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9675A - 安全带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9675A
CN102139675A CN2011100354680A CN201110035468A CN102139675A CN 102139675 A CN102139675 A CN 102139675A CN 2011100354680 A CN2011100354680 A CN 2011100354680A CN 201110035468 A CN201110035468 A CN 201110035468A CN 102139675 A CN102139675 A CN 102139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application mechanism
spring
force application
co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54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9675B (zh
Inventor
尾崎隆宏
森信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39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9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9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9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能够提高张紧力调节器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在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在壳(24)内的相比调节弹簧单元(90)更靠壳(24)的开口侧配置卷绕弹簧单元(40)。因此,在调节平衡弹簧(130)的内侧配置离合器(150)而在离合器(150)的弹簧壳(152)上卡合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时,能够从壳(24)的开口侧容易看到离合器(150)及调节平衡弹簧(130),因此能够在弹簧壳(152)上容易卡合调节平衡弹簧(130)的另一端。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张紧力调节器的安全带卷绕装置,该张紧力调节器能够在装戴了对乘客身体进行约束的安全带的状态下减小向卷绕安全带的方向施加的作用力。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与座席安全带卷绕轴的一端连结的卷轴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支架上。在该卷轴上卡合主卷簧的端部,该主卷簧通过从座席安全带卷绕轴拉出座席安全带,使卷绕轴产生向卷绕座席安全带的方向(卷绕方向)的作用力,同时旋转自由地支承着构成所谓张紧力调节器的棘轮。
在该安全带卷绕装置所适用的张紧力调节器中,在棘轮上卡合了涡旋方向外侧端的副卷簧的涡旋方向内侧端,经由卡环或弹簧离合器与上述卷轴摩擦卡合。
如果在旋转限制机构的棘爪限制棘轮向卷绕方向旋转的状态下,主卷簧使卷轴向卷绕方向旋转,则副卷簧的涡旋方向内侧端,相对经由棘轮向卷绕方向的旋转被限制的的涡旋方向外侧端,向卷绕方向旋转。由此,形成通过由副卷簧产生的作用力抵消主卷簧的作用力的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396027号公报
在该安全带卷绕装置所适用的张紧力调节器中,贯通棘轮的卷轴与主卷簧的涡旋方向内侧端卡合,但如果使贯通棘轮的卷轴与壳部件内的主卷簧的涡旋方向内侧端卡合,则主卷簧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隐藏在棘轮及壳部件中而难以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提高张紧力调节器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方案1是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中,具备:卷轴,其卡合有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长边方向的基端侧,从基端侧卷绕所述安全带,并且通过所述安全带被拉出而向拉出方向旋转;有底的壳,其设在所述卷轴的轴向侧方,朝向所述卷轴侧开口;卷轴施力机构,其设在所述壳的内侧,与所述卷轴直接或间接地连接,通过所述卷轴向所述拉出方向旋转,产生使所述卷轴向与所述拉出方向相反的卷绕方向卷绕的卷绕作用力;旋转体,其配置在所述壳内的所述卷轴施力机构的与所述卷轴相反的一侧,能够向所述拉出方向及所述卷绕方向旋转;抵消施力机构,其与所述旋转体一同配置在所述壳内的所述卷轴施力机构的与所述卷轴相反的一侧,一端侧与所述旋转体卡合而能够与所述旋转体一同旋转,另一端侧相对一端侧向卷绕方向旋转,由此产生抵抗所述卷轴施力机构的所述卷绕作用力的抵消作用力;旋转传递机构,其被设置成与所述卷轴施力机构连接并通过所述卷轴施力机构的所述卷绕作用力而能够向所述卷绕方向旋转,并且与所述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卡合,从而能够将向所述卷绕方向的旋转传递到所述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当车辆中的乘客从卷轴拉出安全带时,卷轴就向拉出方向旋转。这样,当卷轴向拉出方向旋转时,由于卷轴施力机构而产生卷绕作用力,从而对卷轴向与拉出方向相反的卷绕方向施力。
