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6819A - 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的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的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6819A
CN102146819A CN201110033857XA CN201110033857A CN102146819A CN 102146819 A CN102146819 A CN 102146819A CN 201110033857X A CN201110033857X A CN 201110033857XA CN 201110033857 A CN201110033857 A CN 201110033857A CN 102146819 A CN102146819 A CN 102146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il circuit
angle chamber
oil
chamb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38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6819B (zh
Inventor
太田贵弘
堀部武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chi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chi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chi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6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6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6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6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1/053Camshafts overhead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26Oil control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油路构造简易的同时确保链条盖的刚性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安装有油路换向控制阀的阀室被一体地形成在链条盖上,另一方面与链条盖相互独立地设置具有油路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该油路用于将自油泵供给至缸盖的油路开口的工作油供给到阀室中、并且将自阀室导出的工作油供给至相位改变机构的工作油室。然后,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安装在链条盖的链条室中,与链条盖一起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安装在缸盖上。结果,能够使油路的加工变得容易,并且,在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安装在链条盖上的情况下,也不用在链条盖上形成开口,能够确保链条盖的刚性。

Description

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的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该种配气正时控制装置,有人提出了下述装置,该装置包括: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其以与凸轮轴呈同心状的方式设置在凸轮轴的端部;换向阀,其执行将工作油供给至该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以及自该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排出工作油的操作;盖构件,其覆盖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将来自油泵的工作油经由盖构件而供给至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且改变凸轮轴的相对于曲轴旋转的旋转相位,从而改变进气阀、排气阀的开闭时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装置中,阀室、轴部和连接部一体地形成于盖构件,上述阀室用于配置换向阀,上述轴部具有用于将来自换向阀的工作油导入到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内部的工作油室内的油路,上述连接部将用于配置换向阀的阀室内与轴部的油路连通连接,在以轴部与凸轮轴呈同心状的方式将轴部插入到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内的状态下,将盖构件安装在缸盖上,从而谋求配气正时控制装置的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2115号公报
但是,通常在内燃机中,为了覆盖用于驱动气门传动装置的正时链条(timing chain)而在缸盖上安装有链条盖(chain cover),因此在上述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需隔着链条盖将盖构件安装在缸盖上,因此必须在链条盖上形成用于安装盖构件的大开口,从而难以确保链条盖的刚性。特别是当在链条盖上设置有用于将内燃机安装在车体上的发动机支架的情况下,必须确保链条盖的刚性。虽然可以使盖构件与链条盖一体地形成,但有时各油路的加工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油路构造简单的同时确保链条盖的刚性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采用下述构成。
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利用自油泵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改变凸轮轴的相对于曲轴的相对旋转相位,
该装置包括:
相位改变机构,该相位改变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被链条盖覆盖,并且该相位改变机构设置在上述凸轮轴的端部,在上述相位改变机构的内部具有作为液压室的超前角室和滞后角室;
阀室,其与上述链条盖一体地形成,并且具有上述工作油的导入口、能够将自该导入口导入的上述工作油供给至上述超前角室的超前角室侧开口以及能够将自上述导入口导入的上述工作油供给至上述滞后角室的滞后角室侧开口;
换向阀,其被收容在上述阀室中,且以能够选择性地使上述超前角室侧开口或上述滞后角室侧开口打开的方式切换这些开口;
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其具备轴部和连接部,该轴部具有将上述工作油导入到上述超前角室中的超前角室侧导入通路和将上述工作油导入到上述滞后角室中的滞后角室侧导入通路,且该轴部以与上述凸轮轴呈同心状的方式插入在上述相位改变机构内,利用上述连接部来形成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和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上述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将上述超前角室侧开口与上述超前角室侧导入通路连通连接起来,上述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将上述滞后角室侧开口与上述滞后角室侧导入通路连通连接起来。
在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将安装有换向阀的阀室一体地形成在链条盖上,另一方面将用于将来自换向阀的工作油供给到工作油室内的油路设置在与链条盖相互独立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上,从而能够使油路的加工变得容易。另外,中间油路形成构件不具有阀室,相应地,与一体地形成阀室和各油路的以往的盖构件相比能够相对小型地形成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因而,在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安装在链条盖上时,即使需要在链条盖上形成开口,也能够形成与以往相比较小的开口。当然,在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也可以不在链条盖上形成开口地直接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安装在链条盖上。结果,能够在确保油路构造简易的同时确保链条盖的刚性。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上述中间油路形成构件也可以安装在上述链条盖的内侧。这样,即使不在链条盖上形成开口,也能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安装在链条盖上。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链条盖的刚性。
