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5739B - 具有能从其中拉出的保持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能从其中拉出的保持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5739B
CN102135739B CN201110029938.2A CN201110029938A CN102135739B CN 102135739 B CN102135739 B CN 102135739B CN 201110029938 A CN201110029938 A CN 201110029938A CN 102135739 B CN102135739 B CN 102135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device
developer containing
develop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99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5739A (zh
Inventor
神村直哉
佐藤正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35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5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5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5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含外壳、感光体、显影装置、显影剂容纳装置和保持构件。显影剂容纳装置包含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和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可单独地替换并可与相应的显影装置分离,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可与相应的显影装置一起整体替换。保持构件保持沿着排列方向排列的感光体,显影装置和处于外壳中固定位置的显影剂容纳装置。保持构件能够从外壳拉出并且在容纳位置和抽出位置之间移动、显影剂容纳装置中位于排列方向上最下游侧的一个显影剂容纳装置是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除所述一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以外的显影剂容纳装置中的各个显影剂容纳装置是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

Description

具有能从其中拉出的保持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记录片状物上形成图像,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串联布置并且与相应的显影装置和显影剂容纳装置一起保持在保持构件中的固定位置的感光构件,保持构件可以沿着感光构件的并列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中抽出。
背景技术
诸如用于在记录片状物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本领域为大家所熟知。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No.2009-181077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感光构件和多个相应的显影剂盒(每个由显影装置和显影剂容纳装置整体地形成),多个感光构件和多个相应的显影剂盒串联布置并且保持在保持构件中的固定位置。感光构件和显影剂盒中的部件、消耗品等等可以通过将保持构件沿着感光构件并列的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中拉出进行替换。
为了控制激光打印机或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行费用,能够从显影装置和感光构件分离显影剂容纳装置(调色剂盒)使得显影剂容纳装置可以被单独地替换是有益的。然而,当具有这种单独地可拆卸的调色剂盒的显影装置被使用在构造具有沿着并列的感光构件的方向拉出图像形成装置的保持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如日本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No.2009-181077中所描述的那样,作为当安装和拆卸调色剂盒时执行用于打开和关闭调色剂盒中的开闭器的操作的结果而施加用于抽出保持构件的力可能毁坏保持构件或引起图像形成装置倾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保持构件中串联布置的感光构件,保持构件可以沿着串联布置的并列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拉出,借此设置在保持构件中的显影装置中的一个具有单独地可拆卸的调色剂盒,以降低运行费用并且该构造排除当保持构件被部分地从主体抽出时损坏保持构件和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的倾翻。
为了获得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含外壳、多个感光体、多个显影装置、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和保持构件。外壳形成有第一开口。多个显影装置分别对应于多个感光体。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分别容纳显影剂并且向多个显影装置供应显影剂。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包含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和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可单独替换并可与相应的显影装置分离,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可与相应的显影装置一起整体替换。保持构件,保持构件保持沿着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感光体、多个显影装置和在外壳中固定位置处的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保持构件能够在排列方向上通过第一开口被从外壳拉出并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多个感光体、多个显影装置和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位于外壳中;在第二位置,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中的在排列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一个显影剂容纳装置可替换,其中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中的在排列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另一个显影剂容纳装置是容纳黑色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中的除另一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以外的各个显影剂容纳装置是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
