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2995A - 试样分析装置和试剂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试样分析装置和试剂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2995A
CN102192995A CN2011100272430A CN201110027243A CN102192995A CN 102192995 A CN102192995 A CN 102192995A CN 2011100272430 A CN2011100272430 A CN 2011100272430A CN 201110027243 A CN201110027243 A CN 201110027243A CN 102192995 A CN102192995 A CN 102192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storage medium
reagent container
contain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72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2995B (zh
Inventor
若宫裕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549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304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706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20311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2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2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2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2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821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nature of coded information
    • G01N2035/00851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nature of coded information process control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25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cluding sample preparation
    • Y10T436/2575Volumetric liquid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试样分析装置以及试剂管理方法,至少组合使用第1试剂和第2试剂来进行规定的测定项目的分析。所述试样分析装置包括:试剂容器保持部,能够保持收容所述第1试剂并具备第1存储介质的第1试剂容器、和收容所述第2试剂并具备第2存储介质的第2试剂容器;以及控制部,其中,所述控制部进行用于将用于确定与所述第1试剂容器成对的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特定信息写入到该第1试剂容器的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的控制。

Description

试样分析装置和试剂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至少组合使用第1试剂和第2试剂来进行规定的测定项目的分析的试样分析装置以及试剂管理方法、和具备具有液面探测传感器的试剂分注部的试样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组合第1试剂和第2试剂来进行规定的测定项目的分析的试样分析装置。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8-275585记载的试样分析装置中,在收容第1试剂的第1试剂容器和收容第2试剂的第2试剂容器中粘贴了条形码。根据由条形码读出器读出的试剂信息,在控制装置的硬盘中构筑的试剂数据库中,登记第1试剂容器和第2试剂容器的组合。
对于第1试剂容器和第2试剂容器,有时进行从试样分析装置取出而架设到其他试样分析装置中这样的运用。在该情况下,第1试剂容器和第2试剂容器的成对信息仅登记在原来的试样分析装置的试剂数据库中,所以在其他试样分析装置中,有时无法正确地组合第1试剂容器和第2试剂容器。此时,如果在其他试样分析装置的试剂数据库中登记了错误的成对信息,则第1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残量、有效期限、和其他第2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残量、有效期限不符合,本来可以使用的试剂有可能由于试剂容器的试剂的残量、有效期限,而变得无法使用。
另外,以往,已知具备具有液面探测传感器的试剂分注用的探测器(以下,称为“探测器”)的自动分析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No.H09-127136中,公开了可以将从探测器的基准位置到液面探测传感器探测液面为止的下降脉冲数存储于装置内的存储部中的自动分析装置。
在日本专利特开No.H09-127136记载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对存储部中存储的上次的下降脉冲数、与探测器探测到液面时的下降脉冲数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判别液面探测的适当与否。由此,防止由于产生气泡等而引起的液面的误探测。
在检查室中设置了多台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情况下,如果将在某自动分析装置中使用的试剂容器设置到其他自动分析装置,则在其他自动分析装置的存储部中没有存储上次的下降脉冲数。因此,在设置了该试剂容器的自动分析装置中,有可能无法正确地判定液面探测的适当与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
(1)一种试样分析装置,至少组合使用第1试剂和第2试剂来进行规定的测定项目的分析,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剂容器保持部,能够保持收容所述第1试剂并具备第1存储介质的第1试剂容器、和收容所述第2试剂并具备第2存储介质的第2试剂容器;以及
控制部,
其中,所述控制部进行用于将用于确定与所述第1试剂容器成对的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特定信息写入到该第1试剂容器的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的控制。
(2)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管理所述第1试剂的第1试剂管理信息,
所述第2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管理所述第2试剂的第2试剂管理信息,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第2存储介质取得所述第2试剂管理信息,并且将所取得的所述第2试剂管理信息中包含的信息作为所述特定信息写入到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
(3)根据(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试剂管理信息以及第2试剂管理信息分别至少包括测定项目信息和批号,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第1存储介质以及第2存储介质分别取得的所述测定项目信息相同时,将所述特定信息写入到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
(4)根据(3)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试剂管理信息以及第2试剂管理信息分别包括对试剂附加的序列号,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2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所述序列号作为所述特定信息而写入到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
(5)根据(4)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从所述第1存储介质取得的所述特定信息和从所述第2存储介质取得的所述第2试剂管理信息,判别取得了所述特定信息的所述第1试剂容器和取得了所述第2试剂管理信息的所述第2试剂容器是否成对。
(6)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存储介质存储对该第1存储介质固有地附加的第1固有信息,
所述第2存储介质存储对该第2存储介质固有地附加的第2固有信息,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第2存储介质取得所述第2固有信息,并且将所取得的所述第2固有信息作为所述特定信息写入到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
(7)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第1存储介质取得的所述特定信息和从所述第2存储介质取得的所述第2固有信息一致时,判别为取得了所述特定信息的所述第1试剂容器和取得了所述第2固有信息的所述第2试剂容器成对。
(8)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向所述第1存储介质以及第2存储介质写入信息的写入部,
其中,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写入部写入第1以及第2存储介质的信息。
(9)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能够经由电波与所述第1存储介质以及第2存储介质分别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
其中,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部读写第1以及第2存储介质的信息。
(10)根据(9)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以及第2存储介质是RFID标签。
(11)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特定信息作为不可改写的信息写入到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
(12)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对通过对检体混合试剂而调制的试样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剂分注部,包括在所述试剂的吸引时下降到试剂容器内的吸引管、和用于探测所述吸引管中配置的液面的传感器;
写入/读出部,对所述试剂容器中配置的存储介质进行信息的写入以及读出;以及
控制部,
其中,所述控制部将与由所述传感器探测到所述试剂的液面时的液面位置相关的信息通过所述写入/读出部写入到所述存储介质中。
(13)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对通过对检体混合试剂而调制的试样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剂分注部,包括在所述试剂的吸引时下降到试剂容器内的吸引管、和用于探测所述吸引管中配置的液面的传感器;以及
控制部,
其中,所述试剂容器具备能够存储与由所述传感器探测到所述试剂的液面时的液面位置相关的信息的存储介质,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所述液面位置相关的信息控制所述试剂分注部。
