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7294B - 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阵列芯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阵列芯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7294B
CN102277294B CN 201110220222 CN201110220222A CN102277294B CN 102277294 B CN102277294 B CN 102277294B CN 201110220222 CN201110220222 CN 201110220222 CN 201110220222 A CN201110220222 A CN 201110220222A CN 102277294 B CN102277294 B CN 102277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cleic acid
capping layer
layer
reaction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202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7294A (zh
Inventor
牟颖
朱强远
高一博
于丙文
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 2011102202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72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7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7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7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7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由真空系统、管路、吸盘、封盖层和反应层组成,封盖层两端设有出样口和进样口,封盖层与反应层之间形成通道,反应层设有反应小室,吸盘置于出样口上,真空系统通过管路连接吸盘,用胶带纸密封进出样口。本发明可在数十秒内将微量反应样品分配进入数千个反应小室,然后通过在封盖层中的通道内通入矿物油,将数千个反应小室隔离开,即可实现核酸单分子扩增,对核酸分子进行精确定量。本发明装置设计合理,是一种成本低廉、易于操作的微型化的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阵列芯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命科学、医学等多个领域检测装置,涉及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医学的研究、应用,从整体和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亦逐步进入基因水平。核酸作为生命体内最重要生物大分子之一是活细胞中最为关键的组分,它携带着遗传信息,是遗传的物质基础。虽然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是蛋白质,但是决定蛋白质和酶结构的却是核酸。因此对核酸进行系统有效的检测和分析将使人们对基因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使其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和传染病等医学领域以及法医学鉴定、食品安全、考古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核酸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提倡细针穿刺活检术等微创技术进行检测和治疗,这虽然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手术并发症,但与此同时,采集的样品量却大大减少,这就迫切要求发展适用于基因表达等相关研究和临床检测的微量或超微量样品检测技术。另外,核酸研究的难度还在于需要提高分析手段的灵敏度。从生物体细胞本身来讲,其中的遗传因子——核酸的含量是非常低的;从恶性肿瘤等与基因相关的重大疾病的诊断来看,病变组织细胞成分复杂、疾病早期阶段特征性mRNA表达水平变化小,疾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需要实现高灵敏的核酸检测。目前往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技术在体外扩增DNA,直到目的DNA浓度足以被检测为止。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发明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1995年美国PE公司率先发明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普通的PCR反应系统中加入了一个与目的序列互补的双荧光标记探针——即分子信标,依靠分子信标荧光信号报告PCR产物,其强弱随PCR扩增进程不断加强,并与PCR产物的数量成正比,经特定的荧光光谱分析仪测得荧光强度,可实时动态定量观察PCR扩增的对数期、线性期和平台期的变化,与标准阳性定量梯度样品的标准曲线比较,进而推算出待检物的起始拷贝量。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对核酸进行计数,仍然不是绝对测量,无法做到单分子检测。
