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278B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24278B CN102124278B CN200980132274.3A CN200980132274A CN102124278B CN 102124278 B CN102124278 B CN 102124278B CN 200980132274 A CN200980132274 A CN 200980132274A CN 102124278 B CN102124278 B CN 1021242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inds
- mentioned
- tilting membrane
- wind tilting
- membr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吹出口(6)具备的风向引导装置(F)具有控制热交换空气的上下方吹出方向的上下风向条百叶(7A)以及安装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上而控制热交换空气的左右吹出方向的左右风向条百叶(7B),左右风向条百叶(7B)形成为进深方向的长度比垂直方向的长度长,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进深方向长度相同或者更长,使上下风向条百叶(7A)处于大致水平姿态,并且使左右风向条百叶(7B)位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上面侧而形成水平吹出引导,使上下风向条百叶(7A)处于大致垂直姿态,使左右风向条百叶(7B)位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背面侧而形成下方吹出引导,从而能够可靠高效地进行冷气运转时的水平吹出引导和暖气运转时的下方吹出引导的切换而提高风向引导特性,能够实现热交换空气的平顺的流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特别涉及在吹出口上设置,将热交换空气向室内吹出引导的风向引导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由室内机和室外机构成的空调机中具有将室内机所得冷气等热交换空气向室内吹出引导的风向引导装置。这种风向引导装置构成为包括:在室内机本体的吹出口上设置的左右风向条百叶、上下风向条百叶、驱动该左右上下各风向条百叶的驱动源和驱动机构。
通常,如JP特开平5-52386号公报所示,在形成于鼓风机的下游侧的吹出通风路上设置左右风向条百叶,在该吹出通风路的前端即吹出口设置上下风向条百叶。此外,该发明特征在于,将上下风向条百叶分割为主风向板和副风向板,在暖气运转时起作用。
在上述技术中,在通风路前端的吹出口具有上下风向条百叶,从而使从吹出口吹出的热交换空气的上下方向的风向控制幅度以较宽的角度进行。与此相对,左右风向条百叶在室内机本体内部即吹出通风路的中途部设置,因此热交换空气的左右方向的风向控制幅度极窄。
近年来的住宅随着起居、餐厅、厨房等连续空间的增大,对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风向特性的要求都在提高,但是采用上述技术由于左右方向的风向调整幅度窄而无法实现广角的风向引导。并且,在对左右方向的风向进行变更后对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变更,因此在风向变更时发生两次损失而无法忽略风量损失。
JP特开2006-300460号公报中的空调机构成为:在吹出口可转动地设置上下风向条百叶(上下风向板),在该上下方向条百叶可转动地设置左右风向条百叶(左右风向板),并且包括将驱动左右方向板的驱动装置在吹出口的一侧部设置的驱动电机;以及将该驱动电机和左右方向条百叶连结的连结单元。
发明内容
采用上述JP特开2006-300460号公报的技术,不仅上下方向的风向调整幅度较宽,左右方向的风向调整幅度也变宽,从而能够实现广角的风向引导。由于同时进行左右方向的风向引导和上下方向的风向引导,因此风向变更时的损失仅为一次,防止了风量损失。
但是,其中没有对冷气运转时的冷气吹出引导和暖气运转时的暖气吹出引导进行说明。在该文献的图1中描绘了上下风向条百叶向斜前方倾斜,据此能够推测说明的是冷气运转时的冷气吹出引导的情况。
在该图中,上下风向条百叶位于左右风向条百叶的上表面,换言之,左右风向条百叶位于上下风向条百叶的下部侧。并且,在该状态下,上下风向条百叶在下部侧弯曲成凹状,在上部侧弯曲成凸状。因此,被上下风向条百叶引导的冷气基本上不是朝向水平方向,而是朝向下方即地面。
这种室内机为壁挂型,安装在房屋的高处,因此希望在冷气运转时尽量将冷气向水平方向引导而避免将冷气送至居住者脚部。在这方面,JP特开2006-300460号公报的技术由于冷气易于向居住者脚部传送而缺乏舒适性。
并且,明确记载了多个左右风向条百叶经由连结销与连结杆连结,上述连结杆设置在处于吹出口前方的左右风向条百叶的前端部。即,设置了连结杆的位置也是上下风向条百叶的前端部,因此会成为热交换空气通过时的阻碍,成为紊流的起因而影响平顺的流通。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具有能够可靠地进行冷气运转时的水平吹出引导和暖气运转时的下方吹出引导的切换并且高效运转而实现风向引导特性的提高,并且能够实现平顺的流通的风向引导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开设有吸入口和吹出口,内部具有将吸入口和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该通风路中配置有热交换器和鼓风机,在吹出口设置风向引导装置,上述风向引导装置由相对于进深方向左右宽度方向长的横长形状的平板构成,具有对通过被转动来驱动从吹出口吹出的热交换空气的上下方吹出方向进行控制的1枚上下风向条百叶;安装在该上下风向条百叶上而对通过被转动驱动从吹出口吹出的热交换空气的左右吹出方向进行控制的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左右风向条百叶形成为进深方向的长度比与该进深方向正交的垂直方向的长度长,并且与上下风向条百叶的进深方向长度相同或者更长,使上下风向条百叶处于大致水平姿态,并且使左右风向条百叶位于该上下风向条百叶的上表面侧而形成水平吹出引导,使上下风向条百叶处于大致垂直姿态,并且使左右风向条百叶位于该上下风向条百叶的背面侧而形成下方吹出引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纵断面图。
图2为该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该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制冷循环运转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该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的省略了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的放大局部的立体图。
图6是对该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进一步放大局部说明作用的图。
图7为该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8为该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的驱动部说明图。
图9A为说明该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的偏移防止构造的立体图。
图9B为说明该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的偏移防止构造的断面图。
图10A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冷气运转时的室内机的局部断面图。
图10B为该实施方式的冷气运转时的风向引导装置的姿态说明图。
图11A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暖气运转时的室内机的局部断面图。
图11B为该实施方式的暖气运转时的风向引导装置的姿态说明图。
图1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的作用说明图。
图1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的作用说明图。
图12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的作用说明图。
图13为此外另一实施方式的风向引导装置的上下风向条百叶的构造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概略表示制冷循环运转停止时的空调机室内机的纵断面图,图2为表示该运转停止时的室内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为制冷循环运转时的室内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说明中未标符号的零件没有图示,也有的零件虽然有图示但是也没有标符号)。
室内机本体1由构成前侧壳体的前面面板2和构成后侧壳体的后本体3组成,相对于上下方向在左右宽度方向上形成为横长状。在室内机本体1的前面侧一部分开设前面吸入口4,在与前面吸入口4相对向的前面面板2上嵌入安装有被开闭驱动机构支承的可动面板2A。
图1表示制冷循环运转停止时,可动面板2A与上述前面面板2处于同一面而封闭前面吸入口4,构成室内机本体1的外观的一部分。当制冷循环运转开始后,上述面板开闭机构动作,上述可动面板2A从前面吸入口4远离而向前面侧突出移动。
