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2893A - 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和安装方法以及光轴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和安装方法以及光轴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2893A
CN102202893A CN2009801436392A CN200980143639A CN102202893A CN 102202893 A CN102202893 A CN 102202893A CN 2009801436392 A CN2009801436392 A CN 2009801436392A CN 200980143639 A CN200980143639 A CN 200980143639A CN 102202893 A CN102202893 A CN 102202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hoto detector
retainer
emitting component
ink drop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36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2893B (zh
Inventor
伊藤和正
林宏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Ele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Elemex Corp filed Critical Ricoh Ele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02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2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8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42Detection of malfunctioning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79Detection means therefor, e.g. for nozzle clog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使发光元件保持器转动,根据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检测由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形成的光束进入到设置在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侧的定位目标的情况,将发光元件保持器真正固定在底座部件上,另一方面,在虽然发光元件保持器转动、但根据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未检测到进入定位目标时,对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进行滑动调节,之后,使发光元件保持器再次转动,反复进行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调节和发光元件保持器的转动调节,直至光束进入定位目标。

Description

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和安装方法以及光轴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墨滴检测装置的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用于将墨滴检测装置安装到在纸张等记录材料上记录图像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主体上,其中,所述墨滴检测装置检测从墨滴排出头排出的墨滴的排出状态。并且,本发明涉及进行墨滴检测装置中的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调节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进而,本发明涉及利用该光轴调节方法进行光轴调节时使用的光轴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喷墨式记录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作为墨滴检测装置,在底座部件上固定着发光模块和受光模块,发光侧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角度调节,受光侧能够进行水平移动调节,由此进行光轴调节。而且,公开了如下技术:一边使墨滴排出头移动,一边依次从该墨滴排出头排出墨滴,使从发光侧发出的激光照到飞动的墨滴,此时,根据受光侧接收的受光光量的变化,检测墨滴的不排出或弯曲等排出状态。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这种喷墨式记录装置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在记录装置主体上安装了墨滴检测装置后,进行该墨滴检测装置中的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调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09706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对于伴随墨滴排出头的移动、结合时机地从墨滴排出头的各喷嘴孔向激光的倾斜26度的光轴排出墨滴、并使从发光侧发出的激光照到飞动的墨滴这一方式,如果在墨滴检测装置与记录装置主体之间未能确保任意一项的平面定位精度,则很难实现上述方式。而且,在调节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与墨滴排出头的喷嘴孔列之间的平行度的光轴调节中,在发光侧,作为上下方向调节,考虑了不会产生倾斜偏差的方式,但是,针对包含受光侧在内的、与墨滴排出头的喷嘴孔列之间的位置关系,未作任何考虑。
而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这种喷墨式记录装置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在记录装置主体上安装了墨滴检测装置后,进行该墨滴检测装置中的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调节,所以,具有光轴调节麻烦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容易进行墨滴检测装置中的光轴调节。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能够容易地调节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与喷墨式记录装置主体侧的墨滴排出头所具有的喷嘴孔列之间的平行度。
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一种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该光轴调节方法进行所述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该墨滴检测装置设置有:发出光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保持器,其保持该发光元件;墨滴的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其接收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形成的光束与墨滴相遇后的散射光;受光元件保持器,其保持该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以及底座部件,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和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由该受光元件保持器的受光侧保持器轴部和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发光侧保持器轴部临时定位而分别安装在该底座部件上;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以能够以所述发光侧保持器轴部为中心、自如地进行转动调节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另一方面,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以能够在与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转动调节方向垂直的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的轴方向上、自如地进行滑动调节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
而且,在这种光轴调节方法中,特征在于,
(1)所述墨滴检测装置通过所述发光侧保持器轴部和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进行定位而固定在光轴调节装置上,