优选地,多个显影装置包含对应于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的第一显影装置,第一显影装置形成有用于从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接收显影剂的供应口并且包含显影辊、供应辊、有选择地打开和关闭供应口的开闭器,和传送构件,传送构件具有面对供应口的传送开始区域并且传送构件从传送开始区域沿着供应辊的轴向传送显影剂。
附图说明
本发明独特的特征和优势以及其他的目的将从与附图有关的下文说明中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彩色多功能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释黑色调色剂盒从显影装置拆卸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3是图释黑色调色剂盒附接于显影装置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4是图释布置在保持构件的最远侧的显影装置和显影剂容纳装置被替换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5是显示当开闭器处于关闭位置时的调色剂盒和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当开闭器处于开启位置时的调色剂盒和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释调色剂在处理单元中的循环的说明性的示意图;
图8是图释设置在显影装置中对应于黑色调色剂盒的显影辊的特征的剖视图;和
图9是图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黑色调色剂盒附接于显影装置的操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下描述首先包含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多功能装置的整体结构,随后包含具有容纳黑色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装置的处理单元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彩色多功能装置1具有主体10和布置在主体10上方的平板扫描器20。在主体10中,彩色多功能装置1主要地包含用于供应纸张P的片状物的片状物馈送单元30,用于在通过片状物馈送单元30供应的纸张P的片状物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0,和用于在纸张P的片状物上已经形成图像之后排出该纸张P的片状物的片状物排出单元90。
在下文描述中,彩色多功能装置1有关的方向将参照当操作彩色多功能装置1时操作者的视角所见的方向。具体地说,在图1中彩色多功能装置1的右侧称为“前”或“近侧”;左侧称为“后”或“远侧”;在图1中近侧称为“左”;和图1中远侧称为“右”。而且,在图1中沿着竖直方向的上下侧在描述中称为“上”和“下”。
布置在主体10上方的平板扫描器20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文件读取装置。在复印操作等等过程中,平板扫描器20通过将光照射到放置在平板扫描器20上的原始文件上并且从原始文件读取图像产生图像数据。
片状物馈送单元30布置在主体10的底部,并且包含用于容纳多张纸张P的纸盘31,和用于从纸盘31向图像形成单元40传送多张纸张P的纸张馈送机构32。纸张馈送机构32一次一片地分离并且向图像形成单元40传送容纳在纸盘31中的纸张P。
图像形成单元40主要地包含曝光单元50、包含处理单元61和三个处理单元62的四个处理单元、转印单元70和定影单元80。
曝光单元50设置在主体10的顶部并且包含激光源、多角镜、透镜、反射镜等等(在附图未显示)。从激光源发出的激光束经多角镜和反射镜反射,透过透镜并且以高速扫描稍后描述的感光鼓的表面。
处理单元61和处理单元62布置在片状物馈送单元30和曝光单元50之间,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并列(串联布置)。处理单元61和62保持在保持外壳65中,保持外壳65作为本发明的保持构件。
保持外壳65具有无底的框架状构造,并且例如能够在保持外壳65安装在主体10中的第一位置(见图1)和保持外壳65从主体10被向前拆卸的第二位置(见图4)之间移动。导轨10R(见图4)形成在主体10的内侧,用于在前后方向上引导保持外壳65。前盖11设置在主体10的前侧,在形成在主体10中的第一开口11a的上方,并且能够向下枢轴地转动以便露出第一开口11a或向上枢轴地转动以便覆盖第一开口11a。把手65H设置在保持外壳65的前端。通过打开前盖11并且拉把手65H,操作者可以沿拉出方向将保持外壳65拉出主体10,即,将保持外壳65移动到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一旦保持外壳65已经定位在第二位置,操作者可以替换处理单元62的在它们的正常操作状态位于主体10的远侧(后部)的组件。也就是,第二位置表示四个处理单元61和62中相对于拉出方向布置在保持外壳65的最接近侧的处理单元61可以被碰触和替换的保持外壳65的位置。
上盖12可以打开和关闭形成在第一开口11a的直接上方并且沿从顶到底的方向贯穿主体10的第二开口12a。上盖12设置在主体10的前上部(前盖11的直接上方)。如图2和3所示,布置在保持外壳65的最接近侧的处理单元61可以通过打开上盖12经过第二开口12a触碰到,而不需要将保持外壳65拉出主体10,使操作者能够安装或替换处理单元61中的调色剂盒100(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四个处理单元中布置在保持外壳65的最接近侧的处理单元61包含感光鼓61A、充电装置61B、容纳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00,和显影装置200。显影装置200包含显影辊61C、供应辊61D、厚度调节片61E和螺旋推进器61F。具体地说,供应辊61D布置在比显影辊61C更靠近近侧,并且螺旋推进器61F布置得比供应辊61D更靠近近侧,如图1所示。调色剂盒100布置在螺旋推进器61F的上方。处理单元61的构造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螺旋推进器61F起本发明的传送构件的作用,调色剂盒100作为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并且显影装置200作为第一显影装置。
处理单元61的感光鼓61A和充电装置61B可以构造成使得它们一起安装到保持外壳65中和从保持外壳65拆卸(即,作为一个单元替换),或可以被固定到保持外壳65上以与其形成单个单元。可选择地,构成显影装置200的显影辊61C、供应辊61D、厚度调节片61E、和螺旋推进器61F可以构造为安装在保持外壳65中和从保持外壳65拆卸的整体单元,或可以与感光鼓61A和充电装置61B一起被固定到保持外壳65上,并且与保持外壳65形成单个单元。如果显影装置200可拆卸地安装在保持外壳65中,感光鼓61A和充电装置61B可以构造成作为一个单元被可拆卸地安装或者被分别地安装和拆卸。