(14)一种试剂管理方法,用于组合收容第1试剂的第1试剂容器和收容第2试剂的第2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1试剂容器中配置的能够读写的第1存储介质中,写入用于确定与该第1试剂容器成对的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特定信息。
(15)一种试剂管理方法,在对通过对检体混合试剂而调制的试样进行测定的试样分析装置中执行该试剂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所述试剂的吸引时下降到试剂容器内的吸引管中配置的传感器探测液面,
将与由所述传感器探测到所述试剂的液面时的液面位置相关的信息写入到所述试剂容器中配置的存储介质中。
根据所述(1)的结构,在第1存储介质中,写入用于确定与第1试剂容器成对的第2试剂容器的特定信息。由此,即使在第1试剂容器和第2试剂容器设置于其他试样分析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明确地判断与第1试剂容器成对的第2试剂容器。
根据所述(11)以及(14)的结构,通过对RFID标签改写新的成对信息,不用制作新的对。
根据所述(12)以及(15)的结构,将与液面位置相关的信息写入到存储介质中,所以即使在试剂容器设置于其他试样分析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从存储介质读出与液面位置相关的信息,取得上次的吸引时的液面位置。因此,可以通过对该液面位置、与本次的吸引时的液面位置进行比较,判定本次的液面位置的适当与否。
根据所述(13)的结构,可以与所述(12)的结构同样地,判定本次的液面位置的适当与否。由此,例如,可以防止在液面中存在气泡而无法吸引适当量的试剂的状态下进行分注,可以可靠地防止针对检体的误测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试样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从上侧观察了实施方式的测定机构部的情况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从实施方式的试剂设置部去除了罩部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4是在实施方式的试剂设置部中安装了罩部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R1试剂容器、R2试剂容器以及R3试剂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上侧观察了实施方式的天线的附近的情况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中存储的固有信息以及试剂管理信息的概念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测定机构部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的下降调整量的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下降量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显示部中显示的试剂配置状态的画面的例示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测定准备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测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下降量检验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显示部中显示的作业列表画面的例示图。
图17是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显示部中显示的差错详细画面的例示图。
图18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取得下降调整量的步骤的变更例的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内侧平台以及外侧平台的测定准备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中存储的固有信息以及试剂管理信息的变更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于使用血液等检体来进行B型肝炎、C型肝炎、肿瘤标记以及甲状腺荷尔蒙等各种项目的检查的试样分析装置中应用了本发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试样分析装置中,在使磁性粒子(R2试剂)结合到与作为测定对象的血液等检体中包含的抗原结合的捕捉抗体(R1试剂)之后,将结合(Bound)后的抗原、捕捉抗体以及磁性粒子吸引到1次BF(未结合(Bound Free))分离部11(参照图1以及图2)的磁铁(未图示),从而去除包含未反应(Free)的捕捉抗体的R1试剂。然后,在使磁性粒子结合的抗原和标识抗体(R3试剂)结合之后,将结合(Bound)后的磁性粒子、抗原以及标识抗体吸引到2次BF分离部12的磁铁(未图示),从而去除包含未反应(Free)的标识抗体的R3试剂。进而,在添加了分散液(R4试剂)、以及在与标识抗体的反应过程中发光的发光基质(R5试剂)之后,对通过标识抗体和发光基质的反应而产生的发光量进行测定。经由这样的过程,定量地测定与标识抗体结合的检体中包含的抗原。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试样分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试样分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试样分析装置1具备:测定机构部2;以与测定机构部2邻接的方式配置的检体搬送部(取样器)3;以及与测定机构部2电连接的控制装置4。
检体搬送部3可以搬送保持了收容有检体的多个试管的架子。控制装置4包括主体400(参照图9)、输入部410、以及显示部420。另外,对控制装置4,连接了具有读取条形码的功能的手提类型的条形码读出器17(参照图9)。
图2是从上侧观察了测定机构部2的情况的结构的俯视图。
测定机构部2包括检体分注臂5、R1试剂分注臂6、R2试剂分注臂7、R3试剂分注臂8、反应部9、小容器(cuvette)供给部10、1次BF分离部11、2次BF分离部12、移液管小片供给部13、检测部14、R4/R5试剂供给部15、以及试剂设置部16。
小容器供给部10可以收纳多个小容器,向通过检体分注臂5实现的检体吐出位置1b逐个依次供给小容器。
在R1试剂分注臂6中,如图所示,安装了用于进行R1试剂的吸引以及吐出的移液管6a。另外,R1试剂分注臂6通过试剂分注臂步进马达部211(参照图8)中具有的步进马达,进行旋转驱动以及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的驱动。R1试剂分注臂6使用移液管6a,吸引试剂设置部16中设置的R1试剂,将所吸引出的R1试剂分注(吐出)到检体吐出位置1b中保持的小容器。
移液管小片供给部13将所投入的多个移液管小片(未图示)逐个搬送至通过检体分注臂5实现的小片安装位置(未图示)。然后,移液管小片在小片安装位置,安装在检体分注臂5的移液管前端中。
检体分注臂5在小片安装位置处安装了移液管小片之后,经由覆盖检体搬送部3的搬送路径的顶板31中形成的孔31a,吸引通过检体搬送部3搬送到检体吸引位置1a的试管内的检体,向通过R1试剂分注臂6分注了R1试剂的检体吐出位置1b的小容器中分注(吐出)检体。所述小容器通过R1试剂分注臂6的未图示的捕捉器,移送到反应部9。
在R2试剂分注臂7中,如图所示,安装了用于进行R2试剂的吸引以及吐出的移液管7a。另外,R2试剂分注臂7通过试剂分注臂步进马达部211(参照图8)中包含的步进马达,进行旋转驱动以及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的驱动。R2试剂分注臂7使用移液管7a,吸引试剂设置部16中设置的R2试剂,将所吸引出的R2试剂分注(吐出)到收容R1试剂以及检体的小容器中。
反应部9如图所示,以包围具有圆形形状的试剂设置部16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另外,反应部9具有沿着外形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小容器设置部9a。小容器设置部9a以可以插入小容器的方式以圆形形状形成为凹状,具有将小容器设置部9a中设置的小容器加热到约42℃的功能。由此,小容器中收容的试样在反应部9a中被加热到约42℃,小容器内的检体和各种试剂的反应被促进。另外,反应部9可以绕顺时针方向(箭头A1方向)旋转,使小容器设置部9a中设置的小容器移动至进行各种处理(试剂的分注等)的各个处理位置。
如果收容检体、R1试剂以及R2试剂的小容器通过未图示的捕捉器从反应部9被移送到1次BF分离部11,则1次BF分离部11从小容器内的试样分离(B/F分离)未反应的R1试剂(不需要成分)和磁性粒子。
在R3试剂分注臂8中,如图所示,安装了用于进行R3试剂的吸引以及吐出的移液管8a。另外,R3试剂分注臂8通过试剂分注臂步进马达部211(参照图8)中包含的步进马达,进行旋转驱动以及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的驱动。R3试剂分注臂8使用移液管8a,吸引试剂设置部16中设置的R3试剂。另外,R3试剂分注臂8使用移液管8a,将所吸引出的R3试剂分注(吐出)到从1次BF分离部11移送到反应部9的小容器中。
如果收容通过1次BF分离部11进行了B/F分离后的试样以及R3试剂的小容器通过未图示的捕捉器从反应部9移送到2次BF分离部12,则2次BF分离部12从小容器内的试样分离(B/F分离)未反应的R3试剂(不需要成分)和磁性粒子。
R4/R5试剂供给部15通过未图示的管,向收容通过2次BF分离部12进行了B/F分离后的试样的小容器,依次分注R4试剂以及R5试剂。
检测部14通过光电倍增管(Photo Multiplier Tube)取得在与进行了规定的处理的检体的抗原结合的标识抗体和发光基质的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从而测定该检体中包含的抗原的量。
在试剂设置部16的上面,以覆盖试剂设置部16以及反应部9这两方的方式,配置了圆形形状的罩部161。在罩部161的规定的部位,形成了:用于R1~R3试剂分注臂吸引试剂的开口部;以及用于R1~R3试剂分注臂进行小容器的移动、分注处理的开口部。
图3是从试剂设置部16去除了罩部161的情况的立体图。从上侧观察,试剂设置部16包括圆环状的内侧平台162和外侧平台163。
在内侧平台162中,形成了:可以保持收容R1试剂的R1试剂容器100的多个保持部;以及可以保持收容R3试剂的R3试剂容器120的多个保持部。通过所述保持部,内侧平台162上的多个R1试剂容器100如图所示,以包围圆周状地排列的R3试剂容器120的外侧的方式,圆环状地保持。另外,内侧平台162上的多个R1试剂容器100如后所述,以在径向上与R3试剂容器120邻接的状态保持。
另外,内侧平台162可以按照顺时针方向(箭头A1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箭头A2方向)水平地旋转。具体而言,内侧平台162通过第1步进马达162a(参照图8)旋转。如果内侧平台162旋转,则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在相互相同的方向上旋转相同角度。
在外侧平台163中,形成了可以保持收容R2试剂的R2试剂容器110的多个保持部。通过所述保持部,外侧平台163上的R2试剂容器110如图所示,以包围圆周状地排列的R1试剂容器100的外侧的方式,圆环状地保持。
另外,外侧平台163可以在顺时针方向(箭头A1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箭头A2方向)上水平地旋转。具体而言,外侧平台163通过第2步进马达163a(参照图8)旋转。另外,外侧平台163可以与内侧平台162独立地旋转。另外,外侧平台163具有一边对保持的R2试剂容器110中收容的R2试剂进行搅拌一边进行旋转的功能。
另外,在内侧平台162的内侧、和外侧平台163的外侧,设置了用于读写后述RFID标签中存储的固有信息和试剂管理信息的天线162b、163b(参照图8)。对于天线162b、163b的配置,将参照图6追加说明。
图4是在试剂设置部16中安装了罩部161的情况的立体图。
在罩部161中,如图所示,以可以从外部将R1~R3试剂容器设置到内侧平台162或者外侧平台163中的方式,形成了放入取出孔161a。另外,在放入取出孔161a的正下方区域中,设置了可以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的保持台162c、163c。保持台162c、163c可以在罩部161的高度、与内侧平台162和外侧平台163的高度之间移动。
