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6848A - 主气缸 - Google Patents
主气缸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56848A CN102256848A CN2009801508583A CN200980150858A CN102256848A CN 102256848 A CN102256848 A CN 102256848A CN 2009801508583 A CN2009801508583 A CN 2009801508583A CN 200980150858 A CN200980150858 A CN 200980150858A CN 102256848 A CN102256848 A CN 1022568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cylinder
- chamber
- afterflow
- master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60T11/165—Single master cylinders for pressurised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60T11/232—Recuperation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60T11/236—Piston sea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主气缸,所述主气缸尤其是用于车辆的离合系统、操纵系统或制动系统,所述主气缸包括带有活塞孔的气缸壳体、布置在活塞孔中的活塞和布置在壳体和活塞之间的、在活塞孔区域中的、并且界定气缸室的靠内的密封元件,所述活塞具有朝向气缸室的端侧,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与该端侧相间隔的、从活塞壳面穿过活塞壁引导到该气缸室的续流开口,所述续流开口在活塞的压力平衡姿态中与续流腔邻接,从而使得在压力平衡姿态中,液压介质能够续流到所述气缸室中用于平衡压力,这使出现的空冲程尽可能地短,为这种主气缸作如下建议,即,在密封元件和活塞壳面之间的续流腔布置在该密封元件的密封唇状部的背离气缸室的一侧上,并且在压力平衡姿态中,续流开口布置为与该密封元件的界定该续流腔的内面相对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气缸,该主气缸尤其是用于车辆的离合系统、操纵系统或制动系统,该主气缸包括带有活塞孔的气缸壳体、布置在活塞孔中的活塞和布置在壳体和活塞之间的、在活塞孔区域中的并且界定气缸室的靠内的密封元件,所述活塞具有朝向气缸室的端侧,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与该端侧相间隔地从活塞壳面穿过活塞壁引导到该气缸室的续流开口,所述续流开口在活塞的压力平衡姿态中邻接到续流腔上,从而使得在压力平衡姿态中,液压介质能够续流到气缸室中用于平衡压力。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04 055 410公知这样一种主气缸,其中,在该主气缸中,活塞必须经过很长的行程,以便能够由压力平衡姿态在气缸室中制造一定的压力。
在这种主气缸中存在的问题是,要让出现的空冲程尽可能的短。所述空冲程是为了能由压力平衡姿态出发在气缸室中制造一定压力所需要的冲程。
发明内容
该任务在开头所述类型的主气缸中依据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即,在密封元件和活塞壳面之间的续流腔布置在该密封元件的密封唇状部的背离气缸室的一侧上,并且在压力平衡姿态中续流开口布置为与该密封元件的界定该续流腔的内面相对置。
依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可以从下面看出,即,通过将续流腔移置到在密封元件和活塞壳面之间的区域中而存在以下可能性,即,在压力平衡姿态中的至少一个续流开口以如下方式定位,即,使该续流开口在活塞进行较小冲程运动时就已经在密封贴靠在活塞壳面上的密封唇状部下方经过,进而能够在气缸室中进行压力的制造。
由此,根据开头所述的任务最小化了空冲程。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密封元件为了构成续流腔而具有与活塞壳面相间隔地分布的内面区域。
这种与活塞壳面相间隔地分布的内面区域提供了以下可能性,即,为所述续流腔提供足够大的容积。
在此,一种有利的解决方案作如下设置,即,所述内面区域构成环绕着活塞壳面的凹部,该凹部例如能够作为环形槽加工到密封元件中。
这种凹部提供了以下可能性,即,与活塞中的大量续流开口相符合,从而能够提供足够大的续流横截面。
另一种有利的解决方案作如下设置,即,所述内面区域构成引导向所述密封元件的背离气缸室的一侧的溢流道。这种溢流道提供以下可能性,即,不仅为续流腔提供尽可能大的容积,还为液压介质的续流提供足够大的流动横截面。
在此,所述溢流道可例如呈螺旋形地或者呈回转形地分布在密封元件中。
然而,一种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作如下设置,即,所述溢流道分布为与活塞的运动方向大致平行。
为了一方面确保液压介质输入到续流腔,并且另一方面可靠地将气泡从续流腔中输出,作如下设置,即,该续流腔连接到至少一个输入凹陷部上,通过该输入凹陷部可以将液压介质输入至续流腔,并且通过该输入凹陷部也能够将气泡从续流腔中排出。
在此尤其作如下设置,即,所述输入凹陷部在朝向续流腔的方向上在径向上变化。
当所述输入凹陷部与输入流道相连接时,尤其可以有利地实现液压介质到续流腔的流入。
特别有利的是,当所述续流腔连接到处于活塞壳面和活塞孔之间的输入间隙上时,通过该输入间隙可以让液压介质随后流入到续流腔中。
在此,所述输入间隙可以构造为圆柱形的。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输入间隙在朝向续流腔的方向上在径向上拓宽。
一种特别简单的解决方案作如下设置,即,所述输入间隙成锥形地拓宽。
在此,该输入间隙能够以0.5°到45°之间的角在续流腔的方向上拓宽。特别有利的是,角处于1°至8°的范围内。
所述输入间隙优选地具有在0.01mm和0.5mm之间的径向扩展。
此外,该输入间隙优选具有与活塞运动方向平行分布的、0.1mm至10mm的间隙长度。
作为设置输入间隙的选择,存在以下可能性,即,在续流腔和输入流道或者液压腔之间的壁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输入截口。
优选地,在壁区域中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地布置的输入截口。
尤其以如下方式度量至少一个输入截口,即,该输入截口随着在续流腔的方向上的增长的延伸而具有越来越小的径向扩展,从而在续流腔的侧部上存在尽可能小的到活塞壳面的间隙。
在此,所述溢流道尤其是形成在凹部和输入凹陷部之间的连接。
当输入间隙与输入流道相连接时,液压介质可以特别有利地输入该输入间隙,其中,所述输入流道例如布置在输入凹陷部的与密封元件相对置的一侧上,并且优选地以朝向活塞壳面的输入开口通入到活塞孔中。
有关密封元件的构造本身,至今还没有作出详细的说明。
那么一种有利的解决方案作如下设置,即,密封元件具有呈环形的基体。
