宽中的一个,以将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传输服务提供给若干用户设备。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为提供不同的带宽。而且,一个基站控制对于多个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接收。该基站将下行链路数据的下行链路(DL)调度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用户设备以指示将发送数据的时间和频率域,以及与编码、数据大小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相关的信息。而且,该基站将上行链路数据的上行链路(UL)调度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用户设备,以指示可以由相应的用户设备使用的时间和频率域,以及与编码、数据大小和HARQ相关的信息。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者控制业务的接口可以在基站之间使用。核心网(CN)可以包括用于用户设备的用户注册的AG和网络节点等。AG在跟踪区(TA)的基础上管理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其中一个TA包括多个小区。
虽然基于WCDMA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演进到LTE,但是用户和提供商的需求和期望继续增长。而且,由于正在不断地开发其它无线接入技术,所以无线通信技术的新的演进将需要在未来具有竞争性。在这点上,需要每比特成本的降低、可用服务的增加、可适应频带的使用、简单的结构、开放型接口、用户设备的适当功率消耗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基于前述讨论,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其基本上避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的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化并且广泛地描述的,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一种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中配置用于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包括:将多个子帧配置中的一个确定为用于分配给中继节点的主分量载波的第一子帧配置;基于确定的第一子帧配置来配置用于分配给中继节点的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的子帧配置候选;通过使用被配置的子帧配置候选来确定用于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的第二子帧配置;以及根据第一子帧配置和第二子帧配置将信号发送到中继节点以及从中继节点接收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将多个子帧配置中的一个确定为用于分配给中继节点的主分量载波的第一回程子帧配置,基于确定的第一子帧配置来配置用于分配给中继节点的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的子帧配置候选,并且通过使用被配置的子帧配置候选来确定用于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的第二子帧配置;和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根据第一子帧配置和第二子帧配置将信号发送到中继节点以及从中继节点接收信号。
优选地,基于第二子帧配置的子帧集被包括在基于第一子帧配置的子帧集中。
更加优选地,多个子帧配置被划分为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子帧配置的多个组,并且第一子帧配置和第二子帧配置属于一个组。
在前述实施例中,通过主分量载波发送到中继节点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包括用于对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发送到中继节点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和从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度的信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下行链路数据信道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被发送到的子帧的索引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主分量载波被发送到的子帧的索引相同。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有效地配置回程链路子帧。
要理解的是,通过本发明能够获得的优点不限于前述优点,并且根据下面的描述,没有提及的其它优点对于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演进通用移动电信系统(E-UMTS)的网络结构的图;
图2是图示基于3GPP无线接入网络标准的在用户设备和E-UTRAN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的控制面和用户面的结构的图;
图3是图示在3GPP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使用物理信道发送信号的一般方法的图;
图4是图示在LTE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图;
图5是图示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结构的图;
图6是图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回程链路和中继接入链路的图;
图7是图示中继节点资源分割的示例的图;
图8是图示载波聚合方案的概念图;
图9是图示跨载波调度方案的应用示例的图;
图10是图示当跨载波调度方案被应用于TDD系统的回程链路时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跨载波调度的子帧配置的应用示例的图;以及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结构、操作和其它的特点将容易地通过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理解,在附图中图示其示例。稍后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被应用于3GPP系统的技术特征的示例。
虽然将基于LTE系统和LTE-A系统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LTE系统和LTE-A系统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与前述定义相对应的所有通信系统。
图2是图示基于3GPP无线接入网络标准在用户设备和E-UTRAN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的控制面和用户面结构的图。控制面意指发送控制消息的通路,其中控制消息由用户设备和网络使用以管理呼叫。用户面意指发送在应用层中生成的数据,例如,语音数据或者因特网分组数据的通路。
作为第一层的物理层使用物理信道对上层提供信息传输服务。物理层经由传送信道被连接到物理层上面的媒体访问控制层。数据经由传送信道在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之间传输。数据经由物理信道在发送侧的一个物理层和接收侧的另一物理层之间传输。物理信道将时间和频率作为无线资源使用。更详细地,该物理信道在下行链路中根据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案被调制,并且在上行链路中根据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案被调制。
第二层的媒体访问控制层经由逻辑信道对在MAC层之上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提供服务。第二层的RLC层支持可靠的数据传输。RLC层可以作为在MAC层内部的功能块实现。为了在具有窄带宽的无线接口内有效地发送诸如IPv4或者IPv6的IP分组,第二层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执行报头压缩以减小不必要的控制信息的大小。
位于第三层的最低的部分上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层仅在控制面中定义。RRC层与无线承载的配置、重新配置和释放相关联,以负责控制逻辑、传送和物理信道。在这种情况下,无线承载(RB)意指由第二层提供的服务,用于在用户设备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为此,用户设备和网络的RRC层互相交换RRC消息。如果用户设备的RRC层与网络的RRC层被RRC连接,则用户设备处于RRC连接模式下。如果不是这样,则用户设备处于RRC空闲模式下。位于RRC层上面的非接入层执行诸如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的功能。
