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5098A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5098A
CN102265098A CN200980152073XA CN200980152073A CN102265098A CN 102265098 A CN102265098 A CN 102265098A CN 200980152073X A CN200980152073X A CN 200980152073XA CN 200980152073 A CN200980152073 A CN 200980152073A CN 102265098 A CN102265098 A CN 102265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board
drive motors
condensate pipe
right sides
indoo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20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立石优太
山口源治
佐野充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65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50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7Condensate pipe for drainage of condensate from the evapo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将上下百叶板(7A)和左右百叶板(7B)支承于喷出口(6),将各百叶板(7A、7B)经由各自的百叶板驱动机构(31A、31B)与百叶板驱动电机(30A、30B)连结,将前后冷凝水盘(12a、12b)设置在热交换器(8)的下端部来承接冷凝水,将冷凝水管(H)与前冷凝水盘(12a)连接并且在与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相邻的位置延伸,将电机罩(K)插装在冷凝水管(H)与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之间,防止在冷凝水管(H)表面生成的结露附着于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从而确保安全性。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使转动驱动设置于喷出口的百叶板的百叶板驱动电机、和与冷凝水盘连接的冷凝水管处于密接的状态,特别是涉及防止从冷凝水管向百叶板驱动电机附着结露的构造。
背景技术
空调机的室内机,在作为外壳的室内机主体的正面和顶面开设吸入口,并且在正面下部开设喷出口。在与吸入口相对置的室内机主体内部配置热交换器,且在该热交换器与喷出口之间配置送风机。
百叶板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上述喷出口。上述百叶板是将左右百叶板和上下百叶板这两种百叶板相互分离或一体地设置,其中左右百叶板将热交换空气从喷出口向左右方向引导,上下百叶板将热交换空气从喷出口向上下方向引导。
通常,左右百叶板是以喷出口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为界左右设置两组,并将转动驱动各组百叶板的百叶板驱动机构和百叶板驱动电机设置在喷出口的左右两侧部。上下百叶板遍布喷出口的宽度方向整体设置一组,与上下百叶板连结的百叶板驱动机构和百叶板驱动电机被设置在喷出口的一侧部。
并且,在热交换器的下端部设置冷凝水盘,用于承接随着制冷循环运转在热交换器生成而滴下的冷凝水。在冷凝水盘上连接冷凝水管,并与连通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制冷剂管和电缆线一起被一并束起,从室外机主体的一侧部向屋外延伸,从而将冷凝水向屋外排出引导。
另外,在热交换器生成的冷凝水是低温水,因此易在冷凝水盘和冷凝水管的表面生成结露。在冷凝水盘的背面粘贴有发泡苯乙烯材料等绝热材料,防止在冷凝水盘的背面产生结露。
虽然冷凝水管由绝热性的管构成,但由于管道被在内部通过的冷却后的冷凝水冷却,因此在室内为高温多湿状态等时,有可能在表面产生结露。
而且,冷凝水管被安装在与配置于喷出口一侧部的左右百叶板和上下百叶板的一方的百叶板驱动电机相邻的位置。当冷凝水管的表面处于因结露等而湿润的状态时,有可能在相邻的电气部件即百叶板驱动电机侧产生水分附着。因此,在考虑电气部件的稳定性的情况下,不优选这样的配置。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10-110970号公报中记载有:为了实现即使在冷凝水管表面生成结露水,也不会附着于百叶板驱动电机而从构造上进行了考虑的装置。
在日本特开平10-110970号公报记载的构成中,是将构成室内机主体的后主体的侧面部成形为上部侧面部和下部侧面部的两层状。上部侧面部比下部侧面部更向侧方突出,在该内侧配置电气部件箱。在下部侧面部的外表面安装百叶板驱动电机,热交换器的一部分和冷凝水盘以及冷凝水管位于下部侧面部的内侧。
此外,在下部侧面部设置有冷凝水管连接确认用的孔部。当在将正面面板相对于后主体进行组装之前从上述孔部观察时,能够确认冷凝水管的连接。因此能够可靠地阻止由于冷凝水管相对于冷凝水盘的连接不良而产生的漏水。
而且,根据日本特开平10-110970号公报记载的技术,后主体的下部侧面部介于冷凝水管与百叶板驱动电机之间,因此在冷凝水管表面生成结露时,能够防止该结露附着于百叶板驱动电机。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10-110970号公报记载的构成中,必需将冷凝水管位置与百叶板驱动电机位置设置于在室内机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当然,这部分就不得不扩大作为外壳的室内机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存在无法使外壳宽度尺寸小型化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为了实现室内机主体的宽度尺寸的小型化而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即使在将冷凝水管与百叶板驱动电机配置在相互相邻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阻止在冷凝水管表面生成的结露附着于百叶板驱动电机,从而预先排除了因水分附着而导致的电气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因此提高了稳定性。