如果这样构成了放入取出孔161a和保持台162b、163b,则用户可以从罩部161的上方外侧设置或者取出R1~R3试剂容器。即,如图所示,在位于罩部161的高度的保持台162b(163b)中,保持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R2试剂110),如果保持台162b(163b)移动到下方,则这些试剂容器设置在内侧平台162(外侧平台163)中。另外,对于内侧平台162(外侧平台163)中设置的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R2试剂110),如果保持台162b(163b)移动到上方,则这些试剂移动到罩部161的上面外侧。由此,可以实现R1~R3试剂容器的设置或者取出。
另外,在罩部161的背面侧,如图所示,设置了透射型的传感器的发光部164a、165a,在内侧平台162和外侧平台163的下侧的试剂设置部16中,设置了透射型的传感器的受光部164b、165b。从发光部164a、165a射出的光分别通过受光部164b、165b进行受光。另外,在内侧平台162和外侧平台163的各保持部中,形成了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开口(未图示)。由此,如果用于保持后述嵌合的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的保持部处于在发光部164a与受光部164b之间,则可知在该保持部中,设置了所嵌合的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另外,如果用于保持R2试剂容器110的保持部处于在发光部165a与受光部165b之间,则可知在该保持部中设置了R2试剂容器110。
图5是示出R1试剂容器100、R2试剂容器110、以及R3试剂容器120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在该图中,为便于说明,从各试剂容器省略了盖部件的图示。
参照该图的(a),R1试剂容器100的容器主体101具有:在上侧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圆筒部102;以及在下侧收容试剂的收容部103。在圆筒部102的上端部,设置了圆形形状的开口部102a,在圆筒部102的侧面,左右对称地形成了沿着水平方向的一对切口槽102b。盖部件(未图示)安装在容器主体101的圆筒部102上。
另外,在设置了切口槽102b的一侧的收容部103的一个侧面,如图所示,形成了从收容部103的上面向下方(箭头Z2方向)延伸的切口部103a。该切口部103a可以嵌入后述R3试剂容器120的突出部123a。通过在R1试剂容器100的切口部103a中嵌入R3试剂容器120的突出部123a,可以容易地,以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邻接的方式,排列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
另外,在形成了切口部103a的侧面的相反侧的侧面中,如图所示,粘贴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104和条形码标记105。在RFID标签104中写入了固有信息和试剂管理信息,RFID标签104的固有信息和试剂管理信息通过后述天线162b,经由电波进行读入和写入。另外,在条形码标记105中还写入了试剂管理信息。条形码标记105的试剂管理信息通过条形码读出器17读入。另外,对于固有信息和试剂管理信息,将参照图7而追加说明。
参照该图的(b),R2试剂容器110的容器主体111的结构与R1试剂容器100大致相同。即,在收容部113中,粘贴了与R1试剂容器100同样的结构的RFID标签114、和条形码标记115。在RFID标签114中写入了固有信息和试剂管理信息,RFID标签105的固有信息和试剂管理信息通过后述天线163b,经由电波进行读入和写入。另外,在条形码标记115中还写入了试剂管理信息。条形码标记115的试剂管理信息通过条形码读出器17读入。另外,在收容部113中,没有形成相当于R1试剂容器100的切口部103a那样的切口部。在圆筒部112中,形成了开口部112a、和一对切口槽112b。
参照该图的(c),R3试剂容器120的容器主体121的结构与R1试剂容器100大致相同。在圆筒部122中,形成了开口部122a、和一对切口槽122b。在设置了切口槽122b的一侧的收容部123的一个侧面中,如图所示,形成了从收容部123的上面向下方(箭头Z2方向)延伸的突出部123a。该突出部123a可以嵌入到所述R1试剂容器100的切口部103a中。
此处,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从由用户开始使用时起,以一定通过切口部103a和突出部123a嵌合的状态,设置在内侧平台162的保持部中。另外,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一定用于相同的测定中。根据这样的使用状况,仅R3试剂容器120无需个别地识别,所以在R3试剂容器120中,没有粘贴RFID标签和条形码标记。在该情况下,通过从R1试剂容器100上粘贴的RFID标签和条形码标记中读出的试剂管理信息,识别出所嵌合的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30(以下,称为“R1/R3试剂容器”)。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上侧观察了天线162b、163b的附近的情况的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天线162b、163b分别处于内侧平台162的内侧和外侧平台163的外侧中,设置在试剂设置部16中。天线162b针对位于内侧平台162上的相向的位置(读写位置162d)上的R1/R3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04,通过经由了电波的无线通信,读写试剂管理信息。如上所述,R1/R3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粘贴在R1试剂容器100上。天线163b针对位于外侧平台163上的相向的位置(读写位置163d)的R1试剂容器100的RFID标签104,通过经由了电波的无线通信,读写试剂管理信息。
无法读取在RFID标签104、114的试剂管理信息的情况下,使用条形码标记105、115。即,在RFID标签104、114由于破损等而无法通过天线162b、163b读取的情况下,用户从试剂设置部16取出该试剂容器,通过与控制部4连接的手提类型的条形码读出器17,读取条形码信息。由此,即使在没有读取RFID标签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该试剂容器的识别。
图7是示出RFID标签104、114中存储的固有信息和试剂管理信息的概念图。
如图所示,RFID标签104、114可以存储128byte(字节)的信息。在存储容量128byte中,对表示固有信息的唯一ID区域分配了16byte,对表示试剂管理信息的用户数据区域分配了112byte。唯一ID区域是存储可以个别地识别RFID标签的唯一ID的区域,仅能够读入。用户数据区域是用户可以自由写入信息的区域。在用户数据区域中,设定了:仅进行读入而不进行写入的区域(读入专用区域);以及进行读入和写入这两方的区域(可写入区域)。
在读入专用区域中,存储了测定项目、批号、序列号、试剂类别、保存期限、以及充填量。在可写入区域中,写入了残量、使用期限、成对信息、下降调整量、以及上次下降量。另外,在内侧平台162和外侧平台163中最初设置的试剂容器上粘贴的RFID标签的可写入区域中,没有写入信息。另外,在条形码标记105、115中,分别存储了与RFID标签104、114中存储的读入专用区域相同的信息。
测定项目表示通过粘贴了该RFID标签的试剂容器中收容的试剂进行的测定项目。通过测定项目、批号、以及序列号(以下,称为“特定信息”),R1/R3试剂容器和R2试剂容器110被唯一地识别。另外,序列号是在同一测定项目和同一批号的范围内可以唯一地识别试剂容器的编号,对于R1/R3试剂容器和R2试剂容器110,对具有同一测定项目和同一批号的试剂彼此进行捆绑而提供给用户。另外,对于R1/R3试剂容器和R2试剂容器110,将使用的性质上、测定项目和批号相同的试剂彼此成对地使用。
试剂类别表示粘贴了该RFID标签的试剂容器是R1/R3试剂容器、还是R2试剂容器110。保存期限表示可以保存该试剂的期限。充填量表示可以通过该试剂进行的测定次数。残量表示可以通过该试剂进行的剩余测定次数。使用期限表示该试剂可以使用的期限。在最初使用该试剂时设定使用期限。
在成对信息的项目中,写入了与该试剂容器成对的试剂容器的特定信息。即,在最初设置于内侧平台162中的R1/R3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04的成对信息中,写入成对地使用的R2试剂容器110的RFID标签114的特定信息。另外,在最初设置于外侧平台163中的R2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14的成对信息中,写入成对地使用的R1/R3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04的特定信息。
在下降调整量的项目中,写入上次设置了该试剂容器的装置固有的下降调整量。在上次下降量的项目中,写入在上次吸引了该试剂时,相当于从移液管的原点位置到试剂的液面的距离的脉冲数。对于下降调整量和上次下降量,将分别参照图10和图11而追加说明。另外,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如上所述,以嵌合的状态使用而用于相同的测定中,所以设为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的固有信息和试剂管理信息是公共的,而将其写入到RFID标签104中。其中,在R1/R3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04中,存储了与R1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和上次下降量、以及与R3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和上次下降量。
图8是示出测定机构部2的电路结构的图。
测定机构部2包括控制部200、试剂分注臂步进马达部211、试剂分注臂旋转式编码器部212、原点传感器部213、液面传感器部214、试剂平台步进马达部215、试剂平台旋转式编码器部216、原点传感器部217、天线部218、发光传感器部219、受光传感器部220、以及机构部221。控制部200包括CPU201、ROM202、RAM203、电池备份RAM204、通信接口205、以及I/O接口206。
CPU201执行ROM2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及RAM203中载入的计算机程序。RAM203用于ROM2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的读出,并且在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还用作CPU201的作业区域。另外,在RAM203中,与内侧平台162和外侧平台163的各保持部对应起来,构筑与所保持的试剂容器的试剂管理信息相关的数据库(以下,称为“试剂数据库”)。电池备份RAM204构成为即使测定机构部2的电源成为OFF(关断)其存储内容也不会消失。在电池备份RAM204中,如后所述储存了与测定机构部2的R1~R3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
通信接口205与检体搬送部3和控制装置4连接。CPU201经由通信接口205,将检体的光学性的信息(通过标识抗体和发光基质的反应产生的发光量的数据)发送到控制装置4,并且接收来自控制装置4的信号。另外,CPU201经由通信接口205,对检体搬送部3发送用于驱动指示的信号。
另外,CPU201经由I/O接口206,与试剂分注臂步进马达部211、试剂分注臂旋转式编码器部212、原点传感器部213、液面传感器部214、试剂平台步进马达部215、试剂平台旋转式编码器部216、原点传感器部217、天线部218、发光传感器部219、受光传感器部220、以及机构部221连接。
试剂分注臂步进马达部211包括用于在铅垂方向分别驱动R1~R3试剂分注臂的步进马达6b、7b、8b。试剂分注臂旋转式编码器部212包括步进马达6b、7b、8b中分别配置的旋转式编码器6c、7c、8c。旋转式编码器6c、7c、8c分别输出与步进马达6b、7b、8b的旋转变位量对应的脉冲数。通过对从旋转式编码器6c、7c、8c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可以分别检测步进马达6b、7b、8b的旋转量。
另外,在试剂分注臂步进马达部211中,还包括用于使R1~R3试剂分注臂旋转驱动的步进马达,在试剂分注臂旋转式编码器部212中,还包括在这些步进马达中分别配置的旋转式编码器。
原点传感器部213包括对R1~R3试剂分注臂分别处于铅垂方向的规定的位置(原点位置)进行检测的透射型的传感器6d、7d、8d。传感器6d、7d、8d分别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如果R1~R3试剂分注臂处于铅垂方向的规定的位置,则从传感器6d、7d、8d的发光部射出的光被遮光而不会入射到受光部中。由此,可知R1~R3试剂分注臂分别位于铅垂方向的原点位置,一并地可知移液管6a、7a、8a也分别位于铅垂方向的原点位置。
