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7256B -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7256B
CN102187256B CN200980141782.8A CN200980141782A CN102187256B CN 102187256 B CN102187256 B CN 102187256B CN 200980141782 A CN200980141782 A CN 200980141782A CN 102187256 B CN102187256 B CN 1021872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torsion
tension
unit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17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7256A (zh
Inventor
越水成树
阿部裕司
幅崎利巳
林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363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6825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363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1233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87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7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14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tailored to obtain the desired dispersion, e.g. dispersion shifted, dispersion flattened
    • G02B6/02285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s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 properties, e.g. for minimising PM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02Rotary devices, e.g. with helical forwarding surfaces
    • B65H51/04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 B65H51/08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arranged to operate in groups or i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elements
    • B65H51/10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arranged to operate in groups or i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elements with opposed coacting surfaces, e.g. providing n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38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regulating spee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nwinding, paying-out, forwarding, winding, or depositing devices, e.g.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ension
    • B65H59/38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regulating spee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nwinding, paying-out, forwarding, winding, or depositing devices, e.g.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ension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B65H59/385Regulating winding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40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2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其不会对卷绕线轴处的卷绕张力造成影响,可以向光纤施加充分的拉伸张力而提高扭转效率,降低光纤的PMD。光纤的制造方法为,在将光纤(11)从供给线轴(10)抽出,由牵引单元(20)牵引并由卷绕线轴(24)卷绕的路径中,利用扭转施加部(18)向光纤(11)交替地施加扭转,在该方法中,设置可以向光纤施加高张力负载而不会对卷绕线轴的卷绕张力造成影响的区间,在该区间内施加扭转,在将即将到达扭转施加部处的张力设为T(g),并将自由路径长度设为L,将扭转量设为R(周/m),将a、b设为常数时,将张力、自由路径长度设定为使以“R=a×T×Lb”近似的扭转量R大于或等于“2”。

