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3430A - 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3430A
CN102203430A CN2009801436636A CN200980143663A CN102203430A CN 102203430 A CN102203430 A CN 102203430A CN 2009801436636 A CN2009801436636 A CN 2009801436636A CN 200980143663 A CN200980143663 A CN 200980143663A CN 102203430 A CN102203430 A CN 102203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eller type
type fan
fan
horn mouth
wind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36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3430B (zh
Inventor
加藤康明
田所敬英
马场正信
高田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03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3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3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3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 F04D29/16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 F04D29/161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162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of a centrifugal flow 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 F04D29/16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 F04D29/161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164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of an axial flow 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26Details of the casing section radially opposing blade ti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3Sound attenu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0Vibration or noise prevention at outdoo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由喇叭口(4)覆盖通过作为螺旋桨式风扇驱动装置的马达(6)旋转驱动的螺旋桨式风扇(3)的后缘侧外周缘,在螺旋桨式风扇的径方向外侧,具有构成吸入侧的风路的多块板即上板(8)、下板(9)、横板(10)及机械室板(11),在螺旋桨式风扇和构成径方向外侧的风路的板的距离相对狭窄的板的位置,螺旋桨式风扇的翼最接近的前后的位置的喇叭口截面,相对于螺旋桨式风扇和板的距离相对宽大的位置的截面,减小喇叭口吸入侧的扩大角度(θ1),增大螺旋桨式风扇和喇叭口的重叠高度(Hb),使两者之间的喇叭口截面形状平缓地变化。

Description

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喇叭口和叶轮的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螺旋桨式风扇形式的送风机、空调机的室外机(以下称为空调室外机)等送风机的装置中,为了实现空气动力噪音的降低,不可或缺的是极力减小流入送风机的气流的紊乱、变动。
另外,为了实现空气动力噪音的降低,也有效的是,增大叶轮的直径,降低翼和气体的相对速度,或者确保气体的通过截面积并降低气体的绝对速度等。
要使流入送风机的气流的紊乱、变动变小,理想的是,以旋转轴为中心从在周方向上均匀且充足的宽广空间吸入气体,以搭载有螺旋桨式风扇形式的送风机的空调室外机为例,通常,叶轮的径方向外侧的吸入空间为多个侧面,垂直于风扇旋转轴的截面大致为四角形,多数情况下,不能使空间的广度和喇叭口形成足够大的全周相同的截面形状。
作为对喇叭口面上的流动的矢量不同的现有送风机的研究,存在根据不同场所而改变喇叭口的吸入侧前端部的曲率半径,抑制在喇叭口附近的气流剥离,实现抑制紊流音增加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2769211号公报[日本特公平7-117077号公报](第2页、第2-3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虽然上述的现有送风机与由吸入侧风路的周方向位置引起的不均匀性对应地改变喇叭口的曲率的大小,但仅仅停留在降低沿喇叭口上流动的气流的剥离等的效果,没有降低流入的气流本身的紊乱的效果,存在不能实现噪音降低之类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设立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如下的送风机:即使是存在由以吸入侧风路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周方向位置引起的不均匀性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降低流入的气流本身的紊乱,实现低噪音。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送风机具有:螺旋桨式风扇;旋转驱动该螺旋桨式风扇的螺旋桨式风扇驱动装置;覆盖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后缘侧外周缘的喇叭口;和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径方向外侧的至少一面上构成从吸入侧至吹出侧的风路的板,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和构成径方向外侧的风路的板的距离相对狭窄的板的位置,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翼最接近的前后位置的喇叭口截面,相对于所述螺旋桨式风扇与板的距离相对宽大的位置的截面,减小喇叭口吸入侧的扩大角度,增大螺旋桨式风扇和喇叭口的重叠高度,使两者间的喇叭口截面形状平缓地变化。