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6283B - 光盘装置、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6283B
CN102136283B CN201010233856.5A CN201010233856A CN102136283B CN 102136283 B CN102136283 B CN 102136283B CN 201010233856 A CN201010233856 A CN 201010233856A CN 102136283 B CN102136283 B CN 102136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ptical disc
correction
spherical aberration
light pi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38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6283A (zh
Inventor
丸山英纪
中村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36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6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6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62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盘装置、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在多层对应的光盘装置中,进行短时间、高精度的调整处理。该光盘装置是对至少具有2层以上的记录再现层的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球面像差修正部定位到预先求得的各层的合适的上述球面像差修正部的位置中距光拾取器最远的层合适的位置和最近的层合适的位置的中间位置,将物镜向接近光盘的方向驱动,使球面像差修正部定位到预先求得的距光拾取器最远的层合适的位置,将物镜向从所述光盘远离的方向驱动。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或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与光盘装置相关的文献,公开有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的摘要中记载了“光盘装置是对表面涂层了光透过层的光盘1的信息面照射光束来进行记录再现的装置。光盘装置包括:球面像差控制部21,预先修正光束中产生的球面像差;聚焦误差检测部10,其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控制器17,其在球面像差控制部21使得球面像差量与规定量一致后,按照聚焦误差检测部10的信号振幅成为规定值的方式进行调整”。另外,该文献的第0015段中记载了“在具有层叠的2层以上的信息面的多层光盘中,优选利用像差修正单元按每层进行球面像差或慧形像差的修正。”、“像差修正单元优选按照检测单元的信号振幅成为大致最大的方式,在装置起动时预先修正球面像差或慧形像差。”。而且记载了(摘要),根据该文献记载的光盘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振幅控制,即,即使产生球面像差、慧形像差,也总能够确保稳定的聚焦、跟踪性能”。
在光盘装置中,使用光拾取器接收从光拾取器向光盘照射的激光和来自光盘的反射光,进行记录再现。作为光盘的主要规格,CD、DVD、BD的记录容量依次增加,在DVD和BD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记录容量使记录再现层在同一盘片内为双层结构。为提高记录容量重要的是,如何使前面所述的激光、反射光高精度发光、受光,并基于该信号进行记录再现控制。特别是对于BD,为了确保球面像差导致的发光、受光精度,光拾取器内需要球面像差修正机构作为光学修正机构。虽然能够通过进一步增加记录再现层来进一步提高存储容量,但从信噪的观点出发,需要高精度的发光、受光技术。
但是在现在技术中,在具有双层以上的记录再现层的光盘的情况下,信号的调整需要耗费时间,在使用者的易用性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在调整处理所包含的处理中,修正球面像差的处理耗费时间。例如,在对所有的层修正球面像差后进行调整处理的情况下,进行球面像差的修正的次数很可能会变得比光盘的层数还多,可能无法缩短调整处理。另外,光盘的层数越增加该问题越显著。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25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缩短进行调整处理的时间的光盘装置或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
上述目的可由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结构完成。例如,本光盘装置具备球面像差修正部、驱动部。球面像差驱动部将修正量设定为与中间位置对应的修正量,其中,中间位置是距光拾取器起最远的层和最近的层的中间位置,驱动部在修正量被设定为与中间位置对应的修正量的情况下,将物镜向接近光盘的方向驱动。另外,球面像差修正部,在物镜被向接近光盘的方向驱动的情况下,将修正量设定为与最远的层对应的修正量,驱动部在修正量与最远的层相应地设定的情况下,将物镜向远离光盘的方向驱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缩短进行调整处理的时间的光盘装置或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表示光拾取器动作的详情。
图3是表示光拾取器内部详细图。
图4是表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示意图。
图5表示多层光盘的聚焦误差信号波形。
图6是表示盘片识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振幅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8表示聚焦上升扫描(up sweep)时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
图9表示聚焦下降扫描(down sweep)时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
图10表示各层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
图11表示产生透镜位移的情况下的FE信号波形比较。
图12是表示聚焦动作中心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聚焦动作中心调整的应用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2、光拾取器
3、DSP
4、主轴电动机
5、驱动器
6、总线
7、RAM
8、闪存
9、外部接口
10、主机
11、物镜
12、聚焦控制
13、跟踪控制
14、螺纹电动机
15、螺纹控制
16、激光光源
17、球面像差修正机构
18、分束器
19、光检测器
20、聚光透镜
21、促动器