构成基站(eNB)的一个小区被设置为1.25、2.5、5、10、15和20Mhz带宽的一个,并且给若干用户设备提供下行链路或者上行线路传输服务。此时,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为提供不同的带宽。
作为从网络到用户设备携带数据的下行链路传输信道,提供了携带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BCH)、携带寻呼消息的寻呼信道(PCH),和携带用户业务或者控制消息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SCH)。下行链路多播或者广播服务的业务或者控制消息可以经由下行链路SCH,或者附加的下行链路多播信道(MCH)发送。同时,作为从用户设备到网络携带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信道,提供了携带初始控制消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携带用户业务或者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作为设置在传输信道之上且与传输信道映射的逻辑信道,提供了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
图3是图示在3GPP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使用物理信道发送信号的一般方法的图。
当用户设备重新进入小区或者电源被接通时,用户设备执行诸如与基站的同步的初始小区搜索(S301)。为此,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可以与基站同步并获得小区ID等的信息。随后,用户设备通过从基站接收物理广播信道获取小区内的广播信息。同时,用户设备通过在初始小区搜索步骤中接收下行链路基准信号(DLRS)可以识别下行链路信道的状态。
已经完成初始小区搜索的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PDCCH中承载的信息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获取更详细的系统信息(S302)。
同时,如果用户设备最初接入基站,或者没有用于信号传输的无线资源,则用户设备可以执行对于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RACH)(S303至S306)。为此,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特定序列的前导(S303和S305),并且可以通过PDCCH和与PDCCH相对应的PDSCH接收对前导的响应消息(S304和S306)。在基于竞争的RACH的情况下,可以另外执行竞争解决过程。
已经执行完前述步骤的用户设备接收PDCCH/PDSCH(S307)并且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S308),作为发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信号的普通过程。特别地,用户设备通过PDCCH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在这种情况下,DCI包括诸如用于用户设备的资源分配信息的控制信息,并且具有取决于其用途的不同格式。
同时,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设备发送到基站或者接收到的从基站到用户设备的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上行链路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符(RI)。在3GPPLTE系统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PUSCH和/或PUCCH发送诸如CQI/PMI/RI的前述控制信息。
图4是在LTE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4,无线帧具有10ms(327200×TS)的长度,并且包括10个相同大小的子帧。每个子帧具有1ms的长度,并且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具有0.5ms(15360×Ts)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Ts表示采样时间,并且通过Ts=1/(15kHz×2048)=3.2552×10-8(大约33ns)来表达。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在LTE系统中,一个资源块包括12个子载波×7(或6)个OFDM符号。传输时间间隔(TTI)是数据的发送单位时间,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子帧的单位确定。无线帧的前述结构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在无线帧中包括的子帧的数量、或者在子帧中包括的时隙的数量、或在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中进行各种修改。
图5是图示在下行链路无线帧的一个子帧的控制区域中包括的控制信道的图。
参考图5,子帧包括十四(14)个OFDM符号。根据子帧配置,前面的1个至3个OFDM符号被用作控制区域,并且其它的第13~11个OFDM符号被用作数据区域。在图5中,R1至R4表示天线0至3的基准信号(RS)(或者导频信号)。RS在子帧中被固定为给定图案,不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如何。控制信道被分配给在控制区域中对其没有分配RS的资源,并且业务信道也被分配给在数据区域中对其没有分配RS的资源。被分配给控制区域的控制信道的示例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PCFICH向用户设备通知在每个子帧上的PDCCH中使用的OFDM符号的数目。PCFICH位于第一OFDM符号中并且被设置在PHICH和PDCCH之前。PCFICH包括4个资源元素组(REG),基于小区标识(小区ID)表示在控制区域中分布每个REG。一个REG包括4个资源元素(RE)。RE表示通过一个子载波×一个OFDM符号定义的最小物理资源。PCFICH的值指示取决于带宽的1至3的值或者2至4的值,并且通过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
PHICH是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符信道,并且被用于发送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ACK/NACK信号。即,PHICH表示发送用于ULHARQ的DLACK/NACK信息的信道。PHICH包括一个REG,并且被小区特定地加扰。通过1个比特指示ACK/NACK信号,并且通过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被调制的ACK/NACK通过扩展因子(SF)2或者4来扩展。多个PHICH可以被映射有相同的资源并且组成PHICH组。通过扩展码的数目确定在PHICH组中复用的PHICH的数目。PHICH(组)被重复三次以在频域和/或时域中获得分集增益。
PDCCH被分配给子帧的前n个OFDM符号,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并且通过PCFICH指示。PDCCH包括一个或者多个CCE。PDCCH通知各个用户设备或者用户设备组关于传送信道的资源分配的信息,即,寻呼信道(PCH)和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上行链路调度许可、HARQ信息等。通过PDSCH发送PCH和DL-SCH。因此,通常除了特定控制信息或者特定服务数据之外,基站和用户设备通过PDSCH分别发送和接收数据。
关于向其发送PDSCH的数据的用户设备(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的信息和关于用户设备如何接收和解码PDSCH数据的信息通过被包括在PDCCH中而发送。例如,假定利用被称为“A”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来CRC掩码特定的PDCCH,并且使用被称为“B”的无线资源(例如,频率位置)和被称为“C”的DCI格式,即传输格式信息(例如,传输块大小、调制方案、编译信息等)而发送的数据的信息通过特定子帧来发送。在这样的情况下,位于相对应的小区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使用其RNTI信息监控PDCCH,并且如果存在具有被称为“A”的RNTI的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则用户设备接收PDCCH,并且通过接收到的PDCCH的信息接收由“B”和“C”指示的PDSCH。
同时,如果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差,则中继节点(RN)可以被设置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以向用户设备提供具有更加优异的信道状态的无线信道。而且,如果在信道状态差的小区边缘区域中的基站引入中继节点,从而更快的数据信道可以被提供并且小区服务区可以被扩大。如上所述,现在,中继节点被广泛地用作被引入以解决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播阴影区的技术。