Description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光通信的传送路径使用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纤制造时,难以将纤芯部分和包层部分以完美的正圆形且以同心状形成,而是略微呈椭圆或呈变形的圆形形状。因此,光纤的剖面构造中的折射率分布不是均匀的。其结果,存在下述问题,即,在光纤剖面内的2个正交的偏振波之间的群速度产生差异,偏振模色散(PMD: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增大。作为降低该PMD的方法,已知一种对光纤施加交替方向的扭转的方法。
作为对光纤施加扭转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摆动引导辊的方法。图11是说明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扭转施加方法的概略的图,图11(A)是整体的概略图,图11(B)是说明摆动引导辊的图。如图11(A)所示,设置在拉丝炉2a内的光纤母材1被加热器2b加热·软化,被拉丝而形成为玻璃光纤3(以下简称为光纤)。对拉丝而成的光纤3利用外径测定器4进行外径测定,向拉丝控制部5反馈而控制加热器2b的加热温度及拉丝速度,以形成规定的外径(通常为125μm)。
对于拉丝而成的光纤3,利用第1及第2树脂涂敷模具6a、6b进行包覆树脂的涂敷,利用第1及第2紫外线照射装置7a、7b使其硬化。然后,由树脂包覆的包覆光纤3′经由棒辊8a、摆动引导辊9、固定引导辊8b、8c等,卷绕在线轴8d上。
如图11(B)所示,如果摆动引导辊9使其旋转轴y以拉丝方向轴z为中心转动+θ,则通过该转动而向包覆光纤3′施加横向的力,使包覆光纤3′在摆动引导辊9的表面上滚动。通过该滚动而对 包覆光纤3′施加扭转。然后,如果使摆动引导辊9向相反方向转动-θ,则这次使包覆光纤3′在摆动引导辊9的表面上向相反方向滚动。如上述所示,通过对摆动引导辊9反复施加从+θ至-θ的转动,从而可以对包覆光纤3′相对于移动方向交替施加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扭转。
除此之外,摆动的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图12所示,利用对辊9a、9b夹持光纤3′而施加扭转的方法等。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摆动引导辊的扭转周期及大小,并且除了在拉丝时在线向上述光纤施加扭转之外,还公开了在离线状态(重新卷绕等)下施加扭转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95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6/13375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对光纤施加扭转通常是在光纤拉丝时进行的,以使玻璃光纤的加热熔融部分永久变形的方式施加扭转。另外,也可以如专利文献2公开所示,在将光纤上形成了保护外皮的状态下的光纤暂时卷绕在卷线盘上后,在进行着色或重新卷绕时施加扭转。在后者的光纤重新卷绕时施加扭转的情况下,通常摆动引导辊配置在光纤牵引(pulling)单元即绞盘(capstan)和卷绕线轴之间。其原因是,通过在向光纤施加扭转后,在比较早的阶段将光纤卷绕于卷绕线轴上,可以减少扭转释放。
另一方面,光纤的PMD与光纤的扭转量(周/m)相关,扭转周数越多越可以降低PMD。另外,光纤的扭转量与接触摆动引导辊时的张力相关,张力越大越可以增加扭转量,如果为相同的张力,则自由路径长度越长,可以得到越多的扭转量。但是,由于设备上的限制,难以获得足够长的自由路径长度,另外,为了防止损耗增加等而维持光纤特性,需要使卷绕线轴处的卷绕张力比较小(通常小于或等于60g)。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利用配置在卷绕侧的摆动引导辊得到的扭转量(周/m)比较少,无法实现充分的PMD降低。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其即使由于设备上的限制而不易得到足够长的自由路径长度,也可以向光纤施加充分的拉伸张力,提高扭转效率,并降低光纤的PMD,而不会对卷绕线轴上的卷绕张力造成影响。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制造使用下述方法,即,在将光纤从供给线轴抽出,由牵引单元牵引并由卷绕线轴卷绕的路径中,利用扭转施加部向光纤交替地施加扭转,其特征在于,设置可以向光纤施加高张力负载而不会对卷绕线轴的卷绕张力造成影响的区间,在该区间内施加扭转,在将即将到达扭转施加部处的张力设为T(g),并将自由路径长度设为L,将扭转量设为R(周/m),将a、b设为常数时,将张力、自由路径长度设定为使以“R=a×T×Lb”近似的扭转量R大于或等于“2”。此外,优选扭转量R(周/m)大于或等于“4”。
此外,在牵引单元的前段由扭转施加部施加扭转,或者在牵引单元的后段设置高张力负载单元和张力缓冲单元,在利用高张力负载单元设定为高张力的部位处,由扭转施加部施加扭转。
另外,也可以在扭转施加部和设置于扭转施加部的上游侧并抑制光纤扭转转动的扭转抑制辊之间,配置大于或等于1个的扭转非抑制辊,使自由路径长度延长。在使用大于或等于2个上述扭转非抑制辊的情况下,从装置正面方向观察下的非抑制辊的旋转方向全部为相同的方向。