因此,在可动面板2A的周围产生与室内连通的间隙,能够使前面吸入口4相对于室内开放。在室内机本体1的上部开设有上面吸入口5,在该上面吸入口5嵌入安装有分隔为多个空间部的框状的格棂。
在上述室内机本体1的前面下部开设有吹出口6,在该吹出口6上设有后述的风向引导装置F。上述风向引导装置F通过转动姿态封闭上述吹出口6,并且能够根据制冷循环运转条件设定热交换空气的吹出方向。
在室内机1内配置有由前侧热交换器部8A和后侧热交换器部8B形成为大致倒V字状的热交换器8。前侧热交换器部8A与前面吸入口4整体和上面吸入口5的一部分相对地形成为弯曲状,后侧热交换器部8B以直线状倾斜地与上面吸入口5的一部分相对。
在热交换器8的前后侧热交换器部8A、8B相互间,配置有室内鼓风机10。室内鼓风机10构成为包括:在室内机本体1的一侧端的空间配置的风扇电机;与该风扇电机的旋转轴连结的横流风扇。横流风扇的轴向长度和热交换器8的宽度方向长度设定为相同,彼此正确相对地配置。
前侧热交换器部8A的下端部载置在前排水盘12a上,后侧热交换器部8B的下端部载置在后排水盘12b上。前排水盘12a、后排水盘12b,分别与构成室内机本体1的后本体3一体成型,能够接受从热交换器部8A、8B滴下的冷凝水而经由未图示的排水管向屋外排出。
前后排水盘12a、12b的一部分侧壁外面与室内鼓风机10接近设置,通过这些构成与室内鼓风机10的横流风扇相对的管口(ノ一ズ)。成为管口的前后排水盘12a、12b的侧壁部分与吹出口6的各边部之间通过隔壁部件14连结。
通过驱动上述室内鼓风机10,隔壁部件14所包围的空间成为将管口与吹出口6连通的吹出通风路15A。与此相对,从上述前面吸入口4和上面吸入口5到热交换器8之间,形成吸入通风路15B。
另一方面,跨在前面面板2的上面设置的上面吸入口5和热交换器8的上端部之间,介入有上部框体装配体16。沿着上部框体装配体16的前端部,安装有空气过滤器清扫组件S,跨除了前端部的部位整体,可自由移动地支承上面空气过滤器17。
空气过滤器清扫组件S用于将交替通过上面空气过滤器17和前面空气过滤器18而在它们上附着的尘埃除去进行清扫。除去的尘埃先被导向在室内机本体1侧部设置的排气组件,然后从这里向屋外被排出。
在前面空气过滤器18与前侧热交换器部8A之间的吸入通风路15B中设置有离子发生器M。该离子发生器M具有离子发生电极20和作接地电极的对向电极21,这些离子发生电极20和对向电极21安装在箱体22上。
上述离子发生器M对构成室内机的零件和导向吸入通风路15B的室内空气发生负离子,对室内机构成零件上附着的杂菌类和室内空气中所含的杂菌类进行杀菌净化。并且除了净化外还有除臭作用。
接着,对上述风向引导装置F进行详述。图4为省略风向引导装置F的一部分(中央部)仅表示两侧部构成的平面图,图5为对风向引导装置F的一侧部进行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6为说明风向引导装置F的一侧部的装配构造的立体图,图7为对风向引导装置F的一侧部进行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8为说明风向引导装置F的驱动构造的图。
上述风向引导装置F构成为包括:1枚上下风向条百叶7A;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7B;驱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驱动源30A和驱动机构31A;驱动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驱动源30B和驱动机构31B。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这里以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中间部分为边界左右对称地多枚多枚地设有左右风向条百叶7B。即,相对于1枚上下风向条百叶7A从该中间部起在左右以1组多枚的方式分开设置2组左右风向条百叶7B。
并且,该构成没有限定,也可以跨1枚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全长,以多枚安装1组左右风向条百叶7B。但是,作为驱动源30B必须使用驱动力较大者,并且还会为了确保驱动源的安装空间而妨碍室内机本体1的小型化。
如图4所示,用于驱动各组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驱动源(以下称为“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和驱动机构(以下称为“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左右两侧部设置。
并且,用于驱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驱动源(以下称为“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和驱动机构(以下称为“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A仅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左侧部设置。
即,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左侧部,将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和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A、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和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的一部分在彼此接近的位置安装。安装有这些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30B的部位是上述吹出口6的左侧部。
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右侧部,仅安装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和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安装有该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的部位是上述吹出口6的右侧部。
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30B都与控制部R电连接,接受从该控制部R发送来的信号进行控制,被正转驱动或反转驱动,或者接受驱动停止信号。
并且虽然没有特别图示,控制部R从在是前面吸入口4、上面吸入口5、热交换器8、吸入通风路15B、吹出通风路15A之外安装的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接收检测信号进行运算,向室外机所配置的压缩机、室外鼓风机、上述室内鼓风机10、离子发生器M、空气过滤器组件S等发送控制信号。
接着,对图4的左侧部表示的与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连结的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A、与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连结的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进行详细说明。
在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的旋转轴上嵌装有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2。并且,在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的旋转轴上嵌装有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3。
如图5和图8放大所示,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3与在驱动棒34的一端部设置的齿条部35啮合。即,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3构成小齿轮而与齿条部35啮合,能够根据驱动电机30B的驱动方向使驱动棒34沿着轴向进退移动。
在上述驱动棒34上与上述齿条部35的一侧端邻接设置具有比齿条部35的直径大的直径的缘部36,沿着该轴向设置有滑动轴部37。在上述滑动轴部37的靠近缘部36的部位,多个突条38在周向上保持规定间隔并且沿着轴向设置。
并且,在上述滑动轴部37上一体连接设置有方轴部40和配合轴部41。上述方轴部40的断面不是圆形,例如形成六角状。上述配合轴部41是直径比方轴部40小的圆形断面的轴部,沿着其局部周面具有槽部42,并且前端形成锥状。
在上述驱动棒34的滑动轴部37上嵌合驱动轴43。在该驱动轴43上具有与上述驱动棒34上的滑动轴部37的方轴部40嵌合的断面六角形状的孔部。因此,驱动轴43和驱动棒34彼此沿着轴向可自由滑动,并且彼此可一体地自由旋转。
在上述驱动轴4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设有与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2啮合的齿轮部44。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安装固定在上述部位,与其旋转轴嵌装的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2的轴向位置也固定。因此,具有与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2啮合的齿轮部44的驱动轴43的轴向位置也固定。
