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6284A - 操作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6284A
CN102236284A CN201110111837XA CN201110111837A CN102236284A CN 102236284 A CN102236284 A CN 102236284A CN 201110111837X A CN201110111837X A CN 201110111837XA CN 201110111837 A CN201110111837 A CN 201110111837A CN 102236284 A CN102236284 A CN 102236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operating means
main device
guidance panel
back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18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6284B (zh
Inventor
中村泰
长尾裕之
万代英伸
木下善也
松山和弘
米田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36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6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6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6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操作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架、支撑轴、操作面板、第二支撑框架和弹簧。第一支撑框架固定于主装置的前侧。支撑轴在主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从第一支撑框架突出。第二支撑框架在支撑操作面板的同时,以在宽度方向上在预定范围内可移位的方式枢转支撑在支撑轴上。弹簧在第二支撑框架压接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方向上推压第二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在与支撑轴同心的圆的圆周上具有多个凹部。第二支撑框架具有能够接合至任何一个凹部中的第一突起。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包括该操作装置。

Description

操作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主装置的前侧的操作装置,以及各自设置有这种操作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等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主装置和用于接收控制主装置的操作的输入的操作装置。常规做法是将这种操作装置固定于主装置。然而,近年来,存在对于具有一种操作面板的操作装置的需求,其中不仅为了身体健康人士的方便而且还为了包括轮椅使用者在内的身体受损人士的方便,操作面板的倾斜角度可依照使用者的站立位置和使用者的眼睛高度变化至使用者期望的角度。
鉴于这种需求,例如如日本特开2007-127846号公报中所述,一种已知的操作装置具有这样的操作面板,当压下解锁按钮以解锁该操作面板的定位锁时,该操作面板变得能够自由枢转。
另外,例如如日本特开2008-096467号公报中所述,另一种已知的操作装置具有这样的布置,其中:通过使设置在主装置上的摩擦件压接设置在操作面板上的支撑轴,可通过施加于摩擦件与支撑轴之间的摩擦接合力保持操作面板的倾斜角度;并且通过按压操作杆以使该操作面板枢转,可使摩擦件从压接支撑轴的状态中释放出来。
然而,使用这种常规操作装置,使用者必须通过用第一只手压下解锁按钮或按压操作杆来执行解锁操作,同时用第二只手抓住操作面板以防止操作面板因自身重量向下枢转,然后在用第二只手将操作面板保持在期望的倾斜角度的同时,用第一只手执行锁定操作。因此,常规的操作装置要求使用者的双手同时用于变化操作面板的倾斜角度,因而操作性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允许使用者用一只手变化操作面板的倾斜角度的操作装置,以及各自设置有这种操作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操作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架、支撑轴、操作面板、第二支撑框架和弹性部件。第一支撑框架固定于主装置的前侧。支撑轴以在主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方式由第一支撑框架支撑。操作面板被配置成接收控制主装置的操作的输入。第二支撑框架在支撑操作面板的同时,以在宽度方向上在预定范围内可移位的方式枢转支撑在支撑轴上。弹性部件在第二支撑框架压接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方向上对第二支撑框架施加弹性力。第一支撑框架在与支撑轴同心的圆的圆周上具有多个凹部。第二支撑框架具有压接第一支撑框架的表面,该表面设置有能够接合至任何一个凹部中的第一突起。
在此构造中,枢转支撑在支撑轴上的第二支撑框架可枢转变化其倾斜角度,并可在主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在预定范围内移位。由于弹性力在第二支撑框架压接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方向上施加在第二框架上,因此第二支撑框架的第一突起当处于与第一支撑框架的任一凹部配合的角度位置时接合至该凹部中,从而保持第二支撑框架的倾斜角度。另一方面,可通过以下操作变化第二支撑框架的倾斜角度。即,使用者通过用一只手抵抗弹性部件的弹性力使第二支撑框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位,而使第一突起从凹部中脱离,使得第二支撑框架能够自由枢转。通过保持第二支撑框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位,同时用一只手将第二支撑框架枢转至期望的角度,然后使第二支撑框架通过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在第一方向上移位,能够使第一突起接合至期望的一个凹部中。由此,可使第二支撑框架保持在期望的倾斜角度。如此,包括使第一突起从凹部中脱离、使第二支撑框架枢转、然后使第一突起接合至期望的一个凹部中的一系列用于变化第二支撑框架的倾斜角度的操作,可仅用抓住第二支撑框架的一只手实现。因此,本发明使得能够用一只手变化操作面板的倾斜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操作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部分透视图;