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送风机中,由喇叭口覆盖通过螺旋桨式风扇驱动装置旋转驱动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后缘侧外周缘,具有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径方向外侧的至少1面上构成从吸入侧至吹出侧的风路的板,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和构成径方向外侧的风路的板的距离相对狭窄的板的位置,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翼最接近的前后位置的喇叭口截面,相对于所述螺旋桨式风扇与板的距离相对宽大的位置的截面,减小喇叭口吸入侧的扩大角度,增加螺旋桨式风扇和喇叭口的重叠高度,使两者之间的喇叭口截面形状平缓地变化,因此,在由风路室空间急剧变化引起的流过螺旋桨式风扇的气流的变动急剧变化的风路室空间内,存在喇叭口吸入侧的扩大角度小的喇叭口,从而具有风路室空间的急剧变化减少、气流的变动被抑制、能够降低空气动力噪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水平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正面图。
图3是表示搭载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螺旋桨式风扇的正面图。
图4是表示搭载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圆筒截面展开图。
图5是表示图2的A部中的喇叭口的形状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图2的B部中的喇叭口的形状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另一个正面图。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喇叭口的特征的补充截面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喇叭口的其它特征的补充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水平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正面图。
图1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空气动力特性与现有进行比较的坐标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热泵式热水机的室外机的水平截面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热泵式热水机的室外机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水平截面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正面图,图3是表示搭载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螺旋桨式风扇的正面图,图4是表示搭载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圆筒截面展开图,图5是表示图2的A部中的喇叭口的形状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图2的B部中的喇叭口形状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另一个正面图,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喇叭口的特征的补充截面图,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喇叭口的其它特征的补充截面图。
在图1~图2中,作为热泵装置的分离型空调机的室外机1的螺旋桨式风扇形式的送风机2包括:螺旋桨式风扇3、覆盖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的后缘3c侧的外周缘3b的喇叭口4、与喇叭口4连续的吹出板5、和旋转驱动螺旋桨式风扇3的马达6。在此,旋转轴方向是指与螺旋桨式风扇3、马达6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
如作为从吹出侧看的平面图的图3所示,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形状为外周缘3b的中点P1比轮毂侧的中点P2更靠近旋转方向前端的前进翼形状。
图4为用图3的A-A线的圆筒截面将螺旋桨式风扇3的外周缘3b侧切断,并将其展开成平面的平面展开图,对于在该平面展开图中所示的螺旋桨式风扇3的平面中展开了的外周缘3b的弦长L,外周缘侧3b的比轮毂侧的更长。
而且,在图4的平面展开图中所示的螺旋桨式风扇3的展开成平面的外周缘3b的截面形状的负压面,具有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变凸的弯曲形状。
具有螺旋桨式风扇3的风路室7由上板8、下板9、横板10、机械室板11包围螺旋桨式风扇3的径方向外侧四周,与吹出板5相对的面被热交换器12覆盖。从横板10及机械室板11的长度比上板8及下板9的长度长的正面看,与该风路室7中的旋转轴方向垂直的风路室截面呈纵长。
在通过机械室板11与风路室7隔开的机械室13中,除了压缩机14之外,还收容有控制与热交换器12相连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元件、热泵装置的电路。
对于热交换器12,在内部循环有制冷剂的导管的外表面上设有传热用的多层形状的散热片。另外,喇叭口4的开口部被保护格栅15覆盖。
如图5的截面图所示,图2的A部表示在从旋转的螺旋桨式风扇3侧看的情况下,螺旋桨式风扇3的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空间骤然扩大的部分。即,从室外机1的正面看,图2的A部为从横板10和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最接近的位置向风扇旋转方向前进,横板10和翼之间的距离扩大的位置。
