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8436A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8436A
CN105318436A CN201510778222.0A CN201510778222A CN105318436A CN 105318436 A CN105318436 A CN 105318436A CN 201510778222 A CN201510778222 A CN 201510778222A CN 105318436 A CN105318436 A CN 105318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ing ring
air inlet
indoor apparatus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782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8436B (zh
Inventor
戴现伟
王永涛
闫宝升
单翠云
关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782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184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18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8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8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8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风机,设置于壳体内,其进风口朝向第一进风口;换热器,设置在离心风机和第一进风口之间;遮挡装置,配置成受控地打开或关闭第一进风口;和引流导风装置,设置于壳体内,具有至少三个导风圈;以及驱动机构,与位于中间的至少一个导风圈连接,且配置成使得位于中间的至少一个导风圈运动,以改变其两个开口的朝向。该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大、压损小,吹出的风柔和、凉而不冷,且能够调整出风方向。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均为长条状,使用贯流风机和折弯式蒸发器进行送风。折弯式蒸发器换热后的风直接在内部贯流风机的作用下从出风口吹出,所吹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这种空调送风的一个缺点是由于送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风量较少,室内风循环速度慢;另一个缺点是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所吹出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用户感觉不舒适。此外,由于现有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均为长条状,不仅体积大,占用的安装空间大,而且不够美观,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空调室内机,其不仅能送出风量大,且能够吹出温度适宜的柔和混合风,以提高使用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时空间空气的流动性和调温性。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对经第一进风口进入壳体的用于热交换的风可控,以控制非热交换风与热交换风的混流比例,提高送风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对进入第一进风口的气流进行引导,使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壳体的气流均匀。
本发明的又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出风方向且出风范围较大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再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体积小、外观漂亮的空调室内机。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
离心风机,设置于壳体内,其进风口朝向第一进风口,且配置成促使气流从第一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
换热器,设置在离心风机和第一进风口之间;
遮挡装置,配置成受控地打开或关闭第一进风口;和
引流导风装置,设置于壳体内,具有在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依次设置的至少三个导风圈,且至少三个导风圈的中央圈孔相互连通,以形成连通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贯通风道;每两个相邻的导风圈之间形成连通离心风机和贯通风道的热交换风风道;以及
驱动机构,与位于中间的至少一个导风圈连接,且配置成使得位于中间的至少一个导风圈运动,以改变其两个开口的朝向。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前侧上部;第二进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后侧下部;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前侧下部。
可选地,遮挡装置包括遮挡板,其下端绕一水平横向旋转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
可选地,遮挡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每个驱动装置具有:
齿条,沿水平纵向方向延伸,且沿其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壳体;
柔性连接件,每个柔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齿条的前端和遮挡板的上端;
齿轮,与齿条啮合;
第一电机,配置成带动齿轮转动。
可选地,驱动装置为两个,且两个驱动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进风口的横向两侧。
可选地,导风圈为三个,分别为前导风圈、后导风圈和位于前导风圈和后导风圈之间的中间导风圈,且中间导风圈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运动。
可选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每个驱动单元均具有:
第二电机,设置于壳体的外部、且配置成为中间导风圈的运动提供原动力;
传动杆,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至少其中部开设有多个齿牙,与第二电机通过齿轮连接,以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和
两个连动件,两个连动件的前端分别安装于中间导风圈上部和下部,且两个连动件分别从各自的前端向后延伸且穿过壳体上的一个穿孔至各自的后端,而且两个连动件的后端分别与传动杆的上端和下端转动连接,以使每个连动件在传动杆的带动下运动,从而带动中间导风圈运动。
可选地,每个连动件的前端通过柔性件与中间导风圈连接。
可选地,每个连动件与其所对应的穿孔的配合处均设置有柔性件,柔性件缠绕在连动件与穿孔配合的区段上,且柔性件充满穿孔。
