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6856A -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6856A
CN102266856A CN2011100497063A CN201110049706A CN102266856A CN 102266856 A CN102266856 A CN 102266856A CN 2011100497063 A CN2011100497063 A CN 2011100497063A CN 201110049706 A CN201110049706 A CN 201110049706A CN 102266856 A CN102266856 A CN 102266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unit
adsorption nozzle
sorter
contain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97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比留间笃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GART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GAR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GARTER CORP filed Critical JAPAN GAR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66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68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子部件的破损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在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中,气体吸引部(71)吸引与吸附喷嘴(58)连接的吸引管(59)内的气体。定位部使头部移动,从而使被吸附喷嘴(58)吸附的电子部件(L)位于所选择的容器的上方。当被吸附喷嘴(58)吸附的电子部件(L)位于所选择的容器的上方时,气体注入部(74)向与吸附喷嘴(58)连接的吸引管(59)内注入气体。

Description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经有一种测定发光元件等电子部件的特性,并根据其结果对电子部件进行分类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装置中,通过吹送高压气体,被载置在台上的电子部件被强劲地送入送出管内,通过送出管内后被排至容器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92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电子部件有时采用陶瓷等脆性高的材料,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电子部件通过送出管内或被排出至容器内时,电子部件就有可能破损。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子部件的破损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包括:具有吸附喷嘴的头部、气体吸引部、定位部、和气体注入部,在从多个容器中选择的容器中收纳电子部件。所述气体吸引部吸引与所述吸附喷嘴连接的管内的气体。所述定位部使所述头部移动,从而使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所选择的容器的上方。当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所选择的容器的上方时,所述气体注入部向与所述吸附喷嘴连接的管内注入气体。
根据本发明,由于电子部件从容器的上方落下,因此,与上述传统技术相比,能够抑制电子部件所受到的冲击。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所述电子部件具有呈凸状突出的凸状部,所述凸状部被插入所述吸附喷嘴中。这样,能较好地收纳电子部件。
也可以在所述吸附喷嘴上形成:插入所述凸状部的插入孔;和连接所述插入孔和所述管且比所述插入孔细的贯通孔。这样,吸附电子部件所需的吸引力就会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头部具有检测所述电子部件通过所述吸附喷嘴的下方位置的通过传感器。这样就能检测出被吸附喷嘴吸附的电子部件是否落入容器中。
所述通过传感器可以具有:按照夹着所述吸附喷嘴的下方位置的方式而配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这样就能检测出电子部件是否通过了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的范围。
此外,还包括使载置所述电子部件的部件载置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部件载置台通过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之间并上升,所述电子部件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这样,电子部件接近吸附喷嘴后被吸附。
