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4417A -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 Google Patents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4417A
CN102274417A CN 201110213694 CN201110213694A CN102274417A CN 102274417 A CN102274417 A CN 102274417A CN 201110213694 CN201110213694 CN 201110213694 CN 201110213694 A CN201110213694 A CN 201110213694A CN 102274417 A CN102274417 A CN 102274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grams
radix
chinese patent
aplastic anem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136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4417B (zh
Inventor
魏如庆
魏兴禹
黄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 Xingyu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21369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4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4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4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4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4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该中成药主要有原料药熟地、玄参、麦冬、泽泻、桑叶、茜草、栀子、牡丹皮、白茅根等组成。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原料组方成分相对较少,搭配科学,无毒副作用,对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本发明中成药治疗再障有效率达90%以上,治愈率达80%以上。本发明中成药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也具有较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且不用做骨髓移植,治疗费用低。

Description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再生障碍性贫血近年来发病率较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骨髓造血机能衰竭,典型症状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在中医上属“虚痨、血病”范畴,造成该病的一般为化学、治疗、感染等因素,本病常表现面黄白、身体乏力、心悸怔忡、易于感冒头晕,部分病人有发热症状,而且发热容易反复、皮肤有出血点,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数,还有一些病人合并牙龈感染、肛肠炎、咽喉干痒等。再障时血象的主要特点是全血细胞减少,慢性再障的血红蛋白多在50克/升左右,白细胞计数在2000/立方毫米左右,中性粒细胞也减少,大多在25%左右,而淋巴细胞占百分比增高,血小板可降至1万~2万/立方毫米,网织红细胞常﹥1%。急性再障的全血细胞减少程度更加严重,血红蛋白可降至30克/升左右,白细胞降至1000/立方毫米左右,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可少至10%,血小板可少于10000/立方毫米,网织红细胞减少,常低于1%,甚至为0%。病势危险,愈后不理想,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内死亡。西医对再障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雄激素;B、免疫抑制疗法:如环孢素A、ATG、大剂量甲强龙、大剂量丙球等;C、改善微循环如654-2等;慢性再障治疗的首选药物是“雄激素”,它刺激骨髓下细胞造血,对慢性再障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在70~80%左右,但雄激素治疗慢性再障生效慢,无论注射还是口服,至少要二个月左右才能初见疗效,部分患者疗效出现更晚,一般在连续治疗6个月仍无效者,才被认为是对雄激素无效而放弃,因此将要坚持连续治疗至少半年,而且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大,治疗费用很高。
目前,关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成药的文献报道也有不少。例如:1、申请号为200610009633.4、发明名称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的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的中药是由熟地、生地、黄芪、红参、党参、海马、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山芋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山药、肉桂、白术、首乌、白芍、丹皮、陈皮、阿胶、地骨皮、栀子、花粉、知母、龟板、补骨脂、龙骨、牡蛎、甘草和余量蜂蜜制成的。2、申请号为200810158688.0、发明名称为“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汤剂”的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公开的中药汤剂是由党参、山药、肉桂、补骨脂、黄芪、白术、白芍、当归、熟地、茯苓、陈皮、枳壳、泽泻制备而成。3、申请号为03125466.7、发明名称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的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公开的中药是由红参须、黄芪、熟地黄、菟丝子、鹿角片、灸龟板、枸杞子、补骨脂、熟附子、肉桂按比例配制而成的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本发明中成药治疗再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也具有较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无毒副作用,且不用做骨髓移植,治疗费用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成药含有原料药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该原料药组成的中成药药方主要用于治疗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成药含有原料药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山药6~15份,茯神6~15份。该原料药组成的中成药药方主要用于治疗阴阳二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成药含有原料药熟地6~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牡丹皮6~12份,山药6~12份,茯神6~12份,党参10~20份,巴戟天6~20份。该原料药组成的中成药药方主要用于治疗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成药含有原料药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炒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荆芥炭2~6份,生地12~30份。该原料药组成的中成药药方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成药含有原料药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生地10~30份。该原料药组成的中成药药方主要用于治疗急劳温热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根据上述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所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剂型为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根据上述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所述中成药的剂型为水丸剂。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剂型为水丸剂,水丸剂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各种原料药进行筛选、清理杂质、霉变和冲蚀处理,然后按照上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原料药配比称取处理后的各种原料药,将所需各种原料药进行烘干、粉碎,粉碎后将各种原料药的药粉进行混合,然后加入纯化水,每1000g混合药粉加入纯化水500g,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在无菌环境中依次进行和药、制丸、整粒、干燥、灭菌,最后进行分装。
