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2589A - 旋转型电气部件 - Google Patents

旋转型电气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2589A
CN102122589A CN2010105952440A CN201010595244A CN102122589A CN 102122589 A CN102122589 A CN 102122589A CN 2010105952440 A CN2010105952440 A CN 2010105952440A CN 201010595244 A CN201010595244 A CN 201010595244A CN 102122589 A CN102122589 A CN 102122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ell
rotary electrical
terminal
electric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52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海老泽朋子
川野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22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2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恰当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并使操作部件的旋转轴线相对印刷电路板难以倾斜的旋转型电气部件。该旋转型电气部件(100),具备在筒状部(12)及该筒状部(12)的外侧设置有收纳部(13)的外壳(1)、可相对外壳(1)旋转地被保持的中空状的操作轴(2)、及从外壳(1)露出的由金属板构成的端子(14),端子(14)具有从外壳(1)的侧壁露出向下方侧延伸的第1部分(14a)和从该第1部分向外壳(1)的底壁侧延伸并位于该底壁下方的第2部分(14b),并且,设置三个以上端子(14),隔开间隔分散配置该3个以上端子,使得通过这3个以上的端子(14)的第2部分(14b)将外壳支承于印刷电路板。

Description

旋转型电气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型电气部件,尤其涉及旋转时通过输出脉冲码检测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等的旋转型编码器等旋转型电气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这样的中空状旋转型电气部件,在设于外壳上的圆筒形状部(圆筒壁)上套装设于操作部件上的圆筒形状部(圆筒轴),接受操作者的旋转操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使埋设在外壳中的多个端子从外壳的一部分向背面侧突出,将该端子插入在印刷电路板上形成的孔内,并且,将在罩住外壳的罩体上设置的脚部插入在印刷电路板上形成的孔内,由此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76287号公报
然而,在这种中空状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从提高在印刷电路板上固定时的工作效率的观点出发,要求通过回流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进行表面安装。为了对应这种要求,考虑例如在外壳的外侧弯折地设置端子,使端子与外壳的背面成为同一平面。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端子露出的地方在俯视时集中在外壳的一侧,所以造成载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部件由一侧为端子、另一侧为外壳或罩体的一部分这样的不同部件构成。因此,难以精确地确定两侧部件的高度尺寸,而担心旋转的操作部件的旋转轴线相对印刷电路板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并且能够使操作部件的旋转轴线相对印刷电路板难以倾斜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在中央具有筒状部并在该筒状部的外侧设置收纳有部;操作部件,可相对该外壳旋转地被保持,中空状的轴部向上方侧突出;旋转检测机构,检测该操作部件的旋转动作;以及端子,连接在该旋转检测机构上并由从上述外壳露出的金属板形成,上述端子具有从上述外壳的侧壁露出而向下方侧延伸的第1部分、和从该第1部分向上述外壳的底壁侧延伸而位于该底壁下方的第2部分,并且,设置3个以上上述端子,隔开间隔地分散配置该3个以上的上述端子,使得通过这3个以上的上述端子的上述第2部分将上述外壳支承在印刷电路板上。
根据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由于通过位于外壳底壁下方的3个以上端子的第2部分将旋转型电气部件支承在印刷电路板上,所以可精确地确定相对印刷电路板的高度尺寸,从而可通过回流焊接恰当地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而且,由于以隔开间隔分散配置的3个以上端子的第2部分支承外壳,所以能够确保外壳底壁相对印刷电路板的位置精确度,从而能够使操作部件的旋转轴线相对印刷电路板难以倾斜。
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上述外壳的底壁形成凹部,并且,设置从上述端子的上述第2部分的前端向上方侧延伸并在上述凹部内配置一部分的第3部分。此时,由于在从端子的第2部分的前端延伸的第3部分的一部分被配置在外壳底壁的凹部内的状态下进行焊接,所以能够通过端子的第1部分和第3部分焊接端子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因此可将端子牢固地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
而且,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上述第2部分的板面与上述外壳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上述第2部分上形成长孔。此时,由于能够使焊锡浸入长孔内,所以可提高焊接强度。
