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9090B - 尤其是用于车辆的可调节倾斜度的扶手 - Google Patents
尤其是用于车辆的可调节倾斜度的扶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19090B CN102119090B CN200980130078.2A CN200980130078A CN102119090B CN 102119090 B CN102119090 B CN 102119090B CN 200980130078 A CN200980130078 A CN 200980130078A CN 102119090 B CN102119090 B CN 1021190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part
- releasing device
- bearing
- lining
- hand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 B60N2/767—Angle adjus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可调节倾斜度的扶手,尤其用于车辆,包括:固定部(2),其用于被连接于车辆的框架;可动部(3),通过铰接装置(10,43,53)可动部(3)绕着转动轴线X铰接于固定部2以在降低角度位置至升高角度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系统,其用于在上述降低位置至上述升高位置之间调节可动部(3)的倾斜度。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用于调节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飞轮轴承(20),至少一个飞轮轴承(20)选自滚动接触型或凸轮型,至少一个飞轮轴承(20)与铰接装置(10,43,53)相关联以便使可动部(3)能够仅在从降低位置通向升高位置的转动方向上绕着轴线X转动。用于调节的系统还包括松开装置,该松开装置作用于铰接装置(10)并且能够释放可动部(3)从升高位置到降低位置的转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倾斜度的扶手,尤其是用于车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许多车辆设有可调节倾斜度的扶手。
在图A和图B中示出了传统的可调节扶手的示例,图A和图B分别示出了承载框架的透视图和正视图。
通常,可调节倾斜度的扶手设有包括固定部F和可动部M的承载框架,固定部F附接于车辆,可动部M沿着转动轴线X铰接于固定部F并且借助内饰件(附图中未示出)限定扶手的平面。
通过在降低位置(如图A所示)至升高位置(未示出)之间相对于固定部F适当地转动可动部M来调节扶手的平面的倾斜度,该降低位置与水平地安置的可动部大致对应,该升高位置与竖向安置的可动部大致对应。
为了该目的,可调节扶手传统地具有包括棘轮装置的调节系统。后者被构造成允许可动部的转动仅步进式向上并且使可动部保持在向上旋转运动中到达的位置。
更详细地,如人们在图C(相当于沿着图B的正视图中示出的平面C-C截取的横截面图)中可以观察到的,棘轮装置包括带齿部D和棘爪L,带齿部D形成在可动部M上,棘爪L铰接于固定部并且通过弹性元件(在图A,图B和图C中不可见)保持持续地接合于带齿部D。在可动部M向上转动时,棘爪L仅可使其本身与带齿部D脱开。
实际上,在该运动期间,可动部M本身对抗弹性元件的作用,使棘爪L与齿轮D脱开。
正相反,可动部M的向下转动需要棘轮装置不被致动。
为了该目的,用于调节扶手的系统包括适当的棘爪松开装置(附图中未示出),该棘爪松开装置通常能够借助适当的杠杆系统在使用者的命令下致动。
上述可调节扶手的第一限制在于不能精细调节倾斜度。棘轮装置使得能够在预定位置调节(步进式),该预定位置的数量基本上等于带齿部中的齿的数量。一旦出于构造和坚固性的原因偏移角度已经被固定(在最大倾斜度至最小倾斜度之间),则不可能增加齿的数量。其显著地限制了调节的可能性,因此使扶手不能够总是适应使用者的需要,从而损害感知的舒适度。
第二限制是用于调节扶手的系统的噪音。考虑到发生故障和低劣的产品质量,棘轮装置的步进产生可能令人讨厌的噪音。
第三限制与如下风险相关联,该风险为棘轮装置由于带齿部的磨损或构造缺陷而不能正确地运行。实际上,可能发生的是:在一些调节位置,扶手的可动部不能保持稳定,或者可动部突然向下降落。实际上,可动部在固定部上的阻挡全靠有限延伸的带齿部的接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上述已知技术的缺点,能够获得一种可调节扶手,尤其是用于车辆,该可调节扶手允许更细微地调节其限定的支撑平面的倾斜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能够获得一种可调节扶手,该可调节扶手允许安静地调节倾斜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能够获得一种可调节扶手,该可调节扶手在结构方面安全且坚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能够获得一种可调节扶手,该可调节扶手被容易且经济地制造。
附图说明
按照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从下面示出的权利要求的内容中能够被清楚地检验,并且所述技术特征的优点在下面参照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显而易见,所述附图仅作为示例示出并且不限定到这样一个实施方式,其中:
图1至图3示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飞轮;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制造并且被表示带有处于最小倾斜度位置的可动部的可调节扶手的透视图;
图4b示出了图4a中的扶手带有被表示处于不同调节位置的可动部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4a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分解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4a中示意出的箭头VI的图4a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正视图;
图7和图8示出了分别根据图6中示出的线VII-VII和线VIII-VIII的图6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两个横截面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制造的并且被表示带有处于最小倾斜度位置的可动部的可调节扶手的透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图9中示出的箭头X的图9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正视图;
图11示出了图9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俯视图;
图12示出了图9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分解图;
图13和图14示出了分别根据图10中示出的线XIII-XIII和线XIV-XIV的图10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两个横截面图;
图15示出了根据图10中示出的线XIV-XIV,但被表示带有处于松开位置的可动部的图10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横截面图;
图16示出了与具有凸轮的环形本体有关的图12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细节;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制造并且被表示带有处于最小倾斜度位置的可动部的可调节扶手的透视图;
图18a和图18b示出了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图17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两个分解图;
