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0040A - 印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0040A
CN102180040A CN2011100215885A CN201110021588A CN102180040A CN 102180040 A CN102180040 A CN 102180040A CN 2011100215885 A CN2011100215885 A CN 2011100215885A CN 201110021588 A CN201110021588 A CN 201110021588A CN 102180040 A CN102180040 A CN 102180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body
casing component
peristome
roller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15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0040B (zh
Inventor
牛岛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l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us Corp filed Critical Pl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80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0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0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0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22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curved stamping surfaces for stamping by rolling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22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curved stamping surfaces for stamping by rolling contact
    • B41K1/24Rocking st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41K1/50Stamping surfaces impregnated with ink, or made of material leaving a mark after stamping contact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滚轮印章的使用时和不使用时的切换,并能防止在不使用时误使印面露出的印章装置。通过滚轮的按压动作,使滚轮向外壳的开口侧移动时,印面的罩旋转而使印面从开口露出。因此,能容易进行滚轮印章的使用时和不使用时的切换。此外,罩构件在按压滚轮之前覆盖印面的开口侧,因此能防止滚轮印章不使用时误将印面露出的问题。

Description

印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利用旋转体对被印面进行印字的印章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不使用印章装置时覆盖旋转体的印面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有如下滚轮印章,其一边使旋转体按压在纸等被转印体上一边使旋转体旋转,向该被转印体上印字。该滚轮印章具有在外周具有印面且大致呈圆柱或大致圆筒状的旋转体、以及轴支承该旋转体的(能旋转地支承)并对其进行收容的收容体。旋转体及收容体中,任意一方上设有轴承,在相对的另一方上设置被该轴承支承的轴部。滚轮印章的操作者在保持该收容体的同时按压旋转体,使旋转体旋转,来对被转印体进行印字操作。
此外,该以往的滚轮印章,如果旋转体的印面的至少一部分没有从收容体露出,则不能对被转印体进行印字。因此,收容体在与该收容体的保持部的相对侧设有开口部。操作者保持保持部,将从开口部局部露出的旋转体的印面按压在被转印体上。
在不使用时,滚轮印章被放置在任意的位置上。在该不使用时,如果使印面一直露出,则可能会对其放置的位置和位于滚轮印章附近的物件等造成污染。
因此,以往,滚轮印章在收容部的开口部侧设置有盖。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滚轮印章具有能够相对于收容部旋转地被支承的盖。该盖在旋转体印面的外侧旋转。即,该盖通过旋转,能在收容部开口部侧和与之相对的保持部侧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
在盖位于收容部的保持部侧时,成为被收容部和旋转体夹持的状态,收容部的开口部侧敞开,能进行印字。相反,在盖位于开口部侧时,成为旋转体的露出的印面被覆盖的状态。专利文献1记载的滚轮印章存在盖丢失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0577号公报
以专利文献1为代表的以往的滚轮印章中,在不使用时盖露出,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使滚轮印章成为不使用状态后,即使将其放置、收容在任意位置,在对盖施加冲击或来自特定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盖也可能会被开放。例如,设想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将滚轮印章收容在包中的状态下,与滚轮印章的盖相接触的物体移动,而打开滚轮印章的盖。
在这里一点上,在以往滚轮印章中,也有想要避免误开盖的情况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滚轮印章中,为了防止盖被不经意开放,在盖的端部设有小突起(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16)。在盖住印面时,该突起与收容部的开口部侧端部接触,想要防止盖被误开放的情况。
但是,专利文献1的盖在使用时开放,如果操作者不能容易地开放盖的话,就难以使用滚轮印章。相反,如果能容易地开放盖,就有很大的误将盖打开的可能性。因此,专利文献1的滚轮印章在构造上存在相矛盾的两个问题,很难同时解决两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技术,即,在滚轮印章(印章装置)中,能容易地进行使用时和不使用时的切换,并能防止在不使用时误使印面露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印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体,其在外周设有印面;外壳,其具有开口部并收容所述旋转体,所述开口部形成为所述印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穿过的大小;支承部,该支承部以如下方式支承所述旋转体,即,使所述旋转体能绕其轴心旋转,并且使所述印面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开口部侧;罩构件,其被所述支承部以能够独立于所述旋转体旋转的方式支承,并覆盖所述印面的朝向所述开口部的部分;推出部,其通过将所述旋转体与所述支承部一体地向该开口部侧推出而使所述印面的至少一部分从该开口部突出;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向所述开口部的相反侧对所述推出部施力;联动机构,其在利用所述推出部推出所述旋转体时,与该推出动作相联动,使所述支承部旋转;利用所述支承部的旋转,使所述罩构件向所述外壳的内部侧旋转,使所述印面的所述开口部侧开放。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的印章装置,利用推出动作,在使旋转体向开口部侧移动时,印面的罩旋转,使印面在开口部露出。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印章装置的使用时和不使用时的切换。此外,由于罩构件在旋转体被推出之前覆盖印面的开口部侧,因此在印章装置不使用时能防止误使印面露出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收纳时的状态的概略主视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使用时的状态的概略主视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收纳时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使用时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3(A)是表示图2(A)的滚轮印章的A-A剖面的概略图。