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驱动后,经由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2和齿轮部44使驱动轴43旋转驱动,与该驱动轴43嵌合的驱动棒43也旋转驱动。但是,只要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不驱动,则驱动棒34保持其位置而仅旋转。
在上述驱动轴43上沿着上述齿轮部44的轴向设有外形断面为正圆状的轴部45和外形断面为六角状的外方轴46。即,沿着驱动轴43的内径设置有孔部,沿着外形将齿轮部44、轴部45和外方轴46沿着轴向连接设置。
又如图4所示,在配置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右侧部的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的旋转轴上,嵌装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3,与上述说明相同构成的驱动棒34的齿条部35进行啮合。
在上述驱动棒34上连接设置有齿条部35和滑动轴部37,该滑动轴部37可以为单纯的圆棒状的轴,但是也需要将前端形成锥状并且具有与上述槽部42相同的槽部。
特别如图7所示,上下风向条百叶7A由在左右宽度方向(以下称为“X方向”)上长而在进深方向(以下称为“Y方向”)上短的横长形状的平板构成。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X方向的长度与吹出口6的左右宽度方向的长度一致,条百叶7A的Y方向的长度与吹出口6的纵向长度一致。因此,上下风向条百叶7A形成能够开闭吹出口6的尺寸形状。
上下风向条百叶7A在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运转停止时的状态下沿着Y方向弯曲成上面为凹状而下面为凸状。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上面,X方向的两侧端部,Y方向的中间部位,一体立设大致三角状的支承用肋48。
在上述支承用肋48的顶部设置有六角孔构成的枢支用孔49,在基端部设有孔部。上述枢支用孔49的形状尺寸,与在上述驱动轴43上设置的外方轴46外形的形状尺寸大致一致。因此,能够在支承用肋48的枢支用孔49中嵌装驱动轴43的外方轴46。
虽然仅在图4中示出,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右侧部上面也设有支承用肋48,这里设置孔径比上述驱动棒34的滑动轴部37的直径尺寸略大的枢支用孔。即,在支承用肋48的枢支用孔中可滑动地插通驱动棒34的滑动轴部37。
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上面的从Y方向的中间位置前后分开的位置,并且在X方向保持规定间隔地一体设有多个定位用突起50。这些定位用突起50以上述支承用肋48的枢支用孔49为中心在Y方向上分开设置。
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Y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与沿着该Y方向的面部正交的垂直方向(以下称为“Z方向”)的长度长。并且,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Y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条百叶7A的Y方向的长度相同或者更长。
左右风向条百叶7B在沿着Y方向的上端并且两侧部形成R状。在该R状的一方侧部,多个(这里为3条)引导用突条51在Z方向上保持规定间隔,从Y方向的端缘跨Y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一体设置。各个引导用突条51形成流线状。
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下端的大致中间部形成凹状,配合用突起53和调节用突起54在彼此远离的位置上一体设置在该凹状部上。
上述配合用突起53与在后述的连结杆55上保持规定间隔设置的孔部56配合。上述连结杆55是跨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7B相对设置的杆状体,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7B和一个连结杆55彼此经由配合用突起53和孔部56可转动地连结。
如上所述,以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X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为边界,在左右具有2组左右风向条百叶7B,因此上述连结杆55也相对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在左右具有2个。
在左右风向条百叶7B上的上述调节用突起54,配合在后述的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上保持规定间隔设置的孔部59中。因此,左右风向条百叶7B与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彼此经由调节用突起54和孔部59可转动地连结。
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由1枚板体构成,X方向的长度与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左右两侧端设置的上述支承用肋48的相互间尺寸一致。在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的两侧部上一体设置突起60,与支承用肋48的孔部可自由配合拆卸。
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的沿着X方向的侧端部保持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切口61。切口61的Y方向间隔与上下风向条百叶7A上的定位用突起50的Y方向间隔大致一致,切口61的位置和长度形成与定位用突起50嵌合的尺寸形状。
在实际装配时,将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7B各自的配合用突起53与连结杆55的孔部56配合,使这些左右风向条百叶7B与连结杆55连结。并且,将左右风向条百叶7B各自的调节用突起54与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的孔部59配合,使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与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7B以及连结杆55一体化。
使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左右风向条百叶7B、连结杆的一体物,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两侧部的支承用肋48相互间相对,将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两侧端的突起60与支承用肋48的孔部配合。
在该状态下,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的切口61,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定位用突起50配合。因此构成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上安装了左右风向条百叶7B、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和连结杆55的一体物。
在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的X方向的两侧部,在X方向上可移动地嵌入后述的连结固定具63。该连结固定具63在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的下面具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杆部a。即,上述连结固定具63的杆部a被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遮蔽,在图4和图5的装配状态下不会露出。
构成连结固定具63的杆部a的一侧端设有驱动棒连结部64,另一侧端设有连结杆配合部65,该驱动棒连结部64与连结杆配合部65在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的上面露出。
上述驱动棒连结部64由具有半圆状的接受孔b的接受部66以及在该接受部66上经由铰链可转动地安装的按压部67构成。在上述按压部67上设有相对于接受部66可自由配合拆卸的钩部,并且设有与上述接受孔b相同曲率半径的半圆状的按压孔c。
在经由上述钩部将按压部67配合固定于接受部66的状态下,按压孔c和接受孔b为正圆状,成为与在上述驱动棒34的前端形成的配合轴部41的直径相同直径的孔部。并且,在按压部67的按压孔c上突设锁定爪d,该锁定爪d以在配合轴部41的槽部42中可自由配合拆卸的突出量和突出宽度形成。
在上述连结杆配合部65上设有在Y方向上较长的长孔e,在该长孔e上配合有在连结杆55的一侧部下面上设置的连结突起68。
并且,在实际装配时,驱动左侧部的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经由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3和驱动棒34的齿条部35,使驱动棒34后退移动。驱动棒34的配合轴部41前端移动到与驱动轴43的外方轴46前端大致相同位置后停止。
