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2021A - 辊组装体、辊单元以及传送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辊组装体、辊单元以及传送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2021A
CN102272021A CN2009801540733A CN200980154073A CN102272021A CN 102272021 A CN102272021 A CN 102272021A CN 2009801540733 A CN2009801540733 A CN 2009801540733A CN 200980154073 A CN200980154073 A CN 200980154073A CN 102272021 A CN102272021 A CN 102272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region
drive wheel
roller
driving axial
transfer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40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2021B (zh
Inventor
津川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ata mechanic autom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Hir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r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ata Corp filed Critical Hir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72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2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2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2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1Roller driving means with frictional enga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3Roller driving means comprising free-wheel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Roller driving means having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10Arrangements of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3/00Rolls, drums, discs, or the like; Bear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辊组装体、辊单元以及传送器装置,辊组装体(100)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驱动轴部(11)和设于驱动轴部(11)的输送辊部(12)、绕驱动轴部(11)的轴心旋转的旋转体(10);具有供驱动轴部(11)插通的孔部(21)、安装于驱动轴部(11)、被驱动旋转的驱动轮(20);设于驱动轴部(11)、向驱动轴部(11)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驱动轴部(11)一体旋转的被传递部(30);被夹持在被传递部(30)和驱动轮(20)的侧面(22a)之间、将驱动轮(20)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旋转体(10)的摩擦传递部件(40);施加被传递部(30)和驱动轮(20)的侧面(22a)之间的夹持力的施力部(50)。

Description

辊组装体、辊单元以及传送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以在输送对象物所施加的负荷比辊的输送力大时辊停止旋转、而在输送对象物所施加的负荷比输送力小时辊旋转地对输送对象物进行输送的方式形成的摩擦力的辊组装体、具备该辊组装体的辊单元以及具备该辊单元的传送器装置,特别是涉及可任意调整该输送力(摩擦力)的辊组装体、辊单元以及传送器装置。
背景技术
对输送对象物进行输送的辊组装体、辊单元以及传送器装置需要可间歇地对输送对象物进行输送。为此,存在如下技术,即,利用设定为在输送对象物的负荷比辊的输送力大时辊停止旋转、在输送对象物的负荷比辊的输送力小时辊旋转地对输送对象物进行输送的摩擦力,进行空转负荷量的调整。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嵌插于轴部的驱动辊和输送辊之间设置滑动轴承,当驱动力从驱动源向驱动辊传递时,由滑动轴承部和驱动辊之间的摩擦力,滑动轴承部随着驱动辊的旋转而旋转。当滑动轴承部旋转时,由滑动轴承部和输送辊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力向输送辊传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195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技术,由轴部支承施加在输送辊上的输送对象物的负荷量,另外,在输送辊和驱动辊之间设置滑动轴承部。为此,输送辊接受输送对象物的摩擦力而产生晃动,或是经长时间使用而产生磨损,从而输送辊和滑动轴承部之间的面压有可能产生变化。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轻由输送对象物负荷量产生的输送辊部的变形给摩擦传递性能带来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驱动轴部和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输送辊部,绕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心旋转;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被驱动旋转;被传递部,该被传递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所述驱动轴部一体旋转;摩擦传递部件,该摩擦传递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和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施加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的夹持力。
另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辊单元,该辊单元具备多个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辊组装体具备: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驱动轴部和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输送辊部,绕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心旋转;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被驱动旋转;被传递部,该被传递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所述驱动轴部一体旋转;摩擦传递部件,该摩擦传递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和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施加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的夹持力,多个所述辊组装体以各个所述输送辊部排列在输送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辊单元具备辊盖部件,该辊盖部件包围排列在所述输送方向的多个所述输送辊部,所述辊盖部件具备:上壁部,该上壁部具有使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上部向外部突出的多个辊开口部;第一侧壁部,该第一侧壁部具有安装在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一侧支承所述驱动轴部的第一轴承部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侧壁部,该第二侧壁部具有安装在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另一侧支承所述驱动轴部的第二轴承部的第二安装部,所述驱动轴部具有向所述辊盖部件的外部伸出的伸出部,所述摩擦传递部件以及