这样,当在从卷轴拉出的安全带系在乘客身体上的状态下乘客解除相对安全带的拽拉时,卷轴施力机构的作用力使卷轴向卷绕方向旋转,使卷轴卷绕安全带,从而解除安全带的松弛。此外,卷轴施力机构的卷绕作用力作为向卷绕方向的旋转力,经由旋转传递机构可传递到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
当基于卷轴施力机构的卷绕作用力的卷绕方向的旋转力被传递到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而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向卷绕方向旋转时,抵消施力机构的一端侧试图使旋转体旋转。若在该状态下限制旋转体向卷绕方向旋转,则抵消施力机构的一端侧向卷绕方向的旋转被限制或抑制,由此,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相对一端侧向卷绕方向相对旋转。这样,当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相对一端侧向卷绕方向相对旋转时,在抵消施力机构中产生拉出方向的抵消作用力。
抵消施力机构的抵消作用力对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向拉出方向进行施力,因此对旋转传递机构、进而对卷轴向拉出方向进行施力,抵抗由卷轴施力机构产生的卷绕作用力。因此,卷轴施力机构的卷绕作用力被抵消施力机构的抵消作用力抵消,从而对卷轴向卷绕方向施加的力减少。这样,由于对卷轴向卷绕方向施加的力减少,所以对安全带从其基端侧拽拉的力减小,装戴在乘客身上的安全带系紧乘客身体的力减小。
然而,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旋转体及抵消施力机构经由卷绕施力机构设在与卷轴相反的一侧(也就是与壳的开口方向的相反的一侧),所以旋转体及抵消施力机构相比卷绕施力机构先被配置到壳内。这样,当在配置于壳中的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上组装旋转传递机构时,能够从壳的开口侧容易看到抵消施力机构,因此旋转传递机构相对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的组装变得容易。
所以,只要将卷绕施力机构连接到组装于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上的旋转传递机构上,就能够用抵消施力机构的抵消作用力容易抵消卷绕施力机构的卷绕作用力,从而能够容易组装减轻安全带的张力的所谓“张紧力调节器”。
技术方案2所涉及安全带卷绕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在所述旋转体的内侧能够配置所述抵消施力机构,在所述旋转体的内侧配置所述抵消施力机构而将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抵消施力机构形成单元化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旋转体安装到所述壳,使保持所述卷轴施力机构的保持体保持所述卷轴施力机构来形成单元化,并在使所述保持体保持所述抵消施力机构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保持体安装到所述壳。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能够在旋转体的内侧配置抵消施力机构,这样,在旋转体的内侧配置抵消施力机构而能够单元化。另外,能够在旋转体的内侧配置抵消施力机构而单元化的状态下将旋转体安装到壳。相对于此,通过将卷轴施力机构保持在保持体上能够单元化,这样能够在将卷轴施力机构保持在保持机构上的状态下将连结部件安装到卷轴施力机构,同时将连结部件安装(支承)在壳中。
由此,能够预先在另外的工序组装好旋转体及抵消施力机构侧的单元和卷轴施力机构及连结部件侧的单元,然后按顺序将各单元安装在壳中,从而能够实现组装的效率化。
如以上说明,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装置能够提高张紧力调节器的组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位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旋转体及限制旋转体向卷绕方向的旋转的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从与图3的相反侧看到的旋转体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张紧力调节器的组装工序的图。
标号说明
10...安全带卷绕装置;18...卷轴;20...安全带;22...张紧力调节器;40...卷绕弹簧单元;50...卷绕弹簧(弹簧施力机构);56...接合器(连结部件、旋转传递机构);90...调节弹簧单元;92...棘轮(旋转体);130...调节平衡弹簧(抵消施力机构);150...离合器(旋转传递部件、旋转传递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
图1中通过分解立体图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构成,图2中通过正面剖视图示出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构成。