在右侧部的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上,驱动棒34最大限度后退至不会从支承用肋48脱出的程度后停止。接着,保持除了左右风向条百叶7B一体化的上下风向条百叶7A,使其左侧部上设置的支承用肋48与驱动棒34和驱动轴43相对,将枢支用孔49嵌入驱动轴43的外方轴46。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中间部分弯曲,将驱动棒34的滑动轴部37前端插入在右侧部上设置的支承用肋48的枢支用孔。总之,使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的左右两侧部各自的连结固定具63上的按压部67相对于接受部66开放。
从该状态起使左右两侧的左右风向条百叶驱动用电机30B反向旋转驱动,驱动棒34前端的配合轴部41向从支承用肋48突出的方向滑动施力。如图6所示,配合轴部41前端插入在连结固定具63的接受部66上设置的接受孔c时,停止左右风向条百叶驱动用电机30B。
将左右两侧部的配合轴部41插入连结固定具63的接受部66之后,使各个连结固定具63的按压部67转动而与接受部66配合,用钩部固定。在按压部67上设置的锁定爪d插入配合轴部41的槽部42而成为配合状态。因此,驱动棒34与连结固定具63在轴向即X方向上可滑动地连结,驱动棒34相对于连结固定具63可空转。
两侧部的驱动棒34与连结固定具63的连结固定如上所述进行,从而能够将上下风向条百叶7A和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一体物与一侧部的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左右两侧部的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经由各自的驱动机构31A、31B连结。
即,作为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A,由具备齿轮部44的驱动轴43构成。作为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由驱动棒34、连结固定具63、连结杆55和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构成。
特别是,构成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的连结固定具63和连结杆55以及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等绝大部分零件都安装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Y方向的中间部。
图9A为表示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安装了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状态下的它们X方向的中间部分的立体图,图9B为同一部位的断面图。
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X方向的中间部设有具备支轴f的中间支承用肋70,在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上设有用于使上述中间支承用肋70突出的切口。中间支承用肋70的支轴f插入在室内机本体1的上述隔壁部件14上面部一体地突出设置的支承片部71的孔部g。
并且,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中间部分一体设有偏移防止用爪部72,在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设有供上述偏移防止用爪部72突出的切口。偏移防止用爪部72与上述支承片部71的下端缘弹性抵接,施力以避免在中间支承用肋70的支轴部f与支承片部71的孔部g的配合中产生松动。
即,上下风向条百叶7A在一体地装配有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状态下,其中间部分经由支承片部71被室内机本体1支承。上下风向条百叶7A是形成为在Y方向上短而在X方向上长的横长状的平板状,并且一体地安装有连结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和连结杆55等的左右风向条百叶7B。
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左右两侧部经由支承用肋48支承于驱动棒34,驱动棒34经由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3和左右风向条百叶驱动用电机30B支承于室内机本体1。因此,会直接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中间部分作用载荷而发生弯曲变形。
因此,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中间部设置中间支承用肋70,通过在室内机本体1的支承片部71上支承,能够防止上下风向条百叶7A中间部的弯曲变形。并且,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设置偏移防止用爪部72而与支承片部71弹性抵接,因此能够防止中间支承用肋70与支承片部71的松动。
并且,如后所述在风向引导装置F将热交换空气从吹出口6吹出引导时,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7B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之上一齐被转动驱动。由此,虽然容易发生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X方向的位置偏移,但是通过采用上述的位置偏移限制构造能够限制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位置偏移。
接着,对这样构成的空调机室内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使用者对遥控器(远隔操作盘)的运转按钮进行按压操作后,室内鼓风机10被驱动并且对离子发生器M通电。并且,在经由室内机和冷媒管连通的室外机中压缩机被驱动,开始制冷循环运转。
室内空气被从前面吸入口4和上面吸入口5吸入室内机本体1内,沿着吸入通风路15B被引导,通过前面空气过滤器18和上面空气过滤器17。此时,室内空气中包含的尘埃被前面空气过滤器18和上面空气过滤器17捕捉。
通过前面空气过滤器18和上面空气过滤器17除去尘埃的室内空气,利用离子发生器M的作用进行杀菌并除臭。同时,离子发生器M也对室内机构成零件进行杀菌。净化后的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器8内流通,通过与导向这里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作用而成为热交换空气。
然后,热交换空气被沿着吹出通风路15A引导,从吹出口6向室内吹出。此时,如后所述向风向引导装置F被吹出引导,持续进行高效的空调运转。
长时间持续制冷循环运转后,被前面空气过滤器18和上面空气过滤器17捕捉并附着的尘埃的量增加而成为空气流通的阻力。因此,定期地使空气过滤器清扫组件S动作,将各空气过滤器18、17上附着的尘埃除去而向屋外排出。
并且,在冷气运转时和暖气运转时如后所述对风向引导装置F的姿态进行变化调整。
图10A为冷气运转时的室内机的一部分的断面图,图10B为该冷气运转时的风向引导装置F的姿态说明图。图11A为暖气运转时的室内机的一部分的断面图,图11B为该暖气运转时的风向引导装置F的姿态说明图。
首先,对冷气运转时的风向引导装置F的姿态进行说明。
当冷气运转开始的信号输入控制部R时,控制部R立即向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发送驱动信号。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2旋转驱动,具有与该驱动齿轮32啮合的齿轮部44的驱动轴43旋转驱动。
在驱动轴43的外方轴46配合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左侧部的支承用肋48上的枢支用孔49中,从而上下风向条百叶7A以支承用肋48的枢支用孔49为转动中心被转动驱动。
如上所述,构成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的驱动棒34,通过成为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转动中心的支承用肋48的枢支用孔49的中心。虽然驱动棒34与驱动轴43一起旋转驱动,但是在驱动棒34上设置的槽部42相对于在连结固定具63上设置的锁定爪d空转。
因此,不会发生驱动棒34与连结固定具63的滑动移动。不会发生与左侧部的连结固定具63连结的连结杆55的移动,因此与该连结杆55连结的全部的左右风向条百叶7B固定其姿态。
另一方面,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右侧部的支承用肋48上,由圆孔构成的枢支用孔相对于驱动棒34的滑动轴部37转动。这里,构成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的驱动棒34,通过成为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转动中心的支承用肋48的枢支用孔的中心。
但是,右侧部的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停止,因此不会发生驱动棒34与连结固定具63的滑动移动,驱动棒34的槽部42与连结固定具63的锁定爪d仅空转。不会发生与右侧部的连结固定具63连结的连结杆55的移动,因此右侧部上的全部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姿态固定。