此外,还包括使所述吸附喷嘴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吸附喷嘴通过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之间并下降,在所述头部的下方配置的所述电子部件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这样,电子部件接近吸附喷嘴后被吸附。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头部具有多个所述吸附喷嘴,所述定位部使所述头部移动,从而使被所述各个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依次位于对于所述各个电子部件而选择的容器的上方。这样就能缩短头部的移动距离。
所述头部也可以具有通过传感器,该通过传感器包括按照夹着所述各个吸附喷嘴的下方位置的方式而配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这样,用一组发光部和受光部就能检测出电子从各个吸附喷嘴落下。
此外,还可以包括:排列有多个部件载置台的主输送部;排列有与所述多个吸附喷嘴对应的多个部件载置台组的副输送部;和从所述主输送部的部件载置台向所述副输送部的部件载置台移载所述电子部件的移载部,所述多个吸附喷嘴一齐吸附被载置在所述副输送部的所述多个部件载置台上的所述电子部件。于是,电子部件被移载在副输送部的部件载置台上,这样多个吸附喷嘴就能一齐吸附多个电子部件。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包括:特性测定部、容器选择部、头部、气体吸引部、定位部、和气体注入部。所述特性测定部测定电子部件的特性。所述容器选择部根据所述电子部件的特性的测定结果,从多个容器中选择收纳所述电子部件的容器。所述头部具有吸附喷嘴。所述气体吸引部吸引与所述吸附喷嘴连接的管内的气体。所述定位部使所述头部移动,从而使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所选择的容器的上方。当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所选择的容器的上方时,所述气体注入部向与所述吸附喷嘴连接的管内注入气体。
根据本发明,电子部件被定位在与测定结果对应的容器的上方,从此处落下,因此,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抑制电子部件所受到的冲击。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是一种在从多个容器中所选择的容器中收纳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它包括头部,该头部具有吸附所述电子部件的吸附喷嘴,用于向与所述所选择的容器对应的位置输送所述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具有呈凸状突出的凸状部,所述凸状部被插入所述吸附喷嘴中。
根据本发明,电子部件被吸附喷嘴良好地保持。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是一种在从多个容器中所选择的容器中收纳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它包括:头部,其具有吸附所述电子部件的吸附喷嘴,用于向与所述所选择的容器对应的位置输送所述电子部件;和使载置所述电子部件的部件载置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头部具有通过传感器,该通过传感器包括按照夹着所述吸附喷嘴的下方位置的方式而配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所述部件载置台通过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之间并上升,所述电子部件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
根据本发明,电子部件靠近吸附喷嘴后被吸附。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是一种在从多个容器中所选择的容器中收纳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它包括:头部,其具有吸附所述电子部件的吸附喷嘴,用于向与所述所选择的容器对应的位置输送所述电子部件;和使所述吸附喷嘴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头部具有通过传感器,该通过传感器包括按照夹着所述吸附喷嘴的下方位置的方式而配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所述吸附喷嘴通过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之间并下降,在所述头部的下方配置的所述电子部件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
根据本发明,电子部件靠近吸附喷嘴后被吸附。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是一种在从多个容器中所选择的容器中收纳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它包括:具有多个吸附喷嘴的头部;吸引与所述各个吸附喷嘴连接的管内的气体的气体吸引部;使所述头部移动从而使被所述各个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依次位于对于所述各个电子部件而选择的容器的上方的定位部;向与所述各个吸附喷嘴连接的管内注入气体的气体注入部。