如图2所示,安全带卷绕装置10具备框架12。框架12具备背板14。从背板14的宽度方向一方的端部向背板14的厚度方向一方的侧伸出脚板16,从背板14的宽度方向另一方的端部向脚板16相对背板14的伸出方向伸出脚板(未图示)。在从背板14的宽度方向一方的端部伸出的脚板16与从背板14的宽度方向另一方的端部伸出的脚板(未图示)之间,设有卷轴18。如图1所示,卷轴18形成为轴向沿着背板14的宽度方向的圆筒形状。
在该卷轴18上卡合有形成为长条带状的安全带20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当卷轴18向绕着其轴的一方即卷绕方向旋转时,安全带20从长边方向基端侧卷绕到卷轴18的外周部。相对于此,当将安全带20向其前端侧拽拉时,卷绕在卷轴18上的安全带20从卷轴18被拉出,同时安全带卷绕装置10向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在沿着上述背板14的宽度方向的脚板16的外侧,设有构成张紧力调节器22的壳24。壳24具备厚度方向沿着脚板16的厚度方向的板状的基部26,该基部26通过螺栓等紧固机构或双头销钉等嵌合固定机构固定在脚板16上。在该基部26上形成有规定形状的孔,朝向与基部26的脚板16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沿着该孔的边缘的环状的周壁28。在该周壁28的与基部2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从周壁28连续地形成有中间壁30。中间壁30形成为厚度方向沿着基部26的厚度方向的板状,在相比中间壁30更靠基部26侧被周壁28围住的空间成为卷绕弹簧单元收容部32(参照图1)。
在该卷绕弹簧单元收容部32的内侧配置有卷绕弹簧单元40。卷绕弹簧单元40具备作为保持体的弹簧盖42。弹簧盖42具备平板状的底壁44。从底壁44的外周部向脚板16侧立设有周壁46,弹簧盖42形成整体向脚板16侧开口的箱式形状。该弹簧盖42的外周形状略小于卷绕弹簧单元收容部32的内周形状(即周壁28的内周形状),弹簧盖42以被禁止相对于壳体24而旋转的状态嵌入在卷绕弹簧单元收容部32的内侧。
在弹簧盖42的内侧,设有作为卷轴施力机构的卷绕弹簧50。卷绕弹簧50由从涡旋方向外侧向涡旋方向内侧的方向为拉出方向的卷簧构成。在卷绕弹簧50的涡旋方向外侧端部附近,卷绕弹簧50逆向折返而形成卡合部52,该卡合部52与从底壁44向脚板16侧立设的卡合壁54卡合。相对于此,卷绕弹簧5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与作为连结部件构成旋转传递机构的接合器56的外周部卡合。
接合器56形成与卷轴18大致同轴的圆柱形状,在与卷轴18上的轴向脚板16侧的端部相向的接合器56的端部形成有嵌合孔60,该嵌合孔60供相对于卷轴18同轴地从卷轴18突出形成的连结轴部58嵌入,通过将连结轴部58嵌入嵌合孔60中,卷轴18和接合器56以接合器56相对卷轴18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相连接。
因此,当将安全带20向其前端侧拽拉而使卷轴18向拉出方向旋转时,卷绕弹簧5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相对于涡旋方向外侧端部,向拉出方向相对旋转。这样,卷绕弹簧50被收紧,从而对卷轴18向卷绕方向施加作用力,并且卷绕弹簧5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相对涡旋方向外侧端部的向拉出方向的相对旋转量越多上述作用力越大。
在收容了该卷绕弹簧50的弹簧盖42的开口侧设有座62。座62为厚度方向沿着脚板16的厚度方向的板状。在该座62上形成有贯通孔64,供上述接合器56通过。此外,嵌合片66从座62的外周一部伸出。与嵌合片66对应地在上述背板14上形成具有嵌合孔68的嵌合部70,通过在嵌合部70的嵌合孔68嵌合嵌合片66,将座62一体地安装在背板14上,从而封闭背板14上的卷绕弹簧单元收容部32的开口侧、弹簧盖42的开口侧。
另一方面,在背板14的中间壁30上形成有规定形状的孔部82。另外,从中间壁30的与脚板16相反的一侧面,形成沿着孔部82的边缘的周壁84。该周壁84的与中间壁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被底壁86封闭,在相比底壁86更靠中间壁30侧的周壁84的内侧,成为调节弹簧单元收容部88,在该调节弹簧单元收容部88中收容有调节弹簧单元90。调节弹簧单元90具有作为旋转体的棘轮92。
棘轮92具备厚度方向沿着底壁86的厚度方向的板状的底壁部94。在底壁部94的中央形成有凸台96。凸台96形成向底壁86侧开口的有底筒形状,其相比轴向中间部更靠一方的侧(凸台96的开口侧)向底壁部94的底壁86侧突出,凸台96的相比轴向中间部更靠另一方的侧(凸台96的底部98侧)向底壁部94的脚板16侧突出。
凸台96的内周形状为相对于圆形的外周形状形成同轴的圆形。另外,在该底部98上形成有相对凸台96的内周形状为同轴的贯通孔100。该贯通孔100不仅贯通底部98,而且形成内经尺寸朝着底部98的脚板16侧的面的开口端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
如图1及图2所示,与该凸台96对应地在壳24的底壁86上,作为圆筒部形成有构成第一支承机构及第二支承机构双方的轴承部102。轴承部102在将壳24安装在脚板16上的状态下,形成相对于卷轴18为同轴状的圆筒形状。但是,轴承部102的前端侧与形成于凸台96的底部98上的贯通孔100对应地形成向前端外径尺寸逐渐减小的圆锥台形状。在调节弹簧单元收容部88内配置棘轮92的状态下使凸台96进入轴承部102的内侧,通过凸台96旋转自如地支承棘轮92。而且,相对于卷轴18而同轴状地形成为圆柱形状并与接合器56形成为一体的轴承部102进入凸台96的内侧,轴承部102(即,接合器56)旋转自如地得到支承。