另外,优选扭转施加部由摆动引导辊构成,光纤与该摆动引导辊的辊表面的接触角β设为40°~160°。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可以向光纤施加高张力负载而不会对卷绕线轴的卷绕张力造成影响的区间,所以即使因例如装置中的空间等设备限制而无法使自由路径长度较长,也可以将该区间内的张力设定为规定的张力,可以向光纤施加比较大的张力而施加扭转。其结果,可以使卷绕线轴的卷绕张力成为通常使用的程度的值,并且可以高效地向光纤施加每 单位距离的扭转周数,实现PMD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4是说明光纤的扭转施加部的通路线(path line)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说明光纤的扭转施加部的通路线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光纤的扭转量和PMD降低率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光纤的张力和扭转量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光纤的自由路径长度和扭转量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光纤在规定扭转量下的自由路径长度和张力的相关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光纤的接触角和扭转量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图。
图12是说明其他现有技术的图。
标号的说明
10…供给线轴,11…光纤,12…引导辊,13…张力调节辊,14…结状部检测器,15…扭转抑制辊,16、16a~16c…扭转非抑制辊,17…张力检测器,18…扭转施加部(扭转施加辊),19…扭转抑制辊,20…绞盘,21、22…引导辊,23…张力调节辊,24…卷绕线轴,25…张力检测器,26…控制装置,27…高张力负载单元,28…张力辅助辊。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在光纤重新卷绕时,在牵引单元(绞盘)的前段向光纤施加扭转的例子的图,图2及图3是表示在牵引单元的后段向光纤施加扭转的例子的图。在图1~3中,10表示供给线轴,11表示光纤,12表示引导辊,13表示张力调节辊,14表示结状部检测器,15表示扭转抑制辊,16表示扭 转非抑制辊,17表示张力检测器,18表示扭转施加部(扭转施加辊),19表示扭转抑制辊,20表示绞盘,21、22表示引导辊,23表示张力调节辊,24表示卷绕线轴,25表示张力检测器,26表示控制装置,27表示高张力负载单元,28表示张力辅助辊。
在图1所示的光纤的重新卷绕中,将从供给线轴10送出的光纤11,利用引导辊12和张力调节辊13以规定的张力抽出。对于被抽出的光纤11,例如可以利用配置在移动路径中的结状部检测器14检测有无结状部。另外,可以利用张力检测器17对即将到达扭转施加部18的光纤11移动时的张力进行检测。
光纤11经过扭转抑制辊15、扭转非抑制辊16等,经由向光纤11施加扭转的扭转施加部(以下称为扭转施加辊)18、扭转抑制辊19,利用绞盘20等牵引单元牵引。扭转施加辊18例如可以使用图11(B)中说明的摆动引导辊9,扭转抑制辊15、19也可以使用图11(B)所示的V槽型的固定引导辊8b。此外,扭转非抑制辊16可以使用辊宽较宽且可使光纤顺利地滚动的辊。
通过绞盘20牵引的光纤11,经过引导辊21及22、张力调节辊23,利用卷绕线轴24进行卷绕。另外,根据需要而利用张力检测器25对卷绕时的光纤张力进行检测。利用控制装置26控制卷绕线轴24的卷绕速度等,除此之外,控制装置26根据光纤的结状部检测或断线控制而进行停止·反转控制,进行与张力检测器17的张力检测对应的张力控制,进行扭转施加辊18的摆动周期等的控制。
图2所示的光纤的重新卷绕,是在牵引单元的后段设置用于施加高张力的区间的例子。将从供给线轴10送出的光纤11,利用引导辊12和张力调节辊13以规定的张力抽出。对于被抽出的光纤11,例如一边利用配置在移动路径中的结状部检测器14检测有无结状部,一边利用绞盘20等牵引单元牵引。
通过绞盘20牵引的光纤11,利用配置在绞盘20后段的高张力负载单元27,在从绞盘20至高张力负载单元27为止的区间内施加高张力。此外,作为高张力负载单元27,可以使用与上述绞盘相同的部件,在2个绞盘之间施加拉伸张力,也可以使用有源电动机等,向光纤施加规定的拉伸张力。光纤11在被施加该高张力的区间内,与图1的说明相同地,经过扭转抑制辊15、扭转非抑制辊16等,利用向光纤11施加扭转的扭转施加辊18、扭转抑制辊19而被施加扭转。另外,可以利用张力检测器17,对即将到达扭转施加辊18的光纤11移动时的张力进行检测。
被施加了扭转的光纤,在利用配置在高张力负载单元27后段的张力辅助辊28使张力缓和后,经过张力调节辊23、引导辊22而利用卷绕线轴24进行卷绕。在可以利用高张力负载单元27自身缓和其后段的张力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张力辅助辊28,但设置张力辅助辊28这一方式可以进一步排除对卷绕张力的影响。
另外,根据需要而利用张力检测器25对卷绕时的光纤张力进行检测。利用控制装置26控制卷绕线轴24的卷绕速度等,除此之外,控制装置26根据光纤的结状部检测或断线检测而进行停止·反转控制,进行与张力检测器17的张力检测对应的张力控制,进行由高张力负载单元27施加的光纤张力的设定调整,进行扭转施加辊18的摆动周期等的控制。
图3所示的光纤的重新卷绕,是利用在高张力负载单元和张力辅助辊之间的区间所施加的张力的例子。张力辅助辊28是使由高张力负载单元27施加的高张力缓和的部件,在高张力负载单元27的紧后方,残存有一定程度的高张力。在高张力负载单元27与张力辅助辊28之间能够得到规定高张力的情况下,可以与上述图2的情况相同地向光纤施加扭转。
在光纤的重新卷绕中,有时通过利用高张力负载单元27施加高张力而进行筛选试验,通过如上述所示分为高张力负载部和扭转施加部而构成的结构,从而可以施加扭转而不对筛选部造成影响。
