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5488A - 散料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散料供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5488A
CN102245488A CN2009801501828A CN200980150182A CN102245488A CN 102245488 A CN102245488 A CN 102245488A CN 2009801501828 A CN2009801501828 A CN 2009801501828A CN 200980150182 A CN200980150182 A CN 200980150182A CN 102245488 A CN102245488 A CN 102245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ivoting part
switch circuit
conveying end
circuit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01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5488B (zh
Inventor
齐藤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45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5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5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54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78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pick-up devices, the container remaining immobile
    • B65G47/1485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pick-up devices, the container remaining immobile using suction or magnetic fo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料供料器,其能够发挥能够以短时间间隔将部件供给至取出口的能力。该散料供料器包括:具有收纳室(14)、引导槽(13b)、取入口(15a)、供给通路(15)和取出口(16)的箱体(10);具有多个永久磁体(40d)的回转部件(40);和用于开闭取出口(16)的开闭器(50)。多个按压部(40c2)隔开间隔设置于回转部件(40),在开闭器(50)设置有能够被按压部(40c2)按压的被按压部(50c),该开闭器(50)以在被按压部(50c)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按压时开放取出口(16),在该按压解除时封闭取出口(16)的方式动作。

Description

散料供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在收纳室内以零散状态(朝向不一致的状态)收纳的部件以规定朝向向取出口供给的散料供料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一种散料供料器,其包括:具有后侧的壁面和外周的圆弧状引导面的收纳室;设置于引导面的上端的取进口(以下称为取入口);从取入口朝向下游设置的通路;设置于通路的前端的部件分离部;设置于收纳室的壁面的后方的旋转板;和设置于旋转板的多个磁体。
此外,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下述功能:通过在以零散状态(朝向不一致的状态)将部件收纳于收纳室内的状态下使旋转板向规定方向旋转,利用磁体的磁力将收纳室内的部件向壁面和圆弧状引导面这两者同时吸引而使其沿两个面排列,并且仅使排列后的部件流入取入口,然后,使流入取入口的部件通过通路向部件分离部利用自重进行移动,由此将该部件供给至形成于部件分离部的相当于取出口的部位。
但是,在使部件通过通路利用自重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通常,该通路的截面形状以能够使尺寸公差内最大尺寸的部件通过的方式决定。但是,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通路的长度与部件的长度相比极长,据此,在尺寸公差内最小尺寸的部件在通路内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而产生部件堵塞的可能性高,而且,由于每一个部件的重量轻,因此难以使该部件利用自重顺利地移动,结果部件供给至相当于取出口的位置的效率下降。
此外,这种散料供料器作为装载器(mounter,部件搭载装置)的部件供给单元的利用频率高,而且,由于存在每一部件的搭载时间短的高速型的装载器的现状,于是对散料供料器要求与该装载器适应的能力,即以短时间间隔例如50msec以下,将部件供给至取出口的能力。但是,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如上所述部件向取出口供给的效率低,因此难以发挥适应高速型的装载器的能力,即以短时间间隔向取出口供给部件的能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第3482324号
日本专利第379697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能够以短时间间隔将部件供给至取出口的能力的散料供料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散料供料器包括:用于以零散状态收纳多个能够被磁力吸引的部件的收纳室;旋转自由地配置在收纳室的侧壁的外侧的回转部件;多个永久磁体,其一方的磁极朝向收纳室,并且该一方的磁极以沿着与回转部件的旋转中心同心的规定圆轨道的方式隔开间隔设置于回转部件;圆弧状的引导槽,其以沿着规定圆轨道的方式在收纳室的侧壁的内面从下向上设置,并且,用于以规定朝向收纳该收纳室内的部件,并使该部件以该朝向向上方移动;圆弧状的供给通路,其以沿着规定圆轨道的方式从引导槽的上端朝向收纳室的上方设置,并且,用于通过取入口取入在引导槽内移动的规定朝向的部件,并使该部件以该朝向向上方移动;上面开口的取出口,其设置于供给通路的前端,并且,用于将在该供给通路内移动并供给至其前端的规定朝向的部件向外部取出;和用于封闭或开放取出口的开闭器,多个按压部以沿着规定圆轨道的方式隔开间隔设置于回转部件,在开闭器设置有能够被回转部件的按压部按压的被按压部,该开闭器以在被按压部被回转部件的按压部向规定方向按压时开放取出口,而在该按压解除时封闭取出口的方式动作。
该散料供料器能够发挥下述功能:通过将收纳在收纳室内的零散状态的部件中的多个部件利用永久磁体的磁力向引导槽方向吸引,并且使被吸引的多个部件沿该引导槽向上方移动,从而将一个或多个部件以规定朝向收纳在引导槽内;通过一边利用永久磁体的磁力吸引以规定朝向收纳在引导槽内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一边使该部件沿该引导槽向上方移动,从而将该部件通过取入口送入供给通路内;和通过一边利用永久磁体的磁力吸引送入至供给通路内的规定朝向的部件一边使该部件沿该供给通路向上方移动,从而将最前头的部件供给至上面开口的取出口。
即,供给通路从引导槽的上端向收纳室的上方设置,而且,在该供给通路的前端设置有上面开口的取出口,因此,供给通路的长度与现有的散料供料器相比极短。此外,送至供给通路内的规定朝向的部件一边被永久磁体的磁力吸引一边沿该供给通路向上方移动,因此,在该部件不会产生成为部件堵塞的原因的倾斜,此外,即使部件每一个的重量较轻,也能够使该部件可靠地向上方移动。由此,能够提高部件以规定朝向向取出口供给的效率,因此,即使从取出口取出部件的时间间隔变短,即使例如为50msec以下,也能够发挥与该时间间隔充分对应的供给能力。
此外,在该散料供料器设置有用于封闭或开放取出口的开闭器,该开闭器以在其被按压部被回转部件的按压部向规定方向按压时开放取出口,而在该按压解除时封闭取出口的方式动作。
即,在部件向取出口供给时能够利用开闭器封闭取出口,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供给至该取出口的最前头的部件的姿势混乱,例如最前头的部件由于供给至取出口时的反作用力而倾斜,最前头的部件由于通过取出口的外侧的永久磁体的磁力的影响而倾斜等,能够达到供给至取出口的最前头的部件的姿势的稳定化。由此,即使从取出口取出部件的时间间隔变短,也能够良好地进行将最前头的部件向外部取出的操作。
而且,利用设置于回转部件的按压部使开闭器进行期望的开闭动作,因此,没有必要设置用于该开闭动作的专用机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取出口的封闭或开放。换言之,为了避免结构变得复杂,采用在设置有永久磁体的回转部件设置按压部,利用该按压部使开闭器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发挥以短时间间隔将部件供给至取出口的能力的散料供料器。
本发明的上述目和此外的目的、结构特征、作用效果根据以下的说明和附图能够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作为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供给对象的部件的立体图,图1(B)和图1(C)是能够成为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供给对象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2(A)是散料供料器的左面图,图2(B)是该散料供料器的右面图,图2(C)是该散料供料器的上面图。
图3(A)是构成图2(A)~图2(C)所示的箱体的左板的左面图,图3(B)是该箱体的中央板的左面图,图3(C)是该箱体的右板的左面图。
图4是图3(B)所示的中央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5(A)是表示图3(C)所示的右板的圆弧槽的右板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5(B)~图5(D)是表示图5(A)所示的圆弧槽的变形例的右板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6是图3(C)所示的右板的部分放大上面图。
图7(A)是表示图5(A)所示的圆弧槽与取入口形成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右板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7(B)~图7(D)是表示图5(B)~图5(D)所示的圆弧槽与取入口形成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右板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8(A)是图2(A)~图2(C)所示的回转部件的左面图,图8(B)是该回转部件的上面图,图8(C)是沿图8(A)的S3-S3线的截面图。
图9(A)~图9(C)是表示箱体的引导槽与回转部件的永久磁体的位置关系的、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0是图2(A)~图2(C)所示的开闭器的放大上面图。
图11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部分放大上面图。
图12是沿图2(C)的S1-S1线的截面图。
图13是沿图2(C)的S2-S2线的截面图。
图14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5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6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7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8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20是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开闭器的第一变形例的对应图18的部分放大上面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开闭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开闭器的第二变形例的对应图18的部分放大上面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开闭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开闭器的第三变形例的对应图18的部分放大上面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开闭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27是表示开闭器的第四变形例的对应图11的部分放大上面图。
图28(A)是表示开闭器的第五变形例的开闭器的部分放大上面图。
图29(A)和图29(B)是表示回转部件的第一变形例的对应图8(A)的左面图。
图30(A)是表示回转部件的第二变形例的对应图8(A)的左面图,图30(B)是其上面图,图30(C)是沿图30(A)的S5-S5线的截面图。
图31(A)和图31(B)是表示回转部件的第三变形例的对应图8(A)的左面图。