图3(B)是表示图2(B)的滚轮印章的B-B剖面的概略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收纳时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敲击中途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4(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使用时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凸轮的概略立体图。
图5(B)是从外壳的开口部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凸轮所看到的概略仰视图。
图5(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弹簧杆的概略侧视图。
图5(D)是表示从外壳的开口部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弹簧杆所看到的概略仰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各部分结构和各部分的连接关系的概要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按钮的概略立体图。
图(B)是包含图7(A)的按钮的C-C部分的结构的概略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凸轮箱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外壳的开口部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凸轮箱所看到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凸轮箱的内部结构的概略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中罩的侧板及爪部和滚轮保持框的凹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收纳时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端面图。
图12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敲击中途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端面图。
图12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使用时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端面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在图3(A)状态和图3(B)状态之间的敲击中途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13(B)是表示从侧方观察图13(A)的状态所看到的情况的概略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第1外壳构件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4(B)是表示图14(A)的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概略剖视端面图。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第2外壳构件的突部与凸轮箱的突起卡定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15(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突部与突起的卡定被解除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突部与突起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动作的概况的概略剖视图。
图16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突部与突起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动作的概况的概略剖视图。
图16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突部与突起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动作的概况的概略剖视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第2外壳构件被开放而能够进行更换的状态的概略剖视端面图。
图17(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的墨盒被拆下的状态的概略剖视端面图。
标号说明
100滚轮印章、101外壳、101a第1外壳构件、101c第2外壳构件、101e钩部、101g突部、102锁止件、103引导件、103a齿条、104导向件、105开口部、110敲击机构、111按钮、111a突出部分、111b突出端、111c按压部、111e钩部、112弹簧、114凸轮箱、114a突出部分、114c突出端、114d槽部、114e导轨部、114g突起、114h卡定部、116凸轮、116a翼部、117弹簧、118弹簧基座、119弹簧杆、119a突缘、119c卡合部、120框体、124稳定装置、124a小齿轮、124c切口部、200滚轮、202滚轮轴、204滚轮保持框、210罩、210a侧板、214同步突起、215印面、216墨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7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例子。
(整体结构)
参照图1和图2概略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滚轮印章100的整体结构。图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收纳时的状态的概略主视图。图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使用时的状态的概略主视图。图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收纳时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图2(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使用时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另外,在以下实施方式中,滚轮印章100相当于本发明“印章装置”的一个例子。锁止件102相当于本发明“卡定部”的一个例子。引导件103、框体120和稳定装置(catcher)124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承部”、“联动机构”的一个例子。敲击机构110相当于本发明的“推出部”的一个例子。弹簧112、弹簧117的至少一个相当于本发明的“弹性构件”的一个例子。滚轮200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体”的一个例子。