图19示出了根据图17中示出的箭头XIX的图17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正视图;
图20和图21示出了分别根据图19中示出的线XX-XX和线XXI-XXI的图19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两个横截面图;
图22示出了根据图19中示出的线XXI-XXI,但被表示带有处于松开位置的可动部的图19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横截面图;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制成并且被表示带有处于最小倾斜度位置的可动部的可调节扶手的透视图;
图24示出了被表示带有处于松开位置的可动部的图23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透视图;
图25示出了根据图23中示出的箭头XXV的图23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正视图;
图26示出了图23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俯视图;
图27和图28示出了分别根据图25中示出的线XXVII-XXVII和线XXVIII-XXVIII的图25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两个横截面图;
图29示出了图23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分解图;以及
图30和图31示出了与具有凸轮的环形齿状本体有关的图29中示意出的可调节扶手的细节的两个不同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附图标记1总体上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可调节倾斜度的扶手。
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已经被设计用于安装在汽车中,尤其是在两个前座椅之间。
然而,扶手1可以有利地安装在诸如货车和卡车之类的其它车辆中。但是,不排除在除了汽车行业之外的其它行业中的应用,如举例来说,在生产用于扶手椅或椅子的可调节扶手的家具行业中的应用。
在说明书的下文中,诸如“水平的”或“竖直的”之类的术语用于想象安装在(如图4b中示意性地示意出的)车辆V上的扶手1,进而当作车辆本身的底板的空间参照。
倾角角度α被用于表示在由扶手1限定的支撑平面和基本上水平的平面O之间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般实施方式,可调节扶手1包括固定部2和可动部3,固定部2用于被连接于车辆框架,可动部3通过铰接装置10,43,53绕着转动轴线X铰接于固定部2,以在降低角度位置至升高角度位置之间移动。
固定部2可以刚性地限制于车辆框架,或可以以滑动的方式连接于该车辆框架以使扶手能够水平地平移。
可动部3限定扶手的支撑平面并且为该目的被用于支撑诸如内饰件之类的覆盖元件。可动部3还可以在水平方向设有延伸系统。
在降低位置和在升高位置,可动部3分别限定为将扶手作为支撑件的通常使用所预知的扶手的最小倾斜角度和最大倾斜角度。
最小倾斜角度可以是零的(即,如图4b所示意的,可动部3水平),正的(可动部3向上倾斜)或负的(可动部3向下倾斜)。
不排除由于运行的原因,即使与仅调节倾斜度无关,一旦已经到达“升高位置”或“降低位置”,可动部3仍可以进一步向上或向下转动。
扶手1包括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在上述降低位置至上述升高位置之间调节可动部3的倾斜度。
根据本发明,用于调节倾角α的系统包括与上述铰接装置10,43,53相关联的至少一个飞轮轴承20,以便允许可动部3仅在从降低位置通向升高位置的转动方向上,也就是,仅向上绕着轴线X转动。飞轮轴承被选择为滚动接触型或凸轮型。
在下文中,为简单起见,从降低位置通向升高位置的转动方向将被定义为向上转动,而从升高位置通向降低位置的转动方向将被定义为向下转动。
“飞轮”被用于表示两个转动本体之间的联接件,该联接件允许运动仅在转动的一个方向上从一个本体传递至另一本体。
“飞轮轴承”,无论是滚动接触型还是凸轮型,是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支撑本体21的装置,可移动元件22适当地限制在该至少一个环形支撑本体21内侧(遍布周向延伸处分布),被用于使环形支撑本体21动态地连接于插入在轴承20本身内侧的第一外元件(例如轴或轴承管)。功能上,轴承20的环形支撑本体21与第二外元件相关联,所述第二外元件相对于上述第一外元件移动。
通过第二环形本体23的介入,可移动元件22可将环形支撑本体21直接或间接地联接于上述第一外元件(例如轴或轴承管),所述第二环形本体23与所述第一环形本体同心,并且被设计为被限制于上述第一外元件。
有利地,滚动接触型的飞轮轴承可以具有球、滚柱或楔子。
在图1和图2中,示出具有滚柱的两个滚动接触型的飞轮轴承。
更详细地,在图1中,轴承具有内环形本体23,内环形本体23与支撑本体21一起形成用于滚柱的座,并且用于被限制于插入在轴承中的元件。内环形本体23的设置一方面增大了轴承的尺寸,但是另一方面使维护变得较容易。实际上,由于如下情形,即,滚柱不与插入在轴承中的元件(例如轴)接触,所以在使用期间,它们不会由于构造缺陷或磨损而刻划或损坏所述轴。如果轴承失效,那么因此将不必也替换轴。
在图2中,滚柱22与插入在轴承中的元件直接接触并且通过设有用于每个滚柱的狭缝的环形本体24保持在支撑本体21上。这种类型的飞轮轴承被定义为“外壳型”。该结构一方面提供更小的尺寸,但是另一方面可能让维护变得更难,存在如下风险,即,在轴承失效的情形下,插入在该轴承内侧的元件也可能被损坏。
有利地,凸轮型飞轮轴承可以以各种方式制成,例如,用线圈螺旋弹簧,单弹簧,双笼和线圈弹簧(如图3中所示意的,其中以标记25表示单凸轮),或单柔性弹簧制成。
使用上述的飞轮轴承确保了许多优点。
首先,如上面已经具体说明的,移动本体(滚柱或凸轮)的设置确保基本上不中断的转动,因此在棘轮装置的情形下,在任何位置中断运动的可能性,某些可能的情形(如已经说明的)将不存在。
其因此允许扶手1的可动部3的倾斜度非常精细的调节,如分析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
其次,由于下述情形,即,移动元件的运动不是步进式,而实际上是不中断的,因此可以避免刺耳的金属噪音,因此实现极其安静的系统。
此外,由于下述情形,即,可移动元件遍布轴承的周向延伸处分布,因此阻挡力分布在许多点上,确保了高度摩擦。其转化成改进系统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最后,假定可能使用商业型的飞轮轴承,并且考虑到使用该轴承在制造和装配方面带来的简便性,根据本发明的扶手1结果可被容易且经济地制造。
有利地,用于调节根据本发明的扶手1的系统包括松开装置,该松开装置对铰接装置10,43,53起作用并且能够释放可动部3从上述升高位置到上述降低位置的转动。
分析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该松开装置可以采用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各种形式。
根据图4至图8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定实施方式,扶手1的固定部2设有彼此对准的两个第一衬套4。可动部3又设有两个具有不同直径的孔的第二衬套5。
在装配状态下,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成对地交界,沿着转动轴线X使它们本身对准,其中,第二衬套5相对于第一衬套4安置在外部。
如尤其在图5中可以观察到的,第一衬套4借助圆形檐口9限定圆柱形座6(将在下面说明圆柱形座6的功能),座6在一侧通过壁7封闭。用于轴10插入的孔8在该壁7的中央处。
铰接装置包括转动轴10,该转动轴10具有主要部分11和具有加宽的横截面的终端部12。带外壳的滚动接触型的飞轮轴承20设置在具有加宽横截面的终端部上(见图2和图7)。
然而,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飞轮轴承,例如,凸轮型飞轮轴承或不带外壳的滚动接触型的飞轮轴承。