四个处理单元中在保持外壳65中布置在更靠后的三个处理单元62中的每一个包含感光鼓62A、充电装置62B、显影辊62C、供应辊62D、厚度调节片62E和显影剂容纳装置62G。这些处理单元62的显影剂容纳装置62G分别容纳青色、洋红和黄色中一个颜色的调色剂。每个处理单元62的显影装置62H由显影辊62C、供应辊62D和厚度调节片62E构造,并且整体地构造有显影剂容纳装置62G,并且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保持外壳65(见图4)中。显影剂容纳装置62G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并且显影装置62H作为第二显影装置。
具有处理单元61的感光鼓61A和充电装置61B,处理单元62的感光鼓62A和充电装置62B可以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在保持外壳65(即可替换的)中或被固定到保持外壳65,以与其形成单个单元。处理单元62(即,感光鼓62A、充电装置62B、显影辊62C、供应辊62D、厚度调节片62E、和显影剂容纳装置62G)可以作为一个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保持外壳65中。
转印单元70布置在片状物馈送单元30和处理单元61与62之间。转印单元70主要地包含驱动辊71、从动辊72、绕着辊71和72绷紧伸展的环形的传送带73、和四个转印辊74。传送带73的外表面接触感光鼓61A和62A中的每一个,并且被夹在布置在传送带73的内侧的转印辊74和感光鼓61A与62A之间。
清洁单元75布置在传送带73的下方。清洁单元75接触传送带73,用于从传送带73去除调色剂、纸屑、及其他沉积物,并且用于回收这些沉积物。
定影单元80布置在处理单元61和62和转印单元70的后方。定影单元80主要地包含加热辊81和面对加热辊81布置并且向其施加压力的的压力辊82。
在图像形成单元40中,充电装置61B和62B向感光鼓61A和62A各自的表面施加均匀电荷,其后,该表面被从曝光单元50发出的激光束以高速扫描的方式曝光,以在感光鼓61A和62A的被充电的表面上基于图像数据形成静电潜像。容纳在调色剂盒100和显影剂容纳装置62G中的调色剂分别经由供应辊61D和62D供应到显影辊61C和62C。随着显影辊61C和62C转动,携带在其表面的调色剂通过各自的厚度调节片61E和62E被调节为规定的厚度。
携带在显影辊61C和62C上的等厚度的调色剂层被分别供应到形成在感光鼓61A和62A上的静电潜像上,借此静电潜像在感光鼓61A和62A上被显影为可见的调色剂图像。随后,随着携带在传送带73上的一片纸张P被依次在感光鼓61A与62A和传送带73(转印辊74)之间传送,携带在感光鼓61A和62A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依次转印并且叠加到该片纸张P上。当该片张纸P然后在加热辊81和压力辊82之间传送时,转印在片状物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被定影到该片状物。
片状物排出单元90主要地包含纸张排出通道91和排出辊92,纸张排出通道91用于在主体10中从定影单元80的出口侧向上引导纸张P同时翻转片状物,并且排出辊92用于将翻转的片状物排出到形成在主体10顶部的排出盘15上。从而,当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单元80中通过加热被定影到纸张P之后,片状物被从定影单元80传送到纸张排出通道91中,并且排出辊92将片状物排出到排出盘15上。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处理单元61(调色剂盒100和显影装置200)的构造,并且与处理单元62相对照同时参照图5和6。图5和6显示调色剂盒100的仰视图和显影装置200的俯视图。
如图2和3所示,处理单元61的调色剂盒100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装置200上。当安装在显影装置200上时,调色剂盒100位于显影装置200的上方并且邻近于显影装置200。
如图5和6所示,调色剂盒100为实质上圆筒形容器,侧壁110封闭其左右端。调色剂盒100的圆柱形状壁形成有第一供应口111和第一返回开口112,第一供应口111用于从调色剂盒100向显影装置200供应调色剂,第一返回开口112用于从显影装置200向调色剂盒100返回调色剂(见图7)。
圆柱状的第一开闭器120在调色剂盒100的圆柱状壁的周围设置在调色剂盒100上。通过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调色剂盒100转动第一开闭器120,开闭器120可以打开和关闭第一供应口111和第一返回开口112。具体地说,第一开闭器供应口121和第一开闭器返回开口122形成在第一开闭器120中当第一开闭器120处于图6图释的开启位置时完美地与各自的形成在调色剂盒100中的第一供应口111和第一返回开口112重叠的位置。当第一开闭器120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调色剂盒100向图5中图释的关闭位置转动规定的行程时,第一开闭器120完全地阻挡第一供应口111和第一返回开口112。
脊部110P设置在调色剂盒100的左右侧壁110中的每一个上。脊部110P从侧壁110的中心径向地延伸到其外缘,并且具有矩形横截面。具有与脊部110P相同的横截面形状的突出部120P设置在第一开闭器120的纵向端。
当第一开闭器120设置在如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时,突出部120P与相应的脊部110P的外端对齐,形成用于当调色剂盒100安装在稍后描述的显影装置200上时引导调色剂盒100的连续的导轨。当第一开闭器120转动到开启位置且调色剂盒100附接于显影装置200时,突出部120P在形成在显影装置200的侧壁中的第二槽部R2(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内沿周向移动,使得调色剂盒100与显影装置200接合(联锁)(见图6)。
把手120H设置在第一开闭器120的外周表面上。当调色剂盒100安装在显影装置200上时(即,当第一开闭器120处于开启位置时),把手120H从第一开闭器120的上部向后水平地延伸,如图1所示。把手120H起本发明的操作单元作用。当操作者抓住把手120H并且相对于安装的调色剂盒100从该水平位置向上转动把手120H时,第一开闭器120转动到关闭位置,使调色剂盒100从显影装置200脱离(解锁),使得调色剂盒100可以被拆卸(见图2)。
进一步地说,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搅拌器140设置在调色剂盒100内部(见图1)。如图7所示,搅拌器140主要地由可转动地支撑在左右侧壁110中的转动轴141和多个片状搅拌片143构造。搅拌片143由柔性材料形成并且被固定到转动轴141上。搅拌片143被形成为它们沿径向远离转动轴141的尺寸沿着转动轴141的轴向变化。具体地说,搅拌片143的径向长度朝向第一供应口111所在的转动轴141的中心区域比朝向第一返回开口112所在的端部长。然而,定位为与第一供应口111相反的搅拌片143形成有均匀的径向长度。
设置在主体10中的马达(未显示)对转动轴141施加驱动力,用于在调色剂盒100中转动搅拌器140。当转动轴141转动时,相对于转动轴141倾斜的搅拌片143的远边缘扫刮调色剂盒100的内表面,在调色剂盒100中搅拌调色剂并且从形成第一返回开口112的左右端朝向形成第一供应口111的中心区域传送调色剂,如图7中箭头所示。
如图7所示,螺旋推进器61F构造用于将通过中心第一供应口111(和稍后描述的第二供应口211)供应的调色剂朝向左右第一返回开口112(和稍后描述的第二返回开口212)传送。螺旋推进器61F可以由螺旋形的螺旋推进器构成,如在图7所示的实例所示,其主要由可转动地支撑在显影装置200的左右壁中的旋转轴和绕着这个旋转轴缠绕为螺旋状的螺线齿片构造。如图6所示,容纳凹陷部分210S形成在邻近于螺旋推进器61F的位置,用于容纳调色剂盒100。