此外,该密封元件优选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在径向上置于靠外的支撑唇状部从呈环形的基体出发朝着气缸室的方向延伸。
此外,优选通过下述方法实现相对于活塞壳面的密封,即,在径向上置于靠内的密封唇状部从所述基体出发朝着气缸室的方向延伸,该密封唇状部抵靠在活塞壳面上。
为了实现良好的密封,所述在径向上置于靠内的密封唇状部优选构造为柔性的。
在此,优选以如下方式构造所述密封唇状部,即,所述密封唇状部在径向上向内地利用预应力抵靠在活塞壳面上。
对于在这样构造而成的密封元件中的续流腔的布置,至今还没有作出详细的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利的是,布置在密封元件和活塞面之间的续流腔在该密封元件的基体的区域内延伸。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续流腔一直延伸至密封唇状部。
此外,在密封唇状部的相关内容中仅提到了该密封唇状部相对于活塞壳面的密封功能。
为了在气缸室中存在极大负压的情况下让液压介质能够实现从续流腔迅速随之流入到气缸室中,优选地作如下设置,即,所述密封唇状部具有这样的预应力,即,使得该密封唇状部在气缸室中存在负压的情况下通过至少部分地从活塞壳面抬起而允许液压介质从续流腔穿流到气缸室。
尤其以如下方式构造活塞,即,该活塞具有朝向中心轴线呈圆柱形的活塞壳面,该活塞壳面以恒定的横截面在活塞的整个、在所有活塞姿态上都可以由密封部触及的区域上延伸。
对于活塞的各个姿态,至今还没有作出详细的说明。
则一种有利的解决方案作如下设置,即,所述活塞在与续流开口的封闭姿态上以如下程度远离压力平衡姿态地定位,即,使所述续流开口由靠内的密封唇状部的密封面遮盖,进而不能够再在气缸室和续流腔之间实现压力平衡。
此外,以有利的方式作如下设置,即,所述活塞在压力姿态中以如下程度朝向气缸室的方向移动,即,使所述至少一个续流开口处于密封唇状部的朝向气缸室的一侧上,从而由此不再可能通过续流开口实现压力平衡,而所述密封唇状部通过抵靠在连续的活塞壳面上与该续流开口密封地闭合。
特别有利的是,在处于压力姿态中的活塞中在气缸室的内面和活塞壳面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所述气缸室的邻接到密封元件的环形室与气缸室的能变容积的区域分隔开。
这种间隙具有下述优点,即,能够传播至气缸室的能变容积的区域中的压力脉冲在气缸室的环形室中仅减弱地,或者更好地基本上不作为压力波动而产生影响,进而能够保护所述密封元件不受在压力姿态中的这种脉冲的压力波动影响。
这种压力脉冲可能在离合系统、不可控的制动系统中出现,然而尤其是在例如带有ABS(防抱死系统)和/或ESP(电子稳定装置)的能控制的制动系统中出现这种压力脉冲。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利的是,在气缸室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在活塞的所有姿态中数在压力姿态和封闭姿态之间时最小。
所述间隙具有例如在0.01mm至0.5mm的范围内的径向间隙尺寸,并且具有与活塞16的运动方向平行分布的、0.1mm至10mm的间隙长度。
作为依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的选择或者补充,开头所述的任务依据本发明同样通过开头所述类型的主气缸由以下方式来解决,即,所述密封元件可以从气缸壳体的靠外的开口插入到该气缸壳体中。
该解决方案的优点可以从下面看出,即,由此使密封元件的装配简便化,尤其是使按照一个或者多个上述特征的密封元件的装配简便化。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气缸壳体具有连接到靠外的开口上的、且一直到达用于密封元件的容纳槽的槽底的孔,密封元件可以通过该孔导入。
这种一直到达槽底的孔具有以下优点,即,由此密封元件在导入到壳体中时的剧烈变形不是必需的,而该密封元件基本上可以不变形地插入到壳体中。
在此更有利的是,连接到靠外的开口上的孔具有至少一个横截面,该横截面与槽底的横截面相符,从而使得所述孔的横截面或者具有与槽底一样的横截面或者更大,进而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将密封元件导入到槽中。
在此,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作如下设置,即,固定密封元件的插件可以插入到气缸壳体中。这种插件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由此固定住所述密封元件。
在此优选的是,所述插件以如下方式构造,即,所述插件在插入到气缸壳体中的状态中构成槽壁,进而将所述密封元件固定在容纳槽中。
在此以有效的方式作如下设置,即,在气缸壳体中设置有不由所述插件构成的另一个槽壁,该槽壁优选地与由所述插件构成的槽壁相对置。
此外优选的是,在气缸壳体中设置有槽底。
依据本发明的主气缸在原则上可以使用在每种形式的离合系统、操纵系统和制动系统中。
然而特别的优点由以下获得,即,所述主气缸与能控制的离合系统、操纵系统或制动系统共同作用。
此外,该主气缸优选可以手动操作或者可以脚动操作。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依据本发明按照一个或者多个上述特征构造而成。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是以下说明以及几个实施例的图示的主题。
在图中:
图1示出了处于压力平衡姿态的依据本发明的主气缸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剖图;
图2示出了在密封元件区域内的依据图1的纵剖图的截取式放大示图;
图3示出了从气缸室侧看到的密封元件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从输入间隙看到的该密封元件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在已安装状态中的依据本发明的密封元件的纵剖图;
图6示出了在所述密封元件和输入间隙的区域内的依据图2的纵剖图的加倍放大的示图;
图7示出了在封闭姿态中的主气缸的类似图1的示图;
图8示出了在封闭姿态中的主气缸的类似图2的示图;
图9示出了在压力姿态中的主气缸的类似图1的示图;
图10示出了在压力姿态中的主气缸的类似图2的示图;
图11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缸壳体的类似图2的剖面图;
图12示出了沿着图11中的线12-12的剖面图;
图13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主气缸的第三实施例的类似图1的示图;
图14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类似图1的示图;
图15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类似图1的示图;
图16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滑动插件的透视图;
图17示出了在图14中的箭头X的方向上的俯视图中的依据图14的滑动插件的示图;以及
图18示出了在第六实施例中的类似图5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本发明的主气缸10的,尤其是用于带有可控制动系统的车辆的主气缸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作为整体以12来标注的气缸壳体,在该气缸壳体中设置有作为整体以14来标注的活塞孔。