在该种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安装在链条盖内侧的方式的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上述中间油路形成构件也可以具有供给部,该供给部形成有能够将自上述油泵供给的上述工作油供给至上述导入口中的供给通路。这样,能够利用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将来自油泵的工作油供给至导入口。
在利用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将工作油供给至导入口的这种方式的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上述中间油路形成构件也可以在上述供给通路中配置有能够过滤上述工作油内的夹杂物的过滤构件。这样,能够将过滤构件配置在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上述中间油路形成构件也可以在上述超前角室侧导入通路和上述滞后角室侧导入通路中配置有能够过滤上述工作油内的夹杂物的过滤构件,和/或者在上述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和上述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中配置有能够过滤上述工作油内的夹杂物的过滤构件。这样,能够将过滤构件配置在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内。
此外,在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上述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和上述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也可以形成于上述连接部。这样,也就无需在链条盖侧形成从阀室至相位改变机构的油路。结果,能够确保油路更加简易。
在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在上述链条盖上形成有槽部,利用上述连接部覆盖上述槽部,从而形成上述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和上述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这样,由于只是在链条盖侧形成油槽,因此能够确保油路简易。
本发明的内燃机包括具有上述任一方式的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即,基本来说,本发明的内燃机包括利用自油泵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改变凸轮轴的相对于曲轴的相对旋转相位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包括:相位改变机构,该相位改变机构以其至少一部分被链条盖覆盖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凸轮轴的端部,并且在其内部具有作为液压室的超前角室和滞后角室;链条盖,其上形成有阀室,该阀室具有自上述油泵供给的上述工作油的导入口、能够将该工作油供给至上述超前角室的超前角室侧开口以及能够将该工作油能够供给至上述滞后角室的滞后角室侧开口;换向阀,其被收容在上述阀室中,且以能够选择性地使上述超前角室侧开口或上述滞后角室侧开口打开的方式切换这些开口;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其具备轴部和连接部,该轴部具有将上述工作油导入到上述超前角室中的超前角室侧导入通路和将上述工作用导入到上述滞后角室中的滞后角室侧导入通路,且该轴部以与上述凸轮轴呈同心状的方式插入在上述相位改变机构内,上述连接部形成有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和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上述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将上述超前角室侧开口与上述超前角室侧导入通路连通连接起来,上述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将上述滞后角室侧开口与上述滞后角室侧导入通路连通连接起来,本发明的内燃机通过上述曲轴的旋转来驱动上述油泵。
在本发明的内燃机中,由于包括上述任一方式的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因此能够起到与本发明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所能起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例如能够起到在确保油路构造简易的同时确保链条盖的刚性的效果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的内燃机1的大概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相位改变机构30的轴线方向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相位改变机构30的端面方向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链条盖4的侧视图。
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链条盖4后得到的后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链条盖4中的形成有阀室12、12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的外观的外观图。
图8是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的侧视图。
图9是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的油路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从正面观察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后得到的主视图。
图12是从侧面观察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后得到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油路结构的油路结构剖视图。
图14是放大表示链条盖204的支承面部214、214的放大图。
图15是表示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的安装面250A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油路结构的油路结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的内燃机301的大概结构的结构图。
图18是放大表示链条盖304的正面支承面部314、314的放大图。
图19是表示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20是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侧视图。
图21是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主视图。
图22是表示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的油路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实施例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的内燃机1的大概结构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构成为如下装置,即,借助配置在被链条盖4覆盖的链条室4A内的正时链条6将曲轴2的旋转传递给进气凸轮轴8和排气凸轮轴10,使进气凸轮轴8和排气凸轮轴10旋转,从而改变进行未图示的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闭操作的内燃机1中的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闭时刻,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包括相位改变机构30、30,其配置在进气凸轮轴8的一端侧和排气凸轮轴10的一端侧;阀室12、12,其一体地形成于发动机支架部M的位置,该发动机支架部M形成在链条盖4上;油路转换控制阀18、18,其插入在阀室12、12内;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其配置在阀室12、12与相位改变机构30、30之间,从而构成工作油的油路。