过去的中继节点的技术受限于简单地放大以及发送信号的转发器的功能,而最近的中继节点的技术已经被发展成更加智能的技术。此外,有必要需要中继节点技术,以减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扩大成本和回程网络的维护成本,并且同时提高服务覆盖扩大和数据处理速率。因为中继节点技术逐渐地发展,要求根据相关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中继节点应得到新的无线通信系统支持。
在3GPPLTE-A(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高级)系统中,通过将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转发到中继节点,具有不同属性的两种类型的链路被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波频率带中的每一个。在基站和中继节点的链路之间配置的连接链路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回程链路。基于下行链路资源的频分双工(FDD)模式或者时分双工(TDD)模式的传输可以被称为回程下行链路,并且基于上行链路资源的FDD模式或者TDD模式的传输可以被称为回程上行链路。
图6是图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回程链路和中继接入链路的图。
参考图6,随着中继节点被引入以转发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的作用,具有不同属性的两种类型的链路被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波频带中的每一个。被配置在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的连接链路部分可以被定义为中继回程链路。如果使用下行链路频带(在频分双工(FDD))或者下行链路子帧(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执行回程链路的传输,则回程链路可以被称为回程下行链路。如果使用上行链路频带(在FDD的情况下)或者上行链路子帧(在TDD的情况下)执行回程链路的传输,则回程链路可以被称为回程上行链路。
另一方面,中继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配置的连接链路部分被限定为中继接入链路。如果使用下行链路频带(在TDD的情况下)或者下行链路子帧(在TDD的情况下)执行中继接入链路的传输,则中继接入链路可以被称为接入下行链路。如果使用上行链路频带(在FDD的情况下)或者上行链路子帧(在TDD的情况下)执行中继接入链路的传输,则中继接入链路可以被称为为接入上行链路。
中继节点(RN)可以通过中继回程下行链路从基站接收信息或者通过中继回程上行链路中将信息发送到基站。而且,中继节点可以通过中继接入下行链路将信息发送到用户设备或者通过中继接入上行链路从用户设备接收信息。
同时,关于中继节点的频带(或者频谱)使用,回程链路在与接入链路的频带相同的频带上操作的情况将会被称为“带内”,并且在不同的频域中操作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情况将会称为“带外”。在带内和带外两者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LTE系统(例如,版本8)操作的用户设备(在下文中,被称为遗留用户设备)应接入施主小区(donorcell)。
取决于用户设备是否识别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可以被划分为透明的中继节点和非透明的中继节点。透明的中继节点意指用户设备不能够识别通过中继节点与网络进行通信。非透明的中继节点意指用户设备识别通过中继节点与网络的通信。
关于中继节点的控制,可以提供作为施主小区的一部分的中继节点或者通过其本身控制小区的中继节点。
虽然被配置为施主小区的一部分的中继节点具有中继节点标识符(ID),但是中继节点不具有它自己的小区标识。如果通过施主小区所属的基站控制无线资源管理(RRM)的至少一部分(即使RRM的其它部分位于中继节点中),其可以被称为作为施主小区的一部分而配置的中继节点。优选地,该中继节点可以支持遗留用户设备。例如,此中继节点的示例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L2(第二层)中继节点、解码和转发中继和智能转发器、以及类型2中继节点。
在通过其本身控制小区的中继节点的情况下,中继节点控制一个或者多个小区,唯一的物理层小区标识被提供给由中继节点控制的每个小区,并且相同的RRM机构可以被使用。在用户设备看来,在接入通过中继节点控制的小区与接入通过基站控制的小区之间不存在不同。优选地,通过中继节点控制的小区可以支持遗留用户设备。例如,此中继节点的示例包括自回程中继节点、L3(第三层)中继节点、类型1中继节点、以及类型1a中继节点。
类型1中继节点在控制多个小区中起到带内中继节点的作用,并且用户设备可以将小区中的每一个视为不同于施主小区的单独的小区。而且,多个小区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其自身的物理小区ID(在LTE版本8中限定的),并且中继节点能够发送它自己的同步信道、基准信号等。在单小区操作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从中继节点直接地接收调度信息和HARQ反馈,并且将它的控制信道(调度请求(SR)、CQI、ACK/NACK等)发送到中继节点。而且,遗留用户设备(根据LTE版本8系统操作的用户设备)可以将类型1中继节点视为遗留基站(根据LTE版本8系统操作的基站)。换言之,类型1中继节点具有向后兼容性。同时,根据LTE-A系统操作的用户设备将类型1中继节点视为与遗留基站不同的另一个基站,由此可以改善吞吐量。
操作类型1a中继节点具有与前述类型1中继节点的特征相同的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其根据带外操作。类型1a中继节点的操作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在最小范围内受L1(第一层)的操作的影响,或可以被配置成使得不受L1(第一层)操作的影响。
类型2中继节点是带内中继节点,并且不具有单独的物理小区ID,从而没有形成新的小区。类型2中继节点相对于遗留用户设备是透明的,并且遗留用户设备不能够识别类型2中继节点的存在。虽然类型2中继节点可以发送PDSCH,但是其至少没有发送CRS和PDCCH。
同时,为了让中继节点根据带内操作,应为回程链路保留时频域中的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源可以被设置使得不被用于接入链路。这将会被称为资源分割。
可以如下地描述中继节点中处分割资源中的一般原理。可以根据时分双工(TDM)模式在一个载波频率上复用回程下行链路和接入下行链路(即,在特定的时间内仅激活回程下行链路或者接入下行链路中的一个)。类似地,可以根据TDM模式在一个载波频率上复用回程上行链路和接入上行链路(即,在特定时间内仅激活回程上行链路或者接入上行链路中的一个)。
在FDD模式下复用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在下行链路频带中可以执行回程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可以在上行链路频带中执行回程上行链路传输。在TDD模式下复用的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可以在基站和中继节点的下行链路子帧处执行回程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在基站和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子帧处执行回程上行链路传输。
在带内中继节点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在预定频带处同时执行来自于基站的回程下行链路接收和到用户设备的接入下行链路传输,则在中继节点的接收器中可以接收从中继节点的发送器发送的信号。结果,在中继节点的RF前端处可能发生信号干扰或者RF干扰。类似地,如果在预定的频带处同时执行从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接入上行链路和到基站的回程上行链路传输,则在中继节点的RF前端处可能发生信号干扰。因此,难以在中继模式的一个频带处同时执行传输和接收,除非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被充分地相互隔开(例如,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被相互局部地隔开(例如,地面/地下))。
一种用于解决上述信号干扰的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操作中继节点使得当从施主小区接收信号时不将信号发送到用户设备。换言之,在从中继节点到用户设备的传输中可能生成间隙,并且用户设备(包括遗留用户设备)可以被设置成在间隙期间不期待来自中继节点的任何传输。通过配置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可以设置间隙。
图7是图示中继节点资源分割的示例的图。