如图6的截面图所示,图2的B部表示在从旋转的螺旋桨式风扇3侧看的情况下,螺旋桨式风扇3的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空间扩大的部分。
图2的A部、B部都如图5及图6所示形成为,从与喇叭口4的内径最小部靠近的吸入侧的曲率半径R1起以比R1大的曲率半径R2进一步连接到吸入侧。如图5及图6所示,曲率半径R2极大,截面接近直线,曲率半径R1在全周上几乎为相同的大小。
从喇叭口4的吸入侧的旋转轴起的扩大角度θ1,将空间急剧变化的A部与喇叭口4的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空间宽广的B部相比减小。从图2中的A部到B部之间逐渐变化。对于喇叭口4和螺旋桨式风扇3的旋转轴方向的重叠高度Hb,A部的重叠高度Hb比B部的重叠高度Hb更高。
从正面看室外机1,图1的C部位于比上板8和机械室板11的交点方向更靠近风扇旋转方向侧。从螺旋桨式风扇3侧看时,其为螺旋桨式风扇3的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空间变窄的部分。该部分的喇叭口4的截面形状与A部同样地,以更大的曲率半径、从与喇叭口4的内径最小部靠近的吸入侧的曲率半径起进一步连接到吸入侧,喇叭口4和螺旋桨式风扇3的旋转轴方向的重叠高度比B部更高。
另外,从室外机1的正面看,横板10和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最接近的正横向的位置存在作为室外机1的尺寸上的制约,考虑喇叭口4的形状,降低噪音困难,在本发明中,对于几乎不存在尺寸上的制约的图2的A、B,为了降低噪音,如上述那样考虑喇叭口4的形状。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螺旋桨式风扇3利用马达6的驱动力进行旋转时,通过螺旋桨式风扇3的升压作用,风路室7的气体从喇叭口4的开口通过保护格栅15向机外吹出。与此同时,机外气体经由热交换器12的散热片间流入风路室7。
在热交换器12的导管内部,比机外的气体的温度更高温或者更低温的制冷剂进行循环,机外的气体在通过热交换器12时进行热交换。
在流入风路室7时与热交换器12进行热交换而温度上升或者下降的气体,如之前所述通过螺旋桨式风扇3的旋转被吹出机外。能够实现该风量越多则热交换量越多。
对螺旋桨式风扇3的周围的气流进行更详细地叙述。
螺旋桨式风扇3旋转时,螺旋桨式风扇3旋转的区域内的气体被挤出到吹出侧空间,螺旋桨式风扇3的旋转区域变成负压,因此,风路室7的气体流入螺旋桨式风扇3旋转的区域。
风路室7的气体从螺旋桨式风扇3的由翼前缘3a的旋转轨迹构成的面或由翼外周缘3b的旋转轨迹构成的面向螺旋桨式风扇3流入。
向螺旋桨式风扇3流入了的气体的一部分成为经由外周缘3b的外侧、从朝向螺旋桨式风扇3的旋转方向的压力面起向与压力面相反的负压面的泄漏流。
另外,以在外周缘3b的前缘3a附近产生的泄漏流为基础,在沿负压面的外周缘3b的位置产生具有被称为翼端漩涡的漩涡结构的流动。
翼端漩涡伴随着从前缘侧向后缘侧移动而成长,在流动的转向变大的翼外周的一半位置附近,从外周缘脱离。
从外周缘3b脱离了的翼端漩涡一边减弱作为漩涡的结构,一边由整体的流动挤压,逐渐地向机外排出。
在外周缘3b附近,虽然以进入风扇旋转区域的流动为主,但如此前所述那样也有一部分从旋转区域流出的流动。进而也存在翼端漩涡。因此,送风机2的空气动力性能在较大程度上受螺旋桨式风扇3的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空间左右。
从旋转的螺旋桨式风扇3看时,当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7的空间急剧地变化时,螺旋桨式风扇3的周围的流动变得不稳定。其结果是,螺旋桨式风扇3的面上的压力变动增大,噪音增加。在喇叭口4的面上,压力变动也增大,噪音增加。
旋转的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在通过旋转轴中心的水平位置最接近横板10,此时螺旋桨式风扇3的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空间在横板10侧变得最窄。之后,伴随着靠近图2的A部,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空间逐渐变大,在A部附近,螺旋桨式风扇3和横板10之间的距离急剧增加,风扇外周的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空间急剧扩大。
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图2的A部,因为螺旋桨式风扇3和喇叭口4的重叠高度Hb相对地变大,所以,在由风路室空间急剧变化引起的、流过螺旋桨式风扇的气流的变动急剧变化的风路室空间中,存在喇叭口吸入侧的扩大角度较小的喇叭口4,由此,风路室空间的急剧变化减少,能够抑制气流的变动,降低空气动力噪音。
如上所述,从A部至B部,由于喇叭口4的截面逐渐变化而使螺旋桨式风扇3和喇叭口4的重叠高度Hb逐渐变化,所以能够使外周缘的外侧的风路形状变化变得平缓,可抑制风扇外周附近的流动的变动,能够抑制空气动力噪音增加。
对于图1所示的B部,在喇叭口截面中,将扩大角度θ1相对增大而扩大风扇外周缘的外侧的空间。通过扩大向螺旋桨式风扇3吸入所需流量的面积,能够使流速降低,抑制吸入部中的空气动力噪音。
另外,由于喇叭口4的表面和螺旋桨式风扇3的距离增大,因此,由翼端漩涡等风扇外周缘附近的流动的变动引起的喇叭口表面的压力变动变低,能够减少产生的噪音。
即使在旋转的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超过如图2所示的B部而朝向C部时,由于喇叭口4的截面逐渐进行变化,因而也能够使外周缘的外侧的风路形状变化变得平缓,能够抑制风扇外周附近的流动的变动,并能够抑制空气动力噪音增加。
在如图2所示的C部附近,螺旋桨式风扇3和机械室板11的距离急剧减小,风扇外周的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空间急剧变窄。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C部,与A部同样地,使螺旋桨式风扇3和喇叭口4的重叠高度Hb相对增大,因此能够抑制由风路室空间发生急剧变化引起的流过螺旋桨式风扇的气流的变动,能够降低空气动力噪音。
另外,理想的是,在图2的A部、B部,螺旋桨式风扇3和喇叭口4的重叠高度Hb大于风扇外周的高度Hf的一半。
风扇外周高度的一半程度的位置为翼端漩涡从翼面脱离的位置,其风扇外周附近的流动的变动大。通过用喇叭口4覆盖该部分,使得翼端漩涡稳定,且能够抑制由翼端漩涡引起的流动的变动,能够减小螺旋桨式风扇3的空气动力噪音。
到此为止仅对含有旋转轴的水平面的上侧进行了叙述,对于下侧也相同。图7所示的D部、E部、F部与A部、B部、C部相对应,将喇叭口截面设定为与从A部至C部的形状相同,由此能够实现从A部至C部已说明的同样的流动,能够减小空气动力噪音。