本发明中成药水丸剂分装每瓶60克。
本发明中成药水丸剂为黑色水丸剂,选用赋形剂为纯化水,因水无防腐能力,故选用新制纯化水,成丸后立即干燥,灭菌后分装。
本发明中成药水丸剂的水丸味微苦,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细胞灰棕色至黑
棕色。
本发明中成药水丸剂的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6~10克,温开水服用。
本发明各种原料药的药理作用:
熟地:又称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入心、肝、胃三经。功效主治:1、滋肾养肝:熟地色黑,黑能入肾,生精补髓,又为补血要药,肝藏血,补血即益肝之体,肝肾同源,精血互化,遗精、潮热、精血两虚病,故熟地有滋肾养肝之效。常用治虚劳内热、肾虚腰痛、肝血虚胁痛。2、阴虚咳喘:本品色黑,入肾经,为滋补肾阴的要药,因肾主纳气,若肾脏亏损,气失摄纳而上逆,而致咳嗽气喘。可用熟地黄补肾纳气。3、消渴:素体阴虚,复因劳欲过度,更耗阴津,肾阴亏损,阴虚火旺,上灼肺金,遂致肾虚与肺燥,发为消渴。肾阳不足,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质红,脉沉细数,首选熟地,滋阴补肾,消渴自止。4、补血调经:熟地味甘,性温入肝肾经,甘能补,温能通,月经源于血海,定期疏泄,正常与否,与肝肾有关,所以熟地黄,养血调经,视为圣药。常用治闭经、崩漏、产后腹痛。
玄参:性寒,味苦、甘、咸;入肺、心、肾三经。功效主治:1、清热解毒:玄参味苦、甘、咸,性寒凉。功擅清热、凉血、解毒、降火。故可用各种病因引起的热证。常用治肺热咳嗽、毒犯营血、咽喉肿痛、风热头痛、肺热癃闭、胃热炽盛等证。2、滋阴降火:玄参具禀至阴之性,能退邪热,甘能滋阴,其性寒,能凉润滋肾,功胜知、柏,特为肾脏君药。常用治肺阴亏耗、消渴、心烦不寐、阴虚发热、津伤便秘、产后血虚发热、自汗、盗汗等证。3、散结消痈:玄参性凉,味又辛而微苦微咸略甘,入心肺肾三经,故可泄无根浮游之火,具清上澈下之功。亦能外行于经遂,而消散热结之痈肿。
麦冬:又称麦门冬,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胃、心三经。功效主治:1、养阴润肺:本品味甘,性寒,甘寒益阴,入手太阴肺经,功专养肺阴,润肺燥,常用于燥邪伤肺、阴虚咳嗽等证。2、清热除烦:本品性寒清热,入肺、胃、心经,功擅清热降火,补虚除烦,可用于肺热瘘软、日晡潮热、心肺虚热等证。3、益胃生津:本品甘寒质润,入肺胃经,尤为益胃生津之佳品,故可为肺胃津伤之消渴,便秘等证所常用。4、凉血止血:本品性寒,归肺胃心经而入血分,功能凉血止血,宜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及燥邪伤络之吐血,衄血及咯血等证。  
泽泻:性寒,味甘、淡;入肾、膀胱二经。功效主治:1、利水渗湿:本品味甘淡而性寒,寒能胜热泄水,淡能渗利水湿。入膀胱经,善于渗利膀胱之水湿。常用本品治疗小便不利,水中,泄泻,淋浊,带下、痰饮等。2、泄热:泽泻性寒,寒能清热,入肾经,则能泻肾经相火,可用于肾阴不足,相火亢盛的遗精、耳鸣、眩晕等证。3、聪明耳目:泽泻甘淡性寒,能利水渗湿,清泄相火。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故可用治耳鸣、目昏、头晕等证。
桑叶:性寒,味苦、甘;入肺、肝二经。功效主治:1、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肺卫表证(风邪挟热者为风热,风热袭人,多犯上焦肺卫、头面、咽喉等)。取桑叶清轻凉散之性,疏散风热,宣通肺气,开合皮毛,通利清窍,风散热去,肺气宣畅,诸症自消。2、清肺润燥:用于肺燥咳嗽,燥邪伤肺,肺津受损,肺失清润,燥热灼津伤络,症见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口、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见痰中带血丝等。桑叶苦泄甘润寒凉,轻清疏散,甘凉滋润,既可清肺热,又可润肺燥。3、清肝明目: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开窍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有病,亦多可连及目。桑叶甘寒入肝,主治肝经风热或肝经实热引起的目赤肿痛;肝血不足或肝肾两虚引起的眼目昏花;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胀痛。4、凉血止血:桑叶甘寒质润,轻清凉散,疏散上焦风热,滋润肺燥血热,凉血止血,燥热除,肺阴存,血归经,咳血、衄血则停。
茜草:性寒、味苦,入心、肝二经。功效主治:本品入血分,能散能敛,可升可降,具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漏,虫蛇咬伤。
栀子:性寒、微苦;入心、肝、肺、胃、肾、膀胱六经。功效主治:1、清透郁热:栀子味苦主降,性寒清热,体轻入气,赤色入血,善清透疏解郁热。其性屈曲下引,自上达下,通彻三焦郁火,凡胸膈郁热,懊恼不安;脾胃郁热,饥不能食;膀胱郁热,小便涩痛,皆能清之。2、泻热利湿:栀子苦能燥湿,寒能清热,自上述下,使湿从二便分消,故能泻热利湿,治上、中、下三焦之湿热,利肝胆湿热而治黄。泻脾胃湿热而治口疮口臭,渗膀胱湿热而治淋。3、凉血止血:栀子性寒凉,入血分,泻热凉血,热去,血自归经,血凉,宁静凝聚。故栀子泻热凉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4、消肿止痛:外伤性肿痛,皮肤青肿,跌扑损伤、扭挫伤等症,皆为伤处有瘀,郁而化热、红、肿且痛。以生栀子粉与面粉、黄酒调成糊状,湿敷局部,可解郁散热,消肿活络,热散则肿痛自消。5、清热解毒:栀子为苦寒之品,具有清热解毒之作用,但其解毒力不甚强,若用于火毒炽盛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肿疮毒等症,尚须其他清热解毒药合用。
牡丹皮:味辛、苦,性凉;入心、肝、肾三经。功效主治:1、清热凉血:丹皮味辛、苦、性凉,为清热凉血之良药。故常用于血热诸证。可用于治疗热入营血、小儿惊风、风热头痛、血热出血、骨蒸潮热等证。2、消淤散结:丹皮味辛苦,性凉,辛能行能散,行气行血,苦可燥湿,泄热、通络,其凉又可清热,故可用于因血瘀,气滞而致病证。可用于治疗痈肿、跌打损伤、血瘀经闭、癥瘕积聚、风热痹证等证。
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小肠三经。功效主治:1、凉血止血:白茅根味甘,性寒,功擅凉血止血。主要用于因风、热、燥等外邪侵犯人体,邪热损伤脉络,迫血妄行,或久病或热病导致的血证。常用于治热邪犯肺、肺热壅盛、胃中积热、肝火犯肺、肝火上炎、胃火上攻、阴虚肺燥、膀胱湿热等症。2、清热通淋:白茅根具有清热利尿之功。3、湿热癃闭:白茅根其功效之一为清热利尿,故可用于热邪所致小便不利的实热证。4、利湿退黄。5、疏风利尿。6、清肺止咳。7、胃热呕哕。
山药:性平、味甘,入脾、肺、肾三经。功效主治:1、健脾养胃:山药味甘,性平,既能补气,又能养阴,作用和缓。为平补脾胃常用之品。用治脾胃虚弱、湿热泻泄等证。2、补肾涩精。3、补益肺气:山药色白入肺,甘温补虚润皮毛,化痰涎。具有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调肺之功。用治肺虚气喘、虚劳咳嗽等证。4、血痹阻络:重用山药,专理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健气足,血行络通。5、缓急解毒:本品味甘性平,有缓急、解毒之效。外用浸研为泥,常用治肿毒一证,敷肿处。有止痛、消肿之功。