根据本发明,将电子部件输送至容器上方位置的头部的移动距离被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定位部的侧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间歇旋转盘的俯视图。
图4A是该实施方式中的部件输送部的主视图。
图4B是该实施方式中的部件输送部的侧视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升降机构的侧视图。
图6A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头部的截面图。
图6B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头部的截面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吸附喷嘴的截面图。
图8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与吸附相关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9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的方块图。
图10该实施方式中的主控制部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主控制部所保持的图表的例子。
图1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头部的移动的概略俯视图。
图13A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头部的截面图。
图13B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头部的截面图。
图14A是发光元件的侧视图。
图14B是发光元件的俯视图。
图14C是发光元件的背面图。
符号说明
1,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10,主控制部 12,特性测定部12a,积分球 14,容器选择部 2,第一间歇旋转盘(主输送部)21,圆板部 22,部件载置台 3,部件供给机 32,整列输送部34,部件移载机 36、37,位置调整机 39,部件移载机4,第二间歇旋转盘(副输送部) 41,圆板部 42,部件输送部43,固定部 43a,突起部 44,可动部 44a,突起部 45,足部45a,从动轮 46,牵引弹簧 47,台部 47a、47b,部件载置台49,吸引管 5,定位部 51,头部 52,上腕部 53,前腕部54,驱动部 55,操作棒 58,吸附喷嘴 59,吸引管 512,平板部513,盖部 514a、514b,通过传感器 515,框部515a、515b,凹部 516,透光部 517,压缩弹簧 581,筒状部583,凸缘部 58a,插入孔 58b,贯通孔 58c,插入孔6,升降机构 61,壁部 62,气缸 63,轴部 64,顶端部65,固定部 65a,突起部 66,牵引弹簧 67,控制杆67b,力点部 67c,作用部 67d,突起部 68,支承部71,气体吸引部 72,吸引器 73,电磁阀 74,气体注入部75,排出部 76,电磁阀 77,气压传感器 B,容器L,发光元件(电子部件) Lp,透镜部(凸状部) Ls,基板部Lt,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1的俯视图。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1包括:沿着图1的箭头R方向间歇地旋转的作为主输送部的第一间歇旋转盘2。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1在第一间歇旋转盘2的周围由上流开始依次包括:部件供给机3;位置调整机36;发光特性测定部12;位置调整机37;作为副输送部的第二间歇旋转盘4;定位部5。
第一间歇旋转盘2包括:按照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的圆板部21;在圆板部21的外缘部按照规定的角度间隔排列的多个部件载置台22。第一间歇旋转盘2按照部件载置台22的排列角度单位间歇地旋转。因此,部件载置台22停止的位置固定。在各个部件载置台22上载置发光元件L。
部件供给机3包括朝着第一间歇旋转盘2延伸的整列输送部32。整列输送部32将发光元件L排成一列同时朝着第一间歇旋转盘2输送。到达整列输送部32的顶端部的发光元件L被部件移载机34载置在部件载置台22上。
发光特性测定部12包括积分球12a,测定被载置在部件载置台22上的发光元件L的亮度等发光特性。位置调整机36及37调整被载置在部件载置台22上的发光元件L的位置。
第二间歇旋转盘4包括:按照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的圆板部41;在圆板部41的外缘部按照规定的角度间隔排列的多个部件输送部42。被载置在第一间歇旋转盘2的部件载置台22上的发光元件L被部件移载机39载置在第二间歇旋转盘4的部件输送部42上。将在后面对第二间歇旋转盘4进行详细的阐述。
定位部5将被载置在第二间歇旋转盘4的部件输送部42上的发光元件L输送至在第二间歇旋转盘4的旁边二维排列的有底圆筒状的多个容器B的上方,并将其收纳在从其中决定的一个容器B中。收纳发光元件L的容器B根据在发光特性测定部12中所测定的发光特性来决定。
如图14A~图14C所示,发光元件L包括:矩形板状的基板部Ls;从基板部Ls向上方呈凸状突出的半球状的透镜部Lp;在基板部Ls的下表面设置的一对端子Lt。基板部Ls以陶瓷等绝缘材料作为主材。透镜部Lp采用硅等透明树脂材料构成。
