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5177B - 基板安装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基板安装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5177B
CN102195177B CN2011100514887A CN201110051488A CN102195177B CN 102195177 B CN102195177 B CN 102195177B CN 2011100514887 A CN2011100514887 A CN 2011100514887A CN 201110051488 A CN201110051488 A CN 201110051488A CN 102195177 B CN102195177 B CN 102195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ntioned
connector
contact termina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14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5177A (zh
Inventor
长田刚
松本博幸
正田进也
增田圣人
安田宗丘
早川昌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在安装于基板表面上时,不会因外壳的翘曲或扭曲而产生接触端子的基板连接部的焊接不良,其包括: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该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具有触点部、端子部和摆动支承部,该触点部在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的一端与对方连接器等接触连接,该端子部在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的另一端与电路基板上的电极连接,该摆动支承部在触点部和端子部之间,支承于外壳上;外壳,间隔开地安装多个接触端子的安装孔,贯穿端子安装壁而设置,在基板表面上放置固定有外壳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外壳的安装孔以能摆动的尺寸的游嵌孔形成接触端子,在该安装孔中,穿插有接触端子,摆动支承部按照能摆动的方式被支承。

Description

基板安装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基板表面上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下述的所谓的非共面(coplanarity free)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中,即使在安装基板或连接器外壳产生翘曲或扭曲的情况下,安装于该外壳上的多个接触端子可靠地接触于安装基板表面的电极,可实现良好的电连接。
背景技术
在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人们开发而制成有各种类型。比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在该插头的内部安装有多个接触端子,在插座的内部安装与这些接触端子电连接的多个接触端子,在该插座中嵌合上述插头。另外,插座为可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基板表面上的结构。
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为代替上述插头,而可直接连接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在下面称为FPC)的FPC用连接器。
下面参照图9A,图9B和图10A,图10B,对该专利文献2的FPC用连接器进行说明。另外,图9A,图9B为在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FPC用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图9A为第1接触端子附近的纵向剖视图,图9B为第2接触端子附近的纵向剖视图。
FPC用连接器5cn如图9A,图9B所示,包括基本呈长方体形状的外壳50与基本呈矩形板状的覆盖外壳53,在该外壳50中形成供FPC(图中未示出)插入的凹部54,该覆盖外壳53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该外壳50的凹部54。外壳50包括交替地并设配置于内部的多个第1接触端子51和第2接触端子52。第1接触端子51如图9A所示,包括前端侧相互对合而延伸的一对的第1臂51a和第2臂51b、将第1臂51a和第2臂51b的基端侧之间连接的水平脚51c。第1接触端子51从凹部54的相反侧压配合于外壳50中。在第1臂51a的前端部设置有第1触点51s,其从凹部54的底面而突出,与FPC弹性接触。第2臂51b的前端部通过覆盖外壳53的凸轮轴53c而偏置。
此外,第2接触端子52如图9B所示,包括前端相互对合而延伸的第1臂52a和第2臂52b;将第1臂52a和第2臂52b的基端之间连接的水平脚52c。第2接触端子52从凹部54的开口侧压配合于外壳50中。在第1臂52a的中间部,设置从凹部54的底面而突出,与FPC弹性接触的第2触点52s。第2臂52b的前端部使覆盖外壳53的开闭轴53s偏置。
