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951A - 针对恒定返回速度的扶手弹簧设计 - Google Patents

针对恒定返回速度的扶手弹簧设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9951A
CN102189951A CN2011100644202A CN201110064420A CN102189951A CN 102189951 A CN102189951 A CN 102189951A CN 2011100644202 A CN2011100644202 A CN 2011100644202A CN 201110064420 A CN201110064420 A CN 201110064420A CN 102189951 A CN102189951 A CN 102189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articulated mounting
spring
stowed position
open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44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9951B (zh
Inventor
B.K.巴特尼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2189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9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3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mov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x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对恒定返回速度的扶手弹簧设计,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扶手组件,包括主体和与该主体可旋转相连的至少第一铰接装置。主弹簧使该主体与该第一铰接装置相互连接并且把该主体从打开位置偏压至收起位置。辅助弹簧使该主体与该第一铰接装置相互连接,并且在该主体处于打开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时抵抗该主弹簧施加偏压从而抵抗该主体旋转到收起位置,并且在该主体处于中间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时与该主弹簧一起施加偏压从而帮助该主体旋转到收起位置。

Description

针对恒定返回速度的扶手弹簧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帮助乘客进入汽车客舱和/或从汽车客舱出去的扶手组件。
背景技术
一些汽车具有布置在汽车客舱内部的扶手。乘客可以抓住扶手以助进入汽车客舱和/或从汽车客舱出去。
一些扶手组件包括弹簧动力式可伸缩把手。把手在不用的时候不碍事地自动缩回至收起位置。使用时,乘客抓住把手并且把该把手拉到打开位置,在那时,乘客可以杠杆作用于扶手以助进入和/或出去。在放开把手之后,弹簧立即自动将把手偏压回至收起位置。扶手可以包括阻尼器以减慢把手返回收起位置,由此防止把手快速地"卡扣"回至收起位置。
通常,把把手偏压回至收起位置的弹簧包括扭簧,例如在施加扭矩时储存能量的线绕线圈。然而,扭簧没有呈现均匀的扭矩曲线。例如,扭簧在储存较大扭矩量的时候比在储存较小扭矩量的时候提供更大的力。因此,随着扭簧展开,扭簧所提供的力减小。因而,扭簧在打开位置时提供较高的力输出,在收起位置时提供较低的力输出。
因此,扶手用到的扭簧的尺寸制作成在把手处于收起位置时提供最小力从而最少化把手的"卡扣"。当这样制作尺寸时,扭簧倾向于在把手处于打开位置时提供过大的力。当与阻尼器结合使用时,阻尼器引起的扭矩损耗尤其是如果扭簧久而久之弱化时可以把来自扭簧的可用扭矩减小到不足以完全使把手回至收起位置的程度,通常称作"慢吞吞的把手"。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扶手组件。该扶手组件包括主体。第一铰接装置与该主体相连。该主体可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该主体围绕枢轴相对于该第一铰接装置旋转。主弹簧使该主体与该第一铰接装置相互连接。该主弹簧构造成把该主体偏压至收起位置。辅助弹簧使该主体与该第一铰接装置相互连接。该辅助弹簧构造成,在该主体布置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活动范围之内时把该主体偏压至打开位置,以及在该主体布置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活动范围之内时把该主体偏压至收起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扶手组件。该扶手组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主体。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布置在该主体的两端。第一铰接装置与该第一端部相连。第二铰接装置与该第二端部相连。该主体可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该主体围绕枢轴相对于该第一铰接装置和该第二铰接装置旋转。主弹簧使该主体与该第一铰接装置和该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该主弹簧构造成把该主体偏压至收起位置。辅助弹簧使该主体与该第一铰接装置和该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该辅助弹簧构造成,在该主体布置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活动范围之内时把该主体偏压至打开位置,并且还构造成在该主体布置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活动范围之内时把该主体偏压至收起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扶手组件。该扶手组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主体。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布置在该主体的两端。第一铰接装置与该第一端部相连。第二铰接装置与该第二端部相连。该主体可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该主体围绕枢轴相对于该第一铰接装置和该第二铰接装置旋转。阻尼器使该主体与该第一铰接装置和该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该阻尼器构造成减慢该主体的旋转。主弹簧使该主体与该第一铰接装置和该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该主弹簧构造成把该主体偏压至收起位置。该主弹簧包括扭簧。辅助弹簧使该主体与该第一铰接装置和该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该辅助弹簧构造成,在该主体布置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活动范围之内时把该主体偏压至打开位置,并且还构造成在该主体布置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活动范围之内时把该主体偏压至收起位置。该第一活动范围包括该主体在打开位置与布置在打开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该第二活动范围包括主体在该收起位置与该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在该第一活动范围期间,辅助弹簧抵抗主弹簧施加偏压从而抵抗该主体从打开位置旋转到中间位置。在第二活动范围期间,辅助弹簧与主弹簧一起施加偏压从而帮助该主体从中间位置旋转到收起位置。该辅助弹簧包括剪形弹簧。该剪形弹簧包括连在该主体上的第一端和连在该第一铰接装置与该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上的第二端。