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伸出部,所述辊盖部件由能沿所述输送方向相互分开的、包含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盖部件和包含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二盖部件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辊单元,该辊单元具备多个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辊组装体具备: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驱动轴部和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输送辊部,绕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心旋转;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被驱动旋转;被传递部,该被传递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所述驱动轴部一体旋转;摩擦传递部件,该摩擦传递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和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施加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的夹持力,多个所述辊组装体以各个所述输送辊部排列在输送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辊单元具备:多个轴承部,该多个轴承部分别设于各个所述驱动轴部的一方端部和各个所述输送辊部之间,支承所述驱动轴部;和轴承支承部件,该轴承支承部件支承排列在所述输送方向的所述多个轴承部,所述驱动轴部在所述一方端部侧具有伸出到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外部的伸出部,所述摩擦传递部件以及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伸出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传送器装置,该传送器装置在输送方向具备多个辊单元,该辊单元具备多个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辊组装体具备: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驱动轴部和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输送辊部,绕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心旋转;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被驱动旋转;被传递部,该被传递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所述驱动轴部一体旋转;摩擦传递部件,该摩擦传递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和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施加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的夹持力,多个所述辊组装体以各个所述输送辊部排列在输送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方式配置,各个所述辊单元具备辊盖部件,该辊盖部件包围排列在所述输送方向的多个所述输送辊部,所述辊盖部件具备:上壁部,该上壁部具有使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上部向外部突出的多个辊开口部;第一侧壁部,该第一侧壁部具有安装在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一侧支承所述驱动轴部的第一轴承部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侧壁部,该第二侧壁部具有安装在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另一侧支承所述驱动轴部的第二轴承部的第二安装部,所述驱动轴部具有向所述辊盖部件的外部伸出的伸出部,所述摩擦传递部件以及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伸出部,所述辊盖部件由能沿所述输送方向相互分开的、包含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盖部件和包含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二盖部件构成,所述传送器装置具备:框架,该框架支承多个所述辊单元;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所述驱动轮;和上部盖部件,该上部盖部件至少覆盖所述伸出部、所述驱动轮以及所述摩擦传递部件的上方,所述上部盖部件与所述辊盖部件以及所述框架连续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传送器装置,该传送器装置在输送方向具备多个辊单元,该辊单元具备多个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辊组装体具备: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驱动轴部和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输送辊部,绕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心旋转;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被驱动旋转;被传递部,该被传递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所述驱动轴部一体旋转;摩擦传递部件,该摩擦传递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和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施加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的夹持力,多个所述辊组装体以各个所述输送辊部排列在输送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辊单元具备:多个轴承部,该多个轴承部分别设于各个所述驱动轴部的一方端部和各个所述输送辊部之间,支承所述驱动轴部;和轴承支承部件,该轴承支承部件支承排列在所述输送方向的所述多个轴承部,所述驱动轴部在所述一方端部侧具有伸出到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外部的伸出部,所述摩擦传递部件以及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伸出部,所述传送器装置具备:框架,该框架支承多个所述辊单元;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所述驱动轮;和上部盖部件,该上部盖部件至少覆盖所述伸出部、所述驱动轮以及所述摩擦传递部件的上方,所述上部盖部件与所述轴承支承部件以及所述框架连续设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减轻由输送对象物的负荷量产生的输送辊部的变形给摩擦传递性能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辊组装体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辊组装体100的剖视图。
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1的辊组装体200的剖视图。
图3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2的辊组装体300的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辊单元U100的剖视图。
图5是辊单元U100的分解剖视图。
图6是表示辊组装体100的拆装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辊单元U200的剖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辊单元U300的剖视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辊单元U400的剖视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传送器装置C100的剖视图。
