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0965B - 钉扣方法及钉扣机 - Google Patents

钉扣方法及钉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0965B
CN102260965B CN201110158759.9A CN201110158759A CN102260965B CN 102260965 B CN102260965 B CN 102260965B CN 201110158759 A CN201110158759 A CN 201110158759A CN 102260965 B CN102260965 B CN 102260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keeper
cloth
mounting plate
su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587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0965A (zh
Inventor
横山隆一
畠中一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60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0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0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09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钉扣方法及钉扣机,通过依次连续进行:将正面扣、垫扣和布料载置于载置板上的载置工序;使两纽扣独立地移动并将两纽扣同时缝钉到布料上的钉扣工序;使缝线保持件与缝扣线卡合以保持正面扣和布料的缝钉扣保持工序;使两纽扣保持件朝远离载置板上方的位置移动的移动工序;使两纽扣翻转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的纽扣翻转工序;将因翻转而朝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折入的折入工序;将绕扣线卷绕到缝扣线周围的绕扣缝工序;使两保持件逆向复原翻转以使两纽扣变成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的复原翻转工序,能使用一台缝纫机进行钉扣工序和绕扣缝工序,不需要手动,就能连续进行两工序,能显著提高作业性和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钉扣方法及钉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钉扣方法及钉扣机,在例如男士、女士用衣服等的布料的表面侧主要缝钉平纽扣等正面扣,并在布料的背面侧缝钉垫扣,此外,还进行将绕扣线卷绕到位于正面扣与布料之间的缝扣线周围的绕扣缝。
使用缝纫机进行正面扣的缝钉、用于增强该缝钉的垫扣的缝钉、用于使纽扣的缝钉更牢固的绕扣缝时,大致需要钉扣工序和绕扣缝工序这两个工序,在钉扣工序中,将保持于各纽扣保持件的正面扣及垫扣以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设于载置板上规定的钉扣位置,并将布料设于两纽扣间的落针位置,在该状态下,使两纽扣保持件独立地朝正交的水平二维方向移动,以使两纽扣的扣眼依次位于落针位置,从而将两纽扣同时缝钉到布料上;在钉扣工序后进行绕扣缝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两纽扣翻转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并使比缝钉扣部位靠布料端缘侧的布料端部朝与落针位置相反一侧折返,以不影响落针,在此状态下将绕扣线卷绕到处于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的缝扣线的周围。
在使用钉扣专用的缝纫机和绕扣专用的缝纫机分别分开进行上述两工序的情形下,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需要使用两台(两种)专用缝纫机,因此,设备成本会增加,此外,为了设置(并排设置)两台缝纫机,需要确保较大的缝制空间,且必须将利用钉扣专用缝纫机完成钉扣的布料暂时从该钉扣专用缝纫机取下后,将其重新载置到绕扣专用缝纫机侧来进行绕扣缝,因此,包括绕扣缝的钉扣的作业性及作业效率非常差,完成钉扣的衣服的生产率不足。
背景技术
以往,如日本专利特许第4198023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提出有使用一台(一种)缝纫机进行上述两工序即钉扣工序和绕扣工序的缝纫机。
在日本专利特许第4198023号公报所公开的以往的钉扣机中,在将缝钉正面扣的布料保持成对折状态的布料保持构件的前端部安装有带垫扣布料保持装置,该带垫扣布料保持装置可将完成钉扣后的带垫扣布料的布料端部保持成朝与落针位置相反的一侧折返的状态,该带垫扣布料保持装置能切换到远离布料保持构件前端部的落针位置的退回位置、靠近布料保持构件前端部的落针位置的绕扣缝位置。
在这种以往的钉扣机中,使带垫扣布料保持装置退回到远离布料保持构件前端部的落针位置的位置来进行钉扣工序,随后,将带垫扣布料保持装置切换到靠近布料保持构件前端部的落针位置的位置来进行绕扣缝工序,藉此,能使用一台缝纫机进行钉扣工序和绕扣缝工序。
然而,在日本专利特许第4198023号公报所公开的以往的钉扣机中,在钉扣工序和绕扣缝工序中,需要手动切换带垫扣布料保持装置的位置这一繁杂作业。尤其是,在钉扣工序结束而转移到接下来的绕扣缝工序时,需要将带垫扣布料暂时从布料保持构件上取下,切换带垫扣布料保持装置的位置,然后将带垫扣布料再次置于切换好位置的带垫扣布料保持装置(重置),在从钉扣工序朝绕扣缝工序转移时,需要手动(缝制作业者)进行量大且繁杂的作业。
