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1165A - 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1165A
CN102161165A CN2011100392220A CN201110039222A CN102161165A CN 102161165 A CN102161165 A CN 102161165A CN 2011100392220 A CN2011100392220 A CN 2011100392220A CN 201110039222 A CN201110039222 A CN 201110039222A CN 102161165 A CN102161165 A CN 102161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urface
workpiece
working equipment
stop part
transporta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92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1165B (zh
Inventor
冈田正博
中河英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ATSU NTC CORP
Komatsu NTC Ltd
Original Assignee
OMATSU N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71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394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MATSU NTC CORP filed Critical OMATSU NT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6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1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1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11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能够防止工件被重复加工、或者未加工的工件被搬送至下一工序的情况,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件的加工。搬送台车(1)具有载置工件(W)的第一载置面(20)和第二载置面(30),第一载置面(20)和第二载置面(30)被分隔开,搬送台车(1)相对于配置在第一载置面(20)和第二载置面(30)的一方侧的工作设备搬出或搬入工件(W),在第一载置面(20)设有允许将工件(W)向工作设备搬出并限制将工件(W)从工作设备搬入的第一止挡件(21),在第二载置面(30)设有允许将工件(W)从工作设备搬入并限制将工件(W)向工作设备搬出的第二止挡件(31)。

Description

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搬送工件的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加工工件的工序中,使用搬送台车将工件投入工作设备,并且借助相同的搬送台车将从工作设备排出的工件搬送到下一工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1374号公报
在此,在如下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在作业空间中并列配置有多个工作设备,各工作设备对多个工件并行地进行相同的加工,当借助在各工作设备之间移动的搬送台车搬送工件时,存在着作业者搞错作业步骤,将加工完的工件搬入到进行相同加工的其他工作设备而重复加工工件,或者未加工的工件尚未被投入工作设备就以未加工的状态搬送至下一工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如下一种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能够防止工件被重复加工、或者未加工的工件被搬送至下一工序的情况,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件的加工。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搬送台车具有载置工件的第一载置面和第二载置面,所述第一载置面和所述第二载置面被壁部分隔,该搬送台车相对于配置在所述第一载置面和所述第二载置面的一方侧的工作设备搬出和搬入所述工件,在所述第一载置面设有第一止挡件,该第一止挡件允许将所述工件向所述工作设备搬出,并限制将所述工件从所述工作设备搬入,在所述第二载置面设有第二止挡件,该第二止挡件允许将所述工件从所述工作设备搬入,并限制将所述工件向所述工作设备搬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采用上述的搬送台车的工件的搬送方法中,多个所述工作设备配置在所述第一载置面和所述第二载置面的一方侧,该搬送方法具备:将所述工件载置于所述第一载置面上的阶段;使所述搬送台车与所述工作设备邻接的阶段;将所述第一载置面上的所述工件向所述工作设备搬出、并将所述工件投入所述工作设备的阶段;以及将从所述工作设备排出的所述工件搬入所述第二载置面上的阶段。