30、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零原点
31、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L3层用最佳位置
32、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L2层用最佳位置
33、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L1层用最佳位置
34、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L0层用最佳位置
35、L0层
40、FE信号/PE信号振幅调整
41、聚焦动作点中心调整
42、应用聚焦动作点中心调整结果
43、聚焦伺服开启
50、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向各层的最佳位置中的中间位置移动处理
51、将透镜位移向盘片外周方向移动
60、聚焦Up扫描
61、聚焦Up扫描时的各层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取得处理
62、聚焦Up扫描时的各层的聚焦动作点中心偏离量取得处理
70、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向最远的层的最佳的位置移动处理
71、将透镜位移向盘片内周方向移动
80、聚焦Down扫描
81、聚焦Down扫描时的各层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取得处理
82、聚焦Down扫描时的各层的聚焦动作点中心偏离量取得处理
90、最佳增益计算处理
91、聚焦动作点中心的最佳点计算处理
100、多层光盘
150、基准FE信号波形
151、透镜位移状态FE信号波形
152、聚焦动作中心偏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实施例。另外,作为光盘装置的一例,下面以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内具备光拾取器2。光拾取器2向光盘100照射激光,并且光拾取器2自身接收来自光盘100的反射光。光盘100被卡紧于主轴电动机4,由驱动器5、DSP3控制。另外,光盘100具备4层以上的记录再现层。其中,记录再现层是进行用户数据的记录或再现的至少一个的层。另外,作为记录再现层,例如有再现专用层、一次写入层、可重写层。光拾取器2与电动机4同样地由驱动器5、DSP3控制。DSP3内置未图示的CPU,通过总线6与RAM7和闪存8连接。另外,DSP3作为取得对于光盘的各种调整量的取得部发挥功能。另外,在闪存8内记录有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的控制用程序。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经由外部接口9与个人计算机等主机10连接。
图1中作为一例,DSP3、驱动器5、RAM7和闪存8作为独立的设备进行了说明,但它们中任意的组合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设备。
图2是表示光拾取器2的动作详情的图。
光拾取器2搭载有物镜11。对物镜11进行盘片面方向的聚焦控制(12)和对刻在盘片上的轨道进行追踪的跟踪控制(13)。另外,光拾取器2与物镜11一起由螺纹电动机(sled motor)14在光盘100的半径方向进行螺纹控制(15)。
图3是光拾取器2的内部的详细图。
激光从激光光源16照射,经由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并进一步经由分束器18通过物镜11照射在光盘100上。这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例如由具有透镜间距离可变的2个以上的透镜的光束扩束器构成。照射的激光被光盘100反射。另外,被光盘100反射的激光同样通过物镜11并经由分束器18,被聚光透镜20汇聚的光由光检测器19接收。光检测器19接收的光被变换为电信号,未图示的DSP根据变换而得的电信号对促动器21进行控制,该促动器21通过同样未图示的驱动器驱动光拾取器2的物镜11。光检测器19生成以下述信号为基础的信号:与反射光量成比例的信号、前面已述的进行聚焦控制/跟踪控制所必需的聚焦误差信号(FE信号)、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全反射光量误差信号(PE信号)。另外,全反射光量信号也可称为和信号、总和信号、总光量信号。
图4是表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对于各层最佳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的示意图。
令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可动范围的一端为零原点。另外,在例如多层盘片的层数为4层的情况下,令从接近零原点的位置起依次为,对于L3层最佳的位置31,对于L2层最佳的位置32,对于L1层最佳的位置33,对于L0层最佳的位置34。另外,光拾取器的结构部件的偏差会造成各层的最佳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不同,但以零原点为基点的位置关系是普遍的。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中,预先使用作为基准的多层盘片,求取作为再现性能指标的抖动(jitter)等变得最好的对于各层最佳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并存储在图1所示的闪存8中。另外,为了去除盘片侧的偏差,在盘片识别过程中更加严密地进行求取各层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最佳的位置的调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对于第N层最佳的位置,也可称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对应于第N层的位置,或适于第N层的位置。另外,设备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也可称为设定球面像差的修正量。另外,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设定为对于第N层最佳的位置,也可称为将球面像差的修正量设定为对应于第N层的修正量,或使球面像差的修正量与第N层一致。另外,关于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以下的说明书中以可动透镜为例,但也可以为液晶元件。不过,球面像差的修正量更花费时间,为使本实施例的处理起到更显著的效果,使用可动透镜构成。另外,也可采用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零原点接近与L0层对应的位置的结构。