可选地,驱动单元为两个,位于中间导风圈的横向两侧,且关于中间导风圈的竖向中央对称面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且采用离心风机和引流导风装置,不仅送风量大、使室内风循环速度快、换热效率高等优点,而且能够使非热交换风与经过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进行混合,增大了该空调室内机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这样的混合空气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另外,也可使该空调室内机的体积更小,不仅便于安装、移动,而且能够制作成各种各样、外观漂亮的室内机。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具有遮挡装置,可控制第一进风口的开启、关闭以及开度的大小,即能够控制经过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量,从而能够控制非热交换风与热交换风的混流比例。而且,遮挡装置的遮挡板还可引导气流流动,可防止上侧的进风与下侧的出风混合。这样设置可使空调室内机不仅可达到进风顺畅和均匀性,又可以实现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通过设置驱动机构使位于中间的至少一个导风圈运动,来改变其两个开口的朝向,也即是改变贯通风道的部分区段的送风方向,从而直接调节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方向,增大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或者,可通过位于中间的导风圈的运动改变相邻两个导风圈之间的热交换风风道的大小,进而改变热交换风风道不同方向上的送风量,从而利用不同方向上送风量的变化实现对出风口的送风方向的调节,增大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5是图4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中间导风圈和驱动机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可包括壳体10、离心风机20、换热器30、遮挡装置40和引流导风装置50以及驱动机构60。壳体10可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风机20设置于壳体10内,其旋转轴线或该旋转轴线的延长线从第一进风口中穿过,以使其进风口朝向第一进风口,且配置成促使气流从第一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
换热器30设置在离心风机20和第一进风口之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器30的至少部分换热区段呈平板状,至少部分换热区段垂直于离心风机20的旋转轴线。例如,换热器30为一个板式换热器;或换热器30可包括多个板式换热器,多个板式换热器沿垂直于离心风机2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板式换热器相互并联。
遮挡装置40可配置成受控地打开或关闭第一进风口。例如,在空调室内机工作时,遮挡装置40打开第一进风口。在关闭空调室内机时,遮挡装置40可关闭第一进风口,以占用较小的空间。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遮挡装置40包括遮挡板41。遮挡板41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外侧,以从壳体10的外侧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进风口。
引流导风装置50可设置于壳体10内,配置成将离心风机20的气流(即来自第一进风口并经由换热器30换热后的气流)与来自第二进风口的气流导入其内以进行混合,且使混合后的气流从出风口吹送出,例如可使混合后的气流以在平行于离心风机2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具有速度分量的方式从出风口吹送出。具体地,引流导风装置50可具有在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依次设置的至少三个导风圈,且至少三个导风圈的中央圈孔相互连通,以形成连通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贯通风道;每两个相邻的导风圈之间形成连通离心风机20和贯通风道的热交换风风道。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驱动机构6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10的外部。驱动机构60与位于中间的至少一个导风圈连接,且配置成使得位于中间的至少一个导风圈运动,以改变其两个开口的朝向。也就是说,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导风圈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导风圈可在驱动机构60的驱动下移动、摆动或转动,或者进行兼具移动、摆动和转动中的至少两个动作的复合式运动。由此,可通过位于中间的导风圈的转动或摆动直接改变其出口(该导风圈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的开口)的朝向,也即是改变贯通风道的部分区段的送风方向,从而直接调节出风口的送风方向,增大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或者,可通过位于中间的导风圈的移动改变相邻两个导风圈之间的热交换风风道的大小,进而改变热交换风风道不同方向上的送风量,从而利用不同方向上送风量的变化实现对出风口的送风方向的调节,增大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心风机20和平板状的换热器30不仅显著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加快了室内风循环速度,且提高了换热器30与空气的换热效率,能实现高风量、低压损的目的;也可使该空调室内机的体积更小,便于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移动;而且也可方便地加工制作成各种各样、外观漂亮的空调室内机,例如,壳体10在一垂直于离心风机20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形或椭圆形,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外形独特美观,完全不同于现有长条状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审美需求。引流导风装置50不仅可使该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凉而不冷、更加柔和,也可调节气流的吹出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设置于壳体10的前侧上部;第二进风口设置于壳体10的后侧下部;出风口设置于壳体10的前侧下部。例如,壳体10包括后壳12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后壳12的前向开口处的前面板11。
前面板11的上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下部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朝向斜下方,其倾斜角度为4°至40°,优选为10°。如此设置出风口,配合引流导风装置50的结构设计,使得从出风口送出的风能够向前下方流动。
后壳12可具有后壁、周壁和容纳腔壁。后壁下部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容纳腔壁从后壁内表面向前延伸,以限定容装离心风机20和引流导风装置50的容纳空间。后壁的后表面上部可设置有挂墙板70,该空调室内机可通过挂墙板70安装固定在墙壁上。后壁后表面下部可向内凹陷,第二进风口形成在后壁的后表面下部,以使空气从后壁后表面下部与墙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进风口。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可设置于后壁的上部。