因此,当该主体处于或接近打开位置时扶手组件的辅助弹簧抵抗主扭簧施加偏压,并且主扭簧具有其最高的力输出以减小作用于阻尼器的扭矩并减慢该主体的旋转。另外,当该主体处于或接近收起位置时扶手组件的辅助弹簧与主扭簧一起施加偏压,并且主扭簧具有其最低的力输出以增大作用于阻尼器的扭矩和主体的旋转速度从而确保该主体完全返回至关闭位置。因此,扶手组件的辅助弹簧计量着主体的返回速度从而提供从打开位置到收起位置的恒速返回。
本发明提供下列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一种用于汽车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
主体;
第一铰接装置,其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主体可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围绕枢轴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旋转;
主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以及
辅助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打开位置,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
技术方案2: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活动范围包括所述主体在所述打开位置与布置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收起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活动范围包括所述主体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
技术方案3: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活动范围期间,所述辅助弹簧抵抗所述主弹簧施加偏压从而抵抗所述主体从所述打开位置旋转到所述中间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活动范围期间,所述辅助弹簧与所述主弹簧一起施加偏压从而帮助所述主体从所述中间位置旋转到所述收起位置。
技术方案4: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弹簧包括连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端和连在所述第一铰接装置上的第二端。
技术方案5:如技术方案4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主体形成有第一凹处用于在其中接收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一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形成有第二凹处用于在其中接收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二端。
技术方案6:如技术方案4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弹簧是剪形弹簧。
技术方案7: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枢轴间隔的距离等于二十五毫米(25mm),并且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枢轴间隔的距离等于十毫米(10mm)。
技术方案8:如技术方案7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当所述主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辅助弹簧具有一百二十度(120°)的弹簧角,当所述主体处于所述收起位置时,所述辅助弹簧具有七十二度(72°)的弹簧角。
技术方案9: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第一销把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所述第一销沿所述枢轴同轴对齐。
技术方案10:一种用于汽车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
主体,其具有布置在所述主体的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与所述第一端部相连的第一铰接装置和与所述第二端部相连的第二铰接装置,所述主体可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围绕枢轴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旋转;
主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以及
辅助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打开位置,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
技术方案11:如技术方案10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活动范围包括所述主体在所述打开位置与布置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收起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活动范围包括所述主体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
技术方案12:如技术方案1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活动范围期间,所述辅助弹簧抵抗所述主弹簧施加偏压从而抵抗所述主体从所述打开位置旋转到所述中间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活动范围期间,所述辅助弹簧与所述主弹簧一起施加偏压从而帮助所述主体从所述中间位置旋转到所述收起位置。
技术方案13:如技术方案12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弹簧包括连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端以及连在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上的第二端。