由Vogeinzler和Klstein发明的数字PCR技术大大扩展了常规PCR的应用。这项技术首先将待检测的DNA样品在多孔板里进行稀释,使得平均每两个孔里只有一个DNA分子,随后在优化好的PCR反应条件下进行PCR反应对单拷贝模板进行扩增。扩增产物与荧光探针结合,用不同的荧光对序列特异性的扩增产物进行检测。最后用贝叶斯定理型的统计学方法对PCR产物进行统计分析。数字PCR技术可以从最低限度稀释的样品中扩增单个的DNA分子,从而将从传统PCR反应获得的指数型模拟信号转变为线性的数字信号;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定量测定。2006年Ottesen等研制出可以对细菌多个基因进行精确定量的微流控数字PCR芯片,同年美国Fluidigm公司开发出了商品化的数字阵列PCR芯片 ,用实时PCR仪进行核酸扩增和定量检测。这种数字PCR芯片涉及到一种基于多层软光刻工艺制备的PDMS弹性微阀,在这种结构中,许多并行的串联着的反应小室位于上层PDMS中;控制通道网络位于下层PDMS中,由许多与上层反应小室网络相互垂直的通道组成。这种阀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处于开放状态,当给控制通道网络施加压力(如气压或水压)时,位于上下层之间的PDMS薄膜向上扩展,阀处于关闭状态,使得上层并行串联的反应小室被阻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反应室。
上述的数字PCR芯片已经被应用在检测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微量突变分子、评价等位基因的失衡和检测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等多个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并被预测为未来癌症早期诊断的主要技术。但是,这种基于PDMS弹性微阀的数字PCR芯片的制作涉及到多层结构的对准、封接,制备过程周期长而复杂。由于所采用的检测器件是高精密度数码CCD,整个商品化的芯片及配套仪器都非常昂贵,而且操作复杂,有的需要特殊的仪器,价格昂贵,难以进入普通的实验室,更难以作为常规的健康普查方法来推广。因此,从数字PCR芯片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前景来看,目前的这种制备方法及应用成本均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易于操作的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它由真空系统(真空泵)、管路、吸盘、封盖层和反应层组成,封盖层与反应层封接后构成了集成流路芯片组件,封盖层两端设有出样口和进样口,封盖层的反面为不规则的六边形凹面,当封盖层与反应层封接后就形成通道,反应层设有矩阵排列的高密度集成反应小室,吸盘置于封盖层的出样口上,真空系统通过管路连接吸盘。封盖层上的进样口和出样口分别由进样口胶带纸和出样口胶带纸密封。
反应层的制作材料可选玻璃、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聚苯乙烯、PDMS等,根据不同材料,选用激光刻蚀、化学刻蚀、光刻、热压、浇铸或注塑等方法制成反应小室,反应小室的形状选用正方形、五边形、菱形或圆形。
封盖层的制作材料可选用玻璃、耐热透明胶带、PET膜或氟膜,或选用与反应层相同材料,根据不同材料,在封盖层的反面通过激光刻蚀、化学刻蚀、光刻、热压、浇铸及注塑等方法制成不规则的六边形凹面,长10 mm,宽4 mm,深50 μm、100 μm、200 μm或300 μm,当封盖层与反应层封接后就形成通道6,整体覆盖在高密度集成反应小室上。
封盖层与反应层的封接,根据材料及不同应用,可选用耐热透明胶带、热键合、耐热胶粘合、热压封接、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等键合方法。
若封盖层选用的是玻璃、单晶硅、PMMA等硬质材料,则需要预先在进出样口的位置打孔,制作出样口和进样口。若封盖层选用的是PET薄膜、氟膜或透明胶带等软质材料,则封盖层无需打孔,使用时只需在进样口和出样口的位置用针头将薄膜或胶带刺破即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在数字核酸扩增中的应用。
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样品制备:
如果核酸扩增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则将模板DNA与Taqman探针试剂盒或SYBR Premix EXTaq试剂盒混合;
如果核酸扩增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则将模板DNA与LAMP反应试剂及DNA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混合;
(2)将封盖层上的出样口处的透明胶带刺破,并将吸盘置于此口上,然后开始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0~13332.2 Pa, 这样便可利用负压进行进样和微流体分配;
(3)根据反应层反应小室的大小,在芯片封盖层上的进样口处加适量样品,并将此处的胶带刺破,此时溶液会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反应层的反应小室区域,待溶液充满反应层后停止抽真空,此时溶液会充满通道及每个反应小室;
(4)通过样品入口向通道导入矿物油并使其充满反应层,这样通道内及小室与小室之间的间隔区域的溶液将会被矿物油冲走,留下的只是小室里滞留的溶液,从而将不同的小室里的溶液间隔开来,矿物油铺在反应区的上层,可以防止后续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蒸发;
(5)用固化胶或耐热胶带将封盖层上的进样口和出样口密封;
(6)将集成流路芯片组件置于原位PCR仪或类似于原位PCR仪的热循环装置上,即可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若对核酸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则可将集成流路芯片组件置于普通的热板上,65℃加热30-60分钟即可;
(7)对扩增后的产物进行荧光成像,通过软件计数阳性反应小室数目,进行分析。
本发明的优点:
1.与384孔板上进行的数字PCR相比,本发明利用芯片微型化的特点,试剂、样品的消耗量均减少,大大减少了实验成本;除此之外,本发明只需通过抽真空进行负压进样,经矿物油冲洗覆盖,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使微量液体分配至成百上千个独立的小室中,大大提高了实验速度。充分体现了当今分析设备微型化、便携化的发展趋势,在高通量、低消耗和大规模平行处理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另外,由于样品和试剂的分配都在芯片内部完成,不与外界大气接触,可以有效防止外界污染和交叉污染。