另外,在原点传感器部213中,还包括对R1~R3试剂分注臂分别处于规定的旋转位置(原点位置)进行检测的透射型的传感器。
液面传感器部214由在R1~R3试剂分注臂的移液管6a、7a、8a中分别配置的液面传感器6e、7e、8e构成。液面传感器6e、7e、8e分别电气地探测移液管6a、7a、8a接触到液面。
试剂平台步进马达部215包括第1步进马达162a和第2步进马达163a。试剂平台旋转式编码器部216包括在第1步进马达162a和第2步进马达163a中分别配置的旋转式编码器162d、163d。旋转式编码器162d、163d分别输出与第1步进马达162a和第2步进马达163a的旋转变位量对应的脉冲数。
原点传感器部217包括对第1步进马达162a和第2步进马达163a分别处于规定的旋转位置(原点位置)进行检测的透射型的传感器162e、163e。
天线部218由天线162b、163b构成。天线162b、163b通过CPU201的控制,读取RFID标签104、114的试剂管理信息。由天线162b、163b读取的试剂管理信息经由I/O接口206输出到CPU201,存储在RAM203的试剂数据库内。发光传感器部219包括发光部164a、165a,通过CPU201的控制发光。受光传感器部220包括受光部164b、165b,受光传感器部220的检测信号经由I/O接口206输出到CPU201。机构部221包括测定机构部2的其他机构,通过CPU201的控制驱动。
图9是示出控制装置4的电路结构的图。
控制装置4由个人计算机构成,包括主体400、输入部410、以及显示部420。主体400具有CPU401、ROM402、RAM403、硬盘404、读出装置405、输入输出接口406、图像输出接口407、以及通信接口408。
CPU401执行ROM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及RAM403中载入的计算机程序。RAM403用于ROM402以及硬盘404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的读出。另外,RAM403在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还被用作CPU401的作业区域。
在硬盘404中,安装了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等用于使CPU401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程序的执行中使用的数据。即,安装了根据从测定机构部2发送的试剂数据库在显示部420中进行显示等的程序、以及根据经由输入部410从用户接收到的指示而向测定机构部2发送指示的程序等。
读出装置405由CD驱动器或者DVD驱动器等构成,可以读出记录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数据。在输入输出接口406上,连接了由鼠标、键盘构成的输入部410,通过操作者使用输入部410,向控制装置4输入数据。图像输出接口407与由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部420连接,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影像信号输出到显示部420中。显示部420根据所输入的影像信号,显示图像。另外,可以通过通信接口408,针对测定机构部2和条形码读出器17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图10是说明下降调整量的图。下降调整量是装置中固有的值,在测定机构部2的组装完成时,通过以下所示的步骤预先测定。
图10是示出不同的测定机构部2中的下降调整量的测定例的图。此处,为便于说明,在该图的(a)和(b)中,分别对比地示出上次以及本次设置了试剂容器的测定机构部2中的下降调整量的测定例。如上所述,在设置试剂容器之前的测定机构部2的组装完成时,进行所述测定。
首先,参照该图的(a),在该测定机构部2中,在测定R1试剂的下降调整量时,使用在上部的开口中嵌入了金属制的夹具130的R1试剂容器100的容器主体101。测定者将该容器主体101设置在内侧平台162上的R1试剂容器100中的某一个保持部中。接下来,测定者通过使R1试剂分注臂6与铅垂方向的原点位置一致,而使R1试剂分注臂6的移液管6a与原点位置一致。在该状态下,将旋转式编码器6c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设置为0。
接下来,相对保持该容器主体101的内侧平台162的保持部,使移液管6a逐渐下降。如果通过移液管6a中配置的液面传感器6e检测到移液管6a接触到夹具130,则测定者使移液管6a的下降停止。对此时的旋转式编码器6c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加上将从夹具130的上面到容器主体101的底面的长度变换为旋转式编码器6c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而得到的值(H)。由此,取得该测定机构部2的R1试剂的下降调整量(Ma)。
另外,对于R2试剂和R3试剂,也与R1试剂同样地,使各移液管从原点位置下降至嵌入到容器主体中的盖,从而取得下降调整量。
如果这样取得了与测定机构部2的R1~R3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则这些下降调整量存储在测定机构部2的电池备份RAM204中。
参照该图的(b),在设置了本次试剂容器的测定机构部2中,也与上次的测定机构部2同样地,取得R1~R3试剂的下降调整量(Mb)。所取得的下降调整量(Mb)存储在电池备份RAM204中。
如图所示,2个测定机构部2的下降调整量(Ma)以及(Mb)根据测定机构部2的组装误差等而有时不同。即,在由上次和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取得R1试剂的下降调整量时,由于移液管6a的原点位置的偏移、和容器主体101的底面位置的偏移,下降调整量有时不同。
另外,如图所示,如果将移液管6a的高度的误差设为ΔP、将容器主体101的底面高度的误差设为ΔB,则通过下式计算本次的装置的下降调整量(Mb)与上次的装置的下降调整量(Ma)的差(Mb-Ma)。
Mb-Ma=ΔP+ΔB...(1)
图11是说明下降量的图。图11的(a)是示出通过图10的(a)所示的上次的测定机构部2,从某R1试剂容器100吸引R1试剂时的移液管6a的下降量(上次下降量)的图。图11的(b)是示出假设为图11的(a)的R1试剂容器原样地设置在图10的(b)所示的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中时的移液管6a的下降量(相当下降量)的图。
对于上次下降量和相当下降量,都与图10的下降调整量的取得的情况同样地,通过从移液管6a定位到原点位置的状态到由液面传感器6e探测到R1试剂的液面为止的旋转式编码器6c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而取得。
此处,在图11中,如果将从R1试剂的液面到容器主体101的底面为止的长度(脉冲数)设为h,则图11的从移液管6a的原点位置到容器主体101的底面为止的长度(脉冲数)分别成为(Za+h)、(Zb+h)。此时,如果使用移液管6a的高度的误差ΔP(脉冲数)、和容器主体101的底面高度的误差ΔB(脉冲数),则通过下式计算(Za+h)与(Zb+h)之差。
(Zb+h)-(Za+h)=ΔP+ΔB...(2)
因此,根据所述式(1)、(2),可以通过下式表示相当下降量(Zb)。
Zb=Za+(Mb-Ma)...(3)
如所述式(3)所示,即使在与上次和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之间,由于组装误差等,在移液管6a的高度和容器主体101的底面的高度中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如果对上次下降量(Za)加上与R1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的差(Mb-Ma),则也可以取得相当下降量(Zb)。另外,对于R2试剂容器120和R3试剂容器120,也同样地,如果对上次下降量加上与各个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的差,则可以取得相当下降量。
另外,如上所述,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的与R1~R3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存储在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的电池备份RAM204中。另外,上次的测定机构部2的与R1~R3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和上次下降量在进行试剂的吸引时,写入到对应的RFID标签中。在此写入的上次下降量是直到进行试剂的吸引之前的液面为止的下降量。因此,与R1~R3试剂的实际的液面对应的下降量比RFID标签中写入的上次下降量大与试剂的吸引量相当的量。在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中,通过从RFID标签读出上次下降量和下降调整量,依照所述式(3),取得相当下降量。该相当下降量比实际上由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检测到试剂液面时的下降量大与所述吸引量相当的量。
图12是示出控制装置4的显示部420中显示的试剂配置状态的画面的例示图。在示出试剂配置状态的画面中,包括显示画面选择区域510、测定指示区域520、动作指示区域530、以及试剂配置显示区域540。
在显示画面选择区域510中,包括试剂配置状态按钮511、指令登记按钮512、作业列表按钮513、以及浏览器按钮514。如果按下了试剂配置状态按钮511,则显示表示试剂配置状态的画面(图12的画面)。如果按下了指令登记按钮512,则显示指令登记画面(未图示)。在指令登记画面中,包括可以登记希望进行测定的检体的画面。如果按下了作业列表按钮513,则显示表示测定的进展和结果的一览画面(参照图16)。如果按下了浏览器按钮514,则显示表示测定结果的详细内容的一览画面(未图示)。
在测定指示区域520中,包括测定中断按钮521和测定开始按钮522。如果按下了测定中断按钮521,则由测定机构部2进行的测定被中断。如果按下了测定开始按钮522,则根据所登记的指令,由测定机构部2开始测定。
在动作指示区域530中,包括试剂交换按钮531。如果按下了试剂交换按钮531,则开始试剂的交换。
在试剂配置显示区域540的内侧(以下,称为“内侧区域”),圆环状地显示28个R1/R3试剂标志541,在试剂配置显示区域540的外侧(以下,称为“外侧区域”),圆环状地显示28个R2试剂标志542。R1/R3试剂标志541和R2试剂标志542分别对应于内侧平台162的各保持部中保持的R1/R3试剂容器、和外侧平台163的各保持部中保持的R2试剂容器120。
R1/R3试剂标志541包括:显示该保持部的位置的位置显示部541a;以及显示该保持部中保持的R1/R3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04的测定项目和残量的内容显示部541b。同样地,R2试剂标志512包括:显示该保持部的位置的位置显示部542a;以及显示该保持部中保持的R2试剂容器110的RFID标签114的测定项目和残量的内容显示部542b。
如果根据RFID标签104、114的读取结果,判断为可以没有问题地用于测定,则例如如内侧区域的保持位置(2)和外侧区域的保持位置(17)那样显示与该试剂容器的保持部对应的R1/R3试剂标志541和R2试剂标志542。另外,如果根据发光传感器部211和受光传感器部212,判断为没有设置试剂容器,则与该保持部对应的内容显示部成为空栏。另外,在测定时,如果针对试剂容器,连续产生3次后述液面位置差错,则与该保持部对应的内容显示部例如如内侧区域的保持位置(12)和外侧区域的保持位置(25)所示那样显示。
另外,如果根据RFID标签104、114的读取结果,判断为没有成对地使用的试剂容器,则如内侧区域的保持位置(15)和外侧区域的保持位置(1)所示,与该试剂容器的保持部对应的R1/R3试剂标志541和R2试剂标志542被粗线包围。如果判断为试剂容器的残量少,则如内侧区域的保持位置(18)和外侧区域的保持位置(5)所示,以窄间隔的斜线显示与该保持部对应的内容显示部。如果判断为试剂容器的残量是0、或者使用期限到期,则如内侧区域的保持位置(22)和外侧区域的保持位置(9)所示,以宽间隔的斜线显示与该保持部对应的内容显示部。在RFID标签104、114由于读取差错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如内侧区域的保持位置(26)和外侧区域的保持位置(13)所示,以格子显示与该保持部对应的内容显示部,在内容显示部中显示“差错”。
图13是示出通过测定机构部2进行的测定准备处理的流程图。所述测定准备处理在试样分析装置1的电源被接通的情况等下执行。另外,测定准备处理在与R1/R3试剂容器相关的内侧平台162、和与R2试剂容器110相关的外侧平台163中,分别并行地进行。以下,仅说明由内侧平台162进行的测定准备处理。