图5是表示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处于距光拾取器2的最远的层(L0)35最佳的位置的情况下的多层盘片的FE信号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当使光拾取器2的物镜11向光盘靠近时,激光的正焦(just focus)点通过各层时获得的FE信号振幅不同。另外,由于多层盘片的层间的偏差,当以L0层35的FE信号振幅为100%进行归一化的情况下,各层的振幅并不唯一决定。因此,为高精度地使各层的FE信号振幅归一化,优选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对准各层,取得各层的FE信号振幅。不过,对于图中所示的多层4层盘片,例如若对所有的层对准球面像差,需要调整4次FE信号振幅,花费时间增大。另外,虽然未图示,全反射光量误差信号振幅中也存在同样的关系。另外,从成本和设置在光拾取器2内的位置出发,大多数情况下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没有搭载绝对位置传感器,仅能够检测零原点。这种情况下,因为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的电源接通时,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不定,所以需要检测出零原点。因此,在盘片识别时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先检测出零原点,之后移动到对于各层最佳的位置。在BD标准中,因为记录再现开始位置为L0层,所以在盘片识别过程中首先开启聚焦伺服的就是L0层。于是,为准备开启聚焦伺服,需要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为对应于L0层的位置。另外,开启聚焦伺服表示的是,进行处理以使激光的焦点的位置按照向特定的层追踪的方式动作。
接着,使用图6的流程图说明本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的盘片识别处理。另外,该处理由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通过例如DSP3的控制来执行。
在盘片识别过程中,聚焦伺服开启之前需要进行层数的确认等。不过,如上所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与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相关,若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设定在对于L0层最佳的位置,则其它层的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降低,变得不能检测。另外,如图4所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要移动到对于L0层最佳的位置需要花费时间,因为是距离零原点最远的位置。
因此,首先,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移动到各层的最佳位置中的中间位置(s50),这里,中间位置是与距光拾取器2最远的层对应的位置和与最近的层对应的位置的中间位置。由此,各层的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容易检测出。另外,中间位置采用例如与最远的层对应的位置和与最近的层对应的位置的平均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中间位置只要是能够以调整所必需的精度获得多个层的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的位置即可。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将光拾取器2的物镜11向接近光盘的方向进行聚焦Up扫描(s60)。另外,聚焦Up扫描表示的是,将物镜11向接近光盘100的方向驱动的处理。另外,令聚焦Up扫描的驱动范围为能够取得光盘100的各层的再现信号的程度的范围。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从各层取得再现信号(s100)。此处所说的再现信号,包含FE信号、PE信号的至少一个。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为准备开启聚焦伺服,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移动到对于最里层最佳的位置(s70)。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进行使光拾取器2的物镜11远离光盘的聚焦Down扫描(s80)。另外,聚焦Up扫描表示的是,将物镜11向远离光盘100的方向驱动的处理。另外,令聚焦Down扫描的驱动范围为能够取得光盘100的各层的再现信号的程度的范围。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从各层取得再现信号(s110)。此处所说的再现信号,包含FE信号、PE信号的至少一个。
最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使用通过直到s80为止的处理获得的再现信号,进行盘片识别(s120)。盘片识别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基于FE信号的所谓S形波形的数目、S形波形的间隔,取得光盘100的层数、层间隔。
之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进行其它必要的处理。其它的必要的处理包含例如各层的球面像差的修正量的微调整。另外,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在结束微调整时,向PC主体等上级装置或主机装置发送表示能够进行记录或再现的指令即Ready(准备就绪)指令。
根据上述图6所示的识别处理,能够提供短时间的、高精度的盘片识别处理。
另外,根据图6所示的识别处理,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通过在聚焦Down扫描之前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向对应于最里层的位置移动,能够高精度地取得最里层的FE信号、PE信号。
另外,在图6的处理中,表示了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向对应于中间位置的位置移动的例子,但也可以与该例不同,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在聚焦Up扫描之前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向对应于最近的层的位置移动。并且,在s60中,代替聚焦Up扫描进行聚焦Down扫描,在s80中代替聚焦Down扫描进行聚焦Up扫描。另外,最近的层在光盘100为4层的情况下相当于L3层。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取得最近的层的FE信号、PE信号。该情况下,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第一次的移动如之前说明的那样,成为从零原点向与能够以最短时间移动的最近的层对应的位置的移动,因此能够提供短时间的、高精度的盘片识别处理或调整处理。
接着,使用图7的流程图说明振幅的调整处理。另外,该处理由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通过例如DSP3的控制来执行。
首先,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移动到各层的最佳位置中的中间位置(s50)。通过s50的处理,各层的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容易检测出。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将光拾取器2的物镜11向接近光盘的方向进行聚焦Up扫描(s60)。