图32是表示回转部件的第四变形例的对应图8(A)的左面图。
图33是表示箱体的第一变形例的对应图13的截面图。
图34(A)是构成图33所示的箱体的右板的右面图,图34(B)是该右板的左面图。
图35(A)是表示箱体的第二变形例的对应图3(C)的左面图,图35(B)是表示箱体的第三变形例的对应图34(B)的左面图。
图36(A)是表示箱体的第四变形例的对应图13的截面图,图36(B)是表示箱体的第五变形例的对应图33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该说明中使用的“一致”和“相同”的用语也包含尺寸上的公差,并不意味着完全一致和完全相同。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A)的左、右、跟前和进深处以及其它图(除了图1(A)~图1(C))的与此相当的方向分别称为前、后、左和右。
(作为散料供料器的供给对象的部件)
首先,引用图1(A),说明作为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供给对象的部件。
如图1(A)所示,部件EC1形成为具有长度L1>宽度W1=高度H1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该部件EC1的具体例是,长度L1为1.6mm、1.0mm、0.6mm、0.4mm等的小型的芯片电容器、芯片寄存器等电子部件。任意的电子部件均具有包含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外部电极EC1a,此外,根据种类而具有包含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内部导体,因此能够被后述永久磁体40d的磁力所吸引。当然,只要是能够被后述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的同形状的部件,电子部件以外的部件也能够作为供给对象。
另外,图1(B)和图1(C)所示的部件EC2和EC3是通过改变后述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而能够成为图2(A)~图2(C)所示的散料供料器的供给对象的部件。图1(B)所示的部件EC2形成为具有长度L2>宽度W2>高度H2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图1(C)所示的部件EC3形成为具有长度L3>直径R3的尺寸关系的圆柱形状。这些部件EC2和EC3的具体例是,长度L2和L3为1.6mm、1.0mm、0.6mm、0.4mm等的小型的芯片电容器、芯片寄存器等电子部件。任意的电子部件均具有包含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外部电极EC2a和EC3a,此外,根据种类而具有包含属于强磁性体的材料的内部导体,因此能够被后述永久磁体40d的磁力所吸引。当然,只要是能够被后述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的同形状的部件,电子部件以外的部件也能够作为供给对象。
此外,在图1(A)~图1(C)中作为部件表示了长方体形状和圆柱形状的部件EC1~EC3,但只要是能够被后述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的部件,则具有与该图所示的形状类似的形状的部件、球形的部件等也能够成为供给对象。
(散料供料器的一实施方式)
接着,引用图2(A)~图13,说明以图1(A)所示的部件EC1作为供给对象的散料供料器的构造,也包含将图1(B)和图1(C)所示的部件EC2和EC3作为供给对象的情况下的变形例。此外,图2(A)~图13中标记的+标记表示后述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或与此对应的位置。
如图2(A)~图2(C)所示,散料供料器包括箱体10、支轴20、轴承30、回转部件40、开闭器50和省略图示的回转部件驱动机构。
如2(A)~图2(C)所示,箱体10形成为左右尺寸比上下尺寸和前后尺寸小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该箱体10通过组合图3(A)所示的左板11、图3(B)所示的中央板12、图3(C)所示的右板13而构成。
如图3(A)所示,左板11的左面视图轮廓形成为大致矩形,具有规定的厚度,由金属或塑料形成。该左板11在四角具有螺钉插通孔11a。
如图3(B)所示,中央板12的左面视图轮廓与左板11相同,具有比该左板11大的厚度,由金属或塑料形成。该中央板12在四角具有螺纹孔12a,在大致中央具有左右方向的贯通孔12b,在上面中央具有开闭器用凹部12c。
贯通孔12b包括:曲率中心位于图中的+标记处,并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第一圆弧面12b1;曲率半径比第一圆弧面12b1小,并且曲率中心与第一圆弧面12b1一致的第二圆弧面12b2;连接第一圆弧面12b1的下端和第二圆弧面12b2的下端的平面12b3;在第一圆弧面12b1的上端与第二圆弧面12b2的上端之间形成的U字形凹部12b4。此外,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比后述圆弧槽13b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大,第二圆弧面12b2的曲率半径比后述圆弧槽13b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小(参照图12)。
如图4所示,开闭器用凹部12c以沿左右方向切开中央板12的上面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其深度与后述取出口用凹部13c的深度一致。此外,在开闭器用凹部12c的前部左侧设置有弹簧支承壁12c1,在底面后侧设置有螺纹孔12c2。
如图3(C)所示,右板13的左面视图轮廓与左板11相同,具有与该左板11相同的厚度,由后述永久磁体40d的磁力能够透过的铝等金属或塑料形成。该右板13在四角具有螺钉插通孔13a,在左面后侧具有圆弧槽13b,在上面中央具有取出口用凹部13c,在右面中央具有用于螺纹固定支轴20的多个螺纹孔13f,在上面前侧具有开闭器用凹部13g。
圆弧槽13b具有:曲率中心位于图中的+标记处,并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外侧圆弧面13b1(参照图5(A));和曲率半径比外侧圆弧面13b1小,并且曲率中心与外侧圆弧面13b1一致的内侧圆弧面13b2(参照图5(A)),外侧圆弧面13b1与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的差规定后述宽度Wg(参照图5(A))。该圆弧槽13b从下朝上具体地说是从图中的+标记的正下方朝向正上方,以约180度的角度范围形成。此外,从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开始向前侧,具有与该圆弧槽13b相同的截面形状的直线槽(未标符号),以规定其宽度和深度的三面与规定该圆弧槽13b的宽度Wg和深度Dg的三面连接的方式设置。
此外,如图5(A)所示,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部件EC1的宽度W1或高度H1稍大、并且比端面对角尺寸D1和长度L1小的宽度Wg和深度Dg的矩形。即,图5(A)所示的圆弧槽13b,如该图中虚线所示,能够将部件EC1按照能够以宽度或高度的面大致一致的长度朝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收纳。
另外,图5(B)~图5(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是图5(A)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图5(B)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图1(A)所示的部件EC1的端面对角尺寸D1稍大、并且比长度L1小的宽度Wg和深度Dg的矩形。即,图5(B)所示的圆弧槽13b,如该图中虚线所示,能够将部件EC1不受限于宽度和高度的面的方向地按照能够以长度朝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收纳。此外,图5(C)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图1(B)所示的部件EC2的高度H2稍大、并且比宽度W2小的宽度Wg和比宽度W2稍大的深度Dg的矩形。即,图5(C)所示的圆弧槽13b,如该图中虚线所示,能够将部件EC2按照能够以宽度或高度的面大致一致的长度朝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收纳。进一步,图5(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是,具有比图1(C)所示的部件EC3的直径R3稍大、并且比长度L3小的宽度Wg和深度Dg的矩形。即,图5(D)所示的圆弧槽13b,如该图中的虚线所示,能够将部件EC3按照能够以长度朝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收纳。
如图3(C)和图6所示,取出口用凹部13c以将右板13的上面一部分,具体地说是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和其前后部分的上侧,沿左右方向切开的方式形成,具有到达圆弧槽13b和直线槽的规定的深度。即,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和其后侧部分、直线槽的后端和其前侧部分,通过取出口用凹部13c朝向上方部分开放。
如图3(C)和图6所示,开闭器用凹部13g以将右板13的上面一部分,具体地说是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前侧部分沿左右方向切开的方式形成,其深度与取出口用凹部13c的深度一致。
此外,如图3(C)所示,由金属或塑料形成的取入口形成部件13d使用固定螺钉FS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右板13的左面。在该取入口形成部件13d形成有螺钉插通孔(未标符号),在右板13的左面形成有固定螺钉FS旋入的螺纹孔(未标符号)。此外,取入口形成部件13d具有与中央板12的U字形凹部12b4的内部形状配合的外形,具有宽度变窄圆弧面13d1的量的窄宽部分13d2。进一步,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厚度与中央板12的厚度一致。进一步,圆弧面13d1的曲率半径与上述中央板12的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相同或比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稍大,该圆弧面13d1的曲率中心与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中心一致。
该取入口形成部件13d安装于右板13的左面,由此,如图7(A)所示,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被该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窄宽部分13d2部分地封闭,该封闭部分的后端成为后述取入口15a。
另外,图7(B)~图7(D)表示将图5(A)所示的圆弧槽13b置换为图5(B)~图5(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情况下的各圆弧槽13b与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位置关系,因此,与图7(A)同样,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被该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窄宽部分13d2部分封闭,该封闭部分的后端成为后述取入口15a。
进一步,如图3(C)和图6所示,形成为圆柱形或四角柱形、且由金属或塑料形成的停止棒13e通过压入或粘接而安装于右板13的左面的直线槽。如前所述直线槽的后端和其前侧部分通过取出口用凹部13C向上方部分开放,因此,如图6所示,安装于该直线槽内的停止棒13e的后部突出至取出口用凹部13c侧,通过该取出口用凹部13c露出。即,停止棒13e的后端进入由取出口用凹部13c形成的上述开放部分,该开放部分中不存在停止棒13e的区域成为后述取出口16。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将图5(A)所示的圆弧槽13b置换为图5(B)~图5(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情况下,只要从各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向前侧形成同样的直线槽,则都能够通过在该直线槽安装停止棒13e而形成后述取出口16。
为了组装图2(A)~图2(C)所示的箱体10,使图3(A)所示的左板11与图3(B)所示的中央板12的左面重叠,并且,使图3(C)所示的右板13与该中央板12的右面重叠,而且向左板11的各螺钉插通孔11a和右板13的各螺钉插通孔13a插入固定螺钉FS,而且将各固定螺钉FS旋入中央板12的各螺纹孔12a,使左板11、中央板12和右板13结合即可。
此处,使用固定螺钉FS组装箱体10,但也可以是,从左板11和右板13除去螺钉插通孔11a和13a,并且从中央板12除去螺纹孔12a,作为替代,在三者形成贯通孔,使三者重合之后向三者的贯通孔插入塑料销并使两端热熔融,从而进行三者的结合。此外,也可以是,从左板11和右板13除去螺钉插通孔11a和13a,并且从中央板12除去螺纹孔12a,通过使三者的接触面热熔接而进行部分的粘接,由此进行三者的结合。