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传送器装置C200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各个实施方式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例,应根据适用本发明的装置的构成或各种条件进行适当修正或变更。为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辊组装体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辊组装体100的剖视图。
本发明的辊组装体100具备:具有驱动轴部11以及设于该驱动轴部11的输送辊部12、绕驱动轴部11的轴心CL旋转的旋转体10;具有供驱动轴部11插通的孔部21、安装在驱动轴部11、被驱动旋转的驱动轮20;设于驱动轴部11、向驱动轴部11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驱动轴部11一体旋转的被传递部30;被夹持在被传递部30和驱动轮20的侧面22a之间、将驱动轮20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旋转体10的摩擦传递部件40;施加被传递部30和驱动轮20的侧面22a之间的夹持力的施力部50。
驱动轴部11具有在轴向贯通驱动轴部11、与驱动轴部11(轴心CL)同心的内部孔11a。内部孔11a具有在驱动轴部11的一方端部11c侧开口形成的孔部11a-1、和在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侧开口形成且孔径比孔部11a-1小的孔部11a-2。在孔部11a-1和孔部11a-2之间,由孔径的差异形成台阶部13。另外,在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向长度方向突出地在径向相向的位置形成两个突出部14a、14b。另外,隔着输送辊部12,在驱动轴11的一方端部11c侧设置台阶部312,在驱动轴11的另一方端部11e侧设置台阶部313a、313b。驱动轴部11经由台阶部312具有大径部分311a和小径部分311b,还经由台阶部313a、313b具有大径部分311c、第一小径部分311d和第二小径部分311e。在面对台阶部313b的第一小径部分311d形成键槽(倒角部)32。在台阶部312放置后述的摩擦传递部件40的凸缘部41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轴部11以及输送辊部12通过一体形成而构成旋转体10,但也可以通过结合单独形成的部件来构成旋转体10。
驱动轮20配置在输送辊部12和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轮20是缠绕链条的链轮。另外,驱动轮20在缠绕皮带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带轮。
圆环状的被传递部30与驱动轮20同样,配置在输送辊部12和驱动轴部11的端部11e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输送辊部12和驱动轮20之间。被传递部30具有供驱动轴部11插通的孔部31。该孔部31形成为与圆形不同的形状(例如,大体正方形状)。驱动轴部11形成为嵌合在驱动轴部11的大径部311a中的键槽32内的形状。被传递部30通过以键槽32卡固孔部31,可与驱动轴部11一体旋转。在被传递部30的小径部分311b侧的面上,抵接后述的摩擦传递部件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传递部30是与驱动轴部11分开的部件,通过将这些部件结合而一体旋转,但将这些部件一体形成也无妨。
摩擦传递部件40具有设于被传递部30和驱动轮20的被传递部30侧的侧面22a之间的摩擦传递部件41(第一摩擦传递部件)、以及设于驱动轮20的后述的推压部件52侧的侧面22b和推压部件52之间的摩擦传递部件42(第二摩擦传递部件)。摩擦传递部件41、42将驱动轮20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旋转体10。
摩擦传递部件41、42具有安装在驱动轮20的孔部21的筒状部41a、42a、和从筒状部41a、42a的端部向驱动轴部11的径向外方延伸的凸缘部41b、42b。筒状部41a、42a夹设于孔部21的周壁(驱动轮20的内周壁)和驱动轴部11之间。凸缘部41b夹持在被传递部30和驱动轮20的侧面22a之间。凸缘部42b夹持在推压部件52和驱动轮20的侧面22b之间。根据该构成,可以提高摩擦传递部件41、42和驱动轮20的事前组装的组装性。另外,对于由筒状部41a、42a产生的径向的摩擦传递也可以传递旋转力。
施力部50施加被传递部30和驱动轮20的侧面22a之间的夹持力。施力部50具有插入内部孔11a的轴体51、与轴体51的孔部11a-2侧的端部51a连结并将驱动轮20向被传递部30侧推压的推压部件52、和设于孔部11a-1内并经由轴体51对推压部件52施加将驱动轮20向被传递部30侧推压的推压力的弹性部件53。
轴体51由轴部51d、和设于轴部51d的一方端部(孔部11a-1侧的端部)的凸缘状的头部51b构成。轴部51d的前端侧插通孔部11a-2。在轴部51d的前端附近,形成插通后述的卡固销54的孔部51c。孔部51c向与轴心CL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设一个孔部51c,但也可以沿轴部51d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以便能够根据输送对象物的负荷量调整弹性部件53的施力。
推压部件52可在驱动轴部11的轴向移动,相对于驱动轴部11不能旋转地安装在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即,推压部件52具有插通驱动轴部11的突出部14a、14b的孔部52a、52b、和放置插通于孔部51c的卡固销54的两突出部的槽部52c。为此,推压部件52在孔部52a、52b插通突出部14a、14b,另外,将卡固销54的两突出部放置在槽部52c,从而不能相对驱动轴部11旋转。另外,因为卡固销54只放置在槽部52c,而不固定在推压部件52,所以推压部件52可在驱动轴部11的轴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53是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外插在轴部51d的头部51b侧,放置在孔部11a-1中。另外,该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插通在轴体51的头部51b侧的垫圈57抵接,另一端与驱动轴部11的台阶部13抵接。螺旋弹簧在垫圈57和台阶部13之间伸缩。推压部件52在组装于旋转体10的状态下始终接受螺旋弹簧施加的推压力。
根据该构成,通过将弹性部件53、轴体51的大体全部配置在驱动轴部11内,可以确保驱动轴部11外部的空间(输送辊部12或驱动轮20的配置空间),另外,可实现小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部50通过在轴体51的孔部51c插入卡固销54,卡固弹性部件53的施力,在头部51b和弹性部件53之间夹设垫圈57,可根据垫圈57的片数进行施力的调整。施力的调整不限于此,也可以代替孔部51c和卡固销54的组合,在轴体51d的前端侧设置螺栓槽,同时在该螺栓槽螺纹接合螺母,旋转调整该螺母,从而对弹性部件53的施力进行调整。
按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作为与输送辊部12分开的构成的被传递部30以及推压部件52,夹持摩擦传递部件41、42并相对驱动轮20推压摩擦传递部件41、42,所以,几乎不发生由输送对象物负荷量产生的输送辊部12的变形,另外,可以降低对摩擦传递性能带来的影响。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1]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摩擦传递部件41、42分别具有筒状部41a、42a和凸缘部41b、42b,但也可以形成如图3A所示那样的构成。
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1的辊组装体200的剖视图。摩擦传递部件41具有:安装在驱动轮20的孔部21并夹装在孔部21的周壁和驱动轴部11之间的筒状部41a(第一筒状部);形成为包围被传递部30周围的筒状部41c(第二筒状部);从筒状部41a的一端侧(驱动轮20的侧面22a侧)向径向外方延伸且夹持在被传递部30和驱动轮20的侧面22a之间、同时连接筒状部41a和筒状部41c的凸缘部41b。
摩擦传递部件42具有:安装在驱动轮20的孔部21并夹装在孔部21的周壁和驱动轴部11之间的筒状部42a;形成为包围推压部件52的周围的筒状部42c;从筒状部42a的一端侧(驱动轮20的侧面22b侧)向径向外方延伸且夹持在推压部件52和驱动轮20的侧面22b之间、同时连接筒状部42a和筒状部42c的凸缘部42b。
根据该构成,通过追加形成筒状部41c,可以提高摩擦传递部件41和被传递部件30的事前组装的组装性。同样,通过追加形成筒状部42c,可以提高摩擦传递部件42和推压部件52的事前组装的组装性。另外,对于由筒状部41d、42d产生的径向的摩擦传递也可以传递旋转力。进而,可用筒状部41c防止油、粉尘等进入凸缘部41e和被传递部30之间(摩擦滑动面),用筒状部42c防止油、粉尘等进入凸缘部42b和推压部件52之间(摩擦滑动面),维持摩擦传递性能。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2]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推压部件52不能相对驱动轴部11旋转,但在本变型例中,如图3B所示,也可以构成为推压部件52可相对驱动轴部11旋转。