对于喇叭口截面的研究,仅在上侧、仅在下侧都能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上下侧同时实施的情况能够获得更大的降低噪音的效果。
追加与喇叭口4的截面形状相关的说明。
通过将与喇叭口4的内径最小部靠近的吸入侧的曲率半径R1设定为全周相同,将沿着用图8的记号S表示的喇叭口表面的流动的矢量在全周均一化。由此,螺旋桨式风扇3的外周缘3b的后缘3c附近的流动的变动能够减小,能够降低空气动力噪音。
另外,通过自曲率半径R1起将上游设定为更大的曲率半径R2,与如图9中用虚线16表示的那样从现有一般的喇叭口的内径最小部起,以同一曲率半径构成喇叭口截面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风扇外周缘和喇叭口表面的距离扩大。由此,由于将吸入到螺旋桨式风扇3的面积扩大,所以使流速降低,能够抑制吸入部中的空气动力噪音。
进而,由于喇叭口4的表面和螺旋桨式风扇3的距离扩大,因此由翼端漩涡等风扇外周缘附近的流动的变动引起的喇叭口表面的压力变动降低,能够减小产生的噪音。
追加与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形状相关的说明。
对于螺旋桨式风扇3,使得外周缘3b侧的弦长比轮毂侧更长,做成了前进翼形状,由此成为前缘3a的外周缘3b侧向旋转方向突出的形状。从突出部分的外周缘3b、前缘3a部分产生的纵漩涡增强,以外周缘3b侧的纵漩涡为基础,沿负压面侧的外周缘产生大的翼端漩涡。
翼端漩涡具有提高从外周方向向螺旋桨式风扇3的吸引力、降低噪音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由干涉引起的噪音增加,上述干涉是作为变动较大的流动的漩涡对于喇叭口4、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的干涉。
虽然从旋转的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看到的径方向外侧的风路空间变动会使漩涡变得不稳定而扰乱流动,但通过和上述已说明的本实施方式1的喇叭口形状的组合,能够使风扇外周的吸入空间的变化变得平缓,因此能够提高翼端漩涡的稳定性,实现低噪音。
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具有负压面向反旋转方向凸出的弯曲。适度的弯曲可使通过翼的流动转向,使从翼看到的气体的相对速度减小而提高升压作用。
其结果是,风扇转速降低且具有低噪音化的效果。另外,在外周缘附近弯曲为最大的翼高度的一半左右,翼端漩涡易从翼面脱离。
从旋转的螺旋桨式风扇3看时,在径方向外侧的风路室空间急剧扩大的A部、C部、D部、F部,增高了喇叭口4和螺旋桨式风扇3的旋转轴方向的重叠高度Hb,因此能够抑制翼端漩涡的变动并实现低噪音化。特别地,通过使重叠高度Hb高于风扇外周的高度的一半,其效果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获得低噪音的送风机。另外,能够获得作为空调机的室外机1的低噪音的热泵装置,上述空调机搭载有该送风机2。
若使噪音和现有的相同,则能够获得风量多的送风机。即,能够获得热交换处理能力高、节省能源特性优良的热泵装置。
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水平截面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正面图,其省略了保护格栅。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从螺旋桨式风扇3的正面看,相对于机械室13的相反侧成为横板10的情况,在该实施方式2中,机械室13的相反侧成为热交换器12,和实施方式1同样地,由热交换器12覆盖与吹出板5对向的面。
在螺旋桨式风扇3的附近负压的程度强,存在作为抵抗体的热交换器12的情况下,向螺旋桨式风扇3流入的气体的速度,根据其与螺旋桨式风扇3的距离而变化,上述抵抗体使气体通过到接近螺旋桨式风扇3的径方向外侧。因此,在通过该部分时,在螺旋桨式风扇3的翼周围的气流中增长变动。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A部、F部,和实施方式1同样地,相对增高螺旋桨式风扇3和喇叭口4的重叠高度,因此能够抑制由风路室空间急剧变化引起的、流过螺旋桨式风扇的气流的变动,降低空气动力噪音。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作用、效果,在实施方式2中也是一样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2,能够获得低噪音的送风机。另外,能够获得作为搭载有该送风机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的低噪音热泵装置。若使噪音和现有的相同,则能够获得风量多的送风机。即,能够获得热交换处理能力高、节省能源特性优良的热泵装置。
图12是试验性地确认实施方式2中的空调机室外机的低噪音效果的结果。使用外径490mm的螺旋桨式风扇,对如下的规格进行了比较:在靠近喇叭口内径最小部的吸入侧、将曲率半径R1=30mm的1/4圆弧扩大部设为全周的普通规格(单点划线);将扩大部从R1连接到吸入侧、且将全周的扩大角度设为45度的规格(虚线);根据本实施方式,将A部、C部、D部、F部的扩大角度设为45度、将B部、E部的扩大角度设为70度的规格(实线)。
从图12的坐标图来看可知,与将吸入侧的全周设为同一曲率半径的1/4圆弧的规格相比,在其上游将扩大角度以45度连接到吸入侧的规格能够实现低噪音化。本实施方式2的使扩大角度从45度变化到70度的规格能够进一步实现低噪音化。
实施方式3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热泵式热水机的室外机的水平截面图,图14是实施方式3的热泵式热水机的室外机的正面图,其省略了保护格栅。
该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2同样地,机械室13的相反侧为热交换器12,与吹出板5对向的面由热交换器12覆盖,进而在室外机1内的下部设置有在制冷剂和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水热交换器17。
水热交换器17占据室外机1内的下部,从螺旋桨式风扇3来看,风路室上面17a成为构成风路室7的板的一面。
即,对于风路室7的截面,热交换器12、机械室板11的长度比上板8及水热交换器上面17a的长度短,从正面看风路室7的截面呈横长。A′部、C′部、D′部、F′部与图5相对应,B′部、E′部与图6相对应。
本实施方式3也能够获得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3能够获得低噪音的送风机。另外,能够获得作为搭载有该送风机的热泵式热水机的室外机的低噪音的热泵装置。