2.本发明中的集成流路芯片可根据实验的不同需要或不同的实验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材料,种类繁多,选择面宽,例如玻璃、单晶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亦可采用正压进样。
3.与现有的商品化数字PCR芯片相比,本发明不需要微阀便可使少量液体分配到成百上千个独立的小室中,大大减少了芯片制作和使用的复杂程度。
4. 与用液滴进行的数字PCR反应相比,成本更加低廉,操作也更简单,易于实验自动化及产业化,更加利于商品化,特别是适合于发展中国家使用。
5.本发明结构及操作简单,芯片只需要一个配套的真空泵,或者使用注射器正压进样,无需其他的控制设备,其应用成本比目前基于PDMS弹性微阀的数字PCR芯片大大减少,为数字PCR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集成流路芯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的通道俯视示意图。
图4为使用本发明装置的数字PCR核酸扩增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玻璃芯片装置
参见图 1-3,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它由真空系统1、管路2、吸盘3、封盖层7和反应层10组成,封盖层7与反应层10封接后构成了集成流路芯片组件,封盖层7两端设有进样口9和出样口5,封盖层7的反面为不规则的六边形凹面,当封盖层7与反应层10封接后就形成通道6,反应层10设有矩阵排列的高密度集成反应小室11,真空系统1通过管路2连接吸盘3,吸盘3置于封盖层7的出样口5上,使得出样口5通过吸盘3、管路2与真空系统1相连。
反应层10以1 mm厚的玻璃为材料,采用标准的光刻、蚀刻技术制成反应小室11,反应小室11为边长100 μm,200 μm或300 μm的正方形,深50 μm, 100 μm, 200 μm,或300 μm。根据不同的宽度和刻蚀深度,反应小室11的体积可为500 pL, 1 nL, 2 nL, 4.5 nL, 8 nL, 9 nL,或18 nL;反应小室11也可以为五边形、菱形或圆形。
封盖层7以1mm厚的玻璃为材料,根据材料不同,通过激光刻蚀、化学刻蚀、光刻、热压、浇铸及注塑等方法,在封盖层7的反面制成形状为不规则的六边形,长10 mm,宽4 mm,深50 μm,100 μm,200 μm,或300 μm,在进样口9和出样口5的位置,用直径1 mm的钻头打通。
采用空气等离子体处理键合的方法将封盖层7与反应层10封接,此时封盖层7与反应层10之间形成的通道6整个覆盖在高密度集成反应小室11上。封接成功后分别用进样口胶带纸8和出样口胶带纸4将封盖层7上的进样口9和出样口5密封以备用。
使用时,真空系统1通过抽真空,将置于进样口9处的样品溶液抽入通道6及反应层10的各个反应小室11,当样品充满通道6及反应小室11后,停止抽真空。
然后向通道6导入矿物油并使其充满通道6,此时通道6内,及反应小室11与反应小室11之间的间隔区域的溶液将会被矿物油冲走,留下的只是反应小室11里滞留的样品溶液,从而将不同的小室里的溶液间隔开来,即将样品分隔到几千个纳升级的小室中,矿物油铺在反应小室11的上层,可以防止后续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蒸发。
实施例2 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单晶硅芯片装置
该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
反应层10以厚500 μm的抛光的单晶硅片为材料,采用光刻、化学湿法刻蚀制成反应小室11,反应小室11为边长100 μm, 200 μm或300 μm的正方形,深50 μm, 100 μm, 200 μm, 300 μm。根据不同的宽度和刻蚀深度,反应小室11的体积可为500 pL, 1 nL, 2 nL, 4.5 nL, 8 nL, 9 nL, 18 nL;反应小室11也可以为五边形、菱形、圆形或其它多边形。
封盖层7根据应用不同,可选用玻璃或透明的PMMA平板。采用标准的光刻、蚀刻技术在封盖层7反面制成不规则的六边形凹面,长10 mm,宽4 mm,深50 μm、100 μm、200 μm或300 μm,当封盖层7与反应层10封接后就形成通道6,此时整个通道6是覆盖在高密度集成反应小室11上。
如果封盖层7选用的是PMMA平板等硬质材料,封接前需要在相应的位置钻好出样口5与进样口9,然后再进行封接,封接成功后分别用进样口胶带纸8和出样口胶带纸4将封盖层7上的进样口9和出样口5密封以备用。
但如果封盖层7选用的是PET膜、氟膜等软质材料,则无需预先打孔,在使用时只需在与出样口9和进样口5相应位置用针头刺破即可。
使用时,真空系统1通过抽真空,将置于进样口9处的样品抽入通道6及反应层10的各个反应小室11,当样品充满通道6及反应小室11后,停止抽真空。
向通道6导入矿物油并使其充满通道6,此时通道6内及反应小室11之间的间隔区域的溶液将会被矿物油冲走,留下的只是反应小室11里滞留的溶液,从而将不同的反应小室11里的溶液间隔开来,将样品分隔到几千个纳升级的小室中,矿物油铺在反应小室11的上层,可以防止后续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蒸发。
实施例3 数字化环介导等温扩增(Digital-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Digital-LAMP)
采用实施例1的装置进样,并进行后续的数字核酸环介导等温扩增。
具体步骤:
1、通道结构同实施例1,用喷墨打印机将设计的结构打印至菲林胶片,作为光刻的掩膜。
2、反应层10以1mm厚的玻璃为材料,采用标准的光刻、蚀刻技术制成反应小室11,反应小室11为边长100 μm, 200 μm或300 μm的正方形,深50 μm, 100 μm或200 μm;根据不同的宽度和刻蚀深度,反应小室11的体积可为500 pL, 1 nL, 2 nL, 4.5 nL, 8 nL, 9 nL或18nL;反应小室11也可以为五边形、菱形或圆形。