离心风机20可为单向离心式风扇,安装于容纳空间的上部。引流导风装置50安装于容纳空间的下部。换热器30为多个板式换热器,多个板式换热器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例如,板式换热器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为处于下方的面积较大、长度较大的第一板式换热器31和处于上方的面积较小、长短较短的第二板式换热器32,以充分利用壳体10的形状,扩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遮挡板41的下端绕一水平横向旋转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由于离心风机20从第一进风口吸入气流,出风口设置于第一进风口的下方,遮挡板41在打开时能够引导进入壳体10的气流,可防止吹出的气流返回流进第一进风口。进一步地,在空调室内机工作的过程中,遮挡板41的转动角度也可调整,以控制经第一进风口进入壳体10的气流量,进而能够控制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的混流比例,进一步提高使用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时空间空气的流动性和调温性。
遮挡板41相对于壳体10的转动角度为0至70°,优选为0至30°,且在空调室内机工作的过程中允许遮挡板41的调整进风量的、相对于壳体10转过的角度为10°至70°,优选为10°至30°。这样设置就不会因为遮挡板41打开角度过小,导致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有喘息和嗡嗡声,也不会因为遮挡板41打开角度过大,导致出风口的风被吸进入口,导致风量减小。
图3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遮挡装置40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每个驱动装置可具有齿条42、柔性连接件43、齿轮44和第一电机45。齿条42可沿水平纵向方向延伸,且沿其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壳体10。每个柔性连接件43的两端分别安装于齿条42的前端和遮挡板41的上端。齿轮44与齿条42啮合,且安装在第一电机45的输出轴上。第一电机45可为步进电机,配置成带动齿轮44转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柔性连接件43可为弹簧、弹片或橡胶件,以解决齿条42直接与遮挡板41连接时引起运动时的干涉问题,且可缓冲遮挡板41由于进风引起的颤动,降低噪音。
为了进一步提高遮挡板41处于工作位置处的稳定性以及运动过程的稳定性,驱动装置为两个,两个驱动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进风口的横向两侧。两个齿条42可分别安装于遮挡板41上端的两侧,可使遮挡板41的运动更加平稳,且在气流流动时,气流引起遮挡板41的震动更小,噪音更低。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后视图。如图4所示,并参考图5和图6,引流导风装置50的导风圈可为三个,分别为前导风圈51、后导风圈53和位于前导风圈51和后导风圈53之间的中间导风圈52,且中间导风圈52与驱动机构60连接,以在驱动机构60的驱动下运动。
具体地,前导风圈51、中间导风圈52和后导风圈53沿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且每两个相邻的导风圈中,处于后方的导风圈插入处于前方的导风圈的中央圈孔内,从而使得后导风圈53的出口与中间导风圈52的进口连通、中间导风圈52的出口与前导风圈51的进口连通,进而形成贯穿三个导风圈、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风道。贯通风道连通第二进风口(也可被称为非热交换风进口)和出风口(也可被称为混合风出口),也就是说,后导风圈53的进风口连通至第二进风口,前导风圈51的出风口连通至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
前导风圈51与中间导风圈52之间可形成第一热交换风风道,中间导风圈52与后导风圈53之间可形成第二热交换风风道。第一热交换风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风道均为环形。在离心风机20的吹送作用下,经过换热器30换热后的风通过相邻两个导风圈之间的热交换风风道进入贯穿三个导风圈的贯通风道内,并经出风口吹出。由此,贯通风道内形成足够大的负压,以使环境空间内的自然风在该负压下经过第二进风口进入贯通风道内与经过热交换后的风混合,从而增大了空调室内机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同时自然风和经过热交换后的风混合后形成的混合风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倍加舒适,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0可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每个驱动单元均具有第二电机61、传动杆62以及两个连动件63和64。第二电机61设置于壳体10的外部、且配置成为中间导风圈52的运动提供原动力。传动杆62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设置于壳体10的外部。至少在传动杆62的中部开设有多个齿牙,以使传动杆62与第二电机61通过齿轮连接,从而使传动杆62在第二电机61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每个连动件63、64的前端和后端均分别与中间导风圈52和传动杆62连接。具体地,壳体10上设置有供每个连动件63、64穿过其中的多个穿孔。两个连动件63和64的前端分别安装于中间导风圈52的上部和下部,且两个连动件63和64分别从各自的前端向后延伸且穿过壳体10上的一个穿孔至各自的后端,而且两个连动件63和64的后端分别与传动杆62的上端和下端转动连接,以使每个连动件63、64在传动杆62的带动下运动(主要为转动),从而带动中间导风圈52运动(主要为上下摆动)。在宏观上,壳体10的穿孔处形成了每个连动件63、64转动的支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动件63和64配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延伸长度,以在两个连动件63和64转动时使得中间导风圈52的上部和下部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不同的位移分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所称的位移分量意指在某一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由此,可使中间导风圈52实现上下摆动,使其前后开口在上下方向上的朝向得以改变,从而在上下方向上改变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中间导风圈52的前端开口可向上和/或向下摆动,从而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下,促使热风向下吹,在热风上升的过程中快速达到制热的效果;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下,促使冷风向上吹,在冷风下沉的过程中快速达到制冷的效果。由此,提高了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的舒适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中间导风圈52可完全由两个连动件63和64支撑,在两个连动件63和64主要做转动的过程中,中间导风圈52在其所在空间内进行上下移动、上下摆动和前后移动的复合式运动。也就是说,中间导风圈52可具有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移,且中间导风圈52的上部和下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同,因此能够促使整个中间导风圈52具有上下摆动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每个连动件63、64与其所对应的穿孔的配合处均设置有柔性件65、66,该柔性件缠绕在连动件63、64与穿孔配合的区段上,且柔性件充满穿孔,以使连动件63、64随传动杆62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而转动时挤压柔性件。柔性件优选可采用橡胶皮套。由此,两个连动件63和64在转动过程中,可通过挤压其上设置的柔性件65和66、使柔性件65和66变形来获得连动件63和64转动所需要的空间。同时,通过设置柔性件65和66可避免连动件63和64与壳体10之间产生干涉和/或机械摩擦。