在第1接触端子51中,形成于其水平脚51c的前端部的引线部51d的板厚面,焊接接合于印刷电路基板P上的焊盘上,另外,在第2接触端子52中,形成于该第1臂52a的前端侧的引线部52d的板厚面,焊接接合于印刷电路基板P上的焊盘上。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5603号公报(第0020段落,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29536号公报(第0010~0012段落,图3、图4)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95479号公报(第0044~0049段落,图1、图2)
发明内容
但是,在这样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外壳50的两翼向上翘曲或外壳50的两翼向下翘曲(参照图10A,图10B)。另外,外壳50的一个翼在翘曲部分弯曲,另外,在翘曲之外,还产生扭曲。
这些翘曲或扭曲的原因之一在于对外壳成型加工时的残余应力。一般地,外壳为塑料模制件,每个部位的热形变产生差异,该差异构成翘曲或扭曲的原因。另外,其它的原因在于将多个板状接触端子压配合于外壳中时的变形。比如,在多个板状接触端子中,板厚具有差异,另一方面,在压配合有板状接触端子的槽侧,也具有差异,这些差异累积,会发生外壳弯曲。另外,在将连接器安装于基板表面上时,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焊接于基板表面的电极上,但是,此时,焊锡熔融的热量传递给连接器外壳,产生翘曲、扭曲。
在产生这样的翘曲、扭曲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多个引线部的焊锡接合面是不平坦的,长期的焊锡接合强度无法确保可靠性。在实际的场合,即使在多个引线部中的焊锡接合面的高低差为最大的情况下,仍为0.1mm左右,通过增加印刷电路基板上的焊盘的焊锡膜厚度的方式,可吸收该程度的高低差。但是,近年,由于印刷电路基板上的焊锡膜具有薄膜化的倾向,故相对多个引线部的焊锡面不平坦的连接器,要求采取不对引线部的焊锡接合强度造成不利影响的对策。显然,印刷电路基板也产生翘曲、开裂。
因此,这种基板安装用连接器,恐怕会因印刷电路基板的翘曲、开裂和外壳的翘曲、扭曲造成引线部的焊接面中的不整齐,导致印刷电路基板上的安装不良。对于该课题,到目前,考虑外壳的成型形状或成型树脂的等级和成型条件,由此开始采取对策。
但是,这些对策也会牺牲一部分制品性能,也有与试验不相符的要素突出的一面。于是,可解决该课题的改良后的连接器在比如上述专利文献3中提出。在该连接器中,在接触端子上新设置保持臂,以能摆动的方式将该保持臂的前端部保持于外壳上。按照该连接器,由于吸收外壳的翘曲、扭曲造成的制作误差,多个引线部的焊锡接合部平坦地对齐,故减轻对引线部的焊锡接合强度的影响。但是,该连接器能以保持臂的前端为摆动的中心,使外壳摆动,由此,必须确保保持臂的空间,其结果是,连接器的背面高度高、整体尺寸大。另外,由于接触端子和外壳的结构也复杂,故具有制造复杂等的课题。
于是,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谓的非共面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中,即使在安装基板或连接器外壳产生翘曲、扭曲的情况下,安装于该外壳上的多个接触端子可靠地接触于安装基板表面的电极,仍可实现良好的电连接。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包括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该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具有规定长度的触点部、规定长度的端子部和规定长度的摆动支承部,该触点部在该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的一端与对方连接器等的导体接触连接,该端子部在该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的另一端与电路基板上的电极连接,该摆动支承部在上述触点部和上述端子部之间,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外壳上;电绝缘性的连接器外壳,其中,贯穿端子安装壁而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该安装孔以规定间距间隔开地并设安装了多个上述接触端子,在上述连接器外壳放置固定于电路基板表面上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
上述安装孔在下述方向通过能摆动的尺寸的游嵌孔来形成上述接触端子,该方向为与上述接触端子的并设安装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并且与上述垂直方向相垂直的上下方向,在上述安装孔中,穿插有上述接触端子,上述摆动支承部按照可以上述安装孔为支点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安装壁具有规定的壁厚,上述安装孔贯穿上述壁厚的接触端子安装壁而形成,上述接触端子的摆动支承部按照与贯穿上述端子安装壁的安装孔的长度基本相同,或比该长度稍长的长度形成。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接触端子中,上述触点部的长度为L1、上述接触端子的摆动支承部的长度为L2以及上述端子部的长度为L3,这些长度的关系为L2<L1<L3。
此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端子的端子部由弯曲部与连接部形成,在该弯曲部中,上述接触端子的摆动支承部的后方端部按照规定角度而弯曲,在该连接部中,上述弯曲部的后方端部向后方与上述摆动支承部基本平行地弯曲。
还有,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接触端子中,在上述接触端子的摆动支承部的纵向的两端,设置与上述端子安装壁面卡扣的卡扣部。
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端子由规定壁厚、宽度和长度的细条片形成。