因此,尽管能使用一台缝纫机进行钉扣工序和绕扣缝工序,但由于在两工序的切换时需要上述量大且繁杂的作业,因此,存在不能充分提高规定钉扣的作业性和作业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能使用一台缝纫机进行钉扣工序和绕扣缝工序,且不需要手动能连续地进行两工序,作业性及作业效率都能实现显著提高的钉扣方法及钉扣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钉扣方法的特征是,包括:载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利用两纽扣保持件将保持于正面扣保持件的正面扣及保持于垫扣保持件的垫扣以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载置于载置板上规定的钉扣位置,并将布料载置于两纽扣间的落针位置;钉扣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两纽扣保持件相对于落针位置独立地移动,以使上述正面扣及垫扣的各扣眼依次位于落针位置,从而将两纽扣同时缝钉到布料上;缝钉扣保持工序,在该工序中,使前端部形成有线卡合部的缝线保持件沿上述正面扣侧的布料面推进移动,使位于正面扣与布料之间的缝扣线与该缝线保持件的线卡合部卡合,从而利用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保持正面扣和布料,且使垫扣保持件从载置板上退回;保持件位置远离移动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保持正面扣和布料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移动到远离上述载置板上方的位置;纽扣翻转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远离位置,翻转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以使两纽扣处于垂直或大致垂直的姿势;翻转纽扣复原工序,在该工序中,使因上述翻转而从缝钉扣处朝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折曲,并使移动到上述远离位置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复原移动到上述载置板上,从而将布料端部进一步折入;绕扣缝工序,在该工序中,隔着位于上述正面扣与上述缝线保持件之间的缝扣线,在其两侧交替落针,从而将绕扣线卷绕到缝扣线周围;以及复原翻转工序,在该工序中,使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逆向复原翻转,以使上述正面扣和垫扣变成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且使缝线保持件退回移动,在该钉扣方法中,依次连续地进行上述各工序。
此外,为实现与上述相同的目的,本发明的钉扣机包括:将正面扣保持成能在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与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之间翻转的状态的正面扣保持件;将垫扣保持成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的垫扣保持件;能载置支承上述垫扣保持件,以将被该保持件保持的垫扣设于规定钉扣位置的载置板;以及使上述正面扣保持件及垫扣保持件沿水平或大致水平面分别移动的两个纽扣保持件移动装置,在该钉扣机中,利用上述两纽扣保持件将正面扣和垫扣以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载置于上述纽扣载置板上,且将布料载置于两纽扣间的落针位置,在该状态下,控制上述两个纽扣保持件移动装置相对于落针位置独立地移动,以使上述两纽扣的各扣眼依次位于落针位置,从而将正面扣和垫扣同时缝钉到布料上,此外,将两纽扣翻转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隔着位于正面扣与布料之间的缝扣线,在其两侧交替落针,从而进行将绕扣线卷绕到缝扣线周围的绕扣缝,其特征是,设有:缝线保持件,在将正面扣和垫扣缝钉到布料后,使该缝线保持件沿正面扣侧的布料面推进移动,与位于正面扣与布料之间的缝扣线卡合,从而能保持正面扣和布料;绕扣缝切换机构,该机构使上述缝线保持件和正面扣保持件移动到远离上述载置板上方的位置,并在该远离位置使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翻转,以使两纽扣变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此外,该机构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复原移动到上述载置板上;以及布料端部折入装置,该装置在上述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复原到上述载置板上时,将因翻转成使上述两纽扣变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而从纽扣缝钉处朝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折入。
根据采用如上所述特征结构的本发明的钉扣方法和钉扣机,对利用各纽扣保持件以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载置于载置板上的正面扣和垫扣进行控制,使其相对于落针位置独立地移动,从而能不受两纽扣的扣眼数和扣眼间距大小的影响,将正面扣和垫扣同时缝钉到载置于两纽扣间的落针位置的布料上,进行规定的钉扣工序。此外,在钉扣之后,使缝线保持件的线卡合部同正面扣与布料之间的缝扣线卡合,从而将正面扣和布料保持于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并使两者(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移动到远离载置板上方的位置,此外,在该远离位置使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翻转,以使两纽扣变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且通过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复原移动到载置板上,将从纽扣缝钉处朝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折入,以使布料端部不影响落针,从而能进行规定的绕扣缝工序。