本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是所谓的滚轮印章,是在将滚轮的印面215(参照图1(B))按压在纸张等被转印体上的同时使滚轮旋转,从而向该被转印体上印字的装置。在此,印字的内容可以是任意文字列、图形或记号等,也可以是印刷在被转印面上的内容不可辨认的安全印章。另外,安全印章是指为了使印刷内容不可辨认,例如以规定的密度在印面上形成不具有意义的文字列、记号或图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这样的印章。
此外,滚轮印章100中的滚轮200上含浸有墨水。即,如果将印面215按压在被转印体上,则该含浸墨水析出,将设置在印面215上的文字列、记号或图形转印或印字到被转印体上。
如图1(A)和图2(A)所示,滚轮印章100具有:滚轮200,该滚轮200设置用于向被转印面进行印字的印面215;外壳101,该外壳101在一端形成开口部105,收容并支承上述滚轮200;敲击机构110,敲击机构110用于进行滚轮200的推出操作。此外,外壳101具有第1外壳构件101a和第2外壳构件101c。第2外壳构件101c在外壳101的开口部105侧的端部被第1外壳构件101a可转动地支承。即,如图2(A)的X1方向所示,第2外壳构件101c能够向着与第1外壳构件101a分开的方向转动。另外,关于第2外壳构件101c相对于第1外壳构件101a分开的方向,以下,仅记为“X1方向”。
此外,如图1(A)所示,外壳101上,在与第2外壳构件101c的转动轴相反的一侧,即在敲击机构110侧,第1外壳构件101a和第2外壳构件101c经由锁止件102而被卡定。该锁止件102通过在第1外壳构件101a和第2外壳构件101c最接近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维持外壳101的闭锁状态。如下所述,该锁止件102能够解除。
另外,关于“第2外壳构件101c的转动轴侧”、“开口部105侧”,以下有时仅记作“下端侧”。此外,关于与该下端侧相反的一侧、即敲击机构110(参照图3)侧,以下有时仅记作“上端侧”。此外,关于滚轮印章100的上端侧和下端侧之间的面,以下有时仅记作“侧面”。在此,记作“上端”、“下端”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是一定是表示滚轮印章100的实际方向。
此外,滚轮印章100能够向开口部105侧按下敲击机构110。当操作者作出该按下操作时,如图1(B)和图2(B)所示,收容在外壳101中的滚轮200向开口部105侧被推出,滚轮200的至少一部分从开口部105突出,印面215向外壳101外露出。
(敲击机构的结构和按下动作的概略)
接下来,参照图3~图5说明滚轮印章100的敲击机构110的构造的概要和各部分动作,并且对滚轮200的按下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图3(A)是图2(A)的滚轮印章100的概略A-A剖视图。图3(B)是图2(B)的滚轮印章100的概略B-B剖视图。图4(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收纳时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图4(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敲击中途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图4(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使用时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图5(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凸轮116的概略立体图。图5(B)是表示从外壳101的开口部105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凸轮116时所看到的概略仰视图。图5(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弹簧杆119的概略侧视图。图5(D)是表示从外壳101的开口部105侧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弹簧杆119时所看到的概略仰视图。
〔敲击机构的概要〕
首先,对滚轮印章100的敲击机构110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在第1外壳构件101a的上端侧形成有具有能够收容按钮111的大小的收入口。按钮111的大致整体被收容在该收入口内。该按钮111能向下端侧移动。
另外,并不是必须如图3(A)所示那样使该外壳101上端的收入口的口径与按钮111的外周的长度大致相等。但是,在图3(A)所示的滚轮印章100中,以按钮111能相对于第1外壳构件101a上下移动的程度,使按钮111的宽度形成得比该收入口的口径略小(窄)。通过这样地构成按钮111,可以使按钮111向下方的移动稳定,能平顺地进行接下来说明的敲击动作。此外,并不限于如图3(A)所示那样按钮111的大致整体被收容在外壳101的收入口中的结构,为了使滚轮印章100的印字操作平顺地进行,优选按钮111不从收入口突出。
此外,如图3(A)~图4(C)所示,在按钮111的下方,经由弹簧112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凸轮箱114。凸轮箱114的下端侧形成为平面状,并且该面的中央成为向着按钮111以圆筒状突出的突出部分114a。该弹簧112配置在该圆筒状的突出部分114a的周围。此外,弹簧112的上端与按钮111的中央部的下端(参照图7、符号111c)抵接。与之相对,弹簧112的下端与凸轮箱114的下端面抵接。因此,如图3(A)、图3(B)及图4(A)~(C)所示,按钮111被弹簧112施力,被向上端侧施力,并且能够在其与凸轮箱114的下端面之间上下移动。
此外,如图3(A)~图5(B)所示,在按钮111下方且在凸轮箱114的中央侧,配置有下端侧开放并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凸状的凸轮116。并且,在凸轮116的下端,嵌入有插通凸轮箱114的弹簧杆119。如图4(C)所示,该弹簧杆119的上端与凸轮116的内部的凸状相吻合地形成为凸状。此外,弹簧杆119的凸状部分的下方侧形成有凸缘119a。
此外,如图3(A)~图4(C)所示,在弹簧杆119周围且在其与凸轮箱114的圆筒部分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弹簧117。该弹簧117的上端与凸缘119a的下表面抵接。
此外,如图3(A)~图4(C)所示,与凸轮箱114的下表面相邻接地配置有大致平板状的弹簧基座118。该弹簧基座118固定于第1外壳构件101a。此外,弹簧基座118在中央设置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的口径为能够使弹簧杆119插通的大小,并且为不让弹簧117穿过的大小。
弹簧117的下端与弹簧基座118抵接。因此,如图3(B)和图4(A)~(C)所示,凸轮116和弹簧杆119被弹簧117施力,被向上端侧施力,并且,能够在从凸轮箱114的突出部分114a到弹簧基座118的上端面之间的弹簧117能够伸缩的距离内上下移动。
此外,如图5(C)和图5(D)所示,在弹簧杆119的下端,换言之,在与凸状部分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有卡合部119c。该卡合部119c通过弹簧基座118的贯通孔,与在弹簧基座118下方隔开间隔配置的框体120的上表面部的卡合凹部卡合。此外,如图3(A)、(B)所示,在该框体120上,经由保持在滚轮保持框204上的滚轮轴202、稳定装置124连接有滚轮200和罩210。另外,以下,罩210和滚轮200的组合有时记作“墨盒”(墨盒216,参照图3(A))。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敲击机构110的结构的概要。另外,在说明了引导件103和稳定装置124的结构后,对敲击机构110的锁止状态的详细结构和敲击动作和罩210的旋转动作进行了详细说明。接下来,参照图3~图5,说明滚轮印章100的整体的动作的概要。