茯神:性平,味甘、淡;入心、肺二经。功效主治:1、养心安神:茯神味甘淡,性平微温,入心经,养心安神。失眠、惊痫、健忘等证,常用本品治疗。2、利水消肿。3、补虚治劳:本品味甘,性平微温,入心、脾两经,补益心脾,而治虚损。心脾两虚,多由病久失调,或劳倦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舌质淡嫩,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党参:性平、味甘;入肺、脾二经。功效主治:1、益气健脾:党参味甘性平,不燥不腻,善益气健脾。用治中气虚损、脾胃虚弱等证。2、益气生津:党参甘平,入肺经,补肺益气,润肺生津,用治肺虚咳嗽、消渴、气津两伤等证。3、补气除热:党参味甘,性平微温,为补气之要药,又能除气虚之热,用治虚劳内伤,气虚发热等证。
巴戟天:性温、味辛甘,入肝、肾二经。功效主治: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适用于肾虚兼风湿痹证,腰膝疼痛,筋骨瘘软无力。治阳瘘,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生地: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三经。功效主治: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热凉血。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味甘而苦,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能,用于热病、舌绛烦渴舌、阴虚内热、骨蒸消渴、吐血、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等症。
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凡血分有热及诸脏津伤阴不足者,均为常用之品。
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性微温,味辛、微苦;归肺、肝二经。功效主治:能引血归经,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炒茜草:茜草炒炭后寒性降低,性变收涩,止血作用增强。治疗各种出血,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等。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组方以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生血健脾为重点。组方中熟地有补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能;玄参有清热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功能;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功能;丹皮有清热凉血作用;山药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肾的作用;茯神有宁心安神、利水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活血、引血归经等功能。
本发明中成药药剂中含有多种皂苷、苷类等天然成分,具有抗菌的活性及解热、镇静、抗癌等有价值的生物活性。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1、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原料组方成分相对较少,搭配科学,无毒副作用,对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均具有显著疗效。本发明中成药治疗再障有效率达90%以上,治愈率达80%以上。
2、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通过了大量实验,以临床治愈率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心、肝、肾功能等为安全性指标检测指标,结果证明:本发明中成药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也具有较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且不用做骨髓移植,治疗费用低。
3、本发明中成药组方采用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安全、方便、高效、不用做骨髓移植、治疗费用低,专一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利用本发明中成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本项专利申请的发明人在临床研究和治疗中,把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二虚型、血热妄行型和急劳温热型。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根据国家1987年第4届再障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综合观察216例病例。其中,男患者170例,女患者46例,年龄2~70岁,中位数2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5天,中位数15个月。急性再障患者46例,占21.3%;慢性再障患者162例,占75%;重型再障II型患者8例,占3.7%。初治病例123例,占56.94%;复治病例93例,占43.06%。治疗前血红蛋白25~90g/L,其中<60g/L者139例,占64.35%;白细胞(1.4~4.0)×109/L,其中<3.0×109/L者147例,占68.05%;血小板计数(10~50)×109/L者,其中<20×109/L者147例,占68.05%;骨髓增生程度,增生活跃38例,占17.6%,增生减低44.4%,增生重度减低81例,占37.5%。
    各种类型再障病例患者治疗效果:
(1)、阴虚型:治疗患者l48例,占68.5%,均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低热、手足心热、口咽干燥、面色苍白,盗汗、衄血、目眩耳鸣、大便干结、舌质淡、少苔、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热,凉血活血。
采用的药方为:以重量份表示,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
(2)、阳虚型:9例,占4.17%,均为慢性再障。临床表现:面、唇、甲苍白、畏寒、手足凉、夜尿多、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或便溏、浮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补肾壮阳。
采用的药方为:以重量份表示,熟地6~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牡丹皮6~12份,山药6~12份,茯神6~12份,党参10~20份,巴戟天6~20份。
(3)、阴阳二虚型:29例,占13.43%,均为慢性再障。临床表现:除贫血外,兼有前述阴虚型、阳虚型症候。
治则:滋阴壮阳。 
采用的药方:以重量份表示,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山药6~15份,茯神6~15份。
(4)、血热妄行型:11例,占5.09%,均为重型再障。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烧、面色潮红、出血量多、色暗紫、烦燥、衄血、便血、呕吐、骨关节疼痛、咳嗽、口渴思饮、小便赤短、舌质暗紫、脉细有力。
治则:清热凉血、佐以引血归经。
采用的药方为:以重量份表示,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炒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荆芥炭2~6份,生地12~30份。
     (5)、急劳温热型:19例,占8.8%,均为急性再障。临床表现: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贫血迅速、伴出血和感染、出血广泛而重、可见鼻、齿、二便、皮肤粘膜、眼底、月经不规则、量多,最严重可见颅内出血,感染常导致败血症,小便短赤、舌质淡、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凉血,止血。
采用的药方为:以重量份表示,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生地10~30份。 
总的治疗结果:痊愈181例,占83.8%,缓解25例,占11.6%,无效7例,占3.2%,自动出院死亡3例,占1.39%,于2005年元月对停药3年以上者,做骨髓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经临床治疗统计可知:利用本发明中成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其治愈率达80%以上,有效率达90%以上。
典型病例:
1、张某,男,47岁,北京市西环邮局,因面黄、乏力、皮肤出血点、无力、耳鸣、时有低热半年余,曾在北京某国家级医院治疗,无效。于2002年9月来我院治疗。血象:血红蛋白52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17×109/L。骨髓象增生低下,粒系除中性分叶核细胞比例正常外,余各阶段比例降低,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43%,形态正常。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浆细胞比例稍高,未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骨髓病理:骨及少量破碎骨髓组织,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粒红系减少,以粒系更为明显,未见巨核细胞。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分型:阴虚型。治则:滋阴清热,凉血活血。采用减症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5g、玄参20g、麦冬15g、泽泻12g、桑叶10g、茜草15g、栀子10g、牡丹皮10g、白茅根20g(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四个月,查血象血色素115g/L,白细胞4.8×109/L,血小板112×109/L,分类中性48﹪,淋巴50﹪,单核2﹪。后改为扶正方案(采用阴阳二虚型治疗再障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5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10克,茜草15克,栀子10克,牡丹皮10克,白茅根20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7)。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二个月达到正常,血常规回示:血色素125g/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110×109/L,分类中性60%,淋巴40%。后改巩固方案(采用本发明阳虚型治疗再障的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5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10克,茜草15克,牡丹皮10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党参20克,巴戟天20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8)。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二个月达治愈。于2005年多次复查血象均在正常范围,现正常上班。
2、宋某某,女,6岁,南阳市镇平县候集乡人。因面黄、低热、皮肤粘膜出血点三个月,伴有两颊潮红,时有鼻孔出血。曾在南阳市中心医院、郑大二附院诊断为慢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服西药治疗二十天无明显好转,于2010年10月24日来我院治疗,经查血象: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1.9×109/L,血小板18×109/L,分类中性38﹪,淋巴60﹪,单核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尚活跃,粒系增生尚活跃,中性杆状核比值减低,红系增生尚活跃,淋巴细胞比值大致正常,一张涂片见一个颗粒巨,血小板少。诊断:慢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分型:血热妄行型。治则:清热凉血、引血归经。采用减症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泽泻9克,桑叶6克,炒茜草10克,栀子9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20克,荆芥炭4克,生地12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9)。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三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查血象:血色素95g/L,白细胞3.8×109/L,血小板64×109/L,分类中性45﹪,淋巴55﹪。后改为扶正方案(阴阳二虚型再障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泽泻9克,桑叶6克,茜草10克,栀子9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20克,山药6克,茯神6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8)。服药二个月,血常规回示:血色素115g/L,白细胞4.5×1 09/L,血小板85×109/L,分类中性54﹪,淋巴46﹪。后改巩固方案(阳虚型再障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6克,麦冬10克,泽泻9克,桑叶6克,茜草10克,牡丹皮6克,山药6克,茯神6克,党参10克,巴戟天10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7)。服药二个月达治愈。于2011年5月16日随访查血:血色素125g/L,白细胞5.6×1 09/L,血小板110×109/L,分类正常。达到治愈,现已上学。
3、高某,女,14岁,漯河市源城区人,因面黄、乏力、皮肤粘膜出血点三个月,曾在郑大二附院做骨髓检查,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两个月内,曾多次输血和血小板,服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于2009年8月27日来本院治疗。血象:血红蛋白45g/L,白细胞1.5×109/L,血小板12×109/L,分类中性28﹪,淋巴70﹪,单核2﹪。骨髓象增生尚活跃,粒、红两系增生均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80.6%,形态正常。一张骨髓片可见7个颗粒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非造血细胞比例稍高。骨髓病理:骨髓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粒红系增生低下,巨核未见,淋巴细胞增高,浆细胞网状细胞多见。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分型:急劳温热型。治则:清热凉血、滋阴清热。采用减症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2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栀子15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生地15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25)。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六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查血象:血色素105g/L,白细胞3.4×1 09/L,血小板70×109/L,分类中性35﹪,淋巴63﹪,单核2﹪。后改为扶正方案(阴阳二虚型再障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2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栀子9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9)。服药二个月,血常规回示:血色素110g/L,白细胞3.8×109/L,血小板73×109/L,分类中性39﹪,淋巴60﹪,单核1﹪。后改巩固方案(阳虚型再障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5克,麦冬12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牡丹皮12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党参20克,巴戟天15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6)。服药二个月达治愈。于2010年6月21日随访查血:血色素120 g/L,白细胞4.8×1 09/L,血小板99×109/L,分类正常。达到治愈,现已上学。