图3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2的辊组装体300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摩擦传递部件40只具有设于驱动轮20的侧面22a的摩擦传递部件41。筒状部41a延伸到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
施力部50在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施力部50的构成之外,还具有外插在轴体51的端部51a侧的推力轴承56以及圆环状的限制部55。推力轴承56与推压部件52的驱动轮20相反侧的端面抵接,限制部55与该推力轴承56的推力轴承56相反侧的端面抵接。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52通过突出部14a、14b插通推压部件52的孔部52a、52b,另外卡固销54放置在槽部52c,从而构成为不能相对驱动轴部11旋转。另一方面,在本变型例中,驱动轴部11不具有突出部14a、14b,另外,推压部件52不具有孔部52a、52b以及槽部52c。通过从限制部55经由推力轴承56向推压部件52施加推压力,驱动轮20被推压向输送辊部12侧,在驱动轮20和被传递部30之间夹入摩擦传递部件41(凸缘部41b)。限制部55例如是垫圈,可在轴体51的轴向移动。限制部55由卡固销54的两突出部施加朝向输送辊部12侧的推压力。
根据该构成,可以用简易的构成实现驱动轮20与轴体51不共同旋转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辊组装体100进行了说明,但在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该辊组装体100的辊单元U100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辊单元U100的辊组装体100因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辊组装体100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辊单元U100的剖视图。图5是辊单元U100的分解剖视图。图6是表示辊组装体100的拆装机构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辊单元U100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辊组装体100。多个辊组装体100配置成各个输送辊部12排列在输送对象物的输送方向A1。辊单元U100具有包围排列在输送方向A1的多个输送辊部12的辊盖部件U110。
辊盖部件U110具有上壁部U111、侧壁部U112(第一侧壁部)、侧壁部U113(第二侧壁部)和下壁部U116,成为可在与输送方向A1正交的方向分割的结构(半分割结构)。换言之,辊盖部件U110按相向方式组合截面大体为コ字状(或U字状)的左右盖部件(第一以及第二盖部件)U114、U115。第一以及第二盖部件U114、U115的下侧的相向部之间分开,形成狭缝U111b。各个输送辊部12的下部从该狭缝U111b向外部突出。上壁部U111具有使各个输送辊部12的上部向外部突出的多个辊开口部U111a。侧壁部U112具有安装(组装)轴支承驱动轴部11的小径部分311b的轴承部B1(第一轴承部)的三个安装部U112a(第一安装孔)。侧壁部U113具有安装轴支承驱动轴部11的第一小径部分311d的轴承部B2(第二轴承部)的三个安装部U113a(第二安装孔)。
设于侧壁部U112的安装孔U112b是用于供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突出的孔。设于侧壁部U113的安装孔U113b是形成为能够从辊盖部件U110内取出轴体51以及弹性部件53的孔,在通常时,由罩U113c关闭。
轴承部B1、B2是支承驱动轴部11的径向的负荷量的径向轴承。轴承部B1、B2在输送辊部12的两侧支承驱动轴部11。此时,轴承部B1、B2的数量可根据应支承的负荷量进行增减。
驱动轴部11具有向辊盖部件U110的外部伸出的伸出部11d(参照图4)。在伸出部11d,安装被传递部30、组装了摩擦传递部件41、42的驱动轮20以及推压部件52。
按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辊盖部件U110,粉尘或油难以进入辊盖部件U110内部的驱动轴轮11、输送辊部12。即使粉尘或油进入,也可以用轴承部B1以及被传递部30来防止进入的粉尘或油向驱动轮20侧移动。另外,因为辊盖部件U110是可分开的,所以,可提高维护性。进而,如图6所示,拆下图4所示的罩U113c,去掉放置在槽部52c的卡固销54,从而不用拆下辊盖部件U110就可以对摩擦传递部件41、42或驱动轮20进行维护。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辊部12的两侧设置了轴承部B1、B2,但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本变型例那样,只在驱动轴部11的输送辊部12的单侧(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侧)设置轴承部B1。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辊单元U200的剖视图。辊单元U200具有三个辊组装体100、分别设置在各个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和各个输送辊部12之间的多个轴承部B1、和支承排列在输送方向的多个轴承部B1的轴承支承部件U210。
轴承支承部件U210的构成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辊盖部件U110基本相同。轴承支承部件U210具有包含侧壁部U213的支承部件U214、和包含侧壁部U213的支承部件U215。即,轴承支承部件U210构成为可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A2分开。
侧壁部U212具有安装支承各个旋转体10的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侧的轴承部B1的安装孔U212a。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不设置轴承部B2(即,单侧支承),所以,侧壁部U213只设置用于将轴体51以及弹性部件53从轴承支承部件U210内取出的孔部U213a。孔部U213a在通常时由罩U213b关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轴承支承部件U210在支承轴承部B2的同时,还具有作为覆盖驱动辊部12周围的盖部件的作用,所以,由支承部件U214以及U215构成,但是,因为只要构成为可支承轴承部B1即可,所以不覆盖驱动辊部12的周围也无妨。
驱动轴部11在另一方端部11e侧具有向轴承支承部件U210外部伸出的伸出部11d。被传递部30、组装了摩擦传递部件41、42的驱动轮20以及推压部件52安装在伸出部11d。
根据该构成,由于通过在摩擦传递部件41、42和输送辊部12之间夹装轴承部B1,不产生由输送对象物的负荷量形成的输送辊部12的变形,所以,可进一步降低对摩擦传递性能带来的影响。另外,不拆下轴承支承部件U210就能对摩擦传递部件41、42或驱动轮20进行维护。进而,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另外,可以扩大输送辊部12的工件载置面,更稳定地向工件传递旋转驱动力。
另外,也可以将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1以及2中所述的构成适用到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构成。另外,也可以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所使用的辊组装体的构成适用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第三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弹性部件53放置在驱动轴部11的内部,但如图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将弹性部件53配设于驱动轴部11的外部。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辊单元U300的剖视图。驱动轮20外插在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侧的位置,被传递部30配置成与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抵接。
施力部50具有安装在驱动轴部11的大体中央部并施加夹持力的弹性部件53、和在驱动轮20和弹性部件53之间可在驱动轴部11的轴向移动并相对驱动轴部11不能旋转地安装的推压部件52。
弹性部件53相比驱动轮20配置在输送辊部12侧。即,弹性部件53例如是螺旋弹簧,在盖部件U114的端部附近被夹持在形成于驱动轴部11的台阶部11f和被传递部30之间,外插在驱动轴部11上。在该台阶部11f和和弹性部件53之间,夹插有调整施力用的垫圈57。
推压部件52在从驱动轴部11向外周方向伸出的状态下,用螺栓等固定在驱动轴部11的端部11e,作为驱动轮20或摩擦传递部件41、42等的止动件发挥作用。为此,弹性部件53通过将被传递部30向驱动轴部11的端部11e侧推压,对摩擦传递部件41、42以及驱动轮20施加推压力。