因此,通过设置使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往复移动到载置板上的位置和远离载置板上方的位置的工序或机构,能使用一台缝纫机进行钉扣工序和随后的绕扣缝工序,此外,在钉扣工序后转移到绕扣缝工序时,不需要手动更换载置、重新载置完成钉扣的布料等繁杂的作业,能连续地进行钉扣工序和绕扣缝工序。藉此,具有以下效果:能显著提高包括垫扣的缝钉和绕扣在内的钉扣的作业性及作业效率,并能实现完成钉扣的衣服的生产率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钉扣方法中,上述保持件位置远离移动工序可包括:使被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保持的正面扣和布料从上述载置板上朝缝制作业位置大致水平移动的工序;在上述水平移动后的缝制作业位置,在使两纽扣翻转的纽扣翻转工序后,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缝制作业位置朝上方位置上升移动的工序,且在上述翻转纽扣复原工序中,可在使上升移动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缝制作业位置的上方位置大致水平移动到上述载置板的上方位置后,使其从该位置朝载置板下降移动。
此外,在上述保持件位置远离移动工序中,可使被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保持的正面扣和布料从上述载置板上朝该载置板的上方位置上升移动,且在上述翻转纽扣复原工序中,可利用折入装置将朝载置板的上方位置上升移动,并在该位置完成翻转工序后的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折曲,并使上述布料端部从载置板的上方位置朝载置板下降移动。
此外,在本发明的钉扣机中,作为上述绕扣缝切换机构,通过使用下述(技术方案5)结构:在使上述缝线保持件和正面扣保持件从上述载置板上朝缝制作业位置大致水平地前进移动并翻转后,使其从该缝制作业位置朝该缝制作业位置的上方位置上升移动,且在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缝制作业位置的上方位置大致水平地复原移动到上述载置板的上方位置后,使其从该位置朝载置板下降移动,能容易地实现具有前者所述步骤的钉扣方法,此外,作为上述绕扣缝切换机构,通过使用下述(技术方案7)结构:在使上述缝线保持件和上述正面扣保持件从上述载置板上朝该载置板的上方位置上升移动并翻转后,使其从载置板的上方位置朝载置板下降移动,能容易地实现具有后者所述步骤的钉扣方法。
此外,在本发明的钉扣机中,作为在使两纽扣翻转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时,在绕扣缝之前,将从纽扣缝钉处朝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折入的折入装置,可以采用在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缝制作业位置的上方位置大致水平地复原移动到上述载置板的上方位置时,使布料端部与载置板接触,从而将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折入的装置,或是在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载置板的上方位置朝载置板下降移动前,将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压入而使其折入的装置,特别地,作为优选,采用使布料端部与载置板接触而将其折入的装置。该情形下,不需要设置例如喷吹空气等的强制压入机构等,结构简单,且不需要为了折入布料端部而设置特殊工序,因此,能进一步提高钉扣作业的效率。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结构和效果在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可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钉扣机的整体概略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钉扣机的垫扣保持件的分解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钉扣机的正面扣保持件、其驱动机构及翻转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钉扣机的缝线保持件及其移动驱动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钉扣机的绕扣缝切换机构的局部剖切放大立体图。
图6是说明上述绕扣缝切换机构的一个动作状态的局部剖切放大侧视图。
图7是说明上述绕扣缝切换机构的另一动作状态的局部剖切放大侧视图。
图8(a)~图8(f)是说明钉扣步骤的一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略主视图。
图9(g)~图9(l)是说明钉扣步骤的一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略主视图。
图10(a)~图10(f)是说明钉扣步骤的另一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略主视图。
图11(g)~图11(k)是说明钉扣步骤的另一例的主要部分放大概略主视图。
(符号说明)
1  钉扣机
4  正面扣保持件
5  垫扣保持件
6  载置板
7  缝线保持件
8  绕扣缝切换机构
30 可动台(纽扣保持件移动装置)
B  正面扣
P  垫扣
W  布料
We 布料端部
N1 缝扣线
N2 绕扣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钉扣机的整体概略立体图。图2~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钉扣机的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钉扣机1包括:通过设于机臂2内的升降驱动机构能在一定位置作上下往复运动的针3;保持正面扣B的正面扣保持件4;保持垫扣P的垫扣保持件5;能载置并支承垫扣5的载置板6;缝线保持件(参照图3)7;绕扣缝切换机构8;以及布料按压件9。
上述垫扣保持件5固定于摆动臂12的前端部,该摆动臂12通过汽缸10的收缩伸长而能绕水平轴11的轴心旋转摆动。如图2所示,在该垫扣保持件5的旋转摆动方向上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安装有:从径向两侧弹性夹住并保持垫扣P的左右一对夹紧构件13、13;辅助上述一对夹紧构件13、13对垫扣P的夹紧力的一对辅助弹簧构件14、14;以及将垫扣P夹在其与垫扣保持件5之间以予以保持且可在上表面载置布料W的纽扣承接板15。
上述垫扣保持件5可以通过伴随汽缸10的收缩伸长而产生的绕水平轴11的轴心的旋转摆动,在将垫扣P保持于前端部的一对夹紧构件13、13及纽扣承接板15的状态下,切换到载置支承于载置板6上的位置、在钉扣结束后从载置板6上退回到缝纫机的前侧即缝制作业侧的位置。