参考图7,第一子帧是正常子帧,并且将下行链路(即,接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和数据从中继节点发送到用户设备。第二子帧是MBSFN子帧,并且在下行链路子帧的控制区域中将控制信号从中继节点发送到用户设备,而不是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其它区域中将信号从中继节点发送到用户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遗留用户设备期待来自于所有下行链路子帧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传输(换言之,中继节点需要支持其区域内的遗留用户设备以在每个子帧接收PDCCH并且执行测量功能),对于遗留用户设备的正常操作来说,要求从所有的下行链路子帧发送PDCCH。因此,即使在对于从基站到中继节点的下行链路(即,回程下行链路)传输而设置的子帧上,中继节点需要执行用于子帧的前面N(N是1、2、或者3)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的接入下行链路传输,而不是回程下行链路接收。关于此,因为将PDCCH从中继节点发送到用户设备,所以在第二子帧的控制区域中可以提供用于由中继节点服务的遗留用户设备的向后兼容性。在当没有执行从中继节点到用户设备的传输的时间内,在第二子帧的剩余区域中中继节点可以从基站接收传输。因此,通过此资源分割,可以在带内中继节点中不同时执行接入下行链路传输和回程下行链路接收。
将会更加详细地描述基于MBSFN子帧的第二子帧。第二子帧的控制区域可以被视为中继节点非监听间隔(non-hearinginterval)。中继节点非监听间隔意指中继节点不接收回程下行链路信号而是发送接入下行链路信号。此间隔可以被设置为如上所述的1、2、或者3个OFDM的长度。对于中继节点非监听间隔,中继节点可以执行对用户设备的接入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可以在其它的区域中从基站接收回程下行链路。这时,因为中继节点不能够在相同的频带中同时执行传输和接收,所以要求有时间从中继节点的传输模式切换到中继节点的接收模式。因此,要求回程下行链路接收区的前面的一些间隔的保护时间(GT),使得中继节点执行传输/接收模式切换。类似地,甚至在操作中继节点以从基站接收回程下行链路并且将接入下行链路发送到用户设备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用于中继节点的接收/传输模式切换的保护时间(GT)。通过时域的值可以给出保护时间的长度。例如,可以通过k(k≥1)个时间样本(Ts)值给出保护时间的长度,或者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OFDM符号长度来设置保护时间的长度。而且,如果中继节点的回程下行链路子帧被连续地配置或者取决于预定的子帧定时对准,则可以不定义或者设置子帧的最后部分的保护时间。可以在仅为回程下行链路子帧传输而设置的频域中定义保护时间,以保持向后兼容性(如果在接入下行链路间隔中设置保护时间,则不能支持遗留用户设备)。对于除了保护时间之外的回程下行链路接收间隔,中继节点可以从基站接收PDCCH和PDSCH。鉴于中继节点专用的物理信道,PDCCH和PDSCH可以被称为中继-PDCCH(R-PDCCH)和中继-PDSCH(R-PDSCH)。
在下文中,将会描述载波聚合方案。图8是图示载波聚合的概念视图。
载波聚合意指用户设备使用包括上行链路资源(或分量载波)和/或下行链路资源(或分量载波)的多个频率块或者(逻辑意义上的)小区作为一个大的逻辑频带,以使得无线通信系统能够使用更宽的频带。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载波聚合将会被称为分量载波。
参考图8,总系统带宽(系统BW)是逻辑带宽并且具有100MHz的带宽。总系统带宽包括5个分量载波,并且分量载波的每一个具有最大20MHz的带宽。分量载波包括至少一个或者多个物理地连续的子载波。虽然图8中的各自的分量载波具有相同的带宽,但是这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分量载波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它们各自的带宽。而且,虽然各自的分量载波在如示出的频域中彼此相邻,但是附图仅表示逻辑概念。各自的分量载波可以物理地彼此相邻,或可以彼此分开。
中心频率可以被不同地用于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替代地,可以使用共同地用于物理相邻的分量载波的一个中心载波。例如,假定所有分量载波是物理地彼此相邻的,可以使用中心频率“A”。假定各自的分量载波不是物理地彼此相邻,可以使用用于一个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A”、用于另一分量载波的中心频率“B”等等。
在本说明书中,分量载波可以对应于遗留(legacy)系统的系统带宽。通过基于遗留系统定义分量载波,可以有助于在演进的用户设备和遗留用户设备共存的无线通信环境中提供向后兼容性和系统设计。例如,在LTE-A系统支持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每个分量载波能够对应于LTE系统的系统带宽。在这样的情况下,分量载波可以从包括1.25MHz、2.5MHz、5MHz、10MHz、或者20MHz的组中选择的带宽。
在通过载波聚合扩展总系统带宽的情况下,通过分量载波单元定义用于与每个用户设备通信的频带。用户设备A可以使用100MHz的总系统带宽,并且使用所有的五个分量载波执行通信。用户设备B1至B5可以仅使用20MHz的带宽,并且用户设备B1至B5中的每一个使用一个分量载波执行通信。用户设备C1和用户设备C2可以使用40MHz的带宽。用户设备C1和用户设备C2中的每一个使用两个分量载波执行通信。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两个分量载波可以或者可以不逻辑地/物理地彼此相邻。用户设备C1表示使用彼此不相邻的两个分量载波的情况。并且,用户设备C2表示使用两个相邻的分量载波的情况。
在LTE系统中使用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而在LTE-A系统中可以使用如在图8中所示的数个分量载波。这时,通过控制信道调度数据信道的方案可以被划分为相关技术的链接的载波调度方案(linkedcarrierschedulingscheme)和跨载波调度方案。
更加详细地,根据链接的载波调度方案,像使用单个分量载波的现有的LTE系统一样,通过特定的分量载波发送的控制信道仅通过特定分量载波执行对于数据信道的调度。
同时,根据跨载波调度方案,使用载波指示符字段(CIF)通过主分量载波(CC)发送的控制信道执行对于通过主分量载波或者另一分量载波发送的数据信道的调度。
本发明建议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当载波聚合方案被应用于宏基站(MeNB)和中继节点(RN)之间的回程链路时有效地指定每个逻辑小区,即,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子帧配置。然而,在下文中描述的方法可以被应用于中继节点和中继节点的用户设备(RUE)之间。此外,该方法可以被应用于宏基站(MeNB)和宏基站的用户设备(MUE)之间。
首先,通过下面表1图示在基于TDD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定义的回程链路的子帧配置。
表1
[表1]
在表1中,U意指被分配给回程上行链路的子帧,并且D意指被分配给回程下行链路的子帧。
而且,中继节点(在其中通过表1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从n-κ(κ∈K)|内的子帧检测PDSCH传输,以便从上行链路子帧n发送ACK/NACK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定义k如在下面表2中图示的。
表2
[表2]
同时,载波聚合方案被应用于回程上行链路,从而基于表1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可以被应用于每个小区(或者分量载波),即,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可以被独立地应用于所有的小区(或者分量载波)。可替选地,相同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可以被应用于一些小区(或者分量载波),或者独立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可以被应用于其它的小区(或者分量载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可以通过子帧配置TDD或者子帧配置FDD来指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HARQ定时错配(timingmismatch)可能发生,从而可能出现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或者PUSCH重传是不可能的问题。为此,跨载波调度方案不能被正常地执行。将会参考附图描述跨载波调度方案。
图9是图示跨载波调度方案的应用示例的图。特别地,在图9中,被分配给中继节点的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数目是三个,并且使用如上所述的CIF执行跨载波调度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定下行链路小区(或者分量载波)#0和上行链路小区(或者分量载波)#0分别是主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即,主小区(PCell)和主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也假定其它的分量载波是辅分量载波(即,辅小区(SCell))。