再有,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外壳中,在端子安装壁的后方,延伸设置有规定长度的端子支承板部,在上述端子支承板部,游嵌接纳有上述接触端子的端子部的接纳槽按照与上述安装孔连通的方式形成。
按照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多个接触端子中,在连接器外壳的内部,接触端子的相应的摆动支承部以规定间距间隔开,游嵌于连接器外壳的安装孔中,相应的端子部按照可以摆动支承部为支点而摆动的方式安装,由此,在向印刷电路基板等基板表面上安装时,即使在安装基板表面的翘曲、开裂以及连接器外壳的翘曲、扭曲的情况下,仍可消除表面安装的不良,即,接触端子的基板连接部的焊接不良。更具体来说,接纳多个接触端子的连接器外壳产生翘曲、扭曲,相应的接触端子的端子部没有对齐,即,端子部未对齐排列于同一面上,即使在该情况下,它们没有对齐的问题在安装于基板表面上时,自动地被矫正,保持规定的平衡度,能可靠地与电路基板上的电极电连接。另外,在该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自动地保持接触端子的平衡度,即,处于非共面状态,由此,可大幅度地改善生产不良率。另外,也可减小连接器的尺寸。
另外,按照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安装孔形成于成为壁厚的端子安装壁上,按照与接触端子的摆动支承部贯穿端子安装壁的安装孔的长度基本相同,或比该长度稍长的长度形成,摆动支承部为规定长度,这样,接触端子的支承稳定。
此外,按照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在接触端子中,触点部的长度L1、摆动支承部的长度L2和端子部的长度L3的关系为L2<L1<L3,故在安装于连接器外壳中时,以摆动支承部为支点,利用接触端子的自重,触点部向上方而摆动,端子部向下方而摆动,向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基板背面的安装可靠。另外,在该接触端子中,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不要求保持臂,由此,结构简单,并且可降低接纳该接触端子的连接器外壳的高度,其结果是,可减小连接器的尺寸。
还有,按照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由于将接触端子的端子部的一部分弯曲,故与安装基板的接地容易。
再有,按照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在接触端子的摆动支承部上设置卡扣部,故防止从安装孔中脱落,可稳定地进行安装于连接器外壳的安装。
另外,按照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接触端子由规定壁厚、宽度和长度的细条片形成,故可通过板状体的冲压弯曲加工而简单地制作。
还有,按照技术方案7的发明,由于多个接触端子接纳于端子支承板部的接纳槽中,故防止接触端子的旋转、横向振动,开裂等情况,可靠地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基板表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从背面侧观看图2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A~图4C表示接触端子,图4A为接触端子的立体图,图4B为接触端子的侧视图,图4C为接触端子的俯视图;
图5A为图1的安装基板用连接器的主视图,图5B为沿图5A中的VB-VB线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5B的一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A为图5A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VIIA-VIIA线的剖视图,图7B为表示图7A的接触端子的摆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A为实施形式2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与图5B相对应的剖视图,图8B为实施形式2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与图7A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9A,图9B为已有技术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A,图10B为已有技术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但是,下面给出的实施形式,列举用于具体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例子,其并不打算将本发明限定于此,也可等同地应用于权利要求书中包括的其它的实施形式。
(实施形式1)
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从背面侧观看图2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基板安装用的连接器(下面称为“连接器”)1如图1、图2所示,包括多个接触端子5,其分别与安装于图示省略的对方连接器上的多个接触端子接触,实现电连接;连接器外壳(在下面称为“外壳”)2,其内接纳有这些接触端子5,与对方连接器嵌合连接;固定部件7,其安装于该外壳2上,将该外壳2固定于电路基板的表面上。对方连接器为安装有多个接触端子的插头型连接器,但是,并不限于该插头型连接器,也可为其它的连接器和直接连接FPC等的类型。在此场合,通过这些连接器等,外壳的形状改变。