图2是表示相位改变机构30的轴线方向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相位改变机构30的端面方向截面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相位改变机构30包括叶片转子(vane rotor)32和外壳34,该叶片转子32通过凸轮螺栓BLT被以与进气凸轮轴8、排气凸轮轴10呈同心状的方式一体地固定在这些凸轮轴中,上述外壳34以叶片转子32相对于其旋转自如的方式将该叶片转子32收容于其内周。
叶片转子32具有开口部33,该开口部33使叶片转子32的与进气凸轮轴8、排气凸轮轴10相抵接一侧的相反一侧的内周敞口,并且如图3所示,该叶片转子32具有大致沿放射方向向外周突出的4个叶片36。
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34包括圆盘状的前部板34a、被4个叶片36隔成4个工作室的外壳主体34b以及在外周形成有链条轮S的后部板34c,工作室由4个超前角室38A和4个滞后角室38B构成。自超前角室38A和滞后角室38B形成有贯穿至叶片转子32的开口部33的通路33A和通路33B。另外,曲轴2的旋转被卷装在链条轮S上的正时链条6传递至外壳34,然后经由叶片转子32传递至进气侧凸轮轴8、排气侧凸轮轴10。
图4是链条盖4的侧视图,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链条盖4后得到的后视图,图6是放大表示链条盖4中的形成有阀室12、12的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4~图6所示,在链条盖4的形成有发动机支架部M的位置上,阀室12、12形成为自左右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开设于发动机支架部M的大致为圆筒状的有底孔,且该阀室12、12分别具有在链条盖4的背面侧贯穿的3条通路15a、15b、15c。这些通路15a、15b、15c分别在2个处于相同高度位置的支承面部14、14上开口,为了使该2个支承面部14、14在链条盖4的背面侧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而对该两个支承面部14、14实施了平面加工。除了通路15a、15b、15c在支承面部14、14上开口之外,在该支承面部14、14上还分别形成有2个螺栓孔14a、14a。另外,在链条盖4的背面侧还形成有具有支承面的螺栓孔14b、14b,为了使该支承面与支承面部14、14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而对该支承面实施了平面加工。
图7是表示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的外观的外观图,图8是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的侧视图,图9是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的主视图。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由基座部52、突出轴部54和突出轴部56构成,上述基座部52从正面看大致为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上述突出轴部54在基座部52的顶部与基座部52呈大致直角状地突出,上述突出轴部56在靠基座部52的底边的位置沿与突出轴部54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与基座部52呈大致直角状地突出。
在基座部52中自底边侧沿连接顶部与底边的斜边朝向顶部侧地穿设有2条油路52a、52b,且自安装面52A侧穿设有与油路52a相连通的连通路53a和与油路52b相连通的连通路53b,上述安装面52A形成于基座部52的与突出设置有突出轴部54、56那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另外,油路52a、52b在底边侧利用未图示的圆锥管螺纹油塞形成塞,利用平面加工使安装面52A形成为平坦面。另外,在基座部52的底边和两个斜边分别形成有突起部B、B、B,该突起部B、B、B形成有螺栓孔,各螺栓孔贯穿至安装面52A。
在突出轴部54中自前端面形成有2条轴内油路54a、54b,该轴内油路54a与形成在基座部52内的油路52a相连通,该轴内油路54b与形成在基座部52内的各油路52b相连通。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在突出轴部54的外周面的靠前端面侧的位置形成有环状槽54A,在相比环状槽54A更靠前端面侧的位置还形成有2个密封环槽SG1、SG2,在相比环状槽54A靠基座部52侧的位置还形成有1个密封环槽SG3。如图9所示,在环状槽54A上形成有缺口部54B,该缺口部54B是环状槽54A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上被切削掉1/3左右而形成的,用于连通轴内油路54a和环状槽54A。
如图7和图9所示,在突出轴部56中自前端面形成有贯穿至安装面52A的轴内油路56a。轴内油路56a在比前端侧靠安装面52A的位置上形成为具有内径扩大了的扩径部56a’的台阶状。在扩径部56a’中收容有用于过滤工作油内的夹杂物的滤油器57。
这里,详细说明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的油路构造。图10是表示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的油路构造的剖视图。
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如图1所示,使各基座部52、52的安装面52A、52A隔着金属衬垫G、G分别与链条盖4的支承面部14、14抵接,分别利用3根螺栓BLT将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安装固定在链条盖4上。即,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被安装在链条盖4的内侧。详细而言,以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的各连通路53a、53a与链条盖4的各通路15a、15a相连接,各连通路53b、53b与各通路15c、15c相连接,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的轴内油路56a、56a(扩径部56a’、56a’侧)与链条盖4的各通路15b、15b相连接的状态,将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安装在链条盖4上。并且,在覆盖链条室4A地将链条盖4安装在缸盖3等构件上时,以下述状态将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配置在链条盖4与缸盖3之间,即,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的突出轴部54、54与未图示的密封环一起以与形成在各相位改变机构30、30的叶片转子32、32中的各开口部33、33呈同轴状的方式插入在该开口部33、33内、并且各突出轴部56、56的前端面隔着各密封构件58、58分别与缸盖3抵接。此时,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的轴内油路54a借助各相位改变机构30、30的通路33A与超前角室38A连通连接,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的轴内油路54b借助各相位改变机构30、30的通路33B与滞后角室38B连通连接,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的轴内油路56a的前端侧与形成在缸盖3上的各油路开口3a、3a相连接。另外,油路开口3a与形成在缸体5内的未图示的缸体内油路相连通,利用油泵16供给的工作油在该缸体内油路内流动。
这样当以将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夹持在链条盖4与缸盖3之间的方式安装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时,如图10所示,自油泵16供给的工作油在形成于缸体内的未图示的缸体内油路中流动,该工作油自各油路开口3a、3a流入到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的突出轴部56、56内的轴内油路56a、56a中。流入到各轴内油路56a、56a中的工作油经过各通路15b、15b而被导入到各阀室12、12内,然后自利用各油路换向控制阀18、18打开的各通路15a、15a经由各连通路53a、53a而流入到各油路52a、52a中,或自利用各油路换向控制阀18、18打开的各通路15c、15c经由各连通路53c、53c而流入到各油路52b、52b中。当工作油在油路52a、52a中流动时,工作油流动至轴内油路54a、54a然后自环状槽54A、54A经由通路33A、33A而流入到超前角室38A、38A中。另一方面,当工作油在油路52b、52b中流动时,工作油流动至轴内油路54b、54b然后经由通路33B、33B而流入到滞后角室38B、38B中。这样,通过使工作油流入到超前角室38A、38A或滞后角室38B、38B中,叶片转子32、32相对于外壳34、34进行相对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阀、排气阀的开闭时间。