〔按下动作的概要〕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操作者向下端侧按下按钮111时,克服与按钮111的下端抵接的弹簧112的施力而按下按钮111。此时,按钮111中央的突出部分111a保持与凸轮116的上端侧相抵接的状态并按下凸轮116。
如图4(B)所示,在继续按下凸轮116时,如图3(B)所示,克服弹簧117的施力而按下弹簧杆119。结果,与弹簧杆119的卡合部119c卡合的框体120被向开口部105按下。此时,如下面说明的,嵌入框体120的稳定装置124随着引导件103旋转,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稳定装置124的罩210旋转。即,从开口部105面向外壳101的外部的罩210旋转,向外壳101内部侧旋转。
如图3(B)所示,在弹簧117收缩到最短的状态下,弹簧杆119向下的移动受到限制,其向下方的移动停止。此时,罩210通过旋转而朝向上端侧,滚轮200朝向外壳101的外部。并且,随着滚轮200的印面215的推出动作的结束,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印面215的一部分从开口部105露出。以上,是按下动作的概要。
(滚轮印章的各部分的结构和连接构造)
接下来,参照图4~图11,说明滚轮印章100的各部分的构造和各部分的连接关系。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各部分连接关系的概要的概要分解立体图。图7(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按钮111的概略立体图。图7(B)是包含图7(A)的按钮111的C-C部分的结构的概略主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凸轮箱114的概略立体图。图9是表示从外壳101的开口部105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凸轮箱114所看到的概略立体图。图10是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凸轮箱114的突出部分114a的概略主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罩210的侧板210a和爪部210c、滚轮保持框204的凹部204a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对于在上述敲击机构的概要中说明了的结构,省略说明。
〔按钮的结构〕
如图6、图7(A)和图7(B)所示,按钮111设置有上表面是曲面的框体部分和圆筒状的突出部分111a,该圆筒状的突出部分111a从上述曲面的内侧中央附近向下端侧、即向凸轮箱114的突出部分114a突出。如图7(A)和图7(B)所示,突出部分111a的突出端111b的侧面形成为之字形,即,形成为大致山型或大致锯齿形。即,突出端111b的端面形成为台阶状,并且端面的台阶的突出部分构成刀刃的形状。此外,突出端111b的端面的台阶和台阶之间构成向上端倾斜的锥面。此外,在按钮111的框体部分的内侧,以包围突出部分111a的基部的方式,形成有按压部111c。按压部111c是与弹簧112的上端相抵接的部分。并且,在按钮111的侧面,设置有向着与该按钮111的按下方向及第2外壳构件101c的转动方向X1(参照图2(A))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钩部111e。该钩部111e与接下来说明的凸轮箱114的引导槽114f卡合,构成根据引导槽114f对按钮111的上下移动加以引导的结构。此外,钩部111e是使按钮111在弹簧112的施力等的作用下不脱离外壳101的装置。
〔凸轮箱的结构〕
如图6和图8所示,凸轮箱114设置有向滚轮印章100的上端侧、即向按钮111侧开口的框体部分以及从平面状的底面的大致中央附近向上端侧突出的圆筒状的突出部分114a。如图8所示,该突出部分114a的突出端114c与凸轮116的3处翼部116a等间隔地分割为三叉。此外,在突出端114c的内周面上,从该分割的突出端114c的端面的接邻的弧和弧之间向下端呈直线状地形成有槽部114d。该槽部114d形成为能够使凸轮116的翼部116a通过的宽度。并且,凸轮116的下端部分的半径和翼部116a向侧方突出的长度的总和比突出部分114a的半径和槽部114d的深度的总和短。因此,在按钮111向下端侧按压凸轮116,使翼部116a旋转到与突出部分114a的槽部114d的位置相匹配的位置时,凸轮116通过突出部分114a的内部。
此外,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突出部分114a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卡定部114h,该卡定部114h如按钮111的突出部分111a那样,侧面是大致山形或大致锯齿形,端面是台阶状。在这里,突出部分114a的大致中央是指,位于沿着槽部114d连接突出端114c和凸轮箱114的底面的线的大致中间的部分。
此外,如图9所示,在突出部分114a,在卡定部114h的下端侧具有包含翼部116a的凸轮116整体能够旋转的直径。即,如图9所示,从突出部分114a的大致中央到凸轮箱114的底面之间,形成如下直径(或宽度),即,插通突出部分114a的翼部116a能够以被按下的方向为轴旋转的直径(或宽度)。
此外,如图6和图8所示,在凸轮箱114的侧面,设置有以弹簧杆119被按下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直线状的导轨部114e。该导轨部114e以能够沿着设置于第1外壳构件101a的引导件104等移动的方式卡合。引导件104比导轨部114e略宽,并且比凸轮箱114稍长。即,导轨部114e是被第1外壳构件101a的引导件104引导,沿引导件104的长度方向引导凸轮箱114并支承凸轮箱114的构件。
此外,如图6和图8所示,在凸轮箱114的侧面,设置有与后述的第2外壳构件101c的突部101g的下端抵接的突起114g。凸轮箱114的侧面的突起114g的位置可以位于例如图8所示的下端侧并且位于第2外壳构件101c转动而离开的方向的端部。
〔凸轮的翼部的结构〕
如图5(A)和图5(B)所示,凸轮116的翼部116a在凸轮116的侧面等间隔且呈三叉地设置。此外,该翼部116a的上端,即,按钮111侧的面为锥状。另外,该面的倾斜是与突出端111b、卡定部114h的端面的倾斜相对应的倾斜。这样,通过使翼部116a的倾斜像上述那样对应,在按下按钮111时,该翼部116a的上端面和突出端111b的下端面相对并接触。因此,在按下按钮111时,翼部116a的上端面相对于突出端111b的下端面滑动,凸轮116以降下方向为轴旋转。另外,如图3(A)、图4(A)等所示,按钮111相对于第1外壳构件101a的收入口的宽度略窄,达到能够上下移动的程度。因此,按钮111受到第1外壳构件101a的收入口的内表面的抑制而不旋转,只有凸轮116旋转。
此外,通过按下操作,在凸轮116受到按钮111的按压而通过突出部分114a内部时,翼部116a的上端面与卡定部114h的下端面接触。此时,翼部116a的上端面被弹簧117向上推压而相对于卡定部114h的下端面滑动。另外,通过翼部116a的旋转,翼部116a的侧面与卡定部114h的突出部分的侧面接触,使该滑动停止。当翼部116a的滑动停止时,凸轮116的旋转停止。
〔弹簧基座的结构〕
如图6所示,弹簧基座118包含平板状的部分和形成在该平板部分的侧端并用于将弹簧基座118固定于外壳101的突部。利用该突部,将弹簧基座118固定于外壳101。此外,在弹簧基座118的平板部分,在其大致中央部分设置有能够插通弹簧杆119的贯通孔。该贯通孔的直径形成得比弹簧117的直径略小,因此,弹簧117不能通过该贯通孔。
〔框体和滚轮的结构〕
如图6所示,框体120配置在弹簧基座118的下端侧,包含平板状的部分和从该平板部分的两侧端朝向下端侧并与该平板部分正交地突出的一对侧板部分。此外,在框体120的平板部分,在其大致中央部分设置有嵌入弹簧杆119的卡合部119c的卡合凹部。如图6所示,框体120的卡合凹部成为与卡合部119c相似的形状,从而能够嵌入如图5(D)所示的弹簧杆119的下端的卡合部119c。通过将卡合部119c嵌入该卡合凹部,将弹簧杆119和框体120固定。
