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2636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2636A
CN102142636A CN2010105257911A CN201010525791A CN102142636A CN 102142636 A CN102142636 A CN 102142636A CN 2010105257911 A CN2010105257911 A CN 2010105257911A CN 201010525791 A CN201010525791 A CN 201010525791A CN 102142636 A CN102142636 A CN 102142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le
terminal housing
lateral terminal
splicing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57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2636B (zh
Inventor
铃木幸雄
竹原秀明
福田州洋
片冈裕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abl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2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2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6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很难发生电连接不良的连接结构的连接器。具备为了使连接部件(9)的头部(9b)按压邻接的绝缘板(8a)而具有使连接部件(9)的头部(9b)转动的手柄(52)的手柄机构(51),手柄机构(51)包含操作容许单元(60),该操作容许单元(60)在使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嵌合时,在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达到了规定的嵌合状态时,容许对连接部件(9)进行用于将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的操作。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连接结构,其被用于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生态环境友好型汽车(eco-friendly cars),特别是涉及能够被用于在传输大容量电力时所使用的电线束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连接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在像马达与变换器之间或变换器与电池之间那样的连接机器之间并在传输大容量的电力时所使用的电线束,在其一端侧具备被分割为两部分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被分为例如具备阳端子和容纳该阳端子的第一终端壳体的阳侧连接器部、和具备与上述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和容纳该阴端子的第二终端壳体的阴侧连接器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近年来,虽然这种生态环境友好型汽车以提高节能性能为目的不断实现全部零部件的轻型化,但实现轻型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与实现小型化的目的相抵触。
于是,作为公知技术存在例如像专利文献2那样的技术。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如下:在连接从车辆驱动用的马达引出的多相导电部件的连接端子、和从驱动马达的变换器引出的多相电力电缆的连接端子的车辆用电连接结构中,导电部件的各相的连接端子和所对应的电力电缆的各相的连接端子重叠,并且在与连接端子的重叠面相反侧的面上配置绝缘部件,将这些重叠的各相的连接端子与绝缘部件用设于贯穿这些部件位置的简单的螺栓在重叠方向上紧固固定。
即,专利文献2的技术是用简单的螺栓在重叠方向紧固,将连接端子的重叠面即连接端子彼此的接点多点地一并夹住,从而在接点固定连接端子彼此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结构,这样的结构与专利文献1那样的技术相比,在易于实现小型化这一方面有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707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37199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结构中,即使在连接端子未被插入到规定位置的状态下,由于能够用螺栓紧固,因而有可能发生电连接不良。特别是,在传递大容量的电力时所使用的电线束中,从安全方面考虑,应该消除这种连接不良,希望采取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如下连接结构的连接器:在具有将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及多个绝缘板配置成层叠状态的连接结构的连接器中,只有在连接部件彼此被配置在规定位置上时才能够容易地利用连接部件按压各接点从而很难发生电连接不良。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具备:排列并容纳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的阳侧终端壳体;排列并容纳有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的阴侧终端壳体;以及排列并容纳在上述阳侧终端壳体内的多个绝缘板,并具有如下的连接结构:若使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嵌合,则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的各个端子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的各个端子成对地面对,并且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及多个绝缘板配置成层叠状态,其中,具备:通过用头部按压邻接的上述绝缘板,从而将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及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使其电连接的连接部件;以及手柄机构,为了使该连接部件的头部按压邻接的上述绝缘板而具有使上述连接部件的头部转动的手柄,上述手柄机构包含操作容许单元,该操作容许单元在使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嵌合时,在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达到了规定的嵌合状态时,容许对上述连接部件进行用于将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及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的操作。
可以是如下方案:将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及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的操作是使上述手柄从解除位置向固定位置在一个转动方向转动的操作,上述操作容许单元包括:形成于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上的手柄配合用肋;形成于上述手柄上且在上述解除位置与上述手柄配合用肋配合并限制上述手柄从上述解除位置向一个转动方向转动的矛状件;以及配合解除用肋,该配合解除用肋形成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上,在使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嵌合并在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达到了规定的嵌合状态时,将与上述手柄配合用肋配合的上述矛状件推上去,解除上述手柄配合用肋与上述矛状件的配合,容许使上述手柄从解除位置向固定位置在一个转动方向转动的操作。
可以是如下方案:在上述手柄上形成有第一止转肋,该第一止转肋在上述解除位置与上述手柄配合用肋抵接,限制上述手柄从解除位置向另一个转动方向的转动。
可以是如下方案:在上述阴侧终端壳体上形成有第二止转肋,该第二止转肋在上述固定位置与上述手柄抵接,限制上述手柄从上述固定位置向一个转动方向的转动。