(2)在进行了供电而使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开启、并使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检测电路开启后,
(3)使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转动,根据所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检测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形成的光束进入到设置在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侧的定位目标的情况,
(4)将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真正固定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另一方面,
(5)在虽然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转动、但根据所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未检测到进入所述定位目标时,对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进行滑动调节,之后,使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再次转动,并反复进行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调节和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转动调节,直至所述光束进入所述定位目标。
权利要求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中,在将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真正固定在所述底座部件上之后,(6)使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检测电路,并且,对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进行滑动调节,判断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是否为恰当值,(7)在为恰当值时,将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真正固定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另一方面,(8)在不是恰当值时,再次对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进行滑动调节,反复进行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调节,直至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成为恰当值。
权利要求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中,使用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作为所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在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通过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中心轴的垂直面上,形成遮光形状作为所述定位目标,其中,所述遮光形状覆盖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而阻止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直接进入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
权利要求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中,使用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作为所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在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通过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中心轴的垂直面上,形成透光形状作为所述定位目标,所述透光形状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透过而允许该光直接进入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
权利要求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所述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中,在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通过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中心轴的垂直面上,设置反射面而形成所述定位目标,接收由该反射面反射的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光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独立于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而设置在所述光轴调节装置上。
权利要求6的发明是一种墨滴检测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喷墨式的记录装置主体的轴孔中分别插入发光侧和受光侧的保持器轴部而进行定位,将通过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轴调节方法进行光轴调节后的墨滴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上。
权利要求7的发明是一种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装置,该光轴调节装置进行所述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该墨滴检测装置设置有:发出光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保持器,其保持该发光元件;墨滴的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其接收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与墨滴相遇后的散射光;受光元件保持器,其保持该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以及底座部件,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由该受光元件保持器的受光侧保持器轴部和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发光侧保持器轴部定位而分别以固定位置安装在该底座部件上,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以能够以所述发光侧保持器轴部为中心、自如地进行转动调节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另一方面,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以能够在与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转动调节方向垂直的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的轴方向上、自如地进行滑动调节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
而且,在这种光轴调节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光轴调节装置具有:设置场所,所述墨滴检测装置由所述发光侧保持器轴部和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定位而安装于该设置场所;旋转调节夹具,其使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以所述发光侧保持器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调节;垂直调节夹具,其使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在与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转动调节方向垂直的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的轴方向上进行滑动调节;以及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其根据输出值,检测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转动而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进入设置在所述受光元件侧的定位目标的情况。