而且,图10是图示当跨载波调度方案被应用于TDD系统的回程链路时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图。特别地,在图10中,在图9的状态下在回程链路中独立地以RRC信号通知每个小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即,子帧配置TDD),并且如果通过跨载波调度方案从主分量载波(或者PCell)调度包括PCell的其它辅分量载波(或者SCell)的PUSCH或者PDSCH,则HARQ定时错配的问题可能发生。
此外,在图10中,假定小区(或者分量载波(CC))#0、小区(或者分量载波(CC))#1、小区(或者分量载波(CC))#2的子帧配置TDD分别是“9”、“7”、以及“12”。而且,假定宏基站(MeNB)在(主)分量载波#0的回程下行链路子帧#8处通过跨载波调度方案执行用于(辅)分量载波#1和(辅)分量载波#2的PDSCH的调度。
参考图10,在当正常的HARQ操作是可能的环境下,应通过(主)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子帧#2(即,上行链路子帧#2的PUCCH)一起发送用于(辅)分量载波#2、(辅)分量载波#1、以及(主)分量载波#0的下行链路子帧#8(即,PDSCH)的上行链路ACK/NAKC信号。
然而,注意,用于(辅)分量载波#2的下行链路子帧#8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定时(即,上行链路子帧#3)与对应于(主)分量载波#0和(辅)分量载波#1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定时(即,上行链路子帧#2)不匹配。
因此,将会描述如在下面的A)和B)中所建议的用于有效地解决每个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HARQ定时错配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当每个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在回程链路中不相互匹配时发生问题。
A)当载波聚合方案被应用于回程链路并且被分配给特定中继节点的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数目是N时,被分配给PCell的子帧配置的DL/UL子帧集(即,下行链路分量载波#0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0)被定义为P(即,P=S0),并且被分配给除了PCell之外的SCell#k的子帧配置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子帧集被定义为Sk(0<k≤(N-1))。在这样的情况下,回程链路中的每个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子帧配置被指定为获得 S k &Subset; P ( 0 < k &le; ( N - 1 ) ) 的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面所定义的可以仅意指在PCell和SCell之间设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集上的包括关系,或者可以意指仅在上行链路子帧的集合或者仅在下行链路子帧的集合上的包括关系。
可替选地,如上所定义的可以意指仅在HARQ定时上,即,“上行链路ACK/NACK定时”、“PHICH定时”、或者“上行链路ACK/NACK和PHICH定时”上的包括关系。此外,如在上面定义的可以意指在HARQ定时上的包括关系(即,在“上行链路ACK/NACK定时”、“PHICH定时”或者“上行链路ACK/NACK和PHICH定时”上的包括关系),以及在PCell和SCell之间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集上的包括关系(或者仅上行链路子帧的包括关系或者仅下行链路子帧的包括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在HARQ定时上的包括关系意指,PCell可以确保SCell的HARQ定时,而没有任何变化或者具有最小的变化。例如,发生HARQ定时的改变的SCell可以遵循PCell的HARQ定时。
而且,仅如果在DLCC和ULCC之间具有SIB2链路的对应CC(或者小区)被分配给中继节点,才可以指定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两者。在其它情况下,仅一种类型的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可以被指定。
下面的表3图示根据上述解决方案A)在回程链路中每个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即,子帧配置TDD)的分配的示例。
表3
[表3]
PCell的子帧配置TDD SCell的子帧配置TDD候选
0 0
1 1,13
2 0,2
3 1,3,13
4 0,1,4,13
5 5
6 6
7 5,7
8 6,8
9 5,7,9
10 6,8,10
11 1,11,13,14
12 1,11,12,13,14,15,16
13 1,13
14 1,11,13,14
15 1,13,15
16 1,11,12,13,14,15,16
17 1,3,11,12,13,14,15,16,17
18 18
B)作为另一解决方案,当在TDD系统中的被分配给中继节点(RN)的总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数目是N时,可以被分配给每个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回程链路子帧配置(即,表1的子帧配置TDD)可能受限于解决方案A)中的相同的eNB-RN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下面的表4图示根据解决方案B)的TDD系统中的每个小区(或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即,子帧配置TDD)的分配的示例。
表4
[表4]
可以通过RN特定上层信令,SIB,或者物理层信号(基于先前定义的特定时段,或者在特定时间)从eNB向RN报告基于A)或者B)设置的每个小区(或者分量载波)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回程链路)子帧配置,或者可以将其更新。
另外,当基于A)或者B)在被设置为PCell的回程下行链路子帧#m处为SCell执行用于PDSCH传输的跨载波调度时,每个S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其可以是跨载波调度的目标)可以被限于如下的诸如(1)和(2)。
(1)首先,可以作为跨载波调度的目标的每个S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被限于与PCell的回程下行链路子帧#m同时被设置为回程下行链路子帧的S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这是可以被应用于FDD系统和TDD系统两者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从PCell跨载波调度的SCell的PDSCH传输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取决于用于PCell的回程下行链路子帧#m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时间,并且其通过PCell的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ULPCC)来执行。
(2)而且,在TDD系统的情况下,当执行跨载波调度时,用于发送每个SCell的上行链路许可的下行链路子帧满足前述限制(1),并且同时是使得在对应的SCell的子帧配置下能够进行上行链路许可传输的下行链路子帧,并且可以被限于与下行链路子帧相关联的上行链路子帧(用于PUSCH传输)被设置为回程上行链路子帧的情况。这是因为在TDD系统中对于每个子帧配置,上行链路子帧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如果此条件没有被满足,则不能够执行PUSCH传输。
另一方面,在FDD系统的情况下,基于上述限制(1)在下行链路子帧处用于上行链路许可传输的下行链路子帧(其可以是每个SCell的跨载波调度的目标)是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各自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可以被独立地应用于所有的小区(或者分量载波),或者相同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可以被应用于一些小区(或者分量载波),并且各自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可以被应用于其它的小区(或者分量载波)。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跨载波调度的子帧配置的应用示例。特别地,在图9和图10的相同状态下本发明的实施例被应用于图11。然而,小区(或者分量载波(CC))#0、小区(或者分量载波(CC))#1、以及小区(或者分量载波(CC))#2的子帧配置TDD已经分别被设置为“9”、“7”、以及“5”。
参考图11,小区(或者分量载波)#2的子帧配置TDD被设置为5以获得的关系,从而注意,在小区(或者分量载波)#0和小区(或者分量载波)#1的情况下,小区(或者分量载波)#2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8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定时变成与上行链路子帧#2的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定时相同。