此外,在框体120的侧板部分设置有一对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在突出方向的前端侧能够旋转地保持后述稳定装置124。框体120经由保持在该保持部分的一对稳定装置124和滚轮保持框204保持滚轮200。在稳定装置12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使作为滚轮200的旋转轴的滚轮轴202贯通的贯通孔。滚轮轴202设置于滚轮保持框204,滚轮200能够以该滚轮轴202为轴心自由旋转。
此外,如图6所示,滚轮200的旋转轴的轴向的两端面被滚轮保持框204夹持。该滚轮保持框204与滚轮200的该两端面接触,保持滚轮轴202。此外,在该滚轮保持框204的与滚轮200的端面侧相对的相对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凹部204a。该凹部204a沿着滚轮保持框204的外侧的面的外缘排列成圆环状。该凹部204a与接下来说明的侧板210a的爪部210c卡合。
〔稳定装置、第1外壳构件的引导件和罩的结构〕
如图6所示,在第1外壳构件101a上,在上端侧设置有引导件104,在引导件104下端侧设置有接收凸轮箱114的突起114g的卡合孔。另外,在下端侧设置有引导件103、接收第2外壳构件101c的转动轴的转动孔。引导件104在与按钮111的按下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具有长度方向。此外,引导件104是卡合凸轮箱114的导轨部114e的支承槽,能够经由导轨部114e将凸轮箱114引导地支承于第1外壳构件101a。
如图6所示,第1外壳构件101a的引导件103在与按钮111的按下方向或弹簧杆119的下降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具有长度方向。该引导件103经由框体120对墨盒的移动方向加以引导,并且能够旋转地支承滚轮200。另外,引导件103连同稳定装置124将框体120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罩210的旋转运动,在通过按下操作推出滚轮200时,联动地进行罩210的开放。
该稳定装置124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并且在其与第1外壳构件101a侧相对的面(与轴承相反一侧的面)的大致中心位置,形成与稳定装置124呈同心圆状的小齿轮124a。相对于该小齿轮124a,在引导件103上设置有与稳定装置124的小齿轮124a啮合的齿条103a。
如图6所示,罩210形成为覆盖滚轮200的印面215的圆弧状,具有比滚轮200的印面215靠外侧配置的曲面部分。该罩210的曲面部分为与滚轮200的印面215的曲率大致相同的曲率。此外,从罩210的曲面部分到旋转轴的距离比滚轮200的印面215和其旋转轴之间的距离稍大。
此外,如图6和图11所示,罩210设置有以如下方式形成的侧板210a,即,从比夹持滚轮200旋转轴的轴向两端面的滚轮保持框204的更靠外侧的位置夹持滚轮保持框204。该侧板210a是覆盖从罩210的曲面的圆弧状端部(罩210的旋转轴的轴向的两端部)到罩210的旋转轴为止的区域的平板状构件。
此外,如图11所示,在该侧板210a的滚轮保持框204侧的面设置有向滚轮保持框204侧突出的爪部210c。该爪部210c设置在与滚轮保持框204的凹部204a相对应的位置。在滚轮200在图11的X2方向上旋转时,该爪部210c的前端部分分别与滚轮保持框204的凹部204a顺次接触。此外,该接触是指不妨碍滚轮200旋转的程度的接触。换言之,是很轻地钩挂的程度的接触。
此外,罩210的侧板210a上设置有支承孔,该支承孔比滚轮轴202的直径稍大,并且通过滚轮轴202以能够独立于滚轮200旋转的方式支承罩210。该支承孔以围绕滚轮轴202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即,罩210被滚轮轴202能够旋转地支承,并且能够独立于滚轮200旋转。
此外,如图6所示,在稳定装置124上设置有向着中心切掉一部分的切口部124c。此外,在罩210上与支承孔邻接地设置有同步突起214。该稳定装置124的切口部124c是嵌入并固定罩210的同步突起214的部分。因此,在稳定装置124旋转时,经由同步突起214使罩210旋转。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各部分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滚轮印章的各部分动作的详情)
接下来,参照图12A~图12C、图13(A)和图13(B),说明滚轮印章100整体的动作的详情。图1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收纳时的内部的状态的概略剖视端面图。图12(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敲击中途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端面图。图12(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使用时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端面图。图13(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处于图3(A)的状态和图3(B)的状态之间的敲击中途的内部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图13(B)是从侧方观察图13(A)的状态所看到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另行说明更换包含滚轮200的墨盒时的外壳101的动作。
〔从墨盒收纳状态到敲击中途状态为止的动作〕
当操作者进行按下按钮111的操作时,滚轮印章100从图12(A)所示状态变化为图12(B)所示状态。即,按钮111经由钩部111e被引导槽114f引导,并且克服弹簧112的施力而被按下。在按下按钮111时,突出部分111a的突出端111b按下翼部116a的上端面并且凸轮116旋转。即,由于突出端111b的下端面和翼部116a的上端面相对应地倾斜,所以翼部116a的上端面相对于突出端111b滑动。通过该滑动动作,凸轮116旋转。
在凸轮116旋转时,翼部116a在突出端114c上旋转,该翼部116a到达凸轮箱114的突出部分114a的槽部114d的位置。此时,凸轮116能够通过突出部分114a内部。另外,在按下凸轮116时,如图12(B)所示,翼部116a穿过该槽部114d,被槽部114d引导而与凸轮116一起下降。在凸轮116下降时,利用凸轮116的下端面按下弹簧杆119,凸缘119a也克服弹簧117的施力下降。伴随着该动作,弹簧杆119和固定于卡合部119c的框体120也下降。
此时,如上所述,稳定装置124能够旋转地被框体120保持,因此,当按下框体120时,稳定装置124在按下方向上受到直线的力。在此,由于小齿轮124a与齿条103a啮合,所以,沿着齿条103a下降(参照图13(A))。作用于该稳定装置124的直线的力通过小齿轮124a和齿条103a的作用而变换为小齿轮124a的旋转。此外,小齿轮124a的旋转和框体120的直线运动联动。
在稳定装置124的切口部124c中嵌入有罩210的同步突起214。因此,如图13(B)所示,通过稳定装置124的旋转,位于开口部105侧的罩210旋转,向外壳101上端侧移动。结果,罩210向按钮111侧旋转,滚轮200的印面215露出。另外,齿条103a的长度、引导件103的位置、小齿轮124a的直径以罩210旋转180°的方式构成。
〔滚轮印章变为使用状态之前的动作〕
凸轮116通过突出部分114a的内部,并且在进一步按下凸轮116时,翼部116a的上端面通过位于突出部分114a的中间位置的卡定部114h。在该时点,弹簧117成为压缩得最短的状态。此时,滚轮200的从开口部105朝向外壳101外的部分从该开口部105的位置突出。
在操作者最大程度按下按钮111后,在进行放开按钮111的操作时,在按钮111上不作用有按下力。结果,如图12(C)所示,通过弹簧112的施力,按钮111向外壳101的上端侧移动。相应地,在弹簧杆119上也不作用有按下力。此时,如果翼部116a的上端面越过卡定部114h的下端面,则凸轮116通过弹簧117的施力而向上端侧移动。