在本发明的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中,由于将工件从工作设备搬入第一载置面受到第一止挡件的限制,因此加工完的工件会被载置到第二载置面。并且,由于将工件从第二载置面向工作设备搬出受到第二止挡件的限制,因此能够防止工件被重复加工。
此外,第一载置面和第二载置面由壁部分隔,能够防止载置于第一载置面的未加工的工件向第二载置面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掌握工件的加工状态,能够防止未加工的工件被搬送至下一工序。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件的加工。
在上述的搬送台车中,所述第一止挡件具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被弹性部件或配重施力,从而相对于所述第一载置面向上方突出,所述第一突出部可构成为:被从所述第一载置面向所述工作设备移动的所述工件压入所述第一载置面,并将从所述工作设备向所述第一载置面移动的所述工件卡止,所述第二止挡件具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被弹性部件或配重施力,从而相对于所述第二载置面向上方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可构成为:被从所述工作设备向所述第二载置面移动的所述工件压入所述第二载置面,并将从所述第二载置面向所述工作设备移动的所述工件卡止。
在该结构中,借助于结构简单的止挡件限制了工件的搬入和搬出,因此能够降低搬送台车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搬出和搬入工件时,能够借助工件将止挡件压下。因此,无需进行特别的操作就能够使止挡件出入,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在工件通过止挡件后,止挡件可靠地突出,从而能够限制工件的搬入和搬出。
在上述的搬送台车中,所述第一载置面和所述第二载置面设于在轨道上移动的基座,在该情况下,能够固定搬送台车的朝向,使得工作设备总是配置于第一载置面和第二载置面的一方侧,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本发明的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中,能够防止工件被重复加工,并且能够防止未加工的工件被搬送至下一工序,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件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搬送台车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止挡件的图,(a)是第一突出部突出的状态的侧剖视图,(b)是第一突出部被压下的状态的侧剖视图,(c)是第一突出部将工件卡止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止挡件的图,(a)是第二突出部突出的状态的侧剖视图,(b)是第二突出部被压下的状态的侧剖视图,(c)是第二突出部将工件卡止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搬送方法的图,(a)是将工件从第一输送器搬入第一载置面时的俯视图,(b)是将工件从第一载置面搬出到第一工作设备时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搬送方法的图,(a)是将工件从第二工作设备搬入第二载置面时的俯视图,(b)是将工件从第二载置面搬出到第二输送器时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搬送方法的图,(a)是将工件从第二工作设备向第一载置面的搬入受到限制时的俯视图,(b)是将工件从第二载置面向第三工作设备的搬出受到限制时的俯视图。