权利要求8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装置中,该光轴调节装置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对所述旋转调节夹具或所述垂直调节夹具、或者它们双方进行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发明,能够在安装到喷墨式记录装置主体上之前,进行墨滴检测装置中的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角度调节,能够容易地进行墨滴检测装置中的光轴调节。能够基于自动化而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明,采用了如下结构:在喷墨式记录装置主体的轴孔中分别插入发光侧和受光侧的保持器轴部而进行定位,将通过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轴调节方法进行光轴调节后的墨滴检测装置安装到记录装置主体上。所以,不需要在安装到记录装置主体上时进行光轴调节,能够高精度地安装墨滴检测装置,在光轴角度调节后,调节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与记录装置主体侧的墨滴排出头的喷嘴孔列之间的平行度,既能提高组装性又能提高检测性能。
根据权利要求7、8的发明,通过使用光轴调整装置,由此,能够在安装到喷墨式记录装置主体上之前,进行墨滴检测装置中的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角度调节,能够容易地进行墨滴检测装置中的光轴调节。能够基于自动化而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1是喷墨打印机的概略正面图。
图1-2是从斜上方观察而示出喷墨打印机的一部分的概略局部立体图。
图2是与墨滴排出头一起示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所具有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图。
图3是墨滴检测装置的外观图。
图4是沿着墨滴检测装置的长度方向的纵截面图。
图5是构成墨滴检测装置的底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安装于底座部件上的发光模块的立体图。
图7是安装于底座部件上的受光模块的立体图。
图8是在底座部件上安装了两个模块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各模块安装部的放大纵截面图。
图10是在受光模块的导光罩上形成的定位目标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墨滴检测装置在光轴调节装置上的固定状态图。
图12-1是示出发光元件保持器转动而使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进入定位目标的状态的图。
图12-2是示出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未进入定位目标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从发光模块侧观察而示出受光模块的图。
图14-1是示出发光元件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时照射到导光罩的光束LB的位置按a~e变化的图。
图14-2是示出图14-1的a~e位置处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
图15是发光元件的水平方向的光轴调节流程图。
图16是从与光束垂直的一侧观察而示出受光侧的安装调节状态的图。
图17是从发光侧观察而示出受光侧的安装调节状态的图。
图18是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垂直方向的光轴调节流程图。
图19是从发光模块侧观察而示出受光模块在底座部件上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20-1是示出如下情况的图:以绕着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受光面的分型(見切り)形状在受光面侧突出地形成遮光形状,作为定位目标。
图20-2是示出图20-1的a~e位置处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
图21-1是示出如下情况的图:以绕着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受光面的分型形状形成透孔形状,作为定位目标。
图21-2是示出图21-1的a~e位置处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
图22-1是示出在采用图20-1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使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沿垂直方向移动而使得光束的位置按a~e变化的图。
图22-2是示出图22-1的a~e位置处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
图23是示出通过发光侧定位位置和受光侧定位位置分别进行定位、而将墨滴检测装置安装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主体的壳体上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从正面观察喷墨打印机的图。图1-2是从斜上方观察喷墨打印机的一部分的图。
图中标号10是壳体。在壳体10的左右侧板11、12上,平行地架设有引导轴13和引导板14。通过这些引导轴13和引导板14来支承滑架(carriage)15。在滑架15上安装有未图示的环形带。环形带绕在设置在壳体10内的左右侧的未图示的驱动轮和从动轮上。而且,伴随驱动轮的旋转,从动轮进行从动旋转,从而使环形带运转,因而滑架15被设置为如图1-1中箭头所示地左右移动自如。
在滑架15上,在滑架15的移动方向上并排搭载有黄色、青色、品红、黑色这4种颜色的墨滴排出头16y、16c、16m、16b。各墨滴排出头16在向下的喷嘴面上直线状地排列着多个喷嘴孔而具有喷嘴孔列。未作图示的是,直线状的喷嘴孔列在与滑架15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例如设置有2列。
而且,当滑架15位于图示的右端的起始位置(home position)时,各墨滴排出头16与设置在壳体10内的底板17上的单独恢复装置18相对。单独恢复装置18是如下这样的装置:从由墨滴检测装置20检测到墨滴排出不良的喷嘴孔吸出墨液,由喷墨打印机自身独自使液体排出不良恢复。
墨滴检测装置20位于单独恢复装置18附近,而且在与滑架15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呈细长状设置在壳体10内的底板17上。后面将使用图2及其之后的图对该墨滴检测装置20进行详细说明。
在与墨滴检测装置20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板状的压印盘(platen)22。在该压印盘22的背面侧,以倾斜地立起的方式设置有向压印盘22上供给作为记录材料的纸张23的供纸台24。并且,未作图示的是,具有将供纸台24上的纸张23送出到压印盘22上的供纸辊。而且,设有沿箭头所示方向输送压印盘22上的纸张23并向正面侧排出的输送辊25。
在壳体10内的底板17上,在左端还设置有驱动装置26。驱动装置26驱动未图示的供纸辊和输送辊25等,并且,驱动上述驱动轮,由此使环形带运转而使滑架15移动。
而且,在记录时,由驱动装置26进行驱动,使纸张23在压印盘22上移动而定位在规定位置处,并且,使滑架15移动而在纸张23上进行扫描,一边向左方向移动,一边使用4种颜色的墨滴排出头16y、16c、16m、16b依次从各个喷嘴孔排出墨滴,在纸张23上记录图像。在图像记录后,滑架15向右方向返回,并且,将纸张23向图1-2中的箭头所示方向输送规定量。
接着,再次一边向左方向移动滑架15,一边在去往路径上使用4种颜色的墨滴排出头16y、16c、16m、16b依次从各个喷嘴孔排出墨滴,在纸张23上记录图像。然后,同样在图像记录后,使滑架15向右方向返回,并且,将纸张23向图1-2中的箭头所示方向输送规定量。以下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在一张纸张23上记录图像。图2是与墨滴排出头16一起示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所具有的墨滴检测装置20的图。
在图2所示的墨滴排出头16上,向下设置有头喷嘴面16a。在头喷嘴面16a上,直线地并排开设多个喷嘴孔N1、N2、……Nx、……Nn而形成了喷嘴列。从各喷嘴孔选择性地排出液滴即墨滴P。
墨滴检测装置20检测从墨滴排出头16的各喷嘴孔N1、N2、……Nx、……Nn排出的墨滴P的排出不良。图示的墨滴检测装置20具有:发出光的发光元件41;使该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成为平行光而形成光束LB的准直透镜(collimator lens)42;接收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的光电二极管等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等。
墨滴检测装置20朝向与液体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使得光束LB与从头喷嘴面16a排出而飞动的墨滴P相遇,并且,光束LB的光轴L以与喷嘴孔列平行的方式设置在与头喷嘴面16a相距一定距离的位置处。
另一方面,在该例子中,受光元件46被配置在相对于光束LB的光轴L展开角度θ的下方位置处,使得受光面46a位于偏离截面为椭圆形状的光束LB的直径的位置处。