如图5和6所示,在分别对应于形成在调色剂盒100中的第一供应口111和第一返回开口112的位置,第二供应口211和第二返回开口212形成在显影装置200的形成为容纳凹陷部分210S的拱曲形状(截面为弧形)的曲壁中(也参见图7)。第二供应口211起从调色剂盒100向显影装置200供应调色剂的作用,同时第二返回开口212起从显影装置200向调色剂盒100返回调色剂的作用。
从而,当调色剂通过调色剂盒100的第一供应口111和第二供应口211被供应到显影装置200中时,螺旋推进器61F将此调色剂从显影装置200的中心区域(传送开始区域)朝向左右纵向端部区域(传送端部区域)传送,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通过这个传送处理过程,显影装置200中供应辊61D没有供应到显影辊61C的残余调色剂通过形成在调色剂盒100的两端的第二返回开口212和第一返回开口112循环返回,并且回收在调色剂盒100中。
第二开闭器220还被绕着容纳凹陷部分210S的拱状的壁设置在显影装置200中。通过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容纳凹陷部分210S转动,第二开闭器220可以打开和关闭形成在容纳凹陷部分210S中的第二供应口211和第二返回开口212。更具体地说,第二开闭器供应口221和第二开闭器返回开口222形成在第二开闭器220中,且位于当第二开闭器220处于开启位置时与形成在显影装置200中的第二供应口211和第二返回开口212完美地对齐的位置(见图6)。通过将第二开闭器220沿圆周方向相对于显影装置200转动规定的行程到关闭位置,第二开闭器220完全地阻挡第二供应口211和第二返回开口212(见图5)。
槽部210R形成在容纳凹陷部分210S的左右壁的每一个的内表面上。槽部210R包含第一槽部R1、第二槽部R2和漏斗状部分R3,第一槽部R1从容纳凹陷部分210S的弯曲中心径向地向下延伸,第二槽部R2从第一槽部R1的底端沿着圆周方向(向前和向后),并且漏斗状部分R3形成在第一槽部R1的顶端,并且具有朝向顶端变宽的漏斗形状,以便于当将调色剂盒100安装在容纳凹陷部分210S中时插入脊部110P和突出部120P。
内周突出部分220P形成在第二开闭器220的左右端中的每一个上,用于与第二槽部R2滑动地接合。凹口部分220Q在当第二开闭器220处于关闭位置时与第一槽部R1的底端相对的部分形成在内周突出部分220P中,使得当安装调色剂盒100时突出部120P可以被插入凹口部分220Q中(见图5)。
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61设置有在显影辊61C前方的供应辊61D和在供应辊61D前方的螺旋推进器61F。进一步地说,对如图8所示的处理单元61和处理单元62进行比较,由经过显影辊61C的转动轴和感光鼓61A的转动轴的平面和经过感光鼓61A的转动轴的水平面形成的角度β小于处理单元62中形成的相似的角度α(α>β)。因此,显影辊61C与感光鼓61A相关的位置已经比显影辊62C与感光鼓62A相关的位置更向前偏移。
通过以这种方法布置显影装置200的组件,安装在螺旋推进器61F的上方的调色剂盒100相对于前后方向更靠前并且与感光鼓61A的位置分离。结果,调色剂盒100可以布置在俯视图中不与用于从上方对感光鼓61A进行曝光的曝光单元50相重叠的位置(见图1)。
从而,不同于处理单元62位于保持外壳65中的更后方,即使当保持外壳65完全地容纳在主体10(即,当保持外壳65处于第一位置)时,位于最靠近前方的处理单元61可以与曝光单元50无干扰的从上方触碰到,以便安装或替换调色剂盒100。进一步地说,因为调色剂盒100可以通过打开上盖12触碰到,操作者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2a安装或拆卸调色剂盒100,同时简单地通过抓住和操作把手120H适当地打开开闭器120和220,而不必打开前盖11。
进一步地说,处理单元61的显影辊61C由比处理单元62的显影辊62C更大的辊构造。具体地说,显影辊61C具有大于显影辊62C的直径D2的直径D1(D1>D2)。从而,供应辊61D和螺旋推进器61F在它们的布局排列中更向前偏移,使得调色剂盒100能够被布置在便于从上方安装和移除操作的位置。
通常,显影辊61C设置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布置在其宽度两端表面,以便防止调色剂从显影辊61C泄漏。因为显影辊61C的表面具有较大的直径而具有较小曲率,可以使用具有简单的结构设计和适合于长期使用的密封构件。
因而,可以分别地安装到调色剂盒100和从调色剂盒100拆卸的处理单元61的显影装置200可以构造成具有比处理单元62的显影装置62H更长的寿命,该处理单元62具有整体地设置有显影装置62H的显影剂容纳装置62G。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处理单元61中使用调色剂盒100减少运行费用的效果。
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化学的调色剂用作容纳在处理单元62中的显影剂容纳装置62G的彩色调色剂,粉末化的调色剂用作容纳在处理单元61的调色剂盒100中的黑色调色剂。
这里,“化学调色剂”表示根据化学处理过程制造的调色剂,与通过机械的粉末化处理过程制造的传统的调色剂不同。化学调色剂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生产,包含乳液聚合和聚集(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aggregation)、悬浮聚合(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乳液聚集(emulsion aggregation)和溶解悬浮(dissolution suspension)。粉末化调色剂不仅包含根据机械的粉末化处理过程制造传统的调色剂而且包含由化学处理产生的圆化的调色剂微粒。
通过使用具有比化学调色剂更低流动性的粉末化的调色剂可以减少调色剂从显影装置200泄漏的可能性,并且延长显影装置200的折合为打印的片状物的数量的使用寿命,因为使用寿命极大地取决于防止调色剂泄漏密封件的寿命。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替换具有上述结构的处理单元61中的调色剂盒100的操作。
当处理单元61位于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调色剂盒100接合显影装置200,第一开闭器120和第二开闭器220处于开启位置。换句话说,如图6所示,第一开闭器120的突出部120P处于从脊部110P偏移的位置并且插入第二槽部R2。从而,安装的调色剂盒100被牢固地不可分地固定到显影装置200。
当调色剂盒100没有黑色调色剂或由于任何原因需要替换时,操作者首先打开上盖12然后向后转动把手120H(在图1中逆时针方向)。当把手120H以这种方法转动时,调色剂盒100上的第一和第二开闭器120和220和显影装置200被关闭,调色剂盒100脱离显影装置200。接下来,操作者通过第二开口12a向上抽出调色剂盒100,即沿图2中箭头所示的方向。
更具体地说,转动把手120H的操作将第一开闭器120和第二开闭器220从图6中显示的位置向后移到图5中显示的位置,使得第一开闭器120和第二开闭器220移到关闭位置并且第一开闭器120的突出部120P到达与脊部110P对齐的位置。因而,突出部120P可以经过各自的第一槽部R1,第一槽部R1是槽部210R径向地延伸的部分,从而使操作者能够向上拉调色剂盒100,如图2所示。
当将新的调色剂盒100安装在处理单元61中时,操作者打开上盖12以露出第二开口12a,如图3所示。接下来,操作者通过第二开口12a沿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插入调色剂盒100,将调色剂盒100安置在处理单元61中。
在这个操作期间,操作者将在图5中显示状态的调色剂盒100的左右侧的脊部110P和突出部120P与在显影装置200左右侧的槽部210R对齐并且将脊部110P和突出部120P插入相应的槽部210R,直到整个调色剂盒100坐落于显影装置200的容纳凹陷部分210S中。随后,操作者向前转动把手120H(图3顺时针方向),将第一开闭器120和第二开闭器220移动到它们的开启位置,如图6所示。