在活塞孔14中布置有总体上以16来标注的活塞,其中,该活塞16在由活塞16和活塞孔14界定的气缸室18中将布置在该气缸室中的液压介质置于压力之下。
为此,在壳体12中设置有通到在背离活塞16的一侧上的气缸室18中的液压接口20,通过该接口可以将液压系统22连接到所述气缸室18上,从而通过该液压系统22向例如未详细示出的离合系统或制动系统加载处于压力下的液压介质。
活塞孔14优选地实施为台阶孔,并且在气缸室18的区域内具有靠内的孔区段24,该孔区段相对于靠外的孔区段26具有减小的直径,其中,靠外的孔区段26以台阶部28过渡到靠内的孔区段24中。所述靠外的孔区段26延伸至靠外的开口30,通过该开口可以将活塞16导入到活塞孔14中。
活塞16本身具有靠内的活塞区段36和靠外的活塞区段38,该靠内的活塞区段在其直径方面匹配于所述靠内的孔区段24,该靠外的活塞区段38在靠外的孔区段26中引导,并且匹配于靠外的孔区段的直径。
活塞16总体上通过作为整体以40标注的压力弹簧来加载,该弹簧一方面支撑在所述靠内的孔区段24的端部区域42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设置在活塞16中的支撑面44上,该支撑面界定从活塞16的内端侧46出发像兜孔一样伸入到所述靠内的活塞区段36中的凹陷部48,所述压力弹簧40利用该压力弹簧的伸入所述靠内的活塞区段36中的区段在该凹陷部中引导。
由此,压力弹簧40总是在朝向限定气缸室18最大容积的压力平衡姿态的方向上加载活塞16,在该压力平衡姿态中,活塞16利用靠外的端侧52抵靠在止挡元件54上,例如抵靠在靠外的开口30的区域内固定在气缸壳体12的的止挡环上。
为了密封所述气缸室18,设置有作为整体以60标注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布置在壳体12的容纳槽62中,该容纳槽从靠内的孔区段24的内面64出发,径向地向外延伸到带有槽壁65和67的壳体12的包围着孔区段24的壁区域中,直至槽底68。
在此,密封元件60以如下方式布置,即,在活塞16处于压力平衡姿态时,该密封元件密封地抵靠在旋转对称的、圆柱形的并且在活塞16的长度上横截面不变的、在接近靠内的端侧46的前部区域72中的活塞壳面70上。
如尤其在图2至5中所示,密封元件60本身包括呈环形的基体74,从该基体出发延伸出在径向上靠外布置的支撑唇状部76,其中,支撑唇状部76以及基体74以外面66抵靠在槽底68中,并且由该槽底支撑住。
此外,密封唇状部78从所述基体74出发,优选地以相对于支撑唇状部76成锐角地延伸,在活塞16处于转动平衡姿态时,该密封唇状部以朝向活塞16的密封面80抵靠在所述活塞壳面70的前面的区域72上,并且与该活塞壳面密封地闭合。
为了描绘出呈环形的密封元件60的构造,该密封元件再次单独地在图3至图5中示出。
优选地,支撑唇状部76和密封唇状部78相对彼此呈V形地取向,从而使得其在未安装的状态中大概以角γ从基体74出发地延伸,其中,在已安装的状态中,支撑唇状部76通过抵靠在槽底68上而向着密封唇状部78变形,并且密封唇状部78通过抵靠在活塞壳面70上而向着支撑唇状部78变形,从而使得支撑唇状部76和密封唇状部78之间的角γ在已安装状态中比在所述密封元件60的未安装状态中的角γ更小。
在已安装的密封元件60中,基体74以如下程度升高超过所述槽底68,即,使在所述密封元件60的、尤其是所述基体74的背离槽底68且朝向活塞16的内壳面区域82和活塞壳面70之间形成续流腔84,该续流腔在容纳槽62的区域内从背离气缸室18的槽壁67出发在气缸室18的方向上延伸至在密封元件60中的由内面区域82围住的呈环形的凹部88,该凹部布置在支撑唇状部76的足部区域中,并且大概布置在支撑唇状部76的足部区域中在朝向活塞壳面70的一侧上的基体74之间,并且该凹部呈环形地环绕着活塞16(见图2)。
引导向该凹部88的还有由内面区域82围住的额外的溢流道90,这些溢流道从呈环形的凹部88出发,向着槽壁67的方向延伸。
所述溢流道90用于在续流腔84的范围内为流向凹部88的液压介质提供增大的流动横截面。
如在图2和图6中所示,液压介质通过输入间隙92进入到续流腔84中,所述输入间隙在靠内的孔区段24的壁区段93内从槽壁67出发,在远离气缸室18的方向上延伸,直至输入流道94,该输入流道具有朝向活塞壳面70的输入开口96以及进入开口98,无压力地提供给液压接口100的液压介质可以通过该进入开口进入到输入流道94中。
在此,液压介质穿流过输入流道94,并且从该输入流道、从该输入流道的邻接到活塞壳面90上的输入开口96中出来,并且从该输入开口96通过输入间隙92流向续流腔84。
优选地,输入间隙92以如下方式构成,即,该输入间隙从与输入开口96邻接的区域出发,拓宽到续流腔84,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
为了开创以下可能性,即,在活塞16的压力平衡姿态中,由液压系统22中的液压介质的损耗而在气缸室18中出现的负压能够通过续流的液压介质来平衡,则活塞16在活塞的靠内的活塞区段36中设有续流孔102,这些续流孔穿过位于活塞壳面70和凹陷部48之间的活塞壁104,进而开创了以下可能性,即,液压介质能够通过这些续流孔102从续流腔84进入到气缸室18中,其中,液压介质进入到靠内的活塞区段36的由凹陷部48包围的内腔106中,并且然后可以从该内腔出发转入到气缸室18中,正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那样。
在此,优选分散在靠内的活塞区段36的周边上的续流孔102在活塞16的平衡状态中以如下方式布置,即,这些续流孔在密封元件60的凹部88的区域内通到续流腔84中,从而使得通过输入流道94流过来的液压介质通过输入开口96和输入间隙92进入到续流腔84中,从该处穿过溢流道90流入到凹部88中,并且可以从该凹部出发进入到续流孔102中,而且可以进入到活塞16的内腔106中,因为所述凹部围绕着整个活塞16环绕地构成。
此外,还有一个流道110从液压接口100引导向液压腔112,该液压腔位于靠内的密封元件60的背离气缸室18的一侧上,并且填充以液压介质,从而使得不可能会有空气从靠内的密封元件的背离气缸室18的一侧进入到气缸室18中,而是在有微小的泄漏时仅进行液压介质的交换。
液压腔112延伸至靠外的活塞区段38,活塞16利用该靠外的活塞区段在所述靠外的孔区段26中引导,其中,在靠外的活塞区段38中设置有环绕的槽114,在该槽中配合有靠外的密封元件120,该靠外的密封元件同样以从基体122出发的支撑唇状部124抵靠在槽114的槽底中,并且以密封唇状部126抵靠在靠外的孔区段26的内面128上,以便在液压腔112和与活塞16的靠外的端侧52毗邻的带有空气的环境之间制造出密封部。
在此,靠外的密封元件120可以与活塞16一起运动,从而使得密封唇状部在内面128上沿着该内面滑动,其中,在朝着气缸室18的方向上移动活塞16时,液压腔112变小,并且在远离气缸室18的方向上运动时,液压腔变大。
为了在气缸室18中形成压力,在朝气缸室18的方向上进行活塞16的加载,从而使得如在图6和图7中所示,该活塞在朝着气缸室18的方向上运动,其中,续流孔102在活塞16运动时同样在朝着气缸室18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在此如图7和图8中所示,首先到达封闭姿态,在该封闭姿态中,密封唇状部78利用其密封面80封闭续流孔102,从而使得从到达该封闭姿态开始,所述续流腔84和气缸室18相互分隔开,并且不再通过液压介质的随后流入来实现压力平衡。