因为弹性部件53配设在驱动轴部11的外部且辊盖部件U110的外部,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部件U115没有设置用于从辊盖部件U110内取出轴体51以及弹性部件53的孔。
按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从驱动轴部11的端部11e侧拆下被传递部30、驱动轮20、弹性部件53,从而提高维护性。另外,通过在两处进行摩擦传递,可以用少的施力提高摩擦传递力。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用两个摩擦传递部件41、42将驱动轮20的驱动力传递给旋转体10,但也可以如图9的本变型例那样,只用一个摩擦传递部件42将驱动轮20的驱动力传递给旋转体10。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辊单元U400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摩擦传递部件42的筒状部42因为不设置摩擦传递部件41,所以可形成在驱动轮20的孔部21的大体整个区域。
施力部50具有:具有驱动轴部11的大体中央部并安装在驱动轴部11上、施加夹持力的弹性部件53;设于驱动轮20和弹性部件53之间、可在驱动轴部11的轴向移动地安装在驱动轴部11的推压部件58以及限制部55;夹插设于推压部件58和限制部55之间、插通驱动轴部11的推力轴承59。推压部件58配置在驱动轮20侧,限制部55配置在弹性部件53侧。
弹性部件53相比驱动轮20位于输送辊部12侧,外插在驱动轴部11的伸出部11d。弹性部件53的一端经由垫圈57与驱动轴部11的台阶部11f抵接,另一端与限制部55抵接。因此,弹性部件53在台阶部11f和限制部55之间伸缩。限制部55在组装于旋转体10的状态下始终被施加弹性部件53的推压力。
推压部件58相对于限制部55配设在驱动轴部11的端部11e侧。推力轴承59夹插设于限制部55和推压部件58之间。由此,当弹性部件53对限制部55向驱动轴部11的端部11e侧施力时,限制部55经由推力轴承59对推压部件58向端部11e侧施力。为此,驱动轮20以及摩擦传递部件42夹在被传递部30和推压部件58之间。
根据该构成,可以用简易的构成实现驱动轮20与轴体53不共同旋转的结构。
另外,如图8所示,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驱动轴部11的外部配设弹性部件53,且由轴承部B1、B2双方支承驱动轴部11(双侧支承),但省略图8的双点划线表示的部分A11的构成而只由轴承部B1进行支承也无妨(单侧支承)。
同样,如图9所示,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中,在驱动轴部11的外部配设弹性部件53,且由轴承部B1、B2双方支承驱动轴部11(双侧支承),但省略图9的双点划线表示的部分A12的构成而只由轴承部B1进行支承也无妨(单侧支承)。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辊组装体100进行了说明,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具有辊组装体100的辊单元U100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图10所示那样的具有辊单元U100的传送器装置C100进行说明。另外,因为辊单元U100的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传送器装置C100的剖视图。传送器装置C100在输送方向(在图10中为与图面垂直的方向)具有多个辊单元U100,辊单元U100具有多个辊组装体100。辊单元U100的数量根据输送线路的长度确定。
传送器装置C100具有支承多个辊单元U100的框架C110、对驱动轮20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C120、和至少覆盖伸出部11d、驱动轮20以及摩擦传递部件40的上方的上部盖部件C130。
框架C110具有从下方支承辊单元U100的支承部C111、在辊单元U100的侧方从支承部C111向上方延伸的上方延伸部C112。框架C110例如通过模铸而成形。
支承部C111具有形成用以配设辊单元U100的盖部件U114、U115的座面部C111a、和形成用以防止与输送辊部12产生干扰的辊用退让部C111b。上方延伸部C112接近驱动轴部11的另一方端部11e向上方延伸。
驱动部C120具有挂设在驱动轮20上的链条C121、和旋转驱动链条C121的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驱动轮20是链轮,所以由链条传递驱动力,但在驱动轮20为带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皮带。另外,也可以将驱动轮20设成齿轮,与驱动轮20啮合地设置另外的齿轮,用驱动马达使该另外的齿轮旋转。
上部盖部件C130与盖部件U114以及框架C110连续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盖部件C130架设在盖部件U114的上壁部U111和上方延伸部C112上,用螺栓等固定在框架C110上。另外,上部盖部件C130经由防止油等进入的密封部件C131与盖部件U114的上壁部U111抵接。
按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分离输送辊部12的配设空间和驱动轮20以及摩擦传递部件41、42的配设空间,可以相互防止油、粉尘进入。
[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另外,上述第四实施方式所表示的传送器装置C100以具有第二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辊单元U100的形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具有由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第三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型例所说明的构成或其他构成也无妨。
例如,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由轴承部B1、B2双方支承驱动轴部11的(两侧支承)辊单元U100,但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本变型例那样,使用只由轴承部B2支承驱动轴部11的辊单元。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传送器装置C200的剖视图。
即,传送器装置C200与第四实施方式相比,省略盖部件U115以及轴承部B2,辊组装体100配置成从框架C110突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分离输送辊部12的配设空间和驱动轮20以及摩擦传递部件41、42的配设空间,可相互防止油、粉尘进入。

Claims (13)

1.一种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驱动轴部和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输送辊部,绕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心旋转;
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被驱动旋转;
被传递部,该被传递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所述驱动轴部一体旋转;
摩擦传递部件,该摩擦传递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和
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施加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的夹持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传递部件具有:
筒状部,该筒状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轮的所述孔部,夹设于所述孔部的周壁和所述驱动轴部之间;和
凸缘部,该凸缘部从所述筒状部的端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部具有在轴向贯通所述驱动轴部并与所述驱动轴部同心的内部孔,
所述被传递部以及所述驱动轮配置在所述输送辊部和所述驱动轴部的一方端部之间,且所述被传递部配置在所述输送辊部和所述驱动轮之间,
所述施力机构具备:
轴体,该轴体插入于所述内部孔;
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与所述驱动轴部的所述一方端部侧的所述轴体的端部连结,将所述驱动轮向所述被传递部侧推压;和
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设于所述内部孔内,经由所述轴体对所述推压部件施加向所述被传递部侧推压所述驱动轮的推压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传递部件是设于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被传递部侧的侧面之间的第一摩擦传递部件,