与图2的说明相同地,将从供给线轴10送出的光纤11,利用引导辊12和张力调节辊13以规定的张力抽出。对于被抽出的光纤11,例如一边利用配置在移动路径中的结状部检测器14检测有无结状部,一边利用绞盘20牵引。
通过绞盘20牵引的光纤11,经过引导辊12而被高张力负载单元27施加规定的张力。经过高张力负载单元27后的光纤11与图2的说明相同地,经过扭转抑制辊15、扭转非抑制辊16等,利用向光纤11施加扭转的扭转施加辊18、扭转抑制辊19施加扭转。被施加了扭转的光纤,在利用张力辅助辊28使张力缓和后,经过张力调节辊23、引导辊22,利用卷绕线轴24进行卷绕。
图4是表示光纤的扭转施加部的通路线的概略的图。光纤的扭转是在扭转施加辊18和配置于上游侧的扭转抑制辊15之间、或者在扭转施加辊18和扭转抑制辊15之间配置有扭转非抑制辊16的通路线上,由扭转施加辊18施加的。此外,将扭转施加辊18和扭转抑制辊15之间的距离L1+L2、在省略扭转非抑制辊16时为距离L1,称为自由路径长度L。
自由路径长度L和表示可以向光纤施加的每单位长度的扭转周数即扭转量(周/m)之间的关系,如后述的图8所示,自由路径长度L越长,就可以向光纤施加越多的扭转。
在因设备空间的关系而无法充分确保该自由路径长度L时,如图4等所示,通过使用扭转非抑制辊16进行折返,从而可以作为折返量而追加扭转非抑制辊16与扭转抑制辊15之间的距离L2,使规定的自由路径长度成为“L1+L2”。
扭转施加辊18使辊旋转轴以规定的摆动角(±θ)摆动,从而向光纤施加扭转,例如可以使用与图11(B)及图12的说明相同形状(摆动引导辊)的辊,但对摆动方式并不特别限定。即,如果使扭转施加辊18向一个方向(+θ方向)摆动,则在光纤上施加横向的力,光纤在扭转施加辊18的表面上滚动,由此向光纤11施加一个方向的扭转。然后,如果使扭转施加辊18向相反方向(-θ方向)摆动,则这次光纤在扭转施加辊18的表面上向相反方向滚动,从而施加朝向相反方向的扭转。如上述所示,通过控制扭转施加辊18以规定范围的摆动角度和周期反复摆动,从而可以向光纤11相对于移动方向交替施加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扭转。
另外,利用扭转施加辊18的摆动而对光纤11施加的扭转,如后述所示受到光纤11和扭转施加辊18接触的接触角β(也称为卷绕 角)的影响。即,如果该接触角过小,则光纤在辊表面上的滚动不充分,无法得到规定的扭转量。另外,如果接触角过大,则光纤在辊表面上滚动时的阻力变大,难以滚动,因此必须设定适当的接触角β。
图5是表示光纤的扭转施加部的其他通路线的例子的图。在本例中,如图5(A)所示,在扭转施加辊18和扭转抑制辊15之间,使用大于或等于2个扭转非抑制辊进行多次折返。在此情况下可以进行多次折返,与图4的使用1个扭转非抑制辊进行1次折返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延长自由路径长度,可以增加对光纤施加的扭转量。
但是,在使用大于或等于2个扭转非抑制辊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例如配置为,假设光纤1从图的左方向右方移动,相对于该光纤的移动,从装置正面观察使扭转非抑制辊16a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使扭转非抑制辊16b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在光纤1上,以沿着移动方向时轴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c的方式施加扭转。在此情况下,光纤1在扭转非抑制辊16a、16b的辊表面上滚动,在扭转非抑制辊16a上,光纤沿箭头a的方向滚动。与此相对,在扭转非抑制辊16b上,光纤沿箭头b的方向滚动。即,光纤1在扭转非抑制辊16a和16b的表面上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滚动,成为相互妨碍彼此的滚动的动作,抑制由扭转施加辊18施加的扭转,扭转量减少。
与此相对,如图5(C)所示,相对于光纤1的移动,使扭转非抑制辊5a和5b向相同的方向(在图中,为从装置正面观察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在此情况下,如果在光纤1上,以沿着移动方向时轴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c的方式施加有扭转,则光纤1无论在扭转非抑制辊5a和5b的哪一个上,均在辊表面上沿箭头b的方向顺利地滚动。因此,不产生上述图5(B)中发生的抑制光纤扭转的滚动动作,可以施加与自由路径长度对应的扭转量(周/m)。
因此,如图5(A)所示配置为,相对于光纤1的移动,扭转非抑制辊16a~16c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其结果,光纤1在扭转非抑制辊16a~16c的任一个上,均在辊表面上向相同的方向滚动。因此,不产生上述图5(B)中发生的抑制光纤扭转的滚动动作,可以施加与自由路径长度对应的扭转量(周/m)。
图6是表示光纤的扭转量R(周/m)和PMD降低率的关系的图。如果将PMD降低率设为“1-(扭转施加后的PMD/扭转施加前的PMD)”,则如图所示,扭转量和PMD降低率为大致正比关系,如果扭转量增加,则PMD降低率成正比地变大。即,如果扭转量增加,则PMD成比例地变小。在10~40Gbit传送中,期望PMD小于或等于 优选为 基于当前通常的通用光纤的性能为 (平均值 ),PMD降低率的目标为0.4,优选为0.8。为了达到该目标PMD降低率,必须确保扭转量R(周/m)大于或等于“2”,优选大于或等于“4”。
图7是表示向光纤施加的张力T(g)和扭转量R(周/m)的关系的图。此外,光纤的扭转量R(周/m)也与其他要件相关,在该图中,将图4所说明的接触角β设为71°,将辊径设为40mm,将辊宽设为30mm,将摆动角θ设为15°,测定在将自由路径长度(L1+L2)分别设为500mm、900mm、1430mm时的线速750m/min下,与向光纤施加的张力T(g)相对应的扭转量R(周/m)。从该图明确可知,光纤的扭转量大致线性地依存于光纤的张力。