此外,当翼部116a的上端面与卡定部114h的下端面抵接进而凸轮116要向上端侧移动时,该上端面沿着该下端面滑动、旋转。该旋转的结果是,翼部116a与卡定部114h的下端面的突出部分卡定,因此,凸轮116留在突出部分114a的中间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中,在该凸轮116的位置处,滚轮200从开口部105突出并被保持在该位置。在该位置处,滚轮200能够自由旋转。
如图12C所示,通过稳定装置124和齿条103a,罩210进一步旋转,罩210的圆弧的外侧的面移动到面对按钮111侧的位置。这样,滚轮印章100的滚轮200的印面215向外壳101外部露出,成为能作为滚轮印章100而使用的状态。罩210是通过稳定装置124的旋转而移动的结构,因此,只要框体120的位置不移动,其就不旋转。即,只要按钮111不再次按下凸轮116,罩210就不移动。
〔滚轮印章的从使用状态到收纳状态为止的动作〕
操作者在滚轮印章100的使用状态下按下按钮111,当按钮111的突出端111b按下位于卡定部114h的位置的凸轮116时,该使用状态被解除。即,凸轮116被突出端111b按下,因而翼部116a从与卡定部114h卡定的状态被开放。在该状态下,当对按钮111进行开放操作时,通过弹簧117的施力,弹簧杆119和凸轮116向上端侧移动。
另外,当翼部116a的上端面与卡定部114h的下端面抵接进而凸轮116要向上端侧移动时,该上端面沿着该下端面滑动、旋转。该滑动移动的结果是,翼部116a从下端侧进入槽部114d,通过弹簧117的施力,沿着该槽部114d上升。此时,框体120随着弹簧杆119的上升而上升。其结果是,稳定装置124经由小齿轮124a沿着齿条103a旋转、上升。通过该稳定装置124的旋转,使位于按钮111侧的罩210反转,向外壳101的下端侧移动。即,罩210向开口部105侧旋转,滚轮200的开口部105的印面215重新被罩210盖住。
(墨盒的更换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4~图17,对滚轮印章100的外壳101的第1外壳构件101a和第2外壳构件101c的卡合部分的构造和作用于罩210的旋转的该卡合部分的动作、以及更换墨盒216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第1外壳构件101a的锁止件102被解除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14(B)是表示图14(A)的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概略剖视端面图。图15(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第2外壳构件101c的突部101g与凸轮箱114的突起114g卡定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图15(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突部101g和突起114g的卡定被解除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图16(A)~(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突部101g和突起114g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动作的过程的概况的概略剖视图。图17(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第2外壳构件101c被开放而变为能够更换的状态的概略剖视端面图。图17(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拆下墨盒216的状态的概略剖视端面图。
如图14(A)所示,当进行使锁止件102滑动到上端侧等、使第1外壳构件101a和第2外壳构件101c的卡合解除的操作时,第2外壳构件101c的钩部101e从第1外壳构件101a的锁止件102释放,第2外壳构件101c能够转动。这样,当钩部101e脱开时,突部101g和凸轮箱114的突起114g(参照图6等)的卡合关系被解除。其结果是,经由突起114g,来自稍稍按下凸轮箱114的突部101g(参照图15(A))的按压力缓缓消失(参照图16(A)~(C))。另外,如图15(B)所示,当突部101g和突起114g的卡合解除,二者完全分离时,框体120通过弹簧117的施力而上升突部101g按下的量。其结果是,如图14(B)所示,稳定装置124旋转到齿条103a的上端。其结果是,罩210向第2外壳构件101c侧旋转90°。
如图14(B)所示,在解除第1外壳构件101a和第2外壳构件101c的锁止的状态下,当使第2外壳构件101c相对于第1外壳构件101a分离时,成为图17(A)所示的状态。即,操作者把持滚轮200的一侧被罩210覆盖。此外,稳定装置124也使切口部124c的切口方向朝向外壳101的开放侧。因此,如图17(B)所示,能连同罩210一起拆下滚轮200。即,能拆下墨盒216。
(作用和效果)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通过按钮111的推出操作将框体120的直线移动变换为稳定装置124的旋转移动。该直线移动和旋转移动联动。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使用滚轮印章100时和不使用滚轮印章100时的切换。
此外,无论是在使用状态下,或是在不使用状态下,直到按钮111移动到最接近最大程度地被按入的状态之前,罩210不移动位置,并且滚轮200的位置被保持。因此,在不使用时,不仅墨盒216整体被收容在外壳101内,罩210还覆盖开口部105侧,在非使用状态下,如果没有使用者的有意的操作,就很难变为使用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在滚轮印章100的不使用时误使滚轮200的印面215露出的情况。此外,在使用时,如果操作者不是有意地进行操作按钮111的推入操作,则很难切换为非使用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在使用时误将包含滚轮200的墨盒216收容起来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使用含浸墨水。含浸墨水有时会随着使用而逐渐减少直至墨水用尽。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可通过更换墨盒216,再次使滚轮印章100能向被转印体印字。此外,在操作者想改变印面215的印字内容(印字种类、印字尺寸等)时,可通过更换包含设置有其他种类的印面215的滚轮200的墨盒216,来更换为操作者想要的任意的印面。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滚轮印章100在更换墨盒216时,使罩210向拆下墨盒216的方向旋转。由此,操作者在更换作业中握住罩210拆下滚轮200(墨盒216),能够不脏手地进行更换。
此外,滚轮印章100在使用时使按钮111返回到外壳101的上端位置,因此,能避免对印字作业造成阻碍。
此外,滚轮印章100在使用时随着滚轮200的旋转,使罩210的侧板210a的爪部210c与滚轮保持框204的凹部204a分别接触,对滚轮200的旋转动作给予些许阻力,该阻力传递到外壳101。因此,操作者能确认印字操作时滚轮200的旋转。即,能对操作者给予使用感。

Claims (4)

1.一种印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旋转体,该旋转体在外周设有印面;
外壳,该外壳具有开口部,用于收容所述旋转体,上述开口部形成为所述印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通过的大小;
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使所述旋转体绕其轴心旋转,并且以所述印面的一部分朝向该开口部侧的方式支承所述旋转体;
罩构件,该罩构件被所述支承部以能够独立于所述旋转体旋转的方式支承,覆盖所述印面的朝向所述开口部的部分;
推出部,该推出部通过将所述旋转体与所述支承部一体地向所述开口部侧推出,使所述印面的至少一部分从该开口部突出;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向着与所述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对所述推出部施力;以及,