轴的主要部分11被校准成以转动方式联接于固定部2的第一衬套4和较小横截面的第二衬套5。飞轮轴承20带过盈量地插入在较大横截面的第二衬套5中,内侧带有具有轴10的加宽横截面的终端部12。
功能上,轴10以转动方式连接于固定部2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可因此在第一衬套4内侧围绕着转动轴线X自由转动。可动部3也因此绕着轴线X自由转动。在向上运动中,可动部3将独自转动,而在向下运动中,由于通过飞轮轴承20施加在其上的作用,因此在转动中其将拖曳轴10与其一起转动。
扶手的松开装置能够交替地呈现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该第一操作位置,它们防止轴10相对于固定部2转动,在该第二操作位置,它们使轴10相对于固定部2自由转动。
当松开装置在第一操作位置时,可动部3的转动仅可以在飞轮轴承20允许的方向上发生。当松开装置在第二操作位置时,可动部3的转动可以在两个方向上都发生,如上面已经描述的。
更具体地,再次参照上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松开装置包括带齿环形部30,所述带齿环形部30在相对于终端部12的远侧位置形成在轴10的主要部分11上。该带齿部30安置在圆柱形座6内侧,所述圆柱形座6通过固定部2的第一衬套4限定在相对于飞轮轴承20的远侧位置。
松开装置此外包括两个齿状可移动棘爪31,两个齿状可移动棘爪31在扶手1的固定部2上枢转并且安置在圆柱形座6内侧,轴10的带齿环形部30安置在圆柱形座6中。如图8所示,两个棘爪31在相对位置横向地安置在轴10上以致像虎钳一样作用于轴10并且通过弹性装置32保持接合于带齿部30。
松开装置包括用于移动两个棘爪31的手动操作机构60。该机构被构造成将棘爪31从上述第一操作位置带到第二操作位置。
更具体地,该机构预知鲍登型一个或多个拉索60,该一个或多个拉索在第一末端处连接于棘爪31并且在第二末端处连接于形成在扶手上且使用者能够触及的控制杆(未示出)。通过致动所述杆对抗所述弹性装置32,而移动棘爪31,从而使所述棘爪与带齿部30脱开。
刚才描述的松开装置使得无论可动部3发现其本身处于什么位置都能够释放它的向下运动。
根据图17至图22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扶手1的固定部2设有彼此对准的两个第一衬套4。可动部3又设有两个具有不同直径的孔的第二衬套5。
在装配状态下,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成对地交界,沿着转动轴线X使它们本身对准,其中,第二衬套5相对于第一衬套4安置在外部。
如尤其在图18a和图18b中可以看到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只有第一衬套4通过圆柱形檐口9限定封闭的圆柱形座6,所述第一衬套4用于紧邻轴承20定位。与此相反,另一第一衬套4通过壁7’限定(用于轴10的插入的孔8形成在壁7’中),所述壁7’在其外侧面上具有凸起部70,该凸起部70能够平坦地置于相对应的可动部3的第二衬套5上。以该方式,在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之间,形成开放腔71,使得能够从外侧触及孔8的口。将简略地说明该腔71的功能。
铰接装置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预知的那些铰接装置完全相同。轴10已经向终端部12提供带外壳的滚动接触型的飞轮轴承20(见图2和图20)。
然而,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飞轮轴承,例如,凸轮型飞轮轴承或不带外壳的滚动接触型的飞轮轴承。
可动部3和轴10的运动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预知的那些运动相同。
如将在说明书中进一步阐明的,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预知的松开装置不需要通过使用者直接手动操作,而是通过扶手1的可动部3本身的运动自动地致动。一方面其简化了使用者的动作,但是另一方面不允许不论可动部3处于什么位置都能释放它的向下运动。实际上,以此方式,可动部需要首先被升高,以释放向下运动。
功能上,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预知的同样的方式,松开装置能够交替地呈现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该第一操作位置,它们防止轴10相对于固定部2转动,在该第二操作位置,它们使轴10相对于固定部2自由转动。
当松开装置在第一操作位置时,可动部3的转动仅可以在飞轮轴承20允许的方向上发生。然而,当松开装置在第二操作位置时,可动部3的转动可以在两个方向上都发生,如上面已经描述的。
更具体地,继续参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松开装置包括(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预知的)带齿环形部30,该带齿环形部30在相对于终端部12的远侧位置处形成在轴10的主要部分11上。当装配时,带齿部30安置在上述腔71内侧。
然而,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松开装置包括可移动带齿棘爪31,可移动带齿棘爪31铰接于扶手1的固定部2(以便能够平行于壁7’在上述腔71内侧转动)并且通过弹性装置32保持接合于带齿部30,如在图21中所示。
如尤其在图18a,图21和图22中可以看到的,可移动棘爪31具有凸轮部34。凸轮部34由与较小直径的第二衬套5对应的、从可动部3突出的部分35接合。
更详细地,尤其参照图21和图22,凸轮34在棘爪31的厚度方向上被开槽口并且被定义为由两个同心曲线区段组成的闭合线路,其中,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第一区段34’和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第二区段34”通过两个弯曲部分连接。
功能上,凸轮34的闭合线路被成形为使得:
当可动部3到达和/或超过升高位置时,突出部35(接合在凸轮34中的)对抗弹性装置32作用于棘爪31,使棘爪31与轴10的带齿部30脱开。
当可动部3以转动方式从降低位置到升高位置移动时,突出部35(仍接合在凸轮中的)未对抗弹性装置32作用,允许棘爪31接合带齿部30。
更详细地,考虑到随着可动部的运动,突出部35绕着轴线X转动,以持续地保持其本身处于相同的距离处,当突出部在凸轮的第一区段34’内侧移动时,棘爪31保持接合于带齿部30,防止了轴10绕着轴线X的转动(见图21)。棘爪的形状以及凸轮的第一区段34’和突出部35的相对位置被选择使得受到弹性装置32推力作用的棘爪31可以稳固地接合轴10的带齿部30。
不同地,当突出部进入凸轮的第二区段34”时对抗弹性装置32,棘爪31被与带齿部30隔开,因此使轴10绕着轴线X自由转动(见图22)。
根据附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在参照第二实施方式描述的扶手1中,可以设置用于调节倾斜度的手动操作系统,能够在上述可移动棘爪31上直接起作用(对抗弹性装置32),使得不论可动部3处于什么位置都可调节该可动部3。相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该手动操作系统可以例如与上述操作系统相似。
根据在图9至图15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三特定实施方式,扶手1的固定部2具有互相对准的两个衬套4。可动部3具有两个方形的座80。
当装配时,衬套4和座80成对地交界,沿着转动轴线X使它们本身对准,其中,相对于衬套4座80安置在外部。
铰接装置包括转动轴10,转动轴10在每个末端处设有凸起部81,所述凸起部81用于带过盈量地接合在形成于可动部3中的座80内侧。轴具有第一部分110和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二部分120。
铰接装置还包括衬套43,该衬套43转动地插入在固定部2的两个衬套4中的一个衬套4内侧,以便能够绕着轴线X自由转动。
滚动接触外壳型的飞轮轴承20(见图2和图13)带过盈量地接合在衬套43内侧。