为了满足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在室内机主体上开设吸入口和喷出口并在内部收容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百叶板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喷出口,并决定热交换空气从喷出口喷出的方向,百叶板驱动电机经由驱动机构与百叶板连结,冷凝水盘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下端部来承接随着制冷循环运转在热交换器生成而滴下的冷凝水,将冷凝水管与冷凝水盘连接并且在与百叶板驱动电机相邻的位置延伸,将冷凝水盘承接的冷凝水向屋外排出引导,将电机罩插装在冷凝水管与百叶板驱动电机之间,防止在冷凝水管表面生成的结露附着于百叶板驱动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制冷循环运转时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省略了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室内机和风向引导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风向引导装置的放大的侧视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风向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机罩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机罩上不设置引导用凹陷部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机罩上设置了引导用凹陷部的情况下的冷凝水管的插入性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概略地表示制冷循环运转停止时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制冷循环运转时室内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室内机主体1由构成前侧外壳的正面面板2和构成后侧外壳的后主体3构成,其左右宽度方向相对于上下方向形成为横长状。在室内机主体1的正面侧的一部分开设正面吸入口4,在与正面吸入口4相对置的正面面板2上嵌入有被开闭驱动机构支承的可动面板2A。
在制冷循环运转停止时,可动面板2A成为与正面面板2同一平面将正面吸入口4闭塞,构成室内机主体1的外观的一部分。当制冷循环运转开始时面板开闭机构动作,使可动面板2A离开正面吸入口4,向正面侧突出移动。
因此,在可动面板2A的周围产生与室内连通的间隙,能够将正面吸入口4相对于室内开放。在室内机主体1的上部开设有顶面吸入口5,在该顶面吸入口5上嵌入有分隔成多个空间部的框状的格栅。
在上述室内机主体1的正面下部开设喷出口6,在该喷出口6设置后述的风向引导装置F。上述风向引导装置F通过转动姿势来开闭上述喷出口6,并且能够根据制冷循环运转条件设定热交换空气的喷出方向。
在室内机主体1内配置由前侧热交换器部8A和后侧热交换器部8B形成为大致反V字状的热交换器8。前侧热交换器部8A以与正面吸入口4整体以及顶面吸入口5的一部分相对置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后侧热交换器部8B以笔直状倾斜并与顶面吸入口5的一部分相对置。
在热交换器8的前后侧热交换器部8A、8B相互之间配置室内送风机10。室内送风机10由配置在室内机主体1的一侧端的空间内的风扇电机、和与该风扇电机的旋转轴连结的横吹风扇构成。横吹风扇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与热交换器8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同,且相互正对。
前侧热交换器部8A的下端部载置在前冷凝水盘12a上,后侧热交换器部8B的下端部载置在后冷凝水盘12b上。前、后冷凝水盘12a、12b分别与构成室内机主体1的后主体3成形为一体,用于承接从热交换器部8A、8B滴下的冷凝水。
前、后冷凝水盘12a、12b经由跨越它们两侧部设置的导水管部而被相互连通。后冷凝水盘12b位于较高的位置,前冷凝水盘12a位于较低的位置,因此后冷凝水盘12b承接的冷凝水被导入到前冷凝水盘12a,从而全部的冷凝水被汇集到前冷凝水盘12a。
在前冷凝水盘12a的左右任意一侧端部突出设置有连接用口体,并在此处连接后述的冷凝水管。冷凝水管与将室内机和室外机连通的制冷剂管和电缆类一起被一并束起,并根据室内机的安装条件从室内机主体的左右任意一侧部突出,并向屋外延伸。
前后冷凝水盘12a、12b的一部分侧壁外表面接近室内送风机10设置,并由它们构成对室内送风机10的横吹风扇的喷嘴。成为喷嘴的前后冷凝水盘12a、12b的侧壁部分和喷出口6的各边部之间,通过隔壁部件14连结。
通过驱动室内送风机10,使由隔壁部件14包围的空间成为将喷嘴与喷出口6连通的喷出通风路15A。与此相对,在从正面吸入口4和顶面吸入口5到达热交换器8之间形成吸入通风路15B。
另一方面,在正面面板2的顶面吸入口5与热交换器8的上端部之间的全范围内介入框体组装部16。沿着该框体组装部16的前端部安装空气过滤清洁单元S。
在空气过滤清洁单元S的上部侧、在框体组装部16的顶面部移动自如地支承顶面空气过滤器17,在空气过滤清洁单元S的下部侧、在框体组装部16的正面部移动自如地支承正面空气过滤器18。
在正面空气过滤器18与前侧热交换器部8A之间的吸入通风路15B中设置离子发生器M。离子发生器M具有离子发生电极20和作为接地电极的对置电极21,该离子发生电极20和对置电极21通过安装于壳体22而构成。
接下来,说明上述风向引导装置F。图3是省略表示风向引导装置F的一部分(中央部)的立体图。如图1至图3所示,风向引导装置F具有:1枚上下百叶板7A,其相对于喷出口6在上下方向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多枚左右百叶板7B,它们安装在该上下百叶板7A的上表面,且被支承为与上下百叶板7A一体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并可单独向左右方向自由转动。
在此,以上下百叶板7A的左右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为界,左右各以多枚左右百叶板7B为1组,安装有两组左右百叶板7B。如后述那样,各组左右百叶板7B构成为能够一起向左右任一方向转动位移。
上下百叶板7A经由上下百叶板驱动机构31A与设置于喷出口6的左侧部的正反转动自如的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连结。各组左右百叶板7B经由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与设置在喷出口6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正反转动自如的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连结。