4、梁某某,男4.5岁,广东省佛山市人,因面黄、乏力、发热一个月到广东佛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经骨髓检查,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病友介绍,于2004年4月13日来到本院。血象: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6.0×109/L,血小板34×109/L,分类中性6﹪,淋巴94﹪。骨髓象增生低下,粒、红两系增生均减低,仅见个别成熟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85%,形态正常。一张骨髓片可见2个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非造血细胞比例稍高。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分型:急劳温热型。治则:清热凉血、滋阴清热。采用减症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9克,泽泻6克,桑叶6克,茜草9克,栀子10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15克,生地10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26)。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六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查血象:血色素105g/L,白细胞6.8×109/L,血小板90×109/L,分类中性62﹪,淋巴38﹪。后改为扶正方案(阴阳二虚型再障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9克,泽泻6克,桑叶6克,茜草9克,栀子10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15克,山药6克,茯神6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0)。服药二个月,血常规回示:血色素115g/L,白细胞7.0×109/L,血小板110×109/L,分类中性64﹪,淋巴36﹪。后改巩固方案(阳虚型再障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6克,麦冬9克,泽泻6克,桑叶6克,茜草9克,牡丹皮6克,山药6克,茯神6克,党参10克,巴戟天6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5)。服药二个月达治愈。于2005年5月随访查血:血色素130g/L,白细胞6.8×109/L,血小板126×109/L,分类正常,现已上学。
5、李某某,女,30岁,郑州市中原区七一路常庄村人,因面黄、乏力、活动后心慌二十天,到郑州市中心医院做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各一次。经病友介绍,于2004年7月31日来到本院治疗。入院时血象: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1.3×109/L,血小板18×109/L,分类中性40﹪,淋巴60﹪。骨髓象增生重度低下,粒、红、巨三系重度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66%,血小板少见,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分型:阴虚型。治则:滋阴清热,凉血活血。采用减症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2g、玄参20g、麦冬15g、泽泻12g、桑叶9g、茜草15g、栀子15g、牡丹皮12g、白茅根30g(该药方详见实施例2)。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五个月,病情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血象:血色素90g/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50×109/L,分类中性55﹪,淋巴45﹪。后改为扶正方案(阴阳二虚型再障治疗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2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栀子15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1)。服药三个月基本到正常,血常规回示:血色素110g/L,白细胞4.5×109/L,血小板76×109/L,分类中性56﹪,淋巴44﹪。后改巩固方案(阳虚型再障治疗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2克,麦冬15克,泽泻12,桑叶9克,茜草15克,牡丹皮12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党参20克,巴戟天20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3)。服药二个月达治愈。于2005年6月10随访,血象:血色素125 g/L,白细胞6.5×1 09/L,血小板110×109/L,分类正常范围,现正常上班。
6、臧某,女,34岁,教师,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因面黄、乏力、月经量多十余年,曾多次到国家及省各大医院就诊,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服西药治疗近8年,多次输血,病情时轻时重,不见明显好转。经病友介绍,于2010年2月23日来到本院治疗。入院时血象: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5×109/L,血小板16×109/L,分类中性54﹪,淋巴46﹪。骨髓增生偏低下,粒系早幼以下可见,比值减低,红系活跃,淋巴比例正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病理检查:骨髓组织中脂肪组织明显增多,造血组织明显减少,粒、红比大致正常,巨核细胞偶见。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分型:阴虚型。治则:滋阴清热,凉血活血。采用减症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2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栀子15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2)。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三个月,病情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血象:血色素110g/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56×109/L,分类中性42﹪,淋巴54﹪。后改为扶正方案(阴阳二虚型再障治疗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2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栀子15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1)。服药二个月基本到正常,血常规回示:血色素120g/L,白细胞4.8×1 09/L,血小板80×109/L,分类中性50﹪,淋巴48﹪,单核2﹪。后改巩固方案(阳虚型再障治疗方案),采用的药方为:熟地12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牡丹皮12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党参20克,巴戟天20克(该药方详见实施例13)。服药二个月达治愈。于2010年1月8随访,血象:血色素125g/L,白细胞6.4×109/L,血小板120×109/L,分类正常范围,现正常上班。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5g、玄参20g、麦冬15g、泽泻12g、桑叶10g、茜草15g、栀子10g、牡丹皮10g、白茅根20g。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上述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成药的剂型为水丸剂或者用水煎服。