通过该组装,如图13所示,中央板12的贯通孔12b的左侧开口被左板11的右面封闭,并且,中央板12的贯通孔12b的右侧开口被右板13的左面封闭。此外,如图12所示,安装于右板13的取入口形成部件13d嵌入中央板12的贯通孔12b的U字形凹部12b4。进一步,如图12所示,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的上部被中央板12的不存在贯通孔12b的右面部分封闭。
即,在箱体10内,形成被贯通孔12b的第一圆弧面12b1、第二圆弧面12b2和平面12b3、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圆弧面13d1和窄宽部分13d2的后面以及下面、左板11的右面的一部分、右板13的左面的一部分包围的,左面视图轮廓为大致圆形的收纳室14(参照图12和图13)。在该收纳室14,左板11的一部分成为该收纳室14的左侧壁,右板13的一部分成为该收纳室14的右侧壁(相当于权利要求范围中所说的“收纳室的侧壁”)。
此外,在收纳室14的右侧壁的内面,利用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没有封闭的部分(约150度的角度范围部分),形成从下向上的圆弧状的引导槽(以下称为引导槽13b,参照图12)。根据图12可知,该引导槽13b的起点位于该图中的+标记的正下方。
进一步,利用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被封闭的部分(约30度的角度范围部分),形成具有与引导槽13b相同的截面形状,并且从引导槽13b的上端朝向收纳室14的上方的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5(参照图11~图13),而且,在该供给通路15的后端形成作为其入口的取入口15a(参照图12)。根据图12可知,该供给通路15的终点(前端)位于该图中的+标记的正上方。此外,停止棒13e从该供给通路15的后端直到前侧地横向配置。
进一步,在箱体10的上面,形成用于将在供给通路15内移动且与停止棒13e的后面抵接而停止的部件EC1从该供给通路15向外部取出的上面开口的取出口16(参照图11~图13)。根据图12可知,该取出口16位于该图中的+标记的正上方。
进一步,中央板12的开闭器用凹部12c的深度和右板13的取出口用凹部13c以及开闭器用凹部13g的深度一致,因此,这些凹部12c、13c和13g成为连续的一个凹部。
进一步,构成收纳室14的第一圆弧面12b1的曲率半径比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大,因此,在引导槽13b的外侧形成圆弧状的平坦面FP1,其具有依据两者的曲率半径的差的宽度(参照图9(A)~图9(C)和图12)。该平坦面FP1的宽度大致设定为部件(EC1~EC3)的长度(L1~L3)的两倍以上的值。此外,在引导槽13b的内侧有与该平坦面FP1为齐平(表面拉平)状态的平坦面FP2,因此该引导槽13b以被夹在外侧和内侧的平坦面FP1和FP2之间的方式设置。
此处,使引导槽13b的角度范围为约150度,并且使供给通路15的角度范围为约30度,但也可以不改变引导槽13b的下端位置地使引导槽13b的角度范围有一定程度的增减,此外,也可以不改变供给通路15的上端位置地使供给通路15的角度范围有一定程度的增减。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将图5(A)所示的圆弧槽13b置换为图5(B)~图5(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情况下,与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引导槽13b、供给通路15、取入口15a、取出口16、两个平坦面FP1和FP2平坦面,也与收纳室14一同形成。
如图13所示,支轴20具有轴主体20a和设置于该轴主体20a的左端的边缘部20b,由金属或塑料形成。该支轴20通过将固定螺钉插入设置于边缘部20b的多个螺钉插通孔(省略图示)并旋入右板13的右面的螺纹孔13f而安装于右板13的右面中央。在该安装状态下,支轴20的轴主体20a的中心与构成右板13的引导槽13b的外侧圆弧面13b1和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中心一致。
如图13所示,轴承30由辐射状的滚珠轴承形成,在支轴20的轴主体20a嵌合其内轮而安装。
如图8(A)~图8(C)所示,回转部件40具有圆筒部40a、设置于该圆筒部40a的左端的边缘部40b、设置于该边缘部40b的左面外周的环状部40c,由永久磁体的磁力能够透过的铝等金属或塑料形成。
此外,在回转部件40的环状部40c,共8个的永久磁体40d以各自的一方的磁极沿着与圆筒部40a的中心(相当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同心的假想圆VC(相当于后述圆轨道)的方式以45度的间隔配置。各永久磁体40d形成为在两端面具有磁极的圆柱形,一方的磁极按照以与环状部40c的左面大致齐平(表面拉平)的状态露出的方式埋设于该环状部40c。此外,作为各永久磁体40d,使用具有将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所需的充分的表面磁力的永久磁体。进一步,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相当于磁力线最密集的磁力中心)位于假想圆VC上。该假想圆VC(后述圆轨道)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构成箱体10的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以下,并且为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以上。此外,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磁极的极性可以全部为N极或S极,也可以沿着假想圆VC交替地排列N极和S极。
进一步,在回转部件40的环状部40c的左面外周缘,共计8个的圆弧状凹部40c1沿着该左面外周缘以45度间隔形成,此外,在邻接的圆弧状凹部40c1之间,由向左侧山状隆起的部位构成的共计8个的按压部40c2以45度间隔形成。根据图11可知,各按压部40c2包含:从邻接的圆弧状凹部40c1的端部向左侧以锐角立起的两个倾斜面;和与环状部40c的左面为齐平状态的平面,从上方看时的形状为在后侧具有倾斜面的梯形状。附图中表示从左侧看环状部40c时的各按压部40c2的角度位置与各永久磁体40d的角度位置一致的结构,但也可以根据后述的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的前后方向位置、上下方向位置等,使各按压部40c2的角度位置为与各永久磁体40d的角度位置偏移几度左右的位置。
如图13所示,该回转部件40按照环状部40c的左面与箱体的右板13的右面稍微隔开间隔地以平行或与此相近的状态相向的方式,详细地说是按照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与收纳室14的右侧壁的外面稍微隔开间隔地以平行或与此相近的状态相向的方式,并且,各按压部40c2与收纳室14的右侧壁的外面稍微隔开间隔以平行或与此相近的状态相向的方式,将圆筒部40a的内孔40a1嵌于轴承30的外轮而安装。在该安装状态下,回转部件40能够以支轴30的轴主体20a为中心而旋转,伴随该旋转,各永久磁体40d能够在与假想圆VC相当的圆轨道移动,并且,各按压部40c2也能够在与该假想圆VC相当的圆轨道的外侧沿该圆轨道移动。
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与构成箱体10的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外侧圆弧面13b1和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中心以及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所位于的假想圆VC的中心一致,并且,该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构成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以下,并且为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以上,因此,在与假想圆VC相当的圆轨道移动的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与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相向,并且各自的中心朝向引导槽13b内和供给通路15内。此外,箱体10的右板13能够透过磁力,因此与引导槽13b相向的永久磁体40d的磁力通过该右板13到达引导槽13b内和收纳室14内,与供给通路15相向的永久磁体40d的磁力通过该右板13到达供给通路15内。
在图9(A)~图9(C)中,举例表示满足上述条件(假想圆VC(圆轨道)的曲率半径为构成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以下,且为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以上)的位置关系。
图9(A)表示“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图9(B)表示“(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图9(C)表示“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
在上述条件下图9(A)的位置关系最为优选,其次优选的是图9(B)和图9(C)的位置关系,但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即使是“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或“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的位置关系,也充分能够在高概率下进行后述的向引导槽13b的部件(EC1~EC3)的收纳。
图12表示包围8个永久磁体40d的外侧的假想圆(省略图示)的曲率半径与第一圆板面12b1的曲率半径大致一致的情况,但如果扩大外侧的平坦面FP1的宽度或者使用直径较小的永久磁体40d,则该假想圆位于第一圆弧面12b1的内侧,此外,如果使用直径较大的永久磁体40d,则该假想圆位于第一圆弧面12b1的外侧。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将图5(A)所示的圆弧槽13b置换为图5(B)~图5(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情况下,上述条件也相同。
如图10所示,开闭器50包括:上面视图轮廓为矩形的臂部50a;设置于臂部50a的后端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圆形的被支承部50b;设置于臂部50a的前部右侧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三角形的被按压部50c;和设置于臂部50a的中间部右侧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矩形的开闭部50d,该开闭器50由金属或塑料形成。
臂部50a通过调整其左右尺寸,具有难以弹性变形的刚性。此外,在被按压部50c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减少与按压部40c2的接触阻力的圆角。进一步,开闭部50d是直接封闭或开放取出口16的部位,其前后尺寸比取出口16的前后尺寸稍大,并且比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前后尺寸小,此外,其左右尺寸比取出口16的左右尺寸稍大。进一步,在被支承部50b设置有用于旋转自由地支承开闭器50的轴承孔50b1。
该开闭器50具有与中央板12的开闭器用凹部12c的深度相同或比它小的厚度,如图11所示,通过将在下端具有螺纹部的支承轴SS插入轴承孔50b1,并且将其螺纹部旋入开闭器用凹部12c的螺纹孔12c2,而且在臂部50a的前部左侧与开闭器用凹部12c的弹簧支承壁12c1之间插入安装压缩弹簧SP,该开闭器50被配置于箱体10。
配置于箱体10的开闭器50,在其被按压部50c没有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按压的状态(参照图11)下,基于压缩弹簧SP的作用力使臂部50a的右侧与右板13的上部左面抵接。此外,被按压部50c的前端通过开闭器用凹部13g突出至回转部件40的圆弧状凹部40c1内,开闭部50d进入取出口用凹部13c内而封闭取出口16。即,开闭器50在其被按压部50c能够被回转部件40的各按压部40c2按压的位置关系下配置于箱体,压缩弹簧SP利用其作用力支承能够旋转的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
省略图示的回转部件驱动机构用于使回转部件40向期望的方向旋转,并且使其停止,基本上具有电机、安装于电机轴的驱动齿轮和电机控制电路。在回转部件40等的外周面等形成有齿轮的代用部分,或者在回转部件40安装另外的齿轮,只要使驱动齿轮与这些齿轮啮合,则能够通过电机动作使回转部件40向期望的方向旋转,并且能够通过电机动作的停止使回转部件40的旋转停止。
接着,引用图14~图20,对将图1(A)所示的部件EC1作为供给对象的散料供料器的部件供给的动作,包含将图1(B)和图1(C)所示的部件EC2和EC3作为供给对象的情况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图14~图20中所记载的+标记表示上述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