活塞16在朝着气缸室18的方向上的继续运动引起续流孔102在密封唇状部78下离开,继续移动到图9和图10中所示的压力状态中,在该状态中,续流孔102处在这样的位置,即,这些续流孔通入到环形室130中,该环形室是气缸室18的一部分,并且位于环形槽62的区域内,在与槽壁86相对置的槽壁132、密封唇状部89和支撑唇状部76之间,也就是在密封元件60的朝向气缸室18的一侧上,其中,所述环形室130由气缸室18的能变容积的区域138通过在活塞16的压力状态中在活塞壳面70和内面64之间形成的间隙140分隔开。
在进一步加载活塞16时,续流孔102移到某个姿态,在该姿态中,这些孔由间隙140范围内的内面64遮盖住,进而不能起作用。
在松开活塞16的加载时,该活塞由于压力弹簧40的力作用再次朝压力平衡姿态的方向上移动,其中,续流孔102首先再次与环形室130邻接,并且随后在密封唇状部78的密封面80下方经过,直到这些续流孔再次处于与续流腔84相连的压力平衡姿态中,在该压力平衡姿态中,所述续流孔102在续流腔84和气缸室18之间制造连接,以便使液压介质可以续流到用于平衡压力的气缸室18中。
在气缸室18中存在大的负压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设计所述靠内的密封元件60,即,密封唇状部78可以从活塞壳面70上抬起,或者至少部分地抬起,从而使得与穿过续流孔102的情况相比,为液压介质从续流腔84续流到气缸室18提供更大的横截面。由此存在以下可能性,即,同样迅速地平衡所述气缸室中的大量液压损耗,并且平衡当活塞16从压力姿态朝压力平衡姿态方向运动时在该气缸室中的负压。
在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依据本发明的主气缸10’的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对于这些部件能够全部内容地参照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与第一实施例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代替在输入流道94和续流腔84之间的间隙92,在壁区段93’中设置有输入区段142,其中,所述壁区段93’延伸至台阶部28’,从而使液压介质能够从液压腔112的侧部进入到续流腔84中。
在此优选的是,在壁区段93’内围绕着活塞16布置有多个输入截口142,并且这些截口从带有朝着气缸室18的方向增大的延伸的台阶部28出发,从圆柱形的内面64出发具有越来越小的深度,从而使得在槽壁67区域内的深度最小,因此不能将密封元件60压入到输入截口142中。
在图13中所示的依据本发明的主气缸10”的第三实施例中,与上面实施例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对于这些部件的描述能够全部内容地参照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方法。
与第一实施例相对地,容纳槽62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槽壁67以及槽底68构造在壳体12中,但是该槽底68是插入孔150的部分区域,该插入孔从槽壁86引导至靠外的开口152。
在插入孔150中可以插入作为整体以160标注的插件,该插件本身具有槽壁65,并且连同套筒体162构成包围气缸室18的靠内的孔区段24,在该区段内,带有靠内的活塞区段36的活塞16可以运动到压力姿态的接纳部内。
此外,所述插件还容纳有液压接口20,该液压接口在与活塞16相对置的一侧上通入到气缸室18中。
在此,插入体160开创了以下可能性,即,将密封元件60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开口152插入到壳体12中,并且在插入该插件160后固定在槽壁86和槽壁132之间。
在如图14中所示的一个依据本发明的主气缸10”’的第四实施例中,与上面实施例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对于其它特征的描述能够全部内容地参照用于以上实施例的实施方法。
与以上实施例相反地,容纳槽62”’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槽壁65和槽底68构造在壳体12中,但是槽壁67由作为整体以170标注的呈套筒状的插件的、设置在端部法兰171上的正面172构成。
插件170配合在从壳体12的背离气缸室18的一侧上的靠外的开口30”’延伸进入到该壳体的插入孔180中,并且可以从开口30”’的侧部推入到该插入孔180中,并且可以固定在该插入孔中,以便使密封元件60的通过所述靠外的开口30”’的装配简便化。
插件170本身在端部法兰171的区域内设有圆柱形的凹陷部174,活塞16利用其靠外的活塞区段38以类似于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靠内的孔区段24的壁区段93中引导的方式在该凹陷部中引导。
此外,活塞16在其活塞壳面70的区域内在插件170的引导凹陷部176中引导,即连接到正面172上,从而使得插件170内的液压腔112并且像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一样的液压腔112通过密封元件60相对于气缸室18密封。
此外,活塞16还借助密封元件120相对于圆柱形的凹陷部174密封,以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对靠外的孔区段26进行密封的同样的方式。
为了避免在插件170和插入孔180之间的泄漏,插件170相对于插入孔180仍然以环绕的密封件180密封。
液压介质至液压腔112的输入通过所述流道110和设置在插件170的壁184上的开口186实现,其中,为了让液压介质流入到凹部88中,引导凹陷部176同样设置有输入间隙92′,该输入间隙以与已经在第一实施例的上下文中说明的相同的方式与续流腔84相连接。
由此,在第四实施例中,首先所述密封元件60可以通过靠外的开口30”’和插入孔180来推入到槽底68,并且然后可以通过导入构成槽壁67的插件170在已完成的槽62”’中固定,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元件60能够发挥像以上实施例中一样的作用。
在图15至17中所示的依据本发明的主气缸10””的第五实施例中,与上面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从而对于其它特征的描述能够全部内容地参照用于这些实施例的实施方法。
与以上实施例相对地,所述容纳槽62””在该容纳槽的背离气缸室18的一侧上通过以下方式来界定,即,所述槽壁67由滑动插件190的滑动插件体191构成,该滑动插件可以横向于活塞16的运动方向通过液压入口100推入到气缸壳体12中的滑动插件容纳部192中。
优选的是,所述滑动插件接纳部192构造为凹陷部,该凹陷部从靠外的孔区段26的内面128出发,更加深入地延伸到气缸壳体12中,以便在滑动插件19的边缘区域194的范围内容纳该滑动插件190。
所述滑动插件190优选地借助朝向气缸室20的侧面196形成槽壁67,该侧面连接到在滑动插件190中的引导凹陷部198上。
所述引导凹陷部198在滑动插件190已装配在气缸壳体12中时由活塞16占据,并且利用活塞壳面70区域内的引导面199至少在活塞压力平衡姿态中引导活塞16。
液压介质通过液压接口100的输入借助设置在滑动插件190中的流道200进行,该流道在滑动插件体191的朝向液压接口100的区域202内从流道进口204引导到位于引导凹陷部198中的流道出口206,其中,所述流道出口206优选地处于多个输入截口208中的一个中,正如在第二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那样,这些输入截口都用于将液压介质从液压腔112输入到续流腔84和凹部88,并且优选地布置在活塞16周围。