而且,从头喷嘴面16a的喷嘴Nx排出墨滴P,光束LB与该墨滴P相遇,由此产生散射光S,该散射光S中的特别是前方的散射光S3被受光元件46的受光面46a接收,将该受光元件46的输出作为电压值(光输出值)进行计测,由此得到受光数据,根据受光元件46的输出变化,检测有无排出墨滴P、以及弯曲等液体排出不良。
图3是示出墨滴检测装置20的外观的图。图4是示出沿着墨滴检测装置20的长度方向的纵截面的图。如图所示,墨滴检测装置20具有将细长的板材两侧弯折而呈U字状纵截面形状的底座部件28,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内,设置有被发光侧模块罩31罩住的发光模块30,并且,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内,设置有被受光侧模块罩33罩住的受光模块32。
图5是示出底座部件28的图。在底座部件28上,在发光侧开设有圆孔形状的发光侧定位孔34,在受光侧开设有朝向发光侧长的椭圆形状的受光侧定位孔35,在这些定位孔34、35之间设有长度方向细长的矩形状的开口36。并且,隔着受光侧定位孔35在宽度方向两侧,沿宽度方向的弯折线进行弯折而切出立起着切出立起片37。在切出立起片37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引导面38,并且,分别形成有纵方向的引导槽39。
图6是示出发光模块30的图。发光模块30构成为,在发光元件保持器40上安装有发光元件41、准直透镜42、光栅(aperture)43、电路基板44等。发光元件保持器40由四角的底板部40a和从其正中位置垂直立起的纵板部40b形成为立体倒T字型形状。而且,在该底板部40a上,从底面中央向下突出地设有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c(参照图4和后述的图9),并且,在一个角部设有在对角线方向上具有槽状的夹具卡合部40d的突部40e。另一方面,在纵板部40b上安装着所述发光元件41、准直透镜42、光栅43、电路基板44等。
图7是示出受光模块32的图。受光模块32构成为,在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保持器45上安装有受光元件46(参照图4)、电路基板47等。受光元件保持器45由细长板状的底板部45a和从其一个长边边缘垂直立起的纵板部45b形成为立体L字型形状。而且,在该底板部45a上,从底面向下突出地设有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参照图4和后述的图9)。另一方面,在纵板部40b上安装着所述受光元件46、电路基板47等,并且,在外表面上形成有与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的轴心平行的滑动面45d,在该滑动面45d上形成有引导突起45e(参照后述的图9)。
图8是示出在底座部件28上安装了发光模块30和受光模块32的状态的图。图9是示出各模块安装部的放大纵截面的图。发光模块30的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c嵌入在底座部件28的定位位置处形成的发光侧定位孔34中,从而将该发光模块30载置于底座部件28的支承面28a上,发光元件保持器40以转动调节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底座部件28上。通过对多个紧固部件48进行紧固而将转动调节后的发光模块30固定在底座部件28上。由此,与支承面28a平行地,对发光元件41和位于其光束LB的光轴L上的准直透镜42进行焦点调节并进行固定,以得到期望的光束直径,而且,为了使光束的闪光截止,在准直透镜42的前方配设有光栅43。而且,发光模块30被模块罩31罩住。
另一方面,受光模块32的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嵌入在底座部件28的定位位置处形成的受光侧定位孔35中,受光元件保持器45以上下地滑动调节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底座部件28上。在受光元件保持器45上,绕着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受光面46a形成有分型形状45f。这里,在受光元件保持器45上一体地安装有导光罩53。例如如图10所示,在导光罩53上形成有定位目标54。而且,受光模块32被受光侧模块罩33罩住。
图10是放大地示出导光罩53上形成的定位目标54的图。根据该图10可知,定位目标54以0.2mm左右的较窄的宽度,突出地形成在一体安装于受光元件保持器45上的导光罩53的向下倾斜面53a的、通过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中心轴的垂直面(图13的标号F)上,向上倾斜的顶面成为反射面54a。
另外,根据图9可知,此时,在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c的轴心上设有发光元件41的发光点41a。由此,能够以光轴L的发光点41a为中心旋转,将发光点41a的位置偏移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进行考虑了对位精度的光轴角度调节。另一方面,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的轴心与受光元件46的受光面46a平行地设置。由此,成为能够上下移动的结构,能够使光轴L与受光元件46的中心一致而紧固在底座部件28上。另外,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位于后述的垂直面F上。
在转动调节前,在墨滴检测装置20中,利用紧固部件48以能够使发光模块30的发光元件保持器40转动的紧固力将该发光元件保持器40临时紧固在底座部件28上。在该状态下,首先,如图11所示,通过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c和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进行定位而将墨滴检测装置20固定于光轴调节装置55上(参照后述的图15的步骤S1)。
图11是示出将墨滴检测装置20固定于光轴调节装置55上的状态的图。图中,示出了发光侧和受光侧的模块罩31、33均取下后的状态,但是,为了在罩上这些模块罩31、33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调节,例如,在发光侧,使发光元件保持器40的紧固部件贯通孔和夹具卡合部40d露出到模块罩31外。然后,将旋转调节夹具50的凸部卡合在发光元件保持器40的槽状的夹具卡合部40d中,并使该旋转调节夹具50的旋转体51旋转,由此,以插入发光侧定位孔34中的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c为中心对发光元件保持器40进行转动调节,能够使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束LB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光轴调节装置55具有:设置场所,墨滴检测装置20由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c和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定位而安装于该设置场所;旋转调节夹具50,其使发光元件保持器40相对于底座部件28,以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c为中心进行转动调节;垂直调节夹具52,其使受光元件保持器45相对于底座部件28,在与发光元件保持器40的转动调节方向垂直的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的轴方向上进行滑动调节;以及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图12-1、12-2的标号56),其根据输出值,检测发光元件保持器40转动而使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进入到设置在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侧的定位目标54的情况。
图12-1是示出使发光元件保持器40转动而由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检测到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进入到设置于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侧的定位目标54的状态的图。图12-2是示出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未进入定位目标54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从发光模块30侧观察而示出受光模块32的图。根据该图13可知,定位目标54以较窄的宽度,突出地形成在导光罩53的向下倾斜面53a的、通过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中心轴的垂直面F上,向上倾斜的顶面成为反射面54a。如上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位于垂直面F上。导光罩53一体地安装在保持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受光元件保持器45上,对进入内部并被分型形状45f反射的光进行迷光处理,使光不会再次入射到受光元件46。分型形状45f的表面例如进行了镜面加工。
图14-1是示出发光元件41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时照射到导光罩53的光束LB的位置按a~e变化的图。图14-2是示出该a~e位置处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根据该图可知,如果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最大,则检测到光束LB的位置为c、光束LB进入定位目标54而照射到定位目标54的反射面54a,因而能够进行发光元件41的光轴调节。