可以是如下方案:在上述阴侧终端壳体上设有将上述手柄在上述固定位置进行固定的锁定机构。
可以是如下方案:上述手柄由与上述连接部件一体转动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以上述连接部件为转动轴转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阳侧终端壳体的一侧。
可以是如下方案:在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上形成防脱用肋,该防脱用肋抵接在上述手柄的与上述阳侧终端壳体相反侧的面上,防止上述手柄和上述连接部件从上述阳侧终端壳体脱离。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及多个绝缘板配置成层叠状态的连接结构的连接器中,由于只有在连接部件彼此配置在规定位置上时才能够容易地利用连接部件按压各接点,从而很难发生电连接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a)是使手柄处于解除位置时的立体图,(b)是其俯视图,(c)是其侧剖视图。
图2(a)是在图1的连接器中使手柄处于固定位置时的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中的第一连接器部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第一连接器部中的第一连接端子的图,(a)是侧视图,(b)是仰视图。
图5是图3的第一连接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是说明形成于连接部件的头部上的突起被螺旋槽引导的图。
图6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中的第二连接器部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连接端子的图,(a)是侧视图,(b)是仰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连接端子的图,(a)是侧视图,(b)是仰视图。
图9是图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中的手柄的图,(a)是从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1是图3的第一连接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是说明使手柄处于解除位置时,手柄的矛状件与手柄配合用肋配合的图。
图12是图1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13(a)、(b)是图1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是说明配合解除用肋解除手柄配合用肋与矛状件的配合的状态的图。
图中:
1-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部,3-第二连接器部,4a~4c-第一连接端子,5-阳侧终端壳体,6a~6c-第二连接端子,7-阴侧终端壳体,8a~8c-第一绝缘板,8d-第二绝缘板,9-连接部件,9a-手柄安装部,9b-头部,51-手柄机构,52-手柄,57-C形环,58-矛状件(ランス),60-操作容许单元,61-手柄配合用肋,62-配合解除用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图1(a)~(c)是使手柄处于解除位置时的立体图、俯视图、以及侧剖视图,图2(a)~(c)是使手柄处于固定位置时的立体图、俯视图、以及侧剖视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包括第一连接器部2和第二连接器部3,通过使这些连接器部2、3嵌合,从而将多个电源线一并连接。
更具体地说,连接器1是如下结构的连接器,具备:具有排列并容纳有多个(三个)第一连接端子(阳端子)4a~4c的阳侧终端壳体5的第一连接器部2;具有排列并容纳有多个(三个)第二连接端子(阴端子)6a~6c的阴侧终端壳体7的第二连接器部3;以及排列并容纳在阳侧终端壳5内的多个绝缘板8a~8d,在使第一连接器部2的阳侧终端壳体5与第二连接器部3的阴侧终端壳体7嵌合时,则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各个与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个成对(第一连接端子4a与第二连接端子6a,第一连接端子4b与第二连接端子6b,第一连接端子4c与第二连接端子6c的各对)地相面对,并且,多个绝缘板8a~8d处于配置成夹住成对的第一连接端子4a~4c与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层叠状态。即、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是在使第一连接器部2的阳侧终端壳体5与第二连接器部3的阴侧终端壳体7嵌合时,则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以及多个绝缘板8a~8d配置成处于层叠状态的连接器。
该连接器1例如用于车辆驱动用的马达与驱动该马达的变换器的连接。
更具体地说,第一连接器部2的阳侧终端壳体5(就图1(c)而言,为左侧的部分)与马达的屏蔽箱嵌合,并且从阳侧终端壳体5露出的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部分与设置在马达的屏蔽箱内的端子座的各个端子连接。通过使与变换器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部3与该第一连接器部2嵌合,从而马达会与变换器电连接。上述内容涉及马达侧的连接,但对于变换器侧的连接也是一样。
下面,对连接器部2、3的各个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连接器部)
首先,对第一连接器部2进行说明。
如图3(a)、(b)所示,第一连接器部2具备:阳侧终端壳体5,内部以规定间隔分离的状态排列并保持有三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且排列并容纳有三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多个绝缘板8a~8d,设置在阳侧终端壳体5内并对各第一连接端子4a~4c进行绝缘;以及连接部件9,通过利用头部12b挤压邻接的绝缘板8a,从而使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在各个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使其电连接。
第一连接端子4a~4c是板状端子,由绝缘性树脂(例如,PPS(聚苯硫醚)树脂、PPA(聚邻苯二甲酰胺)树脂、PA(聚酰胺)树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环氧类树脂)构成,以规定间隔分离地排列并保持在作为阳侧终端壳体5的一部分的树脂成形体10上。作为使第一连接端子4a~4c保持在树脂成形体10上的方法,例如有在树脂成形体10成形时嵌入第一连接端子4a~4c之后使树脂硬化并保持的方法、将第一连接端子4a~4c压入预先成形好的树脂成形体10并保持的方法。
对各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供给不同电压及/或电流的电。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为用于马达、变换器之间的三相交流的电源线,对各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供给120°相位差不同的交流电。出于降低在连接器1的输电损耗等目的,各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可以由电导率高的银、铜、铝等金属构成。此外,各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具有一些挠性。
多个绝缘板8a~8d包括:排列并容纳在阳侧终端壳体5内并且一体固定在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一面的各个上(与和第二连接端子6a~6c接合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多个第一绝缘板8a~8c;以及一体固定地设置在阳侧终端壳体5的内面上并且在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与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成为层叠状态时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二连接端子6c的一面(与和第一连接端子4c接合的面相反侧的面)对置地设置的第二绝缘板8d。
多个绝缘板8a~8d固定在向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前端侧突出那样的位置上。就这些各个绝缘板8a~8d的各绝缘板而言,对插拔第二连接端子6a~6c侧的各角部进行倒角加工。