采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使安装有油路换向控制阀18、18的阀室12、12一体地形成于链条盖4,另一方面将油路(轴内油路56a、连通路53a、53b、油路52a、52b、轴内油路54a、54b)设置在与链条盖4相互独立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中,该油路用于将自油泵16供给至缸盖3的油路开口3a、3a的工作油供给到阀室12、12中、并且用于将自阀室12、12导出的工作油供给到作为工作油室的超前角室38A和滞后角室38B中,由此,能够使油路的加工变容易。而且,在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安装于链条盖4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在链条盖4上形成开口,因此也不会使链条盖4的刚性下降。结果,能够在确保油路构造简易的同时确保链条盖4的刚性。
在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中,在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上设置具有轴内油路56a、56a的突出轴部56、56,并使该突出轴部56、56隔着密封环58、58与缸盖3的各油路开口3a、3a抵接,从而将来自油泵16的工作油供给到各阀室12、12中,但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即,不在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上设置突出轴部56、56,而是在缸盖3上形成向链条盖4侧突出的突出部3A、3A,在各突出部3A、3A上分别形成油路开口3a、3a,并且使该突出部3A、3A隔着密封环与链条盖4的支承面部14、14抵接,从而将来自油泵16的工作油自各油路开口3a、3a经由支承面部14、14的各通路15b、15b而供给到各阀室12、12中。
图11是从正面观察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后得到的主视图,图12是从侧面观察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后得到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油路结构的油路结构剖视图。如图11所示,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由基座部152和突出轴部154构成,该基座部152从正面看大致形成为拉丁字母的A字形,上述突出轴部154在基座部152的顶部相对于基座部152呈大致直角形状地突出。在基座部152中从腿部的前端部侧沿连接顶部与腿部的斜边向顶部侧穿设有两条油路152a、152b,从安装面152A侧穿设有与油路152a相连通的连通路153a和与油路152b相连通的连通路153b,上述安装面152A形成于基座部152的与突出设置有突出轴部154那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另外,油路152a、152b在腿部的前端部利用未图示的圆锥管螺纹油塞形成塞,利用平面加工使安装面152A形成为平坦面。另外,在基座部152的腿部形成有突起部B、B、B、B,该突起部B、B、B、B形成有螺栓孔,这些螺栓孔贯穿至安装面152A。在突出轴部154中自前端面形成有两条轴内油路154a、154b,该轴内油路154a与形成在基座部152内的油路152a相连通,轴内油路154b与形成在基座部152内的油路152b相连通。
另外,如图12所示,在突出轴部154的外周面的靠前端面侧的位置形成有环状槽154A,在比环状槽154A更靠前端面侧的位置还形成有两个环状密封槽SG1、SG2,在比环状槽154A靠基座部152侧的位置还形成有一个环状密封槽SG3。如图11所示,在环状槽154A上形成有缺口部154B,该缺口部154B是该环状槽154A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上被切削掉1/3左右而形成的,从而使得轴内油路154a和环状槽154A相连通。
如图13所示,在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150被夹持在链条盖4与缸盖3之间的状态下,即,在各安装面152A、152A隔着衬垫G、G分别与链条盖4的支承面部14、14抵接、各突出轴部154、154以与形成于各相位改变机构30、30的叶片转子32、32中的开口部33、33呈同轴状的方式插入在该开口部33、33中的状态下安装该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150。此时,形成在缸盖3上的各突出部3A、3A的前端面处于隔着密封构件58、58与链条盖4的支承面部14、14抵接的状态。这样,在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150被夹持在链条盖4与缸盖3之间的状态下安装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150时,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150的各连通路153a、153a与链条盖4的通路15a、15a分别连接,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150、150的各连通路153b、153b与链条盖4的各通路15c、15c分别连接,形成在各突出部3A、3A上的各油路开口3a、3a与各通路15b、15b相连接,各轴内油路154a、154a借助环状槽154A、154A及通路33A、33A分别与超前角室38A、38A连通连接,各轴内油路154b、154b借助通路33B、33B分别与滞后角室38B、38B连通连接。另外,在各突出部3A、3A内形成有将油路开口3a、3a和未图示的缸体内油路连通起来的油路3b、3b,由油泵16供给的工作油在上述缸体内油路中流动,在油路3b、3b的靠油路开口3a、3a的位置分别收容有滤油器57、57。
这样,自油泵16供给的工作油在形成于缸体内的未图示的缸体内油路中流动,然后自各油路开口3a、3a经由各通路15b、15b而被导入到各阀室12、12中,然后自利用各油路换向控制阀18、18打开的各通路15a、15a经由各连通路153a、153a而流入各油路152a、152a中,或自利用各油路换向控制阀18、18打开的各通路15c、15c经由各连通路153b、153b而流入到各油路152b、152b中。当工作油在油路152a、152a中流动时,工作油流动至轴内油路154a、154a而自环状槽154A、154A经由通路33A、33A流入到超前角室38A、38A中。另一方面,当工作油在油路152b、152b中流动时,工作油流动至轴内油路154b、154b而经由通路33B、33B流入到滞后角室38B、38B中。
与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相同,在上述变形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也能够在确保油路构造简易的同时确保链条盖的刚性。
在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中,在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中形成将自阀室12流出的工作油引导至轴内油路54a、54b的油路即连通路53a、53b和油路52a、52b,但也可以利用中间油路形成构件和链条盖形成将工作油引导至轴内油路54a、54b的油路。
图14是放大表示链条盖204的支承面部214、214的放大图,图15是表示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的安装面250A的形状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油路结构的油路结构剖视图。如图14所示,在链条盖204的支承面部214、214中分别形成有与阀室212、212相连通的3个通路215a、215b、215c。另外,在支承面部214、214上形成有与通路215a相连接的油槽217a和与通路215c相连接的油槽217c。油槽217a、217c自通路215a、215c朝向链条盖204的上端大致呈直线状地延伸。