图15是示出发光元件41的水平方向的光轴调节流程的图。如上所述,在利用紧固部件48将发光元件保持器40临时紧固在底座部件28上的状态下,首先,如图11所示,通过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c和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进行定位而将墨滴检测装置20固定于光轴调节装置55上(参照步骤S1)。
图16是从与光束LB垂直的一侧观察受光侧的安装调节状态的图。图17是从发光侧观察受光侧的安装调节状态的图。将墨滴检测装置20安装到光轴调节装置55上之后,通过垂直调节夹具52,与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平行地,上下夹持着突出到受光侧模块罩33外的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上部角部45g和下部支承部45h,通过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与受光侧定位孔35的嵌合以及引导突起45e与引导槽39的嵌合,保持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滑动调节。如上所述,在滑动调节后,通过对多个紧固部件49进行紧固,将受光模块32固定在底座部件28上。
接着,如图15所示,从搭载于光轴调节装置55或设置在光轴调节装置55外的未图示的电源进行供电,使发光元件41的发光开启(参照步骤S2),并且使后述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检测电路开启(参照步骤S3)。然后,使旋转调节夹具50旋转,使发光元件保持器40转动(参照步骤S4),判断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是否为恰当值以上(参照步骤S5)。
在为恰当值以上时,等待输出值成为最大值,根据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检测由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形成的光束LB进入到设置在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侧的定位目标54的情况(参照步骤S6)。然后,在调节后,通过对紧固部件48进行紧固,从而将发光元件保持器40真正固定在底座部件28上(参照步骤S7),使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检测电路关闭(参照步骤S8),接着,转移到图18所示的喷嘴等级调节。
在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为恰当值以下时,确认是否观察到全部的转动调节范围(参照步骤S9),在未观察到时,返回步骤S4,使旋转调节夹具50旋转规定角度,使发光元件保持器40转动。另一方面,在已观察到全部的转动调节范围时,接着确认是否观察到全部的上下调节范围(参照步骤S10),在未观察到时,使垂直调节夹具52上下移动规定长度(参照步骤S11),之后返回步骤S4,同样地,使旋转调节夹具50旋转,使发光元件保持器40转动。另一方面,在已观察到全部的转动调节范围时,进行错误显示(参照步骤S12),然后结束。即,在发光元件保持器40转动、但根据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未检测到进入定位目标54的情况时,对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高度位置进行滑动调节,之后,使发光元件保持器40再次转动,反复进行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高度位置调节和发光元件保持器40的转动调节,直至光束LB进入定位目标54。
图18是示出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垂直方向的光轴调节流程、即喷嘴等级(nozzle level)调节流程的图。在结束了发光元件41的水平方向的光轴调节而将发光元件保持器40真正固定在底座部件28上后,使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检测电路开启(参照步骤S21),并且,使垂直调节夹具52上下移动,对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高度位置进行滑动调节(参照步骤S22),判断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输出值是否为恰当值以上(参照步骤S23)。
在为恰当值时,通过对紧固部件49进行紧固,从而将受光元件保持器45真正固定在底座部件28上(参照步骤S24),使发光元件41的发光关闭,并且,使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检测电路关闭(参照步骤S25),然后结束。
在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输出值不是恰当值时,确认是否观察到全部的上下调节范围(参照步骤S26),在未观察到时,返回步骤S22,同样地,使垂直调节夹具52上下移动规定长度,对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高度位置进行滑动调节,反复进行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高度位置调节,直至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输出值成为恰当值,另一方面,在已观察到全部的上下调节范围时,进行错误显示(参照步骤S27),使发光元件41的发光关闭,并且,关闭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检测电路(参照步骤S25),然后结束。
图19是从发光模块30侧观察而示出受光模块32在底座部件28上的安装状态的图。如图所示,形成在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滑动面45d上的引导突起45e插入到设于底座部件28的切出立起片37上的引导槽39中,使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滑动面45d与形成在底座部件28的切出立起片37上的引导面38接触,对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移动进行引导,通过对多个紧固部件49进行紧固,从而将上下地进行了滑动调节后的受光模块32固定在底座部件28上。
另外,光轴调节装置55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对旋转调节夹具50或垂直调节夹具52、或者它们双方进行控制,根据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检测输出对两个夹具50、52进行控制等,使墨滴检测装置20的光轴调节实现自动化,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和检测性能的稳定。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如下情况:接收由反射面54a反射的来自发光元件41的光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独立于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而设于光轴调节装置55上。但是,也可以将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用作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
图20-1、图20-2、图21-1、图21-2是将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用作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时的例子。图20-1是示出如下情况的图:以绕着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受光面46a的分型形状45f在受光面46a侧突出地形成遮光形状57,作为定位目标54。图21-1是示出开设贯通孔等而形成透孔形状58的情况的图。
遮光形状57以覆盖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而阻止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直接进入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方式,形成在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通过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中心轴且如上所述通过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的垂直面F上。另一方面,透孔形状58以使发光元件41发出的光透过而允许该光直接进入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方式,形成在受光元件保持器45的、通过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中心轴的垂直面F上。