图8是表示图4所说明的向光纤施加扭转的自由路径长度L(mm)和扭转量R(周/m)的关系的图。此外,在该图中,将接触角β、辊径、辊宽、摆动角θ、线速与上述相同地固定,将光纤的张力T变更为60g、150g、190g、240g、310g,测定与各个自由路径长度对应的扭转量。
图9是根据图7、图8所测定的实际测量值,以使得各个扭转量R(周/m)固定为“2”、“4”的方式,使a、b为常数而将张力T(g)和自由路径长度L(m)的关系作为近似曲线求出,并将其结果进行曲线化而得到的图。近似曲线以
“R=a×T×Lb”的式子进行近似,在此情况下,a=0.0235,b=0.90。此外,该a、b是根据由辊的表面性等决定的扭转容易性、摆动周期(速度)等要因而变化的常数,例如,如果使用扭转性能良好的辊,则a的值变大。
从该图明确可知,为了确保扭转量R(周/m)大于或等于“2”, 只要使张力T、自由路径长度L位于扭转量R=2的曲线右侧即可,为了确保大于或等于“4”,只要使张力T、自由路径长度L位于扭转量R=4的曲线右侧即可。略微更具体地说,例如在自由路径长度为1m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扭转量R(周/m)大于或等于“2”,需要使张力T大于或等于80g,为了确保扭转量R(周/m)大于或等于“4”,需要使张力T大于或等于160g。此外,在光纤的筛选中,有时施加900g~1100g程度的张力,但由于切断的频率变高,所以优选以小于或等于上述张力的大小(例如小于或等于500g)实施。
如上述所示,例如通过确保光纤的张力大于或等于160g并进行摆动,从而确保扭转量大于或等于“4”,可以得到PMD降低的效果,但如上述所示,卷绕张力需要设为60g程度,由于对卷绕线轴的卷绕张力造成影响,所以无法设为高张力。在图1的卷绕设备中,由于只要在绞盘20的前段,则即使为高张力也不对卷绕张力造成影响,所以在该部分配置扭转施加辊18,确保必要的光纤张力。
另一方面,在图2的卷绕设备中采用下述结构,即,在绞盘20的后段设置高张力负载单元27,利用张力辅助辊28等张力缓和单元使张力缓和。由此,即使在从绞盘20至高张力负载单元27之间成为高张力,也不会对卷绕张力造成影响,通过如图2所示,在高张力部分中配置扭转施加辊18,从而确保必要的光纤张力。在图3中也与图1、2相同地,确保了必要的光纤张力。
另外,在将自由路径长度L设为500mm的情况下,如果光纤张力小于或等于150g,则无法确保扭转量(周/m)大于或等于“2”。另一方面,如果使光纤在张力大于或等于100g的条件下移动,为了确保扭转量R(周/m)大于或等于“2”,则必须使自由路径长度L大于或等于800mm。在设备的结构上无法充分得到自由路径长度L的空间的情况下,除了通过提高光纤的张力而进行解决之外,也可以通过如图4的说明所示使用扭转非抑制辊16,形成包含折返量L2在内的自由路径长度,确保规定的自由路径长度。此外,在使自由路径长度折返的情况中,在使用大于或等于2个扭转非抑制辊的情况下,通过如图5所示,配置为使扭转非抑制辊向相同的方向转动,从而可 以施加与延长后的自由路径长度对应的扭转量。
图10是表示图4所说明的光纤相对于扭转施加辊的接触角β(°)和扭转量(周/m)的关系的图。该图10是使自由路径长度、辊径、辊宽、摆动角与图7的测定时的参数相同,将自由路径长度设为1430mm、张力设为150g而使接触角β变化时测定扭转量R的图。其结果,如果上述接触角β小于40°,则难以确保必要量的扭转量R(周/m),另外,在接触角β超过160°的情况下,也难以确保必要量的扭转量R(周/m)。因此,优选光纤相对于扭转施加辊的接触角β(°)大于或等于40°而小于或等于160°,更优选可以确保扭转量R(周/m)为“5”的范围即大于或等于50°而小于或等于100°。
如上述所示,在光纤重新卷绕等离线工序中,为了向光纤交替地施加扭转而降低光纤的PMD,需要规定的扭转量(周/m)。另外,已知为了向光纤施加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扭转量(例如2周/m),需要以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张力、自由路径长度进行扭转。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因设备上的限制而难以较长地得到自由路径长度,也能够将扭转施加部配置在可以向光纤施加高张力负载而不会对卷绕线轴的卷绕张力造成影响的区间中,该区间例如为,绞盘等牵引单元的前段,或者牵引单元的后段中通过使用张力辅助辊等张力缓和单元而可以施加高张力的部位。
由此,可以在绞盘等牵引单元的前段,或者牵引单元的后段中通过使用张力辅助辊等张力缓和单元而能够施加高张力的部位处,在向光纤施加扭转时施加充分的张力,即使因设备上的限制而难以较长地得到自由路径长度,也可以降低光纤的PMD值。
此外,在牵引单元前方(绞盘前方)进行扭转的情况下,向光纤施加的扭转,在至由卷绕线轴卷绕为止的路径中会释放若干,但也可以预先预测该释放量而施加扭转。另外,无论在绞盘的前段、后段中的哪一处施加扭转,均可以将卷绕线轴侧的光纤张力维持为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的张力而进行卷绕。另外,由于在卷绕线轴附近不进行光纤的扭转操作,所以线摆动消失,可以使卷绕状态更加良好。

Claims (8)

1.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其在将光纤从供给线轴抽出,由牵引单元牵引并由卷绕线轴卷绕的路径中,利用扭转施加部向所述光纤交替地施加扭转,
其特征在于,
设置向光纤施加张力负载并通过使张力缓和而不会对所述卷绕线轴的卷绕张力造成影响的区间,在所述区间内施加扭转,在将即将到达所述扭转施加部处的张力设为T,将扭转施加部和配置于上游侧的扭转抑制辊之间的距离称为自由路径长度,并将该自由路径长度设为L,将扭转量设为R,将a、b设为常数时,
将所述张力、所述自由路径长度设定为,使以R=a×T×Lb近似的扭转量R大于或等于2,