外壳2如图1~图3所示,由扁平的箱状体形成,在该扁平的箱状体中,划分为插入有对方连接器的连接器连接部2A、端子支承部2B,该端子支承部2B位于该连接器连接部的后方,按照规定间距而定位支承接触端子5,该外壳2由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体形成。连接器连接部2A由在内部设置有规定尺寸的空间3的扁平的箱状体形成,其包括具有规定的面积的矩形的底板部2a;从该底板部2a的外周,以较低的规定高度而立设的前后和左右的侧板部2b~2e;矩形的顶板部2f,其位于这些前后和左右的侧板部的顶部,将它们连接,与底板部2a面对。空间3由底板部2a、顶板部2f、左右的侧板部2d、2e和后板部2c的各内壁面包围,在前板部2b形成插入口3a,为供对方连接器的一部分插入的尺寸。在左右的侧板部2d、2e形成插入而固定有固定部件7的一对突起耳片2d1、2e1。在这些突起耳片2d1、2e1中的面对的部位,形成有供固定部件7的两端缘插入的插入槽。
端子支承部2B如图2、图3所示,按下述形成:连接器连接部2A的后板部2c;左右的侧板部2d、2e按照规定长度延伸而形成的延长侧板部2d’、2e’;板状的端子支承板部4,该端子支承板部4连接于两延长侧板部2d’、2e’之间,并且与后板部2c连接。两个延长侧板部2d’、2e’由从左右的侧板部2d、2e延伸的三角形状片形成。这些延长侧板部2d’、2e’的长度为在安装接触端子5时接触端子的一部分在外方露出的长度。端子支承部4由第1端子支承板4a和第2端子支承板4b构成,该第1端子支承板4a位于连接器连接部2A的底板部2a侧,长度较短,具有规定的壁厚,该第2端子支承板4b与该第1端子支承板4a面对,位于顶板部2f侧,为长条状,具有规定的壁厚,该第1、第2端子支承板4a、4b为从后板部2c的壁面向外方基本水平地延伸的板状体(参照图7A,图7B)。第1端子支承板4a如图3所示,由长度短于第2端子支承板4b的板状体形成,构成支承接触端子5(参照图4A~图4C)的摆动支承部的部分,第2端子支承板4b由长条的板状体形成,定位而保持接触端子5的端子部。
在后板部2c和第1端子支承板4a中,按照在一条直线上排列而形成有多个安装孔6,该多个安装孔6朝向左右的侧板部2d、2e侧而以规定的间隔间隔开,贯穿后板部2c和第1端子支承板4a,该安装孔6被接触端子5穿过、支承(参照图5A,图5B)。这些安装孔6的间隔通过对方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安装位置而确定。在本实施形式1中,该间距为相等间距。这些安装孔6如图5B所示,由贯穿后板部2c的第1贯通孔6a与贯穿第1端子支承板4a的第2贯通孔6b构成,该第1、第2贯穿孔按照以接触端子5的摆动支承部5b(参照图4A~图4C)在贯通孔内可沿上下方向,即,底板部2a和顶板部2f的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承的尺寸形成。即,安装孔6为设置接触端子5可通过其自重而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尺寸的间隙的游嵌孔。另外,该游嵌孔可通过调整该间隙,调节安装于该游嵌孔中的接触端子5的活动量。
在该第1、第2贯通孔6a、6b中的第1贯通孔6a中,在后板部2c的内壁面上,形成规定尺寸的凹孔61。在该凹孔中,卡扣有接触端子5的卡扣部5b1(参照图6)。另外,在第2通孔6b中,按照其宽度稍大于端子部5c的板宽,产生稍稍的间隙的方式,形成供该端子部穿插的狭缝4a1。该狭缝4a1对应于该第1、第2通孔6a、6b而形成。由此,第1端子支承板4a通过这些导向槽隔断,呈梳齿状。
另外,在第2端子支承板4b上,按照与第2端子支承板4b的各狭缝4a1面对,从后板部2c朝向外方的方式形成多个凹槽4b1。这些凹槽4b1为在接触端子5的端子部5c之间,产生稍稍的间隙的尺寸,在该凹槽内部接纳有端子部5c。在该端子支承板部4中,在第1、第2端子支承板4a、4b上开设有狭缝4a1和凹槽4b1,在这些槽内部,接纳接触端子5的端子部5c,由此,可防止接触端子5的旋转、横向摆动、开裂等。于是,可可靠地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安装基板表面上。由于这些槽为在与接触端子5之间产生稍稍间隙的尺寸,故不对接触端子5的摆动造成障碍。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1中,端子支承板部4由第1、第2端子支承板4a、4b构成,它们通过从后板部2c的壁面向外方延伸的一体的板体形成,但是,也可独立于后板部,通过连接机构而连接。另外,虽然设置排列为一排的安装孔,但是,也可为上下两层或比两层多的层。在此场合,接触端子和端子支承板伴随层数的变更,变更为形状等与其相对应的类型。
参照图4A~图4C,对接触端子进行说明。另外,图4A~图4C表示接触端子,图4A为接触端子的立体图,图4B为接触端子的侧视图,图4C为接触端子的俯视图。
接触端子5由具有整体的长度L,规定宽度和壁厚的良好导电性的细条片形成,其包括在接触端子5的一端处插入而连接对方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规定长度L1的触点部5a;摆动支承部5b,其从该触点部向后方延伸规定长度L2,支承于外壳上;端子部5c,其从该摆动支承部向后方延伸L3,焊接于电路基板的电极上,该接触端子5通过良好导电性的板状体的冲压·弯曲加工而形成。触点部5a按照前部为尖状,以便可插入图示省略的对方连接器的插座型接触端子中的方式呈枪状形成。
该触点部5a的长度L1由对方连接器的插座接触端子的插入长度确定。摆动支承部5b比纵向的中间部更靠近触点部5a侧,端子部5c的长度L3大于触点部5a的长度L1。这些长度L1,L2,L3处于L2<L1<L3的关系,位于重心位于最大长度L3的端子部5c侧。即,由此,如果端子部5c侧的重量大于触点部5a侧,以摆动支承部5b为支点,则触点部5a向上方抬起,端子部5c向下方下降。摆动支承部5b的长度L2稍大于外壳2的安装孔6的长度。在摆动支承部5b的纵向的两端处,分别形成卡扣部。这些卡扣部由触点部侧的第1卡扣部5b1、端子部侧的第2卡扣部5b2构成,可通过第1、第2卡扣部5b1、5b2,实现接触端子5的摆动支承部的防止脱落。