因此,通过小区(或者分量载波)#0的上行链路子帧#2的PUCCH一起发送通过小区(或者分量载波)#0、#1以及#2的下行链路子帧#8发送的用于PDSCH的上行链路ACK/NACK信号。
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可以被应用于FDD系统和TDD系统两者。
而且,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可以被应用于分配给中继节点的一些小区(或者分量载波)根据“带内(即,半双工模式)”操作,并且其它小区根据“带外(即,全双工模式)”操作的环境,以及分配给中继节点的小区(或者分量载波)根据“带内”操作的环境。
此外,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可以被应用于在宏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的操作和在中继节点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入链路的操作两者。另外,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可以被应用于在宏基站和宏基站的用户设备(MUE)之间的操作。换言之,在FDD系统中,所有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是可被用于宏基站和MUE之间的通信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候选。在TDD系统中,所有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被应用于如下面的表5中所图示的现有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此外,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根据在当前系统上的业务负载的变化而动态地改变特定帧的使用的动态子帧(SF)配置系统的情况。
表5
[表5]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框图。
参考图12,通信设备1200包括处理器1210、存储器1220、射频(RF)模块1230、显示模块1240、以及用户接口模块1250。
为了描述方便图示该通信设备1200,并且其模块中的一些可以被省略。而且,该通信设备1200可以进一步包括必要的模块。另外,该通信设备1200中的一些模块可以被分成分割模块。该处理器1210被配置成根据参考附图图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来执行操作。更详细地,将参考图1至图11的描述来理解处理器1210的详细操作。
存储器1220与处理器1210连接,并且在其中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代码和数据。RF模块1230与处理器1210连接,并且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或者反之亦然。为此,RF模块1230执行模拟转换、放大、滤波和频率上行链路转换或者其逆处理。显示模块1240与处理器1210连接,并且显示各种信息。显示模块1240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公知元件。该用户接口模块1250与处理器1210连接,并且可以通过诸如小键盘和触摸屏的公知用户接口的组合来配置。
通过本发明的结构元件和特征以预定类型的组合来实现前述实施例。该结构元件或者特征中的每一个应该被选择性地考虑,除非单独地规定。可以在不与其它的结构元件或者特征相组合的情况下执行该结构元件或者特征中的每一个。而且,一些结构元件和/或特征可以彼此组合以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改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顺序。一个实施例的一些结构元件或者特征可以被包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或者可以用另一个实施例的对应的结构元件或者特征来替换。另外,明显的是,除了构成该实施例的特定的权利要求以外,引用特定权利要求的一些权利要求可以与引用其他权利要求的其他权利要求相组合,或者在提交了本申请之后,通过修改添加新的权利要求。
已经基于在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接收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已经描述为由基站执行的特定操作根据情况而定可以由基站的上层节点来执行。换句话说,显然的是,在与基站一起包括多个网络节点的网络中针对与用户设备通信所执行的各种操作可以由除该基站以外的基站或者网络节点来执行。基站可以用诸如固定站、节点B、e节点B(eNB)和接入点的术语来替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其组合来实现。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硬件实现,则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通过固件或者软件来实现,则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执行如上描述的功能或者操作的模块、过程或者函数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且然后可以由处理器来驱动。该存储单元可以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者外部,以通过公知的各种装置来向处理器传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特定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因此,在所有的方面以上的实施例将考虑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在本发明的等效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工业实用性
虽然已经描述了在应用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设备被应用于3GPPLTE系统,但是该方法和设备可以被应用于除了3GPPLTE系统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8)

1.一种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中配置用于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多个子帧配置中的一个确定为用于分配给所述中继节点的主分量载波的第一子帧配置;
基于确定的第一子帧配置来配置用于分配给所述中继节点的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的子帧配置候选;
通过使用被配置的子帧配置候选来确定用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的第二子帧配置;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置和所述第二子帧配置将信号发送到所述中继节点以及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第二子帧配置的子帧集被包括在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配置的子帧集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子帧配置被划分为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子帧配置的多个组,并且所述第一子帧配置和所述第二子帧配置属于一个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主分量载波发送到所述中继节点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对通过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发送到所述中继节点的下行链路数据和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度的信息。
5.一种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将多个子帧配置中的一个确定为用于分配给中继节点的主分量载波的第一回程子帧配置,基于确定的第一子帧配置来配置用于分配给所述中继节点的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的子帧配置候选,并且通过使用被配置的子帧配置候选来确定用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的第二子帧配置;和
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置和所述第二子帧配置将信号发送到所述中继节点以及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基于所述第二子帧配置的子帧集被包括在基于所述第一子帧配置的子帧集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多个子帧配置被划分为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子帧配置的多个组,并且所述第一子帧配置和所述第二子帧配置属于一个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通过所述主分量载波发送到所述中继节点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对通过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辅分量载波发送到所述中继节点的下行链路数据和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度的信息。