通过这个操作,第一开闭器120的突出部120P进入各自的槽部210R的第二槽部R2并且移到从各自的脊部110P偏移的位置。从而,安装的调色剂盒100牢固地被固定到显影装置200上并且不与显影装置200分离。
因为显影装置200的第二开闭器220与把手120H打开和关闭第一开闭器120相关联地打开和关闭第二供应口211和第二返回开口212,第一开闭器120和第二开闭器220通过单一操作被容易地打开和关闭。进一步地说,调色剂盒100与把手120H切换开闭器120和220到它们的关闭位置的操作相关联地脱离显影装置200,并且与切换开闭器120和220到它们的开启位置的操作相关联地接合显影装置200,从而实现安全和操作的简单。
当处理单元62的显影剂容纳装置62G中的一个由于例如显影剂容纳装置62G用完青色、洋红或黄色调色剂而必须与显影装置62H(即,显影辊62C、供应辊62D和厚度调节片62E)一起替换时,操作者打开前盖11,抓住把手65H,并将保持外壳65向前拉以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替换有关的组件,如图4所示。这里,保持外壳65可以在替换处理单元62的组件之前分别完全地从主体10拆卸。
如图4所示,导槽65G形成在构成保持外壳65的两侧壁的内表面中。当显影剂容纳装置62G和显影装置62H安装在保持外壳65中并且将安装的显影装置62H(特别地显影辊62C)维持在导槽65G的底端中的固定位置时,导槽65G起到引导显影剂容纳装置62G和显影装置62H的竖直滑动作用。用于安装和拆卸显影剂容纳装置62G和显影装置62H的这个结构便于处理单元62中的组件的顺畅的更换。
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多功能装置1主要地产生以下优点和效果。
在第一实施例的彩色多功能装置1中,处理单元61安装在保持外壳65中相对于保持外壳65的拉出方向最靠近近侧的位置。进一步地说,容纳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00可拆卸地设置在处理单元61中。从而,容纳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00可以不向外拉保持外壳65而容易地并且安全地被替换,同时降低用于彩色多功能装置1的运行费用,从而排除由于保持外壳65被局部地从主体10拉出时施加于保持外壳65的力的作用而损坏保持外壳65和使得主体10倾翻的危险。进一步地说,其中显影装置62H和相应的容纳彩色调色剂的显影剂容纳装置62G可以作为一个单元整体地与保持外壳65分离的处理单元62被布置为相对于拉出方向朝向保持外壳65远侧。处理单元62的这个结构省去了显影剂容纳装置62G中的开闭器的打开和关闭,从而使得更换处理单元62容易和安全。
在显影剂容纳装置62G和调色剂盒100之中,调色剂盒100可以单独地从处理单元61替换。因为调色剂盒100容纳通常比彩色调色剂消耗得更快的黑色调色剂,这个构造可以大大地降低运行费用。
在设置有可分离的调色剂盒100的处理单元61中,螺旋推进器61F设置在显影装置200中。从而,形成在调色剂盒100和显影装置200中通过开闭器120和220打开和关闭以便从调色剂盒100向供应辊61D供应调色剂的开口(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开口111、112、211、和212)不必设置为跨过调色剂盒100和显影装置200的整个长度表面,从而降低开口的尺寸。
用于防止调色剂泄漏的海绵状的密封件通常绕着形成在调色剂盒100和显影装置200中的开口的边缘设置,开口通过开闭器120和220打开和关闭。调色剂泄漏的风险随着这些开口的尺寸增加而增加。进一步地说,增加通过开闭器120和220滑动接触的密封件的区域使得开闭器操作更笨重和更麻烦。从而,为了改善开闭器120和220的操作和密封件的性能,需要减少形成在调色剂盒100和显影装置200中的开口的尺寸并且减小需要绕着开口的外周部的密封件的尺寸。
因为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减少开口111、112、211和212的尺寸和绕着这些开口的边缘设置的密封件的尺寸,可以期望密封件以长寿命可靠地防止调色剂泄漏。容易和顺利地完成开闭器120的操作。进一步地说,通过降低开口的尺寸,调色剂盒100和显影装置200的刚性增加。
在第一实施例中,除了用于接收从调色剂盒100供应到显影装置200中的供应开口111和211,返回开口112和212设置为用于将调色剂从显影装置200返回调色剂盒100的出口。因为调色剂经由这些开口在调色剂盒100和显影装置200之间循环,调色剂可以被均匀地搅拌和传送,从而改善图像质量。
供应辊61D相对于拉出方向比显影辊61C更靠近近侧,螺旋推进器61F相对于拉出方向比供应辊61D更靠近近侧。从而,位于螺旋推进器61F上方的调色剂盒100也在近侧,同时保持外壳65容纳在主体10中(在第一位置)。借此调色剂盒100可以容易地安装,拆卸或替换。
由经过显影辊61C的转动轴和相应的感光鼓61A的转动轴的平面和沿着拉出方向的平面形成的角度β小于由经过显影辊62C的转动轴和相应的感光鼓62A的转动轴的平面与沿拉出方向的平面形成的角度α。从而,位于螺旋推进器61F上方的调色剂盒100也在近侧,同时保持外壳65容纳在主体10(在第一位置)中。借此调色剂盒100可以容易地安装、拆卸或替换。
因为以这种结构,调色剂盒100可以从上方被触碰和替换且保持外壳65容纳在主体10(第一位置)中,调色剂盒100可以容易地替换,不需要打开前盖11和拆卸保持外壳65。
更具体地说,调色剂盒100布置在不与从上方对感光鼓61A和62A进行曝光的曝光单元50竖直地重叠的位置,同时保持外壳65容纳在主体10中(在第一位置)。从而,曝光单元50不干扰从上方触碰调色剂盒100的操作。因此,调色剂盒100可以容易地替换,不需要打开前盖11和拉出保持外壳65。
主体10具有位于前盖11的上方的上盖12,上盖12可以独立于前盖11进行打开和关闭。相应地,调色剂盒100可以简单地通过打开上盖12并且不需要打开前盖11安装、拆卸和替换,而打开前盖11的操作需要足够空间分配在主体10的前部。
接下来,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彩色多功能装置1’将参考图9描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多功能装置1’中,处理单元61’的组件布置的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单元61不同。并且这些不同的布置将在下文描述中进行对比,类似的部件和组件被标以相同的引用标记,以避免重复描述。
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特征为:设置有容纳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00’和显影装置200’的处理单元61’的布置。在第二实施例中,感光鼓61A’、显影辊61C’和供应辊61D’与处理单元62中的感光鼓62A、显影辊62C和供应辊62D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布置。进一步地说,供应辊61D’位于显影辊61C’的前方,如第一实施例描述的那样。
图8显示的显影辊61C的尺寸和位置在第二实施例中不应用于显影辊61C’。进一步地说,在第一实施例中,螺旋推进器61F布置在供应辊61D的前方,而在第二实施例中,螺旋推进器61F’布置在61C′和供应辊61D’的上方。
在第二实施例中,调色剂盒100’在拉出方向上比螺旋推进器61F’更靠近近侧(螺旋推进器61F’的斜上方)。相应地,当调色剂盒100’安装在显影装置200’的容纳凹陷部分210S中并且保持外壳65容纳在主体10(第一位置)中时,调色剂盒100’布置在与第一实施例的调色剂盒100相同的位置。因此,调色剂盒100可以简单地通过打开上盖12而容易地安装、拆卸和替换,且保持外壳65保持在第一位置中。