由于接触端子5中的摆动支承部5b位于比中间部更靠近触点部5a侧,在插入外壳2的安装孔6中时,接触端子5处于端子部侧以摆动支承部为支承点,向下方,即向底板部2a侧摆动的状态(参照图7A、图7B)。即,接触端子5处于端子部5c以摆动支承部5b为支承点,尾部摆动的状态。另外,端子部5c由延长部5c1和弯曲部5c2构成,该延长部5c1长于触点部5a,在摆动支承部5b的后方以规定长度延长,该弯曲部5c2中的延长部的后方向下方弯曲,形成弯曲部的最后尾部焊接于电路基板的电极上的连接部5c3。最好,在延长部5c1的后端,设置使宽度长的两端稍稍膨胀的膨胀突起5c0。该膨胀突起5c0稍稍短于凹入槽4b1的槽宽。通过设置该膨胀突起5c0,可在凹槽4b1的内部稳定的状态保持接触端子5(参照图5A、图5B、图6)。在该实施形式1中,接触端子通过板状体的冲压·弯曲加工的细条片形成,但是,也可为其它的形状,比如杆状体等形状。
固定部件7如图2所示,由具有规定长度的上下边7a、7b和左右边7c、7d的矩形状的板状体构成,由规定壁厚的金属件形成。左右边7c、7d的宽度为外壳2的一对的突起耳片,比如,突起耳片2d1的宽度长度,这些左右边7c、7d插入一对突起耳片2d1的插入槽中。在底边7b上形成切起片7b1、7b2,在将基板安装用连接器放置固定于电路基板上时,焊接该切起片7b1
参照图1~图7A,图7B,对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组装和向安装基板的安装进行说明。另外,图5A为图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主视图,图5B为沿图5A中的VB-VB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5A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7A为沿图5A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VIIA-VIIA线的剖视图,图7B为表示图7A的接触端子的摆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将多个接触端子5穿过外壳2的相应的安装孔6,将各接触端子5的摆动支承部5b支承于安装孔6的内部。在接触端子5的安装中,首先沿外壳2的后方侧,即,第2端子支承板4b的凹槽4b1,使接触端子5的触点部5a穿过,将第1卡扣部5b1强制地压入安装孔6的内部。通过该压入,第1卡扣部5b1通过弹性变形,或安装孔的内壁面的变形,穿过安装孔6的内部,该卡扣部5b1在后板部2c的内壁面的凹孔61的内部,复原而卡扣。
另一方面,第2卡扣部5b2卡扣于安装孔6的后端,即,第1端子支承板4a的端部。由此,防止接触端子5在安装孔6的内部脱落的情况。其它的接触端子也通过相同的方法,安装于相应的安装孔中。通过这些接触端子的安装,多个接触端子5按照一排排列,各接触端子的相应的摆动支承部5b支承于相应的安装孔6的内部。在这些支承中,相应的摆动支承部5b以游嵌状态支承于相应的安装孔6的内部,由此,在各接触端子5中,如图7A表示一个接触端子的那样,以摆动支承部5b为支承点,端子部5c向下方,即放置固定连接器的安装基板侧摆动。在该摆动中,摆动支承部5b位于靠近触点部5c一侧的部位,接触端子5的重心位于端子部5c侧,由此,该端子部5c侧向下方进行摆动而移动,在与第2端子支承板4b之间,产生间隙G。
于是,多个接触端子5处于可通过各自的自重,分别进行摆动移动的状态,各端子部5c的最后尾部的连接部5c3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在多个接触端子5中,即使在相应的端子部5c的连接部5c3没有对齐排列于同一平面上的情况下,仍将外壳2按压接触于安装基板的表面上,由此,各接触端子5的连接部5c3上下运动,可可靠地接触于安装基板表面的各电极。在安装基板表面上的安装中,将固定部件7安装于外壳2上。接触的各连接部与电极焊接。
按照本实施形式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可实现下述的效果。
a.由于接触端子以游嵌状态支承于外壳的安装孔中,故接触端子可在该安装孔的内部摆动。对于该接触端子的移动量,通过安装孔的内径和接触端子的间隙,可进行调整。
b.在接触端子中,重心位于端子部,由此,在安装于外壳上时,端子部因其自重而自动地向安装基板侧而摆动移动,接地于安装基板的表面。即,多个接触端子独立地动作,贴着安装基板的表面而进行接地。其结果是,可消除共面的误差造成的安装不良。另外,由于接触端子具有自由度,故即使在具有安装基板的翘曲的情况下,仍可可靠地接地。
c.在多个接触端子中,由于接纳端子支承板的凹槽,故可防止接触端子的旋转、横行摆动、上浮等情况,印刷电路基板等可靠地安装于基板表面上。
d.由于共面的误差构成安装不良的原因的情况多,故相对共面,必须要求严格的尺寸管理,对制造、检查造成较大的负担,但是,按照本实施形式1的安装基板用连接器,可消除这样的课题。
e.不仅由于共面的误差,而且因外壳的热膨胀,端子开裂这一点或基板的翘曲也构成安装不良的原因,但是,按照实施形式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该情况也可消除。
(实施形式2)
在实施形式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对相对安装基板,从水平方向连接对方连接器的场合进行了说明,在实施形式2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对相对安装基板,从垂直方向而连接对方连接器的所谓的顶面型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形式2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与实施形式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相比较,除了外壳的形状的插入口朝向上方、以及与接触端子的形状一部分不同这些方面以外,基本相同,由此,对于实施形式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共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标号,具体的说明省略。
