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9303B - 组装床 - Google Patents

组装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9303B
CN102149303B CN200880131044.0A CN200880131044A CN102149303B CN 102149303 B CN102149303 B CN 102149303B CN 200880131044 A CN200880131044 A CN 200880131044A CN 102149303 B CN102149303 B CN 102149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
fence
pair
headpiece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10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9303A (zh
Inventor
浅井安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I ARCHITECT PLANNING OFFI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I ARCHITECT PLANNING OFFICE filed Critical ASAI ARCHITECT PLANNING OFFICE
Publication of CN102149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9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9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9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7/00Children's beds
    • A47D7/005Children's beds dismoun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1/00Children's furniture convertible into other kinds of furniture, e.g. children's chairs or benches convertible into beds or constructional play-furniture
    • A47D11/005Convertible children's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9/00Cradles ; Bassinets
    • A47D9/008Cradles ; Bassinets dismountable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且以简单的结构易于进行改装(组装)的组装床。组装床包括:作为主要结构部件的一对长边栅栏、一对短边栅栏、以及底部的结构件,由一对长边栅栏和一对短边栅栏形成围栏,对该围栏与底部的结构件进行连接而能构成婴儿床,该婴儿床能分解成各个结构部件,底部的结构件包括能自由形成床头板的零件,将分解后的一对长边栅栏水平地并列设置,并连接床头板而构成床架,在该床架上放置垫子从而能转用为单人床。

Description

组装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随着成长进行改装而能够改变尺寸的组装床,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和改装的组装床。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用户能够在自家进行组装、改装的组装式家具。
作为这种组装式家具之一,已知有一种作为组装床的婴儿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婴儿床是为了将幼儿(或婴儿)留在床的围框之中,让其睡觉、玩耍而使用的床,即使幼儿醒了,也不会到家中的危险场所,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放心地做家务等。
此外,若是床板较高的类型(所谓的高式),则由于能够轻松地换尿布等,易于照顾幼儿,并且也不需要稍微弯腰等,因此能够减轻育儿的负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95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孩子成长很快,使用婴儿床的时间有限,使用后的处置也比较麻烦。
尤其在都市等中,居住在收纳空间较小的住宅的情况下,需要尽早将其废弃,或作为二手货进行买卖,或转让给熟人等。
但是,这不一定是适合所有用户的方法,尤其在废弃的情况下,也具有不能有效利用资源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以简单的结构易于进行改装(组装)的组装床。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的组装床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作为主要结构部件的一对长边栅栏、一对短边栅栏、以及底部的结构件;其由一对长边栅栏和一对短边栅栏形成围栏,对该围栏与底部的结构件进行连接而能构成婴儿床,该婴儿床能分解成各个结构部件,底部的结构件包括能自由形成床头板的零件,将分解后的一对长边栅栏水平地并列设置,并连接床头板而构成床架,在该床架上放置垫子从而能转用为单人床。
根据上述结构,在由一对长边栅栏和一对短边栅栏形成围栏,对该围栏与底部的结构件进行连接而能构成婴儿床,并在不需要作为婴儿床使用时,将分解后的一对长边栅栏水平地并列设置,并连接床头板而构成床架,在该床架上放置垫子从而能转用为单人床,因此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不需要拆散婴儿床的结构部件(长边栅栏)就能够直接使用从而构成单人床,并能够容易地进行改装。
第二方式的组装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组装床中,一对长边栅栏是矩形框状的框部件,该框部件的宽度或高度为单人床的宽度,其高度或宽度为单人床长度的1/2,在框部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具有在转用为单人床时的床架的脚部。
根据上述结构,仅通过改变一对长边栅栏的配置及设置方向,就能容易地转用为单人床。
第三方式的组装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所述婴儿床在所述围栏内侧的底部结构件上层叠有多层多个分割垫子,当转用为单人床时,在由一对长边栅栏构成的所述床架上,并列地放置有各个垫子。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构成婴儿床时多层层叠地使用垫子,并且在构成单人床时将垫子拆散而并列地放置在床架上,因此不会苦恼于垫子的收纳场所,而且在改装时也不需要寻找垫子。
第四方式的组装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任一项的方式中,一对长边栅栏具有连结件,所述连结件在转用为单人床时能将长边彼此连结。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长边栅栏具有连结件,因此能够易于实现转用成单人床。
第五方式的组装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任一项的方式中,当转用为单人床时,通过一对长边栅栏的连结部而横跨两个长边栅栏,从而放置所述垫子。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长边栅栏的连结部而横跨两个长边栅栏从而放置垫子,因此在使用单人床时,能够将使用者的体重分散施加到两个长边栅栏上,从而确保床架的实用强度。