当保持外壳65容纳在主体10中时,调色剂盒100’布置在不与从上方对感光鼓61A’和感光鼓62A进行曝光的曝光单元50重叠的位置。因此曝光单元50不干扰从上方触碰调色剂盒100’的操作。从而,调色剂盒100’可以不必打开前盖11和拉出保持外壳65而容易地替换。
虽然参照其第一和第二的实施例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许多变化例和改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中进行,这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在如上所述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用于沿着供应辊的轴向传送调色剂的传送构件是具有螺线齿片的螺旋式螺旋推进器61F(61F’),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类传送构件。任何常规的传送装置(诸如用叶片传送的装置)可以用作传送构件,只要该构件可以将从显影剂容纳装置62G(调色剂盒)供应的调色剂沿着供应辊的轴线从传送起始位置传送到传送终点位置即可。
进一步地说,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61具有用于从显影装置200向调色剂盒100(100’)回收调色剂的返回开口112和212并且包含用于循环该调色剂的机构,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个构造。在具有不循环调色剂的可分离的调色剂盒的显影装置中,用于从调色剂盒100向显影装置200供应调色剂的供应开口的尺寸还可以通过在显影装置中设置用于沿着供应辊的轴线传送调色剂的传送构件被降低,从而实现本发明如上所述的的优点。
虽然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描述的记录片状物是诸如普通纸、明信片等纸张P,记录片状物还可以是透明物等等。
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的组件特定的构造和布置,诸如曝光装置、保持构件、感光鼓、显影剂容纳装置和操作构件(把手)可以依照要求更改并且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进一步地说,虽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为彩色多功能装置1和1’,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等等。同时,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含四个处理单元61和62,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何具有包含一个容纳黑色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装置的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的任何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第一盖,所述第一盖被构造成打开和闭合所述第一开口;
第二盖,所述第二盖被构造成独立于所述第一盖而打开和闭合所述第二开口;
多个感光体;
多个显影装置,所述多个显影装置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感光体;
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所述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分别容纳显影剂并且向所述多个显影装置供应显影剂,所述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包含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和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可单独替换并可与相应的所述显影装置分离,所述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可与相应的所述显影装置一起整体替换;和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保持沿着排列方向排列的所述多个感光体、所述多个显影装置和在所述外壳中固定位置处的所述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所述保持构件能够在所述排列方向上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被从所述外壳拉出并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多个感光体、所述多个显影装置和所述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位于所述外壳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中的在所述排列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一个显影剂容纳装置可替换,
其中所述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中的在所述排列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另一个显影剂容纳装置是容纳黑色显影剂的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所述多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中的除所述另一个显影剂容纳装置以外的各个显影剂容纳装置是所述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显影装置包含第一显影装置和第二显影装置,所述第一显影装置对应于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所述第二显影装置对应于所述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影装置和所述第二显影装置分别包含显影辊和供给辊,
其中所述第一显影装置的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一显影装置的所述感光体相关的位置比所述第二显影装置的所述供给辊与所述第二显影装置的所述感光体相关的位置更加向前偏移;
其中,当所述保持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从上方替换,同时所述第二开口由所述第二盖打开并且所述第一开口由所述第一盖闭合;
其中,所述第一显影装置形成有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的显影剂的供应口,并且包括由选择地打开和关闭所述供应口的开闭器,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包括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有选择地在所述供应口被开启的开启位置和所述供应口被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开闭器;