在底壁部94的外周部形成有棘轮部106,棘轮92整体形成向脚板16侧开口的盆形状(轴向尺寸比较短的有底筒形状)。在棘轮部106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棘轮部106的下方)设有电磁线圈110。电磁线圈110经由作为控制机构的ECU与搭载在车辆上的蓄电池电连接。另外,该ECU与设在带扣装置上的带扣开关电连接,该带扣装置与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一同构成安全带装置,当带扣开关检测出设在上述安全带20上的舌板已安装到带扣装置时,ECU将电磁线圈110设为通电状态。这样,当电磁线圈110成为通电状态时,电磁线圈110就形成磁场。
此外,在该电磁线圈110上设有柱塞112。柱塞112由磁性体以棒状形成,其长边方向基端侧进入电磁线圈110中。如上所述,当电磁线圈110被通电时,柱塞112通过电磁线圈110形成的磁场进一步拽入电磁线圈110的内侧。在该柱塞112的前端侧设有棘爪114。棘爪114具备圆筒部116。圆筒部116形成轴向与卷轴18的轴向相同的朝向。该圆筒部116供轴部118(参照图2)通过其中,可使棘爪114绕着轴部118旋转地进行支承,该轴部118的至少一端被保持在座62及壳24中的至少一方上。从该圆筒部116的外周一部伸出有旋转限制片120。
如图3所示,当棘爪114向绕着轴部118的一方即卡合方向转动时,旋转限制片120的前端接近棘轮部106的外周部并与棘轮部106的棘轮齿卡合。这样,以旋转限制片120的前端与棘轮部106的棘轮齿卡合的状态,限制棘轮92向卷绕方向的旋转。此外,从圆筒部116的外周一部伸出有连结片122。棘爪114通过该连结片122与柱塞112连接,当柱塞112被拽入电磁线圈110时,连结片122被柱塞112拽拉,从而棘爪114绕着轴部118向扣合方向转动。此外,在该棘爪114上卡合有复位弹簧124的一端,对棘爪114向与卡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当电磁线圈110的通电被解除时,旋转限制片120的前端侧维持从棘轮部106的外周部分离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棘轮92的内侧(即,在底壁部94的脚板16侧且棘轮部106的内侧),配置有作为构成调节弹簧单元90的抵消施力机构的调节平衡弹簧130。调节平衡弹簧130的作用力比卷绕弹簧50弱,而且,由从涡旋方向外侧向涡旋方向内侧的方向为卷绕方向的卷簧构成。
如图3及图4所示,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向半径方向内侧、且向涡旋方向内侧弯曲。在该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最外层的部分(涡旋线的最外侧的部分)、和从最外侧计数为第2个的部分(从涡旋线的外侧计数为第2个的部分)之间,配置有调节滑动弹簧140。调节滑动弹簧140形成为,长边方向沿着调节平衡弹簧130的周向且宽度方向沿着卷轴18的轴向的宽度细的板状。以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侧为曲率中心,绕着以宽度方向为轴向的轴进行弯曲。
另外,如图2~图4所示,在比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最内层的部分(涡旋线的最内侧的部分)更靠内侧的部分,设有作为旋转传递部件构成旋转传递机构的离合器150。离合器150具备弹簧壳152。弹簧壳152形成为,朝向脚板16侧开口的有底的圆筒形状。通过形成于棘轮92的底壁部94上的凸台96中的、相比底壁部94更靠脚板16侧的部分,与棘轮92同轴地并能够与棘轮92相对旋转地支承在棘轮92上。
在该弹簧壳152的底壁贯通有接合器56的轴部104,该弹簧壳152由轴部104进行支承,相对于轴部104而同轴地相对旋转自如,并且如图3及图4所示,在弹簧壳152上卡合有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的端部。
此外,如图1所示,离合器150具备离合器轮(clutch wheel)154。离合器轮154具备圆筒形状的离合器壁156,该离合器壁156相对轴承部102以同轴的状态进入弹簧壳152的内侧,在该状态下离合器轮154被组装到弹簧壳152。此外,非圆形的止转部158贯通离合器轮154,该止转部158夹设在接合器56的主体部分和轴承部102之间,限制离合器轮154相对接合器56的相对旋转。
在上述的弹簧壳152的内侧且在离合器壁156的外侧,配置有离合器弹簧160。离合器弹簧160形成为轴向与卷轴18的轴向相同的方向的线圈状,其一端与弹簧壳152卡合。在将离合器弹簧160看作圆筒形状时,其内径尺寸与离合器壁156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离合器弹簧160与离合器壁156的外周部滑动接触。另外,作为该离合器弹簧160,以通过另一端侧相对一端侧沿卷绕方向变位来收紧的方式设定了线圈的卷绕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张紧力调节器22的动作)
在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当就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客为了装戴安全带20,将安全带20向其前端侧拽拉而从卷轴18拉出安全带20时,卷轴18向拉出方向旋转。当卷轴18向拉出方向旋转时,接合器56向拉出方向旋转,使卷绕弹簧5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相对涡旋方向外侧端部向拉出方向旋转。由此,卷绕弹簧50被收紧,经由接合器56对卷轴18向卷绕方向施加的作用力逐渐增加。
