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4248A - 黄背木耳咀嚼片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黄背木耳咀嚼片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4248A
CN102274248A CN2010101991446A CN201010199144A CN102274248A CN 102274248 A CN102274248 A CN 102274248A CN 2010101991446 A CN2010101991446 A CN 2010101991446A CN 201010199144 A CN201010199144 A CN 201010199144A CN 102274248 A CN102274248 A CN 102274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t
sacc
auricularia polytricha
chewable tablet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91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霞
许晓燕
余梦瑶
郑林用
江南
魏巍
王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Priority to CN2010101991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42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4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42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黄背木耳咀嚼片及制备方法。该咀嚼片是以熟化的黄背木耳粉末为有效成分,与药学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成分共同组成,其中黄背木耳的量为总重量的20%~40%。该咀嚼片的口感好,服用方便,吸收迅速,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为黄背木耳的利用和充分发挥其有益的生理、药理功效提供了一种新的和更方便的使用方式。

Description

黄背木耳咀嚼片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提高机体免疫作用的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讲是一种黄背木耳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背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l.)又称毛木耳、大木耳、粗木耳等,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食用菌之一,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其子实体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除此之外,黄背木耳中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胶质、脑磷脂、纤维素、卵磷脂、胡萝卜素、铁、磷、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物质。黄背木耳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药食两用真菌,具有清热、解毒、滑肠、凉血之功效。其中的植物胶质更是一种上好的滋补品,可将残留在消化道中的杂质、废物吸附排出体外,有人体内“清道夫”的美誉。目前多将其作为食用菌以烹饪成菜肴的方式食用,使用方式局限,不利于猴头菇所含多种有益生理、药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首先将提供一种具有提高机体免疫作用的黄背木耳咀嚼片,在此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提供该聚焦片的一种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黄背木耳咀嚼片,是以熟化的黄背木耳粉末为有效成分,与药学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成分共同组成。其中,黄背木耳的含量为总重量的的20%~40%。实验显示,黄背木耳在此含量范围内,不仅可保证咀嚼片的口感,也有利于其制备过程中的压片。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小所说的黄背木耳粉末的粒径,例如使粒径小于250μm,更可以提高该咀嚼片入口后口感的细腻程度。
上述所说的药学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成分,允许在目前咀嚼片制剂中可以使用的各种辅料中选择。其中,以采用木糖醇、甘露醇、乳糖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30等辅料为优选,有利于使所得到咀嚼片能保持有较佳的口感。例如,一种可供参考的含量比例可以为:木糖醇35%~45%,甘露醇15%~20%,乳糖5%~10%,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305%~10%。
本发明上述述黄背木耳咀嚼片的制备方法,是将原料黄背木耳加热使充分熟化后,干燥并粉碎成细粉,与药学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混合后,按照目前咀嚼片的常规工艺和方式压,即可制成和得到所说的咀嚼片。
上述制备过程中,所说的原料黄背木耳加热充分熟化,可以选择采用目前常用的蒸、煮、微波等多种方式。其中在采用蒸熟方式时,尤以采用在适当加压下蒸熟为佳,例如可以在115~121℃和表压0.07~0.1MPa的条件下即可充分蒸熟(通常蒸15~30分钟即可)。
充分熟化后的原料黄背木耳的干燥,同样可以采用常用的各种方式。为提高干燥效率,在选择加热烘干方式时,一般以在低于80℃的不过高温度下烘干为佳,以避免温度过高使黄背木耳中的糖类碳化和影响制成咀嚼片后其本身所具有的香味及口感,也避免和减少所含有益成分的损失。
上述黄背木耳咀嚼片的一种典型制备过程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黄背木耳细粉制备:新鲜黄背木耳经清洗、去除杂质后,以上述加压蒸熟方式(或其它适当方式)使充分熟化后,在低于80℃的条件下烘干,并粉碎成粒惊小于250μm的黄背木耳细粉备用;