所述辊组装体还具备第二摩擦传递部件,该第二摩擦传递部件设于所述驱动轮的所述推压部件侧的侧面和所述推压部件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
所述推压部件以能在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向移动且相对所述驱动轴部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的所述一方端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具备:
限制部,该限制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所述一方端部侧的所述轴体的端部,向所述轴体的径向突出;和
推力轴承,该推力轴承设于所述限制部和所述推压部件之间,由所述轴体插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传递部以及所述驱动轮配置在所述输送辊部和所述驱动轴部的一方端部之间,且所述被传递部相比所述驱动轮配置在所述驱动轴部的所述一方端部侧,
所述施力机构具备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插通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施加所述夹持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相比所述驱动轮配置在所述输送辊部侧,
所述施力机构具备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以能在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向移动且相对所述驱动轴部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弹性部件之间,
所述摩擦传递部件是设于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被传递部侧的侧面之间的第一摩擦传递部件,
所述辊组装体还具备第二摩擦传递部件,该第二摩擦传递部件设于所述驱动轮的所述推压部件侧的侧面和所述推压部件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相比所述驱动轮配置在所述输送辊部侧,
所述施力机构具备:
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弹性部件之间以能在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和
推力轴承,该推力轴承设于所述推压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之间,由所述驱动轴部插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传递部件具有:
第一筒状部,该第一筒状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轮的所述孔部,夹设于所述孔部的周壁和所述驱动轴部之间;
第二筒状部,该第二筒状部以包围所述被传递部的周围的方式形成;和
凸缘部,该凸缘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被夹持于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而且连接所述第一筒状部和所述第二筒状部。
10.一种辊单元,该辊单元具备多个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辊组装体具备:
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驱动轴部和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输送辊部,绕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心旋转;
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被驱动旋转;
被传递部,该被传递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所述驱动轴部一体旋转;
摩擦传递部件,该摩擦传递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和
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施加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的夹持力,
多个所述辊组装体以各个所述输送辊部排列在输送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辊单元具备辊盖部件,该辊盖部件包围排列在所述输送方向的多个所述输送辊部,
所述辊盖部件具备:
上壁部,该上壁部具有使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上部向外部突出的多个辊开口部;
第一侧壁部,该第一侧壁部具有安装第一轴承部的第一安装部,该第一轴承部在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一侧支承所述驱动轴部;和
第二侧壁部,该第二侧壁部具有安装第二轴承部的第二安装部,该第二轴承部在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另一侧支承所述驱动轴部,
所述驱动轴部具有向所述辊盖部件的外部伸出的伸出部,
所述摩擦传递部件以及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伸出部,
所述辊盖部件由能沿所述输送方向相互分开的、包含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盖部件和包含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二盖部件构成。
11.一种辊单元,该辊单元具备多个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辊组装体具备:
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驱动轴部和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输送辊部,绕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心旋转;
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被驱动旋转;
被传递部,该被传递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所述驱动轴部一体旋转;
摩擦传递部件,该摩擦传递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和
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施加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的夹持力,
多个所述辊组装体以各个所述输送辊部排列在输送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辊单元具备:
多个轴承部,该多个轴承部分别设于各个所述驱动轴部的一方端部和各个所述输送辊部之间,支承所述驱动轴部;和
轴承支承部件,该轴承支承部件支承排列在所述输送方向的所述多个轴承部,
所述驱动轴部在所述一方端部侧具有伸出到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外部的伸出部,
所述摩擦传递部件以及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伸出部。
12.一种传送器装置,该传送器装置在输送方向具备多个辊单元,该辊单元具备多个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辊组装体具备:
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驱动轴部和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输送辊部,绕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心旋转;
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被驱动旋转;
被传递部,该被传递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所述驱动轴部一体旋转;
摩擦传递部件,该摩擦传递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和
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施加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的夹持力,
多个所述辊组装体以各个所述输送辊部排列在输送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方式配置,
各个所述辊单元具备辊盖部件,该辊盖部件包围排列在所述输送方向的多个所述输送辊部,
所述辊盖部件具备:
上壁部,该上壁部具有使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上部向外部突出的多个辊开口部;