所述输入截口208从引导面199出发,在朝着续流腔84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此越来越浅地延伸到滑动插件体191中,并且具有和在第二实施例中的输入截口142一样的作用。
在第五实施例中同样简便化了密封元件60的装配,因为该密封元件可以通过靠外的开口30且通过连接到该靠外的开口上的靠外的孔26一直导入到槽底68,所述靠外的孔的圆柱形的内面128优选过渡到槽底68中,并且在此相比槽底68具有相同的横截面,或者具有更大的横截面,从而使得确定了接下来将滑动插件190插入到滑动插件接纳部192中,将密封元件60插入在容纳槽62中。
然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主气缸10””由活塞16通过靠外的开口30的插入而进一步完成。
在图18中所示的依据本发明的主气缸的第六实施例中,密封元件60′在凹部88和密封面80的凸齿210之间设有沟槽212,该沟槽界定了在凸齿210和沟槽212之间区域上的密封唇状部78的抵靠在活塞壳面70上的密封面80,进而改善了密封唇状部78在活塞壳面70上的滑动。
此外,沟槽212以如下方式度量,即,该沟槽保持住液压介质,并且以润滑剂兜孔的形式起作用,从而确保密封唇状部78的处于凸齿210和沟槽212之间的区域的轻松的滑动。
此外,所有其它部件都与以上实施例的部件一样,从而全部内容都参照这些实施例的上下文中的实施方法。
Claims (30)
1.主气缸,所述主气缸尤其用于车辆的离合系统、操纵系统或制动系统,所述主气缸包括带有活塞孔(14)的气缸壳体(12)、布置在所述活塞孔(14)中的活塞(16)和布置在所述壳体(12)和所述活塞(16)之间的、在所述活塞孔(14)区域中的、并且界定气缸室(18)的靠内的密封元件(60),所述活塞具有朝向所述气缸室(18)的端侧(46),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端侧(46)相间隔的、从活塞壳面(70)穿过活塞壁(104)引导到所述气缸室(18)的续流开口(102),所述续流开口在所述活塞(16)的压力平衡姿态中与续流腔(84)邻接,从而使得在所述压力平衡姿态中,液压介质能够续流到所述气缸室(18)中用于平衡压力,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元件(60)和所述活塞壳面(70)之间的所述续流腔(84)布置在所述密封元件(60)的密封唇状部(78)的背离所述气缸室(18)的一侧上,并且在所述压力平衡姿态中,至少一个所述续流开口(102)布置为与所述密封元件(60)的界定所述续流腔(84)的内面(82)相对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为了构造所述续流腔(84)而具有与所述活塞壳面(70)相间隔地分布的内面区域(88、90)。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区域(88、90)形成环绕着所述活塞壳面(70)的凹部(88)。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区域(88、90)形成引导向所述密封元件(60)的背离所述气缸室(18)的一侧的溢流道(90)。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道(90)与所述活塞(16)的运动方向大致平行地、或者呈螺旋形地、或者呈回转形地分布。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流腔(84)连接到处于所述活塞壳面(70)和所述活塞孔(14)之间的输入凹陷部(92、142、208)上。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凹陷部(92、142、208)在朝向所述续流腔(84)的方向上在径向上变化。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凹陷部(92、142、208)与输入流道(94)相连接。
9.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60)具有呈环形的基体(74)。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在径向上置于靠外的支撑唇状部(76)从呈环形的所述基体(74)出发,朝着所述气缸室(18)的方向延伸。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在径向上置于靠内的密封唇状部(78)从所述基体(74)出发,朝着所述气缸室(18)的方向延伸。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在径向上置于靠内的所述密封唇状部(78)构造为柔性的。
13.按照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状部(78)在径向上朝内地以弹性预应力抵靠在所述活塞壳面(70)上。
14.按照权利要求9至13之一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密封元件(60)和所述活塞壳面(70)之间的所述续流腔(84)在所述基体(74)的区域内延伸。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流腔(84)一直延伸至所述密封唇状部(78)。
16.按照权利要求11至15之一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状部(78)具有以下形式的预应力,即,在所述气缸室(18)中存在负压时,使所述密封唇状部通过至少部分地从所述活塞壳面(70)抬起而允许液压介质从所述续流腔(84)穿流到所述气缸室(18)。
17.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6)在与所述续流开口(102)的封闭姿态中以如下程度远离压力平衡姿态地定位,即,使得所述续流开口(102)由靠内的所述密封唇状部(78)的密封面(80)遮盖。
18.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6)在压力姿态中以如下程度朝着所述气缸室(18)的方向移动,即,使得所述续流开口(102)处于所述密封唇状部(78)的朝向所述气缸室(18)的一侧上。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当活塞(16)处于压力姿态中时,在所述气缸室(18)的内面(64)和所述活塞壳面(70)之间存在间隙(140),并且所述气缸室(18)的邻接到所述密封元件(60)上的环形室(130)与所述气缸室(18)的能变容积的区域(138)分隔开。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室(18)的所述内面(64)和所述活塞壳面(70)之间的间隙(110)在所述活塞(16)的所有姿态中数所述活塞在压力姿态和封闭姿态之间时最小。