尤其是,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并列设置多个上述长孔。此时,由于在端子的第2部分形成多个长孔,所以能够增加焊接面积,可进一步提高焊接强度。
而且,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上述长孔沿径向延伸,并且,在从上述第1部分至上述第3部分的整个区域形成。此时,由于通过浸入到长孔内的焊锡进行焊接使端子内周侧的部分和外周侧的部分连接,所以能够更加提高焊接强度。而且,由于分散配置的各端子的长孔在径向较长,所以可在进行回流焊接时得到自动调整效果(定位功能)。另外,由于长孔在从端子的第1部分至第3部分的整个区域形成,所以能够容易弯曲由金属板构成的端子,从而可提高端子的尺寸精度、即弯曲位置的精确度。
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上述旋转检测机构由共用图案、A相用编码图案、B相用编码图案、及设在上述操作部件上的滑动体构成,从上述各图案向上述外壳外部分别引出多个上述端子,所述共用图案、A相用编码图案、B相用编码图案由埋设在上述外壳内的相同材料形成并以相互绝缘状态沿周向错开配置。此时,由于从各图案引出多个端子,所以能够提高印刷电路板的布线自由度。而且,能够增加焊接的端子数,因此可对相印刷电路板进行更加牢固的焊接。
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上述筒状部设置向上述外壳底壁的下方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突出部的一部分形成缺口。此时,由于能够通过筒状部的缺口在筒状部和端子之间形成回流焊接时的热风通过的流路,所以能够使热量充分传到焊接部,即使是中空状的表面安装型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回流焊接。而且,即使在筒状部上配置按钮开关或发光二极管等其它电部件,也能将这些部件更加牢固地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
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隔着上述操作部件的旋转中心设置多个上述缺口。此时,由于在筒状部设置多个缺口,所以能够大量确保回流焊接时的热风流路,可以更加牢固地将旋转型电气部件或配置在该旋转型电气部件筒状部上的电气部件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位于外壳底壁下方的3个以上端子的第2部分将旋转型电气部件支承在印刷电路板上,所以能够精确地确定相对印刷电路板的高度尺寸,从而可通过回流焊接恰当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而且,由于通过隔开间隔分散配置的3个以上端子的第2部分支承外壳,所以能够确保外壳底壁相对印刷电路板的位置精确度,因此可使操作部件的旋转轴线相对印刷电路板难以倾斜。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前方侧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从后方侧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从前方侧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从后方侧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5为从后方侧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外壳的立体图。
图6为从前方侧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外壳的俯视图。
图7为从后方侧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外壳的俯视图。
图8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侧剖视图。
图中:100旋转型电气部件,1外壳,11贯穿孔,12筒状部,12a突出部,12b缺口部,13收纳部,14端子,14a第1部分,14b第2部分,14c第3部分,14d狭缝(长孔),15卡合槽部,16切换图案,16a A相(第1相)用编码图案,16b B相(第2相)用编码图案,17共用图案,18b倾斜面,18c  凹部,2操作轴(操作部件),21轴部,22凸缘部,23插通孔,24触感凸轮(クリツクカム),3滑动部件,31环状部,32插通孔,33孔,34凹部,35滑动体,4板簧,41环状部,42插通孔,43固定部,44突出部,5安装部件,51上板部,52脚部,53定位片,54插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从前方侧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从后方侧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从前方侧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4为从后方侧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在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所示的左下方侧称为“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前方侧”或简称为“前方侧”,将该图所示的右上侧称为“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后方侧”,或简称为“后方侧”。
在图1以及图2中,外壳1由例如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以下称为“绝缘性树脂”)等构成。在外壳1的中央设置有规定在前后方向贯穿的贯穿孔11的筒状部12。在该筒状部12后方侧的外面侧设置有有底状且前方侧开口的环状收纳部13。在收纳部13的底面,例如通过镶嵌成形等设置有由导电性金属板构成的切换图案以及共用图案。另外,关于这些切换图案以及共用图案的结构后述。