此外,当通过接合器56向拉出方向旋转时,离合器轮154向拉出方向旋转。在离合器轮154的离合器壁156的外周部滑动接触有离合器弹簧160,因此当通过离合器壁156的外周部和离合器弹簧160的摩擦而离合器弹簧160与离合器壁156一同向拉出方向旋转时,与离合器弹簧160一端卡合的弹簧壳152向拉出方向旋转。
在弹簧壳152上卡合有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因此当弹簧壳152向拉出方向旋转时,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向拉出方向旋转。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最外层通过调节平衡弹簧130的弹性和调节滑动弹簧140的弹性,被压接在棘轮92的棘轮部106上,因此当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向拉出方向旋转时,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最外层向拉出方向旋转,而且,因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最外层和棘轮部106的内周部的摩擦,棘轮92向拉出方向旋转。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即使卷轴18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被传递到棘轮92,棘轮92只是向拉出方向旋转,调节平衡弹簧130不会产生特别的变化。
接着,当安全带20被充分拉出而系在乘客身上并且设在安全带20上的舌板被插入到带扣装置时,基于来自设在带扣装置上的带扣开关的电信号,ECU将电磁线圈110设为通电状态。当通过电磁线圈110被通电而形成的磁场将柱塞112拽入电磁线圈110时,在柱塞112的前端侧卡合了连结片122的棘爪114抵抗复位弹簧124的作用力,向卡合方向转动。由此,当棘爪114的旋转限制片120与形成于棘轮部106的外周部上的离合器齿卡合时,棘轮92向卷绕方向的旋转被限制。
在该状态下,当乘客为了拉出安全带20而对安全带20赋予的拉力被解除时(当乘客停止对安全带20的拽拉时),卷绕弹簧50就靠其作用力经由接合器56使卷轴18向卷绕方向旋转,从而解除安全带20的松弛。当通过接合器56向卷绕方向的旋转而离合器轮154向卷绕方向旋转时,离合器弹簧160的另一端由于与离合器壁156的摩擦而向卷绕方向旋转,由此离合器弹簧160被收紧。
当通过离合器弹簧160的收紧而离合器弹簧160和离合器壁156的摩擦增大时,离合器弹簧160整体就与离合器壁156(即,离合器轮154)一同向卷绕方向旋转。当通过离合器弹簧160向卷绕方向旋转而弹簧壳152向卷绕方向旋转时,卡合在弹簧壳152上的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就向卷绕方向旋转。
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最外层通过调节平衡弹簧130的弹性和调节滑动弹簧140的弹性,被压接在调节弹簧单元90的棘轮部106上,而且,如上所述,棘轮92的向卷绕方向旋转被限制,因此即使在该状态下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向卷绕方向旋转,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最外层也因与棘轮部106的内周部的摩擦而不旋转、或旋转量比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小。调节平衡弹簧130是从涡旋方向外侧向涡旋方向内侧的方向为卷绕方向。因此,当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相对涡旋方向外侧端部向卷绕方向相对旋转时,调节平衡弹簧130就被收紧,使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向拉出方向旋转的作用力增大。
如此产生(增大)的调节平衡弹簧130的作用力,将抵抗使与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卡合的弹簧壳152向卷绕方向旋转的力、也就是卷绕弹簧50的作用力。
另外,当调节平衡弹簧130被收紧直至与弹簧壳152的外周部完全密合时,该状态之后通过经由弹簧壳152传递到调节平衡弹簧130的向卷绕方向的旋转力,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最外层和调节滑动弹簧140构成一体旋转。
这样,卷绕弹簧50的作用力的一部分或全部由于调节平衡弹簧130的作用力而被抵消,从而试图使卷轴18向卷绕方向旋转的力减小,对装戴在乘客身上的安全带20向其基端侧进行拽拉的力减小。由此,可减轻安全带20赋予乘客的系紧力(静态系紧力)。
此外,当装戴安全带20的乘客的身体移动时,安全带20被拉出。当由于安全带20的拉出而卷轴18向拉出方向旋转时,卷绕弹簧50被收紧,对卷轴18向卷绕方向施加的力、进而通过拽拉安全带20而系紧乘客身体的力增加。但是,在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由于调节平衡弹簧130的作用力抵消卷绕弹簧50的作用力,所以能够抑制因乘客身体移动而拽拉安全带20时的安全带20的系紧力(动态系紧力)的增加。
(壳24的轴承部102的功能)
然而,如上所述,当在棘轮部106的棘轮齿上卡合棘爪114的旋转限制片120来限制棘轮92向卷绕方向的旋转时,棘轮92由于受来自旋转限制片120的压紧力而棘轮92整体试图向其半径方向变位。但是,棘轮92通过形成在壳24上的轴承部102进入凸台96的内侧而被支承在轴承部102上(也就是说,棘轮92被支承在轴承部102的外周部)。相对于此,接合器56的轴部104通过进入轴承部102的内侧而被支撑在轴承部102上(也就是说,接合器56的轴部104被支承在轴承部102的内周部)。