首先,测定机构部2的CPU201使R1试剂分注臂6、R3试剂分注臂8、以及内侧平台162移动到原点位置(S11)。即,R1试剂分注臂6和R3试剂分注臂8的铅垂方向的位置和旋转位置通过原点传感器部213的输出信号定位到原点位置,内侧平台162的旋转位置通过原点传感器162e的输出信号定位到原点位置。接下来,CPU201使内侧平台162旋转,通过发光传感器164a和受光传感器164b,检验是否在内侧平台162的所有保持部中保持了R1/R3试剂容器(S12)。
接下来,CPU201使内侧平台162旋转,使R1/R3试剂容器移动到读写位置162d(S13)。接下来,CPU201从R1/R3试剂容器上粘贴的RFID标签104,经由天线162b,读出试剂管理信息(S14)。CPU201根据所读出的R1/R3试剂容器的试剂管理信息,在RAM203中构筑的试剂数据库内,与保持部对应起来分别存储该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的试剂管理信息(S15)。由此,在R1试剂容器100和R3试剂容器120中公共的试剂管理信息在试剂数据库内被存储为相同的内容。另外,与R1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和上次下降量、以及与R3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和上次下降量分别存储在试剂数据库内。
接下来,CPU201计算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的R1试剂的下降调整量、与从RFID标签读出并存储在试剂数据库内的上次的下降调整量的差(例如,图10的(Mb-Ma))(S16)。即,CPU201从电池备份RAM204中读出当前的装置的R1试剂的下降调整量(例如,图12的Ma)。另外,CPU201读出从该R1/R3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04读出并存储在试剂数据库内的R1试剂的下降调整量(例如,图12(b)的Mb)。然后,CPU201计算这些下降调整量的差(例如,图12的(Mb-Ma))。另外,同样地,CPU201计算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的R3试剂的下降调整量、与从RFID标签读出并存储在试剂数据库内的上次的下降调整量的差(S16)。
在S16中计算出的差并非0的情况(有差的情况)(S17:“是”)下,处理进入到S18,在S16中计算出的差是0的情况(没有差的情况)(S17:“否”)下,处理进入到S21。
在有差的情况(S17:“是”)下,CPU201在该RFID标签104的R1试剂和R3试剂的下降调整量中,分别写入本次的R1试剂的下降调整量(例如,图12的Ma)和R3试剂的下降调整量(S18)。另外,CPU201在该RFID标签104的R1试剂和R3试剂的上次下降量中,写入R1试剂和R3试剂的相当下降量(S19)。即,分别写入对从该R1/R3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04读出并存储在试剂数据库内的R1试剂和R3试剂的上次下降量,加上在S16中计算出的R1试剂与R3试剂的差而得到的值(相当下降量)。进而,CPU201将试剂数据库内存储的该R1试剂和R3试剂的上次下降量分别更新为R1试剂和R3试剂的相当下降量(S20)。
接下来,CPU201判定是否针对所有R1/R3试剂容器完成了S13~S20的处理(S21)。如果针对所有R1/R3试剂容器,尚未完成S13~S20的处理(S21:“否”),则处理返回到S13,如果S13~S20的处理完成(S21:“是”),则测定准备处理结束。
另外,在上述中仅说明了与R1/R3试剂容器相关的测定准备处理,但与R2试剂容器相关的测定准备处理也与上述同样地进行。
图14是示出通过测定机构部2进行的测定处理的流程图。所述测定处理在进行了指令登记之后,按下了图12的测定开始按钮522时开始。通过指令登记生成作业列表(参照图16)。针对作业列表中登记的每个检体,进行测定。在各检体中,可以设定多个测定项目(例如,图16所示的“HBsAg”、“HCVAb”、以及“PSA”等)。对各测定项目,预先对应了该测定项目的测定中使用的试剂容器。在图3的内侧平台162和外侧平台163中,设置了多个收容有同一测定项目中使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在它们中,将规定的试剂容器设定为该测定项目的测定中使用的试剂容器(对象试剂容器),其他试剂容器被设为在对象试剂容器中产生了差错时使用的预备的试剂容器。
另外,在测定处理中,分别并行地控制与R1/R3试剂容器相关的内侧平台162、与R2试剂容器110相关的外侧平台163、以及R1~R3试剂分注臂。
如果按下了测定开始按钮522,则测定机构部2的CPU201按照根据指令制作的作业列表进行测定(S31)。在所述测定中,通过R1~R3试剂分注臂进行试剂的吸引处理。CPU201如果判定为所有作业尚未完成(S32:“否”),则使S22的测定继续,如果所有作业完成(S32:“是”),则使该测定处理结束。
图14的(b)是示出在图14的(a)的S31中进行的测定中,通过R1~R3试剂分注臂进行的试剂的吸引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吸引处理根据作业列表,通过测定机构部2的CPU201开始,并针对R1~R3试剂分注臂的每一个并行地进行。以下,为便于说明,仅说明针对内侧平台162中保持的R1试剂容器的R1试剂分注臂6的吸引处理,但针对R2、R3试剂容器的R2、R3试剂分注臂的吸引处理也与以下同样地进行。
首先,测定机构部2的CPU201判定成为吸引对象的R1试剂容器100是否成为差错(S101)。如果吸引对象的R1试剂容器100是差错(S101:“是”),则CPU201将测定结果设为差错(S110),吸引处理结束。如果吸引对象的R1试剂容器100并非差错(S101:“否”),则CPU201使R1试剂分注臂6、和内侧平台162移动到原点位置(S102)。
接下来,CPU201判定是否对吸引对象的R1试剂容器100设定了后述液面位置差错次数(S103)。如果对吸引对象的R1试剂容器100尚未设定液面位置差错次数(S103:“是”),则对该R1试剂容器100的液面位置差错次数设置0(S104)。另外,液面位置差错次数存储在测定机构部2的RAM203中。
接下来,CPU201使内侧平台162旋转,使成为吸引对象的R1试剂容器100移动到吸引位置(S105),驱动步进马达6b而使R1试剂分注臂6的移液管6a下降(S106)。CPU201直至通过液面传感器6e探测到R1试剂的液面为止,使移液管6a的下降继续(S107)。
如果探测到R1试剂的液面(S107:“是”),则CPU201使移液管6a的下降停止,取得旋转式编码器6c的输出脉冲数、即从移液管6a的原点位置到R1试剂的液面为止的长度(脉冲数)(以下,称为“本次下降量”)(S108)。接下来,CPU201进行“下降量检验处理”(S109)。这样,R1试剂容器100的吸引处理结束。
图15是示出“下降量检验处理”的流程图。以下,仅说明R1试剂分注臂6的吸引处理。另外,在上次的测定机构部2与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之间在下降调整量中有差的情况下,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的试剂数据库内保持的上次下降量被更新为对在图13的S20中从RFID标签读出的上次下降量加上所述差而得到的值、即在图11(b)中说明的相当下降量。在该情况下,将所述相当下降量作为上次下降量而进行图15的处理。
测定机构部2的CPU201首先对试剂数据库内存储的该R1试剂的上次下降量、与在图14的S108中取得的本次下降量进行比较,判定上次下降量是否更大(S201)。如果上次下降量更大(S201:“是”),则处理进入到S202,如果上次下降量是本次下降量以下(S201:“否”),则处理进入到S209。
此处,在上次的测定机构部2中取得了上次下降量之后,进行试剂的吸引。因此,由于所吸引出的量,通常在图14的S108中取得的本次下降量比试剂数据库内存储的该R1试剂的上次下降量大。但是,在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中,如果在该R1试剂容器100的液面中产生了泡,则在图14的S108中取得的本次下降量有时成为试剂数据库内存储的该R1试剂的上次下降量以下。即,在S201的判定中,在该R1试剂的液面中产生泡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判定为“是”,在该R1试剂的液面中产生泡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判定为“否”。
在该R1试剂的液面中产生泡的可能性高的情况(S201:“是”)下,CPU201产生液面位置差错,将该测定结果设为差错,向控制装置4发送该测定结果成为差错的情况(S202)。由此,在控制装置4的显示部420中显示的作业列表中,成为该作业的对象的测定项目被遮蔽。接下来,CPU201使该R1试剂容器100的液面位置差错次数增加1(S203)。
在该情况下,成为该作业的对象的测定项目结束,以后,为了成为该作业的对象的测定项目,不仅是该R1试剂,而且还吸引其他试剂(R2、R3试剂)。其中,如后所述,除了成为该作业的对象的测定项目以外(例如,在其他作业中使用该R1试剂的测定项目等),从该R1试剂容器100还可以吸引R1试剂。
图16是控制装置4的显示部420中显示的作业列表画面的例示图。在作业列表画面中,除了与图12同样的显示画面选择区域510和测定指示区域520以外,还包括作业列表显示区域610、检体信息显示区域620、以及患者信息显示区域630。
在作业列表显示区域610中,显示包括针对每个检体进行的多个测定的作业。例如,在第1行的作业(检体编号是“test01”)中,设定了2个测定项目(“HBsAg”和“HCVAb”)。如果针对各测定项目,从测定机构部2接收到测定结果,则在对应的栏内显示测定结果。另外,在作业列表显示区域610的右和下方,配置了可以使显示内容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滚动按钮。
在检体信息显示区域620和患者信息显示区域630中,分别显示:在作业列表显示区域610中由用户选择而反色显示的作业(例如,第1行)的检体信息;以及提取了该检体的患者信息。
此处,控制装置4的CPU401如果在图15的S202中,从测定机构部2接收到测定结果成为差错,则对该测定项目的测定结果进行遮蔽显示。具体而言,如第3行~第6行的作业的测定项目“HCVAb”所示,测定结果被设为“*****.*”。
另外,测定结果的遮蔽显示(“*****.*”)不仅是在R1~R3试剂的“下降量检验处理”中产生了液面位置差错的情况,而且在产生了其他差错原因的情况下也显示。在该情况下,通过显示包括针对每个测定项目产生的差错列表的差错详细画面,用户可以确定成为遮蔽显示的测定项目的差错原因。
图17是控制装置4的显示部420中显示的差错详细画面700的例示图。通过在经由按下浏览器按钮514而显示的示出测定结果的详细内容的一览画面(未图示)中,按下针对产生了差错的每个测定项目配置的差错显示按钮,而显示所述差错详细画面700。
在差错列表显示区域710中,显示1个测定项目中包含的差错的一览。在该情况的测定项目的差错中,包括“R2臂液面位置异常”。由此,在针对R2试剂分注臂7的“下降量检验处理”时,可知在成为吸引对象的R2试剂容器110中,在S202中产生了液面位置差错。另外,通过观察说明显示区域720,可知测定处理的执行状况、针对该差错的处理方法等。
回到图15,接下来,测定机构部2的CPU201如果判定为液面位置差错次数是3以上(S204:“是”),则使该R1试剂容器100设为差错,将该R1试剂容器100成为差错的情况发送到控制装置4(S205)。由此,在控制装置4的显示部420中显示的图12的显示画面中,试剂配置显示区域540内的对应的试剂容器如内侧区域的保持位置(12)和外侧区域的保持位置(25)所示那样显示。
接下来,CPU201判定相同的测定项目中使用的其他R1试剂容器100是否保持于内侧平台162上(S206)。如果存在其他R1试剂容器100(S206:“是”),则CPU201从成为差错的R1试剂容器100变更为其他R1试剂容器100,而作为针对该测定项目的R1试剂的吸引对象(S207)。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其他R1试剂容器100(S206:“否”),则CPU201不测定成为该作业的对象的测定项目(S208)。在该情况下,由于可以吸引该R1试剂的R1试剂容器100没有保持于内侧平台162中,所以在以后的作业中完全无法使用该R1试剂。因此,在图14(b)的S101中,如果成为对象的R1试剂容器100成为差错(S101:“是”),则测定结果成为差错(S110),吸引处理结束。
另外,CPU201如果判定为液面位置差错次数并非3以上(S204:“否”),则“下降量检验处理”结束。在该情况下,如果时间经过,则在R1试剂的液面中产生的泡有可能消失,所以该R1试剂容器100不被设为差错,以在其他作业的该测定项目中进行该R1试剂的吸引。
接下来,在S201中,如果判定为上次下降量是本次下降量以下(S201:“否”),则在该R1试剂容器100的R1试剂的液面中产生泡的可能性低,所以CPU201执行试剂的吸引动作(S209)。即,从移液管6a接触到液面的状态,移液管6a根据吸引量而进一步向铅垂下方移动,而吸引R1试剂。