另外,在垫扣保持件5及纽扣承接板15的前端,形成有落针孔5a及15a,在载置板6上与这些落针孔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落针孔6a。上述垫扣保持件5侧的落针孔5a、15a在钉好纽扣后使垫扣保持件5摆动切换到上述退回位置时,前端开放以允许垫扣保持件5脱离后述缝扣线N1。
上述水平轴11及载置板6横跨固定于左右一对的垫扣保持件臂27、27之间。上述左右一对的垫扣保持件臂27、27固定于通过两个步进电动机能在水平面内沿彼此正交的前后、左右方向(Y1-Y2方向及X1-X2方向)驱动移动的可动框(由于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未图示),藉此,垫扣保持件5及载置板6能通过可动框驱动控制成可沿前后、左右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上述正面扣保持件4包括:保持件主体16C;从径向两侧夹住正面扣B的一对可动夹持构件16A、16B;以及驱动上述一对可动夹持构件16A、16B直线往复滑动从而切换到夹住正面扣B的状态和解除夹持的状态的气缸17,此外,在该正面扣保持件4的保持件主体16C上安装有缝线保持件7及驱动该缝线保持件7移动的气缸18。
上述正面扣保持件4可绕水平轴心旋转地支承于纽扣保持件臂19的下端部,在气缸20的伸长收缩的作用下,通过连结杆21、22能切换成将正面扣B保持成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的状态、使正面扣B翻转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的状态。
如图4所示,上述缝线保持件7固定于保持件安装构件24的前端,该保持件安装构件24能沿水平方向自由移动地贯穿支承于缝线保持件台23。在该缝线保持件7的前端部形成有缝线卡合部7a。上述缝线保持件台23通过安装片25及螺钉26固定支承于上述正面扣保持件4的保持件主体16C。此外,保持件安装构件24的另一端固定于气缸18的可动杆18a的前端,在气缸18的收缩伸长作用下,缝线保持件7沿箭头y1-y2方向进退移动,从而能切换成上述卡合部7a与钉好纽扣后的缝扣线N1(参照图8)卡合的状态、脱离缝扣线N1的状态。
如图5所示,上述纽扣保持件臂19固定支承于纽扣保持件臂台28。在上述纽扣保持件臂台28与配置于其下方的纽扣保持件臂台引导安装台29之间,设有上述绕扣缝切换机构8的构成要素之一的纽扣保持件臂台升降驱动机构。此外,上述纽扣保持件臂台引导安装台29固定于通过两个步进电动机被驱动控制成能在水平面内沿彼此正交的前后、左右方向(Y1-Y2方向及X1-X2方向)移动的可动台30,藉此,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能通过可动台30驱动控制成可分别独立于垫扣保持件5及载置板6沿前后、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由于可动台30的驱动移动机构及其控制机构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及图示。
上述绕扣缝切换机构8构成如下。
即,如图5所示,纽扣保持件臂台28通过多根(图示为四根)杆状引导件31支承成能相对于固定在可动台30上的纽扣保持件臂台引导安装台29沿上下方向Z1-Z2升降。在该纽扣保持件臂台28的上表面固定支承着气缸32,该气缸32的可动杆33的下端部与形成于纽扣保持件臂台28的螺纹孔34螺合而被固定。
在固定于上述纽扣保持件臂台引导安装台29并朝上方立起的螺栓35的上端部分,通过锁紧螺母37及垫圈38螺合有能上下自由调节位置的螺母状的上限限位件36,该上限限位件36通过与纽扣保持件臂台28抵接来限制该纽扣保持件臂台28的上升位置。此外,在上述纽扣保持件臂台28上隔着锁紧螺母41设有能上下自由调节位置的下限限位件40,该下限限位件40通过与固定于纽扣保持件臂台引导安装台29的限位件挡块39抵接来限制纽扣保持件臂台28的下降位置。
在上述各构成要素中,纽扣保持件臂台升降驱动机构通过使气缸32动作而使可动杆33伸缩动作,能切换成如图6所示使纽扣保持件臂台28下降至下限限位件40与限位件挡块39抵接的下限位置的状态、如图7所示使纽扣保持件臂台28上升至该纽扣保持件臂台28与上限限位件36抵接的上限位置,通过该纽扣保持件臂台升降驱动机构、可动台30的驱动移动机构及其控制机构、正面扣保持件4的翻转切换机构的组合来构成上述绕扣缝切换机构8。
上述布料按压件9在气缸42的作用下从斜上方与载置在垫扣保持件5的纽扣承接板15上的布料W的上表面抵接,从而防止布料W的多余移动和挠曲。
接着,参照图8及图9,列举工序步骤来对采用上述结构的钉扣机1所进行的第一钉扣步骤(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1.载置工序:如图8(a)所示,利用两纽扣保持件4、5将保持于正面扣保持件4的正面扣B及保持于垫扣保持件5的垫扣P以水平姿势载置于载置板6上的规定钉扣位置即落针孔6a上的位置,并将布料W载置于垫扣P上,使布料按压件9与载置好的布料W的上表面抵接,从而将布料W保持于规定位置。
另外,在该载置工序中,如图6所示,使纽扣保持件臂台28处于下降至下限位置的状态,并使正面扣保持件4切换成将正面扣B保持成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的状态。
2.钉扣工序:利用可动台30及可动框(未图示)独立地控制两纽扣保持件4、5沿前后、左右方向(Y1-Y2方向及X1-X2方向)移动,以使正面扣B的扣眼及垫扣P的扣眼依次位于落针位置,并使针3相对于落针孔上下往复运动,藉此,如图8(b)所示,能同时将两纽扣B、P缝钉到布料W的表面、背面。在缝钉好两纽扣B、P后,切断与针3相连一侧的缝线。
3.缝钉扣保持工序:如图8(c)所示,在气缸18的收缩动作作用下,缝线保持件7沿布料W的上表面朝图4所示的箭头y1方向推进移动,使该缝线保持件7的线卡合部7a与位于正面扣B和布料W之间的缝扣线N1卡合。藉此,利用正面扣保持件4和缝线保持件7来保持正面扣B及布料W。随后,垫扣保持件5随着汽缸10的收缩伸长而绕水平轴11的轴心旋转摆动,从而从载置支承于载置板6上的位置切换到退回至缝纫机前侧的缝制作业(操作者)侧的位置,并使布料按压件9退回到从布料W朝斜上方离开的位置。
4.保持件位置远离移动工序:如图8(d)所示,利用可动台30使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朝前方(Y2方向)移动,从而使被正面扣保持件4和缝线保持件7保持的正面扣B、垫扣P及布料W从载置板6上朝远离操作者侧的位置水平移动。