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在利用所述推出部推出所述旋转体时,与该推出动作联动,使所述支承部旋转;
利用所述支承部的旋转,使所述罩构件向所述外壳的内部侧旋转,使所述印面的所述开口部侧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能够从所述支承部拆下,
所述外壳具有第1外壳构件和第2外壳构件,
所述第2外壳构件由所述第1外壳构件能够转动地支承,并且具有卡定部和突部,所述卡定部在所述第2外壳构件与所述第1外壳构件邻接的部分与该第1外壳构件卡定,所述突部向所述第1外壳构件侧突出并在该卡定状态下与所述推出部抵接,从而经由该推出部使所述旋转体接近所述开口部侧,
在所述第2外壳构件与所述第1外壳构件的卡定被解除且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时,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2外壳构件侧被开放,能够更换该旋转体,并且通过所述突部与所述推出部分离,该推出部被所述弹性构件施力而移动,同时,所述罩构件与该推出部的移动联动地旋转,该罩构件覆盖所述旋转体的被开放一侧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构件具有:与所述旋转体的所述印面的曲率相对应的圆弧状的曲面;形成于该罩构件的旋转轴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并覆盖该圆弧状的曲面和该旋转轴之间的部分的侧板;以及,形成于该侧板的该旋转体侧的面的爪部;
在所述旋转体的轴向端部,具有夹住并保持该旋转体的保持框,
在所述保持框的成为所述旋转体侧的相反侧的面上,具有排列为大致圆形的多个凹部,
当所述旋转体旋转时,通过所述罩构件的所述爪部与所述保持框的凹部接触,形成对该旋转的阻力。
4.一种印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旋转体,该旋转体在外周设置有印面;
外壳,该外壳具有第1外壳构件和第2外壳构件,该第2外壳构件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第1外壳构件,在与该第1外壳构件邻接的部分相对于该第1外壳构件卡定,并且在该卡定状态下使所述旋转体接近所述开口部侧,并且,所述外壳设置有开口部并收容所述旋转体,所述开口部形成为所述印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通过的大小;
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使所述旋转体绕其轴心旋转,并且,以所述印面的一部分朝向该开口部侧的方式支承所述旋转体;
罩构件,该罩构件被所述支承部以能够独立于所述旋转体旋转的方式支承,覆盖所述印面的朝向所述开口部的部分;
推出部,该推出部通过将所述旋转体与所述支承部一体地向该开口部侧推出,使该印面的至少一部分从该开口部突出;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向着与所述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对所述推出部施力;
联动机构,当所述第2外壳构件与所述第1外壳构件的卡定被解除且向着相对于该第1外壳构件远离的方向转动,并且突部与所述推出部分离时,所述推出部被所述弹性构件施力而移动,从而,所述联动机构与该推出部的移动相联动地使所述支承部旋转;
随着所述支承部的旋转,所述罩构件旋转,该罩构件覆盖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2外壳构件侧的部分。
CN2011100215885A 2010-01-15 2011-01-13 印章装置 Active CN1021800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6541 2010-01-15
JP2010006541A JP5336395B2 (ja) 2010-01-15 2010-01-15 スタ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0040A true CN102180040A (zh) 2011-09-14
CN102180040B CN102180040B (zh) 2013-08-28

Family

ID=44276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15885A Active CN102180040B (zh) 2010-01-15 2011-01-13 印章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36454B2 (zh)
JP (1) JP5336395B2 (zh)
KR (1) KR101238324B1 (zh)
CN (1) CN102180040B (zh)
AT (1) AT509374B1 (zh)
TW (1) TWI43937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6384A1 (zh) * 2013-12-23 2015-07-02 深圳市万玺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式多印面套印彩色印章
CN105835548A (zh) * 2016-04-12 2016-08-1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电能表专用标识印码器
CN105934353A (zh) * 2014-05-27 2016-09-07 深圳市万玺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式多印面套印彩色印章
CN107776221A (zh) * 2017-12-01 2018-03-09 西安财经学院 一种组合式公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3993B2 (ja) * 2009-09-17 2013-11-06 シヤチハタ株式会社 印判
USD668713S1 (en) * 2011-07-21 2012-10-09 Plus Corporation Roller stamp
KR102166058B1 (ko) * 2013-11-23 2020-10-15 원투씨엠 주식회사 롤러형 터치도장
USD920426S1 (en) * 2020-04-16 2021-05-25 Davinci Ii Csj, Llc Stamp roller
CN113715530B (zh) * 2021-09-27 2023-07-14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连续工作的印章集成装置
USD979645S1 (en) * 2022-01-20 2023-02-28 ShenZhen Miseyo E-Commerce Co., Ltd. Identity theft protection roller stamp with correctional fluid
USD980318S1 (en) * 2022-01-20 2023-03-07 ShenZhen Miseyo E-Commerce Co., Ltd. Identity theft protection roller stamp
AT525964B1 (de) * 2022-05-11 2023-10-15 Trodat Gmbh Stempel mit einer Schneid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nwendung einer Schneidvorrichtung
CN116021900B (zh) * 2023-02-07 2023-07-14 东莞市惠峰商业有限公司 一种横按键跳格双滚轮印章中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3262Y (zh) * 1994-03-30 1994-11-23 黄茂林 自动着墨的模印装置