即,在喷出口6的右侧部配置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和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与此相对在喷出口6的左侧部配置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和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并且配置上下百叶板驱动机构31A和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
配置在喷出口6的右侧部的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为单独地构成,但配置在喷出口6的左侧部的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与上下百叶板驱动机构31A构成为一体。
接下来,对配置在喷出口6的右侧部的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进行简略地说明。当将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向规定方向旋转驱动时,安装于该旋转轴的驱动齿轮使具有齿条部的驱动杆沿轴向移动。
驱动杆插通于设置在上下百叶板7A的右侧端的支承用凸棱,能够与上下百叶板7A的转动无关地沿轴向移动。随着驱动杆的移动,连结杆经由设置于上下百叶板7A的连结固定件而在上下百叶板7A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所有的左右百叶板7B,一侧部在上下百叶板7A上具有转动支点而能够转动自如,另一侧部与设置于连结杆的长孔结合。因此当连结杆向一个方向移动时,1组左右百叶板7B以转动支点为中心一起向连结杆的移动方向转动。
另外,驱动杆和连结固定件被连结为只在轴向上一体地移动,而在周向上空转,因此处于相对于上下百叶板7A的转动无关的状态。
接下来,对配置在喷出口6的左侧部,构成为一体的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和上下百叶板驱动机构31A进行简略地说明。
在此使用的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与先前说明的配置在喷出口6的右侧部的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为相同的构成。但是在驱动杆的局部嵌入有驱动轴,该驱动轴沿着驱动杆的轴向滑动自如,并且与驱动杆一体地自由旋转。
在该驱动轴上设置齿轮,与安装于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的旋转轴的驱动齿轮啮合。此外在驱动轴的一端部设置方轴部,插入设置于上下百叶板7A左侧端的支承用凸棱的方孔中而结合。
当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旋转驱动齿轮时,驱动轴向相同方向旋转,上下百叶板7A经由支承用凸棱的方孔与驱动轴的方轴部而向相同方向转动。如上所述,驱动轴与构成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的驱动杆一体地转动,驱动杆自身可单独沿轴向自由移动。
而且,与驱动杆的前端连结的连结固定件构成为:能够沿着驱动杆的轴向一体地自由滑动,但在周向上不受限制,驱动杆能够进行空转。
通过驱动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上下百叶板驱动机构31A发挥作用对上下百叶板7A转动施力,此时,除非驱动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否则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不发挥作用,因此左右百叶板7B不转动。
相反,如果驱动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则经由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对左右百叶板7B转动施力,从而保持与上下百叶板7A无关的状态。
如果同时驱动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和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则各百叶板驱动机构31B、31A同时发挥作用,左右百叶板7B和上下百叶板7A同时被转动施力。
特别是,设置在喷出口6的左侧部,与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连结的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和与上下百叶板驱动机构31A连结的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被配置在相互接近的位置。
图4是说明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和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的配置与冷凝水管H的关系的侧视图,图5是相同构成的立体图。实际上是将构成室内机主体1的正面面板2取下,并将剩下的后主体3的侧面的一部分进行了放大。
在图的大致中央部安装有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该电机30A的旋转轴贯通后主体3的侧面部并突出到内部,与上述的上下百叶板驱动机构31A连结。
另外,在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的右侧部存在狭小的间隙地安装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该驱动电机30B的旋转轴与后主体3的侧面部平行且向斜下方突出,与上述的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连结。
特别是,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其周面的一部分被后述的电机罩K覆盖。在此进行说明,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与电机罩K的内表面(里面)侧相接,和上述前冷凝水盘12a的一侧端连接的冷凝水管H与电机罩K的外表面(表面)侧相接。