其中,T的单位为g,R的单位为周/m,a、b是根据至少由所述扭转施加部的表面性决定的扭转容易性、摆动周期中的任意一个而变化的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扭转量R大于或等于4,其中,R的单位为周/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牵引单元的前段由所述扭转施加部施加扭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牵引单元的后段设置高张力负载单元和张力缓冲单元,在利用所述高张力负载单元设定为高张力的部位处,由所述扭转施加部施加扭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扭转施加部和设置于所述扭转施加部的上游侧并抑制光纤扭转转动的扭转抑制辊之间,配置大于或等于1个的扭转非抑制辊,使所述自由路径长度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大于或等于2个所述扭转非抑制辊,从装置正面方向观察下的所述扭转非抑制辊的旋转方向全部为相同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转施加部由摆动引导辊构成,所述光纤与该摆动引导辊的辊表面的接触角β设为40°~160°。
8.一种光纤的制造装置,其在将光纤从供给线轴抽出,由牵引单元牵引并由卷绕线轴卷绕的路径中,利用扭转施加部向所述光纤交替地施加扭转,
其特征在于,
设置向光纤施加张力负载并通过使张力缓和而不会对所述卷绕线轴的卷绕张力造成影响的区间,在所述区间内施加扭转,在将即将到达所述扭转施加部处的张力设为T,将扭转施加部和配置于上游侧的扭转抑制辊之间的距离称为自由路径长度,并将该自由路径长度设为L,将扭转量设为R,将a、b设为常数时,
将所述张力、所述自由路径长度设定为,使以R=a×T×Lb近似的扭转量R大于或等于2,
其中,T的单位为g,R的单位为周/m,a、b是根据至少由所述扭转施加部的表面性决定的扭转容易性、摆动周期中的任意一个而变化的常数。
CN200980141782.8A 2008-10-20 2009-10-19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Active CN1021872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9915 2008-10-20
JP2008-269915 2008-10-20
JP2009-236357 2009-10-13
JP2009-236344 2009-10-13
JP2009236344A JP5168258B2 (ja) 2009-10-13 2009-10-13 光ファイバ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09236357A JP5212331B2 (ja) 2008-10-20 2009-10-13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PCT/JP2009/067980 WO2010047294A1 (ja) 2008-10-20 2009-10-19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256A CN102187256A (zh) 2011-09-14
CN102187256B true CN102187256B (zh) 2015-09-16

Family

ID=4407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1782.8A Active CN102187256B (zh) 2008-10-20 2009-10-19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43581B2 (zh)
EP (1) EP2341377B1 (zh)
CN (1) CN102187256B (zh)
DK (1) DK2341377T3 (zh)
WO (1) WO20100472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6906B2 (en) * 2008-06-05 2014-06-24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Coated optical fiber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coated optical fiber producing method
JP2012027392A (ja) * 2010-07-27 2012-02-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799041B2 (ja) * 2013-03-07 2015-10-2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のスクリーニング試験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159075B (zh) * 2013-04-02 2015-07-15 安徽首文碳纤维有限公司 碳纤维丝束分层传输装置
US10526162B2 (en) * 2015-02-13 2020-01-07 Draka Comteq Bv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otation of a winding spool of a proof-testing machine for optical fiber, corresponding system,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carrier medium
BE1023286B1 (nl) * 2015-11-10 2017-01-20 Gilbos Nv Spanningscompensator