然而,还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飞轮轴承,尤其是凸轮型的飞轮轴承和甚至不带外壳的滚动接触型的飞轮轴承,虽然其将由于较大的尺寸而引起构造的困难。
轴10以第一部分110在轴承20内侧并且以第二部分120在没有被衬套43占用的衬套4内侧的方式插入。在第二部分120处,环形本体46被插入并且同心地联接于轴10(例如借助销81),随后将说明环形本体46的功能。
功能上,轴10以转动方式连接于固定部2而没有任何限制,进而可以在衬套4内侧绕着转动轴线X自由转动。因此,联接于轴10的可动部3也绕着轴线X自由转动。在转动时,在向上运动中,可动部3将拖曳轴10和环形本体46转动,而在向下运动中,可动部3还将拖曳飞轮轴承20和衬套43。
因为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预知的松开装置(与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预知的那些松开装置相似)通过扶手1的可动部3的运动自动地致动,所以它们不需要通过使用者直接手动致动,如将进一步说明的。一方面其简化了使用者的动作,但是另一方面其不允许不论可动部3处于什么位置都能释放它的向下运动。实际上,以该方式,可动部需要首先被升高以释放向下运动。
松开装置能够交替地呈现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该第一操作位置,它们防止飞轮轴承20(如将简略地说明的,作用于衬套43)相对于扶手的固定部2绕着转动轴线X转动,在该第二操作位置,它们使轴承20相对于固定部2自由转动。
假定轴10(联接于可动部3)转动地插入在轴承20中,当松开装置在第一操作位置时,可动部3的转动可仅在飞轮轴承20允许的方向上发生。当松开装置在第二操作位置时,可动部3的转动可以在两个方向上都发生,如上面已经描述的。
更详细地,继续参照上述的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松开装置包括同心地形成在衬套43上的带齿环形部40。带齿环形部40安置在两个衬套4之间并且正对联接于轴10的环形本体46。
阻挡装置还包括可移动棘爪41,所述可移动棘爪41被插入成在适当的座82内侧滑动,适当的座82在两个衬套4之间形成在固定部2中,基本上正交于转动轴线X延伸。
如尤其在图14中可以观察到的,通过弹性装置42可移动棘爪41被保持接合于衬套43的带齿部40。
阻挡装置包括从可移动棘爪41突出的部分45和形成在环形本体46上的凸轮元件44。操作上,突出部45能够将上述元件接合于凸轮44。
更详细地,突出部45由销构成,该销安置成在适当的座中滑动,所述座形成在可移动棘爪41上并且被弹性地向外挤压。销基本上平行于转动轴线进而正交于棘爪41的运动的方向。
尤其参照图14,图15和图16,对应于正对衬套43的带齿部40的冠状表面部46’,凸轮元件44在环形本体46的厚度方向上被开槽口。
如尤其在图16中可以观察到的,凸轮元件44在多个层面上被限定为线路,包括在相对于表面部46’的不同深度的两个轨道区段,其中,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第一较浅区段44’和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第二较深区段44”通过斜坡44”’彼此连接。
功能上,凸轮元件44的线路被成形为使得:
当可动部3到达和/或超过上述升高位置时,凸轮元件44对抗弹性装置42在突出部45上对棘爪41起作用,使得棘爪41与衬套43的带齿部40脱开;以及
当可动部3以转动方式从上述降低位置到上述升高位置移动时,凸轮元件44未对抗弹性装置42作用,允许棘爪41接合衬套43的带齿部40。
更详细地,当突出部45在凸轮元件44的第一区段44’内侧移动时,棘爪41保持接合于带齿部40,防止衬套43和联结于其的飞轮轴承的转动(见图14)。
带齿部40径向延伸成能够触到第一区段44’;棘爪的形式、销45的位置以及第一区段44’的径向深度被选择成使得受到弹性装置42推力作用的棘爪41可以稳固地接合衬套43的带齿部40。
不同地,当销45进入凸轮的第二区段44”时对抗弹性装置42,棘爪41与带齿部40隔开,因此使具有联结于其的飞轮轴承20的衬套43绕着轴线X自由转动(见图15)。
根据附图中未示出的本发明的替代性实施方式,刚才描述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预知的松开装置被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松开装置代替。实际上,形成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衬套43中的带齿部40具有与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轴10上的带齿部30的功能类似的功能。因此,所述前两个实施方式的松开装置可以容易地适合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扶手。
根据在图23至图31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四特定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相似,扶手1的固定部2具有互相对准的两个衬套4。可动部3具有两个方形的座80。
当装配时,衬套4和座80成对地齐界,沿着转动轴线X使它们本身对准,其中,座80相对于衬套4安置在外部。
铰接装置包括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预知的转动轴相似的转动轴10。该轴10具有第一部分110和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二部分120,并且在每个末端处设有凸起部81,所述凸起部81用于带过盈量地接合在形成于可动部3中的座80内侧。
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由于具有外壳的滚柱型的飞轮轴承20(见图2和图27),铰接装置包括衬套53,该衬套53在旋转中联接在固定部2的两个衬套4中的一个衬套4内侧。
然而,还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飞轮轴承,尤其是凸轮型的飞轮轴承和甚至不带外壳的滚动接触型的飞轮轴承,虽然其将由于较大的尺寸而引起构造的困难。
轴承20带过盈量地接合在衬套4内侧。因此,衬套53由于以转动方式连接于轴承所以可以仅在轴承允许的方向上相对于衬套4绕着轴线X转动。
轴10以第一部分110在衬套53内侧并且以第二部分120在未被衬套53和轴承20占用的衬套4内侧的方式插入。
功能上,轴10以转动方式连接于固定部2而没有任何限制,进而可以在衬套4内侧绕着转动轴线X自由转动。联接于轴10的可动部3也因此绕着轴线X自由转动。
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由于轴承和衬套的反向相对布置以及由于存在于衬套53和轴10之间的自由转动,因此可动部3将以转动方式在其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中都仅拖曳轴10(以及联接于其的任何事物)。
因为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预知的松开装置(与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预知的那些松开装置相似)通过扶手1的可动部3的运动自动地致动,所以它们不需要通过使用者手动致动,如将在下面更清楚地说明的。一方面其简化了使用者的动作,但是另一方面不允许不论可动部3处于什么位置都能释放它的向下运动。实际上,以此方式,可动部需要首先被升高以释放向下运动。
扶手的松开装置能够交替地呈现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该第一操作位置,它们防止轴10在衬套53内侧绕着转动轴线X转动(以将简略描述的方式详细地描述该装置),在该第二操作位置,它们使轴10在衬套53内侧绕着转动轴线X自由转动。
假定轴10(联结于可动部3)不在衬套53内侧自由转动(如将简略地描述的),当松开装置在第一操作位置时,可动部3的转动仅可以在飞轮轴承20允许的方向上发生。当松开装置在第二操作位置时,相反,可动部3的转动可以在两个方向上都发生,如上面已经描述的。
更详细地,继续参照本发明的该第四实施方式,松开装置包括环形接合本体56,该环形接合本体56被插入使得能够滑动并且在第二部分120处轴向地(在固定的径向位置)联接于轴10(例如利用横向键91)。当装配时,接合本体56安置在固定部2的两个衬套4之间。