第一侧壁部,该第一侧壁部具有安装第一轴承部的第一安装部,该第一轴承部在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一侧支承所述驱动轴部;和
第二侧壁部,该第二侧壁部具有安装第二轴承部的第二安装部,该第二轴承部在各个所述输送辊部的另一侧支承所述驱动轴部,
所述驱动轴部具有向所述辊盖部件的外部伸出的伸出部,
所述摩擦传递部件以及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伸出部,
所述辊盖部件由能沿所述输送方向相互分开的、包含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盖部件和包含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二盖部件构成,
所述传送器装置具备:
框架,该框架支承多个所述辊单元;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所述驱动轮;和
上部盖部件,该上部盖部件至少覆盖所述伸出部、所述驱动轮以及所述摩擦传递部件的上方,
所述上部盖部件与所述辊盖部件以及所述框架连续设置。
13.一种传送器装置,该传送器装置在输送方向具备多个辊单元,该辊单元具备多个辊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辊组装体具备:
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驱动轴部和设于所述驱动轴部的输送辊部,绕所述驱动轴部的轴心旋转;
驱动轮,该驱动轮具有所述驱动轴部所插通的孔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部,被驱动旋转;
被传递部,该被传递部设于所述驱动轴部,向所述驱动轴部的径向外方延伸,而且与所述驱动轴部一体旋转;
摩擦传递部件,该摩擦传递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侧面之间,将所述驱动轮的旋转力摩擦传递到所述旋转体;和
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施加所述被传递部和所述驱动轮的所述侧面之间的夹持力,
多个所述辊组装体以各个所述输送辊部排列在输送对象物的输送方向的方式配置,
各个所述辊单元具备:
多个轴承部,该多个轴承部分别设于各个所述驱动轴部的一方端部和各个所述输送辊部之间,支承所述驱动轴部;和
轴承支承部件,该轴承支承部件支承排列在所述输送方向的所述多个轴承部,
所述驱动轴部在所述一方端部侧具有伸出到所述轴承支承部件的外部的伸出部,
所述摩擦传递部件以及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伸出部,
所述传送器装置具备:
框架,该框架支承多个所述辊单元;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所述驱动轮;和
上部盖部件,该上部盖部件至少覆盖所述伸出部、所述驱动轮以及所述摩擦传递部件的上方,
所述上部盖部件与所述轴承支承部件以及所述框架连续设置。
CN2009801540733A 2009-01-09 2009-01-09 辊组装体、辊单元以及传送器装置 Active CN1022720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0222 WO2010079610A1 (ja) 2009-01-09 2009-01-09 ローラ組立体、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コンベ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2021A true CN102272021A (zh) 2011-12-07
CN102272021B CN102272021B (zh) 2013-11-06

Family

ID=4231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40733A Active CN102272021B (zh) 2009-01-09 2009-01-09 辊组装体、辊单元以及传送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92056B2 (zh)
JP (1) JP5226811B2 (zh)
KR (1) KR101356150B1 (zh)
CN (1) CN102272021B (zh)
BR (1) BRPI0923921A2 (zh)
WO (1) WO201007961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5062A (zh) * 2014-11-12 2015-02-18 苏州泓翰成自动化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铜联轴滚轮
CN108163443A (zh) * 2017-12-13 2018-06-15 苏州金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自适应偏转球分拣装置
WO2018192238A1 (zh) * 2017-04-18 2018-10-25 刘国云 一种皮带输送机托辊套装驱动装置
CN111252451A (zh) * 2019-09-20 2020-06-09 库卡柔性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积放辊道用机械阻尼器及其积放辊道
CN114641441A (zh) * 2019-11-01 2022-06-17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移动台、基座单元以及移动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81884B2 (en) * 2011-12-02 2014-11-11 Michael Richard Kaminski, Jr. Rebuildable roller and roller bearing assembly for a belt line conveyor system and a method of use thereof
KR101383769B1 (ko) * 2012-02-21 2014-04-10 이준석 체인 컨베이어
KR101241077B1 (ko) * 2012-09-04 2013-03-11 한화테크엠주식회사 프릭션 롤러가 설치된 컨베이어
KR101305253B1 (ko) * 2013-02-22 2013-09-06 장근수 강관 이송롤러조립체
KR101507295B1 (ko) * 2015-03-02 2015-03-30 허계용 컨베이어용 프릭션 롤러
TWI725989B (zh) * 2015-09-18 2021-05-01 法商維蘇威法國公司 用於在高溫使用的輸送機滾輪總成及其製造方法
CN105947677B (zh) * 2016-06-29 2018-11-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滚轮
US10472179B2 (en) * 2017-03-09 2019-11-12 Lewco, Inc. Cartridge bearing assembly for roller conveyors
JP2018172212A (ja) * 2017-03-31 2018-11-08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ローラ組立体、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コンベア装置
CN109095078B (zh) * 2018-10-18 2024-03-26 大连德欣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可将辊子链转化为倍速链传送的输送模块
KR102476073B1 (ko) * 2021-09-28 2022-12-08 박종배 컨베이어용 로울러 유니트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8606A (ja) * 1991-06-03 1992-12-11 Ryuzo Yamada ローラーコンベア
JPH05319527A (ja) * 1992-05-18 1993-12-03 Sony Corp フリーフローコンベア
JPH1159879A (ja) * 1997-08-20 1999-03-02 Hirata Corp アキュームレート・ローラーコンベア装置
JP2008143690A (ja) * 2006-12-13 2008-06-26 Okura Yusoki Co Ltd コンベヤ装置
WO2008152718A1 (ja) * 2007-06-14 2008-12-18 Hirata Corporation 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コンベ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47501B1 (de) * 1971-09-23 1972-08-17 Peter O Spannsatz mit konischen Elementen zur Befestigung einer Nabe auf einer Hohlwelle
US4676672A (en) * 1985-02-19 1987-06-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cision spindle