当未设置电机罩K时,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和冷凝水管H位于相邻的位置。这样,通过将冷凝水管H和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配置在相邻的位置,由此实现室内机主体1的宽度尺寸的小型化。在此基础上,在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与冷凝水管H之间插装有电机罩K。
另外,根据室内机相对于被进行空气调节的屋室的安装条件,如图所示不仅可以将冷凝水管H与前冷凝水盘12a的左侧部连接,相反也允许将冷凝水管H与前冷凝水盘12a的右侧部连接的情况。
此时,由于冷凝水管H在与设置在喷出口6的右侧部的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相邻的位置延伸,因此当然是在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与冷凝水管H之间插装电机罩K。
图6是电机罩K的外观立体图。电机罩K具有罩部Ka,该罩部Ka以鼓出的方式成形,以便覆盖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或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的一部分。在该罩部Ka的一侧端,在图的上部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安装部Kc,该安装部Kc设置有安装用孔Kb。此外,沿着罩部Ka的另一侧缘一体地设置有加强用的凸缘部Kd。
上述罩部Ka在上述凸缘部Kd侧的侧端,并且只在图的上端具有局部无角部的R形面(截面圆弧状)的引导用凹陷部Ke。该引导用凹陷部Ke的截面的曲率半径形成为与上述冷凝水管H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
将电机罩K的罩部Ka覆盖在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上,使安装部Kc与后主体3的侧面部抵接,并将安装螺栓插入安装用孔Kb,通过将安装螺栓前端螺旋插入后主体3侧面部的螺纹孔,由此将电机罩K安装于后主体3。
然后,将冷凝水管H的前端部嵌入到在前冷凝水盘12a上突出设置的连接用口体中,形成冷凝水管H相对于前冷凝水盘12a的连接。
如图7所示,假设在电机罩K上未设置引导用凹陷部,而将罩部Ka的侧端形成为角状时,则在将冷凝水管H插入到前冷凝水盘12a的连接用口体时,罩部Ka的角部会成为障碍。如图7中用X表示的那样冷凝水管H和电机罩K会相互干扰,使冷凝水管H无法顺利地插入前冷凝水盘12a进行连接(插入性差)。
与此相对,如图8中Y所示,如果预先在电机罩K上设置引导用凹陷部Ke,则不存在冷凝水管H与电机罩K的相互干扰。即,通过将冷凝水管H前端部沿着引导用凹陷部Ke移动,使引导用凹陷部Ke成为冷凝水管H连接的引导,从而确保冷凝水管H的插入性。
接下来,对这样构成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使用者按压操作遥控器(遥控盘)的运转按钮时,驱动室内送风机10,并且对离子发生器M通电。此外,在经由制冷剂管与室内机连通的室外机中压缩机被驱动,开始制冷循环运转。
室内空气从正面吸入口4和顶面吸入口5进入到室内机主体1内,并沿着吸入通风路15B被引导,从而通过正面空气过滤器18和顶面空气过滤器17。此时,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被正面空气过滤器18和顶面空气过滤器17捕捉。
被正面空气过滤器18和顶面空气过滤器17除去了尘埃的室内空气,借助离子发生器M的作用而被杀菌、除臭。同时离子发生器M也进行室内机构成部件的杀菌。清洁后的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器8中流通,并与被引导至此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作用而成为热交换空气。
之后,热交换空气沿着喷出通风路15A被引导,并从喷出口6向室内喷出。此时,如后述那样被风向引导装置F进行喷出引导,从而有效地持续进行空调运转。
当长时间持续进行制冷循环运转时,被正面空气过滤器18和顶面空气过滤器17捕捉,从而附着的尘埃的量增加而成为空气流通的阻力。因此,通过定期地使空气过滤清洁单元S动作,将附着于各空气过滤器18、17的尘埃除去并向屋外排出。
另外,在制冷运转时和供暖运转时,如后述那样可以变化并调整风向引导装置F的姿势。
在制冷运转开始时,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被驱动,上下百叶板驱动机构31A在上下百叶板7A成为沿着喷出通风路15A的倾斜姿势时,进行控制来停止对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的驱动。
接下来,进行制冷循环作用,另一方面,旋转驱动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由驱动杆、连结固定件、连结杆等构成的左右百叶板驱动机构31B动作,使各组左右百叶板7B一起向相同方向转动。
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以如下方式被控制:以规定时间、向规定方向旋转驱动后,以规定时间向反规定方向旋转驱动。连结固定件和连结杆以每个规定时间被往复驱动,与此同时多枚左右百叶板7B成为一起向规定方向和反规定方向转动驱动的所谓的摇摆运动。
随着制冷循环运转从喷出口6排出的冷气,被左右百叶板7B在左右方向上决定喷出方向,并到达室内的各个角落。而且,冷气被上下百叶板7A向斜前方引导,并且沿着上下百叶板7A的截面形状被引导。
其结果,风的剥离消失,能够有效地将气流向水平方向弯曲。冷气被引导到更远处,更上方,因此能够远离室内的地面而不会直接使居住者的脚部寒冷。由于具有这样的风向引导装置F,因此能够得到舒适的制冷空调。
当选择供暖运转时,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被驱动,并经由由齿轮、驱动轴等构成的上下百叶板驱动机构31A,使上下百叶板7A成为大致垂直姿势。因此左右百叶板7B位于上下百叶板7A的背面侧。
在保持该姿势的状态下形成供暖的制冷循环运转,并且正反旋转驱动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此外,也可以对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通电,使上下百叶板7A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摇摆运动。
随着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的驱动,左右百叶板7B形成所谓的摇摆运动,将从喷出口6喷出的暖气引导到室内的各个角落。暖气从室内机被引导到室内的地面,来温暖居住者的脚部。由于具有上述风向引导装置F,因此能够得到所谓的头冷脚热的舒适的供暖空调。