如图15所示,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与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该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中并未形成有连通路53a、53b和油路52a、52b,以及将安装面52a改设成安装面252A,除此之外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具有相同的结构。即,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由基座部252、突出轴部254和突出轴部256构成,上述基座部252正面看大致为等腰三角形,上述突出轴部254在基座部252的顶部相对于基座部252大致呈直角状地突出,上述突出轴部256在基座部252的靠底边的位置相对于基座部252沿与突出轴部254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大致呈直角状地突出。对基座部252的与形成有突出轴部254、256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整个面进行平面加工,从而构成形成为平坦面的安装面252A。在突出轴部254中自前端面形成有贯穿至安装面252A的两条轴内油路254a、254b,在突出轴部256中自前端面形成贯穿至安装面252A的轴内油路256a。轴内油路256a在比前端侧靠安装面252A的位置上形成为具有内径扩大了的扩径部256a’的台阶状。在扩径部256a’中收容有用于过滤工作油内的夹杂物的滤油器257。
如图16所示,使这种结构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250的各安装面252A、252A隔着金属衬垫G、G与链条盖4的支承面部214、214抵接,并利用3根螺栓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250安装固定在链条盖4上,从而形成下述油路,即,形成在支承面部214、214中的一组油槽217a、217c隔着金属衬垫G、G被安装面252A、252A覆盖而成的油路。该油路的一端与一组通路215a、215c相连接,该油路的另一端与一组轴内油路254a、254b相连接。另外,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250的轴内油路256a、256b与链条盖4的各通路215b、215b相连接。并且,在覆盖链条室4A地将链条盖4安装在缸盖3等构件上时,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250的突出轴部254、254以与形成在各相位改变机构30、30的叶片转子32、32中的开口部33、33呈同轴状的方式插入在该开口部33、33内,并且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250的突出轴部256、256的前端面隔着各密封构件58、58与缸盖3抵接,从而将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250配置在链条盖4与缸盖3之间。此时,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250的突出轴部254、254的轴内油路254a的前端侧借助各相位改变机构30、30的通路33A与超前角室38A连通连接,突出轴部254、254的轴内油路254b的前端侧借助各相位改变机构30、30的通路33B与滞后角室38B连通连接,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250的突出轴部256、256的轴内油路256a、256a的前端侧与形成在缸盖3上的各油路开口3a、3a相连接。
这样,自油泵16供给的工作油在形成于缸体内的未图示的缸体内油路中流动,然后自各油路开口3a、3a流入到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250、250的突出轴部256、256内的轴内油路256a、256a中。流入到各轴内油路256a、256a中的工作油经由各通路215b、215b而导入到各阀室212、212中,然后经由利用各油路换向控制阀18、18打开的各通路215a、215a而流入到各油槽217a、217a中,或经由利用各油路换向控制阀18、18打开的各通路215c、215c而流入到各油槽217c、217c中。当工作油在油槽217a、217a中流动的情况下,工作油在轴内油路254a、254a中流动而自环状槽254A、254A经过通路33A、33A而流入到超前角室38A、38A中。另一方面,当工作油在油槽217c、217c中流动的情况下,工作油在轴内油路254b、254b中流动而经过通路33B、33B流入到滞后角室38B、38B中。
与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相同,上述的变形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中也能够在确保油路构造简易的同时确保链条盖的刚性。
在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中,将过滤器57、257收容在突出轴部56、256中的轴内油路56a、256a的扩径部56a’、256a’内或突出部3A中的油路3b内,但只要是在通至超前角室38A和滞后角室38B的油路中即可,可以收容在任意位置。例如,也可以收容在连通路53a、53b、153a、153b、通路15a、15b、15c、215a、215b、215c、轴内油路54a、54b、154a、154b、254a、254b、油路开口3a等中的任意位置,或者也可以在这些连通路、通路、轴内油路、油路开口中均收容有上述过滤器。
在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中,在利用螺栓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150、150、250、250安装在链条盖4、104、204侧后,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150、150、250、250与链条盖4、104、204一起安装在缸盖3上,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地先用螺栓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150、150、250、250安装在缸盖3上,然后以覆盖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150、150、250、250的方式将链条盖4、104、204安装在缸盖3上。
实施例2
接下来,说明具有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的内燃机301。
具有第二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的内燃机301与具有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的内燃机1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将链条盖4改设成链条盖304,以及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改设成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除此之外,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的内燃机1相同的结构。因而,在具有第二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的内燃机301中,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不同的部分。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相同的结构,依据需要利用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例如利用图2、图3说明相位改变机构30、30)。
图17是表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的内燃机301的大概结构的结构图。如图17所示,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构成为如下装置,即,构成为用于改变内燃机301中的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闭时间的装置,该内燃机301借助配置在被链条盖304覆盖的链条室304A内的正时链条6将曲轴2的旋转传递至进气侧凸轮轴8和排气侧凸轮轴10,使进气侧凸轮轴8和排气侧凸轮轴10旋转,来进行未图示的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闭操作,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包括:相位改变机构30、30,其配置在进气侧凸轮轴8的一端侧和排气侧凸轮轴10的一端侧;阀室312、312,其一体地形成于发动机支架部M的位置,该发动机支架部M形成在链条盖304上;油路转换控制阀18、18,其插入在阀室312、312内;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350,其安装在链条盖304上且用于构成阀室312、312与相位改变机构30、30之间的油路。