如尤其在图29,图30和图31中可以观察到的,对应于正对衬套轴承53的冠状基部,第一带齿部50’形成在环形本体56上。凸轮部54形成在环形本体56的最外侧面上,将简略地说明凸轮部54的功能。
对应于正对环形接合本体56的冠状基部,松开装置包括形成在衬套53上的第二带齿部50”。
功能上,通过弹性装置52环形接合本体56保持以转动方式接合于衬套53,使得两个带齿部50’和50”互相啮合。弹性装置52同心地设置在轴10的第一部分110上并且被挤压在由轴10的第二部分120限定的肩部上。
此外,松开装置包括突出部55,突出部55在两个衬套4之间铰接(借助销58)于扶手的固定部2并且在其自由末端设有齿57。突出部55能够在横向正交于转动轴线的平面上移动并且能够利用齿57以滑动的方式接合在环形接合本体56上形成的凸轮部54。通过弹性装置(附图中未示出),突出部55被保持接合于接合本体56的凸轮部54,所述弹簧装置趋向于以转动方式将齿57推动在凸轮部54上。
尤其参照图28,图30和图31,凸轮元件54在环形本体56的厚度方向被开槽口并且在多个层面上被限定为线路,该线路包括在相对于带齿部50’不同深度的两个轨道区段,其中,第一较深区段54’和第二较浅区段54”通过斜坡54”’彼此连接。
功能上,凸轮部54被成形为使得:
当可动部3(具有凸轮部的环形本体56以转动方式通过轴10联结于该可动部3)到达和/或超过升高位置时,突出部55(代替地,其联结于固定部2)对抗弹性装置52作用于环形接合本体56,其将在与衬套53所处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轴向运动强加给环形接合本体56;
当可动部3以转动方式从降低位置到升高位置移动时,突出部55未对抗弹性装置52作用,其使环形接合本体56能够接合衬套53。
更详细地,当突出部55的齿57接合在凸轮部54的第一区段54’中时,接合本体56(受到弹性设备52的挤压)保持通过第一带齿部50’接合于衬套53的第二带齿部50”。以此方式,接合本体56和联接于其的轴10被迫与衬套53一起转动,该转动仅在飞轮轴承允许的转动方向上进行(见图27和图28)。
不同地,当突出部55的齿57接合在凸轮部54的第二区段54”中时,斜坡54”’对抗弹性装置52向后移动,齿将轴向的推力施加于接合本体56,因此将接合本体56与衬套53隔开并且导致两个带齿部50’和50”的脱开。其源自下述情形,即,突出部55具有固定的轴向位置,而接合本体56能够轴向地移动,并且源自下述情形,即,第二区段54”比第一区段54’更浅(换而言之,第二区段54”的表面比第一区段54’的表面更接近第一带齿部50’)。以此方式,接合本体56和联接于其的轴10相对于衬套53绕着轴线X自由地自由转动,该转动在两个方向上进行。
根据附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在参照第四实施方式描述的扶手1中,可以预知用于调节倾斜度的手动操作系统,其能够在上述环形接合本体56上直接起作用(对抗弹性装置52),使得不论可动部3处于什么位置都可以调节该可动部3。例如,该手动操作系统可以与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手动操作系统相似。而在此情况下,突出部55(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预知的)将被取消,并且接合本体56将不再具有上述凸轮部54。
如上面暗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扶手1在倾斜度方面可以比传统的可调节扶手更精确地调节。
扶手1的调节基本上是安静的,因此消除了传统扶手的固有噪音。
此外,扶手1在机械性能方面更可靠且更安全。实际上,在与传统扶手不同的根据本发明的扶手中预知的带齿部不经受导致磨损的连续摩擦。实际上,带齿部在从降低位置转到升高位置时不直接参与可动部3的调节。
最后,关于生产和装配,由于可能使用在市场上可广泛获得的飞轮轴承,并且考虑到使用该轴承带来的简便性,所以根据本发明的扶手1证明容易且经济的制造。
因此,如此构思的本发明实现了设定的目标。
明显地,当保持处于保护范围之内时,其可以在其实践的实施方式中呈现除了示出的那些形式和构造之外的其它的形式和构造。
此外,根据需要,所有的部件可以以其它的技术上等同的部件代替,并且尺寸、形状以及使用的材料可以是任何类型。
Claims (8)
1.一种可调节倾斜度的扶手,包括:
固定部(2),所述固定部(2)用于连接于所述车辆的框架;
可动部(3),所述可动部(3)通过铰接装置(10,43)绕着转动轴线(X)铰接于所述固定部(2),以在降低角度位置与升高角度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在所述降低位置至所述升高位置之间调节所述可动部(3)的倾斜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调节倾斜度(α)的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飞轮轴承(20),所述至少一个飞轮轴承(20)选自滚动接触型的飞轮轴承和凸轮型的飞轮轴承,所述至少一个飞轮轴承(20)与所述铰接装置(10,43)相关联以便允许所述可动部(3)仅在从所述降低位置到所述升高位置的转动方向上绕着所述轴线(X)转动;以及
松开装置,所述松开装置作用于所述铰接装置(10,43)并且能够释放所述可动部(3)从所述升高位置到所述降低位置的转动,所述铰接装置包括沿着所述轴线(X)对准的转动轴(10),
其中,所述飞轮轴承(20)以转动方式连接于所述固定部(2)以绕着所述转动轴线(X)自由地转动,并且其中,所述轴(10)联接于所述可动部(3)并且以转动方式连接于所述飞轮轴承(20),所述松开装置(40,41)能够交替地呈现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所述松开装置防止所述飞轮轴承(20)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绕着所述转动轴线(X)转动,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所述松开装置允许所述轴承(20)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自由转动,
其中,所述松开装置包括带齿环形部(40)和至少一个可动棘爪(41),所述带齿环形部(40)同心地联接于所述轴承(20),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棘爪(41)连接于所述固定部(2)并且通过弹性装置(32)保持接合于所述带齿部(40),
其中,所述带齿环形部(40)制成在衬套(43)上,利用所述衬套(43)所述飞轮轴承(20)以转动方式连接于所述固定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在车辆中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滚动接触型的飞轮轴承(20)是外壳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松开装置包括用于移动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棘爪(41)的手动操作机构(33),所述手动操作机构(33)能够相反于所述弹性装置(42)并且因此导致所述松开装置占据所述第二操作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松开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部分(45),所述至少一个部分(45)从所述可动棘爪(41)突出并且能够接合同心地联接于所述轴(10)的凸轮元件(44),所述凸轮元件(44)被成形为使得:当所述可动部(3)到达和/或超过所述升高位置时,与所述弹性装置(42)相反,所述凸轮元件(44)在所述部分(45)的高度处在所述可动棘爪(41)上起作用,使所述可动棘爪(41)与所述齿部(40)脱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凸轮元件(44)被成形为使得:当所述可动部(3)以转动方式从所述降低位置到所述升高位置移动时,所述凸轮元件(44)未对抗所述弹性装置(42)作用,从而允许所述可动棘爪(41)接合所述带齿部(4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凸轮元件(44)制成在环形本体(46)上,所述环形本体(46)同心地联接于所述轴(1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凸轮元件(44)制成在环形本体(46)上,所述环形本体(46)同心地联接于所述轴(1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PD2008A000253 | 2008-08-20 | ||