此外,如图4(a)、(b)所示,在多个第一绝缘板8a~8c的固定在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各个面上形成补偿与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阶梯差的突起部(加厚面)11,使得多个第一绝缘板8a~8c的下面(图示下侧的面)与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下面(图示下侧的面)为同一面。根据这些结构,在嵌合第一连接器部2与第二连接器部3时,由于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前端部与被插入的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前端部不接触,因而具有提高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插入性的效果。此外,在图4(a)中,简化了第一绝缘板8a的结构,并将第一绝缘板8a~8c相同地描绘。
再次参照图3,连接部件9具备:作为挤压邻接的第一绝缘板8a的挤压部的圆柱状的头部9b;以及与头部9b形成一体且从头部9b的与第一绝缘板8a相反侧的面(以下简称为上面)向上方突出的手柄安装部9a。
作为连接部件9,例如使用由SUS、铁、铜合金等金属构成的部件为宜。此外,作为连接部件9,虽然还可以使用树脂制的部件,但是根据强度的观点,优选使用金属制部件。
手柄安装部9a包括:从头部9b的上面的大致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剖视为长圆形状(由两条直线和连接两条直线的端部彼此的圆弧状的两条曲线构成的形状)的基端部9c;以及从该基端部进一步向上方突出的圆柱状的轴部9d(参照图9)。在轴部9d上沿周向形成用于嵌入C形环57的槽9e。
头部9b形成为圆柱状,在头部9b的侧面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两个突起9f(参照图2(c),图5)。两个突起9f形成于头部9b侧面的相对的位置。该突起9f插入后述的连接部件插入孔26的螺旋槽26a中。
在连接部件9的头部9b的外周设有用于防止水浸入阳侧终端壳体5内的密封件14。此外,在连接部件9的头部9b的下面和其正下方的第一绝缘板8a的上面之间设有对第一绝缘板8a施加规定的挤压力的弹性部件1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头部9b的下面形成凹部9g,会在该凹部9g中容纳弹性部件15的上部。这是即使是弹性部件15的长度以某种程度较长的场合用于缩短头部9b与第一绝缘板8a间的间隔将连接器1小型化的办法。弹性部件15由金属(例如,SUS等)制的弹簧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15是称为连接部件9的一部分的定位件。
在弹性部件15的下部所抵接的第一绝缘板8a的上面形成有覆盖(容纳)弹性部件15下部的凹部16,在凹部16的底部(即、弹性部件15的下部所抵接的座垫的部分)设有承受弹性部件15防止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第一绝缘板8a的损伤的金属(例如,SUS等)制的承受部件17。
承受部件17通过分散从弹性部件15施加在第一绝缘板8a上面的应力来防止第一绝缘板8a的损伤。因此,优选使承受部件17与第一绝缘板8a的接触面积尽量地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大承受部件17与第一绝缘板8a的接触面积,设有在凹部16的底部全面范围内进行接触那样形状的承受部件17。
阳侧终端壳体5由横截面为大致矩形的中空的筒状体20构成。考虑到与第二连接器部3的嵌合性,与阴侧终端壳体7嵌合的筒状体20的一端侧(在图(b)中为右侧)的外周部形成为锥形状。此外,在筒状体20的一端侧的外周部上设有密封第一连接器部2与第二连接器部3之间的终端壳体防水结构21。终端壳体防水结构21包括:形成于筒状体20的开口侧的外周部上的凹部22;和设于凹部22的O形密封圈等的密封件23。
在筒状体20内的另一端侧(在图3(b)中为左侧)容纳有排列保持有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各个连接端子的树脂成形体10。在筒状体20的另一端侧的外周形成有用于将第一连接器部2固定在机器等的箱体(例如,马达的屏蔽箱)上的凸缘24。凸缘24在四角具有安装孔24a,将未图示的螺栓插入安装孔24a并固定在机器等的箱体上。还可以在凸缘24的周边缘部25设置对机器等的箱体与第一连接器部2之间密封的密封件等。此外,这种所谓凸缘24的结构并不以将第一连接器部2固定在机器等的箱体上为前提,凸缘24既可以设于第二连接器部3上,也可以设于第一连接器部2和第二连接器部3的双方上。此外,还可以做成第一连接器部2和第二连接器部3均未固定在机器等的箱体上的自由状态。
此外,该凸缘24在提高散热性方面也是有效的。也就是,通过形成凸缘24能够加大阳侧终端壳体5的表面积,将在第一连接器部2的内部产生的热(例如,在各个接点产生的热)通过阳侧终端壳体5向外部散热时,能够提高散热性。
为了屏蔽性能、散热性以及连接器1的轻型化,筒状体20优选由电导率、导热率高并且轻型的铝等金属形成,但也可以由树脂等形成。在用绝缘性树脂形成阳侧终端壳体5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绝缘性树脂将第二绝缘板8d和阳侧终端壳体5一体成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铝形成筒状体20。这样,通过用铝形成筒状体20,从而在将连接部件9与螺纹孔19螺纹结合时,与用绝缘性树脂形成筒状体20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牢固地紧固的效果。
在筒状体20的上部(在图3(b)中为上侧)形成用于插入连接部件9的连接部件插入孔26。连接部件插入孔26的周边缘的阳侧终端壳体5形成为筒状(中空圆筒状),并形成有引导连接部件9的头部9b的突起9f以使其贯穿该筒状的阳侧终端壳体5的螺旋状螺旋槽26a。
如图5所示,连接部件9从图示上侧(固定第一绝缘板8a~8c的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面侧)插入阳侧终端壳体5内。在将头部9b的突起9f容纳在螺旋槽26a内的状态下,当使头部9b旋转,则突起9f被螺旋槽26a引导,与头部9b转动的同时,头部9b向下方移动,连接部件9的头部9b通过弹性部件15按压邻接的绝缘板8a(就图3(b)而言,从上方向下方按压),将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使其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如下:在将头部9b插入连接部件插入孔26中(将突起9f插入螺旋槽26a)之后,通过使头部9b向俯视为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从而将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也就是,在连接器1中,通过使头部9转动90度,能够固定、解除各接点。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将连接部件9插入连接部件插入孔26的状态(图1(a)~(c)的状态)与未固定各接点的解除位置对应,从该解除位置使头部9b转动了90度的状态(图2(a)~(c))与一并地固定各接点的固定位置对应。
(第二连接器部)
其次对第二连接器部3进行说明。
如图6(a)、(b)所示,第二连接器部3具有在内部排列并容纳有多个(三个)第二连接端子(阴端子)6a~6c的阴侧终端壳体7。
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一端侧分别连接有从变换器侧延伸的电缆27a~27c。这些电缆27a~27c的各电缆由于通过第二连接端子6a~6c与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各连接端子电连接,因而与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各连接端子相对应的电压以及/或者电流的电被分别输电。电缆27a~27c在导体28的外周上形成绝缘层29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截面面积为20mm2的导体28。
各个电缆27a~27c由多连筒状(多个筒连接而成的状态)的电缆保持部件30以规定间隔分离地排列并进行保持。在使第一连接器部2与第二连接器部3嵌合时,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连接端子由该电缆保持部件30定位并被保持成位于与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连接端子成对地面对(即、连接对象)的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各连接端子的下方。