图2A是操作面板水平布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并且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视图;
图3A是操作面板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前侧倾斜布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并且图3B是图3A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操作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除了操作面板之外的操作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6是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7是操作面板水平布置的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8是操作面板布置在最大倾斜角度的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并且
图9是用于示出操作装置相对于主装置的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照图1、2A和2B,作为示例性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主装置2和操作装置10。
作为所谓“体内排纸型”的主装置2包括图像读取部3、图像形成部4和纸张进给部5。
图像读取部3设置在主装置2的上部。图像读取部3被配置成执行图像读取处理,该处理包括对放置在原稿台31上的原稿照射光,并基于反射的光从原稿读取图像以产生图像数据。需注意的是,图1、2A和2B中省略了用于覆盖和露出原稿台31的顶面的盖部件。同样,图3A和3B中也省略了盖部件。
纸张进给部5设置在主装置2的下部,并具有多个进纸盒51至54。进纸盒51至54各自收容作为示例性记录介质的记录纸。纸张进给部5被配置成将记录纸一张接一张地供给图像形成部4。
图像形成部4设置在图像读取部3的下方,并被配置成在每张记录纸上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图像形成部4以在图像读取部3的下方留出用于容纳纸张排出托盘41的空间42的方式,在主装置2的宽度方向91上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纸张排出部43,纸张排出托盘41被配置成收容完成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图像形成部4将这种完成图像形成的记录纸从纸张排出部43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41上。图像形成部4的宽度方向与主装置2的宽度方向91相同。
图像形成部4被配置成例如执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图像形成部4使记录纸携载根据图像数据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然后通过未示出的定影装置由热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上。定影装置邻近并在纸张排出部43的下方设置。
操作装置10设置在主装置2的前侧。在示例性配置中,操作装置10安装在图像读取部3的前侧。在替换性的示例性配置中,操作装置10安装在宽度方向91上远离设置纸张排出部43的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端部。优选地,操作装置10与纸张排出部43在宽度方向91上彼此间隔。
操作装置10能够在图2A和2B中所示的水平位置与前侧的预定的最大倾斜位置之间自由枢转。操作装置10被设计成将倾斜角度保持在从水平位置、最大倾斜位置和水平位置与最大倾斜位置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预定位置中选择的、例如图3A和3B中所示的期望的倾斜位置。
如图4中所示,操作装置10安装在图像读取部3的前表面上。在示例性配置中,图像读取部3的操作台32设置在图像读取部3的前表面上除了操作装置10所占据的表面区域之外的部分。操作台32形成与图像读取部3的上表面连续的表面,并且在与主装置2的宽度方向91垂直的前后方向92上与操作装置10部分地重叠。
如图5中所示,操作装置10包括第一支撑框架11R和11L、支撑轴12R和12L、第二支撑框架13、操作面板14(参见图4),以及弹簧15R和15L。图5中未示出操作面板14。
图5中所示的宽度方向91包括在从面向主装置2的前侧的一侧观察时朝向右侧的第一方向93、和与第一方向93相反的第二方向94。
一对第一支撑框架11R和11L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通过例如螺钉固定至图像读取部3的扫描器单元框架33的前表面。第一支撑框架11R和11L分别设置有在与扫描器单元框架33的前表面垂直的方向和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第一支撑部111R和111L。
一对支撑轴12R和12L以在宽度方向91的一个方向上从各自的第一支撑部111R和111L突出的方式由各自的第一支撑部111R和111L支撑。各支撑轴12R和12L的长度为例如数厘米。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轴12R和12L以在宽度方向91的第二方向94上从各自的第一支撑部111R和111L突出的方式由各自的第一支撑部111R和111L支撑。