如图8A,图8B所示,实施形式2的外壳20与实施形式1的外壳2相同,划分为连接器连接部20A和端子支承部20B。连接器连接部20A由箱状体形成,在该箱状体中,包括具有规定的面积的矩形状的底板部20a(与本发明的“端子安装壁”相对应);从该底板部20a的外周围,按照规定高度立设的前后和左右的侧板部20b~20e;顶板部20f,其在这些前后和左右侧板部20b~20e的顶部将它们连接,与底板部20a面对,形成插入口30a,在该箱状体的内部,设置规定尺寸的空间30。空间30由底板部20a、左右的侧板部20d、20e和前后板部20b、20c的各内壁面包围,在顶板部20f中形成插入口30a,为插入对方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尺寸。在前板部20b中,形成插入固定固定部件7的突起耳片20b1
端子支承部20B由连接器连接部20A的底板部20a;左右的侧板部20d、20e按照规定长度延伸的延长侧板部20d’、20e’;与连接于两延长侧板部20d’、20e’之间,并且从底板部20a突出的板状的端子支承板部40形成。两延长侧板部20d’、20e’由从左右的侧板部20d、20e延伸的矩形状片形成。端子支承板部40由位于连接器连接部20A的后板部20c侧的第1端子支承板40a、位于前板部20c侧的第2端子支承板40b构成,为具有从底板部20a向下方垂直地延伸的基本相同长度,具有规定壁厚的板状体。第1、第2端子支承板40a、40b如图8B所示,为支承接触端子50的摆动支承部50b的部分,定位而保持接触端子50的端子部50c。
在底板部20a和第1端子支承板40a上,朝向左右的侧板部2d、2e侧,以规定间距而贯穿它们,供接触端子50穿过而对其支承的多个安装孔6在一直条线上排列地形成(参照图8A)。另外,由于安装孔6的结构与实施形式1的安装孔6的结构相同,故其说明省略。
实施形式2的接触端子50与实施形式1的接触端子5相同,包括触点部5a;从该触点部5a向后方延伸的摆动支承部5b;从摆动支承部5b向后方延伸的端子部50c。但是,实施形式2的接触端子50的端子部50c不同于实施形式1的接触端子5的端子部5c,长度不大。另外,端子部50c的结构为所谓的“L状”,其由按照规定长度而在摆动支承部50b的后方而延伸的延长部50c1;与从该延长部50c1的后方延长的方向,基本垂直地弯曲的弯曲部50c2构成,该弯曲部50c2为焊接于电路基板的电极上的部分。另外,其它的结构与实施形式1的接触端子5相同,其说明省略。
另外,固定部件7与实施形式1的相同,但是,在实施形式2中,如图8B所示,给出固定部件7设置于前板部20b侧的一个部位的例子,也可不限于此,而像实施形式1那样,设置于两个或多个部位。
在实施形式2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的组装和向安装基板上的安装中,由于与实施形式1基本相同,故仅仅对与实施形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由于实施形式1的接触端子5水平地设置于安装基板上,故为了以摆动支承部5b为支点,端子部5c下降,必须使端子部5c的重量大于触点部5a,即,端子部5c较长地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实施形式2的接触端子50为顶面型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10,故接触端子50垂直地安装于安装基板上,接触端子50的端子部50c不必按照大于触点部5a的长度而形成。但是,为了使接触端子50以摆动支承部5b为支点而摆动,必须使端子部50c的弯曲部50c2相对安装基板沿水平方向延伸。通过这样,使弯曲部50c2延伸,可使接触端子50本身的重心偏离,可使弯曲部50c2延伸的部分摆动。即,在图8B中,端子部50c的弯曲部50c2延伸的方向为前方时,使垂直地安装的“L状”的接触端子50以摆动支承部5b为支点,沿前后方向摆动,由此,端子部50c的弯曲部50c2可上下摆动,可使放置、固定有基板安装用连接器10的安装基板接地。
其结果是,在多个接触端子50中,即使在相应的端子部50c的弯曲部50c2没有对齐排列于同一平面上的情况下,仍可通过使外壳20按压而接地于安装基板的表面,使各接触端子50的弯曲部50c2可靠地与安装基板表面的各电极接触。
根据上面所述,按照实施形式2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即使在顶面型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仍可实现与实施形式1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相同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包括: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该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具有规定长度的触点部、规定长度的端子部和规定长度的摆动支承部,该触点部在该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的一端与对方连接器的导体接触连接,该端子部在该良导电性的接触端子另一端与电路基板上的电极连接,该摆动支承部在上述触点部和上述端子部之间,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外壳上;电绝缘性的连接器外壳,其中,贯穿端子安装壁而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该安装孔以规定间距间隔开地并设安装了多个上述接触端子,在上述连接器外壳放置固定于电路基板表面上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中,