为了使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连接端子相互绝缘以防止短路,电缆保持部件30由绝缘性树脂等构成。即使与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连接端子连接的电缆27a~27c的各电缆是挠性良好的电缆,利用该电缆保持部件30也能够将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连接端子保持在规定的位置。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电缆27a~27c能够使用挠性优良的电缆,因而能够提高敷设电缆27a~27c时的布线自由度。
此外,电缆保持部件30通过保持电缆27a~27c,更详细地说,通过在靠近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位置保持电缆27a~27c的端部侧从而进行为将第二连接端子6a~6c保持在规定位置的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定位,但也可以保持电缆27a~27c并直接保持第二连接端子6a~6c进行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定位。此外,还可以改变电缆保持部件30而使用不保持电缆27a~27c而直接保持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连接端子保持部件。
关于电缆保持部件30,在通过不直接保持第二连接端子6a~6c而保持电缆27a~27c来进行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定位的场合,即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场合,由于电缆27a~27c具有挠性,可以使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前端侧相对阴侧终端壳体7具有柔软性。通过这样地构成,在第一连接器部2中,第一连接端子4a~4c由于连接部件9的按压发生变形,例如,即使插入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部分改变,也能够柔软地对应。
此外,在从阴侧终端壳体7引出的电缆27a~27c的部分上卷绕有以提高屏蔽性能为目的的未图示的编织屏蔽件。该编织屏蔽件与后述筒状屏蔽体41接触,通过筒状屏蔽体41与阳侧终端壳体5电连接(成为等电位(GND))。
如图7、图8所示,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连接端子具有用于对从电缆27a~27c的前端部露出的导体28进行铆接的铆接部32、和与铆接部32一体形成的板状接点3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连接器1的小型化,做成电缆27a~27c的各电缆尽量无间隙地排列并被保持的结构。因此,如图8所示,通过折弯在排列时与配置在中央的电缆27b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6b的壳体部35,从而使第二连接端子6a~6c以相同的间隔分离地配置。
出于降低在连接器1的供电损耗等的目的,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连接端子由电导率高的银、铜、铝等金属构成为宜。此外,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连接端子具有一些挠性。
再次参照图6,阴侧终端壳体7由横截面为大致矩形的中空的筒状体36构成。由于阳侧终端壳体5嵌合在阴侧终端壳体7内,考虑到与阳侧终端壳体5的嵌合性,与阳侧终端壳体5嵌合的筒状体36的一端侧(在图6(b)中为左侧)的内周部形成为锥形。
在筒状体36的另一端侧(在图6(b)中为右侧)容纳有排列并保持有各个电缆27a~27c的电缆保持部件30。在电缆保持部件30的电缆插入侧形成有未图示的无密封气密部37,从而防止水沿着电缆27a~27c浸入阴侧终端壳体7内。在电缆保持部件30的外周部设有与阳侧终端壳体5的内周面抵接的密封件38。也就是,连接器1做成由终端壳体防水结构21的密封件23与设置在电缆保持部件30的外周部上的密封件38得到的双重防水结构。
再有,在引出电缆27a~27c的筒状体36的另一端侧的外周上虽然未图示,但覆盖有防止水浸入筒状体36内的橡胶套。
另外,在筒状体36的上部(在图6(b)中为上侧)形成有在使第二连接器部3与第一连接器部2嵌合时用于避开设于第一连接器部2上的连接部件9的切口40。切口40形成为筒状体36的一端侧开口的U字状,在使第二连接器部3与第一连接器部2嵌合时,连接部件9的头部9b容纳在切口40内。
为了屏蔽性能、散热性以及连接器1的轻型化,筒状体36优选用电导率、导热率高的轻型的铝等金属形成,但也可以由树脂等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筒状体36由绝缘性树脂形成,所以为了提高其屏蔽性能、散热性,在筒状体36的另一端侧的内周面设有铝制的筒状屏蔽体41。
筒状屏蔽体41具有在使第一连接器部2与第二连接器部3嵌合时与铝制的阳侧终端壳体5的外周接触的接触部42,通过该接触部42与阳侧终端壳体5热连接及电连接。由此,提高屏蔽性能与散热性。特别是通过在散热性良好的阳侧终端壳体5侧积极地进行散热,从而相信散热性可得到显著的提高。
(手柄机构)
其次,对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即手柄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为了使连接部件9的头部9b按压在邻接的绝缘板8a上而具备手柄机构51,该手柄机构51具有使连接部件9的头部9b转动的手柄52。
手柄52由与连接部件9一体转动的板状部件构成,是以连接部件9为转动轴,自如转动地设于阳侧终端壳体5的一侧(在图9中为上侧)的所谓单臂式手柄。通过将手柄52做成单臂式手柄,从而与以夹住连接器1整体的方式用两处的转动轴支撑的所谓双支承的手柄相比,能够减小手柄52占有的空间,可以实现连接器1整体的小型化。
如图10(a)、(b)所示,在手柄52的背面形成有嵌合连接部件9的手柄安装部9a的基端部9c的长圆形状的凹部53。在该凹部53的底壁上形成有使轴部9d通过的贯通孔54。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形成凹部53的位置的手柄52的表面侧突出地形成凸部55,直到该凸部55的内部地形成凹部53,从而加深凹部53的深度,使手柄52牢固地嵌合在基端部9c上。
此外,将基端部9c和凹部53形成为长圆形状是在使手柄52转动时用于使连接部件9与手柄52一体转动的研究,但基端部9c和凹部53的形状并不限于长圆形状,只要是手柄52与连接部件9可以一体转动则哪种形状都可以,例如可以采用椭圆形或多边形状等任意形状。在从手柄52的贯通孔54向上方突出的轴部9d的槽9e中安装C形环57,该C形环57用于防止手柄52从连接部件9脱离。
手柄52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状(四角为圆形的长方形状),凹部53以及贯通孔54在形成于与该长方形状的短边平行的方向(在图10(a)中,为从右手前至左里侧的方向,以下称为短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而且偏于与长边平行的方向(在图10(a)中,为从左手前至右里侧的方向,以下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在图10(a)中,为右里侧)的位置。也就是,成为手柄52的转动轴的连接部件9的轴部9d相对手柄52安装在长边方向偏心的位置上。
就连接部件9而言,通过使手柄52从图1(a)~(c)所示的解除位置向图2(a)~(c)所示的固定位置在一个转动方向(这里为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从而与此相伴地使连接部件9的头部9b转动90度,会将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在各接点上一并地进行固定。
如图1(a)~(c)所示,手柄52在解除位置其短边方向与嵌合方向(在图1(b中为左右方向))一致,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与形成有凹部53和贯通孔54的一端侧相反侧的端部,在图1(b)中为下侧的部分)向俯视时阴侧终端壳体7的侧方突出。
手柄52的转动操作是通过用手指等推压该突出来部分的手柄52,使手柄52向一个转动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来进行的。为了容易将手指放入凸缘24和手柄52之间进而容易操作手柄52,手柄52形成为将手柄52在解除位置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而且短边方向的凸缘24侧的拐角部倾斜地切割那样的形状,以便用手指按压该倾斜地切割的倾斜部56。
如图2(a)~(c)所示,手柄52在固定位置其长边方向与嵌合方向(在图2(b)中为左右方向)一致。也就是,固定位置是使手柄52从图1(a)~(c)的解除位置向一个转动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了90度的位置。