而且,在外壳1上比外壳1的后面略微突出地设置从这些切换图案以及共用图案引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端子14。端子14具有:第一部分14a,从外壳1的侧壁即外周部露出并向后方侧延伸;第2部分14b,从该第1部分14a的前端向外壳1的底壁即后面侧延伸;以及第3部分14c,设在该第2部分14b的前端且一部分配置在后述的外壳1的凹部18c内(参照图4)。在端子14中,第2部分14b配置在比构成外壳1底壁的后面略微后方侧的位置。
而且,在外壳1的后面,筒状部12的一部分作为突出部12a以壁状向后方侧突出地设置。在贯穿孔11的周围隔开一定间隔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突出部12a。在相邻的突出部12a之间设置缺口部12b。这些缺口部12b是形成在印刷电路板(图中没有表示)上回流焊接本旋转型电气部件100时使热风通过的流路的部分,这些缺口部12b发挥向构成焊接部的端子14的一部分有效地传热的作用。
操作轴2是构成操作部件的部件,例如由绝缘性树脂成形,大体上具有向前方侧(上方侧)突出地设置的中空状轴部21、和设在该轴部21的后端部上的凸缘部22。操作轴2通过设在该轴部21中央的插通孔23,可旋转地被保持在外壳1的筒状部12的外周部上。凸缘部22具有圆环形状,在其前面设置由多个凹凸形状形成的触感凸轮24。在操作轴2旋转时,该触感凸轮24根据后述的板簧4的突出部44的卡合和脱离产生咔哒触感。并且,在操作轴2的凸缘部22的后面固定后述的滑动部件3。
滑动部件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并具有圆环形状的环状部31,在该环状部31的中央形成外壳1的筒状部12穿过的插通孔32。在环状部31上形成使在操作轴2的凸缘部22的后面突出设置的多个安装片25穿过的多个孔33。安装片25穿过这些孔33之后,这些安装片25因热等而变形,由此使滑动部件3被固定在凸缘部22的后面。此时,环状部31通过在形成于环状部31的内周部的凹部34上卡合在凸缘部22的后面突出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肋部26,进行其定位。而且,在环状部31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滑动体35。这些滑动体35通过切起环状部31的一部分而形成,其前端部稍微向后方侧延伸地设置,而且其前端部可与设在外壳1的收纳部13的切换图案以及共用图案滑动接触地构成。
板簧4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例如不锈钢或磷青铜等)构成,并具有圆环形状的环状部41,而且在该环状部41的中央形成使操作轴2的轴部21穿过的插通孔42。板簧4(环状部41)配设在其后方侧的面与操作轴2的触感凸轮24相对置的位置上,而且通过在相对置的一对部分上设置的固定部43,被固定在后述的安装部件5的后面。在环状部41上的与固定部43大致正交的一对的部分上设置向后方侧突出的突出部44。这些突出部44随着操作轴2的旋转,卡合或脱离触感凸轮24,产生咔哒的触感。
安装部件5为冲压、弯曲金属板而形成,具有圆环状的上板部51、从该上板部51向后方侧垂直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脚部52以及同样地从上板部51向后方侧垂直延伸的定位片53。在脚部52的前端设置有在组装完毕状态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中向外壳1的后方侧弯曲并固定安装部件5的爪部。定位片53与在外壳1的外周部设置的卡合槽部15卡合而进行安装部件5的定位。而且,在安装部件5的中央设置中空状的插通孔54。插通孔54的直径稍微大于操作轴2的轴部21的直径。
当组装具有上述结构部件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时,如图3以及图4所示,以在外壳1的收纳部13内收容操作轴2的一部分的状态,从前方侧安装安装部件5。此时,操作轴2的轴部21的前端形成为从安装部件5的插通孔54朝向前方侧突出的状态,在该突出部分可安装图中没有表示的操作旋钮等地构成。
在外壳1的收纳部13收容有操作轴2的凸缘部22、被固定在该凸缘部22上的滑动部件3以及被固定在安装部件5上的板簧4。被固定在凸缘部22上的滑动部件3配置在其滑动体35可与在外壳1的收纳部13的内底面设置的切换图案以及共用图案接触的位置上。而且,设在板簧4上的突出部44成为与在凸缘部22的前面设置的触感凸轮24弹性接触的状态。在如上所述地被组装的状态下,操作轴2可旋转地被保持在外壳1的筒状部12上,而且能够接受操作者的旋转操作地构成。
在这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外壳1上设置的切换图案16以及共用图案17的结构。图5为从后方侧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外壳1的立体图。图6以及图7为从前方侧以及后方侧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外壳1的俯视图。另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埋设在外壳1中的切换图案16以及共用图案17与外壳1分开表示。
如图5所示,切换图案16由以相互绝缘状态配置的A相(第1相)用编码图案16a和B相(第2相)用编码图案16b构成。编码图案16a、16b和共用图案17分别具有圆弧形状。这些编码图案16a、16b和共用图案17,以大致120度间隔在外壳1的收纳部13的内底面沿周向错开,配置为露出其一部分(参照图6)。
在编码图案16a、16b上,分别隔开一定距离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开口部16c、16d。如图6所示,在外壳1中镶嵌成形的状态下,在这些开口部16c、16d上配置构成收纳部13的底面的一部分的绝缘性树脂。配置在这些开口部16c、16d上的绝缘性树脂为构成编码图案16a、16b中的绝缘区域的部分,形成为与构成导电区域的编码图案16a、16b(金属板)为同一平面。当通过操作轴2的轴部21接受旋转操作时,则在操作轴2的凸缘部22的后面固定的滑动部件3的滑动体35在编码图案16a、16b和共用图案17上滑动,对应其前端滑动接触的编码图案16a、16b的信号从端子14输出。此时,通过被固定在安装部件5上的板簧4的突出部44根据操作轴2的旋转与凸缘部22的触感凸轮24卡合或脱离,从而产生咔哒的触感。