第二支撑框架13包括在宽度方向91上从第二支撑框架13的后缘部的两端平行于第一支撑部111R和111L延伸的板状的第二支撑部131R和131L。第二支撑部131R和131L各自具有孔。通过将支撑轴12R和12L插入各自的孔中,第二支撑框架13在宽度方向91上在预定范围内可移位地枢转支撑在支撑轴12R和12L上。所以,第二支撑框架13在宽度方向91上在预定范围内能够移位,同时能够围绕支撑轴12R和12L自由枢转。因此,可通过上下移动第二支撑框架13的前缘部而变化其倾斜角度。
操作面板14由第二支撑框架13支撑。操作面板14包括例如液晶触摸面板,并被配置成接收主装置2上的例如复印操作和传真操作的各种控制操作的输入。可通过枢转第二支撑框架13变化操作面板14的倾斜角度。
如图6中所示,在支撑轴12R和12L的末端分别设置有弹簧固定部件121R和121L。在示例性配置中,弹簧固定部件121R和121L呈直径大于支撑轴12R和12L的圆板状,并且螺钉连接至各自支撑轴12R和12L的末端。
弹簧15R和15L各自包括例如螺旋弹簧。弹簧15R和15L分别配合在支撑轴12R和12L上。弹簧15R和15L分别插入弹簧固定部件121R与第二支撑部131R之间以及弹簧固定部件121L与第二支撑部131L之间。弹簧15R和15L在第二支撑部131R和131L分别压接第一支撑部111R和111L的第一方向93上,对第二支撑部131R和131L施加弹性力。
弹簧15R和15L中的每一个在对第二支撑框架13施加向上的弹性力的状态下,一端固定于相应的一个弹簧固定部件121R和121L,而另一端固定于相应的一个第二支撑部131R和131L。在示例性配置中,弹簧15R和15L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通过插入弹簧固定部件的孔而固定于相应的一个弹簧固定部件121R和121L,而另一端通过插入第二支撑部的孔而固定于相应的一个第二支撑部131R和131L。
接着,将对用于保持第二支撑框架13的倾斜角度的机构进行说明。需注意的是,第一支撑部111L具有与第一支撑部111R相同的结构。第二支撑部131L具有与第二支撑部131R相同的结构。
如图7中所示,第一支撑框架11R的第一支撑部111R在与支撑轴12R同心的圆的圆周上具有多个凹部112R、113R、114R和115R。凹部112R至115R中的每一个包括例如通孔,但也可包括未穿透第一支撑部111R的凹坑。第一支撑部111R形成有与支撑轴12R同心的圆弧状的预定长度的狭缝116R。
第二支撑框架13的第二支撑部131R具有压接第一支撑部111R的表面,其设置有用于接合至任何一个凹部112R至115R中的第一突起132R。第二支撑部131R具有能够在狭缝116R内移位的第二突起133R。
可通过以下操作保持第二支撑框架13的倾斜角度。需注意的是,使第一支撑部111L与第二支撑部131L彼此接合和彼此脱离的操作与对于第一支撑部111R和第二支撑部131R的操作相似。
弹性力在第二支撑部131R压接第一支撑部111R的第一方向93上,施加在第二支撑部131R上。因此,当第二支撑框架13处于使第一突起132R配合至任何一个凹部112R至115R中的角度位置时,第一突起132R接合至该凹部中。当第一突起132R接合至任何一个凹部112R至115R中时,第二支撑部131L的第一突起接合至第一支撑部111L的相应的一个凹部中。因此,通过使第一突起132R接合至任何一个凹部112R至115R中,并且使第二支撑部131L的第一突起接合至第一支撑部111L的相应的一个凹部中,可保持第二支撑框架13的倾斜角度。
另一方面,可通过以下操作变化第二支撑框架13的倾斜角度。即,使用者通过用一只手(例如,右手)抵抗弹簧15R的弹性力使第二支撑框架13在第二方向94上移位,而使第一突起132R从任何一个凹部112R至115R中脱离。同样地,第二支撑部131L的第一突起从第一支撑部111L的相应的一个凹部中脱离。由此,第二支撑框架13能够自由枢转。
通过保持第二支撑框架13在第二方向94上移位,同时用一只手(例如,右手)将第二支撑框架13枢转至期望的角度,然后松开在第二方向94上按压第二支撑框架13的手,第二支撑框架13由于弹簧15R的弹性力在第一方向93上移位。由此,如图8中所示,第一突起132R接合至任何一个期望的凹部112R至115R中,从而使第二支撑框架13保持在期望的倾斜角度。
由此,包括使第一突起132R从任何一个凹部112R至115R中脱离、使第二支撑框架13枢转、并且使第一突起132R接合至任何一个期望的凹部中的一系列用于变化第二支撑框架13的倾斜角度的操作,可仅用抓住第二支撑框架13的一只手(例如,右手)实现。由于变化操作面板14的倾斜角度的操作可用一只手实现,因此本实施例的操作装置10提供了改善的操作性。
由于对第二支撑框架13施加向上的弹性力,因此即使当第一突起132R从任何一个凹部112R至115R中脱离时,也可抑制由于第二支撑框架13本身的重量和操作面板14的重量引起的第二支撑框架13向下的移位,因而枢转第二支撑框架13的操作变得容易。
尽管第二突起133R随着第二支撑框架13的枢转运动转动,然而第二突起133R的转动受到狭缝116R的限制,因而第二支撑框架13的枢转被限制在预定范围内。因此,即使当由于使用者的手从第二支撑框架13上滑落等原因使得第二支撑框架13未按使用者的意图枢转时,也可防止第二支撑框架13与主装置2碰撞,从而防止对主装置2、操作面板14等的损坏。
如图4中所示,操作面板14成形为具有倾斜边缘143、在第一方向93的下游侧的侧边缘141、和前边缘142,倾斜边缘143与侧边缘141和前边缘142中的每一个均形成钝角。在俯视图中,第二支撑框架13呈与操作面板14同样的形状。
操作面板14的倾斜边缘143和第二支撑框架13的倾斜边缘被设置为形成看似通过去掉在第一方向93的下游侧的侧边缘141与前边缘142之间形成的角而产生的形状。这种形状使得使用者能容易地抓住操作面板14和第二支撑框架13。
如图1和4中所示,优选地,操作装置10设置在第一方向93的上游侧没有主装置2的位置。
在第一方向93上操作装置10的上游侧有主装置2的情况下,主装置2的操作台32必须形成有用于提供使第二支撑框架13能够在第二方向94上移位的空间的切去部分。当操作台32形成有这种切去部分时,为了防止使用者被切去部分勾到及改进美学设计,该切去部分需要设置有盖板。相反,当在第一方向93上操作装置10的上游侧没有主装置2时,主装置2不需要形成用于提供使第二支撑框架13能够在第二方向94上移位的空间的切去部分。因此,能够防止部件数量和制造成本的增加。
在示例性配置中,操作装置10设置在第一方向93上主装置2的上游侧端部。通过此配置,主装置2的上游侧端部和操作装置10的上游侧端部在第一方向93上彼此对齐,这使得设计和组装操作容易。
在如图9中所示的另一示例性配置中,操作装置10的上游侧端部可在第一方向93上从主装置2的上游侧端部向下游隔开至少距离L1,距离L1等于在宽度方向91上第二支撑框架13的可移位范围。