图7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示出在穴部设置了弹性部件的结构的图,(a)是突出部突出的状态的侧剖视图,(b)是突出部被压下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8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示出设有配重的止挡件的图,(a)是突出部突出的状态的侧剖视图,(b)是突出部被压下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搬送台车;2:第一输送器;3:第二输送器;4A:第一工作设备;4B:第二工作设备;4C:第三工作设备;5:轨道;5a:导轨部件;10:基座;11:车轮;12:中间壁部;13:缘壁部;20:第一载置面;21:第一止挡件;21a:轴承部;21b:第一突出部;22:凹槽;30:第二载置面;31:第二止挡件;31a:轴承部;31b:第二突出部;32:凹槽;S:加工系统;W: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适当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说明了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的加工系统的整体结构之后,对搬送台车和采用了该搬送台车的搬送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加工系统S中设有:用于从前一工序搬送工件W的第一输送器2、用于向下一工序搬送工件W的第二输送器3、以及配置于各输送器2、3之间的例如三台工作设备4A、4B、4C。该加工系统S进行如下工序:借助工作设备4A、4B、4C中的任意一个对从前一工序搬送来的工件W进行加工,并将加工完成的工件W依次搬送至下一工序。
第一输送器2和第二输送器3是使搬送面上的工件W从图4(a)的右侧向左侧移动的公知的输送器,工件W的移动起点被设定在右端部,工件W的移动终点被设定在左端部。
第一输送器2配置在图4(a)的右侧,第二输送器3配置在图4(a)的左侧,第一输送器2的移动终点与第二输送器3的移动起点对峙。
在第一输送器2和第二输送器3之间的地面,铺设有由两根导轨部件5a、5a构成的轨道5。导轨部件5a沿图4(a)的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设置,两根导轨部件5a、5a平行地配置。
相对于轨道5,在图4(a)的上侧沿图4(a)的左右方向并排配置有三台工作设备4A、4B、4C,各工作设备4A、4B、4C构成为对多个工件W并行地进行相同的加工(例如,切削加工)。
各工作设备4A、4B、4C构成为:加工从轨道5侧投入的工件W,并将加工完的工件W排出到轨道5侧。
如图1所示,搬送台车1具备形成有第一载置面20和第二载置面30的基座10。
基座10是俯视呈矩形的部件,基座10构成为:在下表面的四角分别安装有车轮11,且各车轮11在轨道5的各导轨部件5a、5a上行驶。这样,搬送台车1能够沿轨道5向图4(a)的左右方向移动,作业者通过把持着设于搬送台车1的手柄(未图示)并手推搬送台车1,能够使搬送台车1在第一输送器2和第二输送器3之间往复移动。
对于轨道5上的搬送台车1,如下这样来设定基座10的朝向:在图1的近前侧配置工作设备4A、4B、4C(参照图4(a)),在图1的左侧、即上游侧配置第一输送器2(参照图4(a)),在图1的右侧、即下游侧配置第二输送器3。另外,操作者从图1的进深侧(工作设备4A、4B、4C的相反侧)相对于搬送台车1进行工件W的搬入、搬出等作业。
在基座10的上表面,图1的左侧为第一载置面20,图1的右侧为第二载置面30。此外,在基座10的上表面,在图1的左右方向中间部立起设置有分隔第一载置面20和第二载置面30的中间壁部12。进而,在第一载置面20和第二载置面30中,在图1的进深侧的缘部立起设置有缘壁部13。即,在基座10的上表面设有俯视呈T形形状的壁部12、13。
第一载置面20的图1的右侧和进深侧被壁部12、13闭塞,图1的左侧和近前侧敞开。
此外,在第一载置面20中,在图1的近前侧形成有沿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22(参照图2(a))。在该凹槽22内设置第一止挡件21,该第一止挡件21允许工件W向图1的近前侧搬出并限制工件W从图1的近前侧搬入。
如图2(a)所示,第一止挡件21具备:轴承部21a,该轴承部21a被收纳于凹槽22内;以及第一突出部21b,该第一突出部21b从轴承部21a的上部朝向第一载置面20的外侧(图2(a)的左侧)突出。
轴承部21a配置于凹槽22内靠第一载置面20的内侧(图2(a)的右侧)的位置。该轴承部21a绕第一载置面20的宽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的轴旋转自如,并被扭簧等弹性部件(未图示)向图2(a)的右旋方向施力。即,以使突出部21b相对于第一载置面2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对第一止挡件21施力。此外,在第一止挡件21中,轴承部21a的旋转如下这样受到限制:使轴承部21a不会从突出部21b相对于第一载置面2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通常时的状态进一步向图2(a)的右旋方向旋转。
第一突出部21b是在图1的左右方向上宽度较大的板状部件。该第一突出部21b通常时末端部相对于第一载置面20向上方突出,其上表面形成为从末端侧(图2(a)的左侧)向基端侧(图2(a)的右侧)下降的倾斜面。此外,如图2(a)所示,第一突出部21b的末端面是朝向第一载置面20的外侧且垂直的面。