IT000253A ITPD20080253A1 (it) | 2008-08-20 | 2008-08-20 | Bracciolo regolabile in inclinazione, in particolare per autoveicoli |
PCT/IB2009/053443 WO2010020899A1 (en) | 2008-08-20 | 2009-08-06 | Arm-rest adjustable in inclination, in particular for vehicl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19090A CN102119090A (zh) | 2011-07-06 |
CN102119090B true CN102119090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40874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3007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9090B (zh) | 2008-08-20 | 2009-08-06 | 尤其是用于车辆的可调节倾斜度的扶手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662594B2 (zh) |
EP (2) | EP2634040B1 (zh) |
CN (1) | CN102119090B (zh) |
IT (1) | ITPD20080253A1 (zh) |
WO (1) | WO201002089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1014620B4 (de) * | 2011-03-21 | 2020-02-06 |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 Schwenkklappen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innenräume |
DE102011017083B4 (de) * | 2011-04-14 | 2014-10-09 |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 Stufenlose Neigungsverstellung eines schwenkbaren Fahrzeugteils, insbesondere einer Fahrzeugarmlehne |
DE102011018227B4 (de) * | 2011-04-19 | 2013-08-14 | F.S. Fehrer Automotive Gmbh | Armlehne mit Kunststofflagerung |
DE202011100778U1 (de) * | 2011-05-17 | 2012-08-23 | Lisa Dräxlmaier GmbH | Armlehne |
CZ2011360A3 (cs) * | 2011-06-15 | 2012-12-27 | ŠKODA AUTO a.s. | Loketní opera |
DE102011121457B4 (de) | 2011-12-16 | 2014-02-27 | Innovative Components Technologies Gmbh | Neigungsverstellbare Armlehne |
DE102012016884B4 (de) * | 2012-08-24 | 2021-12-23 | Audi Ag |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 schwenkbares Komfortelement, insbesondere für eine Armlehne eines Fahrzeugs |
US9016793B2 (en) | 2012-12-21 | 2015-04-28 | Atwood Mobile Products, Llc | Adjustable armrest device |
DE102013100829A1 (de) * | 2013-01-28 | 2014-08-14 | Kokinetics Gmbh | Mittelarmlehne |
DE102013209668B4 (de) * | 2013-05-24 | 2015-11-19 | Lisa Dräxlmaier GmbH | Schwenkbares Ausstattungsteil für Fahrzeuginnenräume |
CN103465811B (zh) * | 2013-09-29 | 2016-12-07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座椅肘枕及具有该座椅肘枕的车辆 |
US9603456B2 (en) * | 2015-07-06 | 2017-03-28 | Yu-Shan Lai | Rotating device for armrest |
US10080438B2 (en) | 2015-09-21 | 2018-09-25 | Stryker Corporation |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
DE102015014723A1 (de) * | 2015-11-17 | 2017-05-18 | Grammer Ag | Fahrzeugausstattungsvorrichtung sowie Armlehne |
DE102016003992A1 (de) * | 2016-04-07 | 2017-10-12 | Grammer Ag | Armlehne |
CN107187356B (zh) * | 2017-05-11 | 2023-04-21 | 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车辆驾驶位座椅扶手 |
CN108725281B (zh) * | 2018-07-24 | 2024-04-19 | 江苏忠明祥和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座椅用扶手锁止装置 |
CN110386045A (zh) * | 2019-08-05 | 2019-10-29 | 江苏新泉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车用扶手装置 |
CN110614956B (zh) * | 2019-10-23 | 2023-07-18 | 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车用座椅解锁机构 |
CN115162873A (zh) * | 2021-04-06 | 2022-10-11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可翻转扶手及具有该可翻转扶手的控制台组件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88834A1 (fr) * | 1999-01-26 | 2000-07-28 | Cera | Dispositif de solidarisation angulaire selective de deux pieces en rotation relative |
US6382726B2 (en) * | 2000-03-08 | 2002-05-07 | Grammer Automotive Gmbh | Pivotally adjustable motor-vehicle armrest |
DE10218568A1 (de) * | 2002-04-26 | 2003-11-06 | Ina Schaeffler Kg | Höhenverstelleinrichtung an einem Fahrzeugsitz |
DE10356293A1 (de) * | 2003-11-28 | 2005-06-30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Vorrichtung zur Winkelverstellung einer um eine Drehachse drehbar vorgesehenen Armlehne |