接下来,CPU201将试剂数据库内存储的该R1试剂容器100的上次下降量更新为在图14的S108中取得的本次下降量(S210)。另外,CPU201使内侧平台162旋转,将该R1试剂容器100位于读写位置162d(S211),将RFID标签104的与R1试剂相关的上次下降量更新为在图14的S108中取得的本次下降量(S212)。另外,CPU201根据本次的吸引量使试剂数据库内的该R1试剂容器100的残量减少,将RFID标签104的残量更新为试剂数据库内的该R1试剂容器100的残量(S212)。另外,CPU201对液面位置差错次数设置0(S213)。这样,“下降量检验处理”结束。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本次的吸引动作中探测到液面时的移液管的下降量(本次下降量)在进行了试剂的吸引时,被写入到该试剂容器上粘贴的RFID标签的上次下降量中。由此,即使在该试剂容器设置于其他测定机构部2中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读出该试剂容器上粘贴的RFID标签的上次下降量,来检测上次的吸引动作中的移液管的下降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在上次的测定机构部2中吸引了试剂时的移液管的下降量(上次下降量)一起,将下降调整量写入到RFID标签中,所以可以根据从RFID标签读出的上次下降量以及下降调整量、和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的下降调整量,取得置换为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的下降量(相当下降量)。由此,即使在由于测定机构部2的组装误差等,而在上次和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中移液管高度、试剂容器的底面的高度不同的情况(在将由某试样分析装置1使用的试剂容器设置于其他试样分析装置1而测定了检体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该相当下降量与本次下降量进行比较,来适当地判定液面位置的适当与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参考图10所作的说明,可以通过将安装了夹具130的容器主体101设置于内侧平台162中这样的简易的作业,取得下降调整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果上次下降量比本次下降量大,则测定结果被设为差错,而不进行针对该试剂的吸引,所以可以防止例如在液面中存在气泡而无法吸引适当量的试剂的状态下进行测定。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针对检体的误测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果上次下降量比本次下降量大,则在吸引试剂之前测定自身被设为差错(图15的S201、S202),所以可以防止浪费地吸引试剂。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显示图17所示的差错详细画面700,所以用户可以通过观察该画面,容易地得知在试剂容器中产生了液面差错的情况,进而,可以得知针对该作业的测定状况等。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显示图12所示的画面,所以用户可以通过观察该画面,容易地得知试剂容器是否成为差错,可以适宜地进行试剂容器的交换。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些。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测定对象例示了血液,但也可以将尿作为测定对象。即,在检查尿的试样分析装置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进而,还可以在检查其他临床检体的临床检体检查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使用在上部的开口中嵌入了夹具的容器主体,针对R1~R3试剂的每一个测定了下降调整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小容器设置部9a中设置的夹具来测定下降调整量。
图18是说明使用小容器设置部9a中设置的夹具140,来取得下降调整量的步骤的变更例的图。
在该情况下,上次的测定机构部2的R1试剂的下降调整量如图18的(a)所示,是Ma’,本次的测定机构部2的R1试剂的下降调整量如图18的(b)所示,是Mb’。此处,如果将移液管6a的高度的误差设为ΔP、将小容器设置部9a的底面高度的误差设为ΔB’,则通过下式计算下降调整量的差(Mb’-Ma’)。
Mb’-Ma’=ΔP+ΔB’...(4)
此处,可以考虑为小容器设置部9a的底面高度的误差ΔB’大致等于图10的容器主体的底面高度的误差ΔB。因此,根据所述式(2)、(4),可以通过下式表示相当下降量(Zb)。
Zb=Za+(Mb’-Ma’)...(5)
如果如所述式(5)所示,对上次下降量(Za)加上下降调整量的差(Mb’-Ma’),则可以取得图11(b)所示的相当下降量(Zb)。另外,对于R2试剂容器120和R3试剂容器120,也同样地,如果对上次下降量加上与各个试剂相关的下降调整量的差,则可以取得相当下降量。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每个装置的下降调整量存储在测定机构部2的电池备份RAM204中,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存储在控制装置4中设置的电池备份RAM、控制装置4的硬盘404、以及与测定机构部2经由通信网络连接的主机计算机中。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试剂管理信息存储在非接触型IC标签(RFID标签)中,并通过经由了电波的无线通信读写信息。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试剂管理信息存储在接触型IC标签中,并通过经由读出器/写入端子的有线通信读写信息。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试样分析装置1的结构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19是示出内侧平台162和外侧平台163的测定准备动作的流程图。如果按下了图10的测定开始按钮521,则并行地执行内侧平台162和外侧平台163的测定准备动作。另外,以下,仅说明内侧平台162的测定准备动作,但外侧平台163的测定准备动作也同样地进行。
如果通过按下测定开始按钮522从控制装置4接收到测定准备动作的指示,则测定机构部2的CPU201驱动第1步进马达162a,使内侧平台162旋转到初始位置(S41)。由此,内侧平台162的旋转位置定位到原点,以后的旋转位置适当地定位。接下来,CPU201使内侧平台162旋转,检验是否在各保持部中保持了R1/R3试剂容器(S42)。在所述检验时,如上所述,使用发光部164a和受光部164b。
接下来,CPU201使内侧平台162旋转,而使R1/R3试剂容器移动到读写位置162d(S43)。接下来,CPU201通过天线162b,从R1试剂容器100上粘贴的RFID标签104读出试剂管理信息(S44),将所读出的试剂管理信息与保持部关联起来,存储在测定机构部2的RAM203中(S45)。
接下来,CPU201判定是否针对内侧平台162上的所有R1/R3试剂容器,完成了试剂管理信息的读出(S46)。如果所有试剂管理信息的读出完成(S46:“是”),则处理进入到S47,如果所有试剂管理信息的读出尚未完成(S46:“否”),则处理返回到S43而针对接下来的保持部中保持的R1/R3试剂容器进行同样的处理。
接下来,CPU201直到针对外侧平台163上的所有R2试剂容器110,完成试剂管理信息的读出为止,使处理等待(S17)。如果针对外侧平台163上的所有R2试剂容器110,完成了试剂管理信息的读出,则外侧平台163上的所有R2试剂容器110的试剂管理信息存储在测定机构部2的RAM203中。
接下来,CPU201使内侧平台162旋转,使R1/R3试剂容器移动到读写位置162d(S48)。CPU201判定位于读写位置162d上的R1/R3试剂容器是否为最初设置的试剂容器(S49)。即,CPU201根据RAM203中存储的试剂管理信息,判定在该R1/R3试剂容器的成对信息的项目中是否有特定信息。如果在成对信息的项目中没有特定信息,则判定为该R1/R3试剂容器是最初设置的试剂容器,如果在成对信息的项目中有特定信息,则判定为该R1/R3试剂容器并非最初设置的试剂容器。
如果该R1/R3试剂容器是最初设置的试剂容器(S49:“是”),则CPU201判定可以与该R1/R3试剂容器成对的R2试剂容器110是否处于外侧平台163上(S50)。即,CPU201根据RAM203中存储的试剂管理信息,判定具有与该R1/R3试剂容器的测定项目相同的测定项目、并且最初设置的(作为成对信息没有特定信息)R2试剂容器110是否处于外侧平台163上。
如果可以成对的R2试剂容器110处于外侧平台163上(S50:“是”),则CPU201在该R1/R3试剂容器的成对信息中,写入可以成对的R2试剂容器110的特定信息(S51)。另一方面,如果可以成对的R2试剂容器110不处于外侧平台163上(S50:“否”),则CPU201将与该R1/R3试剂容器没有成对的对方的情况存储在RAM203中(S53)。
另一方面,如果该R1/R3试剂容器并非最初设置的试剂容器(S49:“否”),则CPU201判定与该R1/R3试剂容器成对的R2试剂容器110是否处于外侧平台163上(S52)。即,CPU201根据RAM203中存储的试剂管理信息,判定与写入到该R1/R3试剂容器的成对信息中的特定信息一致的R2试剂容器110是否处于外侧平台163上。
如果成对的R2试剂容器110处于外侧平台163上(S52:“是”),则处理进入到S54,如果成对的R2试剂容器110不处于外侧平台163上(S52:“否”),则CPU201将该R1/R3试剂容器没有成对的对方的情况存储在RAM203中(S53)。
接下来,在S54中,CPU201判定针对内侧平台162中保持的所有R1/R3试剂容器,是否完成了S48~S53的处理。CPU201直到针对所有R1/R3试剂容器完成S48~S53的处理为止,执行S48~S53的处理。如果针对所有R1/R3试剂容器完成了S48~S53的处理(S54:“是”),则内侧平台162的测定准备动作结束。
另外,如果内侧平台162的测定准备动作结束,则CPU201将RAM203中存储的试剂管理信息、和在执行了S23的处理的情况下存储的信息经由通信接口204发送到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的CPU401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将图12所示那样的表示试剂的配置状态的画面显示在显示部320中。在该情况下,执行了S53的处理的试剂容器的试剂标志如上所述被粗线包围。另外,在内容显示部541、542中显示的试剂的残量中,在该试剂容器是最初设置的试剂容器的情况下,显示试剂管理信息的充填量,在该试剂容器并非最初设置的试剂容器的情况下,显示试剂管理信息的残量。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R1/R3试剂容器最初设置于内侧平台162中的情况下,如果可以成对的R2试剂容器110处于外侧平台163上,则该R2试剂容器110的RFID标签114的特定信息被写入到R1/R3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04的成对信息中。另外,在R2试剂容器110最初设置于外侧平台163中的情况下,如果可以成对的R1/R3试剂容器处于内侧平台162上,则该R1/R3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104的特定信息被写入到R2试剂容器110的RFID标签114的成对信息中。这样,在这些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中写入成对的试剂容器的特定信息,所以即使在R1/R3试剂容器和R2试剂容器110设置于其他试样分析装置中的情况下,也可以明确地判断成对的试剂容器。