技术方案14:如技术方案13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主体形成有第一凹处用于在其中接收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一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形成有第二凹处用于在其中接收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二端。
技术方案15:如技术方案13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弹簧是剪形弹簧。
技术方案16:如技术方案15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枢轴间隔的距离等于二十五毫米(25mm),并且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枢轴间隔的距离等于十毫米(10mm)。
技术方案17:如技术方案16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当所述主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辅助弹簧具有一百二十度(120°)的弹簧角,当所述主体处于所述收起位置时,所述辅助弹簧具有七十二度(72°)的弹簧角。
技术方案18:如技术方案10所述的扶手组件,还包括阻尼器,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减慢所述主体的旋转。
技术方案19:如技术方案10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第一销把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第二销把所述第二铰接装置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沿所述枢轴同轴对齐。
技术方案20:一种用于汽车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
主体,其具有布置在所述主体的相对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与所述第一端部相连的第一铰接装置和与所述第二端部相连的第二铰接装置,所述主体可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围绕枢轴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旋转;
阻尼器,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减慢所述主体的旋转;
主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其中,所述主弹簧是扭簧;以及
辅助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打开位置,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范围包括所述主体在所述打开位置与布置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收起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活动范围包括所述主体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在所述第一活动范围期间,所述辅助弹簧抵抗所述主弹簧施加偏压从而抵抗所述主体从所述打开位置旋转到所述中间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活动范围期间,所述辅助弹簧与所述主弹簧一起施加偏压从而帮助所述主体从所述中间位置旋转到所述收起位置;
其中,所述辅助弹簧是剪形弹簧,具有连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端以及连在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上的第二端。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及其它实施例的下列详细描述变得更明显,同时参照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扶手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扶手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处于打开位置的扶手组件的示意侧视横剖面视图。
图4是处于中间位置的扶手组件的示意侧视横剖面视图。
图5是处于收起位置的扶手组件的示意侧视横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这些图,其中,在所有视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部分,扶手组件总体上示为20。扶手组件20布置在汽车客舱的内部中。乘客可以抓住扶手组件20以助进入汽车客舱和/或从汽车客舱出去。
参照图1和2,扶手组件20具有主体22。主体22具有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6。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6布置在主体22的沿着主体22的纵轴彼此相对的两端。包括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6在内的主体22可以以任何适用方式构造以适合汽车和任何人体工学需求。如图所示,主体22具有大致圆角矩形横截面,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6以共面的形式从主体22横向延伸。如图所示,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6都具有凹处28用于在其中接收并遮住扶手组件20的多个其它部件。然而,应当意识到,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6可以不具有所示的凹处28。
扶手组件20还具有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第一铰接装置30与第一端部24相连。第二铰接装置32与第二端部26相连。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可旋转地把主体22支撑并连到汽车上。主体22可围绕枢轴34分别相对于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可构造成以任何适用方式把主体22连到汽车上。如图所示,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都具有贯穿板子的紧固件35。用于与汽车结构件螺纹啮合。然而,应当意识到,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可以以本文未示出或未描述的其它方式连到汽车上。
第一销36贯穿第一端部24和第一铰接装置30从而把第一铰接装置30可旋转地连接到主体22上。第二销38贯穿第二端部26和第二铰接装置32从而把第二铰接装置32可旋转地连接到主体22上。第一销36和第二销38沿着彼此同轴对齐并且相互配合形成枢轴34,主体22围绕该枢轴相对于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旋转。应当意识到,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可以以本文未示出或未描述的其它方式可旋转地与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6相连。