若使噪音和现有的相同,则能够获得风量多的送风机。即,能够获得热交换处理能力高、节省能源特性优良的热泵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1~3都表示了在螺旋桨式风扇3的径方向外侧的附近具有上板8、下板9、横板10及机械室板11的情况的例子,但不用说本发明也适用于例如仅横板8位于螺旋桨式风扇3的径方向外侧的附近,其它的板位于远离螺旋桨式风扇3径方向外侧的位置的情况。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送风机的适用例,列举空调机的室外机、热泵式热水机的室外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此外,也可广泛利用于设置有送风机的例如换气扇等各种装置、设备等。
符号说明
1空调机的室外机、2送风机、3螺旋桨式风扇、3a  前缘、3b  外周缘、3c  后缘、4喇叭口、5吹出板、6马达(螺旋桨式风扇驱动装置)、7风路室、8上板、9下板、10横板、11机械室板、12热交换器、13机械室、14压缩机、15保护格栅、16虚线

Claims (8)

1.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螺旋桨式风扇;
旋转驱动该螺旋桨式风扇的螺旋桨式风扇驱动装置;
覆盖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后缘侧外周缘的喇叭口;和
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径方向外侧的至少1面上构成从吸入侧至吹出侧的风路的板,
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和构成径方向外侧的风路的板的距离相对狭窄的板位置,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翼最接近的前后的位置的喇叭口的截面,相对于所述螺旋桨式风扇和板的距离相对宽大的位置的截面,减小喇叭口吸入侧的扩大角度,增大螺旋桨式风扇和喇叭口的重叠高度,使两者之间的喇叭口截面形状平缓地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增大了所述螺旋桨式风扇和喇叭口的重叠高度的部分的螺旋桨式风扇和喇叭口之间的重叠高度,为所述螺旋桨式风扇外周高度的一半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将从所述喇叭口内径最小部连续靠近的上游侧的扩大部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全周相同。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从所述喇叭口内径最小部连续靠近的上游侧的扩大部的曲率半径,进一步增大了与上游侧连续的扩大部的曲率半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翼形状为前进翼,外周侧的弦长比轮毂侧的弦长更长。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翼形状为,在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筒截面中,负压面向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凸出。
7.一种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送风机构成为,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的径方向外侧,使得从吸入侧至吹出侧的风路具有多块板,在所述风路的吸入侧具备热交换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风路的至少一块板为热交换器。
CN200980143663.6A 2008-11-04 2009-10-29 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Active CN102203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3519A JP4823294B2 (ja) 2008-11-04 2008-11-04 送風機及びこの送風機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08-283519 2008-11-04
PCT/JP2009/068567 WO2010053037A1 (ja) 2008-11-04 2009-10-29 送風機及びこの送風機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3430A true CN102203430A (zh) 2011-09-28
CN102203430B CN102203430B (zh) 2017-11-10

Family

ID=42152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3663.6A Active CN102203430B (zh) 2008-11-04 2009-10-29 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13021B2 (zh)
EP (1) EP2343458B1 (zh)
JP (1) JP4823294B2 (zh)
CN (1) CN102203430B (zh)
WO (1) WO201005303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1266A (zh) * 2015-12-14 2017-06-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110073147A (zh) * 2016-12-19 2019-07-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0741207A (zh) * 2016-11-01 2020-01-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
CN112154290A (zh) * 2018-03-22 2020-12-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CN114174726A (zh) * 2019-09-24 2022-03-11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的室内机以及叶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7483A1 (ja) * 2010-08-04 2012-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2035577A1 (ja) * 2010-09-14 2012-03-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ユニットの送風機、室外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2101823A1 (ja) * 2011-01-28 2012-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サーキュレータ