另外,这样,根据来自RFID标签的信息,判别成对的试剂容器,所以可以防止针对规定的测定项目,错误地使用不是成对的试剂彼此。即,如果错误地使用了成对的一个试剂容器的试剂,则即使之后使用了适当的成对的试剂容器的试剂,错误地使用的一方的试剂首先用完。因此,不得不丢弃尚残存的试剂。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不会错误地使用并非成对的试剂彼此,所以可以避免成对的试剂的一方首先用完。因此,可以避免浪费地丢弃尚残存的试剂那样的事情,可以防止资源的浪费。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些。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测定对象例示了血液,但也可以将尿作为测定对象。即,在检查尿的试样分析装置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进而,还可以在检查其他临床检体的临床检体检查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S20中,判定具有与R1/R3试剂容器的测定项目相同的测定项目、并且最初设置(作为成对信息没有特定信息)的R2试剂容器110是否处于外侧平台163上。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判定具有与R1/R3试剂容器的测定项目以及批号相同的测定项目以及批号,并且最初设置(作为成对信息没有特定信息)的R2试剂容器110是否处于外侧平台163上。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试剂管理信息存储在非接触型IC标签(RFID标签)中,通过经由了电波的无线通信读写信息。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试剂管理信息存储在接触型IC标签中,通过经由了读出器/写入端子的有线通信读写信息。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中存储的固有信息以及试剂管理信息的变更例的概念图。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成对信息中,写入了成对的试剂容器的测定项目、批号、以及序列号,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20的(a)所示,仅是成对的试剂容器的序列号。即,序列号是如上所述,可以在测定项目和批号的范围内,唯一地识别试剂容器的编号,成对的试剂容器的测定项目和批号相同。因此,如果在试剂容器的成对信息中作为特定信息写入了序列号,则可以根据从该试剂容器的读入专用区域得到的测定项目以及批号、和可写入区域中写入的成对信息的序列号,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唯一地确定成对的试剂容器。
另外,也可以如图20的(b)所示,将成对的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的唯一ID区域中保持的唯一ID写入到成对信息中。唯一ID是如上所述,可以个别地识别RFID标签的ID。因此,如果在试剂容器的成对信息中作为特定信息写入了唯一ID,则可以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唯一地确定成对的试剂容器。
另外,成对信息也可以作为禁止改写的信息而存储在可写入区域中。由此,新的成对信息被改写到RFID标签中,而不用制作新的成对。
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为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试样分析装置,至少组合使用第1试剂和第2试剂来进行规定的测定项目的分析,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剂容器保持部,能够保持收容所述第1试剂并具备第1存储介质的第1试剂容器、和收容所述第2试剂并具备第2存储介质的第2试剂容器;以及
控制部,
其中,所述控制部进行用于将用于确定与所述第1试剂容器成对的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特定信息写入到该第1试剂容器的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管理所述第1试剂的第1试剂管理信息,
所述第2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管理所述第2试剂的第2试剂管理信息,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第2存储介质取得所述第2试剂管理信息,并且将所取得的所述第2试剂管理信息中包含的信息作为所述特定信息写入到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试剂管理信息以及第2试剂管理信息分别至少包括测定项目信息和批号,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第1存储介质以及第2存储介质分别取得的所述测定项目信息相同时,将所述特定信息写入到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试剂管理信息以及第2试剂管理信息分别包括对试剂附加的序列号,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2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所述序列号作为所述特定信息而写入到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从所述第1存储介质取得的所述特定信息和从所述第2存储介质取得的所述第2试剂管理信息,判别取得了所述特定信息的所述第1试剂容器和取得了所述第2试剂管理信息的所述第2试剂容器是否成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存储介质存储对该第1存储介质固有地附加的第1固有信息,
所述第2存储介质存储对该第2存储介质固有地附加的第2固有信息,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第2存储介质取得所述第2固有信息,并且将所取得的所述第2固有信息作为所述特定信息写入到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第1存储介质取得的所述特定信息和从所述第2存储介质取得的所述第2固有信息一致时,判别为取得了所述特定信息的所述第1试剂容器和取得了所述第2固有信息的所述第2试剂容器成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向所述第1存储介质以及第2存储介质写入信息的写入部,
其中,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写入部写入第1以及第2存储介质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能够经由电波与所述第1存储介质以及第2存储介质分别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
其中,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部读写第1以及第2存储介质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以及第2存储介质是RFID标签。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特定信息作为不可改写的信息写入到所述第1存储介质中。
12.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对通过对检体混合试剂而调制的试样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剂分注部,包括在所述试剂的吸引时下降到试剂容器内的吸引管、和用于探测所述吸引管中配置的液面的传感器;
写入/读出部,对所述试剂容器中配置的存储介质进行信息的写入以及读出;以及
控制部,
其中,所述控制部将与由所述传感器探测到所述试剂的液面时的液面位置相关的信息通过所述写入/读出部写入到所述存储介质中。
13.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对通过对检体混合试剂而调制的试样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剂分注部,包括在所述试剂的吸引时下降到试剂容器内的吸引管、和用于探测所述吸引管中配置的液面的传感器;以及
控制部,
其中,所述试剂容器具备能够存储与由所述传感器探测到所述试剂的液面时的液面位置相关的信息的存储介质,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所述液面位置相关的信息控制所述试剂分注部。
14.一种试剂管理方法,用于组合收容第1试剂的第1试剂容器和收容第2试剂的第2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进行控制,以在配置于所述第1试剂容器中的能够读写的第1存储介质中,写入用于确定与该第1试剂容器成对的所述第2试剂容器的特定信息。
15.一种试剂管理方法,在对通过对检体混合试剂而调制的试样进行测定的试样分析装置中执行该试剂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所述试剂的吸引时下降到试剂容器内的吸引管中配置的传感器探测液面,
将与由所述传感器探测到所述试剂的液面时的液面位置相关的信息写入到所述试剂容器中配置的存储介质中。
CN201110027243.0A 2010-03-11 2011-01-26 试样分析装置和试剂管理方法 Active CN102192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4901A JP5430452B2 (ja) 2010-03-11 2010-03-11 試料分析装置および試薬管理方法
JP2010-054901 2010-03-11
JP2010070663A JP2011203115A (ja) 2010-03-25 2010-03-25 試料分析装置
JP2010-070663 2010-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2995A true CN102192995A (zh) 2011-09-21
CN102192995B CN102192995B (zh) 2015-06-10

Family

ID=44065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7243.0A Active CN102192995B (zh) 2010-03-11 2011-01-26 试样分析装置和试剂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01083B2 (zh)
EP (1) EP2365340B1 (zh)
CN (1) CN10219299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8939A (zh) * 2011-12-22 2014-08-2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6203548A (zh) * 2016-06-27 2016-12-07 成都普利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试剂盘与检测仪器之间传输信息的方法
CN106471367A (zh) * 2014-07-02 2017-03-0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预处理装置
CN112585477A (zh) * 2018-09-26 2021-03-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系统
CN11285871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试剂信息的导入方法、样本检测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324926A (zh) * 2020-02-28 2021-08-31 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试剂管理装置、试剂管理系统及自动分析装置
CN113785205A (zh) * 2019-05-21 2021-12-1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US11971342B2 (en) 2017-05-31 2024-04-30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preparation apparatus, sample preparation system,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particle analyz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3574A (en) * 1997-08-11 2000-07-25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insing a microscope slide
JP5850625B2 (ja) * 2011-03-02 2016-02-03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及び位置確認方法
JP6494914B2 (ja) 2013-02-15 2019-04-03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