第六方式的组装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任一项的方式中,一对长边栅栏被定位为不能在上述底部的结构件上进行横向移动,将一对短边栅栏从上方朝向底部的结构件按压一对长边栅栏并使其固定,并且将一对短边栅栏的下端连结并组装在底部的结构件的侧面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不用对一对长边栅栏进行刚性结合而能连结成单人床,因此在用户想要移动单人床时,不需要整体抬起,可以不考虑整体移动时的情况而能设定连结件的强度。
第七方式的组装床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任一项的方式中,上述床头板的深度与床架脚部的高度一致,放倒床头板并使其延伸设置在头部一侧或足部一侧上从而构成加长框架,在加长框架上放置垫子从而能转用为加长床。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单人床的长度调节成两个阶段,并能够更长时间地使用组装床。
根据本发明,在不需要将组装床用作婴儿床时,不会零散地拆掉婴儿床的结构部件(长边栅栏),就能够直接使用尽可能大的部件单元从而构成单人床,并能够容易地进行改装,也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将组装床组装成婴儿床时的立体图。
图2为,改装用部件的收纳状态的说明图。
图3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一)。
图4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二)。
图5为,用于说明在婴儿床中的改装用部件的收纳状态的图。
图6为,将组装床改装为儿童用单人床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7为,将组装床改装为儿童用单人床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床头板组装的说明图。
图9为,收纳床头板主体单元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10为,用于说明在构成儿童用单人床时将床头板连结单元安装在床头板主体单元上的图。
图11为,收纳床头板连结单元25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12为,将组装床组装成儿童用单人床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将组装床改装为大人用单人床(加长床)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14为,将组装床改装为大人用单人床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为,用于说明在构成大人用单人床时将床头板连结单元安装在床头板主体单元上的图。
图16为,将组装床改装成大人用单人床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7为,将组装床组装成婴儿床(高式)时的立体图。
图18为,由滑动栅栏构成的长边栅栏的分解立体图。
图19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一)。
图20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二)。
图21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三)。
图22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四)。
图23为,收纳部件的收纳状态的说明图。
图24为,对形成中底板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25为,将组装床改装为带抽屉的单人床,并放置了床垫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26为,在图25的带抽屉的单人床中拉出了抽屉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27为,带抽屉的单人床的分解立体图。
图28为,抽屉的组装说明图(之一)。
图29为,抽屉的组装说明图(之二)。
图30为,背面面板的组装说明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婴儿床
10A单人床
10B单人床(加长床)
11底板部
11B底板基座
12、12A~12C垫子
13、14长边栅栏
15、16短边栅栏
20床头板
50婴儿床
50A单人床
51底板部
51A底板基座
52、53长边栅栏
54、55短边栅栏
56中底板部
60收纳部
61、62底板面板
63床架面板
68A脚部
81中底板基座
82床头板面板单元
83背面面板
85第一抽屉
86第二抽屉
90垫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组装床,以婴儿床为例进行说明。该婴儿床可以随着儿童的成长或者根据需要,而能改装成婴儿护栏、儿童用单人床或大人用单人床。
图1为,将组装床组装成婴儿床时的立体图。
作为组装床的婴儿床10主要是由木制部件组装而构成的,作为主要结构部件,包括:由下文所述的多个部件构成的底板部11;由多个垫子12A、12B、12C构成的垫子12;一对长边栅栏13、14和一对短边栅栏15、16。而且,由一对长边栅栏13、14和一对短边栅栏15、16形成围栏,通过在该围栏与底板部之间层叠有多层(本实施方式为三层)多个垫子12A、12B、12C,从而构成婴儿床10。在这种情况下,在底板部11下表面的四个角部分上分别设有脚轮11A,从而能容易地移动婴儿床10。
长边栅栏13大致包括上部框架101、下部框架102、侧面板103、104、以及多个纵向格子框架105、106,所述纵向格子框架105、106以形成纵向格子的方式架设在上部框架101和下部框架102之间。
同样,长边栅栏14大致包括上部框架111、下部框架112、侧面板113、114、以及多个纵向格子框架105、106,所述多个纵向格子框架105、106在上部框架111和下部框架112之间形成纵向格子。
而且,在底板部11与垫子12之间收纳有下文所述的多个部件(以及安装说明书),在将组装床改装为儿童用单人床或大人用单人床时使用所述多个部件。
图2为改装用部件的收纳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2所示,在如图1所示的组装了婴儿床10的状态下,在床头板主体单元23周围的底板基座11B的上方,如智力玩具那样组合并收纳有金属制的扶手支承部件21、以及安装了扶手支承部件21而构成床用扶手的木制的扶手部件22、构成床头板20的床头板侧面板24A、24B以及床头板连结单元25,从而构成底板部11。
其结果是,在作为婴儿床10使用时,能够可靠地保管在将组装床改装为儿童用单人床或大人用单人床时所必需的部件。
然后,对婴儿床10的组装进行说明。
图3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一)。
图4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二)。
在底板基座11B上设置开口部120,并制成俯视看呈口字形状,如图3的下部所示,在底板基座11B的长边侧的一个侧缘部11C上,设有用于与长边栅栏13卡合的三个凸起(卡合突起)121,在另一个侧缘部11D上设有用于与长边栅栏14卡合的三个凸起122。
另一方面,在底板基座11B的侧缘部11D上设有两处缺口部123。该缺口部123是用于插入突出设置于长边栅栏14下部的连结部件142、且不会妨碍长边栅栏14与三个凸起122进行卡合。因此,连结部件142被用在组装儿童用或大人用单人床的情况下,在使长边栅栏14发挥作为床架的作用时,连结部件142用于与同样作为床架发挥作用的长边栅栏13进行连结卡合。
而且,在位于底板基座11B短边一侧的一个侧缘部处的底板框架125的侧面上,形成有四处销孔126,所述销孔126用于与设在短边栅栏15上的凸起进行卡合,在构成短边一侧的另一个侧缘部的底板框架127的侧面上,形成有四处销孔128,所述销孔128用于与设在短边栅栏16上的凸起进行卡合。
在组装婴儿床10时,如图4所示,首先将长边栅栏13和长边栅栏14竖立设置在底板基座11B上。
在具体的组装之前,首先,参照图3对长边栅栏1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长边栅栏13包括上部框架101、下部框架102、侧面板103、104、纵向格子框架105、106、和下部支承框架107。而且,在侧面板103的上端面设有两处销孔108,所述销孔108用于与设在短边栅栏15上的凸起159A(参照图4)进行卡合。