US4706801A (en) * 1985-10-31 1987-11-17 Excel Corporation Conveyor roller with torque overload release means
US4861173A (en) * 1987-08-17 1989-08-29 Advanced Graphics Technology, Inc. Bearing locking apparatus
US5025917A (en) * 1989-02-16 1991-06-25 Wyko, Inc. Bearing assembly for conveyors
DE4102424C3 (de) * 1991-01-28 2000-08-24 Telair Int Gmbh Antriebsrolleneinheit
DE4327988A1 (de) * 1993-08-20 1995-02-23 Precismeca Gmbh Förderbandrolle
US5558206A (en) * 1994-09-26 1996-09-24 Quickdraw Design And Drafting, Inc. Conveyor technology
JPH08113334A (ja) * 1994-10-13 1996-05-07 H K K:Kk ゼロプレッシャーコンベヤー
US6082528A (en) * 1997-02-13 2000-07-04 Habberley; Alan Conveyor roller
US6385849B1 (en) * 1999-08-10 2002-05-14 Continental Conveyor & Equipment Company Idler roll bearing assembly
CA2389737C (en) * 1999-11-02 2006-04-11 Rollerbrake (Proprietary) Limited Conveyor idler
US6772874B2 (en) * 2002-01-30 2004-08-10 Okamura Corporation Roller conveyor
US6868961B2 (en) * 2002-04-12 2005-03-22 Rapistan Systems Advertising Corp. Roller conveyor with clutched idler rollers
AT413027B (de) * 2002-06-14 2005-10-15 Tgw Transportgeraete Gmbh Rollenanordnung für einen staurollenförderer
KR100675357B1 (ko) * 2005-07-23 2007-0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롤러 조립체
TW200833577A (en) * 2007-02-08 2008-08-16 Hong Chuan Ind Co Ltd Highly weather-resistant rolling wheel unit of conveying apparatus
US7503450B2 (en) * 2007-08-13 2009-03-17 Magstar Technologies, Inc. Long roller slip conveyor
US8196728B2 (en) * 2008-03-05 2012-06-12 Jean-Pierre Gagnon Rolle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8606A (ja) * 1991-06-03 1992-12-11 Ryuzo Yamada ローラーコンベア
JPH05319527A (ja) * 1992-05-18 1993-12-03 Sony Corp フリーフローコンベア
JPH1159879A (ja) * 1997-08-20 1999-03-02 Hirata Corp アキュームレート・ローラーコンベア装置
JP2008143690A (ja) * 2006-12-13 2008-06-26 Okura Yusoki Co Ltd コンベヤ装置
WO2008152718A1 (ja) * 2007-06-14 2008-12-18 Hirata Corporation 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コンベア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5062A (zh) * 2014-11-12 2015-02-18 苏州泓翰成自动化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铜联轴滚轮
WO2018192238A1 (zh) * 2017-04-18 2018-10-25 刘国云 一种皮带输送机托辊套装驱动装置
CN108163443A (zh) * 2017-12-13 2018-06-15 苏州金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自适应偏转球分拣装置
CN111252451A (zh) * 2019-09-20 2020-06-09 库卡柔性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积放辊道用机械阻尼器及其积放辊道
CN114641441A (zh) * 2019-11-01 2022-06-17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移动台、基座单元以及移动单元
CN114641441B (zh) * 2019-11-01 2024-04-09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移动台、基座单元以及移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79610A1 (ja) 2010-07-15
US20110253508A1 (en) 2011-10-20
BRPI0923921A2 (pt) 2016-01-12
CN102272021B (zh) 2013-11-06
KR101356150B1 (ko) 2014-01-24
JP5226811B2 (ja) 2013-07-03
JPWO2010079610A1 (ja) 2012-06-21
KR20110094142A (ko) 2011-08-19
US8292056B2 (en) 2012-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2021B (zh) 辊组装体、辊单元以及传送器装置
US20090137356A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external cam
CN111516002A (zh) 机器人的关节单元、关节模组以及具有其的足式机器人
JP4930453B2 (ja) 回転軸の軸受潤滑構造
CN105650215A (zh) 齿轮、电动机齿轮单元、车辆、具有齿轮的发电机,以及力传送元件
CN108397530B (zh) 多级的传动装置结构
CN102575756A (zh) 转矩传递装置
JP2018189193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5980274B (zh) 带式传送机装置用的驱动装置
CN104832604A (zh) 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
KR102566949B1 (ko) 휨맞물림식 기어장치
CN101084390B (zh) 行星齿轮装置
US20140260743A1 (en) Wheel driving apparatus
US7399253B2 (en) Washer and planetary gear set having the same
JP6973966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7191496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847044B2 (ja) 中空軸形遊星減速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遠心分離機
KR101805109B1 (ko) 차동기어열을 이용한 2단 변속장치
JP3853090B2 (ja) シャッターの軸受
JP7174523B2 (ja) 駆動装置
JP697396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11193567B2 (en) Actuator assembly
JP5020183B2 (ja) 織機における遊星歯車式耳組装置
WO2020183815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16160851A (zh) 包括等速万向节一体型载体的变速驱动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RATA AUTOMATED MACHINERY EQUIPMENT (SHANGHAI) CO

Effective date: 201404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ata Spinning Ltd.

Patentee after: Hirata mechanic autom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ata Spinning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