如图2(b)所示,当借助于从第一载置面20的内侧(图2(b)的右侧)向外侧(图2(b)的左侧)移动的工件W按压第一突出部21b的上表面时,第一止挡件21整体向图2(b)的左旋方向转动,第一突出部21b被压下到凹槽22内。由此,工件W能够通过第一止挡件21的上方并向第一载置面20的外侧移动。
此外,如图2(c)所示,在工件W从第一载置面20的外侧(图2(c)的左侧)向内侧(图2(c)的右侧)移动来的时候,从第一载置面20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1b的末端面与工件W的侧面(移动方向前侧的侧面)抵接,工件W被第一突出部21b卡止。
这样,第一止挡件21允许工件W从第一载置面20向图1的近前侧、即工作设备4A、4B、4C侧的搬出,但限制工件W从图1的近前侧、即工作设备4A、4B、4C侧向第一载置面20的搬入。
如图3(a)所示,第二止挡件31与上述的第一止挡件21(参照图2(a))结构大致相同,与第一止挡件21相比方向朝着相反侧这一点不同。
第二止挡件31具有第二突出部31b,该第二突出部31b从收纳于凹槽32内的轴承部31a的上部朝向第二载置面30的内侧(图3(a)的右侧)突出。轴承部31a配置于凹槽32内靠第二载置面30的外侧(图3(a)的左侧)的位置。并且,在第二止挡件31中,以使突出部31b相对于第二载置面3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对轴承部31a向图3(a)的左旋方向施力。此外,第二突出部31b的上表面形成为从末端侧(图3(a)的右侧)向基端侧(图3(a)的左侧)下降的倾斜面。
如图3(b)所示,当借助于从第二载置面30的外侧(图3(b)的左侧)向内侧(图3(b)的右侧)移动的工件W按压第二突出部31b的上表面时,第二止挡件31整体向图3(b)的右旋方向转动,第二突出部31b被压下到凹槽32内。由此,工件W能够通过第二止挡件31的上方并向第二载置面30的内侧移动。
此外,如图3(c)所示,在工件W从第二载置面30的内侧(图3(c)的右侧)向外侧(图3(c)的左侧)移动来的时候,从第二载置面30突出的第二突出部31b的末端面与工件W的侧面(移动方向前侧的侧面)抵接,工件W被第二突出部31b卡止。
这样,第二止挡件31允许工件W从图1的近前侧、即工作设备4A、4B、4C侧向第二载置面30的搬入,但限制工件W从第二载置面30向图1的近前侧、即工作设备4A、4B、4C侧的搬出。
接下来,对使用了上述的搬送台车1的、工件W的搬送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左右方向对应于图4至图6的各图中的左右方向,即、隔着轨道5从工作设备4A、4B、4C相反侧的作业者侧观察的左右方向。
首先,如图4(a)所示,使轨道5上的搬送台车1向第一输送器2侧移动,使第一载置面20的右侧的缘部与第一输送器2的左端部连续。接着,当从前一工序将工件W搬送至第一输送器2的左端部后,作业者使搬送面上的工件W朝向左侧滑动移动,将工件W搬入到第一载置面20上。
作业者使在第一载置面20上载置有工件W的搬送台车1朝向左侧移动,并如图4(b)所示地,在第一载置面20与第一工作设备A对峙的位置使搬送台车1停止。
接着,使第一载置面20上的工件W向第一工作设备4A侧滑动移动而搬出,将工件W投入第一工作设备4A。此时,如图2(b)所示,第一载置面20的第一止挡件21被从第一载置面20的内侧移动来的工件W压下,因此能够使工件W向外侧移动。
在将工件W从第一载置面20搬出后,作业者使搬送台车1在轨道5上朝向左侧移动,并如图5(a)所示地,在第二载置面30与第二工作设备4B对峙的位置使搬送台车1停止。此时,第二工作设备4B已经完成了对工件W的加工。
作业者使从第二工作设备4B排出的工件W向第二载置面30侧滑动移动,将加工完的工件W搬入第二载置面30。此时,如图3(b)所示,第二载置面30的第二止挡件31被从第二载置面30的内侧移动来的工件W压下,因此能够使工件W移动到第二载置面30上。
另外,在从第二工作设备4B将工件W搬入搬送台车1时,如图6(a)所示,在作业者搞错作业步骤而欲将工件W搬入第一载置面20时,会成为工件W被第一止挡件21卡止的状态(参照图2(c)),因此,能够防止加工完的工件W被搬入第一载置面20。
如图5(b)所示,作业者使在第二载置面30上载置有加工完的工件W的搬送台车1在轨道5上向左侧移动,使第二载置面30的左侧的缘部与第二输送器3的右端部连续。接着,使第二载置面30上的工件W朝向左侧滑动移动,使工件W移动到第二输送器3的搬送面上。这样,载置于第二输送器3的搬送面上的工件W借助第二输送器3被搬送至下一工序。
另外,在将加工完的工件W载置于第二载置面30上之后,如图6(b)所示,在作业者搞错作业步骤而欲将工件W从第二载置面30搬出到第三工作设备4C时,由于会形成为工件W被卡止于第二止挡件31的状态(参照图3(c)),因此能够防止将加工完的工件W投入第三工作设备4C。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搬送台车1和搬送方法,由于工件W从工作设备4A、4B、4C向第一载置面20的搬入受到第一止挡件21的限制(参照图6(a)),因此,加工完的工件W会被载置于第二载置面30(参照图5(a))。并且,由于工件W从第二载置面30向工作设备4A、4B、4C的搬出受到第二止挡件31的限制(参照图6(b)),因此能够防止工件W被重复加工。