其中,当所述开闭器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操作单元位于水平延伸的水平位置,而当所述开闭器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操作单元位于相对于所述水平位置向上延伸的向上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显影装置包含传送构件,所述传送构件具有面对所述供应口的传送开始区域,并且从所述传送开始区域沿着所述供给辊的轴向传送显影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装置进一步形成有返回口,所述返回口作为从所述第一显影装置返回到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的显影剂的出口,并且所述传送构件具有面对所述返回口的传送结束区域,并且将显影剂从所述传送开始区域朝所述传送结束区域传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列方向上,所述供给辊布置在所述显影辊的下游,并且所述传送构件布置在所述显影辊的下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布置在所述传送构件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显影装置的显影辊具有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显影装置的显影辊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感光体包含对应于所述第一显影装置的第一感光体和对应于所述第二显影装置的第二感光体,
其中由经过所述第一显影装置的显影辊的旋转轴和所述第一感光体的旋转轴的平面与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经过所述第一感光体的旋转轴的平面形成第一角度,由经过所述第二显影装置的显影辊的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感光体的旋转轴的平面与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经过所述第二感光体的旋转轴的平面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用于从上方曝光所述多个感光体,
其中所述曝光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从而在所述保持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曝光装置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不重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与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和所述相应的显影装置之间的接合及脱离相关联,
其中,当所述保持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作单元可从上方操作,
其中当所述开闭器被切换到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与所述显影装置接合,并且当所述开闭器切换到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脱离所述显影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在所述第一显影剂容纳装置中的显影剂是粉末化的调色剂,并且容纳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容纳装置中的显影剂是化学调色剂。
CN201110029938.2A 2010-01-22 2011-01-21 具有能从其中拉出的保持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135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2054A JP5045766B2 (ja) 2010-01-22 2010-01-2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12054 2010-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5739A CN102135739A (zh) 2011-07-27
CN102135739B true CN102135739B (zh) 2015-04-22

Family

ID=43858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9938.2A Active CN102135739B (zh) 2010-01-22 2011-01-21 具有能从其中拉出的保持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03273B2 (zh)
EP (1) EP2357532B1 (zh)
JP (1) JP5045766B2 (zh)
CN (1) CN1021357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3251B2 (ja) 2010-03-05 2014-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05570B2 (ja) * 2010-03-05 2012-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BR122020002346B1 (pt) 2011-07-27 2021-12-07 Ricoh Company, Ltd. Recipiente de revelador, dispositivo de revelação, unidade de processo, e aparelhos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USD781376S1 (en) * 2015-08-27 2017-03-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oner cartridge
JP6048853B2 (ja) * 2015-09-08 2016-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279696B2 (en) 2015-10-19 2019-05-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ic vehicle automatic charging station
JP6206530B2 (ja) 2016-03-31 2017-10-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182007A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7024264B2 (ja) * 2017-09-04 2022-02-2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07352A (ja) 2018-05-30 2019-12-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10456B2 (ja) * 2019-09-02 2023-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38452B2 (ja) * 2019-12-24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38453B2 (ja) * 2019-12-24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0487A (zh) * 2006-01-11 2007-07-18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4821A (en) * 1986-07-15 1989-03-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forming device