也就是说,棘轮92的凸台96和接合器56的轴部104分别以独立的状态支承在轴承部102上。因此,即使在棘轮部106的棘轮齿上卡合棘爪114的旋转限制片120而棘轮92整体试图向其半径方向变位时,接合器56也不会受其影响(抵抗)、或棘轮92整体试图向其半径方向变位的影响小。
所以,即使在卡合旋转限制片120而限制棘轮92向卷绕方向的旋转的状态下,接合器56也能平稳地旋转。
(离合器150的功能)
另一方面,例如,当乘客卸下装戴在身上的安全带20等时操作带扣装置从带扣装置取下舌板时,ECU根据来自带扣开关的电信号切断对电磁线圈110的通电。当通过切断对电磁线圈110的通电而由电磁线圈110形成的磁场消失时,棘爪114就通过减压弹簧124的作用力向与卡合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旋转限制片120和棘轮部106的棘轮齿的卡合被解除。
如上所述,在棘轮92的向卷绕方向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相对于涡旋方向外侧向卷绕方向相对旋转,从而作用力增大。因此,当棘轮92的旋转限制被解除时,通过调节平衡弹簧130的作用力而压接在棘轮部106的内周部的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最外层使棘轮92向卷绕方向旋转。这样,调节平衡弹簧130的作用力被释放,棘轮92向卷绕方向的旋转进一步带动弹簧壳152向卷绕方向旋转时,至此收紧在离合器壁156的外周部上的离合器弹簧160产生松弛。
由此,经由弹簧壳152及130传递了棘轮92的旋转力的离合器弹簧160相对离合器壁156滑动地向卷绕方向旋转。因此,棘轮92向卷绕方向的旋转力不会集中作用于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及其附近部分。因此,不需要支承部件(例如日本特开2003-19946号公报中公开的支承部件)来防止由这种旋转力引起的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及其附近部分的压曲。
由于不需要这种支承部件,因此能够将调节平衡弹簧130的作用力直接传递给弹簧壳152,从而提高作用力的传递效率。而且,还可以不在棘轮92的内侧设置支承部件,因此能够提高棘轮92的内侧的空间效率,例如,能够使棘轮92小型化、或在不使棘轮92大型化的情况下使用比较大型的调节平衡弹簧130。
(从组装层面带来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通过张紧力调节器22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对从张紧力调节器22的组装层面带来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在组装张紧力调节器22时,首先,分别组装卷绕弹簧单元40、调节弹簧单元90及离合器150。
在卷绕弹簧单元40的组装工序中,在弹簧盖42的内侧配置卷绕弹簧50,卡合部52与固定壁54卡合而形成单元。相对于此,在调节弹簧单元90的组装工序中,在棘轮92的内侧配置调节平衡弹簧130和调节滑动弹簧140,由此将棘轮92、调节平衡弹簧130及调节滑动弹簧140形成单元。另外,在离合器150的组装工序中,在离合器弹簧160的线圈部分的内侧插入离合器轮154的离合器壁156。在该状态下离合器弹簧160的一端与弹簧壳152卡合,由此组装离合器150。
接着,如图5(A)所示,首先将这样组装的调节弹簧单元90配置到壳24的调节弹簧单元收容部88内,由轴承部102支承棘轮92。接着,如图5(B)所示,在调节平衡弹簧130的内侧配置离合器150,在弹簧壳152上卡合调节平衡弹簧130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这里,在该状态下,能够从壳24的开口侧容易看到离合器150及调节平衡弹簧130,因此能够容易将调节平衡弹簧130的另一端卡合在弹簧壳152上。
接着,如图5(C)所示,将卷绕弹簧单元40的弹簧盖42嵌入壳24的卷绕弹簧单元收容部32中。这里,离合器150的弹簧壳152可旋转地被凸台96支承,因此离合器150位于棘轮92的中央。由此,即使将弹簧盖42安装在壳24的卷绕弹簧单元收容部32中,也能够从轴承部102及止转部158所通过的底壁44(弹簧盖42)的透孔,看到在离合器壁156上嵌入止转部158的孔。
如图5(D)所示,在壳24上安装卷绕弹簧单元40的状态下,将接合器56配置在卷绕弹簧50的内侧,使接合器56的止转部158或轴部104通过离合器150及棘轮92,但如上所述,即使将弹簧盖42安装在卷绕弹簧单元收容部32中,由于也能从轴承部102及止转部158通过的底壁44(弹簧盖42)的透孔,看到在离合器壁156嵌入止转部158的孔,因此容易使止转部158与离合器轮154嵌合,从而能够容易使轴部104嵌插在轴承部102中。

Claims (2)

1.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轴,其卡合有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长边方向的基端侧,从基端侧卷绕所述安全带,并且因所述安全带被拉出而向拉出方向旋转;
有底的壳,其设在所述卷轴的轴向侧方,朝向所述卷轴侧开口;
卷轴施力机构,其设在所述壳的内侧,与所述卷轴直接或间接地连接,通过所述卷轴向所述拉出方向旋转,产生使所述卷轴向与所述拉出方向相反的卷绕方向卷绕的卷绕作用力;
旋转体,其配置在所述壳内的所述卷轴施力机构的与所述卷轴相反的一侧,能够向所述拉出方向及所述卷绕方向旋转;
抵消施力机构,其与所述旋转体一同配置在所述壳内的所述卷轴施力机构的与所述卷轴相反的一侧,一端侧与所述旋转体卡合而能够与所述旋转体一同旋转,另一端侧相对一端侧向卷绕方向旋转,由此产生抵抗所述卷轴施力机构的所述卷绕作用力的抵消作用力;以及