水丸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各种原料药进行筛选、清理杂质、霉变和冲蚀处理,然后按照上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原料药配比称取处理后的各种原料药,将所需各种原料药进行烘干、粉碎,粉碎后将各种原料药的药粉进行混合,然后加入纯化水,每1000g混合药粉加入纯化水500g,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在无菌环境中依次进行和药、制丸、整粒、干燥、灭菌,最后进行分装。分装每瓶60克。
本发明中成药水丸剂的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6~10克,温开水服用。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2g、玄参20g、麦冬15g、泽泻12g、桑叶9g、茜草15g、栀子15g、牡丹皮12g、白茅根30g。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9克,泽泻6克,桑叶6克,茜草9克,栀子10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15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2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栀子9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5: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泽泻9克,桑叶6克,茜草10克,栀子9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2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30克,玄参30克,麦冬20克,泽泻8克,桑叶12克,茜草20克,栀子12克,牡丹皮8克,白茅根1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7: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5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10克,茜草15克,栀子10克,牡丹皮10克,白茅根20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阳二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上述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成药的剂型为水丸剂或者用水煎服。
水丸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各种原料药进行筛选、清理杂质、霉变和冲蚀处理,然后按照上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原料药配比称取处理后的各种原料药,将所需各种原料药进行烘干、粉碎,粉碎后将各种原料药的药粉进行混合,然后加入纯化水,每1000g混合药粉加入纯化水500g,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在无菌环境中依次进行和药、制丸、整粒、干燥、灭菌,最后进行分装。分装每瓶60克。
本发明中成药水丸剂的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6~10克,温开水服用。
实施例8: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泽泻9克,桑叶6克,茜草10克,栀子9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20克,山药6克,茯神6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阳二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9: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2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栀子9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阳二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10: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9克,泽泻6克,桑叶6克,茜草9克,栀子10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15克,山药6克,茯神6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阳二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11: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2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栀子15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阳二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12: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20克,玄参25克,麦冬20克,泽泻10克,桑叶12克,茜草12克,栀子13克,牡丹皮8克,白茅根10克,山药10克,茯神1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阴阳二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13: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2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牡丹皮12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党参20克,巴戟天2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上述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成药的剂型为水丸剂或者用水煎服。
水丸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各种原料药进行筛选、清理杂质、霉变和冲蚀处理,然后按照上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原料药配比称取处理后的各种原料药,将所需各种原料药进行烘干、粉碎,粉碎后将各种原料药的药粉进行混合,然后加入纯化水,每1000g混合药粉加入纯化水500g,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在无菌环境中依次进行和药、制丸、整粒、干燥、灭菌,最后进行分装。分装每瓶60克。
本发明中成药水丸剂的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6~10克,温开水服用。
实施例14: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25克,麦冬20克,泽泻10,桑叶12克,茜草20克,牡丹皮10克,山药10克,茯神10克,党参20克,巴戟天2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15: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6克,麦冬9克,泽泻6克,桑叶6克,茜草9克,牡丹皮6克,山药6克,茯神6克,党参10克,巴戟天6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16: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5克,麦冬12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牡丹皮12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党参20克,巴戟天15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17: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6克,麦冬10克,泽泻9克,桑叶6克,茜草10克,牡丹皮6克,山药6克,茯神6克,党参10克,巴戟天1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18: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5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10克,茜草15克,牡丹皮10克,山药12克,茯神12克,党参20克,巴戟天2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19: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泽泻9克,桑叶6克,炒茜草10克,栀子9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20克,荆芥炭4克,生地12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上述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成药的剂型为水丸剂或者用水煎服。