然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在进行聚焦Up扫描时取得各层的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s61)。这时,取得的信号振幅可以是FE信号振幅和PE信号振幅两者,或任一方。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为准备开启聚焦伺服,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移动到对于最里层最佳的位置(s70)。
在进行聚焦Down扫描(s80)时,取得各层的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s81)。这时,取得的信号振幅可以是FE信号振幅和PE信号振幅两者,或任一方。另外,在执行s81时,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在各层通过计算取得最佳增益。
之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进行其它必要的处理。其它的必要的处理包含例如各层的球面像差的修正量的微调整。另外,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在结束微调整时,向PC主体等上级装置或主机装置发送表示能够进行记录或再现的指令即Ready指令。
像这样,在图7的处理中,使振幅调整处理中的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移动到与最里层对应的位置的处理在取得振幅的处理之后执行。由此,不需要在振幅调整后为开启聚焦伺服而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移动到最里层的L0层,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地开启聚焦伺服。
另外,在以上的处理中,对在最里层的L0层开启聚焦伺服的情况进行了记载,但也可以使振幅调整处理中的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移动到与最里层对应的位置的处理(s70)为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移动到与最近的层对应的位置的处理,在最近的层开启聚焦伺服。即,只要使振幅调整处理中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第二设定位置为适于聚焦伺服开启的层的位置即可。这种情况下,在s60中,代替聚焦Up扫描进行聚焦Down扫描,在s80中代替聚焦Down扫描进行聚焦Up扫描。另外,第二设定位置表示的是,在开始处理后第一次聚焦扫描之后、第二次聚焦扫描之前设定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设定位置。这种情况下,与图7所示的处理相比,从开始处理起到聚焦伺服开启为止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变更量变少,能够缩短处理时间。另外,即使第二设定位置不是聚焦伺服开启的层,只要是与第一设定位置不同的位置即可。因为若第二设定位置是与第一设定位置不同的位置,就能够取得对于多个设定位置的再现信号,所以能够计算出球面像差的修正量对再现信号的影响。另外,在上述例中,第一次聚焦扫描是聚焦Up扫描,第二次扫描是聚焦Down扫描,但即使它们的方向可以任意,也能够抑制修正球面像差的次数的增大。
如上所述,本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对具备多个层的光盘进行调整处理。具体而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在第一次聚焦扫描之前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处于第一设定位置,在第一次聚焦扫描之后、第二次聚焦扫描之前使其处于第二设定位置。第一设定位置是指例如能够获得不损失各层的增益调整的精度的程度的振幅的位置。并且,作为第一设定位置的例子,使用中间位置。第二设定位置是指例如与第一设定位置不同的位置。由此,能够计算出球面像差的修正量对再现信号的影响。更具体而言,第二设定位置例如是对应于特定的层的位置。由此,调整结束后向该特定的层的聚焦伺服开启之前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修正量不需要变更,能够缩短处理时间。另外,由此,也能够提高在特定的层能够获得的增益的精度。
接着,图8表示图7所示的流程中在聚焦Up扫描时取得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此处,作为多层盘片采用4层盘片,因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各层的最佳位置的中间位置是L2层与L1层的中间,所以角标为-1.5。另外,在图8至图10中,FEX-Y表示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位于对应于第Y层的位置,激光的焦点对焦在第X层的情况下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另外,PEX-Y也同样。
另外,图9表示图7所示的流程中在聚焦Up扫描时取得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此处同样作为多层盘片采用4层盘片,因为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对于最里层的最佳的位置是L0层,所以角标为-0。
另外,图10表示各层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该图中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的列表能够基于图8、图9的表取得。具体而言,根据图8、图9所示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和所取得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能够取得各层的FE信号/PE信号与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的关系。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此处,作为一例,对于L0层的振幅,对FE信号振幅进行说明。相对于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在与L0层对应的位置的FE信号振幅FE0-0,取得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在中间位置的FE信号振幅FE0-1.5。由此,根据FE0-0-FE0-1.5的值,求取球面像差修正机构位置的变化量对FE信号振幅的影响。从而,对于FE0-1、FE0-2、FE0-3,假定球面像差的修正量的变化的影响具有线性,则能够通过计算来进行求取。