由于操作装置10的上游侧端部在第一方向93上从主装置2的上游侧端部隔开等于在宽度方向91上第二支撑框架13的可移位范围的距离L1,因此在变化操作面板14的倾斜角度时,操作面板14不会伸出主装置2的上游侧。因此,即使当以第一方向93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游侧表面紧靠安装场所的壁面的方式安装图像形成装置1时,也可容易地变化操作面板14的倾斜角度。
优选地,操作装置10设置在宽度方向91上离开纸张排出部43的相反侧。纸张排出部43具有为了便于排除卡纸等维护可开启的外部部件。通过将操作装置10设置在宽度方向91上离开纸张排出部43的相反侧的配置,不需要考虑纸张排出部43的机构和邻近纸张排出部43设置的定影装置所产生的热量而进行设计。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计自由度提高。
操作装置10的下部不需要设置用于锁定和解锁第二支撑框架13的如锁定杆的突出部,由此可缩小操作装置10的尺寸。因此,在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41上的记录纸的检查和取出变得容易。
在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第一方向93上位于下游侧的操作装置10的端部优选地位于纸张排出部43的上游侧端部的上游。通过这种配置,使用者可通过介于操作装置10的下游侧端部与纸张排出部43的上游侧端部之间的区域,使用纸张排出托盘41,使得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检查并取出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41上的记录纸。
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操作面板14的倾斜角度可依照使用者的站立位置和使用者的眼睛高度变化至使用者期望的角度。当操作面板14如图8中所示处于最大倾斜位置时,可减少操作装置10相对于主装置2突出的量。因此,在移动图像形成装置1时,其能够容易地通过即使狭窄的通道,由此使移动操作变得容易。此外,可减小箱子等用于包装图像形成装置1的包装材料的尺寸,从而能够减小在储存和运输期间图像形成装置1所占据的空间。
操作装置10可仅设置有弹簧15R和15L中的一个。尽管操作装置10设置有凹部112R至115R与第一突起132R的总共两个组合,其中在宽度方向91上的第二支撑框架13的两端中的每一端设置一个组合,然而操作装置10可仅设置有一个这样的组合。类似地,尽管操作装置10设置有狭缝116R与第二突起133R的总共两个组合,其中在宽度方向91上的第二支撑框架13的两端中的每一端设置一个组合,然而操作装置10可仅设置有一个这样的组合。
倾斜边缘143可与第一方向93的上游侧的操作面板14的侧边缘和前边缘142中的每一个均形成钝角。
形成示例性的弹性部件的弹簧15可用橡胶部件代替。
可在当从面向主装置2的前侧的一侧观察时宽度方向91的第一方向93是朝向左侧的方向,而第二方向94是与第一方向93相反的方向的条件下,构造操作装置10。
操作装置10可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以外的任何信息处理装置上。在此情况下同样,操作装置10能够实现使使用者能够用一只手变化操作面板的倾斜角度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在所有点上均为例示性的,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例而是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此外,本发明的范围意在包括权利要求的范围以及等效形式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9)

1.一种操作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框架,固定于主装置的前侧;
支撑轴,以在所述主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方式由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支撑;
操作面板,被配置成接收用于控制所述主装置的操作的输入;
第二支撑框架,在支撑所述操作面板的同时,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预定范围内能够移位的方式枢转支撑在所述支撑轴上;和
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压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支撑框架施加弹性力,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在与所述支撑轴同心的圆的圆周上具有多个凹部,
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具有压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表面,所述表面设置有能够接合至所述多个凹部中的任何一个凹部中的第一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除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弹性力之外,所述弹性部件还对所述第二支撑框架施加向上的弹性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还具有与所述支撑轴同心的圆弧状的预定长度的狭缝;并且
所述第二支撑框架还具有在所述狭缝内能够移位的第二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面板形成为具有倾斜边缘、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游侧的侧边缘、和前边缘的形状,所述倾斜边缘与所述侧边缘和前边缘中的每一个均形成钝角;并且
在俯视图中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形成与所述操作面板同样的形状。
5.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主装置和操作装置,
所述操作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主装置的前侧;