在编码图案16a、16b和共用图案17的外周侧的规定位置上,分别设置多个上述端子14。这些端子14隔开间隔分散配置在外壳1的周向上。在分散配置的这些端子14中,突出地设置编码图案16a、16b以及共用图案17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并且在其前端部设置向后方侧延伸的第1部分14a。第2部分14b从第1部分14a的前端向外壳1的内侧延伸设置,并分别与编码图案16a、16b以及共用图案17大致平行地与它们相对置地配置。第3部分14c设置为从第2部分14b的前端稍微向前方侧,即向编码图案16a、16b以及共用图案17侧延伸。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中,由于从编码图案16a、16b以及共用图案17的各图案中引出多个端子14,所以能够提高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自由度。而且,通过这样地从各图案中引出多个端子14,能够增加焊接的端子14的数量,从而可对印刷电路板进行更加牢固的焊接。还有,由于能够增加焊接的端子14的数量,所以即使将焊接了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印刷电路板反过来进行第2次回流焊接,也能够使旋转型电气部件100难以脱落。
如图5所示,端子14的第1部分14a从作为外壳1侧壁的外周部(更具体而言为在外周部表示的槽部18a)露出,并沿外周部向后方侧延伸地设置。在外壳1的后面、与端子14的第2部分14b相对置的部分上设置向外壳1的内侧稍微向前方侧倾斜的倾斜面18b。这样在与第2部分14b相对置的部分上设置倾斜面18b是为了在外壳1的后面与第2部分14b的前面之间设置间隙,使焊锡容易浸入后述的狭缝14d内,从而将端子14牢固地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而且,在比这些倾斜面18b更靠近外壳1内侧的位置、与端子14的第3部分14c相对置的部分,设置有稍微向前方侧凹陷的凹部18c。这样,在与第3部分14c相对置的部分设置凹部18c是为了将第3部分14c的一部分埋设在焊锡内,通过第1部分14a和第3部分14c焊接端子14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
而且,在各个端子14上沿着外壳1的径向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作为长孔的狭缝14d。这些狭缝14d,从端子14的第1部分14a跨至第3部分14c地形成。这样地在端子14上设置狭缝14d是为了使焊锡浸入狭缝14d内,从而提高焊接强度。尤其是通过设置从第1部分14a跨至第3部分14c的狭缝14d,能够进行焊接使得端子14的内周侧部分和外周侧部分连接,从而更加提高焊接强度。并且,由于形成有多个狭缝14d,所以能够增加焊接面积,能够更加提高焊接强度。另外,在分散配设的各端子14上形成的狭缝14d形成为径向较长,所以在进行回流焊接时可得到微调印刷电路板上安装位置的自动调整效果(定位功能)。而且,由于狭缝14d从端子14的第1部分14a跨至第3部分14d地形成,所以容易对构成端子14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为此,能够精确地确定第1部分14a、第2部分14b以及第3部分14c的弯曲位置,可抑制被多个端子14支承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松动或倾斜。
通过将具有上述结构的编码图案16a、16b以及共用图案17镶嵌成形在外壳1内,如图7所示,将端子14配置为大致等间隔地在外壳1的后面露出。如上所述,端子14的第2部分14b与外壳1的倾斜面18b相对置地配置,第3部分14c与外壳1的凹部18c相对置地配置。由于第3部分14c的一部分配置在凹部18c内,所以能够通过第1部分14a和第3部分14c焊接端子14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从而能够在印刷电路板上牢固地焊接端子14。另外,狭缝14d处于焊锡浸入的状态,为其焊接强度的提高做出贡献。
其次,用图8说明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表面时的工序。图8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侧剖视图。图8表示在配置于下方的图中没有表示的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时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的状态。
如图8所示,从外壳1的侧面(外周面)露出的第1部分14a的前端部(下端部)延伸到外壳1的下表面的下方侧的位置上。第2部分14b从该第1部分14a的前端部向外壳1的内侧延伸。第2部分14b在外壳1的下表面的下方侧位置上,与安装的印刷电路板的板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第3部分14c,从第2部分14b的前端稍微向上方侧延伸地设置,其前端配置在设于外壳1的下表面的凹部18c上。
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时,以位于外壳1下表面的下方的8个端子14的第2部分14b在印刷电路板上支承旋转型电气部件100。此时,由于外壳1的下表面配置在第2部分14b的上方侧的位置上,所以不会与印刷电路板的表面抵接。这样由于不使外壳1抵接,而以设在外壳1上的多个端子14的一部分被支承在印刷电路板上,所以与由外壳1或端子14等不同的部件被支承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精确地确定相对印刷电路板的高度尺寸。尤其是,由于以隔开间隔分散配置的8个端子14的第2部分14b支承,所以能够确保外壳1的下表面相对印刷电路板的位置精确度,能够将外壳1的下表面大致水平地配置在印刷电路板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中,由于以处于外壳1下表面的下方位置的3个以上端子14的第2部分14b支承在印刷电路板上,所以能够精确地确定相对印刷电路板的高度尺寸,从而可通过回流焊接恰当地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而且,由于以隔开间隔分散配置的3个以上端子14的第2部分14b支承,所以能够确保外壳1下表面相对印刷电路板的位置精确度,从而可使操作轴2的旋转轴线相对印刷电路板难以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中,在外壳1的下表面形成凹部18c,而且设置从端子14的第2部分14b的前端向上方侧延伸并且一部分被配置在凹部18c内的第3部分14c。