而且,在侧面板104的上端面设有两处销孔109,所述销孔109用于与设在短边栅栏16上的凸起159B(参照图4)进行卡合。
此外,纵向格子框架105和纵向格子框架106仅是长度不同,其结构相同,其均由具有截面呈矩形形状的棒状部件所构成。
并且,在下部支承框架107的下表面设有三处未图示的销孔(卡合销孔),所述销孔(卡合销孔)用于与设在底板基座11B上表面上的凸起121进行卡合。
接着参照图3,来说明长边栅栏14的结构。
如图3的上部所示,长边栅栏14大致包括:上部框架111;下部框架112;侧面板113、114;在上部框架111和下部框架112之间形成纵向格子的多个纵向格子框架105、106;以及下部支承框架117,所述下部支承框架117架设在侧面板113和侧面板114之间,并且设于下部框架112的背面一侧。
在此,在侧面板113的上端面设有两处销孔118,所述销孔118用于与设在短边栅栏15上的凸起139B(参照图4)进行卡合。
此外,在侧面板104的上端面设有两处销孔119,所述销孔119用于与设在短边栅栏16上的凸起139A(参照图4)进行卡合。
而且,在下部支承框架117的下表面设有三处销孔(卡合孔)141,所述销孔(卡合孔)141用于与设在底板基座11B上表面上的凸起122进行卡合,并且在下部支承框架117的下表面设有两处连结部件142,在使长边栅栏14发挥作为床架的作用时,该连结部件142与用于同长边栅栏13连结卡合的纵向格子框架106进行卡合。
在上述结构中,当组装婴儿床10时,在使设于长边栅栏13的下部支承框架107下表面的销孔位置、与底板基座11B的凸起121的形成位置对准的状态下,通过从底板基座11B的上方压入长边栅栏13,从而如图4的下部所示,长边栅栏13与底板基座11B进行卡合,并成为竖立的状态。
同样,在使设于长边栅栏14的下部支承框架117下表面的销孔位置、与底板基座11B的凸起122的形成位置对准的状态下,通过将连结部件142插入到底板基座11B的缺口部123内,并从底板部11的上方压入长边栅栏14,从而将长边栅栏14与底板部11进行卡合,并成为竖立的状态。
其结果是,如图4的下部所示,长边栅栏13以及长边栅栏14成为在底板基座11B上竖立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然后组装短边栅栏15和短边栅栏16。
在此,参照图4对短边栅栏15和短边栅栏16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由于短边栅栏15和短边栅栏16的结构相同,因此主要说明短边栅栏15。
如图4的上部所示,短边栅栏15大致包括:上部框架131;下部框架132;大致呈L字形状的侧框架133、134;在上部框架131和下部框架132之间形成纵向格子的多个纵向格子框架135;截面呈L字状的卡合部件137,所述卡合部件137通过自己的铰链部136A而被安装在下部框架132的背面一侧,并且能够沿图4中的箭头A方向转动。在该情况下,卡合部件137虽然采用具有铰链部136A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通过另外独立的铰链而安装截面呈L字状的卡合部件的结构。
在此,在短边栅栏15的下部框架132的背面一侧上形成有四处凸起138,所述凸起138被嵌入并卡合于设在底板基座11B的底板框架125侧面上的四处销孔126中。
而且,在短边栅栏15的侧框架133上部的水平部分下表面上形成有两处凸起139A,所述凸起139A被嵌入并卡合于形成在长边栅栏13的侧面板103的上端面上的两处销孔108中。同样,在短边栅栏15的侧框架134上部的水平部分下表面上形成有两处凸起139B,所述凸起139B被嵌入并卡合于形成在侧面板104上端面上的两处销孔118中。
在上述结构中,当组装婴儿床10时,如图5所示,用户通过铰链部136A而沿箭头B方向拉出短边栅栏15的卡合部件137,卡合部件137的顶端部137A成为水平状态,如虚线(双点划线)所示,其成为立起的状态。
接着,用户将短边栅栏15的两处凸起139A插入到侧面板103上端面的销孔108中,并将两处凸起139B插入到侧面板113上端面的销孔118中,以使短边栅栏15的下部框架132背面一侧的凸起138、位于与设在底板基座11B的底板框架125上的四处销孔126(参照图3)对置的位置处。
在该状态下,用户使短边栅栏15弯曲,并且将下部框架132背面一侧的凸起138插入到四处销孔126中,并完全压入使其卡合,所述销孔126设置在底板基座11B的底板框架125一侧的侧面上。
在该阶段,通过向远离底板框架115的方向拉出短边栅栏15的下部,从而成为能够容易地解除凸起158与销孔116之间的卡合的状态。即、当再次组装时等,将易于进行分解。因此,为了防止向远离底板框架125的方向拉出短边栅栏15从而解除凸起138与销孔126之间的卡合,而使卡合部件137转动成如图4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并使卡合部件137的顶端部137A卡合在底板框架125的侧面125A上。
其结果是,即使向远离底板框架115的方向对短边栅栏15的下部进行施力,也不会解除凸起158与销孔126之间的卡合,并可靠地维持所述卡合,进而将会可靠地维持凸起139A与侧面板103上端面的销孔108之间的卡合、以及凸起139B与侧面板113上端面的销孔118之间的卡合。
同样,用户拉出短边栅栏16的卡合部件137使之成为竖立状态,将短边栅栏16的两处凸起139A插入到侧面板114上端面的销孔119中,并且将两处凸起139B插入到侧面板104上端面的销孔109中,以使短边栅栏16的下部框架132背面一侧的凸起138、位于与设在底板基座11B的底板框架127上的四处销孔128对置的位置处。
在该状态下,用户使短边栅栏16弯曲,并且将短边栅栏16的下部框架132背面一侧的凸起138插入到四处销孔128中,并完全压入使其卡合,所述销孔128设置在底板部11的底板框架127中,与短边栅栏15的情况相同,使卡合部件137转动,从而使顶端部137A卡合于底板框架127的侧面127A上。
其结果是,可以可靠地维持凸起138与销孔128之间的卡合,进而将会可靠地维持凸起139A与侧面板114上端面的销孔119之间的卡合、以及凸起139B与侧面板104上端面的销孔109之间的卡合。
其结果是,由于成为如图2的下部所示的状态,因此,为使短边栅栏15的卡合部件137相对于底板框架125的卡合、以及短边栅栏16的卡合部件137相对于底板框架127的卡合不会被解除,在与底板基座11B的开口部120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床头板主体单元23,且将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一部分放置在两个底板框架125和底板框架127上。在该状态下,由于在两个卡合部件137的上表面放置有床头板主体单元23,因此成为卡合部件137不会向上方转动的状态。
图5为,用于说明婴儿床中的改装用部件的收纳状态的图。
如图5所示,作为改装用部件的扶手支承部件21、扶手部件22、床头板主体单元23、床头板侧面板24A、24B、以及床头板连结单元25在被收纳于底板基座11B上方的状态下,各部件的上表面位置(放置有垫子12的面的位置)大致恒定,由作为包括底板基座11B的整体,来构成底板部11。
因此,通过在起到底板部11功能的扶手支承部件21、扶手部件22、床头板主体单元23、床头板侧面板24A、24B、床头板连结单元25以及底板基座11B的上部,对构成垫子12的垫子12A、12B、12C进行三层的层叠并收纳,从而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婴儿床10。
与此同时,能够维持设于短边栅栏15上的卡合部件137相对于底板框架125之间的卡合、以及设于短边栅栏16上的卡合部件137相对于底板框架127之间的卡合,并能够维持牢固的框架结构。
在该情况下,在将构成垫子12的两张垫子12A、垫子12B、12C全部进行三层的层叠并收纳来构成婴儿床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婴儿从婴儿床掉下来,要满足H1≥35cm,并且在为了便于扶着走的婴幼儿而仅收纳一张垫子12A来构成婴儿护栏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婴幼儿越过包围框架,要满足H2≥60cm,对各垫子12A、12B、12C的厚度th以及从底板部11到上部框架的高度H3进行设定,以满足上述条件。
具体而言,在H1=35cm、H2=60cm的情况下,进行如下设定。
th=(H2-H1)/2
=(60-35)/2
=12.5cm
H3=H2+th
=72.5cm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组装床的特征在于,在改装时不需要拆散成细小的部件,能够以尽可能大的部件单元对各结构部件进行再利用,并且能实现改装工序的简化以及缩短改装作业所需的时间。