如图14所示,在部件供给时,在箱体10的收纳室14内以零散状态(朝向不一致的状态)收纳多个部件EC1。该收纳通过设置于箱体10的带开闭盖的补充口(省略图示)、能够由密封件封闭的补充口(省略图示)进行。
当部件EC1的收纳量过多时,部件EC1向后述的取入口15a的流入概率下降,因此部件EC1的最大收纳水平优选为收纳室14的高度的约1/2。例如,在部件EC1的长度L1为1.0mm的情况下,形成与图2尺寸相同的箱体10,并且使最大收纳水平为收纳室14的高度尺寸的约1/2,则也能够收纳数万个左右的部件EC1。
在将部件EC1收纳于箱体10的收纳室14内之后,如图14所示,利用回转部件驱动机构使回转部件40沿虚线箭头方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数周,进行部件EC1的预备供给(所谓的球状物装入(玉詰め))。
通过该回转部件40的旋转,根据图14可知,各永久磁体40d按照下述顺序反复进行下述过程: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以与收纳室14相对,并且与引导槽13b相对的状态移动的过程(1);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以不与收纳室14相对,并且与供给通路15相对的状态移动的过程(2);和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以与收纳室14不相对的状态移动的过程(3)。
在上述过程(1)中,收纳在收纳室14内的零散状态的部件EC1中的多个部件EC1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被吸引的多个部件EC1保持块的状态从部件收纳区域脱出,沿引导槽13b向上方移动,到达取入口15a。
在引导槽13b的外侧和内侧,夹着该引导槽13b的两个平坦面FP1和FP2以齐平的状态存在,并且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朝向引导槽13b内,因此,如图15所示,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EC1的块成为覆盖该引导槽13b和其两侧的平坦面FP1和FP2的山状的形态(参照双点划线)或与此接近的状态。即,利用存在于引导槽13b的外侧和内侧的平坦面FP1和FP2,尽可能地将较多的部件EC1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EC1的个数被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的剩余个数、永久磁体40d的表面磁力等左右,但在足够量的部件EC1被收纳在收纳室14内,而且永久磁体40d具有2000~4000高斯的表面磁力,充分的磁力能够到达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的情况下,大致为数十个到数百个。
此外,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朝向引导槽13b内,因此,对于多个部件EC1的块中与该永久磁体40d最接近并且与其中心(磁力中心)相对的部件EC1,向引导槽13b内拉入的力作用力最强。而且,在多个部件EC1的块沿着引导槽13b向上方移动时,该多个部件EC1的块中与引导槽13b接近的部件EC1与该引导槽13的开口侧的两个圆弧状边接触,产生修正其朝向的作用。
即,在上述过程(1)中,利用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尽可能地将较多的部件EC1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结合该作用,能够将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EC1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EC1,基于上述作用高概率地以长度朝向收纳在引导槽13b内。
部件EC1形成为具有长度L1>宽度W1=高度H1的尺寸关系的长方体形状,因此,收纳于引导槽13b内的部件EC1的朝向基本上为长度朝向(参照图16)、与长度朝向相差90度的朝向(参照图17)这两个方式,没有收纳在引导槽13b内的部件EC1为零散状态(参照图15)。
在收纳于引导槽13b内的一个或多个部件EC1均为“在引导槽13b内以长度朝向收纳的部件EC1”时,或者在“在引导槽13b内以长度朝向收纳的部件EC1”的后侧存在“在引导槽13b内以与长度朝向相差90度的朝向收纳的部件EC1”时,如图16所示,“在引导槽13b内以长度朝向收纳的部件EC1”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并且沿引导槽13b向上方移动,保持该朝向流入取入口15a,被取入供给通路15内。该流入时,“在引导槽13b内以与长度朝向相差90度的朝向被收纳的部件EC1”和“没有收纳在引导槽13b内的部件EC1”与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窄宽部分13d2的后面抵接,在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越过取入口15a的右侧而吸引力下降时,向下方落下。
此外,根据上述作用,收纳在引导槽13b内的一个或多个部件EC1均为“在引导槽13b内以与长度朝向相差90度的朝向被收纳的部件EC1”的概率低,在该情况下,如图16所示,“在引导槽13b内以与长度朝向相差90度的朝向被收纳的部件EC1”和“没有收纳在引导槽13b内的部件EC1”与取入口形成部件13d的窄宽部分13d2的后面抵接,在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越过取入口15a的右侧而吸引力下降时,向下方落下。
另一方面,在上述过程(2)中,从引导槽13b流入取入口15a的长度朝向的部件EC1,如图18所示,一边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一边沿着供给通路15向上方移动而到达取出口16,到达该取出口16的长度朝向的部件EC1在其前面与停止棒13e的后面抵接时停止。在预备供给时回转部件40旋转数周,因此,在与停止棒13e的后面抵接停止的最前头的部件EC1的后侧,多个部件EC1成为不隔着间隙或隔着间隙相连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上述过程(3)中,抑制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影响到收纳室14内的EC1,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该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在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产生不需要的变动,例如不涉及向引导槽13b内的部件收纳、向取入口15a的部件流入的变动等。
在该预备供给时回转部件40旋转数周时,反复进行该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进行的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的按压和该按压的解除。具体地说,在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登上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而被该按压部40c2向左方按压时,该开闭器50抵抗压缩弹簧SP的作用力,以轴承孔50b1为中心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变位(位移),随着该旋转变位,开闭部50d从取出口16上向左方退避,该取出口16开放(参照图20)。此外,在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从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滑落而解除按压时,开闭器50由于压缩弹簧SP的作用力而以轴承孔50b1为中心沿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变位,从而复位,伴随该旋转变位,开闭部50d从退避位置向右方偏移而位于取出口16上,该取出口16被封闭(参照图18)。
根据图18可知,在上述过程(2)中,在最前头的部件EC1与停止棒13e的后面抵接而停止时,取出口16被开闭器50的开闭部50d封闭,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供给至该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的姿势混乱,例如最前头的部件EC1由于供给至取出口16时的反作用力(与停止棒13e的后面抵接时的反作用力)而倾斜,最前头的部件EC1由于通过取出口16的右侧的永久磁体40d的磁力的影响而倾斜等。
在部件EC1的预备供给完成之后,如图19和图20所示,停止回转部件40(以下将该停止位置称为待机位置),使得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存在于越过取出口16的右侧的位置,并且其后侧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存在于进入供给通路15的右侧的位置,而且,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存在于按压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的位置。
使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越过取出口16的右侧而停止的位置为待机位置的理由是,为了避免在从该取出口16将最前头的部件EC1向外部取出时该部件EC1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此外,使后侧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进入供给通路15的右侧的位置为待机位置的理由是,使得通过上述预备供给而送入供给通路15内的多个部件EC1不会沿构成该供给通路15的内侧圆弧面13b2滑落而从取入口15a落下。
此外,在该待机位置,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登上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而被该按压部40c2向左方按压,由此该开闭器50抵抗压缩弹簧SP的作用力,以轴承孔50b1为中心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变位,伴随该旋转变位,开闭部50d从取出口16上向左方退避而开放该取出口16。即,成为将存在于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通过该取出口16向外部取出的状态。
从散料供料器的部件EC1的取出,在图19和图20所示的待机位置进行。具体地说,通过使装载器(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吸附喷嘴(省略图示)向取出口16下降,在吸附存在于该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之后使该吸附喷嘴上升而进行。取出口16位于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5的最上点,因此,即使多个部件EC连在存在于该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的后侧,也不会从该后续的部件EC1对最前头的部件EC1产生影响其取出的负载,例如不会施加按压力等。
取出存在于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之后,使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例如45度或90度、135度、180度,使该回转部件40再次停止在待机位置。部件EC1的取出能够由省略图示的传感器简单地检测出来,因此能够基于该检测信号开始回转部件40的旋转。
在使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的过程中,“部件EC1向引导槽13b内的收纳”、“部件EC1从引导槽13b向取入口15a的流入”和“供给通路15内的部件EC1的移动”与上述同样地进行,部件EC1再次供给至取出口16。这之后,也是在每次存在于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被取出时,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
此外,在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的过程中,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从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滑落而解除按压,因此,该开闭器50利用压缩弹簧SP的作用力以轴承孔50b1为中心向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变位而复位,伴随该旋转变位,开闭部50d从退避位置向右方偏移而位于取出口16上,该取出口16被封闭(参照图18)。