上述安装孔沿下述方向通过能摆动的尺寸的游嵌孔来形成上述接触端子,该方向为沿与上述接触端子的并设安装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并且与上述垂直方向相垂直的上下方向,在上述安装孔中,穿插有上述接触端子,上述接触端子按照能以上述摆动支承部为支点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安装孔上,且上述接触端子的重心位于上述端子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安装壁具有规定的壁厚,上述安装孔贯穿上述壁厚的接触端子安装壁而形成,上述接触端子的摆动支承部按照与贯穿上述端子安装壁的安装孔的长度基本相同,或比该长度稍长的长度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接触端子中,上述触点部的长度为L1、上述接触端子的摆动支承部的长度为L2以及上述端子部的长度为L3,这些长度的关系为L2<L1<L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端子的端子部由弯曲部与连接部形成,在该弯曲部中,上述接触端子的摆动支承部的后方端部按照规定角度而弯曲,在该连接部中,上述弯曲部的后方端部向后方与上述摆动支承部基本平行地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接触端子中,在上述接触端子的摆动支承部的纵向的两端,设置与上述端子安装壁面卡扣的卡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端子由规定壁厚、宽度和长度的细条片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基板安装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器外壳中,在端子安装壁的后方延伸设置有规定长度的端子支承板部,在上述端子支承板部,游嵌接纳有上述接触端子的端子部的接纳槽,按照与上述安装孔连通的方式形成。
CN2011100514887A 2010-03-05 2011-03-01 基板安装用连接器 Active CN102195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8975 2010-03-05
JP2010048975A JP5597418B2 (ja) 2010-03-05 2010-03-05 基板実装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177A CN102195177A (zh) 2011-09-21
CN102195177B true CN102195177B (zh) 2013-11-13

Family

ID=44602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14887A Active CN102195177B (zh) 2010-03-05 2011-03-01 基板安装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97418B2 (zh)
CN (1) CN1021951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5970B2 (ja) * 2013-04-12 2016-12-1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8039351A1 (en) 2016-08-23 2018-03-01 Samtec Inc. Electrical contacts having anchoring regions with improved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
USD851044S1 (en) 2016-09-30 2019-06-11 Samtec, Inc. Vertical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JP6946949B2 (ja) * 2017-11-07 2021-10-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7182064B2 (ja) * 2019-06-17 2022-12-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245432B2 (ja) 2019-09-19 2023-03-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111752B2 (ja) * 2020-01-21 2022-08-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基板実装型のコネクタ
JP2022187680A (ja) * 2021-06-08 2022-12-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基板用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998A (zh) * 2004-09-29 2006-04-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端子接头
CN1875527A (zh) * 2003-10-29 2006-12-06 莫列斯公司 安装在板上的电连接器
CN201122686Y (zh) * 2007-10-26 2008-09-24 莫列斯公司 浮动式电连接器