DE102006014822A1 (de) * | 2006-03-29 | 2007-10-11 | Grammer Ag | Raumausstattungsteil für Fahrzeu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55501A (en) * | 1985-07-25 | 1987-04-07 | Nhk Spring Co., Ltd. | Armrest of a seat |
FI925275A0 (fi) * | 1992-11-20 | 1992-11-20 | Jukova Oy | Faestarrangemang foer ett i vertikalplanet svaengbart sitshandtag |
DE4321335C2 (de) * | 1993-06-26 | 1997-06-05 | Daimler Benz Ag | Verstellvorrichtung |
US5489143A (en) * | 1993-09-06 | 1996-02-06 | Suncall Corporation | Arm rest device |
US5597209A (en) * | 1995-05-11 | 1997-01-28 | Hoover Universal, Inc. |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armrest with a ratchet |
US5702157A (en) * | 1996-08-23 | 1997-12-30 | Tachi-S Engineering, U.S.A., Inc. | Adjustable armrest mechanism |
US6050645A (en) * | 1998-03-04 | 2000-04-18 | Tachi-S Engineering U.S.A., Inc. | Clutching mechanism for an infinitely adjustable armrest |
US5984416A (en) * | 1998-04-30 | 1999-11-16 | Calvin College | Adjustable armrest |
US6328384B1 (en) * | 1998-05-25 | 2001-12-11 | Ikeda Bussan Co., Ltd. | Coupling structure between seatback and armrest for vehicle |
FR2784426B1 (fr) * | 1998-10-13 | 2000-12-15 | Marc Lefevere | Structure pour un dispositif automatique de guidage indexe d'une piece mobile |
FR2809684B1 (fr) * | 2000-05-31 | 2002-10-11 | Visteon Systemes Interieurs | Accoudoir escamotable |
US20020070597A1 (en) * | 2000-12-13 | 2002-06-13 | Gen-Fong Liu | Chair adjustment device |
US6467847B2 (en) * | 2001-01-19 | 2002-10-22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Comfort armrest with memory |
FR2820375B1 (fr) * | 2001-02-06 | 2003-04-18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Dispositif de fixation pour accoudoir amovible et dispositif d'assis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de fixation |
DE10234715B8 (de) * | 2002-07-30 | 2008-04-03 | Röchling Automotive AG & Co. KG | Drehbeweglicher Körper mit Entrastelement |
JP4089386B2 (ja) * | 2002-10-29 | 2008-05-28 |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
JP4094421B2 (ja) * | 2002-12-26 | 2008-06-04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アームレストの高さ調節装置 |
JP4133311B2 (ja) * | 2002-12-26 | 2008-08-13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アームレストの高さ調節装置 |
KR100554450B1 (ko) * | 2003-05-07 | 2006-03-03 |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 자동차용 암레스트 |
FR2856350B1 (fr) * | 2003-06-18 | 2006-06-16 | Cera | Systeme de reglage de la position relative de deux composants en continu |
FR2858376B1 (fr) * | 2003-07-28 | 2006-03-03 | Skf France | Dispositif de palier a roue libre avec limitateur de couple. |
DE102004011385B4 (de) * | 2004-03-05 | 2006-05-04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Vorrichtung zur Winkelverstellung einer um eine Drehachse drehbar vorgesehenen Komponente, insbesondere einer Armlehne in einem Fahrzeug |
CN1964869B (zh) * | 2004-06-04 | 2010-05-12 | 英提尔汽车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 |
BRPI0513045A (pt) * | 2004-07-07 | 2008-04-22 | Humanscale Corp | braço de cadeira ergonÈmico |
CN2832586Y (zh) * | 2005-09-27 | 2006-11-01 |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安全座椅 |
JP4910133B2 (ja) * | 2006-07-13 | 2012-04-04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
WO2008150602A1 (en) * | 2007-05-31 | 2008-12-11 | Porter Group, Llc | Vehicle armrest positioning assembly |
US7857393B2 (en) * | 2007-07-03 | 2010-12-28 | E & E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 Adjustable armrest for a road vehicle |
WO2009114765A1 (en) * | 2008-03-13 | 2009-09-17 | Elio Paul A | Infinitely adjustable armrest for seat |
KR20100042035A (ko) * | 2008-10-15 | 2010-04-2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암레스트 힌지유닛 |