图6为,将组装床改装为儿童用单人床时的外观立体图。
在将组装床改装为儿童用单人床10A时,将构成了婴儿床10围栏的一对长边栅栏13、14原封不动地平放,并将长边彼此连结而构成床架,并且对构成婴儿床10时收纳于底板部11与垫子12之间的零件进行组装而构成床头板20,将构成床头板20的床头板侧面板24A、24B的短边,以位于下侧的方式连结在平放的长边栅栏14的头部一侧长边上,从而做成儿童用单人床10A。
因而,长边栅栏13的侧面板103、104、长边栅栏14的侧面板113、114以及设于长边栅栏13的下部框架102背面一侧的下部支承框架107,将直接构成儿童用单人床10A的脚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改装。
在该情况下,侧面板103、104、113、114的宽度W1与床头板20的宽度W2相等。此外,长边栅栏13或长边栅栏14的宽度W3为,一般作为单人床所使用的宽度(95~110cm)。这是为了在放倒了床头板20的状态下用于大人用床的床架的一部分。
并且,将床头板20的高度W4设定为,儿童用单人床的床架部分(=除去床头板之外的部分)的长度与大人用单人床的床架部分的长度之差。
此外,构成长边栅栏13或长边栅栏14的纵向格子框架105、106位于床架的顶面一侧,会承受来自用户的负荷,在实际使用时,将构成垫子12的两张垫子12A和垫子12B并列放置从而构成了儿童用单人床10A的垫子。另外,将改装后不再使用的垫子12C、短边栅栏15、16及具有脚轮11A的底板部11的底板基座11B,收纳在由一对长边栅栏13、14构成的床架之下。
图7为,将组装床改装为儿童用单人床时的分解立体图。
由组装床改装而成的儿童用单人床10A的基本结构为,构成了婴儿床10围栏的一对长边栅栏13、14和床头板20。
首先,对床头板20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床头板20是通过对构成婴儿床10时收纳在垫子12下方的床头板主体单元23、床头板侧面板24A、24B、一对床头板连结单元25进行组装而获得的。
图8为床头板组装的说明图。
在组装床头板20时,如图8所示,首先,在床头板主体单元23上安装床头板侧面板24A、24B。
图9为,收纳床头板主体单元时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9所示,床头板主体单元23在收纳时被折叠,其包括:长方形状的基座面板151;沿着该基座面板151的一个长边并通过多个铰链152可转动地进行安装的上部面板153;沿着该基座面板151的另一个长边并通过多个铰链154可转动地进行安装的下部面板155。
如图9所示,基座面板151具有:分别设于两侧短边的中央部附近的一对滑动锁156;在构成儿童用单人床10A时分别与床头板连结单元25进行卡合的一对卡合孔157;与床头板侧面板24A的一对凸起241、242进行卡合的一对销孔158A;与床头板侧面板24B的一对凸起241、242进行卡合的一对销孔158B。
上部面板153具有:在组装床头板20时与床头板侧面板24A的凸起166进行卡合的销孔181;以及与床头板侧面板24B的凸起166进行卡合的销孔182。
下部面板155具有:在组装床头板时与床头板侧面板24A的凸起168进行卡合的销孔183;与床头板侧面板24B的凸起168进行卡合的销孔184;在构成大人用单人床时分别与床头板连结单元25进行卡合的一对卡合孔159。
接着,参照图8对床头板侧面板24A、24B的结构进行说明。
由于床头板侧面板24A和床头板侧面板24B具有镜面对称的结构,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对床头板侧面板24A的结构进行说明。
床头板侧面板24A具有基座面板160,在该基座面板160上设有柱状的第一支承部件164。而且,在该第一支承部件164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61、第二凸起162和滑动锁承受部163,所述第一凸起161与一侧(在图8中为上部一侧)的销孔158A卡合;所述第二凸起162与另一侧(在图8中为下部一侧)的销孔158A卡合;所述滑动锁承受部163用于插入滑动锁156的卡止片。并且,在组装了床头板20的状态下,第一支承部件164的一个端面169与上部面板153抵接,其另一端面170与下部面板155抵接,以承受使用时的负荷,并支承上部面板153和下部面板155。
并且,在床头板侧面板24A上设有长方体形状的第二支承部件245,在该第二支承部件245上,设有与上部面板232的销孔进行卡合的凸起246。
并且,在床头板侧面板24A上还设有长方体形状的第三支承部件167,在该第三支承部件167上,设有与下部面板155的销孔183进行卡合的凸起168。
在组装床头板20时,首先,用户通过铰链152而使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上部面板153向上方转动,并且通过铰链235而使下部面板233向下方转动,如图8所示,从侧面看大致呈U字形状。
接着,用户在将床头板侧面板24A的基座面板160,与上部面板153的一个侧面153A以及下部面板233的一个侧面155A的双方进行抵接的状态下,使其向图8所示的箭头C方向滑动,将第一凸起161与上部一侧的销孔158A进行卡合,并且将第二凸起162与下部一侧的销孔158A进行卡合,将凸起166与上部面板153的销孔181进行卡合,并且将凸起168与下部面板155的销孔183进行卡合。
于是,使滑动锁156的卡止片156A向床头板侧面板24A的基座面板160一侧滑动,并使其卡合于滑动锁承受部163上。而且,使卡止片156A的滑动把手156B转动并卡合在该滑动锁156的锁定槽156C内,从而成为锁定状态。由此,可维持卡止片156A与滑动锁承受部163之间的卡合状态,进而可防止床头板侧面板24A从床头板主体单元23中脱离。
然后,与床头板侧面板24A的情况相同,用户在将床头板侧面板24B的基座面板160,与上部面板153的另一侧面153B以及下部面板155的另一侧面155B的双方进行抵接的状态下,使其向图8所示的箭头C方向滑动,将第一凸起161与上部一侧的销孔158B进行卡合,并且将第二凸起162与下部一侧的销孔158B进行卡合,将凸起166与上部面板153的销孔182进行卡合,并且将凸起168与下部面板155的销孔184进行卡合。
于是,使滑动锁156的卡止片156A向床头板侧面板24B的基座面板160一侧滑动,并使其卡合于滑动锁承受部163上。并且,使卡止片156A的滑动把手156B转动并卡合在该滑动锁156的锁定槽156C内,从而成为锁定状态,可防止床头板侧面板24B从床头板主体单元23中脱离。
图10为,用于说明在构成儿童用单人床时将床头板连结单元安装在床头板主体单元上的图。
然后如图10所示,在完成后的床头板主体单元23上,安装用于将床头板20设置在床架上的一对床头板连结单元25。
图11为,收纳床头板连结单元25时的外观立体图。
在此,对床头板连结单元25进行说明。
床头板连结单元25包括:卡合支承部191,其与长边栅栏14的纵向格子框架136卡合并支承该纵向格子框架136;脚部193,其通过铰链192而以可转动的方式结合在卡合支承部191上,并且在图1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转动状态下,从下方支承了卡合支承部191;榫194,其被设于脚部193上,且与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榫孔185进行卡合;金属制的卡合部件196,所述卡合部件196被设于卡合支承部191的侧面,且与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卡合孔157或卡合孔159进行卡合。该卡合部件196的顶端被弯曲成L字形状,从而构成顶端部196A。
于是,床头板连结单元25在使用状态下,脚部253成为如图1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整体呈T字形状。
实际上,在将床头板20用于儿童用单人床时,如图12所示,对于呈T字形状的床头板连结单元25的卡合部件196,沿着图12中的箭头D将卡合部件196插入到卡合孔157中,所述卡合孔157被设置于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基座面板151上,将卡合部件196的顶端部196A与基座面板231的背面进行卡合。与此同时,将榫194插入并卡合在榫孔185中,所述榫孔185形成在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下部面板233的侧面上。