如图10A、图10B所示,上下风向条百叶7A成为沿着吹出通风路15A倾斜的姿态,控制部R对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的旋转进行停止控制。支承用肋48位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上面侧,并且经由驱动轴43等支承的左右风向条百叶7B也位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上面侧。
控制部R进行冷气用制冷循环运转的开始控制,并且控制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正反旋转驱动。发挥制冷循环作用,并且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3旋转驱动,具有齿条部35的驱动棒34在轴向上被滑动施力。
与驱动棒34一体连结的连结固定具63被滑动施力,具有与连结固定具63的连结杆配合部65配合的连结突起68的连结杆55在相同方向上被滑动施力。
左右风向条百叶7B以与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的孔部59配合的调节用突起54为支点,以与连结杆55的孔部56配合的配合用突起53为动作点,伴随连结杆55的移动而一体地转动施力。
即,通过连结固定具63的移动经由连结杆55使多个左右风向条百叶7B一齐向相同方向转动。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以规定时间朝规定方向旋转驱动后,控制朝相反规定方向以规定时间旋转驱动。
连结固定具63和连结杆55以规定时间往复驱动,相应地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7B一齐朝规定方向及相反规定方向转动驱动,即进行所谓的摇头运动。进行制冷循环运转时从吹出口6吹出的冷气,朝左右方向引导而到达室内各处。
在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侧端部设置的多条引导用突条51形成流线状,因此通过将冷气沿着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引导用突条51平顺地引导,能够提高送风效率。
并且,上下风向条百叶7A朝向左右风向条百叶7B弯曲成凹状。从吹出口6吹出的冷气被上下风向条百叶7A向斜前方引导,并且沿着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凹状姿态引导。冷气如图中箭头所示,通过上下风向条百叶7A向斜上方被抬升。
作为结果,弯曲成的上下风向条百叶7A相对于吹出气流的中心位于下方侧,不会发生风的剥离而能够朝水平方向高效地弯曲气流。冷气向更远更上方引导而远离室内地面,不会直接冷却居住人的脚部。由于具备风向引导装置F而能够获得舒适的冷气空调。
此时停止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可以使经由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2啮合的驱动轴43,不受驱动棒34的滑动移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装置。或者,对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进行正反旋转驱动,使上下风向条百叶7A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上下摆动驱动。
构成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A的驱动轴43,嵌装在设置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支承用肋48的枢支用孔49中,通过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的驱动使支承用肋48和上下风向条百叶7A转动变位。
在该驱动轴43的中心轴上具有断面六角状的孔部,具有六角状外形断面的方轴部40的驱动棒34沿着轴向进退自由地嵌合。驱动棒34与驱动轴43同步地旋转,因此即使转动驱动上下风向条百叶7A也能够无损地向左右风向条百叶7B传递动力。
在选择暖气运转模式后,控制部R对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进行控制,使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齿轮32旋转,经由驱动轴43使上下风向条百叶7A成为图11A、图11B所示的大致垂直姿态。因此,左右风向条百叶7B位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背面侧。
保持该姿态进行暖气制冷循环运转,并且控制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正反旋转驱动。此时也对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通电,使上下风向条百叶7A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摇头运动。
伴随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的驱动,如上所述左右风向条百叶7B进行所谓的摇头运动,将从吹出口6吹出的暖气导向室内各处。在左右风向条百叶7B上设置的引导用突条51平顺地引导暖气而提高送风效率。
并且,上下风向条百叶7A朝向左右风向条百叶7B弯曲成凹状。从吹出口6吹出的暖气如图中箭头所示,通过上下风向条百叶7A向下方吹出引导,并且沿着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凹状姿态向下方引导。
作为结果,由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相对于吹出气流的中心位于上方侧,因此不会发生风的剥离而能够朝下方向高效地弯曲气流。暖气从室内机向室内的地面被引导而温暖居住人的脚部。由于具备上述风向引导装置F,因此能够获得所谓头凉脚暖的舒适暖气空调。
这样,在冷气运转时和暖气运转时,上下风向条百叶7A与左右风向条百叶7B位于大致翻转的位置,通过其运转切换使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倾斜姿态朝相反侧变化。
因此,可以相对于根据运转模式的选择所需的左右风向引导,进行使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风向角度自动地翻转的控制。每次运转模式变更时,不必重新设定左右风向而能够简化操作。
在实际的风向引导装置F中,上下风向条百叶7A与左右风向条百叶7B构成为同色,构成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的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和连结杆55也构成为同色,因此美观,突出了左右风向条百叶7B,并且易于用遥控器等进行风向调整。
在冷气运转时和暖气运转时,在风向引导装置F的构成上,都是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Y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安装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这里具有左右风向条百叶7B、连结杆55和连结固定具63。
即,冷气和暖气即热交换空气沿着构成风向引导装置F的上下风向条百叶7A进行吹出引导时,在该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Y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设有左右风向条百叶7B和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的几乎大部分。
因此,不论冷气运转时和暖气运转时,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B不会成为热交换空气的送风阻力,能够抑制紊流的诱因而实现平顺的流通。
在维护时,为了从吹出口6取出上下风向条百叶7A和左右风向条百叶7B,预先将两侧部的左右风向条百叶驱动用电机30B向规定方向旋转驱动而使驱动棒34滑动移动,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成为使左右的连结固定具63与左右的支承用肋48密接的状态,使上述驱动用电机30B停止。
然后,如果将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大致中间部提升弯曲,则左右风向条百叶7B、连结杆55和连结固定具63与左右风向条百叶调节具58成为一体而能够从上下风向条百叶7A取下,易于进行必要的维护。
并且,在左侧部的支承用肋48上,成为将驱动棒34前端从驱动轴43的外方轴46前端最大限度拉入的状态,在右侧部的支承用肋48上,成为将驱动棒34前端从支承用肋48侧面部最大限度拉入的状态的话,则易于将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支承用肋48从驱动棒34前端取下。
因此,对上下风向条百叶7A也可以进行必要的维护。结束对左右风向条百叶7B和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维护,再次安装于规定部位时如上所述进行操作即可。
在对左右风向条百叶7B进行预置(初始运转设定)时或制冷循环运转停止时,也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使与左侧的连结杆55连接的左侧组的左右风向条百叶7B向左倾斜而使连结固定具63与左侧的支承用肋48接触。