如上所述,主体22可围绕枢轴34在收起位置(不用时)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在使用中,乘客抓住主体22,此时主体22处于收起位置,并且拉动主体22从而使主体22旋转至打开位置。一旦处于打开位置,乘客就可以拉住主体22以助进入和离开汽车。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一旦乘客放开主体22,主体22就自动地返回到收起位置。
扶手组件20还包括主弹簧40。主弹簧40使主体22与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如图所示,主弹簧40布置在主体22的第二端部26,并且使主体22与第二铰接装置32相互连接。然而,应当意识到,可以颠倒主弹簧40的相对位置,使得主弹簧40布置在第一端部24并且使主体22与第一铰接装置30相互连接。主弹簧40构造成把主体22偏压至收起位置。这样,一旦乘客放开主体22,主弹簧40就提供主推动力使主体22返回收起位置。
主弹簧40可以是适用于扶手组件20的任何类型和/或尺寸的弹簧,并且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构造成能够把主体22从打开位置偏压至收起位置。如图所示,主弹簧40是扭簧,其具有构造成接合主体22的第二端部26的第一臂42和构造成接合第二铰接装置32的第二臂44。盘簧从收起位置至打开位置的旋转使盘簧扭曲,这样就在其中储存能量。在乘客放开主体22之后,盘簧立即展开回到原始位置,由此把主体22偏压回至收起位置。
扶手组件20还可以包括阻尼器46。阻尼器46使主体22与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中的一者相互连接。阻尼器46构造成减慢主体22的旋转。优选地,随着主体22的旋转速度的增大,阻尼器46提供增大的抵抗力矩。可替代地,阻尼器46可以是摩擦阻尼器,其吸收能量并衰减振动。因而,当乘客放开主体22时,阻尼器46防止主体22快速地"卡扣"回至收起位置。阻尼器46可以是任何适用类型的阻尼器46,包括但不限于液压阻尼器46,能够减慢主体22的移动。如图所示,阻尼器46邻近主体22的第一端部24布置,处于主体22的与主弹簧40相反的一端。然而,应当意识到,可以颠倒阻尼器46与主弹簧40的相对位置,主弹簧40布置在第一端部24,阻尼器46布置在第二端部26。还可以设想,阻尼器46与主弹簧40可以都布置在第一端部24或第二端部26。
扶手组件20还包括辅助弹簧48。辅助弹簧48使主体22与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如图所示,辅助弹簧48布置在主体22的第二端部26,并且使主体22与第二铰接装置32相互连接。然而,应当意识到,可以颠倒辅助弹簧48的相对位置,使辅助弹簧48布置在第一端部24并且使主体22与第一铰接装置30相互连接。另外,虽然辅助弹簧48示为邻近主弹簧40,但是应当意识到,辅助弹簧48可以布置在主体22的与主弹簧40相反的一端,例如,主弹簧40可以布置在第二端部26并且辅助弹簧48可以布置第一端部24。
当主体22在打开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移动时,辅助弹簧48与主体22一起移动。参照图3至图5,在图3中示出了打开位置,在图4中示出了中间位置,在图5中示出了收起位置。具体地说,当在打开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移动时,辅助弹簧48具有第一活动范围50和第二活动范围52。辅助弹簧48具有中间位置54,是辅助弹簧48在第一活动范围50与第二活动范围52之间移动行进所处的点。具体地说,第一活动范围50涉及主体22在接近打开位置时的移动,第二活动范围涉及主体22在接近收起位置时的移动。因此,第一活动范围50涉及并包括主体22的在打开位置与处于打开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54之间的旋转。第二活动范围52涉及并包括主体22的在收起位置与中间位置54之间的旋转。中间位置54是当在辅助弹簧48的第一端部58与枢轴34之间延伸的虚线56对齐且平行于从辅助弹簧48的第二端部62和枢轴34伸出的虚线60时辅助弹簧48的位置。
辅助弹簧48构造成,当主体22布置在第一活动范围50之内时把主体22偏压至打开位置,并且还构造成当主体22布置在第二活动范围52之内时把主体22偏压至收起位置。因此,当主体22在第一活动范围50之内移动时,辅助弹簧48抵抗主弹簧40施加偏压从而抵抗主体22从打开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并移动到收起位置。当主体22在第二活动范围之内移动时,辅助弹簧48与主弹簧40一起施加偏压从而帮助主体22从中间位置54移动到收起位置。在中间位置54处,辅助弹簧48从抵抗主弹簧40的移动变为帮助主弹簧40的移动。
如图所示,辅助弹簧48是剪形弹簧。然而,应当意识到,辅助弹簧48可以是能够在主体22在第一活动范围50之内移动时把主体22偏压至打开位置并且在主体22在第二活动范围52之内移动时把主体22偏压至收起位置的其它类型和/或样式的弹簧。如上所述,辅助弹簧48具有第一端58和第二端62。第一端58连在主体22上。第二端62连在第一铰接装置30与第二铰接装置32中的一者上。如图1所示,辅助弹簧48布置在主体22的第一端部24,且辅助弹簧48的第二端62连在第一铰接装置30上。如图2所示,辅助弹簧48布置在主体22的第二端部26,且辅助弹簧48的第二端62连在第二铰接装置32上。主体22形成有第一凹处64用于在其中接收辅助弹簧48的第一端58从而把辅助弹簧48的第一端58连到且固定到主体22上。第一铰接装置30与第二铰接装置32中的一者形成有第二凹处66用于在其中接收辅助弹簧48的第二端62从而把弹簧的第一端58连到且固定到第一铰接装置30和第二铰接装置32中的一者上。如图1所示,主体22的第一端部24形成有第一凹处64,并且第一铰接装置30形成有第二凹处66。如图2所示,主体22的第二端部26形成有第一凹处64,并且第二铰接装置32形成有第二凹处66。
优选地,辅助弹簧48的第一端58与枢轴34间隔的距离70等于二十五毫米(25mm),辅助弹簧48的第二端62与枢轴34间隔的距离72等于十毫米(10mm)。然而,应当意识到,辅助弹簧48的第一端58和第二端62与枢轴34间隔的距离可以不是本文所示和描述的。当主体22和辅助弹簧48处于打开位置时,辅助弹簧48具有一百二十度(120°)的弹簧角68,即,辅助弹簧48的第一端58与第二端62之间的角。当主体22和辅助弹簧48处于收起位置时,辅助弹簧48具有七十二度(72°)的弹簧角68。
随着辅助弹簧48和主体22从打开位置向中间位置54旋转,辅助弹簧48压紧从而抵抗主体22向收起位置移动。而且,随着辅助弹簧48和主体22从中间位置54向收起位置旋转,辅助弹簧48展开从而帮助主体22向收起位置移动。应当意识到,辅助弹簧48的第二端62与主体22一起围绕枢轴34旋转。当辅助弹簧48到达中间位置54时,辅助弹簧48越过了中心点,此时,辅助弹簧48从压紧变为展开,由此给辅助弹簧48提供能力从而在主体22在第一活动范围50之内移动时把主体22偏压至打开位置并且在主体22在第二活动范围52之内移动时把主体22偏压至收起位置。因此,辅助弹簧48的第二端62作用在相对于第二铰接装置32偏心的枢轴上,越过了中间位置54所在的中心。可替代地,应当意识到,辅助弹簧48的第一端58和第二端62相对于枢轴34的位置可以颠倒,使得第一端58作用在相对于第二铰接装置32偏心的枢轴上从而越过中间位置54所在的中心。