进一步地,每个连动件63、64均具有尺寸不同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以在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分界处形成拐角部。具有较大尺寸的第一区段位于壳体10内部,具有较小尺寸的第二区段位于壳体10外部,以使连动件63和64的拐角部通过柔性件间接抵接于壳体10的内表面。在连动件63和64的转动过程中,其拐角部挤压柔性件以使其产生弹性形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连动件63、64的前端通过柔性件67、68与中间导风圈52连接。每个连动件63、64的前端分别插入开设在中间导风圈52上的一个缝槽中,且两个连动件63和64的前端的与各自相对应的缝槽配合的外缘分别设置有柔性件67和68(图6中具有剖面线的部分),以使两个连动件63和64分别与中间导风圈5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软连接,避免每个连动件63和64带动中间导风圈52运动时二者发生结构上的干涉和/或摩擦。
具体地,每个连动件63、64的至少位于壳体10内的第一区段的纵截面呈曲面,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流导风的作用。中间导风圈52上的缝槽为贯通槽,每个连动件63、64的前端分别嵌设在一个缝槽中。柔性件67和68可分别缠绕在两个连动件63和64的前端外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杆62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端部杆69,两个端部杆69分别由传动杆62的两端朝同一水平方向延伸,以分别插入两个连动件63和64上的转孔内。进一步地,驱动单元为两个,位于中间导风圈52的横向两侧,且关于中间导风圈52的竖向中央对称面对称设置,可避免中间导风圈52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倾斜。具体地,两个驱动单元中的第二电机61同步运行工作,以使中间导风圈52两侧的运动趋势和运动姿态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引流导风装置50还可包括风道壁54,其与离心风机20的蜗壳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单独地或与壳体10共同限定出导流风道,以使来自离心风机20的气流全部从热交换风风道进入贯通风道。例如,风道壁54可与壳体10的后壁共同限定出导流风道。具体地,离心风机20的蜗壳可包括前侧蜗壳和从前侧蜗壳向后延伸出的周侧蜗壳,前侧蜗壳上开设有离心风机20的进口,离心风机20的蜗壳与后壁的内表面限定出蜗壳风道。风道壁54可包括前侧风道壁和从前侧风道壁向后延伸出的周侧风道壁。前侧风道壁优选与前侧蜗壳一体成型,周侧风道壁优选与周侧蜗壳一体成型,以使出风更加顺畅。周侧风道壁的下部分在前侧风道壁上的投影优选为半圆弧形,以使来自离心风机20的气流全部从热交换风风道进入贯通风道。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离心风机20的蜗壳仅包括前侧蜗壳,风道壁54仅包括前侧风道壁。蜗壳和风道壁54盖设于容纳空间的开口处,与容纳腔壁、后壁共同限定蜗壳风道和导流风道。
进一步地,后导风圈53从第二进风口的口边缘处向前延伸,以与后壁一体成型。前侧风道壁上开设有通孔,前导风圈51从通孔的孔边缘处向前延伸,以与风道壁54一体成型。这样设置,不仅显著提高了加工的便利性,且有利用于气流的流动,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性,降低噪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可包括接水盘,固定于壳体10和/或前导风圈51,且处于换热器30和前导风圈51之间。接水盘可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且其槽底稍稍倾斜设置,以使槽底一端低于槽底的另一端,可在接水盘的槽底较低一端开设用于连接冷凝水排水管的出水孔。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
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且配置成促使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流动;
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离心风机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
遮挡装置,配置成受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
引流导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具有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依次设置的至少三个导风圈,且所述至少三个导风圈的中央圈孔相互连通,以形成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贯通风道;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风圈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离心风机和所述贯通风道的热交换风风道;以及
驱动机构,与位于中间的至少一个所述导风圈连接,且配置成使得位于中间的至少一个所述导风圈运动,以改变其两个开口的朝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上部;
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侧下部;
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装置包括遮挡板,其下端绕一水平横向旋转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具有:
齿条,沿水平纵向方向延伸,且沿其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柔性连接件,每个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齿条的前端和所述遮挡板的上端;
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第一电机,配置成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驱动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横向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圈为三个,分别为前导风圈、后导风圈和位于所述前导风圈和所述后导风圈之间的中间导风圈,且所述中间导风圈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均具有:
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且配置成为所述中间导风圈的运动提供原动力;
传动杆,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至少其中部开设有多个齿牙,与所述第二电机通过齿轮连接,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和
两个连动件,所述两个连动件的前端分别安装于所述中间导风圈上部和下部,且所述两个连动件分别从各自的前端向后延伸且穿过所述壳体上的一个穿孔至各自的后端,而且所述两个连动件的后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和下端转动连接,以使每个所述连动件在所述传动杆的带动下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中间导风圈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连动件的前端通过柔性件与所述中间导风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连动件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穿孔的配合处均设置有柔性件,所述柔性件缠绕在所述连动件与所述穿孔配合的区段上,且所述柔性件充满所述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为两个,位于所述中间导风圈的横向两侧,且关于所述中间导风圈的竖向中央对称面对称设置。