5.纽扣翻转工序:通过使气缸20收缩动作,使移动到远离操作者侧的位置的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绕水平轴心转动,如图8(e)所示,正面扣B及垫扣P翻转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随着该翻转,比钉扣部位靠布料端缘侧的布料端部We处于朝下方垂下的状态。
6.上升工序:在纽扣翻转工序后,通过使气缸32伸长动作,使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上升到图7所示的上限位置。随着该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的上升,利用纽扣保持件臂19,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如图8(f)所示地朝上方(Z1方向)上升移动。
7.翻转纽扣复原工序:利用可动台30使上升移动后的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朝后方(Y1方向)水平移动,藉此,如图9(g)所示,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复原移动到载置板6的上方位置。此时,由于从钉扣处朝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We与载置板6接触,因此,布料端部We朝与正面扣B侧相反的垫扣P侧折曲。
另外,为了如上所述在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朝后方(Y1方向)水平移动时,使布料端部We与载置板6接触而使布料端部We朝垫扣P侧可靠地折曲,根据布料端部We从钉扣处朝下方垂下的长度来预先调节设定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的上限位置。
8.下降工序:通过使气缸32收缩动作,使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下降至图6所示的下限位置。随着该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的下降,利用纽扣保持件臂19,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如图9(h)所示地朝下方(Z2方向)下降移动,使折曲的布料端部We进一步折进,直至在载置板6上处于大致水平姿势。
9.绕扣缝工序:利用可动台30使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以预先设定的间距沿前后Y1-Y2方向及左右X1-X2方向往复移动,藉此,如图9(i)所示,使针3交替落到位于正面扣B与缝线保持件7之间的缝扣线N1两侧,从而将绕扣线N2卷绕到缝扣线N1周围。在绕扣后,切断与针3相连一侧的缝线(绕扣线用线)。通过这种绕扣缝制,能增强缝扣线N1,从而使钉扣变得牢固。
10.后处理工序:在绕扣缝工序后,通过使气缸32伸长动作,使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上升到图7所示的上限位置。随着该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的上升,利用纽扣保持件臂19,使正面扣保持件4、缝线保持件7及布料W如图9(j)所示地朝上方(Z1方向)上升移动。接着,在该上升位置,通过使气缸20伸长动作,使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绕水平轴心逆向转动,如图9(k)所示,正面扣B及垫扣P翻转复原成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最后,通过使气缸18伸长动作,使缝线保持件7沿布料W的上表面朝图4所示的箭头y2方向退回移动,且利用气缸17驱动正面扣保持件4的一对可动夹持构件16A、16B直线滑动,来解除对正面扣B的夹持,如图9(1)所示,进行了缝钉垫扣P及绕扣缝的规定钉扣工序完成。
在以上述1~10进行说明的第一钉扣步骤(动作)的情形下,通过自动且连续地进行各工序,不但能使用一台缝纫机进行正面扣B及垫扣P两者的缝钉和随后的绕扣缝,而且在钉扣工序后转移到绕扣缝工序时,不需要手动更换载置完成钉扣的布料W、重新载置等繁杂作业,能实现规定钉扣的作业性及作业效率的显著提高。
此外,在纽扣翻转工序后使翻转好的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如图8(f)所示地暂时朝上方(Z1方向)上升移动,并使上升移动后的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复原移动到载置板6的上方位置的翻转纽扣复原工序中,如图9(g)所示,通过使从钉扣处朝下方下垂的布料端部We与载置板6接触,能使该布料端部We朝与正面扣B侧相反的垫扣P侧折曲。因此,不需要设置例如吹出空气、能自由进退的折入件等用于使布料端部We折进以不影响接下来的绕扣缝工序时的落针的特殊结构,易于实现结构的简化。
接着,参照图10和图11,列举工序步骤来对采用上述结构的钉扣机1所进行的第二钉扣步骤(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1.载置工序:与第一钉扣步骤中的1完全相同,如图10(a)所示,利用两纽扣保持件4、5将保持于正面扣保持件4的正面扣B及保持于垫扣保持件5的垫扣P以水平姿势载置于载置板6上的规定钉扣位置即落针孔6a上的位置,并将布料W载置于垫扣P上,使布料按压件9与载置好的布料W的上表面抵接,从而将布料W保持于规定位置。
另外,在该载置工序中,如图6所示,使纽扣保持件臂台28处于下降至下限位置的状态,并使正面扣保持件4处于将正面扣B保持成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的状态。
2.钉扣工序:与第一钉扣步骤(动作)中的2完全相同,利用可动台30及可动框(未图示)独立地控制两纽扣保持件4、5沿前后、左右方向(Y1-Y2方向及X1-X2方向)移动,以使正面扣B的扣眼及垫扣P的扣眼依次位于落针位置,并使针3相对于落针孔上下往复运动,藉此,如图10(b)所示,能同时将两纽扣B、P缝到布料W的表面、背面。在缝钉好两纽扣B、P后,切断与针3相连一侧的缝线。
3.缝钉扣保持工序:与第一钉扣步骤(动作)中的3完全相同,如图10(c)所示,在气缸18的收缩动作作用下,缝线保持件7沿布料W的上表面朝图4所示的箭头y1方向推进移动,使该缝线保持件7的线卡合部7a与位于正面扣B和布料W之间的缝扣线N1卡合。藉此,利用正面扣保持件4和缝线保持件7来保持正面扣B及布料W。随后,垫扣保持件5随着汽缸10的收缩伸长而绕水平轴11的轴心旋转摆动,从而从载置支承于载置板6上的位置切换到退回至缝纫机前侧的缝制作业(操作者)侧的位置,并使布料按压件9退回到从布料W朝斜上方离开的位置。