旋转传递机构,其被设置成与所述卷轴施力机构连接并通过所述卷轴施力机构的所述卷绕作用力而能够向所述卷绕方向旋转,并且与所述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卡合,从而能够将向所述卷绕方向的旋转传递到所述抵消施力机构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体的内侧能够配置所述抵消施力机构,在所述旋转体的内侧配置所述抵消施力机构而将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抵消施力机构形成单元化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旋转体安装到所述壳,使保持所述卷轴施力机构的保持体保持所述卷轴施力机构来形成单元化,并在使所述保持体保持所述抵消施力机构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保持体安装到所述壳。
CN201110035468.0A 2010-02-03 2011-01-31 安全带卷绕装置 Active CN102139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2447 2010-02-03
JP2010022447A JP5314611B2 (ja) 2010-02-03 2010-02-03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9675A true CN102139675A (zh) 2011-08-03
CN102139675B CN102139675B (zh) 2015-06-24

Family

ID=4434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5468.0A Active CN102139675B (zh) 2010-02-03 2011-01-31 安全带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63943B2 (zh)
JP (1) JP5314611B2 (zh)
CN (1) CN10213967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9678A (zh) * 2011-10-07 2013-04-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3661238A (zh) * 2012-09-24 2014-03-2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4890617A (zh) * 2014-03-07 2015-09-0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8209061A (zh) * 2018-03-29 2018-06-29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锁止式锁舌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57042A (ja) * 2010-02-03 2011-08-18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44A (zh) * 1993-06-01 1995-03-15 Trw莱帕有限公司 座椅安全带收紧器
CN1314271A (zh) * 2000-03-16 2001-09-26 新确有限公司 汽车用座位安全带的卷绕装置
JP2004074860A (ja) * 2002-08-12 2004-03-11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1172479A (zh) * 2006-11-02 2008-05-07 胡戈克恩和利伯斯两合公司板簧生产厂 用于卷绕安全带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2656U (zh) * 1986-09-26 1988-04-08
US4993657A (en) * 1989-10-03 1991-02-1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Dual spring retractor
KR970000440B1 (en) * 1993-12-03 1997-01-11 Sungwoo Co Ltd Device of reducing the tension for a safety belt
JPH082380A (ja) * 1994-04-21 1996-01-09 Nippon Seiko Kk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KR100259716B1 (ko) * 1998-04-30 2000-08-01 정몽훈 시트벨트용 텐션 리듀서
JP2002308046A (ja) * 2001-04-09 2002-10-23 Nsk Autoliv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101481B2 (ja) 2001-07-09 2008-06-18 サンコール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ベルトの巻取り装置
DE102005017369B3 (de) 2005-04-14 2006-08-10 Hugo Kern Und Liebers Gmbh & Co. Kg Platinen- Und Federnfabrik Gurtaufrollvorrichtung mit Rutschkupplung