JP2013096622A (ja) * 2011-10-31 2013-05-20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13113128A (ja) * 2011-11-25 2013-06-10 Sanyo Denki Co Ltd 軸流ファン
EP2957443B1 (en) * 2013-02-12 2018-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cooling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
EP3018362B1 (en) * 2013-07-05 2021-03-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blower and outdoor unit
JP6385752B2 (ja) * 2013-12-02 2018-09-05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外機
DE112015003676T5 (de) * 2014-08-08 2017-05-04 Johnson Electric S.A. Motorkomponente und integrierte Schaltung zum Treiben des Motors
JP2017053295A (ja) * 2015-09-11 2017-03-16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送風機および室外機
GB2557130C (en) * 2015-11-02 2021-03-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U2016389531B2 (en) * 2016-01-25 2019-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IT201700009701A1 (it) * 2017-01-30 2018-07-30 Daikin Applied Europe S P A Ventola per sistema di condizionamento termico
WO2021084605A1 (ja) * 2019-10-29 2021-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WO2021250889A1 (ja) * 2020-06-12 2021-1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9766A (en) * 1961-06-21 1963-03-05 Gen Electric Condensate disposal arrangement fo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769211B2 (ja) 1989-11-28 1998-06-25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送風機
JPH07117077B2 (ja) * 1990-02-06 1995-12-18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
JP3084790B2 (ja) 1991-06-18 2000-09-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ファン
JPH07117077A (ja) 1993-10-20 1995-05-09 Ricoh Co Ltd 型内転写成形方法及び形成用型枠
KR0132997B1 (ko) * 1994-08-20 1998-04-21 김광호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KR980003248A (ko) * 1996-06-25 1998-03-30 구자홍 에어콘 실외기의 팬슈라우드
JP3233198B2 (ja) * 1997-05-23 2001-11-26 株式会社東京精密 測定機用制御装置
JP3582366B2 (ja) 1998-07-06 2004-10-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機
WO2001055649A1 (en) * 2000-01-28 2001-08-02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Cassette type air conditioner for mounting in the ceiling
DE60121222T2 (de) 2000-12-28 2007-05-16 Daikin Industries, Ltd. Gebläse und ausseneinheit für klimaanlage
JP2002221341A (ja) * 2001-01-24 2002-08-0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3184797A (ja) 2001-12-14 2003-07-03 Daikin Ind Ltd 送風装置及び該送風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AU2003233439A1 (en) * 2002-03-30 2003-10-20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High efficiency air conditioner condenser fan
JP3698150B2 (ja) * 2003-05-09 2005-09-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
WO2004113732A1 (ja) * 2003-06-18 2004-12-2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送風機
JP3801162B2 (ja) * 2003-09-29 2006-07-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ファン
JP4501575B2 (ja) * 2004-07-26 2010-07-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
