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2542A - 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2542A
CN102142542A CN2010101062079A CN201010106207A CN102142542A CN 102142542 A CN102142542 A CN 102142542A CN 2010101062079 A CN2010101062079 A CN 2010101062079A CN 201010106207 A CN201010106207 A CN 201010106207A CN 102142542 A CN102142542 A CN 102142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activ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heat shield
electrod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62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2542B (zh
Inventor
刘峰
张红涛
魏岩巍
盛爱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062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42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42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2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5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集电体上形成活性物质层,然后在活性物质层上形成抗热层;所述抗热层的形成方法为:将纳米三氧化二铝、添加剂和分散剂混合,再加入粘结剂并超声分散,制成抗热层浆料;将抗热层浆料涂覆到活性物质层上,并干燥;所述添加剂为多元脂肪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制备出的电极,其抗热层膜层厚度均匀,各部分电子、离子转移扩散进程一致;当电池发生内部短路现象,可以有效发挥抗热层的效力,确保电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预防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时的内部短路,传统的方法是在正负极之间设置隔膜,作为介电层隔离正负极。然而如果外来的导电物质例如金属微粒被混合到和联接到隔膜内,就会导致内部短路,有可能导致电池过热或点燃。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于是出现了HRL(Heat ResistanceLayer)技术,即抗热层技术。HRL技术就是在极片表面形成一层绝缘性的金属氧化物的抗热层,作为新的介电层。HRL的多孔性可以确保它不会干涉锂离子的移动。由于抗热层的存在,即使铁或镍微粒,或其它导电的外物被混入和渗透到隔膜,其短路的区域不会增加也不会有异常热。即使隔膜因过热而熔化,其覆盖整个电极的介电层(即抗热层)可承受到1000℃的温度或更高,可以再一次避免电极间的短路。
但是现有的抗热层的膜厚不均匀,电子、离子转移扩散进程不一致;一旦电池发生内部短路现象,会影响抗热层效力的发挥,进而电池的安全性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抗热层膜厚不均、电池安全性能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抗热层膜厚均匀、电池安全性能好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在集电体上形成活性物质层,然后在活性物质层上形成抗热层;所述抗热层的形成方法为:
(1)将纳米三氧化二铝、添加剂和分散剂混合,再加入粘结剂并超声分散,制成抗热层浆料;所述添加剂为多元脂肪酮;
(2)将抗热层浆料涂覆到活性物质层上,并干燥。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电极,其抗热层膜层厚度均匀,各部分电子、离子转移扩散进程一致;当电池发生内部短路现象,可以有效发挥抗热层的效力,确保电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抗热层的SEM图。
图2是本发明对比例1的抗热层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在集电体上形成活性物质层,然后在活性物质层上形成抗热层;所述抗热层的形成方法为:
(1)将纳米三氧化二铝、添加剂和分散剂混合,再加入粘结剂并超声分散,制成抗热层浆料;所述添加剂为多元脂肪酮;
(2)将抗热层浆料涂覆到活性物质层上,并干燥。
其中,形成活性物质层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在此不作赘述。
在抗热层形成过程中,为了使抗热层更加均匀性能更好,本发明优选纳米三氧化二铝的中值粒径D50为550~600nm。
本发明的添加剂为多元脂肪酮,不含羧基基团,制成的浆料成浆好。这是因为羧基(-COOH)一般显弱酸性,不利于浆料成浆。
本发明优选添加剂的分子量为200~3000。
本发明的添加剂更优选具有如下通式的三元酮:
Figure GSA00000011139000031
其中,R1选自五元至八元环烷基中一种,R2选自C12~C18的链状烷基中一种。
上述结构的添加剂,其碳环类似头部,羰基类似触角,R2的支链类似尾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头部与触角可以更好与三氧化二铝接触,尾部形成扩展区域,避免纳米三氧化二铝的团聚,使三氧化二铝更加均匀稳定分散在抗热层浆料中。
优选地,本发明的添加剂与纳米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为1∶2~1∶20。
本发明的分散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只要满足易挥发,同PVDF与添加剂匹配性好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选用N-甲基吡咯烷酮、丙酮、无水酒精等。
本发明的粘结剂亦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例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等。
本发明的分散剂优选N-甲基吡咯烷酮,粘结剂优选聚偏氟乙烯PVDF。
优选地,抗热层浆料中的纳米三氧化二铝、分散剂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5∶80∶1~25∶80∶1。这样有利于浆料的涂覆。
本发明中的超声分散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操作。本发明优选超声分散0.5~3h。
优选情况下,步骤(1)的操作为:将纳米三氧化二铝和添加剂加入分散剂中;在物理搅拌的同时超声分散,控制搅拌速率为1000~1500rad/min,时间为0.5~1.5h。再向其中加入粘接剂,在物理搅拌的同时超声分散,控制搅拌速率为800~1200rad/min,时间为1.5~3.0h。最后制成抗热层浆料。