CN201280009684.0A 2011-03-03 2012-01-30 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Active CN103380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48658P 2011-03-03 2011-03-03
US61/448,658 2011-03-03
PCT/KR2012/000664 WO2012118279A1 (en) 2011-03-03 2012-01-30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backhaul link subfra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which a carrier aggregation scheme is applied and an apparatus for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0579A CN103380579A (zh) 2013-10-30
CN103380579B true CN103380579B (zh) 2016-06-01

Family

ID=46758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9684.0A Active CN103380579B (zh) 2011-03-03 2012-01-30 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9167567B2 (zh)
CN (1) CN103380579B (zh)
WO (1) WO20121182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000449D0 (en) 2010-01-12 2010-02-24 Nec Cor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88239B1 (en) * 2011-03-13 2018-11-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and device therefor
KR101925030B1 (ko) * 2011-03-18 2018-1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39274A1 (en) * 2011-04-11 2012-10-1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plink feedback optimization
US9281930B2 (en) * 2011-05-02 2016-03-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for same
KR101961807B1 (ko) * 2011-05-31 2019-07-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tdd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타이밍 및 자원 할당을 정의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203559B2 (en) 2012-01-27 2015-12-0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different UL/DL TDD configurations
EP3407643A1 (en) * 2013-03-25 2018-1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initiating handover,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ES2872082T3 (es) 2013-03-28 2021-11-02 Nec Corp Método y aparato para determinar temporización de HARQ en sistemas de comunicación
US20160044663A1 (en) * 2013-04-03 2016-02-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ynamic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EP2838303B1 (en) 2013-06-25 2018-03-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9184871B2 (en) * 2013-06-25 2015-1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network coding for 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37047B2 (en) 2013-09-18 2019-03-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ssociated radio base station
US10237744B2 (en) 2013-09-30 2019-03-19 Nokia Technologies Oy Backhaul signaling support for UL-D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TDD eIMTA
CN103501539B (zh) * 2013-10-10 2016-05-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回传链路上实现载波聚合的方法、中继节点
CN104811955B (zh) * 2014-01-24 2018-07-2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te tdd系统配置表格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WO2015123834A1 (en) * 2014-02-20 2015-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OMAIN DUPLEXING CONFIGURATION FOR eIMTA
US10003486B2 (en) * 2014-04-28 2018-06-19 Intel IP Corporatio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wireles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307276B (zh) * 2014-06-08 2019-08-2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非授权频带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81457A (zh) * 2014-06-27 2016-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064239B2 (en) * 2014-10-17 2018-08-28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to establish wireless backhaul connection
US10979206B2 (en) 2015-09-12 2021-04-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time-division duplex (TDD) communication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US10477540B2 (en) * 2016-03-11 2019-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and 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
EP3589059A1 (en) * 2018-06-29 2020-01-01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system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0658A (zh) * 2006-07-19 2008-01-23 英特尔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偏离传输映射进行通信
CN101753198A (zh) * 2008-12-08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中继器和通信系统