主弹簧40和阻尼器46的尺寸都制作成在接近收起位置时使主弹簧40提供刚好超过抵抗阻尼器46把主体22移至收起位置所需的闭合力。然而,辅助弹簧48提供的附加力帮助主弹簧40所提供的闭合力以确保主体22完全移至收起位置。当主弹簧40的尺寸制作成在接近收起位置时提供刚好超过把主体22移至收起位置所需的闭合力时,因为主弹簧40在接近打开位置时可以具有过大的闭合力,所以在第一活动范围50期间辅助弹簧48抵抗主体22的旋转以减慢把手的关闭。因而,辅助弹簧提供了把手在打开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的恒速移动。例如,主弹簧40的尺寸可以制作成在打开位置时提供大约110Nmm的力矩并且在收起位置时提供55Nmm的力矩,然而辅助弹簧48的尺寸可以制作成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都提供30Nmm的力矩从而在打开位置和收起位置时提供85Nmm的总弹簧力矩。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但熟悉本发明所涉及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看出多种替换方案和实施例,用于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实施本发明。

Claims (10)

1. 一种用于汽车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
主体;
第一铰接装置,其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主体可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围绕枢轴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旋转;
主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以及
辅助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打开位置,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活动范围包括所述主体在所述打开位置与布置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收起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活动范围包括所述主体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活动范围期间,所述辅助弹簧抵抗所述主弹簧施加偏压从而抵抗所述主体从所述打开位置旋转到所述中间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活动范围期间,所述辅助弹簧与所述主弹簧一起施加偏压从而帮助所述主体从所述中间位置旋转到所述收起位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弹簧包括连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端和连在所述第一铰接装置上的第二端。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主体形成有第一凹处用于在其中接收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一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形成有第二凹处用于在其中接收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二端。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弹簧是剪形弹簧。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枢轴间隔的距离等于二十五毫米,25mm,并且所述辅助弹簧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枢轴间隔的距离等于十毫米,10mm。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当所述主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辅助弹簧具有一百二十度,120°的弹簧角,当所述主体处于所述收起位置时,所述辅助弹簧具有七十二度,72°的弹簧角。
9. 一种用于汽车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
主体,其具有布置在所述主体的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与所述第一端部相连的第一铰接装置和与所述第二端部相连的第二铰接装置,所述主体可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围绕枢轴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旋转;
主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以及
辅助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打开位置,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
10. 一种用于汽车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
主体,其具有布置在所述主体的相对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与所述第一端部相连的第一铰接装置和与所述第二端部相连的第二铰接装置,所述主体可在收起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围绕枢轴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旋转;
阻尼器,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减慢所述主体的旋转;
主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其中,所述主弹簧是扭簧;以及
辅助弹簧,其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相互连接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打开位置,并且构造成在所述主体布置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活动范围之内时把所述主体偏压至所述收起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范围包括所述主体在所述打开位置与布置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收起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活动范围包括所述主体在所述收起位置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在所述第一活动范围期间,所述辅助弹簧抵抗所述主弹簧施加偏压从而抵抗所述主体从所述打开位置旋转到所述中间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活动范围期间,所述辅助弹簧与所述主弹簧一起施加偏压从而帮助所述主体从所述中间位置旋转到所述收起位置;