特别是,由于在制冷运转时被引导到热交换器8的制冷剂蒸发,而从在此流通的室内空气中吸取蒸发潜热。此时,室内空气变成冷气并被除湿,进行干燥后从喷出口6被喷出。
从室内空气中被除湿的水分,成为水滴状并保持附着于热交换器8的状态而留下,并逐渐增大。然后沿着热交换器8流下,并成为滴到前后冷凝水盘12a、12b中的冷凝水。
冷凝水盘12a、12b经由导水管部而相互连通,且由于高度的关系而将全部冷凝水汇集到前冷凝水盘12a。随着长时间的运转滴落到前后冷凝水盘12a、12b的冷凝水的量增加,并在汇集到前冷凝水盘12a后被引导到冷凝水管H向屋外排出。
在梅雨时或夏季等制冷、除湿运转时,低温的冷凝水在冷凝水管H内部流通,另一方面湿度较大的空气与冷凝水管H的表面接触,从而使该空气凝结而产生结露的可能性增大。
然而,在此在冷凝水管H与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之间介入电机罩K。打湿冷凝水管H的表面的结露被电机罩K阻挡而不会流到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侧。因此能够确保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的稳定性。
由于左右百叶板驱动电机30B位于比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更远离冷凝水管H的位置,因此即使没有电机罩K,也不会受到在冷凝水管H表面生成的结露的影响。
但是,在冷凝水管H位于与设置在喷出口6的右侧部的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相邻的位置时,不言而喻应使电机罩K插装在它们之间。
另外,虽然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F做成为将左右百叶板7B与上下百叶板7A设置为一体的构造,然而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以往所使用的那样,是将上下百叶板设置于喷出口6,并在其附近设置左右百叶板的构成,也能够适用于冷凝水管位于与任一百叶板的驱动电机相邻的位置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状态,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将构成要素变形而具体化。而且,通过将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的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冷凝水管与百叶板驱动电机设置在相邻的位置,从而实现室内机主体宽度尺寸的小型化,可靠地阻止在冷凝水管表面生成的结露附着于百叶板驱动电机,由此排除因水分附着而导致的电气问题产生的原因,起到实现提高稳定性等的效果。

Claims (2)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主体,其开设吸入口和喷出口,且在内部收容热交换器和送风机;
百叶板,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喷出口,决定从喷出口喷出的热交换空气的喷出方向;
百叶板驱动电机,其经由驱动机构与所述百叶板连结,来转动驱动百叶板;
冷凝水盘,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来承接随着制冷循环运转在热交换器生成而滴下的冷凝水;
冷凝水管,其与所述冷凝水盘连接,并且在与所述百叶板驱动电机相邻的位置延伸,将冷凝水盘承接的冷凝水向屋外排出引导;
电机罩,其插装在所述冷凝水管与所述百叶板驱动电机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罩具有引导所述冷凝水管向所述冷凝水盘连接的引导用凹陷部。
CN200980152073XA 2008-12-25 2009-11-18 空调机的室内机 Pending CN1022650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30634 2008-12-25
JP2008330634 2008-12-25
PCT/JP2009/069578 WO2010073858A1 (ja) 2008-12-25 2009-11-18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5098A true CN102265098A (zh) 2011-11-30

Family

ID=42287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2073XA Pending CN102265098A (zh) 2008-12-25 2009-11-18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86509B2 (zh)
CN (1) CN102265098A (zh)
WO (1) WO201007385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8150A (zh) * 2012-12-13 2014-06-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3868149A (zh) * 2012-12-13 2014-06-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5705877A (zh) * 2016-01-17 2016-06-22 吴鹏 一种扇叶智能调节空调系统
CN106918076A (zh) * 2017-03-08 2017-07-04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壁挂式纳米水离子加湿空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7797A (zh) * 2016-02-29 2016-07-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50427A (ja) * 1985-04-26 1986-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ドレン水処理装置
JPH08200790A (ja) * 1995-01-31 1996-08-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10110970A (ja) * 1996-10-04 1998-04-28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401948A (zh) * 2001-08-28 2003-03-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509393A (zh) * 2001-12-19 2004-06-30 ������������ʽ���� 空调机