CN105541105A (zh) * 2016-02-20 2016-05-04 北京玻璃研究院 一种高双折射旋转光纤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CN106144769A (zh) * 2016-08-19 2016-11-23 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复绕折角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85632A (zh) * 2017-09-08 2018-01-16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缆生产用的小张力控制放线装置
GB2585781B (en) * 2018-02-27 2021-12-15 Adamant Namiki Prec Jewel Co Ltd Mode controller
CN108919444B (zh) * 2018-07-20 2020-02-18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恒运行张力模式的多根光纤二套在线uvled固化着色装置
CN115231391A (zh) * 2022-08-09 2022-10-25 上海崇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卷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2153A (zh) * 2003-03-28 2004-02-04 �ӳɹ� 低偏振模色散单模光纤的制造方法及用该方法制备的光纤
CN1497275A (zh) * 2002-10-23 2004-05-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旋转调幅拉伸光纤的方法和装置
CN1519212A (zh) * 2003-01-13 2004-08-11 ˹�����ع�ѧ�������޹�˾ 制造偏振模式色散减小的扭转光纤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7255A (en) * 1984-12-24 1986-07-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Device for controlling optical fiber twist on a bobbin
JPH03223135A (ja) 1990-01-29 1991-10-02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の巻き付け装置
US5298047A (en) * 1992-08-03 1994-03-29 At&T Bell Laboratories Method of making a fiber having low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due to a permanent spin
JP3557606B2 (ja) 1995-03-01 2004-08-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US5704960A (en) * 1995-12-20 1998-01-06 Corning, Inc. Method of forming an optical fiber for reduced polarization effects in amplifiers
US5943466A (en) * 1996-01-22 1999-08-24 Corning Incorporated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modulated fiber spins for PMD reduction
US6324872B1 (en) * 1996-04-12 2001-12-04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controlled spin in optical fibers
JP3511614B2 (ja) * 1996-10-07 2004-03-2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のス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AU2001264909A1 (en) * 2000-07-11 2002-01-21 Corning Incorporated Variable tension fiber winding
US6791678B2 (en) * 2002-07-23 2004-09-14 Fitel Usa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spin and mechanical twist data during optical fiber draw
US6859596B2 (en) * 2002-07-23 2005-02-22 Fitel Usa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ultra-low PMD optical fiber using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keyed fiber spin functions