即,在部件EC1向取出口16供给时,该取出口16被开闭器50的开闭部50d封闭,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供给至该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的姿势混乱,例如最前头的部件EC1由于供给至取出口16时的反作用力(与停止棒13e的后面抵接时的反作用力)而倾斜,最前头的部件EC1由于通过取出口16的右侧的永久磁体40d的磁力的影响而倾斜等。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将图5(A)所示的圆弧槽13b置换为图5(B)~图5(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该图所示的部件EC1~EC3为对象,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此外,在将图5(A)所示的引导槽13b置换为图5(B)所示的引导槽13b的情况下,部件EC1能够以宽度或高度的面不一致的长度朝向(参照图5(B)的虚线)收纳在引导槽13b内,但在引导槽13b内移动的过程或在供给通路15内移动的过程中,该部件EC1自身产生使姿势稳定化的位移,因此该部件EC1以宽度或高度的面一致的姿势供给至取出口16。
接着,说明由上述散料供料器得到的效果。
(1)上述散料供料器能够发挥下述功能:通过将收纳在收纳室14内的零散状态的部件(EC1~EC3)中的多个部件(EC1~EC3)利用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并且使被吸引的多个部件(EC1~EC3)沿该引导槽13b向上方移动,从而将一个或多个部件(EC1~EC3)以长度朝向收纳在引导槽13b内;通过一边利用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以长度朝向收纳在引导槽13b内的一个或多个部件(EC1~EC3)一边使该部件(EC1~EC3)沿该引导槽13b向上方移动,从而将该部件(EC1~EC3)通过取入口15a送入供给通路15内;和通过一边利用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送入至供给通路15内的长度朝向的部件(EC1~EC3)一边使该部件(EC1~EC3)沿该供给通路15向上方移动,从而将最前头的部件(EC1~EC3)供给至上面开口的取出口16。
即,供给通路15从引导槽13b的上端向收纳室14的上方设置,而且,在该供给通路15的前端设置有上面开口的取出口16,因此,供给通路15的长度与现有的散料供料器相比极短,此外,送至供给通路15内的长度朝向的部件(EC1~EC3)一边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一边沿该供给通路15向上方移动,因此,在该部件(EC1~EC3)不会产生成为部件堵塞的原因的倾斜,此外,即使部件(EC1~EC3)每一个的重量较轻,也能够使该部件(EC1~EC3)可靠地向上方移动。由此,能够提高部件(EC1~EC3)以长度朝向向取出口16供给的效率,因此,即使从取出口16取出部件(EC1~EC3)的时间间隔变短,即使例如为50msec以下,也能够发挥与该时间间隔充分对应的供给能力。
(2)在上述散料供料器设置有用于封闭或开放取出口16的开闭器50,该开闭器50以在其被按压部50c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向左方按压时开放取出口16,而在该按压解除时封闭取出口16的方式动作。
即,在部件(EC1~EC3)向取出口16供给时能够利用开闭器50封闭取出口16,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供给至该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EC3)的姿势混乱,例如最前头的部件(EC1~EC3)由于供给至取出口16时的反作用力(与停止棒13e的后面抵接时的反作用力)而倾斜,最前头的部件(EC1~EC3)由于通过取出口16的右侧的永久磁体40d的磁力的影响而倾斜等,能够达到供给至取出口16的部件(EC1~EC3)的姿势的稳定化。由此,即使从取出口16取出部件(EC1~EC3)的时间间隔变短,也能够良好地进行从取出口16将最前头的部件(EC1~EC3)向外部取出的操作。
而且,利用设置于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50c使开闭器50进行期望的开闭动作,因此,没有必要设置用于该开闭动作的专用机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取出口16的封闭或开放。换言之,为了避免结构变得复杂,采用在设置有永久磁体40d的回转部件40设置按压部50c,利用该按压部50c使开闭器50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
(3)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回转部件40以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越过取出口16的外侧而停止的位置作为用于部件取出的待机位置,在该待机位置,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向左方按压,取出口16开放。
即,在待机位置,回转部件40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越过取出口16的外侧,因此,能够避免存在于开放的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EC3)被该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而增加取出阻力,能够顺利地进行最前头的部件(EC1~EC3)从取出口16的取出。
(4)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设置于回转部件40的多个按压部40c2由山状隆起的部位(具体的说是在两侧具有倾斜面的梯形状的部位)构成,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形成为在其前端具有圆角的形状,该被按压部50c通过登上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而被向左方按压。
即,对于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的按压和其解除通过下述动作进行:该被按压部50c经由一方的倾斜面登上按压部40c2,而经由其它的倾斜面从按压部40c2滑落。即,被按压部50c的前端形成为具有圆角的形状,利用该作用,即使反复进行取出口16的封闭和开放,也能够极力避免在回转部件40侧和开闭器50侧产生磨耗或损伤,能够长期地稳定且顺利地进行开闭器40的开闭动作。
而且,在按压部40c2为梯形状的情况下,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以与倾斜面间的平面接触的状态进行该被按压部50c的按压,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基于该按压的取出口16的开放,并且,即使回转部件40的停止位置有一些偏移也能够正确地进行期望的按压。
(5)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共计8个的按压部40c2以各自沿着与假想圆VC相当的圆轨道的方式以45度间隔设置于回转部件40,此外,共计8个的永久磁体40d以各自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位于与假想圆VC相当的圆轨道的方式以45度间隔设置于回转部件40。
即,能够在电机控制电路中简单地控制下述动作:在存在于取出口16的最前头的部件(EC1~EC3)被取出之后,使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之后使其停止的动作,例如旋转45度、90度、135度、180度再停止的动作。
(6)在上述散料供料器,开闭器50在具有难以弹性变形的刚性的臂部50a具有被按压部50b,并且,利用压缩弹簧SP支承被按压部50c,该开闭器50通过抵抗其被按压部50c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按压时的弹簧作用力的旋转变位,进行取出口16的开放,此外,通过该按压被解除时的利用弹簧作用力的复位,进行取出口16的封闭。
即,利用压缩弹簧SP的作用力进行封闭取出口16时的开闭器50的复位,因此,能够可靠且稳定地进行利用开闭器50的取出口16的封闭。
(7)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与引导槽13b相对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朝向该引导槽13b内,并且,在引导槽13b的外侧和内侧,夹着该引导槽13b的两个平坦面FP1和FP2以齐平的状态存在。
因此,在收纳在收纳室14内的零散状态的部件(EC1~EC3)中的多个部件(EC1~EC3)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时,能够利用存在于引导槽13b的外侧和内侧的两个平坦面FP1和FP2,尽可能地将较多的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
此外,在被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EC1~EC3)的块中,对于最接近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并且与其中心(磁力中心)相对的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内拉入的力的作用力最强。而且,在多个部件(EC1~EC3)的块沿引导槽13b向上方移动时,该多个部件(EC1~EC3)的块中与引导槽13b接近的部件(EC1~EC3)与该引导槽13的开口侧的两个圆弧状边接触,产生修正其朝向的作用。
即,利用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尽可能地将较多的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结合该作用,能够将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多个部件(EC1~EC3)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EC1~EC3),基于上述作用高概率地以长度朝向收纳在引导槽13b内。此外,在引导槽13b内以长度朝向被收纳的部件(EC1~EC3),一边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一边沿引导槽13b向上方移动,流入取入口15a,进一步,从引导槽13b流入取入口15a的长度朝向的部件(EC1~EC3),一边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吸引一边沿供给通路15向上方移动,到达取出口16。
总而言之,能够将被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向引导槽13b方向吸引的部件(EC1~EC3)高概率地以长度朝向收纳在引导槽13b内,因此,能够与回转部件40的旋转量成比例地使以长度朝向流入取入口15a的部件(EC1~EC3)的数量增加,由此能够提高部件(EC1~EC3)以长度朝向流入取入口15a的效率,即部件(EC1~EC3)以长度朝向供给至取出口16的效率。
(8)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圆弧状的引导槽13b由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没有被堵塞的部分形成,此外,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5由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被堵塞的部分形成。
即,能够利用一个圆弧槽13b形成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因此该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形成极为容易,而且能够简单地连续得到具有同一截面形状的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
(9)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右板13的圆弧槽13b从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下方向正上方形成,此外,取出口16位于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上方。
即,引导槽13b的起点位于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下方,因此即使在收纳在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EC3)的剩余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将该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e方向吸引并供给至取出口16。此外,取出口16位于与回转部件40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上方,因此,能够使供给通路15的长度尽量地短,紧凑地构成箱体10乃至散料供料器自身。
(10)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右板13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根据收纳在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EC3)而适当设定(参照图5(A)~图5(D))。