CN101567496A (zh) * 2008-04-21 2009-10-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路板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54378A (ja) * 1986-04-17 1987-11-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JPH071572U (ja) * 1993-05-21 1995-01-10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雄型端子
JP2753190B2 (ja) * 1993-09-20 1998-05-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型コネクタ
JPH087971A (ja) * 1994-06-21 1996-01-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2329536A (ja) * 2001-04-27 2002-11-15 Kyocera Elco Corp Fpc/ffc用コネクタ
JP4969838B2 (ja) * 2005-11-28 2012-07-0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フローティングタイ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5527A (zh) * 2003-10-29 2006-12-06 莫列斯公司 安装在板上的电连接器
CN1755998A (zh) * 2004-09-29 2006-04-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端子接头
CN201122686Y (zh) * 2007-10-26 2008-09-24 莫列斯公司 浮动式电连接器
CN101567496A (zh) * 2008-04-21 2009-10-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路板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329536A 2002.11.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97418B2 (ja) 2014-10-01
CN102195177A (zh) 2011-09-21
JP2011187213A (ja) 201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5177B (zh) 基板安装用连接器
TWI523344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101872910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US97354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including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639066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96661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oldering portions of terminals
CN100576657C (zh)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JP320031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51044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based element
US803386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ongue
US8337218B2 (en) High density surface mount connector
CN102170056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TWI687002B (zh) 電連接器
CN101685912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4956776A (zh) 具有正交信号通路的印刷电路板
US8951073B2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preventing grounding contact from deflection
CN103733435A (zh) 多极连接器
JP550991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とその成形方法
US2009003599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structure
CN107809018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3050801B (zh) 引线框架、制造接触件组的方法和连接器
CN103219604A (zh) 带遮护板的电连接器
US20180269608A1 (en) Separator for electrical assembly
US8183155B1 (en) Lower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90017701A1 (en) Battery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