CN101841846A (zh) * 2009-03-17 2010-09-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d模式下基于中继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61053A1 (en) * 2008-11-25 2010-06-03 Nokia Corporation Relay node backhauling
KR101527975B1 (ko) * 2009-02-11 2015-06-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중계 방법
CN102461219B (zh) * 2009-04-17 2015-12-16 黑莓有限公司 组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设计
CN101931961A (zh) * 2009-06-23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中继系统回程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598818B (zh) * 2009-08-14 2016-06-01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在中继系统中指示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回程子帧配置的灵活方式
EP2526708A4 (en) * 2010-01-18 2017-03-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10258016A1 (en) * 2010-04-14 2011-10-20 Optif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lead intelligence
CN103141129A (zh) * 2010-09-28 2013-06-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微基站、微基站干扰协调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02437904B (zh) * 2010-09-29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及其中继链路的下行反馈方法
US8582518B2 (en) * 2010-11-09 2013-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for ACK/NACK format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873425B2 (en) * 2010-11-12 2020-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for TDD
CN102480347B (zh) * 2010-11-23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子帧配置切换时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EP2664106B1 (en) * 2011-01-10 2020-12-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lay node related measurem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0658A (zh) * 2006-07-19 2008-01-23 英特尔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偏离传输映射进行通信
CN101753198A (zh) * 2008-12-08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中继器和通信系统
CN101841846A (zh) * 2009-03-17 2010-09-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d模式下基于中继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15727A1 (en) 2016-10-27
US9167567B2 (en) 2015-10-20
US9660749B2 (en) 2017-05-23
CN103380579A (zh) 2013-10-30
US20150358140A1 (en) 2015-12-10
US9413512B2 (en) 2016-08-09
US20130308523A1 (en) 2013-11-21
WO2012118279A1 (en) 2012-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0579B (zh) 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827375B (zh) 在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信号的方法
CN10284499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中继节点的搜索空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1601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动态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JP545357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レーノードがチャネル品質指示子を報告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2844990B (zh) 在多用户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收发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03348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JP579279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レーノードに制御チャネル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331453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131494B2 (en) Method for backhaul subframe settin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KR20140034730A (ko) 반송파 집성 기법이 적용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노드가 마크로 기지국으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4003473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98614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处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05683A (zh) 在应用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无线资源的动态变化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7500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through a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which a carrier aggregation method is applied
CN10519118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变动态资源的使用时消除干扰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349355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用于减轻小区间干扰的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08169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KR2014008409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제어 정보를 다중화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11917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r equipment transmitting ACK/NACK signals to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243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