即,仅是通过变更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就能够简单地变更由散料供料器供给的部件(EC1~EC3)。
(11)在上述散料供料器中,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所位于的圆轨道(相当于假想圆VC)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构成引导槽13b和供给通路15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以下,并且为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以上。
即,通过该条件设定,能够使在相当于假想圆VC的圆轨道移动的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可靠地朝向引导槽13b内和供给通路15内。在上述条件下,图9(A)所示的“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最为优选,其次,图9(B)所示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和图9(C)所示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2”较为优选,但即使是“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或“圆轨道的曲率半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的位置关系,也充分能够在高概率下进行部件(EC1~EC3)向引导槽13b的收纳。
(开闭器的变形例)
接着,引用图21~图28(B),说明上述开闭器50的变形例。
(1)图21和图22表示上述开闭器50的第一变形例。如图21所示,该变形例(开闭器51)具有:左右尺寸比上述臂部50a小的臂部51a;设置于臂部51a的后端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圆形的被支承部51b;设置于臂部51a的前部右侧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三角形的被按压部51c;和设置于臂部51a的中间部右侧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矩形的开闭部51d,该开闭器51由金属或塑料形成。
臂部51a通过调整其左右尺寸,能够进行基于弹性的变形和恢复。此外,在被按压部51c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减少与按压部40c2的接触阻力的圆角。进一步,开闭部51d是直接封闭或开放取出口16的部位,其前后尺寸比取出口16的前后尺寸稍大,并且比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前后尺寸小,此外,其左右尺寸比取出口16的左右尺寸稍大。进一步,在被支承部51b设置有螺钉插通孔51b1。
该开闭器51具有与中央板12的开闭器用凹部12c的深度相同或比其小的厚度,如图21所示,通过将固定螺钉FS插入螺钉插通孔51b1,并且使其螺纹部旋入开闭器用凹部12c的螺纹孔12c2而固定被支承部51b,该开闭器51被配置于箱体10。
配置于箱体10的开闭器51,在其被按压部51c没有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按压的状态(参照图21)下,基于该臂部51a的弹性使臂部51a的右侧与右板13的上部左面抵接。此外,被按压部51c的前端通过开闭器用凹部13g突出至回转部件40的圆弧状凹部40c1内,开闭部51d进入取出口用凹部13c内而封闭取出口16。即,开闭器51在其被按压部51c能够被回转部件40的各按压部40c2按压的位置关系下配置于箱体10。
如图22所示,在回转部件40位于待机位置时,开闭器51的被按压部51c登上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而被该按压部40c2向左方按压,由此臂部51a的根部抵抗其弹性以向左方倾斜的方式变形,伴随该变形,开闭部51d从取出口16上向左方退避,该取出口16开放。
此外,在部件取出后,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沿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的过程中,如图21所示,开闭器51的被按压部51c从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滑落而解除按压,因此,臂部51a的根部利用其弹性而恢复,该臂部51a复位,伴随该复位,开闭部51d从退避位置向右方偏移而位于取出口16上,该取出口16被封闭。
根据该开闭器51,能够利用被按压部51c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按压时的臂部51a的变形进行取出口16的开放,此外,利用该按压解除时的臂部51a的恢复进行取出口16的封闭。即,不需要上述开闭器50那样的复位用的压缩弹簧SP,因此具有能够减少部件个数的优点。
在使用该开闭器51代替上述开闭器50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但是,除去效果(6))。
(2)图23和图24表示上述开闭器50的第二变形例。如图23所示,该变形例(开闭器52)具有:左右尺寸比上述臂部50a小的臂部52a;设置于臂部52a的后端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圆形的第一被支承部52b;设置于臂部52a的前部右侧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三角形的被按压部52c;设置于臂部52a的中间部右侧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矩形的开闭部52d;和设置于臂部52a的前端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圆形的第二被支承部52e,该开闭器52由金属或塑料形成。
臂部52a通过调整其左右尺寸,能够进行基于弹性的变形和恢复。进一步,在被按压部52c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减少与按压部40c2的接触阻力的圆角。进一步,开闭部52d是直接封闭或开放取出口16的部位,其前后尺寸比取出口16的前后尺寸稍大,并且比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前后尺寸小,此外,其左右尺寸比取出口16的左右尺寸稍大。进一步,在各被支承部52b和52e设置有轴承孔52b1和52e1。
另一方面,开闭器用凹部12c’以前后尺寸比上述开闭器用凹部12c大的方式形成,在底面前侧设置有螺纹孔12c3。
该开闭器52具有与中央板12的开闭器用凹部12c的深度相同或比它小的厚度,如图23所示,通过将在下端具有螺纹部的支承轴SS插入轴承孔52b1和52e1,并且将各自的螺纹部旋入开闭器用凹部12c’的螺纹孔12c2和12c3,该开闭器52被配置于箱体10。
配置于箱体10的开闭器52,在其被按压部52c没有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按压的状态(参照图23)下,基于该臂部52a的弹性使臂部52a的右侧与右板13的上部左面抵接。此外,被按压部52c的前端通过开闭器用凹部13g突出至回转部件40的圆弧状凹部40c1内,开闭部52d进入取出口用凹部13c内而封闭取出口16。即,开闭器52在其被按压部52c能够被回转部件40的各按压部40c2按压的位置关系下配置于箱体10。
如图24所示,在回转部件40位于待机位置时,开闭器52的被按压部52c登上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而被该按压部40c2向左方按压,由此臂部52a整体抵抗其弹性以向左方弯曲的方式变形,伴随该变形,开闭部52d从取出口16上向左方退避,该取出口16开放。
此外,在部件取出后,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沿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的过程中,如图23所示,开闭器52的被按压部52c从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滑落而解除按压,因此,臂部52a的整体利用其弹性而恢复,该臂部52a复位,伴随该复位,开闭部52d从退避位置向右方偏移而位于取出口16上,该取出口16被封闭。
根据该开闭器52,能够利用被按压部52c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按压时的臂部52a的变形进行取出口16的开放,此外,利用该按压解除时的臂部52a的恢复进行取出口16的封闭。即,不需要上述开闭器50那样的复位用的压缩弹簧SP,因此具有能够减少部件个数的优点。
在使用该开闭器52代替上述开闭器50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但是,除去效果(6))。
(3)图25和图26表示上述开闭器50的第三变形例。如图25所示,该变形例(开闭器53)具有:上面视图轮廓为J字形的臂部53a;设置于臂部53a的左端的四角柱形的被支承部53b;设置于臂部53a的前部右侧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三角形的被按压部53c;和设置于臂部53a的中间部右侧的上面视图轮廓为大致矩形的开闭部53d,该开闭器53由金属或塑料形成。
臂部53a在与被支承部53b之间具有大致半圆形的弹性部分53a1,通过调整该弹性部分53a1的宽度,能够进行基于弹性的变形和恢复。此外,在被按压部53c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减少与按压部40c2的接触阻力的圆角。进一步,开闭部53d是直接封闭或开放取出口16的部位,其前后尺寸比取出口16的前后尺寸稍大,并且比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前后尺寸小,此外,其左右尺寸比取出口16的左右尺寸稍大。进一步,被支承部51b在左面侧隔着台阶(未标注符号)具有从被按压部53c的左端向前方延伸的部分(未标注符号)和向后方延伸的部分(无标注符号)。
另一方面,开闭器用凹部12c”形成为封闭上述开闭器用凹部12c的上面开口的形状,仅使其右侧开口。换言之,开闭器用凹部12c”的深度(上下尺寸)比上述开闭器用凹部12c的深度小封闭其上面开口的壁的厚度的量。此外,在开闭器用凹部12c”的内侧左面,开闭器53的被支承部51b嵌入并被支承的支承凹部12c2”代替上述螺纹孔12c2而设置。
该开闭器53具有比中央板12的开闭器用凹部12c”的深度稍小的厚度,如图25所示,该开闭器53通过在将右板13安装于中央板12之前,通过开闭器用凹部12c”的右侧开口插入该开闭器用凹部12c”,在将该被支承部51b嵌入支承凹部12c2”之后将右板13安装于中央板12,而配置于箱体10。
配置于箱体10的开闭器53,在其被按压部53c没有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按压的状态(参照图25)下,使臂部53a的右侧基于其弹性部分53a1的弹性与右板13的上部左面抵接。此外,被按压部53c的前端通过开闭器用凹部13g突出至回转部件40的圆弧状凹部40c1内,开闭部53d进入取出口用凹部13c内而封闭取出口16。即,开闭器53在其被按压部53c能够被回转部件40的各按压部40c2按压的位置关系下配置于箱体10。
如图26所示,在回转部件40位于待机位置时,开闭器53的被按压部53c登上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而被该按压部40c2向左方按压,由此臂部53a的弹性部分53a1抵抗其弹性以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变形,伴随该变形,开闭部53d从取出口16上向左方退避,该取出口16开放。
此外,在部件取出后,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沿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的过程中,如图25所示,开闭器53的被按压部53c从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滑落而解除按压,因此,臂部53a的弹性部分53a1利用其弹性而恢复,该臂部53a复位,伴随该复位,开闭部52d从退避位置向右方偏移而位于取出口16上,该取出口16被封闭。
根据该开闭器53,能够利用被按压部53c被回转部件40的按压部40c2按压时的臂部53a的变形进行取出口16的开放,此外,利用该按压解除时的臂部53a的恢复进行取出口16的封闭。即,不需要上述开闭器50那样的复位用的压缩弹簧SP、支承轴SS,因此具有能够减少部件个数的优点。
在使用该开闭器53代替上述开闭器50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但是,除去效果(6))。
(4)图27表示上述开闭器50的第四变形例。该变形例(开闭器50’)与上述开闭器50的结构的不同点在于,通过在臂部50a的中间部设置长孔53e,使设置有开闭部50d的部位的左右尺寸局部变小。其它结构与上述开闭器5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前所述,部件(EC1~EC3)从散料供料器的取出在图19和图20所示的待机位置进行,但由于取出的失败,最前头的部件(EC1~EC3)可能以从取出口16突出的状态残留。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开闭部50d从开放位置恢复到封闭位置,则部件(EC1~EC3)被恢复途中的开闭部50d夹住,尤其是如果为刚性低的部件(EC1~EC3),则由于被夹时的冲击,会对该部件(EC1~EC3)产生伤害,例如损伤或缺损等。