图2是定位部5的侧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定位部5包括:包括多个电机的驱动部54;从驱动部54朝着一个方向延伸的上腕部5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上腕部52的顶端支承的前腕部53;被前腕部53的顶端支承且能够保持发光元件L的头部51;从驱动部54延伸且被安装在前腕部53上的操作棒55;被安装在头部51上的吸引管59。将在后面对头部51进行详细的阐述。
通过驱动部54使上腕部52及前腕部53沿着水平方向旋转。具体而言,上腕部52以驱动部54的位置为中心,通过驱动部54中的第一电机进行旋转。前腕部53以上腕部52的顶端为中心,通过驱动部54中的第二电机借助操作棒55进行旋转。这样。头部51能够在部件输送部42及多个容器B的上方沿着水平方向移动。部件输送部42的上方位置和各个容器B的上方位置能够与驱动部54中的两个电机的旋转角的坐标对应。
图3是第二间歇旋转盘4的俯视图。第二间歇旋转盘4的各个部件输送部42具有沿着旋转方向排列的多个部件载置台47a、47b。在本实施方式中,部件输送部42具有两个部件载置台47a、47b。在第二间歇旋转盘4的间歇旋转中,部件输送部42中的两个部件载置台47a、47b之间的角度的旋转(与箭头R1对应)、以及分别属于相邻的部件输送部42的部件载置台47a、47b之间的角度的旋转(与箭头R2对应)交替地进行。因此,与第一间歇旋转盘2的部件载置台22相面对,部件载置台47a、47b停止的位置固定。部件移载机39将被载置在第一间歇旋转盘2的部件载置台22上的发光元件L载置在与其相面对的部件载置台47a、47b上。
图4A及图4B是部件输送部42的主视图及侧视图。部件输送部42包括:被固定在所述圆板部41上的固定部43;相对于固定部43能够上下滑动的可动部44;在可动部44的下部设置的足部45;在固定部43和可动部44之间架设的牵引弹簧46;在可动部44的上部设置的台部47。这些部件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构成。
在固定部43及可动部44上分别设有沿着侧方延伸的突起部43a、44a,牵引弹簧46被架设在这些突起部43a、44a上。
在台部47上形成朝着上方延伸的两个部件载置台47a、47b。如图3所示,在台部47上安装吸引管49。吸引管49通过在台部47上形成的通孔与部件载置台47a、47b的顶部相连。未图示的吸引器对吸引管49进行吸引,由此,在部件载置台47a、47b的顶部产生负压,发光元件L被吸附。
在足部45的下端部形成有中心轴朝着前后方向的扁平圆柱状的从动轮45a。从动轮45a与后述的升降机构6的控制杆67接触,将从控制杆67承受的力向可动部44传递。牵引弹簧46将可动部44向下方牵引。如果可动部44从从动轮45a承受外力,那么,它就会抵抗牵引弹簧46的牵引力朝着上方滑动。
图5是升降机构6的侧视图。升降机构6被配置在所述第二间歇旋转4的旁边,用来使部件输送部42的部件载置台47a、47b升降。升降机构6包括:壁部61;被壁部61的上端部支承的气缸62;从气缸62朝着下方延伸的轴部63;在轴部63的顶端设置的顶端部64;被固定在壁部61上的固定部65;在气缸62和部件输送部42之间配置的支承部6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部68的上端部支承的控制杆67;在固定部65和控制杆67之间架设的牵引弹簧66。
气缸62使轴部63沿着上下方向进退。轴部63的顶端部6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设在控制杆67的一个端部的力点部67b上。在控制杆67的另一个端部设置的作用部67c与在部件输送部42的下端设置的从动轮45a的下表面接触。牵引弹簧66被架设在固定部65的突起部65a和控制杆67的力点部67b一侧的突起部67d上,朝着上方牵引控制杆67的力点部67b一侧。
当气缸62朝着下方推压轴部63时,控制杆67的作用部67c一侧抵抗牵引弹簧66的牵引力被向上方推起。此时,由于控制杆67的作用部67c推起部件输送部42的从动轮45a,因此,其结果,使部件载置台47a、47b上升。在部件输送部42位于头部51下方的期间,气缸62使轴部63往复一次。在轴部63被向下方推压时,部件载置台47a、47b上升至头部51的位置,然后,在轴部63返回上方时,下降至初始位置。
图6A及图6B是头部51的截面图。头部51包括:分别被安装在吸引管59的顶端的多个吸附喷嘴58;支承吸附喷嘴58的平板部512;在平板部512的上表面一侧配置,且覆盖吸附喷嘴58的上方的心形的盖部513;在平板部512的下表面一侧配置,且包围吸附喷嘴58的下方的框部515、透光部516;在平板部512的下表面一侧,按照夹着它们的方式配置的通过传感器514a、514b。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51具有两个吸附喷嘴58。
吸附喷嘴58形成为具有凸缘的圆筒状,并且从上方被插入在平板部512上形成的贯通孔中。如图7所示,吸附喷嘴58具有:圆筒状的筒状部581;和口径比筒状部581大的凸缘部583。在吸附喷嘴58中形成在轴向上连续的插入孔58a、贯通孔58b及插入孔58c。发光元件L的呈凸状突出的透镜部Lp被插入在筒状部518的顶端部形成的插入孔58a中。吸引管59的顶端部被插入在凸缘部583上形成的插入孔58c中。插入孔58a、58c通过口径比它们小的贯通孔58b相连。
盖部513按照包围两个吸附喷嘴58的方式配置,吸引管59从形成于盖部513的顶部的孔延伸出来。在盖部513的内侧空间,作为缓冲部件的压缩弹簧517按照被卷绕在吸引管59的顶端部上的方式配置。当上方的冲击作用在吸附喷嘴58上时,随着吸附喷嘴58的上升,压缩弹簧517被压缩,于是,冲击就被吸收。
框部515沿着水平方向包围各个吸附喷嘴58的下方空间,这样就形成朝着下方开放的凹部515a、515b。部件载置台47a、47b分别从下方一侧插入凹部515a、515b中。透光部516被配置在通过传感器514a、514b之间。
通过传感器514a、514b是光断续器,其中一个是发光部,另一个是受光部。从通过传感器514a、514b中的一个发出的光透过透光部516,并通过吸附喷嘴58的下方,最后到达另一个。这样就能检测出被吸附喷嘴58吸附的发光元件L的落下。