步骤(2)中活性物质层可以是电极浆料烘干干燥以后的活性物质层,也可以是电极浆料涂覆之后未经烘干的活性物质层。本发明可以直接将抗热层浆料涂覆在电极浆料上,然后一起烘干,这样可以节省电极的制备工序。
本发明的涂覆可以是喷涂、丝网印刷、旋涂等各种涂覆手段。
优选情况下,步骤(2)的操作为:将制成的抗热层浆料送入喷涂机中,以5~100m/s的速度喷涂在未干燥的电极上,喷涂的湿膜厚度为6~10μm。然后在70~120℃下烘干0.2~0.5h。
本发明制备的电极既可以是正极,还可以是负极。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抗热层膜厚不均的主要原因是:浆料中金属氧化物颗粒并没有完全分散开,仍有小部分颗粒团聚。本发明的发明人意外发现,将纳米三氧化二铝分散于分散剂时,加入多元脂肪酮,制成的抗热层膜厚均匀,电池安全性能好。发明人推定,由于多元脂肪酮与纳米三氧化二铝表面有很强的结合力,可以有效消除纳米三氧化二铝颗粒的表面能,形成类似胶体的稳定体系,纳米三氧化二铝处于胶核的位置。添加剂包覆在纳米颗粒的周围,增大了空间位阻,使纳米颗粒不易发生团聚。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将LiCoO2、乙炔黑和PVDF以重量比为100∶4∶5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形成电极浆料。再将电极浆料涂覆在集电体(铝箔)上并干燥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
将9.5g纳米三氧化二铝(D50为590nm)和1.0g添加剂(上海红人公司),加入28gNMP中;在物理搅拌的同时超声分散,控制搅拌速率800rad/min,持续时间0.5h。再向其中加入5g粘接剂PVDF,在物理搅拌的同时超声分散,控制搅拌速率1000rad/min,持续时间2.0h。制成抗热层浆料。
将制成的抗热层浆料送入喷涂机中,以20m/s的速度喷涂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上,湿膜厚度为0.7μm。然后在90℃下烘干0.25h。最后形成正极。
本实施例采用的添加剂为分子结构为
Figure GSA00000011139000051
其中,R1为四价环己基C6H8,R2为直链烷基-C14H29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添加剂的分子结构是为CH3CO(CH2)8CHCH3CO(CH2)8CH3CO(上海红人公司)。其他部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添加剂的加入量为4.75g。其他部分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添加剂的加入量为0.475g。其他部分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纳米三氧化二铝的中值粒径D50为400nm。其他部分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不加入添加剂。其他部分同实施例1。性能测试
SEM测试:选用JSM-56101v型电子扫描显微镜进行测试。
测试电池的制备:
(1)正极片采用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的方法所制备的正极滚切而成的正极片。
(2)负极片的制备:将石墨、乙炔黑和PVDF以重量比为100∶3∶6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搅拌均匀后涂敷在铜箔上,烘烤,温度为100±5℃,使用压片机碾压到并滚切成负极片。
(3)将上述正、负极极片与20μm厚的聚丙烯隔膜卷绕成方形锂离子电池电芯,收置于电池壳中并进行焊接。随后,注入1.0mol/L LiPF6/(EC+EMC+DMC)(其中EC、EMC和DMC质量比为1∶1∶1)电解液,密封,制成测试电池。
炉温测试:将测试电池以1C的电流密度充电至4.2V;在测试电芯表面紧贴一组热电偶,将处理好的测试电池悬于烘箱之中;将烘箱温度设置为150℃,搁置1h。测试结果见表1。
针刺测试:将测试电池以1C的电流密度充电至4.2V;在测试电芯表面紧贴一组热电偶;将处理好的测试电池置于针刺模具之上;起动测试仪器,将一支直径为3mm的铁针穿透电芯。测试结果见表2。
表1 炉温测试结果
实施例 最高温度(℃)   炉温1h后结束电压(V)
 实施例1   137   3.787
 实施例2   159   3.313
 实施例3   150   3.564
 实施例4   164   3.176
 实施例5   170   2.942
 对比例1   179   2.506
表2 针刺测试结果
 编号   最高温度(℃)   现象
 实施例1   125   电池变形
 实施例2   137   电池变形
 实施例3   129   电池变形
 实施例4   146   电池变形
 实施例5   160   电池变形
 对比例1   179   电池冒烟
从表1可以看出:在炉温测试中,本发明的实施例1-5相对对比例1,其最高温度大幅降低,结束电压大幅提高;这说明本发明的抗热层的有效抑制电池发热现象,并且电压回复情况得到改善。
从表2可以看出:在针刺测试中,本发明的实施例1-5相对对比例1,其最高温度大幅降低,电池只是变形。这说明本发明抗热层有效抑制电池在短路产生的不安全隐患,确保电池安全。
从图1以及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抗热层表面平整,各向均一性好。而对比例的抗热层表面较为粗糙,并且均一性较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在集电体上形成活性物质层,然后在活性物质层上形成抗热层;所述抗热层的形成方法为:
(1)将纳米三氧化二铝、添加剂和分散剂混合,再加入粘结剂并超声分散,制成抗热层浆料;所述添加剂为多元脂肪酮;
(2)将抗热层浆料涂覆到活性物质层上,并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的分子量为200~3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的通式为
Figure FSA00000011138900011
其中,R1选自五元至八元环烷基中一种,R2选自C12~C18的链状烷基中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三氧化二铝的中值粒径D50为550~6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与所述纳米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为1∶2~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三氧化二铝、分散剂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5∶80∶1~25∶8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所述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分散的时间为0.5~3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活性物质层为未经烘干的活性物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涂覆的湿膜厚度为5~7μm。