JP2008095975A (ja) * 2006-10-06 2008-04-2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912U (ja) * 1981-07-02 1983-01-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結露水処理構造
JPH0714739Y2 (ja) * 1988-12-02 1995-04-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ドレンホースクランプ
JP3349874B2 (ja) * 1995-10-19 2002-1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05140460A (ja) * 2003-11-10 2005-06-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50427A (ja) * 1985-04-26 1986-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ドレン水処理装置
JPH08200790A (ja) * 1995-01-31 1996-08-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10110970A (ja) * 1996-10-04 1998-04-28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401948A (zh) * 2001-08-28 2003-03-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509393A (zh) * 2001-12-19 2004-06-30 ������������ʽ���� 空调机
JP2008095975A (ja) * 2006-10-06 2008-04-2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8150A (zh) * 2012-12-13 2014-06-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3868149A (zh) * 2012-12-13 2014-06-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3868149B (zh) * 2012-12-13 2017-04-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US9879868B2 (en) 2012-12-13 2018-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of a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grooved flow stabilizer
CN105705877A (zh) * 2016-01-17 2016-06-22 吴鹏 一种扇叶智能调节空调系统
WO2017120947A1 (zh) * 2016-01-17 2017-07-20 吴鹏 一种扇叶智能调节空调系统
CN106918076A (zh) * 2017-03-08 2017-07-04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壁挂式纳米水离子加湿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73858A1 (ja) 2010-07-01
JPWO2010073858A1 (ja) 2012-06-14
JP5386509B2 (ja)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5098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2008138892A (ja) 空気調和機
JP3786090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450205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119823B2 (ja) 空調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5745499A (zh) 空调室外单元
CN111706919A (zh) 双贯流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JP2020193756A (ja) 空気調和機
JP5228344B2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373111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47800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728553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8123999A (ja) 風路切替ダンパ、ファン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3526367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154186Y1 (ko) 공기조화기
JP5949112B2 (ja) 調湿装置
JP201918412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151413A (ja) 空調機の室内機
JP2009264601A (ja) 空気調和機
JP321845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31111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265450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用室内ユニット
CN101178195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结构
KR100550546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866100B1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