CN201510778222.0A 2015-11-13 2015-11-13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1053184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8222.0A CN105318436B (zh) 2015-11-13 2015-11-13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8222.0A CN105318436B (zh) 2015-11-13 2015-11-13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8436A true CN105318436A (zh) 2016-02-10
CN105318436B CN105318436B (zh) 2018-10-12

Family

ID=5524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78222.0A Active CN105318436B (zh) 2015-11-13 2015-11-13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1843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7944A (zh) * 2016-03-16 2016-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107152775A (zh) * 2017-06-13 2017-09-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面板和空调器
CN107479669A (zh) * 2017-08-01 2017-12-15 苏州骄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用散热器
CN105674408B (zh) * 2016-03-28 2018-1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864362A (zh) * 2018-08-17 2020-03-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WO2022247233A1 (zh) * 2021-05-27 2022-12-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0841B2 (ja) * 2008-05-29 2012-08-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4807156A (zh) * 2014-01-27 2015-07-29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及空调送风装置
CN104990238A (zh) * 2015-07-14 2015-10-21 李丹 空调室内送风装置
CN205137692U (zh) * 2015-11-13 2016-04-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0841B2 (ja) * 2008-05-29 2012-08-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4807156A (zh) * 2014-01-27 2015-07-29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及空调送风装置
CN104990238A (zh) * 2015-07-14 2015-10-21 李丹 空调室内送风装置
CN205137692U (zh) * 2015-11-13 2016-04-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7944A (zh) * 2016-03-16 2016-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105757944B (zh) * 2016-03-16 2018-06-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105674408B (zh) * 2016-03-28 2018-1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152775A (zh) * 2017-06-13 2017-09-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面板和空调器
CN107152775B (zh) * 2017-06-13 2023-1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面板和空调器
CN107479669A (zh) * 2017-08-01 2017-12-15 苏州骄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用散热器
CN110864362A (zh) * 2018-08-17 2020-03-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WO2022247233A1 (zh) * 2021-05-27 2022-12-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8436B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376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318436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13768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13769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604163B (zh) 立式空调
CN103453635B (zh) 立式空调送风方法
CN204240479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5371362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807080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4629846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04807078B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513769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371367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807079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105371365A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1190200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13768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4084607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6705212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371363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423417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4006350U (zh) 一种立式空调
CN20519173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318434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137692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