WO2004050573A1 (en) 2002-09-25 2004-06-17 Giacomo Stefano Rob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 optical fiber having a low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KR100498925B1 (ko) * 2002-10-23 2005-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핀 진폭 변조를 이용한 광섬유 인출 방법
US6876804B2 (en) * 2003-03-20 2005-04-05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a spun optical fiber with low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US7317855B2 (en) * 2004-12-16 2008-01-08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of imparting twist to optical fiber
JP5481830B2 (ja) * 2008-10-20 2014-04-2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7275A (zh) * 2002-10-23 2004-05-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旋转调幅拉伸光纤的方法和装置
CN1519212A (zh) * 2003-01-13 2004-08-11 ˹�����ع�ѧ�������޹�˾ 制造偏振模式色散减小的扭转光纤的方法
CN1472153A (zh) * 2003-03-28 2004-02-04 �ӳɹ� 低偏振模色散单模光纤的制造方法及用该方法制备的光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47294A1 (ja) 2010-04-29
US20110198766A1 (en) 2011-08-18
CN102187256A (zh) 2011-09-14
EP2341377A1 (en) 2011-07-06
EP2341377A4 (en) 2012-09-12
DK2341377T3 (da) 2017-11-13
EP2341377B1 (en) 2017-10-04
US8443581B2 (en) 2013-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7256B (zh)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201372137Y (zh) 一种卷绕装置以及具有该卷绕装置的纺织机
US7409126B2 (en) Optical fiber having a low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an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it
CN109867154B (zh) 一种三驱动涂布卷绕设备鲁棒控制方法
CN101341101B (zh) 用于生产具有减小的偏振模色散的光纤的方法和设备
JP4310922B2 (ja) 被覆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並びに被覆光ファイバ
CA2293616A1 (en) Pay-off reel straightening apparatus for wire or multiple-strand wire material
JP2005097106A (ja) 複数の光ファイバを組み立てる装置及び方法
JP5229319B2 (ja) 被覆光ファイバ製造装置および被覆光ファイバ製造方法
JP2010122666A (ja)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2027392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A23392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winding an elongate product
CN110462362A (zh) 光纤的筛选装置
JP6400396B2 (ja) 撚線の製造方法及び撚線の製造装置
JP2004175611A (ja)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H0843694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
JP2007063093A (ja)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17208670B (zh) 一种低应力光缆收放线装置
JP5034448B2 (ja) 炭素繊維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JP2003021763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低スキュー化方法
JP2024036040A (ja) 間欠リボンの製造装置
JP2004161572A (ja) 光ファイバの巻取り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コイル
CN116354178A (zh) 光纤放线系统和光纤防护测试系统
JP2002333555A (ja) 光ファイバ、光ファイバコイル、光ファイバコイルユニット、光ファイバ伝送路、及び、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2006315913A (ja) 被覆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