而且,示出了发光元件41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时光束LB的位置按a~e变化的情况,图20-2、图21-2是示出该a~e位置处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在图20-2的情况下,当发光元件41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而使光束LB的位置为c时,光束LB照射到遮光形状57,阻止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接收到光,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成为最小,所以,能够检测到光束LB进入定位目标54。另一方面,在图21-2的情况下,当发光元件41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而使光束LB的位置成为c时,光束LB进入透孔形状58,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接收到光,由此,相反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成为最大,所以,能够检测到光束LB进入定位目标54。
图22-1是示出在采用图20-1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使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沿垂直方向移动而使光束LB的位置按a~e变化的图。图22-2是示出该a~e位置处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的变化的图。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6的输出值在c~d的位置示出最小值,在实际的散射光检测方式中,通过在此期间照射光束LB,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率的散射光检测,如果根据光束截面和目标形状通过实验求出该噪声等级NL,则能够容易地进行调节。
图23示出通过发光侧定位位置和受光侧定位位置分别进行定位、而将墨滴检测装置20安装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主体的壳体10上的状态。在底座部件28上安装发光模块30和受光模块32并罩上模块罩31、33,在进行角度调节后,如图所示,将贯穿发光侧定位孔34的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c以及贯穿受光侧定位孔35的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c分别嵌入到定位轴孔10a、10b中,由此将墨滴检测装置20安装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主体的壳体10上。一个定位轴孔10a形成为刚好能插入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c的圆孔形状,另一个定位轴孔10b形成为在一个定位轴孔10a的方向上长的椭圆形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墨滴检测装置的安装方法以及光轴调节装置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主体中是有用的,特别适合于墨滴检测装置中的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的光轴调节。
标号说明
10:壳体;10a:定位轴孔;10b:定位轴孔;15:滑架;16:墨滴排出头;16a:头喷嘴面;16y、16c、16m、16b:墨滴排出头;20:墨滴检测装置;28:底座部件;30:发光模块;31:发光侧模块罩;32:受光模块;33:受光侧模块罩;34:发光侧定位孔;35:受光侧定位孔;36:开口;37:切出立起片;38:引导面;39:引导槽;40:发光元件保持器;40c:发光侧保持器轴部;40d:夹具卡合部;40e:突部;41:发光元件;45:受光元件保持器;45c:受光侧保持器轴部;45d:滑动面;45e:引导突起;45f:分型形状;45g:上部角部;45h:下部支承部;46: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a:受光面;47:电路基板;48:紧固部件;49:紧固部件;50:旋转调节夹具;51:旋转体;52:垂直调节夹具;53:导光罩;53a:倾斜面;54:定位目标;54a:反射面;55:光轴调节装置;56: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57:遮光形状;58:透光形状;F:通过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46的中心轴的垂直面;L:光束LB的光轴;N1、N2、……Nx、……Nn:喷嘴孔;P:墨滴;LB:光束;NL:噪声等级;S、S1、S2……:散射光。

Claims (8)

1.一种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该光轴调节方法进行所述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该墨滴检测装置设置有:发出光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保持器,其保持该发光元件;墨滴的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其接收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形成的光束与墨滴相遇后的散射光;受光元件保持器,其保持该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以及底座部件,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和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由该受光元件保持器的受光侧保持器轴部和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发光侧保持器轴部临时定位而分别安装在该底座部件上,
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以能够以所述发光侧保持器轴部为中心、自如地进行转动调节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另一方面,
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以能够在与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转动调节方向垂直的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的轴方向上、自如地进行滑动调节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
该光轴调节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墨滴检测装置通过所述发光侧保持器轴部和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进行定位而固定在光轴调节装置上,
在进行了供电而使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开启、并使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检测电路开启后,
使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转动,根据所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检测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形成的光束进入到设置在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侧的定位目标的情况,
将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真正固定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另一方面,
在虽然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转动、但根据所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未检测到进入所述定位目标时,对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进行滑动调节,之后,使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再次转动,反复进行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调节和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转动调节,直至所述光束进入所述定位目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真正固定在所述底座部件上之后,
使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检测电路开启,并且,对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进行滑动调节,判断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是否为恰当值,
在为恰当值时,将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真正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上,另一方面,