WO2016130964A1 (en) 2015-02-13 2016-08-18 Abbott Laboratories Decapping and capping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diagnostic analyzers
WO2017038546A1 (ja) 2015-08-28 2017-03-0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試薬ボトルの搬入方法
JP6994586B2 (ja) * 2018-12-11 2022-01-1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EP4184177A1 (en) * 2021-11-18 2023-05-24 F. Hoffmann-La Roche AG Method for fluid volume tracking in a laboratory system or devi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5616A2 (en) * 1990-03-03 1991-09-11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he same
US5051238A (en) * 1987-11-20 1991-09-24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zing system
JPH09127136A (ja) * 1995-10-31 1997-05-16 Shimadzu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EP1524526A1 (en) * 2003-10-17 2005-04-2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eagent cassette and automatic analyzer using the same
JP2008203007A (ja) * 2007-02-19 2008-09-0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CN101275961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样分析仪
US20080240991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Analyzer
WO2009142087A1 (ja) * 2008-05-22 2009-11-26 株式会社 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26342A1 (de) 1993-08-05 1995-02-09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Verfahren zur Analyse von Probenflüssigkeiten
JPH0894626A (ja) 1994-09-21 1996-04-12 Hitachi Ltd 自動分析装置
EP1772736B1 (en) * 2004-07-22 2013-07-03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nalysis assisting method, analyzer, remote computer, data analyz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agent container
EP1812605A4 (en) * 2004-11-05 2012-04-25 Life Technologies Corp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USING HIGH FREQUENCY IDENTIFIERS FOR LIFE SCIENCES
US7777329B2 (en) * 2006-07-27 2010-08-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eatsink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specified compressive force to a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JP2008224384A (ja) * 2007-03-12 2008-09-25 Olympus Corp 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JP2008224385A (ja) * 2007-03-12 2008-09-25 Olympus Corp 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JP4969293B2 (ja) * 2007-03-30 2012-07-0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
JP2009210444A (ja) * 2008-03-05 2009-09-17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1238A (en) * 1987-11-20 1991-09-24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zing system
EP0445616A2 (en) * 1990-03-03 1991-09-11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he same
JPH09127136A (ja) * 1995-10-31 1997-05-16 Shimadzu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EP1524526A1 (en) * 2003-10-17 2005-04-2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eagent cassette and automatic analyzer using the same
JP2008203007A (ja) * 2007-02-19 2008-09-0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CN101275961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样分析仪
US20080240991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Analyzer
WO2009142087A1 (ja) * 2008-05-22 2009-11-26 株式会社 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8939A (zh) * 2011-12-22 2014-08-2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3998939B (zh) * 2011-12-22 2016-05-1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6471367A (zh) * 2014-07-02 2017-03-0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预处理装置
CN106471367B (zh) * 2014-07-02 2019-05-10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预处理装置
CN106203548A (zh) * 2016-06-27 2016-12-07 成都普利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试剂盘与检测仪器之间传输信息的方法
US11971342B2 (en) 2017-05-31 2024-04-30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preparation apparatus, sample preparation system,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particle analyzer
CN112585477A (zh) * 2018-09-26 2021-03-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系统
CN112585477B (zh) * 2018-09-26 2024-02-23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系统
CN113785205A (zh) * 2019-05-21 2021-12-1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285871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试剂信息的导入方法、样本检测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324926A (zh) * 2020-02-28 2021-08-31 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试剂管理装置、试剂管理系统及自动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2995B (zh) 2015-06-10
US9201083B2 (en) 2015-12-01
US20110223682A1 (en) 2011-09-15
EP2365340A2 (en) 2011-09-14
EP2365340B1 (en) 2018-08-15
EP2365340A3 (en) 2017-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2995B (zh) 试样分析装置和试剂管理方法
JP5495884B2 (ja) 試料分析装置
CN103033633B (zh) 试样分析装置以及试样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275963B (zh) 试样分析仪
CN101393225B (zh) 标本分析仪及标本分析方法
CN102621338B (zh) 试样分析仪
CN102759611B (zh) 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00523818C (zh) 自动分析装置
US20090220379A1 (en) Analyzer and measurement restarting method
US9395378B2 (en) Analyzer and method of analyzing
JP3890277B2 (ja) 検体指示情報作成システム
JP5926990B2 (ja) 検体処理装置
CN101275964A (zh) 标本分析仪及标本分析方法
CN102435761B (zh) 检测体处理系统以及检测体处理方法
JP2011203115A (ja) 試料分析装置
JP4819761B2 (ja) 検査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
US10380807B2 (en) Pipette check system
CN102539799A (zh)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处理装置
JP4876195B2 (ja) 検査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及び検査データ収集方法
CN103415773B (zh) 检测体分析装置中的可动单元的位置调整方法以及检测体分析装置
CN102331506A (zh) 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试剂信息写入方法
JP5430452B2 (ja) 試料分析装置および試薬管理方法
JP3120179U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4134676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sample tubes
EP2367014A2 (en) Sample analyzer and reagent information obtain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