支撑轴,以在所述主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方式由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支撑;
操作面板,被配置成接收用于控制所述主装置的操作的输入;
第二支撑框架,在支撑所述操作面板的同时,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预定范围内能够移位的方式枢转支撑在所述支撑轴上;和
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压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支撑框架施加弹性力,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在与所述支撑轴同心的圆的圆周上具有多个凹部,
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具有压接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表面,所述表面设置有能够接合至所述多个凹部中的任何一个凹部中的第一突起,
所述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上游侧没有所述主装置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主装置的上游侧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操作装置的上游侧端部从所述主装置的上游侧端部向下游隔开至少等于所述预定范围的距离。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和
主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和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读取部被配置成执行从原稿读取图像以产生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处理,所述图像形成部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下方,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下方留出用于容纳纸张排出托盘的空间的方式,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纸张排出部,所述纸张排出托盘被配置成收容完成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
所述操作装置安装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远离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操作装置的下游侧端部位于所述纸张排出部的上游侧端部的上游。
CN201110111837.XA 2010-04-26 2011-04-26 操作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236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0462A JP4967042B2 (ja) 2010-04-26 2010-04-26 操作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00462 2010-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6284A true CN102236284A (zh) 2011-11-09
CN102236284B CN102236284B (zh) 2015-01-21

Family

ID=44815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1837.XA Active CN102236284B (zh) 2010-04-26 2011-04-26 操作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76079B2 (zh)
JP (1) JP4967042B2 (zh)
CN (1) CN1022362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1785B2 (ja) 2010-08-23 2013-0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521829B2 (ja) * 2015-10-15 2019-05-29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加工装置
JP6755674B2 (ja) * 2016-02-26 2020-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30502B2 (ja) * 2018-09-11 202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19852A1 (en) * 2005-03-17 2006-10-05 Mitsuhiro Kawai Angle adjus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27846A (ja) * 2005-11-04 2007-05-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72A (zh) * 2007-12-27 2009-07-0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090212184A1 (en) * 2005-01-20 2009-08-27 Hensley Kim & Edgington, LLC Articulated Mounting Systems And Bearings For Joint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8868A (en) * 1998-03-30 2000-08-29 Lin; Davys Positioning hinge having a cam block
JP2003246114A (ja) * 2002-02-25 2003-09-02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等の操作パネル