部件载置台47a、47b根据上述升降机构6的动作而上升,并被分别插入头部51的凹部515a、515b中。被插入凹部515a、515b中的部件载置台47a、47b在通过传感器514a、514b之间通过,然后到达吸附喷嘴58的下端。此时,被载置在部件载置台47a、47b上的发光元件L一齐被吸附喷嘴58吸附。
此外,头部51并非局限于上述方式,也可以是图13A及图13B所示的方式。在此方式中,吸附喷嘴58根据未图示的升降机构的动作而升降。吸附喷嘴58在通过传感器514a、514b之间通过然后下降,到达位于凹部515a、515b下方的部件载置台47a、47b的上端。此时,被载置在部件载置台47a、47b上的发光元件L被吸附喷嘴58一齐吸附。
图8是有关吸附的构造的概略图。在吸附喷嘴58上安装的吸引管59在中途分成两股,在其中一股上设置用来吸引管内气体的气体吸引部71,在另一股上设置用来向管内注入气体的气体注入部74。此外,在吸引管59的中途设置用来检测出管内气压的气压传感器77。气体吸引部71具有:吸引气体的吸引器72;在到达其处的管路中配置的电磁阀73。电磁阀73调整气体的吸引量。气体注入部74具有:排出气体的排出部75;在到达其处的管路中配置的电磁阀76。电磁阀76调整气体的注入量。
图9是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1的方块图。主控制部10与特性测定部12、通过传感器514a、514b、气压传感器77、定位部5、升降机构6及电磁阀73、76连接。此外,主控制部10包括功能性的容器选择部14。除此之外,主控制部10还控制上述图1所示的第一间歇旋转盘2、第二间歇旋转盘4、部件供给机3、部件移载机34、39及位置调整机36、37等。
主控制部10构成包括CPU(中央处理器)以及作为其工作区域的RAM等的计算机或者PLC(可编程控制器)。此外,主控制部10包括存储CPU操作所需的程序及数据的存储装置。
特性测定部12对被载置在上述图1所示的第一间歇旋转盘2的部件载置台22上发光元件L通电,使用积分球12a接受由此放射的光,向主控制部10输出表示发光元件L的发光特性的信号。
容器选择部14根据从特性测定部12获得的发光特性,从多个容器B中决定收纳发光元件L的容器B。具体而言,容器选择部14判断发光元件L的发光特性符合预先确定的多个等级中的哪一个。等级数量与容器B的数量相同,例如为128。容器选择部14参照被保存在主控制部10的存储装置中的图表,根据所判断的等级来决定收纳发光元件L的容器B。如图11所示,在图表中,发光特性的“等级”与各个容器B的“容器位置”对应。
图10是表示主控制部10所实施的关于定位部5输送发光元件L的处理的流程图。首先,主控制部10驱动上述图5所示的升降机构6,使载置了发光元件L的部件载置台47a、47b上升(S1)。在间歇旋转的第二间歇旋转盘4停止的期间进行该处理。上升的部件载置台47a、47b被插入上述图6A及图6B所示的头部51的凹部515a、515b中。此时,主控制部10同时打开分别与两个吸附喷嘴58对应的两个气体吸引部71的电磁阀73(S2)。这样,发光元件L就被两个吸附喷嘴58一齐吸附。根据上述图7所示的气压传感器77的检测信号来判断发光元件是否被吸附。
接着,主控制部10驱动定位部5,将被第一吸附喷嘴58吸附的发光元件L输送至对于该发光元件L而决定的容器B的上方(S3)。主控制部10按照定位部5的驱动部54中的两个电机的旋转角的坐标来指定收纳发光元件L的容器B的位置。如果将第一吸附喷嘴58定位在容器B的上方,那么,主控制部10关闭与第一吸附喷嘴58对应的第一气体吸引部71的电磁阀73(S4)。主控制部10打开与第一吸附喷嘴58对应的第一气体注入部74的电磁阀73(S5)。S4和S5的顺序也可以调换。这样,由于与第一吸附喷嘴58相连的吸引管59的气压变成大气压以上,因此,被第一吸附喷嘴58吸附的发光元件L落下,并被收纳在容器B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发光元件L的落下接近自由落体,因此,能够抑制发光元件L的破损。然后,如果主控制部10确认被第一吸附喷嘴58吸附的发光元件L已经落下(S6:YES),那么,关闭与第一吸附喷嘴58对应的第一气体注入部74的电磁阀73(S7)。根据上述图6A及图6B所示的通过传感器514a、514b的检测信号来判断发光元件L是否已经落下。
然后,主控制部10驱动定位部5,将被第二吸附喷嘴58吸附的发光元件L输送至对于该发光元件L而决定的容器B的上方(S8)。如图12所示,定位部5的头部51不从在上述S3中第一吸附喷嘴58被定位的容器B的位置返回初始位置(即,第二间歇旋转盘4的上方),而直接移动至应收纳被第二吸附喷嘴58吸附的发光元件L的容器B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缩短头部51的移动距离。如果将第二吸附喷嘴58定位在容器B的上方,那么,与第一吸附喷嘴58的情况同样,主控制部10使被第二吸附喷嘴58吸附的发光元件L落下。即,即,主控制部10关闭与第二吸附喷嘴58对应的第二气体吸引部71的电磁阀73(S9)。并且,主控制部10打开与第二吸附喷嘴58对应的第二气体注入部74的电磁阀73(S10)。然后,如果主控制部10确认与被第二吸附喷嘴58吸附的发光元件L已经落下(S11:YES),那么,关闭与第二吸附喷嘴58对应的第二气体注入部74的电磁阀73(S1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当然能够进行多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具有两个吸附喷嘴58的头部51为例,但是,并非局限于此,吸附喷嘴58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上述实施方式适合用来抑制使用了陶瓷等脆性高的材料的发光元件L发生破损,但是,测定及分类的对象并非局限于此。