图18是放大表示链条盖304的正面支承面部314的放大图。如图18所示,在链条盖304的形成有发动机支架部M的位置上,阀室312、312形成为自左右方向(图18中的左右方向)开设于发动机支架部M的大致为圆筒状的有底孔。另外,在链条盖304的表面上部具有由2个腿部314A、314A和连结部314B构成的开口朝下(连结部314B位于上侧)的正面看大致为倒U字形的正面支承面部314,为了使支承面处于同一高度而对其进行了平面加工。在2个腿部314A、314A的开口侧即前端侧分别形成有与各阀室312、312相连通的通路315a、315c以及将这些通路315a、315c围起来的环状密封槽315d、315d,在通路315a与通路315c之间的对应位置分别形成有从背面分别与各阀室312、312相连通的通路315b、315b。在链条盖304的背面的通路315b、315b的周围形成有被实施了平面加工的背面支承面部316、316。另外,在2个腿部314A、314A与连结部314B的相交部分形成有开口317、317以及将开口317、317围起来的环状密封槽319、319。另外,在正面支承面部314上除了形成有通路315a、315a、315c、315c、开口317、317之外,还形成有4个螺栓孔314b、314b、314b、314b。
图19是表示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图20是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侧视图,图21是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主视图。
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由基座部352和突出轴部354、354构成,该基座部352与链条盖304的正面支承面部314相对应地形成为由2个腿部352A、352A和连结部352B构成的开口朝下的正面看大致为倒U字形的形状,上述突出轴部354、354在基座部352上的2个腿部352A、352A与连结部352B的相交部分处相对于基座部352呈大致直角状地突出。
在基座部352的2个腿部352A、352A中,分别穿设有从开口侧即前端侧到形成有突出轴部354、354的位置的附近的油路352a、352b,且从形成在基座部352的突出设置有突出轴部354、354的那侧的面上的安装面352C侧穿设有与两组油路352a、352b中的各油路352a相连通的连通路353a和与各油路352b相连通的连通路353b。另外,两组油路352a、352b在两个腿部352A、352A的前端侧利用未图示的圆锥管螺纹油塞形成有塞,利用平面加工使安装面352C形成为平坦面。另外,在基座部352中贯穿形成有4个突起部B、B、B、B,该突起部B、B、B、B形成有螺栓孔。
在突出轴部354、354中自前端面形成有两组轴内油路354a、354b,该轴内油路354a与形成在基座部352内的各油路352a相连通,该轴内油路354b与形成在基座部352内的各油路352b相连通。另外,如图20所示,在突出轴部354、354的外周面的靠前端面侧的位置形成有环状槽354A、354A,在比环状槽354A、354A靠前端面侧的位置还形成有两个环状密封槽SG1’、SG2’,在比环状槽354A、354A靠基座部352侧的位置还形成有一个环状密封槽SG3’。在环状槽354A、354A上形成有未图示的缺口部,该缺口部是环状槽354A、354A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上被切削掉1/3左右而形成的,由此将轴内油路354a、354a和环状槽354A、354A连通起来。
这里,详细说明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的油路构造。图22是表示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的油路构造的剖视图。
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如图17和图22所示,对于链条盖304的在各环状密封槽319、319和各环状密封槽315d、315d、315d、315d上分别安装了密封环SR1、SR1和密封环SR2、SR2、SR2、SR2的正面支承面部314,使基座部352的安装面352C与该正面支承面部314抵接,利用螺栓BLT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安装固定在链条盖304上。详细而言,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突出轴部354、354插入开口317、317中,并且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两组连通路353a、353b中的连通路353a与链条盖304的通路315a相连接,将连通路353b与链条盖304的通路315c相连接。并且,在将安装固定有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链条盖304以覆盖链条室304A的方式安装在缸盖3等构件上时,形成下述状态,即,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突出轴部354、354以与形成在各相位改变机构30、30的叶片转子32、32中的各开口部33、33呈同轴状的方式插入在该开口部33、33内、并且链条盖304的背面支承面部316、316与缸盖3抵接。此时,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的两组轴内油路354a、354b中的轴内油路354a借助相位改变机构30、30的通路33A与超前角室38A连通连接,轴内油路354b借助各相位改变机构30、30的通路33B与滞后角室38B连通连接,通路315b、315b与形成在缸盖3上的油路开口3a、3a相连接。另外,油路开口3a、3a与形成在缸体5内的未图示的缸体内油路相连通,由油泵16供给的工作油在该缸体5内油路内流动。
这样当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与链条盖4一起安装在缸盖3上时,如图22所示,自油泵16供给来的工作油在形成在缸体内的未图示的缸体内油路中、缸盖内油路中流动,自各油路开口3a、3a流入到形成于链条盖304的背面接支承面部316、316的通路315b、315b中。流入到通路315b、315b中的工作油被导入到各阀室312、312内,然后自利用各油路转换控制阀18、18打开的各通路315a、315a经过各连通路353a、353a而流入到各油路352a、352a中,或自利用各油路转换控制阀18、18打开的各通路315c、315c经过各连通路353c、353c而流入到各油路352b、352b中。当工作油在油路352a、352a中流动时,工作油流动至轴内油路354a、354a然后自环状槽354A、354A经过通路33A、33A而流入到超前角室38A、38A中。另一方面,当工作油在油路352b、352b中流动时,工作油流动至轴内油路354b、354b然后经过通路33B、33B而流入到滞后角室38B、38B中。这样,通过使工作油流入到超前角室38A、38A或滞后角室38B、38B中,叶片转子32、32相对于外壳34、34进行相对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阀、排气阀的开闭时间。
采用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320,使安装有油路换向控制阀18、18的阀室312、312一体地形成在链条盖304上,另一方面将油路(2组通路353a、353b、2组油路352a、352b、2组轴内油路354a、354b)设置在与链条盖304相互独立的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中,该油路用于将自阀室312、312导出的工作油供给到作为工作油室的超前角室38A、38A和滞后角室38B、38B中,由此,能够使油路的加工变得容易。而且,在将中间油路形成构件350安装在链条盖304上的情况下,与以往的开口尺寸相比,也能够将形成在链条盖304上的开口317、317设置为极小的尺寸,从而能够抑制链条盖304的刚性的下降。结果,能够在确保油路构造简易的同时确保链条盖304的刚性。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中,在进气侧凸轮轴8的一端侧和排气侧凸轮轴10的一端侧均设置有相位改变机构30,但也可以在进气侧凸轮轴8的一端侧和排气侧凸轮轴10的一端侧中的任意一方设置相位改变机构30。在该情况下,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50、150、150、250、250、350、缸盖3的油路开口3a等构件只需设置一个。
以上利用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以各种实施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配气正时控制装置(20),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利用自油泵供给来的工作油的液压改变凸轮轴(8、10)的相对于曲轴的相对旋转相位,
该装置包括:
相位改变机构(30),该相位改变机构(30)的至少一部分被链条盖(4)覆盖,并且该相位改变机构(30)设置在上述凸轮轴(8、10)的端部,在上述相位改变机构(30)的内部具有作为液压室的超前角室(38A)和滞后角室(38B);