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载置面20和第二载置面30由中间壁部12分隔,能够防止载置于第一载置面20的未加工的工件W移动到第二载置面30。因此,通过观察载置于搬送台车1的工件W的位置,就能够容易地掌握工件W的加工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将未加工的工件W搬送至下一工序。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搬送台车1和搬送方法,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件的加工。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借助未使用致动器、配管、配线等的结构简单的第一止挡件21和第二止挡件31,限制了工件W的搬入和搬出,因此能够降低搬送台车1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工件W的搬出和搬入时,能够借助工件W将第一止挡件21和第二止挡件31压下。因此,无需进行特别的操作就能够使第一止挡件21和第二止挡件31出入,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在工件W通过第一止挡件21和第二止挡件31后,第一止挡件21和第二止挡件31可靠地突出,从而能够限制工件W的搬入和搬出。
此外,如图4所示,由于搬送台车1在直线状的轨道5上移动,因此在以手推使搬送台车1移动时,能够确保第一载置面20和第二载置面30与各工作设备4A、4B、4C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例如,作为记载工件W的搬出和搬入的第一止挡件,如图7(a)所示,也可以采用具有在形成于第一载置面20的穴部42出入的突出部41b的第一止挡件41。
该第一止挡件41的第一突出部41b被设于穴部42的底部的螺旋弹簧(弹性部件)41a施力,从而相对于第一载置面20向上方突出。此外,在第一突出部41b的上端部、第一载置面20的内侧(图7(a)的右侧)的部位形成有倾斜面。
并且,如图7(b)所示,当借助于从第一载置面20的内侧(图7(b)的右侧)向外侧(图7(b)的左侧)移动的工件W按压第一突出部41b的倾斜面时,螺旋弹簧41a收缩,第一突出部41b被压下到穴部42内。此外,在工件W从第一载置面20的外侧向内侧移动的时候,工件W的侧面与第一突出部41b的侧部抵接,工件W第一突出部41b卡止。
另外,通过将图7所示的第一止挡件41的倾斜面的朝向形成于相反侧(图7(a)的左侧),能够构成设于第二载置面的第二止挡件。
此外,在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止挡件21中,借助扭簧等弹性部件对第一止挡件21向突出方向施力,然而也可以取代该弹性部件,像图8所示的第一止挡件51那样,通过隔着轴承部51a在第一突出部51b的相反侧的位置设置配重51c,也能够对第一止挡件51向突出方向施力。
在该结构中,如图8(b)所示,在将工件W从第一载置面20搬出时,第一止挡件51被工件W压下。接着,当工件W通过第一止挡件51上后,借助配重51c的重量,第一止挡件51被向图8(b)的右旋方向施力,第一止挡件51整体向图8(b)的右旋方向旋转,如图8(a)所示地复原到突出的状态。
这样,在图8所示的第一止挡件51中,借助配重51c吊挂于轴承部51a的状态下的自重平衡,维持第一突出部51b的突出状态,在被工件W压下的第一止挡件51复原时,以其自重被施力,因此能够使第一止挡件51的结构简略化。
此外,也可以在第一止挡件51中设置销(未图示)等限制部件,以使得第一止挡件51不超过图8(a)所示的突出的状态与图8(b)所示的压下的状态之间的转动范围地进行转动。
另外,通过将图8所示的第一止挡件51的朝向配置为相反侧,能够构成设于第二载置面的第二止挡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在搬送台车1的一方侧配置三台工作设备4A、4B、4C,然而工作设备的台数并不限定,能够根据工件W的加工时间的长短等,并与用于并行加工多个工件W所需的数量对应地配置一台、两台或者三台以上的工作设备。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搬送台车1在轨道5上移动,然而也可以不设置轨道5,而构成为使搬送台车1直接在地面上行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搬送台车1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载置面20和第二载置面30中,在工作设备侧相反侧的缘部立起设置有缘壁部13,因此能够容易地掌握搬送台车1的朝向。
此外,在图1的搬送台车1中,也可以在与第一输送器2连接的第一载置面20的开放侧缘部和与第二输送器3连接的第二载置面30的开放侧缘部设置在各载置面20、30上出入自如的防落止挡件(未图示)。在该结构中,在搬送台车1的移动中,通过使防落止挡件在各载置面20、30上突出,能够防止工件W从各载置面20、30落下。另外,防落止挡件可以以手动的方式出入,不过也可以构成为在各载置面20、30与输送器2、3连接时借助凸轮等连动机构使防落止挡件退缩。通过这样,防落止挡件中也无需采用特别的致动器、配管、配线,能够使搬送台车1的结构简单。此外,防落止挡件也可以设于各输送器2、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工件W直接置于第一载置面20和第二载置面30,然而也可以构成为将工件W支撑于托盘(pallet)(未图示),并将工件W与托盘一起投入工作设备4A、4B、4C内。