在不是恰当值时,再次对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进行滑动调节,并反复进行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高度位置调节,直至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成为恰当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作为所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在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通过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中心轴的垂直面上,形成有遮光形状作为所述定位目标,其中,所述遮光形状覆盖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而阻止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直接进入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作为所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在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通过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中心轴的垂直面上,形成有透光形状作为所述定位目标,所述透光形状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透过而允许该光直接进入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的、通过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的中心轴的垂直面上,设置有反射面而形成所述定位目标,接收由该反射面反射的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光的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独立于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而设置在所述光轴调节装置上。
6.一种墨滴检测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喷墨式的记录装置主体的轴孔中分别插入发光侧和受光侧的保持器轴部而进行定位,
将通过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轴调节方法进行光轴调节后的墨滴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上。
7.一种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装置,该光轴调节装置进行所述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该墨滴检测装置设置有:发出光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保持器,其保持该发光元件;墨滴的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其接收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与墨滴相遇后的散射光;受光元件保持器,其保持该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以及底座部件,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排出不良检测用受光元件由该受光元件保持器的受光侧保持器轴部和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发光侧保持器轴部定位而分别以固定位置安装在该底座部件上,
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以能够以所述发光侧保持器轴部为中心、自如地进行转动调节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另一方面,
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以能够在与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转动调节方向垂直的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的轴方向上、自如地进行滑动调节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
该光轴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光轴调节装置具有:
设置场所,所述墨滴检测装置由所述发光侧保持器轴部和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定位而安装于该设置场所;
旋转调节夹具,其使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以所述发光侧保持器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调节;
垂直调节夹具,其使所述受光元件保持器相对于所述底座部件,在与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的转动调节方向垂直的所述受光侧保持器轴部的轴方向上进行滑动调节;以及
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其根据输出值,检测所述发光元件保持器转动而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进入设置在所述受光元件侧的定位目标的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光轴调节装置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位置调节用受光元件的输出值,对所述旋转调节夹具或所述垂直调节夹具、或者它们双方进行控制。
CN200980143639.2A 2008-11-04 2009-11-02 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和安装方法以及光轴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2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3059 2008-11-04
JP2008283059A JP5081792B2 (ja) 2008-11-04 2008-11-04 インク滴検知装置の光軸調節方法および組付け方法、ならびに光軸調節装置
PCT/JP2009/068775 WO2010053071A1 (ja) 2008-11-04 2009-11-02 インク滴検知装置の光軸調節方法および組付け方法、ならびに光軸調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2893A true CN102202893A (zh) 2011-09-28
CN102202893B CN102202893B (zh) 2013-11-06

Family

ID=42152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363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2893B (zh) 2008-11-04 2009-11-02 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和安装方法以及光轴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39476B2 (zh)
EP (1) EP2347903A4 (zh)
JP (1) JP5081792B2 (zh)
CN (1) CN102202893B (zh)
WO (1) WO201005307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0417A (zh) * 2014-01-06 2015-07-08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
CN104936789A (zh) * 2013-01-23 2015-09-2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测试打印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2042B2 (ja) 2008-06-26 2013-06-26 リコーエレ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5343753B2 (ja) * 2009-08-03 2013-1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吐出検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16314B2 (ja) * 2010-08-06 2015-05-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吐出不良検出装置、その調整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1557A (ja) * 2000-01-12 2001-07-1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2144597A (ja) * 2000-11-09 2002-05-2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滴吐出状態検出器の光モジュール位置調整治具および方法