其结果是,一对床头板连结单元25以图12中的左侧图示的状态,分别被固定、定位在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规定位置上。
在该状态下,形成在卡合支承部191上的卡合支承用槽197及支承用缺口198,将会位于上表面。
接着,对儿童用单人床10A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将构成床头板20的床头板侧面板24A、24B的短边,以位于下侧的方式设置在所希望的位置处,以对应于长边栅栏14的三根纵向格子框架106、分别卡合在构成床头板20的各床头板连结单元25的卡合支承用槽197以及支承用缺口198的方式,从上方覆盖并连结长边栅栏14的头部一侧长边(上部框架111一侧),并将长边栅栏14平放。
其次,以对应于长边栅栏13的纵向格子框架106、分别卡合在长边栅栏14的一对连结部件142的卡合槽143的方式,从上方连结长边栅栏13的头部一侧长边(上部框架101一侧),并将长边栅栏13平放。其结果是,儿童用单人床10A就成为图2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虽然以限制向X方向及Y方向移动的方式而使长边栅栏13和长边栅栏14相互卡合,但其不是刚性结合构造,可允许向Z方向移动。因此,由于不需要与连结部件142对应的连结部分的强度,因而能够简化连结部分的结构,并易于进行组装、分解。
同样,虽然以限制向X方向及Y方向移动的方式而使长边栅栏14和床头板20相互卡合,但其不是刚性结合构造,可允许向Z方向移动(朝着分离的方向移动),因此,由于不需要作为连结部件发挥作用的床头板连结单元25的强度,因而也能够简化这些连结部分的结构,并易于进行组装、分解。
图12为,将组装床组装成儿童用单人床时的局部剖视图。
在儿童用单人床10A中,在由一对长边栅栏13、14构成的床架上,并列地放置两个垫子12A和垫子12B,从而构成儿童用单人床10A的垫子。另外,如图12所示,在构成儿童用单人床时没有使用的垫子12C被收纳在由一对长边栅栏13、14构成的床架之下,并且,虽然没有图示,但短边栅栏15、16及具有脚轮11A的底板部11的底板基座11B,也被收纳在床架之下。
在该情况下,对垫子12A的尺寸和长边栅栏13、14在图1中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行设定,以使得垫子12A与垫子12A之间的交界位置P1、以及由连结部件142连结的长边栅栏13与长边栅栏14之间的交界位置P2,位于不同的位置上。并且设定成,交界位置P1位于长边栅栏13上。其结果是,对放置在图3中的左侧垫子12A施加的负荷(主要是使用床的用户的体重)被长边栅栏14和长边栅栏13的双方进行分散并支承,从而能够确保床架的足够强度。
图13为,将组装床改装为大人用单人床(加长床)时的外观立体图。
在将组装床改装为大人用单人床10A时,将构成婴儿床10的围栏的一对长边栅栏13、14原封不动地平放,并将长边彼此连结从而构成床架,并且对构成婴儿床10时收纳于底板部11与垫子12之间的零件进行组装,从而构成床头板20,将构成床头板20的床头板侧面板24A、24B的长边,以位于下侧的方式连结在平放的长边栅栏14的头部一侧长边上,从而做成大人用单人床10B。
因此,长边栅栏13的侧面板103、104、长边栅栏14的侧面板113、114、以及设于长边栅栏13的下部框架132背面一侧的下部支承框架117,就直接构成了大人用单人床的脚部,并能够容易地进行改装。
尤其是,在从儿童用单人床改装成大人用单人床时,仅改变床头板20的连结状态即可,从而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改装。
此外,在实际使用大人用单人床时,将构成垫子12的两个垫子12A、垫子12B及垫子12C并列放置,从而构成大人用单人床10B的垫子。在该情况下,没有使用的短边栅栏15、16及具有脚轮11A的底板部11的底板基座11B,也被收纳在由一对长边栅栏13、14构成的床架之下。
图14为,将组装床改装为大人用单人床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为,用于说明在构成大人用单人床时将床头板连结单元安装在床头板主体单元上的图。
如图15所示,将一对床头板连结单元25分别安装在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一对卡合孔159中,所述一对床头板连结单元25用于将床头板20安装到床架上。
更详细而言,沿着图15中的箭头D,将呈T字形状的床头板连结单元25的卡合部件196插入到卡合孔159中,所述卡合孔159被设置于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下部面板155上,并使顶端部196A与下部面板155的背面进行卡合。与此同时,将榫194插入并卡合在榫孔201中,所述榫孔201形成在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下部面板155的表面上。
其结果是,以图15中的左侧所示一侧的床头板连结单元25的状态,一对床头板连结单元25分别被固定、定位于床头板主体单元23的规定位置处,形成在卡合支承部191上的卡合支承用槽197及支承用缺口198,将会位于上表面。
接着,对大人用单人床10B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将构成床头板20的床头板侧面板24A、24B的长边,以位于下侧的方式设置在所希望的位置上,以对应于长边栅栏14的三根纵向格子框架106,分别卡合在构成床头板20的各床头板连结单元25的卡合支承用槽197、以及支承用缺口198的方式,从上方连结长边栅栏14的上部框架111一侧,并将长边栅栏14平放。
其次,以对应于长边栅栏13的纵向格子框架106、分别卡合在长边栅栏14的一对连结部件142的卡合槽143的方式,从上方连结长边栅栏13的上部框架101一侧,并将长边栅栏13平放。其结果是,大人用单人床10B就成为图13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虽然以限制向X方向及Y方向移动的方式而使长边栅栏13和长边栅栏14相互卡合,但其不是刚性结合构造,可允许向Z方向移动。因此,由于不需要与连结部件142相对应的连结部分的强度,因而能够简化连结部分的结构,并易于进行组装、分解。
同样,虽然以限制向X方向及Y方向移动的方式而使长边栅栏14和床头板20相互卡合,但其不是刚性结合构造,可允许向Z方向移动,由于不需要作为连结部件起作用的床头板连结单元25的强度,因此能够简化这些连结部分的结构,并易于进行组装、分解。
图16为,将组装床改装成大人用单人床时的局部剖视图。
在大人用单人床10B中,通过在由床头板20和一对长边栅栏13、14构成的床架上,并列地放置两个垫子12A、垫子12B及垫子12C,从而构成大人用单人床10B的垫子。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构成婴儿床10时所使用的短边栅栏15、16及具有脚轮11A的底板部11的底板基座11B,也被收纳在床架之下。
该情况与构成了儿童用单人床的情况相同,由于设定成垫子12A与垫子12A之间的交界位置P1、以及由连结部件142连结的长边栅栏13与长边栅栏14之间的交界位置P2位于不同的位置,且交界位置P1位于长边栅栏13上,因此,施加在垫子12A上的负荷被长边栅栏14和长边栅栏13的双方进行分散并支承,从而能够确保床架的足够强度。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床,由于婴儿床10能分解为各个结构部件,底板部(底部)的结构件包括能自由形成床头板20的零件,将分解后的一对长边栅栏13、14水平地并列设置,并连接床头板20而构成床架,在该床架上放置垫子12从而能转用为单人床,因此在不需要将组装床用于婴儿床时,也不会零碎地拆散婴儿床10的结构部件,能够直接使用尽可能大的部件单元而构成单人床,组装作业的部位较少,能够容易地进行改装,并且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尤其是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床,也可以从儿童用单人床改装成作为加长床的大人用单人床,能够更长期地使用组装床,并能够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第二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作为组装床,以能够在高式的婴儿床、单人床的相互之间进行改装的组装床为例进行说明。
图17为,将组装床组装成婴儿床(高式)时的立体图。