其中,所述辅助弹簧是剪形弹簧,具有连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端以及连在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和所述第二铰接装置中的一者上的第二端。
CN2011100644202A 2010-03-17 2011-03-17 针对恒定返回速度的扶手弹簧设计 Active CN102189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725550 2010-03-17
US12/725,550 US8307516B2 (en) 2010-03-17 2010-03-17 Assist handle spring design for constant return veloc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9951A true CN102189951A (zh) 2011-09-21
CN102189951B CN102189951B (zh) 2013-01-02

Family

ID=4459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44202A Active CN102189951B (zh) 2010-03-17 2011-03-17 针对恒定返回速度的扶手弹簧设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07516B2 (zh)
CN (1) CN102189951B (zh)
DE (1) DE102011013849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551A (zh) * 2012-11-30 2014-06-11 丹阳市飞越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汽车d型拉环
CN108116290A (zh) * 2016-11-29 2018-06-05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门扶手总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21930A1 (en) 2007-03-09 2008-09-11 Spacelabs Medical, Inc. Health data collection tool
US9604020B2 (en) 2009-10-16 2017-03-28 Spacelabs Healthcare Llc Integrated, extendable anesthesia system
IN2012DN03108A (zh) 2009-10-16 2015-09-18 Spacelabs Healthcare Llc
WO2012068567A1 (en) 2010-11-19 2012-05-24 Spacelabs Healthcare, Llc Dual serial bus interface
US20140159921A1 (en) * 2010-11-19 2014-06-12 Spacelabs Healthcare Llc Configurable, Portable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US9629566B2 (en) 2011-03-11 2017-04-25 Spacelabs Healthcare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to determine multi-parameter managed alarm hierarchy during patient monitoring
JP5690237B2 (ja) * 2011-07-21 2015-03-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US9187021B2 (en) * 2012-06-12 2015-11-17 Howa Plastics Co., Ltd. Assist grip
US8567014B1 (en) * 2012-07-06 2013-10-29 San Kong Enterprise Co., Ltd. Foldable handle
US8672381B1 (en) * 2012-09-14 2014-03-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symmetrical grab handle for vehicle
US10987026B2 (en) 2013-05-30 2021-04-27 Spacelabs Healthcare Llc Capnography module with automatic switching between mainstream and sidestream monitoring
KR101416421B1 (ko) * 2013-07-17 2014-07-09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어시스트 핸들
TWM482513U (zh) * 2014-03-11 2014-07-21 Macauto Ind Co Ltd 窗簾之拉把自動復位裝置
JP6341873B2 (ja) * 2015-03-03 2018-06-13 株式会社ニフコ 回動機構
KR200481025Y1 (ko) * 2015-04-02 2016-08-04 주식회사 동일 헤드라이닝 어시스트 핸들의 오일 댐퍼 2중 걸림 장치
US9930795B2 (en) * 2016-08-09 2018-03-27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removable handle
KR20190041065A (ko) * 2017-10-12 2019-04-22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힌지 장치
US11912477B2 (en) 2022-06-08 2024-02-27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with handle and latching system
USD1024557S1 (en) 2022-06-08 2024-04-30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5408A (en) * 1997-05-09 1999-01-05 Lear Corporation Ingress and egress handle assembly
US6643897B2 (en) * 2001-10-23 2003-11-11 Trw Inc. Retractable grab handle and coat hook
JP2006175990A (ja) * 2004-12-22 2006-07-06 Piolax Inc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固定装置
JP2008284888A (ja) * 2007-05-15 2008-11-27 Nhk Spring Co Ltd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CN201268253Y (zh) * 2008-07-04 2009-07-08 龚斌 一种车厢顶棚拉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206176U1 (zh) * 1992-05-08 1992-08-06 Utescheny-Endos Gmbh, 7519 Zaisenhausen, De