由于通过上述方式在端子14的第3部分14c的一部分被配置在外壳1的凹部18c内的状态下进行焊接,所以能够通过端子14的第1部分14a和第3部分14c焊接端子14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从而能够将端子14牢固地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中,在第2部分14b的板面与外壳1下表面(更具体地为倾斜面18b)之间存在间隙,并在第2部分14b形成狭缝14d,所以能够在狭缝14d内浸入焊锡,从而能够提高焊接强度。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中,由于在端子14上形成多个狭缝14d,所以能够增加焊接面积,能够更加提高焊接强度。还有,由于狭缝14d在外壳1的径向延伸,并且在从端子14的第1部分14a至第3部分14c的整个区域形成,所以通过浸入狭缝14d内的焊锡,进行焊接来连接端子14的内周侧部分和外周侧部分,从而能够更加提高焊接强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中,在筒状部12上设置向在外壳1下表面的下侧突出的突出部12a,并在突出部12a的一部分形成缺口部12b。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利用筒状部12的缺口部12b在筒状部12与端子14之间形成回流焊接时的热风通过的流路,所以热量能有效地传到焊接部,即使是中空状表面安装型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00,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回流焊接。而且,即使在筒状部12内配置按钮开关或发光二极管等其它电气部件时,由于回流焊接时的热风容易通过筒状部12内,所以也能够将这些其它电气部件可靠地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尤其是,隔着操作轴2的旋转中心设置多个缺口部12b,所以能够大量确保回流焊接时的热风流路,能够将旋转型电气部件100和配置在筒状部12内的电气部件更加可靠地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作出各种变更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图中表示的大小和形状等,并不限于此,在发挥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适宜地进行变更。另外,在不超出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可适宜地变更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外壳1上设置8个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端子14的情形,但是端子14的数量不限于此,可适当变更。只要能够在印刷电路板上大致水平地载置外壳1的下表面,则可具备3个以上任意数量的端子14。但是,为了将相对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强度确保在在一定值以上,优选在外壳1上设置一定数量(如上述实施方式为8个)的端子14。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筒状部12的突出部12a设置缺口部12b的情形,但是该缺口部12b不一定是必需的。即,在筒状部12内配置其它电气部件时,使印刷电路板与筒状部12的下端部之间稍微产生间隙,或在筒状部12内的印刷电路板上设置贯穿孔,也能够使热风通过筒状部12内,从而可靠地进行其它电气部件的焊接。而且,只要筒状部12为某种程度的大小,则不实施这些方法,也能焊接筒状部12内的电气部件。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型电气部件,举例说明了具备切换图案16和共用图案17的编码器,但是本发明可适用于可变电阻器上。

Claims (8)

1.一种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外壳,在中央具有筒状部并在该筒状部的外侧设置有收纳部;操作部件,可相对该外壳旋转地被保持,中空状的轴部向上方侧突出;旋转检测机构,检测该操作部件的旋转动作;以及端子,连接在该旋转检测机构上并由从上述外壳露出的金属板形成,
上述端子具有从上述外壳的侧壁露出而向下方侧延伸的第1部分、和从该第1部分向上述外壳的底壁侧延伸而位于该底壁下方的第2部分,并且,设置3个以上上述端子,隔开间隔分散配置该3个以上的上述端子,使得通过这3个以上的上述端子的上述第2部分将上述外壳支承在印刷电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的底壁上形成凹部,并且,设置从上述端子的上述第2部分的前端向上方侧延伸并在上述凹部内配置一部分的第3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部分的板面与上述外壳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上述第2部分上形成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并列设置多个上述长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长孔沿径向延伸,并且,在从上述第1部分至上述第3部分的整个区域上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检测机构由共用图案、A相用编码图案、B相用编码图案、及设在上述操作部件上的滑动体构成,从上述各图案向上述外壳的外部分别引出多个上述端子,所述共用图案、A相用编码图案、B相用编码图案由埋设在上述外壳内的相同材料形成并以相互绝缘状态沿周向错开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筒状部设置向上述外壳底壁的下方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突出部的一部分形成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隔着上述操作部件的旋转中心设置多个上述缺口。