JP2911348B2 (ja) * 1993-11-02 1999-06-23 ヤマハチ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スタンプ
JP2004090577A (ja) * 2002-09-04 2004-03-25 Tanikawa Shoji Kk 蓋付ローラースタンプ
CN101274554A (zh) * 2007-03-27 2008-10-01 沙奇哈塔株式会社 带主图章的旋转图章
CN101486280A (zh) * 2008-01-18 2009-07-22 普乐士文具株式会社 印章装置
WO2009153950A1 (ja) * 2008-06-16 2009-12-23 株式会社豊田商会 回転印鑑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726A (en) * 1897-08-10 Mucilage-stamp
US3306192A (en) * 1964-09-23 1967-02-28 Marvin Glass & Associates Detent and aligning means for selective rotary print wheel
KR920000071Y1 (ko) * 1988-05-31 1992-01-15 샤찌하따고오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복수의 인면을 갖는 회전스탬퍼
US5743186A (en) 1997-01-14 1998-04-28 Liao; Shu Chiao Stamp
US6234700B1 (en) * 1999-02-04 2001-05-22 Mitsubishi Pencil Kabushiki Kaisha Stamping implement
JP3075044U (ja) * 2000-02-15 2001-02-09 株式会社横浜プラスチック ライト付き回転スタンプ
US6615719B1 (en) 2000-10-10 2003-09-09 Jeffrey M. Winston Multi-function inking tools
JP2002273996A (ja) * 2001-03-21 2002-09-25 Yamahachi Chemical Co Ltd 複数の印面を有する液浸透式スタンプ
JP2008173919A (ja) 2007-01-22 2008-07-31 Sanbii Kk 印判
JP2009119876A (ja) * 2008-12-29 2009-06-04 Tsutomu Moromasa 消しコロ
DE202009014338U1 (de) * 2009-10-23 2009-12-24 Lin, Chang-Yi, Tanzi Ein Stempe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1348B2 (ja) * 1993-11-02 1999-06-23 ヤマハチ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スタンプ
CN2183262Y (zh) * 1994-03-30 1994-11-23 黄茂林 自动着墨的模印装置
JP2004090577A (ja) * 2002-09-04 2004-03-25 Tanikawa Shoji Kk 蓋付ローラースタンプ
CN101274554A (zh) * 2007-03-27 2008-10-01 沙奇哈塔株式会社 带主图章的旋转图章
CN101486280A (zh) * 2008-01-18 2009-07-22 普乐士文具株式会社 印章装置
WO2009153950A1 (ja) * 2008-06-16 2009-12-23 株式会社豊田商会 回転印鑑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6384A1 (zh) * 2013-12-23 2015-07-02 深圳市万玺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式多印面套印彩色印章
US9815269B2 (en) 2013-12-23 2017-11-14 Shenzhen Wanxi Technology Co., Ltd. Integrated overprint colorful seal with multiple printing surfaces
CN105934353A (zh) * 2014-05-27 2016-09-07 深圳市万玺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式多印面套印彩色印章
CN105835548A (zh) * 2016-04-12 2016-08-1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电能表专用标识印码器
CN107776221A (zh) * 2017-12-01 2018-03-09 西安财经学院 一种组合式公章
CN107776221B (zh) * 2017-12-01 2019-10-29 西安财经学院 一种组合式公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36454B2 (en) 2012-12-25
TW201130662A (en) 2011-09-16
KR101238324B1 (ko) 2013-03-04
JP2011143624A (ja) 2011-07-28
AT509374A2 (de) 2011-08-15
CN102180040B (zh) 2013-08-28
AT509374A3 (de) 2016-03-15
TWI439378B (zh) 2014-06-01
AT509374B1 (de) 2017-04-15
US20110174175A1 (en) 2011-07-21
KR20110084095A (ko) 2011-07-21
JP5336395B2 (ja)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0040B (zh) 印章装置
TW472107B (en) Improved disc tumbler lock
JP4877435B2 (ja) 錠剤カセット
ES2947295T3 (es) Máquina cortadora artesanal manual
EP1232841B1 (en) Cutter cassette and cu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1746922A1 (en) Look mechanism for a dispenser, roll of material and end plug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a roll of material into such lock mechanism
US6167596B1 (en) Secured pen and holder
TW201702087A (zh) 壓印器及用於壓印器之壓板固持器
JP5361889B2 (ja) パンチ、及びパンチの刃受板
US20120039664A1 (en) Binder having structure for punching document
JP3156522U (ja) パンチ、及びパンチの刃受板
EP2051857B1 (en) Mounting of numbering devices onto numbering cylinders
JP5176141B2 (ja) 穿孔装置
EP2687344A1 (en) Handle for handling dies rapidly and safely
JP5724376B2 (ja) カバー付印判
JP6400789B2 (ja) ペーパーロール保持体
JP5223107B2 (ja) 穿孔装置
JP5097977B2 (ja) 綴じ具、ファイル
JP4759459B2 (ja) トイレットペーパホルダ
JP4632237B2 (ja) 可変レバータンブラー錠
JP2010017777A (ja) 穿孔装置
JP2022011283A (ja) 印判及びその印面交換用のブリスターパック
JP5097978B2 (ja) 綴じ具、ファイル
JPH0740642A (ja) 認証管理機
JP3100167U (ja) ラベルマシンの紙送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