水丸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各种原料药进行筛选、清理杂质、霉变和冲蚀处理,然后按照上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原料药配比称取处理后的各种原料药,将所需各种原料药进行烘干、粉碎,粉碎后将各种原料药的药粉进行混合,然后加入纯化水,每1000g混合药粉加入纯化水500g,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在无菌环境中依次进行和药、制丸、整粒、干燥、灭菌,最后进行分装。分装每瓶60克。
本发明中成药水丸剂的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6~10克,温开水服用。
实施例20:与实施例1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5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10克,炒茜草15克,栀子10克,牡丹皮10克、白茅根20克,荆芥炭6克,生地2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21:与实施例1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2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泽泻12克,桑叶9克,炒茜草15克,栀子9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荆芥炭5克,生地15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22:与实施例1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9克,泽泻6克,桑叶6克,炒茜草9克,栀子10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15克,荆芥炭3克,生地12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23:与实施例1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2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9克,炒茜草15克,栀子15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荆芥炭6克,生地25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24:与实施例1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20克,玄参30克,麦冬20克,泽泻10克,桑叶12克,炒茜草12克,栀子13克,牡丹皮8克、白茅根25克,荆芥炭6克,生地3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25: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2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栀子15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生地15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急劳温热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上述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成药的剂型为水丸剂或者用水煎服。
水丸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各种原料药进行筛选、清理杂质、霉变和冲蚀处理,然后按照上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原料药配比称取处理后的各种原料药,将所需各种原料药进行烘干、粉碎,粉碎后将各种原料药的药粉进行混合,然后加入纯化水,每1000g混合药粉加入纯化水500g,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在无菌环境中依次进行和药、制丸、整粒、干燥、灭菌,最后进行分装。分装每瓶60克。
本发明中成药水丸剂的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6~10克,温开水服用。
实施例26:与实施例2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6克,玄参10克,麦冬9克,泽泻6克,桑叶6克,茜草9克,栀子10克,牡丹皮6克、白茅根15克,生地1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急劳温热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27:与实施例2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2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9克,茜草15克,栀子15克,牡丹皮12克、白茅根30克,生地3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急劳温热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施例28:与实施例2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表示,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为熟地15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桑叶10克,茜草15克,栀子10克,牡丹皮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20克。该中成药的药方用于治疗急劳温热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Claims (8)

1.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成药含有原料药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
2.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成药含有原料药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山药6~15份,茯神6~15份。
3.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成药含有原料药熟地6~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牡丹皮6~12份,山药6~12份,茯神6~12份,党参10~20份,巴戟天6~20份。
4.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成药含有原料药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炒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荆芥炭2~6份,生地12~30份。