3、封盖层7以1 mm厚的玻璃为材料,采用标准的光刻、蚀刻技术制成。盖层7反面的形状同实施例1,不规则的六边形的长10 mm,宽4 mm,深50 μm, 100 μm, 200 μm或300 μm。
4、将芯片反应层10与封盖层7经等离子体处理封接。
芯片反应层10还可与钻好孔的PMMA等聚合物平板制作的封盖层7用胶水或热压封接,封接完后用透明胶带将打孔处封闭待用。
5、采用商业化的E. coli 16s rRNA作为反应模板考察芯片性能:将模板DNA稀释到适当的浓度并与适量的LAMP反应试剂及DNA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混合:
(1)将500 ng/μL的E. coli 16s rRNA溶液稀释为5 pg/μL、0.5 pg/μL、0.05 pg/μL、0.005 pg/μL,作为DNA模板各取1μL进行PCR反应。
(2)按照50μL体系配制LAMP反应混合物:E. coli 16s rRNA模板1μL,引物FIP (40 μM) 2 μL,引物BIP (40 μM) 2 μL,引物F3 (5 μM) 2 μL,引物B3 (5 μM) 2 μL,dNTP (2.5 mM each) 8 μL,MgSO4 (50 mM) 6 μL, betaine (5 M) 10 μL,Bst酶2 μL,Bstbuffer 5 μL,SYBR GreenⅠ2 μL,ddH2O 8 μL。LAMP引物如下:
F3: 5’ GATGTGCCCAGATGGGATT3’
B3: 5’ GGCCTTCTTCATACACGCG3’
FIP: 5’ TGGTCATCCTCTCAGACCAGCTTTTTGCTAGTAGGTGGGGTAACGG3’
BIP: 5’ TGGAACTGAGACACGCTCCAGATTTTATGGCTGCATCAGGCTTG3’
6、将芯片封盖层7上对应于出样口5处的透明胶带4刺破,并将吸盘3置于出样口5上,然后开始抽真空,使真空度达0~13332.2 Pa。
7、在芯片封盖层7上对应于进样口9处加50μL的反应混合物,并将此处的胶带8刺破,此时溶液会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通道6及反应层10的各个反应小室11,当样品充满通道6及各个反应小室11后,停止抽真空。
8、通过进样口9向反应层10导入矿物油并使其充满通道6,此时反应小室11之间的间隔区域及反应小室11上层的溶液将会被矿物油冲走,留下的只是反应小室11里滞留的溶液,从而将不同的小室里的溶液间隔开来,矿物油铺在反应层的上层,可以防止后续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蒸发。
9、用固化胶或耐热透明胶将胶带的刺破处密封。
10、将芯片组件置于热板上,芯片与原位PCR仪之间添加矿物油,或者传热脂,增加热传导性,65℃加热30 min,以对核酸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由于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只与双链DNA小沟结合,当它与DNA双链结合时,发出较原先强800~1000倍的荧光,因此,发生扩增反应的反应小室11将呈现绿色荧光,阴性将无颜色变化。因此,如果有核酸分子被分配到某个独立的反应小室11,该小室在反应后将产生绿色的荧光;如果核酸的浓度足够低,使每个反应小室11最多能分到一个核酸分子,那么,通过对阳性反应小室的计数就可以对起始的核酸模板量进行精确定量。
11、对扩增后的产物进行荧光成像后,用软件对阳性孔数进行计数及分析。
实施例4 数字化聚合酶链式反应(Digital-PCR)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2的装置进样,并进行后续的数字化聚合酶链式反应。
具体步骤:
1、通道结构同实施例1,用喷墨打印机将设计的结构打印至菲林胶片,作为光刻的掩膜。
2、反应层10以厚500 μm的抛光的单晶硅片为材料,采用光刻、化学湿法刻蚀制成。单晶硅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适于对温度控制要求非常高的PCR反应。反应小室11为边长100 μm,200 μm或300 μm的正方形,深50 μm, 100 μm, 200 μm 或300 μm。根据不同的宽度和刻蚀深度,反应小室11的体积可为500 pL, 1 nL, 2 nL, 4.5 nL, 8 nL, 9 nL或18 nL;反应小室11也可以为五边形、菱形、圆形或其它多边形。
3、封盖层7以1 mm厚的玻璃为材料。
4、将反应层10与封盖层7经等离子体处理封接。
5、采用商业化的β-actin cDNA作为反应模板考察芯片性能:将模板DNA稀释到适当的浓度并与适量的荧光定量PCR反应试剂混合:
(1)将500 ng/μL的β-actin cDNA溶液稀释为5 pg/μL、0.5 pg/μL、0.05 pg/μL、0.005 pg/μL,作为DNA模板各取1 μL进行PCR反应;
(2)使用TaqMan® Gene Expression Master Mix (Applied Biosystems,)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反应,按照10 μL体积配制反应液,TaqMan® Gene Expression Master Mix (Applied Biosystems, PN 4369016) 5 μL,PCR Forward Primer (900 nM) 1 μL,PCR Revers Primer (900 nM) 1 μL, Probe (250 nM) 1 μL, ddH2O 1 μL,DNA模板1 μL。反应条件:50℃ 2 min, 95℃ 10 min预变性,95℃ 15 sec,60℃ 1 min,共40个循环。所用β-actin cDNA的引物序列如下:
Actin F(上游引物): 5’ACCGAGCGCGGCTACAG3’
Actin R(下游引物): 5’CTTAATGTCACGCACGATTTCC3’
Actin-probe (5’→3’): FAM+TTCACCACCACGGCCGAGC+TAMRA
(3)PCR的扩增反应及检测还可以采用SYBR PremixEX Taq试剂来完成。使用SYBR PremixEX Taq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反应,按照50 μL体积配制反应液,SYBR PremixEX Taq (2×) 25 μL,PCR Forward Primer (10 μM) 1 μL,PCR Revers Primer (10μΜ) 1 μl, ddH2O 21 μL,DNA模板2.0 μL。反应条件:95℃ 30 sec 预变性,95℃ 5 sec,60℃ 30 sec,共40个循环。所用β-actin cDNA的引物序列如下:
Actin F(上游引物): 5’ACCGAGCGCGGCTACAG3’
Actin R(下游引物): 5’CTTAATGTCACGCACGATTTCC3’ 。
6、将封盖层7上对应于出样口5处的透明胶带4刺破,并将吸盘3置于出样口5上,然后开始抽真空,使真空度达0~13332.2 Pa。
7、在封盖层7上对应于进样口9处加上50μL的反应混合物,并将此处的胶带8刺破,此时溶液会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通道6及反应层10的各个反应小室11,当样品充满通道6及反应层10的各个反应小室11后,停止抽真空,此时溶液会充满每个小室及小室与小室之间的间隔。
8、通过进样口9向反应层10导入矿物油并使其充满通道6,这样反应小室11之间的间隔区域及反应小室11上层的溶液将会被矿物油冲走,留下的只是反应小室11里滞留的溶液,从而将各个反应小室11里的溶液间隔开来,矿物油铺在反应层的上层,可以防止后续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蒸发。
9、用固化胶或耐热透明胶将胶带的刺破处密封。
10、将芯片组件置于原位PCR仪上,芯片与原位PCR仪之间添加矿物油,或者传热脂,增加热传导性,再根据不同的反应试剂设定不同的反应条件。
11、TaqMan 探针是一种寡核苷酸探针,它的荧光与目的序列的扩增相关。它设计为与目标序列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之间的序列配对。荧光基团连接在探针的 5’末端,而淬灭剂则在 3’ 末端。当完整的探针与目标序列配对时,荧光基团发射的荧光因与 3’端的淬灭剂接近而被淬灭。但在进行延伸反应时,聚合酶的 5’外切酶活性将探针进行酶切,使得荧光基团与淬灭剂分离。随着扩增循环数的增加,释放出来的荧光基团不断积累。因此荧光强度与扩增产物的数量呈正比关系。实验中使用的是FAM标记的探针,当其水解时,发绿色荧光,因此,发生扩增反应的小室9将呈现绿色荧光,阴性将无颜色变化。因此,如果有核酸分子被分配到某个独立的反应小室11,该小室在反应后将产生绿色的荧光;如果核酸的浓度足够低,使每个反应小室11最多能分到一个核酸分子,那么,通过对阳性反应小室11的计数就可以对起始的核酸模板量进行精确定量。
12、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只与双链DNA小沟结合,当它与DNA双链结合时,发出较原先强800~1000倍的荧光,因此,发生扩增反应的小室9将呈现绿色荧光,阴性将无颜色变化。如果有核酸分子被分配到某个独立的反应小室11,该小室在反应后将产生绿色的荧光;如果核酸的浓度足够低,使每个反应小室11最多能分到一个核酸分子,那么,通过对阳性反应小室的计数就可以对起始的核酸模板量进行精确定量。
13、对扩增后的产物进行荧光成像后,用软件对阳性反应小室进行计数及分析。参见图4,用浓度为0.1ng/μL的β-actin cDNA作为核酸模板进行的数字PCR扩增结果图。根据数字PCR反应的原理,图4中的亮点为阳性反应,表示检测到一个核酸分子;非亮点为阴性反应,表示该反应小室未检测到目标核酸分子。通过对整个芯片反应阵列中的阳性亮点进行计数,可知该浓度的β-actin cDNA所包含的目标核酸分子数为83个拷贝。由此通过单分子计数的方法,可对核酸的分子拷贝数进行精确定量。
<110>浙江大学
<120> 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阵列芯片装置及应用
<160> 7
<210> 1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 E.coli 16s rRNA 序列设计的LAMP F3序列
<400>1
gatgtgccca gatgggatt 19
<210> 2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 E.coli 16s rRNA 序列设计的LAMP B3序列
<400>2
ggccttcttc atacacgcg 19
<210> 3
<211> 4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 E.coli 16s rRNA 序列设计的LAMP FIP序列
<400>3
tggtcatcct ctcagaccag ctttttgcta gtaggtgggg taacgg 46
<210> 4
<211> 4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 E.coli 16s rRNA 序列设计的LAMP BIP序列
<400>4
tggaactgag acacgctcca gattttatgg ctgcatcagg cttg 44
<210> 5
<211> 1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 β-actin cDNA 序列设计的 PCR 检测上游引物序列
<400>5
accgagcgcg gctacag 17
<210> 6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 β-actin cDNA 序列设计的 PCR 检测下游引物序列
<400>6
cttaatgtca cgcacgattt cc 22
<210> 7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 β-actin cDNA 序列设计的 PCR 检测探针序列
<400>7
Fam-ttcaccacca cggccgagc-Tamra 19

Claims (5)