4.保持件位置远离移动工序:通过使气缸32伸长动作,使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上升到图7所示的上限位置。随着该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的上升,利用纽扣保持件臂19,使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朝上方(Z1方向)上升,如图10(d)所示,远离移动到载置板6的正上方位置。
5.纽扣翻转工序:通过使气缸20收缩动作,使远离移动到载置板6正上方位置的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绕水平轴心转动,如图10(e)所示,正面扣B及垫扣P翻转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随着该翻转,比钉扣部位靠布料端缘侧的布料端部We处于朝下方垂下的状态。
6.布料端部的折返工序:如图10(f)的箭头所示,从正面扣B侧朝因翻转而朝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We喷吹空气等来将布料端部We压入,从而使布料端部We朝与正面扣B侧相反的一侧折曲。
7.翻转纽扣复原工序:通过使气缸32收缩动作,使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下降至图6所示的下限位置。随着该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的下降,利用纽扣保持件臂19,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如图11(g)所示地朝下方(Z2方向)下降移动,使折曲的布料端部We折进以在载置板6上处于大致水平姿势。
8.绕扣缝工序:与第一钉扣步骤(动作)中的9完全相同,利用可动台30使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以预先设定的间距沿前后Y1-Y2方向及左右X1-X2方向往复移动,藉此,如图11(h)所示,使针3交替落到位于正面扣B与缝线保持件7之间的缝扣线N1两侧,从而将绕扣线N2卷绕到缝扣线N1周围。在绕扣后,切断与针3相连一侧的缝线(绕扣用线)。通过这种绕扣缝制,能增强缝扣线N1,从而使钉扣变得牢固。
9.后处理工序:与第一钉扣步骤(动作)中的10完全相同,在绕扣缝工序后,通过使气缸32伸长动作,使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上升到图7所示的上限位置。随着该正面扣保持件臂台28的上升,利用纽扣保持件臂19,使正面扣保持件4、缝线保持件7及布料W如图11(i)所示地朝上方(Z1方向)上升移动。接着,在该上升位置,通过使气缸20伸长动作,使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绕水平轴心逆向转动,如图11(j)所示,正面扣B及垫扣P翻转复原成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最后,通过使气缸18伸长动作,使缝线保持件7沿布料W的上表面朝图4所示的箭头y2方向退回移动,且利用气缸17驱动正面扣保持件4的一对可动夹持构件16A、16B直线滑动,来解除对正面扣B的夹持,如图11(k)所示,进行了缝钉垫扣P及绕扣缝的规定钉扣工序完成。
在以上述1~9进行说明的第二钉扣步骤(动作)的情形下,与第一钉扣步骤的情形相同,不但能使用一台缝纫机进行正面扣B及垫扣P两者的缝钉和随后的绕扣缝,而且在钉扣工序后转移到绕扣缝工序时,不需要手动更换载置完成钉扣的布料W、重新载置等繁杂作业,能实现规定钉扣的作业性及作业效率的显著提高。
此外,在采用第二钉扣步骤的情形下,在钉扣工序后,如图10(d)所示,使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上升移动到载置板6的上方位置,在该上升位置进行纽扣翻转工序,因此,可省略使正面扣保持件4及缝线保持件7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工序,能进一步提高钉扣作业效率。
另外,在上述第二钉扣步骤中,作为将布料端部We折曲折入的方法,最好喷吹空气,但也可使用驱动压入件,此外,操作者也可手持棒状构件将布料端部We压入来将其折入。

Claims (9)

1.一种钉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将保持于正面扣保持件的正面扣及保持于垫扣保持件的垫扣通过两纽扣保持件以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载置于载置板上规定的钉扣位置,并将布料载置于两纽扣间的落针位置;
钉扣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两纽扣保持件相对于落针位置独立地移动,以使所述正面扣及垫扣的各扣眼依次位于落针位置,从而将两纽扣同时缝钉到布料上;
缝钉扣保持工序,在该工序中,使前端部形成有线卡合部的缝线保持件沿所述正面扣侧的布料面推进移动,使位于正面扣与布料之间的缝扣线与该缝线保持件的线卡合部卡合,从而利用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保持正面扣和布料,且使垫扣保持件从载置板上退回;
保持件位置远离移动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保持正面扣和布料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移动到远离所述载置板上方的位置;
纽扣翻转工序,在该工序中,在所述远离位置,翻转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以使两纽扣变成垂直或大致垂直的姿势;
翻转纽扣复原工序,在该工序中,使因所述翻转而从缝钉扣处朝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折曲,并使移动到所述远离位置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复原移动到所述载置板上,从而将布料端部进一步折入;
绕扣缝工序,在该工序中,隔着位于所述正面扣与缝线保持件之间的缝扣线,在其两侧交替落针,从而将绕扣线卷绕到缝扣线周围;以及
复原翻转工序,在该工序中,使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逆向复原翻转,以使所述正面扣和垫扣变成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且使缝线保持件退回移动,