手柄52在固定位置不向俯视时阴侧终端壳体7的侧方突出。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52形成为其短边方向的长度比阴侧终端壳体7的筒状体36的宽度(在图2(b)中为上下方向的长度)小。由此,手柄52在固定位置不向阴侧终端壳体7的侧方突出,因此有助于连接器1整体的小型化。另外,利用手柄52是否向阴侧终端壳体7的侧方突出,能够容易判断手柄52是处于固定位置还是处于解除位置。
其次,本实施方式的手柄机构51包含在使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嵌合时,在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达到了规定的嵌合状态时,容许对连接部件9进行用于将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在各接点上一并地进行固定的操作(也就是,使手柄52从解除位置向固定位置转动的操作)的操作容许单元60。
操作容许单元60包括:形成于阳侧终端壳体5上的手柄配合用肋61;形成于手柄52上且在解除位置与手柄配合用肋61配合并限制手柄52从解除位置向一个转动方向(这里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的矛状件58;以及配合解除用肋62,其形成于阴侧终端壳体7上,在使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嵌合并在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达到了规定的嵌合状态时上推与配合用肋61配合的矛状件58,解除手柄配合用肋61与矛状件58的配合,容许手柄52从解除位置向一个转动方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如图10(b)所示,矛状件58包括:沿长边方向形成于手柄52的背面侧的舌片58a;以及从该舌片58a的前端向下方(在图10(b)中为上方)突出的突起58b。该矛状件58的突起58b形成为位于手柄5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形成凹部53和贯通孔54的一侧的端部)的周边缘。在该矛状件58中,若将突起58b从手柄52的背面侧向表面侧(从下方向上方)推压,则舌片58a弯曲,突起58b向上方移动。
如图5、图9以及图11所示,手柄配合用肋61包括:一体固定在凸缘24和筒状体20上的板状的基端部61a;以及将其基端部61a的上部(与筒状体20相反侧的部分)沿手柄52的背面在嵌合方向延长的配合部61b。手柄配合用肋61也可以与凸缘24、筒状体20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并将其基端部61a与凸缘24和筒状体20接合。如图11所示,若使手柄52处于解除位置,则矛状件58的突起58b与手柄配合用肋61的配合部61b配合。
如图9~12所示,在手柄52上形成有在解除位置与手柄配合用肋61的配合部61b抵接并限制手柄52从解除位置向另一转动方向(这里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一止转肋59。第一止转肋59沿短边方向形成为从手柄52的背面侧突出,在使手柄52处于解除位置时,抵接在与配合矛状件58的一侧相反侧的配合部61b上。这样,手柄配合用肋61的配合部61b成为用从手柄52的背面侧突出的矛状件58和第一止转肋59夹住的方式,手柄52被限制成从解除位置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的哪个方向都不能转动。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由于在解除位置上连接部件9向阳侧终端壳体5的上方拔出,所以作为其对策,如图9以及图12所示,在阳侧终端壳体5上形成与手柄52的表面(与阳侧终端壳体5相反侧的面)抵接并防止手柄52和连接部件9从阳侧终端壳体5拔出的防脱用肋63。防脱用肋63以从凸缘24的第二连接器部3侧的面(在图9中为右手前侧的面)突出的方式与凸缘24形成为一体。防脱用肋63的侧部(在图9中为左手前侧的侧部)形成为锥形状,以免在使手柄52从固定位置向解除位置转动时与手柄52干涉。
如图6(a)、(b)所示,配合解除用肋62沿嵌合方向形成于在阴侧终端壳体7的筒状体36上所形成的切口40的周边缘,并以从阴侧终端壳体7向上方突出的方式与阴侧终端壳体7一体形成。配合解除用肋62在其一端部(在图6(b)中为左侧的端部)具有倾斜地形成以便容易抬起矛状件58的斜面62a。另外,配合解除用肋62的高度(突出长度)作成为:在使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嵌合时与手柄配合用肋61的配合部61a相同或比其高。
如图9所示,在阴侧终端壳体7上设有作为在固定位置上固定手柄52的锁定机构的CPA(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连接定位组件)64。在手柄52上形成有用于嵌合CPA的嵌合槽65,使手柄52转动到固定位置后,通过将CPA64向手柄52侧压入使其与嵌合槽65嵌合,从而手柄52在固定位置被锁定(参照图2(a))。
再有,如图9所示,在阴侧终端壳体7上形成有在固定位置与手柄52抵接并限制手柄52从固定位置向一个转动方向(这里为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二止转肋66。第二止转肋66是使CPA64的图示右里侧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而形成的。第二止转肋66通过抵接在手柄52的侧面上从而限制手柄52的过度转动,并且还具有容易进行嵌合槽65相对CPA64的对位的作用。
(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的嵌合)
在不使第一连接器部2与第二连接器部3嵌合的状态下,手柄52位于解除位置。在解除位置,就手柄52而言,由于矛状件58与手柄配合用肋61配合,而且第一止转肋59抵接在手柄配合用肋61上,因此该手柄被限制成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的哪个方向都不能转动。
若使第一连接器部2与第二连接器部3嵌合,则各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插入成对的各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与绝缘板8a~8d之间。并且,利用该插入成为如下的层叠状态:使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各自一面与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各自一面成对地相互面对,并且第一连接端子4a~4c、第二连接端子6a~6c以及绝缘板8a~8d处于被交互配置即绝缘板8a~8d配置成夹住成对的第一连接端子4a~4c及第二连接端子6a~6c。
此时,在第一连接器部2的内部,由于各个绝缘板8a~8c被固定在以规定间隔分离的状态排列并保持的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前端侧,因而即使不另设用于保持各绝缘板8a~8c间隔的保持用夹具(参照专利文献2),也能够保持各绝缘板8a~8c的间隔。由此,能够容易将各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插入成对的各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与绝缘板8a~8d之间。即、不会降低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插拔性。此外,由于不设置用于保持绝缘板8a~8c的间隔的保持用夹具也可以,这样一来与以往相比在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的方面非常有效。
此外,涉及第一连接端子4a(或者4b)与第二连接端子6a(或者6b)的接点被在构成接点的第一连接端子4a(或者4b)上固定的第一绝缘板8a(或者8b)和在构成其它接点的第一连接端子4b(或者4c)上固定的第一绝缘板8b(或者8c)夹住。同样地,涉及第一连接端子4c与第二连接端子6c的接点被在构成接点的第一连接端子4c上固定的第一绝缘板8c和在阳侧终端壳体5的内面上固定的第二绝缘板8d夹住。