(2)粘合剂制备: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粘合剂,以含量为60-80%的食用级酒精溶解并定容至5-10%(w/v);
(3)软材制备和造粒:将备用的黄背木耳细粉、木糖醇、甘露醇和乳糖等辅料混合均匀,在不断加入上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30酒精溶液条件下充分搅拌制成软材,置颗粒机内用20~30目筛制粒,摊于盘中于40~70℃烘干,干燥后的颗粒以10~16目筛整粒;
(4)压片、包衣:整粒后的颗粒材料置压片机中压片,或还可进一步包衣后压片,制成黄背木耳咀嚼片。
实验表明,本发明上述的黄背木耳咀嚼片口感好,服用方便,为黄背木耳的利用和充分发挥其有益的生理、药理功效提供了一种新的和更方便的使用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黄背木耳咀嚼片(1)的制备
a.黄背木耳细粉的制备:新鲜黄背木耳经清洗、去除杂质后,在115℃和表压0.07MPa的条件下蒸15分钟,使熟透;取出后在60℃下充分烘干,粉碎,取粒径小于250μm的黄背木耳细粉备用;
b.粘合剂制备: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粘合剂,用80%食用级酒精溶解,定容至5%(w/v);
c.软材制备、造粒、压片和包衣:将备用的黄背木耳细粉、木糖醇、甘露醇、乳糖按20∶45∶20∶10比例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入5%的PVP K30粘合剂溶液,制成常规形式的软材,置造粒机内用20目筛制粒后,摊于盘中于60℃烘干,以10目筛整粒,置压片机中常规压片并进行包衣,得到相应的咀嚼片产品。
实施例2黄背木耳咀嚼片(2)的制备
a.黄背木耳细粉的制备:新鲜黄背木耳经清洗、去除杂质后,在121℃和表压0.1MPa的条件下蒸20分钟,使熟透,取出后在60℃下充分烘干,粉碎,选粒径小于178μm的黄背木耳细粉备用;
b.粘合剂制备:以PVP K30为粘合剂,用60%食用级酒精溶解,定容至5%(w/v);
c.软材制备、造粒、压片和包衣:将黄背木耳细粉、木糖醇、甘露醇、乳糖按30∶40∶15∶10比例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入5%的PVP粘合剂溶液,制成常规形式的软材,置造粒机内用20目筛制粒后,摊于盘中于60℃烘干,以10目筛整粒,置压片机中常规压片并进行包衣,得到相应的咀嚼片产品。
实施例3黄背木耳咀嚼片(3)的制备
a.黄背木耳细粉的制备:新鲜黄背木耳经清洗、去除杂质后,在115℃和表压0.07MPa的条件下蒸30分钟,使熟透,取出后在60℃下充分烘干,粉碎,选取粒径小于150μm的黄背木耳细粉备用;
b.粘合剂制备:以PVP K30为粘合剂,用70%食用级酒精溶解,定容至10%(w/v);
c.软材制备、造粒、压片和包衣:将黄背木耳细粉、木糖醇、甘露醇和乳糖按40∶35∶15∶5比例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入10%的PVP K30粘合剂溶液,制成常规形式的软材,置造粒机内用30目筛制粒后,摊于盘中于60℃烘干,以16目筛整粒,置压片机中常规压片并进行包衣,得到相应的咀嚼片产品。
实施例4黄背木耳咀嚼片药效学、功能学及毒性试验
将上述实施例2的黄背木耳咀嚼片溶于水后,定溶到浓度为0.1g/ml,作为试验样品,进行下述的药效学和功能学实验。
一、本发明黄背木耳咀嚼片对鸡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
试验动物:KM种小鼠40只,体重20±2g。
试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蒸馏水0.2ml/10g)、模型组(蒸馏水0.2ml/10g)、黄背木耳咀嚼片组(20g/kg),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各组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5天。在第5天给药0.5h后,以0.2ml/只给小鼠腹腔注射鸡红细胞溶液,同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液20mg/kg。之后,分别在第7天、第9天给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液20mg/kg,期间持续给药。试验第11天小鼠灌胃0.5h后,在小鼠眼后静脉丛用尖嘴吸管取血0.025ml,加入盛有1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之后加入4%鸡红细胞溶液0.5ml,15%豚鼠血清0.5ml,在37℃水浴中放置1h,1h后冰浴10min终止反应,20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1ml,加入3ml血红蛋白应用液中,于540nm处比色。结果以X士S表示,组间行t检验。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背木耳咀嚼片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表明其对环磷酰胺造成机体免疫低下有显著的对抗作用(P<0.05)。该结果提示,黄背木耳咀嚼片组能提高免疫低下模型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水平。
表1黄背木耳咀嚼片对鸡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156995300041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
二、本发明黄背木耳咀嚼片对小鼠体内炭粒廓清的影响
试验动物:KM种小鼠40只,体重20±2g。
试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蒸馏水0.2ml/10g)、模型组(蒸馏水0.2ml/10g)、黄背木耳咀嚼片组(20g/kg),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各组每日按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于第7天开始每天以25mg/kg剂量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射50%氢化可的松溶液,空白组以等容积生理盐水溶液皮下注射相同部位,连续造模7天,期间持续给药。试验时间共13天,于第14天给药30min后进行试验。由尾静脉注射稀释的印度墨汁(用明胶稀释成25%印度墨汁)0.1ml/10g,于注射后30s和6min分别在小鼠眼后静脉丛用尖嘴吸管取血0.025ml,加入盛有0.1%(1mg/ml)Na2CO3 2ml溶液的试管中,摇匀后于675nm处比色测定光密度值(OD675)。结果以X士S表示,组间行t检验。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背木耳咀嚼片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表明其与氢化可的松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显著的对抗作用(P<0.05)。该结果提示,黄背木耳咀嚼片组有提高小鼠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的作用。