21.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或者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60)能够从所述气缸壳体(12)的靠外的开口(152、30)插入到所述气缸壳体中。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壳体(12)具有连接到所述靠外的开口(152、30)上的、并且到达容纳槽(62)的槽底(68)的孔(150、180、26),所述密封元件(60)能够通过所述孔导入。
23.按照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连接到所述靠外的开口(152、30)上的所述孔(150、180、26)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槽底的横截面相符的横截面。
24.按照权利要求21至23之一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密封元件(60)的插件(160、170、190)能够插入到所述气缸壳体(12)中。
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160、170、190)在已插入到所述气缸壳体(12)中的状态中构成槽壁(65、67)。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壳体(12)中设置有不由所述插件(160、170、190)构成的另一个槽壁(67、65)。
27.按照权利要求23至26之一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68)设置在所述气缸壳体(12)中。
28.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缸与能控制的离合系统或者制动系统共同作用。
29.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缸能手动操作和脚动操作。
30.用于尤其是依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主气缸的密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60)按照权利要求2至16之一来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8063241A DE102008063241A1 (de) | 2008-12-16 | 2008-12-16 | Hauptzylinder |
DE102008063241.4 | 2008-12-16 | ||
PCT/EP2009/067205 WO2010076197A1 (de) | 2008-12-16 | 2009-12-15 | Hauptzylind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56848A true CN102256848A (zh) | 2011-11-23 |
CN102256848B CN102256848B (zh) | 2014-12-03 |
Family
ID=4204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50858.3A Active CN102256848B (zh) | 2008-12-16 | 2009-12-15 | 主气缸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925314B2 (zh) |
EP (2) | EP3103690B1 (zh) |
CN (1) | CN102256848B (zh) |
DE (1) | DE102008063241A1 (zh) |
ES (2) | ES2784663T3 (zh) |
TW (1) | TWI396640B (zh) |
WO (1) | WO2010076197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1542A (zh) * | 2013-03-25 | 2013-06-26 | 玉环奥恒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农用收获机液压制动总泵结构 |
CN105452697A (zh) * | 2013-08-09 | 2016-03-30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定位活塞的方法 |
CN108238028A (zh) * | 2016-12-26 | 2018-07-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制动系统的制动主缸及具有其的制动系统 |
CN109555800A (zh) * | 2018-12-27 | 2019-04-02 | 佛山飞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碟刹制动泵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1080924A1 (de) | 2010-08-16 | 2012-02-16 |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Kg | Geberzylinder |
TW201219249A (en) * | 2010-11-05 | 2012-05-16 | de-san Chen | allowing return-oil fluid to pass a seal ring through simultaneous formation of two oil return passages whil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pressure-release impedance i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
DE102011112553A1 (de) * | 2011-09-06 | 2013-03-07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 Steuerventil für selbsttätige Druckluftbremsen mit Gleitführungsmitteln |
DE102011055645A1 (de) | 2011-11-23 | 2013-05-23 |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Kg | Hauptzylinder |
US11148649B2 (en) * | 2016-10-04 | 2021-10-19 | Hitachi Astemo, Ltd. | Master cylinder |
CN113442891B (zh) * | 2020-03-26 | 2022-12-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辅助制动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和车辆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616768A1 (en) * | 2003-04-23 | 2006-01-18 | Bosch Corporation | Plunger-type master cylinder |