US6708011B2 (en) * 2001-07-05 2004-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JP3890230B2 (ja) 2001-12-28 2007-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32755A (ja) * 2004-10-29 2008-02-1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JP4310705B2 (ja) * 2005-03-16 2009-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5789B2 (ja) * 2006-02-13 2011-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とそれが装着される現像装置
JP2008046403A (ja) 2006-08-17 2008-02-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310A (ja) * 2007-02-16 2008-09-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装着され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369489B2 (ja) * 2007-03-02 2009-11-1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83590B2 (en) 2007-10-02 2011-07-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having shutter for controlling supply of developer therebetween
JP5163261B2 (ja) * 2008-04-30 2013-03-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ユニット
JP5082836B2 (ja) 2007-12-27 2012-11-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WO2009087945A1 (ja) 2008-01-09 2009-07-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48490B2 (ja) 2008-01-31 2010-09-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1916B2 (ja) 2008-07-25 2011-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56035B2 (ja) * 2008-11-04 2009-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0780B2 (ja) * 2008-12-05 2009-1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の再生方法
JP5051249B2 (ja) 2010-01-22 2012-10-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0487A (zh) * 2006-01-11 2007-07-18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03273B2 (en) 2014-12-02
EP2357532A2 (en) 2011-08-17
CN102135739A (zh) 2011-07-27
JP5045766B2 (ja) 2012-10-10
EP2357532B1 (en) 2018-08-29
EP2357532A3 (en) 2012-08-01
JP2011150177A (ja) 2011-08-04
US20110182613A1 (en) 201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5739B (zh) 具有能从其中拉出的保持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60062308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retaining member that can be pulled out therefrom
JP501208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29075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盒
JP64285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3534640B (zh) 成像装置
CN113534639B (zh) 成像装置
CN103823349B (zh)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15262A (ja) 現像装置
US10133233B2 (en) Toner container configured to be attachable to and detachable from a toner replenishing portion and a waste toner collecting portion
JP72553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4869B2 (ja) 現像装置
JP46632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64748A (ja) 現像器ユニット
EP3462243B1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276183A (zh) 显影剂传送部件、显影剂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126635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6570A (ja) トナー供給装置
CN110320768B (zh)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0481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廃棄トナーの搬送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42624A (ja)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43293A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456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8690A (ja) 現像器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302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