表2黄背木耳咀嚼片对鸡红细胞所致小鼠体内炭粒廓清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156995300051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P<0.01
三、本发明黄背木耳咀嚼片对2,4-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试验动物:KM种小鼠40只,体重20±2g。
试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蒸馏水0.2ml/10g)、模型组(蒸馏水0.2ml/10g)、黄背木耳咀嚼片组(20g/kg),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小鼠预给药3天,第4天小鼠腹部去毛部位用1%DNFB(2,4-二硝基氟苯)丙酮溶液0.025ml/只致敏,隔日同法同一部位强化一次,于致敏后第5日,与小鼠右耳涂以1%DNFB(2,4-二硝基氟苯)丙酮食用油(3∶7)溶液0.01ml/只攻击,24h将小鼠处死,剪耳朵于电子天平称取左右耳。模型组及姬菇咀嚼片组、黄背木耳咀嚼片组同前,并在第4、6、8天腹腔注射CY(100mg/kg)。以左耳与右耳的差值(mg)和肿胀度作为小鼠DTH反应强度。肿胀度:(右耳重-左耳重)/小鼠体重。
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背木耳咀嚼片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表明其对环磷酰胺造成的机体免疫力低下有显著的对抗作用(P<0.05)。其结果表明,黄背木耳咀嚼片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表3黄背木耳咀嚼片对小鼠耳廓DTH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156995300052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P<0.01
四、本发明黄背木耳咀嚼片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试验动物:KM种小鼠40只,体重20±2g。
试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蒸馏水0.2ml/10g)、模型组(蒸馏水0.2ml/10g)、黄背木耳咀嚼片组(20g/kg),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mg/kg)0.5ml,金给药组每天给药并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mg/kg)0.5ml。实验期一共为9天,实验当天断头处死小鼠。无菌取脾脏,置于盛有Hanks液时无菌平皿中,用注射器针蕊轻磨,200目尼龙网过滤,收集滤液于试管中,1500min-1×5min离心,弃上清。每管加3ml pH7.2的Tris-NH4Cl溶液溶解红细胞,离心,Hanks液洗2次,完全细胞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107/ml。以YAC-1细胞为靶细胞,设NK试验孔、自然释放孔、最大释放孔。加样于96孔细胞培养板,每种做3个复孔。以490nm波长在酶标仪上检测OD值,用LDH释放法测定。计算公式:
Figure BSA00000156995300061
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黄背木耳咀嚼片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156995300062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
表4结果显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背木耳咀嚼片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表明其对环磷酰胺造成的机体免疫力低下有显著的对抗作用(P<0.05)。其结果表明,黄背木耳咀嚼片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NK细胞活性。
五、毒性观察
1、给小鼠灌食最大给药浓度和剂量都不致死,不能测出黄背木耳咀嚼片组的半数致死量。
2、用黄背木耳咀嚼片组进行了大鼠致畸胎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证明该药无致畸和致突作用。

Claims (8)

1.黄背木耳咀嚼片,其特征是以熟化的黄背木耳粉末为有效成分,与药学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成分共同组成,其中黄背木耳的量为总重量的20%~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背木耳咀嚼片,其特征是所说的黄背木耳粉末粒径小于250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黄背木耳咀嚼片,其特征是所说的药学中可以接受的辅料成分为木糖醇、甘露醇、乳糖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背木耳咀嚼片,其特征是所说的辅料成分的重量比例为:木糖醇35%~45%,甘露醇15%~20%,乳糖5%~10%,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305%~10%。
5.制备权利要求`1至4所述黄背木耳咀嚼片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原料黄背木耳加热使充分熟化后,干燥并粉碎成细粉,与药学中可以接受的辅料压制成所说的咀嚼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原料黄背木耳加热充分熟化,是在115℃~121℃和表压0.07~0.1MPa的条件下蒸熟。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至粒度小于250μm。黄背木耳细粉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说充分熟化后的原料黄背木耳的干燥为在低于80℃下烘干。