US20060064978A1 (en) * | 2004-09-30 | 2006-03-30 | Tomonori Mouri | Master cylinder |
CN1781787A (zh) * | 2004-09-30 | 2006-06-0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缸 |
EP1767423A1 (fr) * | 2005-09-26 | 2007-03-28 | ROBERT BOSCH GmbH | Maître-cylindr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EP1801423A2 (de) * | 2005-12-23 | 2007-06-27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Geberzylinder |
EP1995138A1 (fr) * | 2007-05-21 | 2008-11-26 | Robert Bosch GmbH | Maître cylindre comportant un joint favorisant la réaliment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14811A (en) * | 1981-02-19 | 1983-11-15 | The Bendix Corporation | Master cylinder |
US4455830A (en) * | 1981-09-02 | 1984-06-26 | The Bendix Corporation | Master cylinder |
JPH01208260A (ja) * | 1988-02-12 | 1989-08-22 | Nissin Kogyo Kk | タンデム型マスタシリンダ |
US4945729A (en) * | 1988-06-10 | 1990-08-07 | Tokico Ltd. | Tandem master cylinder sleeve |
US5036664A (en) * | 1989-03-09 | 1991-08-06 | Brake And Clutch Industries Australia Pty. Ltd. | Fluid pressure actuator with removable piston and cartridge unit |
JPH0751416Y2 (ja) * | 1989-05-22 | 1995-11-22 | 株式会社ナブコ | プランジャ型マスタシリンダ |
DE19520682A1 (de) * | 1995-02-02 | 1996-08-08 | Teves Gmbh Alfred | Geberzylinder |
DE19754700A1 (de) * | 1997-12-10 | 1999-06-17 | Schaeffler Waelzlager Ohg | Dichtung für einen Geberzylinder |
JP4141548B2 (ja) * | 1998-09-30 | 2008-08-2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マスタシリンダ |
EP1075406B1 (fr) * | 1999-02-26 | 2003-09-03 | Valeo | Dispositif perfectionne de commande hydraulique d'un em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US6581380B2 (en) * | 2001-07-16 | 2003-06-24 | Automotive Products (Usa), Inc. | Master cylinder with improved piston guidance |
US6550246B2 (en) * | 2001-07-16 | 2003-04-22 | Automotive Products (Usa), Inc. | Master cylinder with extended piston |
US7055322B2 (en) * | 2003-10-08 | 2006-06-06 | Advics Co., Ltd. | Master cylinder |
JP4645097B2 (ja) * | 2003-12-01 | 2011-03-09 |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 マスタシリンダ |
DE102004055410A1 (de) | 2004-01-09 | 2005-08-25 |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 Hauptzylinder |
FR2869381B1 (fr) * | 2004-04-21 | 2007-01-12 | Bosch Gmbh Robert | Moyen d'etancheite pour maitre cylindre de freins et maitre cylindre comportant un tel moyen d'etancheite |
US20080087016A1 (en) * | 2006-10-13 | 2008-04-17 | Robert H. Shepherd | Piston to seal configuration for a fixed seal master cylinder |
FR2923199B1 (fr) * | 2007-11-06 | 2010-03-12 | Bosch Gmbh Robert | Maitre-cylindre a joint d'etancheite en forme de u. |
-
2008
- 2008-12-16 DE DE102008063241A patent/DE102008063241A1/de not_active Ceased
-
2009
- 2009-12-15 CN CN200980150858.3A patent/CN102256848B/zh active Active
- 2009-12-15 ES ES16175490T patent/ES2784663T3/es active Active
- 2009-12-15 WO PCT/EP2009/067205 patent/WO2010076197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12-15 ES ES09796689.9T patent/ES2584909T3/es active Active
- 2009-12-15 EP EP16175490.8A patent/EP3103690B1/de active Active
- 2009-12-15 EP EP09796689.9A patent/EP2373527B1/de active Active
- 2009-12-16 TW TW098143042A patent/TWI396640B/zh active
-
2011
- 2011-06-14 US US13/159,948 patent/US8925314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12-04 US US14/560,199 patent/US2015008278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616768A1 (en) * | 2003-04-23 | 2006-01-18 | Bosch Corporation | Plunger-type master cylinder |