US8146999B2 (en) * | 2009-09-02 | 2012-04-03 | AMI Industries. Inc | Aircraft seat with adjustable armrest |
US8403416B2 (en) * | 2010-10-21 | 2013-03-26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Adjustable armrest with push button |
WO2012073273A1 (ja) * | 2010-11-30 | 2012-06-07 | 東海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
DE102011017083B4 (de) * | 2011-04-14 | 2014-10-09 |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 Stufenlose Neigungsverstellung eines schwenkbaren Fahrzeugteils, insbesondere einer Fahrzeugarmlehne |
US8297684B1 (en) * | 2011-05-09 | 2012-10-3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olding armrest |
-
2008
- 2008-08-20 IT IT000253A patent/ITPD20080253A1/it unknown
-
2009
- 2009-08-06 WO PCT/IB2009/053443 patent/WO201002089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8-06 US US13/060,635 patent/US86625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8-06 EP EP13169468.9A patent/EP2634040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8-06 CN CN200980130078.2A patent/CN10211909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8-06 EP EP09807975.9A patent/EP231823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3
- 2013-10-29 US US14/066,614 patent/US927264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88834A1 (fr) * | 1999-01-26 | 2000-07-28 | Cera | Dispositif de solidarisation angulaire selective de deux pieces en rotation relative |
US6382726B2 (en) * | 2000-03-08 | 2002-05-07 | Grammer Automotive Gmbh | Pivotally adjustable motor-vehicle armrest |
DE10218568A1 (de) * | 2002-04-26 | 2003-11-06 | Ina Schaeffler Kg | Höhenverstelleinrichtung an einem Fahrzeugsitz |
DE10356293A1 (de) * | 2003-11-28 | 2005-06-30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Vorrichtung zur Winkelverstellung einer um eine Drehachse drehbar vorgesehenen Armlehne |
DE102006014822A1 (de) * | 2006-03-29 | 2007-10-11 | Grammer Ag | Raumausstattungsteil für Fahrzeug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318231A1 (en) | 2011-05-11 |
US20110187175A1 (en) | 2011-08-04 |
US9272644B2 (en) | 2016-03-01 |
EP2318231B1 (en) | 2013-09-04 |
US8662594B2 (en) | 2014-03-04 |
WO2010020899A1 (en) | 2010-02-25 |
EP2634040A1 (en) | 2013-09-04 |
US20140225414A1 (en) | 2014-08-14 |
ITPD20080253A1 (it) | 2010-02-21 |
EP2634040B1 (en) | 2014-09-17 |
CN102119090A (zh) | 2011-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19090B (zh) | 尤其是用于车辆的可调节倾斜度的扶手 | |
US7547067B2 (en) | Tilt and swivel chair and mechanism therefor | |
KR100906826B1 (ko) | 내경 가변형 반지 | |
CN203698287U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倾角能调节的脚踏及座椅 | |
BR112012021981B1 (pt) | Mancal deslizante de encosto e mecanismo de combinação do mancal deslizante de encosto e uma haste de pistão | |
EP2721965B1 (de) | Sitzmöbel mit Verdrehsicherung | |
JPH0692103A (ja) | キヤスタ | |
KR101574069B1 (ko) | 자동차 시트의 조절 장치용 핏팅 | |
CA2946912C (en) | Freezer and hinge for same | |
AU2017329476B2 (en) | Seating furniture | |
US5791017A (en) | Torsional door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door | |
JP2000513419A (ja) | 扉用揺動制動装置 | |
ITTO20000295A1 (it) | Cerniera per porte di veicoli con dispositivo fermaporta integrato. | |
WO2012008193A1 (ja) |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 |
US20210071709A1 (en) | Ball socket assembly, dust boot therefor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 |
JPS6132170B2 (zh) | ||
DE102010016989A1 (de) | Stuhl mit Kippvorrichtung | |
US20200001750A1 (en) | Adjustable height limiter | |
US20160221393A1 (en) | Castor with brake device | |
CN209511155U (zh) | 阀座、锁止结构和防火止回阀 | |
US20180155970A1 (en) | Door hinge | |
KR20190138040A (ko) | 자전거 안장의 각도 조절장치 | |
CN205297108U (zh) | 一种高耐磨车门铰链 | |
EP2077205A2 (en) | A multi-axis pivoting detent joint assembly for an exterior vehicle mirror | |
CN110960012A (zh) | 用于将盖部可枢转地附接到家具本体的盖部配件以及带有该盖部配件的一件家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