作为组装床的婴儿床50,主要是对木制的部件进行组装而构成的,其主要结构部件包括:下文所述的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底板部51;一对长边栅栏52、53;一对短边栅栏54、55;中底板部56。而且,由一对长边栅栏52、53和一对短边栅栏54、55形成围栏,由该围栏与底板部51构成婴儿床50。在该情况下,在底板部51的下表面一侧配置有底板基座51A(参照图19),在该底板基座41A的四个角的部分上,分别设有脚轮51B,从而能够容易地移动婴儿床50。
将底板部51设置在婴儿床50的下部,在该底板部51的面前一侧(图17中的左侧)的上方形成有收纳部60,所述收纳部60用于收纳例如尿布和毛巾等照顾婴儿时所使用的备用品。
将中底板部56设置为从成人的膝部到腰部左右的高度,其支承一对长边栅栏52、53和一对短边栅栏54、55。在该中底板部56上配置有被褥和垫子(未图示),婴儿在这些被褥或垫子上睡觉。而且,通过用上述围栏包围中底板部56,从而可防止婴儿从婴儿床50中掉下来,可以确保婴儿的安全。
在收纳部60的底部上,嵌入了一对具有镜面对称结构的L字形状的底板面板61、62,在收纳部60的内侧,嵌入有作为背面面板的下文所述的床架面板63。
图18为,由滑动栅栏构成的长边栅栏的分解立体图。
长边栅栏52由滑动栅栏构成,其大致包括:滑动栅栏主体501和滑动支承框502。
滑动栅栏主体501包括:上部框架503;下部框架504;一对侧框架505、506;在上部框架503和下部框架504之间形成纵向格子的多个纵向格子框架507;铰链连接于下部框架504上的锁定机构主体508。
在该情况下,在侧框架505的侧部上设有突条509,在侧框架506的侧部上设有突条510,对此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滑动支承框502包括:对置的一对侧面板511、512;用于支承一对侧面板511、512的下部的下部支承框架513;用于支承一对侧面板511、512的中间部的中间支承框架514;用于防止在安装滑动栅栏主体501时滑动栅栏主体501倒向围框内的一对支承框部515。
在侧面板511上设有引导槽520,所述引导槽520用于引导滑动栅栏主体501的突条509,在侧面板512上设有引导槽521,所述引导槽521用于引导滑动栅栏主体501的突条510,通过在突条509、510所对应的引导槽520、521内引导突条509、510,而使滑动栅栏主体501在侧面板511和侧面板512之间进行上下方向的滑动。
下部支承框架513从俯视看呈U字形状(コ字形状),沿底板基座51A的长边而设有梁状的厚板部513A的截面呈L字形状,该厚板部513A的下表面、与侧面板511的下表面和侧面板512的下表面为同一平面。由此,在构成婴儿床50时,将下部支承框架513中除了厚板部513A之外的具有U字形状的厚度较薄的薄板部513B,放置在底板基座51A的上表面上,并通过未图示的榫及榫孔而固定薄板部513B,并且配置成,厚板部513A、侧面板511的下部及侧面板512的下部与底板基座51A的侧面(长边部及短边部的一部分)对置,以覆盖该侧面。
而且,在中间支承框架514上设有一对卡止孔523A,所述卡止孔523A用于使锁定机构主体508的下文所述的锁定用卡合片边转动边嵌入,从而将滑动栅栏主体501保持在上部固定位置(锁定位置)上。在此,上部固定位置是指,滑动栅栏主体501上端面的位置与侧面板511、512的上端面位置大致相等的位置。
此外,在中间支承框架514的背面一侧,沿着中间支承框架514的宽度方向设有中底板支承部514A,所述中底板支承部514A用于从下方支承下文所述的中底板部56。
长边栅栏53包括:相对配置的一对侧面板521、522;用于支承一对侧面板511、512的上部的上部支承框架523;用于支承一对侧面板521、522的中间部的中间支承框架524;用于支承一对侧面板511、512的下部的下部支承框架525;在上部支承框架523和中间支承框架524之间形成纵向格子的多个纵向格子框架526;嵌入并固定在中间支承框架524和下部支承框架525之间的围板527。
在中间支承框架524的背面一侧,沿着中间支承框架524的宽度方向设有中底板支承部524A,所述中底板支承部524A用于从下方支承下文所述的中底板部56。
下部支承框架525采用与下部支承框架513相同的结构,在构成婴儿床50时,将下部支承框架525中的薄板部525B放置在底板基座51A的上表面上,通过未图示的榫及榫孔来固定薄板部525B,并且配置成,厚板部513A、侧面板511的下部和侧面板512的下部,与底板基座51A的侧面(长边部及短边部的一部分)对置,并覆盖该侧面。
而且,在由嵌入到收纳部60内侧的床架面板63、围板527、侧面板511、侧面板512、中底板部56及底板部51所形成的空间内,收纳了在将组装床改装为单人床时所使用的以下所述的多个部件(以及安装说明书)。
接着,对婴儿床50的组装进行说明。
图19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一)。
图20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二)。
图21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三)。
图22为婴儿床的组装说明图(之四)。
在组装成婴儿床50时,如图19所示,首先将长边栅栏52和长边栅栏53竖立设置在底板基座51A上。
具体而言,在使设于长边栅栏52的下部支承框架513下表面的未图示的凸起位置、与形成有底板基座51A的三个销孔51C的位置对准的状态下,通过从底板基座51A的上方压入长边栅栏52,从而如图20所示那样,长边栅栏52与底板基座51A进行卡合,并成为竖立的状态。
同样,在使设于长边栅栏53的下部支承框架525下表面的未图示的凸起位置、与形成有底板基座51A的三个销孔51D的位置对准的状态下,通过从底板基座51A的上方压入长边栅栏53,从而如图20所示那样,长边栅栏53与底板基座51A进行卡合,并成为竖立的状态。
其次,沿着长边栅栏52的下部支承框架513的形状,将底板面板61和底板面板62嵌入到面前的一侧。底板面板61包括:底板面板主体61A和卡止部61B,所述卡止部61B通过长边栅栏52的侧面板511与长边栅栏53的侧面板521之间的间隙,而被设置在侧面板511及侧面板521的外表面一侧,并被卡止在侧面板511及侧面板521的外表面上。
因而,沿着长边栅栏52的下部支承框架513的形状,将底板面板61及底板面板62嵌入到面前的一侧,并且将卡止部61B、62B卡止在侧面板511及侧面板521的外表面上。
接着,用户将短边栅栏54的上部框架551下表面的未图示的销孔中的两处,插入到侧面板511上端面的凸起560上,并且将未图示的销孔中的另外两处销孔,插入到侧面板521上端面的凸起561上。
在该状态下,用户将短边栅栏54弯曲,并且将侧框架554背面一侧的四处销孔555,与凸起518和凸起528对置并插入其中,且完全压入使其卡合,所述凸起518设置在长边栅栏52的侧面板511的两处位置上;所述凸起528设置在长边栅栏53的侧面板521的两处位置上。
同样,用户将短边栅栏55的上部框架551下表面的未图示的销孔中的两处,插入到侧面板511上端面的凸起560上,并且将未图示的销孔中的另外两处销孔,插入到侧面板521上端面的凸起561上。
在该状态下,用户将短边栅栏54弯曲,并且将侧框架554背面一侧的四处销孔555,与凸起518和凸起528对置并插入其中,且完全压入使其卡合,所述凸起518设置在长边栅栏52的侧面板511的两处位置上;所述凸起528设置在长边栅栏53的侧面板521的两处位置上。
在该阶段,通过向远离侧面板511、521的方向拉出短边栅栏54的下部(侧框架554一侧),就能成为容易解除凸起518、528与销孔555之间的卡合的状态。即、在再次组装时等,就成为容易进行分解的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侧框架554与552之间嵌入其他部件,来防止短边栅栏54、55被拉向远离所对应的侧面板的方向,从而解除凸起518、528与销孔555之间的卡合。
在该状态下,婴儿床50将成为如图22的下部所示的状态。
图23为,收纳部件的收纳状态的说明图。
然后,在婴儿床50内收纳没有使用的部件。
具体而言,对床架面板63、第一抽屉面板单元64、第二抽屉面板单元65、与第一抽屉面板单元64对应的第一抽屉背面面板66、与第二抽屉面板单元65对应的第二抽屉背面面板67、两个扶手单元68、两张第一床架背面面板69以及两张第二床架背面面板70进行收纳。
在此,第一抽屉面板单元64包括:正面面板71;铰链连接在正面面板71上的右侧面板72;铰链连接在正面面板71上的左侧面板73。
同样,第二抽屉面板单元65包括:正面面板74;铰链连接于正面面板74上的右侧面板75;铰链连接于正面面板74上的左侧面板76。