另一方面,如图13(a)、(b)所示,若使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嵌合,则配合解除用肋62沿手柄配合用肋61的配合部61b移动,利用该斜面62a将矛状件58的突起58b向上方抬起。并且,若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达到规定的嵌合状态,则矛状件58的突起58b被配合解除用肋62进一步向上方(比手柄配合用肋61的配合部61b还靠上方)抬起,手柄配合用肋61与矛状件58的配合被解除。由此,容许手柄52从解除位置向一个转动方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然后,使手柄52向一个转动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使手柄52从解除位置向固定位置(直到抵接在第二止转肋66上)转动。于是,伴随于此,连接部件9也转动,头部9b的突起9f被螺旋槽26a引导,头部9b一边转动一边被压入,并且利用弹性部件15依次按压第一绝缘板8a、第一绝缘板8b、第一绝缘板8c以及第二绝缘板8d,各个接点被绝缘板8a~8d的任意两个夹住地被按压,从而各个接点以相互绝缘的状态接触。此时,各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与各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利用来自绝缘板8a~8d的按压而稍有挠曲地大范围接触。由此,即使在车辆等发生振动的环境中,各个接点也牢固地接触并被固定。使手柄52处于固定位置后,使CPA嵌合在嵌合槽65中,将手柄52在固定位置进行锁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手柄52在固定位置上会从防脱用肋63的下方脱离,但当手柄52从解除位置转动时,则形成于连接部件9的头部9b的突起9f与螺旋槽26a配合,因此手柄52与连接部件9不会从阳侧终端壳体5脱离。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为了使连接部件9的头部9b按压邻接的绝缘板8a而具备具有使连接部件9的头部9b转动的手柄52的手柄机构51,手柄机构51包含操作容许单元60,其在使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嵌合时,在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达到了规定的嵌合状态时,容许对连接部件9进行用于将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的操作。
若在使阳侧终端壳体5与阴侧终端壳体7完全嵌合前操作连接部件9,则有可能第一连接端子4a~4c和第二连接端子6a~6c未完全接触而发生连接不良,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在不完全的嵌合状态下,不容许用于将多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和多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的操作(这里是使手柄52从解除位置向固定位置转动的操作),只是在连接端子4a~4c、6a~6c彼此被配置在规定位置上时,才能利用连接部件9按压各接点。由此,能够实现难以发生电连接不良的连接器1。
换言之,在连接器1中,在两连接器2、3的嵌合不完全的状态下,不能进行紧固连接部件9的操作,只有在两连接器部2、3完全嵌合的场合才能够紧固连接部件9,因此能够防止第一连接端子4a~4c和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连接不良。
另外,在连接器1中,在手柄52上形成在解除位置抵接在手柄配合用肋61上并限制手柄从解除位置向另一转动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一止转肋59,并且在阴侧终端壳体7上形成在固定位置抵接在手柄52上并限制手柄52从固定位置向一个转动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二止转肋66,因此不存在手柄52脱离从解除位置至固定位置的范围进行转动的情况,能够抑制因手柄52的过度转动引起的不良情况。
再有,在连接器1中,在阴侧终端壳体7上设有作为将手柄52在固定位置进行固定的锁定机构的CPA64,因此能够防止手柄52意外地从固定位置向解除位置转动、连接部件9的紧固松弛之类的不良情况。
并且,在连接器1中,作为手柄52由与连接部件9一体转动的板状部件构成,由于使用以连接部件9为转动轴地转动自如地设置在阳侧终端壳体5一侧的所谓单臂式手柄,因此能够缩小手柄52占有的空间,有助于连接器1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连接器1中,由于在阳侧终端壳体5上以抵接在手柄52的表面上的方式形成防脱用肋63,因此能够防止手柄52和连接部件9从阳侧终端壳体5脱离。
另外,在连接器1中,在第一绝缘板8a的上面形成覆盖弹性部件15下部的凹部16,并且在连接部件9的头部9b的下面形成容纳弹性部件15上部的凹部9g,因此能够将在第一绝缘板8a与头部9b之间露出的弹性部件15的高度降低相当于容纳在凹部16、9g内的量,与以往相比,能够实现连接器1的精简化。也就是,即使具备例如用于付与按压力的弹性部件15,也能够实现精简化。
此外,由设置在凹部16底部的金属制承受部件17承受弹性部件15的按压力,从而能够防止弹性部件15以较小的接触面积抵接在第一绝缘板8a的上表面接触而对由树脂构成的第一绝缘板8a施加过度的应力,能够减少对第一绝缘板8a造成损伤的可能性。也就是,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连接器的可靠性、耐久性。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定了三相交流的电源线,但只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例如也可以是汽车用的连接器,做成一并地连接用于马达、变换器之间的三相交流的电源线,空调用的直流二相电源线等不同用途的电线的结构。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用一个连接器一并连接多个用途的电源线,因而不需要准备各用途不同的连接器,从而对省空间化和低成本化等有所贡献。
另外,也可以对各个第一连接端子4a~4c与各个第二连接端子6a~6c的端子表面进行滚花加工而使其变得粗糙,加大摩擦力,使端子彼此难以移动,从而使得在各接点之间的固定变得牢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一连接端子4a~4c的一端侧与第二连接端子6a~6c不同地不连接电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即、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也能够用于将电缆彼此连接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缆27a~27c使用了挠性良好的电缆,但也可以是刚性电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朝向既可以是连接部件9为大致水平状态,也可以是大致垂直的状态。即、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使用条件,使用状态的朝向不作为要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连接部件9的一部分的弹性部件15用连接部件9按压邻接的绝缘部体8a,但也可以不通过弹性部件15而由头部9b直接按压邻接的绝缘体8a。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具备:
排列并容纳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的阳侧终端壳体;
排列并容纳有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的阴侧终端壳体;以及
排列并容纳在上述阳侧终端壳体内的多个绝缘板,
并具有如下的连接结构:若使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嵌合,则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的各个端子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的各个端子成对地面对,并且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及多个绝缘板配置成层叠状态,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部件,通过用头部按压邻接的上述绝缘板,从而将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及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使其电连接;以及
手柄机构,为了使该连接部件的头部按压邻接的上述绝缘板而具有使上述连接部件的头部转动的手柄,
上述手柄机构包含操作容许单元,该操作容许单元在使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嵌合时,在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达到了规定的嵌合状态时,容许对上述连接部件进行用于将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及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及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在各接点一并地进行固定的操作是使上述手柄从解除位置向固定位置在一个转动方向转动的操作,
上述操作容许单元包括:
形成于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上的手柄配合用肋;