1.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真空系统(1)、管路(2)、吸盘(3)、封盖层(7)和反应层(10)组成,封盖层(7)两端设有出样口(5)和进样口(9),封盖层(7)的反面为不规则的六边形凹面,封盖层(7)与反应层(10)封接后形成通道(6),反应层(10)设有矩阵排列的高密度集成反应小室(11),吸盘(3)置于出样口(5)上,真空系统(1)通过管路(2)连接吸盘(3),进样口(9)和出样口(5)分别用进样口胶带纸(8)和出样口胶带纸(4)密封,封盖层(7)与反应层(10)封接后构成了集成流路芯片组件;反应小室(11)的体积为500 pL、1 nL、2 nL、4.5 nL、8 nL、9 nL或18 n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层(10)的制作材料选用玻璃、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聚苯乙烯或聚二甲基硅氧烷,反应小室(11)的形状选用正方形、五边形、菱形或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封盖层(7)的制作材料选用玻璃、耐热透明胶带、PET膜或氟膜,或选用与反应层(10)相同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封盖层(7)与反应层(10)的封接方法式选用耐热透明胶带、热键合、耐热胶粘合、热压封接或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的键合方法,封盖层(7)与反应层(10)封接后构成了集成流路芯片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封盖层(7)选用硬质材料时,需要在封接前打孔制作出样口(5)和进样口(9);当封盖层(7)选用软质材料时,封接前无需打孔。
CN 201110220222 2011-08-03 2011-08-03 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阵列芯片装置 Active CN102277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20222 CN102277294B (zh) 2011-08-03 2011-08-03 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阵列芯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20222 CN102277294B (zh) 2011-08-03 2011-08-03 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阵列芯片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7294A CN102277294A (zh) 2011-12-14
CN102277294B true CN102277294B (zh) 2013-04-17

Family

ID=45103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20222 Active CN102277294B (zh) 2011-08-03 2011-08-03 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阵列芯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72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2804A (zh) * 2020-06-17 2020-09-15 清华大学 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数字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微流控芯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12422B2 (en) 2013-02-26 2016-12-06 Illumina, Inc. Gel patterned surfaces
CN105143469B (zh) * 2013-05-24 2018-05-2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核酸分析装置及使用其的核酸分析方法
EP3004433B1 (en) * 2013-05-30 2018-09-0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ubstantially unbiased amplification of genomes
CN103343092B (zh) * 2013-07-19 2014-12-0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基于矿物油饱和pdms材料的数字pcr芯片的制作方法
JP6295578B2 (ja) * 2013-09-30 2018-03-2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応容器、核酸解析装置、および核酸解析方法
CN104971869A (zh) * 2014-04-02 2015-10-14 苏州科技学院 一种聚四氟乙烯高温胶带的环保制作方法
CN104789448B (zh) * 2015-04-16 2017-11-03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Lamp用加样反应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4894106A (zh) * 2015-05-23 2015-09-09 浙江大学 高集成度等距等分核酸扩增微流控芯片及应用
CN106755292B (zh) * 2015-11-19 2019-06-18 赛纳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修饰荧光团的核苷酸分子测序方法
CN105400692B (zh) * 2015-12-15 2017-06-27 上海海洋大学 等温核酸扩增装置及等温核酸扩增实验方法
CN105400693B (zh) * 2015-12-15 2017-06-06 上海海洋大学 平板等温核酸扩增芯片
CN106119099B (zh) * 2016-06-14 2018-07-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全封闭多靶向核酸等温扩增检测一体化装置
CN107619781B (zh) * 2016-07-15 2022-01-25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一种单反应控温高通量微流控芯片核酸扩增装置