阀室(12),其与上述链条盖(4、204、304)一体地形成,该阀室(12)具有上述工作油的导入口(15b、215b、315b)、能够将自该导入口(15b、215b、315b)导入的上述工作油供给至上述超前角室(38A)的超前角室侧开口(15a、215a、315a)以及能够将自上述导入口(15b、215b、315b)导入的上述工作油供给至上述滞后角室(38B)的滞后角室侧开口(15c、215c、315c);
换向阀(18),其被收容在上述阀室(12)中,且以能够选择性地使上述超前角室侧开口(15a、215a、315a)或上述滞后角室侧开口(15c、215c、315c)打开的方式切换这些开口;
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150、250、350),其具有轴部(54、154、254、354)和连接部(52、152、252、352),该轴部(54、154、254、354)具有用于将上述工作油导入至上述超前角室(38A)的超前角室侧导入通路(54a、154a、254a、354a)和用于将上述工作用导入至上述滞后角室(38B)的滞后角室侧导入通路(54b、154b、254b、354b),且该轴部以与上述凸轮轴(8、10)呈同心状的方式插入在上述相位改变机构(30)内,利用上述连接部(52、152、252、352)来形成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52a、152a、252A和217a、352a)和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52b、152b、252A和217c、352b),上述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52a、152a、252A和217a、352a)用于将上述超前角室侧开口(15a、215a、315a)与上述超前角室侧导入通路(54a、154a、254a、354a)连通连接起来,上述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52b、152b、252A和217c、352b)用于将上述滞后角室侧开口(15c、215c、315c)与上述滞后角室侧导入通路(54b、154b、254b、354b)连通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150、250、350)安装在上述链条盖(4、204、304)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150、250、350)具有供给部(56、256),该供给部(56、256)形成有能够将自上述油泵供给的上述工作油供给至上述导入口(15b、215b、315b)的供给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150、250、350)在上述供给通路(56、256)中配置有能够过滤上述工作油内的夹杂物的过滤构件(57、257)。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中间油路形成构件(50、150、250、350)在上述超前角室侧导入通路(54a、154a、254a、354a)和上述滞后角室侧导入通路(54b、154b、254b、354b)中配置有能够过滤上述工作油内的夹杂物的过滤构件,和/或在上述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52a、152a、252A和217a、352a)和上述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52b、152b、252A和217c、352b)中配置有能够过滤上述工作油内的夹杂物的过滤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52a、152a、252A和217a、352a)和上述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52b、152b、252A和217c、352b)形成在上述连接部(52、152、252、352)。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其中,
在上述链条盖上形成有槽部(217a、217c),利用上述连接部(252A)覆盖上述槽部(217a、217c),从而形成上述超前角室侧连接油路(252A和217a)和上述滞后角室侧连接油路(252A和217c)。
8.一种内燃机(1、301),
该内燃机(1、301)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配气正时控制装置,且通过曲轴(2)的旋转来驱动上述油泵。
CN201110033857.XA 2010-02-10 2011-01-28 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的内燃机 Active CN102146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8271 2010-02-10
JP2010028271A JP5684990B2 (ja) 2010-02-10 2010-02-10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コントロール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6819A true CN102146819A (zh) 2011-08-10
CN102146819B CN102146819B (zh) 2015-01-14

Family

ID=44064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3857.XA Active CN102146819B (zh) 2010-02-10 2011-01-28 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的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354478B8 (zh)
JP (1) JP5684990B2 (zh)
CN (1) CN10214681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2380A (zh) * 2010-02-15 2011-08-24 铃木株式会社 配备有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发动机
CN103452657A (zh) * 2012-05-29 2013-12-18 铃木株式会社 具有可变气门定时机构的发动机
CN109538324A (zh) * 2019-01-23 2019-03-29 成都优迈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盖带控制阀的凸轮轴调节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7316B2 (ja) * 2018-07-20 2022-10-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カバー構造
JP7135533B2 (ja) * 2018-07-20 2022-09-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カバー構造
JP7395945B2 (ja) * 2019-10-17 2023-12-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カバー構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2004A (ja) * 1996-02-16 1997-08-26 Unisia Jecs Corp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US5988126A (en) * 1997-10-17 1999-11-23 Ina Walzlager Ohg Device for varying valve timing of gas exchange valves of ex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20010010295A1 (en) * 2000-01-31 2001-08-02 Shinji Yamada Oil path structure
US6418895B1 (en) * 1999-10-14 2002-07-16 Unisia Jecs Corporation Variable valve open-and-closure timing changing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3227505A (ja) * 2002-11-29 2003-08-15 Hitachi Unisia Automotive Ltd 油圧装置
US20040157511A1 (en) * 2003-01-31 2004-08-12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outboard motors