形成于上述手柄上且在上述解除位置与上述手柄配合用肋配合并限制上述手柄从上述解除位置向一个转动方向转动的矛状件;以及
配合解除用肋,该配合解除用肋形成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上,在使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嵌合并在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与上述阴侧终端壳体达到了规定的嵌合状态时,将与上述手柄配合用肋配合的上述矛状件推上去,解除上述手柄配合用肋与上述矛状件的配合,容许使上述手柄从解除位置向固定位置在一个转动方向转动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手柄上形成有第一止转肋,该第一止转肋在上述解除位置与上述手柄配合用肋抵接,限制上述手柄从解除位置向另一个转动方向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阴侧终端壳体上形成有第二止转肋,该第二止转肋在上述固定位置与上述手柄抵接,限制上述手柄从上述固定位置向一个转动方向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阴侧终端壳体上设有将上述手柄在上述固定位置进行固定的锁定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手柄由与上述连接部件一体转动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以上述连接部件为转动轴转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阳侧终端壳体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阳侧终端壳体上形成防脱用肋,该防脱用肋抵接在上述手柄的与上述阳侧终端壳体相反侧的面上,防止上述手柄和上述连接部件从上述阳侧终端壳体脱离。
CN201010525791.1A 2010-02-01 2010-10-26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2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0687A JP5293627B2 (ja) 2010-02-01 2010-02-01 コネクタ
JP2010-020687 2010-0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2636A true CN102142636A (zh) 2011-08-03
CN102142636B CN102142636B (zh) 2014-10-01

Family

ID=44342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579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2636B (zh) 2010-02-01 2010-10-2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23546B2 (zh)
JP (1) JP5293627B2 (zh)
CN (1) CN1021426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5707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戴博水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电力供应连接器的电泵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9224B2 (ja) * 2010-04-13 2014-02-1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20110312222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Tanaka Yokichi J Multi-electrode holders
JP5401671B2 (ja) * 2010-08-26 2014-01-2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98758B2 (ja) * 2010-08-26 2014-10-0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05586B1 (ja) * 2010-12-21 2012-03-28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60882B2 (ja) * 2011-01-13 2015-08-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89858B2 (ja) * 2011-01-14 2014-09-1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09734B2 (ja) * 2011-03-24 2014-10-2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18935B2 (ja) * 2011-07-25 2014-1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通電用端子
CN103560358B (zh) * 2013-11-21 2015-06-17 福州六方机电有限公司 电缆线接头防松脱机构
US9368911B2 (en) * 2014-11-14 2016-06-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f-clos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460404B2 (ja) * 2015-05-20 2019-01-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9608357B1 (en) * 2015-09-11 2017-03-2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Right angle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contact protection
US10218116B1 (en) * 2017-10-03 2019-02-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ocking vehic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944212B1 (en) * 2019-12-27 2021-03-09 Liang Light Chen Power connector with anti-disengaging mechanism
DE102022210011A1 (de) 2022-09-22 2024-03-28 Zf Friedrichshafen Ag Buchsenstecker, insbesondere Hochvolt-Buchsenstecker, für ein Fahrzeugtei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98541A (en) * 1931-03-17 1933-09-18 Electrical Res Prod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3104276A (en) * 1959-06-02 1963-09-17 Ite Circuit Breaker Ltd Through-bolt joint for bus duct
DE4123505C1 (en) * 1991-07-16 1993-01-21 Kabelwerke Reinshagen Gmbh, 5600 Wuppertal, De Sealed electrical coupling with locking members \ - has two identical housing parts with axial chambers having drawer openings for locking members
WO2007106739A2 (en) * 2006-03-13 2007-09-2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ircraft power connector with differential engagement and operational retention forces
JP4037199B2 (ja) * 2002-07-19 2008-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気接続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4100A (en) * 1967-08-19 1970-03-3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essure connections between overlapping bus bar ends