通过在各层、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位置进行该计算,求得图10所示各层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根据求得的信号振幅计算归一化所必需增益,在图1所示的DSP设定增益,由此,能够求取可得到与层、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无关地归一化的一定振幅的各条件下的增益。另外,在盘片识别过程中,对于与聚焦伺服首先开启的L0层相关的FE0-0,并不由计算决定,而是在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位于对于L0层最佳的位置时的振幅,所以能够求取高精度的增益。另外,聚焦Up扫描时,也可以不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处于对于各层最佳的位置的中间位置,而是为了进一步缩短时间而如图4所示,处于对于L3层最佳的位置。
如目前为止的说明所述,本实施例的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的调整方法中,取得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时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位置和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通过运算来计算。换而言之,可以说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具备下述结构,即,基于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处于第一设定位置和第二设定位置时获得的各层的信号振幅,取得各层的增益。因此,在目前为止的调整方法中,在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向特定的层的定位为错误的位置的情况下,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成为异常值。不过,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因为不需要对所有层定位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所以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的错误的定位造成的异常值取得的可能性降低。另外,在一直以来的调整方法中,当在取得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的盘片半径位置上存在指纹等造成的污染的情况下,仅特定的层会存在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成为异常值的可能性。不过,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因为不必取得所有层的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所以能够降低异常值取得的可能性。
另外,各层的增益会对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所检测出的各层的正焦点的位置、微调整球面像差而得的修正量产生影响。另外,根据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基于能够在第一设定位置、第二设定位置获得的信号振幅,也设定与第一设定位置和第二设定位置不同的层的增益。于是,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基于能够在第一设定位置和第二设定位置获得的信号振幅,取得与第一设定位置和第二设定位置不同的层的正焦点的位置、通过球面像差的微调整而得的修正量,使用该修正量进行记录或再现。这样,利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能够缩短取得为获得各层的调整量所必需的信号振幅之前的处理时间。
另外,以光盘100为4层的情况为例进行了上述说明,但在光盘100具有例如5层以上的层,例如8层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这种情况下采用下述结构,即,如上例所述,除了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对准L2和L1的中间位置的处理之外,还进行使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对准L6和L5的中间位置的处理。即,本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在进行调整处理时,并不所有的层对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而是对某层和另一层的中间位置对准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执行调整处理。由此,即使对比4层更多的层数的光盘,也能够提供维持调整的精度、抑制处理时间的增加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
至此,对球面像差修正机构17与FE信号振幅、PE信号振幅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但可知由图2所示的跟踪控制13决定的物镜11的盘片半径方向的绝对位置(透镜位移(lens shift))对FE信号会产生影响。
此处,使用图11说明在发生透镜位移的情况下进行聚焦Up扫描时的FE信号波形。
图11的实线是作为基准的FE150,虚线是透镜位移状态下的FE信号151。如图所示,透镜位移状态下的FE信号151相对作为基准的FE信号150,产生与聚焦动作基板中心的偏离152。该偏离量会因光拾取器或光盘而产生偏差,所以在盘片识别过程中需要取得透镜位移量和产生的聚焦动作中心偏离量,使用图1所示的DSP3进行修正。另外,透镜位移量表示光拾取器内的中立位置与物镜11的半径方向的位移量。为取得特定的透镜位移量的聚焦动作中心偏离量,需要取得两次盘片外周方向的透镜位移量下的聚焦动作中心偏离量和盘片内周方向的透镜位移量下的聚焦动作中心偏离量。不过,即使取得两次偏离量,例如在Up扫描、Down扫描、Up扫描、Down扫描、和上下的扫描各反复两次的情况下,该处理花费时间。为此,本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通过进行下述处理,缩短调整聚焦动作中心的时间。
接着,使用图12的流程图说明聚焦动作中心的调整处理。另外,该处理由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通过例如DSP3的控制来执行。
首先,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将透镜位移向盘片外周方向移动(s51)。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将光拾取器的物镜11向接近光盘的方向进行聚焦Up扫描(s60)。
然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在进行聚焦Up扫描时取得各层的聚焦动作中心偏离量(s62)。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将透镜位移向盘片内周方向移动(s71)。进行聚焦Down扫描(s80)。并且,伴随s80,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取得各层的聚焦动作中心偏离量(s82)。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根据在盘片外周方向求得的聚焦动作中心偏离量和在盘片内周方向求得的聚焦动作中心偏离量,令透镜位移量与聚焦动作中心偏离量的关系为线性,以聚焦动作中心偏离量成为0的方式,通过计算求取透镜位移量(s91)。