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测定及分类的对象以发光元件L为例,但是,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是晶体管和电容器等其他电子部件。

Claims (11)

1.一种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在从多个容器中选择的容器中收纳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吸附喷嘴的头部;
对与所述吸附喷嘴连接的管内的气体进行吸引的气体吸引部;
使所述头部移动,以使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被选择的容器的上方的定位部,和
当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选择的容器的上方时,向与所述吸附喷嘴连接的管内注入气体的气体注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具有呈凸状突出的凸状部,所述凸状部被插入所述吸附喷嘴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附喷嘴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凸状部的插入孔;和连接所述插入孔与所述管的比所述插入孔细的贯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电子部件通过所述吸附喷嘴的下方位置的通过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传感器具有按照夹着所述吸附喷嘴的下方位置的方式配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使载置所述电子部件的部件载置台升降的升降机构,
所述部件载置台通过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之间上升,所述电子部件被吸附在所述吸附喷嘴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使所述吸附喷嘴升降的升降机构,
所述吸附喷嘴通过所述发光部和所述受光部之间下降,在所述头部的下方配置的所述电子部件被吸附在所述吸附喷嘴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具有多个所述吸附喷嘴,
所述定位部使所述头部移动,以使被所述各个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依次位于对所述各个电子部件选择的容器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具有通过传感器,该通过传感器包括按照夹着所述各个吸附喷嘴的下方位置的方式配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列有多个部件载置台的主输送部;
排列有与所述多个吸附喷嘴对应的多个部件载置台的组的副输送部;和
从所述主输送部的部件载置台向所述副输送部的部件载置台移载所述电子部件的移载部,
所述多个吸附喷嘴一齐吸附被载置在所述副输送部的所述多个部件载置台上的所述电子部件。
11.一种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定电子部件的特性的特性测定部;
根据所述电子部件的特性的测定结果,从多个容器中选择收纳所述电子部件的容器的容器选择部;
具有吸附喷嘴的头部;
对与所述吸附喷嘴连接的管内的气体进行吸引的气体吸引部;
使所述头部移动,以使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选择的容器的上方的定位部;和
当被所述吸附喷嘴吸附的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被选择的容器的上方时,向与所述吸附喷嘴连接的管内注入气体的气体注入部。
CN2011100497063A 2010-06-04 2011-02-28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Pending CN1022668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3814U JP3161942U (ja) 2010-06-04 2010-06-04 電子部品の分類装置
JP2010-003814U 2010-06-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6856A true CN102266856A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49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97063A Pending CN102266856A (zh) 2010-06-04 2011-02-28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161942U (zh)
CN (1) CN102266856A (zh)
TW (1) TWI4360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6913A (zh) * 2018-07-19 2020-01-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及电子部件检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06051A (ja) * 2012-11-26 2014-06-09 Shibuya Kogyo Co Ltd 物品分類装置