US20060064978A1 (en) * | 2004-09-30 | 2006-03-30 | Tomonori Mouri | Master cylinder |
CN1781787A (zh) * | 2004-09-30 | 2006-06-0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缸 |
EP1767423A1 (fr) * | 2005-09-26 | 2007-03-28 | ROBERT BOSCH GmbH | Maître-cylindr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EP1801423A2 (de) * | 2005-12-23 | 2007-06-27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Geberzylinder |
EP1995138A1 (fr) * | 2007-05-21 | 2008-11-26 | Robert Bosch GmbH | Maître cylindre comportant un joint favorisant la réalimentation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1542A (zh) * | 2013-03-25 | 2013-06-26 | 玉环奥恒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农用收获机液压制动总泵结构 |
CN103171542B (zh) * | 2013-03-25 | 2015-09-02 | 玉环奥恒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农用收获机液压制动总泵结构 |
CN105452697A (zh) * | 2013-08-09 | 2016-03-30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定位活塞的方法 |
CN105452697B (zh) * | 2013-08-09 | 2017-12-08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定位活塞的方法 |
CN108238028A (zh) * | 2016-12-26 | 2018-07-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制动系统的制动主缸及具有其的制动系统 |
CN109555800A (zh) * | 2018-12-27 | 2019-04-02 | 佛山飞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碟刹制动泵 |
CN109555800B (zh) * | 2018-12-27 | 2020-05-22 | 佛山飞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碟刹制动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03690B1 (de) | 2020-03-04 |
TWI396640B (zh) | 2013-05-21 |
EP2373527A1 (de) | 2011-10-12 |
EP2373527B1 (de) | 2016-06-22 |
US20150082787A1 (en) | 2015-03-26 |
DE102008063241A1 (de) | 2010-06-17 |
US20110296827A1 (en) | 2011-12-08 |
TW201036850A (en) | 2010-10-16 |
ES2584909T3 (es) | 2016-09-30 |
WO2010076197A1 (de) | 2010-07-08 |
US8925314B2 (en) | 2015-01-06 |
EP3103690A1 (de) | 2016-12-14 |
CN102256848B (zh) | 2014-12-03 |
ES2784663T3 (es) | 2020-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56848A (zh) | 主气缸 | |
KR20180008546A (ko) | 조정 가능한 스프링 지지대 | |
US7644647B2 (en) | Hydraulic actuating device for actuating a shift rod in particular of a gearbox for motor vehicles | |
KR102016897B1 (ko) | 차량 브레이크 시스템용 피스톤 펌프 | |
WO2007062182A3 (en) | Electrokinetic pump designs and drug delivery systems | |
CN103827532B (zh) | 从动缸 | |
EP1521003A8 (en) | Oil management system for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s | |
CN103422924B (zh) |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操作装置 | |
US9827967B2 (en) | Guide ring for a pump element of a vehicle brake system | |
CN105051431B (zh) | 用于压缩空气控制阀的活塞 | |
CN107531122A (zh) | 可调整的弹簧支座 | |
CN105317495A (zh) | 用于凸轮轴回转马达调节器的液压阀的执行机构及其液压阀 | |
CN105952931B (zh) | 阀 | |
CN105705768B (zh) | 具有过滤器的高压燃料泵 | |
CN101284528A (zh) | 用于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的泵 | |
CN106837897A (zh) | 具有运动套筒的压力缸、尤其是主动缸 | |
CN100540890C (zh) | 活塞泵 | |
EP1416151A3 (en) | Highly pressurized common rai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08698463A (zh) | 可调整的弹簧支架 | |
CN100548762C (zh) | 主缸 | |
CN113348302B (zh) | 具有轴向补偿的旋转泵、用于泵的出口垫圈和预装泵单元 | |
FI56577C (fi) | Tryckladdad foerbraenningsmotor med ett ventilsmoerjningssystem | |
CN106574644B (zh) | 具有用于通气系统的密封唇的引导套筒的主动缸 | |
CN106715926B (zh) | 工作缸 | |
CN113260790A (zh) | 具有轴向补偿的旋转泵、用于泵的出口垫圈和预装泵单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