CN2010101062079A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2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62079A CN102142542B (zh)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62079A CN102142542B (zh)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2542A true CN102142542A (zh) 2011-08-03
CN102142542B CN102142542B (zh) 2013-09-18

Family

ID=44409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620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2542B (zh)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425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9524A (zh) * 2014-09-11 2014-12-1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柔性热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3924A (zh) * 2003-05-30 2004-07-2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纳米氧化铝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61601A (zh) * 2005-04-04 2007-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JP2009158450A (ja) * 2007-12-06 2009-07-16 Panasonic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電極板の製造方法
JP2009193906A (ja) * 2008-02-18 2009-08-27 Panasonic Corp 電池用電極板の耐熱層の塗布重量測定方法、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3924A (zh) * 2003-05-30 2004-07-2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纳米氧化铝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61601A (zh) * 2005-04-04 2007-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JP2009158450A (ja) * 2007-12-06 2009-07-16 Panasonic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電極板の製造方法
JP2009193906A (ja) * 2008-02-18 2009-08-27 Panasonic Corp 電池用電極板の耐熱層の塗布重量測定方法、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9524A (zh) * 2014-09-11 2014-12-1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柔性热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2542B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800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片、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5470576B (zh) 一种高压锂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2397685B (zh) 一种负极片及其应用
CN103956499B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正极集流体的安全涂层制备方法
CN102237515B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9332A (zh) 一种采用钛酸锂混掺石墨负极片的高安全动力锂离子电池
CN107293680B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隔离膜
CN103178251B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及包含该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1752549A (zh) 一种聚合物锂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及锂电池
CN10407824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容器
CN10817289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2969473A (zh) 有机/无机复合多孔薄膜及使用此薄膜的电化学储能装置
CN107452954A (zh) 一种固态电池用的富锂锰基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48062B (zh) 一种防过充的电池隔膜及使用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
CN10565555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8216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TW201503477A (zh) 集電體、電極結構體、電池或電容
CN104916825A (zh) 一种锂电池高电压改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746139A (zh) 安全性能良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6910860A (zh) 锂电池隔膜涂层、隔膜及隔膜制备方法
CN113066959B (zh) 电芯
CN109088033A (zh) 高安全高能量长循环的磷酸铁锂型18650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28935A (zh) 一种高安全长寿命的复合材料体系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13828A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复合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容器
CN111048749B (zh) 一种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