CN2010105952440A 2010-01-07 2010-12-20 旋转型电气部件 Pending CN1021225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1908/2010 2010-01-07
JP2010001908A JP2011141194A (ja) 2010-01-07 2010-01-07 回転型電気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2589A true CN102122589A (zh) 2011-07-13

Family

ID=44251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52440A Pending CN102122589A (zh) 2010-01-07 2010-12-20 旋转型电气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41194A (zh)
CN (1) CN10212258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77398B2 (en) * 2013-04-05 2018-01-23 Kelsey-Hayes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circuit component
JP2017138216A (ja) * 2016-02-04 2017-08-10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機械式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6287A (ja) * 1997-12-11 1999-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転型電子部品
CN1670876A (zh) * 2004-03-15 2005-09-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型电部件
CN101075507A (zh) * 2006-05-15 2007-11-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操作型电气部件
CN101339858A (zh) * 2007-07-06 2009-01-0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型电气部件
US20090184848A1 (en) * 2008-01-18 2009-07-23 Jun Sugahara Rotary encod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6287A (ja) * 1997-12-11 1999-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転型電子部品
CN1670876A (zh) * 2004-03-15 2005-09-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型电部件
CN101075507A (zh) * 2006-05-15 2007-11-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操作型电气部件
CN101339858A (zh) * 2007-07-06 2009-01-0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型电气部件
US20090184848A1 (en) * 2008-01-18 2009-07-23 Jun Sugahara Rotary encod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41194A (ja) 201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85546B1 (en) Push and rotary operating type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1075504B (zh) 带有按钮开关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CN102122589A (zh) 旋转型电气部件
US7369033B2 (en) Rotating type variable resistor
JP2000193412A (ja) 回転型センサ
EP1176397B1 (en) Rotary sensor
KR890002534B1 (ko) 회전조작식 소형 전자부품
EP1106971B1 (en) Rotary encoder
CN101587765B (zh) 旋转型电气部件
KR100990057B1 (ko) 회전형 전기 부품
JP2006012701A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CN1331166C (zh) 照光式旋转型可变电阻器
JP3934942B2 (ja) 二輪車の変速位置検出装置
CN101170871A (zh) 具有多个终端的印刷电路板组件
JP3617134B2 (ja) 操作型電子部品
CN102468079B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KR102611387B1 (ko) 저항기붙이 브러시 스위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3667486B2 (ja) 摺動板の取付構造
KR100340483B1 (ko) 가변 저항기
JP2018080951A (ja) 液面検出装置
JP2000193512A (ja) 液面検出装置
JP2004265687A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KR100701649B1 (ko) 회전형 엔코더
JP2002296073A (ja) コー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型電気部品
JP2001304941A (ja) 液面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