同样地,与右侧的连结杆55连接的右侧组的左右风向条百叶7B向右倾斜而使连结固定具63与右侧的支承用肋48接触。由此,运转开始时总是将左右风向条百叶7B从决定好的位置移动,能够使向左右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B通电的驱动脉冲数的数值为决定好的数值,运转开始时能够省略从返回规定位置起进行驱动的初始运转。
在本发明中,将上下风向条百叶7A和左右风向条百叶7B构成为一体,因此与在通风路的前后将上下风向条百叶和左右风向条百叶分别配置的一般构成相比,室内机本体1的进深尺寸短即可实现室内机本体1的薄型化。
能够将从室内鼓风机10吹出而沿着通风路15A被引导的热交换空气直接输送到吹出口6,抑制风速降低。即,具有相同的鼓风机10的送风能力,并且能够将热交换空气向室内更远处送风引导,获得舒适的空调。
由于能够将风向偏向部分即风向引导装置F配置在吹出口6,因此能够提高从吹出通风路15A直接送来的空气向室内左右风向的偏向幅度,使气流可靠地向左右方向弯曲。因此,能够增大向左右方向的送风量,大幅增加左右送风角度的范围。
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上搭载左右风向条百叶7B,通过执行器驱动左右风向条百叶7B,上下风向条百叶7A通过单一的执行器驱动。将左右风向条百叶7B相对于左右风向条百叶7B在铅直方向上形成上部和下部的位置关系。
这样,当上下风向条百叶7A和左右风向条百叶7B在铅直方向的上下关系相反时,控制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位置朝左右相反方向进行位置变更,因此在翻转上下方向时,左右方向的风自动地被修正,使用者无需特别留意即可获得希望的风向。
图12A、图12B、图12C,示出了变形例的风向引导装置Fa。
图12A示出可动面板2A开放前面吸入口4,处于风向引导装置Fa封闭吹出口6的制冷循环运转停止时。此时,实际封闭吹出口6的是上下风向条百叶7A,该上下风向条百叶7A和一体的左右风向条百叶7B,位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背侧而相对于室内进行遮蔽。
图12B示出冷气运转时的风向引导装置Fa。从制冷循环运转停止时起使上下风向条百叶7A和左右风向条百叶7B朝逆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使上下风向条百叶7A为大致水平姿态,使左右风向条百叶7B位于该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上面侧。
由此,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里侧端部与构成吹出通风路15A的下面壁接近而几乎没有间隙。左右风向条百叶7B位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上面侧,因此从吹出通风路15A导出的冷气,利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姿态位置和形态以及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位置和形态,高效地进行水平吹出引导。
如上所述,风向引导装置Fa进行从吹出口6吹出的冷气的水平吹出引导,能够更远地并且平顺地引导而获得舒适的冷气空调。
图12C示出了暖气运转时的风向引导装置Fa。风向引导装置Fa从制冷循环运转停止的位置起朝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首先,经过上述说明的冷气运转时的状态,并且继续沿相同方向转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端部在与吹出通风路15A的上面壁抵接的近前位置停止。
上下风向条百叶7A以冷气运转时的水平吹出引导时的里侧端部为前端部,将前端部作为里侧端部进行翻转。并且,这里的里侧端部与吹出通风路15A的上面壁接近,几乎没有间隙而没有流通暖气的余地。
左右风向条百叶7B位于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背面侧,因此被导向吹出通风路15A的暖气,利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姿态位置和形态以及左右风向条百叶7B的位置和形态,高效地进行下方吹出引导。
因此,经由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机构31A转动驱动上下风向条百叶7A的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在冷气运转和暖气运转时都可以从运转停止的状态向规定的一方向旋转驱动。
停止它们的运转后,在冷气运转和暖气运转时都使上下风向条百叶用驱动电机30A向相反方向旋转驱动,通过上下风向条百叶7A封闭吹出口6即可,从而易于控制。
图13为表示构成上述风向引导装置F的上下风向条百叶7A1的变形例的概略平面图。
上下风向条百叶7A1形成相对于进深方向左右宽度方向长的横长形状,而左右宽度方向的两侧部h形成为仅一侧缘逐渐缩短进深方向尺寸。图中箭头所示的部位处于风向引导装置F的前方,则该装置F的后方(背面侧)的端缘仅左右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短。
并且,在上下风向条百叶7A1上一体安装的左右风向条百叶7B,如上所述以上下风向条百叶7A1的左右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为边界在左右具有2组。最内侧的左右风向条百叶7Ba形成为,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平面视朝向为倒八字状时,或者朝向为八字状时进深方向短,以使得彼此的端部不抵接。
并且,位于两外侧部(这里每组2个)h的左右风向条百叶7B,根据上下风向条百叶7A1的形态而一端部从上下风向条百叶7A1突出。
即,上下风向条百叶7A1成为使中央部从进深方向延伸的形状,因此在暖气运转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向下吹送的特性,而在冷气运转时吹出口6的左右周边部的风量比中央部低。
但是,上下风向条百叶7A1的左右部分比中央部短,因此能够使吹出口6和条百叶7A1上下间的间隙大而不会妨碍风的流通,从而能够抑制由于冷气滞留引起吹出口6周边温度降低导致的结露。
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并且,也可以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揭示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宜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
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并且高效地进行冷气运转时的水平吹出引导和暖气运转时的下方吹出引导的切换而提高风向引导特性。
Claims (6)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开设有吸入口和吹出口,内部具有将上述吸入口和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在该通风路中配置热交换器和鼓风机,在上述吹出口设置有风向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引导装置,具有:
1枚上下风向条百叶,其由相对于进深方向左右宽度方向长的横长形状的平板构成,通过被转动驱动来控制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热交换空气的上下方向;
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安装在该上下风向条百叶上,通过被转动驱动来控制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热交换空气的左右方向,
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形成为进深方向的长度比与该进深方向正交的垂直方向的长度长,并且与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的进深方向长度相同或者更长,
使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为大致水平姿态,并且使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位于该上下风向条百叶的上面侧而形成水平吹出引导,
使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为大致垂直姿态,并且使左右风向条百叶位于该上下风向条百叶的背面侧而形成下方吹出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引导装置还具有:
与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连结的驱动源,其设置在上述吹出口的一侧部,对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旋转驱动;
与上述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连结的连结杆,其沿着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的进深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设置;
与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连结的驱动源,其与上述连结杆连结,并设置在上述吹出口的一侧部和/或另一侧部。