JP3094733U (ja) * 2002-12-17 2003-07-0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スキャナ付きプリンタ
JP2005215654A (ja) * 2004-02-02 2005-08-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4157A (ja) * 2006-06-16 2007-12-27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6625A (ja) * 2006-06-27 2008-01-17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96467A (ja) 2006-10-05 2008-04-24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6187A (ja) * 2007-01-22 2008-07-31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8785A (ja) * 2007-04-25 2008-11-0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5601B2 (ja) 2007-12-03 2012-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操作部角度調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48676B2 (en) * 2007-12-27 2010-12-07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nternal output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12184A1 (en) * 2005-01-20 2009-08-27 Hensley Kim & Edgington, LLC Articulated Mounting Systems And Bearings For Joints Thereof
US20060219852A1 (en) * 2005-03-17 2006-10-05 Mitsuhiro Kawai Angle adjus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27846A (ja) * 2005-11-04 2007-05-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72A (zh) * 2007-12-27 2009-07-0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6284B (zh) 2015-01-21
US20110262172A1 (en) 2011-10-27
JP4967042B2 (ja) 2012-07-04
JP2011232409A (ja) 2011-11-17
US8676079B2 (en) 2014-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5091B2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CN109729230A (zh)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JP64599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7395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36284A (zh) 操作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21013926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732446B (zh) 滑动结构
JP20090638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4004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7876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165204A (ja) シート支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複合機
EP261006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191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325796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7469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6544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
US9387702B2 (en) Printer with improved paper board
JP63944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339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2642944U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20080653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5175B2 (ja) 外装カバ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962059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63439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47119A (ja) シート排出トレイ及びシート排出トレイ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