WO2003033269A1 (fr) * 2001-10-15 2003-04-24 Olympus Corporation Enregistreur d'images
CN1498753A (zh) * 2002-11-12 2004-05-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绘图装置中的喷嘴的异常辨别方法和绘图装置以及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和电子器械
JP2007331158A (ja) * 2006-06-13 2007-12-27 Ricoh Elemex Corp 液吐出不良検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9706B2 (ja) * 2000-06-21 2004-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6641246B2 (en) * 2000-02-23 2003-11-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tection of non-operating nozzle by light beam passing through aperture
DE60119191T2 (de) 2000-02-23 2007-04-12 Seiko Epson Corp. Detektion einer nicht funktionierenden Düse mittels eines Lichtstrahles durch eine Öffnung
US6877838B2 (en) * 2002-12-20 2005-04-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tection of in-flight positions of ink drople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1557A (ja) * 2000-01-12 2001-07-1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2144597A (ja) * 2000-11-09 2002-05-2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滴吐出状態検出器の光モジュール位置調整治具および方法
JP4003225B2 (ja) * 2000-11-09 2007-11-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滴吐出状態検出器の光モジュール位置調整治具およびインク滴吐出状態検出器の光モジュール位置調整方法
WO2003033269A1 (fr) * 2001-10-15 2003-04-24 Olympus Corporation Enregistreur d'images
CN1498753A (zh) * 2002-11-12 2004-05-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绘图装置中的喷嘴的异常辨别方法和绘图装置以及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和电子器械
JP2007331158A (ja) * 2006-06-13 2007-12-27 Ricoh Elemex Corp 液吐出不良検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6789A (zh) * 2013-01-23 2015-09-2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测试打印头
US9527276B2 (en) 2013-01-23 2016-12-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esting a printhead
US9751300B2 (en) 2013-01-23 2017-09-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esting a printhead
US9776396B2 (en) 2013-01-23 2017-10-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esting a printhead
CN104760417A (zh) * 2014-01-06 2015-07-08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53071A1 (ja) 2010-05-14
EP2347903A4 (en) 2014-05-07
JP5081792B2 (ja) 2012-11-28
JP2010110908A (ja) 2010-05-20
EP2347903A1 (en) 2011-07-27
US20110227989A1 (en) 2011-09-22
US8439476B2 (en) 2013-05-14
CN102202893B (zh)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2893B (zh) 墨滴检测装置的光轴调节方法和安装方法以及光轴调节装置
US6357849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EP1348560B1 (en) Liquid container with identifying mean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state of mount of liquid container
US6513900B2 (en) Detection of non-operating nozzle by light beam passing through aperture
CN1495415A (zh) 液体容器、检测其中液体量的方法及液体喷射记录设备
EP2138309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510402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組
US6641246B2 (en) Detection of non-operating nozzle by light beam passing through aperture
JP20070011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16687B2 (en)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9180711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730825B2 (ja) 液吐出不良検出用光軸とノズル列との位置合わせ方法、液吐出不良検出方法、液吐出不良検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813762B2 (ja) 吐出インク検出装置
US8641169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925184B2 (ja) 液吐出不良検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331158A (ja) 液吐出不良検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24320B2 (ja) 液滴検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13225A (ja) 液吐出不良検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321384A (ja) インク残量検知装置
CN1330502C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和计算机系统
JPH09181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739407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optical sensor assembly for a carriage printer
JP2006159699A (ja) 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調整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1323365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30147877A1 (en) Carriage printer with optical sens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RICO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ICOH ELEMEX CORP.

Effective date: 201305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Ricoh Co.,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Ricoh Elemex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411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