此外,通过在搬送台车1或者轨道5设置用于使搬送台车1在与图4(a)所示的各工作设备4A、4B、4C对峙的位置停止的定位机构(未图示),也能够提高使搬送台车1移动时的作业性。

Claims (4)

1.一种搬送台车,其特征在于,
该搬送台车具有用于载置工件的第一载置面和第二载置面,所述第一载置面和所述第二载置面被壁部分隔,
该搬送台车相对于配置在所述第一载置面和所述第二载置面的一方侧的工作设备搬出和搬入所述工件,
在所述第一载置面设有第一止挡件,该第一止挡件允许将所述工件向所述工作设备搬出,并限制将所述工件从所述工作设备搬入,
在所述第二载置面设有第二止挡件,该第二止挡件允许将所述工件从所述工作设备搬入,并限制将所述工件向所述工作设备搬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挡件具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被弹性部件或配重施力,从而相对于所述第一载置面向上方突出,
所述第一突出部被从所述第一载置面向所述工作设备移动的所述工件压入所述第一载置面,并将从所述工作设备向所述第一载置面移动的所述工件卡止,
所述第二止挡件具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被弹性部件或配重施力,从而相对于所述第二载置面向上方突出,
所述第二突出部被从所述工作设备向所述第二载置面移动的所述工件压入所述第二载置面,并将从所述第二载置面向所述工作设备移动的所述工件卡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搬送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置面和所述第二载置面设于在轨道上移动的基座。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搬送台车的工件的搬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工作设备配置在所述第一载置面和所述第二载置面的一方侧,
该搬送方法具备:
将所述工件载置于所述第一载置面上的阶段;
使所述搬送台车与所述工作设备邻接的阶段;
将所述第一载置面上的所述工件向所述工作设备搬出、并将所述工件投入所述工作设备的阶段;以及
将从所述工作设备排出的所述工件搬入所述第二载置面上的阶段。
CN201110039222.0A 2010-02-23 2011-02-16 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1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7207 2010-02-23
JP2010037207 2010-02-23
JP2011-007123 2011-01-17
JP2011007123A JP5639486B2 (ja) 2010-02-23 2011-01-17 搬送台車および搬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1165A true CN102161165A (zh) 2011-08-24
CN102161165B CN102161165B (zh) 2014-11-12

Family

ID=44462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922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1165B (zh) 2010-02-23 2011-02-16 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6116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1706A (zh) * 2015-07-29 2015-12-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发动机曲轴箱重复加工、漏加工的装置
CN110303377A (zh) * 2019-07-24 2019-10-08 东莞市德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定位机构
CN112439846A (zh) * 2019-08-30 2021-03-05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金属制品的排出装置以及金属制品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6038A (ja) * 1992-01-06 1993-07-27 Daifuku Co Ltd 荷搬送設備