在该钉扣方法中,依次连续地进行各所述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位置远离移动工序包括:使被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保持的正面扣和布料从所述载置板上朝缝制作业位置大致水平移动的工序;以及在所述水平移动后的缝制作业位置,在进行使两纽扣翻转的纽扣翻转工序后,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缝制作业位置朝上方位置上升移动的工序,且在所述翻转纽扣复原工序中,在使上升移动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缝制作业位置的上方位置大致水平移动到所述载置板的上方位置后,使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该位置朝载置板下降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位置远离移动工序中,使被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保持的正面扣和布料从所述载置板上朝该载置板的上方位置上升移动,且在所述翻转纽扣复原工序中,利用折入装置将朝载置板的上方位置上升移动,并在该位置完成翻转工序后的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折曲,并使所述布料端部从载置板的上方位置朝载置板下降移动。
4.一种钉扣机,包括:将正面扣保持成能在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与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之间翻转的状态的正面扣保持件;将垫扣保持成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的垫扣保持件;能载置支承所述垫扣保持件,以将被该保持件保持的垫扣设置于规定的钉扣位置的载置板;以及使所述正面扣保持件及垫扣保持件沿水平或大致水平面分别移动的两个纽扣保持件移动装置,在该钉扣机中,利用所述两纽扣保持件将正面扣和垫扣以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载置于所述载置板上,且将布料载置于两纽扣间的落针位置,在该状态下,控制所述两个纽扣保持件移动装置相对于落针位置独立地移动,以使所述两纽扣的各扣眼依次位于落针位置,从而将正面扣和垫扣同时缝钉到布料上,此外,将两纽扣翻转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隔着位于正面扣与布料之间的缝扣线,在其两侧交替落针,从而进行将绕扣线卷绕到缝扣线周围的绕扣缝,
其特征在于,设有:缝线保持件,在将正面扣和垫扣缝钉到布料后,使该缝线保持件沿正面扣侧的布料面推进移动,与位于正面扣与布料之间的缝扣线卡合,从而能保持正面扣和布料;绕扣缝切换机构,该绕扣缝切换机构使所述缝线保持件和正面扣保持件移动到远离所述载置板上方的位置,并在该远离位置使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翻转,以使两纽扣变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此外,该绕扣缝切换机构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复原移动到所述载置板上;以及布料端部折入装置,该布料端部折入装置在所述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复原到所述载置板上时,将因翻转成使所述两纽扣变成垂直或大致垂直姿势而从纽扣缝钉处朝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折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扣缝切换机构采用以下结构:在使所述缝线保持件和正面扣保持件从所述载置板上朝缝制作业位置大致水平地前进移动并翻转后,使缝线保持件和正面扣保持件从该缝制作业位置朝该缝制作业位置的上方位置上升移动,且在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缝制作业位置的上方位置大致水平地复原移动到所述载置板的上方位置后,使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该位置朝载置板下降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料端部折入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在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缝制作业位置的上方位置大致水平地复原移动到所述载置板的上方位置时,使布料端部与载置板接触,从而将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折曲并折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扣缝切换机构采用以下结构:在使所述缝线保持件和正面扣保持件从所述载置板上朝该载置板的上方位置上升移动并翻转后,使缝线保持件和正面扣保持件从载置板的上方位置朝载置板下降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料端部折入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在使翻转后的正面扣保持件和缝线保持件从载置板的上方位置朝载置板下降移动前,将从纽扣缝钉处朝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压入而使该布料端部折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料端部折入装置从正面扣侧朝从纽扣缝钉处向下方垂下的布料端部喷吹空气或使驱动压入件移动,藉此,将布料端部朝与正面扣侧相反的一侧机械地强制压入而使该布料端部折入。
CN201110158759.9A 2010-05-31 2011-05-30 钉扣方法及钉扣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09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7703A JP5110491B2 (ja) 2010-05-31 2010-05-31 ボタン付け方法及び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10-137703 2010-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0965A CN102260965A (zh) 2011-11-30