开闭器50’中,由于长孔53e的存在,开闭部50d容易向左方位移,因此即使在部件(EC1~EC3)被恢复途中的开闭部50d夹住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开闭部50d的左方位移减轻被夹时的冲击,避免对该部件(EC1~EC3)造成伤害。
在使用该开闭器50’代替上述开闭器50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5)图28(A)和图28(B)表示上述开闭器50的第五变形例。该变形例与上述开闭器50的结构不同点在于,在上述开闭器50的开闭部50d,将由聚氨脂橡胶等构成的弹性体50d1以其右侧比开闭部50d的右侧更稍为突出的方式进行设置。其它结构与上述开闭器5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弹性体50d1替代第四变形例中说明的长孔,在部件(EC1~EC3)被恢复途中的开闭部50d夹住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弹性体51d1的弹性变形减轻被夹时的冲击,避免对该部件(EC1~EC3)造成伤害。
在使用该开闭器53代替上述开闭器50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此外,在作为第一~第三变形例表示的上述开闭器51~53的开闭部51d~53d设置上述同样的弹性体51d1~53d1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得到避免伤害的效果。
(回转部件的变形例)
接着,引用图29~图32,说明上述回转部件40的变形例。
(1)图29(A)和图29(B)表示上述回转部件40的第一变形例。该变形例改变上述按压部40c2的数量和角度间隔,图29(A)所示的回转部件40-1以90度间隔具有共计4个按压部40c2,图29(B)所示的回转部件40-2以180度间隔具有共计2个按压部40c2。当然,也可以以135度间隔设置共计3个的按压部40c2。
按压部40c2的数量取决于部件取出后使位于待机位置的回转部件40旋转时的旋转角度。总而言之,在旋转角度为90度、180度、135度的情况下,在旋转途中没有使开闭器50产生开闭动作的需要,因此,只要配合该旋转角度设定按压部40c2的数量,则能够避免在开闭器50产生不需要的开闭动作。此外,按压部40c2的角度间隔也可以不是等间隔,但等间隔的话在供给动作中更容易控制回转部件40的旋转。
在代替上述回转部件40使用该回转部件40-1或回转部件40-2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2)图30(A)~图30(C)表示上述回转部件40的第二变形例。该变形例变更上述按压部40c2的形成位置,在附图中,共计8个按压部40c2’以45度间隔设置在回转部件40-3的外周面。各按压部40c2’的形状与上述按压部40c2的形状相同,该各按压部40c2’能够与上述按压部40c2同样地按压开闭器50的被按压部50c。
在代替上述回转部件40使用该回转部件40-3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3)图31(A)和图32(A)表示上述回转部件40的第三变形例。该变形例变更上述永久磁体40d的数量和角度间隔,图31(A)所示的回转部件40-4以22.5度间隔具有共计16个永久磁体40d,图31(B)所示的回转部件40-5以90度间隔具有共计4个的永久磁体40d。
永久磁体40d的数量基本上与该回转部件40的旋转速度相关,但为了正确进行上述供给动作,永久磁体40d的数量优选为4~16个。此外,永久磁体40d的角度间隔也可以不是等间隔,但是等间隔的话在供给动作中更容易控制回转部件40的旋转。
在代替上述回转部件40使用该回转部件40-1或回转部件40-2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4)图32表示上述回转部件40的第四变形例。该变形例变更上述永久磁体40d的形状,作为图32所示的回转部件40-6使用永久磁体40d’形成为四角柱形的结构,各永久磁体40d’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与上述永久磁体40d一致。作为各永久磁体也能够使用形成为三角柱形或五角以上的多角柱形的结构,但如果考虑到永久磁体的部件成本,则优选形成为圆柱形或四角柱形。
在代替上述回转部件40使用该回转部件40-6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箱体的变形例)
接着,引用图33(A)~图36(B),说明上述箱体10的变形例。
(1)图33、图34(A)和图35(B)表示上述箱体10的第一变形例。该变形例(箱体10-1)减少构成部件数量,通过组合图34(A)所示的左板11-1和图34(B)所示的右板13-1而构成,此外,不具有上述箱体10那样的取入口形成部件13d。
如图34(A)所示,左板11-1的左面视图轮廓形成为大致矩形且具有规定的厚度,由金属或塑料形成。该左板11-1在四角具有螺纹孔11a,在右面具有收纳室用凹部11b,在上面中央具有开闭器用凹部11c。
收纳室用凹部11b包括:曲率中心位于图中的+标记处,并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第一圆弧面11b1;曲率半径比第一圆弧面11b1小,并且曲率中心与第一圆弧面11b1一致的第二圆弧面11b2;连接第一圆弧面11b1的下端和第二圆弧面11b2的下端的第一平面11b3;连接第一圆弧面11b1的上端和第二圆弧面11b2的上端的第二平面11b4;和位于收纳室用凹部11b的底的左侧内侧面11b5。此外,第一圆弧面11b1的曲率半径比后述圆弧槽13b的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大,第二圆弧面11b2的曲率半径比后述圆弧槽13b的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小。
开闭器用凹部11c具有与上述开闭器用凹部12c同样的上面视图形状,其深度与上述取出口用凹部13c的深度一致。此外,在开闭器用凹部11c的前部左侧设置有弹簧支承臂11c1,在底面后侧设置有螺纹孔(省略图示)。
如图34(B)所示,右板13-1的左面视图轮廓与左板11-1相同,具有比该左板11-1小的厚度,由永久磁体40d的磁力能够透过的铝等金属或塑料形成。该右板13-1在四角具有螺钉插通孔13a,在左面后侧具有圆弧槽13b,在上面中央具有取出口用凹部13c,在右面中央具有用于螺纹固定支轴20的多个螺纹孔13f。
圆弧槽13b具有:曲率中心位于图中的+标记处,并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外侧圆弧面13b1;和曲率半径比外侧圆弧面13b1小,并且曲率中心与外侧圆弧面13b1一致的内侧圆弧面,外侧圆弧面13b1与内侧圆弧面13b2的曲率半径的差规定上述宽度Wg(参照图5(A)~图5(D))。该圆弧槽13b从下朝上具体地说是从图中的+标记的正下方朝向正上方,以约180度的角度范围形成,从该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开始向前侧,与该圆弧槽13b具有相同截面形状的直线槽(未标符号),以规定其宽度和深度的三面与规定该圆弧槽13b的宽度Wg和深度Dg的三面连接的方式设置。此外,作为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采用图5(A)~图5(D)所示的圆弧槽13b的截面形状。
取出口用凹部13c以将右板13-1的上面一部分,具体地说是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和其前后部分的上侧沿左右方向切开的方式形成,具有到达圆弧槽13b和直线槽的规定的深度。即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和其后侧部分、直线槽的后端和其前侧部分,通过取出口用凹部13c朝向上方部分开放。
开闭器用凹部13g以将右板13的上面一部分,具体地说是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前侧部分,沿左右方向切开的方式形成,其深度与左板11的开闭器用凹部11c的深度一致。
此外,形成为圆柱形或四角柱形,并且由金属或塑料形成的停止棒13e通过压入或粘接安装于右板13的左面的直线槽。如前所述,直线槽的后端和其前侧部分通过取出口用凹部13c向上方部分开放,因此,图34(B)安装于该直线槽内的停止棒13e的后部向取出口用凹部13c侧突出,并通过取出口用凹部13c露出。即,停止棒13e的后部进入由取出口用凹部13c形成的上述开放部分,该开放部分中不存在停止棒13e的区域成为后述取出口16。
为了组装图33所示的箱体10-1,使图34(B)所示的右板13-1的左面与图34(A)所示的左板11-1的右面重叠,并向右板13-1的各螺钉插通孔13a插入固定螺钉FS,而且将各固定螺钉FS旋入左板11-1的各螺纹孔11a,使左板11-1和右板13-1结合即可。
此处使用固定螺钉FS组装箱体10-1,但也可以是,从左板11-1除去螺纹孔11a,并且从右板13-1除去螺钉插通孔13a,取而代之地在两者形成贯通孔,在使左板11-1和右板13-1重合之后向两者的贯通孔插入树脂销并使其两端热熔融,从而进行两者的结合。此外,也可以是,从左板11-1除去螺纹孔11a,并且从右板13-1除去螺钉插通孔13a,通过热熔接等使两者的接触面部分粘接而进行两者的结合。
通过该组装,左板11-1的收纳室用凹部11b的右侧开口被右板13-1的左面封闭。此外,右板13-1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的上部被左板11-1的不存在收纳室用凹部11b的右面部分封闭。此外,右板13-1的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左侧开口被左板11-1的不存在收纳室用凹部11b的右面部分封闭。
即,在箱体10-1内,与上述箱体10同样,形成被左板11-1的收纳室用凹部11b的第一圆弧面11b1、第二圆弧面11b2、第一平面11b3、第二平面11b4以及左侧内侧面11b5、右板13-1的左面的一部分包围的,左面视图轮廓为大致圆形的收纳室14(参照图33)。在该收纳室14,左板11-1的左侧内侧面11b5成为该收纳室14的左侧壁,右板13-1的一部分成为该收纳室的右侧壁(相当于权利要求范围中所说的“收纳室的侧壁”)。
此外,在收纳室14的右侧壁的内面,与上述箱体10同样,利用右板13-1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没有封闭的部分(约150度的角度范围部分),形成从下向上的圆弧状的引导槽13b(以下称为引导槽13b)。
进一步,利用右板13-1的圆弧槽13b的左侧开口被封闭的部分(约30度的角度范围部分),与上述箱体10同样,形成具有与引导槽13b相同的截面形状,并且从引导槽13b的上端朝向收纳室14的上方的圆弧状的供给通路15,而且,在该供给通路15的后端形成作为其入口的取入口15a。此外,停止棒13e从该供给通路15的前端向前侧横向配置。
进一步,在箱体10-1的上面,与上述箱体10同样,形成用于将在供给通路15内移动并与停止棒的后面抵接而停止的部件(EC1~EC3)从该供给通路15向外部取出的上面开口的取出口16。
进一步,构成收纳室14的第一圆弧面11b1的曲率半径比外侧圆弧面13b1的曲率半径大,因此,与上述箱体10同样,在引导槽13b的外侧形成具有依据两者的曲率半径的差的宽度的圆弧状的平坦面FP1。该平坦面FP1的宽度大致设定为部件(EC1~EC3)的长度(L1~L3)的两倍以上的值。此外,在引导槽13b的内侧有与该平坦面FP1为齐平状态的平坦面FP2,因此该引导槽13b以被夹在两个平坦面FP1和FP2之间的方式设置。
在使用该箱体10-1代替上述箱体10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2)图35(A)和图35(B)分别表示上述箱体10的第二变形例和第三变形例。这些变形例从上述右板13除去停止棒13e,图35(A)所示的右板13-2与上述箱体10的右板13对应,图35(B)所示的右板13-3与上述箱体10-1的右板13-1对应。
图35(A)所示的右板13-2除去从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向前侧的部分设置的直线槽(未标符号),取而代之地以圆弧槽13b的前端(最前面)的壁作为停止器。图35(B)所示的右板13-3除去从圆弧槽13b’的最上点向前侧的部分设置的直线槽(未标符号),取而代之地以圆弧槽13b’的前端(最前面)的壁作为停止器。它们均是将取出口用凹部13c’的形状改变为具有前侧倾斜面的形状,使得在利用装载器(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吸附喷嘴(省略图示)取出与圆弧槽13b’的前端(最前面)的壁抵接的最前头的部件(EC1~EC3)时不会造成妨碍。
即使在代替上述箱体10使用将上述箱体10的右板13改变为图35(A)所示的右板13-2的箱体,或者将上述箱体10-1的右板13-1改变为图35(B)所示的右板13-3的箱体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3)图36(A)和图36(B)分别表示上述箱体10的第四变形例和第五变形例。这些变形例变更构成收纳室14的底的面的截面形状,图36(A)所示的右板13-2与上述箱体10对应,图36(B)所示的箱体10-3与上述箱体10-1对应。
图36(A)所示的箱体10-2中,构成收纳室14的第一圆弧面12b1’的截面是形成大致1/4圆的弯曲面。图36(B)所示的箱体10-3中,构成收纳室14的第一圆弧面11b1’的截面为形成大致1/4圆的弯曲面。当然,第一圆弧面12b1’和第一圆弧面11b1’的截面也可以是相对于右板13和13-1的左面以锐角倾斜的倾斜面。