JP4690682B2 (ja) * 2004-09-07 2011-06-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機
JP2006084115A (ja) * 2004-09-16 2006-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1266A (zh) * 2015-12-14 2017-06-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106871266B (zh) * 2015-12-14 2020-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110741207A (zh) * 2016-11-01 2020-01-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
US11209011B2 (en) 2016-11-01 2021-12-28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CN110073147A (zh) * 2016-12-19 2019-07-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0073147B (zh) * 2016-12-19 2021-07-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2154290A (zh) * 2018-03-22 2020-12-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CN112154290B (zh) * 2018-03-22 2022-10-2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CN114174726A (zh) * 2019-09-24 2022-03-11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的室内机以及叶轮
CN114174726B (zh) * 2019-09-24 2023-08-15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的室内机以及叶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3458B1 (en) 2018-11-21
JP4823294B2 (ja) 2011-11-24
EP2343458A1 (en) 2011-07-13
US20110192186A1 (en) 2011-08-11
JP2010112204A (ja) 2010-05-20
EP2343458A4 (en) 2014-12-31
CN102203430B (zh) 2017-11-10
WO2010053037A1 (ja) 2010-05-14
US9513021B2 (en) 2016-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3430A (zh) 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CN102422025B (zh) 离心风扇及空调机
KR10203410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TWI731570B (zh)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
CN101925783B (zh) 空气调节机
JP5263198B2 (ja) 羽根車と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US9874227B2 (en) Air blower and outdoor unit
US10052931B2 (en) Outdoor cooling unit i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029738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冷却ユニット
JP6377172B2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プロペラファン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外機
EP3364117B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JP2016121580A (ja) 遠心型送風機
JP2012047080A (ja) プロペラおよび送風機並びに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14240633A (ja) 送風機及び送風機を搭載した室外ユニット
JP2007154685A (ja) ターボ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6336135B2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送風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機
JP671033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7162542A (ja) 送風機羽根車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9891101B (zh)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JP2005299432A (ja) 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KR100377615B1 (ko) 에어컨 실내기의 송풍팬
JP642988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H1163875A (ja) 遠心式送風手段を用いた熱交換器
JP2005307869A (ja)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0227236A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7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7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