CN102260965B true CN102260965B (zh) 2014-05-28

Family

ID=4500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875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0965B (zh) 2010-05-31 2011-05-30 钉扣方法及钉扣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10491B2 (zh)
CN (1) CN102260965B (zh)
TW (1) TWI5061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7727B2 (ja) * 2012-06-14 2014-04-23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CN109338600B (zh) * 2018-10-12 2021-03-26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纽扣自动调整功能的钉扣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8428A (en) * 1989-09-18 1992-02-18 Mim Industries, Inc. Button attaching machine and method
CN1263956A (zh) * 1999-01-27 2000-08-23 重机公司 循环缝纫机的被缝制物输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4045A (ja) * 1990-05-18 1992-01-28 Brother Ind Ltd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H08276083A (ja) * 1996-06-03 1996-10-22 Juki Corp ボタン付け縫いミシン
JP4660017B2 (ja) * 2001-05-31 2011-03-30 Juki株式会社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4198023B2 (ja) * 2003-10-17 2008-12-17 Juki株式会社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4844828B2 (ja) * 2006-08-31 2011-12-28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ボタン縫い付け方法及びその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8428A (en) * 1989-09-18 1992-02-18 Mim Industries, Inc. Button attaching machine and method
CN1263956A (zh) * 1999-01-27 2000-08-23 重机公司 循环缝纫机的被缝制物输送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355453A 2002.12.10
JP特开2005-118377A 2005.05.12
JP特开2008-55127A 2008.03.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10491B2 (ja) 2012-12-26
JP2011251095A (ja) 2011-12-15
TW201215727A (en) 2012-04-16
TWI506176B (zh) 2015-11-01
CN102260965A (zh)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0905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CN107304496A (zh) 缝纫机
CN102260965B (zh) 钉扣方法及钉扣机
JP2015066378A (ja) ミシンと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CN1800476B (zh) 嵌条缝纫机
CN1837442B (zh) 用于刺绣缝纫机的绣花压具
KR100989741B1 (ko) 단추 구멍 사뜨기 재봉틀
CN1948584B (zh) 链式线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JP4903588B2 (ja) ミシンの布押さえ装置
JP508429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0588761C (zh) 缝制系统及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CN102733099B (zh) 钉扣方法及钉扣缝纫机
CN201648742U (zh) 刺绣缝纫机用的刺绣材料引导装置
CN101387049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JP4726567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1050587B (zh) 钉扣机
US6988455B2 (en) Sewing machine
CN101532215A (zh) 一种套结机压脚自动提升装置
CN205711260U (zh) 套结机的送料机构及套结机
JP2008212320A (ja) ミシンの布押さえ装置
CN217869411U (zh) 控制结构及具有其的缝纫机
CN211570983U (zh) 一种适于缝纫鞋标的电脑花样机
CN108914397B (zh) 一种全自动皮带圈裁剪缝合机
JP5468235B2 (ja) 自動玉縁縫いミシン
JP4634100B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5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