JP2011157042A (ja) * 2010-02-03 2011-08-18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44A (zh) * 1993-06-01 1995-03-15 Trw莱帕有限公司 座椅安全带收紧器
CN1314271A (zh) * 2000-03-16 2001-09-26 新确有限公司 汽车用座位安全带的卷绕装置
JP2004074860A (ja) * 2002-08-12 2004-03-11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1172479A (zh) * 2006-11-02 2008-05-07 胡戈克恩和利伯斯两合公司板簧生产厂 用于卷绕安全带的装置
US20080105778A1 (en) * 2006-11-02 2008-05-08 Hugo Kern Und Liebers Gmbh & Co. Kg Platinen-Und Federnfabrik Device for winding a safety belt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9678A (zh) * 2011-10-07 2013-04-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3029678B (zh) * 2011-10-07 2015-06-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3661238A (zh) * 2012-09-24 2014-03-2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4890617A (zh) * 2014-03-07 2015-09-0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4890617B (zh) * 2014-03-07 2017-09-0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8209061A (zh) * 2018-03-29 2018-06-29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锁止式锁舌
CN108209061B (zh) * 2018-03-29 2024-01-19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锁止式锁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9675B (zh) 2015-06-24
JP2011157044A (ja) 2011-08-18
JP5314611B2 (ja) 2013-10-16
US8763943B2 (en) 2014-07-01
US20110186676A1 (en) 2011-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1307C (zh) 带卷绕装置
CN102139675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EP3098121B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US20050139712A1 (en) Belt retractor for a vehicle safety belt
CN102139676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3029678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JP5784563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9262632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EP0837796B1 (en) Seat belt mechanism
US9061654B2 (en) Webbing winding device
CN107539267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JP2005329826A (ja) クラッチ機構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399283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4384456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65737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5096728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448891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H1178786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ベルトの巻取り装置
JP2010100243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0163048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GB2325898A (en) Retractor
JP2010173550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