在收纳空间中,在最靠近面前的一侧(在图23中为左侧),将床架面板63竖立收纳,从该床架面板63的背面朝向内侧,依次收纳有第一抽屉面板单元64、第一抽屉背面面板66、第二抽屉背面面板67、第二抽屉面板单元65、第一背面面板67A、两张第二床架背面面板67B、第一背面面板67A及两个扶手单元66。
图24为,对中底板部的形成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如上所述,在婴儿床50中收纳了没有使用的部件之后,可形成中底板部56。
中底板部56大致由中底板基座81和床头板面板单元82所构成,所述床头板面板单元82在构成单人床时作为床头板发挥作用。
在中底板基座81下表面的四角部分上,分别设有脚轮81A,在将该中底板基座81构成为抽屉时,能够容易地移动该抽屉。
床头板面板单元82具有床头板主体部82A、和铰链连接于床头板主体部82A的短边一侧的翼部82B、82C,在作为床头板发挥作用时,拉出这些翼部82B、82C,而用作一张的板状部件。
首先,将中底板基座放置在长边栅栏52的支承部件、以及长边栅栏53的支承部件的各自上表面之上,且嵌入并固定支承由长边栅栏52、53和短边栅栏54、55所构成的围栏中。
其次,床头板面板单元82在将翼部82B、82C折叠在床头板主体部82A的下表面一侧的状态下,将翼部82B、82C放置在短边栅栏54的侧框架554及短边栅栏55的侧框架554的各自上表面之上,且嵌入并固定支承由长边栅栏52、53和短边栅栏54、55所构成的围栏中。
其结果是,做成了图17所示的高式的婴儿床50。
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组装床的特征在于,在改装时不会拆散成细小的部件,能够以尽可能大的部件单元对各结构部件进行再利用,并能够实现改装工序的简化以及缩短改装作业所需的时间。
图25为,将组装床改装为带抽屉的单人床,并放置了床垫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26为,在图25的带抽屉的单人床中拉出了抽屉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27为,带抽屉的单人床的分解立体图。
在将组装床改装为带抽屉的单人床50A时,将构成婴儿床50的围栏的一对长边栅栏52、53平放,并将短边彼此连结而构成床架主体,通过在该床架主体上,安装将第一床架背面面板69和第二床架背面面板70组装而成的两张床架背面面板及床架面板63,从而构成床架。
接着,对于在构成婴儿床50时由中底板部56构成的床头板面板单元82进行组装,从而构成床头板,并连接在平放的长边栅栏53上。
并且,通过收纳在中底板部56与底板部51之间的部件、中底板基座81以及底板基座51A,而构成两个抽屉85、86,将其插入到床架的下方,从而做成带抽屉的单人床50A。
因而,构成长边栅栏52的侧面板512、513、下部支承框架513、长边栅栏53的侧面板521、522、下部支承框架525,将直接构成为单人床50A的脚部,并能够容易地进行改装。
在该情况下,长边栅栏52、53的高度与组装成床头板的床头板面板单元82的宽度相等。即、长边栅栏52或长边栅栏53的高度为,根据一般用于单人床的宽度以及高式婴儿床的高度来设定的110cm左右的尺寸。
接着,对带抽屉的单人床的组装进行说明。
在将婴儿床50转用为单人床50A时,将对婴儿床50进行分解而成的一对长边栅栏52、53水平地并列设置,使其与床头板面板(床头板)连结,从而构成床架,通过在该床架上放置垫子90,来进行组装。
图28为抽屉的组装说明图(之一)。
图29为抽屉的组装说明图(之一)。
然后,对抽屉的组装进行说明。
首先,对收纳于长边栅栏52中的第一抽屉85的组装进行说明。
在组装第一抽屉85时,将铰链连接于正面面板71背面的右侧面板72和左侧面板73左右打开,其整体呈π字形状,所述正面面板71构成第一抽屉面板单元64。接着,将第一抽屉面板单元64的右侧面板72下表面的凸起72B,嵌入到与中底板基座81对应的销孔81B中,并且将左侧面板73下表面的凸起73B,嵌入到与中底板基座81对应的销孔81C中。
然后,将第一抽屉背面面板66的卡合凸部66A,插入到中底板基座81的插入孔81D内,将楔部件89嵌入到卡合凸部66A的卡合孔66B内,并将第一抽屉背面面板66固定在中底板基座81上,从而做成带脚轮的第一抽屉85。
同样,对收纳在长边栅栏53中的第二抽屉86进行组装。在组装第二抽屉86时,将铰链连接于正面面板74背面的右侧面板75和左侧面板76左右打开,其整体呈π字形状,所述正面面板74构成第二抽屉面板单元65,将设于第二抽屉面板单元65下表面的凸起,嵌入到与底板基座51A对应的销孔中。接着,将第二抽屉背面面板67的卡合凸部插入到底板基座51A的插入孔内,将楔部件嵌入到卡合凸部的卡合孔中,并将第二抽屉面板单元65固定在底板基座51A上,从而做成带脚轮的第二抽屉86。
然后,对床架的组装进行说明。
首先,组装床头板面板。将构成了婴儿床50的中底板部56(底部)的床头板面板单元82的翼部82B、82C打开,将其做成平板状,并制成床头板面板。
其次,在长边栅栏53的上部支承框架523及一对侧面板521、522的上表面上安装背面面板87。
图30为背面面板的组装说明图。
在组装之前,通过一对棒状的连结部件87A对第一背面面板66及第二背面面板67进行连结,从而构成背面面板87,并构成了共计两张的背面面板87。然后,将一个背面面板87安装在长边栅栏53的上部支承框架523及一对侧面板511、512的上表面。
接着,通过松动螺钉,而将长边栅栏52的锁定机构主体508的把手部508A从锁定机构主体508的卡合部件508B中卸下,并使滑动面板501滑动到与下部支承框架513一侧抵接为止。
并且,通过一对棒状的连结部件87A对第一背面面板67A及第二背面面板67B进行连结,从而构成一张背面面板87,如图27所示,将该背面面板87安装在长边栅栏53的上部支承框架523及一对侧面板521、522的上表面。
接着,将床头板面板单元82,组装到长边栅栏53的侧面板522的未图示的安装孔中。
然后,以使长边栅栏52的侧面板511与长边栅栏53的侧面板521对置并紧密接触的方式,将长边栅栏53和长边栅栏52平放。
由于通过这种方式而做成床架的基本结构,因此,在由长边栅栏53的下部支承框架525所形成的开口中,收纳有上述的第二抽屉86。
同样,在由长边栅栏52的下部支承框架所形成的开口中,收纳有上述的第一抽屉85。
接着,在由滑动面板501及背面面板87所形成的开口中,收纳有短边栅栏54、55等组装单人床50A时不需要的部件,将床架面板63嵌入到该开口中,从而做成床架。
然后,如图25所示,通过将扶手68的脚部68A(参照图23)设置在床架的上表面,并在脚部68A上放置垫子90,从而做成如图25所示的单人床50A。
如上所述,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婴儿床50能分解为长边栅栏52、53等各个结构部件,底板部的结构件包括能自由形成床头板面板(床头板面板单元82)的零件,将分解后的一对长边栅栏52、53水平地并列设置,并连接床头板面板单元82而构成床架,在该床架上放置垫子90从而能转用为单人床50A,因此即使在不需要将组装床用作婴儿床时,也不会零碎地拆散婴儿床50的结构部件,能够直接使用尽可能大的部件单元而构成单人床50A,组装作业的部位较少,能够容易地进行改装,并且也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基本上使用了凸起和销孔来进行各个结构部件的紧固,但也能够使用螺纹件-螺纹孔、螺栓-螺母等其他的紧固件进行组装。

Claims (6)

1.一种组装床,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作为主要结构部件的一对长边栅栏、一对短边栅栏、以及底部的结构件,
其由一对长边栅栏和一对短边栅栏形成围栏,对该围栏与底部的结构件进行连接而能构成婴儿床,
该婴儿床能分解成各个结构部件,
底部的结构件包括能自由形成床头板的零件,
将分解后的一对长边栅栏水平地并列设置,并连接床头板而构成床架,在该床架上放置垫子从而能转用为单人床,
一对长边栅栏被定位为不能在所述底部的结构件上进行横向移动,将一对短边栅栏从上方朝向底部的结构件按压一对长边栅栏并使其固定,并且将一对短边栅栏的下端连结并组装在底部的结构件的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
其一对长边栅栏是矩形框状的框部件,
该框部件的宽度或高度为单人床的宽度,
其高度或宽度为单人床长度的1/2,
在框部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具有在转用为单人床时的床架的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婴儿床在所述围栏内侧的底部结构件上层叠有多层多个分割垫子,当转用为单人床时,在由一对长边栅栏构成的所述床架上,并列地放置有各个垫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