CN1220229A (zh) * 1997-11-28 1999-06-23 亨内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插入和脱离在链条上做循环运动的工作站的装置
US6508153B1 (en) * 2000-02-04 2003-01-21 C.G. Bretting Mfg. Co., Inc. Conveyor product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3205433A (ja) * 2001-12-28 2003-07-22 Kitamura Mach Co Ltd パレットチェンジャー
CN1543423A (zh) * 2002-09-26 2004-11-03 BM-��ػ�е���޹�˾ 堆垛和卸垛的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6038A (ja) * 1992-01-06 1993-07-27 Daifuku Co Ltd 荷搬送設備
CN1220229A (zh) * 1997-11-28 1999-06-23 亨内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插入和脱离在链条上做循环运动的工作站的装置
US6508153B1 (en) * 2000-02-04 2003-01-21 C.G. Bretting Mfg. Co., Inc. Conveyor product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3205433A (ja) * 2001-12-28 2003-07-22 Kitamura Mach Co Ltd パレットチェンジャー
CN1543423A (zh) * 2002-09-26 2004-11-03 BM-��ػ�е���޹�˾ 堆垛和卸垛的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1706A (zh) * 2015-07-29 2015-12-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发动机曲轴箱重复加工、漏加工的装置
CN110303377A (zh) * 2019-07-24 2019-10-08 东莞市德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定位机构
CN112439846A (zh) * 2019-08-30 2021-03-05 株式会社三井高科技 金属制品的排出装置以及金属制品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1165B (zh)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2793B1 (en) Stack gripper
KR20000052507A (ko) 제품을 자동으로 싣고 내리기 위한 시스템
US10000346B2 (en) Transporting element for a distributing conveyor of a sorter of a sorting installation
JP2016132034A (ja) スタックへの搬入積層装置
CN102674003B (zh) 生产系统、加工物品制造方法和容器搬运方法
EP3313760B1 (en) Storage device for ceramic products and the like
CN102161165A (zh) 搬送台车和搬送方法
CN101616855A (zh) 基板输送装置
EP3965997B1 (en) Sorting system for a machine tool, machine tool and method for sorting cut parts
CN105314836A (zh) 刻划装置
KR101397487B1 (ko) 분단 장치
US20100322745A1 (en) Conveyor robot
JP2010013230A (ja) パレット載せ換え装置及びパレット載せ換え方法
WO2013080678A1 (ja) ワーク加工用搬送システム
JP2015051803A (ja) 物品箱詰め装置
CN102159338A (zh) 装载和卸载单元
CN107777318B (zh) 分料装置
KR20160139795A (ko) 물품분류기용 슈트
ITPR20110056A1 (it) Dispositivo di sollevamento e scarico di uno strato di pacchi e metodo per impilare strati di pacchi su un bancale
JP5639486B2 (ja) 搬送台車および搬送方法
CN107428479B (zh) 型钢的堆存装置
KR200486125Y1 (ko) 전지 제조 공정에서 빈 캐리어 바이패스장치
JP3177458U (ja) 部品振り分け装置
KR101984467B1 (ko) 포장용 로봇시스템
JP5777409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