此处,使用图13的流程图说明求得的聚焦动作中心调整结果的应用方法。另外,该处理由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通过例如DSP3的控制来执行。
首先,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进行图7所示的FE信号/PE信号振幅调整(s40)。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进行图12所示的聚焦动作中心调整(s41)。应用求得的聚焦动作中心调整结果(s42)。其结果为,得到图11所示的基准FE波形150,由于聚焦动作中心的偏离消失,聚焦控制能够对动作中心均匀地控制,稳定性增加。
接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1在该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聚焦伺服开启(s43)。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的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必须具有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置换为其它的实施例的结构,并且也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中加上其它的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它的结构。
另外,上述各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硬件构成,也可以采用通过处理器执行程序而实现的结构。另外,控制线和信息线表示了认为在说明上所必要的部分,并不一定表示了产品上全部的控制线和信息线。也可以认为实际上几乎全部的结构相互连接。

Claims (9)

1.一种光盘装置,对具有至少2层以上的记录再现层的光盘进行记录或再现,该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光拾取器,其包括:设定球面像差的修正量的球面像差修正部、物镜、和驱动所述物镜的驱动部,
所述球面像差修正部将所述修正量设定为与距所述光拾取器最远的层和距所述光拾取器最近的层的中间位置对应的修正量,
所述驱动部在所述修正量被设定为与所述中间位置对应的修正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物镜向接近所述光盘的方向驱动,
所述球面像差修正部在所述物镜被向接近所述光盘的方向驱动了的情况下,将所述修正量设定为与所述最远的层对应的修正量,
所述驱动部在所述修正量被设定为与所述最远的层对应的修正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物镜向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驱动,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取得对于再现信号的增益的取得部,
所述取得部,基于使所述光拾取器接近所述光盘时得到的所述再现信号的振幅、和使所述光拾取器远离所述光盘时得到的所述再现信号的振幅,取得对于所述光盘的各层上的所述再现信号的增益。
2.一种光盘装置,对具有至少2层以上的记录再现层的光盘进行记录或再现,该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光拾取器,其包括:设定球面像差的修正量的球面像差修正部、物镜、和驱动所述物镜的驱动部,
所述球面像差修正部将所述修正量设定为与距所述光拾取器最远的层和距所述光拾取器最近的层的中间位置对应的修正量,
所述驱动部在所述修正量被设定为与所述中间位置对应的修正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物镜向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驱动,
所述球面像差修正部在所述物镜被向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驱动了的情况下,将所述修正量设定为与所述最近的层对应的修正量,
所述驱动部在所述修正量被设定为与所述最近的层对应的修正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物镜向接近所述光盘的方向驱动,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取得对于再现信号的增益的取得部,
所述取得部,基于使所述光拾取器接近所述光盘时得到的所述再现信号的振幅、和使所述光拾取器远离所述光盘时得到的所述再现信号的振幅,取得对于所述光盘的各层上的所述再现信号的增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使所述光拾取器接近所述光盘时得到的所述再现信号的振幅、和使所述光拾取器远离所述光盘时得到的所述再现信号的振幅而得到球面像差的修正量或聚焦位置,根据该得到的球面像差的修正量或聚焦位置进行对所述光盘各层的记录或再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现信号是聚焦误差信号和总光量信号的任一方,或两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面像差修正部,在对所述光盘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将所述修正量设定为与距所述光拾取器最远的层和距所述光拾取器最近的层的中间位置对应的修正量。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面像差修正部,在所述光盘的识别处理中,将所述修正量设定为与距所述光拾取器最远的层和距所述光拾取器最近的层的中间位置对应的修正量。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是作为所述记录再现层具有L0层、L1层、L2层、L3层这4层的盘片,
所述中间位置是L1层与L2层之间的位置。
8.一种光盘装置,对具有至少2层以上的记录再现层的光盘进行记录或再现,该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光拾取器,其包括:物镜和将该物镜向光盘的半径方向及聚焦方向驱动的驱动部,
所述驱动部,将所述物镜向作为盘片外周方向或盘片内周方向的第一方向驱动,在第一半径位置将所述物镜向接近所述光盘的方向驱动,将所述物镜向作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方向驱动,在第二半径位置将所述物镜向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驱动,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取得对于再现信号的增益的取得部,
所述取得部,基于使所述光拾取器接近所述光盘时得到的所述再现信号的振幅、和使所述光拾取器远离所述光盘时得到的所述再现信号的振幅,取得对于所述光盘的各层的所述再现信号的增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取得透镜位移量或聚焦动作中心位置的取得部,
所述取得部,基于使所述光拾取器接近所述光盘时得到的所述再现信号、和使所述光拾取器远离所述光盘时得到的所述再现信号,取得所述透镜位移量或所述聚焦动作中心位置。