JPS5590084A (en) * 1978-12-28 1980-07-08 Yazaki Corp Connector
JP4127913B2 (ja) * 1998-11-16 2008-07-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029872B2 (ja) * 2006-12-19 2012-09-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867875B2 (ja) 2007-09-18 2012-02-0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0003524A (ja) * 2008-06-19 2010-01-07 Jst Mfg Co Ltd レバーロック解除構造を有する一対の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5334818B2 (ja) * 2009-11-30 2013-11-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
JP5240176B2 (ja) * 2009-11-30 2013-07-17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
JP4947132B2 (ja) * 2009-11-30 2012-06-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
JP4905542B2 (ja) * 2009-11-30 2012-03-28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34817B2 (ja) * 2009-11-30 2013-11-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車両用接続構造
JP5318736B2 (ja) * 2009-11-30 2013-10-1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
JP5318744B2 (ja) * 2009-12-18 2013-10-1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99262B2 (ja) * 2009-12-24 2013-09-25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
JP5278303B2 (ja) * 2009-12-24 2013-09-04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80751B2 (ja) * 2009-12-24 2014-01-0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80750B2 (ja) * 2009-12-24 2014-01-0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93628B2 (ja) * 2010-02-01 2013-09-18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024398B2 (ja) * 2010-02-03 2012-09-12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33328B2 (ja) * 2010-04-12 2013-11-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47181B2 (ja) * 2010-04-13 2012-06-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419224B2 (ja) * 2010-04-13 2014-02-1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98541A (en) * 1931-03-17 1933-09-18 Electrical Res Prod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3104276A (en) * 1959-06-02 1963-09-17 Ite Circuit Breaker Ltd Through-bolt joint for bus duct
DE4123505C1 (en) * 1991-07-16 1993-01-21 Kabelwerke Reinshagen Gmbh, 5600 Wuppertal, De Sealed electrical coupling with locking members \ - has two identical housing parts with axial chambers having drawer openings for locking members
JP4037199B2 (ja) * 2002-07-19 2008-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気接続構造
WO2007106739A2 (en) * 2006-03-13 2007-09-2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ircraft power connector with differential engagement and operational retention forc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5707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戴博水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电力供应连接器的电泵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89883A1 (en) 2011-08-04
JP5293627B2 (ja) 2013-09-18
JP2011159512A (ja) 2011-08-18
CN102142636B (zh) 2014-10-01
US8123546B2 (en) 2012-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2636B (zh) 连接器
CN102255188B (zh) 手柄式连接器
CN102142641B (zh) 连接器
CN102237609B (zh) 手柄式连接器
CN102082366B (zh) 车辆用连接结构
CN102237599B (zh) 连接器
CN102082347B (zh) 连接结构
CN102544865B (zh) 连接器
US899224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9093765B2 (en) Connector and wire harness
US730647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nstruction
CN102082348B (zh) 连接结构
CN102420368B (zh) 连接器
CN102104215B (zh) 连接器
CN102035109B (zh) 连接结构
CN102110923B (zh) 连接结构
JP5991260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9523536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ためのフェルールアセンブリ
JP2009176536A (ja) 電線付き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この電線付きコネクタ端子が挿入されたコネクタ
CN101667692B (zh) 连接器
CN102214858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974153B2 (ja) シールド端末処理構造
CN102195217B (zh) 连接器
US8308508B2 (en) Connector
CN107466344B (zh) 用于机动车辆离合器的执行装置以及混合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ETAL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AB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Met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abl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