3.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开设有吸入口和吹出口,内部具有将上述吸入口和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在该通风路中配置热交换器和鼓风机,在上述吹出口设置有风向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引导装置,具有:
向转动中心侧弯曲成的1枚上下风向条百叶,其由相对于进深方向左右宽度方向长的横长形状的平板构成,通过被转动驱动来控制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热交换空气的上下方向;
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安装在该上下风向条百叶的转动中心侧,分别经由连结杆连结,通过被一齐转动驱动来控制从吹出口吹出的热交换空气的左右方向,
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形成为各自进深方向的长度比与该进深方向正交的垂直方向的长度长,并且与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的进深方向长度相同或者更长,
使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为大致水平姿态,并且使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位于该上下风向条百叶的上面侧而形成水平吹出引导,
使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为大致垂直姿态,并且使左右风向条百叶位于该上下风向条百叶的背面侧而形成下方吹出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引导装置还具有:
与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连结的驱动源,其设置在上述吹出口的一侧部,对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旋转驱动;
与上述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连结的连结杆,其沿着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的进深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设置;
与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连结的驱动源,其与上述连结杆连结,并设置在上述吹出口的一侧部和/或另一侧部。
5.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开设有吸入口和吹出口,内部具有将上述吸入口和吹出口连通的通风路,在该通风路中配置热交换器和鼓风机,在上述吹出口设置有风向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引导装置,具有:
1枚上下风向条百叶,其开闭上述吹出口,并且控制从吹出口吹出的热交换空气的上下方向;
多枚左右风向条百叶,安装在上述上下风向条百叶的一侧面,控制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热交换空气的左右方向,
在冷气运转时,从封闭上述吹出口的位置起使上下风向条百叶向规定方向转动驱动而成为大致水平姿态,并且使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位于该上下风向条百叶的上面而形成水平吹出引导,
在暖气运转时,从冷气运转时的水平吹出姿态起,进一步使上下风向条百叶向规定方向转动驱动,以水平吹出姿态时的里侧端部为前端部,将前端部翻转为里侧端部而形成下方吹出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右风向条百叶,在其前缘部或后缘部具有流线状的多个引导用突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14448 | 2008-08-22 | ||
JP2008-214448 | 2008-08-22 | ||
PCT/JP2009/064667 WO2010021383A1 (ja) | 2008-08-22 | 2009-08-21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24278A CN102124278A (zh) | 2011-07-13 |
CN102124278B true CN102124278B (zh) | 2014-03-05 |
Family
ID=4170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32274.3A Active CN102124278B (zh) | 2008-08-22 | 2009-08-21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327938A4 (zh) |
JP (1) | JP5015322B2 (zh) |
CN (1) | CN102124278B (zh) |
WO (1) | WO201002138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68497B2 (ja) * | 2008-08-22 | 2013-08-21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案内装置 |
JP5404713B2 (ja) * | 2011-08-11 | 2014-02-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左右風向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装備し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N102384566A (zh) * | 2011-10-20 | 2012-03-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装置 |
JP5870251B2 (ja) * | 2011-11-29 | 2016-02-2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11029058B2 (en) | 2016-04-27 | 2021-06-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KR102391356B1 (ko) * | 2017-04-28 | 2022-04-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KR102401787B1 (ko) | 2017-04-28 | 2022-05-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07477690A (zh) * | 2017-09-12 | 2017-12-1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JP6680282B2 (ja) * | 2017-09-27 | 2020-04-1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JP6515969B2 (ja) | 2017-09-27 | 2019-05-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KR102506415B1 (ko) * | 2017-10-16 | 2023-03-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08266795B (zh) * | 2018-01-03 | 2024-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8361948B (zh) * | 2018-03-15 | 2019-08-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JP6926024B2 (ja) * | 2018-03-30 | 2021-08-2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N108426317B (zh) * | 2018-06-19 | 2020-06-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传动组件及空调器 |
WO2020238107A1 (zh) * | 2019-05-31 | 2020-12-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
JP2022174354A (ja) * | 2019-10-31 | 2022-11-24 | トウシバ・キヤリア(タイランド)・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US20240142136A1 (en) * | 2021-03-16 | 2024-05-02 |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 Air guide component, air outlet frame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42645A (zh) * | 2002-03-06 | 2003-09-17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一体型风向调节装置 |