US5625921A (en) 1996-04-04 1997-05-06 Prince Corporation Combined assist handle and hanger support
US5975606A (en) 1996-08-29 1999-11-02 Lear Donnelly Overhead Systems, L.L.C. Grip hand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DE29715912U1 (de) * 1997-09-04 1997-11-06 Schmidt Gmbh R Dämpfungsvorrichtung
US5991976A (en) * 1997-12-05 1999-11-30 Prince Corporation Assist handle mounting plate
US6397435B1 (en) 1999-04-22 2002-06-04 Lear Corporation Handle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hook
JP2002052970A (ja) 2000-08-10 2002-02-19 Nifco Inc 回転体の制動構造、及びその回転体の制動構造を備えた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JP3992095B2 (ja) 2002-01-09 2007-10-17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US6708371B2 (en) * 2002-06-11 2004-03-2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ositive retaining pivot pin
US6715813B2 (en) * 2002-08-20 2004-04-06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Over-center spring control
US7103939B2 (en) * 2003-11-03 2006-09-1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in-less damper assembly for an assist grip handle
US7617571B2 (en) 2006-10-30 2009-11-1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in-less assist grip handle assembly
JP5242977B2 (ja) * 2007-09-25 2013-07-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DE102008028460B4 (de) * 2008-06-14 2011-07-28 C+M Utescheny Spritzgießtechnik GmbH, 75059 Rotationsbremse für ein Schwenkteil
JP5465978B2 (ja) * 2009-10-19 2014-04-09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5408A (en) * 1997-05-09 1999-01-05 Lear Corporation Ingress and egress handle assembly
US6643897B2 (en) * 2001-10-23 2003-11-11 Trw Inc. Retractable grab handle and coat hook
JP2006175990A (ja) * 2004-12-22 2006-07-06 Piolax Inc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固定装置
JP2008284888A (ja) * 2007-05-15 2008-11-27 Nhk Spring Co Ltd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CN201268253Y (zh) * 2008-07-04 2009-07-08 龚斌 一种车厢顶棚拉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551A (zh) * 2012-11-30 2014-06-11 丹阳市飞越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汽车d型拉环
CN103847551B (zh) * 2012-11-30 2016-12-21 丹阳市飞越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汽车d型拉环
CN108116290A (zh) * 2016-11-29 2018-06-05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门扶手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013849A1 (de) 2011-11-10
US8307516B2 (en) 2012-11-13
DE102011013849B4 (de) 2020-02-13
CN102189951B (zh) 2013-01-02
US20110225771A1 (en) 201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9951B (zh) 针对恒定返回速度的扶手弹簧设计
JP5265011B2 (ja) フラップまたはドアを移動させる機構を有する自動車
EP2223825B1 (en) Rain shielding device for use with an automobile
CN102224072B (zh) 用于缩回飞机起落架的装置
CN104136319A (zh) 起落架
JP6570238B2 (ja) 航空機ステアの支援された上昇/下降のために特に有用な力平衡機構
CN203925038U (zh) 尾门锁锁止机构
CN104912914B (zh) 一种连杆机构锁紧的铰链
JP2003226186A5 (zh)
US8056957B2 (en) Torsion spring system for convertible top
CN203925051U (zh) 一种前门外把手
JP5877571B2 (ja) 高速動力分散式列車用の伸縮式連結器緩衝装置の伸縮機構
DE102011079592A1 (de) Fahrrad
US20100264685A1 (en) Center driven tonneau system
JP6186254B2 (ja) 車両用スロープ装置
US20060145510A1 (en) Retractable roof for a vehicle comprising a transmitting movement device
EP3992054B1 (en) Foldable vehicular coupler and vehicle
CN203925049U (zh) 一种中门外手柄
CN202220504U (zh) 左对开背门三档限位器总成
CN112639241B (zh) 举升装置
CN212562877U (zh) 用于厢式货车的铰链
KR20140122028A (ko) 전동 운반차의 적재함
CN107719557A (zh) 一种可脱离可调角度的自锁折叠器
CN219468022U (zh) 一种飞机地面停放限位机构
RU223919U1 (ru)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