CN106520517B (zh) * 2016-10-09 2019-06-2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一种便携式微流控芯片lamp可视化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EP3357575B1 (en) * 2017-02-06 2021-03-17 H. Hoffnabb-La Roche Ag Sealable microfluidic chip and method for thermocycling
CN107217096A (zh) * 2017-06-21 2017-09-29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利用微流控SNP芯片检测绵羊FecB基因多态性的方法
US11072820B2 (en) * 2017-10-19 2021-07-2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Digital amplification assays with unconventional and/or inverse changes in photoluminescence
CN108359600A (zh) * 2018-01-22 2018-08-03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灵敏度、快速、绝对定量的dna片段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EP3560593B1 (en) * 2018-04-25 2024-06-05 OPTOLANE Technologies Inc. Cartridge for digital real-time pcr
CN108459172A (zh) * 2018-06-05 2018-08-28 江苏卓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流控芯片加样密封系统及包含其的细胞分析仪
CN108993621A (zh) * 2018-07-09 2018-12-14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数字酶联免疫检测的微小室阵列微流控芯片及方法
CN108624478B (zh) * 2018-07-12 2023-07-2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水凝胶的数字pcr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CN109182469A (zh) * 2018-08-24 2019-01-11 暨南大学 基于数字lamp技术检测阪崎肠杆菌的引物及试剂盒与方法
CN108977558A (zh) * 2018-08-24 2018-12-11 暨南大学 基于数字lamp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引物及其试剂盒与方法
TW202043450A (zh) * 2018-11-15 2020-12-01 中國商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用於集成傳感器盒的系統與方法
CN109536384B (zh) * 2018-12-24 2022-02-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核酸快速绝对定量的数字pcr系统及其应用
CN109745934B (zh) * 2019-03-18 2023-11-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一种阵列式合成装置及喷墨合成仪
CN109929749B (zh) * 2019-03-27 2021-07-27 深圳市尚维高科有限公司 自驱动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44679A (zh) * 2019-05-17 2020-11-17 湖南乐准智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cr微反应室阵列结构及进行混合液封装的方法
CN111979087B (zh) * 2019-05-22 2023-08-15 湖南乐准智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cr微反应室芯片及其进样方法
CN110295107A (zh) * 2019-07-01 2019-10-01 贵州金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多通量微流控芯片
WO2021082951A1 (zh) * 2019-10-28 2021-05-06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数字pcr方法、芯片、制备方法及循环系统
CN110819698B (zh) * 2019-10-28 2023-04-07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高压液体浸入式数字pcr方法、数字pcr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4650B (zh) * 2019-10-28 2023-05-12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循环式数字pcr方法、循环系统、数字pcr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94234B (zh) * 2019-12-24 2022-11-01 南通大学 一种用于核酸扩增的数字化芯片及方法
CN111196993A (zh) * 2020-01-19 2020-05-26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数字pcr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66566B (zh) * 2020-03-18 2020-09-11 江苏支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环境下进行荧光测定的方法及多孔板