5.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成药含有原料药熟地6~30份,玄参10~30份,麦冬9~20份,泽泻6~12份,桑叶6~12份,茜草9~20份,栀子9~15份,牡丹皮6~12份,白茅根10~30份,生地10~3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剂型为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的剂型为水丸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丸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各种原料药进行筛选、清理杂质、霉变和冲蚀处理,然后按照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原料药配比称取处理后的各种原料药,将所需各种原料药进行烘干、粉碎,粉碎后将各种原料药的药粉进行混合,然后加入纯化水,每1000g混合药粉加入纯化水500g,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在无菌环境中依次进行和药、制丸、整粒、干燥、灭菌,最后进行分装。
CN 201110213694 2011-07-28 2011-07-28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Active CN102274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3694 CN102274417B (zh) 2011-07-28 2011-07-28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3694 CN102274417B (zh) 2011-07-28 2011-07-28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4417A true CN102274417A (zh) 2011-12-14
CN102274417B CN102274417B (zh) 2012-12-19

Family

ID=45100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13694 Active CN102274417B (zh) 2011-07-28 2011-07-28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441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4255A (zh) * 2014-12-08 2015-04-22 吕凤荣 治疗“再障”合并齿衄病症的药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24242A (zh) * 2014-12-08 2015-04-22 吕凤荣 肝肾阴虚型“再障”调补肝肾制剂及制备
CN105012725A (zh) * 2015-05-30 2015-11-04 魏如庆 一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9764A (zh) * 2016-09-23 2017-02-15 浙江省中医院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2642A (zh) * 2001-12-04 2003-06-11 何文法 治疗肿瘤的系列中药组合物
CN101502634A (zh) * 2009-03-06 2009-08-12 陈殿红 一种治疗宫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2642A (zh) * 2001-12-04 2003-06-11 何文法 治疗肿瘤的系列中药组合物
CN101502634A (zh) * 2009-03-06 2009-08-12 陈殿红 一种治疗宫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4255A (zh) * 2014-12-08 2015-04-22 吕凤荣 治疗“再障”合并齿衄病症的药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24242A (zh) * 2014-12-08 2015-04-22 吕凤荣 肝肾阴虚型“再障”调补肝肾制剂及制备
CN105012725A (zh) * 2015-05-30 2015-11-04 魏如庆 一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2725B (zh) * 2015-05-30 2019-02-12 六安荣耀创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9764A (zh) * 2016-09-23 2017-02-15 浙江省中医院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6389764B (zh) * 2016-09-23 2019-10-08 浙江省中医院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4417B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1464B (zh)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22579B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制剂
CN101628101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卵巢早衰制剂中的应用
CN10352057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854A (zh) 一种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96315C (zh) 治疗并防止口腔溃疡复发的口服中药
CN104922543A (zh) 一种治疗闭经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607A (zh) 一种治疗妇女更年期灼口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方法
CN104689226A (zh) 一种治疗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7120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7112B (zh) 一种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4099A (zh) 一种温补肾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417B (zh)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CN104524287A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412B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071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178781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1432A (zh) 一种治疗老年体虚症,延缓衰老的中药
CN105796845A (zh) 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药物中的用途
CN104771697A (zh)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4524479B (zh) 一种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7738A (zh) 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2682A (zh) 一种治疗月经过少的外用药物
CN104958677A (zh) 一种治疗膜性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0896B (zh) 一种治疗产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散剂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9

Address after: Zhoukou City, Henan province Daqing 466001 Luqiao 100 meters north of Widmanstaten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Wei Xingyu

Address before: Zhoukou City, Henan province Daqing 466001 Luqiao 100 meters north of Widmanstaten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Wei Ruq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