一对长边栅栏具有连结件,所述连结件在转用为单人床时能将长边彼此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
当转用为单人床时,通过一对长边栅栏的连结部而横跨两个长边栅栏,从而放置所述垫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装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头板的深度与床架脚部的高度一致,放倒床头板并使其延伸设置在头部一侧或足部一侧上从而构成加长框架,在加长框架上放置垫子从而能转用为加长床。
CN200880131044.0A 2008-09-08 2008-09-08 组装床 Active CN102149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6196 WO2010026665A1 (ja) 2008-09-08 2008-09-08 組立ベッ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9303A CN102149303A (zh) 2011-08-10
CN102149303B true CN102149303B (zh) 2013-10-02

Family

ID=41796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1044.0A Active CN102149303B (zh) 2008-09-08 2008-09-08 组装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43080B2 (zh)
CN (1) CN102149303B (zh)
WO (1) WO20100266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4990A (zh) * 2011-06-08 2011-10-26 浅井建筑设计事务所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US9138068B2 (en) 2012-01-12 2015-09-22 Groupe Dutailier Inc. Crib convertible to a bed, and kit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the same
IT201700013339A1 (it) * 2017-02-07 2018-08-07 For Ty S R L Lettino per neonati
CN108158743A (zh) * 2017-12-28 2018-06-15 上海先施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生儿护理床
CN109124171A (zh) * 2018-09-14 2019-01-04 安徽省贝唯他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成长型婴儿床及其组装方法
CN112401558B (zh) * 2020-12-10 2022-11-29 江西卓尔金属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坠落功能的学生双层公寓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9813Y (zh) * 1995-06-06 1997-08-20 黄大智 一种可变成儿童床的睡床
DE19848205C2 (de) * 1997-10-21 2001-12-13 Sabine Ak Kinderbett, insbesondere Kleinkinderbett
CN2560269Y (zh) * 2002-08-08 2003-07-16 叶伟德 可功能转换的床
CN200959977Y (zh) * 2006-10-13 2007-10-17 张汝建 多功能儿童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5956U (zh) * 1985-09-27 1987-04-07
JPH0166144U (zh) * 1987-10-23 1989-04-27
JPH07110253B2 (ja) * 1989-12-22 1995-11-29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床部延長の可能な床部昇降式ベッド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9813Y (zh) * 1995-06-06 1997-08-20 黄大智 一种可变成儿童床的睡床
DE19848205C2 (de) * 1997-10-21 2001-12-13 Sabine Ak Kinderbett, insbesondere Kleinkinderbett
CN2560269Y (zh) * 2002-08-08 2003-07-16 叶伟德 可功能转换的床
CN200959977Y (zh) * 2006-10-13 2007-10-17 张汝建 多功能儿童床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2-55956U 1987.04.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26665A1 (ja) 2010-03-11
CN102149303A (zh) 2011-08-10
JPWO2010026665A1 (ja) 2012-01-26
JP5343080B2 (ja)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9303B (zh) 组装床
US7117550B1 (en) Crib having movable and stationary sides, multiple bases, and a base connector
WO2014041887A1 (ja) 乳幼児用ベッドジョイント組立構造
US5790994A (en) Panel system accommodating various bed sizes
US5297305A (en) Changing table convertible into a youth bed and play table
CA1223703A (en) Crib
US9138068B2 (en) Crib convertible to a bed, and kit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the same
US3979783A (en) Crib or youthbed
JP6116763B1 (ja) 組替え可能なベビーベッド
US4343054A (en) Sofa bed combination
EP2275006B1 (de) Multifunktionsmöbel
TWI524867B (zh) 多階段組合式嬰兒床
JP2881375B2 (ja) ベビーベッド
US4622705A (en) Toddler bed construction utilizing crib converter kit
JP4171544B2 (ja) 組立・組替え可能なベッドユニット
US6704950B1 (en) Convertible crib and bed system
CN211984728U (zh) 婴儿床
JP3019444U (ja) ベッド
JP3978260B2 (ja) ベビーベッド
JP2575604Y2 (ja) ツインベッド装置
EP3248513A1 (en) Transformable furniture system
JP4047963B2 (ja) 組み換え可能なベビーベッド
GB2583937A (en) Adaptable bed
JPWO2017199377A1 (ja) 組み立て式ベッド
JP2000102453A (ja) ベッド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ASAI Corp.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I ARCHITECT PLANNING OFF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