CN201010233856.5A 2010-01-27 2010-07-20 光盘装置、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6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4986 2010-01-27
JP2010014986A JP2011154750A (ja) 2010-01-27 2010-01-27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の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6283A CN102136283A (zh) 2011-07-27
CN102136283B true CN102136283B (zh) 2014-01-08

Family

ID=44296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385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6283B (zh) 2010-01-27 2010-07-20 光盘装置、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08354B2 (zh)
JP (1) JP2011154750A (zh)
CN (1) CN10213628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259A (zh) * 2005-04-04 2006-10-18 索尼株式会社 盘驱动装置与球面像差校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08281A (ja) * 2003-09-29 2005-04-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377841B2 (ja) 2004-04-23 2009-12-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検出手段またはトラッキング検出手段の調整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452190C (zh) 2004-04-23 2009-0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对焦检测机构、跟踪检测机构以及光盘装置
JP4443471B2 (ja) * 2005-06-08 2010-03-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EP1770699B1 (en) * 2005-09-28 2012-03-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drive
JP2007234159A (ja) * 2006-03-02 2007-09-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259A (zh) * 2005-04-04 2006-10-18 索尼株式会社 盘驱动装置与球面像差校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54750A (ja) 2011-08-11
US8208354B2 (en) 2012-06-26
US20110182160A1 (en) 2011-07-28
CN102136283A (zh)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41023B2 (ja) 対物レンズ、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光学ドライブ装置
JP3836995B2 (ja)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US8107331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optical pickup
JPS6010429A (ja) 光デイスク装置
JP422450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TWI449037B (zh) Optical pickup, optical drive, light irradiation method
JP5621227B2 (ja) 光情報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US20090003184A1 (en) Method of Moving Tracks,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cording and/or Playback
US7929402B2 (en) Optical picku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KR20100076784A (ko) 비구면 렌즈 및 이를 대물렌즈로 채용한 광픽업
US20100118669A1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focus jump method for multilayer optical disk
JP2011216171A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光学ドライブ装置、光照射方法
JPWO2010150380A1 (ja) ガイド層分離型の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ドライブ装置及び記録層アクセス方法
US7995439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replay method
CN100505053C (zh)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CN102136283B (zh) 光盘装置、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2077284B (zh) 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光记录介质、光信息装置及信息再生方法
US20090003155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picku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N101681642B (zh) 光学头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US8000187B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JP4334414B2 (ja) 光再生方法、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再生装置、及び光記録媒体
US8503273B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0914057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ジャンプ方法
JP2005251240A (ja) 光学的記録再生装置
JP4186857B2 (ja) 光情報記録及び/または再生装置及びその焦点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