TWI590876B (zh) * 2015-10-23 2017-07-11 All Ring Tech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8100A (ja) * 1989-03-01 1990-09-11 Fujitsu Ltd リプレース装置
JPH10256786A (ja) * 1997-03-10 1998-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吸着装置
US20030014862A1 (en) * 2001-07-17 2003-01-23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Electric-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and system
JP2003273588A (ja) * 2002-03-19 2003-09-26 Yamaha Motor Co Ltd 表面実装機
CN1835676A (zh) * 2005-03-16 2006-09-2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器件保持设备、电子器件安装系统以及电子器件安装方法
JP2007192576A (ja) * 2006-01-17 2007-08-02 Nippon Gaataa Kk 電子部品の自動分類機の作動制御方法
CN101612620A (zh) * 2008-06-25 2009-12-30 日本嘉大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的自动分类机中的喷头动作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8100A (ja) * 1989-03-01 1990-09-11 Fujitsu Ltd リプレース装置
JPH10256786A (ja) * 1997-03-10 1998-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吸着装置
US20030014862A1 (en) * 2001-07-17 2003-01-23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Electric-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and system
JP2003273588A (ja) * 2002-03-19 2003-09-26 Yamaha Motor Co Ltd 表面実装機
CN1835676A (zh) * 2005-03-16 2006-09-2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器件保持设备、电子器件安装系统以及电子器件安装方法
JP2007192576A (ja) * 2006-01-17 2007-08-02 Nippon Gaataa Kk 電子部品の自動分類機の作動制御方法
CN101612620A (zh) * 2008-06-25 2009-12-30 日本嘉大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的自动分类机中的喷头动作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6913A (zh) * 2018-07-19 2020-01-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及电子部件检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4826A (en) 2011-12-16
JP3161942U (ja) 2010-08-12
TWI436072B (zh)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4616B (zh) 分类与供给用于成型的药片的装置
CN109368198B (zh) 一种负压式羽毛球整理排序装置
WO2021208628A1 (zh) 一种真空玻璃支撑物分离布放装置及方法
CN102266856A (zh) 电子部件的分类装置
CN106079239A (zh) 螺母上料机
CN105537127B (zh) 一种理管机及其理管方法
CN206847590U (zh) 一种尺寸检测机构
CN103213798B (zh) 针剂分配机
CN205209368U (zh) 一种烟花用的亮珠装填机构
CN110116919A (zh) 一种自动分餐具分饭分菜生产线
CN207517650U (zh) 一种分选机
CN104637762A (zh) 一种灯丝上丝机
CN110694927A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自动分类筛选装置
CN111559652A (zh) 一种升降式物料装载设备
CN206502287U (zh) 自动理盖瓶盖提升机
KR100833607B1 (ko) 트랜스퍼 피드 및 그 트랜스퍼 피드를 구비한 캡슐검수장치
CN204182602U (zh) 一种电池分拣装置
CN208193294U (zh) 一种胶囊包装机
CN102269794A (zh) 电子部件的检查装置
CN209506239U (zh) 一种配方机
CN107891555B (zh) 一种半导体塑封料自动上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9121542U (zh) 一种重力识别放餐柜
JP2020164223A (ja) 容器処理装置
CN212858416U (zh) 自动阵列机
JP4891387B2 (ja) 充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