CN113278509B (zh) * 2021-01-15 2022-04-26 北京中科生仪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核酸检测的芯片装置
CN112920941A (zh) * 2021-03-26 2021-06-08 北京大学 一种多层三维数字核酸扩增芯片及其制作与使用方法
CN113447508B (zh) * 2021-06-16 2022-11-22 四川欧瑞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光高分辨变锥面弯晶的制造方法
CN117070346B (zh) * 2023-10-16 2024-02-06 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Pcr试剂盒、反应机构及反应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33144C (zh) * 2006-07-19 2009-08-26 北京工业大学 用于生物pcr微通道荧光检测的标准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EP2717041B1 (en) * 2007-06-11 2015-05-27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icrochip large volu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ith integrated real-tim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detection
CN101928663B (zh) * 2010-07-23 2013-04-17 浙江大学 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及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2804A (zh) * 2020-06-17 2020-09-15 清华大学 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数字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微流控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7294A (zh)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7294B (zh) 一种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高密度阵列芯片装置
CN101928663B (zh) 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及应用
EP3933027A1 (en) Self-driven microfluidic chip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CN103071548B (zh) 一种无动力源无阀型单分子检测芯片及应用
Cao et al. Advances in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PCR) and its emerging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CN201901669U (zh) 用于数字核酸扩增的集成流路芯片装置
CN107262170A (zh) 一种多重数字pcr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CN110177621B (zh) 用于核酸分析和定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04894106A (zh) 高集成度等距等分核酸扩增微流控芯片及应用
CN107513495B (zh) 用于核酸检测的多通道微滴检测芯片
CN105505761A (zh) 一种数字等温核酸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US20220186325A1 (en) Systems for sample analysis
WO2006047777A9 (en) Closed-system multi-stag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reactions
US20060263799A1 (en) Macroporous support for chemical amplification reactions
EP3682225A1 (en) Multiplexed biological assay device with electronic readout
CN105296349A (zh) 一种用于dna快速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和装置
CN102286358A (zh) 一种实现pcr的微流控芯片及实时pcr的病毒快速检测装置
CN110760571A (zh) 数字化定量的多靶标共同、生物检测
CN108485909A (zh) 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CN104946505B (zh) 实现pcr的微流控芯片及实时pcr的病毒快速检测装置
US20220032294A1 (en) System and self-metering cartridges for point of care bioassays
JP2011239742A (ja) マイクロ流体チップ、マイクロ流体チップセット及び核酸分析キット
CN201280550Y (zh) 一种高通量基因检测与分型的微孔板装置
Zhang et al. Overview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microfluidic digital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dRPA)
CN208200912U (zh) 微流控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