CN2010101991446A 2010-06-12 2010-06-12 黄背木耳咀嚼片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2742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91446A CN102274248A (zh) 2010-06-12 2010-06-12 黄背木耳咀嚼片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91446A CN102274248A (zh) 2010-06-12 2010-06-12 黄背木耳咀嚼片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4248A true CN102274248A (zh) 2011-12-14

Family

ID=4510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91446A Pending CN102274248A (zh) 2010-06-12 2010-06-12 黄背木耳咀嚼片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424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9149A (zh) * 2007-12-28 2008-07-16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毛木耳多糖颗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4374A (zh) * 2008-03-04 2009-09-09 德阳市食用菌专家大院 黄背木耳发酵物、含该发酵物的口服制剂及制法和应用
CN101632484A (zh) * 2008-07-27 2010-01-27 梁桂芳 一种黑木耳饮片保健营养食品及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9149A (zh) * 2007-12-28 2008-07-16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毛木耳多糖颗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4374A (zh) * 2008-03-04 2009-09-09 德阳市食用菌专家大院 黄背木耳发酵物、含该发酵物的口服制剂及制法和应用
CN101632484A (zh) * 2008-07-27 2010-01-27 梁桂芳 一种黑木耳饮片保健营养食品及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敏莉等: "长白山区野生食用菌资源及开发利用前景",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卢敏等: "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战略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李林玉等: "中国药用真菌概述", 《微生物学杂志》 *
王慧杰: "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 《食用菌》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3617A (zh) 猴头菇咀嚼片及制备方法
CN102687822B (zh) 一种枸杞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7704B (zh) 一种保肝护肝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2411A (zh) 一种磷酸酯化瓜蒌皮多糖及其医药用途
CN104383259A (zh) 一种苦瓜桑叶富铬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2063A (zh) 一种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2370020A (zh) 羊肚菌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0972A (zh) 一种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1001A (zh) 一种用于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复合物及其制法
CN104758331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248A (zh) 黄背木耳咀嚼片及制备方法
CN102652819B (zh) 一种妇炎康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0973A (zh) 一种育肥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97153A (zh) 一种黄精复合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2556A (zh) 一种百香果茎腐病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6344A (zh) 一种莲藕减肥饮品及其制作方法
CN102150779A (zh) 一种调节及稳定血糖的保健食品及制备方法
CN100348221C (zh) 一种治疗气虚阳脱的参附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311852C (zh) 玉泉浸膏及其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05685187A (zh) 一种绿豆高纤维糯米蛋糕及其生产方法
CN101884664B (zh) 一种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8085A (zh) 一种可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70019A (zh) 香菇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45390A (zh) 一种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枸杞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54006A (zh) 一种单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