JP2008175153A (ja) * 2007-01-19 2008-07-31 Suzuki Motor Corp 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機構付エンジン
JP2009174411A (ja) * 2008-01-24 2009-08-06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回転角度検出手段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16234A1 (de) * 1986-05-14 1987-11-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orrichtung zur relativen drehlagenaenderung zweier in antriebsverbindung stehender wellen, insbesondere zwischen in einem maschinengehaeuse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gelagerten kurbelwelle und nockenwelle
US4762097A (en) * 1986-12-29 1988-08-0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ngine with hydraulically variable cam timing
GB2330894A (en) * 1997-11-03 1999-05-05 Mechadyne Int Plc Phase change mechanism
JP3828322B2 (ja) 1999-09-17 2006-10-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変更装置
JP2004143971A (ja) * 2002-10-22 2004-05-20 Aisin Seiki Co Ltd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4254259B2 (ja) * 2003-01-31 2009-04-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船外機の潤滑構造
JP2010028271A (ja) 2008-07-16 2010-02-0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電子機器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2004A (ja) * 1996-02-16 1997-08-26 Unisia Jecs Corp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US5988126A (en) * 1997-10-17 1999-11-23 Ina Walzlager Ohg Device for varying valve timing of gas exchange valves of ex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6418895B1 (en) * 1999-10-14 2002-07-16 Unisia Jecs Corporation Variable valve open-and-closure timing changing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10010295A1 (en) * 2000-01-31 2001-08-02 Shinji Yamada Oil path structure
JP2003227505A (ja) * 2002-11-29 2003-08-15 Hitachi Unisia Automotive Ltd 油圧装置
US20040157511A1 (en) * 2003-01-31 2004-08-12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outboard motors
JP2008175153A (ja) * 2007-01-19 2008-07-31 Suzuki Motor Corp 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機構付エンジン
JP2009174411A (ja) * 2008-01-24 2009-08-06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回転角度検出手段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2380A (zh) * 2010-02-15 2011-08-24 铃木株式会社 配备有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发动机
CN102162380B (zh) * 2010-02-15 2013-05-29 铃木株式会社 配备有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发动机
CN103452657A (zh) * 2012-05-29 2013-12-18 铃木株式会社 具有可变气门定时机构的发动机
CN103452657B (zh) * 2012-05-29 2015-10-28 铃木株式会社 具有可变气门定时机构的发动机
CN109538324A (zh) * 2019-01-23 2019-03-29 成都优迈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盖带控制阀的凸轮轴调节器
CN109538324B (zh) * 2019-01-23 2024-03-19 成都优迈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盖带控制阀的凸轮轴调节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54478A3 (en) 2012-04-04
EP2354478B1 (en) 2013-09-04
EP2354478A2 (en) 2011-08-10
JP2011163240A (ja) 2011-08-25
EP2354478B8 (en) 2013-11-06
CN102146819B (zh) 2015-01-14
JP5684990B2 (ja)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6819A (zh) 配气正时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配气正时控制装置的内燃机
CN101994853B (zh) 多位切换阀
WO2008099282A3 (en) Intak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CN103306771A (zh) 内燃机的阀正时控制装置
JP2011163240A5 (zh)
CN105934608A (zh) 变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构造
CN103133072B (zh) 摇臂轴的止转结构
CN103748304A (zh) 防火门用铰链
US6820580B2 (en) Valve driving device for engine
RU2015111661A (ru) Уплотнение вала турбонагнетателя
JP6504897B2 (ja) 流体切換弁並びに流体切換弁を備える機器及び冷蔵庫
JP6252798B2 (ja) 電動式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変更装置の取付構造
KR102112662B1 (ko) 실린더 헤드 및 엔진 블럭 구성
CN102695851B (zh) 带有可变气门装置的发动机
CN105986947B (zh) 鞍骑型车辆的气缸内喷射式内燃机
US20180135470A1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3363258U (zh) 一种上装式球阀
JP2015075089A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JP6077855B2 (ja) ベーンポンプ
JP2017089794A (ja) シザースギア給油構造
JP6098617B2 (ja) ロータリピストンエンジン
US10036354B2 (en) Intake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5094252A (ja) 内接歯車ポンプ
CN104775867B (zh) 发动机双vvt系统ocv阀的布置结构
JP2013164157A5 (ja) 配管システム並びに接合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2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atentee before: AICHI MACHINE INDUST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