CN2586922Y (zh) * | 2002-10-16 | 2003-11-19 | 海尔集团公司 | 柜式空调机室内机导风机构 |
JP2004232943A (ja) * | 2003-01-30 | 2004-08-19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2006275391A (ja) * | 2005-03-29 | 2006-10-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変更装置 |
JP2007120890A (ja) * | 2005-10-31 | 2007-05-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2008175431A (ja) * | 2007-01-17 | 2008-07-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39448U (ja) * | 1981-09-09 | 1983-03-15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エアコンデイシヨナのル−バ |
JPH047480Y2 (zh) * | 1984-09-13 | 1992-02-27 | ||
JPH0552386A (ja) | 1991-08-22 | 1993-03-02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制御方法 |
JP3782758B2 (ja) * | 1992-08-26 | 2006-06-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風向調整装置 |
JP3136832B2 (ja) * | 1993-04-05 | 2001-02-1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3424779B2 (ja) * | 1995-06-09 | 2003-07-07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3432369B2 (ja) * | 1996-06-26 | 2003-08-04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JPH10267382A (ja) * | 1997-03-19 | 1998-10-09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3302906B2 (ja) * | 1997-07-15 | 2002-07-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3780950B2 (ja) * | 2001-01-26 | 2006-05-3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変更装置 |
JP4650081B2 (ja) | 2005-04-22 | 2011-03-16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 |
EP1910109A4 (en) * | 2005-07-29 | 2011-02-02 | Carrier Corp | HORIZONTAL FLAP SUPPORT FOR AN EVAPORATOR UNIT |
EP2096370A4 (en) * | 2006-11-22 | 2018-04-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JP4426609B2 (ja) * | 2007-08-28 | 2010-03-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4382860B1 (ja) * | 2008-07-02 | 2009-12-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
2009
- 2009-08-21 JP JP2010525717A patent/JP5015322B2/ja active Active
- 2009-08-21 EP EP09808319.9A patent/EP232793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8-21 CN CN200980132274.3A patent/CN102124278B/zh active Active
- 2009-08-21 WO PCT/JP2009/064667 patent/WO201002138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42645A (zh) * | 2002-03-06 | 2003-09-17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一体型风向调节装置 |
CN2586922Y (zh) * | 2002-10-16 | 2003-11-19 | 海尔集团公司 | 柜式空调机室内机导风机构 |
JP2004232943A (ja) * | 2003-01-30 | 2004-08-19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2006275391A (ja) * | 2005-03-29 | 2006-10-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変更装置 |
JP2007120890A (ja) * | 2005-10-31 | 2007-05-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2008175431A (ja) * | 2007-01-17 | 2008-07-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24278A (zh) | 2011-07-13 |
WO2010021383A1 (ja) | 2010-02-25 |
JP5015322B2 (ja) | 2012-08-29 |
EP2327938A4 (en) | 2015-07-01 |
JPWO2010021383A1 (ja) | 2012-01-26 |
EP2327938A1 (en) | 201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24278B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
EP2754973B1 (en) | Indoor air-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air deflector | |
CN101097079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2486336B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107388371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4629846U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WO2006006623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09341398U (zh) | 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 |
WO2006006622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5268497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案内装置 | |
CN209325921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JP2002250537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5318436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1497077U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
JP2008128622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6440302A (zh) |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JP2006052937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06073409U (zh) |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519182Y (zh) | 四维送风空调器 | |
CN105240939B (zh) |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5202625A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JP2007071532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100362288C (zh) | 空调出风口结构 | |
JP2013167414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05403088U (zh) | 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