如果采用这样的箱体10-2和10-3,则即使在收纳在收纳室14内的部件(EC1~EC3)的剩余数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该第一圆弧面12b1’和11b1’的倾斜,使剩余的少量的部件(EC1~EC3)朝向右板13和13-1的左面,即朝向引导槽13b的下端利用自重而移动。
即,如果使收纳室14的左右尺寸增大而扩大部件(EC1~EC3)的收纳数量,则永久磁体40d的磁力难以到达远离该永久磁体40d的部件(EC1~EC3),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剩余的少量部件(EC1~EC3)朝向引导槽13b的下端利用自重而称动,也能够利用永久磁体40d的磁力可靠地吸引该部件(EC1~EC3)。
在代替上述箱体10使用该箱体10-2、10-3的散料供料器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同样的供给动作,并且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标号说明
10、10-1、10-2、10-3……箱体;13b……引导槽(圆弧槽);13b1……外侧圆弧面;13b2……内侧圆弧面;FP1、FP2……平坦面;14……收纳室;15……供给通路;15a……取入口;16……取出口;40、40-1、40-2、40-3、40-4、40-5、40-6……回转部件;40c2、40c2’……按压部;40d、40d’……永久磁体;VC……圆轨道(假想圆);50、50’、51、52、53……开闭器;50a、51a、52a、53a……臂部;50c、51c、52c、53c……被按压部;50d、51d、52d、53d……开闭部;EC1~EC3……部件

Claims (17)

1.一种将零散状态的部件以规定朝向供给至取出口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以零散状态收纳多个能够被磁力吸引的部件的收纳室;
旋转自由地配置在收纳室的侧壁的外侧的回转部件;
多个永久磁体,其以一方的磁极朝向收纳室,并且该一方的磁极沿着与回转部件的旋转中心同心的规定圆轨道的方式隔开间隔设置于回转部件;
圆弧状的引导槽,其沿着规定圆轨道在收纳室的侧壁的内面从下向上设置,并且,用于以规定朝向收纳该收纳室内的部件并使该部件以该朝向移动到上方;
圆弧状的供给通路,其沿着规定圆轨道从引导槽的上端向收纳室的上方设置,并且,用于通过取入口取入在引导槽内移动的规定朝向的部件,并使该部件以该朝向移动到上方;
上面开口的取出口,其设置于供给通路的前端,并且用于将在该供给通路内移动而供给至其前端的规定朝向的部件取出到外部;和
用于封闭或开放取出口的开闭器,其中,
多个按压部以沿着规定圆轨道的方式隔开间隔设置于回转部件,
在开闭器设置有能够被回转部件的按压部按压的被按压部,该开闭器以在被按压部被回转部件的按压部在规定方向按压时开放取出口,在该按压解除时封闭取出口的方式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回转部件以永久磁体的一方的磁极越过取出口的外侧而停止的位置作为用于取出部件的待机位置,在该待机位置,开闭器的被按压部被回转部件的按压部在规定方向按压,取出口开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回转部件的多个按压部由山状隆起的部位形成,开闭器的被按压部通过该被按压部登上回转部件的按压部而在规定方向被按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回转部件的多个按压部形成为在两侧具有倾斜面的梯形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回转部件的多个按压部设置在与该回转部件的收纳室的侧壁相对的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回转部件的多个按压部设置在该回转部件的外周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回转部件的多个按压部以各自沿着规定圆轨道的方式隔开等角度间隔设置于该回转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按压部的数量共计8个,各自的角度间隔为45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开闭器的被按压部形成为在前端带圆角的形状,该前端被回转部件的按压部按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开闭器在难以弹性变形的具有刚性的臂部具有被按压部,并且利用弹簧支承被按压部,
该开闭器通过抵抗该被按压部被回转部件的按压部按压时的弹簧作用力的位移进行取出口的开放,此外,通过利用该按压解除时的弹簧作用力的复位进行取出口的封闭。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开闭器在能够进行基于弹性的变形和恢复的臂部具有被按压部,
该开闭器通过该被按压部被回转部件的按压部按压时的臂部的变形进行取出口的开放,通过该按压解除时的臂部的恢复进行取出口的封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永久磁体以各自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位于规定圆轨道上的方式以等角度间隔设置于回转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永久磁体的数量为共计8个,各自的角度间隔为45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各永久磁体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位于规定圆轨道上,在该规定圆轨道移动的各永久磁体的一方的磁极的中心朝向引导槽内和供给通路内,在各永久磁体的一方的磁极所相对的引导槽的外侧和内侧,两个平坦面夹着该引导槽,以齐平的状态存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供给通路由将在收纳室的侧壁的内面以规定角度范围设置的圆弧槽的开口的上部堵塞的部分形成,引导槽由圆弧槽的开口没有被堵塞的部分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圆弧槽从与回转部件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下方向正上方形成,取出口位于与回转部件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正上方。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料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轨道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圆弧槽的外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以下且为内侧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以上。
CN2009801501828A 2008-12-12 2009-12-09 散料供料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5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7134 2008-12-12
JP2008-317134 2008-12-12
JP2009276769A JP4499182B1 (ja) 2008-12-12 2009-12-04 バルクフィーダ
JP2009-276769 2009-12-04
PCT/JP2009/070936 WO2010067890A1 (ja) 2008-12-12 2009-12-09 バルク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5488A true CN102245488A (zh) 2011-11-16
CN102245488B CN102245488B (zh) 2013-07-31

Family

ID=4224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018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5488B (zh) 2008-12-12 2009-12-09 散料供料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499182B1 (zh)
KR (1) KR101243092B1 (zh)
CN (1) CN102245488B (zh)
WO (1) WO201006789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736A (zh) * 2012-09-20 2015-05-2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CN109475987A (zh) * 2016-07-19 2019-03-15 青山省司 部件的停止通过单元和螺钉紧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4354B2 (ja) * 1990-04-12 1995-05-15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収納ケース及び同収納ケースによる電子部品の自動供給装置
JP3566831B2 (ja) * 1996-05-13 2004-09-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供給装置
JP3482324B2 (ja) * 1997-08-07 2003-12-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部品整列装置
JP4141004B2 (ja) 1998-03-04 2008-08-2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部品供給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736A (zh) * 2012-09-20 2015-05-2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CN104641736B (zh) * 2012-09-20 2017-06-06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CN109475987A (zh) * 2016-07-19 2019-03-15 青山省司 部件的停止通过单元和螺钉紧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67890A1 (ja) 2010-06-17
KR20110084933A (ko) 2011-07-26
KR101243092B1 (ko) 2013-03-13
CN102245488B (zh) 2013-07-31
JP4499182B1 (ja) 2010-07-07
JP2010159166A (ja) 201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5488B (zh) 散料供料器
CN102076309B (zh) 药剂容纳容器及药剂分配装置
CN104303612B (zh) 电子元件安装机
JP2000277983A (ja) 電気部品フィーダ
CN102712422A (zh) 散料供料器用部件收纳容器
JP4610674B1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用部品収納ケース
CN105493652A (zh) 对基板作业装置
CN102245486B (zh) 散料供料器
CN102245487B (zh) 散料供料器
US6568558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feeding apparatus
JP4824432B2 (ja) 部品整列供給装置
JP2010228027A (ja) ねじ締め機
CN112960363A (zh) 一种高效防堵的连接器定向输送装置
CN103090027A (zh) 一种料仓卸料阀的阀板
CN108580904B (zh) 一种打印装置的填料机构及打印装置
CN103596414A (zh) 带式送料器及其定位机构、安装装置及基板的制造方法
CN201654472U (zh) 一种碳粉盒
JP5671218B2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用部品収納ケース
ES2221589B1 (es) Distribuidor de tornillos para sistema alimentador de maquina de soldadura.
CN114470473A (zh) 一种儿童多动症治疗用训练装置
JP2010129724A (ja) 微小球の供給機構
Dimitrova Todorova Hibridni toponimi bugarskoga toponomastičkog sustava–bugarsko-tuski bilingvizam
JP2003165616A (ja) 螺子整列機及び螺子自動供給方法
CN1981732A (zh) 胶丸套合机的掉头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12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612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